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标准预防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暴露予不同场合及口罩应用特点,佩带 不同类型的口罩,才能达到有效防护功能。 外科口罩 棉布口罩 N95口罩 无纺布口罩
标准预防措施
4 隔离衣、围裙
在处理血液污染物品及进行大量血源性
操作时应穿戴具有防渗透工能的隔离衣
和围裙。
标准预防措施
5、医疗锐器伤的预防原则
1、进行侵入性操作时,要保证足 够的光线,尽 量减少创口出血;
一旦决定预防性用药应当在发生HIV职业暴露后4小
时内实施,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即使超过24小时,
也应当实施预防性用药。
五、提供咨询与定期随访监测
发生职业暴露,感染管理部门要对血清学结 果进行跟踪随访,并做好随访登记。 每半年对全院医护人员职业暴露情况(特别 是HIV)汇总上报。
每年对职业暴露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找出危
流产率增高;频繁接触麻醉剂的医务人员有肝病、
肾脏病及vitBl2代谢紊乱的症状。
3、消毒、灭菌剂
常用化学消毒剂危害
名 称
甲醛、过氧乙酸
戊 二 醛
毒 性反应
刺激呼吸道、眼睛;
皮肤、黏膜、呼吸道刺激
全身毒性反应;
含氯消毒剂 环氧乙烷 损伤皮肤; 肝肾及造血系统损害
生物性职业危害
☻ 生物性危害主要是指由病毒、细菌和寄 生虫等引起的感染性疾病。 ☻ 包括各种经呼吸道、消化道及血液等多途
标准预防措施
6、使用安全医疗产品
具有安全保护性装置的产品,可阻止和减
少锐器伤害的发生。
如真空抽血设备、安全留置针、无针密闭输 液接头、带有安全滑套的针筒等。
标准预防的隔离措施
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疾病的不同 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
空气隔离
●
●
微粒隔离
接触隔离
●
空气隔离
已确诊或可疑由空气传播的疾病(如结核、
杭州邵逸夫医院报道:2003年—2006年医务人员血 源性职业暴露共317人,护士 223人医生89人,工 人 5人 。
不同群体血源性职业暴露 医生 28% 工人 2% 护士 医生 工人
护士 70%
职业暴露血源性感染性疾病发生率
据美国CDC统计: 每年污染锐器经皮损伤医务人员每年约60-08万例 次,护士是针刺伤害的主要群体。 一组艾滋病职业损伤的调查报告显示: 6135例针刺损伤,有20例发生感染(0.33%); 粘 膜接触1143例,1例感染(0.09%);皮肤接触2712
白血病肿瘤
胎儿畸变等
医疗锐器伤危害
职业暴露中锐器伤的发生几率最高(占90%) 针头 缝合针 刀片
医疗操作中最常见 职业暴露
血液传播性疾病
锐器伤
锐器伤是导致血源性疾病的感染血液传染
重要途径。 美国CDC监测报道全球医疗保健部门,每
年至少有100万次针头或其他锐器损伤发
生。
职业暴露操作环节
拨 针
双手回套针头
下清洗伤口 5 分钟;皮肤粘膜的暴露以流动水或 生理盐水冲洗。(眼睛受到血液喷溅,用生理盐 水冲)。
消毒:用消毒液,进行伤口消毒( 75%酒精、
0.5% 碘酊)。
二、报告与记录
发生职业暴露
报告护士长、科主任 医院感染管理部门 医疗(务)科 组织评估风险 填写锐器伤 登记报告表
报告记录内容
1、暴露人个人资料
险因素,提出安全防范建议。
职业暴露后的追踪与监测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暴露后HBV感染的监测:半年内每月查肝
功、乙肝二对半。
※
暴露后HCV感染的监测:暴露后1、3、6、
9个月、1年定期追踪肝功、丙肝抗体(AntiHCV)
职业暴露后的追踪与监测
※
暴露后HIV感染的监测:暴露后的0、4、
8、12周及6个月和12月后检测HIV抗体,有 条件时可作HIV P24抗原和HIV RNA测定。 并监测所用药物不良反应,如血常规、肝 肾功能等.
暴露级别 暴露源级别
一级暴露 一级暴露 二级暴露 二级暴露 三级暴露 暴露源轻度 暴露源重度 暴露源轻度 暴露源重度 暴露源轻度 、重度
不需预防用药
基本用药程序
强化用药程序
暴露级别不明 暴露源级别不明
HIV职业暴露后预防性治疗
基本用药程序:两种逆转录酶制剂,常规治疗剂量, 连续用28天 强化用药程序:在基本用药程序的基础上,同时增 加一种蛋白酶抑制剂,常规治疗剂量,连续用28天。
职业暴露防护与标准预防
医务人员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在工作过程中 被感染性体液、血液、排泄物和飞沫等感染 的几率很大。避免医务人员感染风险的有效 途径:
职业暴露风险管理策略
1、建立职业暴露监控系统及相关制度 2、强化职业暴露安全培训 3、推广和强化标准预防 4、严格医疗废物分类 5、提供充足个人防护装备 6、使用安全的技术和设备
防护措施。
标准预防的三个基本概念
●
隔离对象:将所有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
排泄物视为有传染性,均需要隔离。
● ●
防护:实施双向防护,防止疾病双向传播。
隔离措施:根据传播途径建立接触、空气、
飞沫隔离措施。
标准预防措施
手卫生(洗手和手消毒)
戴手套
适时戴口罩、护目镜、面罩
防护服装和屏障技术 小心使用医疗锐器 医疗器械正确的消毒措施
标准预防措施
1 洗手
洗手是标准预防重要措施之一;
接触病人前后必须洗手;
手被血液或其他体液污染必须立即洗手; 脱手套后要洗手; 完善洗手设施; 正确的洗手方法;
标准预防措施
2 戴手套
接触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及破 损的皮肤黏膜; 抽血、静脉穿刺、伤口换药、料理血液污染 的器械、持血标本等; 医务人员手上有伤口时;
三、暴露于梅毒
可预防性注射长效青霉素240万U/次,每周1
次,连续2~3周。暴露后三个月追踪TP
梅毒初筛试验(UCR) [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 梅毒确诊试验(TPPA) [梅毒螺旋体特异抗体测定(凝集、印迹 法)]
四、暴露于HIV
根据暴露级别及暴露原的病毒载量, 选用预防方案。
暴露于HIV后预防用药评估
接触血源性传播病人应戴双层手套。
注意!
●
● ● ●
清洁手套与无菌手套使用范围;
在护理不同病人之间要更换手套; 一次性手套只能使用一次,不能重复使用; 戴手套不能替代洗手。
标准预防措施
3、口罩、护目镜和面罩
在进行可形成气溶胶或可能有血液、体 液喷溅等高危操作时,应戴口罩、防护 镜或面罩。
正确合理选择口罩
标 准 预 防
各种职业暴露危害的防护对策
标准预防(standard precautions,SP)是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1995年
提出的,于1996年在全美实施。
标准预防的主要内容
把来自任何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
排泄物均视为有传染性,须进行隔离,不论
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必须采取
药的依从性情况;
三、HIV职业暴露后的风险评估
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
工作指导原则(试行) 2004.6
医务人员发生 HIV 职业暴露后,风险评估的步骤:
1 、暴露程度分级:根据暴露类型、损伤程度、
暴露量、暴露时间、部位等分三级;
2、暴露源分级:病毒载量水平分为轻度、重度和
暴露源不明三种类型。、
职业暴露后应遵循的处理原则
1、及时局部处理
2、报告与记录
3、及时风险评估
4、预防性治疗
5、提供咨询与定期随访监测
6、资料整理上报与总结
锐器伤后处理流程图
医务人员被患血源性传播疾病患者使用过的锐器损伤
冲 消
洗 毒
向主管部门报告并 填写职业暴露表
预防用药
风险评估
定期追踪
一、局部处理
清洗:及时挤压伤口周围刺激出血,在流动水
●
我国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为9 .75%,乙肝 丙肝的感染率约为3%;
病毒感染者1.2亿;
●
HIV感染率平均为0.05%, 约65万人,并 以每年30%的速度长。
●
经血液传播疾病的职业感染途径
具有传染性血液、体液 针刺、锐器伤 皮肤粘膜损伤 直接接触
粘膜或破损的皮肤
血源感染性疾病
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状况
3、接触物与量多少(血液、体液量)
4、暴露血液、体液中病毒的含量和原病人疾病严
重程度。
5、暴露者防护情况及暴露后处理方式
职业暴露的危险概率
医务人员因一次暴露血液,感染HBV、 HCV、HIV的概率: HBV: 6%—30%; HCV: 0.4%—1.8%,
HIV: 0.3%,
血源性职业暴露后的处理
3、确定是否实施预防性用药方案。
职业暴露于HIV后危险程度评估
确定暴露级别
(部位、深度、暴露时间)
确定暴露源级别
(病毒载体量、CD4水平)
一级暴露 二级暴露 三级暴露
决定是否用 药与用药案
低传染性 高传染性 情况不明
四、血源性职业暴露后预防性治疗
暴露后如需预防性治疗愈早愈好
一、暴露于HBV
HbsAb(-) HbsAg(-) 未接种乙肝疫苗 医 务 人 员 HbsAb(-) HbsAg(-) ① 肌注 HBIG 200u (24h内) ② 按0.1.6月完成乙 肝疫苗预防注射
2、禁止将锐利器具直接传递;禁止手持锐器随 意走动 3、安全处理针头,禁止用手分解针头与注射器; 4、禁止双手回套针帽。如果一定要回套针帽,可 用单手技术;
5、将用过的针头丢入合适的防刺穿的容器内;
小心利器刺伤!
• 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针头、手术刀片 和其他尖锐物品装入防水耐穿刺的容器
内,严禁处理前折弯或折断针头.
手术操作 采血、输血 清洗处理器械
徒手分离针头
注射穿刺
传递锐利器械
针刺伤、锐利伤或破损皮肤接触
化学性职业危害
是指医务人员在消毒、洗手、治疗、换药
等操作过程中接触的各种消毒剂、清洁剂、
药物及有害物质等引起的疾病。 职业暴露主要方式 呼吸道吸入
直接接触皮肤吸收
化学性危害
1.细胞毒素药物
※ 抗肿瘤药物大多数是细胞毒剂,具有致突变、致
接种后无抗体产生
HbsAb(+)定量< 100iu/ml, HbsAb(+)定量> 100iu/ml,;或HbsAg(+)
① 肌注 HBIG 200u (24h内) ② 强化注射乙肝 疫苗一次
不需进一步处理
二、暴露于HCV
目前尚无统一预防用药标准。
有专家建议:可酌情应用干扰素+利巴韦
林联合治疗。
癌和致畸性。
※ 药液气溶胶经呼吸道吸入或直接接触皮肤吸收。 ※ 暴露的剂量虽小,但长期接触,因蓄积作用,引
起白细胞减少、自然流产率增高。且有致癌、致
畸、致突变的危险。
2.麻醉剂
麻醉剂的危害 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已注意到,
吸入麻醉剂可导致胚胎毒性发生流产等。
有报道手术室医务人员因慢性吸人麻醉气体可致
□
辐射
包括X射线、放射性核素、射频辐射、紫
外线辐射等(放射科、核医学治疗室、理疗室、介
入室、手术室等)。
□
医疗锐器伤
针头、刀片、缝合针等伤害(门诊
抽血室、注射室、急诊室和手术室)
辐射危害
急性皮肤烧伤
坏死、放射性皮炎 短期大剂量辐射 眼球晶体浑浊 继发白内障
骨髓再生障碍
长期低剂量的辐射
几年—十几年后
径传播的疾病。
经呼吸道传播
麻疹、水痘、结核、流腮
肺结核、流感、军团菌病等
经消化道传播
肝炎、腹泻等
乙型肝炎、丙型肝炎 √经血液传播 艾滋病、梅毒、疟疾等。
呼吸道职业暴露的危险操作
吸 痰
气管插管
咽拭子取样
胃肠镜
纤支镜
口腔科操作等
经血液传播的感染性疾病
●
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可能导致疾病有:
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疟疾等。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 与标准预防
内容提要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危害 血源性职业暴露后的处理
职业暴露防护与标准预防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危害
职业暴露
职业暴露是指因职业关系暴露 在某种危险因素中,有感染或引发 某种疾病潜在危险的情况。
医学职业暴露的常见危害
物理性危害
职业暴露危害
化学性危害
生物性危害
物理性职业危害
流行性脑膜炎、腮腺炎、水痘、麻疹、肺
鼠疫、肺出血热等),在标准预防的基础
上实施空气隔离。
空气隔离遵守2个基本要求
▲
患者所处的环境:通风和专门的空气
处理系统;
▲
医务人员和进入该环境,应用呼吸道
保护装置。
空气隔离措施
1、病人的隔离 设立隔离室,限制病人离开隔离室,无条件时, 相同病原微生物感染病人可同住一室; 加强通风,并注意风向,做好空气消毒; 当病人病情容许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 2、医务人员防护隔离
例,,未发现感染(0)。
危险体液
含病毒浓度高的体液:
血液、血液成分、伤口分泌物、 精液、阴道分泌物、羊水、
胸腹腔积液、脑脊液、滑膜液。
含病毒浓度低的体液:
唾液、鼻腔分泌物、母乳
汗液、泪液、尿液、粪便
职业暴露后发生血源性感染的危险程度
1、锐器种类(空心针、实心针、刀片)
2、暴露的方式(位置、深度、进入血管)
2、时间、地点、经过 3、暴露方式与经过 4 、部位、伤口类型(深浅、大小、有无 出血) 5、污染物名称(血、体液、培养液等) 6、损伤器具类型
报告记录内容
7、患者病种(乙肝、丙肝、HIV)和含有
病毒的情况、是否正接受治疗,何种药物
治疗 8、处理方法及处理经过,是否实施预防性 用药、首次用药时间、药物毒副作用及用
标准预防措施
4 隔离衣、围裙
在处理血液污染物品及进行大量血源性
操作时应穿戴具有防渗透工能的隔离衣
和围裙。
标准预防措施
5、医疗锐器伤的预防原则
1、进行侵入性操作时,要保证足 够的光线,尽 量减少创口出血;
一旦决定预防性用药应当在发生HIV职业暴露后4小
时内实施,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即使超过24小时,
也应当实施预防性用药。
五、提供咨询与定期随访监测
发生职业暴露,感染管理部门要对血清学结 果进行跟踪随访,并做好随访登记。 每半年对全院医护人员职业暴露情况(特别 是HIV)汇总上报。
每年对职业暴露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找出危
流产率增高;频繁接触麻醉剂的医务人员有肝病、
肾脏病及vitBl2代谢紊乱的症状。
3、消毒、灭菌剂
常用化学消毒剂危害
名 称
甲醛、过氧乙酸
戊 二 醛
毒 性反应
刺激呼吸道、眼睛;
皮肤、黏膜、呼吸道刺激
全身毒性反应;
含氯消毒剂 环氧乙烷 损伤皮肤; 肝肾及造血系统损害
生物性职业危害
☻ 生物性危害主要是指由病毒、细菌和寄 生虫等引起的感染性疾病。 ☻ 包括各种经呼吸道、消化道及血液等多途
标准预防措施
6、使用安全医疗产品
具有安全保护性装置的产品,可阻止和减
少锐器伤害的发生。
如真空抽血设备、安全留置针、无针密闭输 液接头、带有安全滑套的针筒等。
标准预防的隔离措施
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疾病的不同 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
空气隔离
●
●
微粒隔离
接触隔离
●
空气隔离
已确诊或可疑由空气传播的疾病(如结核、
杭州邵逸夫医院报道:2003年—2006年医务人员血 源性职业暴露共317人,护士 223人医生89人,工 人 5人 。
不同群体血源性职业暴露 医生 28% 工人 2% 护士 医生 工人
护士 70%
职业暴露血源性感染性疾病发生率
据美国CDC统计: 每年污染锐器经皮损伤医务人员每年约60-08万例 次,护士是针刺伤害的主要群体。 一组艾滋病职业损伤的调查报告显示: 6135例针刺损伤,有20例发生感染(0.33%); 粘 膜接触1143例,1例感染(0.09%);皮肤接触2712
白血病肿瘤
胎儿畸变等
医疗锐器伤危害
职业暴露中锐器伤的发生几率最高(占90%) 针头 缝合针 刀片
医疗操作中最常见 职业暴露
血液传播性疾病
锐器伤
锐器伤是导致血源性疾病的感染血液传染
重要途径。 美国CDC监测报道全球医疗保健部门,每
年至少有100万次针头或其他锐器损伤发
生。
职业暴露操作环节
拨 针
双手回套针头
下清洗伤口 5 分钟;皮肤粘膜的暴露以流动水或 生理盐水冲洗。(眼睛受到血液喷溅,用生理盐 水冲)。
消毒:用消毒液,进行伤口消毒( 75%酒精、
0.5% 碘酊)。
二、报告与记录
发生职业暴露
报告护士长、科主任 医院感染管理部门 医疗(务)科 组织评估风险 填写锐器伤 登记报告表
报告记录内容
1、暴露人个人资料
险因素,提出安全防范建议。
职业暴露后的追踪与监测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暴露后HBV感染的监测:半年内每月查肝
功、乙肝二对半。
※
暴露后HCV感染的监测:暴露后1、3、6、
9个月、1年定期追踪肝功、丙肝抗体(AntiHCV)
职业暴露后的追踪与监测
※
暴露后HIV感染的监测:暴露后的0、4、
8、12周及6个月和12月后检测HIV抗体,有 条件时可作HIV P24抗原和HIV RNA测定。 并监测所用药物不良反应,如血常规、肝 肾功能等.
暴露级别 暴露源级别
一级暴露 一级暴露 二级暴露 二级暴露 三级暴露 暴露源轻度 暴露源重度 暴露源轻度 暴露源重度 暴露源轻度 、重度
不需预防用药
基本用药程序
强化用药程序
暴露级别不明 暴露源级别不明
HIV职业暴露后预防性治疗
基本用药程序:两种逆转录酶制剂,常规治疗剂量, 连续用28天 强化用药程序:在基本用药程序的基础上,同时增 加一种蛋白酶抑制剂,常规治疗剂量,连续用28天。
职业暴露防护与标准预防
医务人员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在工作过程中 被感染性体液、血液、排泄物和飞沫等感染 的几率很大。避免医务人员感染风险的有效 途径:
职业暴露风险管理策略
1、建立职业暴露监控系统及相关制度 2、强化职业暴露安全培训 3、推广和强化标准预防 4、严格医疗废物分类 5、提供充足个人防护装备 6、使用安全的技术和设备
防护措施。
标准预防的三个基本概念
●
隔离对象:将所有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
排泄物视为有传染性,均需要隔离。
● ●
防护:实施双向防护,防止疾病双向传播。
隔离措施:根据传播途径建立接触、空气、
飞沫隔离措施。
标准预防措施
手卫生(洗手和手消毒)
戴手套
适时戴口罩、护目镜、面罩
防护服装和屏障技术 小心使用医疗锐器 医疗器械正确的消毒措施
标准预防措施
1 洗手
洗手是标准预防重要措施之一;
接触病人前后必须洗手;
手被血液或其他体液污染必须立即洗手; 脱手套后要洗手; 完善洗手设施; 正确的洗手方法;
标准预防措施
2 戴手套
接触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及破 损的皮肤黏膜; 抽血、静脉穿刺、伤口换药、料理血液污染 的器械、持血标本等; 医务人员手上有伤口时;
三、暴露于梅毒
可预防性注射长效青霉素240万U/次,每周1
次,连续2~3周。暴露后三个月追踪TP
梅毒初筛试验(UCR) [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 梅毒确诊试验(TPPA) [梅毒螺旋体特异抗体测定(凝集、印迹 法)]
四、暴露于HIV
根据暴露级别及暴露原的病毒载量, 选用预防方案。
暴露于HIV后预防用药评估
接触血源性传播病人应戴双层手套。
注意!
●
● ● ●
清洁手套与无菌手套使用范围;
在护理不同病人之间要更换手套; 一次性手套只能使用一次,不能重复使用; 戴手套不能替代洗手。
标准预防措施
3、口罩、护目镜和面罩
在进行可形成气溶胶或可能有血液、体 液喷溅等高危操作时,应戴口罩、防护 镜或面罩。
正确合理选择口罩
标 准 预 防
各种职业暴露危害的防护对策
标准预防(standard precautions,SP)是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1995年
提出的,于1996年在全美实施。
标准预防的主要内容
把来自任何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
排泄物均视为有传染性,须进行隔离,不论
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必须采取
药的依从性情况;
三、HIV职业暴露后的风险评估
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
工作指导原则(试行) 2004.6
医务人员发生 HIV 职业暴露后,风险评估的步骤:
1 、暴露程度分级:根据暴露类型、损伤程度、
暴露量、暴露时间、部位等分三级;
2、暴露源分级:病毒载量水平分为轻度、重度和
暴露源不明三种类型。、
职业暴露后应遵循的处理原则
1、及时局部处理
2、报告与记录
3、及时风险评估
4、预防性治疗
5、提供咨询与定期随访监测
6、资料整理上报与总结
锐器伤后处理流程图
医务人员被患血源性传播疾病患者使用过的锐器损伤
冲 消
洗 毒
向主管部门报告并 填写职业暴露表
预防用药
风险评估
定期追踪
一、局部处理
清洗:及时挤压伤口周围刺激出血,在流动水
●
我国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为9 .75%,乙肝 丙肝的感染率约为3%;
病毒感染者1.2亿;
●
HIV感染率平均为0.05%, 约65万人,并 以每年30%的速度长。
●
经血液传播疾病的职业感染途径
具有传染性血液、体液 针刺、锐器伤 皮肤粘膜损伤 直接接触
粘膜或破损的皮肤
血源感染性疾病
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状况
3、接触物与量多少(血液、体液量)
4、暴露血液、体液中病毒的含量和原病人疾病严
重程度。
5、暴露者防护情况及暴露后处理方式
职业暴露的危险概率
医务人员因一次暴露血液,感染HBV、 HCV、HIV的概率: HBV: 6%—30%; HCV: 0.4%—1.8%,
HIV: 0.3%,
血源性职业暴露后的处理
3、确定是否实施预防性用药方案。
职业暴露于HIV后危险程度评估
确定暴露级别
(部位、深度、暴露时间)
确定暴露源级别
(病毒载体量、CD4水平)
一级暴露 二级暴露 三级暴露
决定是否用 药与用药案
低传染性 高传染性 情况不明
四、血源性职业暴露后预防性治疗
暴露后如需预防性治疗愈早愈好
一、暴露于HBV
HbsAb(-) HbsAg(-) 未接种乙肝疫苗 医 务 人 员 HbsAb(-) HbsAg(-) ① 肌注 HBIG 200u (24h内) ② 按0.1.6月完成乙 肝疫苗预防注射
2、禁止将锐利器具直接传递;禁止手持锐器随 意走动 3、安全处理针头,禁止用手分解针头与注射器; 4、禁止双手回套针帽。如果一定要回套针帽,可 用单手技术;
5、将用过的针头丢入合适的防刺穿的容器内;
小心利器刺伤!
• 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针头、手术刀片 和其他尖锐物品装入防水耐穿刺的容器
内,严禁处理前折弯或折断针头.
手术操作 采血、输血 清洗处理器械
徒手分离针头
注射穿刺
传递锐利器械
针刺伤、锐利伤或破损皮肤接触
化学性职业危害
是指医务人员在消毒、洗手、治疗、换药
等操作过程中接触的各种消毒剂、清洁剂、
药物及有害物质等引起的疾病。 职业暴露主要方式 呼吸道吸入
直接接触皮肤吸收
化学性危害
1.细胞毒素药物
※ 抗肿瘤药物大多数是细胞毒剂,具有致突变、致
接种后无抗体产生
HbsAb(+)定量< 100iu/ml, HbsAb(+)定量> 100iu/ml,;或HbsAg(+)
① 肌注 HBIG 200u (24h内) ② 强化注射乙肝 疫苗一次
不需进一步处理
二、暴露于HCV
目前尚无统一预防用药标准。
有专家建议:可酌情应用干扰素+利巴韦
林联合治疗。
癌和致畸性。
※ 药液气溶胶经呼吸道吸入或直接接触皮肤吸收。 ※ 暴露的剂量虽小,但长期接触,因蓄积作用,引
起白细胞减少、自然流产率增高。且有致癌、致
畸、致突变的危险。
2.麻醉剂
麻醉剂的危害 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已注意到,
吸入麻醉剂可导致胚胎毒性发生流产等。
有报道手术室医务人员因慢性吸人麻醉气体可致
□
辐射
包括X射线、放射性核素、射频辐射、紫
外线辐射等(放射科、核医学治疗室、理疗室、介
入室、手术室等)。
□
医疗锐器伤
针头、刀片、缝合针等伤害(门诊
抽血室、注射室、急诊室和手术室)
辐射危害
急性皮肤烧伤
坏死、放射性皮炎 短期大剂量辐射 眼球晶体浑浊 继发白内障
骨髓再生障碍
长期低剂量的辐射
几年—十几年后
径传播的疾病。
经呼吸道传播
麻疹、水痘、结核、流腮
肺结核、流感、军团菌病等
经消化道传播
肝炎、腹泻等
乙型肝炎、丙型肝炎 √经血液传播 艾滋病、梅毒、疟疾等。
呼吸道职业暴露的危险操作
吸 痰
气管插管
咽拭子取样
胃肠镜
纤支镜
口腔科操作等
经血液传播的感染性疾病
●
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可能导致疾病有:
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疟疾等。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 与标准预防
内容提要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危害 血源性职业暴露后的处理
职业暴露防护与标准预防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危害
职业暴露
职业暴露是指因职业关系暴露 在某种危险因素中,有感染或引发 某种疾病潜在危险的情况。
医学职业暴露的常见危害
物理性危害
职业暴露危害
化学性危害
生物性危害
物理性职业危害
流行性脑膜炎、腮腺炎、水痘、麻疹、肺
鼠疫、肺出血热等),在标准预防的基础
上实施空气隔离。
空气隔离遵守2个基本要求
▲
患者所处的环境:通风和专门的空气
处理系统;
▲
医务人员和进入该环境,应用呼吸道
保护装置。
空气隔离措施
1、病人的隔离 设立隔离室,限制病人离开隔离室,无条件时, 相同病原微生物感染病人可同住一室; 加强通风,并注意风向,做好空气消毒; 当病人病情容许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 2、医务人员防护隔离
例,,未发现感染(0)。
危险体液
含病毒浓度高的体液:
血液、血液成分、伤口分泌物、 精液、阴道分泌物、羊水、
胸腹腔积液、脑脊液、滑膜液。
含病毒浓度低的体液:
唾液、鼻腔分泌物、母乳
汗液、泪液、尿液、粪便
职业暴露后发生血源性感染的危险程度
1、锐器种类(空心针、实心针、刀片)
2、暴露的方式(位置、深度、进入血管)
2、时间、地点、经过 3、暴露方式与经过 4 、部位、伤口类型(深浅、大小、有无 出血) 5、污染物名称(血、体液、培养液等) 6、损伤器具类型
报告记录内容
7、患者病种(乙肝、丙肝、HIV)和含有
病毒的情况、是否正接受治疗,何种药物
治疗 8、处理方法及处理经过,是否实施预防性 用药、首次用药时间、药物毒副作用及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