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最后的淇淇课文(教学方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最后的淇淇》口语交际与反思
小学六年级语文《最后的淇淇》口语交际与反思
宝鸡市小学语文一班张锋刚
一、课前准备
1、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我们身边的景点。
2、谈谈各个景点的给自己留下印象,用两个词语概括。
二、导入新课
1、出示在各个景点所拍摄到白色垃圾等造成的污染的照片谈感受。
2、出示没有污染的景点照片,以及近年来环境污染所造成的危害的资料,学生自由讨论,可以说说自己平时知道的此类事件。
3、教师导出交际话题,进行比较谈感受。
三、畅所欲言
1、“我是小诸葛”环节,这样的问题已经出现,我们怎样去解决,献计谋。
2、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评选出我们班的小诸葛)
四、知识拓展
假如你是我们身边这些被污染的事物,你一定有一肚子委屈,把你的委屈说出来,让人类都知道知道。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最后的淇淇》教案三篇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最后的淇淇》教案三篇导读:本文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最后的淇淇》教案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教材分析:这篇拓展阅读课文,写得是人们救护长江频危动物--白鳍豚的事例,发出了保护长江,保护白鳍豚,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感慨。
了解长江频危珍稀动物的生存保护情况,了解长江环境的变化对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激发人们树立保护长江、保护环境的意识,是学习课文的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1.独立阅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积累美词佳句。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长江频危珍稀动物的生存保护情况,了解长江环境的变化对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3.树立保护长江,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意识。
教学准备:教师:查阅有关长江珍稀动、植物的生存情况。
学生:按要求预习课文,查阅有关长江珍稀动、植物的生存情况。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
大熊猫、中华鲟、白鳍豚、扬子鳄等动物是仅存于我国的世界孑遗生物,它们是在长江的庇护下才躲过九死一生的地质灾变,长江流域正是以其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成为世界罕见的孑遗生物避难所。
可是,随着长江生态环境的恶化,这些生活在长江流域的珍稀动物面临着生存的威胁,有的正在以倒计时向我们做最后的诀别。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该怎样做么?板书课题,齐读。
二、独立阅读课文思考:长江珍稀动物的生存情况如何?三、理解课文内容。
1.指读课文,正音,交流生字词语。
2.小组讨论:长江珍稀动物的生存情况如何?3.全班交流:结合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了解长江珍稀动物的生存情况。
4.结合师生查阅的有关资料,补充介绍长江其它珍稀动物的生存情况。
四、体会感情,树立环保意识。
1.长江流域珍稀动物的灭绝,有什么影响?2.为了保护长江珍稀动物,人们是怎样做的?3.针对长江流域珍稀动物的生存情况,你有什么认识?现在小组内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4.你们的家乡有河流流过吗?可以把那条河叫做母亲河吗?为什么?讨论交流。
最后的淇淇课件简介及学习目的
最后的淇淇课件简介及学习目的
最后的.淇淇
课件简介
金辉,笔名:
晓今,河北唐山人。
19xx年出生。
19xx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
19xx年
应征入伍,历任河北省军区独立师战士、报道员、见习干事,政治部文化部干事,政治部
文艺创作室专业作家,文学创作一级。
19xx年开始发表作品。
19xx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著有纪实文学《中越战争秘录》合作等。
报告文学《恸问苍冥——日军侵华暴行备忘录》
获鲁迅文学奖、全国19xx年-19xx年优秀报告文学奖、第五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长篇散文。
学习目的:
1.独立阅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积累美词佳句。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长江频危珍稀动物的生存保护情况,了解长江环境的变化对长
江流域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3.树立保护长江,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意识。
长江水域遭受严重污染,导致许多生物生存危机,白鳍豚就是其中之一。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北师大版语文第十一册《最后的淇淇》PPT课件2PPT、优质教学课件
字词学习
微薄bó 白媪ǎo 孑遗jié 趋势qū 树蕨jué 庇护bì 弥补mí奢望shē 容纳nà
• 思考:长江珍稀动物的生存情况如何?
• 大熊猫、中华鲟、白鳍豚、扬子鳄等动物是仅 存于我国的世界孑遗生物,它们是在长江的庇护 下才躲过九死一生的地质灾变,长江流域正是以 其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成为世界罕见的孑遗生 物避难所。可是,随着长江生态环境的恶化,这 些生活在长江流域的珍稀动物面临着生存的威胁, 有的正在以倒计时向我们做最后的诀别。
学习目的:
1.独立阅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积累美 词佳句。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长江频危珍稀动物 的生存保护情况,了解长江环境的变化对 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3.树立保护长江,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 类自己的意识。
• 长江水域遭受严重污染,导致许多生物生存危机, 白鳍豚就是其中之一。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介绍 白鳍豚的文章。
问:如果在前两次实验中,通电时间越长呢?那电灯消耗的电能 又会怎样? (学生回答) 问:电功除了和电流和电压有关外,还跟什么因素有关呢? (学生回答) 归纳:根据进一步的实验证明:电流在某段电路上所做的功跟电 压 、电流和通电时间成正比。 3、电功的计算 引导学生根据上面得出的结论写出电功的计算公式 (学生回答):W=UIt 问:U、I、t 的单位各是什么? (学生回答)
1980年1月11日,渔民在长江洞庭湖城陵矶捕 到了这只体重36.5千克、体长1.45米的雄性幼豚, 取名为“淇淇”。
2002年,7月4日,白鳍豚“淇淇”在武汉
去世,人们了解白鳍豚的生活的这一窗口
就这样关闭了。“淇淇”由人类成功是养 了22年,是世界上存活时间最长的4头淡水 鲸类之一。去世前,“淇淇”已体长2.07米, 重达98.5千克,约25岁,在淡水鲸类已属 老龄,相当于人的70 岁高龄。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最后的淇淇》优秀ppt课件PPT、优质教学课件
4. 反馈。 1检查朗读。 2指名背诵。 第四课时 教学第七题 一. 审题 二.指导
1.指导学生观察五幅图,弄清图意。 2.讨论每幅图表示什么意思。 3.指名说说自己知道的标志的意思。鼓励各抒己见。 4.说说你是在什么地方看到这些标志的? 5.讨论并交流:你平时还见过哪些标志,表示什么意思? 三.练习 出示标志,让学生上台说出这些标志告诉我们什么意思。 四.
2. 自由练背。 3. 指名背诵。
没 mei (
)
dao (
倒
)
2m.o(口头扩)词。 治( )( )(
(
)
dao
) 久( )( )(
)
理( )( )(
) 伟( )( )(
)
二. 教学部分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三. 课堂练习
1. 读一读,再抄写。
细读课文,交流探究
(1)这篇文章用许多方法来介绍“淇淇”,你 能找出来吗?并说说它的作用。 (2)对白鳍豚这样的孑遗生物造成生存威胁 的因素有哪些? (江水的严重污染,繁忙航运和乱捕滥捞。)
• 白鳍豚处于长江水生生物食物链的顶端, 在长江水域中没有任何天敌,因此其灭绝 不可能是自然原因造成,它所面临的所有 威胁都来自人类。历史资料证实收集到的 白鳍豚标本中90%以上的死亡是由于人 类活动直接造成的。
学习目的:
1.独立阅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积累美 词佳句。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长江频危珍稀动物 的生存保护情况,了解长江环境的变化对 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3.树立保护长江,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 类自己的意识。
• 长江水域遭受严重污染,导致许多生物生存危机, 白鳍豚就是其中之一。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介绍 白鳍豚的文章。
课外延伸
鼓励学生课后寻找标志,比比谁认识的标志多。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最后的淇淇》优秀PPT课件PPT、优质教学课件
7. 口语交际(4 分) 根据下列提供的特定情境,请按具体要求,代其中的人物说出他想 说 的话。(4 分) 情境材料:初中的生活即将结束。经过三年的学习生活,你一定对 学 校、老师、同 学有了深厚的感情,在即将毕业分别之际,你一定有许多话要倾 诉。正好,班里举行毕业 畅谈会 ,邀请了校长和所有任课老师参加。(不能出现校名及校
5、根据提示默写填空(8 分) 1《醉 翁 亭 记》作者描绘琅琊山山间春夏之景的句 子是:
,
。
2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中表明游子飘泊在外思乡心情的句 子是:
,
。
3李白《行路难》中用典故表达“天生我才必有用“的雄心壮志 的句子
是:
,
。
4龚自珍的《己亥杂诗》:龚自珍载着“浩荡离愁”辞官还乡, 仍关心国
4.文中概括黄鹤楼外观特征的句子
是
。为了说明黄鹤 楼这一外观特征,具体描写黄鹤楼的
位置,外观以及登楼所见的句
子是, , 。(5 分)
5.对这篇文章解释与分析,不当的一项是(2 分) ( )
A.费祎登仙的传说,给全文抹上了神秘的浪漫主义色彩。
B.“荆吴形胜之最”这一句,是对黄鹤楼的重要性的扼要概括。 C.“
一想“淇淇”去世前的生活情景,写写 “孤独的淇淇”。
2.预习下一篇课文。
知识链接,拓展提升
白鳍豚(bái qítún),在长江里大约生活 了2500万年的白暨豚,是中新世及上新世 延存至今的古老孑遗生物。白暨豚是鲸类 家族中小个体成员,是世界上现有5种淡水 豚(拉河豚、亚河豚、恒河豚、印河豚、白 暨豚)中存活头数最少的一种。由于数量奇 少,白暨豚不仅被列为中国一级保护动物, 也是世界12种最濒危动物之一。
《最后的淇淇》设计省赛获奖
《最后的淇淇》教学设计
《故乡的河》是本期新编入的一篇课文,在第二单元“母亲河”这一主题单元的拓展阅读中,文章以平实的叙述表达真挚的情感,是一篇贴近生活、反映天真、充满好奇幻想的童心世界的佳作。
浉河是作者故乡的一条小河,这条小河记录了童年生活,写浉河,就是怀念故乡,怀念童年。
教学这篇课文,我没有按照以往的处理方式略讲拓展阅读课文,而是把它当作一篇主题课文,进行细致的分析、讲读。
教学中,着重抓了两个点:
1.作者回忆有关浉河的童年往事,分别讲了几件事?
对这个问题的提出,我想让学生明确具体的事以及作者的选材。
概述性回答问题,是六年级学生基本的阅读能力。
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我紧紧抓住“经历了什么事,结果怎样”,学生开始的回答是不全面和完整的,在老师多次提示下,明确概述完整的方法。
其次,为什么单单回忆这两件事呢?引导学生讨论选材的问题,一是真实有趣、印象深刻;二是最能表现童年的天真无邪和富于想象的特点。
与作文联系起来,就是选材的小、新、趣。
2.作者写故乡的河,为什么写小山和泉水?
作者是否偏题了呢?显然不是。
第一、这座小山在河对岸。
第二、从上文看,作者是从河入笔表现童年往事。
从下文看,山上寺庙的泉水始终牵挂着作者对故乡的思念,是第二自然段的延续。
就这两个点,在教学中,通过学生的读一读、议一议、讲一讲,将问题弄懂。
课堂不会有十全十美的,一课一得,十课十得,只要长期坚持训练下去,就一定能让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得到提高。
这样,学生综合的语文素养才会不断提升。
《黄河之水天上来》《最后的“淇淇
《xx之水天上来》《最后的“淇淇”》教学设计及练习二.学习目标1.基础知识目标(1)生字:xxkā汩gǔ淙cóng枢shū筏fá淇qí鳍qí豚tún媪ǎo鲟xún蕨jué孑jié(2)正音字:捕bǔ不读pǔ艄shāo不读shào3)多音字:4)形似字:汩:汩汩流水淀:积淀泪:泪腺绽:漏洞:臀部(5)词语:得天独厚:拥有特别优胜的条件。
本文指黄河在甘肃腹部一段有特别好的建水电站的条件。
奢望:过高的希望。
玩耍厮斗:游戏、玩耍,相互扭打。
冷落有致:稀少零散但有情味。
1/6诀别:分别,多指不可以再会的分别。
包庇:遮盖,掩护。
灭顶之灾:灭顶,指水漫过了头顶。
指人有被水淹死的灾害,多比喻毁坏性的灾害。
2.写作知识目标1)以事物的自己次序为线索睁开描绘的写作方法;2)学会说明和谈论相联合运用的表达方式。
3.思想感情目标1)经过学习《黄河之水天上来》一文,培育学生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感情;2)建立环保意识,自觉保护好我们的生计环境。
三.学法建议这篇课文的特点是:篇幅较长,内容较陌生,表达方式比较特别,所以,教师建议同学们采纳以下几种方法来学习:1.预习法。
多读几遍,达到读娴熟、读流利的水平;利用工具书,把字、词知识独立学习完成;把文章的线索理清。
2.学科知知趣融法。
有关的地理知识;长江、黄河两大水系的环保情况及治理对策。
四.课文解说《xx之水天上来》:2/6自然概略黄河全长5464千米,是中国第二大河。
它起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北麓,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山东9个省,最后在山东省垦利县注入渤海。
黄河流域面积为万平方公里,有7条重要支流。
从源泉到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河口镇为上游,从河口镇至河南孟津为中游,从孟津以下为下游。
此间,有水草肥沃的天然牧场,有风光绚丽的崇山峻岭,有广阔无垠的肥土沃壤,有雄浑粗暴的黄土高原,有一望无际的关中平原,有历史悠长的三大文明古都(兰州、郑州、济南),有丰富的物产和地下宝藏。
小学语文课堂上的《最后的淇淇》教案
小学语文课堂上的《最后的淇淇》教案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在教学中我们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以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生动、轻松。
《最后的淇淇》教案就是这样一种多元化的教学形式。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详细介绍《最后的淇淇》教案的教学活动和教学效果。
第一部分:《最后的淇淇》教案的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最后的淇淇》,学生可以了解并理解编号的概念和编号的重要性。
2.通过学习《最后的淇淇》教案,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了解细节之间的联系。
3.通过阅读《最后的淇淇》,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情感沟通和人际交往能力。
第二部分:《最后的淇淇》教案的教学活动1.阅读故事《最后的淇淇》,老师让学生通过阅读故事来理解编号的概念,并了解编号的重要性。
老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地停顿、注释、解释一些比较难懂的词汇和语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内涵和思想。
2.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故事内涵,老师可以结合故事情节,让学生完成一些相关的问题。
针对性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并掌握故事的思想和语言表达。
3.通过讨论,让学生充分理解故事内涵和思想。
老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在讨论中引导学生,让学生自己思考、发言,充分交流和表达自己的看法。
通讨论,可以让学生深入理解故事内涵和思想。
同时,在讨论中可以鼓励学生互相借鉴思想,提高了学生的沟通和交流能力。
4.创意活动,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游戏或一个小场景。
在教学的后期阶段,老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开展创意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自己创造一个小游戏或者小场景,让学生自己运用编号的知识,体验编号的重要性。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中深入理解编号的重要性,同时提高了他们的创造性和想象力。
第三部分:教学效果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学生更容易理解故事的内涵和思想。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足够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讨论和创意活动中,学生的情感、语言和思维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最后的淇淇》优秀ppt课件PPT、优质教学课件
五、检查学习效果、组织讨论 1.通过自学与讨论,你们有了哪些收获?谁愿意来和大家说一 说?
2.指名讲解诗句的意思,简单介绍《诗经》。 3.教师相机提问重点词“昔、矣、依依、思、霏霏”。 4.抽生谈谈诗的大体意思。 六、创设情境,加深感悟,引导读背
导学生重点体会“喜”字。 九、背诵这首五言律诗。 十、布置作业,拓展学习
搜集几首自己喜欢的古诗与同学交流。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思》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凭借注释,借助工具书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歌。 2. 了解古诗的特点。 3. 引导学生大体把握诗歌大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 人的
一想“淇淇”去世前的生活情景,写写 “孤独的淇淇”。
2.预习下一篇课文。
知识链接,拓展提升
白鳍豚(bái qítún),在长江里大约生活 了2500万年的白暨豚,是中新世及上新世 延存至今的古老孑遗生物。白暨豚是鲸类 家族中小个体成员,是世界上现有5种淡水 豚(拉河豚、亚河豚、恒河豚、印河豚、白 暨豚)中存活头数最少的一种。由于数量奇 少,白暨豚不仅被列为中国一级保护动物, 也是世界12种最濒危动物之一。
最后的淇淇
作者简介
金辉,笔 名: 晓今,河北唐山人。1954年出生。 1986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1973年应 征入伍,历任河北省军区独立师战士、报道员、 见习干事,北京军区政治部文化部干事,北京军 区政治部文艺创作室专业作家,文学创作一级。 1975年开始发表作品。199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著有纪实文学《中越战争秘录》(合作)等。报告 文学《恸问苍冥——日军侵华暴行备忘录》获鲁 迅文学奖、全国1995年-1996年优秀报告文学奖、 第五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长篇散文
北师大版语文第十一册《最后的淇淇》PPT课件2PPT、优质教学课件
字词学习
微薄bó 白媪ǎo 孑遗jié 趋势qū 树蕨jué 庇护bì 弥补mí奢望shē 容纳nà
Hale Waihona Puke • 思考:长江珍稀动物的生存情况如何?
• 大熊猫、中华鲟、白鳍豚、扬子鳄等动物是仅 存于我国的世界孑遗生物,它们是在长江的庇护 下才躲过九死一生的地质灾变,长江流域正是以 其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成为世界罕见的孑遗生 物避难所。可是,随着长江生态环境的恶化,这 些生活在长江流域的珍稀动物面临着生存的威胁, 有的正在以倒计时向我们做最后的诀别。
酷捕滥捞
• 首先,酷捕滥捞经常误杀白鳍豚,或导致白鳍豚 食物匮乏。魏卓说,一方面随着沿江人口飞速增 长,渔民对长江里鱼类的需求越来越大,以鱼为 生的白鳍豚能够得到的食物越来越少。另一方面, 渔民捕捞作业对白鳍豚的误伤屡见不鲜。据不完 全统计,由于捕捞作业误伤死亡的白鳍豚几乎达 到死亡总数的一半。加上一些不法之徒大量使用 炸鱼、毒鱼、电打鱼、迷魂阵等有害捕鱼手段, 更令白鳍豚的生存雪上加霜。1987年在长江 死亡的一头白鳍豚身上,竟有103处血淋淋的 大大小小的伤口。
最后的淇淇
作者简介
金辉,笔 名: 晓今,河北唐山人。1954年出生。 1986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1973年应 征入伍,历任河北省军区独立师战士、报道员、 见习干事,北京军区政治部文化部干事,北京军 区政治部文艺创作室专业作家,文学创作一级。 1975年开始发表作品。199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著有纪实文学《中越战争秘录》(合作)等。报告 文学《恸问苍冥——日军侵华暴行备忘录》获鲁 迅文学奖、全国1995年-1996年优秀报告文学奖、 第五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长篇散文
结论:能量既不会 式
,也不会
,它只会从一种形
以《最后的淇淇》为素材的备课教案
的。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老师,教育和引导学生的阅读素养是我们工作的重要任务。
而选择好的文本来教学和探讨,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今天,我将分享一份以《最后的淇淇》为素材的备课教案,来探讨如何引导学生更好地阅读和理解文本。
1.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理解《最后的淇淇》的故事情节,揭示故事的主题和意义;2)分析作者的叙述方式和语言运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3)通过讨论和思考反思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关系,引导学生形成尊重自然和保护环境的观念。
2.教学过程第一步:开篇导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我将在黑板上写出“自然”这个词,让学生发表关于自然的看法,并讨论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接着,我会提出问题:“你有没有见过另一个你自己?”引导学生思考这个问题,并让学生猜测这个问题与故事的内容有何关系。
这样就能吸引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更主动地投入阅读中。
第二步:朗读文本,全面理解故事情节在朗读文本之前,我会提前浏览一遍全文,寻找关键词和重要细节。
在朗读时,我会突出强调这些关键词和细节,并在故事的情节转折点进行分析和研讨,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故事中的人物、地点和事件。
第三步:分析作者的叙述方式和语言运用在教学的这一步,我会通过引导学生的问题或专业知识大自然,让学生分析作者运用语言的能力和方式,包括对比、象征、隐喻、引申等,从而深入剖析作者语言运用的深层次的含义和主题。
第四步:引导学生探索主题和意义在全面了解了故事情节和作者的语言运用之后,我会引导学生以问题为驱动力,深入探讨文章的主题和意义。
例如,我会提出“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舍弃与奉献”等问题,让学生一步步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意义,并尝试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第五步:延伸拓展,培养学生环保意识作为一节语文课,我们不仅是要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还要通过文学的方式反思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因此,在教学的我会引导学生畅想现实中环保的问题,并让他们提出实际行动方案,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态文化环境。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最后的淇淇》优秀ppt课件PPT、优质教学课件
细读课文,交流探究
(1)这篇文章用许多方法来介绍“淇淇”,你 能找出来吗?并说说它的作用。 (2)对白鳍豚这样的孑遗生物造成生存威胁 的因素有哪些? (江水的严重污染,繁忙航运和乱捕滥捞。)
• 白鳍豚处于长江水生生物食物链的顶端, 在长江水域中没有任何天敌,因此其灭绝 不可能是自然原因造成,它所面临的所有 威胁都来自人类。历史资料证实收集到的 白鳍豚标本中90%以上的死亡是由于人 类活动直接造成的。
汇报交流 指名读自己或他人所写的优美语句。 课件出示几名程度不同的学生的作文,同桌读眉批、总批,汇报 批改 意见。 作者谈收获。 课堂总结
回顾·拓展五 学习目标 1、回顾本单元所学课文,交流对鲁迅的认识。 2、交流体会本组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总结体会这类句子的 方法。
3、积累鲁迅的名言。 4、通过阅读“鲁迅巧对先生”的故事,感受鲁迅的敏捷才思。 教学过 程
3、听录音带,或者教师范读全诗。 学生自读诗歌。把握主要内容,理清诗歌的写作思路,分清诗歌 的结构 层次。(诗的第一节写了两种“生”和“死”,是全诗的总纲; 第二、 三、四节写了两种人对人民的不同态度,它们之间是并列关系; 第五、 六、七节分别与上面三节对应,写出了两种人的不同结局)
小组合作,阅读研讨 1、找出哪些诗句写出了诗人对鲁迅的纪念?(每节诗的后两行) 2、诗歌的首节中“活”与“死”的含义有什么不同? 精读诗歌,领会诗 歌感情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最后的淇淇》优秀PPT课件PPT、优质教学课件
能量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呢? 【新课教学】 【板书】第一节、能量的转换与守恒 一.自然界中的能量 [问]:自然界中的能量是多种多样的,让学生讨论自然界中有哪些能 量形 式?
[答]:太阳,雷电,瀑布,潮汐,火山喷发,地热…… 教师总结:利用教材中的大量的图片,引导学生利用图片来体验自然 界 中能量的现象,认识自然界中的太阳,雷电,瀑布,潮汐,火山喷 发, 地热等放出巨大能量的现象。
的?
3.针对长江流域珍稀动物的生存情况,你有 什么认识?现在小组内讨论,然后全班交 流。
4.你们的家乡有河流流过吗?可以把那条河 叫做“母亲河”吗?为什么?讨论交流。
板书设计:
最后的“淇淇”
化 类自己
珍稀动物 灭绝 保护长江 保护白鳍豚
环境恶 保护人
布置作业: 1.据有关报道,“淇淇”已经死去。想
第七章 能源与社会
第一节 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古塘中学
陈丽君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对本章及以前所学科学知识从能量的观点进行了一 次综合、 深化和再认识。教材分析一系列熟知的能量转化的事例,揭 示它们之间 的本质联系:能量和能量的转化与守恒.最后阐述了能的
转化与守恒定律的普遍性和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应重点强调定律 的两个方面:转化与守恒.另外还指出了能量转化和转移具有方向性。 能 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是一个普遍适用的定律,对生产、生活中几个 实例的 分析不能说明它的普遍意义,教材对几个最普遍,最简单的实
那么,在电解水的实验中,所发生的能量变化又是什么呢? 生: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二、进行新课 师:电流通过导体中时,有三种效应,称之为电流的热效应、磁效应 和化学效应。 师:(演示实验,说明电流的三种效应)。
师:我们知道,在电流的化学效应中,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在生活中, 有没有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实例呢?
最后的淇淇(学生作文)_教案教学设计
最后的淇淇(学生作文)
我是世界上最后一只白鳍豚,我的亲友们早已不在这世界上,我被人类带到了一个水族馆,我就跟你们聊一聊我在水族馆的生活吧!
这个水族馆虽然是为我建造的,可一到晚上这里又阴深又空旷,好不恐怖.于是每天早晨的到来成了我每天的渴望,我每天渴望饲养员来陪我玩.终于,来了我一个最希望来的白鳍豚,也是我唯一的同类,我们在一起生活了两年多,彼此相爱了,眼看婚期将来到,我最挚爱的白鳍豚---珍珍却患肺炎死了!我悲痛欲绝,本来决定一死了之,可看到饲养员那张比我还痛苦的脸时,我心软了.我想可以等来珍珍,一定可以等来别的白鳍豚,过了一年,两年,三年......我还是没有等来别的白鳍豚,一直到一天我才知道事实的真相--我是世界上唯一一只白鳍豚了!我顿时傻了无论如何也不相信,可无情的的事实不得不让我相信.我走上了自杀的道路......
我闭上了我那双美丽的大眼睛,"见"珍珍去了.。
经典故事《最后的淇淇》的教案
经典故事《最后的淇淇》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故事《最后的淇淇》。
2.提高学生阅读感悟及文字表达能力。
3.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4.培养学生感恩之心,锤炼学生品德素质。
二、教学重难点:1.了解故事情节,掌握故事的核心思想。
2.分析故事中人物性格及其行为表现。
3.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学生感恩之心。
三、教学方法:1.讲述引导法。
由教师对故事进行讲述,使学生全面了解故事情节,渗透故事核心思想,准确把握故事人物的性格及其行为表现。
2.小组讨论法。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策划并设计讨论问题,鼓励学生在讨论中深化对故事的认识,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讨论能力。
3.课堂互动法。
教师组织课堂互动环节,让学生参与答题、角色扮演、演讲等活动,促进学生在互动中理解和吸收故事内涵,同时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第一节教师讲述教师简要讲述故事的背景、情节及主要人物,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境。
在故事中把握故事人物的心理活动和行为逻辑,引领学生了解故事深层意义,发掘故事中的道德情感,引导学生针对故事思考。
第二节小组讨论1.小组分组。
教师根据班级情况和个体差异,灵活分组。
每个小组人数以5~6人为宜,尽可能保证每个小组的成员构成相对稳定。
2.师生互动,引入话题。
教师提出小组讨论的问题,激发学生兴趣,探索问题的内涵。
3.自主讨论。
小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讨论,策划小组讨论方案。
教师在旁边进行引导和指导。
4.小组交流。
小组学生进行内部交流,同时也要与其他小组交流,鼓励学生讨论问题的不同角度,探索问题的多面性。
第三节课堂互动1.推敲悬疑。
教师推敲《最后的淇淇》中的悬疑性情节,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理性推测,增强其思考与推理的能力。
2.角色扮演。
教师指定学生分角色扮演,通过活动体验故事人物的性格与行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形象。
3.演讲比赛。
教师组织演讲比赛,每个小组出选手进行演讲或辩论,引导学生针对故事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学习如何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年秋六年级语文上册《最后的淇淇》课件1北师大版优质课获奖公开课
名师PPT课件
交流资料: 名师PPT课件 1980年1月11日,渔民在长江洞庭湖城陵矶捕
到了这只体重36.5千克、体长1.45米的雄性幼豚, 取名为“淇淇”。
2002年,7月4日,白鳍豚“淇淇”在武汉去 世,人们了解白鳍豚的生活的这一窗口就这样关 闭了。“淇淇”由人类成功试养了22年,是世界 上存活时间最长的4头淡水鲸类之一。去世前, “淇淇”已体长2.07米,重达98.5千克,约25岁, 在淡水鲸类已属老龄,相当于人的70 岁高龄。
名师PPT课件
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2.据有关报道,"淇淇"已经死去。 想一想"淇淇"去世前的生活情 景,写写"孤独的淇淇"。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优秀比赛PPT课件,适合公开课!
名师PPT课件
微薄bó 白媪ǎo
孑jié遗
趋qū势 树蕨jué 庇独立阅读课文,思考:
长江珍稀动物的生存情况如何?
名师PPT课件
体会感情,树立环保意识。 1.长江流域珍稀动物的灭绝,有什么影响? 2.为了保护长江珍稀动物,人们是怎样做的? 3.针对长江流域珍稀动物的生存情况,你有什 么认识?现在小组内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4.你们的家乡有河流流过吗?可以把那条河叫 做"母亲河"吗?为什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语文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六年级语文:最后的淇淇课文
(教学方案)
Chinese is known as the "Mother of Encyclopedias", which is the best interpretation of it, so
learning Chinese is very important.
六年级语文:最后的淇淇课文(教学方案)
在武汉水生生物研究所,生活着世界上唯一一头人工饲养的白鳍豚。
1980年1月,它在洞庭湖被渔民捕获时受了重伤,经过4个多月的精心治疗,放养在专门为它建立的水族馆里,人们给它取名“淇淇”。
20多年来,淇淇一直过着独身的生活。
1986年,曾捕获一头雌性白鳍豚,取名“珍珍”,和淇淇一起生活了两年多。
眼看婚期将至,珍珍却患肺炎死了。
现在,淇淇老之将至,人工饲养条件下繁殖白鳍豚的希望越来越渺茫了。
1999年底,新华社播发了一条消息,贵州一个10岁的孩子,得知白鳍豚的危急处境和保护工作因经费不足而难以展开后,每月从零花钱中省下10元,以“爱淇”之名,寄给武汉白鳍豚保护基金会,两年多来从未间断。
爱淇在一封信中写道:“如果再不抓紧抢救工作,我们的下一代说不定只能从书本上,从我们讲的故事中知道
长江白鳍豚了……我决心为保护它们尽一点微薄之力。
我想,只要全社会每个人都尽一点力,白鳍豚一定会像大熊猫一样有一个生存的空间”。
爱淇的这一感人行动,引起了许多人对白鳍豚的关注。
白鳍豚是我国长江中下游特有的珍稀动物,它的大脑同猩猩一样发达,极有灵性,早在几千万年前,白鳍豚就从海洋进入长江安家落户,繁衍生息,是这条大江中最早的“原住民”之一。
在2000多年前汉代古籍《尔雅》中,就有关于白鳍豚的记载。
清代作家蒲松龄在《聊斋志异》的《白秋练》中,讲述了慕生与美丽聪明善良的白姑娘相爱的故事,姑娘的母亲白媪就是白鳍豚的化身。
仅仅30年前,长江中的白鳍豚还有1000多头。
由于江水的严重污染、繁忙的航运(螺旋桨击打)和乱捕滥捞,白鳍豚种群数量急剧下降。
1986年,白鳍豚数量约有300头,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为“世界上12种最濒危的动物”之一。
进入2000年的时候,估计白鳍豚大概仅剩下二三十头了。
这种可爱的生灵,正在以倒计时向我们作最后的诀别。
专家们绝望地称其为“活着的灭绝动物”。
白鳍豚和大熊猫、水杉一样,都有“活化石”之称,都是“孑
遗生物”。
孑遗生物在地质历史的较古时期,发充生长旺盛,种类繁多,分布很广,但到较新时期或现代,则大大衰退,只剩下一两种孤独地生存于个别地区,有的甚至有逐渐灭绝的趋势。
大熊猫、白鳍豚、扬子鳄、中华鲟、白鲟等动物,水杉、银杉、银杏、香果树、树蕨等植物,都是仅存于我国的世界著名孑遗生物,它们是在长江的庇护下才躲过了九死一生的地质灾变。
长江流域正是以其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成为世界罕见的孑遗生物避难所。
现在,长江正日益失去这种特质。
白鳍豚的命运,就是生态环境恶化导致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危机的缩影。
登临武汉长江边的黄鹤楼,唐人崔颢的诗句浮上心头:“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我们不禁要问,在长江这部大书中,难道注定要由我们亲手写上“地球上最后一只白鳍豚,已在长江中孤独地死去”这样一笔吗?
要对白鳍豚进行人工繁育,至少需要捕获20头。
而1992年就斥资兴建的洪湖新螺和石首天鹅洲两个白鳍豚自然保护区,至今依然空空如也。
一个物种灭绝之后,它便从地球的生命序列中不可逆转地永远消失了,它所具有的独特基因库亦不复存在。
欧洲和美国现在的环境保护都搞得不错,但过去在工业化的过程中,许多野生动物基本上已经灭绝,因此那两片大陆也就丧失了生物的多样性。
而生物多样性方面的任何损失,都是即使花再多的钱和用再先进的科技也无法恢复、无法弥补的。
如今,爱淇和许多人还在为保存白鳍豚进行着最后的努力,虽然谁也不敢奢望这种努力能够使白鳍豚进行着最后的努力,虽然谁也不敢奢望这种努力能够使白鳍豚免遭灭顶之灾,但是,如果我们对身边的生灵们的灭绝熟视无睹,灾难降临到人类自己头上,也就为时不远了。
不能容纳白鳍豚生存的长江,最终也必将不能容纳人类的生存。
保护长江,保护像白鳍豚一样的珍稀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可在这填写你的名称
YOU CAN FILL IN THE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