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电基本知识

合集下载

防雷电知识内容

防雷电知识内容

防雷电知识内容防雷电知识内容1、打雷、闪电时,不要停留在山顶、山脊或建(构)筑物顶部,不要在大树、电线杆、广告牌、各类铁塔底下避雨,不要在水边(江、河、湖、海、塘、渠等)、游泳池、洼地停留,应迅速躲入附近有防雷保护的建筑物内,或有金属壳体的各种车辆及船舶内。

如找不到合适的避雷场所,找一块地势低的地方,蹲下且双脚并拢,手放膝上,身向前屈。

远离树木、电线杆、烟囱等尖耸、孤立的物体。

2、在家打雷时,首先要做的就是关好门窗,防止雷电直击室内和球形雷飘进室内。

尽量远离门窗、阳台和外墙壁,不要靠近、更不要触摸任何金属管线,包括水管、暖气管、煤气管等。

3、在无防雷设施的房间里尽量不要使用家用电器,包括电视机、计算机、有线电话、有源收音机、电冰箱、洗衣机、微波炉等。

雷雨天气时,尽量不要拨打、接听电话,或使用电话上网,应拔掉家用电器的电源、电话线及电视馈线等有可能将雷电引入室内的金属导线。

4、不要在雷电交加时用喷头冲凉,因为巨大的雷电会沿着水流袭击淋浴者。

5、雷暴天气最好不出门,若确需出门,最好穿胶鞋,这样可以起到绝缘的作用。

6、在空旷场地不宜打伞,不宜把金属工具、羽毛球拍、高尔夫球棍等物品扛在肩上。

7、发生雷击火灾时,要赶快切断电源,并迅速报警。

遇雷雨天气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不宜进入临时性的棚屋、岗亭等无防雷设施的建筑物内。

2.不宜躲在大树底下避雨。

若不得已需要在大树下停留,必须与树身和树枝保持5米以上距离,应尽可能下蹲,并将双脚并拢。

3.不宜使用通讯电器(无线电话、对讲机、收音机、电视机等),应关闭电源、断开天线。

4.不宜在旷野携带雨伞、铁锹、钓竿、球竿等物体。

不宜游泳、划船,在户外活动的人应尽快回屋。

5.雷鸣电闪时要关好窗户,有时一些火球(球状雷)还能破窗而入。

防雷电安全知识1、相关防范措施当雷电发生时,应尽量避免使用家电设备,如收音机、电视机、计算机、电话机等,室外天线和电源线要接地良好,空调器、电冰箱、抽油烟机也要停止使用,以防感应雷和雷电波的.侵害。

雷电的基本知识

雷电的基本知识

雷电的基本知识电闪雷鸣究竟是怎么回事,早在二百多年前,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在雷雨天通过放风筝实验,证明了雷击是大气中的放电现象,并建立了雷电学说。

下面我们来谈谈有关雷电的基本知识。

1.雷电的产生雷电是发生在雷雨云中的电学现象,在数种云中,只有雷雨云能造成雷电。

因此,雷雨云的存在就成了雷电发生的先决条件。

雷雨云在气象学里叫积雨云,在大多数情况下,雷雨云在产生雷电的同时还伴随着降水。

只有发展成熟并伸展得很高的积雨云才有雷电现象出现。

在发展成熟的积雨云里的尘埃、冰晶等物质在云层中翻滚运动的时候,经过一些复杂过程,使这些物质分别带上了正电荷与负电荷。

经过运动,带上相同电荷的质量较重的物质会到达云层的下部(一般为负电荷),带上相同电荷的质量较轻的物质会到达云层的上部(一般为正电荷)。

这样,在雷雨云的不同部位,聚集了两种不同极性的电荷,同性电荷的汇集就形成了一些带电中心,当聚集的电荷达到一定的数量时,异性带电中心之间的空气被其强大的电场击穿(这电场的强度平均可以达到几千伏特/厘米,局部区域可以高达1万伏特/厘米)。

于是,在云与地面之间,或者云的不同部位之间,以及不同云块之间激发出耀眼的闪光,这就是闪电。

人们经常看见的闪电形状是线状闪电或枝状闪电,它有耀眼的光线。

整个闪电像横向或向下悬挂的枝杈纵横的树枝,又像地图上支流很多的河流。

线状闪电多数是云对地的放电:带负电荷的云层向下靠近地面时,地面的凸出物、金属物等会被感应出正电荷,随着电场的逐步增强,雷云向下形成下行先导,地面的物体形成向上闪流,二者相遇即形成对地放电。

闪电通道中的空气急剧增热,使其温度高达30000摄氏度,通道附近的气压可增至100个大气压以上,它是对人类危害最大的一种闪电。

雷电是一种气体放电现象,形成于大气运动过程中,其成因为大气运动中的剧烈摩擦生电以及云块切割磁力线。

闪电的形状最常见的是枝状,此外还有球状、片状、带状。

闪电的形式有云天闪电、云间闪电、云地闪电。

雷电现象知识点总结图

雷电现象知识点总结图

雷电现象知识点总结图一、雷电的形成1. 大气充电雷电在大气中的形成是由于气象过程中的大规模的空气对流带来的。

当温暖潮湿的空气与冷空气相遇时,温暖的空气会被推上升,形成强大的对流环流。

在这个过程中,大气中的水汽会凝结成云,并且产生大量的静电荷。

2. 云层电荷分布在上升气流充分凝结的情况下,会形成一种叫做积雨云的云层。

积雨云内部的冰雹粒子和水滴在上升气流的作用下会发生碰撞,使得云内部生成正负电荷的分布。

通常情况下,上层云的顶部带有正电荷,而下层云的底部带有负电荷。

这种电荷分布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电场。

3. 闪电的产生在强大的电场的作用下,云层内的正负电荷会发生电子迁移,并且会导致云内部的电荷逐渐增大。

当电荷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会产生一种叫做雷电的自然现象。

当云内部的电压差达到一定数值时,正电荷和负电荷之间会发生放电,形成闪电。

4. 雷声的产生闪电产生的过程中,会使得周围空气急剧膨胀和收缩,产生一种叫做雷声的声音。

由于闪电的速度非常快,但是声音的速度相对较慢,所以就形成了闪电和雷声的现象。

二、雷电的分类1. 云内闪电指的是发生在云层内部的闪电产生的现象,通常出现在积雨云或者雷暴云内部。

云内闪电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云和地面之间的闪电,一种是云内部的闪电。

2. 云对地闪电指的是云内部的电荷和地面之间的电荷之间产生放电形成的闪电。

通常情况下,云对地闪电会对地面上的建筑物、树木和人类造成危害。

3. 云射电闪指的是云层内部的正电荷与地面之间的负电荷之间形成的放电。

这种闪电通常会伴随着强烈的雷声和大风。

4. 球状闪电指的是在大气中产生的一种球状闪电。

这种闪电通常会在雷暴云中产生,并且会沿着地面移动。

5. 长闪电指的是在雷暴云中产生的超过100公里的闪电。

这种闪电往往具有非常强大的能量和威力,对附近地区造成严重的危害。

三、雷电的危害1. 人身安全雷电是一种具有高压和高电流的自然现象,对人体的伤害非常大。

在雷电天气下,如果人们在户外活动,就会面临被雷击的风险。

雷电知识共享

雷电知识共享
直击雷:雷云较低较低时,周围没有其他 带异种电荷的雷云,就会在地面或凸出 物(如建筑物)上感应异种电荷,条件 成熟时,就会在雷云和地面或地面凸出 物之间进行放电,这种方式的雷击就叫 直击雷。
6
雷电基础知识 感应雷:雷电感应和感应过电 压,通常有静电感应与电磁 感应两大类,主要由雷云产 生静电感应和雷电流产生的 电磁感应引起的。
7
雷电基础知识
静电感应放电:雷云接近地面时,在某些 凸出物顶部或架空线路上感应出大量的 电荷,一旦雷云和某些凸出物顶部或架 空线路上的某一部位进行放电时,这部 分电荷就会失去束缚,并采用雷电波的 方式沿着凸出物或架空线路迅速传播进 行放电,这就是静电感应放电或静电感 应过电压。
8
雷电基础知识
电磁感应电压:雷击以后巨大的 雷电流在周围空间产生迅速变化 的强磁场,该强磁场在其附近的 金属导体上感应出较高电压,这 就是电磁感应电压。
接闪器可以是避雷针、避雷线、 避雷网或避雷带。
26
防雷方法
引下线也称接地线,用于将雷 电接受装置与接地装置连接 起来,是一种导电良好的金 属导体。
27
防雷方法
接地装置是接地线与接地体的 总称。用于把雷电引入大地 中,故应与大地良好地接触。
28
防雷方法
避雷针主要用来保护露天变配 电设备、建筑物和构筑物等。 避雷线主要用来保护电力线 路。 避雷网和避雷带主要用于保 护建筑物。
号 地区 全年雷暴日数(d/年)
京市
徽省
霍山 44.7
门特别行政区
庆市
建省
34
防雷方法
全国53年(1954~2006)平均雷电日数分布图
35
防雷方法
滚球法(Rolling ball method)是一种 计算接闪器保护范围的方法。它的计 算原理为以某一规定半径的球体,在 装有接闪器的建筑物上滚过,滚球体 由于受建筑物上所安装的接闪器的阻 挡而无法触及某些范围,把这些范围 认为是接闪器的保护范围。这就是滚 球法。

雷电的基础知识

雷电的基础知识

雷电的基础知识在带有不同电荷雷云之间,或在雷云及由其感应而生的不同电荷之间发生击穿放电,即为雷电。

雷电是自然界中一种特殊的、极为壮观的声、光、电现象—伴随有闪电和雷鸣的一种恐怖而雄伟壮观的自然现象。

一、雷电的成因及其特性参数⑴、雷云和雷电①雷云:能发生闪电的云为雷云。

层积云、雨层云、积云、积雨云均与闪电有关,其中积雨云则最为重要。

②闪电:积雨云形成过程中,在大气电场以及温差起电效应、破碎起电效应的同时作用下,正负电荷分别在云的不同部位积聚。

当电荷积聚到一定程度,就会在云与云之间或云与地之间发生放电,即“闪电”。

闪电的形状:枝状、球状、片状、带状。

闪电的形式有云天闪电、云间闪电、云地闪电。

⑵、雷电的成因①雷电:带有电荷的云层向下靠近地面时,地面上的凸出物、金属等,会被感应出异性电荷,随着电场强度的逐步增强,雷云向下形成下行先导,地面的物体形成向上闪流,两者相遇即形成对地放电。

②闪电:带负电荷的雷云在大地表面会感应出正电荷,这样雷云与大地间形成一个大的电容器,当电场强度超过大气被击穿的强度时,就发生了雷云与大地之间的放电,即常说的闪电,或者说是雷击。

③雷云放电过程:雷云——雷电先导——迎雷先导——主放电阶段——余辉放电⑶、雷电的特性参数①雷电日(T):一年中发生雷电放电的天数,(衡量雷电活动频繁的程度)。

②雷电流:雷击电流大致呈单极性的脉冲波。

主要可采用三个参数来表示,即雷电流的幅值、波头时间和半幅值时间。

③雷电过电压:主要决定于雷电流陡度和雷电流通道的阻抗,它的大小可按下式来计算:U=IR+L(式中:I—雷电流幅值kA;i—随时间变化的雷电流kA;R—接地电阻Ω;L—雷电流通道的电感H)。

二、雷电的种类主要分为直击雷、感应雷、雷电波入侵、雷球、雷击电磁脉冲。

⑴、直击雷指雷电直接击在建筑物构架、动植物上,因电效应、热效应和机械效应等造成建筑物等损坏以及人员的伤亡。

⑵、感应雷也称为雷电感应或感应过电压。

防雷电安全知识

防雷电安全知识

五﹑雷电防护
现代防雷技术的理论基础在于:闪电是电流源;防雷 的基本途径就是要提供一条雷电流包括雷电电磁脉冲辐射 对地泄放的合理的阻抗路径;而不能让其随机性选择放电 通道;简言之就是要控制雷电能量的泄放与转换 现代防雷 保护的三道防线:
外部保护将绝大部分雷电流直接引入地下泄散; 内部保护及过电压保护阻塞沿电源线或数据线 信号线 引入的侵入波危害设备; 过电压保护限制被保护设备上雷电过电压幅值 这三 道防线相互配合;各尽其职;缺一不可
18
雷电保护系统
建筑物外部雷电保护
建筑物内部雷电保护
接闪器 引下线 地网
外部屏蔽 内部屏蔽 防雷器 等电位连接
五﹑雷电防护
LPZ防雷分区: 按电磁兼容的原理把微电子设备系统所在建筑物或构
筑物按需要保护的空间由外到内分为不同的雷电防护区 LPZ;以确定各LPZ空间的雷击电磁脉冲的强度及应采取的防 护措施 雷电防护区可分为:
10 如果在户外看到高压线遭雷击断裂;此时应提 高警惕;因为高压线断点附近存在强电场
30
七﹑家庭防雷常识
• 雷雨天气应注意关闭门窗;以防侧击雷和 球雷侵入
• 在雷雨交加时;最好把室内家用电器的电 源切断;并拔掉电话插头
31
七﹑家庭防雷常识
• 雷电天气时;居民在家中最好不要接触 煤气管道 自来水管道以及各种带电装 置
3接地处理
六﹑人员户外防雷电常识
雷电通常会击中户外最高的物体尖顶;所 以孤立的高大树木或建筑物往往最易遭雷击; 人们在雷电大作时;在户外应遵守以下规则; 以确保安全
25
六﹑人员户外防雷电常识
1 雷雨天气时不要停留在高楼平台上;在户外 空旷处不宜进入孤立的棚屋 岗亭等
2 远离建筑物外露的水管 煤气管等金属物体 及电力设备

雷电知识简介

雷电知识简介

雷电知识简介1.1 雷电的产生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

它是由雷云产生的。

形成雷云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蒸气;2、大气中的空气形成温度差,以使潮湿的空气形成强大的上升气流;3、没有破坏或防碍强烈而持久的上升气流形成的因素。

大多数雷电放电发生在云间或云内,只有小部分是对地发生的。

在对地的雷电放电中,雷电的极性是指雷云下行到地的电荷的极性。

根据放电电荷量进行的多次统计,90%左右的雷是负极性的。

1.2 防雷区的划分1.2.1 防雷区的划分将需要保护的空间划分为不同的防雷区,以规定各部分空间不同的电磁环境(雷电电磁厂的危害程度),同时指明各区交界处的等电位联结点的位置。

图1-1 雷电分区保护示意图以在其交界处的电磁环境有明显改变作为划分不同防雷区的特征。

LPZ0A:本区内各物体可能遭受直接雷击,电磁场没有衰减;LPZ0B:本区内各物体不可能遭受直接雷击,电磁场没有衰减;LPZ1:本区内各物体不可能遭受直接雷击,电磁场有可能衰减;LPZ2:本区内各物体不可能遭受直接雷击,电磁场有进一步的衰减一个被保护的区域,从电磁兼容的观点来看,由外到内可分为几级保护,最外层是0级,是直接雷击区域,危险性最高,越往里,则危险程度越低。

过电压主要是沿线窜入的,保护区的交界面通过外部防雷系统、钢筋混凝土及金属罩等构成的屏蔽层而形成,电气通道以及金属管道等则经过这些交界面。

图3-1是雷电保护区域划分的示意图。

SPD(Surge Protect Device):浪涌保护器的英文简称,公司内也叫做防雷器,用于保护设备接口免受雷击过电压和过电流的损坏。

在本文中,统一将SPD称为防雷器。

1.3 雷电参数简介雷电放电涉及到气象、地形、地质等许多自然因素,有一定的随机性,因而表征雷电特性的参数也带有一定的统计性质。

在防雷设计中,我们对雷暴日、雷电流波形、幅值等参数比较关心。

1.3.1 雷暴日为了表征雷电活动的频率,采用年平均雷暴日作为计算单位。

雷电基础知识

雷电基础知识

防雷的基本解决办法
接闪 主要是利用避雷针、避雷带等装置拦截闪电 并利用引下线、地网把雷电流泄放入地。
防雷的基本手段
分流 主要是利用SPD和接地把沿电源、信号、天 主要是利用SPD和接地把沿电源、信号、天 馈及其它金属线路或管道涌入的雷电流泄 放入地。
防雷的基本手段
均压/ 均压/等电位 主要是利用SPD及接地手段控制防雷区间及 主要是利用SPD及接地手段控制防雷区间及 设备各部分之间的电压差,使设备各部之 间的电位基本相等。
雷电活动的气候特征
(一)我国年平均雷暴日数的地理分布 我国年平均雷暴日数的地理分布示于图8 我国年平均雷暴日数的地理分布示于图8,根据 此图,可将我国的雷暴活动划分为四个区域。第一区 域大致位于长江以北,东经105° 域大致位于长江以北,东经105°以东地区;第二区 域大致位于长江以南,东经105° 域大致位于长江以南,东经105°以东地区;第三区 域大致位于北纬36°以北,东经105° 域大致位于北纬36°以北,东经105°以西地区,但 其东南角划归第四区域;第四区域大致位于北纬36° 其东南角划归第四区域;第四区域大致位于北纬36° 以南,东经105° 以南,东经105°以西地区。 第一区域主要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河南省大 部、陕西省、四川省东半部、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 省东南角等地区。这一地区年平均雷暴日数为20- 省东南角等地区。这一地区年平均雷暴日数为20-50 天左右,年平均雷暴日数随纬度的变化不大显著。
第二区域主要包括浙江省、福建省、广东 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安徽省东南角、江西省、 湖南省、贵州省,以及四川、湖北和江苏三省 位于长江两岸的平均雷暴日数为40-50天左右, 位于长江两岸的平均雷暴日数为40-50天左右, 到了两广南部地区的年平均雷暴日数已递增到 90-120天以上。 90-120天以上。 第三区域主要包括内蒙古自治区西南角、 甘肃省中部和西北部、青海省西北部、新疆维 吾尔自治区等地区。这一地区除新疆西北角外, 主要由沙漠、戈壁滩和盆地等干旱地区组成, 因此,年平均雷暴日数较少,一般只有20天。 因此,年平均雷暴日数较少,一般只有20天。

防雷电知识常识

防雷电知识常识

防雷电知识常识一、定义1、静电的产生: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那么由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数与电子所带负电荷数之和为零,因此物质呈中性。

如果原子由于某种原因获得或者失去局部电子,那么原来的电中性被打破,而使物质呈电性。

假设,所获得电子没有丧失的时机或者丧失的电子得不到补充,就会使该物质长期保持电性,该物质称带上了“静电〞。

因此静电是指附着在物体上很难移动的集团电荷。

2、雷电的产生:雷电是自然界中的一种静电放电现象。

当带正负电荷的雷云不断形成和积聚以后,假设某处空间的电场强度到达中以击穿空气的程度,就能发生云间放电或对地放电。

放电时发出闪光,且在放电通道中产生高温而使空气突然膨胀,发出霹雳雷声。

3、雷电的危害方式:1、直击雷:雷电直接击在地面某一物体上,产生电效应、热效应和机械力者。

其能量大,具有巨大的破坏性。

2、感应雷:雷电放电时,在附近导体上产生的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它可能使金属部件之间产生火花,引起灾害。

感应雷又叫二次雷,它对人畜也有较大危害。

3、雷电波侵入:由于雷电对架空线路或金属管道的作用,雷电波可能沿着这些管线侵入屋内,危及人身平安或损坏设备。

4、雷击电磁脉冲:作为干扰源的直接雷击和如今雷击所引起的效应。

其绝大多数是雷电流通过连接导体的干扰,以及磁辐射干扰。

5、雷电高电压还击:在遭受直击雷击的物体〔金属体、树木、建筑物等〕,瞬间与大地间存在很高的电压,这一电压对大地相接触的物体〔或人畜〕发生闪击放电造成危害。

4、直击雷危害:当雷电击中树木和没有防雷装置的建筑物时,雷电流的数值约在娄百安培至200KA范围,因而能使受物体产生强烈的机械振动和热效应,进而使受击物内部水分蒸发或者分解出氢气和氧气而引起爆炸。

5、雷暴种类:1.片状雷:云间放电多为片状雷,由于线状雷的闪电被云体遮住,闪电的光照亮了上部的云,闪电呈现片状的亮光。

片状雷对空中飞行及地面微电子设备有影响,对其他地面物体影响不大。

雷电基本知识

雷电基本知识

雷电基本知识1、现代雷电理论雷击分类直接雷击、感应雷击和球形雷。

其中球形雷发生的几率很小,而且理论界对它也没有统一的认识。

(也有称:直接雷击为外部雷击,感应雷击为内部雷击)。

直接雷击的定义:雷云之间及雷云对地的迅猛放电称直接雷击,前者称云闪,后者称地闪,后者的危险性最大。

这一放电过程会产生强烈的闪光和巨大的声音,这就是平常人们能感受到的闪电和雷声。

雷云是带电的云,可能带正电荷,也可能带负电荷,也可能是同时带有正负两种电荷。

大多数雷云是上层带正电荷下层带负电荷,雷击后下层的负电荷放掉了,剩下上层的正电荷刚好补充地球上空的电离层。

2、直击雷:雷电直接击在建筑物上,产生电效应、热效应和机械力者。

3、雷电感应:雷电放电时,在附近导体上产生的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它可能使金属部件之间产生火花。

4、雷电波侵入:由于雷电对架空线路或金属管道的作用,雷电波可能沿着这些管线侵入屋内,危及人身安全或损坏设备。

5、雷击电磁脉冲:作为干扰源的直接雷击和附近雷击所引起的效应。

绝大多数是通过连接导体的干扰,如雷电流或部分雷电流、被雷电击中的装置的电位升高以及磁辐射干扰。

6、等电位连接:将分开的装置诸导电物体用等电位连接导体或电涌保护器连接起来以减小雷电流在它们之间产生的电位差。

7、雷电现象雷电是一种大气物理现象,自古有之。

最初,人类对雷电现象的是主要体现在人能直接感觉到的“雷电”、“闪电”上。

由于时代知识所限,雷电中的很多现象不能理解,于是就将雷电“神化”了。

直到18世纪中以富兰克林为代表的科学家创造了雷电基本理论并发明了避雷针,人类对雷电才有科学的认识。

200多年以来,经过几代科技工作者的不断探索和研究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现代雷电理论。

自从有文字记载以来,就记录了雷电给人类带来的各种灾情:雷电毁坏建筑物、损坏财物、伤害生灵等,已是网络社会的今天,雷电又毫不留情的将各种网络损坏,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极为的不便。

如我国山东黄岛油库雷电引起特大火灾,死伤100多人,毁坏数万立方的原油,这可是血的教训。

雷电的基本知识

雷电的基本知识

雷电的基本知识雷电是大气中大量饱和水蒸气(水滴)在空间气流的作用下,上升、下降移动过程中摩控分裂而形成两种带不同电荷的雷云层。

在雷云层之间或雷云层对地面之间构成了一个很大的电容器。

随着电荷的积聚,当任何一个电荷聚集中心处的电场强度达到25kV/cm~30kV/cm时,周空气的绝缘性能被破坏。

于是,带不同电荷的雷云层之间、需云对地之间就会发生强烈的放电现象。

雷电瞬间放电时间仅为30us~50us。

放电波陡度可高达50kA/us,其主放电电流可达几上安至几百千安。

由于放电波陡度高,雷电感应电压能达到300kV~400kV。

由于放电电流很大,产生的温度很高,可达20000℃。

雷电发生时,虽然时间很短,但破坏作用很大。

有时雷云层很低,致使地面凸物上感应出异种电荷,造成雷云对地面之间的放电,这就是雷击,也称做直击雷。

在发生雷击的同时,其附近将呈现雷电感应,分为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两种,也具有破坏作用。

静电感应是由于雷云放电前,对地面上物体的顶端感应出大量异性电荷,呈现很高电压的现象,一旦雷云与其他部位放电后,静电感应现象也随之消失,致使聚集的大量电荷,呈现很高的电压,迅速沿物体传播。

电磁感应是雷击后,其瞬间产生又很快消失的雷电流,在其周围空间产生强大的电磁场的现象,在此电磁场作用范围内的金属体上,会产生很高的感应过电压,上述感应过电压冲击波的破坏性也很大。

雷云中可能同时存在着几个电荷聚集中心,所以经常出现多次重复性的放电现象,常见的为2次~3次,当第一个电荷聚集中心完成放电过程后,其电位迅速下降,第二个电荷聚集中心立即向前一个放电位置移动,瞬间重复放电,每次间隔时间从几百微秒至几百毫秒不等,但其放电电流会逐次递减。

第二个及以后的雷云放电电流通常不超过30kA。

第二章雷电基本知识

第二章雷电基本知识
第二章雷电基本知识
云内放电
在同一块云中,不同云区带有正负不同的电荷, 在正负荷电区之间的电场达到可击穿强度时,在同一 块云中同样可发生放电现象,此现象称之为云内放电。
第二章雷电基本知识
云际放电:
当带有正负不同电荷的两块云之间的电场达到 可击穿强度时,在两块云之间发生的放电现象。
第二章 雷电基本知识
第二章雷电基本知识
第一节 雷电的产生
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是一种大气短时间内的强放电现 象。它是由雷雨云产生的。目前有记录的最高雷电为430KA, 电压可达1亿到10亿伏特 形成雷雨云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蒸气; ➢2、大气中的空气形成温度差,以使潮湿的空气形成强大的 上升气流; ➢3、没有破坏或防碍强烈而持久的上升气流形成的因素。 ➢ 大多数雷电放电发生在云间或云内,只有小部分是对地发 生的。在对地的雷电放电中,雷电的极性是指雷云下行到地的 电荷的极性。 根据放电电荷量进行的多次统计,90%左右的 雷是负极性的。
产生强烈的闪光并伴随巨大的声音。
雷电与带电的云层存在分不开,与闪 电有关的云有多种,例如层积云、雨层云、 积云、积雨云等,但最重要的是雷雨云,于 是人们通常把发生闪电的云称为积雨云。
第二章雷电基本知识
第二章雷电基本知识
电荷的分离
实验室研究表明:冰块带负 电荷,小冰晶带正电荷。因为 冰晶较轻,被上升气流带到云 的上部,而冰块下降到云的中 部。 这种过程使云的不同区域 带上不同的电荷。
用雷达和探测器进行的研究 表明:云内电场的形式与冰晶 和过冷水滴的存在紧密相关。
第二章雷电基本知识
典型积雨云中的电荷分布:
上图: 典型雷雨云中的电荷分布
第二章雷电基本知识
雷电放电具有重复性,第一闪击后的各闪 击称为随后闪击。一次雷电平均包括3次至4次 放电,通常第一次放电的电流幅值最高,因此 第一次放电它对防雷设计至关重要。

雷电基本知识

雷电基本知识

雷电基本知识雷电是自然界中常见的一种天气现象,常常具有破坏性和危险性。

了解雷电的基本知识对于人们预防和保护自己的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雷电的形成原因、分类、特点以及安全防范措施。

一、形成原因雷电的形成是由于云层中存在大量的带正电和带负电的粒子,在云与地面之间形成电场。

当云层中正负电荷之间的电压差达到一定程度时,云与地面之间会发生放电现象,造成雷电。

二、分类雷电可以分为云地闪、云云闪和地云闪三种类型。

1. 云地闪:云与地面之间产生放电,这是最常见的类型。

云地闪的路径通常是从云底部开始,向地面延伸,同时伴有明亮的闪电和巨大的雷声。

2. 云云闪:云与云之间发生放电。

这种类型的雷电通常出现在大型雷暴云中,云与云之间的闪电远比云地闪弱。

3. 地云闪:地面与云之间产生放电。

通常情况下,这种类型的雷电较为罕见,但在特殊的天气条件下,如沙尘暴或火山喷发时,地云闪可能会发生。

三、特点1. 闪电:雷电中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闪电,它是由于电荷释放而产生的强光现象。

闪电通常伴随着巨大的雷声,而闪电的形态可以是直线、分叉状、弧形等各种形状。

2. 雷声:雷电产生时,由于电流通过致密的大气,会产生巨大的声响,称为雷声。

雷声的声音强烈而深沉,经常伴随着震耳欲聋的轰鸣声。

3. 电磁辐射:雷电释放的强大电磁辐射是雷电危险性的主要原因之一,它对人体的神经和心血管系统有一定的危害。

四、安全防范措施雷电是一种非常危险无法控制的自然现象,为了保护自身安全,人们应该采取以下防范措施:1. 避免户外活动:在雷电天气中,尽量避免在户外活动,特别是在露天空旷的场所。

如果无法避免必须外出,请选择高大的建筑物或车辆作为避雷对象。

2. 远离高大物体:雷电通常会选择最高最突出的物体进行放电。

在雷电天气中,要远离高大的建筑物、树木、电线杆等,以减少雷击的风险。

3. 就地躲避:如果被困在室外,远离高大物体,蹲下来,让身体尽量接触地面,将身体卷曲成一个球状,以减少雷击伤害。

防雷安全知识

防雷安全知识

一、雷电基础知识
雷击起火的客车
2、雷电的危害(续一)
雷击受伤的小学生
被 雷 劈 开 的 大 树
一、雷电基础知识
2、雷电的危害(续二)
雷 击 损 坏 的 插 座 雷 击 烧 坏 的 电 脑
雷击烧坏的电视机
一、雷电基础知识
3、雷击的形式
雷击一般有直接雷击和间接雷击两 种。
直接雷击:雷击直接击在物体上,产生电效应、热效应和机械力,称 之为直接雷击。(直击雷,侧击雷) 间接雷击: 雷击电磁脉冲:它是地闪回击过程产生的瞬时电磁 场及其强大闪电流。雷电流具有很高的峰值和波前 上升陡度,能在所流过的路径周围产生很强的暂态 脉冲电磁场,它的感应范围很大,在该电磁场中的 导体会产生感应过电压(流)。
二、个人防雷常识
室外应如何防雷
例: 2005年9月14日下午4时, 长沙市河西湖南第一师范东方红校 区篮球场东南角遭受雷击,将当时 正在篮球场进行军训的6位女同学和 一名教官击倒在地,其中3名同学是 趴着倒下的, 3名同学是仰着倒下 的,其中一名叫刘华的同学因受雷 击过重,抢救无效,不幸去世。
那么人在室外如何防雷呢?
二、个人防雷常识
4、怎样判断雷电离我们有多远
由于闪电和雷声是同时发生的,闪电(光)的传播速度是 每秒30万公里,而雷声的速度是每秒340米,所以看到闪电 到听到雷声的时间间隔乘以340米就是雷电离你的大概距离。
三、雷击急救方法
1、雷击对人体的伤害
雷击损害人体的生理效应大体有三种: ⑴当雷电电流通过心脏时,受害者会出现血管痉 挛、心搏停止,严重时会出现心室纤维性颤动,使心 脏供血功能发生障碍或心脏停止跳动;
当基础采用硅酸盐水泥和周围土壤的含水量不低于4%及基础 的外表面无防腐层或有沥青质的防腐层时,宜利用基础内的钢筋作 为接地装置。

雷电的基本知识

雷电的基本知识

雷电的基本知识雷电是一种天气现象,通常与雷暴天气紧密相连。

它产生的原因是大气中的水分在云层内部进行物理和化学反应,形成了电荷分离。

当电荷积聚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发生放电现象,形成闪电。

本文将介绍雷电的起源、形成以及一些相关的安全知识。

一、雷电的起源雷电的起源主要与云内部的带电粒子有关。

云中含有水分和冰晶,当云中的水分分子与冰晶碰撞时,会引起内部的物理和化学反应。

云中部分水分分子会失去电子,形成正电荷;而另一些水分分子则会获得电子,形成负电荷。

这种电荷分离引起了云内部的静电积聚。

二、雷电的形成过程1. 云内电荷分离云内带电粒子的重排引发了电荷分离。

在云内部,正电荷与负电荷分布不均匀。

通常正电荷位于云的上层,而负电荷则聚集在云的底层。

2. 云与地面之间的电场形成由于电荷分离,云与地面之间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电场。

云底的负电荷会导致地面带上正电荷。

这种电场的形成使得云与地面之间出现了电势差。

3. 电荷释放当云与地面电势差达到一定程度时,电荷之间的吸引力无法继续抑制,电荷开始释放。

这种释放称为雷电。

4. 闪电的产生雷电释放时产生的流动电荷会沿着一定的路径移动,形成一个可见光的电流。

人们所看到的闪电即为这种电流产生强烈的光线。

三、雷电的危害和安全知识雷电是一种非常危险的自然现象,人们在雷电来临时需要采取一些安全防护措施。

1. 避开高危区域在雷电天气中,人们应尽量避免待在露天空旷的地方,如高山、大树下、开阔地、水边等,这些地方极易成为雷击点。

2. 在室内避难雷电来临时,最安全的方式是待在坚固的建筑物内,避免接触室外的金属设备和导电物体。

3. 远离金属和电器在雷电期间,人们应避免接触金属物体,如金属栏杆、铁门等。

此外,也需要远离电器设备,如电视、电脑、以及电话等。

4. 避免接触水雷电可经由地面传播,同时也会通过水体传导。

因此,雷电来临时,人们应尽量远离湖泊、河流、游泳池等大面积的水源。

总之,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了解其中的基本知识对于我们避免雷击事故至关重要。

雷电基础知识

雷电基础知识
雷电防护
2012年
版本V20120101
目 录
• 一、雷电的形成及危害
• 二、雷电的入侵途径
• 三、雷电的综合防护 • 四、雷迅电涌防护产品
第2页,回目录
一、雷电的形成及危害
一、雷电的形成及危害
第3页,回目录
云的起电理论
关于云的起电理论很多,但目前还没有一种理论能够圆满地解释上述的所有问 题,因为大气的运动在实验室里是模拟不出来的。 下面介绍四种比较完善的理论。 1、温差起电理论:一般情况下,如果一块物体冷热不均,则热端带负电,冷端 带正电。云中 的冰晶、水滴、冰雹等,因接触、碰并、破碎、摩擦等作用, 使得冰晶带正电,水滴、冰雹等带负电。冰晶的密度小于水滴,小而轻,漂浮 在云的上部,因此云的上部通常带正电。 2、感应起电理论:在晴天电场的作用下,云滴被极化,使它们下半部带正电, 上半部带负电,通过云内的运动,产生上正下负两个主要的电荷中心,两个中 心建立后,方向向下的电场得以加强,便会产生一个正反馈机制。 3、切割磁力线理论:北半球的云在大陆架上一般自西向东移动,而地球的磁力 线则是由南极指向北极根据右手定则判断,正电荷向上移动,负电荷向下运动。
据中国气象局不完全统计,在1997年到2006年的10年间,全国因雷 击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百万元以上的雷电灾害事故就有200多起,每 年因雷击造成人员伤亡上千人。仅从2004年到2006年,就发生雷电 灾害39900起,造成4514人伤亡,直接经济达数十亿元。 中国民政部日前公布的情况显示,2007年中国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 约4亿人(次)不同程度受灾,因灾死亡2325人,其中因雷击死亡近 600人,雷击致死的比重从2006年的14%上升为25%,因灾直接经济损 失2363亿元。
底部还分 布了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的正电荷

关于雷电的基础知识有哪些

关于雷电的基础知识有哪些

关于雷电的基础知识有哪些雷电是伴有闪电和雷鸣的一种雄伟壮观而又有点令人生畏的放电现象,我们对雷电的了解还是远远不够。

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关于雷电的基础知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雷电的基本知识大气中的水蒸气是雷云形成的内因;雷云的形成也与自然界的地形以及气象条件有关。

根据不同的地形及气象条件,雷电一般可分为热雷电、锋雷电(热锋雷电与冷锋雷电)、地形雷电3大类。

1、热雷电是夏天经常在午后发生的一种雷电,经常伴有暴雨或冰雹。

热雷电形成很快、持续时间不长,1~2小时;雷区长度不超过200~300km,宽度不超过几十千米。

热雷电形成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空气非常潮湿,空气中的水蒸气已近饱和,这是形成热雷电的必要因素。

(2)晴朗的夏天、烈日当头,地面受到持久暴晒,靠近地面的潮湿空气的温度迅速提高,人们感到闷热,这是形成热雷电的必要条件。

(3)无风或小风,造成空气湿度和温度不均匀。

无风或小风的原因可能是这里气流变化不大,也可能是地形的缘故(如山中盆地)。

上述条件逐渐形成云层,同时云层因极化而形成雷云。

出现上述条件的地点多在内陆地带,尤其是山谷、盆地。

2、强大的冷气流或暖气流同时侵入某处,冷暖空气接触的锋面或附近可产生冷锋雷电。

(1)冷锋雷(或叫寒潮雷)的形成是强大的冷气流由北向南入侵时,因冷空气较重,所以冷气流就像一个楔子插到原来较暖而潮湿的空气下面,迫使暖空上升,热而潮的空气上升到一定高度,水蒸气达到饱和,逐渐形成雷云。

冷锋雷是雷电中最强烈的一种,通常都伴随着暴雨,危害很大。

这种雷雨一般沿锋面几百千米长、20~60km宽的带形地区发展,锋面移动速度每小时50~60km,最高可达每小时100km。

(2)暖锋雷(或叫热潮雷)的形成是当暖气流移动到冷空气地区,逐渐爬到冷空气上面所引起的。

它的发生一般比冷锋雷缓和,很少发生强烈的雷雨。

3、地形雷电一般出现在地形空旷地区,它的规模较小,但比较频繁。

雷电的现象介绍雷电是伴有闪电和雷鸣的一种雄伟壮观而又有点令人生畏的放电现象。

安全防雷常识

安全防雷常识

1 雷电基本知识●1.1 雷电是什么雷电是大自然中发生强烈闪光伴有巨大隆隆爆炸声的现象,是一种既恐怖又壮观的大气物理现象。

全球每年约有十亿次雷暴发生,就整个地球表面而言,每秒钟的落地闪就有30-100次,平均每天发生闪电约800万次。

闪电的的平均电流是3万安培,最大电流可达30万安培。

闪电的电压很高,约为1亿至10亿伏特。

一个中等强度雷暴的功率可达一千万瓦,相当于一座小型核电站的输出功率。

带有电荷的雷云与地面的突起物接近时,它们之间就发生激烈的放电,强烈的闪光和爆炸的轰鸣声。

闪电通道中温度骤增,形成强烈的冲击波、剧变的静电场和电磁辐射,常常造成人畜伤亡,建筑物损毁、引发火灾以及造成电力、通信和计算机系统的瘫痪事故,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失。

雷电灾害是最严重的十大自然灾害之一。

●1.2 雷电的形成在天气闷热潮湿的时候,地面上的水受热变为蒸汽,并且随地面的受热空气而上升,在空中与冷空气相遇,使上升的水蒸汽凝结成小水滴,形成积云。

云中水滴受强烈气流吹袭,分裂为一些小水滴和大水滴,较大的水滴带正电荷,小水滴带负电荷。

细微的水滴随风聚集形成了带负电的雷云;带正电的较大水滴常常向地面降落而形成雨,或悬浮在空中。

由于静电感应,在大地表面相对带负电的雷云的区域感应出正电荷。

这样雷云与大地之间形成了电场,当电场强度超过击穿大气的强度时,即发生了雷云与大地间的放电,从而形成了雷电。

●1.3 雷电的种类由于大气分布的不均匀和云团荷电的差异性,雷云的放电通道呈多种形式,所发生的空间位置也不同。

按闪电形状可分为:线状雷、带状雷、片状雷、连珠状和球状雷。

线状雷最为常见,线状闪电大多是雷云与大地间的放电(约50%-70%以上),也有雷云之间的放电。

这种闪电可以同时击在不同的地方。

一般表现为一种蜿蜒曲折枝杈纵横的巨型电气火花,长约2-3km,也有长达10km的,具有丰富的分叉,类似树枝状,所以也称枝状闪电。

带状闪电是由连续数次的放电组成,是宽度达十几米的一类闪电,它比线状闪电要宽几百倍,在各次闪电之间,闪电路径因受风的影响而发生移动,使得各次单独闪电互相靠近,形成一条带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雷电基本知识
雷电基本知识
雷电是什么
雷电(闪电)是大气中发生的剧烈放电现象,通常在雷雨云(积雨云)情况下出现,闪电按其发生的位臵可分为云内闪电、云际闪电和云地闪电,其中云地闪电又称为地闪,对人类活动和生命安全有较大威胁。

放电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使周围空气急剧膨胀,形成隆隆雷声。

雷电的主要特点
(1)放电时间短,一般约50~100微秒。

(2)冲击电流大,其电流可高达几万到几十万安培。

(3)冲击电压高,感应电压可高达万伏。

(4)释放热能大,瞬间能使局部空气温度升高至数千度以上。

(5)产生的冲击压力大,空气的压强可高达几十个大气压。

因此,雷电极具破坏力。

雷击的形式
雷击一般有直接雷击和间接雷击两种形式。

直接雷击:在雷电活动区内,雷电直接通过人体、建筑物、设备等对地放电产生的电击现象。

间接雷击:所谓间接雷击主要是直击雷辐射脉冲的电磁场效应和通过导体传导的雷电流,以如雷电波侵入、雷电反击传导的雷电流,以如雷电波侵入、雷电反击等形式侵入建筑物内,导致建筑物、设备损坏或人身伤亡的电击现象。

容易被雷电袭击的对象
雷电“喜爱”在尖端放电,在雷电交加时,人在旷野上行走,或扛着带铁的金属家具,或骑在摩托车上,或恰恰举起高尔夫球杆,或在电线杆、大树下躲雨,就容易成为放电的对象而遭受雷击。

1、高耸突出的建筑物,如水塔、电视塔、高耸的广告牌等;
2、内部有大量金属设备的厂房;
3、孤立、突出在旷野的建(构)筑物以及自然界中的树木;
5、电视机天线和屋顶上的各种金属突出物、如旗杆等;
6、建筑物屋面的突出部位和物体,如烟囱、管道、太阳能热水器等,还有屋
脊和檐角等;
雷电灾害---最严重的十大自然灾害之一
在电闪雷鸣的时候,由于雷电释放的能量巨大,再加上强烈的冲击波、剧变的静电场和强烈的电磁辐射,常常造成人畜伤亡,建筑物损毁、引发火灾以及造成电力、通信和计算机系统的瘫痪事故,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失。

在20世纪末联合国组织的国际减灾十年活动中,雷电灾害被列为最严重的十大自然灾害之一。

中山市雷电灾害情况
中山市位于珠江三角洲南部,地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是雷电灾害的高发区,年平均雷暴日为84.5天,年最多雷暴日达115天,每年因雷击造成的停电、停产、建筑物和设备损坏、人员伤亡等事故屡有发生。

雷电灾害的频繁发生,对我市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严重危害,据不完全统计,中山市每年因雷电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以千万元计。

根据统计分析,中山市雷电灾害的空间区域分布,主要呈现出东南部比西北部多的特点,例如中山市的坦洲镇,1996年至1999年的这三年间共有7人遭受雷击死亡;在时间月份的分布上,以6至9月份雷暴出现次数为最大,持续时间为最长,其余月份次之。

以1996年为例,9月份中山市共有3人遭受雷击死亡。

我市雷电灾害的破坏性质及对象特点
一是雷电电磁脉冲灾害多于直击雷灾害,雷击破坏对象中现代化设备多于建筑物本身。

这主要是由于中山市大部分建筑物都已安装防直击雷设施, 但许多场所并未对综合防雷措施进行投入;
二是间接损失多于直接损失。

近年来,随着中山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种高、精、尖电子设备已广泛应用在各类场所,由于这些设备耐压水平低,因而极易受雷电的损害。

例如通信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等弱电系统遭受雷击的案例高,由此产生的间接损失和影响难
以估计。

三是乡村雷灾多于城区,雷击造成的人员伤亡主要在空旷地带。

这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农村地区防雷设备不完备,甚至有些没有安装防雷设施;二是农民群众防雷知识缺乏,防雷、避雷意识差。

遇到雷雨天气,在田间作业的农民大多数选择在大树下、空旷田间的窝棚等处避雨,而这些地方又恰恰是雷电击中率
最高的地方。

也有一些人因住宅区较为空旷,又无直击雷防护措施或住宅外竖立高高的电视接收天线,招致雷击身亡。

在室外怎样防雷
1、应迅速躲入有防雷设施保护的建筑物内。

汽车是躲避雷击的理想地
方。

2、应远离树木、电线杆、烟囱等尖耸、孤立的物体。

不宜进入孤立的
棚屋、岗亭等低矮建筑物。

3、如找不到合适的避雷场所时,应找一块地势低的地方,蹲下,双脚
并拢,手放膝上,身向前屈。

4、在空旷场地不宜打伞,不宜把金属工具、羽毛球拍、高尔夫球棍等
物品扛在肩上。

5、切勿游泳或从事其他水上运动,不宜进行户外球类、攀爬、骑驾等
运动,尽快离开水面以及其他空旷场地,寻找有防雷设施的地方躲
避。

6、不宜开摩托车、骑自行车赶路,打雷时切忌狂奔。

7、万一不幸发生雷击事件,同行者要及时报警求救,同时为其做抢救
处理。

在室内怎样防雷
1、关好门窗,尽量远离门窗、阳台和外墙壁。

2、在室内不要靠近、更不要触摸任何金属管线,包括水管、暖气管、煤气
管等。

3、在无防雷设施的房间里尽量不要使用家用电器,包括电视机、计算机、
有线电话、有源收音机、电冰箱、洗衣机、微波炉等。

建议拔掉所有的电源插头。

4、在雷雨天气不要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洗澡。

5、发生雷击火灾时,要赶快切断电源,并迅速拨打“119”或“110”电话
报警求救。

雷击烧伤如何急救
雷击时的电流热效应可引起电烧伤,使人体炭化成焦状。

1、如果遭受雷击者衣服着火,可往伤者身上泼水,或者用厚外衣、毯子
把伤者裹住,以扑灭火焰。

2、对呼吸、心跳停止者,先做心肺复苏,再处理烧伤创面。

3、用冷水冷却伤处,然后盖上敷料,若无敷料可用清洁的布、衣服等包
裹。

4、及时转送当地医院,转运途中要输液,并采取抗休克措施。

雷击“假死”如何急救
被雷击中的受伤者出现的心脏突然停跳、呼吸突然停止的现象,称为雷击“假死”现象。

此时要立即组织现场抢救,使受伤者平躺在地,进行人工呼吸。

同时要立即呼叫急救中心,由专业人员对受伤者进行有效的处臵和抢救。

人工呼吸注意事项
1、用手推前额,使头部尽量后仰,同时用另一手臂将颈部向前抬
起。

2、保持气管通畅:取出口内异物,清除分泌物。

3、挤压力要合适,切勿过猛。

4、挤压与放松时间大致相等,且挤压与人工呼吸次数成比例,成人为15:
2,儿童为5:1。

易燃易爆场所防雷
防雷设施要定期检测
危险场所防雷六办法:
专人负责管理
雷击风险评估
综合防雷措施
实行定期检测
使用合格产品
变设施要报审
雷灾及时上报
加强宣传教育
常见防雷技术隐患:
易燃物靠近防雷装臵
线路缠绕防雷装臵
无防雷装臵
设备无静电接地
防雷设施无定期“体检”
易燃易爆场所防雷避险六字诀:
学。

学习防雷知识,提高防雷意识。

看。

通过电视、广播、报纸、12121、网络及时收看气象部门发布的雷电预报预警信息。

躲。

躲离易受雷击位臵。

如楼顶,避雷针,罐体,无防雷装臵棚架等。

救。

利用已学过的一些救助知识,组织大家自救和互救。

保。

投社会防灾保险,减少经济损失。

做。

做好防雷措施。

易燃易爆场所单位防雷“体检”内容:
1、建立防雷安全工作责任制情况;
2、落实雷电预警接收方式情况;
3、新建项目开展雷击风险评估情况;
4、新建项目办理防雷装臵设计审核与竣工验收情况;
5、已建建筑安装防雷装臵情况;
6、已安装防雷装臵开展定期检测与维护情况;
7、建立雷电灾害应急预案情况;
8、历史上发生雷击灾情情况;
9、开展防雷安全教育情况;
10、防雷安全工作档案建设情况等。

定期检测篇
定期来复检,平安在人间
A南方多酸雨,对金属物质有较强的腐蚀性,容易使防雷装臵发生过度腐蚀甚至断裂。

B吊装物体,外墙清洁或其它人为活动也会造成防雷装臵的损坏。

C安装设备不当,致使防雷装臵无法有效保护建筑物。

D通信、电力等线路安装不当,给建筑物带来新的危险源。

E因年失修,使防雷装臵成为危险源。

F防雷装臵老化,如不及时更换可能会造成火灾。

G因发生地面沉降等原因,致使埋在地中的防雷接地装臵发生断裂,从而带来危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