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竹子的故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和竹子的故事

竹子对一些在农村长大的人来讲太普通不过了,江浙一带几乎家家都有竹园,户户都有竹林,一抬头映入眼帘的就是那苍翠茂盛竹子。因为她就在我们身边,我们没觉得有多特别,所以也就没有了独特的感受;因为她太多了,可以说是伴着我们成长,所以也没有那种一见就喜欢的情感。

我从小就接触竹子,她带给我许多童年的回忆,比较深刻的有三件事。其一,那是每年都比较期待的,昐望竹园里小笋越长越多,然后妈妈会给我们做各种美味的笋干,因为大点的笋长辈们自己是不舍得吃的,要卖给小贩,换钱补贴家用。那笋干的味道现在很难品尝的到,有带辣味的、甜味的、花生味的,还有干菜笋干,很长一断时间,我们把这些当成随身零食。其二,那是每年最为有趣的事。一到夏天,我们几个年龄相仿的孩子会聚在一起砍竹做鱼竿,然后躲到竹荫下钓鱼,比一比看谁钓的鱼儿多,那时候的鱼特别多,一会儿功夫就收获满满。回到家,去鱼鳞、剖吐、清洗,把鱼处理好等妈妈回家给我们做。第三件是我们最不愿意做的事。天还没完全亮,爸爸就会把我从被窝里拉出来,拎着两只竹篮,一只特别的大,还有一只容量要小很多。大人在前面挖,我们这些孩子跟在后面捡,把大的拣进大竹篮,小笋的扔进小竹篮里。有时不小心会踩到准备养新竹的笋,因此免不了会挨骂,这也是我不愿意去竹园的主要原因。后来我知道爸爸拉我去竹园,的确是需要我帮忙,因为他要赶在上班前把挖笋卖笋的事做完。

我对竹子也一直停留在小时候的认识上,觉得竹子与自己没有多大的关系,没有刻意地对观察她。直到2016年,因为工作需要我从玲珑小学调至藻溪小学对石校区。对石校区是一所竹文化气息浓郁的乡村小规模小学,到处彰显着文化内涵。这里的孩子就像竹子一样朴素无华,天真可爱,在竹文化课程的学习熏陶下,他们能唱能跳、会劳动会吹奏、会设计会制作。他们懂理,知道得关心别人;他们知礼,知道人不习礼不所为。这儿的同事内敛、默默无闻,都有才华,对教育又是那么的执着,他们坚毅、积极向上,正是竹子精神的真实写照,我觉得这也是学校文化的认同感吧。从那时起,我开始有意识的去了解竹子,慢慢地走近她,翻阅各种与竹子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竹子的品种、内涵品质、文化底蕴、传说故事、经典诗词。“湘妃竹的爱情故事”、“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乌纱掷去不为官,囊囊萧萧两袖寒”等众多

经典诗句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竹子中空外圆有节。她有极强的韧性,即使狂风暴雨,都很难折断屈服,因为竹子有千丝万缕的纤维相互交织连为一体,不用锋利的工具是不容易把彻底分开的。竹子又很坚硬,孩子们初学竹子雕刻,我们老师会去掉外面又硬又光滑竹皮,其实这是竹筠。她有节,言外之意就是坚贞有节、自强不息的精神。竹子很美,她是园林不可缺少的景点,一直都有“无竹不成景”一说。许多文人墨客把竹子当作主题来创作,一些经典佳作都和她有关,吴仓硕的画竹,余善明的刻竹尤为著名,墨竹六法更是传承至今。竹子全身是宝,她把一生奉献给了人们。生活生产器具,古代打仗狩猎兵器,歌舞乐器,一日三餐美食,我们都能看到她的影子。具资料记载,人类使用竹子器皿已有5000年的历史了,用于饮食也有3000多年了。

现在,我和同事们借助竹文化特色的创建平台,着力开发校本课程、拓展课程、体艺课程、德育课程、活动课程,建立相对完整的课程体系而努力。

我与竹子的故事也将继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