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CS 03.080

A 01

SZ 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标准

SZ/T 1.5—XXXX

生产力促进中心服务业务规范

第5部分:工业分包

(草稿)

201X-XX-XX 发布 201X-XX-XX 实施

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发布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服务内容

5基本要求

6工作程序

前言

生产力促进中心是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科技界与企业界的桥梁,是政府推动企业科技进步的重要助手,是培育企业创新和创业人才的摇篮,是企业健康发展的智囊团和技术后盾;其基本功能是:集成社会资源,为企业提供全程、综合服务。

发挥全国生产力促进中心体系的资源优势,帮助中国企业学习、借鉴全球工业分包及供应链网络的管理经验和技术,进一步提升中国中小企业在全球供应链中的整体地位,使中国企业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获得更多的赢利机会。同时,随着工业分包与合作交流这种新的合作模式的建立,形成新的服务理念与业务模式,提升生产力促进中心的服务能力。

SZ/T 1 《生产力促进中心服务业务规范》分为五个部分:

——第1部分:总则

——第2部分:信息与信息化

——第3部分:咨询

——第4部分:培训

——第5部分:工业分包

本部分为第5部分。

本部分由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黄雪李勤潘凤湖李晶莹

本部分为首次发布。

生产力促进中心服务业务规范

第5部分:工业分包

1 范围

SZ/T 1的本部分规定了生产力促进中心工业分包服务的内容、基本要求和工作程序。

SZ/T 1的本部分适用于各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工业分包服务。其他机构开展类似服务时也可参照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SZ/T 1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SZ/T 1.1 生产力促进中心服务业务规范第1部分:总则

SZ/T 1.2 生产力促进中心服务业务规范第2部分:信息与信息化

SZ/T 1.3 生产力促进中心服务业务规范第3部分:咨询

SZ/T 1.4 生产力促进中心服务业务规范第4部分:培训

3 术语和定义

SZ/T 1.1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

3.1

工业分包 Industrial Subcontracting

采购商(发包商)将部分产品、零部件乃至原材料等的生产或采购任务交由供应商(分包商)完成,并在供应商所完成的任务基础上形成最终产品的过程。

3.2

产量导向型分包 capacity subcontracting

当发包商不能及时完成某项生产任务定单时,将超出自己生产能力的工作量部分委托给其他分包商完成的分包形式。在这种情况下,发包商和分包商之间一般为水平分工。它的特点是周期性和产能转包。

3.3

专业导向型分包 specialist subcontracting

为了生产出质量更好,价格更低的产品,发包商基于分包商的某项专业优势(技术、设备或人力成本等),为了形成专业化生产,而将生产任务中的某些可独立专业化生产的部分,委托其他分包商完成的分包形式。在这种情况下,发包商和分包商之间一般为垂直型分工。它的特点是专业性和结构性转包。

4 服务内容

4.1 收集、分析、整理本地工业企业在产量和产能方面的各项信息、数据(包括设备状况、技术规格、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状况、空闲产能及产品类型等),并将数据信息规范化整理保存。

4.2 协助企业寻找并确定对口的发包商或采购商,并把分包或采购订单分配给具备条件的本地企业。

4.3 协助企业形成协作系统或产业集群,必要时帮助企业与发包商或采购商进行谈判。4.4 向有关投资者推荐具有潜力的工业投资项目。

5 基本要求

5.1服务机构应有可以满足服务要求的办公设施、通讯网络和必要的工作人员。

5.2负责项目、产业、商务、网络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人员应有相关专业知识背景和经验,必要时应具有相应的从业资格。

5.3 所拥有信息资料应准确、可靠,更新及时。未经企业同意,不得向第三方泄露企业数据信息,经授权允许后方可对外发布。

5.4 信息的获得应符合SZ/T 1.2的有关规定,开展相关咨询或培训服务时应符合SZ/T 1.3或SZ/T 1.4的有关规定。

6 工作程序

6.1 采购商管理与服务

6.1.1通过有关途径持续收集采购商信息,确认其市场发展计划。

6.1.2定期进行联系,证实采购商信息,进行信息交流。

6.1.3对采购商进行初步评估,选择有价值的采购商。

6.1.4在确认采购商需求与合作意向后,交流必要的业务文件,建立工作信任。

6.1.5必要时可与采购商进行面谈或以其他方式进行直接交流。

6.1.6对采购商具体需求进行评估,向采购商推荐合适的企业合作伙伴。

6.2 订单管理

6.2.1 订单分析

6.2.1.1获取订单后,应对订单进行综合分析。分析的重点包括:

a) 订单信息的完整性;

b) 订单的技术条款;

c) 订单的商务条款。

6.2.1.2 订单的评估主要依据商务条款、技术条款等。

a) 商务条款主要包括:采购商名称、订单信息提交方式、采购数量、报价方式及时限、交货时间、交货方式、付款方式、产品工装模具费支付方、包装要求等;

b) 技术条款方面主要包括:产品名称、产品特性、图纸资料、使用材料及牌号、主要加工工艺、主要加工设备、技术标准和技术条件等。

6.2.2 定单分级

可对订单进行分级分类管理。一般订单可分为产量导向型和专业导向型两类,具体级别的细分和划定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a) A级订单指可以生产且前景良好的订单;

b) B级订单指可能生产且前景良好的订单;

c) C级订单指可能生产但前景不明确的订单;

d) D级订单指具有开发前景的询盘订单;

e) E级订单指可能的贸易机会信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