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的应用一教案
《传感器及应用》教案
![《传感器及应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18138162b160b4e777fcf3f.png)
传感器及应用教案
教案
在允许误差范围内,传感器能测量的下限值(
1)端基拟合直线由传感器校准数据的零点输出平均值和满量程
平均值连成的一直线。
2)独立拟合直线方程用最小二乘法求得
(2)迟滞传感器在正、反行程期间,输入、输出曲线不重合的
现象。
数值是百分比,用
H
γ表示。
(3)重复性传感器输入量按同一方向作多次测量时,输出特性
不一致的程度。
属于随机误差,记作
K
γ,σ为标准误差,
im
∆为
最大误差
(23)
100%
K
F S
y
σ
γ
⋅
=±⨯;
2
1
1
n
im
i
n
σ=
∆
=
-
∑
(4)零漂和温漂
任务二传感器的动态特性
当输入量(X)随时间变化时(如加速度、振动),讨论传感器
的动态特性,输入输出关系称动态特性。
三、课堂热身
这堂课学习了传感器的基本特性的知识,要求重点掌握并理解传
感器的静态特性。
四、拓展延伸
1.作业布置:
课后习题1-5
2.预习传感器的测量误差与准确度及传感器中的敏感元件。
学生认真
听讲并做
好笔记
学生在教
师的引导
下回顾
30
13
2
教案
教案
教案
教案
教案
教案
教案
教案
教案
教案
教案
教案
教案
教案
教案。
传感器及应用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传感器及应用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d6868ee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cf.png)
传感器及应用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主要介绍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应用,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传感器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并培养学生对传感器的兴趣和创新能力。
通过探究传感器的原理和应用案例,使学生能够理解传感器在各种领域中的重要作用和发展趋势。
二、教学目标1. 理解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常见传感器的分类和应用。
3. 能够运用传感器解决实际问题。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难点1. 传感器的定义和分类。
2. 传感器的原理及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3. 传感器与物联网的关系及未来发展趋势。
4. 制作简易传感器实验。
教学重点:传感器的原理及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传感器与物联网的关系及未来发展趋势。
四、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
2. 实验材料:温度传感器、光电传感器等。
3. 相关实验设备:温度计、光电门等。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传感器的概念和分类1. 导入:通过举例让学生认识传感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传感器的兴趣。
2.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他们对传感器的认识和理解,并做一个小结报告。
3. 概念讲解:通过多媒体演示,向学生介绍传感器的定义和分类。
4. 案例分析:以温度传感器和光电传感器为例,讲解它们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第二课时:传感器的应用案例1. 导入:回顾上节课所学的传感器分类,引导学生思考传感器在各个领域中的具体应用。
2. 学生报告:学生向全班介绍一项传感器应用案例,并简要讲解其原理。
3. 案例讲解:教师带领讨论几个典型的传感器应用案例,如智能家居、无人驾驶等。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学生对传感器应用案例的理解和展望。
第三课时:传感器与物联网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让学生对物联网有一个初步了解。
2. 概念讲解:向学生介绍物联网的定义和主要构成要素。
3. 传感器与物联网的关系: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传感器在物联网中的重要作用。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教案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11eba0f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10.png)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教案教案标题:传感器原理及应用教学目标:1. 了解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2. 掌握传感器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和功能。
3. 能够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并了解其应用领域。
教学重点:1. 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2. 传感器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和功能。
教学难点:1. 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并了解其应用领域。
教学准备:1. 讲义材料:包括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分类和应用案例。
2. 实物展示:准备一些常见的传感器实物,如温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等。
3.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或电子白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请学生思考一下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传感器应用。
2. 学生回答并进行讨论。
二、讲解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分类(15分钟)1. 使用多媒体设备展示讲义材料,介绍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2. 解释传感器是如何通过感知环境中的物理量或化学量,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的。
3. 分类讲解:按照测量的物理量分类,如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按照感知原理分类,如光电传感器、声波传感器等。
三、展示传感器实物并讲解其应用案例(20分钟)1. 展示准备好的传感器实物,并介绍其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
2. 通过案例分析,讲解传感器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如工业自动化、环境监测、医疗设备等。
四、讨论和练习(15分钟)1. 引导学生讨论传感器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
2. 分组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选择一个应用场景,并设计合适的传感器方案。
3. 学生展示并互相评价。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总结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2. 引导学生思考传感器在未来的发展方向。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深入了解某一种特定的传感器,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2. 推荐学生参加相关的科技竞赛或项目,提高实践能力。
教学评估:1. 教学过程中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
2. 学生小组讨论和展示的成果评价。
3.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提出自己的问题和思考。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教程专用学习教案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教程专用学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b2f4b35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5a1b150.png)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教程专用学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传感器原理及应用教程》的第三章“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分类”和第四章“常见传感器的应用”。
详细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传感器的基础概念、工作原理、分类方法,以及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光电传感器等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
二、教学目标1. 理解传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能够对不同类型的传感器进行分类。
2. 掌握常见传感器的应用领域和实际操作方法,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激发对传感器技术研究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分类方法。
教学重点: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光电传感器等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实验用传感器、演示板、万用表等。
2. 学具:笔记本、教材、实验报告册、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个实际应用的传感器视频,引起学生对传感器的好奇心,进而导入新课。
2. 理论讲解:详细讲解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分类方法以及各种传感器的特点。
3. 实例分析:以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光电传感器为例,讲解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4. 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传感器的未来发展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5. 实践操作: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传感器的响应特性,并记录数据。
六、板书设计1. 传感器工作原理及分类2. 常见传感器应用案例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光电传感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本节课内容,设计一个简单的传感器应用电路。
2. 答案:学生需提交设计报告,包括电路图、元件清单、工作原理及预期效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自我评估,查找不足,为下次课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新型传感器技术,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同时,组织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传感器的魅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分类方法。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教程专用学习教案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教程专用学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013ba6e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83.png)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教程专用学习教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解传感器原理及应用,教材章节为第五章第一节《传感器的基本原理与分类》。
内容包括:传感器的定义、分类、基本原理,以及常见传感器的特点与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传感器的定义和分类,掌握传感器的基本原理。
2. 使学生熟悉常见传感器的特点和应用,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常见传感器的特点与应用。
难点: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实际应用中的问题解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传感器实验装置。
学具:实验手册、笔记本、测量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辆智能汽车,让学生思考汽车是如何感知周围环境的。
2. 理论知识讲解:(1)传感器的定义:传感器是一种能够感受非电学量并将其转换为电学量的装置。
(2)传感器的分类:按工作原理可分为物理传感器、化学传感器、生物传感器等。
(3)传感器的基本原理: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转换原理、检测原理和处理原理。
3. 例题讲解:以温度传感器为例,讲解其工作原理、特点和应用。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不同类型的传感器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
5. 实验操作:分组进行传感器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6.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实验心得,讨论传感器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六、板书设计:传感器的基本原理与分类1. 传感器的定义2. 传感器的分类3. 传感器的基本原理转换原理检测原理处理原理4. 常见传感器的特点与应用七、作业设计:1. 请列举三种常见的物理传感器,并简要介绍其工作原理和应用。
答案: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光敏传感器。
2. 请分析一只智能家居系统中,湿度传感器和光照传感器的作用。
答案:湿度传感器用于监测室内湿度,光照传感器用于监测室内光照强度,以调节家居设备的工作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传感器技术与应用教案
![传感器技术与应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5a18194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e5.png)
传感器技术与应用教案传感器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本教案旨在介绍传感器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应用案例。
第一部分:传感器技术概述1. 什么是传感器?传感器是一种能够感知和测量外部物理量的装置。
它能够将物理量转换为电信号,并将其传输给后续的电子设备进行处理和分析。
2. 传感器的分类- 按测量物理量分类:光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
- 按工作原理分类:电阻、电容、电感、半导体等。
- 按应用领域分类:环境监测、工业自动化、医疗健康等。
3. 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传感器通过利用物理量与电信号之间的相互转换来实现测量。
常见的工作原理包括压阻效应、热敏效应、电感耦合效应等。
第二部分:传感器技术应用案例1. 温度传感器的应用温度传感器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气象监测、家电等领域。
例如,它可以用于测量室内温度、食品加热温度,或者监测工业设备的温度变化。
2. 光学传感器的应用光学传感器可用于测量光照强度、反射率、颜色等物理量。
在自动化控制中,它可以用于检测产品质量、物体定位、防护设备等。
3. 压力传感器的应用压力传感器被广泛应用于流体控制、汽车工业、医疗器械等领域。
它可以用于测量气体或液体压力,监测水位变化,或者监测车辆轮胎的气压。
第三部分:传感器技术教学实践1. 实验项目:温度传感器实验学生可以利用温度传感器和微控制器进行温度测量实验。
他们可以搭建一个基于Arduino的温度监测系统,并通过编程实现温度数据的实时显示和记录。
2. 实践课题:传感器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学生可以选择一个特定的环境监测问题,如空气质量监测或土壤湿度监测,并设计一个传感器网络系统来收集和分析环境数据。
他们可以通过这个实践课题来深入了解传感器技术在实际问题解决中的应用。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传感器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分类,了解传感器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案例,并通过实践掌握传感器技术的应用方法。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教程专用学习教案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教程专用学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448d840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f5.png)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教程专用学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基于《传感器原理及应用》教材第3章“电阻式传感器”和第6章“光电传感器”,详细内容包括:1. 电阻式传感器的原理、类型及应用;2. 光电传感器的原理、类型、特性及应用实例。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电阻式传感器和光电传感器的工作原理;2. 学习并了解不同类型的电阻式传感器和光电传感器的特点及应用;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学会使用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传感器工作原理的理解,传感器类型及应用的选择;2. 教学重点:电阻式传感器和光电传感器的原理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使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实验设备(电阻式传感器、光电传感器、数据采集卡等);2. 学具:笔记本、实验报告、传感器模块。
五、教学过程1. 引入实践情景:介绍传感器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智能家居、工业生产等;2. 理论讲解:a. 电阻式传感器原理、类型及应用;b. 光电传感器原理、类型、特性及应用实例;3. 例题讲解:讲解传感器在实际应用中的计算和数据处理;4. 随堂练习:让学生针对所学内容进行计算和分析;5. 实验操作:a. 安装并调试电阻式传感器和光电传感器;b. 使用数据采集卡进行数据采集;c. 数据处理和分析;六、板书设计1. 电阻式传感器原理、类型及应用;2. 光电传感器原理、类型、特性及应用实例;3. 实验结果展示。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简述电阻式传感器和光电传感器的工作原理;2. 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a. 探索其他类型的传感器原理及应用;b. 了解传感器在物联网、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应用;c. 鼓励学生参加传感器相关的竞赛和实践活动,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传感器工作原理的理解;2. 教学重点:电阻式传感器和光电传感器的原理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使用;3. 实验操作:安装并调试电阻式传感器和光电传感器;4. 作业设计:简述电阻式传感器和光电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列举应用。
高中物理教案- 实验:传感器的应用(区一等奖)
![高中物理教案- 实验:传感器的应用(区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a4f465f5ba1aa8114531d91e.png)
6.3实验:传感器的应用----教学设计姓名:侯伟杰学校:阜阳二中6.3 实验:传感器的应用(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章讲述传感器的相关知识。
这部分内容是《课程标准》中“在课程内容上体现时代性”的一个标志。
本章共有三节,第一节介绍常见的传感器及其基本工作原理;第二节介绍常见传感器在生活中的应用;本节是常见传感器的应用研究。
教材在本节安排了两个用传感器完成一定控制任务的学生实验,其目的是使学生动手体会传感器的应用,培养学生组装和调试电子电路的能力。
能够帮助学生了解现在电子行业的发展层次,加强理论联系实际,树立学以致用的教育理念。
学情分析通过第一节和第二节的学习,学生对传感器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技术方面的知识仍然十分匮乏的,动手能力也亟待培养。
教学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斯密特触发器的工作特点,了解两个实验的基本原理。
2.通过实验,加深对传感器作用的体会,培养动手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培养动手能力,体会传感器在实际中的应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实验中通过动手组装和调试,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
2.感受传感器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及意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了解斯密特触发器的工作特点,能够分析光控电路的工作原理。
2.理解温度报警器的电路工作原理。
难点光控电路和温度报警器电路的工作原理。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论法、演示法、讨论法、启发法课前准备斯密特触发器(74ls14集成电路块),二极管,蜂鸣器,变阻器,热敏电阻,光敏电阻,5V直流电源,面包板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随着科技的发展,传感器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走廊里的声、光控开关(实物展示内部结构),火灾报警器,路灯的自动控制,商场酒店门口的自动门等都用到了传感器。
就连我们每天都用的手机,也用了多种传感器。
请同学们讨论一下手机用到了哪些类型的传感器?接下来请欣赏老师自制智能机器人小车的超声波避障表演(实物展示)图1大家想不想也制作一些类似的科技作品呢?首先我们需要学习一些与传感器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这节课我们就来动手制作光控开关或温度报警器吧!(二)进行新课教学任务1:了解相关元件的功能及其工作原理。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教程专用学习教案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教程专用学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b1a273d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1a.png)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教程专用学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传感器原理及应用》教材第四章“压力传感器”展开。
详细内容包括:压力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类型及应用场景;压力传感器的性能参数及其影响;压力传感器在工程实践中的安装与调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压力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掌握不同类型的压力传感器及其应用场景。
2. 学会分析压力传感器的性能参数,并了解其影响因素。
3. 能够在实际工程中正确安装和调试压力传感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压力传感器性能参数的理解与分析。
教学重点:压力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类型及其应用场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压力传感器实物、PPT课件、实验设备。
2. 学具:笔记本、教材、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通过展示压力传感器在生活中的应用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理论知识讲解(25分钟):介绍压力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类型及其应用场景。
3. 例题讲解(20分钟):讲解一个压力传感器性能参数分析的例题,指导学生掌握分析方法。
4. 随堂练习(15分钟):让学生独立分析一个压力传感器性能参数的实例,巩固所学知识。
5. 实验演示与操作(20分钟):演示压力传感器的安装与调试过程,并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六、板书设计1. 压力传感器工作原理2. 压力传感器类型及应用场景3. 压力传感器性能参数及其影响因素4. 压力传感器的安装与调试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个具体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压力传感器,并说明原因。
答案:根据实际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压力传感器,分析其性能参数,并解释选择该传感器的原因。
2. 作业题目:简述压力传感器在工程实践中的安装与调试步骤。
答案:步骤包括:传感器选型、安装位置确定、连接线路、调试传感器至最佳工作状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理论知识讲解、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压力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类型、性能参数及其应用。
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案-传感器的应用(一)
![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案-传感器的应用(一)](https://img.taocdn.com/s3/m/8b7943f04a7302768f993989.png)
選修3-2第六章第2節:感測器的應用(一)學案課前預習學案【預習目標】:瞭解感測器應用的一般模式,電子秤、話筒、電熨斗的工作原理感測器1、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原理圖:3、三種常見的敏感元件(1)光敏電阻①材料及構造②工作原理③功能:把__________(光學量)轉換為______(電學量)。
(2)熱敏電阻和金屬熱電阻①熱敏電阻a)材料b)特點c)功能:把_______轉換為_______(電學量)。
d)分類:正溫度係數PTC熱敏電阻(特點)負溫度係數NTC熱敏電阻(特點)②金屬熱電阻a)材料b)特點c)功能:把_______轉換為_______(電學量)。
(3)霍爾元件①材料及構造②霍爾電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導:③功能:把_________(磁學量)轉換為_______(電學量)。
感測器功能:能將力、溫度、光、聲、物質成分等_________轉化為______的元件。
課內探究學案【學習目標】(1)、瞭解感測器應用的一般模式;(2)、理解電子秤、話筒、電熨斗的工作原理。
(3)、會設計簡單的有關感測器應用的控制電路。
(4)、通過實驗結合物理學的知識,探究電子秤、話筒、電熨斗等的工作原理,從而瞭解力感測器、聲感測器和溫度感測器的一般應用,進一步總結出感測器應用的一般模式。
(5)、通過實驗激發的學習興趣,培養動手能力,提高創新意識,提高物理理論知識與實際相結合的綜合實踐能力。
【學習重點】:各種感測器的應用原理及結構。
【學習難點】:各種感測器的應用原理及結構。
【學習方法】:探究實驗【合作探究】問題1:光敏電阻、熱敏電阻、霍爾元件各是把什麼物理量轉化為電學量的元件?1、感測器應用的一般模式閱讀教材開頭幾段,然後合上書,在練習本上畫出感測器應用的一般模式示意圖。
提示:一般情況下,感測器產生的信號非常微弱,要想觸發控制電路,此信號必須進一步放大才可以,所以需要放大電路,即放大器。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物理第5章传感器1认识传感器教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物理第5章传感器1认识传感器教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https://img.taocdn.com/s3/m/7719fb52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35.png)
3.实验器材:
-准备不同类型的传感器实物,如光敏电阻、热敏电阻、压力传感器等,以便于学生观察和学习。
-确保传感器实验套件充足,包括传感器、信号放大器、显示装置等,以便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准备实验所需的连接线、电源、测量仪器(如万用表)等辅助工具。
3.随堂测试:
-设计针对传感器基础知识、特性参数和实际应用的随堂测试,以评估学生对本节课重点内容的掌握情况。
-分析测试结果,了解学生的知识盲点和理解误区,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4.实验操作评价:
-观察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规范性和安全性,评估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和实验技能的掌握。
-检查实验报告的撰写质量,包括实验数据的记录、分析和结论的推导。
-湿度监测与改善建议:学生需要描述如何使用湿度传感器监测植物生长环境的湿度,并提出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浇水或增加湿度的措施。
-学会了与他人合作,能够在小组讨论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共同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了对物理学科的兴趣,认识到传感器在现代科技中的重要性,激发了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培养了创新意识和实践精神,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勇于尝试新的解决方案。
-提升了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了解到传感器在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等方面的应用价值。
教学评价与反馈
1.课堂表现: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的积极性和准确性,以及学生对传感器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集中情况,以及他们对传感器案例分析的感兴趣程度。
2.小组讨论成果展示:
-评估各小组讨论的深度和广度,以及提出的解决方案的创新性和实用性。
-检查小组成果展示的逻辑性和清晰度,以及学生在展示过程中的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
《传感器应用技术》教案.
![《传感器应用技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4ef5e29d5bbfd0a78567311.png)
《传感器应用技术》教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传感器应用技术》教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传感器应用技术》教案.的全部内容。
第 1 单元(Unit) 第 1 周(Week) 2 学时(Periods) 单元标题 (Title) :课程教育教学地点(Place) :教学目标 (Teaching Target) :1、让学生了解什么是传感器应用技术2、检测技术的应用领域3、了解本课程的性质和课程安排4、掌握一般的学习方法教学方法(Teaching Approaches) :通过图片展示传感器应用技术的应用及作用教学材料及工具 (Teaching Materials & Aids):多媒体课件、课本、传感器实训台考核与评价方式 (Testing & Evaluating Mode):提问主要教学内容及过程Main Teaching Contents & Procedures一、什么是传感器应用技术?定义:检测是利用各种物理、化学效应,选择合适的方法与装置,将生产、科研、生活等各方面的有关信息通过检查与测量的方法赋予定性与定量结果的过程.自动检测的内容包括:●信息提取(提取有用信息)●信息转换(转换成易于处理的电信号)●信息处理 (将得到的信息进行数字运算、A/D转换等处理)二、传感器应用技术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地位1、机电一体化技术相关专业机械技术机械技术是机电一体化的基础。
信息处理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包括信息的交换存取运算判断和决策。
实现信息处理的主要工具是计算机,因此信息处理技术与计算机技术是密切相关的。
《传感器的应用导学案》
![《传感器的应用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233b8f71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84.png)
《传感器的应用》导学案一、导入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进修的主题是传感器的应用。
传感器是一种能够感知并转换物理量或化学量为电信号的装置,它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我们将通过本节课的进修,了解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种类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探究1. 传感器的定义及工作原理传感器是一种能够感知并转换物理量或化学量为电信号的装置。
它通过感知外部环境的变化,将这些变化转换为电信号,再经过处理,最终输出给控制系统或显示设备。
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理解为接收信号、转换信号、输出信号的过程。
2. 传感器的种类根据测量的物理量不同,传感器可以分为光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等多种类型。
每种传感器都有其特定的工作原理和应用途景。
三、拓展1. 传感器在生活中的应用传感器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在智能家居中,温度传感器可以控制空调的温度,湿度传感器可以控制加湿器的湿度;在汽车领域,加速度传感器可以实现车辆的稳定性控制,压力传感器可以监测轮胎的气压等。
传感器的应用使得我们的生活更加便捷、安全。
2. 传感器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息发展,传感器技术也在不息进步。
未来,传感器将更加小型化、智能化,能够实现更多复杂的功能。
比如智能穿戴设备中的传感器可以监测心率、运动情况等;智能城市中的传感器可以实现交通管理、环境监测等功能。
传感器的应用前景十分辽阔。
四、总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了解了传感器的定义、工作原理、种类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传感器作为一种重要的感知装置,在各个领域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希望大家能够在平时生活中多留意传感器的应用,更好地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内容,希望大家能够认真进修,如果有任何问题欢迎随时提出。
祝大家进修愉快!。
《传感器教案》
![《传感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a3fdd16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07.png)
《传感器教案》一、教案概述1. 课程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传感器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分类及应用,提高学生对传感器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2. 教学目标:(1)了解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原理和作用;(2)掌握常见传感器的分类、特点及应用;(3)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4)激发学生对传感器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3. 教学内容:(1)传感器的基本概念与原理;(2)常见传感器的分类及特点;(3)传感器的应用案例分析;(4)传感器技术的未来发展。
二、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原理和作用,以及常见传感器的分类及特点;2. 案例分析法:分析传感器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传感器的作用;3. 动手实践法:引导学生进行传感器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传感器技术的未来发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传感器技术与应用》等;2. 实验器材:各种传感器、实验板、导线等;3. 计算机及投影仪:用于展示PPT和视频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传感器在现代科技领域的重要性和应用实例,激发学生的兴趣;2. 讲解:讲解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原理和作用,以及常见传感器的分类及特点;3. 案例分析:分析传感器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传感器的作用;4. 实验操作:引导学生进行传感器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传感器技术的未来发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五、课后作业1. 复习课堂内容,整理笔记;2. 完成实验报告;3.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传感器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4. 提出至少两个关于传感器应用的创新想法,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创新思维的培养;4.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团队协作中的表现,以及提出的创新想法。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教程专用学习教案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教程专用学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10420b7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65.png)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教程专用学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传感器原理及应用》教材的第三章“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第四章“传感器的应用”,详细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分类、工作原理以及在实际工程中的典型应用案例。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工程中的运用;2. 能够分析不同类型传感器的特性,并选择合适的传感器解决实际问题;3.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增强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传感器工作原理的理解、不同传感器特性的分析及其在复杂环境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分类、选型和应用案例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传感器实物模型、演示板、PPT课件;2. 学具:实验手册、传感器组件、测量工具、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 引入实践情景: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传感器应用实例,激发学生的兴趣;2. 理论讲解:介绍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深入讲解传感器的工作原理;3. 例题讲解:结合实际案例,讲解传感器的选型和应用;4. 随堂练习:分组讨论,针对特定情景选择合适的传感器;5. 实验操作:分组进行传感器实验,观察并记录数据;指导学生分析数据,验证理论;六、板书设计1. 传感器的基本概念与分类;2. 传感器工作原理图解;3. 传感器选型及应用案例分析;4. 实验注意事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生活中至少三种不同类型的传感器应用,并说明其工作原理。
答案示例:温度传感器(如热敏电阻)在空调系统中的应用,压力传感器在汽车刹车系统中的应用等。
2. 实验报告:要求包括实验过程、数据记录、结果分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次课程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探索传感器的最新发展动态,了解其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应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传感器工作原理的理解;2. 教学重点:传感器选型及应用案例分析;3. 实验操作:观察并记录数据,分析数据,验证理论;4. 作业设计:生活中不同类型传感器的应用分析。
传感器技术及应用说课教案
![传感器技术及应用说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9a5fa03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cf.png)
传感器技术及应用说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分类,掌握常见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
2. 能力目标:能够分析传感器的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并进行简单的传感器应用设计。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新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传感器的定义与概念:传感器是一种能够将非电学量转换成电信号的装置。
2. 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介绍常见的传感器工作原理,如光电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
3. 传感器的分类:按作用原理、测量物理量、测量方法等进行分类。
4. 传感器的应用:介绍传感器在工业、农业、医疗等领域的应用案例。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传感器产品,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并和学生一起讨论这些产品有什么作用和应用场景。
2. 讲解传感器的定义与概念,引导学生了解传感器的基本原理。
3. 介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通过视频和实物演示来展示常见传感器的工作过程,如光电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4. 分类讲解:通过对传感器的分类,引导学生了解传感器有很多不同的种类和应用领域。
5. 应用案例:通过介绍传感器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案例,激发学生对传感器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并引导他们思考如何设计一个传感器应用方案。
6.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他们根据所学的知识,选择一个实际的应用场景,设计一个传感器应用方案,并进行展示和分享。
7. 总结:对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分类和应用进行总结,强调学生的收获和体会。
四、教学手段和媒体1. 讲解、讨论2. 视频和实物演示3. 小组讨论和展示五、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表现的积极参与程度和对传感器技术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的小组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创新性。
3. 学生的小组讨论展示和个人总结的质量。
六、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清晰明确,能否达到预期效果。
2. 教学过程是否合理有序,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感器应用教案
![传感器应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595a3bc804d2b160a4ec0a5.png)
传感器应用教案(总5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传感器应用教案传感器应用教案【学习目标】(1)、理解温度传感器的应用――电饭锅、测温仪的工作原理。
(2)、理解光电传感器的应用――鼠标器、火灾报警器的工作原理。
(3)、通过对电饭锅的构造和原理的探究以及测温仪的了解,进一步地深入认识温度传感器的应用(4)通过对鼠标器以及火灾报警器的原理的探究,认识光传感器的应用。
【学习重点】:温度、光传感器的应用原理及结构。
【学习难点】:温度、光传感器的应用原理及结构。
【学习方法】:探究实验,讨论。
【学习过程】一、问题引入问题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声音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
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学了哪些具体的力、温度、声音传感器?二、学习新课1、温度传感器——电饭锅(1)、电饭锅的内部结构(如图6-3-1所示):电饭锅主要由接线螺钉、触点、转轴、开关按钮、______、______、______、弹簧、内胆底等构成.其中______为主要元件,它是用______、______和______混合烧结而成的.它的特点主要有:常温下具有铁磁性,能够被磁体吸引,但是上升到______时,就失去______性,不能被磁体吸引了.该温度在物理学中称为该材料的______或______.(2)、电饭锅的工作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问题:取一块电饭锅用的感温铁氧体,使它与一小块的永磁体吸在一起,用功率较大的电烙铁给铁氧体加热,经过一段时间后会发生什么现象?思考与讨论:(1)开始煮饭时为什么要压下开关按钮手松开后这个按钮是否会恢复到图示的状态为什么(2)煮饭时水沸腾后锅内是否会大致保持一定的温度为什么(3)饭熟后,水分被大米吸收,锅底的温度会有什么变化这时电饭锅会自动地发生哪些动作(4)如果用电饭锅烧水,能否在水沸腾后自动断电?2.温度传感器的应用——测温仪(1)、测温仪的原理:温度传感器要以把______转换成______,再由指针式仪表或数字式仪表显示出来.这就是指针式测温仪和数字式测温仪的原理.由于电信号可以远距离传输,所以应用温度传感器可以进行远距离测温.测温元件:它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利用该元件可以实现无接触测温).(1)温度传感器测温仪有何优点?(2)测温仪是如何工作的(3)什么是热电偶?3.光传感器的应用——鼠标器(1)、机械式鼠标器的内部结构:它由一个滚球、两个滚轴、两个______(它的边缘开有许多等间距的小齿)、两个______(LED)、还有两个______(两个光传感器)等组成的.(2)、机械式鼠标器的工作原理:当鼠标器在桌面上移动时,滚球的运动通过______带动两个______转动,红外线接收管就收到的______,输出相应的______.计算机分别统计x,y两个方向的'脉冲信号,处理后就使屏幕上的光标产生相应的______.(3)、鼠标器的主要组成?(4)、鼠标器中光传感器的主要部件是什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感器的应用一教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传感器的应用(一)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传感器应用的一般模式;(2)、理解应变式力传感器的应用――电子秤的工作原理。
(3)、理解声传感器的应用――话筒的工作原理。
(4)、理解温度传感器的应用――电熨斗的工作原理(5)、会设计简单的有关传感器应用的控制电路。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结合物理学的知识,探究电子秤、话筒、电熨斗等的工作原理,从而了解力传感器、声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的一般应用,进一步总结出传感器应用的一般模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动手能力,提高创新意识,提高物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的综合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各种传感器的应用原理及结构。
【教学难点】:各种传感器的应用原理及结构。
【教学方法】:PPT课件,演示实验,讲授【教学用具】:小型电子秤,话筒,电熨斗、示波器。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
传感器是能够感知诸如力、温度、光、声、化学成分等非电学量,并把它们按照一定的规律转化成电压、电流等电学量,或转化为电路通断的一类元件。
请大家回忆一下光敏电阻、热敏电阻、霍尔元件各是把什么物理量转化为电学量的元件?学生思考后回答:光敏电阻将光学量转化为电阻这个电学量。
热敏电阻将温度这个热学量转化为电阻这个电学量。
霍尔元件把磁感应强度这个磁学量转化为电压这个电学量。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传感器的应用 二、进行新课1、传感器应用的一般模式师:阅读教材开头几段,然后合上书,在练习本上画出传感器应用的一般模式示意图。
提示:一般情况下,传感器产生的信号非常微弱,要想触发控制电路,此信号必须进一步放大才可以,所以需要放大电路,即放大器。
生:阅读教材并在练习本上画出传感器应用的一般模式示意图。
师:下面学习几个传感器应用的实例。
2.力传感器的应用——电子秤师:阅读教材61页最后一段,思考并回答问题。
(1)电子秤使用的测力装置是什么它是由什么元件组成的传感转换或放大电执行机仪表显微机系(2)简述力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3)应变片能够把什么力学量转化为什么电学量?生:阅读教材,思考并回答问题。
生1:电子秤的测力装置是力传感器,它是由一个金属梁和两个应变片一起组成了测力部分。
生2:在金属梁没有力的情况下,金属梁处于水平状态,梁的上下应变片的长度没变且相等,两应变片的电阻大小也相等,当给金属梁施加竖直向下的力时,金属梁会向下弯曲,使得金属梁上面的应变片被拉长,电阻变大,两端电压也变大,而下边的应变片被挤压收缩,电阻变小,两端的电压也减小,使得两应变片两端电压值不相等,存在差值,控制电路就通过这个差值,经过放大电路将差值信号放大,再在显示器上显示出数字,即力F的大小。
生3:应变片能够将形变这个力学量转化为电阻这个电学量。
师:总结点评,结合板画强调讲解应变片测力原理。
3.声传感器的应用——话筒师:阅读教材62页有关内容,思考并回答问题。
(1)话筒的作用是什么?(2)说明动圈式话筒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
(3)说明电容式话筒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
这种话筒的优点是什么?(4)驻极体话筒的工作原理是什么有何优点生:阅读教材,思考并回答问题。
生1:话筒的作用是把声音信号转化为电信号。
生2:动圈式话筒的工作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
膜片接收到声波后引起振动,连接在膜片上的线圈随着一起振动,线圈在永磁体的磁场里振动从而产生感应电流(电信号),感应电流的大小和方向都变化,振幅和频率的变化都由声波决定,这个信号电流经扩音器放大后传给扬声器,从扬声器中就发出放大的声音。
生3:电容式话筒的工作原理:利用电容器充放电形成的充放电电流。
薄金属膜M和固定电极N形成一个电容器,被直流电源充电.当声波使膜片振动时,电容发生变化,电路中形成变化的电流,于是电阻R两端就输出了与声音变化规律相同的电压.优点:保真度好。
生4:驻极体话筒的原理同电容式话筒,只是其内部感受声波的是驻极体塑料薄膜.优点:体积小,重量轻,价格便宜,灵敏度高,工作电压低。
师:指出:驻极体话筒利用了电介质的极化现象:将电介质放入电场中,在前后两个表面上会分别出现正电荷与负电荷的现象.某些电介质在电场中被极化后,去掉外加电场,仍然会长期保持被极化的状态,这种材料称为驻极体.师:演示实验:按照如图所示的连接驻极体话筒的工作电路,话筒的输出端经过隔直电容接到示波器。
对着话筒喊话,观察示波器的荧光屏上的波形,再用另外一人同样对话筒喊话,比较两次声音产生的波形有什么不一样。
上述过程,就是话筒将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过程。
生:观察实验现象。
现象:不同的声波信号,荧光屏上显示的波形不同。
说明话筒产生的电信号是由接收到的声波控制的。
4.温度传感器的应用——电熨斗师:温度传感器是应用最广泛的传感器之一,它能把温度的高低转变成电信号,通常是利用物体的某一物理性质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的特性制成的.电熨斗就是靠温度传感器来控制温度的。
实验:取一个报废的日光灯启辉器,去掉外壳,敲碎氖泡的玻璃,可以看到一个U型的双金属片,双金属片的旁边有一根直立的金属丝,两者构成一对触点,常温下触点是分离的,用火焰靠近金属片,可以看到双金属片的形状变化,与金属丝接触,熄灭火焰,双金属片逐渐恢复原状,两个触点分离。
把这个启动器用到温控开关,可以控制小灯泡的亮和灭。
生:做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师:电熨斗就装有双金属片温度传感器。
这种传感器的作用是控制电路的通断。
投影:电熨斗结构图(如图所示)思考与讨论:(1)常温下,上、下触点应是接触的还是分离的当温度过高时,双金属片将怎样起作用(2)熨烫棉麻衣物和熨烫丝绸衣物需要设定不同的温度,这是如何使用调温旋钮来实现的?参考答案:(1)常温下,上、下触点应是接触的,但温度过高时,由于双金属片受热膨胀系数不同,上部金属膨胀大,下部金属膨胀小,则双金属片向下弯曲,使触点分离,从而切断电源,停止加热.温度降低后,双金属片恢复原状,重新接通电路加热,这样循环进行,起到自动控制温度的作用.(2)熨烫棉麻衣物和熨烫丝绸衣物需要设定不同的温度,此时可通过调温旋钮调节升降螺丝,升降螺丝带动弹性钢片升降,从而改变触点接触的难易,达到控制在不同温度的目的.拓展:温度传感器的另一应用——电冰箱的温控装置如图所示是某种电冰箱内温度控制器的结构,铜质的测温泡1,细管2和弹性金属膜盒3连成密封的系统,里面充有氯甲烷盒它的蒸汽,构成一个温度传感器,膜盒3为扁圆形,右表面固定,左表面通过小柱体与弹簧片4连接,盒中气体的压强增大时,盒体就会膨胀,测温泡1安装在冰箱的冷藏室中。
5、6分别是电路的动触点盒静触点,控制制冷压缩机的工作,拉簧7的两端分别连接到弹簧片4盒连杆9上。
连杆9的下端是装在机箱上的轴。
凸轮8是由设定温度的旋钮控制的,逆时针旋转时凸轮连杆上端右移,从而加大对弹簧7的拉力。
自动控温原理:如图所示是某种电冰箱内温度控制器的结构,铜制的测温泡1、细管2和弹性金属膜盒3连通成密封的系统,里面充有氯甲烷和它的蒸汽,构成了一个温度传感器,膜盒为扁圆形,右表面固定,左表面通过小柱体与弹簧片4连接,盒中气体的压强增大时,盒体就会膨胀,测温泡1安装在冰箱的冷藏室中。
5、6分别是电路的动触点和静触点,控制制冷压缩机的工作,拉簧7的两端分别连接到弹簧片和连杆9上,连杆9的下端装在机箱上的轴,凸轮8是由设定温度的旋钮控制的,逆时针旋转时凸轮连杆上端右移,从而加大对弹簧7的拉力。
当冷藏室里的温度升高时,1、2、3中的氯甲烷受热膨胀,弹性金属膜盒3的左端膨胀,推动弹簧片4向左转动,使5、6接触,控制的压缩机电路开始工作制冷,当温度下降到一定程度,氯甲烷受冷收缩,5、6又分开,制冷结束,直到下次温度升高再重复上述过程。
温度设定原理:将凸轮8逆时针旋转,凸轮将连杆9向右顶,使得弹簧7弹力增大,此时要将5、6触点接通,所需要的力就要大些,温度要高一些,即温控挡应低一些(例如1级),顺时针旋转凸轮8,控制的温度低一些,控温挡要高一些。
(三)典型例题例1.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可以测量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该装置是在矩形箱子的前、后壁上各安装一个由力敏电阻组成的压力传感器.用两根相同的轻弹簧夹着一个质量为 kg的滑块可无摩擦滑动,两弹簧的另一端分别压在传感器a、b上,其压力大小可直接从传感器的液晶显示屏上读出.现将装置沿运动方向固定在汽车上,传感器b在前,传感器a在后.汽车静止时,传感器a、b在的示数均为 10 N(取g=10 m/s2).(1)若传感器a的示数为 14 N、b的示数为 N,求此时汽车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2)当汽车以怎样的加速度运动时,传感器a的示数为零.分析:传感器上所显示出的力的大小,即弹簧对传感器的压力,据牛顿第三定律知,此即为弹簧上的弹力大小,亦即该弹簧对滑块的弹力大小.解:(1)如图所示,依题意:左侧弹簧对滑块向右的推力F1=14N,右侧弹簧对滑块的向左的推力F2= N.滑块所受合力产生加速度a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得=1a 4 m/s 2a 1与F 1同方向,即向前(向右).(2)a 传感器的读数恰为零,即左侧弹簧的弹力01='F ,因两弹簧相同,左弹簧伸长多少,右弹簧就缩短多少,所以右弹簧的弹力变为202='F N 。
滑块所受合力产生加速度,由牛顿第二定律得22ma F =',a 2=10m/s 2,方向向左.例2、如图5是电容式话筒的示意图,它是利用电容制作的传感器,话筒的振动膜前面镀有薄薄的金属层,膜后距膜几十微米处有一金属板,振动膜上的金属层和这个金属板构成电容器的两极,在两极间加一电压U ,人对着话筒说话时,振动膜前后振动,使电容发生变化,导致话筒所在电路中的其它量发生变化,使声音信号被话筒转化为电信号,其中导致电容变化的原因可能是容器两板间的(A )(A )距离变化(B )正对面积变化 (C )介质变化(D )电压变化例3. .如图9所示是一种测量血压的压力传感器在工作时的示意图。
薄金属片P 固定有4个电阻R 1、R 2、R 3、R 4(如图10所示),左边是它的侧面图这四个电阻连接成电路如图11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1)开始时金属片中央O 点未加任何压力,欲使电压表无示数,则4个电阻应满足怎样的关系?(2)当O 点加一个压力F 后发生形变,这时4个电阻也随之发生形变,形变后各电阻大小如何变化?(3)电阻变化后,电阻的A 、B 两点哪点电压高它为什么能测量电压提示:当O 点加垂直于金属片的压力后,金属片发生形变,由于电阻是固定在金属片上的(由上图),因此R 1、R 4被拉长,R 2、R 3被拉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