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二语文下册 茶馆教案 人教版第四册
高中语文茶馆教案材料及同步练习 人教版第四册
茶馆、教学目的:1.理解剧中所展示的主要矛盾冲突。
2.理解王利发等人的形象。
3.品味正确、生动、幽默而富于个性化的语言。
教学重点:戏剧冲突和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个性化的语言。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导读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教学导入:《药》中的茶客→中国的茶文化→茶馆老板的辛酸→旧社会的茶馆的命运。
二、简介作者及其作品三、简介第一、三幕剧情四、理清戏剧冲突脉络:五、从王利发的语言看他的性格:①“哟!你这是什么话呀?咱们的买卖要是越作越好,能不给你长工钱吗?……”(提示:既表现了当时社会经济的萧条,这表现了王利发自私的一面,从自己利益出发不“长工资”。
)②“您等等,……我感恩不尽!”(提示:这表现了他委曲求全而又处世圆滑的一面。
)③“福气不小!……我准给你留着!”(提示:这表现了他顺应奉承,却又不上当的处世技巧,真是处世绝招。
)④“这个年月还值得感谢!听着有点不搭调!”(提示:这表现了他对自己处境的愁苦,对现实的不满和愤恨。
)⑤“我也那样!我觉得请安比鞠躬更过瘾!”(对不同的人采用不同的接待方式,此为处世精明之处。
)⑥“常四爷老是那么又倔又硬,别计较他!”(为别人排解麻烦,这是他善良的一面。
)⑦“咱们可把话说开了,从今以后,你不能再在之这儿作你的生意,这儿现在改了良,文明啦!”(提示:精明干练,谨小慎微。
)⑧“好吧,我慢慢给你打听着!你看,十多年前那回事,我到今天还没忘,想起来心里就不痛快!”(提示:想把别人支开,因为有两张嘴吃饭,这又是自私的表现。
)⑨“那么,你几不想想主意,卖卖力气,别叫大家作亡奴?”(提示:这并不表明他有了觉悟,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这表现了他深谙处世之道。
)六、归纳王利发的形象:王利发是裕泰茶馆的掌柜,也是贯穿全剧的人物。
他从父亲手里继承了裕泰茶馆,也继承了他的处世哲学,即多说好话,多作揖。
他胆小、自私,又精明、干练、善于应酬,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态度。
在黑暗的旧中国,尽管王利发善于应酬,善于经营,不断改良,却无法抵御各种反动势力的欺压。
高中语文 10茶馆(节选)(第一课时)精品教案 大纲人教版第四册
10茶馆〔节选〕●从容说课1957年发表并演出的《茶馆》,代表了老舍先生话剧创作的最高成就。
作品以旧城中一个大茶馆——裕泰茶馆的兴衰为背景,通过对茶馆及各类人物变迁的刻画和描写,反映了清末、民国初年到抗战胜利后三个不同时代近50年的社会面貌,揭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的动荡、黑暗与罪恶,对世人宣告了旧中国必将走向灭亡的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可以这样说:《茶馆》是老舍以自己丰富的阅历,凭借对市民社会的熟悉,带着对旧社会的满腔憎恨,为它唱出的一曲挽歌。
全剧共五幕,课文节选的是第二幕。
学习《茶馆》,主要应领会剧本独特的结构和戏剧冲突。
《茶馆》不是以一个主要人物和事件贯穿全剧的纵式结构,而是用截取横断面的手法,把众多的人物和事件展示出来。
剧中人物的活动,只是截取他们在茶馆中的一个横断面。
这无数个画面组织起来,构成一幅卷轴画,随着剧情逐步展开。
这些人物没有特别突出的主次之分,每一个人的台词都不多,在茶馆中也是一闪而过,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个故事,这些故事或相互交织,或平行发展,共同构成了茶馆这样一个大时代的缩影。
整个一幕剧就是由一个个发生在茶馆中的小情节、小故事连成的,是平面展开的,是我们称之为卷轴式的平面结构。
《茶馆》的独特之处还在于它采用了特殊的戏剧冲突方式——人民与旧时代的冲突。
剧中虽然集中了三教九流人物,但他们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具体的、针锋相对的冲突,人物与茶馆的兴衰也没有直接关系。
剧中的人物仿佛是在某种外力的作用下,按照自己的轨迹必然地在运行。
正直、善良的人们无法摆脱厄运的袭击,那些异常活跃的社会渣滓,各自遵循着自己的道德准那么行事,作者也没有去追究他们个人品质上的某种邪恶之处,而是把矛盾的焦点直接指向那个旧时代,人物与人物之间的每一个小的冲突都暗示了人民与旧时代的冲突。
如第二幕中李三的抱怨、巡警的勒索、难民的哀告、逃兵的蛮横,都表现了帝国主义指使的军阀混战给社会造成的黑暗,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而X麻子、唐铁嘴等人,也正是那个黑暗社会的产物。
人教版高二下册语文《茶馆(节选)》教案
《茶馆(节选)》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o使学生了解老舍及其作品《茶馆》的文学地位与历史背景。
o深入理解剧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与命运变迁。
o分析剧本中的语言特色与象征意义。
2.过程与方法o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互动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o引导学生分析剧本中的时代变迁与人物命运,培养学生的历史感与人文情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激发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兴趣与反思。
o培养学生尊重多元文化和包容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生观。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分析剧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与命运变迁,理解剧本所反映的社会历史背景。
•难点:深入挖掘剧本中的象征意义与语言特色,理解老舍的创作意图。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茶馆》节选文本、相关历史背景资料、人物关系图。
•学生准备:预习《茶馆》节选内容,了解老舍及其作品背景,尝试梳理人物关系。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走进《茶馆》1.导入新课o播放一段茶馆的视频或音频,引导学生想象茶馆的场景,感受茶馆的氛围。
o提问:你心目中的茶馆是什么样的?它承载了哪些社会功能?2.作者及作品介绍o简要介绍老舍的生平、创作风格及《茶馆》的创作背景。
o引导学生思考:《茶馆》为何能成为中国现代话剧的经典之作?3.初读文本o学生分组阅读《茶馆》节选内容,注意人物对话、动作和舞台说明。
o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人物性格、情感变化及人物关系。
4.人物关系梳理o教师出示人物关系图,学生根据文本内容填充和完善。
o小组讨论:这些人物关系如何反映当时社会的阶层结构?第二课时:深入解读《茶馆》1.时代背景分析o引导学生回顾清末民初至解放前夕的社会历史背景,理解剧本的时代背景。
o学生分组讨论:剧本中的哪些细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变迁?2.人物性格与命运分析o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人物,分析其性格特点、命运变迁及与社会背景的关联。
o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物命运如何体现社会的动荡与变迁?3.语言特色与象征意义o学生分析剧本中的语言特色,如方言、俗语、歇后语等,感受剧本的京味儿文化。
《茶馆》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教学设计
《茶馆》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茶馆》教学设计〔教学指导思想概说〕《茶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中二年级第四册现当代戏剧单元继《雷雨》之后编排的第二课,也是老舍享誉中外的成名作和开创中国当代戏剧先河的‘’小说式戏剧’’的代表作。
课文为三幕话剧《茶馆》的节选的第二幕。
那么,如何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向学生揭示旧中国半封建社会的动荡、黑暗和罪恶,了解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统治时期的社会生活,又对现当代戏剧的一般知识和老舍本剧独特的创造有较明晰的了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对比思考,互动合作的学习思考能力和戏剧鉴赏能力,这是我执教前认真思考的问题。
张志公同志在《怎样教一篇课文》中的一段话予我以深深的启迪。
他说;‘‘教一篇课文的具体要求,诀定于三个方面;在哪个年级教,课文是哪类作品,这篇作品有什么特点。
’’这也就是说,要教好一篇课文,必须以教学大纲规定的各年级读写训练要求为依据,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掌握作品的体裁特点和每一篇文章的具体特点。
这使我想到;我们常说因材施教,这个’材’一为教材,二为教学对象。
作为教和学的双边活动,数师首先在钻研教材时,必须切实了解学生,做到腹中有书,目中有人,心中有底,才能制订出比较好的教学方案,才能切合实际地进行教学,以期达到教学目的。
与此同时,教师应该站得高一些,高屋建瓴地思考教学中的问题,把施教的每一篇课文纳入整个教学系统全过程去审视它的价值和教学作用,居高临下地从整体到部分地进行鸟瞰、透视,又要‘‘入乎其内,出乎其外’’地引领学生去解剖、回观所学课文,以培养学生开阔的视野,精细的探究能力,综合比较的思考、创新精神。
基于此,我对教学步骤作出了初步设计,确定三课时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和任务。
〔教学内容和步骤〕一<<茶馆>>一是年代久,横跨三个时代,学生对课文写作的时代背景比较陌生;二课文为节选部分,如果对整个剧情不了解,难免带来瞎子摸象式的片面理解;三是戏剧作为综合艺术,是集文学、美术、音乐、表演等的综合体,让学生看电视片有利于化语言文字为形象画面,变无声为有声,在综合艺术感应中便于耳闻目睹、身同感受进入戏剧世界中,同时也便于通过观看、体会戏剧区别于其它文学艺术的特点和规律,也灼后面的课文学习奠定具体、鲜明的威性材料基础。
茶馆教案模板
教学对象:高中生教学目标:1. 理解《茶馆》这部话剧的艺术结构特点及特殊的矛盾冲突。
2. 把握节选部分中众多人物的形象特点,品味语言的个性化、动作化及幽默风格。
3. 了解《茶馆》的思想艺术成就,激发戏剧欣赏的兴趣,提高鉴赏能力。
课时安排: 4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课堂导入:以提问方式引入,如:“同学们,你们对老舍先生有怎样的了解?他对中国现代文学有什么贡献?”2. 介绍作者:简要介绍老舍先生的生平及其作品,特别是《茶馆》这部话剧。
3. 提出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任务。
二、课文阅读与分析1. 阅读课文:学生自行阅读《茶馆》节选部分,教师指导阅读方法。
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茶馆》的艺术结构特点是什么?- 话剧中的主要人物有哪些?他们的形象特点是什么?- 话剧中的语言风格有何特点?3. 小组汇报: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三、角色扮演1. 角色分配:根据课文内容,为学生分配角色。
2. 角色练习:学生进行角色练习,熟悉台词和动作。
3. 角色扮演: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话剧表演。
第二课时一、回顾上节课内容1. 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茶馆》的理解程度。
2. 针对上节课的讨论结果,进行补充和总结。
二、深入分析人物形象1. 人物分析:对《茶馆》中的主要人物进行深入分析,如王利发的矛盾心理、秦二爷的悲剧命运等。
2. 对比分析:将不同人物进行对比分析,如王利发与秦二爷的对比。
三、品味语言风格1. 语言分析:分析《茶馆》中的语言特点,如个性化、动作化、幽默风格等。
2. 例句赏析: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语言进行赏析,让学生体会语言的魅力。
第三课时一、总结《茶馆》的思想艺术成就1. 思想内容:总结《茶馆》的思想内容,如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对人性的探讨等。
2. 艺术特色:总结《茶馆》的艺术特色,如人物塑造、情节安排、语言风格等。
二、欣赏《茶馆》改编的电影或电视剧1. 播放片段:播放《茶馆》改编的电影或电视剧片段,让学生感受不同艺术形式的魅力。
《茶馆》优秀教案设计
《茶馆》优秀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是每个教师在课程开始前必须要准备好的,阅读这篇《茶馆》有怎样的感谢和体会呢?下⾯请欣赏店铺⽹络编辑为你带来的《茶馆》优秀教案,希望你能够喜欢! 《茶馆》优秀教案设计篇⼀ 教学⽬的 1.阅读课⽂,细⼩体会戏剧语⾔的动作性这⼀特点。
2.了解《茶馆》卷轴画式的平⾯结构。
教学设想 1.课外阅读课⽂。
2.引导学⽣把握阅读要点; (1)了解戏剧反映的时代背景。
(2)了解《茶馆》结构的独特性,与曹禹的《雷⾬》作⽐较。
(3)认识《茶馆》作者以特殊的戏剧冲突表现主题的⽅法。
3.做“思考和练习”。
教学时数 1个半教时(课前预习)。
阅读要求 课外阅读。
设计思考练习题(可由学⽣设计): ⼀、导⼊ 话剧《茶馆》是⽼舍在1956年完成的作品,此剧以茶馆作为社会缩影,透过半个世纪的世事变化,由70多个⾓⾊演出各阶层⼈民的⽣活层⾯。
《茶馆》诞⽣始末及命运 那时⽼舍先⽣正在写《茶馆》,受当时公式化、概念化影响,写起来不顺畅。
⽼舍先⽣说,在美国时就考虑写⼀个北京的茶馆,写⼀个时代。
他描述了第⼀幕情节,⼤家⼀听叫好,第⼆幕写了民国、国民党时代。
⽼舍发愁的是怎么写下去:“最⼤的问题是解放后的茶馆怎么写?现在茶馆少了,没有⽣活了。
想去四川看看,但不能把四川搬到北京来。
戏拿不出来呢?”我们说:“⽼舍先⽣,别写这⼀幕了。
”他很惊讶:“不写可以吗?”“当然可以。
”“不写就不写。
”他把⼿杖⼀⽴,起⾝说:“⾛,解决了我⼀个问题,我要回去写了。
” ⽼舍躲在家中埋头写作,还没写完,就着急地把于是之找来,兴致勃勃地谈了笔下快呼之欲出的王利发这个⾓⾊。
他说:“我这个掌柜的,可是从⼩演到⽼,⼆⼗⼏岁演到七⼋⼗,⼀共得有好⼏百句台词呢!”被⽼舍这么⼀说,于是之就有了⼀股创作冲动。
等剧本⼀公布,他赶紧写了⼀篇很长的申请书,⼀再恳切地希望:“就让我演吧。
” 听⽼舍朗读新作《茶馆》,是在剧院前厅⼆楼北侧会议室。
⼤家⼀致认为⼀幕超出⼀般⽔平,曹禺反复说了这么⼀个意思:“古典”、“够古典⽔平”。
茶馆教案茶馆教案两篇优秀篇
茶馆教案 [《茶馆》教案两篇【优秀篇】]1、感知剧情和人物形象,认识XX民族危机和XX危机。
2、把握走马灯式的结构特点,学习别开生面的创新精神。
3、欣赏XX的语言艺术。
1、感知剧情和人物形象,认识XX民族危机和XX危机。
2、欣赏XX的语言艺术。
第一课时精读课文,把握剧情。
第二课时分析主要人物,揣摩结构艺术。
第三课时朗读品味,欣赏语言艺术。
《茶馆》第一幕,时间是1988年初秋,康梁等的维新运动失败了,离1911年XX清王朝的辛亥XX只有十几年了,常四爷的XX一点不错:大清国要完!这一幕末了,在静场中响起一个下棋的茶客的喊声:将!你完啦!真是一语双关。
这一幕再现了的XX面面观。
可以在通读的基础上,先立一个提纲,然后一个方面一个方面地指导学生作些分析概括。
立提纲的过程,也是一个抓住本质,分析概括的过程。
例如马五爷是吃洋饭的,透过他的威风可以看出帝国主义的势力。
又如宋恩子、吴祥子是两个爪牙,可以归入清朝封建势力。
提纲可以整理如下:封建主义帝国主义XX渣滓民族市民农民按照这个提纲,分析剧情,就可以认识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双重XX之下XX民的悲惨境遇,认识那个时代的民族危机和XX危机。
封建主义庞总管是封建主义势力的代表。
他侍候着太后,红得不得了,透过庞总管,可以看到清朝封建主义顽固派头子XX太后的狰狞面目,她挥起屠刀,血腥XX维新运动。
XX问斩,还要搜查XX余党,搞得XX兵荒马乱,一片恐怖。
宋恩子之流的XX,充当朝廷耳目,常四爷是旗人,他爱大清国,仅仅说了一句大清国要完,就被当作XXXX抓进监狱。
封建主义顽固派是极端落后、保守、反动的势力。
1840年以后,入侵,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XX,丧权辱国,积贫积弱。
顽固派不思进取,死守祖宗的章程,维护既得利益,他们不顾民族危亡,只顾自己作威作福。
庞总管这个70多岁的老太监,居然买一个15岁的黄花闺女作XX,还要操办喜事,XX之至。
顽固派的得逞,其实是自掘坟墓。
高二语文第四册《茶馆》教案1
高二语文第四册《茶馆》教案1一、教学目标(一)阅读课文,体会戏剧语言的动作性这一特点。
(二)了解《茶馆》卷轴画式的平面结构。
二、难点、重点分析(一)《茶馆》的主题是什么?分析:剧本通过茶馆的变迁及各类人物的遭遇,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的社会面貌,有力地表明旧中国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
(二)老舍先生的剧本写法新尝试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分析:老舍先生曾说:“我的写法多少有点新的尝试,没完全叫老套子捆住。
”老舍先生相对于传统戏剧写法不同的新尝试在《茶馆》的第二幕中主要表现在结构、情节与戏剧冲突的设计上。
卷轴画式的平面结构。
这一幕出场的人物有三十多个。
有台词的近二十人。
这些人物没有特别突出的主次之分,这与传统戏剧必须有鲜明而典型的主要人物的写法大相径庭。
茶馆中每个人物的台词也都不多,他们在茶馆一闪而过,口中说着自己的事情。
比如旧民主主义者崔久峰与王利发的对话,只表现了他理想破灭后的沮丧和失望;松二爷的出场也只表现了封建遗老的没落。
即使是起着贯串作用的茶馆主人王利发,也没有什么重场戏,只是在与茶客的交往中表现自己。
由此看来剧中人物的活动,都是截取他们在茶馆中的一个横断面。
无数的画面组织起来,构成了一幅卷轴画,随着剧情而逐步展开。
淡化贯穿始终的情节设置,这一幕没有统一的情节,人物虽多,但关系并不复杂。
每个人的故事都是单一的,人物之间的联系也基本上是单线的,小范围之内的。
比如,一开始出场的跑堂的李三,与茶馆有关的戏不多,他的戏主要集中在他与茶馆主人之间的矛盾上,抱怨活忙而工钱少。
再比如刘麻子的戏主要是与两位逃兵有关,茶馆只是他做贩卖人口交易的一个场所。
王利发的戏是属于应付生意的,这是人物身份决定的。
真正属于他本人的戏只有在茶馆的利益得到维护或受到损害的时候,比如他与常四爷、李三、巡警等人的戏。
总之,整个一幕戏就是由一个个发生在茶馆中的小情节、小故事联成,是平面展开的。
《茶馆》的新尝试还在于它所采用的特殊的戏剧冲突方式。
高中语文《茶馆》教案 人教版第四册
10.茶馆(节选)老舍教学重点1、理解<<茶馆>>独特的艺术结构,矛盾冲突;2、把握节选部分众多人物的形象特点;3、品味语言的个性化,动作化及幽默风格;4、激发戏剧欣赏的兴趣,提高鉴赏能力教学方法导读、分析、鉴赏学法指导精读对话,分析人物形象之一:王利发教学内容和步骤一、题解岁月如歌,在逝去的日子里,总会有些难忘的东西在我们的脑海中挥洒不去:李白的诗、韩愈的文、杜康的酒、齐白石的画、梅兰芳的京剧。
并且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醇。
老舍的《茶馆》就属于其中之一。
现在据《茶馆》发表演出的时间已经将近50年了。
但它仍然能带给我们极高的艺术享受。
前几天,我们已经欣赏了电影《茶馆》,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进《茶馆》,去领略它的艺术魅力。
二、戏剧作者和他的作品:老舍(1899~1968),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是我国“五·四”以来新文学的开拓者之一,现代杰出的语言艺术家,享有世界声誉的爱国主义作家,人民艺术家。
他以小说、剧作和曲艺著称于世,在散文,诗歌、杂文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一生写下见多部长篇小说,70多部(篇)中短篇小说,30多部剧作,近20部译著等。
其代表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剧本有《茶馆》《龙须沟》。
老舍出生在北京一个贫民家庭里,1913年考入北京师范学校,读书期间受古典文学熏陶,开始用文言学习写诗和散文。
1917年毕业后即任小学校长。
1924年赴英国,在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中文讲师。
陆续写出了《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等3部具有讽刺、幽默、滑稽特色的长篇小说,提供了现代小说史上最早的讽刺性的长篇体制。
1930年春回国后任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教授。
1936年夏,老舍辞去教职,从事专业写作。
1946年与曹禺赴美讲学,写完了100万字的巨著《四世同堂》的最后一部及其他作品。
1949年回国,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等职。
1951年获“人民艺术家”称号。
《茶馆》教案两篇
秦仲义乡下有地产,城里有买卖,他雄心勃勃地计划着把乡下的地,城里的买卖都卖了,开顶大顶大的工厂。以为那才救得了穷人,那才能抵制外货,那才能救国!他是有爱国心的,他代表着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他梦想着用民族工业对抗帝国主义经济侵略,拯救国家命运。他也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双重压迫。
市民
茶馆老板王利发正像他自己说的也是苦命人,为了维持经营,处处赔小心,多说好话,多请安,讨人人的喜欢,连唐铁嘴那样讨人厌的下三烂,他也不愿得罪。房东来了,更是嘴甜如蜜。他的经营,非常艰难。
常四爷所遭遇的是政治压迫。在封建专制主义的淫威之下,没有丝毫言论自由。
还有那个做小买卖的老人,82岁了,没人管,所谓幼有所长,老有所养的社会理想荡然无存。
农民
这一幕康六卖女是重头戏,无独有偶,又有乡妇要卖十来岁的小妞。康六把女儿卖给老太监,自己也明白这是丧失了人性,但是无可奈何:爸爸不是人,是畜生!可你叫我怎么办呢?你不找个吃饭的地方,你饿死!我不弄到手几两银子,就得叫东家活活地打死!东家逼债,举家断炊,在死亡线上挣扎,他的命运悲惨到连亲情、人性也顾不上的地步。
王利发是挺会耍嘴皮的。他跟房主秦仲义说话,或者是顺着说,讨好人家,或者是把求人家的话看成有家就有这份好心,真是巧于周旋。
常四爷
常四爷是旗人,他爱大清国,怕它完了,他真是忧国忧民。由刘麻子身上的洋货,忧虑这得往外流多少银子啊!由康六卖女儿,忧虑乡下是怎么了?会弄得这么卖儿卖女的!由乡妇卖小妞,忧虑大清国要完!
总而言之,这幕戏反映了清朝末年中国人民在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双重压迫下的悲惨命运,反映了封建顽固派的猖獗,预示着清王朝的崩溃。
第二课时
主要人物分析
王利发
这一幕,王利发还年轻,看他什么时候说话,什么时候不说话,话又怎么说,可以看出,他为生计,时时处处都很用心思,他八面玲珑,谨小慎微,他总是多说好话,多请安,讨人人的喜欢,唯恐出什么岔子。
高四册第14课茶馆教案
高四册第14课茶馆茶馆1、领会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统治时期的社会生活,揭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旧中国的动荡、黑暗和罪恶,揭示旧中国必然走向灭亡的客观规律。
2、理解本文特点:没有贯穿始终的矛盾冲突,而是以人物(王利发)的悲剧命运、茶馆的变迁为线索,在全局上与历史横断面交织,展示人物之间复杂的矛盾冲突。
教学重点重点:对本文思想内容的理解和个性化的语言。
难点:本文的矛盾冲突,人物对话的潜台词所包含的丰富的思想内容。
教学时数:两教时备注教学过程:一、作者简介: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
解放后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等职。
1951年获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撊嗣褚帐跫覕的称号。
撐母飻开始后,受到残酷迫害,1966年8月24日含恨自尽。
他的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骆驼祥子》《牛天赐传》《四世同堂》《鼓书艺人》,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月牙儿》,话剧《龙须沟》《方珍珠》《茶馆》等,他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著名作家。
二、《茶馆》简介:(1957年发表开始演出的《茶馆》,代表了老舍话剧创作的最高成就。
作品以旧北京城中一个大茶馆──裕泰茶馆的兴衰为背景,通过对茶馆及各类人物变迁的描写,反映了从清末、民国初年到抗战胜利后三个不同时代的、近五十年的社会面貌,揭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的动荡、黑暗和罪恶,宣告旧中国必然走向灭亡。
第一幕,1898年初秋,戌戍变法刚失败,谭嗣同问斩后不久,裕泰茶馆生意兴隆,三教九流的人把这里作为一个相互交流的场所。
作者在这一幕里向我们展示了腐朽的中国封建社会已经走向末路。
1.剧中描写了信洋教的小恶霸,依仗洋人,连官府也怕他三分。
2.有钱有势的人家为了一只鸽子,可以请来官府的打手和差人打群架。
3.吃朝庭钱粮的旗人整日游手好闲。
4.朝中的太监总管不仅家中生活豪华,而且还可以用高价买来妻子。
5.农民和城市贫民却卖儿卖女。
人教版语文高二下学期茶馆说课稿模板参考
人教版语文高二下学期茶馆说课稿模板参考
生活中我们从语文中品味语言的魅力。
小编准备了人教版语文高二下学期茶馆说课稿模板,希望你喜欢。
一、教材分析
《茶馆选自》教人高中语版第文四册第四单。
元这个单学元习中现当代国剧和戏国戏剧。
本单元外学习的点是品重个味性和化富动有性的作人语言,把物尖锐集中握戏剧冲的突了,解物性人格怎样是矛在冲盾突的发、变化中得到的展现。
《茶》馆本单是元二篇阅第课文,这个位读置决定在它生学知识的掌握起着中承启后前的用,作既引领本要元单教的学任,又要务习巩复固学过的知识既:要承教担会学生鉴方赏的法工,又作锻要提高炼生的学际实能。
力
《茶》写馆于1975 年,老舍话剧创是作高的峰曹禺。
它为中国称话史剧中经的典。
本以剧北京裕大茶馆泰中心为景场展,示清了末民国初年、抗、战利胜三后不个时代同、近的05 的年会生活,社示了揭半民殖地半封建的中旧的动国荡、暗黑和恶,罪到了达作预想者的作意图,即埋葬创这个可三诅的时代,咒告宣旧中国将必向灭亡走。
《茶》全馆共三幕,剧幕写一个一时,代一幕每敲响个时一代丧的,钟后最一三幕人个谈话点出了的全剧主的题。
课文选的节是《茶》馆第二。
这一幕写幕的民是国年军初混战时期。
阀这。
茶馆节选..教案
茶馆(节选)..人教版《语文》(必修)第四册茶馆(节选)老舍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理解剧中所展示的主要矛盾冲突。
2.理解王利发等人的形象。
能力目标品味正确、生动、幽默而富于个性化的语言。
情感目标个人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戏剧冲突和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个性化的语言。
教学方法导读法。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导入新课《药》中的茶客→中国的茶文化→茶馆老板的辛酸→旧社会的茶馆的命运。
体会茶馆文化教师补充:老舍出生在北京一个贫民家庭里,1913年考入北京师范学校,读书期间受古典文学熏陶,开始用文言学习写诗和散文。
1917年毕业后即任小学校长。
1924年赴英国,在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中文讲师。
陆续写出了《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等3部具有讽刺、幽默、滑稽特色的长篇小说,提供了现代小说史上最早的讽刺性的长篇体制。
1930年春回国后任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教授。
1936年夏,老舍辞去教职,从事专业.写作。
1946年与曹禺赴美讲学,写完了100万字的巨著《四世同堂》的最后一部及其他作品。
1949年回国,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等职。
识记:1.老舍(1899~1968),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是我国“五四”以来新文学的开拓者之一,现代杰出的语言艺术家,享有世界声誉的爱国主义作家,人民艺术家。
他以小说、剧作和曲艺著称于世,在散文,诗歌、杂文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一生写下见多部长篇小说,70多部(篇)中短篇小说,30多部剧作,近20部译著等。
2.代表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剧本有《茶馆》《龙须沟》。
3.其他重要作品还有长篇小说《牛天赐传》《离婚》《鼓书艺人》、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月牙儿》、话剧《方珍珠》等。
4.1951年获“人民艺术家”称号。
“文革”开始后,受到残酷迫害,于1966年8月24日含恨自尽。
承前启后把握故事情节教师补充介绍第一幕与第三幕故事情节,学生结合课文注解了解第一幕与第三幕故事情节:第一幕: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
茶馆_高中语文教案_模板
茶馆_高中语文教案_模板> 教学设计示例一教学目的:1.理解剧中所展示的主要矛盾冲突。
2.理解王利发等人的形象。
3.品味正确、生动、幽默而富于个性化的语言。
教学重点:戏剧冲突和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个性化的语言。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导读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教学导入:《药》中的茶客→中国的茶文化→茶馆老板的辛酸→旧社会的茶馆的命运。
二、简介作者及其作品三、简介第一、三幕剧情四、理清戏剧冲突脉络:五、从王利发的语言看他的性格:①“哟!你这是什么话呀?咱们的买卖要是越作越好,能不给你长工钱吗?……All right?”(提示:既表现了当时社会经济的萧条,这表现了王利发自私的一面,从自己利益出发不“长工资”。
)②“您等等,……我感恩不尽!”(提示:这表现了他委曲求全而又处世圆滑的一面。
)③“福气不小!……我准给你留着!”(提示:这表现了他顺应奉承,却又不上当的处世技巧,真是处世绝招。
)④“这个年月还值得感谢!听着有点不搭调!”(提示:这表现了他对自己处境的愁苦,对现实的不满和愤恨。
)⑤“我也那样!我觉得请安比鞠躬更过瘾!”(对不同的人采用不同的接待方式,此为处世精明之处。
)⑥“常四爷老是那么又倔又硬,别计较他!”(为别人排解麻烦,这是他善良的一面。
)⑦“咱们可把话说开了,从今以后,你不能再在之这儿作你的生意,这儿现在改了良,文明啦!”(提示:精明干练,谨小慎微。
)⑧“好吧,我慢慢给你打听着!你看,十多年前那回事,我到今天还没忘,想起来心里就不痛快!”(提示:想把别人支开,因为有两张嘴吃饭,这又是自私的表现。
)⑨“那么,你几不想想主意,卖卖力气,别叫大家作亡奴?”(提示:这并不表明他有了觉悟,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这表现了他深谙处世之道。
)六、归纳王利发的形象:王利发是裕泰茶馆的掌柜,也是贯穿全剧的人物。
他从父亲手里继承了裕泰茶馆,也继承了他的处世哲学,即多说好话,多作揖。
他胆小、自私,又精明、干练、善于应酬,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态度。
《茶馆》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茶馆》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茶馆》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茶馆》说课稿辽宁抚顺二中周景凤一、教材分析《茶馆》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第四单元。
这个单元学习中国现当代戏剧和外国戏剧。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品味个性化和富有动作性的人物语言,把握尖锐集中的戏剧冲突,了解人物性格是怎样在矛盾冲突的发展、变化中得到展现的。
《茶馆》是本单元第二篇阅读课文,这个位置决定它在学生知识的掌握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既要引领本单元的教学任务,又要复习巩固学过的知识:既要承担教会学生鉴赏方法的工作,又要锻炼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
《茶馆》写于1957年,是老舍话剧创作的高峰。
曹禺称它为“中国话剧史中的经典。
”剧本以北京裕泰大茶馆为中心场景,展示了清末、民国初年、抗战胜利后三个不同时代的、近50年的社会生活,揭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的动荡、黑暗和罪恶,达到了作者预想的创作意图,即埋葬这三个可诅咒的时代,宣告旧中国必将走向灭亡。
《茶馆》全剧共三幕,一幕写一个时代,每一幕敲响一个时代的丧钟,最后一幕三个人的谈话点出了全剧的主题。
课文节选的是《茶馆》第二幕。
这一幕写的.是民国初年军阀混战时期。
这时裕泰茶馆渐趋衰落,茶馆主人王利发积极迎合潮流实行改良,却仍然难以维持下去。
这篇课文的教学主体是高二学生,对于戏剧,他们仅仅在初中接触了《威尼斯商人》选段和《白毛女》选段,客观地说对戏剧知识他们了解一些,但戏剧的鉴赏能力还有待提高。
针对这样的教学实际,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1、了解作家作品。
2、掌握《茶馆》卷轴式的平面结构及其独特的戏剧冲突。
3、培养学生的文本研习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
过程和方法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的“探究理论”指出:学习中,学生的“心灵是一个参与者而不是参观者”,学生应由“无知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探究者,教师应由“有知的”传输者变成探索的激发者和引导者。
茶馆语文课教案
茶馆语文课教案教案标题:茶馆语文课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茶文化,并能够运用相关词汇和表达方式进行交流。
2.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茶文化的基本知识和相关词汇。
2. 学会运用正确的语言表达方式,进行茶文化的交流。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或黑板2. 茶具和茶叶3. 相关茶文化的资料和视频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入茶文化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引导学生讨论茶的种类、制作过程和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知识讲解:1. 介绍茶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2. 分享不同种类的茶叶及其特点。
3. 解释茶具的种类和使用方法。
示范与实践:1. 给学生展示如何泡茶和品茶的正确姿势和礼仪。
2. 分组让学生互相演示泡茶和品茶的过程,并进行互动交流。
阅读与讨论:1. 分发茶文化相关的文章或短篇故事,让学生阅读并理解。
2.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探讨茶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和价值。
扩展活动:1. 邀请一位专业茶艺师或茶文化专家进行讲座或示范。
2. 组织学生进行茶文化研究报告或展示。
总结与评价: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与学生一起回顾所学知识。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以便改进教学。
作业:1. 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茶文化的心得体会或观后感。
2. 鼓励学生自行寻找相关茶文化的资料并进行阅读。
教学延伸:1. 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茶庄或茶馆,亲身体验茶文化。
2. 可以邀请学生参加茶艺培训班,提升茶艺技巧。
教学评估:1. 通过学生的讨论和互动,观察学生对茶文化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 收集学生的作业和报告,评估他们对茶文化的掌握程度。
教学反思:1. 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思考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和改进之处。
2. 总结教学经验,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注:以上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过程和活动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茶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方案(教师中心稿)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语文第四册《茶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方案宋国斌教学目标:1、揣摩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把握人物性格。
2、在把握人物性格的基础上了解戏剧主题。
教学重难点:把握人物形象,了解戏剧主题。
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一、导语:岁月如歌,在逝去的日子里,总会有些难忘的东西在我们的脑海中挥洒不去:李白的诗、韩愈的文、杜康的酒、齐白石的画、梅兰芳的京剧。
并且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醇。
老舍的《茶馆》就属于其中之一。
现在据《茶馆》发表演出的时间已经将近50年了。
但它仍然能带给我们极高的艺术享受。
前几天,我们已经欣赏了电影《茶馆》,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进《茶馆》,去领略它的艺术魅力。
(投影显示课题)二、学生表演《茶馆》片段。
・(投影显示表演者姓名)三、人物形象分析:《茶馆》中出现的人物众多,前后三幕中出场的共有30多个,我们不可能一一分析,这节课我们主要分析一下课文节选部分出现或涉及到的一些重要人物,包括:王利发、常四爷、松二爷、宋恩子、吴祥子、刘麻子、唐铁嘴及课文中提到的秦二爷几位。
(投影显示八位人物姓名,点击王利发人名进入相关链接)(一)、王利发。
1、对不同人采取不同态度。
(1)、对难民、李三等人:“别耽误功夫!”“咱们的事,有功夫再研究!”对难民强硬、冷漠,对李三虽同情,却有限度,表现他自私。
(2)、对大兵、警察、特务:“您圣明。
”“你多给美言几句,我感恩不尽!”“老总们,实在对不起,还没开张,要不然,诸位住在这儿,一定欢迎!”“您甭看,准保都是靠得住的人!”对他们的态度则是讨好,巧应付,怕得罪。
表现王利发的圆滑世故。
(3)、对唐铁嘴之流:“你混得不错呀!穿上绸子啦!”“可是,我这儿已经住满了人,什么时候有了空房,我准给你留着!”对唐铁嘴厌恶仍笑脸相迎,表现王利发的精于处世。
2、善于经营,不断改良。
“allright?”“yes,也有这么一说!”体现王利发言语上的改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二语文下册茶馆教案人教版第四册教学要点:1、鉴赏王利法等主要人物形象。
2、品味本课准确、生动、幽默而富于个性化的语言。
3、了解《茶馆》戏剧结构和矛盾冲突的特点。
教学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课文鲁迅先生在小说《药》里,为我们展示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的一个小“茶馆”,并用个性化的语言写出了“茶馆”里的形形色色的人物,无论是花白胡子的低声下气,还是驼背五少爷的幸灾乐祸,写来都是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让我们不仅看到了那个时代群众的愚昧麻木,而且也感受到了革命者不被人理解的悲哀。
今天,我们又看到了老舍先生为我们描绘的另一个《茶馆》,它又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二、了解作者老舍(1899-1966)现当代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絮青、鸿来、非我等。
满族,北京人。
一生写了约计800万字的作品。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骆驼祥子》《四世民堂》《火葬》等,中篇小说《月芽儿》《我这一辈子》。
剧本有《龙须沟》《茶馆》等。
老舍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
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他的作品已被译成20余种文字出版,以具有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民族色彩,以及从内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赏而赢得了广大的读者。
三、简介剧情(学生知道让学生介绍,如不知道,由教师介绍)全剧介绍:《茶馆》共三幕,各写一个时代。
第一幕: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
裕泰茶馆生意兴隆,三教九流,各色人物云集此处:信洋教的小恶霸,依仗洋人,神气十足,连官府也怕他三分;有钱有势的人家为了一只鸽子,可以请来官方的打手和差人打群架;吃朝廷钱粮的旗人整日游手好闲;朝中的太监总管不仅家中人生活奢华,而且还可以用高价买来妻子;农民和城市贫民却卖儿卖女;常四爷谈国事被抓;秦仲义雄心勃勃兴办工厂,工业救国。
这种剪影式的描写,展现了清末社会的众生相,深刻反映了帝国主义的渗透、侵略和封建统治的荒淫、腐败所造成的农民的破产、市民贫困和社会黑暗,表明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日即将来临。
第二幕(节选部分):军阀混战时期,茶馆生意艰难,尽管王利发苦心改良,但也只能惨淡经营。
语文第三幕: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统治时期的社会生活。
剧中所有正直的人都陷于一种不可自拔的困境中。
裕泰茶馆已经破烂不堪,无论主人怎样改良也无法维持正常的生意;有名的厨师只能在监狱里蒸窝窝头;身怀绝技的艺人无法维持生计,民间艺术濒于失传。
与此对照,恶势力却异常活跃,国民党特务和美国兵在北京横行,老一代人更加衰颓,其后代登场。
刘麻子、唐铁嘴、二德子等流氓打手更无耻;沈处长比以前的马五爷更仗洋人势力向中国人施威;庞太监的侄子们则组织复辟活动,百姓更难以生活。
最后茶馆掌柜王利法在茶馆被人霸占之后悬梁自尽。
作者怀着强烈的激情批判和诅咒了这样一个黑暗的时代,表明了旧中国注定灭亡。
剧中通过康大力等投奔西山解放区一笔亮色,暗示出黑暗就要过去,光明即将到来。
教师小结:《茶馆》代表了老舍话剧创作的最高成就,作品以旧北京城中一个大茶馆——裕泰茶馆的兴衰为背景,通过对茶馆及各类人物变迁的描写,反映了从清末、民初到抗战胜利后三个不同时代的近50年的社会面貌,揭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的动荡、黑暗和罪恶,达到了作者预想的创作意图,即埋葬这三个诅咒的时代,宣告旧中国必将走向灭亡。
老舍先生以自己丰富的阅历,凭借对北京市民社会的熟悉,带着对旧社会的满腔憎恨,为它唱出了一曲葬歌。
作品上演后在国内外产生了强烈反响。
四、分析人物姓名的含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老舍先生的三幕剧《茶馆》是经典剧作,高中语文教材节选其中的第二幕作为课文,让学生在这个“三教九流会面之所”真正认识到了“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
现就课文中出现的各色人物的命名含义作些分析,以窥视这一卓越剧作的丰富内涵于一斑。
王利发(裕泰茶馆老板),其取名用的是谐音手法,“王利发”即“望利发”,希望生意兴旺发大财。
王利发也确实凭自己的精明、能干,顺应时代潮流,对茶馆进行改良,使得许多大茶馆相继倒闭的不景气的时候,他的小茶馆不但能生存下来,而且有新的发展。
王利发的优点在于,他精明、干练,头脑灵活,接受新鲜事物快,善于应酬,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态度。
但他也有缺陷,就是自私、圆滑。
当然,求利图财是商人的本性,但王利发对逃难的饥民没有丝毫的同情心:“走吧,我这儿不打发,还没开张!”“别耽误工夫!我自己还顾不了自己呢!”对巡警、大兵,王利发却是一脸的卑躬相,毕恭毕敬,点头哈腰。
就是对爱白喝茶不付钱的唐铁嘴,他虽然打心眼里瞧不起,有些鄙夷、蔑视,然而,表面上依然是笑着打哈哈,不愿得罪。
王淑芬(裕泰茶馆的老板娘),这位王利发的贤内助,其取名采取的是望文生义法,“淑”,即善良、美好的意思,如“淑女、贤淑”;“芬”,指花草的香气。
“淑芬”一名,让人一望可知其人的性格,这是一位心地善良、富有同情心、通情达理的贤慧女子。
裕泰茶馆改了良,有了新的发展,但没有添人手,没有给帮工李三加薪水,所以李三满有意见和牢骚。
但他的话不愿对王利发说,情愿对王淑芬说,因为他知道王淑芬不会像王利发一样说话难听,那么霸道、硬气。
你看,王淑芬对李三的牢骚不是体谅加开导吗?“三爷,你说的对呀!可是呀,这兵荒马乱的年月,能有个事儿作也就得念佛!咱们都得忍着点!……你等着,大栓子暑假就高小毕业,二栓子也快长起来,他们一有用处,咱们可就清闲点啦。
从老王掌柜在世的时候,你就帮助我们,老朋友,老伙计啦!”这明显是暖人心、很在理的话嘛。
当着王利发一个人,王淑芬可就说出了自己的意见了,她承认李三抱怨得对:“当着他,我不便直说;对你,我可得说实话:咱们得添人!”她真懂得体贴帮工的辛苦,同时也知道维护丈夫的脸面。
在王利发不愿收留无处可去的康顺子母子二人时,王淑芬很慷慨地作了一回主:“她能洗能作,又不多要钱,我收下她了!”“大嫂,跟我来!”对此,爱打精明算盘的王利发也只得干瞪眼:“好家伙,一添就是两张嘴!”唐铁嘴的取名用的是谐音加意义的方法。
“唐铁嘴”即“荡铁嘴”是也。
“荡”表明此人是一个浪荡公子,好逸恶劳的市井闲人。
“铁嘴”自然是表明他是能说会道、靠耍嘴皮子生存的人,从他算命、相面的职业也可以得到证实了。
“铁嘴”之“铁”,一方面说明他的嘴上功夫好,稻草能说成金条,善于圆场,很能哄住一些人,一方面又暗示出他是铁鸡公、一毛不拔式的人物。
你看,他爱沾小便宜,常到王利发的茶馆里去白喝茶,就是军阀混战的动乱年代,他的算命、相面生意好了起来,能改抽“白面儿”了,也没有打算还茶钱,王利发一提到他所欠的茶钱,他可就打哈哈,准备开溜走人了。
唐铁嘴拿了报童的报纸,也不想付钱。
他居然吝啬到连报童这种小本生意的本钱都不想给付,真是“铁”得可以了。
常四爷的取名用的是谐音方法。
“常四爷”即“尝试爷”,一个能敢于尝试的人,自然是有见识、有勇气、有创新精神的人了。
常四爷原是享有清朝特权的旗人,后来变成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了。
铁杆庄稼没有了,就凭膀子卖力气,卖青菜。
常四爷是一个有远见、有骨气、乐观豪爽的人。
身为旗人,他能看出大清国的腐败本质,因为说了句“大清国要完”的公道话,被吴祥子、宋恩子二人告密坐了一年半的大牢。
他靠力气挣饭吃,每天起五更出来弄青菜,可是能掂记着王利发的小茶馆开张,买不着菜,便主动送来了一串腌萝卜,两只鸡。
至于价钱,他让王利发瞧着给就行了,后来接了钱,看都没有看一眼就揣在怀里了。
他对人不设防,信得过王利发哩!常四爷主动请松二爷出去喝两盅,很大方地对王利发说:“我可就不让你啦,没有那么多的钱!”其实呢,他是知道王利发的茶馆要开张,诸事要准备,王利发是分不开身去消闲的。
就是这样一个常四爷,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他抱定一个信念:“什么时候洋人敢再动兵,我姓常的还准备跟他们打打呢!”对腐败的清王朝不满,对洋人更加痛恨的常四爷,正是不甘受奴役、不向命运低头、勇于反抗的中国人民的一个出色代表。
吴祥子、宋恩子二人的取名用的是谐音方法。
“吴祥子”即“无肠子”,“宋恩子”即“恩义送光,自己丝毫不留”。
此二人是没有心肠、不讲良心,没有廉耻、不讲恩义的人。
有皇上的时候给皇上效力,有袁大总统的时候给袁大总统效力,谁给饭吃就给谁效力。
这两个没有自尊、没有主见的奴颜婢膝式的小人,专靠告密得些官府赏钱过日子。
因盯上了一些思想进步的学生而来到王利发的茶馆,竟然厚颜无耻提出让王利发包月,按月送他们钱两:“你聪明,还能把那点意思闹成不好意思吗?”这分明是暗示王利发,月钱不能给得太少了,否则就会跟他过不去,真是一副流氓无赖的面孔。
在茶馆里听到刘麻子与老林、老陈三人交易的对话时,不动声色地要算计他们。
待到军官带人过来盘查逃兵时,吴祥子曲意指证刘麻子是逃兵,轻而易举地吞占了老林、老陈一半的现大洋。
临走之时,吴、宋二人没有忘记要到茶馆后面去再抓两个学生,好去领些官府赏银。
康顺子的取名用的是望文生义方法。
“康”即安乐、安定,“顺”即顺从、温顺、柔弱。
“康顺”之人自然是随遇而安的柔弱顺民,有一种逆来顺受的软弱性格。
康顺子当年被刘麻子卖给庞太监为妻,受尽了庞太监的虐待,被掐,被拧,被咬。
后来庞太监死了,康顺之被庞的侄儿们轰了出来,连一床被子都得不到。
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康顺子带着养子康大力来到了当年被卖的茶馆。
没想到碰上仇人,可这时候,康顺子只有恨,却不能打,不能骂。
因为她一个弱女子打人伸不出手去,骂人张不了嘴,她实在懦弱得令人同情。
崔久峰的取名用的是谐音方法。
“崔久”即是愧疚的意思。
崔久峰为自己做过国会议员而愧疚。
在认清了“革命有什么用呢,不过是自误误人而已”的实质之后,躲在王利发的茶馆后面天天念经、修持、忏悔。
他认清了中国不从根本制度上实行变革,革命也好,实业救国也罢,终免不了“你我都得作亡国奴”的结局,所以,这位年轻时候“以天下为己任”的血性汉子,最终走上了“只会念经,不会干别的”的道路,过他自己避世远祸的生活去了。
崔久峰为自己过去的锋芒毕露而羞愧、愧疚,这是因为当时残酷黑暗的社会现实磨钝了他的锋芒,腐蚀了他的正气与热情,使他对国家前途变得绝望而对诸事冷淡麻木了。
秦仲义的取名用的是谐音方法。
“秦仲义”即情钟义,钟情义,钟情于道义的意思。
他力图挽救国家与民族于危难,走企业救国之路,办工厂、开银号,还想请崔久峰出山共谋强国大计,结果遭到崔久峰的婉拒。
刘麻子的取名用的是谐音方法。
“刘麻子”即留下一身麻烦的意思。
刘麻子是以拉媒、说合、买卖人口为生的“纤客”。
先前“走八旗老爷们、宫里太监们的门子”,比如将康顺子卖给庞太监,生活还算过得舒服。
后来改了民国,“人家总长次长,团长师长,要娶姨太太讲究要唱落子的坤角,戏班子里的女名角,一花就三千五千现大洋”,刘麻子是一位胆小的人,只能“干瞧着,摸不着门”,所以现在面临的麻烦事多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