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理论指导:菌毛的定义及分类

合集下载

医学微生物学,大题

医学微生物学,大题

1.细菌有哪些特殊结构?它们在医学上有何实际意义?答:荚膜、鞭毛、菌毛、芽胞是细菌的特殊结构。

它们在医学上有重要实际意义。

荚膜能保护细菌抵抗吞噬细胞的吞噬和消化,保护细菌免受各种体液因子的损伤,井使细菌对干燥有一定的抵抗力,因而与细菌的毒力有关。

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有无鞭毛可作为鉴别细菌的指标之一。

有些细菌的鞭毛与其致病性有关。

菌毛分为普通菌毛和性菌毛两种。

普通菌毛对宿主细胞具有粘附作用,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

性菌毛通过接合,在细菌之间传递质粒或染色体DNA,和细菌的遗传性变异有关。

芽胞是细菌的休眠状态,因而对热、干燥、化学消毒剂和辐射有很强的抵抗力,能保护细菌免受不良环境的影响。

芽胞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可作为鉴别细菌的依据之一。

杀灭芽胞是灭菌是否彻底的指标。

一.细菌的生长繁殖需要哪些条件?答:1.适宜的营养物质:主要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某些维生素类等必要的生长因子。

2.适宜的气体:不同的细菌生长繁殖需要不同的气体。

根据细菌对氧的需求不同可分为四种类型,需氧菌、厌氧菌、兼性厌氧菌、微需氧菌。

此外,有些细菌需要一定的二氧化碳气体。

3.—定的酸碱度:大多数病原菌最适酸碱度为pH7.2~7.6。

4.一定的温度:不同的细菌需要不同的温度,大多数病原菌所需的温度为37℃左右。

二.细菌有哪些合成代谢产物?有何实际意义?答:热原质、毒素和侵袭性酶是与细菌致病性有关的代谢产物。

细菌素、抗生素、维生素等为可供治疗用的代谢产物。

色素对鉴别细菌有一定帮助。

一.常见的细菌变异现象有哪些?有何实际意义?答:常见的细菌变异现象有:1.形态结构的变异:如细胞壁缺陷型(L型)变异。

在某些因素如青霉素,溶菌酶等影响下,细菌细胞壁粘肽合成受抑制而形成细胞壁缺陷型细菌(L型细菌)。

2.菌落变异:从标本中新分离菌株的菌落通常为光滑型菌落,但经人工培养基多次传代后,可变为粗糙型菌落。

3.毒力变异:可表现为细菌毒力的增强或减弱,如将有毒的牛型结核杆菌放在含有胆汁、马铃薯、甘油的培养基上,经13年230代培养,得到毒力减弱而免疫原性完整的变异株,即卡介苗(BCG),用于预防结核病。

农业微生物学复习资料

农业微生物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菌毛:有些细菌表面在电镜下可见有较鞭毛短而细的丝状物,称为菌毛。

菌毛包括性菌毛和普通菌毛两种鞭毛:有些杆菌、弧菌及螺形菌的菌体上具附有细长、弯曲的丝状物,称为鞭毛。

它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荚膜:有些细菌在细胞壁外存在被外多糖,如果其结构较好,不易洗掉则称之为荚膜。

质粒:游离于染色体之外,分散在细胞质中的能够自我复制的小型闭合环状DNA分子。

芽孢:细菌在一定条件细胞质高度浓缩脱水所形成的一种抗逆性很强的球形或椭圆形的休眠体。

伴孢晶体:在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形成一颗菱形或双锥形的的碱溶性蛋白晶体,称为伴孢晶体。

磷壁酸:磷壁酸是革兰氏阳性(G+)菌细胞壁特殊组份,由核糖醇(Ribitol)或甘油(Glyocerol)残基经由磷酸二键互相连接而成的多聚物。

LPS:脂多糖,为革兰氏阴性细菌外璧层中特有的一种化学成分,分子量大于10000,结构复杂,在不同类群、甚至菌株之间都有差异。

类囊体:类囊体在叶绿体基质中,是单层膜围成的扁平小囊,也称为囊状结构薄膜。

肽聚糖:肽聚糖存在于原核生物细胞壁的大分子聚合物,是由乙酰氨基葡萄糖、乙酰胞壁酸与四五个氨基酸短肽聚合而成得多层网状大分子结构。

假肽聚糖:存在于某些产甲烷细菌的细胞壁中肽聚糖类似物。

准性生殖:不经过减数分裂而导致基因重组的一种生殖方式,常见于霉菌中。

病毒:是由一个核酸分子(DNA或RNA)与蛋白质构成的非细胞形态的营寄生生活的生命体。

类病毒:类病毒是当今所知道的只含RNA一种核酸的最小的,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分子生物。

病毒粒子:成熟的病毒感染单位,病毒复制的最后阶段,在宿主脂肪体细胞、血细胞和上皮细胞的核内复制,形成多边形和多角形的包含体,裸露或被囊膜包裹。

包涵体(内含体):包涵体即表达外源基因的宿主细胞。

朊病毒:一种有对人或动物有侵染性的蛋白质颗粒。

Phage(噬菌体):噬菌体是感染细菌、真菌、放线菌或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细菌病毒的总称,作为病毒的一种。

微生物学复习笔记重点:菌毛的定义及分类

微生物学复习笔记重点:菌毛的定义及分类

微生物学复习笔记重点:菌毛的定义及分类
菌毛:菌体表面一种比鞭毛更细、更短而直硬的丝状物。

菌毛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看不到,必须用电子显微镜观察。

菌毛由结构蛋白亚单位菌毛蛋白(pilin)组成,具有抗原性。

根据功能不同,菌毛可分为普通菌毛和性菌毛两类:
①普通菌毛:能与宿主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是细菌感染的第一步,菌毛和细菌的致病性密切相关;
②性菌毛:比普通菌毛长而粗,中空呈管状。

见于少数革兰阴性菌,数量少,一个菌只有1~4根。

由F质粒编码,又称F菌毛。

带有性菌毛的细菌称为F+菌或雄性菌,无性菌毛者称为F-菌或雌性菌。

当F+菌与F-菌相遇时,F+菌的性菌毛与F-菌相应的性菌毛受体结合,F+菌体内的质粒或染色体DNA可通过中空的性菌毛进入F-菌体内。

介导细菌遗传物质在细菌间的转移。

1。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一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一

绪论微生物:(microbe)是一切肉眼看不见的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都是一些个体微小(一般小于0.1mm)、构造简单的低等生物,包括属于原核类的细菌(真细菌和古生菌)、放线菌、蓝细菌(蓝藻)、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属于真核类的真菌(酵母菌、霉菌和蕈菌)、原生动物和藻类,以及属于非细胞类的病毒和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和朊病毒)。

模式微生物:微生物由于其五大共性加上培养条件简便,因此是生命科学工作者在研究基础理论问题时最乐于选用的研究对象比面值:把某一物体单位体积所占有的面积成为比面值。

微生物五大共性:体积小面积大、吸收多转化快、生长旺繁殖快、适应强易变异、分布广种类多微生物多样性(microbiodiversity):物种的多样性、生理代谢类型的多样性、代谢产物的多样性、遗传基因的多样性、生态类型的多样性。

微生物学:是一门在分子、细胞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的形态构造、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工业发酵、医药卫生、生物工程和环境保护等实践领域的科学,其根本任务是发掘、利用、改善和保护有益微生物,控制、消灭或改造有害微生物,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服务。

普通微生物学:按研究微生物的基本生命活动规律为目的来分,总学科为普通微生物学,分学科如微生物分类学、微生物生理学、微生物遗传学、微生物生态学和分子微生物学等。

应用微生物学:按微生物应用领域来分,总学科是应用微生物学,分科如工业微生物学、农业微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药用微生物学、诊断微生物学、抗生素学和食品微生物学。

第一章原核生物(prokaryote):广义的细菌,指一大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存在称作核区的裸露DNA的原始单细胞生物,包括真细菌和古生菌两大类群。

细菌:狭义的细菌是指一类细胞较短(直径约0.5微米,长度0.5到5微米),结构简单,胞壁坚韧,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广义的细菌则是指所有原核生物。

微生物学基础名词解释

微生物学基础名词解释

原核微生物(prokaryotic microbe):指核质和细胞质之间不存在明显核膜,其染色体由单一核酸组成的一类微生物。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procaryotic cell microbe):指没有真正细胞核(即核质和细胞质之间没有明显核膜)的细胞型微生物。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eukaryotic cell microbe):指具有真正细胞核(即核质和细胞质之间存在明显核膜)的细胞型微生物。

真菌(fungi):有真正细胞核,没有叶绿素的生物,它们一般都能进行有性和无性繁殖,能产生孢子,它们的营养体通常是丝状的且有分枝结构,具有甲壳质和纤维质的细胞壁,并且常常是进行吸收营养的生物。

霉菌(Mold):具有丝状结构特征的真菌。

细菌(bacterium):单或多细胞的微小原核生物。

病毒(virus):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但有遗传复制等生命特征,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的大分子生物。

是比细菌更小的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微生物,大多数能通过细菌过滤器。

放线菌(actionomycetes):一目形成真的菌丝成分枝丝状体的细菌。

蓝细菌(cyanobacterium):是光合微生物,蓝细菌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核微生物。

原生生物(protistan):指比较简单的具有真核的生物。

原生动物(protozoa):单细胞的原生生物。

免疫学(immunology):研究利用预防接种法治疗疾病的科学。

立克次氏体(Richettsia):节肢动物专性细胞内寄生物,它的许多类型对人和其它动物是致病的微生物。

感染(Infection):宿主由于微生物生长的病理学状况。

巴氏灭菌法(pasteurization):亦称低温消毒法,冷杀菌法,利用较低的温度既可杀死病菌又能保持物品中营养物质风味不变的消毒法。

巴斯德消毒法(Pasteurization):在一控制温度给液体食物或饮料加热以提高保藏质量,同时也消毀有害的微生物。

化学疗法(chemotherapy):用化学药物来治疗传染病。

医学微生物学

医学微生物学

2细菌特殊结构的生物学意义。

荚膜:是细菌的毒力因素,对干燥和其它因素有抵抗力,同时对溶菌酶、补体等杀菌素有抗性,其表面抗原可用于鉴别细菌。

鞭毛:与致病性有关,如霍乱弧菌鞭毛是其主要致病因素;其功能主要是运动,具有抗原性,可依此2点对细菌进行鉴别(鞭毛数目、位置和动力)。

菌毛:普通菌毛:有致病作用,主要是与黏膜细胞粘附,芽胞:使细菌具有对外界不良环境具有抵抗力;临床上依芽胞的有无作为灭菌、杀菌是否彻底的指标;根据芽胞大小、位置和数目鉴别细菌细菌L型及其特点:即细菌细胞缺陷型,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结构受到理化或生物因素的直接破坏或合成被抑制,这种细胞壁受损的细菌在高渗环境下认可存活。

特点1细胞壁受损呈多形性2革兰染色阴性生长缓慢3油煎蛋状细小菌落4去除抑制物质后,部分L型恢复产生细胞壁,变为原来的细菌特殊结构并与医学的关系1荚膜:抗吞噬、粘附作用、抗有害物质损伤、可用于细菌鉴定和分型2菌毛:普通菌毛,与细菌粘附有关,是细菌致病因素之一;性菌毛,传递遗传物质3鞭毛:细菌运动器官、与某些细菌的致病性有关、细菌鉴定和分型4芽孢:临床上以杀死芽孢来作为灭菌的指标、芽孢的大小形状位置因菌种而异,可作为细菌鉴定依据之一革兰染色的方法:细菌标本固定后,先用结晶紫初染,再用碘液媒染,使之生成结晶紫-碘复合物,然后用95%酒精脱色,最后用稀释的复红复染。

可将细菌分成2类,不被酒精脱色仍保留紫色者为革兰阳性菌;被酒精脱色后复染为红色者是革兰阴性菌。

用途:细菌形态鉴定、菌种鉴定意义:鉴别细菌:可分为2类、研究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选择抗菌药物、研究细菌对结晶紫的敏感性、细菌的等电点、指导临床用药有重要意义。

试述湿热灭菌的原理和种类原理:使细菌菌体蛋白质凝固和变性;使细菌核酸降解;使细菌的胞浆膜损伤。

类别:煮沸法:。

可用于外科器械、注射器、胶管等的消毒。

流通蒸汽灭菌法:是在常压下用100℃的水蒸气进行消毒,通常10-15分钟可杀死细菌的繁殖体,但不保证杀死芽孢。

兽医微生物常考名词解释

兽医微生物常考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微生物:一切微小生物的总称。

指生物界中所有形体细小、结构简单、直接用肉眼看不见、只能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这些微小生物统称为微生物。

芽胞:某些革兰氏阳性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可在菌体内形成一个圆形或卵圆形的休眠体,称为芽孢,又称内芽孢。

是细菌在不利环境下的休眠体,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强。

荚膜:某些细菌在其生活过程中可在细胞壁的外周产生一层包围整个菌株,边界清楚的粘液样物质。

鞭毛:多数弧菌、螺菌、许多杆菌、个别球菌的菌体表面长有一至数十根弯曲的丝状物,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菌毛:大多数G-菌和少数G+菌的菌体上生长有一种比鞭毛短的毛发丝状细丝,又称纤毛或伞毛。

是一种空心的蛋白质管。

生长曲线:将细菌接种在液体培养基并置于适宜的温度,定期取样检查活菌数,以时间为横坐标,活菌数的对数为纵坐标,得出一条生长曲线。

根据曲线可将细菌生长繁殖过程分为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和衰退期4个期。

菌落:细菌在适宜生长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在适宜的条件下经过一定时间培养,分裂繁殖出巨大数量的菌体,形成一个肉眼可见,有一定形态独立的群体。

若长出的菌落连成一片称为菌苔。

纯培养:对细胞进行分离培养,挑取可疑菌落接到新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

质粒:是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质中,为闭合的环状双股DNA,带有遗传信息,控制细菌的某些特定的遗传性状。

如耐药、毒力等。

L型细菌:细菌细胞肽聚糖受到破坏或肽聚糖的合成被抑制后,在高渗条件下,有部分细菌仍能存活而变成细胞壁缺陷细菌,称为 L 型细菌。

培养基:由人工配制的含有细菌生长繁殖必需营养物质的基质。

消毒:杀死物体上或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杀死细菌芽胞或病原微生物的方法,如注射使用的酒精。

灭菌: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包括杀灭细菌芽胞在内的全部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

灭菌比消毒要求高,常需湿热121℃/15min或干热170℃/2h。

噬菌体:是一类侵袭细菌、真菌或其他微生物的病毒。

药物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药物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微生物学;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遗传变异和微生物的进化、分类、生态等规律以及应用的一门学科。

菌株:同种微生物中不同来源的个体的总称。

菌株又称品系,表示任何由一个独立分离的单细胞(即单个病毒粒子)繁殖而成的纯种群体及其后代。

因此,一种微生物的每一个不同来源的纯培养物均可称为该菌种的一个菌株。

纯培养:从一个细胞或一群相同的细胞经过培养繁殖而得到的后代,称纯培养。

微生物学:研究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遗传变异和微生物的进化、分类、生态等规律以及应用的一门学科。

肽聚糖:肽聚糖分子是由肽和聚糖两部分组成的,其中的肽是有四肽尾和肽桥两种,聚糖是由N-乙酰葡萄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相互间隔连接我而成,呈长链骨架状。

脂多糖:是位于革蓝氏阴性菌细胞壁最外层的一层较厚的类脂多糖物质,由类脂A、核心多糖和O-特异侧链3部分组成。

PHB:聚-β-羟丁酸伴胞晶体:少数芽孢杆菌,例如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在其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形成一颗菱形或双锥形的碱溶性蛋白晶体——δ内毒素,称为伴孢晶体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极低、抗逆性极强的休眠体鞭毛:某些细菌细胞表面着生的一至数十条长丝状、螺旋形的附属物,具有推动细菌运动功能,为细菌的“运动器官”。

糖被(包括荚膜/微荚膜/黏液层/菌胶团):被于某些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厚度不定的胶状物质。

菌毛:菌体表的纤细、中空、短直、数量较多的蛋白质类附属物,具有使菌体附着于物体表面的功能。

性毛:构造和成分与菌毛相同,但比菌毛长,数量仅一至少数几根。

质粒:细胞核外DNA—质粒,染色体外存在的一种能自我复制的小环状DNA分子核质体:是指原核生物所特有的无核膜结构,无固定形态的原始细胞核。

菌落:菌落是指在固体培养基上(内)以母细胞为中心的一堆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构造等特征的子细胞集团。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微生物:一大群形体微小、结构简单、一般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2.微生物学microbiology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原核:真细菌,古生菌真核:真菌(酵母菌,霉菌),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1.培养物culture:在人为规定的条件下培养、繁殖得到的微生物群体。

2.纯培养物pure culture:只有一种微生物的培养物3.混合培养物:含有多种微生物的培养物。

4.菌落:单个(或聚集在一起的一团)微生物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生长群体。

5.无菌技术:在分离、转接及培养纯培养物时防止其被其他微生物污染,其自身也不污染环境的技术。

6.培养基culture medium:培养微生物的营养物质人工配制、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产生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

7.二元培养物:培养物中只含有二种微生物,而且是有意识的保持二者之间的特定关系的培养物。

8.分辨率:能辨别两点之间最小距离的能力。

9.古生菌:在分类地位上与真细菌和真核生物列为第三域,并且在进化谱上更接近真核生物;没有核膜、核仁,在细胞构造上与真细菌较为接近,同属原核生物;多生活于一些团结十分恶劣的极端环境中,如高温、高盐、高酸等。

(与细菌具有类似的个体形态,多生活于一些生存条件十分恶劣的极端环境中,如高盐、高温、高酸。

)10.霉菌:一些丝状真菌的统称,不是分类学上的名词,霉菌菌体均由分支或不分支的菌丝构成,许多菌丝交织在一起,称为菌丝体。

11.菌丝(Hypha)霉菌营养体的基本单位12.由许多分枝菌丝相互交织而成的一个菌丝集团,称为菌丝体菌丝体(Mycelium)13.酵母菌:一群单细胞的真核微生物,无分类学意义的普通名称,通常以芽殖或裂殖来进行无性繁殖的单细胞真菌,以与霉菌分开。

极少数种可产生子囊孢子进行有性繁殖。

14.原核微生物:一大类细胞微小、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有称作核区的裸露DNA)的原始单细胞生物。

微生物课后思考题缭乱版

微生物课后思考题缭乱版

1简述菌毛的分类与医学意义。

普通菌毛黏附性性菌毛传递遗传物质2比较芽孢与荚膜的形成原因与医学意义荚膜细胞壁外包绕的一层黏性物质,去除豆不影响细菌细胞生命活动抗吞噬,抗有害物质损害,粘附细胞与致病性有关芽胞某些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在菌体的内部形成的有关圆形小体,休眠方式,抵抗力强,杀死芽胞为灭菌指标3.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结构有何区别?阳性坚韧厚肽聚糖含量多层数多磷壁酸阴性外膜4.简述细菌L型的概念、特点及临床意义。

细菌细胞壁缺乏型,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结构受到理化或者生物因素的直接破坏或合成被抑制,造成细胞壁部分或完全缺失解释下列名词L formed bacterium, pepotidoglycan,LPS, capsule, spore名词:pyrogen、disinfection、sterilization1. 何谓细胞的生长曲线,有何意义2.细菌的合成性代谢产物有哪些,在医学上有何实际意义?3.在同一温度下,干热与湿热灭菌效力哪一种更大,为什么?1.概念 Virulent phages(毒性噬菌体) Lysogenic phage(溶原性噬菌体) Prophage(前噬菌体)Plaque(噬斑)P452.溶原性细菌特点3.简述噬菌体与宿主菌的关系及医学意义1、名解backward mutation、BCG P142abortive transduction、HfrPathogenicity island2、细菌基因转移和重组的类型及其主要差异?3、简述F质粒的作用及存在形式4、影印试验验证何种理论?5、局限性转导与普遍性转导的主要区别1、名解固有耐药性( Intrinsic resistance)获得耐药性 (Acquired resistance)钝化酶 (modified enzyme)2、简述细菌耐药的生化机制3.简述抗菌药物作用机制1.名解:正常菌群(normal flora)、生物拮抗(Antagonism)条件致病菌(conditional pathogen)、菌血症(bacteremia)毒力(virulence)、侵袭力(invasiveness)、侵袭素(invasin)2.试比较内毒素与外毒素的基本生物学特性?3.细菌的侵袭力由哪些因素组成?4.正常菌群的特点及生理作用5.条件致病菌的致病条件及其特点1、名解serological identification and diagnosis(血清学鉴定与诊断)2、简述病原菌标本的采集和送检的原则SPA、脂寡糖抗原(LOS)对脑膜炎球菌应如何进行分离培养(为何需要床边接种)?快速诊断方法P105金黄色葡萄球菌与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化脓性炎症的特点有何不同,为什么?确定致病性葡萄球菌的指标有哪些?1.Shiga toxin(志贺毒素)、Widal test(肥达试验)、The number of coliform bacteria(大肠菌群数)Vi antigen (Vi抗原)2.志贺菌属的致病物质及标本采集和送检原则3.疑似肠热症患者应做哪些微生物学检测以进一步确诊?4.沙门菌属的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1.霍乱肠毒素(cholera toxin)2.霍乱弧菌O1群的主要致病物质及防治原则,简述霍乱肠毒素的作用机理。

病原微生物简答题

病原微生物简答题

1、简述微生物的种类与特点。

(1)非细胞型微生物:体积最小,结构最简单,无典型的细胞结构,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由单一核酸和蛋白质组成,如病毒。

(2)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体积大小不一,缺乏完整的细胞器,生长能力不一,仅有原始核质,无核膜、核仁。

包括细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放线菌。

(3)真核细胞型微生物:体积最大;分化程度较高,内有内质网、线粒体、核糖体等多种完整的细胞器,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等典型的核结构,如真菌。

2、叙述细菌特殊结构的种类及意义。

(1)荚膜:①抵抗宿主吞噬细胞的吞噬和保护菌体免受体内溶酶菌、补体、抗体及其他杀菌物质的杀菌作用,使细菌致病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②有免疫原性,可作为细菌鉴别和分型的依据。

③荚膜多糖具有黏附作用,可使细菌彼此之间黏连,也可形成生物膜,是引起感染的重要因素。

(2)鞭毛:①是细菌的运动器官,根据鞭毛菌的动力可以鉴别细菌。

②鞭毛的化学成分主要是蛋白质,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称为H抗原,根据鞭毛的类型和抗原性,可以鉴别细菌和进行细菌的分型。

③有些细菌的鞭毛与致病性有关,可导致病变的发生。

(3)菌毛:普通菌毛与细菌的致病性密切相关;性菌毛能以接合的方式在细菌之间传递物质,导致某些肠道杆菌易产生耐药性。

(4)芽孢:①芽孢的大小、形状和位置随菌种而异,可用以鉴别细菌。

②芽孢对热力、干燥、辐射和化学消毒剂等理化因素均有强大的抵抗力。

芽孢一旦进入机体即可发芽转化为繁殖体,迅速大量繁殖而致病。

③杀灭芽孢最可靠的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是否杀死芽孢可用来判断灭菌效果。

3、比较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化学组成及结构比较。

45、构成细菌致病力有哪些方面的因素?(1)细菌的毒力侵袭力:①细菌的胞外酶(血浆凝固酶、链激酶、透明质酸酶);②荚膜与其它表面的结构物质;毒素:外毒素、内毒素。

(2)细菌入侵的数量和适当的入侵部位7、选择抗生素药物治疗的基本原则有哪些?(1)确定患者是否有使用抗菌药物的指征;(2)根据拟选择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因素选择抗菌药物;(3)根据个体因素选择用药。

微生物-名词解释

微生物-名词解释

1.微生物的定义是指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这些微生物体形微小,有的以微米或纳米(m)作为测量单位。

2.微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的概念存在于自然界或人体内的一小部分可引起人类与动植物疾病的微生物。

是研究与医学有关的致病微生物或条件致病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机理、免疫性、实验室诊断和防治原则的一门科学。

3.郭霍原则郭霍在对炭疽芽胞杆菌的研究中提出了著名的郭霍法则(Koch’s postulate):①病原菌应在同一疾病中查见,在健康者则不存在;②病原菌能被分离而得纯培养;③纯培养接种易感动物,引发相同疾病;④实验动物体内分离出相同病原菌。

郭霍法则对鉴定病原菌起了重要指导作用。

1.细菌:细菌(bacterium)属于原核细胞型的一种单细胞生物,除细菌外,原核细胞型微生物还包括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和放线菌等。

它们形体微小,结构简单,繁殖迅速;无成形细胞核、也无核仁和核膜,除核蛋白体外无其他细胞器。

2.荚膜:许多细菌胞壁外围绕一层较厚、粘性、胶冻样的物质,其厚度在0.2µm 以上,普通染色不易着色,与四周有明显界限,普通显微镜下可见,称为荚膜。

如肺炎链球菌荚膜。

荚膜的主要功能有:(1)有无荚膜可帮助鉴别细菌。

(2)与细菌的毒力有关。

3.芽胞:某些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能在菌体内部形成一个圆形或卵圆形小体,是细菌的休眠形式,称为内芽胞(endospore),简称芽胞(spore),以别于真菌在菌体外部形成的孢子。

产生芽胞的细菌都是革兰阳性菌,重要的有芽胞杆菌属(炭疽芽胞杆菌等)和梭菌属(破伤风梭菌等)。

4.质粒: 质粒是细菌染色体以外的遗传物质。

由双股闭合的环状DNA构成,可自行复制和通过细菌接合或噬菌体转导转移,其上带有控制细菌生物学性状的基因。

如肠道杆菌的R因子质粒上,带有耐药基因,与细菌耐药性产生有关。

5.菌毛: 许多革兰阴性菌和少数革兰阳性菌菌体表面存在着一种比鞭毛更细、更短而直硬的丝状物,与细菌的运动无关,称为菌毛(pilus或fimbriae)。

菌毛名词解释

菌毛名词解释

菌毛名词解释菌毛(Trichomes)是许多植物体表面上的微小细胞结构,类似于绒毛或毛发。

它们通常呈现出细长的形态,具有一定的透明度。

菌毛的功能多样,包括保护植物免受害虫的损害、减少水分蒸发、吸收水分和营养物质、抵抗病原体入侵等。

菌毛的结构特点取决于植物的种类和生长环境。

一般来说,菌毛由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

这些细胞通常由细胞壁和细胞膜构成,其内部则包含有细胞质和细胞核。

细胞壁是保护细胞的外层,同时也能增加菌毛的强度和稳定性。

菌毛的主要功能之一是保护植物免受害虫的损害。

一些菌毛表面上覆盖着微细的刺或油腺,可以产生化学物质来阻止害虫的进食和繁殖。

此外,菌毛还能减少害虫的接触面积,使其难以移动或附着在植物上。

这样一来,植物就能够减少受到害虫造成的伤害。

菌毛还具有减少水分蒸发的功能。

植物体表面的菌毛可以形成一层微小的气孔,该气孔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速率,使植物能够在干旱环境中存活。

此外,菌毛还能够减少风力对植物表面的直接作用,从而减少水分的流失。

这使得植物能够更好地适应干燥的气候。

菌毛可以起到吸收水分和营养物质的作用。

许多植物的菌毛表面上有一层细胞毛,这些细胞毛能够增加菌毛的表面积,从而增加水分和营养物质的吸收面积。

此外,菌毛上也可以分泌一些蛋白酶、脱氢酶等物质,可以帮助植物分解并吸收土壤中的有机物质。

菌毛还能够抵抗病原体入侵。

菌毛上覆盖的细胞毛和刺能够把一些病原体挂在上面,阻止其进一步侵入植物体内。

同时,菌毛上也能产生一些抗菌物质,抵御外来病菌的侵袭。

总之,菌毛在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保护植物免受害虫的损害、减少水分蒸发、吸收水分和营养物质以及抵抗病原体入侵。

这些功能使得植物更加适应各种环境条件,并能够保持其正常的生长和生活活动。

菌毛的名词解释

菌毛的名词解释

菌毛的名词解释菌毛,是生物学上对一类微小细胞结构的称呼。

它们通常呈现出细而长的形态,类似于细菌或其他单细胞生物的“毛发”,因此得名。

菌毛的主要特征在于其结构的纤维化。

它们由由蛋白质构成的丝状结构组成,通过细胞膜延伸出来。

菌毛通常具有高度的可动性,能够进行摆动、旋转等运动,因此对于微生物的感知、适应环境以及运动等过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正是由于菌毛的特殊结构和功能,许多微生物都发展出了自身的菌毛系统。

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细菌的鞭毛。

细菌的鞭毛分为两类:单鞭毛和多鞭毛。

单鞭毛细菌通常只具有一个鞭毛,通过旋转鞭毛来推动自身移动。

而多鞭毛细菌,则在细胞表面拥有多个鞭毛,增强了其运动性能。

这些鞭毛的摆动运动使细菌可以前后摆动或大幅度旋转,从而实现在液体中的游动。

菌毛在微生物中的功能多种多样。

首先,它们可以被用作感知外部环境的感受器。

细菌通过菌毛上的感受器来感知环境中的化学物质、光照水平等信号,并通过调节菌毛的运动方式或方向来做出适应性反应。

这种感知功能对细菌的生存和繁殖至关重要。

其次,菌毛还可以用作细菌之间的相互定位和相互识别。

细菌通过菌毛进行碰触和信息交流,从而高效地实现群体化的行为。

例如,某些细菌可以通过菌毛相互连结形成团块,从而形成生物膜结构,这种结构对于细菌的生存和防御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此外,菌毛还可以参与细菌的交配和基因传递。

菌毛可以将DNA等遗传物质传递给周围细菌,实现基因交流和混合。

这个过程称为“菌毛介导的DNA转移”,为细菌群体的进化和适应提供了渠道。

总结起来,菌毛作为微生物的一种重要结构,不仅仅是一种生物学上的构造,更是细菌繁衍生息、适应环境以及交流和竞争的关键性工具。

对于菌毛的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理解微生物的行为和生物学机制,也为我们探索微生物世界的精彩奥秘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菌毛的类型及其作用机制

菌毛的类型及其作用机制

菌毛的类型及其作用机制
梁景平
【期刊名称】《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
【年(卷),期】1998(025)001
【摘要】粘附是微生物定植的基础,也是细菌致病感染的先决条件,菌毛在细菌
粘附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分子物学的不断进展,对菌毛的认识逐渐加深,本文就菌毛的分型,氨基酸排列,蛋白质组成,基因位点以及粘附受体等进行了综述,旨在探讨菌毛的致病机理。

【总页数】4页(P47-50)
【作者】梁景平
【作者单位】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39.02
【相关文献】
1.青海东部农业区仔猪致病性大肠杆菌菌毛类型测定 [J], 杜银忠;文英;王志强
2.抗Ⅰ型菌毛单克隆抗体抗粘附作用机制的研究 [J], 梁景平;刘正;朱敏;黄冬生
3.四氢嘧啶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机制及类型 [J], 张芳;张鑫;杨海山;王志博;汪明香;沈国平;王嵘;朱德锐
4.不同类型微火源对复合燃烧作用机制的辨识 [J], 冯译方;陈韬;谢辉;赵华
5.大肠杆菌菌毛类型检测及表达因素的研究 [J], 杜银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细菌的鞭毛与菌毛

细菌的鞭毛与菌毛

细菌的鞭毛与菌毛
在生物界中,细菌的鞭毛是非常独特的,它就像小小的螺旋桨,能够赋予细菌运动性和自我推进能力。

使细菌能够在水环境中自由游动。

这使得细菌能够移动到新的位置。

趋利避害。

对于细菌的存活十分重要。

鞭毛(flagellum),是着生于某些细菌体表的细长、波浪形弯曲的丝状蛋白质附属物,直径约15-20 nm,长约1-70 uM,一端游离,而另一端固定在细菌细胞中。

因为鞭毛的直径低于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分辩率,所以,若要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鞭毛,我们需要借助鞭毛染色的方法。

使染料在鞭毛上堆积,使之加粗,才可以看清。

当然,我们也可以用电子显微镜直接对鞭毛进行观察。

鞭毛可以着生在细菌细胞的不同位置上,鞭毛着生的位置和数目,是细菌总的特征,具有分类学意义。

原核生物的鞭毛都有共同的结构,由鞭毛丝、鞭毛钩和基体组成……
许多细菌的表面有一种比鞭毛更细更短,更直的头发样的附属结构,这就是菌毛。

菌毛又称纤毛、伞毛或须毛,是一种着生于某些细菌体表的纤细、中空、短直且数量较多(每菌有250-300条)的蛋白质类附属物,使菌体具有黏附功能。

菌毛数量很多,远多于鞭毛。

菌毛分为Fimbriae和Pili。

Fimbriae赋予细菌表面粘附能力;Fimbriae还可以使细菌在液体表面或固体表面上形成生物被膜。

Pili 更长,并且在细胞表面上仅有一个或几个Pili。

Pili的功能:
一种是在接合的过程中,促进细胞之间遗传物质的交换,这种Pili 被称为性菌毛﹔
另一种是使病原体粘附到特定的宿主组织上,随后实施侵入感染。

蹭行运动是沿着固体表面进行的滑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功能不同,菌毛可分为普通菌毛和性菌毛两类:
①普通菌毛:能与宿主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是细菌感染的第一步,菌毛和细菌的致病性密切相关;
②性菌毛:比普通菌毛长而粗,中空呈管状。

见于少数革兰阴性菌,数量少,一个菌只有1~4根。

由F质粒编码,又称F菌毛。

带有性菌毛的细菌称为F+菌或雄性菌,无性菌毛者称为F-菌或雌性菌。

当F+菌与F-菌相遇时,F+菌的性菌毛与F-菌相应的性菌毛受体结合,F+菌体内的质粒或染色体DNA可通过中空的性菌毛进入F-菌体内。

介导细菌遗传物质在细菌间的转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