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地理: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公开课教案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公开课教案

“以导促训”微格教学的教研一体化行动研究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授课教师:授课班级:授课地点:授课时间: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轮廓、位置和分布特征。

2、过程与方法能够在地图上准确、规范填写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

通过以读图、填图训练为主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迁移能力,以及填图、绘制地图的技能。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在地图上确定地理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图文和空间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热爱人类的家园──地球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分布三、教学难点七大洲和四大洋空间概念的建立。

四、教学方法以读图、填图训练、学生活动为主进行教学。

五、教学用具地球仪、多媒体设备、自制七大洲轮廓卡片六、教学策略:“以导促训”微格教学七、教学过程(一)、七大洲活动1:从地球仪上找出七大洲和四大洋,并在屏幕上指出七大洲和四大洋。

活动2:在地球仪上找出亚洲的邻居是哪几个洲,说出各大洲相对位置总结:亚洲的东面是洲,西面是洲,西南面是洲,南面是洲活动3:找出各大洲之间的分界线(1)找出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2)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3)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4)南北美洲的分界线活动4: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主要位于东半球的大洲有哪些?;(2)主要位于西半球的大洲有哪些?(3)赤道横穿哪些大洲?(4)赤道横穿哪些大洲的大陆部分?(5)被赤道和南北回归线都穿过的大洲是什么洲?(6)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有哪些?(7)全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有哪些?(8)纬度最高的大洲是哪个?跨经度最多的是哪个大洲?活动5:比较七大洲面积大小,并按面积从大到小排序;总结:七大洲面积从大到小口诀: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活动6:说说各大洲的轮廓大致特点学海拾贝:还可以用倒三角形来描述各大洲的轮廓挑战自我:读各大洲轮廓图,说出其名称活动7:拼图(自制七大洲图片)活动8:链接生活彰显魅力中国:读图分析未来中国的高铁将开进了哪些大洲?(二)、四大洋的位置分布活动9:读图了解四大洋的位置分布、轮廓和面积总结:四大洋面积口诀: 太大印北,四洋贯通学以致用:亚洲濒临的海洋:北面濒临洋,南面濒临洋,东面濒临洋。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

二、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大洲大洋的分布,掌握赤道、南北回归线在地球 上的位置,并能运用地图判别它们。
二、教学目标归纳能力和运用地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培 养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的习惯。
六、教学过程
六、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通过地球仪展示地球上的大洲、大洋分布情况,引导学生观察 并思考,从而引出新课内容。
六、教学过程
2、讲授新课:通过PPT课件展示大洲、大洋的相关知识,结合地图册进行讲 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大洲、大洋的划分和分布情况。
六、教学过程
3、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究大洲、大洋的划分标准及依据,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索精神。
2、新课学习
(2)赤道、南北回归线 教师出示地球仪并提问:在地球仪上找出赤道和南北回归线的位置。学生观 察地球仪并指出位置后,教师总结并指出:赤道是地球表面的一个假想圆圈,其 长度约为千米。在赤道两侧的南北纬度各为23.5°的两个纬线圈上各有一条回归 线,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的地区称为北回归线以北地区,
一、教学目标
3、通过课堂互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内容
二、教学内容
1、大洲、大洋的概念介绍。 2、地球上的大洲、大洋的分布情况。 3、大洲、大洋的划分标准及依据。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 难点:大洲、大洋的划分标准及依据。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
2、新课学习
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的地区称为南回归线以南地区。在这两条回归线之间就 是热带地区。由于地球自转的缘故,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同 学们可以自己尝试着转动地球仪,找到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当太阳直射点正好在 赤道上时,就是春分或秋分;当太阳直射点正好在北回归线上时,就是夏至;当 太阳直射点正好在南回归线上时,就是冬至。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运用海陆分布图和相关数据,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2、在地图上认识七大洲、四大洋,并能在世界海陆分布图上准确规X地填出它们的名称。

3、通过学习世界的海陆分布,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动手能力和填图技能。

★★过程与方法1、初步形成七大洲的基本轮廓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能够在地图上填出七大洲和四大洋。

2、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探究互助,游戏等学习方法,学生能主动参与整理、分析、归纳、总结的学习过程,领悟合作、互助、讨论、交流的意义,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和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逐步体会学习和生活必须具有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

2、通过地球的图片,学生能感受到美丽的地球是我们人类唯一的家,并且呼吁学生保护和爱护我们的地球。

二、【教学重点】1、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

三、【教学难点】1、通过填图、绘图、拼图认识归纳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

四、【教学用具】自制多媒体课件五、【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电影《哥伦布传》片段提问:1、有谁知道这部电影的主人公是谁?他最伟大的创举是什么?2、(出示美洲地图及美洲原住民图)你知道为什么加勒比海的这些岛屿被称为西印度群岛,美洲的原住民又叫印第安人?(结合世界海陆分布图,解释问题2)讲述:由此可见:过去,由于受到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人类对地球海陆面貌认识很不全面,如今,我们已经有了正确反映地球某某陆面貌的世界地图。

下面,让我们一起翻开世界地图,来深入探析世界海陆分布相关知识。

※讲授新课※、设疑提升1、设疑:世界海陆分布的其他特点:A、除南极大陆外,所有大陆都南北成对分布。

B、大部分大陆的轮廓都是北宽南窄,呈倒置三角形。

C、弧形列岛和较大的岛屿多位于大陆东岸。

D、大西洋东西两岸的轮廓非常相似,海岸线几乎吻合,仿佛是由一块大陆分离开来似的。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2章陆地和海洋》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2章陆地和海洋》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2章陆地和海洋》教案第一节大洲和大洋一、教学目标(1)了解大陆、半岛、岛屿、大洋、大洲、海洋等概念及世界海陆分布特点。

(2)在世界地图上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3)培养学生阅读图文和空间想象能力。

二、教学重点1、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

2、培养学生在活动中,自我发现问题及积极探究的精神和能力。

三、教学难点1、认识七大洲轮廓及位置的确定。

2、自我发现问题、积极探究问题的精神和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活动探索式教学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生活的星球叫什么名字呢?(地球),从海陆分布的角度来看,这一称呼是否正确呢?活动一:下面请同学们用准备好的线绳把地球仪任意平分成大小相等的两个半球,平分几次之后,你能发现什么问题?(无论怎样划分,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过渡并提出问题:所以,从海陆分布的角度来看,我们生活的星球应叫什么?(水球),我们的先人为何叫地球呢?请同学们独立思考后,小组内讨论。

小结:由于古人缺少对地球面貌的整体认识,不知道地球表面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所以才称作“地球”,既然已经叫了那么长时间地球了,也没有必要再改成“水球”了,但对于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这些实质性的问题我们要有所把握,绝不能习惯成自然。

活动二:通过上述活动,我们已经了解了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它们所占的比例分别是多少呢?请同学们按自转方向拨转地球仪,闭上眼睛,用手指随意按住地球仪的任意部位,咱们看看每次分别按住陆地和海洋的比例是多少?(重复几次取平均值)小结并提出问题:通过上图,我们得出了地球表面三分陆地七分海洋的结论,它们是均匀分布于地球表面的吗?请同学们观察手中的地球仪,思考南北半球海陆分布有何不同?(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请同学们结合教材中图 2.5,在该图上随意找出几组大陆、半岛、岛屿、海洋、海峡。

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分别概括上述地理名称的概念应该是什么?除了这些名称以外,我们还经常听说大洲一词,它的含义是什么?请同学们结合教材中,图2.6及其阅读材料,完成下面的活动。

初中地理教学课例《陆地和海洋》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地理教学课例《陆地和海洋》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教法;
现代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学到什么?更主要是要学
会怎样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让学生在活动中感 教学策略选
受、理解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以启发探究为主,辅以 择与设计
阅读方法、讲解法。
学法;
自主阅读教材,梳理知识,同桌交流合作学习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3 月 1 日秘鲁发生地震,3 月 5 日广东湛江发生地 教学过程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第一平台,课堂的形成决定着学 生接受知识的方式,决定着学生发展的方向,通过地理 课堂教学赋予特定的地理学习过程和学生的自主探究 的方式。地理核心素质的培养,不仅要关心学习的方法, 还要注重知识运用能力训练,培养学生地理科学素养的
起点,选择相应的地理教学模式。根据地理的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获取地理信息知识和技能的能力,以及对周边 环境体系认知的能力,采取多种形式的学习方式,那么 核心素养,对地理教师课堂提出了更新的要求,主要集 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震,导入新课,为什么会产生地震呢?引导学生阅读海
陆变迁,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二》探究新知 A、沧海桑田《提出例证、质疑探究》 1、小组合作,根据现象推断变化,能简要解释。 2、小组合作交流,总结出海陆变迁的原因。 B、从世界地图上得到启示 教师提出疑问;海陆是不断变迁的,那么我们生活 的大地,自古以来一直是亘古不变吗?让学生观察非洲 和南美洲轮廓图,大胆猜想南美洲和非洲是不是曾经链 接在一起呢?引出---大陆漂移假说
4、学以致用的落实 在课堂地理知识学习后,结合身边的自然环境,了 解周边自然环境采取的农业生产方式、饮食习惯、民风 民俗特点,让学生理解学习有用的地理知识。 由于教材章节间难易程度不一,课后可及时巩固练 习。对于重点知识,安排每一位同学完成,难点上可根 据难易程度针对学生安排布置。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设计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设计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教师提问:下面我请四个同学带着地图来贴出其余大洲的轮廓图。请大家看看他们贴对了没有?如果有错误,哪个同学来给他改正?
学生活动:学生贴出其余大洲的轮廓图。
教师总结:对学生活动进行评价。
[过渡]上面我们学习了七大洲的名称、轮廓、分布、分界线以及怎样在地图上确定七大洲的位置,下面让我们来认识四大洋。
三、四大洋
教师指图:比格陵兰岛大的陆地就是大陆,有这几块,比它小的就是岛屿,有很多,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起来称大洲,地球上共有七大洲。
教师提问:请大家在“世界地形图”上找白令海峡,思考:
A、什么是海峡?白令海峡沟通哪两个大洋?
B、什么是海?这两大洋的边缘有什么海?
[过渡]知道了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洋、海、海峡这几个基本概念后,我们来认识七大洲。
二、七大洲
1.名称及轮廓: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图2.6及阅读材料,了解地球上的七大洲的名称和名称的由来,并回答一组抢答题:
A、请说出地球上的七大洲的名称。
B、亚洲是哪个洲的简称?它的英文有谁会读?
C、Europe是哪个洲的英文名称,它有什么含义?ww w.x k b1.co m
D、“阳光灼热的大陆”指哪个洲?
课时编号
第12号
备课时间
课题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第一课时)
课时安排度和价值观]
要求学生学会在地图上确定地理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图文和空间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热爱人类的家园——地球的感情。
[知识和能力]
1.要求学生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并形成记忆。
E、大洋洲怎样得名?
教师引导:请大家观察七大洲的面积和轮廓图,哪个洲最大?哪个洲最小?(亚洲最大,大洋洲最小。)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 陆地和海洋本单元的主题为“陆地和海洋”。

核心主题:从全球视野了解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分布及变化。

本单元从地球的特征入手,由外至里,通过“世界的海陆分布及海陆变迁的” 的教学,为后续学习奠定宏观的时空基础。

利用地图等地理工具,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将本章知识融会贯通,认识地球的海陆分布及海陆变迁等相关知识。

2.1课标要求和素养目标本单元一共涉及2条课标:1.阅读世界地图,描述世界海陆分布状况,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2.结合实例,说明海洋和陆地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说出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并解释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2.2学习目标目标一:可以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了解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未知事物的精神;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科学探究的精神。

目标二: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在世界地图上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在地图上识别七大洲、四大洋;能够对照地图找到并说出各大洲的边界。

目标三: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是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中;了解大陆漂移学说的基本内容;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科学探究的精神。

目标四: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通过分析课文的示意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想象能力、推理能力。

2.3单元整体设计构想1.本单元设计四个专题专题一海陆的分布与变迁专题二七大洲和四大洋专题三板块运动和地震火山2.单元整体构想单元课程主要落实课程标准中的世界海陆分布分布及海陆变迁等相关知识,本章在的主要知识点是世界的海陆分布、七大洲和四大洋以及海陆变迁等相关知识。

在整体的单元知识中,海陆分布和变迁是基础知识,因为通过海陆分布和海陆变迁可以加深了解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以及板块运动的相关知识。

因此本单元从地图入手,逐步深入,了解地球的海陆分布和变迁历史。

陆地和海洋初中地理教案

陆地和海洋初中地理教案

陆地和海洋初中地理教案第一章: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的分布情况。

2. 使学生掌握陆地和海洋的基本特征。

3. 培养学生对地球自然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陆地的概念、特点及分布2. 海洋的概念、特点及分布3. 陆地和海洋的相互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的分布情况、基本特征。

2. 难点:陆地和海洋的相互关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演示、地图观察、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和地图,了解陆地和海洋的分布。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仪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

2. 讲解陆地和海洋的概念、特点及分布。

3. 分析陆地和海洋的相互关系。

4. 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陆地和海洋的基本特征。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陆地和海洋的重要性。

6. 布置作业:让学生绘制一幅世界地图,标注出陆地和海洋的分布。

第二章:海陆分布与地理环境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海陆分布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 使学生掌握世界主要海峡和半岛的地理位置。

3. 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海陆分布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 世界主要海峡和半岛的地理位置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海陆分布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世界主要海峡和半岛的地理位置。

2. 难点:海陆分布对地理环境的具体影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演示、地图观察、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和地图,了解海陆分布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仪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海陆分布。

2. 讲解海陆分布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 分析世界主要海峡和半岛的地理位置。

4. 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世界主要海峡和半岛的地理位置。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海陆分布对地理环境的重要性。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教案新人教版
8.大洲的分界:亚欧的分界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亚非的分界是苏伊士运河;南、北美的分界是巴拿马运河;亚、北美的分界是白令海峡;北美、欧的分界是丹麦海峡;南美、南极的分界是德雷克海峡;欧、非的分界是直布罗陀海峡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
1.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例如填海造陆等,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海陆变迁的实例举证:喜马拉雅山中方向海洋生物化石;我国东部海底的古河道遗迹;荷兰的围海大堤)
教师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复习了以前学习过的知识世界海陆分布的大势,七大洲和四大洋的概况,板块构造学说及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学生:世界海陆分布的面积。
学生:四大洋的面积顺序。
学生:七大洲的面积顺序。
学生回答:大洲的分界线。
学生回答: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a地表岩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b各大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中。c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6.全球陆地被海洋包围,并分割成大大小小许多块,其中面积广大的叫大陆(共六块大陆:亚欧大陆、南美洲大陆、北美洲大陆、非洲大陆、澳大利亚大陆、南极洲大陆),面积较小的是岛屿。大陆与它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半岛则是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世界上最大的大陆是亚欧大陆,最小的大陆是澳大利亚大陆,最大的岛屿是北美洲的格陵兰岛,最大的大洲是亚洲,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
陆地和海洋
课标
解读

教材
分析
【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海陆分布的特点和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概况。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世界主要山系的形成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教学内容分析】
本章内容是从自然地理角度让学生认识世界地理,建立初步的世界,使学生对世界大洲和大洋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初步形成结合地图学地理的好习惯。

初中地理《陆地和海洋》教案设计

初中地理《陆地和海洋》教案设计

初中地理《陆地和海洋》教案设计(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发言致辞、自我鉴定、合同协议、条据文书、规章制度、心得体会、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speeches, self-evaluation,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xperi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text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初中地理《陆地和海洋》教案设计初中地理《陆地和海洋》教案设计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设计:大洲和大洋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设计:大洲和大洋
2.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教学
过程
教 学 内 容 与 师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和
关注的学生
一、地球?水球?
1、地球表面是陆地面积大?还是海洋面积大?海陆分布呈什么形势?
小组回答:地球上海陆面积比例:三分陆地,七分海洋。海洋面积占71%,而陆地面积仅占29%。海洋彼此相连,陆地被分割成许多块。
2、观察“世界海陆分布”图、“世界海陆面积比较”图,看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
记忆口诀:(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激趣导入,引入主题。




一、海陆分布: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二、认识七大洲: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自行查阅资料,找出各大洲之间的分界线
二、认识七大洲
1、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海峡等概念。
小组回答:
概念
大洲
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
大陆
面积广大的陆地
岛屿
面积较小的陆地
半岛
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
海峡
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2、七大洲的名称分别是?
小组回答: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
(2)七大洲的面积由大到小排列: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小组回答: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
3、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分别是陆地还是海洋?
小组回答:北极周围是一片海洋,南极周围是一片陆地。
4、共同讨论任意将地球均分为面积相等的两个半球,每一个半球中海洋面积与陆地面积的大小怎样?
小组回答:无论我们怎样划分,地球的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整章教案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整章教案
1、七大洲中,哪些主要分布在东半球?哪些主要分布在西半球?
2、赤道横穿哪几个洲的大陆?哪几个大洲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哪几个大洲主要分布在南半球?
(过渡)同学们,这些大洲有的是连在一起的,它们之间以什么作为分界线呢?
(提问)1、亚洲大陆紧密相连,它们以什么为界?
2、亚洲和非洲之间、北美洲与南美洲之间分别以什么为界?
洋海海洋半岛岛屿大陆大洲
(四大洋)(七大洲)
分界线: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
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南北美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教学
反思
课题
第二章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
修改与创新
教学
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地壳是在运动变化中的,以及这种变化带来的影响。
2、能通过思考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观点。了解魏格纳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课题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修改与创新
教学
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大陆、半岛、岛屿、大洋、大洲、海洋等概念及世界海陆分布特点。
(2)在世界地图上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3)培养学生阅读图文和空间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三动”,即动手、动脑、动口,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然后经过分析、判断得出结论,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我发现、自我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我们家园-地球的情感。
教学重、
难点
1、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
2、培养学生在活动中,自我发现问题及积极探究的精神和能力。
教学
准备
多媒体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教学设计1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教学设计1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是学生在初识地理学科后,对地球自然地理特征进行深入认识的重要章节。

本章主要介绍了地球表面的陆地和海洋分布、形成及特点,旨在让学生理解地球表面的地形、气候、资源等地理现象,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但对于地球表面的陆地和海洋的分布、形成及特点等方面的认识还较为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地球表面的陆地和海洋分布、形成及特点,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调查、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主动探究地理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全球的地理观念,增强学生对地理环境的保护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球表面的陆地和海洋分布、形成及特点。

2.难点:陆地和海洋的成因、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视频等教学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互动教学法:采用小组讨论、问题解答等形式,激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参与度。

3.案例教学法:结合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地图、图片、视频等。

2.教学工具:多媒体投影仪、黑板、粉笔等。

3.学生活动:预习课程内容,准备相关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地球表面的陆地和海洋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地球的自然地理特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地球表面的陆地和海洋形成及特点,让学生了解陆地的类型、海洋的分布等知识。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1节大洲和大洋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1节大洲和大洋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大洲和大洋对人类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如航海、贸易、旅游等。
-海洋航线的发展和海洋资源的利用,都与大洋的分布格局密切相关。
-大洲和大洋也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不同大洲的文明交流和融合,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5.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海洋生态环境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如海洋污染、过度捕捞等。
-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是维护地球生态平衡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
2.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
(1)地图观察和绘制:让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或地图,掌握大洲和大洋的分布格局,增强空间思维能力。
(2)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不同大洲和大洋的代表,介绍各自的特点和重要性,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
(3)实验:通过模拟实验,如制作海洋食物链模型,让学生了解海洋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④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海洋污染:人类活动导致海洋污染,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过度捕捞:海洋资源的过度捕捞导致某些物种的数量急剧减少,影响海洋生态平衡。
-保护措施:加强海洋环境监管、推广可持续的海洋资源利用等,来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板书设计:
1.大洲和大洋的概念与特点
-大洲:陆地区域,多个国家和地区
强调大洲和大洋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大洲和大洋。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大洲和大洋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知识点梳理
1.大洲的概念和特点:
-大洲是指地球上面积较大的陆地区域,由多个国家和地区组成。
-世界上共有七大洲,分别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欧洲、大洋洲和南极洲。
2.教学年级和班级:七年级地理
3.授课时间:2课时
4.教学时数:90分钟

七年级地理教案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七年级地理教案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我们所在的星球叫做地球,其实地球的表面,到底是海洋的面积大还是陆地的面积大呢。

我们的地球的陆地又分为几大洲、海洋又分为几大洋,它们分别叫什么名字?也许我们在小学时已经知道,今天我们就来更系统地了解这些问题。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一、地球?水球?1、世界海陆分布(1)海陆分布概况读图2.1-2.2,可知道,①地球表面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

②海洋包围着陆地。

(2)半球的海陆分布①出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

②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是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③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而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

特点:无论我们怎样划分,地球的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在判断南北半球时,极点周围是陆地的是南半球,极点周围是海洋的是北半球。

人们生活在陆地上,过去以为海洋是陆地的边缘,甚至认为自己居住的地方就是陆地的中心,并未认识到海洋比陆地大,因此起名为地球,这反映了从古到今人们认识的不断发展。

(4)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人类对地球海陆面貌的认识,经历了极其漫长的过程。

早期人类所认识的世界,仅仅是陆地上人类足迹和视野所及的非常狭小的天地。

那时居住在大陆两岸的人们没有交往,海洋被视为天地的尽头。

在古希腊的世界地图上,古希腊是世界的中心,而我们的祖先把自己的疆土称“中国”。

在人类文明史上,记载着人类探险与认识世界的历程。

其中有许多著名的探险家,他们为人类认识世界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公元前2世纪,中国汉代使者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著名的“丝绸之路”。

13世纪,意大利商人马可?波罗来到中国,为亚欧的交往竖起了一块路标。

15世纪初,中国明代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足迹远及现在的东南亚、南亚、西亚和非洲东海岸,并且留下了著名的航海图。

15世纪末,意大利探险家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大陆,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地理大发现。

16世纪,葡萄牙人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完成了环绕地球航行一周的壮举。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第二单元陆地和海洋》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第二单元陆地和海洋》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第二单元陆地和海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第二单元《陆地和海洋》主要包括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分布、海陆变迁、气候、地形等知识点。

本单元旨在让学生了解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理解海陆变迁的原因,掌握气候和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但对于陆地和海洋的认识尚浅,海陆变迁、气候和地形等知识对学生来说较为抽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认识,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理解海陆变迁的原因,掌握气候和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海陆变迁的原因,气候和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难点:海陆变迁的原因,气候和地形的形成及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视频等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海陆变迁、气候和地形实例,进行分析,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3.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涵盖海陆分布、海陆变迁、气候和地形的课件。

2.地图:准备世界地图、中国地图等,以便于学生观察和学习。

3.视频资料:搜集相关的海陆变迁、气候和地形的视频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引导学生关注陆地和海洋的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分布,介绍海洋和陆地的特点及分布规律。

3.操练(10分钟)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分析地图上的海陆变迁实例,探讨海陆变迁的原因,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实践的能力。

初中地理《陆地和海洋》教案设计

初中地理《陆地和海洋》教案设计

初中地理《陆地和海洋》教案设计第一章:陆地的形成与特点1.1 教学目标:了解陆地的形成过程。

掌握陆地的特点,包括地形、气候、植被等。

能够描述我国主要地形区的特征。

1.2 教学内容:陆地的形成过程:岩石圈、板块运动、地壳变动等。

陆地的特点:地形、气候、植被等。

我国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等。

1.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地图学习、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1.4 教学步骤:引入:通过展示地球仪,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

讲解:讲解陆地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案例分析:分析我国主要地形区的特征。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陆地的特点和地形区的特征。

第二章:海洋的形成与特点2.1 教学目标:了解海洋的形成过程。

掌握海洋的特点,包括水文、气候、生物等。

能够描述我国主要海洋区的特征。

2.2 教学内容:海洋的形成过程:地球形成、水的循环、海平面的变化等。

海洋的特点:水文、气候、生物等。

我国主要海洋区:东海、南海、黄海、渤海等。

2.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地图学习、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2.4 教学步骤:引入:通过展示海洋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海洋的特点。

讲解:讲解海洋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案例分析:分析我国主要海洋区的特征。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海洋的特点和海洋区的特征。

第三章:陆地和海洋的相互作用3.1 教学目标:了解陆地和海洋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水文、气候、生态等。

能够描述我国主要陆地和海洋相互作用区的特征。

3.2 教学内容:陆地和海洋的相互作用:水文、气候、生态等。

我国主要陆地和海洋相互作用区: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等。

3.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地图学习、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3.4 教学步骤:引入:通过展示长江和黄河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陆地和海洋的相互作用。

讲解:讲解陆地和海洋的相互作用,包括水文、气候、生态等。

案例分析:分析我国主要陆地和海洋相互作用区的特征。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陆地和海洋相互作用的特点和相互作用区的特征。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教案及教学计划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教案及教学计划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教案及教学计划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教案及教学计划一、主题教学内容简要介绍:本章包括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第二节海陆的变迁两节内容。

这一章内容是学生进入世界地理学习的起点。

它既是学习世界地理的基础,又是学习地理所必备的知识,无论是在知识体系上还是在内容上都起到了承上启下,统领全局的作用。

二、学生特征分析1、智力因素方面: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接触过七大洲、四大洋,但不系统。

2、非智力因素:七年级学生刚接触地理,对地理课充满好奇心与求知欲,积极性很高,热衷参与课堂活动并喜欢表现自己,因此教学任务的完成关键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的分析与确定知识与能力:1.运用地图和数据识记全球海陆面积的比例,海洋和陆地分布的特点。

2.通过读图掌握世界七大洲、四大洋名称及空间分布。

3.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绘制七大洲、四大洋的轮廓及相互位置关系。

5.通过对海陆变迁及大陆分离的若干证据和分析,培养学生观察、感知、分析、归纳、表达等认识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相连证据的找寻方向的探究,提高学生研究手段的科学性、指向性,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

2、知道板块构造学说,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3.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探究互助,游戏激趣等学习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与经历整理、分析、归纳、总结的学习过程,领悟合作、互助、讨论、交流的意义,积极主动地获得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今天正确反映在地图上的海陆面貌,是无数人科学研究的结果。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

第一阶段教师活动:课件展示地球卫星照片、世界海陆分布图,世界海陆面积比例图。

学生活动:读图了解世界海陆面积比例及分布。

资源使用:课件、实物地图成果描述:通过课件和地图的展示,学生能够直观的感受世界海陆分布。

第二阶段教师活动:课件展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图。

学生活动:学生通过阅读地图,并绘制七大洲的轮廓图,在图上标注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掌握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及分布。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教学设计2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教学设计2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主要介绍了地球表面的陆地和海洋分布情况,以及它们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本章内容主要包括:陆地的分布、海洋的分布、海陆之间的联系、世界地理分区等。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地球表面的地形、气候、资源等地理特点,为深入学习地理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地球的基本认知有一定的了解。

但针对陆地和海洋的详细分布、形成原因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等方面的知识还需要进一步学习。

此外,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较高,通过图片、地图等教学手段,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果。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地球表面的陆地和海洋分布情况;(2)掌握海陆之间的联系,理解大陆和岛屿、半岛、海峡等概念;(3)学会使用地图和地理图表,分析地球表面的地理特点。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地图、图片等,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2)运用地理知识和方法,分析陆地和海洋的分布规律;(3)开展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2)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3)培养学生关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球表面的陆地和海洋分布情况,海陆之间的联系。

2.难点:陆地和海洋的分布规律,大陆、岛屿、半岛、海峡等概念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地图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案例分析法:以具体案例为例,分析陆地和海洋的分布规律;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4.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陆地和海洋分布的图片、地图等;2.教学视频:准备与陆地和海洋分布相关的视频资料;3.教学用具:地球仪、地图、白板等;4.小组讨论材料:分发给每个小组相关的研究资料。

《陆地与海洋》教学设计-精品教案

《陆地与海洋》教学设计-精品教案

填空白图
9.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
教师不断创设教学情境,产生新的问题,优化教学情景,如抢答、辩论等,促使生成新的教学资源,产生新的教学情境场,给学生提供展示各种能力的机会,激发学生学习知识与运用知识的兴趣,为学生下节课迁移知识与情景做好准备。

10.教学反思与改进
本节教学设计以新课标为依据,链接教材内容和最新的网络教学资源,重视教师、学生和教学资源之间的互动。

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体现对重点、难点的突破,用创设的问题带领学生对知识进行探索、感悟和提升。

本节课主要内容有两部分,即地球表面海陆分布及七大洲和四大洋。

可以说,很多学生对于这两部分的知识早就有了初步的了解,怎样才能让学生更感兴趣,对这节课的内容有更深入的认识呢?在课堂一开始,我就以视频引入,在学生感受地球魅力的同时,引导他们观察世界海陆的分布格局,并激发学生对我们美丽地球的热爱之情。

在研究大洲、大洋分布的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一笔画五洲,三笔画世界”,让学生动手的同时,自然地获取了地理知识,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增强了他们对所学重难点知识的感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修订初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Chapter 2 Land and Ocean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中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我们所在的星球叫做地球,其实地球的表面,到底是海洋的面积大还是陆地的面积大呢。

我们的地球的陆地又分为几大洲、海洋又分为几大洋,它们分别叫什么名字?也许我们在小学时已经知道,今天我们就来更系统地了解这些问题。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一、地球?水球?
1、世界海陆分布
(1)海陆分布概况
读图2.1-2.2,可知道,①地球表面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

②海洋包围着陆地。

(2)半球的海陆分布
①出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

②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是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
③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而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

特点:无论我们怎样划分,地球的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在判断南北半球时,极点周围是陆地的是南半球,极点周围是海洋的是北半球。

人们生活在陆地上,过去以为海洋是陆地的边缘,甚至认为自己居住的地方就是陆地的中心,并未认识到海洋比陆地大,因此起名为地球,这反映了从古到今人们认识的不断发展。

(4)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
人类对地球海陆面貌的认识,经历了极其漫长的过程。

早期人类所认识的世界,仅仅是陆地上人类足迹和视野所及的非常狭小的天地。

那时居住在大陆两岸的人们没有交往,海洋被视为天地的尽头。

在古希腊的世界地图上,古希腊是世界的中心,而我们的祖先把自己的疆土称“中国”。

在人类文明史上,记载着人类探险与认识世界的历程。

其中有许多著名的探险家,他们为人类认识世界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公元前2世纪,中国汉代使者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著名的“丝绸之路”。

13世纪,意大利商人马可•波罗来到中国,为亚欧的交
往竖起了一块路标。

15世纪初,中国明代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足迹远及现在的东南亚、南亚、西亚和非洲东海岸,并且留下了著名的航海图。

15世纪末,意大利探险家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大陆,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地理大发现。

16世纪,葡萄牙人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完成了环绕地球航行一周的壮举。

……
直到近代,人类才有了正确反映地球上海陆面貌的世界地图。

二、七大洲和四大洋
从地球仪或世界地图上看,全球陆地被海洋包围,并分隔成几块面积广大的大陆和许多面积较小的岛屿。

1、大陆、半岛、岛屿、大洲的概念:
名称概念举例
大陆面积广大的陆地亚欧大陆、非洲大陆等
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台湾岛、日本、英国
半岛陆地伸进海洋的部分朝鲜半岛、雷洲半岛
大洲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亚洲、非洲、大洋洲
注: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
世界最小的大陆——澳大利亚大陆
世界最大的岛屿——北美洲的格陵兰岛
世界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
世界最大的洲——亚洲
世界最小的洲——大洋洲
2、七大洲的名称:
(1)大洋洲:顾名思议,为“大洋中的陆地”;澳大利亚意为“南方的大陆”。

(2)亚洲:亚细亚洲的简称。

在古代,居住在地中海沿岸的人们,把地中海以东的地方称为“亚细亚”,意为“东方日出之地”。

(3)欧洲:欧罗巴洲的简称。

在古代地中海人的语言中,意为“西方日落之地”。

(4)非洲:阿非利加洲的简称。

源自古希腊文,意为“阳光灼热的大陆”。

(5)美洲:亚美利加洲的简称,以意大利航海家亚美利哥的名字命名。

19xx年,巴拿马运河开通后,人们就以运河为界,分为北美洲和南美洲。

(6)南极洲:位于南极地区,因而得名。

3、七大洲的分布
(1)主要在东半球的大洲是亚洲、欧洲、非洲和大洋洲;主要在西半球的大洲是北美洲和南美洲。

(2)赤道穿过的大洲是南美洲、非洲、亚洲、大洋洲;主要在北半球的有北美洲、欧洲、亚洲、非洲;主要位于南
半球是大洋洲、南极洲和南美洲。

(3)完全在北半球的大洲是欧洲和北美洲;完全在南半球的大洲是南极洲。

(4)跨东西南北四个半球的大洲有大洋洲和亚洲。

(5)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南极洲。

问:世界最大洲——亚洲;世界最小洲——大洋洲。

4、主要大洲的分界线:
(1)亚欧两洲: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峡。

(2)亚非两洲:苏伊士运河
(3)欧非两洲:直布罗陀海峡
(4)亚洲和北美洲:白令海峡
(5)南北美洲:巴拿马运河
(6)南极洲与南美洲:德雷克海峡
5、四大洋
(1)海、洋、海峡的概念:
名称概念举例
洋海洋的中心部分太平洋、大西洋
海是洋的一部分位于大洋边缘,面积较小,一般靠近大陆黄海、南海
海峡沟通两个洋或海之间的狭窄水道台湾海峡、白令海峡
(2)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
大洋的位置是相对于大洲而确立的,如上面东西半球图所示。

太平洋:位于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和南、北美洲之间。

大西洋:位于欧洲、非洲、南极洲和南、北美洲之间。

印度洋:位于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和非洲之间。

北冰洋:被亚洲、欧洲、北美洲环抱。

四大洋中跨四个半球的大洋是太平洋、大西洋,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洋是北冰洋。

(3)四大洋的面积比较:
由大小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练习
【例1】七大洲中跨经度最广的是,跨纬度最广的是。

答案:南极洲、亚洲
金钥匙: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和大洋,都位于极点附近,跨360度。

【例2】一架飞机从我国位于北回归线附近的广州起飞,沿北回归线向西绕地球一周,依次经过哪些大洲和大洋?
答案:依次为亚洲、印度洋、非洲、大西洋、北美洲、太平洋、大洋洲。

金钥匙:本题考查的内容是七大洲、四大洋的相对位置,必须以分布图为依据。

这样形式的题,必须头脑中形成它们
的空间分布,才依据要求逐步解决。

【例3】被亚、欧、北美三大洲环抱的大洋是()。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答案:d
【例4】读图2.1-9,被赤道横穿的大洲有、、、,被赤道横穿的大陆有、。

剖析:本题考查的是大洲的位置。

赤道穿过的大洲有亚洲、非洲、大洋洲和南美洲,也可以说这四个大洲地跨南北两半球,大洲和大陆是有区别的,面积较大的陆地称为大陆,大陆和它附近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

赤道虽然穿过亚洲和大洋洲,但不是穿过亚洲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而是穿过亚洲和大洋洲岛屿。

被赤道横穿的大陆有非洲大陆和南美洲大陆。

答案:亚洲非洲大洋洲南美洲;南美大陆非洲大陆
FoonShion教育研究中心编制
Prepared by foonshion Education Research Cente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