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地基的处理方案
不良土质路基的处理方法
不良土质路基的处理方法不良土质路基指的是路基土质质量较差,容易发生沉降、塌陷、侧滑等问题,给道路使用和交通安全带来隐患。
为了解决不良土质路基的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处理方法。
对于不良土质路基,可以进行土壤改良处理。
土壤改良是指通过添加适量的改良材料,改变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工程性能,提高土壤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常用的土壤改良方法包括加固、加密、加强土壤的抗剪强度和抗沉降能力。
可以采用添加石灰、水泥、矿渣粉等材料,通过与土壤充分混合反应,提高土壤的强度和稳定性。
对于不良土质路基,可以进行排水处理。
排水是指通过合理的排水系统,将路基内的积水及时排除,降低土壤含水量,提高路基的稳定性。
可以采用排水沟、排水管道等设施,将积水导入排水渠或排水沟,保持路面的干燥与稳定。
对于不良土质路基,还可以采取加固处理。
加固是指通过增加路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提高路基的抗沉降和抗滑移能力。
可以采用加筋土工格栅、土工合成材料等加固材料,将其嵌入土体中,增加土壤的抗剪强度和抗压能力,提高路基的稳定性。
对于不良土质路基,还可以采取地基处理方法。
地基处理是指对路基下方的地基层进行处理,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可以采用加固、加密地基的方法,如进行地基加固桩、地基加固槽等处理,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抗沉降能力,从根本上解决不良土质路基的问题。
对于不良土质路基,还需要进行合理的路基设计和施工监控。
在路基设计中,要根据具体的地质条件和土壤性质,合理选择路基的宽度、高度和横坡等参数,确保路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进行质量监控和检测,确保施工质量和工程安全。
不良土质路基的处理方法包括土壤改良、排水处理、加固处理和地基处理等。
通过采取这些处理方法,可以提高路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解决不良土质路基带来的问题,保证道路的使用安全和交通畅通。
同时,合理的路基设计和施工监控也是保证路基质量的重要手段。
水利水电施工中对不良地基的处理方案
水利水电施工中对不良地基的处理方案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了满足人民日常生活的需要,我国的水利水电工程也越来越多。
但在施工过程中,又面临着基础不良的问题。
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对不良地基进行处理,不可避免地会威胁到水利水电工程的稳定与安全。
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不良地基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影响,然后总结了不同类型不良地基的常见处理方法。
最后,结合具体案例,说明对不良地基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保证建筑物的稳定运行。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不良地基;处理1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中不良地基影响1.1抗滑稳定安全系数不达标如果建筑物基础的地质条件不好,就会导致许多缺陷,使抗滑稳定的安全系数得不到保证,不能满足水利水电工程的安全稳定要求。
地基中的断裂带、断裂带和溶蚀带抗压强度不够,岩石与岩石、混凝土与岩石之间抗压强度低,结构稳定性不够。
这些因素导致基础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偏低。
潜在的结果是地基的部分剪切破坏或整体剪切破坏。
1.2地基渗漏量超过标准淤泥质软土,可液化层和软弱夹层,透水性强层和砾石层,以及地基的构造破碎带,由于其地基孔隙度较大,这些问题的存在容易导致地压超过极限,软弱地基渗水量超过标准及水库输水管道等问题,对基础造成严重破坏,最终威胁到水利水电建筑物的安全。
1.3沉降量大一般情况下,较差的地基会含有大量细砂层,在水文地质和外界荷载的作用下,如机械振动,容易出现液化现象,严重削弱地基承载力,甚至导致地基不稳定,并产生不均匀沉降,严重影响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安全,最终出现各种安全事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分析表明,水利水电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经常遇到不良地基,不可避免地会影响水利水电工程使用后的施工质量和安全。
为了保证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安全稳定,在施工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对不良地基进行处理,从而保证地基的承载力和安全稳定,最后使其满足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相关要求。
2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中不良地基处理2.1液化土基础处理技术所谓可液化土层是指由于振动荷载或静影响引起的孔隙水压力增加,低粘度或无粘度土层剪切强度瞬间丧失。
简述两种不良地基处理方法
简述两种不良地基处理方法
不良地基是指由于地基的天然性能缺陷,不能满足水利工程建筑物稳定对地基的要求。
对于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物来说,不良地基对建筑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基础的沉陷量过大或不均匀性,基础渗漏量或水力坡降超过容许值。
地质条件差,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小于设计规定值。
地基内为无粘性土粉细砂层因振动可能产生液化,造成建筑物失稳破坏,或因震陷造成建筑物破坏几等个方面。
在这里我们将讨论几种不良地基的处理方法,尤其详细讲述软弱夹层地基的处理方法。
1 强透水层的防渗处理
以大坝为例,刚性坝基砂、卵、砾石都属于强透水层,一般都加以开挖清除,土坝坝基砂、卵、砾石层因透水强烈,不仅损失水量,且易产生管涌,增大扬压力,影响建筑物的稳定,一般都加以防渗处理。
处理的方法是:将透水层砂、卵、砾石开挖清除回填粘土或混凝土,构筑截水墙。
利用冲抓钻或冲击钻机作大口径造孔,回填混凝土或粘土形成防渗墙。
利用高压喷射灌浆方法修筑水泥防渗墙。
水泥或粘土帷幕灌浆。
坝前粘土或混凝土铺盖,延长渗径,帷幕后排水减压,设置反滤层。
2 可液化土层的处理
可液化土层是指无粘性土层或少粘性土层在静力或振动力作下,
孔隙水压力上升,抗剪强度瞬时消失的土层,土层的液化可使地基沉陷、滑移失稳、危及上部建筑物的安全。
常用处理的方法是:
(1)将可液化土层开挖清除,置入其他强度较高、防渗性能良好的材料。
(2)振冲挤密或分层振动压实。
(3)四周用混凝土围墙封闭,防止其向四周流动。
(4)穿过可液化土层设置砂桩或灰土桩,或设置砂井。
不良地基的处理方法
不良地基的处理方法不良地基是指地基的承载能力低、稳定性差或存在其他不利于建筑物安全稳定的问题。
处理不良地基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基桩处理法:在地基不良部位打入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桩,通过桩的受力作用改善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基桩可分为摩擦桩和端阻桩两种。
摩擦桩是通过桩身与周围土壤侧面摩擦力的传递来承担结构荷载;端阻桩则是靠桩端与土壤间的阻力来承载荷载。
2.地基处理法:使用适当的地基处理方法改善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常用的处理方法包括填土加固和土石方整平。
填土加固是在不良地基上加铺填土,并通过振实、卸载和浸润等方法提高土壤的密实度和稳定性;土石方整平则是通过削填土石方,使地基整平并按设计要求进行修筑。
3.换土处理法:将不良地基上部分土层挖除,并用更好的土料进行填补。
这种方法适用于地基上部土层质量较差、容易引发沉降和变形的情况。
换土处理法可以提高地基的承载力、稳定性和排水性能。
4.集中处理法:将不良地基进行挖掘、修补或加固,并采取一系列技术措施和工程措施,使地基达到设计要求。
这种方法适用于地基质量较差、不良部位分布较集中的情况。
5.风险控制法:即采取针对性的风险控制措施,通过监测和预警系统实时监测地基的变化情况,及时采取措施避免或减轻地基问题对建筑物的影响。
风险控制法主要用于修复地基困难或有限的情况,可以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处理不良地基的选择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地基质量调查报告和工程设计要求,结合经济、技术和施工条件等因素,选择最合适的地基处理方法。
此外,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进行施工,确保地基处理的有效性和施工质量。
多种不良地质地基处理方法
多种不良地质地基处理方法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地基工程越来越受到重视。
然而,在地基工程中,除了优质的地质条件,还存在着各种不良地质地基,如软土、黏土、湿地、地下水位高等。
这些不良地质地基给地基工程的施工、使用和维护都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因此,为了保证工程的质量和安全,需要采取多种不良地质地基处理方法。
一、加固土层法加固土层法是通过对不良地质地基中的泥土进行处理,在增加泥土的承载力和稳定性的基础上,提高整个地基的承载能力。
常见的加固土层方法包括快速沉降法、加固地基板法等。
快速沉降法是一种利用土层本身重量提高地基承载能力的方法。
具体操作方式是在原地基上通过人工挖掘或机械作业,将原土层拉平、压实,形成一个较平整、较坚实的土层。
在建造工程中,按照这个新土层进行施工,可以有效地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
加固地基板法则是通过为不良地质地基上增加一层加固板,使其具有更高的承载能力和稳定能力。
加固板一般有钢板、混凝土板等。
在地基板基础上,还可以加固螺旋桩、钢矢量等结构件,以增强其加固效果。
二、加厚地基法加厚地基法是通过对不良地质地基进行土层厚度的增加,来提高其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常见的加厚地基方法包括挖填法、新型工程填料法等。
挖填法是一种常见的加厚地基方法,即对不良地质地基进行挖土作业,然后将新的填料填充到被挖出的坑内,以达到加固、增厚的目的。
新型工程填料法则是利用新型填料来进行地基加固,常见的填料有发泡水泥、聚乙烯颗粒等。
这些填料重量轻、稳定性好,具有很好的加固效果。
三、冻结法冻结法是对不良地质地基进行冻土状态改造,使其稳定、强度增加。
常见的冻结方法包括电热法、气体冻结法等。
电热法是利用电能将土壤内部水分蒸发,由液态变为气态,并在土壤中产生空气与其他回路上电流互动的电场效应,使得土壤处于冻结状态,达到强化地基的效果。
气体冻结法则是将液氮或其他低温气体注入到土壤中,然后进行急速冻结,使土层达到冻结状态,进而强化地基。
水利水电工程中不良地基的基础处理方法
水利水电工程中不良地基的基础处理方法摘要:在水利水电工程中,不良地基基础是工程建设中经常遇见的问题,也是人们迫切要解决的难题之一。
处理水利水电工程不良地基的方法众多,但是由于建筑工程对地基强度的要求各有区别,不良地基对工程整体的影响也有所不同,因而,不良地基的处理方法也有所区别。
关键词:水利水电不良地基处理方法中图分类号:tv21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经常会遇到不能满足建筑物要求的不良地基。
对于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物来说,不良地基的处理方法多种多样,其处理方法取决于建筑物对地基基础强度的要求和不良地质因素对建筑物的影响程度。
一、不良地基对水利水电工程造成的影响1)造成地基基础不均匀或大量地沉陷由于不良地基所在的岩土层有的本身所能达到的承载力无法满足上部建筑物的需求,也有的岩土层地基基础层岩土的分布不均,强度不一,还有的岩土层地基中存在软弱破碎岩土带的分布。
由于这些情况的存在,就会导致外荷载作用的地基层的沉陷值不均匀沉陷值不足,无法满足上层建筑物的需求。
比如地基岩土层中含有软质岩石,断层破碎带,湿陷性黄土层,淤泥质软土层,膨胀土层等等,都会导致建筑物的变形,因为地基基础问题引起的大量地面沉陷,造成建筑物破坏等现象。
2)造成地质条件恶劣,抗滑稳定安全性过低不良地基所在的岩土层中由于岩石和岩石之间岩石和混凝土之间等需求抗滑稳定性的结构面,其抗滑稳定性的安全系数相对过低。
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比如说古风化壳土层,软弱夹层土层,不同倾角的断层土层,破碎带土层,节理裂隙带土层,溶蚀带土层等这些土层的抗压强性相对较低,无法满足上部建筑物需求的抗滑稳定性能力,地基基础部分,也就会因为地基抗滑性不足导致局部或者整体的剪切性破坏。
3)造成地基基础的渗漏量或水力坡降值过高由于不良地基所在的岩土层基础部分大多数都有诸如空隙率较大的松散砂层,高裂隙透水层,卵砾石层,构造性破碎带,喀斯特渗漏带以及其他各种强透水带的存在,因此就会引发水库的大量漏失,压力超限,软弱的透水层出现诸如管涌等渗透变形现象,严重破坏基础部位,导致整个水利工程的破坏。
不良地基土处理与加固的方法及工艺
不良地基土处理与加固的方法及工艺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加速和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建筑物的建设愈发普遍,也带来了不良地基土的问题。
不良地基土是指地基土壤在地质条件、自然环境或人类工程活动下引起的物理、化学、结构上的改变造成的,主要分为以下类型:软基地基、巨石地基、砂土地基、老高沟、压实填土等。
这些不良地基土对建筑物的承载能力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甚至放任不管会导致建筑物倒塌的风险。
为此,需要对不良地基土进行处理和加固,以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
本文将简要介绍不良地基土处理与加固的方法及工艺。
一、处理方法:1.软基地基软基地基处理的主要手段是加固,加固的方法有加压注浆、灌注桩、混凝土悬挂桩等。
而在程序上,应先进行超前预制方案,随后则应进行地表和地下工作。
在地下工程中,需要对深部进行预处理。
2.巨石地基巨石地基的处理方法要么是将这类土地开垦后进行加固,要么是利用大型起重机进行石头的清除,同时对基础的深度进行深层加固。
3.砂土地基砂土地基为最常见的不良地基土之一,多数情况下可以通过原位加固或加固壁的方式对其进行治理。
在处理过程中,需要按照实际情况进行处理和选择材料,实现最佳的加固效果。
4.老高沟处理老高沟的关键在于对其环境、空气、水流等实际情况甄别,精准识别结构类型,采用管道及堵孔的方式进行加固。
5.压实填土对于这类地基,我们可以利用单桩、组桩、超后吊压或加压注浆等方法进行加固或加强。
二、加固工艺对于不良地基土的加固工艺,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对现场进行勘察,根据勘察结果判断其地质情况及特征,选择最为合适的加固方案。
第二步,模拟或仿真施工,对方案进行检验和审核,确保方案具有实际可行性和经济性。
第三步,按计划进行实际施工,先进行地下加固,后进行地表加固,并持续进行检验和监测,确保施工质量和效果。
三、加固材料加固材料是不良地基土处理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其选择应基于建筑物所处地区的特点和性质。
常用的加固材料有灌浆、轻质配筋和高性能混凝土等。
不良地基处理的七种方法
不良地基处理的七种方法地基是建筑物的基础,如果地基不稳固或存在不良条件,可能会对建筑物的结构稳定性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有效地处理不良地基是确保建筑物安全和稳定的重要一步。
以下是不良地基处理的七种方法。
1. 土壤改良:通过添加适当的材料(如砂、砾石、水泥等)来改善土壤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这可以提高地基的支撑能力,减轻地基的沉降问题。
2. 沉降补偿:对于不平整或不均匀沉降的地基,可以采用沉降补偿的方法。
这包括调整地基支撑的高度,以平衡不同部分的沉降。
3. 土体加固:对于土壤地基的强度不足问题,可以采用土体加固的方法。
这可能包括钢筋加固、土工格栅、土体冻结等技术,以增强土壤的抗压性能。
4. 基础加固:在地基上方加建加固层,如钢筋混凝土板或钢筋混凝土桩,可以提供更可靠的基础支撑。
这种方法适用于地基不均匀或容易沉降的情况。
5. 填土加固:如果地基的问题是土层过于松散或不均匀,可以通过填充高强度土壤来加固地基。
这可以提高土壤的密实度和承载能力。
6. 降水排水:对于地下水位较高或地基容易受到水分影响的地区,降水排水是必要的。
这可能包括建设排水系统、设置排水沟或排水孔等方法,以保持地基的稳定性。
7. 地下连续墙:对于具有不稳定侧向土压力的地基,建设地下连续墙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这种墙可以抵挡土压力,减少地基的变形和沉降。
总结起来,在处理不良地基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这些方法包括土壤改良、沉降补偿、土体加固、基础加固、填土加固、降水排水和地下连续墙等。
通过采取适当的地基处理方法,可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和结构稳定性,提高其使用寿命。
水利水电工程不良地基基础处理措施
水利水电工程不良地基基础处理措施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经常遇到不良地基。
因为不良地基中存在节理裂隙带、溶岩、软弱带和含水量大土层等,有天然地质缺陷,所以,不能满足上体建筑对稳定性和牢固度的要求。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仔细分析施工地的地形、地势,认真研究建设前期所得的数据、信息,反复确定施工方案,以确保水利水电工程能够正常进行。
1不良地基造成的不利影响1.1抗滑性不达标,地基基础不稳定这类地基主要是由软弱夹土层、岩体破碎带、古风化壳、节理裂隙带和岩石混凝土等物质组成的。
其特点是承载能力弱,在高压压缩下容易变形,无法达到抗滑设计的规定值,而且不稳定。
这种不良地基不稳定、抗滑性低,不仅无法满足水利水电工程上部结构方面的要求,还有可能造成上部建筑结构整体的剪切被破坏,从而影响主体建筑的安全。
1.2地基基础沉陷量超出允许范围这类地基主要是由软弱土层、淤泥质土和膨胀土等物质组成的。
其特点是承载能力不足,无法满足建筑的需求。
由于土层物质的组成不同,受力强度不同,使其出现了受力不均匀的情况。
这种不良地基的强度不一,地基受外力负荷的影响导致沉陷量过大或是发生不均匀沉陷,进而使得建筑物变形,损伤建筑主体。
1.3地基的水力坡降或渗水量超过容许值这类地基主要是由喀斯特渗水地质、砾石层和卵石层等组成的。
其特点是土层松散、孔隙大,具有极强的渗透性。
这种不良地基极易导致水库扬压力超出限值,出现管涌和潜渗的情况,使得水利建筑遭到破坏而变形。
1.4地基的可液化性这类地基主要是由少黏性或是无黏性的土砂层组成的。
当这种地基受到振动力的作用时,会瞬间丧失强度,从固态变成液化状态,导致地基陷沉、滑移等,进而影响水利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不良地基的基础处理方法2.1软弱层的一般处理方法由于软弱层的倾斜角度不同,可将其分为高中倾角软弱带和缓倾角软弱带。
对于高中倾角软弱带,先要挖开软弱土层,在其中填入混凝土,形成混凝土塞。
挖掘深度是软弱土层1~1.5倍的宽度,两侧边坡度为1∶1~1∶0.5.当软弱土层比较宽且较为松散时,可以使用混凝土柱或混凝土拱让上部负荷传导、分散到两侧岩体。
不良地基土处理与加固方法及施工工艺
要是采用真空的方式对地基形成 了压力, 并有效的提高了地基的密实度和承 重力 , 其原理跟堆积法 比较相似 , 但是相对于堆积法更具有技术性。 施工人员 要先对地基进行密封, 并采用真空设备排除地基内的空气使得地基的表层处 于 一种 真空 的情 况 , 在 这 种情 况 下 , 地基 也 就会 相对 的静止 , 不 受气 压 以 及地
、
置换 法
( 1 ) 换 填 法
在对地基进行加固中, 我们可以选择换填法 , 该种方式可以对地基进行 很好的加固, 使得土质之间的密实度加大, 并可以对建筑物进行很好的支撑 , 使得整个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得到大大的提升。 在进行换填法的工作中, 要注意对土质 的考察 , 并使得整个地基的边坡 得以很好额加固。在加固完成以后也要对其质量进行测试 , 从而保证加 固的
加固以后就可以形成 了一个问题 的机构 , 该结构可以有效的保护地基 的安全 性, 提高地基的质量 , 并实现了对地基的有效的加固。 施工人员在进行振冲置换法中应该注意该方式的适用范围, 如果在施工 中地 基 的土 质是 比较疏 松 的 , 那 么在 进行 振 冲法 中就 容 易 导致 对 的稳 定 性受
有效 性 。 ( 2 ) 振 冲置 换 法
提高了地基的质量 , 保证了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施工人员在施工中应该注意对施工材料的选择 , 要保证持续的真空状态 就必须保证覆盖的材料达到合格的标准 , 并对该真空 的形态进行养护 , 一旦 进入 了空气那么真空的形态也就无法保证 ,从而也降低了我 国地基 的质量 , 无法 对 地基 进行 加 固 。 所 以施 工 人员 要 实现 对整 个地 基 的周 围 的环 境进 行考 察, 排除可能影响真空持续性的因素 , 并对地基的表面进行清理 , 防止一些杂 物 进人 真空 的范 围中 , 影 响 了真 空的 质量 , 降低 了地 基 的承 受 能力 。
地基工程不良现象措施方案
地基工程不良现象措施方案地基工程的质量直接影响建筑物的安全和使用寿命,而在地基工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不良现象,如沉降、裂缝等。
这些不良现象若不及时得到解决,就会对建筑物的使用造成重大影响。
因此,在地基工程建设中,必须要对这些不良现象进行有效的措施和处理。
本文将着重介绍地基工程中常见的不良现象以及相应的措施方案。
一、地基沉降地基沉降是地基表面下沉的现象,也叫“地基下沉”。
一般分为自然沉降和差异沉降两种。
自然沉降是建筑物在地上存在时由于各种因素引起地基自然沉降所引起的地面沉降。
而差异沉降则是指在建筑物存在时,由地下不同地层沉降不均匀所引起的地基沉降。
这种现象比自然沉降更容易导致建筑物的破坏。
措施方案针对地基沉降,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措施:1.采用加固地基的方法:地基加固是目前避免或缓解地基沉降的有效手段。
通过加固地基可增加地基承载能力,使其能够承受建筑物的重量,减缓地基沉降的速度。
2.增加地基的承载面积:在地基承载能力不足时,可以通过增大地基的承载面积,把建筑物的重量分散到更大的地面受力面积。
这样可以有效减缓地基的沉降速度。
3.建立地基沉降监测系统:地基沉降监测系统可以实时测量和记录沉降数据,及时发现地基沉降的情况并及时采取措施,可以有效减轻地基沉降对建筑物的影响。
二、地基裂缝地基裂缝是由于地质变化、土层沉降、地下水位变化等因素引起的地基裂缝。
大多数情况下,地基裂缝不会让建筑物倒塌,但会大大影响建筑物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措施方案针对地基裂缝,可以采用以下措施:1.彻底清理地基裂缝:清除裂缝上方和周围的砂石、泥沙等异物,以防裂缝扩大。
2.填补地基裂缝:填补地基裂缝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土壤松动引起的地基沉降,同时可以加固土层的承载能力,防止裂缝再扩大。
3.加固地基:对于地基裂缝比较严重的建筑物,可以采用加固地基的方法,增强地基承载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支撑建筑物。
三、地基渗水地基渗水是地下水在地基中不断向上渗透造成的现象。
不良地质路基施工方案
不良地质路基施工方案一、前言地质条件是影响路基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不良地质条件下进行路基施工,会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和困难。
本文将探讨不良地质条件下的路基施工方案,以期为实际工程提供指导。
二、不良地质条件下的施工方案1.土层处理:不良地质条件下的土层经常会出现软弱、易液化等问题,对路基的稳定性和承载力造成威胁。
因此,在施工前需要对土层进行充分的处理。
(1)软弱地基处理:对于软弱地基,可以采取加固措施,如地下榀木桩、灌注桩等。
通过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力,确保路基的安全性。
(2)液化地基处理:对于易液化地基,可以采取加重或混凝土填充等方法,增加地基的密实度和稳定性,防止液化发生。
(3)坚硬地基处理:对于坚硬地基,可以采取预处理措施,如钻孔爆破等,使地基更加易于开挖和平整。
2.施工工艺:不良地质条件下的路基施工需要重视施工工艺的选择和调整。
合理的施工工艺可以有效地解决地质条件带来的问题。
(1)挖填工艺:对于软弱地基,可以采用软弱地基挖填法。
先挖掉软弱层,再进行填充,以保证路基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2)抽水工艺:对于液化地基,可以采用抽水工艺,将地下水位降低到安全范围,减少液化发生的风险。
(3)削方工艺:对于坚硬地基,可以采取削方工艺,在地表上进行削方,减少开挖深度和施工难度。
3.施工技术:在不良地质条件下的路基施工中,需要采用一些特殊的施工技术,以解决地质条件带来的问题。
(1)地质勘察:在施工前需要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了解地质特征,识别潜在风险,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
(2)监测与预警: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地质监测,及时掌握地质变化情况。
同时,可以采用地质预警系统,提前发现地质灾害的迹象,采取相应的措施。
(3)抢险与处理:在不良地质条件下,灾害发生的风险较高。
因此,需要有应急抢险队伍和设备,及时处理地质灾害,保证施工的安全性。
4.施工管理:在不良地质条件下的路基施工中,施工管理必不可少。
合理、科学的施工管理可以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降低事故发生的风险。
不良地质路基处理施工方案
不良地质路基处理施工方案不良地质路基是指路基所处地质环境复杂,存在诸如软弱土层、沉积层、断层、滑坡、塌陷等地质问题,对道路安全和使用寿命产生不利影响的情况。
为了确保道路的安全和稳定,提高路基的承载力和抗滑性,需要采取适当的地质路基处理施工方案。
下面就以一个具体道路工程为例,进行详细介绍。
工程地理概况:本工程位于XXXXX,总长度为xx km,沿线地质情况复杂,主要存在软弱土层和沉积层。
为了保证道路的设计要求和使用寿命,需要进行合理的地质路基处理。
处理方案:1.地质勘探首先,需要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探,包括地质剖面、土壤采样和试验等,以了解地质情况和土壤特性。
在特殊地质部位,如断层和滑坡等,需要进行更加详细的勘探,以确定施工方案和处理方法。
2.软弱土层处理对于存在软弱土层的路段,常见的处理方法包括地基加固、排水和加铺加筑等。
地基加固可以采用灌浆法、挤浆法等方法,将混凝土或其他材料注入软弱土层,增加土体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排水是为了降低土壤含水量,采用排水沟、排水管等设施,防止土体失稳。
加铺加筑是指在软弱土层上铺设加筑块或钢板,以提高路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3.沉积层处理沉积层常常存在较大的变形和沉降,会对路基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
处理沉积层可以采用控制沉降、加固地基和加厚填料等方法。
控制沉降可通过改变填筑层的性质和厚度,在设计阶段就考虑到后期沉降预留合适的空间。
加固地基可采用灌浆、振动加固等方法,增加土壤的稳定性。
加厚填料是指在沉积层上加铺更多的填料,增加路基的承载能力。
4.断层和滑坡处理对于存在断层和滑坡的路段,需要进行专门的处理。
断层处理可以采用填充断层、边坡修整和加固等方法。
填充断层是指在断层裂缝中填充碎石、混凝土等材料,修建连接断层的道路。
边坡修整是指调整边坡的坡度和坡高,以提高边坡的稳定性。
加固措施可采用锚杆加固、喷锚加固等方法,增加边坡的抗滑性和抗震能力。
滑坡处理可以采用边坡加固、土体改良和排水等方法,以减小滑坡的风险。
地基工程不良现象措施方案
地基工程不良现象措施方案一、引言地基工程是指土地利用改变,土地准备,地下水的排放,等土木工程中与土壤水荷载性质的改变有关的预备工作,它是土木工程开工的第一道工序,直接关系到土地开发工程、交通运输、房屋建筑、水利工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
地基工程施工出现不良现象不仅影响整个土木工程的质量和使用寿命,同时还会危害附近民居和环境。
良好的地基工程施工管理与治理是确保土地利用和工程稳定性的重要环节。
本文旨在对地基工程常见的不良现象进行分析,理清其原因,并针对不同的不良现象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以期提升地基工程的质量。
二、地基工程常见的不良现象及其原因1. 土体沉陷土体沉陷是指土地在受外力作用下发生下沉变形的现象。
其主要原因有:1)施工振动过大,导致土体的液化;2)水泥浆施工不当,导致土体浸水;3)地下水位变化大。
2. 土壤松动土壤松动是指土体内的颗粒间距的扩大,土体密实度降低。
其主要原因有:1)施工振动过大;2)土壤排水不良;3)大面积采矿等人为因素导致的土地退化。
3. 基础沉降过大基础沉降过大会导致整个土木工程的不稳定,主要原因有:1)基础施工不规范;2)地下水位变化大;3)地基土质与设计荷载不匹配。
4. 地面开裂地面开裂是指地面出现细小、复杂的裂缝,主要原因有:1)温度变化;2)地基土壤密实度不足;3)地基土质含水率变化大。
以上所述的不良地基工程现象仅为部分,还有许多其他的不良现象如地基风险、土样特性的误差等。
为了提升地基工程的质量,我们需要针对以上不良现象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三、地基工程不良现象的治理措施1. 土体沉陷的治理措施土体沉陷的治理应该从源头入手,控制施工振动的大小,降低水泥浆使用量,加强地下水位的监测是治理土体沉陷的关键。
此外,在已经发生土体沉陷的地区,可以采取填土、夯实或者加固地下水位来治理。
2. 土壤松动的治理措施土壤松动的治理应从土壤排水入手,增设排水管道,加强排水设施的维护是治理土壤松动的重要手段。
不良土质路基的处理方法
不良土质路基的处理方法首先,对于不良土质路基,我们需要进行土质的调查和试验。
通过对土壤的采样和试验分析,可以了解到土壤的具体性质,如含水量、塑性指数、压缩性等,并判断土壤的可塑性和可压缩性,从而为后续的处理提供依据。
1.排水处理:不良土质通常含水量较高,容易产生水分饱和和液化等现象,因此需要进行排水处理。
常用的排水方法包括设置横向和纵向排水系统。
横向排水可以采用开挖排水沟、安装水平排水管等方式,将过多的地下水排出;纵向排水可以采用排水壕或排水管,在路基的纵向方向加强排水功能。
2.增加路基填料:不良土质路基可以通过在其上方填充较好的路基填料来提高其稳定性。
填料可以使用砂石、碎石等具有较好排水性和稳定性的材料,通过填充改变土体的性质,减小变形和沉降的可能性。
3.地基加固:对于较软弱和强塑性的土体,可以采用地基加固的方法来提高其承载力和稳定性。
常用的地基加固方法包括地基加固桩、静力增加法、灌浆加固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改变土体的结构,增加其抗剪强度和承载力。
4.路基处理:不良土质路基可以采用填充加固或边坡加固等方法进行处理。
填充加固可以在路基的上方铺设一层较好的填料,通过加固填充体提高路基的稳定性;边坡加固可以采用边坡护坡、护面板、钢筋混凝土护坡等措施,增加路基边坡的稳定性。
5.其他处理措施:针对特殊情况,还可以采用其他的处理措施。
例如在不良土质路基中设置加筋土壁、加固梁、加固板等结构,提高其整体的稳定性;对于水下不良土质路基,可以采用桩基础、灌浆加固等方法。
不良土质路基的处理方法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不同的情况可能需要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
在进行处理时,需要充分考虑土壤的性质、工程的要求和可行性等因素,确保处理措施的有效性和经济性。
同时,在处理过程中需注意施工操作的规范性和质量控制的要求,保障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不良地质路基处理施工方案
不良地质路基处理施工方案不良地质路基处理是指在道路建设中出现的地质条件较差的地区,如果不进行适当的处理,可能会导致路基沉降、塌陷、开裂等问题,影响道路的使用功能和安全性。
下面是一种常见的处理施工方案,介绍了处理的方法和流程。
施工前准备1.工程勘察:对路基地质进行详细勘察,包括地质类型、土质条件、地下水位等。
根据勘察结果确定处理方案。
2.施工图设计:根据勘察结果进行施工图设计,确定施工的具体方案和方法。
地基处理(填方处理)1.地表清理:清除路基上的杂草、泥土、垃圾等,确保施工面整洁。
2.坑槽开挖: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地质层剖面开挖,将部分黏土、砂土等土层挖除,使土体达到稳定状态。
3.坑槽回填:将符合要求的填土逐层回填坑槽,每层要按要求进行压实处理,如使用压路机或振动锤进行碾压或振动。
4.地基均匀压实:对填充土进行均匀压实处理,保证填方的稳定性和均匀性。
地基处理(加固处理)1.灌浆处理:针对有大量孔隙的地质层,进行灌浆处理,填充空隙,增加土体的密实性和稳定性。
2.土挡墙或挡土墙:对于较高的路堤,可以采用土挡墙或挡土墙进行加固处理,增加路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3.土钉墙:对于较陡峭的边坡,可以采用土钉墙进行加固处理,增加边坡的稳定性。
4.排水处理:通过设置排水设施,排除地下水对路基的不良影响,保证路基稳定。
边坡处理1.边坡整形:根据边坡的形状和设计要求进行整形,使其具备一定的坡度和稳定性。
2.边坡加固:针对边坡的松散土壤,可以进行加固处理,如喷锚、喷涂混凝土等技术手段,增加边坡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3.植被覆盖:对于边坡进行绿化处理,种植草坪或其他绿植,增加边坡的抗冲刷能力,减少水土流失。
施工质量控制1.施工过程监控:对施工过程进行全程监控,确保施工按照设计要求进行。
2.施工质量检查:对填方、回填、压实等关键工序进行质量检查,确保处理效果符合要求。
3.施工记录和验收:对施工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包括工程量、质量情况等,施工完成后进行验收,确保施工质量达到要求。
不良地基处理方法
不良地基处理方法地基是建筑物的基础,它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然而,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不良地基情况,如软土地基、易液化地基、气蚀地基等。
这些不良地基需要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来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一、软土地基处理方法:1.加固地基:通过加固地基的方式来增加其承载力,常用的加固方法有加固桩、加固网、加固板等,通过这些加固措施可以增加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2.地基改良:通过改变软土地基的物理性质,提高其压实度和密实度。
常用的地基改良方式有填筑夯实法、振动致密法、混凝土搅拌桩等。
二、易液化地基处理方法:1.注浆加固:通过注浆方法,向易液化地基中注入固化材料,增加地基的稳定性。
常用的注浆材料有水泥浆、化学固化剂等。
2.地基加固:采用预应力桩、灌注桩等加固方式,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抗液化能力。
三、气蚀地基处理方法:1.排气处理:在土体孔隙中存在气体时,可以通过进行排气处理来减小气蚀地基的影响。
常用的排气方法有抽水排气、气体压缩排气等。
2.地基加固:采用加固措施,增加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常用的加固方法有灌注桩、加固板等。
四、地基沉降处理方法:1.增加承载面积:通过合理设计地基底面积,增加地基承载面积,降低地基沉降系数。
2.加固土体:通过在地基中加入填充材料,增加地基承载力和抗沉降能力。
五、病害地基处理方法:1.病害地基的修复:根据地基病害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修复方法,如填筑夯实、加固桩等。
2.注意预防措施:在新建建筑物时,要提前进行合理的地基勘察,避免选择病害地基。
六、黑臭土地基处理方法:1.深基坑排水:在深基坑开挖过程中,及时进行排水处理,保持基坑内外的水压平衡,减少黑臭土地基对工程的不利影响。
2.控制源头:加强周边区域的环境整治,控制黑臭土地基的形成源头。
除了上述的处理方法,还要注意在地基处理过程中的监测和质量控制,确保处理效果达到预期目标。
另外,不同地基情况可能需要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因此在处理过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选择和施工。
工程建设中不良地基基础处理方法
工程建设中不良地基基础处理方法初探摘要:近年来,工程建设质量安全问题频现,而对于这些质量安全的分析与处理却极为棘手。
本文主要讨论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由于不良地基所导致的质量安全问题,针对不良地基进行基础处理的方法。
建筑施工过程中,常会见到各种不良的地基基础,而对这些不良地基处理方式的好坏也将直接影响整个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功能作用、使用寿命,因此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不良地基的加固等基础处理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首先对不良地基进行概述,通过分类以及其影响建筑安全的原因的角度进行了简单分析,随后讨论不良地基基础处理应考虑的因素,最后在以上研究分析基础上,探析几种工程建设中不良地基基础处理方法。
关键字:不良地基质量安全地基处理一、不良地基概述(一)不良地基的种类通常来讲,建筑施工中地基与上部建筑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地基质量的优劣也直接影响着如何选择地基处理方式以及如何进行地基施工。
对我国而言,不来管你地基种类角度,这些地基大多是由于特殊地基土所造成的,主要有软粘土、饱和松散砂土、杂填土、膨胀土以及山区地基土等。
这些土质作为常见的工程地基用途,虽然使用广泛,但是其存在的问题也十分突出。
如我国十分常见的工程地基土——黄土,在我国甘肃、山西、陕西、河南、河北等地分布广泛,而由于黄土在上覆土层自重应力的影响,以及其自重应力与附加应力的共同作用,并且在浸水后土结构破坏而发生现在附加变形的土被称为湿陷性土,是一种特殊图。
这种湿陷性黄土在我国黄土分布总面积中占有60%,大多分布于黄河中下游地区。
这种土壤与其他地区的土壤相比有着更加特殊的力学性质,因此在这种土壤上进行地基建设时,必须要首先考虑由于地基湿陷而导致的附加沉降,以及由此可能对工程造成的危害,应该尽快选择合适的地基处理方式,以避免由于地基湿陷而对工程建筑施工所造成的影响。
(二)不良地基影响建筑安全的原因一般来讲,不良地基对建筑安全的影响主要分为以下三类:1、影响地基承载力在地基允许承载力大于建筑为对地基的压应力的情况下,地基的相关工作操作都是正常、安全的,此时建筑物的荷载情况良好,不会遭到破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机械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出具的地质勘察报告,建设场地不良地质作用较多,稳定性及适宜性均较差。
4.1 场地现状经调查,场地附近无活动断裂通过,也不具备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问题。
拟建场地属人工挖填方整平场地(填方基本为虚填,未进行分层碾压密实),故在中部原有河道位置存在大规模的填方,由于填方造成原有河道的拥塞,形成堰塞湖,湖水深约3~5米,如无排泄通道,雨季地表水则会汇集漫上场地,整个场地地势较低的位置均会变成水流通道,在雨季容易形成洪水冲刷或局部泥石流。
因此,做好本场地的防洪、排水设计是必要的。
目前场地中部靠近原冲沟中间堰塞湖位置已被冲开一条南北向1~6m宽(南端最宽,北段最窄)、深度1~3m(北浅南深)的新排水沟,内有长流水,场地上还分布有多条近南北向的小型冲沟(无明水),宽度0.3~2.0m、深度0.2~1.0m不等,场地地表雨水冲刷明显,水土流失较严重,对建(构)筑物基础易造成危害。
大规模未分层碾压密实的填方区存在易被冲刷、二次固结沉降引起的地面下沉、甚至导致建筑物开裂等问题。
4.2地层结构及描述根据钻探现场描述、原位测试结果及室内土工试验结果,按沉积年代、成因及土的工程性质将勘探深度范围内地基土分为6大层,地基土从上至下、由新至老依次为:填土、冲洪积及沼泽沉积的粉质黏土、圆(角)砾土、粗粒混合土,下部为全(强)风化闪长岩等。
现自上而下分层描述如下:填土Q4ml①:杂色或黄褐色,局部表层为以黄褐色粉质黏土为主的素填土。
土质不均,松散~稍密,稍湿~饱和,含较多圆(角)砾及碎石,局部可见块石、巨石,以粉质黏土充填,粉质黏土含量大小不一,可见植物根茎、腐殖质及少量层底标高644.56~653.58m。
该层主要分布于填方区上部。
粗粒混合土Q4al+h②1:灰绿色或灰褐色,稍密,稍湿~湿。
以淤积及沼泽相沉积的灰绿色粉质黏土充填为主,含少量圆(角)砾,粗颗粒含量约10﹪~30﹪,可见黑色植物根茎腐殖质,土质不均,局部有臭味。
实测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平均值N =13击。
层厚0.60~2.00m,层底深度0.60~5.50m,层底高程为645.90~651.12m。
该层主要分布于挖方区以外的低洼地带。
粉质黏土Q4al+h②2:灰绿色或黄褐色,湿~饱和,可塑~软塑,以沼泽相及冲洪积沉积的粉质黏土为主,该层上部有机质含量较高,可见黑色植物根茎腐殖质,局部有臭味,含个别圆(角)砾和少量砂粒。
压缩系数平均值=0.47MPa-1,属中偏高压缩性土,局部具高压缩性。
实测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平均值N =3击,局部实测标贯试验锤击数仅为1击。
层厚0.90~4.50m,层底深度2.40~7.50m,层底高程为643.30~649.11m。
该层主要分布于挖方区以外的低洼地带。
粗粒混合土Q4al+pl③:黄褐色或灰褐色,饱和,松散~稍密,以粉质黏土充填,含较多褐色砂砾石,少量圆砾,一般粒径2mm~20mm,偶见碎石,土质不均。
重5.00~9.00m,层底高程为642.56~644.71m。
该层主要分布于场地中部填方区原冲沟中心位置。
粉质黏土Q3al+pl④1:褐黄或浅黄色,可塑~硬塑。
土质基本均匀,可见属中压缩性土。
实测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平均值N =8击。
该层与④3层呈互层状分布,层厚1.30~4.80m,层底深度1.30~6.80m,层底标高642.90m~653.56m。
该层主要分布于挖方区地带。
圆(角)砾土Q3al+pl④2:黄褐色或杂色,稍湿~湿,中密~密实。
含较多圆(角)砾,少量碎石,局部可见块石,充填有少量粉质黏土。
粗颗粒以亚圆状褐色火山风化岩屑具多,一般粒径2mm~30mm,最大粒径可见10cm,以褐黄色层厚度0.70~4.30m,层底深度4.00~6.80m,层底标高646.85m~650.43m。
该层主要分布于挖方区地带。
粗粒混合土Q3al+pl④3:黄褐色或杂色,稍湿~湿,稍密~中密。
以粉质黏土和砂颗粒为主,含少量圆(角)砾,见个别碎石。
粗颗粒以褐色风化岩屑为主,一般粒径2mm~30mm,土质不均,粗颗粒含量不等,局部圆(角)砾及碎石略多。
实测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平均值N =14击。
该层厚度0.50~3.10m,层底深度0.80~5.70m,层底标高644.98m~653.20m。
该层与④1层呈互层状分布,主要分布于挖方区地带。
全~强风化闪长岩⑥:杂色,稍湿,中密。
土质不均,岩芯呈土状,含有少量风化岩屑,以风化后的粉质黏土或黏性土包裹,可见亮色云母及暗色矿物。
局中压缩性土。
实测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平均值N =19击。
该层未钻穿,最大揭露厚度为18.30m,最大揭露深度为21.30m,钻至最低标高为631.99m。
该层分布于整个场地下部。
4.3地下水特征勘察期间(2016年4~5月),属于小雨季节,拟建场地东西两侧挖方区勘探深度范围内未见地下水,场地低洼地段回填土区域存在地下水,属上层滞水,实测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为2.30~5.50m,相应标高为646.11~650.61m。
地下水位埋深及水量大小受季节和堰塞湖地表水的影响较大,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及地表水。
4.4场地均匀性评价本场地中部除挖方区外广泛分布有大规模的填土,填土厚度较大,经前期调查了解,填土为虚填,未经分层碾压密实,呈松散~稍密状态,长期作用下容易发生大面积不均匀沉降和地面开裂,可能对场地地面和建筑物安全造成危害。
填方区3~7m深度范围内存在厚度不等的较软弱土层(粉质黏土②2层),呈可塑~软塑状态,灰绿色,有机质含量较大。
实测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介于1~4击之间,平均击数值为3击,承载力较低。
根据场地地层结构及原位测试结果,本场地地基土在横向及纵向上均具有一定的不均匀性。
各土层分布不均匀,各层地基土的厚度有较大差异,层面有明显起伏,除填土不均匀外,上部地层中存在粉质黏土与圆(角)砾及粗粒混合土的互层、夹层或透镜体。
粉质黏土②2层工程性质较差,局部有机质含量大,呈可塑~软塑状态,为较软弱土层,承载力较低,分布不均匀且厚度不一。
填方区中部大部分区域2.0m以下的第四系土层湿度较大(尤其是靠近堰塞湖附近的地基土湿度最大),向东西两侧挖方地带过渡湿度略有减小,东西两侧挖方区上部第四系土层湿度相对较小。
综合以上各方面因素,本场地地基土具有较明显的不均匀性,属不均匀地基。
4.4.1行政办公楼该建筑所在范围内地基土具有较明显的不均匀性,属不均匀地基,因此该建筑地基土具有不均匀性。
4.4.2教学楼该建筑所在范围内地基土具有较明显的不均匀性,属不均匀地基,因此该建筑地基土具有不均匀性。
4.4.3实训车间该建筑所在范围内地基土具有较明显的不均匀性,属不均匀地基,因此该建筑地基土具有不均匀性。
4.4.4多功能厅该建筑所在范围内地基土具有较明显的不均匀性,属不均匀地基,因此该建筑地基土具有不均匀性。
4.4.5食堂和洗衣房该建筑所在范围内地基土具有较明显的不均匀性,属不均匀地基,因此该建筑地基土具有不均匀性。
4.4.6 1#学生宿舍该建筑所在范围内地基土具有较明显的不均匀性,属不均匀地基,因此该建筑地基土具有不均匀性。
4.4.7 1#教师宿舍楼该建筑所在范围内地基土具有较明显的不均匀性,属不均匀地基,因此该建筑地基土具有不均匀性。
4.4.8 2#教师宿舍楼该建筑所在范围内地基土具有较明显的不均匀性,属不均匀地基,因此该建筑地基土具有不均匀性。
4.4.9综合站房该建筑所在范围内地基土具有较明显的不均匀性,属不均匀地基,因此该建筑地基土具有不均匀性。
4.4.10大门该建筑所在范围内地基土具有较明显的不均匀性,属不均匀地基,因此该建筑地基土具有不均匀性。
4.4.11 1~8#连廊该建筑所在范围内地基土具有较明显的不均匀性,属不均匀地基,因此该建筑地基土具有不均匀性。
4.5设计基底持力层根据场地地层结构及室内试验结果,填土分布不均,呈松散~稍密状态,不能直接用作基础持力层。
上部各土层分布不均,层面起伏较大,地基存在明显不均匀性。
粗粒混合土②1及粉质黏土②2层局部呈灰绿色,有机质含量较大,且粉质黏土②2层属于较软弱土层。
虽然建筑物荷载不大,但由于地基不均匀性影响易造成不均匀沉降或开裂,故不宜直接采用天然地基方案。
拟建建筑物除水塔外,主要为1~2层。
位于填方区或者部分位于填方区的建筑物,设计将基础布置在原有土层上,属同一层地基土之内,基础埋深较深。
对于运动场(含跑道)、篮球场、活动场地及旗杆广场,因原有虚填方易造成地面开裂、不均匀沉降等,对上部填土进行重新开挖分层回填碾压密实。
4.5.1行政办公楼:以5层全风化闪长岩做为基础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fa=180KPa,基础形式采用柱下独立基础。
4.5.2教学楼:以5层全风化闪长岩做为基础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fa=180KPa,基础形式采用柱下独立基础。
4.5.3实训车间:以4层粉质黏土做为基础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fa=150KPa,基础形式采用柱下独立基础。
4.5.4多功能厅:以5层全风化闪长岩做为基础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fa=180KPa,基础形式采用柱下独立基础。
4.5.5食堂和洗衣房:①~②/A~E以6层粉全风化闪长岩做为基础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fa=280KPa,其余部分以第5层或是第6层全风化闪长岩做为基础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180 KPa,基础形式采用柱下独立基础。
4.5.6 1#学生宿舍:以4层粉质黏土做为基础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fa=150KPa,基础形式采用柱下独立基础。
4.5.7 1#教师宿舍楼:以4层粉质黏土做为基础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fa=150KPa,基础形式采用柱下独立基础。
4.5.8 2#教师宿舍楼:以5层全风化闪长岩做为基础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fa=180KPa,基础形式采用柱下独立基础。
4.5.9 综合站房:以4层粉质黏土做为基础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fa=150KPa,基础形式采用柱下独立基础。
4.5.10大门:以1层回填土做为基础持力层,基底下500mm深度范围内进行级配碎石进行分层夯实换填,夯填度不大于0.9,承载力特征值fa>80KPa,基础形式采用柱下独立基础。
4.5.11连廊:以1层回填土做为基础持力层,底下500mm深度范围内进行级配碎石进行分层夯实换填,夯填度不大于0.9,承载力特征值fa>80KPa,基础形式采用柱下独立基础。
4.5.12水塔:以4层粉质黏土做为基础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fa=150KPa,基础形式采用柱下独立基础。
4.6地基及基坑、基础处理4.4.1土石方开挖4.4.1.1基槽开挖时如发现地下有给水管道、地下光缆或文物等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
4.4.1.2根据调查结果及收集的资料,勘探深度范围内存在大量的潜水,大量降雨后也会形成地面径流和上层滞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