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数学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数学必修二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69a2ba65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9d.png)
数学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数学必修二的知识点主要包括空间几何、解析几何和向量。
一、空间几何1.空间几何的基本概念:空间几何是研究空间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的数学分支。
它涉及到点、直线、平面以及它们的性质和关系。
2.空间几何的基本定理:包括空间中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直线与平面相交的条件和性质、平面与平面相交的条件和性质等。
3.空间几何的公理和定理:例如公理一“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公理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公理三“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等。
4.空间几何的坐标系:通过坐标系可以将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进而通过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
常见的坐标系包括直角坐标系、极坐标系和球面坐标系等。
二、解析几何1.解析几何的基本概念:解析几何是使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的一个数学分支。
它涉及到平面直角坐标系、点的坐标、直线的方程、圆的方程等基本概念。
2.解析几何的基本定理:例如直线的斜率公式、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圆的切线判定定理等。
3.解析几何的方程和曲线:例如直线方程、圆方程、椭圆方程、双曲线方程等。
4.解析几何的变换:包括平移变换、对称变换和旋转变换等,这些变换可以帮助我们研究图形的性质和关系。
三、向量1.向量的基本概念:向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它可以用来表示力和速度等物理量。
向量的模长、向量的加法、数乘以及向量的内积等基本概念也是学习的重点。
2.向量的运算性质:向量具有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数乘分配律等运算性质,这些性质可以帮助我们简化向量的运算。
3.向量的应用:向量在物理和工程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力的合成与分解、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等。
通过向量的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理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
必修二数学知识点整理
![必修二数学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d8cfd98d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2e.png)
必修二数学知识点整理一、立体几何初步。
(一)空间几何体。
1. 结构特征。
- 棱柱。
- 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并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
- 棱柱的底面、侧面、侧棱、顶点等概念。
按底面多边形的边数可分为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等。
- 棱锥。
- 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
- 棱锥的底面、侧面、侧棱、顶点等概念。
按底面多边形的边数可分为三棱锥(四面体)、四棱锥等。
- 棱台。
- 用一个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底面与截面之间的部分。
- 棱台的上底面、下底面、侧面、侧棱、顶点等概念。
- 圆柱。
- 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直线为轴旋转,其余三边旋转所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 圆柱的轴、底面、侧面、母线等概念。
- 圆锥。
- 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所在直线为轴旋转,其余两边旋转所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 圆锥的轴、底面、侧面、母线等概念。
- 圆台。
- 用一个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去截圆锥,底面与截面之间的部分。
- 圆台的上底面、下底面、侧面、母线等概念。
- 球。
- 以半圆的直径所在直线为轴,半圆面旋转一周形成的几何体。
- 球心、半径、直径等概念。
2. 三视图和直观图。
- 三视图。
- 正视图(主视图)、侧视图(左视图)、俯视图的概念。
- 画三视图的规则: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
- 通过三视图还原空间几何体的方法:先根据视图的轮廓想象出基本的几何体形状,再根据视图中的线段长度等确定几何体的具体尺寸。
- 直观图。
- 斜二测画法的步骤:- 在已知图形中取互相垂直的x轴和y轴,两轴相交于点O。
画直观图时,把它们画成对应的x'轴和y'轴,两轴相交于点O',且∠x'O'y' = 45°(或135°)。
- 已知图形中平行于x轴或y轴的线段,在直观图中分别画成平行于x'轴或y'轴的线段。
- 已知图形中平行于x轴的线段,在直观图中长度不变;平行于y轴的线段,长度变为原来的一半。
数学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数学必修二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27758ac0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8b.png)
数学必修二知识点归纳一、函数的概念与性质1. 函数的定义:函数是从一个集合(称为定义域)到另一个集合(称为值域)的映射,每个定义域中的元素都有一个唯一的值与之对应。
2. 函数的表示方法:常用f(x) = y,其中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
3. 函数的性质:包括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和有界性等。
- 单调性:函数在某个区间内单调递增或递减。
- 奇偶性:函数可能是奇函数(f(-x) = -f(x))或偶函数(f(-x) = f(x))。
- 周期性:函数如果存在一个非零常数T,使得对于所有x都有f(x + T) = f(x),则称函数具有周期T。
- 有界性:函数的值在某个范围内,即存在上界和下界。
二、基本初等函数1. 幂函数:形如y = x^n的函数,其中n是实数。
2. 指数函数:形如y = a^x的函数,其中a > 0且a ≠ 1。
3. 对数函数:形如y = log_a(x)的函数,其中a > 0且a ≠ 1。
4. 三角函数:包括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等。
- 正弦函数:y = sin(x)- 余弦函数:y = cos(x)- 正切函数:y = tan(x)三、函数的图像与变换1. 函数图像的绘制:通过坐标系中的点来表示函数的图像。
2. 函数的平移:包括水平平移(左加右减)和垂直平移(上加下减)。
3. 函数的伸缩:包括水平伸缩(y = af(x))和垂直伸缩(y =f(bx))。
4. 函数的对称性:函数图像关于x轴、y轴或原点的对称性。
四、函数的应用1. 实际问题的建模: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函数关系式进行求解。
2. 最值问题:求解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3. 函数的复合:两个或多个函数的组合,如(f ∘ g)(x) = f(g(x))。
五、极限与连续性1. 极限的概念:描述函数在某一点附近的行为。
2. 极限的性质:包括唯一性、局部有界性、保号性等。
3. 连续函数:在定义域内任意一点都连续的函数。
高中必修二数学知识点
![高中必修二数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f0d085e8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10.png)
高中必修二数学知识点高中必修二数学知识1不等关系了解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的不等关系,了解不等式(组)的实际背景.(2)一元二次不等式①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元二次不等式模型.②通过函数图象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与相应的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③会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对给定的一元二次不等式,会设计求解的程序框图.(3)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线性规划问题①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②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的几何意义,能用平面区域表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③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些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问题,并能加以解决.(4)基本不等式:①了解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②会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的最大(小)值问题圆的辅助线一般为连圆心与切线或者连圆心与弦中点.数列(1)数列的概念和简单表示法①了解数列的概念和几种简单的表示方法(列表、图象、通项公式).②了解数列是自变量为正整数的一类函数.(2)等差数列、等比数列①理解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概念.②掌握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项和公式.③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识别数列的等差关系或等比关系,并能用有关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④了解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等比数列与指数函数的关系.高中数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不等式高中必修二数学知识2空间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①异面直线定义: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②异面直线性质:既不平行,又不相交.③异面直线判定:过平面外一点与平面内一点的直线与平面内不过该店的直线是异面直线④异面直线所成角:作平行,令两线相交,所得锐角或直角,即所成角.两条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范围是(0°,90°],若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直角,我们就说这两条异面直线互相垂直.求异面直线所成角步骤:A、利用定义构造角,可固定一条,平移另一条,或两条同时平移到某个特殊的位置,顶点选在特殊的位置上.B、证明作出的角即为所求角C、利用三角形来求角(7)等角定理: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角相等或互补.(8)空间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直线在平面内——有无数个公共点.三种位置关系的符号表示:aαa∩α=Aa‖α(9)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平行——没有公共点;α‖β相交——有一条公共直线.α∩β=b2、空间中的平行问题(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线线平行线面平行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和交线平行.线面平行线线平行(2)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1)如果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线面平行→面面平行),(2)如果在两个平面内,各有两组相交直线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线线平行→面面平行),(3)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1)如果两个平面平行,那么某一个平面内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面面平行→线面平行)(2)如果两个平行平面都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面面平行→线线平行)3、空间中的垂直问题(1)线线、面面、线面垂直的定义①两条异面直线的垂直:如果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直角,就说这两条异面直线互相垂直.②线面垂直: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任何一条直线垂直,就说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垂直.③平面和平面垂直:如果两个平面相交,所成的二面角(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是直二面角(平面角是直角),就说这两个平面垂直.(2)垂直关系的判定和性质定理①线面垂直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判定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垂直这个平面.性质定理:如果两条直线同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②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面互相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他们的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4、空间角问题(1)直线与直线所成的角①两平行直线所成的角:规定为.②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两条直线相交其中不大于直角的角,叫这两条直线所成的角.③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过空间任意一点O,分别作与两条异面直线a,b平行的直线,形成两条相交直线,这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不大于直角的角叫做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2)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①平面的平行线与平面所成的角:规定为.②平面的垂线与平面所成的角:规定为.③平面的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平面内的射影所成的锐角,叫做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所成的角.求斜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思路类似于求异面直线所成角:“一作,二证,三计算”.在“作角”时依定义关键作射影,由射影定义知关键在于斜线上一点到面的垂线,在解题时,注意挖掘题设中两个主要信息:(1)斜线上一点到面的垂线;(2)过斜线上的一点或过斜线的平面与已知面垂直,由面面垂直性质易得垂线.(3)二面角和二面角的平面角①二面角的定义: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这条直线叫做二面角的棱,这两个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②二面角的平面角:以二面角的棱上任意一点为顶点,在两个面内分别作垂直于棱的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叫二面角的平面角.③直二面角:平面角是直角的二面角叫直二面角.两相交平面如果所组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那么这两个平面垂直;反过来,如果两个平面垂直,那么所成的二面角为直二面角④求二面角的方法定义法:在棱上选择有关点,过这个点分别在两个面内作垂直于棱的射线得到平面角垂面法:已知二面角内一点到两个面的垂线时,过两垂线作平面与两个面的交线所成的角为二面角的平面角高中必修二数学知识3圆的方程1、圆的定义:平面内到一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叫圆,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圆的半径.2、圆的方程(1)标准方程,圆心,半径为r;(2)一般方程当时,方程表示圆,此时圆心为,半径为当时,表示一个点;当时,方程不表示任何图形.(3)求圆方程的方法:一般都采用待定系数法:先设后求.确定一个圆需要三个独立条件,若利用圆的标准方程,需求出a,b,r;若利用一般方程,需要求出D,E,F;另外要注意多利用圆的几何性质:如弦的中垂线必经过原点,以此来确定圆心的位置.3、高中数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相离,相切,相交三种情况:(1)设直线,圆,圆心到l的距离为,则有;;(2)过圆外一点的切线:①k不存在,验证是否成立②k存在,设点斜式方程,用圆心到该直线距离=半径,求解k,得到方程一定两解(3)过圆上一点的切线方程:圆(x-a)2+(y-b)2=r2,圆上一点为(x0,y0),则过此点的切线方程为(x0-a)(x-a)+(y0-b)(y-b)=r24、圆与圆的位置关系:通过两圆半径的和(差),与圆心距(d)之间的大小比较来确定.设圆,两圆的位置关系常通过两圆半径的和(差),与圆心距(d)之间的大小比较来确定.当时两圆外离,此时有公切线四条;当时两圆外切,连心线过切点,有外公切线两条,内公切线一条;当时两圆相交,连心线垂直平分公共弦,有两条外公切线;当时,两圆内切,连心线经过切点,只有一条公切线;当时,两圆内含;当时,为同心圆.注意:已知圆上两点,圆心必在中垂线上;已知两圆相切,两圆心与切点共线5、空间点、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是所有的点都在这个平面内.应用:判断直线是否在平面内用符号语言表示公理1:公理2: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符号:平面α和β相交,交线是a,记作α∩β=a.符号语言:公理2的作用:①它是判定两个平面相交的方法.②它说明两个平面的交线与两个平面公共点之间的关系:交线必过公共点.③它可以判断点在直线上,即证若干个点共线的重要依据.公理3:经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推论:一直线和直线外一点确定一平面;两相交直线确定一平面;两平行直线确定一平面.公理3及其推论作用:①它是空间内确定平面的依据②它是证明平面重合的依据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高中必修二数学知识4直线与方程(1)直线的倾斜角定义:x轴正向与直线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叫直线的倾斜角.特别地,当直线与x轴平行或重合时,我们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度.因此,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0°≤α<180°(2)直线的斜率①定义:倾斜角不是90°的直线,它的倾斜角的正切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直线的斜率常用k表示.即.斜率反映直线与轴的倾斜程度.当时,;当时,;当时,不存在.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注意下面四点:(1)当时,公式右边无意义,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倾斜角为90°;(2)k与P1、P2的顺序无关;(3)以后求斜率可不通过倾斜角而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直接求得;(4)求直线的倾斜角可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先求斜率得到.(3)直线方程①点斜式:直线斜率k,且过点注意:当直线的斜率为0°时,k=0,直线的方程是y=y1.当直线的斜率为90°时,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它的方程不能用点斜式表示.但因l 上每一点的横坐标都等于x1,所以它的方程是x=x1.②斜截式:,直线斜率为k,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为b③两点式:()直线两点,④截矩式:其中直线与轴交于点,与轴交于点,即与轴、轴的截距分别为.⑤一般式:(A,B不全为0)注意:各式的适用范围特殊的方程如:(4)平行于x轴的直线:(b为常数);平行于y轴的直线:(a为常数);(5)直线系方程:即具有某一共同性质的直线(一)平行直线系平行于已知直线(是不全为0的常数)的直线系:(C为常数)(二)垂直直线系垂直于已知直线(是不全为0的常数)的直线系:(C为常数)(三)过定点的直线系(ⅰ)斜率为k的直线系:,直线过定点;(ⅱ)过两条直线,的交点的直线系方程为(为参数),其中直线不在直线系中.(6)两直线平行与垂直注意:利用斜率判断直线的平行与垂直时,要注意斜率的存在与否.(7)两条直线的交点相交交点坐标即方程组的一组解.方程组无解;方程组有无数解与重合(8)两点间距离公式:设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两个点(9)点到直线距离公式:一点到直线的距离(10)两平行直线距离公式在任一直线上任取一点,再转化为点到直线的距离进行求解.高中必修二数学知识5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1)棱柱:几何特征:两底面是对应边平行的全等多边形;侧面、对角面都是平行四边形;侧棱平行且相等;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与底面全等的多边形.(2)棱锥几何特征:侧面、对角面都是三角形;平行于底面的截面与底面相似,其相似比等于顶点到截面距离与高的比的平方.(3)棱台:几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相似的平行多边形②侧面是梯形③侧棱交于原棱锥的顶点(4)圆柱:定义: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其余三边旋转所成几何特征:①底面是全等的圆;②母线与轴平行;③轴与底面圆的半径垂直;④侧面展开图是一个矩形.(5)圆锥:定义: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旋转轴,旋转一周所成几何特征:①底面是一个圆;②母线交于圆锥的顶点;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6)圆台:定义:以直角梯形的垂直与底边的腰为旋转轴,旋转一周所成几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两个圆;②侧面母线交于原圆锥的顶点;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弓形.(7)球体:定义:以半圆的直径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半圆面旋转一周形成的几何体几何特征:①球的截面是圆;②球面上任意一点到球心的距离等于半径.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定义三视图:正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前面向后面正投影);侧视图(从左向右)、俯视图(从上向下)注:正视图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和长度;俯视图反映了物体的长度和宽度;侧视图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和宽度.3、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斜二测画法斜二测画法特点:①原来与x轴平行的线段仍然与x平行且长度不变;②原来与y轴平行的线段仍然与y平行,长度为原来的一半.4、柱体、锥体、台体的表面积与体积(1)几何体的表面积为几何体各个面的面积的和.(2)特殊几何体表面积公式(c为底面周长,h为高,为斜高,l为母线)(3)柱体、锥体、台体的体积公式高中必修二数学知识点。
高一数学必修二知识点归纳优选全文
![高一数学必修二知识点归纳优选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7027e367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ae.png)
《必修二》知识点归纳【知识点一】表面积和体积1.①(为弧长,为半径) ③ (为母线长)② ④ (为母线长)⑤ (为上下底面半径,为母线长)2. ① ② ③ ④【知识点二】判定几何中有关平行的方法1.判定线线平行 (1)利用平行公理:; (2)线面平行⇒线线平行:;(3)面面平行⇒线线平行:; (4)线面垂直⇒线线平行:.2. 判定线面平行 (1)判定定理:; (2)面面平行⇒线面平行:3判定面面平行 (1)判定定理:; (2)面面平行⇒线面平行:;(3)面面平行的判定(垂直与平行的转化):.【知识点三】判定几何中有关垂直的方法1 .判定线线垂直:线面垂直⇒线线垂直:2 .判定线面垂直 (1)判定定理1(线线垂直 ⇒ 线面垂直):(2)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面面垂直 ⇒ 线面垂直):(3)判定定理2(平行与垂直的转化):; (4)面面平行的性质:3 .判定面面垂直:判定定理(线面垂直 ⇒ 面面垂直):.【知识点四】几何中求角和点面距离的方法1. 求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步骤:(1) 作:用平移法作出异面直线所成角;(2)证:证明作出的角就是所求角;(3)计算:常放入三角形中求角的值.2. 直线和平面所成角:平面内的一条斜线和它在平面上的射影所成的锐角.关键是找面的垂线(线面垂直)3. 求二面角的平面角:以二面角的棱上任一点为端点,在两个面内分别作垂直于棱的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所成角即为二面角的平面角.4. 点到面的距离:①等体积法;②找面的垂线.【知识点五】外心、内心、重心三角形的外心:外接圆的圆心,即三条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三角形的内心:内接圆的圆心,即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三角形的重心:三条中线的交点(重心将中线分成1:2); 三角形的垂心:三高的交点设三棱锥的顶点在平面的射影是,则:(1)若两两垂直,则是的—垂心; (2)若,则是的—外心;(3)若到的距离都相等,则是的—内心;(4)若,则是的—垂心;(5)若,且,则是——边上的中点;(6)若二面角、二面角和二面角都相等,则是的——内心;(7)若直线与底面所成的角都相等,则是的——外心.【知识点六】直线与方程1. 求斜率——①定义:,其中为直线的倾斜角;②两点斜率公式:2. 直线的五种表示形式名称方程常数的几何意义适用条件点斜式一般情况y-y0=k(x-x0)(x0,y0)是直线上的一个定点,k是斜率直线不垂直于x轴斜截式y=kx+bk是斜率,b是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直线不垂直于x轴两点式一般情况=(x1,y1),(x2,y2)是直线上的两个定点直线不垂直于x轴和y轴截距式+=1a,b分别是直线在x轴,y轴上的两个非零截距直线不垂直于x轴和y轴,且不过原点一般式Ax+By+C=0A,B不同时为0A,B,C为系数任何情况特殊直线x=a(y轴:x=0)垂直于x轴且过点(a,0)斜率不存在y=b(x轴:y=0)垂直于y轴且过点(0,b)斜率k=0①已知直线上一点:设点斜式(分斜率存在和不存在两个情况讨论);②已知直线的斜率:设斜截式;③有关直线在坐标轴的截距:设截距式(注意判断是否需要分情况讨论).3. 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设两直线为;.4. 距离公式类别已知条件公式两点间的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两平行线间的距离【知识点七】圆与方程1.(1)圆的标准方程:,圆心为,半径为圆的一般方程:①当时,表示圆心为,半径为的圆;②当时,表示一个点; ③当时,不表示任何图形.2. 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判断点和圆或(1) ;(2) ;(3) .3.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设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则:(1) 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两种方法——和①;②;③.(2) 当直线与圆相交时,求弦长和中点弦的坐标设直线和圆相交于两点,则①求弦长(利用垂径定理与勾股定理):;②求线段的中点的坐标:利用韦达定理求出.(3)当直线和圆相切时,求切线方程①若点在圆上,求过点的切线只有一条,根据,代入点斜式方程即可(其中为圆心).②若点在圆外,求过点的切线有两条,情况一:不存在,则切线方程为:,再判断是否与圆相切;情况二:存在,设切线方程为,根据圆心到切线的距离等于半径:.4.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1)设圆和圆,两圆心的距离,则①; ②; ③;④; ⑤.(2) 当两圆相交时,求公共弦方程将两圆化成一般式,两式相减即得公共弦方程(即为公共弦方程)。
高中数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
![高中数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da10c89f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8f.png)
高中数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高中数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抽象能力的重要学科。
《必修二》作为高中数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了许多核心知识点和基础公式。
本文将为您详细总结《必修二》的知识点,并整理出一份公式大全,帮助您更好地掌握这门学科。
一、高中数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1.函数概念与性质- 函数的定义、表示方法、分类- 函数的性质(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对称性等)- 反函数及其求法2.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指数函数的定义、性质、图像- 对数函数的定义、性质、图像- 指数方程与对数方程的解法3.三角函数- 角度制与弧度制互换- 三角函数的定义、图像、性质- 三角恒等变换- 三角方程与不等式的解法4.数列-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定义、性质、求和公式- 数列的通项公式与求和公式- 数列的极限5.平面向量- 向量的定义、表示、线性运算- 向量的坐标表示与几何表示- 向量的数量积与垂直关系- 向量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与三角形法则6.解析几何- 直线方程的求法(点斜式、截距式、一般式等)- 圆的方程与性质- 常见图形的面积、周长、体积计算二、高中数学必修二公式大全1.函数类- y=f(x) 的反函数:y=f^(-1)(x)- 幂函数:y=x^a(a 为常数)- 指数函数:y=a^x(a>0 且a≠1)- 对数函数:y=log_a(x)(a>0 且a≠1)2.三角函数类- 正弦函数:y=sin(x)- 余弦函数:y=cos(x)- 正切函数:y=tan(x)- 三角恒等变换公式(和差公式、倍角公式、半角公式等)3.数列类- 等差数列通项公式:a_n=a_1+(n-1)d-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S_n=n/2(a_1+a_n)- 等比数列通项公式:a_n=a_1q^(n-1)- 等比数列求和公式:S_n=a_1(1-q^n)/(1-q)(q≠1)4.向量类- 向量加法:A+B=(a_x+b_x, a_y+b_y)- 向量减法:A-B=(a_x-b_x, a_y-b_y)- 向量数量积:A·B=a_xb_x+a_yb_y- 向量模长:|A|=√(a_x^2+a_y^2)5.解析几何类- 点斜式直线方程:y-y_1=k(x-x_1)- 截距式直线方程:x/a+y/b=1- 圆的标准方程:(x-a)^2+(y-b)^2=r^2总结:本文为您详细总结了高中数学必修二的知识点,并整理了一份公式大全。
高中数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3155f13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f2.png)
高中数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高中数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上)1.函数(1)函数的定义、函数的自变量、因变量、函数值、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反函数、复合函数等概念。
(2)初等函数,包括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反三角函数、常数函数和分段函数等。
(3)函数的图像及性质,包括图像的对称性、零点、极值、最值、渐近线等。
(4)函数的运算,包括加减、乘除、复合、反函数等。
(5)利用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包括利用函数模型进行函数值的估算和函数关系的推断等。
2.三角函数(1)角的概念,弧度制和角度制的互换,同角三角函数的概念。
(2)三角函数的基本性质,包括周期性、奇偶性、单调性、奇偶性、单调性、反函数等。
(3)三角函数图像及变换,包括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余切函数、正割函数、余割函数的图像及相关变换,以及一般角三角函数的图像及性质。
(4)三角函数的运用,包括三角函数的简单计算、方程、不等式、解三角形等实际问题的应用。
3.解析几何(1)点、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及其相互关系。
(2)向量及其运算,包括向量的加减、数量积、向量积、混合积及其在几何中的应用。
(3)直线的方程,包括点斜式、两点式、截距式等,平面的方程,包括点法式、三点式等。
(4)直线和平面的性质及其应用,包括直线的倾斜角、垂直、平行、距离、交点坐标、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等,平面的法向量、法线、方向余弦、距离等。
4.三视图(1)三视图的概念及其制图方法,包括正投影、等角投影、轴侧投影等方法。
(2)实体的三视图制图,包括直线、平面图形的三视图制图等。
(3)复合实体的三视图制图,包括旋转体、平移体、梯形棱锥等复合实体的三视图制图。
5.解方程(1)一次方程、二次方程、高次方程的解法,包括分解、配方法、换元法、公式法及根的性质等。
(2)含有绝对值的方程的解法,包括绝对值的定义、性质及解法等。
(3)分式方程的解法,包括通分、去分母、整式方程化为分式方程等。
数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数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7b8fe373968011ca300918a.png)
必修1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1.集合的概念及其表示意思;2.集合间的关系;3.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4.函数性质(单调性、最值、奇偶性)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I)一.指数与对数1.根式;2.指数幂的扩充;3.对数;4.根式、指数式、对数式之间的关系;5.对数运算性质与指数运算性质二.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1.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2.指数函数y=ax的关系三.幂函数(定义、图像、性质)第三章函数的应用一.方程的实数解与函数的零点三.几类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四.函数模型的应用必修2知识点一、直线与方程(1)直线的倾斜角定义:x轴正向与直线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叫直线的倾斜角。
特别地,当直线与x轴平行或重合时,我们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度。
因此,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0°≤α<180°(2)直线的斜率①定义:倾斜角不是90°的直线,它的倾斜角的正切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
直线的斜率常用k表示。
即。
斜率反映直线与轴的倾斜程度。
当直线与x轴平行时,k=0;当直线与x轴垂直时;k不存在。
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k =(y2-y1)/(x2-x1)注意下面四点:(1)当x1=x2时,公式右边无意义,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倾斜角为90°;(2)k与点P1、P2的顺序无关;(3)以后求斜率可不通过倾斜角而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直接求得;(4)求直线的倾斜角可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先求斜率得到。
(3)直线方程①点斜式:直线斜率k,且过(x1,y1)点注意:当直线的斜率为0°时,k=0,直线的方程是y=y1。
当直线的斜率为90°时,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它的方程不能用点斜式表示.但因l上每一点的横坐标都等于x1,所以它的方程是x=x1。
②斜截式:y1=0,直线斜率为k,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为b③两点式:(y-y1)/(x-x1)=(y2-y1)/(x2-x1)④截矩式:x/a+y/b=1其中直线与x轴交于点,与y轴交于点,即与x轴、y轴的截距分别为a、b。
高中数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803a151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0e.png)
高中数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高中数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1. 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标准形式为ax^2+bx+c=0,并且a≠0。
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是配方法、公式法和因式分解法。
2. 三角函数常用的三角函数有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和余切函数。
三角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以及其性质和图像都是必须掌握的。
3. 三角恒等式包括正弦、余弦和正切等三角函数的恒等式,例如正弦函数的和差公式、倍角公式、半角公式等。
三角恒等式是解决三角函数问题的重要工具。
4. 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二次函数的标准形式为y=ax^2+bx+c,其中a≠0。
二次函数的图像是一个开口朝上或开口朝下的抛物线,其对称轴为x=-b/2a。
必须掌握二次函数的顶点、零点、对称轴等性质,这些性质是判断图像和求解问题的重要方法。
5. 平面向量平面向量包括向量的定义、向量之间的运算、向量的坐标表示等。
向量的运算包括向量的加法、减法、数量积和向量积。
向量的坐标表示是将向量投影在坐标轴上来表示的。
6. 点、直线、平面和空间几何点、直线、平面和空间几何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是必须掌握的,例如点的坐标、直线的一般式方程、平面的法向量等。
此外,必须掌握两条直线和两个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垂直平分线以及中垂线等概念。
7. 三视图和轴测图三视图是立体图形的三个视图,包括正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
轴测图是用于三维图形表示的一种图形表示方法,包括斜二测和等轴测。
8. 四边形和圆的性质四边形和圆的主要性质包括四边形内角和定理、对角线定理、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圆内部和圆外部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等。
9. 三角形和圆的性质三角形和圆的主要性质包括三角形内角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圆心角和圆弧、圆的切线和切点等。
10. 函数及其应用函数的概念和图像、定义域和值域、单调性等性质必须掌握。
函数的应用包括函数的极值、最大值和最小值等问题。
以上是高中数学必修二知识点的总结,这些知识点是高中数学教育的重点和难点,学好这些知识点对于提高数学成绩和发展数学思维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必修二数学知识点归纳
![必修二数学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a49c4e2a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a0.png)
必修二数学知识点归纳第一章空间几何1. 直线和平面的方程2.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3. 直线与平面的交点4. 直线与平面的夹角和距离5. 空间中的平行和垂直关系6. 直线与空间中的曲面的位置关系7. 空间中的投影和距离第二章解析几何1. 平面直角坐标系2. 点、直线和曲线的坐标表示3. 点、直线和曲线的性质4. 直线的斜率和截距5. 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关系6.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7. 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8. 曲线的一般方程和特殊方程第三章函数与导数1. 函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2. 函数的性质和分类3. 函数的图像与性质4. 极坐标系和参数方程5. 函数的单调性和极值点6. 幂函数、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7. 三角函数及其性质8. 函数的复合与反函数9. 导数的定义和性质10. 导数的计算和应用第四章导数的应用1. 函数的极值与最值2. 函数的单调性与凹凸性3. 高阶导数与函数的泰勒展开式4. 函数的图形与导数5. 函数的极限和连续性6. 驻点和拐点的判断7. 函数的应用问题:最优化问题,曲线的切线与法线,函数的估值与逼近第五章不等式与函数图像1. 代数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3. 高次多项式不等式的解法4. 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5. 不等式的证明方法6. 函数图像的性质与变化趋势7. 函数的奇偶性与对称性8. 根据函数的图像作函数不等式的解第六章概率与统计1. 随机事件与样本空间2. 概率的基本概念和性质3. 条件概率与乘法定理4. 全概率公式与贝叶斯公式5. 随机变量的概念和性质6. 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与概率密度函数7. 期望值与方差的概念和计算8. 典型离散分布和连续分布9. 抽样分布与统计推断10. 统计图表和统计量的应用。
数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数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0839a86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b8.png)
数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数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上)1.函数定义:对于每一个自变量,函数只有唯一对应的因变量。
符号:y=f(x)常见函数类型:常函数:f(x)=c一次函数:f(x)=kx+b二次函数:f(x)=ax²+bx+c (a≠0)指数函数:f(x)=aⁿ(a>0,n为整数)对数函数:y=logₐx (a>0,a≠1,x>0)正弦函数:y=A sin(Bx+C) + D (A>0,0<B≤π/2,C、D为任意实数)余弦函数:y=A cos(Bx+C) + D (A>0,0<B≤π/2,C、D为任意实数)周期函数的特点:f(x+T)=f(x),T为最小正周期。
常见图像:一次函数:直线二次函数:开口向上/下的抛物线正弦/余弦函数:周期为2π的波形2.三角函数定义:由单位圆上一点的坐标与三条与x轴正方向的射线的交点,可以得到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值。
符号:正弦函数:y=sin x余弦函数:y=cos x正切函数:y=tan x(x∈(-π/2,π/2))常见三角函数的公式:正弦定理:a/sinA=b/sinB=c/sinC=2R余弦定理:c²=a²+b²-2abcosC正切公式:tanA=sinA/cosA万能公式:a sinθ+b cosθ=±√a²+b² cos(θ±α)(α为满足cosα=cosθ/a, sinα=sinθ/b的第一象限角)3.平面向量定义:有大小和方向的量,可以进行加减法和数乘运算。
表示:以坐标系中一点A为始点,一点B为终点的箭头,表示向量AB,记作→AB。
向量的加减法:平行四边形法、三角形法向量的数乘运算:k→a=(kx,ky)向量的模:|→a|=√(x²+y²)向量的方向角:向量终点与x正半轴的夹角θ(0≤θ<2π)向量的共线、垂直:向量→a和→b共线/垂直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倍数/内积为0。
必修二数学知识点归纳
![必修二数学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c6e7aaf9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37.png)
必修二是高中数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包括代数、几何、概率等多个领域。
以下是对必修二数学知识点的归纳:一、代数1. 函数的概念:函数的定义、函数的表示方法、函数的性质。
2. 基本函数:线性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
3. 函数的图像:函数图像的绘制、函数图像的性质。
4. 函数的性质: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极值、最值。
5. 方程与不等式: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的解法、不等式的性质。
6. 数列: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数列的求和。
7. 复数:复数的概念、复数的运算、复数的几何表示。
二、几何1. 平面几何:点、线、面的基本概念、几何图形的性质、几何图形的相互关系。
2. 解析几何:坐标系、直线的方程、圆的方程、几何图形的坐标表示。
3. 空间几何:空间图形的基本概念、空间图形的性质、空间图形的相互关系。
4.几何变换:平移、旋转、对称变换、相似变换。
5.几何证明:证明的基本方法、证明的策略。
三、概率与统计1. 概率的基本概念:随机事件、概率、条件概率、独立事件。
2. 概率的计算:古典概型、几何概型、条件概率的计算。
3. 统计的基本概念:数据、样本、总体、频率分布。
4. 统计量的计算: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标准差。
5. 统计图表:条形图、折线图、饼图、散点图。
四、数学应用1. 数学在自然科学中的应用: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领域的数学模型。
2. 数学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领域的数学模型。
3. 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时间计算、货币计算、测量计算等。
这些知识点是必修二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学生需要通过课堂学习、课后练习和实际应用来掌握这些知识。
必修二数学的知识点不仅要求学生理解概念和原理,还要求学生能够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实际问题。
必修二数学知识点归纳
![必修二数学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a51dba31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d0.png)
必修二数学知识点归纳数学是一门研究数量、结构、空间以及变化等抽象概念的学科。
作为一门必修课程,数学在我们的学业生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归纳必修二数学的知识点,以题目的形式呈现。
以下是相关知识点的归纳总结:第一章函数的概念和性质1. 函数与方程2. 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3. 一次函数4. 二次函数5. 幂函数6. 数据拟合与函数7. 函数的相交性第二章直线与圆1. 平面直角坐标系2. 直线的方程3. 直线与方程的关系4. 直角坐标系中的圆5.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6. 切线的概念与性质7. 平行线与垂直线的判定第三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1. 不等式的性质与解法2. 不等式组的性质与解法3. 一元二次不等式与不等式组4. 不等式的应用问题第四章数列与数列的应用1. 数列的概念与性质2. 等差数列的性质与求和公式3. 等比数列的性质与求和公式4.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应用第五章三角函数1. 角的概念与性质2. 弧度制与角度制3. 三角函数的定义与性质4. 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5. 三角函数的运算与应用6. 解三角形第六章概率1. 随机事件的概念与性质2. 事件间的关系与计算3. 概率的定义与性质4. 事件的独立性与相关性5. 概率的计算方法6. 随机变量与离散型概率分布本文以题目的形式归纳了必修二数学的知识点。
希望通过这些题目的梳理,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数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数学是一门需要严密逻辑和良好思维能力的学科,希望大家能够多加练习和思考,掌握数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必修二数学知识点归纳
![必修二数学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a108589b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dd.png)
必修二数学知识点归纳高中数学必修二的内容主要包括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的详细归纳:一、立体几何初步1、空间几何体多面体:由若干个平面多边形围成的几何体叫做多面体。
旋转体:一条平面曲线绕着它所在的平面内的一条定直线旋转所形成的曲面叫作旋转面,封闭的旋转面围成的几何体叫作旋转体。
2、棱柱、棱锥、棱台棱柱: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并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多面体叫做棱柱。
棱锥: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多面体叫做棱锥。
棱台:用一个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底面与截面之间的部分叫做棱台。
3、圆柱、圆锥、圆台、球圆柱: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其余三边旋转所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圆柱。
圆锥: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旋转轴,旋转一周所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圆锥。
圆台:用一个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去截圆锥,底面与截面之间的部分叫做圆台。
球:以半圆的直径所在直线为轴,半圆面旋转一周形成的旋转体叫做球体,简称球。
4、中心投影与平行投影中心投影:光由一点向外散射形成的投影,叫做中心投影。
平行投影:在一束平行光线照射下形成的投影,叫做平行投影。
5、直观图斜二测画法:建立直角坐标系,在已知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中取互相垂直的 x 轴和 y 轴,两轴相交于点 O。
画直观图时,把它们画成对应的 x'轴和 y'轴,两轴交于点 O',且使∠x'O'y' = 45°(或 135°),它们确定的平面表示水平平面。
已知图形中平行于 x 轴或 y 轴的线段,在直观图中分别画成平行于 x'轴或 y'轴的线段。
已知图形中平行于 x 轴的线段,在直观图中长度不变;平行于 y 轴的线段,长度变为原来的一半。
6、三视图正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前面向后面正投影得到的投影图。
高中数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归纳(人教版最全)
![高中数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归纳(人教版最全)](https://img.taocdn.com/s3/m/19f6da73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10.png)
高中数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归纳(人教版最全)高中数学必修二知识点汇总第一章:立体几何初步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1) 棱柱:是由两个平行的多边形底面和若干个侧面组成的几何体。
根据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不同,可以分为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等。
棱柱的侧面和对角面都是平行四边形,侧棱平行且相等,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与底面全等的多边形。
2) 棱锥:是由一个多边形底面和若干个三角形侧面组成的几何体。
根据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不同,可以分为三棱锥、四棱锥、五棱锥等。
棱锥的侧面和对角面都是三角形,平行于底面的截面与底面相似,其相似比等于顶点到截面距离与高的比的平方。
3) 棱台:是由一个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截取棱锥,截面和底面之间的部分组成的几何体。
根据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不同,可以分为三棱台、四棱台、五棱台等。
棱台的上下底面是相似的平行多边形,侧面是梯形,侧棱交于原棱锥的顶点。
4) 圆柱:是由一个圆形底面和一个平行于底面的圆柱面组成的几何体。
底面是全等的圆,母线与轴平行,轴与底面圆的半径垂直,侧面展开图是一个矩形。
5) 圆锥:是由一个圆形底面和一个以底面圆心为顶点的锥面组成的几何体。
底面是一个圆,母线交于圆锥的顶点,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
6) 圆台:是由一个圆形底面和一个平行于底面的圆台面组成的几何体。
上下底面是两个圆,侧面母线交于原圆锥的顶点,侧面展开图是一个弓形。
7) 球体:是由一个半圆面绕其直径旋转一周所形成的几何体。
球的截面是圆,球面上任意一点到球心的距离等于半径。
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三视图是指正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前面向后面正投影)、侧视图(从左向右)和俯视图(从上向下)组成的视图。
正视图反映了物体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即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和长度。
俯视图和侧视图是用来反映物体在不同方向上的位置关系的,前者反映长度和宽度,后者反映高度和宽度。
斜二测画法是一种直观的图示方法,它的特点是原来与x轴平行的线段仍然与x轴平行且长度不变,原来与y轴平行的线段仍然与y轴平行,但长度为原来的一半。
数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框架
![数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框架](https://img.taocdn.com/s3/m/4e33ca86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65.png)
数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框架
一、直线与方程
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
倾斜角:x轴正向与直线向上方向之间的角。
斜率:倾斜角不是90°的直线的倾斜角的正切。
直线方程
点斜式:y - y1 = k(x - x1),其中k是斜率,(x1, y1)是直线上的一点。
斜截式:y = kx + b,其中k是斜率,b是y轴上的截距。
两点式:通过两个已知点来确定直线方程。
截距式:当直线与坐标轴有截距时,利用截距来确定直线方程。
一般式:Ax + By + C = 0,其中A, B不全为0。
二、数列
数列是定义在自然数集或其有限子集上的函数。
数列的项按照一定顺序排列,形成有序数列。
数列的递推关系、求和公式、通项公式等都是重要的知识点。
三、向量
向量的基本概念
向量、零向量、平行向量、共线向量、单位向量、相等向量等概念。
向量的几何表示和运算规则。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
向量的线性组合和线性表示。
向量的共线定理和基底概念。
这只是一个大致的框架,每个知识点下都还有具体的子知识点和详细的概念、定理和公式需要学习和掌握。
建议参考教科书、教学辅导书或在线资源来深入学习这些知识点,并通过练习来巩固和加深理解。
高中数学必修2 全册知识点
![高中数学必修2 全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fac4567a1ed9ad51f11df20a.png)
第1讲空间几何体一、空间几何体1、空间几何体在我们周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物体,它们都占据着空间的一部分。
如果我们只考虑这些物体的形状和大小,而2、多面体和旋转体多面体:由若干个平面多边形围成的几何体叫做多面体。
围成多面体的各个多边形叫做多面体的面;相邻两个面的公共边叫做多面体的棱;棱与棱的公共点叫做多面体的顶点。
旋转体:由一个平面图形绕它所在的平面内的一条定直线旋转所形成的封闭几何体,叫做旋转几何体。
这条定直线叫做旋转体的轴。
二、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1.棱柱2.棱锥三棱台4.圆锥7.球的结构特征1、球的定义:以半圆的直径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半圆面旋转一周形成的几何体叫做球体,简称球。
(1)半圆的半径叫做球的半径。
(2)半圆的圆心叫做球心。
(3)半圆的直径叫做球的直径。
2、球的表示:用表示球心的字母表示,如球O3、球的性质(1)用一个平面去截球,截面是圆面;用一个平面去截球面,截线是圆。
大圆---截面过圆心,半径等于球半径;小圆---截面不过圆心。
(2)球心和截面的圆心的连线垂直于截面。
(3)球心到截面的距离d 与球的半径R 及截面的半径r ,有下面的关系:r =解题方法:将立体中相关问题转化为平面几何问题棱锥内由某些线段组成的直角三角形,在计算有关问题时很重要,它是将立体中相关问题转化为平面几何问题的根据,如图2-7中的△AOE,△AOC,△ACE及△OCE.这四个直角三角形中,若知道AE、AC、AO、OE、OC及CE 这六条线段中的若干条时,则可以通过这些直角三角形间的关系求出其他线段.总结三、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1、中心投影与平行投影2、三视图正视图——从正面看到的图侧视图——从左面看到的图俯视图——从上面看到的图画物体的三视图时,要符合如下原则:位置: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大小: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3、直观图-----斜二测画法重点:用斜二测画法画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的直观图,步骤如下:⑴在已知图形中取互相垂直的x轴和y轴,两轴相交于点O. 画直观图时,把它们画对应的x'轴与y'轴,两轴交于点O' ,且使∠x'O'y' =45º(或135º),它们确定的平面表示水平面.⑵已知图形中平行于x轴或y轴的线段,在直观图中分别画成平行于x'轴或y'轴的线段;⑶已知图形中平行于x轴的线段,在直观图中保持原长度不变;平行于y轴的线段,长度为原来的一半.例1 用斜二测画法画水平放置的正六边形的直观图.说明:1. 保持平行关系不变.2.水平长度保持不变;纵向长度取其一半.例3 用斜二测画法画长、宽、高分别是4cm、3cm、2cm的长方体ABCD-A'B'C'D'的直观图.四、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一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1棱柱、棱锥的表面积: 各个面面积之和2 圆柱的表面积3 圆锥的表面积2Srl r ππ=+4 圆台的表面积22S rl r Rl R ππππ=+++5 球的表面积24SR π=6扇形的面积公式213602n R S lr π==扇形(其中l 表示弧长,r 表示半径)(二)空间几何体的体积 1柱体的体积 VS h =⨯底2锥体的体积 13V S h =⨯底 3台体的体积1)3V S S h =++⨯下上(4球体的体积343V R π= 222rrl S ππ+=第2讲 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一、平面1、平面及其表示2、平面的基本性质 ①公理1:②公理2:不共线的三点确定一个平面③公理3:A lB l l A B ααα∈⎫⎪∈⎪⇒⊂⎬∈⎪⎪∈⎭P l P l P ααββ∈⎫⇒⋂=∈⎬∈⎭则二、点与面、直线位置关系1、点与平面有2种位置关系2、点与直线有2种位置关系三、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1、异面直线2、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相交共面平行异面3、公理4和定理 公理4:定理: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数学必修二所有知识点总结
![数学必修二所有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1928eb4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0a.png)
数学必修二所有知识点总结数学必修二是高中数学课程的一部分,主要涵盖了解析几何、三角函数、数列和递推、概率统计等知识点。
这些知识点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际应用,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较高要求。
下面将对数学必修二中的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
一、函数与方程1.函数的概念函数是一种对应关系,将自变量的值映射到因变量的值。
函数通常用f(x)表示,其中x为自变量,f(x)为因变量。
函数的定义域、值域、性质等都是研究函数的重要内容。
2.特殊函数常见的特殊函数有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三角函数等。
这些函数在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需要了解它们的图像、性质和变化规律。
3.方程与不等式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等都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
解方程和不等式是数学中的基本技能,对于建模和解决实际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直线和圆1.直线的性质直线是解析几何中的基本对象,学生需要了解直线的斜率、方程、位置关系等内容。
直线的方程可以用点斜式、截距式、一般式等形式表示,学生需要熟练掌握这些表示方法并能灵活运用。
2.圆的性质圆是解析几何中的常见图形,学生需要了解圆的半径、直径、周长、面积等基本概念,同时还要掌握圆的方程和位置关系,以及与直线的关系等内容。
三、三角函数1.三角函数的概念三角函数是数学中的重要分支,是三角学的基础。
学生需要了解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余切函数等三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包括周期性、奇偶性、单调性、图像等方面。
2.三角函数的变换学生需要了解三角函数的基本变换,包括平移、伸缩、反转等操作,以及将三角函数图像与三角函数方程相联系的应用问题。
四、数列和递推1.数列的概念数列是由一系列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数构成的序列。
学生需要了解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和等基本概念,以及它们的性质和应用。
2.递推公式递推公式是数列中常见的一种表示方法,通过递推公式可以方便地表示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
数学必修二所有知识点
![数学必修二所有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45a6f104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e0.png)
数学必修二所有知识点空间两直线的位置关系空间两条直线只有三种位置关系:平行、相交、异面1、按是否共面可分为两类:(1)共面:平行、相交(2)异面:异面直线的定义: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或既不平行也不相交。
异面直线判定定理:用平面内一点与平面外一点的直线,与平面内不经过该点的直线是异面直线。
两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范围为(0°,90°)esp.空间向量法两异面直线间距离:公垂线段(有且只有一条)esp.空间向量法 2、若从有无公共点的角度看可分为两类:(1)有且仅有一个公共点相交直线;(2)没有公共点平行或异面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直线和平面只有三种位置关系:在平面内、与平面相交、与平面平行①直线在平面内有无数个公共点②直线和平面相交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这个平面内的射影所成的锐角。
空间向量法(找平面的法向量)规定:a、直线与平面垂直时,所成的角为直角,b、直线与平面平行或在平面内,所成的角为0°角由此得直线和平面所成角的取值范围为[0°,90°]最小角定理: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是斜线与该平面内任一条直线所成角中的最小角三垂线定理及逆定理:如果平面内的一条直线,与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的射影垂直,那么它也与这条斜线垂直直线和平面垂直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如果一条直线a和一个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我们就说直线a和平面互相垂直.直线a叫做平面的垂线,平面叫做直线a的垂面。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如果两条直线同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③直线和平面平行没有公共点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定义: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没有公共点,那么我们就说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
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数学必修二知识点归纳(6篇)数学必修二知识点归纳11.数列的有关概念:(1)数列:按照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
数列是有序的。
数列是定义在自然数N_它的有限子集{1,2,3,,n}上的函数。
(2)通项公式:数列的第n项an与n之间的函数关系用一个公式来表示,这个公式即是该数列的通项公式。
如:。
(3)递推公式:已知数列{an}的第1项(或前几项),且任一项an与他的前一项an-1(或前几项)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这个公式即是该数列的递推公式。
如:2.数列的表示方法:(1)列举法:如1,3,5,7,9,(2)图象法:用(n,an)孤立点表示。
(3)解析法:用通项公式表示。
(4)递推法:用递推公式表示。
3.数列的分类:4.数列{an}及前n项和之间的关系:5.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对比小结:等差数列等比数列一、定义二、公式1.2.1.2.三、性质1.,称为与的等差中项2.若(、、、),则3.,,成等差数列1.,称为与的等比中项2.若(、、、),则3.,,成等比数列(三)不等式1、;;.2、不等式的性质:①;②;③;④,;⑤;⑥;⑦;⑧.小结:代数式的大小比较或证明通常用作差比较法:作差、化积(商)、判断、结论。
在字母比较的选择或填空题中,常采用特值法验证。
3、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1)化成标准式:;(2)求出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3)画出对应的二次函数的图象;(4)根据不等号方向取出相应的解集。
数学必修二知识点归纳2解三角形1、三角形三角关系:A+B+C=180°;C=180°-(A+B);2、三角形三边关系:a+b>c; a-b3、三角形中的基本关系:sin(A?B)?sinC,cos(A?B)cosC,tan(A?B)tanC,A?BCA?BCA?BC?cos,cos?sin,tan?cot 2222224、正弦定理:在C中,a、b、c分别为角?、?、C的对边,R为C的外abc2R.接圆的半径,则有sin?sin?sinCsin5、正弦定理的变形公式:①化角为边:a?2Rsin?,b?2Rsin?,c?2RsinC; abc,sin,sinC?; 2R2R2Ra?b?cabc③a:b:c?sin?:sin?:sinC;④. sinsinsinCsin?sin?sinC②化边为角:sin6、两类正弦定理解三角形的问题:①已知两角和任意一边,求其他的两边及一角.②已知两角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其他边角.(对于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所对的角的题型要注意解的情况(一解、两解、三解))7、余弦定理:在C中,有a?b?c?2bccos?,b?a?c?2accos?,222222c2?a2?b2?2abcosC.b2?c2?a2a2?c2?b2a2?b2?c28、余弦定理的推论:cos,cos,cosC?. 2bc2ac2ab(余弦定理主要解决的问题:1.已知两边和夹角,求其余的量。
2.已知三边求角)9、余弦定理主要解决的问题:①已知两边和夹角,求其余的量。
②已知三边求角)10、如何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判定三角形形状时,可利用正余弦定理实现边角转化,统一成边的形式或角的形式设a、b、c是C的角?、?、C的对边,则:①若a?b?c,则C?90;②若a?b?c,则C?90;③若a?b?c,则C?90.数学必修二知识点归纳31若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且a2+a3=6,则S4的值为A.12B.11C.10D.92设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若a111,a4?a66,则当Sn取最小值时,n等于A.6B.7C.8D.93记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为Sn,若S2?4,S4?20,则该数列的公差d?A、2B、3C、6D、74等差数列{an}中,a3?a4?a5?84,a9?73.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及Sn数学必修二知识点归纳4空间两条直线只有三种位置关系:平行、相交、异面1、按是否共面可分为两类:(1)共面:平行、相交(2)异面:异面直线的定义: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或既不平行也不相交。
异面直线判定定理:用平面内一点与平面外一点的直线,与平面内不经过该点的直线是异面直线。
两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范围为(0°,90°)esp、空间向量法两异面直线间距离:公垂线段(有且只有一条)esp、空间向量法2、若从有无公共点的角度看可分为两类:(1)有且仅有一个公共点――相交直线;(2)没有公共点――平行或异面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直线和平面只有三种位置关系:在平面内、与平面相交、与平面平行①直线在平面内――有无数个公共点②直线和平面相交――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这个平面内的射影所成的锐角。
高中学数学的技巧1、重视课堂的学习效率新知识的接受和数学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在课堂上进行,所以要特别重视课堂的学习效率,上课时要紧跟老师的思路,积极开展思维,预测下面的步骤,比较自己的解题思路与老师所讲的有哪些不同。
课后要及时复习,不留疑点,对不懂的地方要及时请教老师或同学,切忌不懂将懂,或将不懂的地方跳过。
课后还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要多记公式、定理,因为它们是学好数学的关键和必备条件。
2、多做习题,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要想学好数学,多做题是不可避免的。
当然,多做题并不等于搞题海战术。
做的题目要有代表性,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碰到哪道题就做哪道题。
有些题适合我们做,而有些题却超出了我们的能力范围,做这些题目只能是浪费我们宝贵的时间,不会达到任何效果。
做的题要难易适中,通过做些有代表的题目,要力争能举一反三。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需要缜密的思维,解题要有条理,在做题的过程中学会熟练运用正确的解题方法,掌握一些基本题型的解题规律。
只有平时大量的训练,见多了、做多了,自然就熟能生巧,考试的时候就会应付自如,不至于乱了阵脚。
数学必修一知识点复习一、集合有关概念1、集合的含义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1)元素的确定性(2)元素的互异性(3)元素的无序性3、集合的表示:{}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1)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注意:常用数集及其记法:XKb1、Com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正整数集:N_或N+整数集:Z有理数集:Q实数集:R1)列举法:{a,b,c}2)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x?R|x―3>2},{x|x―3>2}3)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4)Venn图:4、集合的分类:(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例:{x|x2=―5}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1、“包含”关系―子集注意:有两种可能(1)A是B的一部分;(2)A与B是同一集合。
反之: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记作AB或BA。
2、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Φ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3、子集个数:有n个元素的集合,含有2n个子集,2n―1个真子集,含有2n―1个非空子集,含有2n―1个非空真子集三、集合的运算由所有属于A且属于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的交集,记作A∩B (读作‘A交B’),即A∩B={x|x∈A,且x∈B}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的并集,记作:A∪B(读作‘A并B’),即A∪B={x|x∈A,或x∈B})数学必修二知识点归纳51、直线方程形式一般式:Ax+By+C=0(AB≠0)斜截式:y=kx+b(k是斜率b是x轴截距)点斜式:y-y1=k(x-x1)(直线过定点(x1,y1))两点式:(y-y1)/(x-x1)=(y-y2)/(x-x2)(直线过定点(x1,y1),(x2,y2))截距式:x/a+y/b=1(a是x轴截距,b是y轴截距)做题过程中,点斜式和斜截式用的最多(两种合占90%以上),一般式属于中间过渡形态。
在与圆及圆锥曲线结合的过程中,还要用到点到直线距离公式。
2、直线方程的局限性各种不同形式的直线方程的局限性:(1)点斜式和斜截式都不能表示斜率不存在的直线;(2)两点式不能表示与坐标轴平行的直线;(3)截距式不能表示与坐标轴平行或过原点的直线;(4)直线方程的一般式中系数A、B不能同时为零。
数学直线和圆知识点1、直线倾斜角与斜率的存在性及其取值范围;直线方向向量的意义(或)及其直线方程的向量式((为直线的方向向量))、应用直线方程的点斜式、斜截式设直线方程时,一般可设直线的斜率为k,但你是否注意到直线垂直于x轴时,即斜率k不存在的情况?2、知直线纵截距,常设其方程为或;知直线横截距,常设其方程为(直线斜率k存在时,为k的倒数)或知直线过点,常设其方程为(2)直线在坐标轴上的截距可正、可负、也可为0、直线两截距相等直线的斜率为-1或直线过原点;直线两截距互为相反数直线的斜率为1或直线过原点;直线两截距绝对值相等直线的斜率为或直线过原点(3)在解析几何中,研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时,有可能这两条直线重合,而在立体几何中一般提到的两条直线可以理解为它们不重合3、相交两直线的夹角和两直线间的到角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夹角特指相交两直线所成的较小角,范围是。
而其到角是带有方向的角,范围是4、线性规划中几个概念:约束条件、可行解、可行域、目标函数、最优解5、圆的方程:最简方程;标准方程;6、解决直线与圆的关系问题有“函数方程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两种思路,等价转化求解,重要的是发挥“圆的平面几何性质(如半径、半弦长、弦心距构成直角三角形,切线长定理、割线定理、弦切角定理等等)的作用!”(1)过圆上一点圆的切线方程过圆上一点圆的切线方程过圆上一点圆的切线方程如果点在圆外,那么上述直线方程表示过点两切线上两切点的“切点弦”方程如果点在圆内,那么上述直线方程表示与圆相离且垂直于(为圆心)的直线方程,(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7、曲线与的交点坐标方程组的解;过两圆交点的圆(公共弦)系为,当且仅当无平方项时,为两圆公共弦所在直线方程如何快速学好数学新知识的接受,数学能力的培养主要在课堂上进行,所以要特点重视课内的学习效率,寻求正确的学习方法。
上课时要紧跟老师的思路,积极展开思维预测下面的步骤,比较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教师所讲有哪些不同。
特别要抓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课后要及时复习不留疑点。
首先要在做各种习题之前将老师所讲的知识点回忆一遍,正确掌握各类公式的推理过程,庆尽量回忆而不采用不清楚立即翻书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