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南方地区7.2“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课标要求素材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7.2“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第2课时)(课件)八年级地理下册(人教版)

7.2“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第2课时)(课件)八年级地理下册(人教版)

起始地和目的地 昆山-上海 昆山-苏州 昆山-上海 昆山-苏州
最短用时 17分钟 13分钟 约1小时 约1小时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长江三角 洲地区城市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交流日 益频繁。借助发达的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 ,长江三角洲的人们往返于不同城市之间 ,就像生活在同一座城市一样,这就是所
谓的“同城效应”。
传统 文 化 饮食文化
西湖醋鱼
江南山温水润,气候温和,物华天宝,民性勤勉务实,而又不乏诗意审美 追求,因而拥有孕育美食文化的独特优势。寓乐于吃,寓文于食,在吃中不 仅满足饱腹,还能感受生存的乐趣与诗意,是这里饮食文化的鲜明特色。
讨论 小组讨论
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业发达的原因。
A.丰富的旅游资源 B.便捷的交通 C.完善的服务设施
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 杭州西湖
西湖不仅自然风光秀丽,而且文化 底蕴深厚,是历史文人雅士的“精 神家园”,是千百年来人民向往的 “人间天堂”。图为宋朝文学家苏 轼在杭州时主持修建的苏堤。
水乡 风貌


周庄位于江苏省昆山市,是一座有900多年历史的水乡古镇, 被誉为“中国第一水乡”。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风情。
A. 地理位置相近
B. 经济快速发展
C. 现代信息技术
D. 交通运输便利
达标测评
读图,回答下列题目。
3.图中所示区域位于我国的( C )
A.珠江三角洲地区
B.辽中南地区
C.长江三角洲地区
D.京津唐地区
4.该地区城市密集,其中最大的核心城市是( B )
A.杭州
B.上海
C.苏州
D.南京
5.下列能反映该地区特色景观的是( A )
A.
B.

八年级下册地理:《“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地理:《“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地理:《“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人教版)《“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南方地区》第二节的教学内容,主要由“江海交汇之地”、“我国最大地城市群”、“水乡地文化特色与旅游”等三部分组成.下面就本节课的教学思路从课程标准依据、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教法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环节来进行探讨.一、课程标准依据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2.举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3.以某区域为例,说明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二、说教材《“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是南方地区的第二节,在学完南方地区概况后,由本节进入南方地区具体区域的学习.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近十年来区域发展的地理热点地区.也是南方地区的区域代表.1.本节第一个框题“江海交汇之地”.教材介绍了长江三角洲特殊的江海交汇位置,并从地形、气候、河流、湖泊等方面介绍长江三角洲地区优越的自然条件.突出了长江三角洲地区鱼米之乡的形成. 举例说明河流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中的作用.由长江三角洲地区位置的优越性,重点突出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处江海交汇之地的便利交通条件,说明了长江、京杭运河、黄海和东海,以及支流水系等对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作用.2.本节第二个框题“我国最大的城市群”.主要是讲长江三角洲地区作为我国最大的城市群,其城市的发展不仅体现在城市规模的增大、城市人口的增多等方面,也体现在交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经济、交通、城市的发展所带来的生活质量的改变.3.本节第三个框题“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 结合有关资料说明我国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本区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丰富,对国内外游客有着很大的吸引力,旅游业发达.三、说学情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学习区域时,要引导学生用科学的发展观理解不同区域的差异,认识区域发展及其存在的问题.本章选学我国部分区域,旨在使学生通过认识所学区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进一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学习内容要体现区域地理的地域性、综合性特点,注重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内在联系,具体的学习内容要从所选区域的实际出发,不要求面面俱到,这是根据八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特点对教材内容的选取.通过前面两章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我国部分地区的区域特点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对学习本节长江三角洲区域做了铺垫,打好了基础.本节课的学习只不过侧重点不同而已.四、教学目标基于上述教材特点的分析和学生学情,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读图使学生明确长江三角洲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范围.2.读图分析长三角便利的交通条件以及人口众多、城市密集的状况.3.了解区域发展对人们学生活方式的影响.4.了解本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发达的旅游业.5.认识区域内各地理要素之间彼此联系、相互影响,共同组成一个整体.(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开展多种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热情.2.通过对图文资料的分析,培养学生从图文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及综合分析能力,掌握区域分析的一般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相互讨论、合作探究,使学生养成团结合作意识.2.通过对本地区经济文化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培养民族自豪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五、说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1.长江三角洲优越的地理位置、范围、便利的交通.2.人口稠密,城市众多.3. 水乡文化特色对旅游的影响.确立依据:抓住区域“特色”,(二)教学难点1.对长江三角洲地理位置作出评价.根据课程标准中“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和“以某区域为例,说明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要求来确定.2.对比成都平原和长三角地区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确立依据:根据课程标准中“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要求来确定.六、说教法、学法1.教法:复习法、实例分析法、图片感悟法.2.学法:欣赏图片法、阅读材料感悟法、联系生活感悟法.七、说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新闻材料摘选:日前,2014中国城市群排名和2014世界六大城市群分别出炉,引发人们的关注.在国内,六个城市群综合指数水平的排名依次为: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山东半岛、中原经济区、成渝经济区.而在世界六大城市群中,中国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上榜.教师:同学们,在这则新闻材料中,最值得关注的城市群是哪一个?学生: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教师: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什么能够位居2014年中国城市群首位和入选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呢?这与我们泰州的发展有关系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领略它的与众不同!【设计意图】通过时事新闻材料,让学生学习与生活有关的地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课堂氛围.(二)新课学习江海交汇之地学生活动:教师(出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形图)请大家读图,结合P50——51图文资料,完成下列活动.(多媒体或导学案呈现)1.指图说出长三角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2.对本区的地理位置作简要的评价.3.指图说出本区的范围和地形特点.4.本区为什么被称作“鱼米之乡”?5.本区交通状况如何?【设计意图】第一环节学习的是长三角的概况,问题难度都不大.学生读图看教材基本上都能解决.通过自学,学生对长三角的概况有了大致的了解,也锻炼了学习能力.教师:长江三角洲地区河湖众多,水网密布,河流对本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很大.下面请同学们认真讨论一下都有哪些影响呢?(安排学生分小组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言,老教师巡视,参与、指导小组讨论)(在教师指导下完成)【设计意图】这是一个相对开放的题目,让学生了解区域内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让他们合作完成,老教师加以指导,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学生展示讨论结果:(意思只要合理即可)1.为农业发展提供灌溉水源,有利于农业发展;2.提供便利的水路交通,有利于对外联系;3.沿河港口多,便于发展造船业;4.为工业发展提供水源,且有利于工业原料和产品的运输.5.为居民学生活提供水源,有利于提高学生活质量.6.河流众多,淡水丰富,有利于渔业的发展……(P51活动题第1题答案)教师(展示都江堰灌区图和都江堰图):成都平原位于长江的上游,由岷江及其支流冲积形成.下面大家阅读P52的图文资料,分小组合作探究:岷江和都江堰对成都平原农业发展的作用.完成活动题第2题.(把学生分成两小组,分别探究(1)、(2)两小题,然后小组间交流,老教师巡视,参与、指导)【设计意图】这个问题讨论的是河流和水利工程对农业发展的作用,对初中学生来说难度较大.我安排学生课前先搜集资料,进行初步的探究,课上再分小组合作探究,试着得出正确的结果.老教师给予适当的提示和指导,帮助学生完成.教师点拨:1.岷江流经成都平原的西部,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灌溉水源,有利于农作物的学生长;但是降水量多的年份,河水猛涨,也会淹没成都平原大片的农田,造成水灾.2.都江堰水利工程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消除了水患,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作用.我国最大地城市群教师: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利,自古就是人口稠密的富庶繁华之地.目前,也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形成了我国最大的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二部分:我国最大的城市群.学生活动:(多媒体出示长江三角洲城市分布图请大家阅读P52——54 的图文资料,完成下面活动.1.分别找出人口超过500万和超过100万的城市.我国最大的城市,最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城市是哪一个?试介绍1——2个本区城市.2.这些城市的分布有什么规律?3.本区经济发达,有我国最大的沪宁杭工业基地,说一说本区发展经济有哪些优势?4.长江三角洲是如何对内陆以及全国的经济起到带动和辐射作用的?【设计意图】这几题个问题旨在使学生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人口和经济情况,难度不大,部分内容以前也有所接触.让学生独立完成,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思考总结能力.水乡地文化特色与旅游教师:水乡文化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特色文化,这种文化既与自然环境有关,也与深厚的历史积淀有关.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52——54 的图文资料,小组合作完成下面活动.1. 说一说你去过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哪个城市,给同学介绍一下你游览的景点有什么特色.2. 欣赏长江三角洲地区著名的景点,从教材中及下面的旅游点,或是其他的旅游点,选择你喜爱的一个,设想如果你来担任导游,将如何介绍?水乡乌镇镇江金山扬州瘦西湖无锡鼋头渚3. 长江三角洲的茶文化、丝绸文化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当地的旅游业发达,还与哪些因素有关?教师点拨:长江三角洲地区水热资源丰富,附近是茶叶产地和丝绸产地.除了旅游资源外,便捷的交通和较为完善的服务设施,也是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业发达的原因.教师总结:长江三角洲地区优美的水乡风光和深厚的历史积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吸引着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游览,再加上发达的交通和完善的服务设施,使长江三角洲地区成为我国旅游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八、说板书设计九、说教学反思长江三角洲地区是南方地区最具典型而且影响深远的一个区域.本节教学设计通过时事新闻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知识内容上,以乡土地理作为知识点的切入点,学生爱学乐学,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新课程理念.本节课我根据八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七章 南方地区7.2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七章 南方地区7.2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第2课时教案某市市长:我市与上海市的经济协作十分紧密,这也大大促进了本地的城市建设与发展。

提出问题:交流讨论:这说明了什么问题?8.汇总上海的职能:(1)位于长江入海口,是全国最大港口;(2)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3)重要的金融中心;(4)拥有浦东国家级经济开发区;(5)最大的商业中心;(6)重要的科技教育中心;9.设置活动,读下列图文资料,感受长江三角洲地区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

10.互动交流:产生“同城效应”的重要条件是什么?补充:沪杭高铁的开通,无论是在长江三角洲旅游吧!!2.展示交流——体验水乡情西塘古镇属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地处江浙沪三省市交界处,地理位置优越。

西塘历史悠久,是古代吴越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3.涉足世界文化遗产出示杭州西湖资料:春有苏堤春晓,夏有曲院风荷,秋有平湖秋月,冬有断桥残雪…每一处景观都是人间绝色———因为有了西湖,杭州成了一座让人百看不厌的城市。

西湖不仅自然风光秀丽,而且文化底蕴深厚,是历代文人雅士的“精神家园”,是千百年来人们向往的“人间天堂”。

图为宋朝大文学家苏轼在杭州时主持修建的苏堤。

4.欣赏特色文化,传统的戏曲文化、茶文化、丝绸文化和饮食文化等,满足了不同人群的旅游需求。

(1)评弹又称苏州评弹、说书或南词,是苏州评话和弹词的总称,是一门古老、优美的汉族说唱艺术。

评话通常一人登台开讲,内容多为金戈铁马的历史演义和叱咤风云的侠义豪杰。

弹词一般两人说唱,上手持三弦,下手抱琵琶,自弹自唱,内容多为儿女情长的传奇小说和民间故事。

(2)戏曲文化——我们眼中的昆曲是什么样的?(3)茶文化——生活中的龙井茶补充:龙井既是地名,又是泉名和布城乡,水乡古镇散落郊野,十余个专业博物馆也成了旅游新热点。

苏州有大大小小数十个园林,不同的园林风格各异,漫步其中犹如在画中游。

拙政园建于明朝,是苏州园林中规模最大、最著名的一个。

4.互动交流三:(1)展示评弹:(2)昆曲原名“昆山腔”、“昆腔”,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清代以来被11 / 1111。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第七章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第七章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知识点梳理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知识点梳理一、江海交汇之地1、位置和范围:长江三角洲简称“长三角”。

由长江及钱塘江的泥沙淤积形成的滨海平原,是中国最大的河口三角洲,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与长江流域的结合部。

处于长江的下游地区,濒临黄海和东海;主要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地区。

自古即为:“鱼米之乡”。

2、长江三角洲地理位置的优越性(1)对内:地处江海交汇之地,沿江港口众多,依托长江干支流发达的水运,可以联系广大的内陆地区;(2)对外:这里又是我国南北海上航运的中枢,并通过远洋航线通往世界的主要港口。

得天独厚的江海之利,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3、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河网密布。

4、气候:(1)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好。

长三角有“鱼米之乡”“丝绸之乡”之称。

(2)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

4、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长江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影响:①河流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提供灌溉水源,有利于农业的发展;②河流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提供便利的水路交通,有利于其对外联系;③河流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提供水产品,有利于渔业的发展;④河流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提供充足的生产和生活用水;⑤河流沿岸地形平坦,为城市提供建设用地……。

(2)岷江对成都平原发展的影响:①岷江对成都平原农业发展的利和弊:利:带来了肥沃的土壤;提供灌溉水源弊:水量不稳定,易造成洪涝灾害②都江堰对成都平原农业发展的作用:雨季蓄存雨水,全年提供便利且稳定的灌溉水源,同时也使成都平原免受旱涝灾害。

(3)长江上游和下游地区,河流对区域发展影响的差异?①上游:水量较小、河道狭窄,河流落差大,可以为上游地区提供灌溉水源,有利于农业发展;还可以利用丰富的谁能发电;以及提供城市用水。

②下游:地势地平,水流平缓,江阔水深,可以为下游地区提供便利的通航条件,有利于区域的交通发展和对外联系。

二、我国最大的城市群(1)目前,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是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优质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优质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地理八年级下册《“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学设计各月降水量较成都市均匀,影响因素为海陆因素。

3.气候湿热,所以饮食比较清甜(二)地形特征:1.观察长江三角洲地形图,长江三角洲以平原为主,主体为长江以南的太湖平原。

零星散布着一些小山丘。

2.结合气候,得出适合西湖龙井的种植环境。

(三)河湖特征:1.在地图上找出长江、钱塘江、太湖,并圈注。

2.展示其他河湖位置。

3.引导学生得出:长江三角洲,河网密布,湖泊星罗,水源充足。

所以这里河产丰富。

4.河湖联系:观察地图得出:京杭运河沟通了长江和钱塘江两大水系。

5.水文特征:结合地形和气候特征,得出这里江阔水深,水流平稳,有利于水运。

(四)土壤特征由于这里是冲积三角洲平原,农耕历史悠久,经过长期耕作,形成了肥沃的水稻土。

小结:三、自然环境对农业的影响(一)渔业引导学生思考长江三角洲为什么被称作“鱼米之乡”?1.展示淡水渔业2.展示桑基鱼塘(二)种植业1.粮食作物:水稻2.经济作物:油菜,茶叶,桑蚕(三)活动探究:以长江三角洲地区和成都平原为例,探究河流对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影响。

1.以长江三角洲为例补充说明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根据图文资料认识河流对成都平原发展的影响。

3.说说岷江对成都平原发展的利与弊。

利——为成都平原提供充足的水源;弊——水量大的时候岷江会泛滥成灾,对成都的农业造成损失。

4.说说都江堰工程对成都平原农业发展的作用。

(成都平原主要由岷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像一把扇子平铺在四川盆地的西部,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都江堰水利工程修建于战国时期,有效的控制了岷江进入成都平原的灌溉水量,使岷江沿岸地区既有便利的灌溉水源,又免受水患灾害。

由此,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5.讨论:长江不同河段对区域发展影响的差异。

上游:主要体现在生态保护、水能和灌溉方面;下游:主要体现在水资源、灌溉、航运、养殖等方面。

小结:四、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1)学生观察图“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资源分布”。

7-2-1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第1课时)-【爱上地理课】2023学年八年级下(人教版)

7-2-1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第1课时)-【爱上地理课】2023学年八年级下(人教版)
8.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得益于 ( C )
①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②农业的发展 ③通信技术的发 展 ④科技力量的迅猛发展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9.下列与长江三角洲区域特点相符的是(B )
A. 城镇稀疏 B. 鱼米之乡 C. 黄土广布 D. 山地崎岖
真题演练
长江三角洲和川渝地区是长江沿岸的重要经济区。下图为长江三角洲、川渝 地区(阴影所示部分)位置及长江干流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目录
1 江海交汇之地 2 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3 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 4 真题演练
课堂导入
长三角的形成原因
由长江及钱塘江的泥沙淤积形成的滨海平原,也
称为“长三角”,是中国最大的河口三角洲。
位置与范围
位置:位于长江下游地区,濒临黄海与东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地。
长江
东海
江苏 省 浙江省
范围:上海市、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
长江三角洲地形分布图
长三角地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 位于长江入海口,沟通沿海与内陆地区的联系; ➢ 濒临黄海和东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地,是我国南北海上航运的中枢;
长三角地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内地地区
“黄金水道:加强 西部地区的联系
京津唐地区
沿 海
长江
长江三角洲地区

珠三角地区
线
沿海航运:连接南 北交通
太平洋 世界各地
远洋航线
远洋通往世界主要 港口
归纳总结
长江优越的地理位置体现在……
01 位于长江的下游地区,濒临黄海和东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地,沿江 沿海港口众多。
02 依托长江发达的水运,联系广大的内陆地区。 03 我国南北沿海航运的中枢,可通过远洋航线联系世界各地的主要港口。 04 得天独厚的江海之利,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
2.阅读长江三角洲地区不同河段的景观图,对比分析和归纳本区内的区域差异,初步培养学生对比分析能力。
3.通过教材活动题,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和归纳问题的地理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内容学习,使学生初步树立区域内协作、共同发展和区际公平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并认识到他们在课堂上学习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课本P51—52活动题
G
I
得出河流整体及不同河段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有哪些利和弊
8


下载
课堂小结
能力展示
文字
本节课知识脉络
J
J
巩固复习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形成体系
2分钟
自制
课堂练习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知识与能力
文字&图片
对本节课知识进行的练习
K
J
会灵活运用本节课知识点
6分钟
自制
课后拓展
情感态度价值观
文字
对本节课知识点的迁移运用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1.教学环境:多媒体网络教学教室。
2.资源准备:教学所用的PPT课件、课本。
六、教学媒体选择分析表
知识点
学习
目标
媒体
类型
媒体内容要点
教学
作用
使用
方式
所得结论
占用
时间
媒体来源


激发
兴趣


展示能体现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图片
B
E
能看出所展示的图片是该区域
1分钟
自制
学习目标
明白重难点知识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新课程标准指出:“地理学科必须变革“学科中心”“知识本位”下的地方志式的地理课程,努力创设一种以区域地理和乡土地理作为学习载体的地理课程,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这是时代赋予中学地理教育的使命。”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方式上有根本性的突破,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将课本中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运用“问题引领—任务驱动”的方式进行教学。对于前半部分的重点知识,给学生充足的时间通过自学完成,对于自学后仍然有困难的问题再经过小组合作讨论去解决,讨论后仍无法掌握的知识,教师再进行相应的讲解。对于本节课的难点知识,给学生充足的时间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完成,鼓励小组发言人发表自己小组独到的见解,再请其他小组成员进行相应的补充,教师再对学生无法理解的内容进行相应的讲解和补充。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4)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如学术论坛、专业网站等,获取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资讯。
(5)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如撰写关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研究报告、论文等,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研究能力。
重点题型整理
1. 判断题:判断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是否正确。
答案:正确。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等地。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七章 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
本节课为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本节课主要内容有:
1. 长江三角洲的位置和范围:了解长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其在中国地图上的位置。
2. 长江三角洲的地理特征:掌握长江三角洲的地形、气候、水系等地理特征。
3. 长江三角洲的农业生产:了解长江三角洲的农业生产情况,包括水稻种植、渔业等。
4. 长江三角洲的工业发展:掌握长江三角洲的工业发展特点,如轻工业、高新技术产业等。
5. 长江三角洲的城市与交通:了解长江三角洲的城市分布、交通状况及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6. 长江三角洲的发展挑战与战略:掌握长江三角洲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如环境污染、资源约束等,并了解其可持续发展战略。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特征和经济发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基本原理。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说课稿1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说课稿1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内容主要介绍了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系、经济发展和城市分布等方面的知识。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我国地理知识的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对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热爱家乡的情感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我国的地形、气候、水系等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长江三角洲地区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其特点和优势还需要通过深入的学习和探讨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系等基本知识,了解其经济发展和城市分布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观察、图片展示、实例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对地理信息的获取和处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区域发展的情感,增强他们的地理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系、经济发展和城市分布等基本知识。

2.难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分布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特点和优势。

2.利用地图、图片、实例等教学辅助材料,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系等基本知识。

3.运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4.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剖析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分布特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美丽风景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2.基本知识讲解:利用地图和图片,介绍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系等基本知识。

3.实例分析:通过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典型城市和经济发展实例,引导学生了解其经济发展和城市分布的特点。

人教版八下地理第七章第2节《长江三角洲地区》基础知识讲解

人教版八下地理第七章第2节《长江三角洲地区》基础知识讲解

人教版八下地理第七章第2节《长江三角洲地区》基础知识讲解第七章南方地区第2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要点1:江海交汇之地1.位置和范围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长江的下游地区,濒临黄海和东海,是我国最大的河口三角洲。

主要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地区。

【注】:根据国务院2019年12月批准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长江三角洲地区包括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

2.“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河网密布,湖泊星罗,农耕条件优越;农业历史悠久,生产水平高;是我国重要的稻米和淡水鱼产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主要农作物水稻、棉花、油菜、甘蔗、茶等,作物熟制为一年两熟至三熟。

3.地理位置的优越性(1)对内联系方便: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处江海交汇之地,沿江沿海港口众多。

这里依托长江干支流发达的水运,可以联系广大的内陆地区。

(2)对外联系方便:长江三角洲地区又是我国南北海上航运的中枢,并通过远洋航线通往世界的主要港口。

得天独厚的江海之利,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如果把长江比作“箭”,把东部沿海地区比作“弓”,那么长江三角洲就位于箭头的位置。

4.长江对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的影响(1)有利影响:①提供灌溉水源,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②提供便利的水路交通,有利于其对外联系。

③提供水产品,有利于丰富人们的饮食。

④提供充足的工业和生活用水。

⑤长江沿岸地势平坦,为城市提供建设用地。

⑥调节气候,改善环境。

(2)不利影响:长江在丰水期容易泛滥成灾,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农业生产、居民生活和生命财产造成威胁和破坏。

方法总结1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要点2:我国最大的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人口稠密的富庶繁华之地,城镇兴盛。

1.主要城市我国最大的城市——上海,著名的古都——南京、杭州,历史文化名城——苏州、扬州等。

位于南京的中华门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古城堡。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七章 南方地区 第二节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案_3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七章 南方地区  第二节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案_3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一、课标要求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地区的地理位置。

2.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区域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3.以某区域为例,说明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4. 结合有关资料说明我国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二、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属于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南方地区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

长江三角洲地区北连京津唐地区,南连珠江三角洲地区,在我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节教材分为三部分,包括“江海交汇之地”、“我国最大的城市群”、“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

主要分析长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条件以及旅游资源因素。

这些内容是相互联系的,是本节内容的主线。

三、学情分析学生在八年级下册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地理推理能力,学生经过学习南方地区自然特征的内容,为本节的学习的打下了必要的基础。

四、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

2.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举例说出长江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3.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4.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说明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5.结合有关资料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6.树立和谐发展的人地观念,培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五、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

2.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3.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说明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4.结合有关资料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教学难点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

2.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六、教学策略充分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点评、指导小结,达到学会分析、比较、归纳的学习目的,形成区域地理的学习能力。

长泰县某中学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南方7.2“鱼米之乡”_长江三角洲课标要求素材新版新人教版

长泰县某中学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南方7.2“鱼米之乡”_长江三角洲课标要求素材新版新人教版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课标要求【课程内容】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关于中国地理“认识区域〞的课程内容分为三局部,共15条,其中位置与分布5条,联系与差异6条,环境与开展4条。

长江三角洲地区可以承载以下3条内容。

位置与分布1条: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

联系与差异1条:举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开展中的作用。

环境与开展1条:以某区域为例,说明区域开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另外,本专题还可以承载中国“文化特色〞局部的以下内容:结合有关资料说明我国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开展的影响。

【活动建议】开展学习交流、撰写小论文等活动。

例如,选择一个教材没有介绍过的区域,收集、整理资料,归纳该区域地理特征,以适当方式〔如墙报、图片展等)予以展示,并答复同学的质疑;围绕某区域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自然灾害防治、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等主题,自拟题目,撰写小论文。

【说明】本单元规定选学我国局部区域,旨在使学生通过认识所学区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进一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学习内容要表达区域地理的地域性、综合性特点,注重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内在联系,具体的学习内容要从所选区域的实际出发,不要求面面俱到。

北京、台湾、香港、澳门为必学区域。

此外,教材编写者和教师还必须从全国范围内选择至少五个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编写教材和组织教学。

就某一具体区域而言,可以选择假设干条“标准〞,合理组织材料,但所选区域组合,必须涵盖本单元所有“标准〞.在学习区域时,要引导学生用科学的开展观理解不同区域的差异,认识区域开展及其存在的问题.山东省博兴县八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地理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温馨提示:1.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

满分100 分。

考试用时60 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课标要求
【课程内容】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关于中国地理“认识区域”的课程内容分为三部分,共15条,其中位置与分布5条,联系与差异6条,环境与发展4条。

长江三角洲地区可以承载以下3条内容。

位置与分布1条: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

联系与差异1条:举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环境与发展1条:以某区域为例,说明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另外,本专题还可以承载中国“文化特色”部分的以下内容:结合有关资料说明我国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活动建议】
开展学习交流、撰写小论文等活动。

例如,选择一个教材没有介绍过的区域,收集、整理资料,归纳该区域地理特征,以适当方式(如墙报、图片展等)予以展示,并回答同学的质疑;围绕某区域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自然灾害防治、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等主题,自拟题目,撰写小论文。

【说明】
本单元规定选学我国部分区域,旨在使学生通过认识所学区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进一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

学习内容要体现区域地理的地域性、综合性特点,注重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内在联系,具体的学习内容要从所选区域的实际出发,不要求面面俱到。

北京、台湾、香港、澳门为必学区域。

此外,教材编写者和教师还必须从全国范围内选择至少五个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编写教材和组织教学。

就某一具体区域而言,可以选择若干条“标准”,合理组织材料,但所选区域组合,必须涵盖本单元所有“标准”。

在学习区域时,要引导学生用科学的发展观理解不同区域的差异,认识区域发展及其存在的问题。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