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观潮》教案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观潮》是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本节课主要通过描述作者观看钱塘江大潮的景象,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壮丽,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但对于描绘自然景象的课文可能还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引导他们感受大自然的壮丽。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词,掌握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学生能够理解作者观察大自然的方式,学会从细节中感受和描绘景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词,掌握课文内容。

2.难点:理解作者观察大自然的方式,学会从细节中感受和描绘景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手段,为学生创造生动的学习情境,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课文的细节和特点,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课件。

2.生词卡片:准备生词卡片,用于课堂操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引导学生产生兴趣,激发他们学习课文的欲望。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理解课文内容。

在此过程中,教师适时解释生词和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生词和短语进行口语表达,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

4.巩固(10分钟)教师利用生词卡片,对学生进行听力、口语和阅读的操练,确保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景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还能想到其他大自然景象吗?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四年级语文《观潮》的教学设计10篇

四年级语文《观潮》的教学设计10篇

四年级语文《观潮》的教学设计人教版四年级语文《观潮》的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能正确拼读注音的生字,学会8个生字,重点学习"若、昂、崩、震"这四个易错的生字;读写"平静"等九个词语,能够理解并运用这些词语。

2、了解课文是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来写文章,并能按此顺序分段。

3、能运用“边读边想画面”的阅读方法学习本课,使阅读能力进一步提高。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3、4自然段。

5、通过学习,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课文是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来写文章,并能按此顺序分段。

教学难点:体会潮来之时的壮观景象,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是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来写文章,并能按此顺序分段。

2.能正确拼读注音的生字,学会8个生字。

重点学习"若、昂、崩、震"这四个易错的生字;读写"平静"等九个词语,能够理解并运用这些词语。

3.阅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学生通过自学读懂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

教学过程:一、揭题,解题。

1、同学们,我们浙江省的旅游景点非常多,自古以来就吸引了无数的文人墨客,像美丽如画的杭州西湖,文化底蕴深厚的绍兴,优美自然风光的千岛湖,佛教胜地普陀山……真是举不胜举。

我国宋代有大诗人苏轼游览了浙江的一处胜景后,让他久久不能忘怀,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你们知道他讲的“潮”是哪儿的潮?2、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海宁的盐官镇去领略一下这名扬中外的钱塘江潮。

(板书:观潮)(学生读题)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1、读课文时自学课文。

要求:(1)遇到带拼音的生字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记住字形;自学新词,想想意思;读通课文,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遇到不懂的地方打上“?”。

《观潮》优秀精选教案(精选7篇)

《观潮》优秀精选教案(精选7篇)

《观潮》优秀教案《观潮》优秀精选教案(精选7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观潮》优秀精选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观潮》优秀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3.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4.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二、教学重点、难点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感受钱塘潮的神奇壮观,教学难点是体会课文中的有关语句,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

三、教学准备词卡四、教学时间2课时五、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板书课题,比较“观”字。

1.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第一课,谁来说说课题?(板书:观潮)2.题目中,出现了一个“观”字,课文中,还出现了一个“观”字,翻开书,小声读一读,找一找。

(板书:天下奇观)3.比较:“观潮”的“观”字和“天下奇观”的“观”字的意思一样吗?在理解了“观”字意思的基础上,再去理解“天下奇观”。

4.小结: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的意思是不一样的,读书的时候,要一边读,一边想,这样才能感受到祖国语言的丰富多彩。

二、初读课文,朗读正确。

1.小声地读一读课文,把课文朗读正确。

2.指名读,纠正学生朗读中的错误读音。

(薄雾闷雷涨注意学生在朗读加点字时的字音。

)3.出示词卡,朗读词语。

(宽阔、笼罩、薄雾、若隐若现、昂首东望、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沸腾、横贯江面、齐头并进、奔腾、漫天卷地、依旧、恢复)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小声地再读一读课文,读完了课文,请你说说:你知道了什么?A、八月十八——的观潮日B、盐官镇——的地方C、观潮人——最多D、响声——E、浪潮——最壮观F、人的情绪——涨2.你能把这六方面的内容连在一起吗?可以说一句话,可以说两句话……也可以是一段话,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观潮》教学设计

《观潮》教学设计

《观潮》教学设计《观潮》教学设计15篇《观潮》教学设计1一、教材及学情《观潮》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课文通过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向我们介绍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

编者将这篇课文选编在这里,一方面是继续培养学生抓住主要内容的能力,另一方面是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想上好一堂课必须了解学生。

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富于想象,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但学生生活阅历有限,对文中描绘的雄伟景象缺乏直观感受,需要老师提供直观的图像帮助。

二、教学目标依据大纲要求、教材特点及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我特拟定了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识记生字词,抓重点词句进行品味,注重语言积累。

2、技能目标: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3、情感目标:让学生通过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使学生受到壮阔美和力量美的感染,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的感情。

三、教学重难点:我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能力,确定出本课的重难点。

重点:学习课文3、4自然段,体会大潮的磅礴气势。

难点: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四、教法“教有多法,但无定法。

”在本课中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法和朗读法进行教学。

通过展示课件让学生身临其境,情寓其中,从而感受大自然的伟大力量,并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品味,更好地理解课文。

五、学法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觉主动地学习,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六、教程常言道:“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

”教学也是如此,一堂课的导入十分重要。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观潮》教学设计2教学设计意图本设计力求跳出传统的讲读法这一思维定势,突出朗读技巧功效,将点拨教学、情境教学与朗读教学相结合,强调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设计了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朗读要求,激发学生在读中思考探求文章之美的情趣,从而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语感,旨在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素质。

《观潮》教案(精选10篇)

《观潮》教案(精选10篇)

•••••••••••••••••《观潮》教案《观潮》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观潮》教案(精选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观潮》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3个生字。

正确读写“观潮、据说、笼罩、薄雾、闷雷、水天相接、沸腾、犹如、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霎时、余波、风号浪吼、恢复”等词语。

2、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3、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按照观潮顺序记叙景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课时】第一课时课前准备:学生朗读课文,将视频传送至班级微信群,布置学生观看钱塘江大潮视频。

【媒体应用说明:本环节教师通过微信收集课前相关的资料,学生通过观看视频的方式参与到教学中来,使教学环节提前到课前,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江山如画、风光秀丽,你一定去过许多旅游胜地、大山名川,今天,我们一起去钱塘江追逐一场水的盛宴。

板书:观潮(指导书写“潮”)(齐读课题。

)【运用希沃中的汉字功能学习“潮”。

】二、预习入手,了解学情1、昨天回家都预习了吗?读课文了吗?老师把检查的权力交给大家:出示学生预习时的朗读视频,引导学生认真听,运用班级优化大师进行点评。

检查生字读音情况:课文读过了,生字词语一定难不倒大家。

课件依次出示词语:依旧、笼罩、薄雾、蒙蒙、霎时、横贯、恢复(3)检查多音字情况【运用希沃动画功能,色差功能检查生字词。

】(4)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吗?相机出示思维导图: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5)游戏:找出描写声音的词语。

【运用希沃课堂活动中的超级游戏,进行辨认。

《观潮》优秀教学设计【优秀9篇】

《观潮》优秀教学设计【优秀9篇】

《观潮》优秀教学设计【优秀9篇】篇一:《观潮》教案篇一一、指导思想:《观潮》(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十三课)是一篇描写祖国壮丽河山的文章。

本课的设计旨在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充分利用现代教育媒体的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观看录像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感受祖国河山的壮丽,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领略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注意积累材料的习惯。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四自然段。

五、课堂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13课《观潮》。

(齐读课题)教师提问课文写的是什么潮呢?(板书:钱塘江潮)教师介绍:钱塘江是浙江省最长的一条河流,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板书:天下奇观)(解释“观潮”与“天下奇观”中的“观”有什么不同)。

(二)汇报交流1.请同学们谈一谈通过预习对这“天下奇观”有何初步的了解?2.请同学们打开书,看看课本,说说预习时你是怎样给课文分段的?能说出为什么要这样分吗?(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三)放录像(潮来时一段)。

初步感知“天下奇观”的壮丽与雄奇。

1.过渡:钱塘江大潮气势非凡,那奔腾咆哮的壮丽图景让人惊心动魄。

难怪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日,在海宁县盐官镇的海塘大堤上汇集了成千上万来自世界各地的中外游客,他们争先恐后地早早赶到,盼望一度钱塘江大潮的风采。

同学们,你们见过那种景象吗?想不想亲眼看一看?老师这里有一段录像,请同学们戴上耳机,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来初步感受一下这“天下奇观”。

2.学生谈看录像后的感受。

(四)理解课文内容过渡:刚才我们在录像上看到的景象书上也有,同学们看看是哪一段?(学生通过看书找出是3、4自然段)1.学生自读3、4自然段。

划出能写出潮来时气势的语句,把不明白的问题用问号标出,对特别喜欢的句子就努力读精彩些。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教学教案(精选8篇)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教学教案(精选8篇)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教学教案(精选8篇)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教学教案篇1一、说教材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三单元11课《观潮》,这是一篇绘景文,作者以事物原本的发展变化作为观察顺序,用人潮相对,动静对比的方法,写出了钱塘江大潮这一壮丽的“天下奇观”,从而激发同学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本课要两课时完成,依照大纲要求,第一课时,在指导同学朗读课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引导同学利用工具书,解决生字、新词,同时依据小标题给课文分段。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认知目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能用“逐渐”、“恢复”造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技能目标: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引导同学从中学习怎样积累资料;通过语感训练,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让同学通过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因为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怎样注意积累资料”,所以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注意积累资料”,即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学习作者是怎样留心周围事物和积累资料的。

“潮来之时”是文章的重点局部,所以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本课是第三单元的第三篇讲读课文,而讲读课文在语文基本功训练和重点读写项目的训练方面负担着最主要的训练任务,因此,编者将这课布置在这里,是在前两篇文章的基础上进一步以它为例,让同学学习作者是怎样留心周围事物的,在知识体系上,它与上单元的训练重点项目“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街接紧凑。

同时也为下单元“内容中体会思想”奠定了基础。

二、说教法在教学方法上,因为本课是篇文质兼美的写景记叙文,篇幅不长,但“天下奇观”的景象极为少见,因此,我将借助电教手段(录相、录像等)采用“情境教学法”进行教学,即让同学入境界,进角色,动真心,吐真情来体会潮来时宏伟的气势,从而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大力量。

三、说学法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同学的认知规律,这节课我将引导同学“边听边看,边读边思”的方法来学习,即引导同学在观看录像时要用心看,仔细听,在阅读文章时要一边读、一边想,并能做到联系上下文,读后想前,边读边想。

观潮教案(优秀8篇)

观潮教案(优秀8篇)

观潮教案(优秀8篇)《观潮》教案篇一一、教材分析主要内容这是一篇讲读课文。

通过“我”的耳闻目睹,介绍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观。

中心思想本文介绍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段落结构全文共有五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指出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可以作为第一段。

“奇观”指雄伟壮丽而又罕见的景象。

“自古以来”是说钱塘江大潮自古就有。

仅一句话,就突出了钱江大潮的“古”和“奇”。

第二自然段讲潮来之前的景象,可以作为第二段。

先讲观潮的时间——农历八月十八,地点——海宁县盐官镇的海塘大堤。

再讲潮来之前江面上的景色。

有两点值得注意:一点是“江面上很平静”,这和潮来之时的“动”形成鲜明的对照;一点是“越往东越宽”,这实际上是简略地介绍了钱塘江口的地形(这种特殊的地形对钱塘江大潮的形成有决定作用)。

接着讲岸上的景象。

“早已人山人海”,说明观潮的人非常多,人们早早赶来,盼望一睹钱塘江大潮的风采。

第三、四自然段讲大潮到来时的壮观景象,是课文内容的重点,可以作为第三段。

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观察,把听到的声音和看到的景象穿插描述,在读者面前展现了大潮滚滚而来、奔腾咆哮的壮丽图景。

讲声音,先是“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而后“响声越来越大”,最后,“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讲景象,大潮在远处时,“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大潮从远处涌来时,“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大潮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浪潮越来越近时,“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作者这些有声有色的描写,使人如临其境,感到响声越来越大,大潮越来越近,潮头越来越高,声势越来越猛。

作者观潮,先听到“声音”,后看到“潮水”,是因为音速快于水速。

最后一个自然段讲潮头过后的景象,可以作为第四段。

《观潮》教学设计教学教案(精选7篇)

《观潮》教学设计教学教案(精选7篇)

《观潮》教学设计教学教案(精选7篇)《观潮》教学设计教学教案(精选7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由给大家带来《观潮》教学设计教学教案7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观潮》教学设计教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能力目标:⑴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

3、知识目标: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记叙,学习作者有顺序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难点】理解体会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表现力。

【教学辅助手段】课件、音乐伴奏带。

【教学过程】一、初步谈话,理解课题1、今天,我们一块儿来学习第1课:观潮。

通过预习,你们知道课文写的是哪儿的潮吗?(钱塘江大潮。

)2、钱塘江在我们祖国的浙江省,远离我们可爱的家乡──四川有好几千里。

如果说四川的峨嵋全国都很有名,那么浙江的钱塘江大潮就可称为“天下奇观”了。

板书:天下奇观3、课题中的“观潮”和“天下奇观”这词中,都有一个“观”字,这两个“观”字意思一样吗?(如有不懂,鼓励学生后回答。

)谁能说说“天下奇观”的意思?(生根据理解回答。

)二、检查预习,反馈交流昨天,你们回家预习了课文吗?现在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把课文读一遍,一边读一边想:作者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学生自读课文后回答。

)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三、观看录像,感受情景1、同学们学得真不错。

你们对钱塘江大潮一定很感兴趣吧?想不想去看看呢?2、别遗憾,老师有有关大潮的图象,想不想看?3、我们就一块儿来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一下这一天下奇观。

四、突破重点,指导朗读1、刚才录像里大潮的景象,咱们课文里也有,在哪儿呀?(课文3、4自然段。

)2、自己读读3、4自然段,你觉得那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你特别喜欢的,就努力地把它读得精彩些,待会儿读给大家听。

人教版《观潮》教案

人教版《观潮》教案

人教版《观潮》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地理位置、特点及其形成的自然条件。

掌握潮汐的基本知识,理解潮汐与月球引力的关系。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1.2 教学内容钱塘江大潮的地理位置与特点潮汐的形成原因及与月球引力的关系观察钱塘江大潮的方法与技巧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钱塘江大潮的地理位置、特点及其形成的自然条件。

潮汐的基本知识,理解潮汐与月球引力的关系。

2.2 教学难点潮汐的形成原因及与月球引力的关系如何观察钱塘江大潮的方法与技巧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钱塘江大潮的形成原因及其特点。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潮汐与月球引力的关系。

采用观察法,指导学生如何观察钱塘江大潮。

3.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及其形成过程。

使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分析钱塘江大潮的地理位置及潮汐变化。

第四章:教学过程与步骤4.1 教学导入通过展示钱塘江大潮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钱塘江大潮如此壮观,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4.2 教学展开讲解钱塘江大潮的地理位置、特点及其形成的自然条件。

讲解潮汐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理解潮汐与月球引力的关系。

4.3 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使用观察工具(如望远镜、摄像机等)观察钱塘江大潮。

引导学生记录观察结果,并进行交流分享。

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思5.1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和实践活动。

学生理解度:通过课堂提问和作业,评估学生对钱塘江大潮的形成原因及其特点的理解程度。

学生观察能力:通过观察报告和分享,评估学生的观察能力及表达能力。

5.2 教学反思教师应反思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否需要进行调整。

教师应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给予学生足够的指导和支持,是否能够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案(七篇)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案(七篇)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案(七篇)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案篇1【教材分析】《观潮》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制第7册第一组的一篇课文,本组课文以“大自然的魅力”为主题,为我们编选了4篇课文,本篇课文叙述的是一次观潮的盛况,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有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出江潮由风平浪静到奔腾咆哮再到又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写出了大潮的奇特、壮观和雄伟。

课文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文中作者不但运用比喻的手法直接描写了潮水汹涌澎湃、雷霆万钧的气势和声威,还从观潮人数之多,热情之高间接的反映了大潮的奇特,使人读后不禁由衷的发出了“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自古以来的天下奇观。

”编选本篇课文的意图有二,一是使学生通过阅读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奇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二是引导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想象画面,并通过品味关键词句、重点段落,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学情分析】对于刚步入四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虽然对于写景文章有初步的认识,但他们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其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上还是存在较大的难度。

此外,钱塘江大潮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学生较难感受体会其奇特、壮观的景色,这就要求教师创设好情景,设计好句子理解的坡度,激发学生的想象,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感知大潮的奇特、壮观、雄伟。

【教学目标】1.通过联系上下文、查阅相关资料,学会“潮、称、盐”等13个生字,认识“罩、屹、鼎”等7个生字,正确读写“宽阔、笼罩、薄雾、屹立、若隐若现、山崩地裂、齐头并进、漫天卷地”等词语。

2.通过“三读(读准、读通、读懂)”,自主学习,乐于朗读,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3、4自然段。

3.边读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理解体会词句的含义。

4.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奇特、壮观,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受到自然美的熏陶,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观潮》教学设计(优秀12篇)

《观潮》教学设计(优秀12篇)

《观潮》教学设计(优秀12篇)《观潮》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的:1、学习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观潮、据说、笼罩、薄雾、若隐若现、闷雷、水天相接、沸腾、犹如、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霎时、余波、风号浪吼、恢复"等词语。

2、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3、感受钱塘江大潮雄伟、壮丽,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按照观潮的顺序记述景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感受钱塘江大潮雄伟、壮丽,学习作者有顺序、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课前准备:有关钱塘江大潮的图片或录像。

教学方法:朗读品味体会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教师从潮水的样子和声音等方面介绍。

)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今天,老师和同学们就一起去观赏天下奇观钱塘江大潮,找一找答案。

板书《观潮》二、观潮激思1、播放钱塘江大潮的录像2、看过录像,你想说些什么?你有什么感受?(教师注意指导学生的语言)三、自读自悟1、看过录像,大家感受到了钱塘江大潮的壮美。

这么美的景观用什么样的`语言才能恰当表达呢?下面请大家读课文,评评作者的语言如何?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中的句子。

2、指导朗读,学生对作者的语言进行评价。

3、学生再读课文,自读自悟,看看读懂了什么。

4、通读全文,感悟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巧抓观字,直奔中心。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感受了钱塘江大潮的雄伟的气势,这节课我们具体的去感受它的"奇特"之处。

1、生默读课文,用笔勾画出文中带"观"字的词语,并读读相应的句子,想想"观"字的意思。

2、《观潮》的观:看。

天下奇观的观:景色。

3、能否用两个观的不同意思合起来说课题?(观天下奇观)二、分组研究作者在观天下奇观写下了可闻《观潮》,思考课文时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并将课文分成三部分。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观潮》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观潮》教学设计

1观潮教材分析本文主要描写了被人们称为"天下奇观"的浙江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的景象。

课文先写了潮来前江面风平浪静,人们焦急盼望的情景。

再写潮来时雄伟壮观.钱塘江大潮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软远,学生较难感受和体会其奇特壮观的景象这就要求教师设好情境,设计好句子理解的坡度,激发学生的想象,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感受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教学目标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

正确读写"笼罩、人声鼎沸、水关相接、横贯"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 自然段。

3.学习作有顺序,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4、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感受钱塘江大潮来时的神奇壮观,能够根据语言描写想象画面。

难点:想象课文描写的大潮景象,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既生动又有层次地描述钱塘江大潮雄奇景象。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多媒体课件、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展示2.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第一课,谁来说说课题?(板书:观潮)3.题目中出现了"观"字,课文中,还出现了一个"观"字,翻开书,读-读,找一找。

(板书"天下奇观")3.比较两个"观"字,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再去理解无下奇观。

二、初读课文,朗读正确1.小声地读一读课文,把课文朗读正确。

2.指名读,纠正错误读音3.检查字词三、整体感知,理请脉络1、小声再读课文,请你说说:你知道了什么?(参考答案:我知道了很多知识,如:农历的八月十八日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钱塘江大潮的汹涌澎湃、雄伟壮观等。

)2.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主要内容为人们观看被称为“天下奇观”的浙江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景象。

)3.指导朗读,找一找哪些句子表现了钱塘江大潮是"无下奇观" 。

《观潮》教案(精选4篇)

《观潮》教案(精选4篇)

《观潮》教案(精选4篇)《观潮》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周密的文学常识。

2.能借助工具书和注释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大意。

3、积累文言词语,掌握“方”“倏尔”“文”“江干”等词含义。

4、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品味文中优美意境。

5.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6、深入体会课文语言精练、形象生动的特点。

【学习重点】1、了解周密,积累文言词语的用法。

2、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学习难点】体会文中自然美与民俗风情美相融合的特点,感受大自然的不凡魅力,感悟弄潮儿的不凡风采。

【自主探究学案】【知识链接】1、题目解读:《观潮》选自《武林旧事》。

《武林旧事》是作者在宋亡之后,追忆南宋都城临安(杭州)往事之作。

此书写得详细生动,寄托着作者的故国之思。

《观潮》写的是钱塘江海潮的景象和观潮的盛况。

钱塘江是浙江最大的河流,全长400多公里,流经杭州,在杭州湾入海。

由于江道狭窄,水势受阻,海潮倒灌,便形成了“钱塘潮”这一自然奇观,被前人称为“壮观天下无”。

“观潮”遂为古今盛事。

2、作者简介:周密(1232—约1298),字公瑾,号草窗,南宋文学家。

祖籍山东济南,金兵入侵,他南渡流寓浙江吴兴,又自号弁阳老人、四水潜夫。

宋末曾任义乌(今属浙江)县令。

宋亡之后,隐居不仕,从事著述。

他能文善词,是南宋末年有名的词人。

其词格律严谨,清丽工巧,偏重形式美。

其诗文亦佳。

周密一生著作颇丰,著有《武林旧事》《齐东野语》《癸辛杂识》《草窗韵语》等。

3、背景资料:钱塘江观潮,历史悠久,有文献记载的就有两千多年,宋朝时最盛。

现在观潮在浙江海宁,但在宋代,观潮胜地却在临安,就是今天的杭州市。

南宋定都临安,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都要举行观潮盛典。

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表演,当日从宫廷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热闹。

周密的《观潮》记叙的'正是这一盛况。

举世闻名的钱塘奇观——海宁潮将要申报“世界遗产”。

2024年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人教版教案四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教学优秀

2024年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人教版教案四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教学优秀

2024年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人教版教案四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教学优秀教案名称:《观潮》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观潮》的主要内容,感受大自然的壮观景象。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培养学生观察自然、发现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1.课文中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教学难点:1.学生对课文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象的想象力培养。

2.学生对课文语言表达的欣赏与理解。

教学准备:1.课文《观潮》2.生字词卡片3.相关教学图片4.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图片,展示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

2.学生观察图片,发表自己对钱塘江大潮的印象。

二、课文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观潮》,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三、生字词学习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跟读并记忆。

2.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分享生字词的学习心得。

3.教师选取部分生字词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四、课文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如比喻、拟人等。

2.学生举例说明课文中的优美语句,并解释其含义。

五、课堂活动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自然景观,进行观察和描绘。

2.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3.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观察身边的一个自然景观,用文字进行描绘。

2.家长协助学生进行观察,并给予评价。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出示图片,展示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

2.学生观察图片,发表自己对钱塘江大潮的印象。

二、课文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观潮》,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三、生字词学习1.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跟读并记忆。

2.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分享生字词的学习心得。

3.选取部分生字词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学习的生字词。

2.学生分享自己观察到的自然景观。

《观潮》2023教案参考五篇

《观潮》2023教案参考五篇

《观潮》2023教案参考五篇《观潮》2023教案参考五篇《观潮》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作者是赵宗成、朱明元,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观潮》2023教案参考,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与分享哟!《观潮》2023教案篇1一、课题:观潮二、教材分析:本课是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作者记叙了观赏钱塘江大潮时所见所闻的景象,说明它确实是天下奇观。

课文按照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退之后的时间顺序记叙的,重点描写了潮来之时潮水的壮观景象;从声音和样子两方面写出了潮水的宏伟气势。

阅读这篇课文可以使学生了解钱塘江的有关情况,激发热爱自然,探索奥秘的情趣。

文中有许多优美的词句,可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作为最后一组课文的学习,要综合运用以前学到的阅读方法来学习,有意识地检查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

三、教学目标:1.学会11个生字及相关的词语,特别是文中的四字词和成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3、4自然段。

3.能综合运用以前学到阅读方法学习本课,使阅读能力进一步提高。

如:分清文章的主次;边读边想画面,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4.学习作者按时间顺序记叙事物的写作方法。

5.通过学习课文,激发起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体会潮来之时的壮观景,能够根据语言描写想象画面。

五、教学时间:2课时六、教法学法:以读为主,读中想象,读中悟情。

七、课前准备:学生收集钱塘江大潮的图片、资料,教师制作大潮景象的课件。

八、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我们这个学期的第一课《观潮》,齐读课题,这篇文章描写的是钱塘江大潮。

谁了解它,能把课前收集的资料向大家说说吗放映大潮录象,配上进行曲音乐,学生尽情地观赏。

看完之后,谈谈你的感受。

想知道课文是用什么语言描写这宏伟景观的吗那就读读课文吧[说明:导入的设计,利用录象抓住学生的注意力,然后谈观后感,接着问:想知道课文是用什么语言来描写这种景象的吗这样就能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

《观潮》的优秀教学设计(优秀5篇)

《观潮》的优秀教学设计(优秀5篇)

《观潮》的优秀教学设计(优秀5篇)观潮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的生字和新词(其中5个会认的字,6个会写的字,7个要掌握的词语。

)2学习抓住重点句子,按课文的表达顺序理解课文的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欣赏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重难点:课文3、4自然段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六、教学时间:二课时七、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八、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准备(一)、用谈话法引出课题:同学们,你们到过江边吗?你们可知道,大江大海不仅有风平浪静的时候,有波涛汹涌的时候,还有由于月亮和太阳的吸引力的作用,水面会发生定时涨落的现象,这就叫作“潮”。

(请同学们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初步认识什么是涨潮)二、教学过程(一)吟诵古诗,导入新课:(设计意图:古诗的引入,可以让学生了解古人赞美钱塘江大潮的诗句,知道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称颂,同时,为学生营造出了一种浓郁的学习语文的氛围,让孩子们能够在一点一滴中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

)2课件出示:引导学生体会“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观”字各是什么意思?(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到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思是不一样的,从而感受到中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同时,也夯实了学生的基础知识。

)(二)自主读文,探究识字:1自由小声读课文,画出生字和新词,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生字。

2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自学生字的情况,争取做到把字音读准确。

3全班齐读生字和新词。

4全班共同交流生字中比较复杂的字形和容易读错的字音。

教师重点强调“卧”字的第六笔是“竖折”。

5朗读全文,力争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设计意图:要充分发挥学生识字的主动性,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来识字,重视对学生自主识字的引导和交流,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

)(三)指名读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全班纠正读错的字音。

(四)默读课文,在读书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问题,请你用铅笔做个标记。

《观潮》公开课优秀教案(通用12篇)

《观潮》公开课优秀教案(通用12篇)

《观潮》公开课优秀教案《观潮》公开课优秀教案(通用12篇)《观潮》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作者是赵宗成、朱明元。

写的是八月十八钱塘江观潮的事。

我们为大家整理了《观潮》公开课优秀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观潮》公开课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和雄奇,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引导学生从中学习怎样积累材料。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逐渐”“恢复”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描写,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描写潮来时的几个句子。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或从电影、电影中可能看到过海潮,但是,你们看到过江潮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观看江潮的课文《观潮》。

二、引导初读课文。

提出要求:轻声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边读边想象“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景象,尝试给课文分段。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三、检查交流。

1、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2、哪部分是写潮来前的景象?哪部分写潮过后的景象?3、因此,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几段?为什么这样分?四、讲读课文。

(一)读第一段。

1、齐读第一段,问: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观哪儿的潮?2、这一段是从哪些方面来写钱塘江大潮的?(二)讲读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思考:人们是在什么地方观看钱塘江大潮的?江潮还没来,作者看到了什么?2、默读第二段,思考:潮来前江面是什么样子的?人们的心情怎么样?并动手画句子。

3、指名读句子。

4、“人山人海”说明什么?“等着、盼着”说明人们心情怎样?(三)讲读第三段。

1、学生自学。

2、交流讨论。

(1)课文是怎样描写江潮声音的?想象一下闷雷什么时候响起来?江潮到近前时,声音是怎样的?(2)指导朗读。

(3)师生评议,加深理解。

(4)指名读描写江潮形状的句子。

人教版语文《观潮》教案

人教版语文《观潮》教案

教案设计:《观潮——自然奇观与人文情怀的交融》课程名称:《观潮——自然奇观与人文情怀的交融》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潮汐现象的基本原理,掌握观察自然现象的基本方法,理解文学作品中对潮汐的描绘及其背后的文化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视频、阅读文本、小组讨论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培养热爱自然、尊重科学的态度,以及从自然现象中汲取人文情怀的意识。

教学重点:•潮汐现象的基本原理及其观测方法。

•文学作品中对潮汐的描绘及其文化意义。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潮汐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

•鼓励学生从文学作品中提炼出潮汐所蕴含的人文情怀。

教学准备:•潮汐现象的视频资料。

•文学作品选段(如古诗、散文中关于潮汐的描写)。

•小组讨论卡片。

•潮汐观测记录表。

•多媒体教学资源(如潮汐示意图、文学作品配图)。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约5分钟)•情境创设:播放一段壮观的潮汐现象视频,如钱塘江大潮、海边日出的潮汐等,配以激昂或宁静的背景音乐,营造震撼或宁静的自然氛围。

•话题引入:教师提问:“你们见过潮汐吗?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潮汐背后隐藏着哪些科学原理和文化意义?”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本课主题——“观潮:自然奇观与人文情怀的交融”。

二、新知讲授(约15分钟)1.潮汐现象的基本原理:o教师简要介绍潮汐现象的产生原因,包括月球和太阳的引力作用、地球自转等因素。

o展示潮汐示意图,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潮汐的涨落过程。

o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潮汐会有规律地涨落?这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2.文学作品中的潮汐描绘:o教师朗读或展示一段文学作品选段,如古诗《观沧海》、散文《听潮》等,引导学生感受文学作品中对潮汐的描绘。

o提问:“这段文字是如何描绘潮汐的?你从中感受到了哪些情感或意境?”三、合作探究(约30分钟)1.小组讨论:o分发小组讨论卡片,每张卡片上有一个讨论主题,如“潮汐现象对海洋生物的影响”、“文学作品中的潮汐描绘与作者情感的联系”、“潮汐与人类文明的关联”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观潮
学习目标:
1.学习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面词语:“宽阔、薄雾、笼罩、沸腾”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3、4段落。

3.有边读这想象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4.感受祖国山河之美,热爱自然景观。

学习重点:
背诵第3、4段,想象潮来时的景象,体会观潮人的惊喜之情。

积累词句。

学习难点:
抓住重点句想象理解“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景象。

学习准备:
1.收集有关钱塘江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学习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2.学会文章中出现的生字、新词。

3.理清文章的结构,概括段意。

教学重点:
1.学会文章中出现的生字、新词。

2. 理清文章的结构。

教学难点:理清文章的结构,概括段意。

教学过程:
一、单元整体教学
同学们,我们从今天开始要学习四篇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每一篇文章就像一幅瑰丽壮美的图画,学完之后一定会让你感到大自然的奇妙。

请同学们打开第一组课文提示,看看书中给我们介绍什么方法去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呢?
1.学生自读,画批。

2.监控两点:
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象画面。

搜集相关自然奇观的资料。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苏轼)、“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

”(范仲淹)、“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

”(毛泽东)这些优美的诗句都是对前塘秋潮的咏赞。

同学们你们对钱塘江有哪些了解呢?(介绍资料)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钱塘江大潮如此壮观、雄伟、气势磅礴,那么我们一起来观看这个奇观吧。

齐读课题《观潮》。

2.“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词语中都有一个“观”字,这两个“观”字意思一样吗?
“奇观”是什么意思呢?“天下奇观”又是什么意思?
3.师:昨天,你们回家预习了课文,自己再把课文读一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文章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内容?(学生自读课文)
四、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预习情况。

①读准多音字:
闷(mèn)雷薄(bó)雾风号(háo)浪吼(hǒu)
涨(zhǎng)起颤(chàn)动
②易读错字
大堤.(dī)踮.脚(diǎn)霎.时(shà)
(2)出示“罩、薄、崩、霎”,说说特点:上下结构的形声字。

组词:笼罩、薄雾、山崩地裂、霎时……
“薄”是上下结构,不是左右结构。

“贯”上部分共4笔。

(3)说说你还有哪个字记不住?哪位同学愿意帮助他?
如“罩”字,口诀:“桌”子缺两腿,上边变“四”盖。

笼罩:像笼子似的罩在上面。

五、默读课文,理清层次
1.默读课文,看看第2至第5自然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第1自然段与下文是什么关系?
(时间顺序,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总分关系)
2.小组讨论分段,并概括段意。

第一段(1):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第二段(2):潮来前的景象。

第三段(3、4):潮来时的壮观景象。

第四段(5):潮过后江面的景象。

3.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或课后的资料袋,再认真地读课文,你会有更多的收获。

五、作业
1.选择正确的读音。

大堤.(dī tī)风号.浪吼(háo hào)
笼.罩(lóng lǒng)踮.脚(diǎn diàn)
2. 根据意思写词语。

(1)形容聚集的人极多。

()
(2)形容隐隐约约。

()
(3)没有风浪,比喻平静。

()
3.用直线将搭配恰当的词语来起来。

山崩地裂的江面横贯涌来
若隐若现的响声人声翻滚
风平浪静的堤岸余波江面
人山人海的景物白浪鼎沸
六、板书
一(1)天下奇观总
二(2)潮来前
1 观潮三(3、4)潮来时分(时间顺序)
四(5)潮过后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
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

我们盼望着能亲眼看到这一奇景。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观潮》。

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阅读课文,展开想像的翅膀,来感受大自然创造的奇异景象。

二、通过预习,我们读懂了什么?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

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一)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播放课件中潮来时的声音
教师:听!这是什么声音?你听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说)
2.深入学习课文3、4段,体会钱塘江大潮
(1)教师:潮来时的壮观景象,课文中也有描写,现在请你认真默读课文3、4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怎样把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写具体的?可以边读边画出你喜欢的、感受深的语句,还可以在旁边做批注。

(学生边默读,边画批)
(2)小组内交流,边读边想象,把你感受到的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3)全班交流,深入体会。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以下的内容:
①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在滚动。

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说:“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重点体会:人声鼎沸
教师:怎么沸腾的,能表演一下吗?
学生表演:跳着叫着,挥手喊着:潮来了,潮来了
教师:刚才的场面可以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人声鼎沸,人们说话的声音就好象开了锅的水一样。

②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重点体会:横贯江面、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同学们,这时你们
的心情怎么样?激动,读出这种感受,读到这儿,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面对这么壮观的潮水,你还有什么样的心情?吃惊、惊喜
体会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引入范仲淹的诗句: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
③比较句子
A浪潮越来越近,犹如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B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C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小组讨论:体会潮来时声音之大,形态之壮观。


(4)引入文字资料:钱塘江大潮来临时,另外一位作家这样写到(课件出示文字资料):
潮头已经带着雷鸣般的声响铺天盖地的来到眼前,后浪推着前浪,前浪引着后浪,浪拍着云,云吞着浪,云和浪绞成一团,水和天相撞在半空,好象千万头雪狮踏江怒吼,乱蹦乱跳,撕咬格斗你撞我,我撞你,一起化为水烟细沫,付之流水,波涛连天,好象要和九天银河相汇,大浪淘沙,好象要淘尽人间的污染,潮水腾跃,好象要居高临下,俯瞰风云变幻的世界。

(自己读,并说说体会到了什么?)
(5)播放录像。

(快看,钱塘江大潮来了!)
你有什么新的感受?假如你是一个游人,你会怎样赞叹?
教师:同学们,请闭上眼睛想:成千上万的游人来到钱塘江观潮,这观潮的人山人海当中有老人,有小孩,有中国人,有外国人,有普普通通的平民百姓,有国家的元首,有胆大的人,有胆小的人,有走遍世界的旅游者,也有很少到外面的乡下老奶奶,他们看到了这伟大的钱江潮,会发出怎样的赞叹?(教师随机采访学生)
(6)教师:是啊,不论是谁,当看到了钱江潮的壮观景象后,无不发出赞叹。

请你把自己的感受送入课文之中再来读一读。

(7)同学们,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潮来时的情景的呢?(远—近)
3.潮过后,还能称作是奇观吗?
(学习第五段:重点体会“漫天卷地”“风号浪吼”等词语)
4.那么潮来之前又是什么景象呢?是否也能算作是天下奇观呢?
(学习第二段,体会:平静、人山人海)
小结: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正像诗人苏轼所说的: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二)内化语言,拓展延伸
教师:同学们,这么壮观的景象,我们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现在,就让我们再来完整地感受一下钱塘江大潮吧!请大家看完之后做一次小导游,把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介绍给更多的人。

(放录像)
1.教师:你觉得作为导游应该怎样介绍呢?
2.出示小组活动建议:
(1)可以选择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中的任意一部分进行介绍。

(2)介绍时可以用课文中的语言,也可以加入自己的一些感受或运用资料中的知识,可以一个人介绍,也可以小组成员分工合作进行介绍。

(3)介绍的语言要符合导游的身份。

3.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4.小组汇报,教师相机点拨,并组织语言,适时评价学生。

小结:听了你们的刚才介绍,相信一定会有更多的人前往观潮。

希望同学们下课以后,继续关注钱塘江大潮,同时也可以关注更多的天下奇观。

4.作业。

(1)按一定顺序,写一个描写景物(或景观)的片断。

板书设计:
潮来前:风平浪静人山人海
观潮潮来时:齐头并进山崩地裂(远—近)
潮来后: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