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未来10年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
中医医院中长期发展总体规划
中医医院中长期发展总体规划一、引言中医医院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对中医医疗的需求,制定中医医院中长期发展总体规划是必要的。
本文旨在提出中医医院中长期发展的目标、战略和措施,以推动中医医疗事业的发展。
二、发展目标1. 提高中医医院的服务质量和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医疗的需求。
2. 加强中医药科研和人材培养,推动中医医疗事业的科学发展。
3. 提升中医医院的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战略1. 加强中医医院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 扩大中医医院的建造面积,增加床位数量,改善医疗环境。
- 更新医疗设备,引进先进的中医诊疗设备和技术。
- 建立中医药文化展示区,提升中医医院的文化底蕴。
2. 加强中医药科研和人材培养,提升中医医院的学术水平。
- 建立中医药科研机构,加强中医药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
- 增加中医药专家和学者的数量,提高中医医院的学术声誉。
- 建立中医医院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机制,促进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
3. 提升中医医院的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 建立科学的医院管理体制,完善内部管理制度。
- 加强医院财务管理和资金使用效益监控。
- 推行医保支付制度改革,提高中医医院的医保收入。
四、发展措施1. 加强政府支持,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
- 政府应加大对中医医院的投入,增加资金支持。
- 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中医医院的发展和创新。
2. 加强中医药人材培养,提高医院的人材质量和数量。
- 建立中医药人材培养机制,加强对医生和护士的培训。
- 吸引优秀的中医药人材加入中医医院。
3. 加强医院与社区的合作,提高服务覆盖范围。
- 建立中医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合作机制。
- 在社区设立中医医疗门诊,提供便捷的中医医疗服务。
4. 加强中医药科研和创新能力,提高医院的学术水平。
- 建立中医医院的科研机构,加强科研团队建设。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通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国务院•【公布日期】2010.04.01•【文号】中发[2010]6号•【施行日期】2010.04.01•【效力等级】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人才工作正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通知(2010年4月1日中发[2010]6号)现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人才规划纲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人才规划纲要》是我国第一个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是今后一个时期全国人才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制定实施《人才规划纲要》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举措,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战略选择,对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人才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摆在突出位置,加强对《人才规划纲要》实施的组织领导。
要组织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认真学习《人才规划纲要》,深刻理解《人才规划纲要》提出的新思想新理念,深刻理解“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人才发展指导方针,深刻理解建设人才强国的战略目标,深刻理解人才发展的重点任务和重要举措,进一步增强做好人才工作的紧迫感和自觉性。
要开展广泛深入的宣传活动,在全社会形成有利于《人才规划纲要》实施的良好舆论氛围。
要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采取有力措施,把《人才规划纲要》提出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要抓紧编制省(自治区、直辖市)、行业系统以及重点领域人才发展规划,形成全国人才发展规划体系。
目录序言一、指导方针、战略目标和总体部署(一)指导方针(二)战略目标(三)总体部署二、人才队伍建设主要任务(一)突出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二)大力开发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三)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三、体制机制创新(一)改进完善人才工作管理体制(二)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四、重大政策(一)实施促进人才投资优先保证的财税金融政策(二)实施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人才政策(三)实施引导人才向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流动政策(四)实施人才创业扶持政策(五)实施有利于科技人员潜心研究和创新政策(六)实施推进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合理流动政策(七)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八)实施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人才发展政策(九)实施促进人才发展的公共服务政策(十)实施知识产权保护政策五、重大人才工程(一)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二)青年英才开发计划(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四)高素质教育人才培养工程(五)文化名家工程(六)全民健康卫生人才保障工程(七)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八)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九)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十)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十一)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十二)高校毕业生基层培养计划六、组织实施(一)加强对《人才规划纲要》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二)建立健全人才发展规划体系(三)营造实施《人才规划纲要》的良好社会环境(四)加强人才工作基础性建设根据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更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总体要求,着眼于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供人才保证,制定《人才规划纲要》。
十四五卫生健康人才发展规划
十四五卫生健康人才发展规划
中国正在实施“十四五”规划,对卫生健康人才发展也进行了深入研
究和制定了相应的规划,主要包括:
一、编制比较合理的医护人才的培养规划,充分发挥各类医疗教学基
地的优势,建立医护人才与技术经验的互补机制;
二、建立全面的卫生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的培养,开设专业性技术培训课程,实施技术改进项目,满足不断增长的临床技术
需求;
三、夯实科技支撑,加强科技创新和科技人才培养,提高国家独立研
发水平,建立科学的技术创新体系;
四、加强全民卫生服务,完善公共卫生与医学服务的结合,加强卫生
宣传和社会教育,提高卫生健康意识;
五、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实施新一代信息化医疗服务,强化基层医疗
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护理人员临床技术水平。
以上就是国家在卫生健康人才发展方面在十四五时期所制定的规划,
旨在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和改善人民健康水平,以造福人民大众。
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
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8—2020年)目录序言一、指导思想、差不多原则和进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二)差不多原则(三)进展目标二、要紧任务(一)强化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二)加强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三)大力开发医药卫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四)加强高层次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五)统筹推进其他各类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三、制度与机制创新(一)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二)建立全科医师制度(三)建立公共卫生专业人员治理制度(四)完善村级卫生人员治理制度(五)建立卫生治理人员职业化制度(六)强化医药卫生人才投入机制(七)创新医药卫生人才培养开发机制(八)创新医药卫生人才使用评判机制(九)创新医药卫生人才流淌配置机制(十)创新医药卫生人才鼓舞保证机制四、重大工程(一)基层医疗卫生人才支持打算(二)医学杰出骨干人才推进打算(三)紧缺专门人才开发工程(四)中医药传承与创新人才工程(五)医师规范化培训工程五、组织实施(一)加强组织领导(二)落实重点任务(三)建立评估机制(四)营造良好环境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进展规划纲要(2018—2020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支撑我国医疗卫生事业进展,制定本规划。
序言健康是人全面进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幸福。
进展医疗卫生事业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必定要求。
医药卫生人才是推进医疗卫生事业改革进展、爱护人民健康的重要保证。
新中国成立以来专门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取得显著成就,医药卫生人才规模不断扩大,人才质量不断提高,人才结构得到改善,人才效能明显提高。
2018年我国卫生人员总量已达778万人,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1.75人、注册护士1.39人、专业公共卫生气构人员0.53人。
然而,面对我国医疗卫生事业进展的新形势,专门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新任务,以及国际人才竞争的新特点,我国医药卫生人才总量仍旧不足,素养和能力有待提高,结构和分布尚不合理,政策环境亟待完善,专门是基层卫生人才严峻短缺,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卫生部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
3 制 度 与 机 制 创 新
51 加 强 组织 领导 .
52 落 实 重点 任务 .
53 建 立 评估 机制 . 54 营造 良好 环境 . 为贯彻落 实 《 国家 中 长期 人 才 发 展 规 划 纲 要
38 创新 医药 卫生 人 才使 用评 价 机制 .
护 人 民健 康 的重 要保 障 。
国农 村 医 学杂 志 2 1 年 9月 第 9卷 0 1 差 3期 C ieeJu a o ua M dcn e t e 0 V 1 , o3 hn s r l f rl e i eSpe r 1 o9 N . on R i mb 2 1 .
医药卫 生人 才资 源总 量稳 步增 长 。到 2 1 0 5年 , 卫 生人 员总量 达 到 9 3万 人 。 2 0 5 比 0 9年增长 15万 7
力 有待提 高 , 结构 和分 布 尚不 合 理 , 策 环境亟 待完 政
善, 特别是 基层卫 生人 才严重 短 缺 , 以满 足人 民群 难
众 日益增 长的 医疗 卫生 服务 需求 。 今后 1 0年 ,是 我 国深 入 推进 医药 卫生 体 制改
(0 0 2 2 2 1 - 0 0年) , 化 医药 卫 生 体 制改 革 , 撑 我 》深 支
国医疗卫 生 事业 发展 。 定本 规 划 。 制
序 言
健康 是 人全 面发 展 的基 础 , 关系 千家万 户幸 福 。
发 展 医疗 卫 生 事 业 是 提 高 人 民健 康 水 平 的 必 然 要 求。 医药 卫 生人 才是 推进 医疗 卫 生事业 改 革发展 、 维
中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
中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医院是我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理论和临床经验。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需求的变化,中医院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实现中医院的中长期发展目标,有必要制定一份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发展规划。
本文将从中医院的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医疗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阐述中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
首先,人才培养是中医院发展的关键。
中医药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要培养出合格的中医师,需要掌握中医理论、中药学以及临床实践等各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中医院应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力度,建立起完善的培养体系,包括培养机制、培养课程、培养方法等。
此外,中医院还应加强与高等医学院校的合作,互相借鉴、互相提高,共同培养中医药学的人才。
其次,科研创新是中医院发展的重要保障。
中医药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传统医药理论和临床经验需要不断与现代科学结合,进行深入研究和创新。
中医院应注重科研创新的机制建设,建立起科研团队,加强与科研院校和其他医疗机构的合作,共同推动中医药学的发展。
此外,中医院还可以加强与国际中医药学界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和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技术,提升自身的科研水平。
再次,医疗服务是中医院发展的核心。
中医院的医疗服务以中医药为特色,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是中医院的使命和责任。
中医院应加强医疗团队的建设,提高医生的技术水平和服务意识。
同时,中医院还应加强设施建设,提供先进的医疗设备和舒适的就诊环境。
此外,中医院还应注重医患关系的调和,建立起良好的医患沟通机制和医患互动平台,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信任度。
最后,文化传承是中医院发展的重要内容。
中医药学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中医院应加强对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弘扬,通过开展中医药文化活动、建设中医文化展馆等方式,加深人们对中医药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中医药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
综上所述,中医院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应从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医疗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综合考虑,制定出一份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规划。
2024年医院人才培养工作实施计划模板(2篇)
2024年医院人才培养工作实施计划模板一、背景分析2024年是医院人才培养工作的关键年,也是医疗行业面临的新问题和挑战的年份。
在当前全球疫情的背景下,我国医疗体系的稳定发展对于人才培养的需求更加迫切。
因此,有必要制定详细的人才培养工作实施计划,以确保医院人才储备和培养的顺利进行。
二、目标设定1. 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2. 增强医院跨学科合作和团队协作的能力;3.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医疗人才;4. 加强医学科研和学术交流的能力。
三、实施策略1. 持续完善培养计划根据医院的实际需求和各专业岗位的特点,制定详细的培养计划和培养方案,包括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和培训周期等,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定期修订和完善。
2. 优化培训体系建立健全医院的培训体系,包括院内师资培训、师徒传承培养、专业技能培训和学术交流等,重点培养具有实践经验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医院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引进优秀的教师和临床实践导师,组织师资培训和资格评审,激励教师积极参与人才培养工作。
4.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在医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加强实践教学的环节,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和临床实习岗位,提高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临床操作水平。
5. 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鼓励医务人员参加学术会议、学术报告和学术研讨会等,提供广阔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平台,促进医学科研和学术交流的深入发展。
四、预期成果1. 医院师资队伍水平的提高,提升教学和培训的质量;2. 医学生、实习生和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显著提高;3. 医院的研究和学术交流水平稳步提升;4. 医院的跨学科合作和团队协作能力得到增强;5. 医院人才储备和培养的长期机制初步形成。
五、实施步骤1. 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和培养方案,明确培养目标和培养重点;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和培训水平;3. 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医学生的实践能力;4. 组织学术交流和合作活动,促进科研和学术发展;5. 定期评估和调整培养计划,持续改进培养工作。
中医医院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 中医院中长期人才开展规划纲要〔2021-2021年〕根据我县卫生人才工作面临的人才总量缺乏、整体素质不高、构造不尽合理等问题,我院开展了"如何吸引高层次中医药专业技术人才,推动**中医事业大开展"这一主题调研活动,目的是围绕抓住培养、吸引、用好与留住人才几个关键环节,对培养后继人才,引进紧缺人才,用好存量人才,挖掘潜在人才,储藏未来人才等人才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建立工作相关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探讨,为今后我院卫生工作的可持续开展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
为加快我院卫生科技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科技人才队伍,不断提高我院的医疗质量与效劳水平,现对我院卫生科技队伍建立提出如下规划。
一、医院中医人才资源现状:〔一〕人才资源的数量与构造。
从我院目前专业技术队伍现状来看,高层次人才十分短缺,目前高级职称技术人员仅有35人,研究生学历两人,全院中医专业技术人才共68人,人才的匮乏,已经制约了中医事业的开展,从长远利益来讲,很难顺应医疗市场的要求,最终会在剧烈的医疗市场合做中被淘汰。
因而,加强中医人才的开发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也是医院今后开展的需要。
〔二〕中医人才队伍建立的主要问题1、中、高层次中医人才缺乏。
2、中医人才断层现象较突出。
副高职称及中级职称局限于接近退休人员中,40岁以下人员职称较低。
3、人才开发、培养能力差。
即派出进修归来人员开展的新技术、新业务与派出人员的数量不成比例;培养后的效果与不培养前相差不多,即投入大,产出少。
4、人才资源专业构造不合理。
制约医院重点科室的开展。
5、卫技人才配置使用有待完善一是有的卫技人员专业知识与其所从事的专业不吻合、不相一致,因此导致一方面卫技人员所学专业知识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另方面对卫技人员所从事的新技术、新工程需要重新进修与培训,从全院而言造成重复培训与人力资源的浪费。
二是卫技人才资源未能很好整合与利用,卫技人员专业未能科学配置与利用。
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
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目录序言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二)基本原则(三)发展目标二、主要任务(一)强化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二)加强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三)大力开发医药卫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四)加强高层次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五)统筹推进其他各类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三、制度与机制创新(一)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二)建立全科医师制度(三)建立公共卫生专业人员管理制度(四)完善村级卫生人员管理制度(五)建立卫生管理人员职业化制度(六)强化医药卫生人才投入机制(七)创新医药卫生人才培养开发机制(八)创新医药卫生人才使用评价机制(九)创新医药卫生人才流动配置机制(十)创新医药卫生人才激励保障机制四、重大工程(一)基层医疗卫生人才支持计划(二)医学杰出骨干人才推进计划(三)紧缺专门人才开发工程(四)中医药传承与创新人才工程(五)医师规范化培训工程五、组织实施(一)加强组织领导(二)落实重点任务(三)建立评估机制(四)营造良好环境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支撑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制定本规划。
序言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幸福。
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必然要求。
医药卫生人才是推进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维护人民健康的重要保障。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取得显著成就,医药卫生人才规模不断扩大,人才质量不断提高,人才结构得到改善,人才效能明显提高。
2009年我国卫生人员总量已达778万人,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1.75人、注册护士1.39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0.53人。
然而,面对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新形势,尤其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新任务,以及国际人才竞争的新特点,我国医药卫生人才总量仍然不足,素质和能力有待提高,结构和分布尚不合理,政策环境亟待完善,特别是基层卫生人才严重短缺,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解读《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
日前,卫生部发布《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为今后10年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设定了总体目标。
卫生部党组书记、副部长张茅指出,国家人才规划纲要提出了12个重大人才工程,其中包括全民健康卫生人才保障工程。
在卫生人才规划中有基层医疗卫生人才支持计划、医学杰出骨干人才推进计划、紧缺专门人才开发工程、中医药传承与创新人才工程、医师规范化培训工程等5个重大人才工程。
要积极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通力合作,以实施重大人才工程为载体,推进卫生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创新,开创卫生人才工作新局面。
1255万与10万,卫生人才发展重量也重质虽然我国卫生人员总量在2009年已达778万人,但面对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新形势,我国医药卫生人才总量仍然不足。
正因如此,《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到2015年,卫生人员总量要达到953万人,比2009年增长175万人;到2020年,卫生人员总量达到1255万人,比2015年增长302万人,人才规模才能基本满足我国人民群众健康服务需求。
支持培养、引进高水平临床人才、研发人才和复合型管理人才也体现在《规划》的制定中。
《规划》确认:在国家优先发展学科和国际科技前沿领域,重点支持100个优秀创新团队。
加大对重点单位、重点科研基地和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的支持力度。
建立高层次医药卫生人才信息库,搭建将人才送出去和引进来的国际人才服务平台。
到2020年,医药卫生科研人才总量达到10万人。
以提升医学创新能力和医疗卫生技术水平为核心,造就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医学杰出人才,培养一批高技能专业技术骨干人才。
到2015年,培养造就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公共卫生、卫生监督、卫生管理、中医药、食品药品与医疗器械监督等领域高层次专业人才6.2万人;到2020年,培养和引进9.6万人。
培训紧缺人才,加强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是最迫切的目标《规划》强化了公共卫生的政府职责,按照逐步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需要,以培养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健康教育、精神卫生、妇幼保健、应急救治、采供血等专业人员为重点,大力加强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中长期(21-25)发展规划
《医院中长期(2021—2025年)发展规划》的通知各职能科室、临床科室、医技科室、行政后勤各办公室:根据卫生部、自治区卫生厅卫生事业发展具体要求,在盟卫生局的直接领导下,我院始终坚持“抢抓机遇、改善环境、发挥特色、科学发展”的战略,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把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及机构建设有机地结合,为医院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根据中医药科技发展需要,结合我院今后五年内发展需要,特制定中长期(2021~2025年)发展规划。
各科室组织人员认真学习,掌握“规划”内容,并组织实施。
附:中医院中长期(2021—2025年)发展规划目录一、医院发展战略目标 (3)1、医院现状分析⑴、基本建设、技术人员结构⑵、设施设备、学科建设2、制约医院发展的主要问题⑴、医用房紧缺。
⑵、现有土地面积不足。
⑶、人员编制不够。
⑷、财政经费补助远远不能满足需求。
⑸、经济运行质量不高。
⑹、执行力亟待提高,团结协调工作。
⑺、少数职工服务理念有待转变。
3、战略目标⑴、床位设置:⑵、人力资源⑶、科室设置:⑷、绩效指标:⑸、通过二级医院复审、达标二、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 (4)1、选择优势病种,建设专病专科2、中医制剂建设3、中医优质护理工作4、教科研工作5、实施“治未病”战略,适应时代需求三、重点专科建设 (8)(一)心病科、(二)脑病科、四、积极开展对口支援,拓宽医院服务范围 (9)五、注重队伍建设,培养造就中医品牌 (10)六、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工作 (11)七、其他工作 (12)1、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2、经济管理工作3、党建工作:4、后勤保障工作5、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6、孕产妇保健工作八、宣传普及中医药文化,扩大中医药的社会基础 (15)九、医院绩效管理 (16)十、加强医院管理措施,集中精力,形成合力 (18)中医药是祖国传统医学,经过几千年的发展现已有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和临床手法。
具有临床效果可靠、手法独特、应用简便易行,无毒副作用等特点。
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16.02.22•【文号】国发〔2016〕15号•【施行日期】2016.02.22•【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药政管理正文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的通知国发〔2016〕1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现将《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2016年2月22日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中医药作为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重要的生态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我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入发展,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健康服务业蓬勃发展,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越来越旺盛,迫切需要继承、发展、利用好中医药,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的作用,造福人类健康。
为明确未来十五年我国中医药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促进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制定本规划纲要。
一、基本形势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中医药总体规模不断扩大,发展水平和服务能力逐步提高,初步形成了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整体发展新格局,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度明显提升。
截至2014年底,全国共有中医类医院(包括中医、中西医结合、民族医医院,下同)3732所,中医类医院床位75.5万张,中医类执业(助理)医师39.8万人,2014年中医类医院总诊疗人次5.31亿。
中医药在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及疑难病症、重大传染病防治中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彰显,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
2014年中药生产企业达到3813家,中药工业总产值7302亿元。
中长期中医药发展规划
中长期中医药发展规划(2023-2025)为了贯彻落实着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的要求和省壮大医药产业集群部署,充分利用地方中医药资源优势,激发中医药发展活力和潜力,做大做强医药产业,塑造医药品牌,实现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结合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紧紧围绕中医药产业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持中西医并重、中西医结合方针,充分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以增进和维护人民群众健康为统领,以建成中医药强城为目标,以推进继承创新为主题,以提升发展水平为中心,以完善政策机制为重点,充分发挥中医药在促进卫生、经济、科技、文化和生态文明发展中的独特作用,打造特色鲜明的中医药产业集群,统筹推进中医药事业振兴发展,努力把中医药产业打造成城市转方式调结构、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为全面建成健康城市做出积极贡献。
二、发展目标到2023年,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于一体的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更加健全,服务设施设备更加完善,人员配备更加合理,管理更加规范,实现人人基本享有中医药服务。
中医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各领域得到全面协调发展,中医药标准化、信息化、产业化、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中医药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凸显。
中医药服务网络更加健全,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明显增强,服务领域不断拓宽,中医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每千人口公立中医类医院床位数达到0∙9张,每千人口卫生机构中医执业医师数达到0.6人,中医药服务可得性、可及性明显改善,有效减轻群众医疗负担。
到2025年,实现人人共享中医药发展成果。
中医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中医药服务领域实现全覆盖,创建50个中医药养生康复、医养结合、健康旅游示范基地。
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中医医疗服务占到基层医疗服务总量的40%以上,每千人口公立中医类医院床位数达到1张。
医疗行业“十四五”人才培养计划
医疗行业“十四五”人才培养计划介绍本文档旨在概述医疗行业在“十四五”期间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性和目标。
人才培养计划将致力于满足医疗行业快速发展的需求,提升卫生健康事业的整体水平。
目标1. 培养高素质医疗人才:通过加大培训和教育资源的投入,培养临床医学、医学研究、公共卫生等领域的高素质医疗人才,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能。
2. 强化医疗技能培训:通过建立更加完善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提升医务人员的临床技能和专业知识水平,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
3. 推动研究与创新:鼓励医疗机构和科研机构加强合作,提升医疗科技的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医疗领域的科学发展。
4. 加强卫生管理人才培养:培养具备卫生管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管理人员,提升卫生机构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5. 提高医疗人文素质:注重培养医疗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人文关怀能力,增强医患关系的和谐,形成积极的医疗服务文化。
6.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国内外医疗人才的交流与合作,引进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能力的医疗人才,提升医疗国际化水平。
实施策略1. 制定相关政策:制定支持医疗人才培养的政策和法规,提供财政和政策支持,鼓励医疗机构积极参与人才培养。
2. 优化培训和教育体系:加大对医学院校和培训机构的投入,优化课程设置和培训方案,提高医疗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
3. 支持科研与创新:加强科研机构的支持和建设,提供科研资金和项目支持,鼓励医疗机构开展科学研究和创新实践。
4. 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建立医疗人才交流合作平台,引进国际先进医疗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医疗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5. 加强管理与监督:完善医疗人才培养的管理和监督机制,加强对培养过程和效果的评估,确保培养计划的顺利实施。
结论医疗行业“十四五”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将为医疗行业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持和保障。
通过培养高素质医疗人才、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推动医疗科技的创新与发展,我们可以预期医疗行业将迎来更加健康、高效和可持续的发展。
卫生部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
卫生部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卫人发〔2011〕1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已经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一一年二月十二日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目录序 言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二)基本原则(三)发展目标二、主要任务(一)强化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二)加强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三)大力开发医药卫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四)加强高层次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五)统筹推进其他各类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三、制度与机制创新(一)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二)建立全科医师制度(三)建立公共卫生专业人员管理制度(四)完善村级卫生人员管理制度(五)建立卫生管理人员职业化制度(六)强化医药卫生人才投入机制(七)创新医药卫生人才培养开发机制(八)创新医药卫生人才使用评价机制(九)创新医药卫生人才流动配置机制(十)创新医药卫生人才激励保障机制四、重大工程(一)基层医疗卫生人才支持计划(二)医学杰出骨干人才推进计划(三)紧缺专门人才开发工程(四)中医药传承与创新人才工程(五)医师规范化培训工程五、组织实施(一)加强组织领导(二)落实重点任务(三)建立评估机制(四)营造良好环境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支撑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制定本规划。
序言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幸福。
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必然要求。
医药卫生人才是推进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维护人民健康的重要保障。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取得显著成就,医药卫生人才规模不断扩大,人才质量不断提高,人才结构得到改善,人才效能明显提高。
2009年我国卫生人员总量已达778万人,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1.75人、注册护士1.39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0.53人。
中长期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
中长期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问题的关注度也在不断增加。
卫生健康事业是国家社会繁荣和人民幸福的重要保障,因此需要制定中长期的发展规划,以促进卫生健康事业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人力资源培养、推进健康教育和促进综合治理四个方面展开阐述。
首先,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是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关键。
通过投资和建设卫生设施、医院、诊所等,可以提高卫生服务的覆盖率和质量。
在城市地区,可以通过扩建和改善医疗设施,提高居民看病的方便性和就医体验。
在农村地区,需要加强乡村医疗服务体系的建设,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和紧急救助。
此外,在基层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方面也需要加大投入,提高基层医疗人员的技术水平,提升服务质量和能力。
其次,加强人力资源培养是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要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卫生健康人才队伍,需要加大对医学、护理、公共卫生等专业的培养力度。
通过扩大招生规模、提高培养质量和加大对人才的引进力度,可以补充卫生健康事业中的人力短板。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现有人才的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增加卫生健康人才的供给,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第三,推进健康教育是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在公众健康教育方面,可以通过开展系列健康教育活动,向社会大众普及健康知识和科学生活方式,提高公众对健康的认知和自我保护意识。
在学校教育方面,应加强健康教育的内容和培训师资力度,培养学生良好的健康习惯和行为。
此外,还需要推动媒体和互联网等平台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向社会传递正确的健康信息和生活方式。
最后,促进综合治理是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要加强卫生监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健康管理机制和政策法规体系。
同时要加强公共卫生工作的开展,提高疾病预防、传染病控制和卫生应急处理能力。
此外,还需要加强卫生健康事业与其他相关领域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通过这些综合治理措施,可以促进卫生健康事业全面发展,提高国民健康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目录序言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二)基本原则(三)发展目标二、主要任务(一)强化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二)加强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三)大力开发医药卫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四)加强高层次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五)统筹推进其他各类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三、制度与机制创新(一)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二)建立全科医师制度(三)建立公共卫生专业人员管理制度(四)完善村级卫生人员管理制度(五)建立卫生管理人员职业化制度(六)强化医药卫生人才投入机制(七)创新医药卫生人才培养开发机制(八)创新医药卫生人才使用评价机制(九)创新医药卫生人才流动配置机制(十)创新医药卫生人才激励保障机制四、重大工程(一)基层医疗卫生人才支持计划(二)医学杰出骨干人才推进计划(三)紧缺专门人才开发工程(四)中医药传承与创新人才工程(五)医师规范化培训工程五、组织实施(一)加强组织领导(二)落实重点任务(三)建立评估机制(四)营造良好环境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支撑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制定本规划。
序言健康是人全面发展基础,关系千家万户幸福。
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必然要求。
医药卫生人才是推进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维护人民健康重要保障。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取得显著成就,医药卫生人才规模不断扩大,人才质量不断提高,人才结构得到改善,人才效能明显提高。
2009年我国卫生人员总量已达778万人,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1.75人、注册护士1.39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0.53人。
然而,面对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新形势,尤其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新任务,以及国际人才竞争新特点,我国医药卫生人才总量仍然不足,素质和能力有待提高,结构和分布尚不合理,政策环境亟待完善,特别是基层卫生人才严重短缺,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今后10年,是我国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
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以及人口快速老龄化,将带来新挑战;一些传染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还严重威胁人民群众健康;环境污染、职业危害、食品与药品安全等公共卫生问题进一步凸显,使我国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任务更加艰巨,加强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迫在眉睫。
因此,必须加快实施人才强卫战略,突出我国医药卫生人才发展机制创新,完善医药卫生人才发展政策,推进医药卫生人才全面协调发展,为人民健康、国家强盛提供强大医药卫生人才支撑。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理念,落实我国人才强国战略总体要求,突出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坚持公共医疗卫生公益性质,大力推进医药卫生人才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实现医药卫生人才全面发展,为加快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供坚实医药卫生人才保证。
(二)基本原则。
——促进发展,强化基层。
按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要求,加强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为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夯实人才基础。
——优化结构,提高素质。
统筹不同所有制医疗卫生机构人才资源,优化医药卫生人才专业结构,改善医药卫生人才区域与城乡分布;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进一步提升专业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
——完善制度,创新机制。
营造促进应用型人才与研究型人才协调发展政策环境,创造有利于医药卫生人才发展新机制,调动积极性,激发创造力。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造就一支数量规模适宜、素质能力优良、结构分布合理医药卫生人才队伍,营造人才发展良好环境,为加快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提供强有力人才保障。
——医药卫生人才资源总量稳步增长。
到2015年,卫生人员总量达到953万人,比2009年增长175万人;到2020年,卫生人员总量达到1255万人,比2015年增长302万人,人才规模基本满足我国人民群众健康服务需求。
——医药卫生人才结构与分布进一步优化。
到2020年,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达到2.10人、注册护士达到3.14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达到0.83人;城乡和区域医药卫生人才分布趋于合理,各类人才队伍统筹协调发展。
——医药卫生人才素质与能力进一步提升。
到2015年,初步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探索建立公共卫生专业人员规范化培训和准入制度;到2020年,所有新进临床医疗岗位医师均经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形成比较完善公共卫生专业人员规范化培训和准入制度;高层次人才创新能力与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全国卫生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覆盖率达到80%,人才综合素质、专业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全面提高。
——医药卫生人才发展政策环境显著改善。
医药卫生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任用、流动配置、激励保障等制度和机制进一步健全,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政策环境更加完善。
国家医药卫生人才发展主要指标二、主要任务(一)强化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建设目标: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人员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为重点,建立一支适应基本医疗卫生制度需要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
到2015年,基层医疗卫生人员达到387万人,其中全科医师达到18万人;到2020年,基层医疗卫生人员达到462万人,其中全科医师达到30万人以上。
主要举措:加强以全科医师为重点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以临床培训基地和基层实践基地为主体,以规范与提升临床诊疗能力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为重点培训网络。
提升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学历层次,为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培养医学生;大力开展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继续教育。
研究制订基层医疗卫生人员配备标准及评价办法;建立并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编制动态调整机制。
完善基层医疗卫生人员激励保障政策,鼓励和引导医药卫生人才向基层流动。
通过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县乡人才联动等多种途径,吸引执业(助理)医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
通过设置全科医师特设岗位等多种形式,鼓励特设岗位医生长期在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
探索建立家庭医生制度。
着力加强村级卫生队伍建设与管理,健全乡村医生管理制度。
完善城市卫生人员对口支援农村卫生工作制度。
(二)加强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建设目标:强化公共卫生政府职责,按照逐步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需要,以培养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健康教育、精神卫生、妇幼保健、应急救治、采供血等专业人员为重点,大力加强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到2015年,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达到95万人;到2020年,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达到118万人,各级各类公共卫生人才满足工作需要。
主要举措:科学核定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编制,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
完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岗位管理制度。
在医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配备专门从事公共卫生工作人员。
加强公共卫生专业人员管理,开展公共卫生专业人员培训,尤其是基层从事公共卫生工作人员培训。
加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引进,探索建立公共卫生与临床医学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着力提高实验室检验检测和现场处置能力,以及应对社会卫生热点问题能力。
探索建立等级卫生监督员制度。
(三)大力开发医药卫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
建设目标:根据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迫切需求,有重点地分步培养医药卫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
到2015年,注册护士达到286万人,药师达到55万人,其他紧缺专门人才同步增长;到2020年,注册护士达到445万人,药师达到85万人,各类专门人才急需紧缺状况明显改善。
主要举措:大力培养与培训护理、药师、卫生应急、卫生监督、精神卫生、儿科医师等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合理扩大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医学教育规模,加强对相关领域在岗人员专业培训。
落实国家关于护士配备相关标准,并作为医院评价重要指标;切实保障护士待遇;加强专科护士和社区护士培养;探索加强助产士队伍建设有效途径。
加强药师规范化培训,完善药师岗位培训制度和职业资格制度,以及医院和药店等配备药师相关政策。
加强卫生应急骨干人才培养,建立常态化培训机制,形成一支平急结合、反应迅速卫生应急队伍。
加强精神专科医疗、护理及康复等专业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
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及卫生信息化等人才队伍建设。
(四)加强高层次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建设目标:以提升医学创新能力和医疗卫生技术水平为核心,造就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医学杰出人才,培养一批高技能专业技术骨干人才。
到2015年,培养造就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公共卫生、卫生监督、卫生管理、中医药、食品药品与医疗器械监督等领域高层次专业人才6.2万人;到2020年,培养和引进9.6万人。
主要举措:分类制定医药卫生各领域杰出骨干人才培养计划。
结合国家人口健康领域科技重大专项、其他科技计划和卫生行业科研专项等科研项目实施,以及国家和部门重点实验室、重点学科建设,推动高水平科学研究和培训基地建设;充分发挥高水平临床医疗机构与专业学术团体作用,建立临床诊疗和技能规范培训基地;完善产学研医联合协作研究模式与促进研究成果转化应用机制,大力开展高层次、创新型、复合型医药卫生人才培养与优秀创新团队建设,提升国际竞争力。
构建国际交流与合作平台,培养一批国际化、高水平医药卫生人才,引进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科学家、创业领军人才及创新团队。
认真落实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充分依托现有资源,建设好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
结合人口健康领域战略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培育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等产业创新型人才。
支持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和老中医药专家医术经验继承工作。
完善“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和“国医大师”等选拔机制。
加强激励高层次人才发展制度和机制建设。
(五)统筹推进其他各类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建设目标:适应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和医学模式转变需求,优化我国医药卫生人才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统筹兼顾,推进各类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协调发展。
主要举措:以适应新健康服务需求为导向,合理配置各类医药卫生人才。
完善卫生技术人员职业资格体系。
动态调整医学教育招生规模与结构,优化学科和专业设置,推动以提高素质与能力为核心医学教育改革。
加大对优秀青年医药卫生人才支持。
重视科研人才梯队建设与科研辅助人才培养。
提高医疗卫生机构管理队伍职业化、专业化水平。
加强食品药品和医疗器械监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完善中医药师承教育制度,加强基层中医药人才和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
大力推进口腔医学、临床医学工程和医学康复等各类临床人才培养,提升专业技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