记叙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浅谈记叙文阅读如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8)也就是那次,让我明白了这样一个事实,贫穷的家庭,残疾的身体,给一个人带来的只会是别人的怜悯.而以这样的处境,拿出属于自己的一点爱,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情……
我家有个大宜兴壶,下地回来,泡上茶壶,父亲高兴了,还逼我们喝。说:“逼”,是因为我们喜欢喝凉水,不喜欢喝茶。“过来,喝!多清香,又解暑,你喝不喝?想挨揍啊!”
我们俩常常一起去看庙。“看庙”二字,说句文词,是父亲杜撰的。看庙就是去看庙里的壁画,是让我开阔眼界,是培养我画画的一种方式,这很有点像现在的参观美术展览馆或画廊。我父亲本是老农民,竟与文人想到了一起。
3.段意合并法。即在阅读过程中,合并那些内容集中的自然段,把整个文章分成几个部分。分段可按时间顺序、事情发展的顺序、总分顺序等划分。分段以后,用一两句话说出大致意思。然后将各段的段意合并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例如:2007年《语文报·中考版》合订本(1~2期)记叙文阅读《别让委屈再版》第2题“本文围绕中心选取了三个‘类似的事’作为材料,三个材料的‘类似点’是:”做好此题,必须在整体感知过程中理清思路,划分段落。概括段意:第一段(1-4)我读小学时写了一篇很得意的小作文,老师说我是抄的,我委屈地哭了。第二段(5)我读大学时,用几何作图法解答求功率的考题,教授说我不懂微积分,还是抄的。第三段(6-9)我当教授时,怀疑学生的一篇好论文是抄的,于是查资料并请教同事,寻求解决办法。再根据题目要求,合并段意,找共性(类似点),即可概括出:老师怀疑学生的创新能力。
然后用“去粗取精法”进行压缩,把能够表现主要意思的词语、短语保留下来,组织成句:(1)母亲是怎样说服招工负责人让弟弟进皮鞋厂的。(2)母亲在弟弟发工资的日子总要躲开我们去弟弟厂里。
初中语文中考现代文阅读概括专题训练配答案

概括专题训练一:记叙文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方面?1.主体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故事的情节结构。
3.主人公和重要人物的活动、行为。
二:怎样准确简洁地概括文章内容?常见的概括方法有以下几种:1.“六要素”综合法。
2.句子摘录法。
3.段意合并法。
4.课题扩充法。
具体分析1.“六要素”综合法主要人物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形下做(或说)什么事(或话),最终结果怎样;答题时视具体情况定,有时要素可以有所取舍。
2. 句子摘录法。
结构: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内容:中心句。
3.段意合并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合并内容集中的自然段,把整个文章分成几个部分。
分段可按时间顺序、事情发展的顺序、总分顺序等划分。
将各段的段意合并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4. 课题扩充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根据课文内容把课题扩展成一句通顺完整的话,在此基础上进行补充,使意思表达得更加完整、全面。
三:概括内容遵循的原则1.“准确”,不以偏概全,概括要点时不能有遗漏;不能以罗列代替概括,把罗列到的小的具体材料当作要点概括。
2.“简洁”,答题的语言精练,切忌罗嗦。
(一)梨一样的苹果①米哈朵夫是一位出色的小学图画教师,他在这个偏远的小城中教了一年又一年图画课。
他一如既往地按照自己的标准评价学生的图画作业,从未出过任何差错。
②一天,像以往一样,米哈朵夫翘着有些俏皮的小胡子走上讲台,教学生画苹果。
他绕着教室看了一圈,小胡子快活地抖动着,他满意极了。
突然,他的目光落在了墙角的课桌上这里坐的是刚刚转到班里的尤里卡,他的父亲是西伯利亚的护林员,因病调到小城工作。
似乎是故意捣蛋,尤里卡的苹果又长又圆,蒂部尖尖的,并且涂上了梨黄色。
可以说,他画的根本就不是苹果。
“你画的是苹果吗?”孩子回答:“是苹果。
”“我看倒有些像梨。
”“是的,老师,有些像梨的苹果。
”米哈朵夫压着火气告诉那孩子,苹果是扁圆的,应该用浅黄色,再加上一些鲜艳的红色。
他的口气非常的温和,他希望用老师惯用的说理、感化方法,使尤里卡放弃这个像梨的苹果。
语文记叙文答题技巧与方法

语文记叙文答题技巧与方法关于语文记叙文答题技巧与方法语文的记叙文答题技巧与方法有哪些,记叙文答题套路是什么?记叙的阅读的重点是理清记叙文挨次和线索,明确记叙的中心。
下面我为大家带来语文记叙文答题技巧与方法,盼望对您有所关心!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技巧一、概括文章内容和归纳文章中心思想技巧:找出中心句,中心句通常在文章首、尾的谈论抒情句中。
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大事,进行综合、概括。
强调三个部分:内容是什么,文章怎么样,怎么看待。
即:内容+情感态度。
答题格式: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白)……的故事(事迹、经过、大事、景物),即什么人+干什么(这可以作为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或抒发了的……的感情。
二、划分层次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情进展过程(找各个大事)4、根据情感变化过程分(找表达情感词)5、总分总(掐头去尾)三、记叙线索及作用线索种类:物线、事线、人线、感情线、时间线、地点线、见闻线线索推断技巧:看题目,看谈论抒情句,看多次消失的字眼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大事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清楚。
示例:(1)以详细事物或事物的特征为线索。
(2)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
(3)以中心大事为线索。
(4)以思想感情为线索。
(5)以时间推移或空间变换为线索。
(6)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
最强高考励志书,淘宝搜寻《高考蝶变》购买四、为文章或文段拟标题为文章拟题目技巧: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依据有(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大事(4)情感为文段拟小标题技巧:看开头、看结尾、看中心句、看过渡句、看反复消失的词语、句子。
语言要求简练,一般在6个字左右。
五、理解题目的含义及作用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文章的题目总能或显或隐地传达出文章的主题。
分析题目的含义应从字面意思和深层含义(即与中心相联系)两方面来考虑。
记叙文如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讲义)

如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是小学考试中常考的题型,考试中一般以两种形式出现: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和概括片段内容。
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对文章整体内容的梳理,抓住要点,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将其表述出来。
概括是一个提炼与综合的过程。
在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时,经常涉及记叙文的六大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在解答时,六大要素不一定要面面俱到,只要不影响整体的表达效果,有些要素是可以省略的。
具体概括到哪种程度需要根据试题的要求确定。
需特别说明的是,要准确地辨别谁是主要人物(主要行为的实施者)、抓住事件的主要发展过程和强调事件的最后结果。
概括片段内容是对复杂记叙文中部分内容(单个事件)的梳理,抓住要点,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将其表述出来。
概括片段内容和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大致相似,除涉及记叙文六要素之外,还需要关注时间、地点发生的改变。
当时间、地点和记叙内容发生变化时,往往从一个片段变成了另一个片段。
这类试题若把握不好要领是极容易失分的。
面对此类试题很多学生不知所措,因为有的试卷只留了十几个字的空,有的又要求不能超过十个字。
下面针对各类考题的考核重点和学生需要概括到什么程度作以简单说明。
创意公式主要内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经典例题案例一:生命的礼物那年,在美国考得驾驶执照,同时发给一张淡红色的小卡,卡上写着:按照统一的人体捐献法规,当我死之时,我作如下选择:a.捐献我的任一器官和部件。
b.捐献我的心脏起搏器官(植入日期为某年某月某日)c. 捐献下列部件和器官——d.不捐献我的任一器官部件和心脏起搏器。
以下是亲笔签名和日期。
真新鲜!要是我母亲见了,一定大惊失色。
美国人简直是疯子!她虽然不相信“来生转世”之类的说法,但刚领到驾驶执照就谈死,她会认为不吉利。
再说捐献器官,把尸体弄得支离破碎,她会认为太残酷。
不过,我在a项上作了选择,就是说,一旦发生意外而死亡,我愿意捐献我的任何一个器官和部件。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期中复习——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及 找中心句及概括文章主旨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时,需要尽量做到精炼。
文章主要内容= 人物+ 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牢记五种方法:
“四要素”法
“段落大意”合并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问题”概括法
句子“摘录”法
题目“扩充”法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最美的天籁
原题:文章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
[精析]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有许多,最快捷的方式是利用四要素串联 法,即“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经过怎么样,结果如何”。本文的主人公是“他” 和“父母”,事件是他失明后发现雨声能缓解自己的痛苦,于是父母想办法为 他制造了雨声。结果是等他恢复了视力后才明白了事情的真相,体会到浓浓的 亲情。将上述信息进行了归纳整合,便可概括出故事的情节。
找中心句及概括文章主旨
怎样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主旨)
4. 从抒情、议论句入手:文中有些关键词句是主旨的暗示或揭示, 譬如表明情感态度的词句、评价人物言行的词句等,都可以直接借用来 归纳情感主旨。记叙文中抒情、议论的句子主要起点明中心、揭示哲理 或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等作用。
另外:写景的文章一般是表达作者对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状物 的文章一般是表达对某物的喜爱之情。
[参考答案]他失明了,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唯独喜欢下雨声,于是父母设计 了各种各样的雨声。他复明后,最终明白了事情的真相。
找中心句及概括文章主旨
找中心句及概括文章主旨
找中心句及概括文章主旨
怎么找文章的中心句
1. 从开头或结尾中找; 2. 从文中作者的议论和抒情部分去找; 3. 从文章所写的人物语言中找; 4. 从文章中重复出现的语句中找; 5. 从文章中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或过渡段去找。
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根据不同的文体,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一、段意综合法这是一种最基本的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一篇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概括出它的主要意思,把各个部分的意思综合组织,就能归纳出主要内容了。
一般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1)认真通读全文,初步了解全文写什么。
(2)细读文章,弄懂每个自然段、每个词句的意思。
(3)给文章划分段落,并归纳段意。
(4)把各段的段意综合起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例如:例如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共有五个结构段,第一段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情况。
第二段讲五壮士诱敌上山,痛击敌人。
第三段讲五壮士准备转移,决定把敌人引上绝路。
第四段讲五壮士把敌人引上顶峰,英勇杀敌。
第五段讲五壮士英勇跳下悬崖。
这样全文主要内容就可简要连接为:狼牙山五壮士,为了掩护群众和部队转移,把敌人引上了绝路,英勇歼敌,最后壮烈牺牲了。
本方法注意事项:1、能够正确地给文章分段和概括段意。
2、综合组织各段的意思,不等于各段意思简单相加。
要适当使用过渡句或关联词语,使相加的句子通顺。
删去重复或次要的内容,做到详略得当,突出重点。
找段内主句六条规律(1)总分关系的,一般总的一句是主句。
先概括后具体写的,一般用概括的一句做段意。
如《猫》的第一段有总起句:“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可以作为这段的段意。
段中有总结句的也是如此。
(2)有过渡句的,一般也是段意。
承上句是上段的段意;启下句为下一段的段意。
如《伟大的友谊》中:“在生活上恩格斯热忱地帮助马克思;更重要的是在共产主义事业上,他们互相关怀,互相帮助,亲密合作。
”这一过渡句中,第一分句是上级段意,第二分句可作下一段段意。
(3)因果关系的,一般“果”是段意。
如《一个粗瓷大碗》:“有一回,一场激烈的战斗刚结束。
小通讯员给赵一曼送来了一个鼓鼓的挂包,打开一看,是一个粗瓷大碗。
赵一曼的搪瓷缸子,早就送给一个新战士了。
通讯员一直想给她另找一个碗,……就连忙给她送来。
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一)--概括文章中心思想或主要内容

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一)------概括文章中心思想或者主要内容技巧概说以写人记事类为主的记叙文,通读全篇后,要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考题形式1.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答题方法一、概括文章内容。
方法一:将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主要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有机地组合在一起语句通顺即可。
例如:《热爱生命》记叙了一个冬天(时间),一位美国西部的淘金者(人物),在荒原(地点)上被朋友抛弃了(起因),他与饥饿疼痛和狼做斗争(经过),最后他咬死了狼,喝了狼血获救(结果)的故事。
方法二:套用“何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何事+结果如何”的公式。
公式中的“何人是表现中心的人物;如果是第一人称的文章,可用“我”或主人公代替,如果是第三人称的文章,必须用主人公的名字代替。
例如:《蜡烛》文记叙了一位南斯拉夫母亲(何人),在炮火烧灼的战场上(在什么情况下),将珍藏了45年的两支结婚花烛点燃在一位苏联红军士兵的坟头(做何事,使苏联红军士兵深受感动的事(结果如何),歌颂了反法西斯阵营的军民用血肉凝结成的情谊(抒发了什么感情)。
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找文章的中心句或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重点关注文章结尾的抒情、议论语句)。
(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梳理文中人物、事件,找出主要人物及事件,体会作者的态度、感情。
三、概括中心思想的格式。
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事件),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例如:《范进中举》描写了范进中举之后喜极而疯的形象,深刻地揭露了科举制度的弊端同时通过他的命运变化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一)、阅读文章是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概括中心思想。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只有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才能正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文章的主要内容,一般应概括得完整简要。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方法一:段意合并法。
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
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这是最常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
把这几个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如《飞夺泸定桥》就可以这样来概括主要内容。
方法三:问题概括法。
作者写一篇文章,往往是围绕一个中心,抓住几个问题,按一定的顺序写的。
读写一篇文章,我们可想一想,作者所要说明的是哪几个问题把这几个问题概括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如《穷人》一文,读后可以行先提出以下几个问题:桑娜在等丈夫回来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她是怎样做的又是怎样想的为什么她会这样想丈夫回来以后,她又是怎么想的一一回答这些问题,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方法四:标题追溯法。
有些以内容命题的文章,我们可以根据标题去阅读,追溯文章的主要内容,这叫“标题追溯法”。
如《伟大的友谊》一课,我们抓住标题便可追溯到主要内容。
方法五:内容借助法。
这种方法,就是借肋文章中的句或段来总结方要内容。
如《养花》一课,结尾的“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
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总结了全文的主要内容。
总之,不管运用哪种方法,都必须先认真阅读课文,分析理解,在此基础上,才能正确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同时,各种方法结合运用,效果更好。
(二)、概括能力有很强的综合性,而小学生又以形象思维见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考点解说文章的主要内容,用四个字概括,就是“写什么”。
在考题中,可以要求概括全文的内容,也会考查对某一部分内容的概括。
从全文来看,题目中常常出现“主要内容”,“写了什么”,“大致内容”等词语。
叙事文大致概括出六要素的内容;写人文概括出人物的主要表现,是怎样的人;状物文一般概括出形、色、大小、用途及与人的关系;写景文概括出怎样的景物。
从某一部分来看,题目中常常出现“为什么”“如何”“怎样”“哪些”等词语,需要联系上下文总结归纳。
主要内容的表达须完整、明确、简洁。
此知识点常见题目及答题技法如下:1.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答题步骤:(1)浏览全文,确定题材;(2)找出写作对象;(3)联系全文,选择概括方法;(4)组织语言,谁(写作对象)做了什么或谁(写作对象)怎么样。
2.乌鸦是如何喝到瓶子里的水的?/短文通过哪些事例来说明霍金是挑战命运的勇士?答题步骤:(1)在文中找到相应的段落;(2)选择合适的概括方法;(3)组织语言,运用关联词联接。
同学们在概括归纳内容时有三个方面的困难:一是缩不短。
概括课文大意时,常常讲着讲着就接近复述课文内容了。
二是概括时分不清哪些该删,哪些该留。
三是抓不住重点,不分主次。
针对这些情况,我们总结了一些方法:雪鲁迅①……②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
因为不成功,谁的父亲也来帮忙了。
罗汉就塑得比孩子们高得多,虽然不过是上小下大的一堆,终于分不清是壶卢还是罗汉;然而很洁白,很明艳,以自身的滋润相粘结,整个地闪闪地生光。
孩子们用龙眼核给他做眼珠,又从谁的母亲的脂粉奁中偷得胭脂来涂在嘴唇上。
这回确是一个大阿罗汉了。
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
③第二天还有几个孩子来访问他;对了他拍手,点头,嘻笑。
但他终于独自坐着了。
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样;连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第②、③段的主要内容?(3分)【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段落大意的概括。
解答这类题,可以通过以下四个步骤完成:(1)浏览②、③段;(2)找出写作对象,第2自然段的写作对象是孩子们,第3自然段的写作对象是雪罗汉;(3)联系全文,选择要素串联法;找出人物、时间、事件;(4)组织语言,第2自然段写孩子们很快乐地叠雪罗汉,第3自然段写晴天的时候雪罗汉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样,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
【参考答案】第②、③段主要写孩子们很快乐地叠雪罗汉,晴天的时候雪罗汉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样,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
“段意归并法”和“提问法”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段意归并法”是把每个段落的大意有机地结合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归纳时,第一步通读全文,理清段落,概括各段大意,第二步把各段段意用简练、通顺、连贯的话语连起来。
“提问法”是对文章的重点段落、重点词句提出一个或几个问题,然后把这些问题的答案用简练、通顺、连贯的话语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练习一】篱笆里的读书声牛顿15岁那年,他的母亲把他从学校中叫回来,要他去学习经商.没星期派一个可靠的老仆人陪着牛顿外出做一次买卖。
牛顿对这些商贾琐事,一点都不感兴趣,所以统统把这些事情交给老仆人去办,自己却偷偷跑到一所小房间里读书.有时,他索性交老仆人独自去经营,自己躲到路旁的篱笆里,埋头读书。
一天,他正在篱笆里兴高采烈的大诵其书,却被他的舅父看见了.舅父以为他偷懒,要上前责备他,走近一看:牛顿读的是数学书,舅父大为感动,他专程赶到牛顿家里,劝牛顿的母亲,准许牛顿继续读书上学。
请用段意归并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上面这篇短文,每个自然段都有一个完整的意思:第一段:写牛顿很喜欢读书,他母亲却让他学经商。
第二段:写牛顿对经商不感兴趣,只顾埋头读书。
第三段:写牛顿好学精神感动了舅父,舅父劝牛顿母亲让牛顿继续上学读书。
很明显,宜用“段意归并法”来归纳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解答牛顿小时候很喜欢读书,而他的母亲却让他学经商。
牛顿对经商不感兴趣,只管埋头读书,后来被舅父发现,舅父很受感动,劝牛顿母亲让牛顿继续上学读书。
(注意要把各段段意简练、通顺地连起来,切忌罗嗦。
)知识要点在归纳主要内容时,可以结合文章具体特点来归纳。
一般地,叙事为主的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叙述事情的主要经过;写人为主的文章的主要内容集中在人物做了什么;写景、状物为主的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从几个方面描写事物特点。
有时还可巧用文章的题目、中心句、过渡句等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练习二】坚持写作,一丝不苟俄国作家果戈理总是天刚亮就起床,稍稍活动一下,就开始一天的工作。
一次,一个朋友问他:“您天天都写吗?”他肯定地说:“必须每天写作。
”“如果有一天没有写呢?怎么办?”朋友问。
“没关系。
拿起笔来写:今天不知因为什么我没写。
今天不知因为什么我没写。
把这句话一遍又一遍写下去,直到写厌烦了,你就要写作了。
”果戈理不但坚持天天写作,而且对自己的作品要求是十分严格的。
按照往常的惯例,他每写完一篇作品,总要请别人提意见,然后再反复修改。
这一次,他请来了颇有名望的作家茹科夫斯基。
在午饭之后,正是令人昏昏欲睡的时候,果戈理捧着剧本,一字一字地朗读起来。
茹科夫斯基十分疲倦,听着听着,渐渐睡着了。
茹科夫斯基一觉醒来,觉得有些难为情。
可果戈理对他说:“我曾请求你对我的著作加以批评。
你睡觉就是给它的最好批评了。
说着,果戈理毫不犹豫地马上把自己的手稿扔进了火炉里。
那熊熊燃烧的闪亮的火光,照着他坚毅的面庞。
1、用“”画出文中的过渡句。
2、借用“题目”概括主要内容。
高分方略题目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常常简要地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使用这种方法,要先理解文章的内容,弄清全文内容与题目的关系,看看题目是否高度概括文章内容。
如果是,就把文章中的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分别添加到题目的前后,这样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概括出来了。
本题在概括时就这样想:“谁”?“在什么情况下”?“如何一丝不苟地坚持写作”?把这些要素补充到题目中,就是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解答1. 过渡句:“果戈理不但坚持天天写作,而且对自己作品的要求是十分严格的。
”2. 主要内容:俄国作家果戈理坚持天天写作,从不间断,而且每写完一篇作品总要请别人提意见。
有一次,他请名作家茹科夫斯基对作品提意见,因茹科夫斯基太疲倦,听他读剧本时,睡着了。
果戈理自认为剧本写得不如人意,竟当场将手稿扔进火炉,决定重新再写。
[知识备忘]阅读文章,在理解、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同时,还要不断积累语言材料,丰富语感。
在阅读中常用的积累方法是诵读和摘抄。
这两种方法都是为了在阅读时及时储存,将阅读过程中那些感受深刻的,启发性很强的、富有哲理的等为之一亮的精彩句子或语段熟读成诵,铭记于心。
如果一时记不住,就摘抄在一个专门的本子上,便于以后慢慢消化。
【练习三】书是知识的宝库。
人们常说:“开卷有益。
”当你打开五彩缤纷的图书,你便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
动人的小说,美丽的诗歌,感人的童话……让你爱不释手,给你带来无穷的快乐。
书不仅是知识的宝库,而且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一位大文豪说:“读一本好书就仿佛和一位高尚的人谈话。
”寂寞时,它会给我们以安慰;有疑难时,它会给我们解答;遇到挫折时,它会给我们鼓舞和力量;迷失方向时,它会指引我们向光明的前程迈进。
1、用“”画出文中的过渡句。
2、找出关键句,概括这段话的意思。
3、用“”画出说明书是人们“良师益友”的句子,并背诵。
习题1、2是运用前面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习题3是让学生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养成阅读时注意自觉积累的习惯。
这一题根据要求画句子,记住指定的内容。
更多的时候,是让阅读者根据自己的理解、感悟,记住自己喜欢的内容。
解答1. 过渡句是:“书不仅是知识的宝库,而且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2. 利用过渡句概括,段意是:书不仅是知识宝库,还是人们的良师益友。
3. 说明“良师益友”的句子是:“寂寞时,它会给我们以安慰;有疑难时,它会给我们解答;遇到挫折时,它会给我们鼓舞和力量;迷失方向时,它会指引我们向光明的前程迈进。
”阅读下面文章,按要求完成题目。
天使给予的生命走过小巷的时候,他看到的是一个自发组织起来的集贸市场。
有卖菜的、卖早餐的,还有一些卖廉价衣服和小孩子的塑料玩具的摊位。
这些摊位大多在地上放一块布,把出售的商品堆在上面,任凭感兴趣的人翻来翻去的挑选。
作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他对这些是熟悉的,而又是发自内心的不屑的。
如果不是要来找那个孩子,他也许根本不会再到这种与自己的身份不符的地方来。
就在这个时候,他看到路边有一个小小的、白色塑料布铺成的摊位,上面摆着一些从一个模具里面用石膏做出来的天使,摊主正在熟练的把石膏灌入到模具中去,等待着新的作品成型。
有孩子要买,家长同意了,问了价格,两元钱。
摊主拿了刻刀,说可以在天使的像上刻上孩子的名字,那个孩子看着摊主认真的刻着,嘴角露出了无邪的笑容。
他马上想起了自己的孩子还躺在医院里,因为化疗头上黝黑的头发日渐稀疏,孩子很少笑过,他知道那是因为化疗的副作用带来的痛苦。
他心里一动,买了一个天使,准备给孩子带回去,然后当面把他的名字刻上去。
他的孩子幸运地找到了与自己符合的配型,但捐献者是个18岁的残疾孩子,生下来就双腿扭曲得像两根麻花。
当初他愿意捐血是受到了电视新闻宣传的影响,但现在找到他后,他却冷漠的拒绝了。
钱已经加到了50万元,可这个残疾的孩子对钱似乎没什么概念,他不知道50万元可以在这座城市买套敞亮的房子,不用再和父母挤在十几平方米的小屋里,还可以坐着轮椅在阳台上看风景。
他这次来是最后一次努力,他想给那个残疾的孩子100万元------对,用100万元的代价来拯救自己孩子的性命。
他把那个天使拿在手里,向着那个几次被拒绝的小屋走去。
小屋还是那样潮湿、阴暗。
那个残疾孩子坐在轮椅里,一副有气无力的样子,他头发蓬乱,瘦小的身体让脑袋显得很大,这对脖子来说显然是个负担。
他慢慢的抬起头,看了一眼企业家。
“这是你给我带的吗?”残疾孩子的眼睛忽然亮了起来,他指着那个造型粗糙、不怎么美观的天使问。
企业家点了点头。
他想:不如把这个天使送给他,也许会让他改变一些主意。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天使。
”企业家用谈判时的手法说。
他在屋子里找到了一把放在窗台上的剪刀,然后开始认真的在天使的雕像上刻这个残疾孩子的名字。
孩子兴奋得嘴唇和身体都颤抖起来,他似乎看到了最美好的礼物。
等企业家把雕像递过去的时候,他一把抓在手里,眼睛瞬间明亮起来,似乎拿着的是一件无价之宝。
这个残疾孩子的造血干细胞挽救了企业家孩子的性命。
企业家带着孩子和钱再次来到残疾孩子家里,想表示对他的感谢。
残疾孩子把那个天使放在了家里最明亮的窗台上,旁边还放着块湿布,他每天都把它抹的干干净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