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太炎语言社会学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章太炎语言社会学研究

作为国粹派的重要代表人物章太炎也同其国粹派同仁一样,认为要研

究国学,即研究自己国家的历史文化,以发扬优良传统,提升民族自

尊心。在章太炎看来,“血统”与“文化”是一个民族之所以区别于

其他民族的重要表征,如果“血统”与“文化”中断了,则意味着一

个民族的灭亡。所以,要维持民族共同体的生存,首当其冲的便是要

维护民族的“血统”与“文化”的绵延。那么怎样才能保证做到维护

民族“文化”的延续呢?章太炎认为在于保国学,存国性,只要国学不坠,国性不失,则文化不灭,民族不亡[5]。章太炎发出“国粹者,

一国精神之所寄也,其为学本之历史,因乎政俗,齐乎人心之所同,

而实为立国之根本源泉也”[6]366之感叹,可见章太炎深刻地理解

到“国粹”对于建立现代国家的重要意义,显示出其高瞻远瞩、洞烛

先机的目光和视野。在此情结下,章太炎提倡的“国粹”,包括三项

内容:一是民族的语言文字;二是古代典章制度中的好东西;三是国族

的历史中的建功立业、有学问的优秀人物的事迹和道德情怀[7]。他

认为三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缺一不可。在世界历史上,异族侵略、

破坏、毁灭一个民族,往往都从这三个方面下手[8]。“群之大者,

在建立国家,辨种族。其条例所系,曰语言、风俗、历史。三者丧一,其萌不植。俄罗斯灭波兰而易英语,突厥灭东罗马而变其风俗,满洲

灭支那而毁其历史。”[9]而这“国粹”的第一项就是语言文字。在

晚清时期的国粹派看来,一个民族如果语言文字灭亡了,便会沦入万

劫不复的境地;如果语言文字不亡,即使遭到亡国的命运,还能够藉之

作为复国的基础,实现民族的复兴[3]256。章太炎更是将振兴民族

语言文字作为使民族强盛的重要手段之一。透过对世界各国历史的考察,章太炎发现,强国对于弱国的征服,往往是并其语言文字而灭亡之,如俄罗斯之灭波兰便是一个显著的例证[3]256。章太炎及国粹

派为了对抗西学东渐的迅猛之势,增强本民族的自我认同感和自我价

值感,以民族语言文字作为斗争工具,其实质是将语言变成了争取社

会权利的重要手段。章太炎的主张虽然与语言民族主义在原因和目的

上有相似之处,但其主张并不是语言民族主义的体现。

全国各地在主体文化之外形成众多亚文化存有形态的历史格局,而且

还妨碍了散处在全国各地人民之间的交流。并且,因为汉字属于表意

文字系统,识解颇难,不易于实行文字的普及。所以,汉语与汉字发

展到近代若不对之实行改良,便不能适合建立近代民族国家的需要[3]257。建立一套易于普及的标准化的统一的语言文字系统,便成为历史

赋予时人的一项重要使命。在这个历史背景下,出现了以吴稚晖为代

表的万国新语派。掀起了“万国主要是以他们所创办的刊物《新世纪》为阵地来发表他们对于汉语言文字前途的看法的,所以,他们又自称

为“新世纪同人”。“新世纪同人”提出废除汉字而代以拼音文字、

废除汉语而代之以世界语的主张。他们的理由有两条:一是他们认为

汉语言文字是野蛮文字,是落后不开化的,而万国新语是优良文字;二

是认为汉语言文字识解、读音、印刷颇难,不利于普及和开启明智。

与此同时,章太炎同时人一样,也已经深刻地理解到了建立标准化的

统一的语言文字系统,对于建立近代民族国家的重要意义。他把语言

文字作为他所倡导的“国粹”中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立志使传统的

汉语文存有格局“恢明而光大之”,其意既是要通过建立一个统一的

标准化的汉语言文字系统,使汉语文挥发出新的生命,并且,使其更

好地服务于他们正在从事的建立近代民族国家的需要[3]280。但在

建立一套什么样的易于普及的标准化的统一的语言文字系统问题上,

章太炎同“新世纪同人”实行了激烈的论战,提出了针锋相对的观点。章太炎认为语言文字是历史的产物,它与民族生存、民族特性、民族

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他把语言文字看成是一个历史性、社会性的存有。所以,他反对“新世纪同人”漠视语言文字作为历史性及社会性

存有的价值,忽视“习惯”的作用,而将自然科学真理的普遍性应用

于人文社会,用“科学之理数”实行“齐一”语言文字,“人为”地

实现世界语言文字的“大同”的主张[3]269。章太炎对于“新世纪

同人”的主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反驳的理由:他认为汉语言文字属于

象形字的表意文字系统,欧西诸国语言文字属于合音字的表音系统,

这是因为他们所处的自然环境历史地的不同产生的,无关乎文化的优劣。如果将使用象形文字称之为野蛮,将使用合音文字称之为开化,

那么,章太炎指出“南至马来,北抵蒙古,文字亦悉以合音成体”,

但我们却不能说马来、蒙古的文化要优于中国[3]265。从文字内部

来看,合音字徒识其音不知其义,与象形字能辨其义不识其音,本是

各有长短,在半斤八两之间[11]74。所以,章太炎认为:“象形、

合音之别,优劣所在,未可质言。”[6]254其次,对于“新世纪同人”认为汉语言文字识解颇难,不利于普及和开启民智的看法,章太

炎则以俄、日为例给予了驳斥。他认为俄国使用的也是合音文字,但

俄国人的识字率却少于中国;日本人使用的是混合文字,在其文字里杂

有汉字,但“日本人既识假名,亦并粗认汉字,汉字象形,日本人识之,不以为奇恒难瞭。”[6]257在章太炎看来,开启民智,提升国

人的识字率,并不在于是使用象形文字还是合音文字,而在于“强迫

教育”的有无,教育的发达与否。并且,章太炎还认为,国人识字与否,还系乎其本身的需要与否,譬如说,农民种地似乎无需乎识字[3]266。所以,章太炎认为随着国人需要的增加,如果国家再实行“强迫

教育”,那么,“何患汉字之难知”呢?[10]267汉字读音较难,章

太炎认为能够在中国先前反切方法的基础上,创造一套新的简便易行

的注音方法。“新世纪同人”认为从印刷来看,中国文字字粒制造很难。章太炎从汉字与欧西文字的特征,以及援引日本印刷为例给予了

驳斥[3]267。此外,章太炎还认为如果中国人采用世界语废弃汉文,则不能“宣达职志,条鬯性情”[6]255,即中国人将无法表达自身。例证有二:一是社会学家杜尔斯兑以前指出中国的“道”字,任何一

种外文皆难以准确译述[3]267。二是汉文中“持”的精细化。在汉

文中,“持”是通名,但抗、提、捽、抱、奉、儋、台、扛等表达不

同的“持”,被传教士称为汉文的“独秀”[12],其实这样的例子

在汉文中比比皆是。所以,汉语言文字作为一个历史性、社会性的存有,与其文化存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不可能做到将语言文字从其文

化之中游离独立出来。所以,在章太炎看来,将普行欧洲一隅的万国

新语当做普行全世界的统一语言文字,是不可取的,也是不可能做到的。章太炎的以汉语和梵语为中心的语言的亚洲视野,与章太炎政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