饺子的来历
饺子的来历和寓意
饺子的来历和寓意饺子,作为中国传统的美食之一,广泛流传于中国各地。
它不仅是一道美食,更是一种传统文化的象征。
饺子的来历可以追溯到古代,它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并且蕴含着深刻的寓意。
一、饺子的来历饺子的来历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当时的饺子形状源于"角子",是古代宫廷食品之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饺子逐渐流传到民间,成为家庭聚会和节日庆典的必备食品。
在中国的农村地区,人们在农历新年的前一天,即除夕夜,会全家人相聚一起包饺子。
他们将肉馅、蔬菜等食材包入面粉皮中,然后蒸、煮、煎等多种方式烹饪,最后供全家共享。
这样的传统已经延续了几千年,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饺子寓意的多样性饺子不仅是一种美食,也有着深远的寓意。
首先,饺子的形状类似于古代的金银锭,因此被赋予了财富和好运的象征。
人们相信,吃饺子能够给自己带来来年的好运和财富。
因此,在中国的农历新年期间,吃饺子已经成为一种习俗。
另外,饺子也寓意着家庭的团圆和和谐。
在包饺子的过程中,家人们相互合作,一起制作美食。
吃饺子则是家人共同庆祝节日的方式之一。
无论是在农历新年还是其他重要的节日,饺子都是亲人团聚的象征,也代表着家庭幸福美满的愿望。
此外,饺子还象征着吉祥和团圆。
由于饺子的中文发音与“交”、“较”等字相近,因此有些地区的人在包饺子时会将饺子包成“交”或“较”的形状。
这既是为了庆祝新年,也是希望在新的一年中能够人际关系和谐,事事顺利。
三、饺子的地域特色中国各地的饺子有着不同的做法和特色。
比如,北京的饺子以肉馅为主,味道鲜美,皮薄馅嫩;山东的饺子则以大白菜猪肉馅为主,味道清淡爽口;四川和重庆的饺子则以香辣口味而闻名,多用辣椒和花椒调味。
每个地方的饺子都体现了当地人的生活习俗和口味偏好,丰富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多样性。
饺子也可以根据不同的节日或者个人爱好来制作,比如元宵节的汤圆饺子、端午节的粽子饺子等等。
这些特殊的饺子不仅味道独特,而且寓意也更加丰富多样。
关于饺子的典故和传说
关于饺子的典故和传说传说之一:女娲造人在怀川地区,冬至吃饺子与女娲造人有关。
传说上古时期的冬天,天寒地冻,女娲捏造的泥人的耳朵经常被冻掉,女娲只好把耳朵重新缝上。
一天,女娲缝好一个泥人的耳朵后,把余下的线暂时放到泥人嘴里咬住,转身去找剪刀,当她拿着剪刀返回时,一个绝好的主意油然而生。
她把线的两端分别拴在泥人的耳朵和嘴里,这样,泥人的耳朵就不会被冻掉了。
后来,在冬至这天,人们怕被冻掉耳朵,也咬着一根线拴住耳朵,因为饺子的形状很像耳朵,慢慢地人们便把咬线变成了吃饺子。
传说之二:纪念医圣张仲景在河南大地,冬至吃饺子与医圣张仲景有关。
张仲景在长沙做官时,一个大雪纷飞、寒风凛冽的冬季,很多人的耳朵被冻烂了,张仲景便把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的药物放在锅里煮熟,再切碎,用面皮包起来包成耳朵的样子,再用原汤将“耳朵”煮熟,张仲景给它取名叫“娇耳”,人们吃了“娇耳”,喝了汤,浑身发暖,两耳生热,再也没人把耳朵冻伤过。
传说之三:纪念神医扁鹊在华北地区,冬至吃饺子与神医扁鹊有关。
春秋战国时期的冬季,天特别冷,很多人得了冻疮,耳朵冻烂,疼痛难忍。
名医扁鹊用羊肉、辣椒及中草药剁烂为馅,用面皮包起来形状如耳,煮熟后分给大家吃,结果冻疮很快就被治好了。
后来人们为了防治冻疮,每到冬至寒冷季节便纷纷包饺子,好吃又治病,一直沿袭至今。
传说之四:苏巧发明饺子饺子的来历,除史书记载外,民间还另有传说:从前有一个皇帝整天不理朝政只顾寻欢作乐,朝里奸臣得宠、忠良受害闹得国家贫穷交加、百姓怨声载道。
有一天,人称“潘素水”的奸臣潘奇叩见皇上,言明他有个好主意,能使皇上长生不老,皇上听后满心喜欢,忙问:“潘爱卿,有何妙法,快讲与朕听!”,潘奇奏道:“人若能吃百样饭就可增寿诞年成仙,皇上可下令在各地招选名厨,让他一日三餐做新样,吃到百种饭,不就如愿以偿了吗?”,皇上听后连连点头即出告示:举国招选。
不几日,全国各地名厨陆续被送到京里,经过殿试,手艺高的厨师苏巧生被选上了。
饺子的来历与春节的不解之缘
饺子的来历与春节的不解之缘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全球华人共同庆祝的节日。
而在春节期间,饺子作为一道传统的食物,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那么,饺子的来历与春节的不解之缘是什么呢?一、饺子的来历饺子是中国传统的面食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东汉时期。
相传,当时有一位医生发现很多人在寒冷的冬天患上了冻疮,于是他用面粉包裹草药,煮熟后给患者食用,结果患者们的冻疮得到了缓解。
这种包裹草药的面食就是最早的饺子。
随着时间的推移,饺子逐渐演变成了一种食物,而不仅仅是草药的载体。
人们开始在面粉中加入各种馅料,如肉、蔬菜等,使饺子的味道更加丰富多样。
同时,饺子也成为了一种重要的传统食物,与中国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二、饺子与春节的不解之缘1. 寓意吉祥饺子的形状类似于古代中国的银元宝,因此被赋予了寓意吉祥的象征。
在春节期间,人们制作饺子并食用,寓意着新的一年财源滚滚,富贵吉祥。
此外,饺子的包法也有讲究,有的人包成元宝形状,有的人包成耳朵形状,都寓意着财富和好运。
2. 团圆象征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团圆时刻,而饺子则成为了团圆的象征。
在春节前夜,全家人会一起包饺子,这象征着家庭的团聚和和睦。
而在吃饺子的过程中,人们会互相交流、分享快乐,增进亲情和友情。
3. 丰收祈福春节是农历年的开始,也是农民们收获的季节。
饺子中的馅料多为蔬菜和肉类,代表着丰收和富饶。
人们在吃饺子的同时,也祈求来年的丰收和幸福。
4. 传统习俗饺子作为中国传统的食物,已经成为了春节的一部分。
人们在春节期间会制作大量的饺子,不仅供自己食用,还会拿去拜访亲友,表达对他们的祝福和关怀。
此外,还有一些地方会举办饺子宴,邀请亲朋好友一起品尝饺子,共同庆祝春节。
总之,饺子的来历与春节的不解之缘可以追溯到古代,它不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饺子寓意着吉祥、团圆和丰收,成为了春节期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世界各地的华人社区,饺子都是春节庆祝活动中的重要角色,也是人们共同回忆和传承的一部分。
饺子的由来(总结5篇)
饺子的由来(总结5篇)冬至吃饺子的来历建安初年,张仲景出任长沙太守,不久瘟疫流行,他的官做不下去了,便毅然辞去了太守官职,告老还乡,决心为百姓治病。
这时正值数九隆冬,他在回乡路上,看到那些为生存而奔波的穷苦百姓,衣不遮体,许多人耳朵都冻烂了,心里更加难受。
他一到家,登门求医者便蜂拥而至。
但是张仲景心里老惦记着那些冻烂耳朵的穷乡亲们。
冬至到了,他让弟子替他看病,他在南阳东关空地上搭起了医棚,盘上大锅,专门舍药为穷人治冻伤。
他把羊肉、辣椒和去寒的药材放在锅里,熬到火候时再把羊肉和药材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样貌的“娇耳”下锅煮熟,分给治病的穷人,每人一大碗汤、两个“娇耳”,这药就叫“祛寒娇耳汤”。
人们吃后,顿觉全身温暖,两耳发热。
从冬至起,张仲景天天舍药,直舍到大年三十。
乡亲们的耳朵都被他治好了,欢欢喜喜地过了个好年。
从此以后,每到冬至,人们就想起张大夫为乡亲治病的情景,也模仿着做娇耳的办法,做起了食品。
为了区别娇耳汤的药方,就改称为饺耳。
因叫着别嘴,之后人们就叫它饺子了。
天长日久,构成了习俗,每到冬至这天,家家都吃饺子。
饺子的来源饺子源于古代的角子。
早在三国时期,魏张揖所著的《广雅》一书中,就提到这种食品。
《广雅》也是最早记载饺子的古籍。
其中记载,那时已有形如月牙称为“馄饨”的食品,和此刻的饺子形状基本类似。
到南北朝时,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
据推测,那时的饺子煮熟以后,不是捞出来单独吃,而是和汤一齐盛在碗里混着吃,所以当时的人们把饺子叫“馄饨”。
这种吃法在我国的一些地区仍然流行,如河南、陕西等地的人吃饺子,要在汤里放些香菜、葱花、虾皮、韭菜等小料。
大约到了唐代,饺子已经变得和此刻的饺子一模一样,而且是捞出来放在盘子里单独吃了。
宋代称饺子为“角儿”,它是后世饺子一词的词源。
这种写法,在其后的元、明、清及民国间仍可见到。
饺子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名目繁多,古时有“牢丸”“粉角”“扁食”“饺饵”等等名称。
饺子的由来-民间和传统说法
饺子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名目繁多,古时有“牢丸”、“扁食”、“饺饵”、“粉角”等等名称。
唐代称饺子为“汤中牢丸”,元代称之为“时罗角儿”,明末称之为“粉角”,清朝时称之为“扁食”。
现在,北方和南方对饺子的称谓也不尽相同。
北方人叫“饺子”也有不少地区称之为“馄饨”,和饺子不同的是,馄饨的皮更薄,馅更少,饺子因其用馅料不同饺子是深受中国人民喜爱的传统特色食品,又称水饺,是中国北方民间的主食和地方小吃,也是年节食品。
有一句民谣叫“大寒小寒,吃饺子过年。
”饺子多用面皮包馅水煮而成。
饺子多以冷水和面粉为剂,将面和水和在一起,揉成大的粗面团,盖上拯干的湿纱布或毛巾,放置(饧)一小时左右,刀切或手摘成若干个小面团,先后揉搓成直径约3公分左右的园长条,刀切或手摘成一个个小面剂子,将这些小面剂子用小擀面杖擀成中间略厚周边较薄的饺子皮,包裹馅心,捏成月牙形或角形,先将冷水烧开,包成后下锅并用漏勺或者汤勺(反过来凸面朝上)顺着锅沿逆时针或顺时针划圆弧状以防饺子粘连,煮至饺子浮上水面即可(如为肉馅可在沸腾时添少许冷水再烧,反复两三次)。
饺皮也可用烫面、油酥面或米粉制作;馅心可荤可素、可甜可咸;成熟方法也可用蒸、烙、煎、炸等、荤馅有三鲜、虾仁、蟹黄、海参、鱼肉、鸡肉、猪肉、牛肉、羊肉等,素馅双分为什锦素馅、普通素馅之类。
饺子的特点是皮薄馅嫩,味道鲜美,形状独特,百食不厌。
饺子的制作原料营养素种类齐全,蒸煮法保证营养较少流失,并且符合中国色香味饮食文化的内涵。
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
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佳肴。
波饺:取饺皮一张于掌心,放入适量馅将饺皮对折封口成半圆形食指稍过拇指前捏,住饺边食指微微将饺皮往前推出褶折,重复褶折直推至右端顶处放手,这样一只波波饺就完成了。
蛤蜊饺:取饺皮一张于掌心,放入适量馅,将饺皮对折并将两侧往里折。
将对折的边捏牢,并将两边折起来的口捏牢,右手拇指安捏住右顶端角,将之捏薄,将变薄的顶端往下按,连续向下按捏形成绞边纹直至左端一个蛤蜊形水饺出现了四喜蒸饺:取饺皮一张于掌心放入适量肉馅,将面皮捏成“田字形”方格(既四角空、中间粘合的四方角形),田字形可以用手指沾少许水以便粘合放上烫软切碎的菠菜,热炒切碎的蛋皮,泡软剁碎的香菇末和*烧肉末分别放入四个小口中,入锅蒸约8分钟取出即可食用。
饺子的来历和寓意
饺子的来历和寓意
饺子起源于东汉时期,为东汉河南南阳人“医圣”张仲景首创。
医圣张仲景告老还乡后,在家乡白河岸边见百姓捱饥受寒,耳朵冻烂,在冬天,他叫弟子在南阳东关附近搭棚派药,用羊肉、驱寒草药煮熬成“祛寒娇耳汤”,加入用饀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据说吃后身体会发热,两耳很快就痊愈了。
张仲景派药持续到年三十。
年初一时,人们开始仿娇耳样子做过年的食物,并在初一早上吃,称之为“饺耳”、“饺子
后来由于饺子谐音交子,就是相交子时,交好运发大财,是新旧交替之意,也是秉承上苍之意,代表“更岁交子,团圆福禄”
饺子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在农历新年和冬至等节日的重要食品,也是中国北方省份全年食用的主要食物之一;同时吃饺子也渐渐的多了许多寓意。
按照中国民俗,由于饺子形如元宝。
在春节吃饺子有“招财进宝”之意,饺子象征着团圆和财富、喜庆、祝福、平安。
千百年来,饺子做为贺岁食品,受到人们喜爱,相沿成习,流传至今。
饺子的来历和寓意
饺子的来历和寓意饺子是中国传统的传统美食之一,历史悠久,享有盛名。
它的来历可以追溯到古代,寓意丰富多样。
饺子作为一道经久不衰的美食,在中国人的节庆和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一、饺子的来历中国的饺子是古老的民间传统美食,起源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汉朝。
传说中,饺子起源于东汉时期的张仲景医生。
当时,他发现许多人面部受寒而患上了冻疮,于是他制作了一种包裹草药的面食,形状像角冠,他将这种食物称为“草裹角”。
后来,人们逐渐将其称为“饺子”,并广泛流传至今。
二、饺子的寓意1. 象征阖家团圆:饺子外形酷似中国古代的铜钱,民间传说饺子所具有的圆形象征着团圆和完整。
特别是在中国的春节期间,饺子成为家庭团圆的象征,人们会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包饺子,享受亲情和家的温暖。
2. 饺子的独特形状:饺子的包法有很多种,如耳朵型、交叉型、馄饨型等,每种形状都有自己的寓意。
例如,耳朵型饺子在北方被称为“馒头耳”,因为它形状像一个人长大了的耳朵,寓意着年年长大、富贵。
而交叉型饺子寓意着人们的生活重新交叉并带来新的希望和机遇。
3. 五仁饺子的寓意:五仁饺子是一种传统的饺子品种,内馅由花生、核桃、松子、芝麻和瓜子仁等五种坚果构成。
其中,五仁饺子的馅料数量正好对应着五谷丰登,代表着丰收和幸运。
三、饺子的地域差异尽管饺子在整个中国都非常受欢迎,但在不同的地区却有着不同的特色。
北方的饺子以肉馅为主,馅料口感丰富,常见的包法有耳朵型、角冠型等。
而南方的饺子以蔬菜馅和海鲜馅为主,口感清淡、脆嫩,常见的包法有馄饨型和类似水饺的包法。
四、饺子的吃法和节日习俗无论是北方还是南方,饺子都有许多不同的吃法和节日习俗。
在中国的春节期间,吃饺子是非常重要的传统之一。
据说,吃饺子可以辟邪驱鬼,带来好运和祝福。
此外,有些地区还有吃饺子猜灯谜、放鞭炮等独特的习俗。
总结:饺子是中国传统美食中富有历史和寓意的代表之一。
它的来历可以追溯到汉朝时期,寓意着阖家团圆和完整。
过年吃饺子的来历与传说
过年吃饺子的来历与传说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
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佳期肴。
下面是出国留学网小编为您带来的“过年吃饺子的来历与传说”,希望您喜欢!过年吃饺子的来历与传说1据三国魏人张揖著的《广雅》记载那时已有形如月牙称为“馄饨”的食品,和现在的饺子形状基本类似。
到南北朝时,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
据推测,那时的饺子煮熟以后,不是捞出来单独吃,而是和汤一起盛在碗里混着吃,所以当时的人们把饺子叫“馄饨”。
这种吃法在我国的一些地区仍然流行,如河南、陕西等地的人吃饺子,要在汤里放些香菜、葱花、虾皮、韭菜等小料。
大约到了唐代,饺子已经变得和现在的饺子一模一样,而且是捞出来放在盘子里单独吃。
宋代称饺子为“角儿”,它是后世“饺子”一词的词源。
这种写法,在其后的元、明、清及民国间仍可见到。
元朝称饺子为“扁食”。
明朝万历年间沈榜的《宛署杂记》记载:“元旦拜年……作匾食”。
刘若愚的《酌中志》载:“初一日正旦节……吃水果点心,即匾食也。
”元明朝“匾食”的“匾”,如今已通作“扁”。
“扁食”一名,可能出自蒙古语。
清朝时,出现了诸如“饺儿”、“水点心”、“煮饽饽”等有关饺子的新的称谓。
饺子名称的增多,说明其流传的地域在不断扩大。
过年吃饺子的来历与传说2民间春节吃饺子的习俗在明清时已有相当盛行。
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点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过年吃饺子有很多传说,一说是为了纪念盘古氏开天辟地,结束了混状态,二是取其与“浑囤”的谐音,意为“粮食满囤”。
另外,民间还流传吃饺子的民俗语与女娲造人有关。
女娲抟土造成人时,由于天寒地冻,黄土人的耳朵很容易冻掉,为了使耳朵能固定不掉,女娲在人的耳朵上扎一个小眼,用细线把耳朵拴住,线的另一端放在黄土人的嘴里咬着,这样才算把耳朵做好。
过年吃饺子的来历以及习俗_春节
过年吃饺子的来历以及习俗中国过年为什么吃饺子?过年吃饺子的来历你知道么?过年吃饺子的习俗是怎么来的?一起随小编来看看。
过年吃饺子的来历北方年夜饭有吃饺子的传统,但各地吃饺子的习俗亦不相同,有的地方除夕之夜吃饺子,有的地方初一吃饺子,北方一些山区还有初一到初五每天早上吃饺子的习俗。
吃饺子是表达人们辞旧迎新之际祈福求吉愿望的特有方式。
按照我国古代记时法,晚上11时到第二天凌晨1时为子时。
“交子”即新年与旧年相交的时刻。
饺子就意味着更岁交子,过春节吃饺子被认为是大吉大利。
另外饺子形状像元宝,包饺子意味着包住福运,吃饺子象征生活富裕。
与北方不同,南方的年夜饭通常有火锅和鱼。
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着生活幸福,“年年有余”。
南方还有一些地方过春节讲究吃年糕,年年高(糕),象征收成一年比一年高,境界一年比一年高。
过年吃饺子民间传说民间传说,这与我国东汉名医张仲景有关。
说有一年冬天特别寒冷,很多穷苦百姓的耳朵都冻烂了,张仲景见了非常难受,就从冬至这天起架起大锅,熬制了一种“祛寒娇耳汤”向穷人施药治伤。
“祛寒娇耳汤”的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药材在锅里熬,熬好后再把这些东西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下锅煮熟后分给病人食用。
“娇耳”很管用,人们吃下它后血液通畅,治好了冻耳。
张仲景施药一直持续到大年三十。
除夕夜,人们感激张仲景施药的善举,就仿照“娇耳”的样子做过年的食物吃,并把这种食物称之为“饺子”。
于是,饺子这种吃食就诞生了。
话说饺子饺子,因为饺子里又有面又有菜,而且吃起来很随意,是倍受我国人民所喜爱的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面食,也是我国人民欢度新春的传统美食,尤其是北方,人们习惯于过年包饺子。
深受老百姓的欢迎。
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佳期肴。
民间流传着“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往家转,初四烙饼炒鸡蛋。
初五初六捏面团,初七初八炸年糕,初九初十白米饭,十一十二八宝粥,十三十四汆汤丸,正月十五元宵圆。
饺子的来历和寓意
饺子的来历和寓意饺子,作为中国传统的食物之一,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它是中国人在过年、祭祖等重要节日必不可少的美食,也是中国人喜庆、团圆的象征。
关于饺子的起源,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相传在南北朝时期,北方有一个叫馄饨子的小贩,他善艺善厨,手艺精湛,做出的馄饨子又大又美味,深受人们喜爱。
他是一个善良正直的人,生意兴隆,家庭幸福。
然而,不幸降临了,有一天他的妻子因患重病而去世了。
馄饨子伤心欲绝,便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他决定将妻子的骨灰做成馅料,包裹在面皮里,制作成馄饨子食用。
人们听说后纷纷效仿,这样的饺子就渐渐流传开来,成为一种风俗。
从此,饺子成为了中国人过年的必备食品。
每逢冬至或春节,家家户户都要包饺子,象征着阖家团圆、和睦幸福。
据说饺子有“包”的谐音,预示着新年的到来,代表了新的一年事事如意、团团圆圆。
因此,饺子也被称为“团圆饺子”。
除了象征团圆、幸福的寓意外,饺子还具有驱邪避灾的传统文化内涵。
在古代,人们认为饺子的形状酷似元宝,包饺子的过程更像是驱邪避灾的仪式。
所以,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包饺子、吃饺子就成了一个和谐、祥和的场面。
在中国的很多地方,包饺子还被赋予了不同的寓意。
比如在一些地方,包饺子时放进硬币或其他物品,吃到的人将来会有好运气;还有些地方,包饺子时藏进辣椒或其他辛辣的食材,意味着将来会有好消息传来。
这些不同的习俗和寓意都使得饺子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传承至今。
总的来说,饺子不仅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承载着团圆、幸福、祥和等美好寓意的食物。
在新的一年即将到来之际,包饺子、吃饺子的传统仪式依然被人们传承着。
愿每一个家庭在欢聚的时刻,都能包出一个一个馅料丰富、香气诱人的饺子,象征团团圆圆、幸福美满。
饺子的来历
饺子的来历
饺子的来历
【精选总结一】
饺子的起源,有多种版本。
一说源于“娇耳”,发明者乃汉代名医张仲景。
东汉末年,灾害频仍,社会动荡,百姓颠沛流离,很多人身染疾病。
南阳有神医名张机,字仲景,自幼苦学医书,博采众长,所配药方,有药到病除、妙手回春之效。
仲景不
仅仅医术高明,且医德高尚,无论贫富,一视同仁,皆认真施治,深得四方百姓爱戴。
相传仲景在长沙为官时,常为百姓除疾医病。
某年,当
地瘟疫盛行,蔓延扩展,几不可挡。
仲景便在衙门口垒起大锅,
舍药救人,活人无数。
后仲景告老还乡,见很多穷苦百姓忍饥受寒,多有耳朵被冻烂化脓者。
于是便仿照在长沙时所用之法,命
弟子在南阳东关一块空地上搭起医棚,架起大锅,在冬至之日开张,向穷人舍药治伤。
所配之药,名“祛寒娇耳汤”,其做法是用
羊肉、花椒和一些祛寒药材在锅里煮熬,煮好后再捞出切碎,用
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下锅煮熟后分给乞药的病人。
每人给
娇耳两只,汤一碗。
患者吃下祛寒汤后浑身发热,血液通畅,两
耳变暖。
一段时光后,病人烂耳便可治愈。
饺子的历史起源
饺子的历史起源饺子的历史起源饺子源于古代的角子,原名“娇耳”,汉族传统面食,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了。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饺子的历史起源,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饺子的历史起源1对于饺子的来历,史料记载和民间传说颇多。
饺子原名"娇耳",是我国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
相传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曾任长沙太守,后辞官回乡。
正好赶上冬至这一天,他看见南洋的老百姓饥寒交迫,两只耳朵冻伤,当时伤寒流行,病死的人很多。
张仲景总结了汉代300多年的临床实践,便在当地搭了一个医棚,支起一面大锅,煎熬羊肉、辣椒和祛寒提热的药材,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状,煮熟之后连汤带食赠送给穷人。
老百姓从冬至吃到除夕,抵御了伤寒,治好了冻耳。
从此乡里人与后人就模仿制作,称之为“饺耳”或“饺子”,也有一些地方称“扁食”或“烫面饺”。
我国北方人有一种习俗,逢年过节,迎亲待友,总要包顿饺子吃。
尤其是大年初一,全家人拜罢年,便围坐在一起,边包饺子边聊天,山南海北,无所不谈,不时引来欢声笑语,大有其乐无穷之意。
"水饺人人都爱吃,年饭尤数饺子香".当人们吃着这滑润适口滋味鲜美的水饼时,如果再知道一些它的来历,谁能不惊叹我们文明古国的'源远流长的面食奇苑呢!饺子源于古代的角子。
早在三国时期,魏张揖所著的《广雅》一书中,就提到这种食品。
据考证:它是由南北朝至唐朝时期的"偃月形馄饨".和南宋时的"燥肉双下角子"发展而来的,距今已有一千四百我年的历史了。
清朝有关史料记载说;元旦子时,盛馔同离,如食扁食,名角子,取其更岁交子之义。
"又说:"每届初一,无论贫富贵贱,皆以白面做饺食之,谓之煮饽饽,举国皆然,无不同也。
富贵之家,暗以金银小锞藏之饽饽中,以卜顺利,家人食得者,则终岁大吉。
"这说明新春佳节人们吃饺子,寓意吉利,以示辞旧迎新。
近人徐珂编的《清稗类钞》中说:"中有馅,或谓之粉角——而蒸食煎食皆可,,以水煮之而有汤叫做水饺。
饺子文化
饺子1.中国汉族传统特色食品饺子饺子源于古代的角子。
饺子原名“娇耳”,相传是我国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了。
是深受中国汉族人民喜爱的传统特色食品,又称水饺,是中国北方民间的主食和地方小吃,也是年节食品。
有一句民谣叫“大寒小寒,吃饺子过年。
”饺子多用面皮包馅水煮而成。
有同名电影。
另外,中国特色健康保健食品——饺子,已走向世界,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
如日本饺子、朝鲜饺子、韩国饺子、越南饺子、墨西哥饺子等。
中文名:饺子英文名:D umpling 主要食材:面粉,精肉口味:鲜美、细腻芹菜馅—即勤财之意故为勤财饺韭菜馅—即久财之意故为久财饺白菜馅—即百财之意故为百财饺香菇馅—即鼓财之意故为鼓财饺酸菜馅—即算财之意故为算财饺肉菜馅—即有财之意故为有财饺鱼肉馅—即余财之意故为余财饺牛肉馅—即牛财之意故为牛财饺羊肉馅—即洋财之意故为洋财饺大枣馅—即招财之意故为招财饺野菜馅—即野财之意故为野财饺菜馅—即财到之意故为财到饺甜馅—即添财之意故为添财饺【词目】:饺子饺子【汉语拼音】:jiǎo·zi[1]【英文】:chinese meat ravioli;a substantial stuffed dumpling;jiaozi。
饺子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名目繁多,古时有“牢丸”、“扁食”、“饺饵”、“粉角”等等名称。
唐代称饺子为“汤中牢丸”;元代称为“时罗角儿”;明末称为“粉角”;清朝称为“扁食”。
一种有馅的半圆形或半月形、角形的面食。
流行于东亚和北亚。
在中华民俗中的,除夕守岁吃“饺子”,是任何山珍海味所无法替代的重头大宴。
在华夏祖先的发祥地,黄河流域一带,它已传承了数千年。
“饺子”又名“交子”,是新旧交替之意,也是秉承上苍之意,是必须要吃的一道大宴美食,否则,上苍会在阴阳界中除去你的名子,死后会变成不在册的孤魂野鬼。
你想想,我国祖先对此是多么的重视啊!无论怎样,为除掉一年的晦气您也要在除夕吃一顿“饺子”。
关于饺子的传说
关于饺子的传说
1、关于饺子的来历和传说,民间传说为“医圣”张仲景发明的。
相传张仲景辞官还乡时,在路上看到很多因为天气寒冷耳朵冻烂的老百姓感觉心里难受至极。
所以张仲景回家以后在南阳东关空地上搭起了医棚,专门为治疗那些耳朵冻烂的老百姓。
这也是饺子的来历和寓意的背景。
2、张仲景制作的药物名为“娇耳”,是将祛寒的药物煮熟剁碎,然后放到面皮里煮熟给耳朵冻烂的老百姓吃,这就是饺子的来历和传说。
当时恰逢冬至,所以人们便用冬至吃饺子的习俗来纪念张仲景的仁善。
3、同时饺子也是过年时候的代表美食,而饺子的张仲景之后演变出来的。
关于饺子的来历和寓意,专家是这样解释的。
饺子又名“交子”,人们在午夜12时的“子”时迈入新的一年,所以又叫“更岁交子”,代表了人们对于新的一年美好的向往。
饺子的典故和传说
饺子的典故和传说饺子的典故和传说饺子,这是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美食之一,有着丰富的典故和传说。
从外形到烹饪方法,从食用习俗到寓意象征,饺子无疑是一种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食物。
下面,我们将一起探索饺子背后的典故和传说。
一、传说中的神奇饺子古代传说中,有一个关于饺子来历的神话故事。
相传,在远古时代,有一只凶恶的怪兽喜欢吃人,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保护生命安全,人们在每年的腊月二十三这一天开始包饺子,并将饺子形状塑造成怪兽的头部,希望藉由吃饺子来驱逐怪兽的邪恶。
结果,这只怪兽最终被赶跑了,人们恢复了生活的安宁和幸福。
所以,饺子在中国便成为了一种象征吉祥和驱邪的美食。
二、饺子与团圆的故事除了神话传说,饺子还与中国传统节日密切相关。
尤以春节最为重要。
饺子在中国南北各地都是春节必备的年夜饭食物,而且有着特殊的意义。
正如一句俗语所说:“年夜饭有饺子,底子顾着翻一年。
”饺子的外形酷似元宝,被人们视作财运亨通的象征。
此外,饺子包的过程也是家人团聚、互相辅助的象征,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家庭团圆的期盼。
三、饺子与美好祝愿在中国民间,饺子还有着丰富的象征寓意。
首先,饺子的外形酷似元宝,寓意着财源滚滚。
在生意人中尤为流行,有包饺子的习俗,以祈求生意兴隆、财源广进。
其次,有一种传统观念认为,吃饺子可以吸收来年的智慧。
因此,大年初一和正月十五这两个重要的日子通常都会吃饺子,以求智慧和灵感得到提升。
此外,饺子还被视为一种吉祥的象征。
包饺子时,人们常会将一枚硬币藏在饺子里,谁吃到这个币,代表着来年财富和好运会降临到他身上。
综上所述,饺子不仅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饺子背后的典故和传说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华民族丰富的智慧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种寓意丰富的食物,既是人们满足味蕾的享受,又是家庭团聚和社交交流的重要媒介。
无论是在节日庆典,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饺子都承载着人们的期待和祝愿,传承着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饺子典故和传说
饺子典故和传说
饺子是中国传统美食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汉朝。
饺子在中国的文化中有着丰富的典故和传说。
一种说法是,饺子最初是由张仲景发明的。
据说,张仲景是汉朝著名医学家,他发现冬天人们容易患上冻疮和冻伤,于是他用药材和肉馅制成的饺子,用来治疗这些病症。
这种饺子被称为“角状元”,后来演变成了现在的饺子。
还有一种说法是,饺子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的智者韩非子而制作的。
据传,韩非子在西周时期被放逐,流落到南方的韶山。
他非常热爱当地的食物,特别是一种类似于饺子的食品。
韩非子认为,这种食品具有团圆、祈福的寓意,因此他让当地人把这种食品命名为“饺子”。
此外,饺子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也与团圆有着密切的关系。
每年的农历除夕夜,中国人会吃饺子,这是因为饺子的形状像元宝,寓意着来年的财富和好运。
此外,饺子也象征着家庭的团圆和和睦,因为制作饺子需要全家动手,共同完成。
总之,饺子在中国的文化中有着丰富的典故和传说,它不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一种文化符号,代表着中国人民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饺子的来历:
建安初年,张仲景出任长沙太守,不久瘟疫流行,他的官做不下去了,便毅然辞去了太守官职,告老还乡,决心为百姓治病。
这时正值数九隆冬,他在回乡路上,看到那些为生存而奔波的穷苦百姓,衣不遮体,许多人耳朵都冻烂了,心里更加难受。
他一到家,登门求医者便蜂拥而至。
可是张仲景心里老惦记着那些冻烂耳朵的穷乡亲们。
冬至到了,他让弟子替他看病,他在南阳东关空地上搭起了医棚,盘上大锅,专门舍药为穷人治冻伤。
他把羊肉、辣椒和去寒的药材放在锅里,熬到火候时再把羊肉和药材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样子的“娇耳”下锅煮熟,分给治病的穷人,每人一大碗汤、两个“娇耳”,这药就叫“祛寒娇耳汤”。
人们吃后,顿觉全身温暖,两耳发热。
从冬至起,张仲景天天舍药,直舍到大年三十。
乡亲们的耳朵都被他治好了,欢欢喜喜地过了个好年。
从此以后,每到冬至,人们就想起张大夫为乡亲治病的情景,也模仿着做娇耳的办法,做起了食品。
为了区别“娇耳汤”的药方,就改称为“饺耳”。
因叫着别嘴,后来人们就叫它“饺子”了。
天长日久,形成了习俗,每到冬至这天,家家都吃饺子。
饺子又叫“交子”,据史料记载这名称的来历与我国大年三十夜食饺子的习俗有关。
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是农历中最隆重的节日,大年三十晚上,有守夜辞岁的习俗。
守夜辞岁的活动在各个地区都有所不同,其中最普遍的一种叫包辞岁吃。
它是指在大年三十夜把备好的肉、菜剁成馅,其中的肉和菜谐音为“有财”,因此在剁时往往要弄出大的声响,让左右邻居听见,馅调好后和面擀皮将它包成月牙形的食品,到午夜十二点时下锅煮熟全家共食,这就叫包辞岁。
按旧时天干地支的计时法,午夜12点为“子”时,又称“子夜”,子时钟声一响人们便由旧的一年迈进了新的一年,称为“更岁交子”。
习俗中在子时吃的这种带馅食品完全是为了辞旧岁迎新年,因此人们便把它称为“交子”,口耳相传,便得此名。
后来用于书写时,因为“交子”为食品的一种,便在前边加上“饣”,于是成为“饺子”。
除夕吃饺子的习俗据专家考察,在明代已广为流行,在《明宫史》、《宛署杂记》等书籍中已有春节吃饺子的记载。
到了清代已成为定俗。
饺子的叫法在古代除了“交子”外,还有“角子”、“扁食”、“馄饨”、“煮饽饽”等。
饺子虽然到了明清才成为定俗,但它的产生却可以追溯到更加久远的年代。
据考证早在春秋中晚期时就有饺子这种食品,这可以从1978年在山东省滕州出土的薛国故城里找到证据,在这里出土的薛国故城里,共挖掘了9个墓葬,其中有一座是春秋时代的薛国君主墓。
在该墓出土的一套青铜礼器中,有一个锈蚀的
铜器,里面整整齐齐排放着一些白色食品。
它们为个体三角形,内包有屑状馅料。
后经考察,此为今天的饺子和馄饨。
这是迄今为止在我国所发现的最早的饺子。
春秋时期的墓葬中出土的饺子告诉我们饺子在我国的食用历史至少有2500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