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严适度掌握分寸
做人最难掌握的是分寸,时刻提醒自己别过分
做人最难掌握的是分寸,时刻提醒自己别过分常听人说做人难,说话难,其实难就难在一个“度”字上。
度,也就是适度——适当限度,是一种程度,也是一种界限,也叫分寸。
人在行为举止或言最难掌握的就是分寸了。
人常说某人少分没寸,也就是说这人说话做事过分了,超过限度了。
在生活中,将人际关系一次用足,做生意一次赚够,很多人以为这样做很聪明。
的确,这样做能够很快地得到一定的回报。
但其实这种杀鸡取卵的行为,是在断自己的财路。
古人强调“直道而行”,就是教人要先学做好人,才能依照正道去做事。
不过,话说回来,许多好人也未必会百分百地直道而行。
人与人见面三分情,得饶人处且饶人,为了和谐相处,有时也不得不牺牲一点原则,委婉相处。
遇事只要让人一步,自然就有回旋的余地,办事只要放宽一分,自然就有其中的乐趣。
放之四海而言,许多事都是这样的。
最忌讳的就是贪得无厌,做人做事太过分。
因为太贪婪,太过分,往往会留下悔恨。
人人都得做事,大事、小事、家里事、外边事……人活一辈子可以说事事不断。
做人做事的能力是一个人获得社会认同、上司赏识、下属拥戴、同事喜欢、朋友帮助和爱人依恋的最有效的手段。
在这种大环境下,人想“出头”天经地义,想表现自己,也并没有错。
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表现出自己的才能和优势应该是适应挑战的必然选择。
某公司高级职员张绍,平时工作积极主动,表现很好,待人也热情大方。
但有一天,一个小小的动作却使他的形象在同事眼中一落千丈。
那是在会议室里,当时好多人都等着开会,其中一位同事发现地板有些脏,便主动拖起地来,而张绍一直站在窗台边往楼下看。
突然,他走过来,一定要拿过那位同事手中的拖把。
本来差不多已拖完了,不再需要他的帮忙,可他却执意要求,那位同事只好把拖把给了他。
刚过半分钟,总经理推门而入。
张绍正拿着拖把一丝不苟地拖着。
这一切似乎不言而喻了。
从此,大家再看张绍时,顿觉他假了许多。
以前的良好形象被这一举动一扫而光。
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有许多人掌握不好表现自我的方式和尺度。
领导艺术特征举例
领导艺术特征举例【篇一:领导艺术特征举例】领导艺术: 特点及表现形式张传烈内容提要: 本文对领导艺术的内涵进行了界定, 据此提出领导艺术具有非模式化、直觉性、随机性、创造性、适度性、多变性、情感性和模糊性八个特点, 并结合目前领导活动的实践, 重点分析了领导艺术的规范性内容和领导艺术的表现形式, 认为熟悉这些内容和形式, 并在领导实践中融汇贯通, 方能提高领导艺术水平。
关键词: 领导艺术; 领导科学; 行政学领导工作是一门科学, 也是一门艺术。
江泽民同志指出: / 现代领导工作要做到决策科学化, 不研究掌握科学的规律是不行的。
因此, 每一个领导干部都应该认真学习领导科学。
, , 希望各级领导干部结合工作实际, 借鉴古今中外一些好的领导实例, 深入地研究领导科学, 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领导艺术。
0 一、领导艺术的界定 ( 一) 领导艺术的含义关于领导艺术, 毛泽东指出: / 领导人依照每一具体地区的历史条件和环境条件, 统筹全局, 正确地决定每一时期的工作重心和工作秩序, 并把这种决定坚持贯彻下去, 务必得到一定的结果, 这是一种领导艺术。
0 列宁说过: / 找到并且紧紧握住最不容易从手中被打掉、目前最重要而且最能保障掌握住它的人去掌握整个链条的环节。
0 这也是一种领导艺术。
我国理论界对领导艺术的看法, 众说纷纭。
/ 领导艺术是领导者在实施领导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学识、胆识、技能和创造性思维的总和。
0 / 领导艺术是在一定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的一种领导技能。
0 / 领导艺术是领导者在其工作岗位上凭借直觉思维而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领导方式和方法。
0 另外有人认为领导艺术是一种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个人智慧和谋略, 它存在于高级领导人物的头脑里, 不是一般常人所掌握的。
也有人把高层领导者的领导风格和才能看作领导艺术。
以上对领导艺术的理解, 从不同的侧面揭示了领导艺术所包含的内容, 对我们理解领导艺术的含义是有帮助的。
领导艺术_特点及表现形式_张传烈
领导艺术:特点及表现形式张传烈内容提要:本文对领导艺术的内涵进行了界定,据此提出领导艺术具有非模式化、直觉性、随机性、创造性、适度性、多变性、情感性和模糊性八个特点,并结合目前领导活动的实践,重点分析了领导艺术的规范性内容和领导艺术的表现形式,认为熟悉这些内容和形式,并在领导实践中融汇贯通,方能提高领导艺术水平。
关键词:领导艺术;领导科学;行政学领导工作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江泽民同志指出:/现代领导工作要做到决策科学化,不研究掌握科学的规律是不行的。
因此,每一个领导干部都应该认真学习领导科学。
,,希望各级领导干部结合工作实际,借鉴古今中外一些好的领导实例,深入地研究领导科学,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领导艺术。
0¹一、领导艺术的界定(一)领导艺术的含义关于领导艺术,毛泽东指出:/领导人依照每一具体地区的历史条件和环境条件,统筹全局,正确地决定每一时期的工作重心和工作秩序,并把这种决定坚持贯彻下去,务必得到一定的结果,这是一种领导艺术。
0º列宁说过:/找到并且紧紧握住最不容易从手中被打掉、目前最重要而且最能保障掌握住它的人去掌握整个链条的环节。
0»这也是一种领导艺术。
我国理论界对领导艺术的看法,众说纷纭。
/领导艺术是领导者在实施领导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学识、胆识、技能和创造性思维的总和。
0¼/领导艺术是在一定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的一种领导技能。
0½/领导艺术是领导者在其工作岗位上凭借直觉思维而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领导方式和方法。
0¾另外有人认为领导艺术是一种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个人智慧和谋略,它存在于高级领导人物的头脑里,不是一般常人所掌握的。
也有人把高层领导者的领导风格和才能看作领导艺术。
以上对领导艺术的理解,从不同的侧面揭示了领导艺术所包含的内容,对我们理解领导艺术的含义是有帮助的。
综合以上的观点,结合领导与决策的实践活动,笔者认为领导艺术是指领导者为了达到某一领导目标,在一定的科学知识、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在领导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非模式化的富有创造性的才能或技巧,它是由领导者的阅历、学识、智能、意志、气质熔铸而成的一种出色的才能,是领导者领导科学素质和领导能力的高度体现。
学校体育学
学校体育学1.1940年洋务运动时期,现代体操传入中国。
2.1903年中国清政府正式把体操科引入学堂,当时的课程内容以兵式体操为主。
3.1923年,正式把“体操科”改为“体育科”。
4.1956年颁布了中国第一部《体育教学大纲》。
5.学校体育学的功能:健身功能,教育功能。
6.确定学校体育目标的依据:一,社会需要;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三,学校体育的功能。
7.我国学校体育的目标:一,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二,掌握和运用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三,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和个体社会化;四,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
8.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与要求:一,体育与健康课程:它是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二,课外体育活动:是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重要组织形式。
9.学校体育学的概念:是指在体育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下,通过有效地教学方法与手段,指导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增强学生体质,培养体育能力的一种有组织的教育过程。
10.体育教学的基本含义:一、体育教学是根据学校体育教育计划和课程标准安排进行的;二、体育教学必须向全体学生传授体育卫生保健知识和人体运动技术、技能,并通过学习掌握和运用的过程锻炼学生身体,形成多种身体技能,提高机体工作能力,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三、体育教学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过程;四、体育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活动过程”。
11.体育教学的特点:一、共同点:(1).都要遵循认识过程的规律;(2).都是由师生双边共同活动构成的;(3).都要符合新课改“三维目标”的基本要求;二、不同点:(1).以身体练习为主的实践活动;(2).身体要承受一定负荷;(3).教学组织的多变性;12.三维目标: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3.怎样培养血神的兴趣:一、教材的选择符合学生兴趣;二、教学方法的应用要符合全体学生;14.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一、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规律;二、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三、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四、生理和心理活动变化的规律;五、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15.体育教学过程的概念:是体育教师与学生为达成体育教学目标而进行的教学活动的程序。
家庭教育学讲义
家庭教育学复习提纲专题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第一节什么是家庭教育学简言之,就是研究家庭教育现象,揭示家庭教育规律的科学(或学科)。
第二节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表现在:一、家庭教育影响人的一生家庭教育的特点:(一)早期性(二)连续性(三)权威性(四)及时性(五)感染性二、家庭教育影响着整个家庭的幸福三、家庭教育影响着国家的前途命运专题影响家庭教育的诸因素第一节家长自身的素质1、家长的世界观和思想品德2、家长的文化素养第二节家长对子女的态度1、家长对子女热爱、关心的程度和方式;2、家长对子女的期望.第三节家庭生活环境1、家庭结构 2 、家庭经济生活状况3 、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4 、家庭生活方式第四节家庭的生活背景1、家庭所处的历史时期2、家庭所处的社会区域 3 、家庭所处的国度专题家庭教养的态度(原则)第一节理智施爱爱而不娇●1、要严格要求,不能一味迁就2、爱子女的动机和效果要统一●3、要从子女的长远利益出发去施爱讨论题:●1、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神童"吗?●2、你怎样理解:“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这句话?●3、如何看待五花八门的“早期教育培训班”?第二节量力而行循序渐进●1、要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2、不要操之过急,要循序渐进补充知识:一、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它们在人的发展中分别发挥什么作用?●(一)遗传—-遗传素质为个体发展提供自然物质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二)成熟—-生理成熟为个体发展提供自然物质前提,为教育提供基础●(三)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四)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五)个体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第三节全面发展因材施教●1、处理好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之间的关系2、针对孩子的个性因材施教.讨论题●你赞同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的合作教育方式吗?请结合你的经历谈谈你的看法。
理论学习资料偶发事件的处理艺术
学习主题偶发事件处理艺术学习内容:一、偶发事件的含义与成因含义:教育的过程中发生的事先难以预料、出现频率较低,但必须迅速作出反映,加以特殊处理的事件。
成因:学生性格异常、感情障碍、人际冲突、不良道德行为、天灾人祸、外来干扰等。
后果:虽然属于偶然,但是往往影响大后果严重,是班主任最头痛的事,也是对班主任工作艺术的考验。
二、偶发事件的特点1、突发性。
以突然的形式爆发,常常和社会上的重大事件、学生家庭的重大变故、学生本人的以外遭遇联系在一起,在教师缺乏足够思想准备的情况下发生。
2、偶然性。
出人预料之外,或常常预料不足,多数都带有突发性。
然而一旦爆发,会引起爆炸性的反应。
3、紧迫性。
偶发事件发生,一般都比较紧急,必须马上处理,而且不能依靠常规办法和常规程序解决,必须运用高度的教育机智加以特殊处理。
三、偶发事件的处理原则1、重大偶发事件,班主任要控制自己的感情,沉着冷静,不荒不乱,对于人命关天的大事,要反映到一些急救措施和急救电话。
如:110、120、119等。
2、一般性的偶发事件,班主任必须了解情况,掌握分寸,审时度势的热处理或冷处理。
3、要依靠集体力量、集体智慧解决。
四、几个具体偶发事件的处理方法1、不慎受伤或者突然病倒。
派两名同学送医院看病,然后护送回家的方法不恰当。
理想的方法是:班主任亲自送医院并护送回家,向家长说明情况,取得家长谅解和协助。
2、个别学生严重违纪(如打架)。
严厉批评、停课写检查、请家长、上报学校处罚的方法不恰当。
理想的方法是:仔细调查原因,安排主事方写一份说明材料或者申辩材料,帮助学生分析根源及其危害,促使其认识错误。
要把握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原则。
3、个别学生集体活动中起哄或大声喧哗。
既不能视而不见、迁就不管,又不能采取简单粗暴的方法压服,没有观察清对象时,更忌盲目的批评全班同学。
理想的方法是:温和的带领此学生离开群体,仔细追查原因,分析根源,研究危害,并责令做一件有意义的好事为集体挽回荣誉。
教育公共基础教育学知识点教师劳动的特点
教师劳动的特点(一)复杂性1.教育目的全面性2.教育任务的多样性3.劳动对象的差异性(教育对象的复杂性)(二)创造性1.因材施教2.教学方法不断更新3.教师需要“教育机智”教育机智: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一种特殊定向能力,是指教师能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迅速而正确地做出判断,随机应变的采取及时、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
包括:1.随机应变的能力2.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3.情绪自控能力4.创造能力处理突发事件的原则:1.不影响课堂的教学为首要原则2.尊重学生的自尊心3.宽严适度,掌握分寸4.及时、果断。
教育机智是教师良好的综合素质和修养的外在表现,是教师娴熟运用综合素质教育的手段的能力。
教育机智可以用四个词语概括:因势利导、随机应变、掌握分寸、对症下药。
(三)连续性。
连续性是指时间的连续性。
教师的劳动没有严格的交接班的时间限制。
这个特点是由教师劳动对象相应稳定性决定的。
教师要不断了解学生的过去现状,预测学生的发展与未来,检验教育教学效果,获取教育教学反馈信息,准备新一轮的教育教学活动。
(四)广泛性广泛性是指空间的外延性。
教师没有严格界定的劳动场所,课堂内外,学校内外都可能成为教师劳动的空间。
这个特点是由影响学生发展因素的多样性决定的,学生的成长不仅受学校的影响,还有社会和家庭的影响。
教师不能只在课内、校内发挥影响力,还要走出校门,协调学校、社会、家庭的教育影响,以便形成教育合力。
(五)长期性长期性指人才培养的周期比较长,教育的影响具有迟效性。
教师劳动的成效并不是一时就可以检验出来的,而是需要教师付出长期的大量的劳动才能看到结果,得到验证,教师的某些影响对学生终身都会发生作用。
(六)间接性(劳动效果的隐含性)间接性指教师的劳动不直接创造财富,而是以学生为中介实现教师劳动价值。
教师的劳动并没有直接服务与社会,或直接贡献于人类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
和精神产品。
教师劳动的结晶是学生,是学生的品德、学识和才能,待学生走上社会,由他们来为社会创造财富。
家庭教育父性教育之我见
家庭教育父性教育之我见概要:理解是家庭教育的基础,即它是家庭教育中家庭关系维持、教育目标一致性、教育内容内化活化的基础。
以商讨、沟通的“对话模式”与子女交往,有利于增强子女的独立性,提高自信心和创造力。
另外,父亲与其他教育者应适度妥协,协商好家庭教育何时宽、何时严,避免在年幼者面前的冲突,确立教育的“合力”意识,共同教育好子女。
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对父亲所规定的职责或期待的行为。
[1]据此,笔者认为“父性教育”就是为子女提供父亲角色特性的教育,或者说是由父亲来实施、体现父亲人格的家庭教育,类似的概念还有“父爱教育”、“父职教育”等,父性教育相对母性教育更具刚毅果断、注重理性、个性不拘小节的特点,因此父性教育与母性教育加在一起才是完整的家庭教育。
一、父性教育的得与失在我国,一直以来由于传统儒家文化占主导地位,向来主张“天父地母”、“严父慈母”。
傅雷教子严格,这是出于父爱,同时也说明傅雷在承担教子的责任,但多年后的反思却使他发现当初的很多不足,不仅折磨了孩子,也困扰了妻子。
类似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它反映出中国大部分家庭中父性教育的得与失。
(一)教育之得1.父亲严格要求、爱而不娇的教育态度有利于培养子女的坚强意志。
爱子女是教育子女的前提,但不是所有的爱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2]要使自己的爱对子女的成长有促进作用,应该对孩子爱而不骄,严格要求。
2.作为父親,正确使用批评惩罚的教育方法有助于培养子女形成知错就改、克制不正确欲望的品质。
批评惩罚是对子女的不良思想、行为和品德给予否定的评价,旨在于使子女认识到自身的错误,促使其克服、纠正不良思想、行为和品德。
[3]公正合理的批评惩罚体现的是父亲的爱护和期望,只有为接受惩罚的子女所理解的惩罚才能使其认真思考、改正错误并从中吸取教训。
3.父亲重视教育、及早施教的教育原则有利于子女的长远发展。
傅雷在其家书中说自己的童年和孩子的童年十分相似,他在家庭中接受了父辈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于是在自己长大成家立业后,也用同样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去教育自己的后代,家庭教育的这种继承性是家庭教育的又一大优势。
课堂教学艺术
1:[判断题]幽默就是将事物的外在特征加以倒错的喜剧现象。
参考答案:错误2:[判断题]纲领式板书主要用于小学语文课的教学中。
参考答案:错误3:[判断题]教学口语要求词句简洁、不允许冗余。
参考答案:错误4:[判断题]"成人文学”与"儿童文学”这两个概念属于矛盾关系。
参考答案:正确5:[判断题]课堂教学分数管理技术是利用学生学习成绩计分对学生课堂学习行为和心理进行组织的操作行为。
参考答案:正确6:[论述题]论述题1、结合求学经历,谈谈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的处理原则有哪些?2、简要论述课堂教学艺术有哪些特征?参考答案:论述题1、结合求学经历,谈谈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的处理原则有哪些?(1)积极主动,严肃认真;(2)沉着,冷静,善于控制;(3)宽严适度,掌握分寸;(4)满怀爱心,教书育人。
2、简要论述课堂教学艺术有哪些特征?①形象性:是教学艺术的最基本的特点,是指教师在课堂中的行为,是一切外观行为的综合表演。
即教师的衣着打扮、表演态度、身姿动作、实验操作、口语板书等,并借助预言、表情、动作、直观事物、绘画及音响等手段,对讲授的内容进行形象的描绘,把抽象的理论形象化,变为学生易于接受的知识;②情感性:艺术教学则主要运用的是情感,以情动人。
教学的情感性和教育性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教师的情感与学生的学习成绩之间呈明显的正比例关系;③创造性:是教学艺术的突出特点。
表现在:首先,是备课钻研教材创造性地思考;其次,是创造性地设计教学实施方案;最后,是教学方案组织实施的创造性;④实践性:首先,整个教学艺术过程都是与教学实践紧密联系,不可分割;其次,教师的教学艺术水平也是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的。
7:[判断题]加数计分法表面上强调了学生的平时努力,实际上却暗暗增长了学生的学习惰性。
参考答案:正确8:[判断题]技术与艺术的最大区别在于技术可以复制,而艺术则不能。
参考答案:正确9:[判断题]结构式板书是按照教学内容和教师讲解顺序,以纲目的形式展示顺序要点,以文字表达为主。
掌握分寸去做真正的自己(发自肺腑)
掌握分寸去做真正的自己(发自肺腑)人和人相处,可以亲密无间,也可以淡淡如水。
别靠得太近,掌握分寸,别离得太远,经常联系,太近,容易出矛盾,太远,感情容易淡,人与人之间,不远不近,最好的关系,叫相处不累。
为人,你可以精明,但不能阴险狡诈,处世,你可以圆通,但不能阳奉阴违,真诚一点,或许会吃亏,满口谎话,人生走不远。
世间百态,人各有所好,你有你的标准与喜欢,他有他的原则与底线,尊重别人的意愿,不强迫别人接受自己的想法,考虑别人的立场,不盲目随说出不成熟的评论。
不要奢求所有人对你满意,不能要求别人都迁就着你,人无完人,不必太过苛责,水至清则无鱼,人至清则无友,不与自己太较劲,也别太计较别人。
做好手中的事,走好脚下的路,少计较别人的错,多念着别人的好,人生不强求,顺其自然最好!虚伪的人,别去靠近,实在的人,不要忽略,说话要留三分软,叫给自己留余地,待人要出七分好,叫给自己上保险。
有了分寸,相处才能不累,丢了分寸,关系迟早变淡,人生在世,会遇见不同的人,工作生活,与不同的人相处,掌握合适的分寸,在工作中,可以称心如意,在生活中,可以顺风顺水。
做一个慢热的人,相识时,不要熟得太快,相处时,不要说得太多,识人,日久见人心,知人,患难见真情。
做一个不卑不亢的人,不目中无人,不自我贬低,距离产生美,分寸显修养,不随意评价,不矫揉造作,不弄虚作假,不阿谀奉承。
万事万物皆有度,掌握分寸,随心随性面对生活,这才是最舒服的状态。
掌握分寸,方能教子有方
掌握分寸,方能教子有方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其第一任教师,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良好的家庭教育。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对孩子的教育也是不尽相同的,但是无论教育哪一个孩子,作为父母都应做到心中有数,把握一个合适的分寸。
教育孩子需要“行之有度”德州禹城市解放路小学五年级六班于心航的爸爸于振亮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是家长们在教育孩子时达成的共识,也是老生常谈的基本论调。
然而,孩子慢慢长大成人,“自我”主体意识渐渐复苏,已经不太依从我们了,有时率性而为,有时据理力争,这让我们做家长的十分迷茫,倍感困扰,有时也真是束手无策!其实,教育孩子,需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更需要“行之有度”。
有时候过于严格,给孩子的身心健康带来各种不同程度的伤害;过于顺从、随意,孩子就会被溺爱、宠坏,他们把父母的软弱当作盾牌,无理取闹,甚至要挟父母。
那么在严格与随意之间,肯定需要一个度,其实也就是相当于我们成年人有法律的约束是一个道理。
我的孩子于心航着迷动画片,如果打开电视或手机,找到她喜欢看的动画片,她坐在那里可以两个小时或者一晚上不停地看,一动不动,甚至她喜爱吃的水果就在旁边都懒得去拿。
如果只要孩子不吵不闹,继续放纵孩子这样,对孩子是不负责任的。
有时候稍不顺合她的心意,她就会吵闹,耍脾气,和父母冷眼相对。
所以我对孩子约法三章,动画片只有在周末的时候看,周一至周五的时候是不允许看的,周一至周五回家后先做作业,洗刷完后,阅读半小时就要休息。
周六或周日,可以看动画片,每次时间最长50分钟,上午或下午只能看一次,其余时间可以做作业、绘画等等。
我们事先说好,孩子也同意,所以我们都要去执行和孩子之间的承诺。
到了周二晚上,她就要吵着看,但是我们的态度很坚决,那是不可以的,孩子的嘴噘的很高,还念念有词,到了周四的晚上,又来要求,我们还是没有同意,她不高兴的回到书房,看起了课外书。
到了周六我们就要兑现我们的承诺,约定好最长时间50分钟,到时间就把电视关上,孩子反而不再过分要求。
高效的课堂组织与管理应该包含哪些元素500字
高效的课堂组织与管理应该包含哪些元素500字(一)一、学生方面1.学生的上课风气在一个学习和纪律状况较差的班级,教师进行课堂教学会感到吃力;而在一个学习和纪律状况较好的班级,教师会感到轻松愉快。
班级的学习风气是教师、班集体(包括班主任)长期努力奋斗的结果。
教师应配合班主任,采取有效的方式,形成良好的课堂群体规范和风气,并利用这种风气规范全班的课堂活动。
2.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是影响学生注意力、自制力、学习积极性的内在因素。
因此,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是课堂教学管理的积极手段。
3.学生的疲劳程度注意力需要强有力的自我控制。
课堂教学中学生长时间致力于思考,以及紧张的气氛,容易引起疲劳,影响学生注意力的集中。
注意力不稳定的原因与脑神经细胞的疲劳有关。
学生疲劳时注意力不易集中,思想开小差,容易做小动作。
因此,课堂管理应考虑学生的疲劳程度,并通过降低教学难度,穿插有益的活动等方式予以调节。
4.学生的自制力学生的自制力主要是通过使学生自觉排除干扰,克服困难,用坚强的意志集中和坚持注意,对课堂教学的推进产生影响。
二、教师方面1.教师的教学威信赞可夫说:“如果没有威信,那就是说,师生之间没有正确的相互关系,就缺少了有成效地进行教学和教育工作的必要条件。
”有威信的老师,可以用轻轻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使乱哄哄的课堂迅速安静下来;而威信不高的教师则很难有效地控制课堂教学秩序。
因此,教师要努力提高学识、能力水平和品行修养,以此树立威信,增强课堂教学管理的威信、影响力。
2.教师的语言、声调、动作、表情语言是组织教学的重要手段,对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起直接作用。
因此,教师要锤炼教学语言,说话要清晰,准确,有力,鲜明,生动,形象,富有启发性和感染力;同时还要善于运用声调的变化(包括语音的高低、强弱、速度、节奏、停顿等)、动作和表情来组织教学。
3.教师注意的分配情况课堂上学生有一个共同的心理,即:希望自己得到教师的注意。
家庭教育的艺术----掌握分寸、划清界限
家庭教育中有一个难以掌握的问题,就是分寸问题。
有许多父母,在管理教育孩子时,好走极端。
比如,要说对孩子严格要求,就以为越严越好,认为严格的程度和教育的效果成正比例。
于是,无论大事小事,一概严得不得了,把孩子管得死死的,一动不敢动,要说对孩子爱,就爱得不得了,看孩子哪儿都是优点,是“完人”,一点缺点、毛病都没有,就完全放手,一点纪律、规矩也没有,该要求的不要求,该管的不管;要说对孩子讲纪律、规矩,就一点自由也不给,成天挑孩子的毛病,甚至吹毛求疵。
要说跟孩子讲平等,就和孩子一步点界限也没有……这些做法家长不见得是有意识的。
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一种盲目性的表现,是不懂得事物发展的辩证法,不理解做事情掌握“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什么叫“度”这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
在哲学上指一定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
在这个界限内,量的增减不改变事物的质,超过这个界限,就要引起质变。
德国著名哲学家黑格尔在《小逻辑》一书中,曾经用比喻的方法对“度”这个概念做过解释:一位农夫赶着一头小驴在路上轻快地走着。
农夫看小毛驴驮着货物毫不费力,就给小毛驴背上增加货物。
加完后,看它还能驮,于是增加货物。
就这样一点一点儿地往驴背上加,最后终因加得货物太多,把小毛驴压垮了,这“最后”压垮小毛驴所增加的那一点儿货物就是“度”。
民国年间朱庆澜先生很重视家庭教育中的分寸问题。
他发现,当时中国的父母,“一说让孩子活泼,就无论何事听任他自由,使孩子变得放肆;一说要孩子规矩,就常常何事都不许他自由,使之变得呆板。
”他认为,这样肯定教不好孩子。
他主张要严格掌握分寸,划清界限。
他就:“有规矩的自由叫活泼,没有规矩的自由叫放肆;不放肆叫做规矩,不活泼叫做呆板。
:他以孩子为例,说:小孩爱如何说,听他如何说这叫做活泼;因为听他随便说,就粗话、横话、下流混账话都不干涉他,如此就是放肆了。
不准他说粗话、横话、下流混账话,就无论何种话都不准他说,好似贴张封条在他嘴上,如此就是呆板了。
家教论说之七《宽严适度掌握分寸》
《宽严适度掌握分寸》赵忠心常言说:“严是爱,惯是害,不管不教要变坏。
”学龄前阶段是人一生发展中的关键时期,一定要严加管教,不能放任自流。
然而,严格管理教育说到容易,做好却很难,这里面很有学问。
什么叫“严格”?严格指的是在遵守制度或掌握标准时认真不放松。
做得好,要及时肯定、鼓励、表扬,做得不好,违反了制度或达不到标准,要立即指导、纠正,问题严重还要批评,做到赏罚、奖惩分明;而且,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虎头蛇尾,半途而废,要持之以恒地坚持。
这就叫严格管理教育。
对小孩子严格管理教育,要达到预期的效果,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要严而有格。
这说的是严格要有分寸。
对小孩子是要坚持严格要求、管理、教育。
但并不是越严效果越好。
也就是说,严格的程度与效果并不完全成正比。
中国有这样一句成语:“过犹不及。
”不论做什么事,做过了头,超出了有益的范围,就跟做得不够(不及)一样,同样效果也是不好的,甚至会走向反面。
“严格”也是这样。
“严格”的“格”字,就是“规格”,即有要求、条件、标准等。
其中就含有“度”的意思。
“严格”,就是“严而有格”,严格要有“度”,有分寸、尺度。
严格得不够,效果要打折扣;严格得过了头,效果同样不好,甚至会导致失败。
培养教育小孩子是一项非常细致的工作。
有人说教育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有人说像雕塑师。
这种比喻很有道理。
我国古人对于工艺品雕刻和金属冶炼曾做过这样的论述:“木可雕,而病于越度;金可铸,而病于越冶。
木越度,金越冶,虽有良工巧匠安施?”这意思是说,木头可以雕刻成工艺品,而雕刻的失败往往是由于刀工不稳,用力过度造成的;金属可以铸造成各种物件,而铸造的失败往往是由于冶炼时的火候没掌握好,温度过高所致。
如果不能很好地控制雕刻的力度和冶炼的火候,再好的雕塑师也雕刻不出精美的艺术品,再好的铸造师也铸造不出合格的物件。
这里说的就是“度”在雕刻和铸造中的关键作用。
管理教育孩子也是这样。
塑造孩子的灵魂,雕刻孩子的品行,都要把握好“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宽严适度掌握分寸
常言说:“严是爱,惯是害,不管不教要变坏。
”学龄前阶段是人一生发展中的关键时期,一定要严加管教,不能放任自流。
然而,严格管理教育说到容易,做好却很难,这里很有学问。
什么叫“严格”?指的是在遵守制度或掌握标准时认真不放松。
做得好,要及时鼓励、表扬,做得不好,要立即指导、纠正,问题严重还要批评,做到奖惩分明;而且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虎头蛇尾,半途而废,要持之以恒。
这就叫严格管理教育。
对小孩子严格管理教育要达到预期的效果,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要严而有格。
这说的是要有分寸。
对小孩子是要坚持严格要求、管理、教育。
但并不是越严效果越好。
也就是说,严格的程度与效果并不完全成正比。
中国有这样一句成语:“过犹不及。
”不论做什么事,做过了头,超出了有益的范围,同样效果也是不好的,甚至会走向反面。
“严格”也是这样。
“严格”的“格”字,就是“规格”,即有要求、条件、标准等。
其中就含有“度”的意思。
“严格”,就是“严而有格”,严格要有“度”,有分寸、尺度。
严格得不够,效果要打折扣;严格得过了头,效果同样不好,甚至会导致失败。
培养教育小孩子是一项非常细致的工作。
有人说教育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有人说像雕塑师。
这很有道理。
我国古人对于工艺品雕刻和金属冶炼曾做过这样的论述:“木可雕,而病于越度;金可铸,而病于越冶。
木越度,金越冶,虽有良工巧匠安施?”这意思是说,木头可以雕刻成工艺品,而雕刻的失败往往是由于刀工不稳,用力过度造成的;金属可以铸造成各种物件,而铸造的失败往往是由于冶炼时的火候没掌握好,温度过高所致。
如果不能很好地控制雕刻的力度和冶炼的火候,再好的雕塑师也雕刻不出精美的艺术品,再好的铸造师也铸造不出合格的物件。
这里说的就是“度”在雕刻和铸造中的关键作用。
管理教育孩子也是这样。
塑造孩子的灵魂,雕刻孩子的品行,都要把握好“度”。
特别是学龄前儿童,心理承受能力有限,管理教育时把握好严格的“度”,显得尤为重要。
《东周列国志》中说:“宽严得体,无不悦服。
”宽严适中,符合实际,使人心悦诚服,乐意接受管理教育。
对孩子严格要适度,不能过分。
过严了,会适得其反。
比如,有的家长以为对孩子越严越好,无论大事小事,原则问题非原则问题,事无巨细,一概严得不得了,抬手举足也受限制,把孩子管得像个木头人似的。
严格过了“度”,就成了“苛求”,会使孩子无所措手足,缩手缩脚,畏首畏尾,没有了个性,甚至变呆、变傻,或者引起反感、反抗。
第二,有严有宽。
这说的是要辨证地看待宽严问题。
对小孩子进行管教,有的问题上需要严格,而在另外一些问题上则需要宽松、宽容。
不能不加区分,事事都看得严严的,管得死死的,要因事而异。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在他的《家庭教育》一书中指出,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对孩子管教往往出现两种偏向:一是过于宽容姑息,一点儿也不管教,任其为所欲为。
这是很有害的。
他说:“这种‘姑息养奸’的教育在家庭里是常见的,会使孩子养成利己害人的坏思想。
”二是规矩过严,事事都要秉承他父母的意旨。
父母对待小孩子好像对待成人一样,“既叫一个活泼好动的孩子穿起长袍马褂来限制他们的动作,又叫小孩子一举一动要模仿成人的样子。
”这样,就会使小孩子成为一个“萎靡不振、具体而微的小成人。
”
他主张对孩子管教要在宽严之间掌握平衡。
他说:“我们教小孩子当折其衷,一方面予以充分机会以发展自动的能力和健全的意志,一方面限以自由范围使他们不得随意乱动以免侵犯他人的权利。
教育若能如此折衷施去,小孩子未有不受其惠的。
”陈鹤琴先生所说的“折衷”,就是说该严格时就严格,该放手时就放手。
第三,要严慈相济。
这是说的教养态度问题。
对孩子要严格,但不能只是一味地严格。
该严格的时候要严格,该慈爱的时候也要慈爱;而且,严厉和慈爱都要掌握好分寸、尺度,做到“严慈相济”。
由于家长和孩子之间是一种特殊的关系,即具有血缘和亲情关系。
因此,家长对待孩子的态度,往往缺乏理智,很容易感情用事,或是“有严无慈”,或是“有慈无严”,这是家庭教育中最常见的偏向。
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颜之推,在很早的时候就注意到了这个问题。
他说:“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焉。
”这是说,对子女滥用父母的权威,要求苛刻,简单粗暴,子女就不会孝敬、服从;对子女过分亲昵、宠爱,一点父母的威严也没有,子女就会放任,行为怠惰。
他认为:“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焉。
”这是说,父母只有对子女既严格又慈爱,掌握好“严”和“慈”的分寸、尺度,子女才会尊敬父母,服从教导,谨慎言行。
因此,他主张:“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
”这是说,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应当严肃,严格管理教育,不可过分亲昵而失于态度不庄重;父母也应当慈爱自己的子女,不可要求苛刻,简单粗暴,滥用父母的权威。
在现实生活中,有的父母对孩子一讲严格,往往就是成天板着面孔,冷冰冰的,凶神恶煞,一点儿也不让人感到慈爱;而一讲慈爱,又往往是心慈面软,一点儿也严肃不起来,完全丧失原则。
不论是走向哪个方向的极端,都不会建立和谐的父母子女关系。
正确的态度是要既严格又慈祥,严慈相济,相得益彰。
让子女感到父母既有威严,又和蔼可亲,既可敬又可爱,从感情上乐于接受父母的管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