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一)科学教育与人的发展 (二)科学课程的实用化、多元化与综合化 (三)科学教育与教学过程 (四)国际科学课程改革关注的科学素养内容
02
第二章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改革的进程
第四节 中外幼儿园科学课程改革
一、我国与日本幼儿园科学课程改革的比较
03
第三章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
第三节 幼儿园教育目标、课程目标及其课程模式
四、学前儿童科学课程实施的注意点 (一)教师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是课程实施的灵魂 (二)课程目标是不可缺少的 (三)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不是幼儿园教育的终究目标
03
第三章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
第三节 幼儿园教育目标、课程目标及其课程模式
05
第五章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PART 05
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05
第五章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
第一节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概述
一、学龄前儿童学习科学的心理特点 (一)3~4岁(小班)儿童学习科学的心理特点
(二)4~5岁(中班)儿童学习科学的心理特点
三、21世纪初至今《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改革与完善
(一)课程概况
04
第四章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
第一节 改革开放30年相关院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课程变革
三、21世纪初至今《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改革与完善 (二)分析与评价 1.制定目标更为全面 2.课程内容更为详尽 3.专门论述“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 4.科学教育拓展到0~3岁儿童 5.课程教学方法的多样化、现代化
03
第三章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
第一节 我国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四个层次是什么简答题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四个层次是什么简答题摘要:一、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定义与重要性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四个层次1.感知和观察层次2.操作和发现层次3.提出问题和寻找答案层次4.科学实验和探索层次三、四个层次的具体实施方法1.感知和观察层次的实施方法2.操作和发现层次的实施方法3.提出问题和寻找答案层次的实施方法4.科学实验和探索层次的实施方法四、总结与展望正文: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的自然界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以及提出问题、寻找答案的探索过程。
这种教育对儿童的认知发展、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科学素养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有四个层次:感知和观察层次、操作和发现层次、提出问题和寻找答案层次、科学实验和探索层次。
在感知和观察层次,儿童通过观察、触摸、闻味、听声等感官对自然界的物体进行感知和观察,积累基本的科学知识。
在操作和发现层次,儿童通过动手操作,如拼图、搭建、种植等,发现物体的特性、规律和相互作用。
在提出问题和寻找答案层次,儿童在感知和操作过程中,对遇到的不理解的事物或现象提出问题,并在成人的引导下寻找答案。
在科学实验和探索层次,儿童通过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等,对科学现象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
在实施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时,教师需要根据儿童的年龄、兴趣和认知水平,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例如,在感知和观察层次,教师可以通过实物、图片、视频等形式,丰富儿童的感官刺激;在操作和发现层次,教师需要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儿童自由地进行操作和探索;在提出问题和寻找答案层次,教师需要耐心倾听儿童的问题,引导他们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寻找答案;在科学实验和探索层次,教师需要教授实验方法,指导儿童进行实验,并培养他们的数据分析能力。
总之,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四个层次是感知和观察、操作和发现、提出问题和寻找答案、科学实验和探索。
简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含义
简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含义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开启未来的科学之窗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一种以儿童为中心,以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为驱动的教育方式。
它旨在培养儿童对周围世界的科学理解,提高其科学素养,为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下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主要内容:1. 科学启蒙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儿童的科学兴趣和好奇心。
通过简单的科学实验、科普图书、互动游戏等多种形式,让儿童了解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科学方法,引导他们学会观察、分类、测量等科学技能。
同时,通过科学启蒙,培养儿童的逻辑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2. 实验操作实验操作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重要环节。
通过让儿童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让他们了解科学原理的实际应用。
实验操作不仅有助于培养儿童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还能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观察发现观察发现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核心。
通过让儿童观察自然现象、动植物的生长变化等,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敏锐的洞察力。
同时,鼓励儿童主动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并尝试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4. 思考探索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强调培养儿童的思考能力和探索精神。
在科学教育中,引导儿童思考科学现象背后的原理,以及如何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鼓励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科学问题,并尝试通过自己的探究来解决这些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总之,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培养儿童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通过科学启蒙、实验操作、观察发现和思考探索等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激发儿童的科学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
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认识和体会。
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认识和体会。
篇一: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指在儿童早期阶段(通常为3-6岁)进行的一系列科学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旨在帮助儿童发展认知、情感和社交技能,同时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我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认识和体会。
1.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重要性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对于儿童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科学教育可以帮助儿童建立基本的科学知识和概念,培养他们的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未来的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此外,科学教育还可以促进儿童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造力。
2.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感官教育:通过刺激儿童的感官,如视觉、听觉、触觉等,培养儿童的观察和感知能力。
(2)基础科学知识:包括地球科学、气象学、宇宙科学、生命科学等,帮助儿童了解自然和宇宙的基本规律。
(3)实验和手工制作:通过实验和手工制作,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游戏和趣味科学:通过游戏和趣味科学,让儿童在游戏中学习科学,趣味中成长。
3.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方法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家庭科学教育:家长可以通过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如种植、观察、实验等,引导儿童学习科学。
(2)幼儿园科学教育:幼儿园可以通过课程、游戏等方式,开展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3)校外科学教育:儿童可以通过参观博物馆、科技馆、科学实验室等,进行校外科学教育。
(4)科学教育绘本:科学教育绘本可以为儿童提供生动的科学教材,让儿童更容易接受和吸收科学知识。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一个全面而重要的教育,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和关注。
通过合理的方法和内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可以帮助儿童更好地发展认知、情感和社交技能,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的未来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指从幼儿园到小学前这段时期的儿童科学教育,旨在为儿童提供必要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帮助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更好地适应环境和社会。
简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涵和价值
简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涵和价值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指在儿童处于幼儿园、托儿所、家庭等学前阶段,通过科学教育的方式,让儿童了解自然、探索世界、培养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涵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其价值在于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提高儿童的科学素养和培养未来的科学人才。
一、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涵1.科学知识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第一步是让儿童掌握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如天文、地理、生物、物理等方面的常识。
这些知识可以通过教学和实践活动的方式传授给儿童,让他们了解自然界的奥妙和规律。
2.科学方法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培养儿童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
这包括观察、分类、比较、实验等科学方法,以及逻辑思维、问题解决和创新思维等科学思维方式。
通过这些方法和思维方式,儿童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3.科学态度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第三个方面是培养儿童的科学态度,包括对科学的兴趣、探究精神、批判思维、合作精神和责任感等。
这些态度可以让儿童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价值1.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可以促进儿童的智力、情感、道德、身体等多方面的发展。
科学教育可以让儿童探索自然、发现规律,增强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科学教育还可以培养儿童的观察、分类、比较、实验等科学方法,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同时,科学教育也可以让儿童体验到成功和失败的过程,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逆境应对能力。
2.提高儿童的科学素养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可以提高儿童的科学素养,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
这些素养可以让儿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更好地掌握科学方法和思维方式,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3.培养未来的科学人才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可以培养未来的科学人才。
科学教育可以让儿童培养科学兴趣和探究精神,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同时,科学教育也可以提高儿童的科学素养和科学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简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涵
简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涵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涵:一、什么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指专门为学前儿童(0-6岁)设计的学习内容和方法,以培养学前儿童的自主思考能力,发展其科学探究能力,帮助其从学前生活的经验中,识别出「泛科学素养」的要素,实施科学的活动和学习。
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理念:1、早期探究:学前儿童参与探究早,透过发现事物特性、关系及规律有助提升科学能力,能带动学习者观看究竟事物以何关联并了解自然规律;2、培养观察的能力:学前儿童要发展科学能力就要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树立对事物解决问题的信心,从而解决问题。
3、挑战自我:学前儿童要学会勇于接受新事物,通过挑战学会新知识,以达到增长新知识面,自信地面对新挑战。
三、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1、自然科学知识:包括太阳能、空气等各种现象和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孩子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客观事物的规律性,从而发展科学概念的好方法;2、应用技术:使孩子们学会使用信息技术进行实验,并相应地给出结果,使孩子们在此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3、生活技能:孩子们要学会理解生活的规律,掌握一定的技能,培养自我安全意识,根据自身实际,实施有效的解决方案,拓展自己的综合能力;4、思维技能:指教孩子们创造性思维,科学思维,还有综合性思维,激发孩子们想象力,让孩子们乐于开拓思考,释放创造力。
四、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1、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2、增强孩子的思维能力;3、了解社会与自然的关联性;4、通过活动扩大孩子的学习面和知识视野;5、培养孩子分析问题和解决方案的能力;6、帮助孩子建构科学概念,以及积极参与科技活动;7、培养孩子们固有的团结精神,使他们理解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认识和理解
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认识和理解1.引言1.1 概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指在学龄前阶段,通过科学活动和实践,培养儿童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促进他们对科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力的发展的教育方式。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培养儿童全面发展和培养创造力的重要环节,也是未来科学素质培养的基石。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科学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改造世界,培养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有助于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科学探索和实践活动,从小培养他们对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态度。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概念和实践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可和支持。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的是通过科学活动的方式,让儿童在玩耍中获得科学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的观察、实验、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前阶段,儿童的思维方式和认知发展具有旺盛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
因此,通过有针对性的科学教育活动,可以促进儿童自主学习和主动参与,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方式。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科学实验、科学观察、科学解释和科学实践等。
通过这些科学活动,儿童可以亲身体验科学的乐趣,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和观察,了解科学原理和现象,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作为教育领域的一个热点话题,目前在教育实践中也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
例如,如何在儿童发展的各个阶段提供符合他们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的科学教育活动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和实践探索的问题。
此外,培养儿童对科学的兴趣和能力需要各方面的支持和资源,包括教师的专业培训和科学教育的资源开发等。
总之,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对于儿童全面发展和科学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科学活动和实践,培养儿童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有助于他们在未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未来科学家和工程师。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叙述和分析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认识和理解。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四个层次是什么简答题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四个层次是什么简答题摘要:一、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定义和重要性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四个层次1.感知和观察层次2.操作和发现层次3.提问和寻找答案层次4.科学实验和探究层次三、四个层次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方法1.感知和观察层次2.操作和发现层次3.提问和寻找答案层次4.科学实验和探究层次四、总结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四个层次的意义和作用正文: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指在幼儿园阶段,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幼儿对周围的自然界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以及提出问题、寻找答案的探索过程。
这个过程对于幼儿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有四个层次:感知和观察层次、操作和发现层次、提问和寻找答案层次、科学实验和探究层次。
1.感知和观察层次:这个层次主要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感知,对自然界的现象和物体产生初步的认识。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动物的行为、天气的变化等,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感知力。
2.操作和发现层次:在这个层次,教师引导幼儿通过实际操作,发现自然界的规律和特点。
例如,让幼儿通过玩水、玩沙等活动,发现水会流动、沙会流动等现象。
通过这些活动,幼儿可以初步了解自然界的规律。
3.提问和寻找答案层次:在这个层次,教师鼓励幼儿提出问题,并尝试寻找答案。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在观察和操作的过程中,提出一些问题,如“为什么树叶会掉下来?”然后,教师和幼儿一起寻找答案,培养幼儿的思考和探究能力。
4.科学实验和探究层次:在这个层次,教师组织幼儿进行科学实验,让幼儿通过实验来验证科学现象。
例如,让幼儿通过实验来验证“水的三态变化”。
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可以深入理解科学知识,培养科学实验和探究能力。
总之,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四个层次是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过程。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指针对3至6岁的孩子,通过科学实践和探索,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的教育活动。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旨在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未来的科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丰富多样,既包括生活中的科学知识,也包括实验和观察等科学实践活动。
下面将分别介绍几个常见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
一、生活中的科学知识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之一是让孩子们了解生活中的科学知识。
通过简单的语言和具体的例子,向孩子们介绍物体的特性、自然现象的原因等科学知识。
例如,可以通过观察和解释天气的变化,让孩子们了解天气的形成原因;通过观察和比较不同材质的物体,让孩子们了解材料的特性等。
二、科学实验活动科学实验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简单的实验活动,可以让孩子们亲自动手,观察和探索科学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例如,可以进行简单的水的颜色混合实验,让孩子们观察和记录颜色的变化;可以进行简单的浮沉实验,让孩子们了解物体浮沉的原因等。
三、自然环境的观察和认识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还包括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认识。
通过带领孩子们到户外进行观察活动,让他们亲自接触和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例如,可以带领孩子们观察树木的生长变化,了解树木的生命周期;可以带领孩子们观察昆虫的生活习性,了解昆虫的种类和功能等。
四、创意科学活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也可以通过创意科学活动来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例如,可以让孩子们进行简单的工程设计,制作小型风车或简易电路等;可以让孩子们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制作彩色火焰等。
这些创意科学活动不仅能够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还能够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科学的乐趣。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丰富多样,通过生活中的科学知识、科学实验、自然环境的观察和认识以及创意科学活动等方式,培养孩子们的科学兴趣和探索精神。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是为孩子们打开科学的大门,为他们未来的科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对儿童早期科学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旨在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下是一些与该标题相符的正文内容:1. 感官教育:学前儿童的大脑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依赖于他们的感官。
因此,感官教育对于学前儿童的科学教育非常重要。
这包括通过实际操作、实验、观察等方式,训练儿童的感官能力,如视觉、听觉、触觉和嗅觉。
2. 形状和结构教育:学前儿童通常对形状和结构的认知和理解还很有限。
因此,通过教他们用形状和结构的概念来解决问题,可以帮助儿童更好地理解世界。
例如,通过教儿童数字和字母的形状和结构,可以让他们更容易地学习数字和字母的读写。
3. 物理教育:学前儿童开始学习如何控制和操作物品。
通过教儿童物理现象,如力、运动、温度、密度和重量等,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世界。
例如,通过教儿童如何用力推动物品,他们可以学习力量的概念,并通过练习来熟悉使用力量。
4. 化学教育:学前儿童开始学习如何理解和应用化学概念。
通过教儿童化学反应、化学元素和物质的性质等,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世界。
例如,通过教儿童如何混合和分配化学物质,他们可以学习如何制造药物和化学品。
5. 生命科学教育:学前儿童开始学习生命的基本过程和特征。
通过教儿童生命科学的概念,如生命的起源、生命的旅程、人类的生命和健康等,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世界。
例如,通过教儿童如何保持健康,他们可以学习如何保护自己的健康。
除了以上正文内容,还可以从以下方面拓展学前儿童科学教育:1. 探索自然:学前儿童喜欢探索自然,因此可以为他们提供机会去参观动物园、公园、博物馆等,让他们学习与大自然接触的方式。
2. 制作实验:学前儿童可以参与制作一些简单的实验,如制作泡泡、制作小电路等,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科学原理。
3. 参加课外活动:学前儿童可以参加一些课外活动,如科学实验室、科学博物馆、儿童科学公园等,让他们有机会学习更多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特征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特征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指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的自然界(包括人造自然)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以及提出问题、寻找答案的探索过程。
它具备以下特征:
1.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具有启蒙性: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整个科学教育体系的起始阶段、基础环节,其教育内容具有基础性和启蒙性。
2.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过程具有探究性: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过程是幼儿主动探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中获得知识和技能。
3.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方法具有多样性: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游戏法、操作法等多种方法,这些方法可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
4.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具有全面性: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不仅包括科学知识的传授,还包括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价值观的培养,旨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总之,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帮助幼儿获得科学知识和技能,还可以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科学态度和科学价值观,为幼儿的未来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一、名词解释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指学前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的自然界包括人造自然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以及提出问题、寻找答案的探索过程;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环境:是指为了促进学前儿童的科学素养的发展,由教育者创设、规划的一种具有科学教育价值的环境;3.系统性原则:是指选编的科学教育内容是按照由近及远、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由已知到未知的认知规律编排;4.科学小制作:就是学前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纸、布、泥或其他自然材料和无毒无害的废旧材料制作各种简单的玩具或陈列品,使儿童在这种动手动脑的活动中积累简单的科学经验,掌握一些粗浅的科技知识和操作技能;5.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是以科学教育为对象,根据一定的目标,采用一切可行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现象及其效果进行测定,分析目标实现程度,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6.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材料:是指辅助科学教育进行的,用来帮助儿童进行科学学习的各种工具;7.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是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并在社会实践中到检验和发展;8.学前儿童教育活动: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引导儿童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集体教学活动:就是教师根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择课题,决定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方法和技能,并创设相应的环境,提供合适的材料,面向全体学前儿童开展的科学教育活动;简单的说,是在教师指导下开展的集体性的科学教育活动;9.偶发性科学活动:是指学前儿童由外界情景诱发引起,并围绕着偶然发生的科学现象展开的一种科学探索活动,是科学教育中特有的一种活动;10.观察的方法: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启发学前儿童运用多种感官,去感知客观世界的事物与现象,使之获得具体的印象,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概念的一种方法; 11.科学教育:是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和提高民族科学素质的教育;具体地说,科学教育是系统传授数学、自然科学知识,实现人的科学化的教育活动;1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实验的方法:是在人为控制条件下,教师或学前儿童利用一些材料、仪器或设备,通过简单演示或操作,对周围常见的科学现象加以验证的一种方法;13.技术:①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②除操作技能外,广义的还包括相应的生产工具和其他物质设备,以及生产的工艺过程或作业程序、方法;14.行为核对:是在观察前依据所需观察的目标,确定观察内容,并制定一个观察核对表;评价者根据观察到的事件或行为,对照观察核对表中的各个项目逐条检核,并在符合的条目上做记号,并进行评定的一种方式;15.内容选编的科学性原则:是指选择的内容必须符合科学原理,应从自然界的整体出发,根据客观规律,正确解释学前儿童周围生活中的有关的自然现象和自然物;16.作品分析法:是根据学前儿童的各种作品图画、泥塑、所编故事、儿歌等分析学前儿童科学素养发展水平的一种方法;17.时代性要求:是指要根据时代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来选编科学教育内容,使选编的内容跟上时代与科学技术的发展,面向现代化;二、填空题1、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是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并在社会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科学技术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功能,第一是认识功能,第二是生产力功能;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择与编排的具体方法主要有三种,1是以季节为主线选编内容;2是采用单元式选编内容;3是根据科学教育的各个领域先编内容;3、“学前儿童的科学”是不同于成人的科学的,前者是以动作逻辑为基础,后者以形式逻辑为基础;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材料,就是指辅助科学教育进行的,用来帮助儿童进行科学学习的各种工具;5、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突出体现了以下三个方面的观点:第一是强调以探究为中心的科学观;第二是强调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作用观;第三是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观;1999年,由中国科协提出了一项为期50年的国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即“2049 ”;6、选择科学教育材料的原则包括材料的生活性、材料的探索性、材料的可操作性、材料的丰富性层次性等;7、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环境包括物理学习环境,也包括心理学习环境;8.幼儿园内房舍以外的场地,包括环境的绿化、美化,以及草地、花坛、小菜地、动物饲养角、水池、沙箱等,这些统称为幼儿园的园地;9、正式量具测量是指以通用的标准量具对物体进行测量;10、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年龄阶段目标,是指根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确立的、按学前儿童年龄阶段划分的中、短期发展目标;11、为了鼓励学前儿童的探索活动,家庭成员可以采取以下方式鼓励学前儿童的探索活动:1关心学前儿童的探索活动;2为探索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3父母参与学前儿童的探索活动;12、测量的类型包括观察测量、非正式测量和正式测量;13、教师在指导与实施散步活动时,制定的活动计划,要粗而灵活;14、在“不同衣料的服装”的活动设计中,有科学教育、美术教育和语言教育,这是根据科学教育活动设计的整合性要求而设计的;15、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的意义是:1评价是控制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质量的手段;2评价是积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经验的重要途径;3评价是改进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依据;16、依据反映层次的系统性,知识可以分为经验知识和理论知识;17、文学艺术的方法是指在科学教育过程中,运用低幼文学作品等作为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和手段,以达到提高学前儿童科学素养目的的一种方法;18、科学教育中的“社会资源”是指学前儿童所在地区或邻近地区中,可以利用于科学教育内容的一切人力物力、自然环境和社会组织等;19、教师在指导学前儿童观察事物的同时,应根据观察对象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教给他们一些最基本的观察方法;在学前阶段,主要是学习顺序观察法、比较观察法和典型特征观察法;20、在古代,虽然儿童科学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一般的劳动人民子女仍在家庭中接受科学教育;21、区角活动中材料和设备的设计是关键,在设计材料和设备时,除了在性能上安全可靠等要求外,还应考虑以下几点:材料的层次性、材料的新颖程度、材料的易理解性、材料的丰富性、材料的探索性;22、科学教育选编的内容必须符合学前儿童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使他们在教师的支持下,通过一定的努力能够达到教育目标;这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择的启蒙性的要求;23、访谈法是通过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当面问答,来获取信息的一种评价方式;24、在选择饲养的内容时,应选择一些比较温顺,对饲料要求不高,不宜死亡的小动物,其根据是学前儿童年龄小,操作技能差;25、在设计科学教育活动目标时,其内容和要求在方向上应与阶段目标和终期目标相一致;26、古代的儿童科学教育,往往和识字教育紧密结合;27、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新进展中,科学教育内容是基于学前儿童的生活背景来建构的;28、注意内容必须符合科学原理,不能违背科学事实,这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择科学性的要求;29、组织开展幼儿园生命教育活动时应遵循体验性原则、人文性原则和整合性原则;30、1935年,由雷震清副教授编写的幼稚园的自然一书出版,这是我国第一本供教师用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理论书籍;它全面地阐述了向学前儿童介绍自然的目的、教材内容、教学原则、方法和设备等内容;31、科学区角活动的内容一般可分为下列几类:观察阅读类、科学玩具类、操作实验类、制作创造类;3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按其纵向结构,一般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即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和活动目标等四个层次;33、以认识冬季为主线,将科学教育中与之有关的内容集中编排,这是采用以季节为主线选编内容的方式选编幼儿科学教育内容;34、早期科学阅读作品,应该围绕一个科学现象或概念展开其情节,使儿童通过阅读能对周围事物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35、自然角是指在幼儿园的室内、廊沿或活动室的一角,供饲养小动物、栽培植物、陈列儿童收集的非生物及实验用品等的场所,是学前儿童开展区角科学活动的地方;36、学前儿童在较长的时间内,持续地对某一物体或现象进行系统的观察,对其质和量两方面的发展变化过程有较完整的认识,这种观察称为长期系统性观察;37、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评价;二是对学前儿童发展的评价;38、美国的“2061 ”,这是一个内容广泛和全面的科学教育改革计划;39、把青菜、西瓜、桔子、萝卜、香蕉等放在一起,让儿童进行分类:青菜、萝卜等都是蔬菜,西瓜、桔子、香蕉等都不是蔬菜,这是二元分类;三、选择题1、不属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的是D;A、科学情感和态度方面的目标B、科学方法和技能方面的教育目标C、科学知识方面的教育目标D、科学教育年龄阶段目标2、长期系统性观察主要在哪个年龄段进行D;A、2~3岁B、3~4岁C、4~5岁D、5~6岁3、科学技术的功能包括C ;A认识功能、精神功能B.认识功能、创造功能C认识功能、生产力功能D.精神功能、创造功能4、世界上首创用实验法进行科学教学的是B;A、孟子B、墨子C、老子D、孔子5、事先创设一种情景,以此引发调查者想要观察到的幼儿的行为,从而来测试幼儿发展水平的一种方式是A ;A、情景观察B、情景评价C、自然观察D、自然评价6、我国的儿童科学教育通过专门设置的自然课程进行,是在清代B年间;A、乾隆B、同治C、嘉庆D、光绪7、在观察前依据所需观察的目标制定观察核对表,调查者根据观察到的事件或行为,对照表中的各项目逐条检核,并在符合的条目上做出记号并进行评定的是B;A、观察核对B、行为核对C、观察评价D、行为评价8、下列主要内容中,不属于以季节为主线选编的内容是C;A、季节B、常见动物C、风土人情D、常见植物9、不采用通用的量具,而是运用一些自然物,对物体进行直接测量的方法是A;A、非正式量具测量B、正式量具测量C、观察测量D、普通测量10.“学习使用准确量具进行测量”,是哪一个年龄阶段的教育目标D;A、2~3岁B、3~4岁C、4~5岁D、5~6岁11、不属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常用的评价方式是C;A、观察法B、问卷法C、实验法D、作品分析法12、下列选项中不符合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编原则的是D;A、科学性B、启蒙性C、系统性D、环境性13、提出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是B;A、加涅B、皮亚杰C、布鲁纳D、布鲁姆14、“做中学”科学教育项目起源于B;A、法国B、美国C、中国D、德国15、下列活动中,不属于区角活动的是D;A、美工区活动B、音乐区活动C、科学区活动D、远足活动16.要求学前儿童按事物的外形特征或量的差异来进行分类发生在B;A、2~3岁B、3~4岁C、4~5岁D、5~6岁17、用于科学教育的文艺作品范围很广,主要有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下例作品中不属于艺术作品的是C;A、图片B、歌曲C、谜语D、科普画册18.从各种水果、蔬菜、花卉中挑选出水果来,这种分类是A;A、挑选分类B、感知分类C、二元分类D、多元分类19、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教师的语言应具有D;A、活动性、形象性、逻辑性、目的性B、目的性、开放性、启发性、逻辑性C、形象性、开放性、启发性、逻辑性D、启发性、形象性、逻辑性、目的性20、用于科学教育的文艺作品范围很广,主要有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下例作品中不属于文学作品的是DA、科学诗B、科学故事C、谜语D、科普画册21、提出儿童概念发展理论的是CA、加涅B、皮亚杰C、维果茨基D、布鲁姆22.家庭儿童科学教育具有以下明显的特点A;A个别性、随机性、灵活性、潜移默化性B个别性、潜移默化性、开放性、灵活性C、亲密性、开放性、潜移默化性、灵活性D、潜移默化性、联系性、随机性、灵活性23、幼儿园科学教育评价是一种什么样的系统,可以用来判断科学教育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是否有效,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确保科学教育的质量:C;A、督导——反馈系统B、评价——督导系统C、反馈——校正系统D、校正——督导系统24.学前儿童通过眼睛、手等感官来测量物体,这种测量方式是B;A、普通测量B、观察测量C、正式量具测量D、非正式量具测量25、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被评者行为进行现场观察或测量,并对观测结果作出评定的方式是A;A、观察法B、测量法C、自然观察法D、自然测量法26.“自然”作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出现在我国学前教育体系中是由谁提出的D;A、雷震清B、陶行知C、张雪门D、陈鹤琴27、在创编科学游戏时,应注意游戏的D;A、趣味性、开放性、活动性、科学性B、规则性、趣味性、科学性、开放性C、开放性、科学性、趣味性、整合性D、科学性、规则性、趣味性、活动性28、下面哪一个不属于幼儿园园地C;A、种植园B、饲养角C、自然角D、气象角29、把一堆物品放在一起进行分类:黄瓜、罗卜都是蔬菜,苹果、红枣、梨都不是蔬菜,这是B;A、挑选分类B、二元分类C、感知分类D、多元分类30、各年龄段进行比较性观察时要求有所不同,比较物体明显不同点的要求应主要放在C;A、2~3岁B、3~4岁C、4~5岁D、5~6岁31、幼儿爱向成人提出各种有关自然界的问题,他们问“月亮为什么是圆的”,这类问题属于C;A、简单性问题B、操作性问题C、理论性问题D、直白性问题32、以下物品中可以作为学前儿童自然测量工具的是A;A、绳子B、秤C、直尺D、钟表33、专门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不包括D;A、集体教学活动中的科学教育B、区角活动中的科学教育C、偶发性科学教育活动D、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34、渗透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包括D;A、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教育、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偶发性的科学教育B、集体性的科学教育、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其它教育活动中的科学教育C、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教育、偶发性的科学教育、其它教育活动中的科学教育D、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教育、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其它教育活动中的科学教育35、各年龄阶段进行比较性观察时要求有所不同,5-6岁年龄班的要求是D;A、比较物体明显的不同点B、比较物体的不同点C、比较物体的相同点D、比较物体的不同点和相同点36、不属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分类目标的是D;A、科学知识教育目标B、科学能力、方法教育目标C、科学情感、态度教育目标D、科学教育活动目标37.下列科学活动中,属于偶发性科学活动的是D;A、制作玩具B、制作昆虫标本C、观察蚂蚁搬家D、观察大雾天气38、下列评价中,不属于对学前儿童发展评价的是B;A、学前儿童科学知识、经验的评价B、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过程的评价C、学前儿童科学方法及能力的评价D、学前儿童科学情感和态度的评价39.下列环节中,不属于“做中学”活动的基本环节是B;A、设置情境B、采集样本C、记录信息并得出结论D、提出问题四、问答题1、操作材料对学前儿童发展有何重要意义1操作材料是学前儿童学习科学的工具;2操作材料可以促进学前儿童智力的发展;3操作材料可以培养学前儿童积极的情感及意志力;2、科学经验与科学概念的区别与联系在科学学习过程中,学前儿童初级科学概念的形成,依赖于科学经验的获得;脱离了科学经验的概念学习是不可行的,科学经验是学前儿童形成初级的科学概念的基础,科学经验影响着初级科学概念的内涵,并有效地丰富和发展着学前儿童的初级科学概念;相反,如果只是重视科学经验的获得,而忽视科学概念的形成,显然也是不合适的;在科学学习中,不能迁就学前儿童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不能满足于感知表面现象,而要努力引导学前儿童整理零散的知识经验,促进初级的科学概念的形成,并逐渐提高概念水平,促进学前儿童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与发展;3、简述科学与技术的区别;1科学是以认识自然为目的,而技术是以改造自然为目的;2科学回答的是“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而技术回答的是“做什么”、“怎样做”的问题;3科学是发现新知识的过程,而技术是创造、发明新产品的过程;4、简述在观察方法的运用过程中应注意哪几点1尽可能进行现场的观察;2调动学前儿童的各种感官参与观察;3引导学前儿童多角度地观察事物与景象;4指导学前儿童学习观察方法;5、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依据有哪些1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心理学依据;2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社会据;3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学科依据;6、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具有什么特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在引导学前儿童了解周围环境的同时,了解人体自身;2让学前儿童感受技术、崇尚科学;3在认识周围环境的同时,进行环境保护教育;4把认识个别物体的属性和认识物体的多样性结合起来;5从学前儿童的身边取材;7、简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新进展(1)科学教育的目标是以科学素质为出发点培养学前儿童的完整人格;(2)科学教育内容是基于学前儿童的生活背景来建构;3科学教育方法应以学前儿童亲自探究的方式进行;8、科学活动中的材料应如何投放1材料的投放要有明确的主题并且紧扣具体活动目标;2投放材料难度形成一定的层次;3投放材料的开放性;4同种材料与多种材料的灵活运用;9、简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确定的原则全面性与整体性;连续性与一致性;可行性与可接受性;社会性与时代性;辩证统一性;10、请结合实例说明教师在学前儿童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扮演的角色1教师是学前儿童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支持者;2教师是学前儿童探究性学习活动的促进者;3教师是学前儿童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参与者;4教师是学前儿童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反思者;5教师首先是个研究者;11、散步活动实施与指导的要点是什么制定活动计划,要粗而灵活;明确散步的概念;明确散步的目的;在散步时进行随机教育;12、请结合实例说明“做中学”对学前儿童的意义1以儿童的好奇心为基础,从日常生活出发,更好的了解自然界;2带着问题做实验,探究性的学习的方式,帮助儿童自己建构科学知识;3对于儿童语言发展与人际交往的促进;13、在进行区角活动的材料设计时,除了要求材料在性能上安全可靠外,还应考虑哪些因素1材料的探索性;2材料的新颖程度;3材料的易理解性;4材料的丰富性;5材料的层次性;14、如何正确对待学前儿童的好奇好问对于学前儿童的这些问题,始终应该持鼓励、支持的态度,具体可采用以下方法:1直接回答;2引导思考、鼓励探索;3指导阅读;4启发联想;5留下期待;15、什么是“STS”教育幼儿园“STS”教育的特点有哪些“STS”教育是近年来世界各国科学教育改革中形成的一种新的科学教育构想,以强调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和发展中的应用,以此为指导思想而组织实施的科学教育;特点:首先,幼儿园“STS”教育必须是建立在学前儿童的经验层次上的;其次,幼儿园“STS”教育是儿童科学教育的拓展;16、以实例说明观察活动的指导要点尽可能提供实物、实景;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参与观察;引导幼儿多角度地观察事物;指导幼儿学习观察方法;17、什么是社会资源社会资源的范围包括哪几个方面科学教育中的“社会资源”是指学前儿童所在地区或邻近地区中,可以利用于科学教育内容的一切人力、物力、自然环境和社会组织等;社会资源的范围可分为下列四个方面:1自然资源;2物力资源;3组织资源;4人力资源;18、简述科学玩具与游戏的运用1在选择游戏时,应注意游戏的科学性、趣味性、活动性、规则性;2让学前儿童有充分活动的机会,师生共同游戏;19、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社会资源在选择与利用时应注意哪些方面1选择适合的社会资源;选择时,要充分地考察资源的适应性,包括学前儿童年龄的适应性、内容的适应性、空间的适应性、路线的适应性等问题;2能配合学前儿童学习能力、兴趣及需要;选择时,应以能启发学前儿童思考的社会资源为佳,不仅如此,所选择的社会资源还要能引导学前儿童扩大、延续学习的,也就是选择的科学教育社会资源,不仅在本次教学中起到作用,而且能因此而诱发,孩子再次探索的兴趣,或再次观察的愿望,这样才能真正对孩子学习科学有利;。
怎么理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怎么理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指面向3-6岁儿童,通过科学实践和探究的方法,培养儿童对科学的兴趣和认知能力的教育活动。
这种教育方式旨在通过培养儿童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素养,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是激发儿童对科学的兴趣,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科学实践和探究,儿童可以在亲身实践中感受到科学的乐趣和魅力,培养他们主动探索和发现的能力。
同时,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还可以帮助儿童建立正确的科学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儿童的科学兴趣和好奇心。
他们可以通过提问、观察、实验等方式,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师还应该根据儿童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特点,设计富有趣味和挑战性的科学活动,让儿童在实践中探索和学习。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教学内容应该紧密结合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实际环境。
儿童可以通过观察自然界中的现象,了解物体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他们可以通过实验和操作,探索事物的组成和运动规律。
此外,儿童还可以学习一些简单的科学概念和科学常识,如颜色、形状、大小、数量等基础概念。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教学方法应该注重启发式和探究式学习。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和激发儿童的思考,帮助他们主动发现和解决问题。
教师还可以组织儿童参与实验和观察,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科学知识。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评价应该注重对儿童的兴趣和能力的综合评价。
评价可以通过观察、记录、作品展示等方式进行,重点关注儿童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素养的培养情况。
同时,评价还应该注重儿童的动手能力、观察力、表达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一种培养儿童科学兴趣和认知能力的教育方式。
通过科学实践和探究,儿童可以在亲身实践中感受到科学的乐趣和魅力,培养他们主动探索和发现的能力。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儿童的科学兴趣和好奇心,紧密结合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实际环境,采用启发式和探究式学习方法,以及综合评价儿童的兴趣和能力。
简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对儿童发展的意义与价值。
简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对儿童发展的意义与价值。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对儿童发展的意义与价值
一、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定义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指幼儿园或小学教师组织的一项活动,通过该项活动,帮助儿童学习科学知识,了解科学原理,掌握科学方法,发展科学思维能力,培养儿童对科学的兴趣和爱好,为儿童的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意义与价值
1.促进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能够帮助儿童获得有关周围世界的正确认识和了解,促进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
通过科学教育,儿童能够更好地理解周围的世界,掌握科学知识和原理,提高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2.培养儿童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能够帮助儿童掌握科学思维的方法和技能,培养儿童的科学思维能力。
通过科学教育,儿童能够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演绎等科学方法来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儿童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3.培养儿童的科学兴趣和爱好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能够帮助儿童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爱好。
通过
科学教育,儿童能够接触到各种有趣的科学实验和活动,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对科学的热爱和兴趣。
4.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通过科学教育,儿童能够提高身体、心理和社会等多个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实现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对儿童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以及对科学的兴趣和爱好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学前教育是儿童成长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其中科学教育在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探索精神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而对学前儿童进行科学教育,则是为了培养他们对世界的好奇心、观察力和实验精神,为未来学习打下基础。
科学教育的重要性学前阶段是儿童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科学教育,可以激发孩子对自然界的兴趣,培养他们对科学的热爱。
科学教育可以帮助儿童发展系统性思维,锻炼他们的观察、实验、总结能力,促进他们探索未知的勇气和能力。
科学教育还可以帮助儿童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对真理的追求,塑造批判性思维能力。
科学教育不仅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还可以让他们学会合作、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方法1.观察和实验:让孩子通过观察生活中的事物、现象,培养他们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判断力。
可以通过简单的实验帮助孩子探索科学规律,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2.游戏中的科学:通过游戏的形式,将科学知识融入其中,让孩子在玩耍中学习、感知和实践。
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科学实验游戏,让孩子在玩乐中体验科学的乐趣。
3.亲子互动: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进行科学实验或观察,亲自示范和引导,增进亲子间的交流和互动,让孩子在家庭中也能体会到科学教育的乐趣。
4.故事和图书:通过有趣的科普故事、绘本或动画片,向孩子讲解科学知识,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对科学的热爱。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意义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为了培养孩子对科学的热爱和兴趣,同时促进他们认知和智力的发展。
科学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科学教育,学前儿童可以更好地理解世界、认识自我,培养他们对未知世界的勇敢探索和质疑精神,让他们在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更有独立思考和创造力,从小培养他们成为具有发展潜力的科学人才。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作为教育者和家长,应该注重培养孩子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为他们的未来奠定坚实的科学基础。
简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
简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指针对3-6岁儿童进行的科学教育,旨在通过科学实验、观察、探究等方式,培养儿童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素养,提高他们的科学认知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然科学自然科学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自然科学的学习,儿童可以了解自然界的规律和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创造力。
在自然科学的学习中,可以通过实验、观察、探究等方式,让儿童亲身体验科学的乐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可以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让儿童了解植物的生命规律;通过实验探究水的性质,让儿童了解水的变化过程和水的重要性等。
二、物理科学物理科学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通过物理科学的学习,儿童可以了解物理世界的规律和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创造力。
在物理科学的学习中,可以通过实验、观察、探究等方式,让儿童亲身体验科学的乐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可以通过实验探究磁铁的性质,让儿童了解磁铁的吸引和排斥规律;通过观察天空的变化,让儿童了解天气的变化和气象知识等。
三、化学科学化学科学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通过化学科学的学习,儿童可以了解化学世界的规律和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创造力。
在化学科学的学习中,可以通过实验、观察、探究等方式,让儿童亲身体验科学的乐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可以通过实验探究酸碱的性质,让儿童了解酸碱的特性和应用;通过观察食物的变化,让儿童了解食物的成分和营养等。
四、生命科学生命科学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通过生命科学的学习,儿童可以了解生命的规律和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创造力。
在生命科学的学习中,可以通过实验、观察、探究等方式,让儿童亲身体验科学的乐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可以通过观察昆虫的生长过程,让儿童了解昆虫的生命规律;通过实验探究人体的五官,让儿童了解人体的构造和功能等。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及内容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及内容一、概述在现代社会,科学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科学知识的掌握已经成为每个人都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
科学教育在学前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就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及内容进行探讨,希望能为相关从业人员和关心学前儿童教育的家长提供一些参考。
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1.激发兴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首要目标是激发儿童对科学的兴趣。
通过丰富多彩的科学教学活动,让儿童在探索科学知识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从而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
2.培养观察力: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儿童的观察力。
通过让儿童参与各种观察实验,培养他们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分析和思考能力,从而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
3.培养探索精神: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旨在培养儿童的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
通过让儿童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和操作,让他们在实践中感知科学知识,培养他们勇于探索未知领域的勇气和能力。
4.促进思维发展: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应该促进儿童的思维发展。
通过引导儿童进行科学探究活动,让他们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培养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升他们的认知水平。
三、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1.宇宙与地球科学: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之一是宇宙与地球科学。
在这一领域,儿童可以通过观察天空、接触地球和宇宙相关的图书、故事和实验等方式,了解宇宙和地球的基本知识,培养对宇宙和地球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2.物质与能量科学: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还包括物质与能量科学。
在这个领域,儿童可以通过实验和游戏等方式,了解物质的基本性质和相互转化关系,培养对物质与能量的认知和实践操作能力。
3.生物与环境科学: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还涵盖生物与环境科学。
通过接触动植物、探索自然环境、学习关于生物和环境的知识,儿童可以培养对自然生物和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促进他们的环境意识和责任意识的形成。
4.科学探究与实践: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还包括科学探究与实践。
通过开展简单的科学实验和探究活动,培养儿童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促进他们对科学的认识和理解。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指针对3-6岁幼儿进行的科学知识教育。
科学教育旨在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观察力、实验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引导他们主动思考、主动探索并建立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下面将从目标和内容两个方面来介绍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一、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1. 培养科学思维:通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引导他们学会提出问题、观察现象、探索规律,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方式。
2. 培养实验能力:通过进行简单的实验活动,培养幼儿的实验能力,让他们学会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培养幼儿的实验探究能力。
3. 培养问题解决能力:通过让幼儿参与解决问题的活动,培养幼儿的问题解决能力,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4. 培养兴趣和好奇心:通过生动有趣的科学实验和故事,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幼儿对科学的热爱和追求。
5. 培养科学素养:通过科学教育,使幼儿了解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为幼儿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1. 自然界的认识:通过观察自然界的现象和事物,让幼儿了解自然界的基本规律,如天空、水、植物、动物等。
2. 物质的认识:通过实验活动,让幼儿了解物质的基本性质和变化规律,如颜色、形状、固态、液态、气态等。
3. 环境保护的意识:通过讲述环境保护的故事和实地参观,引导幼儿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爱护环境的意识。
4. 生活中的科学: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实践活动,引导幼儿学会运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如水的沸腾、冰的融化、风的产生等。
5. 科学实验的探索:通过简单的科学实验,让幼儿亲身参与实验活动,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培养幼儿的实验探究能力。
6. 科学故事的讲述:通过生动有趣的科学故事,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方式。
7. 视觉与听觉的认识:通过视觉和听觉的认识活动,让幼儿了解视觉和听觉的基本原理和作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感知能力。
名词解释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名词解释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指针对幼儿阶段(通常是3至6岁)的儿童进行的科学学习和探索活动。
它旨在通过灵活的、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帮助他们建立基本的科学概念、观察力、实验能力和逻辑思维,从而培养他们在科学领域的兴趣和能力。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是为儿童提供积极的科学学习经验,帮助他们理解世界的运作规律,培养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与自然环境互动、观察实验现象、进行科学探索和小组讨论,儿童可以学习并掌握基本的科学原理和概念,如物质的性质、生物的特征、天文现象等。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不仅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培养儿童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
通过开展有趣的科学实验和观察活动,儿童可以通过亲身经验建立起对事物的理解和认知。
同时,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还注重培养儿童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和分享,促进他们的社会情感发展和语言表达能力。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重要性在于,科学教育是培养儿童全面发展的关键环节之一。
通过科学学习,儿童可以培养探索精神、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这不仅能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和理解现实世界,还为他们今后更深入的科学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也有助于培养儿童的问题解决能力、创新思维和逻辑思考能力,这些都是他们日后在学习和工作中所必需的能力。
名词解释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名词解释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指从幼儿园到小学前的这段儿童时期,通过提供适当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帮助儿童发展其认知、科学素养和社交技能。
科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儿童的科学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以便在未来的生活中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重要性在于,这些孩子们正在建立早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
为他们提供适当的科学教育可以帮助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好地发展。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可以涵盖很多方面,例如自然、物理、化学、生物、环境、科技等。
这些知识和技能可以通过实验室、实验、观察、游戏等方式进行传授。
除了传授科学知识,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还可以帮助儿童发展科学素养,包括
观察、实验、推理、解决问题等能力。
这些素养可以帮助儿童更好地理解世界,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还可以培养儿童的社交技能,包括合作、沟通、分享等。
这些技能可以帮助儿童在未来的生活中更好地与他人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对于儿童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通过提供适当的科学教育,可以帮助儿童建立正确的科学观念和价值观,为他们的未来学习和生活
奠定坚实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什么是科学?(1)科学是知识体系。
科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体系。
(2)科学是动态活动。
(3)科学是世界观。
2、什么是学前儿童的科学?(1)学前儿童的科学是一种经验层次的科学。
(2)是一个自我建构的过程,(3)是对世界的独特理解。
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学前儿童在教师(直接或间接)的引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物质世界进行探究、感知、观察、操作、发现,以及提出问题,寻求答案的探索过程。
4、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分为4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到2岁)、前运算阶段(2到7岁)、具体运算阶段(7到11岁)、形式运算阶段(十一二到十七八岁)。
认知结构的图式:动作图式、符号图式、运算图式。
动作时连接主客体的桥梁和中介。
5、布鲁纳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经历了:动作式、映像式、象征式。
6、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
8种智能:语言、节奏、数理、空间、动觉、自省、交流、自然观察智能。
7、蒙台梭利的感觉教育:儿童观和儿童发展观。
感觉教育在蒙台梭利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成为她的教育实验的重要部分。
蒙台梭利的感观教育包括触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的感官的训练。
蒙台梭利的感观教育遵循着一定的原则:循序渐进、自我教育。
8、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制定依据:社会发展需要、儿童发展需要(终身发展观、全面发展、年龄层次观)9、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1)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
(3)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4)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乐趣。
(5)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10、学前教育科学教育内容的选编原则?(1)科学性与启蒙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是指选编的内容必须符合科学原理,尊重客观规律,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不违背科学事实。
启蒙性原则是指选编的内容必须符合幼儿的知识经验和智力发展水平,使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一定的努力能够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并以此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学习兴趣、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2)广泛性与代表性原则。
广泛性原则指选编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要尽量涉及天文、地理、物理、生物、化学、现代科学技术的方面,确保通过不同的教育活动,使幼儿能够获得较为广泛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经验。
(3)时代性与民族性原则。
时代性原则指幼儿选编的科学教育内容应适应时代的变化,体验现代儿科学技术的发展。
(4)地方性与季节性原则。
地方性原则是指内容应联系当地的自然环境和文化背景,从各地的实际出发,灵活的选择内容。
(5)系统性与整体性的原则。
系统性原则是指选编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应按照由远及近、由简及繁、由易及难、有具体到抽象的要求来进行。
11、观察是一种一种有目的的知觉活动,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主要形式。
观察的类型:(1)按对象的数量不同:个别观察和比较观察。
(2)观察时间不同:间接性观察、长期系统性观察。
(3)所处的空间位置:室内观察、实地观察。
(4)有无预定计划:偶尔性观察、一般意义上的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
(5)引发者不同:学前儿童自发性观察、一般意义上的教师有组织的观察。
12、科学小实验:是指教师或学前儿童按照预想的目的或设计,利用一些材料,通过简单的演示或操作,对周围建的科学现象加以验证的一种活动。
类型:教师演示实验、学前儿童操作实验。
3、4岁之前儿童存在困难,要以教师演示为主,而操作实验一般在幼儿园中、大班进行。
学前儿童操作实验的指导:(1)提供必要的、充足的用具和材料,并保证充足的实验时间。
(2)指导学前儿童使用工具和材料,并学习操作技能。
(3)积极引导学前儿童参与活动,仔细观察实验中的新发现。
(4)指导方式应多采用猜想验证式。
教师演示实验的指导要点:(1)活动前要做预备性实验。
(2)要是每个学前儿童看清演示过程。
(3)演示与讲解、提问密切配合。
13、劳动类型:(1)常见植物的栽培管理。
(2)常见动物的饲养管理。
(3)科技小制作。
(4)协助成人的辅助性劳动。
14、户外科学活动:指幼儿园及家庭带领儿童通过各种外出活动。
类型:社会调查表、实践行动类、外出参观类。
组织领导要点:(1)参观旅游类活动的组织。
(精心做好准备活动、活动前帮助学前儿童明确目标和要求、引导XQET结合参观旅游活动观察和思考、做好活动延伸工作)(2)散步和采集活动的具体组织。
(计划性和灵活性相结合、集中和分散相结合、交流讨论相结合、散步结合其他科学活动、搞好活动延伸工作)15、科学游戏:指运用自然物质材料和相关的图片、玩具等物品,进行带有游戏性质的操作活动,简言之,就是能够让学前儿童获取有关科学学习经验的游戏活动。
类型:材料分类:利用食物游戏、利用科学玩具进行游戏、口头游戏、图片游戏。
作用分类:感官游戏、情境性游戏、活动性科学游戏、竞赛游戏、实验性游戏。
科学游戏的选编和指导:(1)注意游戏的科学性、趣味性、活动性、规律性。
(2)集中学前儿童的注意力,调动学前儿童参与游戏的热情。
(3)教师要适当参与并以积极的情感投入到学前儿童的活动中。
(4)让学前儿童有充分活动的机会。
(5)指导学前儿童遵循游戏的规则。
(6)做好游戏的评价工作。
16、学前儿童常见的分类形式:(1)挑选分类:指许多物体中将具体某一种特征的物体挑选出来。
(2)二元分类:又称有否分类。
指从许多事物中选择出具备某一属性的事物,并排除其他事物,即将许多物体按某一标准分为是或不是两类。
(3)多元分类:是讲物品按所给标准分成几类。
分类活动的指导:(1)在学前儿童充分感知的基础上进行。
(2)加强分类过程的指导。
(3)分类与数学活动、游戏活动相结合。
(4)在日常生活活动中练习分类。
(5)指导儿童学习依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17、早期科学阅读:指指学前儿童阅读寓有科学知识的作品。
早期科学阅读作品:特点:科学性、文学性、儿童性。
类型:科学诗歌、科学童话与故事、谜语、科普画册。
18、交流讨论:指学前儿童在亲自探究与收集材料、整理资料的基础上,通过集体的交流讨论的手段,来获取科学知识,获取全面发展的一种科学活动。
类型:(1)实验操作——交流讨论式。
(2)参观调查——汇报交流式。
(3)收集资料——共同分享式。
(4)个别探究——集中研讨式。
组织指导:(1)提出恰当的问题,避免“一言堂”(2)鼓励儿童采用多种方式、形式交流讨论(3)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交流氛围(4)鼓励儿童善于表达并注意保存讨论结果(5)及时归纳小结19、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科学性原则、发展性、趣味性、整合性、活动性。
20、集体性科学教育活动:指教师根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择活动内容,设计教学方法,创设活动环境,面向全体幼儿开展的科学探究活动。
集体教学活动是要求全体幼儿参与的科学活动。
21、区域性的科学教育活动:是指教师根据教育的目标和幼儿发展的关系,有目的的创设活动环境,投入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的方式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活动。
活动指导:(1)建立必要的规则。
规范幼儿的行为,培养幼儿自律行为和责任感,保证操作探索活动的顺利开展,提高区域活动的效率。
(2)创设情景,激发幼儿参与区域活动兴趣。
(3)教师对幼儿探索活动进行间接指导。
(4)采用多种形式,对区域活动进行客观、积极的评价。
22、整合性科学教育活动:既是一种形式上的整合,更是一种理念上的整合。
从形式层面的整合来看,科学教育活动的整合,指的是将科学教育活动与其他领域的活动以及幼儿生活之间进行联系和渗透。
从理论层面的整合来看,科学教育活动的整合,指的则是一种整体的眼光看待科学教育活动,使科学教育活动超越于学前本身的视野,赋予幼儿更为丰富的眼光,使其不仅能用科学的、还能用从艺术和人文的眼光来看待周围世界,帮助幼儿建立系统性和整合性的思维方式。
理念层次的整合相比形式层面的整合更为重要。
整合性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1)科学教育目标的整合。
不仅反映科学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强调兴趣、情感、态度、能力等方面的目标。
(2)科学教育内容的整合。
可以选择那些贴近幼儿生活实际的主题,以主题的形式将幼儿的健康、语言、社会、艺术等多个领域的内容有机结合在一起,给幼儿呈现一些更为完整和系统的知识,发展各种技能,培养科学的态度。
(3)科学教育方法、形式及手段的整合。
基本方法有讨论法、观察法、操作法、演示法、游戏法、寻找法、比较法、概括法等。
操作、展开讨论、游戏活动、制作活动、寻找活动。
(4)科学教育资源的整合。
无论是幼儿园,家庭还是社区中都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应充分加以利用,并进行有机的整合。
23、教育环境创设:物质环境、心理环境。
创设良好心理环境的策略:(1)谅解幼儿的错误和过失,给予幼儿出错的权力。
(2)鼓励幼儿相互学习、踊跃交流、大胆表达,营造和谐融洽的活动氛围。
(3)尊重接纳每个孩子,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
(4)多给幼儿有针对性的和鼓励性的评价。
(5)真诚赞赏、鼓励幼儿的好奇和探索,保护幼儿的自尊心。
24、社区教育资源:(1)人力资源:指能够对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有所帮助的各种人物。
(2)物质资源:指科学教育活动所需要的各种物质材料和各种设施。
(3)自然资源:指幼儿园以外的自然环境。
(4)组织资源:指社区的各种组织结构。
25、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的内容:指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某些方面进行评价,即评价什么。
主要包括:对活动计划、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方法、活动过程、活动环境以及活动中的师生互动关系等方面的综合评价。
26、评价的方法:(1)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
自我评价:指评价者对自己做出的评价。
他人评价:指由被评价者以为的其他人员作为评价主体展开的评价。
(2)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
定量评价:指用数字表示评价标准或结果。
定性评价:指用简明的文字评语做出各项指标的评价结果或简单地用一个等级来表示具有多方面内容的评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