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暴露和标准预防文档

合集下载

职业暴露与标准预防

职业暴露与标准预防
如《职业卫生服务指南》、《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实用指南》等,为各国制定职业暴 露相关法规和标准提供了参考。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相关标准
如ISO 10373-1、ISO 10373-2等,涉及职业暴露的测量和评估方法。
我国职业暴露相关法规与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 职业病防治法》
规定了用人单位在职业病防治方 面的义务和责任,明确了职业病 诊断、鉴定等方面的程序和要求 。
VS
局限性
标准预防虽然能够有效地降低交叉感染的 风险,但并不能完全消除风险。此外,标 准预防的实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 和财力,对于一些资源有限的医疗机构可 能存在一定的挑战。另外,对于一些特殊 情况,如紧急抢救、隔离病房外接触患者 等,标准预防的措施可能难以完全适用。
03
职业暴露的预防措施
工程控制措施
《职业病危害因素 分类目录》
详细列出了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 的类型和名称,为识别和控制职 业暴露提供了依据。
《工作场所职业卫 生管理规定》
对工作场所的职业卫生管理提出 了具体要求,包括职业病危害因 素的监测、评价和公示等。
《职业健康监护管 理办法》
规定了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提 供的职业健康监护服务,包括职 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断和鉴定 等。
处理措施。
样品管理
加强实验室样品管理,确保样品安 全存放、标识和运输,防止交叉感
染。
防护设施
配备适当的防护设施,如生物安全 柜、护目镜、实验室外套等,以降 低感染风险。
废弃物处理
严格按照实验室废弃物处理规范对 废弃物进行分类、处理和处置,防 止污染环境。
警察行业的职业暴露预防
警察职业安全教育
加强警察职业安全教
行业标准

职业暴露与标准预防

职业暴露与标准预防
01
防护:实施双向防护,防止疾病双向传播。
02
隔离措施:根据传播途径建立接触、空气、飞沫隔离措施。
03
一、准预防的三个基本概念
二、标准预防措施
1、洗手: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后可能污染时,脱手套后洗手或使用快速手消剂。2、手套:当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及破损的皮肤黏膜时应戴手套;手套可以防止医务人员把自身手上的菌群转移给病人的可能性;手套可以预防医务人员变成传播微生物时的媒介,即防止医务人员将从病人或环境中污染的病原在人群中传播。在两个病人之间一定要更换手套;手套不能代替洗手。
环境控制:保证医院有适当的日l常清洁标准和卫生处理程序,在彻底清洁的基础上,适当地消毒床单、设备和环境的表面(床栏杆、床单位设备、轮椅、洗脸池、门把手)等,并保证该程序的落实。
防护用品1
个人防护用具:防护帽、防护服、医用防护口罩、手套、护目镜、鞋套护面罩:对整个面部能起到防护作用,可防止血液滴粒或其它感染性物质飞溅到眼睛,鼻子,口腔或面部的其它部位。口罩: 保护口和鼻的黏膜;提供有限的空气预防能力。手 套手套不能重复使用,更换要及时. 如果手套的防护效果没有改变可以消毒后重复使用需要有一定弹性,必须盖住袖口双层手套不要在公共场所戴手套摘除手套后必须要洗手手套不能代替洗手
所有医务人员均应接受安全教育
01
开展安全注射
02
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建立屏障意识
03
所用的医疗设备应定时消毒,加强消毒灭菌效果的质控
04
安全处理医疗废物
05
有条件给医务人员注射疫苗
06
职业暴露防范原则
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
及时报告原则
知情同意原则
及时处理原则
保密原则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标准预防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标准预防
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以全身 免疫系统损害为特征的传染性疾病。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爱滋病毒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 感染后:终身携带病毒;
进行性的攻击和破坏免疫细胞; 发生难于治疗的感染和肿瘤; 最终导致死亡。
HIV/AIDS的传播途径
*血液传播 *性传播 *母婴传播
针尖和其它锋利物品的损伤,对医疗 工作者的健康造成严重损伤,包括:
护士、医生、实验室人员、房屋维护 人员、废物处理人员
医务人员常见的意外事故原因(3)
职业暴露 (针刺事故2 应用中)
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 中,从患者身上拔出针头
穿刺中,拔除导管芯
医务人员常见的意外事故原因(4)
■职业暴露 (切割伤)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 与标准预防
一、背景
• 在某种意义上讲,医院是各种病原体 集聚的场所,在医院的特殊环境下, 人们(病人、陪护、工作人员以及探 视者等)以不同方式排出病原体,也 会以各种各样的机会暴露于多种病原 体,导致带菌或者感染。
• SARS以后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的预 防与控制已成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把我们曾经并 不十分关注的医务人员的职业风险 和防护问题提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
手术中传递剪刀及刀片 缝合中
医务人员常见的意外事故原因(5)
■职业暴露 (抽血)
将血样标本注入试管中
抽血:拔出针头时
医务人员常见的意外事故原因(6)
■职业暴露 (直接接触)
收拾手术污物
经常发生在患 者或其他人员 突然移动时
分离输液器时
医务人员常见的意外事故原因(7)
■职业暴露 (针刺事故3 应用后丢弃 前)
暴露在血源性病原体和其它感染物质中是医疗卫生工作者的重大职业危险 ➢在美国,由于职业暴露每年有12,000医疗卫生工作者患乙型肝炎 *相对于中国,美国乙型肝炎的发病率较低 ➢在美国,有52例经证实的和154例可能的职业获得性人类免疫缺乏病毒感染病 例

职业暴露与标准预防

职业暴露与标准预防
1
员工合规性
确保员工理解和遵守预防措施。
技术变化
2
随着技术的发展,新的暴露风险可能
出现。
3
监测与评估
监测暴露水平和控制效果的方法和工 具。
总结与建议
了解职业暴露的风险和影响非常重要。采取适当的标准预防措施可以保护员 工的健康和安全。
物理暴露
受到噪音、辐射、振动等物理因素的暴露。
生物暴露
暴露于病原体、细菌、病毒等生物性因素。
职业暴露对健康的影响
1 呼吸系统问题
长期吸入有害物质可能导致呼吸系统疾病。
2 皮肤问题
接触化学物质可能引起皮肤刺激、过敏或化学灼伤。
3 职业病
职业暴露可能导致特定职业病,如职业性肺病、职业性皮肤病等。
标准预防措施的重要性
职业暴露与标准预防
职业暴露是指工作环境中暴露于有害物质或危险因素的情况。了解职业暴露 的类型和对健康的影响,以及采取标准预防措施的重要性。
什么是职业暴露
职业暴露是工作环境中接触到有害物质或危险因素的情况。这可能包括化学 品、粉尘、噪音、放射性物质等。
职业暴露的类型
化学暴露
接触到化学物质,如有毒气体、溶剂、农药等。
标准预防措施是保护员工免受职业暴露的关键步骤。它们有助于减少风险, 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和健康。
常见的标准预防方法
工程控制
通过改变工作环境,减少或 消除暴露源,如使用排风装 置、防护屏障等。
行政控制
通过制定政策和程序,管理 工作场所的暴露风险,如培 训员工、设立工作规范等。
个人防护
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 如戴口罩、穿防护服等。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标准预防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标准预防
惫、焦虑、抑郁等问题。
暴力事件
在处理医疗纠纷、面对不理智患者 或家属时,医务人员可能遭受言语 或身体上的攻击,导致心理创伤。
悲伤和失落
在面对患者死亡、治疗失败等情况 时,医务人员可能会感到悲伤和失 落,产生职业倦怠和情感耗竭。
03
标准预防措施
手卫生
洗手
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无菌 操作前、接触患者体液后、接触患者 周围环境后,均应彻底洗手。
,降低危害程度。
完善职业暴露后处理流程
03
明确职业暴露后的处理程序,包括评估、处置、随访等环节,
确保医务人员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加强培训与教育
加强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培训
通过定期举办培训班、专题讲座等形式,提高医务人员对职业暴 露的认知水平和防护能力。
强化标准预防意识教育
将标准预防理念贯穿于医学教育中,培养医务人员养成良好的职业 习惯和自我保护意识。

化学性职业暴露
化学消毒剂
医务人员在使用化学消毒剂时,可能因长期接触 或吸入而对皮肤、眼睛、呼吸道等造成损害。
药物暴露
在配置和使用药物过程中,医务人员可能接触到 具有毒性的药物,如化疗药物、麻醉药物等,从 而面临药物暴露的风险。
物理性职业暴露
01 锐器伤
医务人员在处理医疗废物、进行手术等过程中, 可能因锐器刺伤而导致皮肤破损、出血等。
开展应急演练
定期组织医务人员进行职业暴露应急演练,提高其在紧急情况下的 应对能力。
强化监督与考核
加强日常监督检查
定期对医务人员的职业暴 露防护工作进行检查,发 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建立考核机制
将职业暴露防护工作纳入 医务人员的绩效考核体系 ,激励其积极参与职业暴 露防护工作。

职业暴露与标准预防

职业暴露与标准预防
职业暴露与标准预防
xx年xx月xx日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职业暴露的种类和危害 • 标准预防措施及其应用 • 职业暴露的预防和管理策略 • 研究结论和建议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研究目的
了解职业暴露的危害,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保护员工健康 。
研究背景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职业暴露的种类和危害程度 逐渐增加,对员工健康和社会发展产生严重影响。
提高个人防护意识和技能
要点一
加强职业卫生宣传教 育
开展职业卫生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 员工对职业危害的认识和自我防护意 识。
要点二
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 品
确保员工在工作中正确佩戴合适的个 人防护用品,如防尘口罩、手套、防 护眼镜等。
要点三
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
引导员工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如定 期休息、保持工作场所清洁卫生等, 以降低职业病发生的风险。
对未来的研究和建议
加强职业暴露监测和调 查
建立和完善职业暴露监测和调查制度,及时 掌握职业暴露现状和发展趋势,为制定预防 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加强职业卫生监管
加大对企业和单位的职业卫生监管力度,确 保职业卫生管理规定的贯彻执行,保障职工 的健康权益。
推广标准预防措施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标准预防措施的宣传、培训和实施,提 高职工的职业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有 效预防职业病的发生。
遵循呼吸道卫 生
不面对他人咳嗽、打喷嚏 ,必要时戴口罩;吸烟要 远离公共区域。
洗手和卫生清 洁
经常洗手,保持工作场所 清洁,避免用肉眼看不见 的病毒传播。
健康监测
疫苗接种
定期接受身体检查,发现 健康问题及时处理。

职业暴露与标准预防

职业暴露与标准预防

• 医务人员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在工作过程中 被感染的几率很大。其中血源性病原体频发 于医疗机构,对医务人员构成极为严重的威 胁。职业性感染经血液传播的疾病最基本的 途径是患者的血液、体液进入医务人员的血 流,包括被血液污染的锐器刺伤、破损的皮 肤或黏膜接触了患者的血液和体液等,其中 最主要的是被污染的锐器刺伤。
后可以减少81%的危险。目前国外已经至
少有21例预防失败的报道,所以在工作中
最重要的是尽量减少暴露。
• AZT作为母婴传播阻断 67%
预防用药失败的原因
• HIV有多种亚型,如果暴露于一个耐药的HIV病 毒株,预防用药可能失败; • 在暴露严重的情况下预防可能失败。动物实验已 经证实,大量病毒接种预防的有效性会减低; • 从药物预防暴露后HIV感染的机制可见,用药开 始时间延迟,病毒已经在靶细胞内大量繁殖或病 毒已经在外周血中出现,药物的预防作用会减低。 • 因不能承受药物副作用或其他原因而导致没有坚 持全程28天服药或服药剂量不足,预防用药的效 果也会减低。
HIV职业暴露预防用药
• 专家评估明确HIV职业暴露者,采取基本预防用 药或强化预防用药
• 为何暴露后用药可预防感染?
急性HIV感染的一些资料已经显示,HIV从局部 到全身的感染需要一段时间,在此期内使用抗逆 转录病毒药物可阻止病毒的复制
预防用药最佳时间与疗程
• 暴露后预防开始的时间越早,降低体内HIV 复制和消灭活病毒的机会就越好。很多专 家推荐最好在暴露后1~2小时,最长不超 过24小时内用药。 • 职业暴露后预防的疗程一般为28天。
锐器伤危害1
• 医务人员针刺误伤后感染HBV、HCV、HIV的 几率: • 病原 感染几率 • HBV 6.0—30.0 % • HCV 3.0—6.0 % • HIV 0—0.3 %

职业暴露与标准预防

职业暴露与标准预防
职业暴露与标准预防
演讲人
目录
壹职
业 暴 露 的 危 害
贰标
准 预 防 的 概 念
1
职业暴露的危害
职业暴露的定义
1
2
3
4
职业暴露是指在 工作中接触到有 害物质或病原体, 可能导致健康受 损或疾病发生。
职业暴露包括物 理、化学、生物 等多种类型,如 辐射、有毒气体、 病原体等。
职业暴露的危害 包括急性和慢性, 如皮肤、眼睛、 呼吸道等器官的 损伤,以及癌症、 职业病等。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 惯,如勤洗手、保 持工作环境整洁等
加强培训和教育, 提高医务人员的标 准预防意识
1
2
3
4
谢谢
职业暴露的预防
加强个人防护: 穿戴防护服、口
罩、手套等
加强环境管理: 保持工作环境整
洁、通风
加强培训教育: 提高员工安全意
识和防护技能
加强监测和报告: 及时发现和报告 职业暴露事件, 采取有效措施进
的定义
01 标准预防是指在医疗活动中,为防止疾病传播 和感染,采取的一系列预防措施。
02 标准预防包括手卫生、个人防护、环境消毒、 医疗废物管理等方面。
03 标准预防适用于所有医疗活动,包括门诊、住 院、手术、护理等。
04 标准预防的核心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通 过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疾病传播和感染的风险。
标准预防的原则
避免接触患者的血 液、体液、分泌物 等
正确使用个人防护 设备,如手套、口 罩、护目镜等
职业暴露的预防 措施包括使用个 人防护设备、加 强通风、定期体 检等。
职业暴露的危害
感染性疾病:如艾滋病、 乙肝、丙肝等
职业性皮肤病:如接触性 皮炎、湿疹等

职业暴露与标准预防

职业暴露与标准预防

建立奖惩机制
建立奖惩机制,对遵守职业暴露规定 的员工给予奖励和表彰,对违反规定 的员工进行惩罚和纠正。
06
总结与展望:加强职业暴露预 防工作,保障员工健康安全
总结本次研究结果和发现的问题
职业暴露危害因素广泛存在
01
研究发现,许多行业和岗位存在职业暴露危害因素,如化学物
质、生物因子、物理因素等。
职业暴露风险较高
提高员工意识和技能水平的方法
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宣传栏、企业内部网站等途径加 强职业暴露宣传教育,提高员工对职 业暴露的认知和重视程度。
定期培训和考核
定期组织职业暴露培训和考核,确保 员工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品
为员工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品,如手套 、口罩、防护服等,确保员工在工作 中能够正确使用。
加强职业暴露危害监测与评估
提供必要的防护设施和用品
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暴露危害监测与 评估,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
为员工提供符合标准的防护设施和用品, 确保员工在工作中得到有效保护。
展望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
职业健康法规不断完善
随着社会对职业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未来将有更多相关法规出台 ,为职业暴露预防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监测内容
包括职业暴露的种类、发生时间、地 点、涉及人员、暴露方式、暴露源类 型、暴露程度、处理措施等。
பைடு நூலகம்
报告流程和责任人
报告流程
一旦发生职业暴露,当事人应立即报告直接上级,直接上级核实后报告单位感染管理科,单位感染管理科根据情 况逐级上报。
责任人
各级管理人员和相关医务人员均为职业暴露报告的责任人。
监测结果分析和改进措施

职业暴露和标准预防Word文档

职业暴露和标准预防Word文档

精心整理职业暴露一、职业暴露的概念: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工作过程中意外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情况。

二、职业暴露分级:123型。

重度类型: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临床症状,CD4计数低者。

暴露源不明型:不能确定暴露源是否为艾滋病病毒阳性者。

四、职业暴露的处理措施:1、局部处理措施:(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2)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3)伤口冲洗后,应当用75乙醇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2、预防性用药:(1)用药原则:①发生一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时,可以不使用预防性用药。

②③(2①AZT是②③243检测,6个月以后监测正常的,职业暴露风险基本为零。

4、登记和报告:一旦职业暴露4小时以内填写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个案报告卡,并上报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24小时内进行丙肝(HCV)乙肝(HBV)HIV抗体监测,其监测报告保存。

标准预防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

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以及安全注射。

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

标准预防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黏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

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与预防隔离原则:1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医院应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接触传播、飞沫传234561、(2)应减少转运,如需要转运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对其他患者、医务人员和环境表面的污染。

2、医务人员的防护(1)接触隔离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离开隔离病室前,接触污染物品后应摘除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

标准预防与职业暴露

标准预防与职业暴露

常见的职业暴露风险
化学物质暴露
接触有害化学物质,如有毒气体、腐蚀性溶 液或有害粉尘。
生物暴露
接触病原体或与人体健康相关的生物材料。
物理因素暴露
暴露在噪音、震动、辐射或高温/低温环境中。
人因暴露
暴露在高压、高强度工作、重复劳动或职业 性压力下。
标准预防措施
1 个人防护装备
佩戴适当的防护手套、口罩、护目镜等个人防护装备。
结论
通过采取标准预防措施和应对职业暴露的措施,我们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护员 工的健康和安全,并创造一个更加可持续和健康的工作环境。
3
定期健康检查
为暴露风险高的员工提供定期健康检查,以及相关的咨询和支持。
应对职业暴露的措施
紧急应对
制定应急操作程序,以便在 发生紧急情况时,员工可以 迅速采取适当的行动。
健康咨询
提供专业的健康咨询服务, 以帮助员工应对职业暴露可 能带来的健康问题。
持续改进
定期审查和改进标准预防措 施,以适应新的职业暴露风 险和最佳实践。
2 工作场所设计
确保工作场所符合安全规定,例如合理的通风系统和避免危险物质的堆放。
3 培训和教育
提供职业暴露相关的培训和教育,以增强员工的意识和安全知识。
职业暴露评估和监控
1
评估风险
通过对工作场所进行评估,确定潜在的职业暴露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 暴露风险。
2
监测暴露水平
使用监测设备和方法来测量和监测员工暴露于有害物质或危险环境的水平。
标准预防与职业露
在职业生涯中,预防与职业暴露至关重要。我们将探讨职业暴露的定义、常 见的职业暴露风险、标准预防措施、职业暴露评估和监控以及应对职业暴露 的措施。

职业暴露与标准预防

职业暴露与标准预防

汇报人:文小库2023-11-29•职业暴露概述•职业暴露的预防措施•标准预防策略•特殊职业暴露的预防措施•职业暴露的监测与处理•职业暴露的培训与教育职业暴露概述01职业暴露是指在工作过程中,员工因接触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而受到的伤害或潜在危害。

职业暴露定义常见的职业暴露类型包括化学物品、辐射、生物病原体、机械伤害等。

职业暴露类型定义与类型员工接触职业暴露的频率越高,其面临的风险也越大。

接触的职业暴露浓度或剂量越高,其风险也越大。

接触职业暴露的时间越长,其风险也越大。

暴露频率与风险暴露程度与风险暴露时间与风险长期或高强度接触某些职业暴露可能对员工的生理造成损害,如化学物品可能引起呼吸系统疾病、皮肤过敏等。

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工作状态、面对高风险等职业暴露可能对员工的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如焦虑、抑郁等。

某些职业暴露如化学物品、辐射等可能导致生产安全事故,对员工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生理损害心理健康影响生产安全事故职业暴露的预防措施02优化工作流程和操作方法,减少操作者直接接触有害物质的时间和频率。

对于易产生有害物质的操作,应采用密闭设备或技术,避免污染物扩散。

保持工作场所空气流通,及时排除有害物质,降低浓度。

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个人防护用品,如防护服、手套、口罩等。

减少直接接触密闭操作通风换气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减少职业暴露的途径定期对工作场所的空气质量、污染物浓度等进行监测,确保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

对从事有害物质作业的员工进行定期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职业病。

为每位员工建立职业健康档案,记录职业暴露史、健康状况等信息。

加强员工职业健康培训和教育,提高防护意识和技能。

定期监测健康检查建立档案培训教育职业暴露的监测与控制一旦发生职业暴露,迅速撤离现场,进行初步处理和急救。

对于严重职业暴露,及时送往医院接受专业治疗和观察。

针对可能发生的职业暴露事故,制定应急预案并定期演练。

事后对事故进行调查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完善预防措施。

标准预防与职业暴露

标准预防与职业暴露
被服作出适当处理,或丢弃、或消毒或在每个病人使用 之间进行灭菌。 ❖ 8. 保证废弃物的正确处理。 ❖ 9. 如果在清洗被感染性物质污染的被服时没有洗衣机, 则应对被服作出煮沸处理。
职业防护标准操作规程
1.防护原则 ❖ 实施标准预防,对于传染病患者,应在标准预防的基
础上,根据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2.防护措施
血液、废弃输注器。
损伤性废物 (有警示标识的黄色利器盒)
❖ 特征 能够刺伤或者割伤人体的废弃的医用锐器。
组成物品 1、医用针头、缝合针。 2、各类医用锐器,(解剖刀、手术刀、备皮刀、
手术锯等。) 3、载玻片、玻璃试管、玻璃安瓿、破损的体温表。
病理性废物 (有警示标识的黄色专用包装袋)
❖ 特征 诊疗过程中产生的人体废弃物和医学实验动
标准预防与职业暴露
标准预防概念
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 预防感染措施。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 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 镜或防护面屏,以及安全注射。也包括穿 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 物品与医疗器械。标准预防基于患者的血 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 整皮肤和粘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 则。
五个重要的手卫生指征
❖ 接触患者前 ❖ 无菌操作前 ❖ 接触体液后 ❖ 接触患者后 ❖ 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
手卫生方法
洗手
❖ 1.湿手:在流动水下充分淋湿双手; ❖ 2.涂皂:取适量皂液涂抹所有手部皮肤; ❖ 3.揉搓:认真揉搓双手,时间不得少于15秒,具体
要求揉搓步骤为: 第一步: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第二步: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 第三步: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 第四步: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职业暴露与标准预防

职业暴露与标准预防
作业场所清洁卫生等。
有害化学物质暴露
接触有害化学物质可能导致皮肤 过敏、眼睛刺激等。预防措施包 括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定期检查
身体状况等。
生物因素职业暴露及预防措施
细菌和病毒感染
接触病原体可能导致各种传染病 的发生。预防措施包括加强个人 卫生习惯、保持作业场所清洁卫 生、接种疫苗等。
生物毒素暴露
接触生物毒素可能导致过敏反应 、中毒症状等。预防措施包括使 用个人防护用品、避免直接接触 等。
提高报告的意识和敏感性
通过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员工对职业暴露报告重要性的认识,使其能够及时报告可能 发生的职业暴露事件。
处置措施
紧急处理
在发生职业暴露事件时,当事人应立 即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如立即离开有 害环境、清洗消毒等。
报告主管人员
当事人应当及时向主管人员报告发生 的职业暴露事件,以便管理人员采取 相应的处置措施。
06
职业暴露的培训和 教育
培训对象和内容
培训对象
职业暴露的培训应面向所有可能接触到 职业暴露的员工,包括医务人员、实验 室技术人员、清洁工、护工等。
VS
培训内容
培训应包括职业暴露的危害、防护措施、 应急处理、标准预防措施等方面。
教育形式和效果评估
要点一
教育形式
可以采用讲座、演示、模拟操作、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进 行培训。
职业病发病率高
长期接触有害物质和不良工作 环境,容易导致职业病的发病
率上升。
对生育和胎儿的影响
某些化学物质和物理因素可能 对员工的生育能力和胎儿发育 产生不良影响。
致癌风险
某些化学物质和物理因素具有 致癌性,可能增加员工患癌症 的风险。
心理健康问题
长期处于高压工作环境和不良 人际关系的员工,容易出现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暴露一、职业暴露的概念: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工作过程中意外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情况。

二、职业暴露分级:1、一级暴露:指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污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粘膜,暴露量小且暴露时间较短。

2、二级暴露:指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污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粘膜,暴露量大且暴露时间较长;或者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皮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轻,为表皮擦伤或者针刺伤。

3、三级暴露:指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重,为深部伤口或者割伤物有明显可见的血液。

三、暴露源分级:根据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分为轻度、重度和暴露源不明三种类型。

轻度类型: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无临床症状,CD4计数正常者。

重度类型: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临床症状,CD4计数低者。

暴露源不明型:不能确定暴露源是否为艾滋病病毒阳性者。

四、职业暴露的处理措施: 1、局部处理措施:(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2)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3)伤口冲洗后,应当用75 乙醇或者%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2、预防性用药:(1)用药原则:①发生一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时,可以不使用预防性用药。

②发生一级暴露但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重度或者发生二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时,使用基本用药程序。

③发生二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重度或者发生三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或者重度时,使用强化用药程序。

(2)用药方案:向当地疾控中心联系药物,用药时间越早越好。

①基本用药程序:两种逆录酶制剂,双肽芝(AZT+3TC)两种药物联合制剂。

AZT是齐多夫定;3TC是拉米夫定,使用常规剂量,连续使用28天。

②强化用药程序:在基本用药程序的基础上,同时增加一种蛋白酶抑制剂,佳息患或利托那韦使用常规治疗剂量,连续使用28天。

③预防性用药应尽早开始,最好在4小时内实施,最迟不超过24小时,既使超过24小时,也应当实施预防性用药。

3、随访:在暴露后的第4周、第8周、第12周及6个月时对艾滋病病毒抗体进行检测,6个月以后监测正常的,职业暴露风险基本为零。

4、登记和报告:一旦职业暴露4小时以内填写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个案报告卡,并上报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24小时内进行丙肝(HCV)乙肝(HBV)HIV抗体监测,其监测报告保存。

标准预防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

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以及安全注射。

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

标准预防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黏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

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与预防隔离原则:1 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医院应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空气传播和其它途径的传播),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隔离与预防措施。

2 一种疾病可能有多重传播途径时,应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相应传播途径的隔离与预防。

3 隔离病室应有隔离标志,并限制人员的出入,黄色为空气传播的隔离,粉色为飞沫传播的隔离,蓝色为接触传播的隔离。

4 传染病患者或可疑传染病患者应安置在单人隔离房间。

5 受条件限制的医院,同种病原体感染的患者可安置于一室。

6 建筑布局符合第五章中相应的规定。

二、接触传播的隔离与预防接触经接触传播疾病如肠道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皮肤感染的患者,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用接触传播的隔离与预防。

1、患者的隔离 (1)应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

(2 )应减少转运,如需要转运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对其他患者、医务人员和环境表面的污染。

2、医务人员的防护 (1 )接触隔离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离开隔离病室前,接触污染物品后应摘除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

手上有伤口时应戴双层手套。

(2 )进入隔离病室,从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时,应穿隔离衣;离开病室前,脱下隔离衣,按要求悬挂,每天更换清洗与消毒;或使用一次性隔离衣,用后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

接触甲类传染病应按要求穿脱防护服,离开病室前,脱去防护服,防护服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

三、空气传播的隔离与预防接触经空气传播的疾病,如肺结核、水痘等,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用空气传播的隔离与预防。

1 、患者的隔离(1 )无条件收治时,应尽快转送至有条件收治呼吸道传染病的医疗机构进行收治,并注意转运过程中医务人员的防护。

(2)当患者病情容许时,应戴外科口罩,定期更换,并限制其活动范围。

(3 )应严格空气消毒。

2、医务人员的防护(1 )应严格按照区域流程,在不同的区域,穿戴不同的防护用品,离开时按要求摘脱,并正确处理使用后物品。

(2)进入确诊或可疑传染病患者房间时,应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穿防护服,当接触患者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

无菌技术操作原则1、环境要清洁。

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前半小时,须停止清扫地面等工作,避免不必要的人群流动,防止尘埃飞扬。

治疗室每日用紫外线照射消毒一次。

2、进行无菌操作时,衣帽穿戴要整洁。

帽子要把全部头发遮盖,口罩须遮住口鼻,并修剪指甲,洗手。

3、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应分别放置,无菌物品不可暴露在空气中,必须存放于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无菌物品一经使用后,必须再经无菌处理后方可使用,从无菌容器中取出的物品,虽未使用,也不可放回无菌容器内。

4、无菌包应注明无菌名称,消毒灭菌日期,并按日期先后顺序排放,以便取用,放在固定的地方。

无菌包在未被污染的情况下,可保存7-14天,过期应重新灭菌。

5、取无菌物品时,必须用无菌钳(镊)。

未经消毒的物品不可触及无菌物或跨越无菌区。

6、进行无菌操作时如器械、用物疑有污染或已被污染,即不可使用,应更换或重新灭菌。

7、一套无菌物品,只能供一个病员使用,以免发生交叉感染。

(二)准备质量标准 1、工作人员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修剪指甲。

2、备齐用物。

3、治疗盘、无菌持物钳或镊,浸泡于消毒溶液内,无菌溶液、无菌包布、无菌容器及物品、无菌手套、弯盘、75%酒精、无菌棉签。

4、查对无菌物品、灭菌日期及手套号。

5、用物排放有序,符合无菌操作要求。

(三)操作流程质量标准1、选择清洁、干燥、宽阔的场所进行操作。

2、解开无菌包系带卷放在包布下边。

3、用拇指和食指先揭左右两角,最后揭开内角,注意手不可触及包布的内面。

用无菌钳(镊)取出一块无菌巾放于治疗盘内,剩余部分按原折痕包起扎好,并注明开包时间。

4、铺无菌盘:单巾铺盘:双手拇、食指捏住治疗巾两上角外面,轻轻抖开,双折铺于治疗盘上,内面为无菌区,盖的半幅成扇形折到对面无菌盘上,开口边向外,放入无菌物品后,边缘对齐盖好。

将开口处向上翻折两次,两侧边缘向下翻一次,以保持无菌。

双巾铺盘:双手捏住无菌巾的左右两上角的外面,轻轻抖开,由远向近铺于治疗盘上,无菌面向上,放入无菌物品。

依上法夹取另一块无菌巾,由近侧向对侧覆盖于治疗盘内上,边缘多余部分反折,不应暴露无菌区。

5、打开无菌容器盖,必须把盖的无菌面(内面)向上,放在稳妥处,夹取所需物品放入无菌盘内后立即盖严。

6、倒无菌溶液,仔细检查核对溶液后,面对瓶签两拇指将橡皮塞向上翻转,再用一拇、食指将橡皮塞拉出,用食、中指套住橡皮塞,另一手(或同一只手)握住瓶签倒出少许溶液冲净瓶口,再由原处倒出所需溶液于无菌容器中,套上瓶塞并消毒翻转部分与瓶颈(从非污染处到污染处)后立即盖好,并注明开瓶时间。

7、打开无菌盘上层无菌巾一部分,核对无菌手套袋上所注明的手套号码、灭菌日期和消毒指示胶带,然后将手套袋摊开,取出滑石粉包,将粉擦于手掌、手背和指间,以一手掀起手套内袋开口处,另一手捏住手套翻折部分(手套内面)取出手套,使手套的两拇指相对,一手伸入手套内戴好,再以戴好手套的手伸入另一手套的反折部分,依法戴好另一手套,将反折部分翻转套在工作服衣袖外面,揭开无菌盘进行无菌操作。

8、持无菌容器时应托住底部,不可触及容器内面及边缘。

9、开包递送无菌物品时,一手托起无菌包,另一手打开无菌包一角,将带子卷起夹在托包的手指缝内,另一手依次打开其它三角并抓住递送或稳妥地将包内物品放入无菌容器中(无菌区域内)。

10、操作完毕,从手套口翻转向下脱去手套,整理用物。

(四)终末质量标准1、操作有序,方法正确,无菌概念清楚,无菌观念强。

2、能口述无菌操作的原则与注意事项。

(五)注意事项1、开包后的无菌包和开封后的无菌溶液有效期均为24小时,无菌盘有效期限不超过4小时。

2、无菌持物钳取时不可触及容器口边缘及溶液以上的容器内壁。

使用时应保持钳端向下,不可倒转向上,用后立即放入容器中。

如到远处夹取物品时,无菌持物钳应连同容器一并搬移,就地取出使用。

无菌持物钳只能用于夹取无菌物品,不能用于换药和消毒皮肤。

无菌持物钳及其浸泡消毒容器,应每周清洁消毒二次,并更换消毒溶液及纱布。

门诊换药室或使用较多的部门,应每日清洁消毒一次。

3、使用无菌瓶内的溶液时,不可将无菌敷料堵塞瓶口倾倒无菌溶液,或直接伸入溶液瓶内蘸取,以免污染剩余的溶液。

4、无菌包内物品不慎污染或无菌包浸湿,外界微生物可渗入包内,造成污染,需重新消毒。

5、戴手套时应注意未戴手套的手不可触及手套外面,而戴手套的手则不可触及未戴手套的手或另一手套的里面。

戴手套后如发现破裂,应立即更换。

脱手套时,须将手套口翻转胶下,不可用力强拉手套边缘或手指部分,以免损坏注射原则一、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防止感染。

注射前护士应洗手、戴口罩,衣帽整齐,病人注射部位正确消毒。

二、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防止损伤神经和血管。

静脉注射应见回血才能注药,皮下、肌内注射无回血时方可注药。

三、认真执行查对制度,除做好三查八对(三查: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八对:姓名、床号、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有效期)外,还须检查药物有无变质、沉淀或浑浊,药物是否过期,密闭是否完好,有无配伍禁忌。

四、根据注射途径、药液量及性质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及针头。

五、注射药液按规定注射时间抽取,注射前排尽空气,防止空气栓塞。

六、熟悉掌握注射技术,注射时做到二快一慢(进针快、拔针快、推药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