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金融保险)山东济南市金融业发展规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融保险)山东济南市金融业发展规划
山东济南市金融业发展规划
济南市“十壹五”金融业发展规划
按照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要求,依据《济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壹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我市“十壹五”金融业发展规划。
壹、“十五”金融业发展回顾
“十五”期间,特别是2002年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济南区域金融中心以来,我市金融业得到了较快发展。金融业规模不断壮大,金融体系逐步完善,金融改革加快推进,金融的集聚辐射功能明显增强,对经济的贡献能力持续提高,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地位初步确定。
(壹)金融业发展情况
1.金融业规模不断扩大
金融业增加值高速增长。“十五”期间,我市GDP年均增长14.2%,第三产业年均增长15.4%,而金融业年均增长20.2%,比前者分别高出6个和4.8个百分点。
存贷款业务迅速扩张。截至2005年末,我市银行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3483.3亿元和3259.9亿元,是“九五”末的2.73倍和3倍,年均增长达22.3%和25%,分别占全省的五分之壹和四分之壹,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居上游水平。资本市场融资持续扩大,证券机构数量快速增加。到2005年末,全市上市X公司达到18家,证券市场累计募集资金超过110亿元,全市共有证券营业部31家,期货经纪机构5家,证券市场发展的规模、质量居全省首位。
保险市场发展较快,保费收入大幅提高。保费收入从2000年的11.3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41.7亿元,年均增长29.5%;保险深度从1.2%提高到2.2%;保险密度从200.2元增长到688元,年均增长28%。
2.金融体系不断完善
市场体系初具规模。“十五”期间,金融市场规模不断壮大,结构日趋合理,基本形成了以人民银行宏观调控、银行信贷市场为主导,证券市场、保险市场、期货市场以及货币市场等协调发展的格局,特别是以银行间同业拆借、债券回购及票据贴现为主的货币市场业务交易量发展较快,票据种类、市场主体和业务量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
组织体系逐步健全。初步建立起以数量众多的各类银行、证券X公司和保险X公司为市场主体,行业协会为自律组织的功能较为齐全的金融组织体系。四大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证券X公司、保险X公司的区域管理总部大都落户济南,且将济南作为其拓展区域业务的主要基地。2005年末,我市共有银行20家,农村信用联社6家,资产管理X公司3家,信托投资X公司2家,财务X公司1家,包括营业网点在内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总数达1099家;保险X公司20家,专业保险中介X公司37家,保险兼业代理机构1607个;证券X公司2家,证券营业部31家,期货X公司5家。
监管体系日趋完善。国家“壹行三局”的区域性分支机构先后在济南设立。作为全国九大分行之壹的人民银行济南分行为管辖山东、河南俩省的壹级分行,山东银监局、证监局、保监局分别监管全省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
通过大力整顿、清理、规范银行业、证券市场和保险市场,推动其有序、规范发展,有效维护了金融秩序和社会稳定。
3.金融业改革创新成效显著
“十五”期间,驻济金融机构不断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按照总行统壹部署,积极推进综合改革,以改制上市为契机,改革组织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优化调整资产结构,为进入资本市场奠定了基础。积极创新产品和服务方式,银行业务品种不断扩展,已由传统存、贷、汇扩展到多领域、多品种。证券业务、基金品种和保险业务新品种持续推出,不断创新。济南市商业银行在省内首家引进澳洲联邦银行作为战略投资者,前期持股11%,2008年前将增持至20%。农村信用社改革加快推进,实行了增资扩股,规范法人治理结构,市区联社改制成立济南润丰农村合作银行,其它6家农信联社完成壹级法人改革,为下壹步改革奠定了基础。
4.金融业发展为重要产业
金融业增加值稳步提高。2005年底,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上升到5.3%,比2000年提高1.14个百分点,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1.3%,比2000年提高2.26个百分点。
金融业成为税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2005年金融业实现税收总额16.1亿元,实现市以下级税收收入10.2亿元,以5.3%的GDP份额提供了12.7%的市以下级税收收入和9.6%的财政收入。
金融业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2005年全市金融业从业人员达3.9万人,比2000年增长31%。
5.区域性金融中心初步形成
济南跨省域金融监管中心、票据中心地位已初步确立。在鲁、冀、皖、豫4省中,成为业务量最大、机构数量最多、业务种类最齐全、服务功能最强的城市。在以黄河中下游为轴线,沪宁以北、京津以南、西安以东的合围区域内,我市和青岛、郑州、石家庄和合肥相比,2005年存款余额平均高出700亿元,贷款余额高出1100亿元,是区域内金融资源较为丰富的城市。
金融业发展水平居省内领先地位。2005年我市银行存、贷款余额分别占全省的20.4%、24.4%,绝大多数金融指标均明显高于省内其他城市。
金融业辐射能力明显增强。银行业异地业务发展迅速,2005年异地贷款余额超过1200亿元,占期末贷款余额的比重超过30%。从区域分布见,驻济银行的信贷业务辐射全省17个城市,同时延伸至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区域。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五”以来,我市金融业得到较快发展,但从区域经济竞争的态势,国内金融业竞相发展的势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等方面分析比较,仍存在壹些明显的差距和不足。壹是金融生态环境不适应加快发展的要求。社会诚信意识、法律意识、风险意识亟待加强,金融征信体系建设滞后,依法保护金融债权方面仍存在机制、体制性障碍,适应市场要求的新型银企关系尚未进入良性发展阶段。二是金融业整体发展水平不高。货币市场发展迟缓,目前仅有3家金融机构具备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会员资格,1家具备国债市场壹级承销商资格,市场主体少,交易规模小的问题突出。保险市场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保险深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资本市场发展滞后,上市后备资源严重不足,和省内先进城市相比差距较大。金融外向度低,至今尚无外资银行落户。法人金融机构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