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题及答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题及答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 ),( 面向世界 ),( 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

2、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目标、( 过程与方法)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目标。

3、新课程的课堂实施要改变传统的以( 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的状况。

4、新课程实施中,要对课程结构方面过于强调(学课本位)、(科目过多 )和 ( 缺乏整合 )的现状加以改变,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 综合课程).5、在教学实施中,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 )、(乐于探究 )、(勤于动手)。

6、对于学生,新课程强调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7、各学科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 )、(评估)和(考试命题 )的依据。

8、新课程指出,要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 )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9、新课程要求教师要由教材的单纯执行者转变为(开发者) 。

10、新课程提倡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 )的呈现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 )方式的变革。

二、选择题(从每个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并在答案题号上打√;每小题2分,共10分)11、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 B )A . 充分地传授知识 B. 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C. 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 D。

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程12、新课改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小学阶段( A)A。

以综合课程为主 B. 以分科课程为主C . 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 D。

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补充13、“关注个体差异”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爱好、兴趣和差异(C)A. 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 B。

将学生分按优、中、差分班教学C . 使每个学生的特长都得到发挥 D。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复习题一、单选1.课程改革的的基本理念是( C ) 。

A. ②③④B. ①②③C. ①③D. ②④①以学生发展为本②培养环境意识③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④减轻学生学习负担2.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是在教育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下提出的,其背景说明最全面的是(C)。

A.信息社会提出的挑战 B 我国加入WTO提出的挑战C.知识经济时代提出的挑战D.未来社会发展提出的挑战3.多元智力理论是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之一,其提出者为(A )。

(10瑞安真题)A.加德纳B.推孟C.韦克斯勒D.加涅4. 在“对话/互动”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C )A.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B.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客体C.都是主体D.都是客体5.探究学习实施的过程是(B )A.计划阶段——问题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B.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C.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解释阶段D.计划阶段——问题阶段——解释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6.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的课程是(B )A.地方课程 B.校本课程 C.国家课程 D.学科课程7..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包括( C)A.学科学习目标B.一般性发展目标C.学科学习目标和一般性发展目标D.情感目标8新课程改革的启动时间是:(B)A.1949B.1999C.2000D. 20019新课改的课程结构小学阶段以为主。

(D)A.活动课程B.学科课程C.分科课程D. 综合课程10《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并作为必修课程。

(B)A.校本课程B. 综合实践活动C.分科课程D. 综合课程11新课程提倡的评价是。

(C.)A.甄别性评价B. 选拔性评价C.发展性评价D. 终结性评价12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理念首先应该做到。

(C.)A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 B.充分地传授知识C.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D. 让学生自主选择课程13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B)A.面向全体学生 B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D.提高学生多元智能14新课程改革提倡学生自主探索,改变师生系统学习书本知识的模式,由教师辅导,学生从活动中自己学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题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题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题四第一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题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题四(四川2007年10月自考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8分)1.在西方,最早使用“课程”这个词的是(C)A.赫尔巴特B.亚里士多德C.斯宾塞D.夸美纽斯2.实施新课程改革,多一门或少一门课程并不重要,关键是课程的(D)A.内容要充实B.方法要现代C.对象要明确D.结构要合理3.“课程标准应有准确的界定,用每一个儿童在完成一个特定年级或教育阶段后所必须达到的学习能力来加以描述”。

这句话阐述的是课程标准的(B)A.可评估性B.可理解性C.可完成性D.可伸缩性4.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合作学习能否成功,关键在于教师能否(A)A.正确认识自己的角色B.把该讲的知识讲深讲透C.把学生真正调动起来D.真正实行启发式的教学5.不由外部事规定,而是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进展情况来提出相应的目标。

这样的课程目标叫做(B)A.行为目标B.展开性目标C.表现性目标D.验证性目标6.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及各科的课程标准实验颁发于(C)A.1999年B.2000年C.2001年D.2002年7.在新课改中,研究性学习一般要求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开设,一直开设到(B)A.小学六年级B.初中三年级C.高中二年级D.高中毕业8.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是起源于20世纪的社会心理学的研究。

然而,将这些理论应用于课堂并逐渐风行于欧美的时间,则是在(B)A.50年代初B.70年代初C.80年代初D.90年代初9.按照日本学者广冈亮的说法,适用于熟练性地解决问题,学习过程是“计划――习得――练习”的教材,叫做(D)A.生活教材B.知性教材C.表达教材D.技术教材10.学习方式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策略和(D)A.学习目标B.学习方法C.学习计划D.学习倾向性11.以发展学生的自然能力为原则的教材是(D)A.知识中心式教材B.社会中心式教材C.生活中心式教材D.人本中心式教材12.在校本教研的几个核心要素中,最基本的力量和最普遍的形式是(A)A.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B.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C.专业人员的专业引领D.申请获得的教育科研项目13.教育测量对表现性评价产生兴趣并加以研究,其时间是在20世纪的(A)A.40年代B.50年代C.60年代D.70年代14.“教学中,要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形成民主和谐的课堂心理气氛,让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这句话阐述了学生发展的(D)A.基础目标B.提高目标C.加强目标D.体验目标15.理想的国家课程在学校一级的体现,我们把它叫做(B)A.校本课程B.学校课程C.地方课程D.学科课程16.刚走上教师工作岗位的师范生,经历着所学理论与实践的“磨合期”。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题及答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题及答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一、填空题1.义务教育课程设计比例,语文 20%-22% 、数学 13%-15% 、英 6%-8%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 7%-9% 、科学、生物、物理、化学7%-9% 、体育 10%-11% 、艺术9%-11% 、综合实践6%-8% 、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10%-12% 、历史、地理 3%-4% ;2.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方针是、、 ;3.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关注人,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4.新课程倡导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5.自主学习的实施要点1创建积极的课堂环境;2使学生认同学习目标;3给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权;4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5学生参与评价学习结果并优化学习方法;6让学生参与课堂管理.6.在教学实施中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探究;7.对于学生新课程强调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8.新课程倡导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9.新课程要求教师由教材的单纯执行者转变为开发者;二、单项选择题1.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的课程是B 校本课程A地方课程 B 校本课程 C国家课程 D学科课程2. 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 B上课A 备课 B上课 C批改作业 D考试3.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着名的卡纳基金会提交了一份名为准备学习:国家的指令的报告有七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排在第二位的是B学校需要家庭支持A学校需要社会的支持 B学校需要家庭支持C学校需要专家的支持 D学校需要政府的支持4.校本教研的主体是B教师A学生 B教师 C校长 D教材5.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包括C学科学习目标和一般性发展目标A学科学习目标 B一般性发展目标C学科学习目标和一般性发展目标 D情感目标6.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B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A充分的传授知识 B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C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 D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补充三、多项选择题1.新课程的具体目标除了有改革考试和评价制度、重建课程管理体系外还有ABCDA改变课程功能 B调整课程结构C精选课程内容 D改革教学方法2.“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内容包括ABCDA校本课程开发总体目标 B校本课程的结构与课程门类C课程实践与评价的设想 D保障措施3.2001年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旗帜鲜明的把课程改革作为一项政府行为,明确了基础教育对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的作用的是BCDA前沿性 B全局性 C基础性 D先导性4.当今世界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BCDA向学生回归 B向学校回归C向教师回归 D向教育实践回归5.教学研究的行动必须具有以下特征BCDA可操作性 B验证应 C教育性 D探索性6.新课程给教师的定位是 AC促进者A学习者 B定向者 C促进者 D定论者四、简答题1.新课改的具体目标有哪几项有六项具体目标,它包括:改变课程功能、调整课程结构、精选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改革考试和评价制度、重建课程管理体系;2.课改的主要任务是什么1构建一个新型课程管理体系;2建立一支新型教师队伍;3探索一套新型课堂教学模式;4完善一个新型教育评价体系;5建设一个先进的信息化平台;6培养一批先进典型;3.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及其基本含义本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包含着三层含义:1以人学生的发展为本;2倡导全人教育;3追求学生个性化发展;4.结合你的教学实践谈谈你对新课程倡导的“促进者”这一教师角色的理解要点:第一,教师是促进者,这是新课程教师角色的最突出的特点,它改变了教师是知识传授者唯一的角色定位2分;第二,以往把教师角色仅仅定位于知识的传授者,带来的是教师凌驾学生之上的绝对权威,缺少师生的平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不能被有效地调动起来3分;第三,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应该侧重于怎样让学生学会知识,与学生一起探讨其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制定学习策略,这种促进者的角色更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教与学的效果3;第三,结合教学实践2分;5.实施三级课程管理的作用是什么答: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各自权利和责任的划分,①摆脱了过去僵化单一的管理体制`,妥善地处理了课程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关系,②有助于教材的多样化,③有利于满足地方经济、文化发展和学生发展的需求;6.谈谈你对“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认识要点:第一,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学生应该是学习活动的主体3分;第二,教师不应该成为课堂活动的唯一中心,应该更多地成为一位平等交流中的主持人、引导者,成为课堂活动的有效的组织者,正确地引导和促进学生发展3分;在教师的主导引导下,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的意识和能力2分;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2分;7. 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策略第一,倡导全人教育;第二,重建新的课程结构;第三,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第四,倡导建构性学习,学生永远是学习的主人,我们应该注重学生的经验与学习兴趣,强调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分依赖课本、被动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观念;第五,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念;第六,促进课程的民主化与适应性;五、论述题1.举例说明,在教学中如何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2.新课程标准在哪些方面突出体现了“以学为本”的设计思想答:第一,在课程目标的设计上,新增加的两个维度“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突出了作为学习主体的人——学生和学生发展的重要地位,更多地关注和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学习的态度与情感,反映了课程标准的设计思想是“目中有人”、“以学为本”的现代课程理念;第二,在内容标准的设计上,从“学习领域”、学习主题”、“目标要素”的学的角度,来设计和组织课程内容,以学生的学习为主线,充分感受到课程标准中“学生”和“学生发展”是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第三,在课程实施建议方面,从“教”更好地为“学”服务,从“教”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发展”,从“教”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这样一个角度来提出建议;为学生形成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相互合作的学习品质,提供教学环境和教学平台的支撑;。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题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题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题四(四川2007年10月自考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8分)1.在西方,最早使用“课程”这个词的是(C)A.赫尔巴特B.亚里士多德C.斯宾塞D.夸美纽斯2.实施新课程改革,多一门或少一门课程并不重要,关键是课程的(D)A.内容要充实B.方法要现代C.对象要明确D.结构要合理3.“课程标准应有准确的界定,用每一个儿童在完成一个特定年级或教育阶段后所必须达到的学习能力来加以描述”。

这句话阐述的是课程标准的(B)A.可评估性B.可理解性C.可完成性D.可伸缩性4.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合作学习能否成功,关键在于教师能否(A)A.正确认识自己的角色B.把该讲的知识讲深讲透C.把学生真正调动起来D.真正实行启发式的教学5.不由外部事规定,而是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进展情况来提出相应的目标。

这样的课程目标叫做(B)A.行为目标B.展开性目标C.表现性目标D.验证性目标6.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及各科的课程标准实验颁发于(C)A.1999年B.2000年C.2001年D.2002年7.在新课改中,研究性学习一般要求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开设,一直开设到(B)A.小学六年级B.初中三年级C.高中二年级D.高中毕业8.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是起源于20世纪的社会心理学的研究。

然而,将这些理论应用于课堂并逐渐风行于欧美的时间,则是在(B)A.50年代初B.70年代初C.80年代初D.90年代初9.按照日本学者广冈亮的说法,适用于熟练性地解决问题,学习过程是“计划――习得――练习”的教材,叫做(D)A.生活教材B.知性教材C.表达教材D.技术教材10.学习方式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策略和(D)A.学习目标B.学习方法C.学习计划D.学习倾向性11.以发展学生的自然能力为原则的教材是(D)A.知识中心式教材B.社会中心式教材C.生活中心式教材D.人本中心式教材12.在校本教研的几个核心要素中,最基本的力量和最普遍的形式是(A)A.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B.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C.专业人员的专业引领D.申请获得的教育科研项目13.教育测量对表现性评价产生兴趣并加以研究,其时间是在20世纪的(A)A.40年代B.50年代C.60年代D.70年代14.“教学中,要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形成民主和谐的课堂心理气氛,让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这句话阐述了学生发展的(D)A.基础目标B.提高目标C.加强目标D.体验目标15.理想的国家课程在学校一级的体现,我们把它叫做(B)A.校本课程B.学校课程C.地方课程D.学科课程16.刚走上教师工作岗位的师范生,经历着所学理论与实践的“磨合期”。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题一、选择题1.人们普遍认为基础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哪方面的人才?A.学科专业能力B.创新思维能力C.社会实践能力D.以上皆是2.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是?A.知识主导B.过程贯通C.学科融合D.因材施教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重要的一项内容是什么?A.素质教育B.职业教育C.体力锻炼D.文化传承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强调教育的根本任务是?A.培养市场所需的人才B.提高学生升学率C.全面发展人的素质D.传授学科知识5.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宗旨是?A.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B.提高学生应试能力C.实现教育公平D.培养高分低能学生二、填空题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应该根据学生的________进行个性化教育。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________的教育方法。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学生要具备________核心素养。

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鼓励学生参与________活动。

5.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________。

三、简答题1.简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重要内容有哪些?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4.列举一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推行后的成果。

5.你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看法是什么?四、论述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针对当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了一系列的目标和措施,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人才。

首先,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我们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个性化教育。

不同学生具有不同的兴趣、特长和潜力,在教育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并根据学生的需求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评价标准。

通过个性化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果。

其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强调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倡导过程贯通的教育方法。

传统的教育模式注重知识的输入和考试的结果,忽视了教育过程中的培养和发展。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新课程改革试题及答案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新课程改革试题及答案

新课程试题(一)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每小题2分,共24分)1.在新课程背景下,课程是教学内容和进展的总和。

()2.在新课程中,教材提供给学生的是一种学习线索,而不是惟一的结论。

()3.教师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是既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

这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

()4.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5.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就是编写适合学生发展的新教材。

()6.在教学中,我们要抛弃一切传统的教学技术,发展现代教学技术,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7.在新课程中,课程评价主要是为了“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从而促进儿童的发展。

()8.在考试改革方面,纸笔测验仍然是考试的惟一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9.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更为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10.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课程的建设、实施与发展将成为学校评价中的重要内容。

()11.学校课程管理是指学校有权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总的设计。

()12.发展性评价体系中的评价改革就是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的改革。

()二、下列各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请把最符合题意的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每小题2分,共16分)1.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A.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B.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C.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D.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2.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___课程,自小学___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____课时。

()A.必修 3 3 B。

必修 1 1C.选修 3 3 D。

选修 3 43.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终极目的是()A.形成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 B.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C.强调学科内容的归纳和整合 D.注重研究生活中的重大问题4.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 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C.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D.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5.在学校课程中,与选修课程相对应的课程是()A.活动课程 B.学科课程 C.必修课程 D.综合课程6.关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设置重要性的认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能够弥补单一国家课程的不足B.能够满足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相同需求和特点C.能够发挥地方和学校的资源优势与办学积极性D.能够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和多样化发展7.“新教材一方面关注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也注意及时恰当地反映科学技术新成果…”这主要说明新教材()①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现成的结论②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③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统一④体现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④8.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A.坚持学习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B.认真备课,认真上课 C.经常撰写教育教学论文D.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三、下列各题的选项中,有2个及2个以上的答案是符合题意的,请把符合题意的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题及答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题及答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模拟试题一及答案一、单选1.课程改革的的基本理念是: ( C )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D. ②④①以学生发展为本②培养环境意识③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④减轻学生学习负担2。

指出哪一组是符合体验性目标陈述方式的: (C )A.说出、表演、展示B.设计、制作、创作C.感受、参加、养成D.解释、完成、背诵3。

课程变革可以在课程内涵的丰富、课程理念的演进和(D )等三个层面上展开。

A.教材的更新B.教师的发展C.学生的选择D.课程制度的变迁4.新课程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是指(D )A.知识、技能和方法B.情感、态度和价值观C.知识、技能和情感D.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5.首倡“教师作为研究者”的学者是(A ) A.斯腾豪斯 B.斯腾伯格 C.杜威 D.赫尔巴特6.多元智力理论是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之一,其提出者为(A )A.加德纳 B.推孟C.韦克斯勒 D.加涅7.以培养学生技能为目的,一般程序为:定向——示范——参与性练习——自主性练习——迁移的教学模式为(B) A.讲解——接受式 B.示范——模仿式C.探究发现式 D.情境——陶冶式8.在“对话?互动”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C )A.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B.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客体C.都是主体D.都是客体9.探究学习实施的过程是(B )A.计划阶段——问题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B.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C.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解释阶段D.计划阶段——问题阶段——解释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10.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的课程是(B )A.地方课程 B.校本课程 C.国家课程 D.学科课程11.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B)A.备课 B.上课 C.批改作业 D.考试12. 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著名的卡内基金会提交了一份名为《准备学习:国家的指令》的报告有七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排在第二位的是(A )A.学校需要家庭的支持B.学校需要社会的支持C.学校需要专家的支持D.学校需要政府的支持13.教育的中心和灵魂在( B ) A.学生 B.学校 C.教师 D.校长14.校本教研的主体是(C )A.学生 B.教材 C.教师 D.校长15..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包括( C)A.学科学习目标B.一般性发展目标C.学科学习目标和一般性发展目标D.情感目标二、多选1.新课程的具体目标除了有改革考试和评价制度、重建课程管理体系外,还有(ABCD )A.改变课程功能B.调整课程结构C.精选课程内容D.改进教学方式2.在下列教育评价方式中,属于质性评价方式的有(ABC )A.档案袋评定B.苏格拉底式研讨评定C.表现展示评定D.成就测验3.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认为,学习环境的构成要素有(ABCD )A.情境B.协作C.会话D.意义建构4下列关于新型知识观的说法正确的是(BCD )A.个人见解在给定的课程知识面前没有意义B.知识客观化和科学化的追求必然是以牺牲个人知识因素为代价的C.缄默知识对人类的认识有着深刻的影响D.知识为一种探索的行动或创造的过程5本次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师生关系应该是(ABCD )A.民主的B.平等的C.对话的D.互动的6.新课程给教师角色的定位是(AC )A.学习者 B.定向者 C.促进者 D.定论者7.新课程结构的主要特点( ABC)A.均衡性 B.综合性 C.选择性 D.平均性8.“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内容包括( ABCD)A.校本课程开发总体目标B.校本课程的结构与课程门类C.课程实践与评价的设想D.保障措施9. 2001年,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旗帜鲜明地把课程改革作为一项政府行为,明确了基础教育对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的作用是( BCD)A.前沿性 B.全局性 C.基础性 D.先导性10.地方对课程管理的主要方面是(ABCD )A.贯彻国家课程政策 B.制订课程实施计划C.组织课程的实施与评价D.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和管理11.校外课程资源是指学校范围以外的各种可以用来开发和建设课程的资源,主要有ABDA.家庭资源B.社会资源C.校园资源D.自然资源12.当今世界,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是(BCD )A.向学生回归B.向学校回归C.向教师回归D.向教育实践回归13.教学研究中的行动必须具有以下特征(BCD )A..可操作性 B.验证性 C.教育性 D.探索性14.现代教育评价的产生和发展可分为如下几个时期(BCD )A.教育测验运动时期B.目标分析研究时期C.多方位研究时期D.教育评价的兴盛时期15.简述质性评定的主要特征有(BCD )A.评定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评价B.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主体人的发展C.评价的方式具有情境性D.评定是不断探索改进的过程三、判断(×)1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印发,标志着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开始。

基础教育新课程考核及答案(1-5套)

基础教育新课程考核及答案(1-5套)

新课程试题(一)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每小题2分,共24分)1.在新课程背景下,课程是教学内容和进展的总和。

()2.在新课程中,教材提供给学生的是一种学习线索,而不是惟一的结论。

()3.教师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是既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

这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

()4.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5.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就是编写适合学生发展的新教材。

()6.在教学中,我们要抛弃一切传统的教学技术,发展现代教学技术,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7.在新课程中,课程评价主要是为了“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从而促进儿童的发展。

()8.在考试改革方面,纸笔测验仍然是考试的惟一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9.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更为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10.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课程的建设、实施与发展将成为学校评价中的重要内容。

()11.学校课程管理是指学校有权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总的设计。

()12.发展性评价体系中的评价改革就是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的改革。

()二、下列各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请把最符合题意的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每小题2分,共16分)1.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A.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B.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C.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D.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2.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___课程,自小学___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____课时。

()A.必修33B.必修11C.选修33D.选修343.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终极目的是()A.形成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B.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C.强调学科内容的归纳和整合D.注重研究生活中的重大问题4.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C.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D.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5.在学校课程中,与选修课程相对应的课程是()A.活动课程B.学科课程C.必修课程D.综合课程6.关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设置重要性的认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能够弥补单一国家课程的不足B.能够满足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相同需求和特点C.能够发挥地方和学校的资源优势与办学积极性D.能够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和多样化发展7.“新教材一方面关注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也注意及时恰当地反映科学技术新成果…”这主要说明新教材()①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现成的结论②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③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统一④体现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④8.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A.坚持学习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B.认真备课,认真上课C.经常撰写教育教学论文D.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三、下列各题的选项中,有2个及2个以上的答案是符合题意的,请把符合题意的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国家开放大学最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题》形考任务(1-3)试题及答案解析

国家开放大学最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题》形考任务(1-3)试题及答案解析

国家开放大学最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题》形考任务(1-3)试题及答案解析(正确答案已附后,请用Ctrl+F进入查找答案)形考任务1试题 1正确得分 2.00/2.00 分试题正文【单项选择题】英国1988年颁布的()一改传统的课程设置状况,强调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应学习广博的、平衡的、相关的课程。

选择一项:A.《基础教育法案》B.《2002-2007年战略规划》C.《教育改革方案》D.《国家处于危险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反馈正确答案是:《教育改革方案》试题 2正确得分 2.00/2.00 分试题正文【单项选择题】在教育改革过程中,()特别强调,学校也应与家长、村长、社长紧密联系,共同打造立体的教育格局。

选择一项:A.泰国B.日本C.中国D.韩国反馈正确答案是:泰国试题 3正确得分 2.00/2.00 分试题正文【单项选择题】法国教育家()1965年在“第三节促进成人教育国际委员会会议”上,第一次提出了“终身教育”的口号。

选择一项:A.陶行知B.保罗·郎格朗C.杜威D.涂尔干反馈正确答案是:保罗·郎格朗试题 4正确得分 2.00/2.00 分试题正文【单项选择题】从1983年《国家处于危险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发布开始,()拉开了当代基础教育改革的序幕。

选择一项:A.英国B.中国C.美国D.日本反馈正确答案是:美国试题 5正确得分 2.00/2.00 分试题正文【单项选择题】自1968年以来,芬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为本,注重全面发展。

选择一项:A.学校教育B.教师C.学生D.家庭教育反馈正确答案是:学生试题 6正确得分 2.00/2.00 分试题正文【单项选择题】针对原有课程体系的弊端,2001年,教育部印发了(),标志着新世纪的基础教育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选择一项:A.《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B.《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C.《国家中等学校基础教学计划》D.《国家处于危险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反馈正确答案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试题 7正确得分 2.00/2.00 分试题正文【单项选择题】课程结构的()是指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各种课程类型、具体科目和课程内容能够保持一种恰当、合理的比重。

《基础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试题与答案

《基础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试题与答案

《基础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试题与答案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30分)1、基础教育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重要战略地位。

2、 1996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建立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要求。

3、课程目标的确定是课程改革的关键,它导引课程改革的方向,并在相当程度上决定课程改革的可接受程度和成败。

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价值观的过程。

5、美国课程专家麦克尼尔指出,如果从课程变革的复杂性来看,课程改革通常有五种类型:一是替代;二是交替;三是紊乱;四是重建性变革;五是价值观变革。

6、素质教育以促进人、社会、自然的和谐发展为价值取向,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公民为培养目标,以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为根本途径,以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为显著特征。

7、霍华德.加纳德在《心智的架构》(1983)这本书里提出,人类的智能至少可以分成九个范畴:1.语言;2. 逻辑;3.空间;4. 肢体运作;5.音乐;6.人际;7. 内省;8.自然探索;9.生存智慧。

8、建构主义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皮亚杰、科恩伯格、斯滕伯格和卡茨、维果斯基。

9、阿莫拉什维利是合作教育学派之父。

10、创新的教师观认为,教师要由学生的“控制者”变为学生的“促进者”、“合作者”、“引导者”。

1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12、“人的全面发展”首先是指人的“完整发展”,即人的各种最基本或最基础的素质必须得到完整的发展,我们通常所说的“人的全面发展”,是把人的基本素质分解为诸多要素,即培养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等方面获得完整发展。

13、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著作中,“个人全面发展”这一概念第一次出现在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而后在《共产党宣言》、《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资本论》中都有过论述。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课程改革)》题库含答案解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课程改革)》题库含答案解析

1.把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依据是_____。

A:课程任务B:课程设置的要求C:课程的制定者D:课程内容的属性参考答案:C本题解释:【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三级课程的掌握。

【参考答案】C【名师点睛】课程的制定者是把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依据。

国家课程是由中央教育行政机构编制、审定的;地方课程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机构和教育科研机构编订的;校本课程是学校在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实施的前提下编订的。

2.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性文件是_____。

A:《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B:《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C:《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D:《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参考答案:C本题解释:【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新课改相关文件的掌握。

【参考答案】C【名师点睛】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性文件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3.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_____。

A:以学生发展为本B: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C: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D: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参考答案:A本题解释:【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掌握。

【参考答案】A【名师点睛】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既是新课改的基本理念,也是核心理念。

4.新课程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是_____。

A:知识、技能和方法B:情感、态度和价值C:知识、技能和情感D: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参考答案:D本题解释:【出题思路】本题考查新课程的三维教学目标的具体内容。

【参考答案】D【名师点睛】新课程在教学目标上,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摒弃了以往分科课程片面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倾向,从而使分科课程的目标也实现了由知识本位向学生发展本位的转向。

这是课程目标和教育价值观的重大转变。

5.下列哪一项不是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_____A:人本主义理论B: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C:探究教学理论D:多元智能理论参考答案:C本题解释:【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新课改理论基础的掌握。

2006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题

2006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题

四川省2006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8分)1.在我国,“课程”这个词的使用最早见于()A《学记》B唐朝C宋朝D清末2.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是()A实现“三个面向”B实践“三个代表”C促进国家发展D推行素质教育3.学校课程的两种基本类型一是学科课程,二是()A综合课程B显性课程C活动课程D核心课程4.在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方面具有十分重要价值的学习是()A接受学习B发现学习C自主学习D学校学习5.属于国家的课程文件,规定了国家在某方面或某领域的基本素质要求,因而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灵魂的是()A课程标准B教学大纲C教学计划D课程宗旨6.当今的课程标准与以前的教学大纲有一个显著不同之处,那就是确立了()A操作性目标B体验性目标C过程性目标D知识性目标7.教材可以分成自编教材和国家统一教材两种。

这种分类所依据的是()A学科的性质B教学的组织方式C教材设计的类型D教材的计划与制作过程8.“比较具体、明确、便于操作和评价,但学校教育中的一些重要工作很难用它的外显方式来表述”,这样的课程目标是()A实用性目标B行为目标C展开性目标D表现性目标9.国家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规定,学生必须掌握的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学习能力和相应和思想品德等,都属于学生发展的()A基础目标B提高目标C加强目标D体验目标10、在当前,推动学习方式变革的内在动力是()A教育自身地需求B国家大力地倡导C学生家长的强烈要求D教师的自觉行动11,按照日本学者广冈亮的说法,适用于直接性地解决问题,学习过程是“把握——明究——解决”的教材,叫做()A生活教材B知性教材C表达教材D技术教材12,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的学习方式要由“他主性”学习转向()A发展性学习B自主性学习C探究性学习D合作性学习13,认为“课程评价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教师与学生一起共同建构的过程”,这种观点属于课程评价不同价值取向中的()A目标取向B方法取向C过程取向D主体取向14,在我国,第一次提出了课程三级管理制度的是()A五十年代所采用的苏联课程管理模式B1992年国家教委颁布的《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中课程计划》C1996年印发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D1999年教育部发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15,在档案袋评价的几种不同类型中,最具代表性和教育意义的是()A展示型B文件型C课堂型D理想型16.校本研究伴随着英美国的“教师即研究者”运动而兴起于20世纪的()A五十年代 B六十年代 C七十年代 D八十年代17.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以及各科课程标准的实验稿颁发于()A1999年 B2000年 C2001年 D2002年18.在以校为本教研制度的几个核心要素中,最基本的力量和最普遍的形式是()A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 B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C专业人员专业引领 D申请获得教育科研项目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9.在当前,我国课程方案的组成部分包括了()A教学大纲 B课程计划 C课程标准 D课程规格 E教科书20.教材作为一定学科的载体,它所具有的基本特质是()A典型性 B科学性 C实用性 D发展性 E具体性2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A教育实验实习 B信息技术教育 C研究性学习D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E劳动与技术教育22.一个人学习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他的()A学习动机 B学习策略 C学习习惯 D学习倾向性 E学习途径23.在档案袋评价中,理想型档案袋的构成部分主要有()A作品意义的说明 B作品产生过程的说明 C系列作品 D作品效果的说明 E学生的反省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20分)24.课程基本功能25.活动类型校本课程26.基础学力27.地方课程28.教科书评价的知识维度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29.教材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什么?30.研究性学习体现了哪些课程理念?31.同以前的学科教学大纲相比,新课程标准有哪些优越性?32.自主学习有哪些基本特征?33.谈谈什么是课程的三级管理模式?五、论述题(每小题11分,共22分)34.结合教学实际及你对新课程改革的感受,分析当前新课程改革应该要实现的培养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一、填空题
1.义务教育课程设计比例,语文(20%-22% )、数学(13%-15% )、英(6%-8%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7%-9% )、科学、生物、物理、化学(7%-9% )、体育(10%-11% )、艺术(9%-11% )、综合实践(6%-8% )、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10%-12% )、历史、地理(3%-4% )。

2.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方针是()、()、()。

3.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关注人,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4.新课程倡导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5.自主学习的实施要点1)创建积极的课堂环境;(2)使学生认同学习目标;(3)给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权;(4)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5)学生参与评价学习结果并优化学习方法;(6)让学生参与课堂管理.
6.在教学实施中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探究)。

7.对于学生新课程强调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8.新课程倡导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9.新课程要求教师由教材的单纯执行者转变为(开发者)。

二、单项选择题
1.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的课程是(B 校本课程)
A地方课程 B 校本课程C国家课程D学科课程
2. 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B上课)
A 备课B上课C批改作业D考试
3.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着名的卡纳基金会提交了一份名为《准备学习:国家的指令》的报告有七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排在第二位的是(B学校需要家庭支持)
A学校需要社会的支持B学校需要家庭支持
C学校需要专家的支持D学校需要政府的支持
4.校本教研的主体是(B教师)
A学生B教师C校长D教材
5.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包括(C学科学习目标和一般性发展目标)A学科学习目标B一般性发展目标
C学科学习目标和一般性发展目标D情感目标
6.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B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A充分的传授知识B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C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D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补充
三、多项选择题
1.新课程的具体目标除了有改革考试和评价制度、重建课程管理体系外还有(ABCD)A 改变课程功能B调整课程结构
C精选课程内容D改革教学方法
2.“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内容包括(ABCD)
A校本课程开发总体目标B校本课程的结构与课程门类
C课程实践与评价的设想D保障措施
3.2001年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旗帜鲜明的把课程改革作为一项政府行为,明确了基础教育对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的作用的是(BCD)
A前沿性B全局性C基础性D先导性
4.当今世界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BCD )
A向学生回归B向学校回归
C向教师回归D向教育实践回归
5.教学研究的行动必须具有以下特征(BCD)
A可操作性B验证应C教育性D探索性
6.新课程给教师的定位是(AC促进者)
A学习者B定向者C促进者D定论者
四、简答题
1.新课改的具体目标有哪几项
有六项具体目标,它包括:改变课程功能、调整课程结构、精选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改革考试和评价制度、重建课程管理体系。

2.课改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1)构建一个新型课程管理体系。

(2)建立一支新型教师队伍。

(3)探索一套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4)完善一个新型教育评价体系。

(5)建设一个先进的信息化平台。

(6)培养一批先进典型。

3.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及其基本含义
本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包含着三层含义:(1)以人(学生)的发展为本;(2)倡导全人教育;(3)追求学生个性化发展。

4.结合你的教学实践谈谈你对新课程倡导的“促进者”这一教师角色的理解
要点:第一,教师是促进者,这是新课程教师角色的最突出的特点,它改变了教师是知识传授者唯一的角色定位(2分)。

第二,以往把教师角色仅仅定位于知识的传授者,带来的是教师凌驾学生之上的绝对权威,缺少师生的平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不能被有效地调动起来(3分)。

第三,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应该侧重于怎样让学生学会知识,与学生一起探讨其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制定学习策略,这种促进者的角色更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教与学的效果(3)。

第三,结合教学实践(2分)。

5.实施三级课程管理的作用是什么
答: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各自权利和责任的划分,①摆脱了过去僵化单一的管理体制`,妥善地处理了课程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关系,②有助于教材的多样化,③有利于满足地方经济、文化发展和学生发展的需求。

6.谈谈你对“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认识
要点:第一,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学生应该是学习活动的主体(3分)。

第二,教师不应该成为课堂活动的唯一中心,应该更多地成为一位平等交流中的主持人、引导者,成为课堂活动的有效的组织者,正确地引导和促进学生发展(3分)。

在教师的(主导)引导下,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的意识和能力(2分);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2分)。

7. 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策略
第一,倡导全人教育。

第二,重建新的课程结构。

第三,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
第四,倡导建构性学习,学生永远是学习的主人,我们应该注重学生的经验与学习兴趣,强调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分依赖课本、被动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观念。

第五,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念。

第六,促进课程的民主化与适应性。

五、论述题
1.举例说明,在教学中如何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2.新课程标准在哪些方面突出体现了“以学为本”的设计思想
答:第一,在课程目标的设计上,新增加的两个维度“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突出了作为学习主体的人——学生和学生发展的重要地位,更多地关注和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学习的态度与情感,反映了课程标准的设计思想是“目中有人”、“以学为本”的现代课程理念。

第二,在内容标准的设计上,从“学习领域”、学习主题”、“目标要素”的学的角度,来设计和组织课程内容,以学生的学习为主线,充分感受到课程标准中“学生”和“学生发展”是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第三,在课程实施建议方面,从“教”更好地为“学”服务,从“教”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发展”,从“教”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这样一个角度来提出建议。

为学生形成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相互合作的学习品质,提供教学环境和教学平台的支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