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陆地和海洋知识点

合集下载

部编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知识点梳理

(名师选题)部编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知识点梳理选择题1、在青藏高原上发现海陆变迁的证据是()A.青藏高原目前正在不断抬升B.古代书籍记载此外是海洋C.在岩层中发现海洋生物化石D.南部边缘的喜马拉雅山曾是海洋答案:C青藏高原目前正在不断抬升是板块与板块碰撞挤压导致,A错误;古代书籍记载此外是海洋,古代书籍的记载不能成为海陆变迁的证据,B错误;青藏高原的岩层中发现海洋生物化石说明青藏高原在很久以前是海洋,后来地壳隆起抬升,形成现在的高原,属于海陆变迁现象,C正确;南部边缘的喜马拉雅山曾是海洋也不是青藏高原海陆变迁的证据,D错误,故排除ABD选项,故选C。

2、世界上海洋和陆地的比例是()A.四分之一是海洋B.三分之二是陆地C.三分陆地七分海洋D.各占二分之一答案:C世界上海洋和陆地的比例是三分陆地七分海洋,29%的陆地,71%的海洋。

故选C。

小提示:本题学生易错的原因是对海陆分布的比例的记忆混淆。

3、全部位于北半球,且地跨寒温热三带的大洲是A.非洲B.欧洲C.北美洲D.亚洲答案:C北回归线和北极圈同时穿过亚洲和北美洲,是地跨寒、温、热三个温度带的大洲,其中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是北美洲.根据题意,故选C.4、如图所示地区地壳活跃,板块运动明显,由图可得出的正确推论是( )A.阿拉伯半岛将会在地球上消失B.地中海的面积将来会扩大C.阿尔卑斯山是板块碰撞挤压的结果D.红海的面积将来会缩小答案:C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有的碰撞挤压,有的张裂拉伸,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碰撞挤压处,其面积逐渐减少.红海受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的拉伸作用,在不断扩张.阿拉伯半岛位于印度洋板块.阿尔卑斯山是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依据题意,故选C.小提示:本题考查欧洲西部的主要半岛、临海、山脉和河流.5、亚洲不直接濒临的大洋是()A.太平洋B.大西洋C.印度洋D.北冰洋答案:B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东部濒临太平洋,南部濒临印度洋,北部濒临北冰洋,西部通过地中海与大西洋相连,没有直接濒临大西洋,故选B。

初中地理陆地知识点汇总

初中地理陆地知识点汇总

初中地理陆地知识点汇总陆地是指地球表面上没有被水覆盖的部分。

它包括大陆、岛屿和半岛等陆地形态。

在初中地理课程中,学生们需要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陆地知识点。

本文将对初中地理的陆地知识点进行汇总和总结。

第一部分:大陆的形成和变化1. 大陆漂移理论:大陆漂移理论是地质学家阿尔弗雷德·魏格纳在20世纪初提出的,他认为地球上的大陆曾经是一个大陆块,后来分裂成现在的大陆,并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变化。

2. 板块构造理论:板块构造理论是与大陆漂移理论相关的学说。

它认为地球的外部是由数块不断移动的岩石板块组成的,这些板块之间会发生相互碰撞、分离和滑动。

3. 地壳运动:地壳运动指地壳的变动和改变。

包括大陆的隆起和下降、山脉的形成和消亡等。

第二部分:地形和地貌1. 山脉和山地:山脉是由一系列连续的山峰组成的地形,而山地则是由一系列山脉、山间盆地以及高原组成的地形。

2. 平原:平原是指相对平坦且广阔的地势,特点是海拔较低,地势平坦。

3. 高原:高原是指相对地势较高的地区,通常平均海拔都会超过500米。

4. 应力产生的地形:应力产生的地形包括褶皱山和断裂山等,它们是由板块的挤压和拉伸作用形成的。

5. 水蚀地貌:水蚀地貌主要是由水的冲刷和侵蚀作用形成的,包括河谷、峡谷、河道等。

6. 风蚀地貌:风蚀地貌主要是由风的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的,包括沙丘、戈壁、风成洞穴等。

第三部分:气候和植被1. 气候区划:根据不同的气候要素,可以将地球划分为寒冷气候区、温带气候区和热带气候区等。

2. 气候因素:气候因素包括纬度、海洋流和地形等,它们共同决定了一个地区的气候特征。

3. 主要纬度带和气候类型:不同纬度带和气候类型具有不同的气候特征,例如,赤道地区属于热带气候,季风地区则具有明显的季风气候。

4. 植被带:植被带是指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特定地区的植被类型。

例如,北极地区主要是苔原和冻土带,温带地区则是以落叶阔叶林为主。

第四部分:土壤和水资源1. 土壤类型:土壤可以根据其成分、结构和特性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初中地理 陆地和海洋 知识点

初中地理 陆地和海洋 知识点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⒈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9%。

概括地说,地球上是七分海洋三分陆地,海陆分布不均匀。

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而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

2.无论我们怎样将地球平分为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3.海是海洋的边缘部分,洋是海洋的中心部分,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4.四大洋面积从大到小是太平洋(面积最大、岛屿最多、水温最高、水体最深)、大西洋(形状如同“S”)、印度洋、北冰洋(面积最小、跨经度最广、纬度最高、全在东半球)。

(面积由大到小排列:太大印北)5.全球陆地被海洋包围,并分割成大大小小许多块,其中面积广大的叫大陆(共六块大陆:亚欧大陆、南美洲大陆、北美洲大陆、非洲大陆、澳大利亚大陆、南极洲大陆),面积较小的是岛屿。

大陆与它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半岛则是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

世界上最大的大陆是亚欧大陆,最小的大陆是澳大利亚大陆,最大的岛屿是北美洲的格陵兰岛,最大的大洲是亚洲,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

6.全球陆地共分为七个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面积由大到小排列: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洲)。

面积最大的是亚洲,面积最小的是大洋州;平均海拔最高的是南极洲,平均海拔最低的是欧洲;主要位于东半球的大洲有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极洲,全部位于东半球的大洲有非洲,全部位于西半球的是南美洲和北美洲;主要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是北美洲、亚洲、欧洲、非洲,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是北美洲和欧洲,全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是南极洲;被三大洲(亚洲、北美洲、欧洲)包围的大洋是北冰洋,被三大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包围的大洲是南极洲;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洲都是南极洲;跨纬度最广的大洲是亚洲;跨东西南北四个半球的大洲是大洋洲和亚洲;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洋都是北冰洋。

7.大洲的分界:亚欧两洲的分界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里海、土耳其海峡、黑海;亚非两洲的分界是苏伊士运河;南、北美洲的分界是巴拿马运河;亚洲、北美两洲的分界是白令海峡;北美、欧两洲的分界是丹麦海峡;南美、南极两洲的分界是德雷克海峡;欧、非两洲的分界是直布罗陀海峡。

初中地理第四章知识点默写

初中地理第四章知识点默写

专题四:陆地和海洋1.陆地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北或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北或南)半球,北极点周围是__________(陆地或海洋),南极点周围是__________(陆地或海洋)。

2.无论我们怎样划分地球的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__________(大于或小于)陆地面积。

3.大陆:面积广大的陆地世界最大的大陆__________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四面环海世界最大的岛屿__________半岛: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世界最大的半岛__________大洲:大陆和它周围的岛屿结合起来最大的洲是__________洋:海洋的中心部分,离大陆较远最大的大洋是__________海:海洋的边缘部分,离大陆较近最大的海是里海海峡: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A__________ B__________ C__________ D __________ E __________ F__________二.七大洲和四大洋七大洲A__________ B__________ C__________ D__________ E__________ F__________ G__________ 四大洋1__________ 2__________ 3__________ 4__________分界线亚洲与欧洲分界线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里海,黑海。

亚洲与非洲 __________南北美洲 __________七大洲的轮廓A__________ B__________ C__________ D__________ E__________ F__________ G__________ 三.海陆变迁创立者德国科学家__________科学依据;_________大陆与__________大陆轮廓相吻合;两块大陆__________相似;两块大陆__________ 相似基本论点:两亿年前,各大洲相互连接成__________,周围是广阔的海洋,后来,原始大陆__________ 缓慢地__________,形成今天的海陆分布状况。

初中八年级地理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初中八年级地理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世界的陆地和海洋一、大洲和大洋(一)七大洲1、概念: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世界海陆分布:陆地占29%,海洋占71%大陆:亚欧(最大)、非洲、北美、南美、南极、澳大利亚六块大陆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格陵兰岛——世界最大群岛:马来群岛——世界最大半岛:陆地伸进海洋的部分阿拉伯半岛——世界最大2、位置、面积及分界线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北美洲、南美洲在西半球,南极洲跨东西半球大洲面积:亚洲4400 非洲3000 北美洲2400 南美洲1800南极洲1400 欧洲1000 大洋洲900亚、欧—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亚、非——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南、北美——巴拿马运河亚、北美——白令海峡南美、南极——德雷克海峡欧、非——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二)四大洋太平洋:面积最大(将近一半)、水温最高、水体最深、岛屿最多。

大西洋:呈“S”形印度洋:热带海洋面积大北冰洋:最小、纬度最高、水温最低海:一般面积较小,靠近大陆由半岛和岛屿同大洋大致隔开(陆间海—地中海内海—渤海边缘海—东海、南海)海峡: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三)海峡、运河:二、七大洲地形特色洲名地形主要特征亚洲⑴地形复杂多样,起伏很大,高原、山地面积广;⑵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平原多分布在河流的中下游;⑶大陆东缘有岛弧带,外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非洲⑴地形以高原为主,地面地伏不大;⑵东部纵贯着巨大的东非裂谷带;⑶山脉少,分布在西北和东南角高原边缘欧洲⑴平原面积广大占总面积2/3;⑵地势低平,为世界地势最低一洲(300m),地势南北高,中部低;⑶冰川地形广布(4)地形单一北美洲⑴地势东西高,中部低;⑵南北纵列三大地形区,西部是山地,东部是山地、高原,中部是平原;⑶冰川地形在大陆北半部广布南美洲⑴西部为南北纵贯的安第斯山脉;⑵东部为平原、高原相间排列大洋洲⑴地势低平。

地表起伏和缓;⑵地形为南北三个纵列带,东部为山地,中部为平原,西部为高地南极洲⑴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一洲(2350m);⑵大陆冰川广布,冰层平均厚度达2000米,冰层以下地形多样三、区域空间定位(1)、区域空间定位的基础知识①.极点与赤道的空间定位——这是区域空间地位的原始起点。

初中地理知识PPT陆地和海洋

初中地理知识PPT陆地和海洋

相对运动,产生挤压,使地中海面积不断缩小。
(4)预言:几千万年后,红海将成为新的大洋,地中海将会消失,大西洋面积将
超过太平洋。
返回目录
第三章
三、易错点分析
陆地和海洋
1.关于地球上的海陆分布特点,要明确虽然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 但北极的中心是一片大洋——北冰洋;虽然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但南 极的中心是一块陆地——南极大陆。
A.全部位于北半球
B.东西半球各占一半
C.亚洲与欧洲各占一半
D.太平洋与大西洋沿岸各占一半
返回目录
第三章
陆地和海洋
7.(2019·张家界)读图 L3-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分布图”,找出
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 A )
A.欧洲、北美洲、大洋洲 B.欧洲、亚洲、非洲 C.亚洲、北美洲、南美洲 D.亚洲、南美洲、非洲
A.波斯湾
B.好望角
C.巴拿马运河
D.马六甲海峡
返回目录
第三章
陆地和海洋
4.运河堵塞停运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反映出苏伊士运河的重要性,主
要由于苏伊士运河( A )
①是印度洋与大西洋最短航线必经之处
②是所在国家重要的经济来源之一
③地处热带,全年多雨、风光旖旎
④位于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A.①②
B.③④
第三章 陆地和海洋
中考复习导引
思维导图
难点方法突破
考题精选
第三章
陆地和海洋
课标解读
考点
课程标准
考点 1:大 ●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洲和大洋 ●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
●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考点 2:海

初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海陆的变迁

初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海陆的变迁

初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海陆的变迁1. 什么是海陆?地球表面由陆地和海洋两种巨大的地质构造组成,海陆是两者的不同形态。

陆地是指坚硬的、相对稳定的地外壳,包括广阔的平原、高山、沙漠、平原等。

海洋是指地球表面被广阔海水覆盖的部分,包括五大洋和一些内陆海、海湾、海峡、海峡和河口。

2. 海陆的变迁自地球形成以来,地球表面始终在不断地变化,海陆也随之发生变化。

这些变化是地壳构造运动和气候变化的不断作用的结果。

2.1 地壳构造运动对海陆的变迁的影响地震和火山喷发等地壳运动是地球表面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地震引起地壳的抬升或下降,且震动的能量可以改变附近地区的地形。

当地震能量足够大时,它们甚至可以改变大区域的地形,例如引发海底地震引起的海底抬升,从而形成新的海岸线。

火山喷发会在火山口的周围和远离火山口的地区建立新的火山堆积物。

在历史上,地球上不同火山覆盖了不同的地区,甚至建立了新的海岸线。

2.2 气候变化对海陆的变迁的影响气候变化是海陆环境演变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一个经典的例子是上新世期间热带区域变冷导致南极洲冰盖形成,导致海平面下降数百米,陆地扩张,共同作用下造成了全球范围内的海陆变迁。

全球气温的上升会导致冰层和冰川消融,使海平面上升,此时沿海地区就会出现海水侵袭潮湿现象,导致沿海地区的陆地缩小,同时会出现新的海岸线。

2.3 海陆变迁的哪些影响海陆变迁对环境和人类有很多重要影响:•海岸线的扩张或缩小,会改变沿海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经济结构,甚至会影响国境划分;•新的陆地区域包含了更多新的地理景观和生态系统,也有更多的矿产资源和石油储藏区;•海平面上升还会影响气候,增加自然灾害的发生率。

3. 怎样学好初中地理?为了深入了解海陆地形的变迁和其他地理概念,学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建立良好的学习计划。

根据学校的地理课程和个人的学习进度,制定准确、详细的学习计划,包括具体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以便有效地组织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巩固和复习;•多阅读相关地理书籍。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知识点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知识点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知识点第二章陆地和海洋六块大陆:亚欧大陆、非洲大陆、南极大陆、澳大利亚大陆、北美大陆、南美大陆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最小的大陆:澳大利亚大陆,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三、熟练记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及轮廓特点(课本34/35页)。

七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四大洋按面积由大到小: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按照平均海拔高度由高到低:南极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欧洲四.看图写出特殊经纬线(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0°、180°)经过的大洲大洋(参照课本最后一页的世界地形图)主要位于北半球大洲——亚洲、欧洲、北美洲主要位于南半球的大洲——南极洲、大洋洲、南美洲完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欧洲、北美洲,完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南极洲主要位于东半球的大洲——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主要位于西半球的大洲——北美洲、南美洲完全在东半球——非洲,完全在西半球——南美洲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海拔最高的大洲——南极洲跨纬度最广的大洲——亚洲赤道横穿的大陆是——非洲大陆,南美大陆赤道横穿的大洲是——非洲、亚洲、大洋洲、南美洲北回归线穿过的大洲——亚洲、北美洲、非洲、大洋洲南回归线穿过的大洲——非洲、大洋洲、南美洲同时被南北回归线穿过的——非洲、大洋洲地跨热带、温带、寒带大洲——亚洲、北美洲没有热带的大洲——南极洲、欧洲没有寒带的大洲——非洲、大洋洲、南美洲热带面积最大的大洲——非洲寒带面积最广的大洲——南极洲0度经线经过北冰洋、大西洋,穿过欧洲非洲0度纬线既赤道,经过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180度经线经过北冰洋、太平洋被五大洲环绕的大洋:太平洋、大西洋,被四大洲环绕的大洋:印度洋,被三大洋环绕的北冰洋五.熟记大洲之间的分界线。

亚洲与欧洲: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亚洲与非洲:苏伊士运河亚洲与北美洲:白令海峡.北美洲与南美洲:巴拿马运河欧洲与非洲:直布罗陀海峡(补充南美洲与南极洲分界线:德雷克海峡,欧洲与北美洲分界线:丹麦海峡)(参照地图册16页)能通过读图说出各海峡、运河沟通的海域或大洋巴拿马运河沟通大西洋和太平洋,苏伊士运河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红海和地中海),马六甲海峡沟通太平洋和印度洋,白令海峡沟通太平洋和北冰洋六.找出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关系(课本35页第一题)格式参照——例如:亚洲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西部与欧洲相邻,西南与非洲相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⒈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9%。

概括地说,地球上是七分海洋三分陆地,海陆分布不均匀。

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而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

2.无论我们怎样将地球平分为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3.海是海洋的边缘部分,洋是海洋的中心部分,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4.四大洋面积从大到小是太平洋(面积最大、岛屿最多、水温最高、水体最深)、大西洋(形状如同“S”)、印度洋、北冰洋(面积最小、跨经度最广、纬度最高、全在东半球)。

(面积由大到小排列:太大印北)
5.全球陆地被海洋包围,并分割成大大小小许多块,其中面积广大的叫大陆(共六块大陆:亚欧大陆、南美洲大陆、北美洲大陆、非洲大陆、澳大利亚大陆、南极洲大陆),面积较小的是岛屿。

大陆与它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半岛则是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

世界上最大的大陆是亚欧大陆,最小的大陆是澳大利亚大陆,最大的岛屿是北美洲的格陵兰岛,最大的大洲是亚洲,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

6.全球陆地共分为七个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面积由大到小排列: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洲)。

面积最大的是亚洲,面积最小的是大洋州;平均海拔最高的是南极洲,平均海拔最低的是欧洲;主要位于东半球的大洲有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极洲,全部位于东半球的大洲有非洲,全部位于西半球的是南美洲和北美洲;主要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是北美洲、亚洲、欧洲、非洲,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是北美洲和欧洲,全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是南极洲;被三大洲(亚洲、北美洲、欧洲)包围的大洋是北冰洋,被三大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包围的大洲是南极洲;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洲都是南极洲;跨纬度最广的大洲是亚洲;跨东西南北四个半球的大洲是大洋洲和亚洲;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洋都是北冰洋。

7.大洲的分界:亚欧两洲的分界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里海、土耳其海峡、黑海;亚非两洲的分界是苏伊士运河;南、北美洲的分界是巴拿马运河;亚洲、北美两洲的分界是白令海峡;北美、欧两洲的分界是丹麦海峡;南美、南极两洲的分界是德雷克海峡;欧、非两洲的分界是直布罗陀海峡。

方法清单:
方法一.七大洲、四大洋的轮廓位置记忆方法:
1.图示与口诀结合记忆:
站在北京向西看,亚欧两洲连成片。

东南方是大洋洲,非洲大陆在西南。

站在北京往东看,南北美洲在彼岸。

南极洲位置最特殊,位于地球最南端。

2.构建脑图:
七大洲、四大洋的相互位置关系地图进行空间记忆,按一定的方向或顺序,在大脑中构建空间分布图,如北冰洋周围的三个大洲由亚洲开始按顺时针分布为亚洲、欧洲、北美洲。

在以南极为中心的地图上,南极半岛和南美洲隔海峡相望。

然后联系世界海陆分布图,从南美洲按顺时针方向依次是南美洲、大西洋、非洲、印度洋、大洋洲、太平洋。

方法二:在半球图上识别七大洲、四大洋的方法:
1.在东西半球图上判读大洲、大洋
(1)根据陆地面积判读东西半球:东西半球中陆地面积较大的为东半球,陆地面积较小的为西半球。

(2)根据大陆的分布判读大洲:两个大陆手拉手的是南北美洲,北面是北美洲,南面是南美
洲;大陆连成一片的是亚洲、欧洲和非洲,其中同一块大陆上有较长洲界线的、面积大的是亚洲,小的是欧洲;比较孤独的大陆属于大洋洲和南极洲,其中南极洲位于地球最南端。

(3)根据东西半球分界线判读大洋: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

两条经线都没穿过的是印度洋;两条经线都穿过的是北冰洋;20°W穿过的是大西洋,160°E穿过的是太平洋。

2.南北半球图上判读大洲、大洋
(1)根据陆地面积或南北两极判读南北半球
陆地面积较大的为北半球,陆地面积较小的为南半球;极点北海洋覆盖的是北极,极点被陆地覆盖的是南极。

(2)南半球图上大洲和大洋的判读
根据岛屿判读大洲:岛屿众多的是大洋洲;岛屿较少的是非洲和南极洲,两大洲所带岛屿面积较大的是非洲,面积较小的是南美洲。

根据南极洲判读大洋:南极洲像大象,鼻子上扬喷出大西洋,背驮印度洋,脚踏太平洋。

(3)北半球图上大洲和大洋的判读
根据赤道判读大洲:赤道穿过的大洲是非洲、南美洲、大洋洲和亚洲。

其中赤道穿过亚洲南部、大洋洲北部的岛屿部分,穿过非洲的中部,穿过南美洲的北部,从而判读其他大洲。

根据北冰洋判读其他大洋:北半球正中央是北冰洋,与北冰洋直接相通的是大西洋和太平洋,窄口是太平洋,宽口是大西洋。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
1.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人类活动,例如填海造陆等,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海陆变迁的实例举证:喜马拉雅山中方向海洋生物化石;我国东部海底的古河道遗迹;荷兰的围海大堤)
2.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根据大西洋两岸特别是非洲西岸和南美洲东岸的轮廓线的相似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

其观点是: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

后来,原始大陆才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的漂移分离,逐渐形成了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

3.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时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

板块学说的认为:a.地表岩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分别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

B.各大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中。

C.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

(注:每个板块都是由陆地和海洋共同组成,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由海洋组成)
4.世界上的两大火山、地震带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最大)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5.板块的运动可以分为张裂运动和碰撞挤压两种运动。

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地表会产生裂谷或形成新的海洋,如:东非大裂谷、红海面积扩大将成为新的海洋,大西洋在扩张;板块发生挤压碰撞时地表会形成山脉、海洋面积缩小甚至消失,如:地中海面积不断缩小(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发生挤压运动)、太平洋在收缩、喜马拉雅山脉在不断升高(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发生碰撞挤压运动)。

6.日本和我国台湾岛地震频繁的原因:日本和我国台湾岛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