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输送管道穿越管段计算要点

合集下载

长距离输送管道工程知识讲解及计算实例

长距离输送管道工程知识讲解及计算实例

长距离输送管道第一节长距离输送管道的界定及施工程序一、长距离油气输送管道的界定:1、长距离输油管道:将原油从油田区域内输送到油田区域外,中间需经过加热、加压才能完成原油输送的管线。

2、长距离输气管道:将天然气从管线首站输送到城市或工矿企业一级调压计量站的管线。

该类管道长度均超过25km。

由于距离长、管径大,无论是在平原、丘陵或山区敷设,有时还要穿跨越河流、山谷,穿越公路和铁路,因而施工比较复杂。

3、《长距离输送管道工程》定额的适用范围:(1)位于厂矿、油田(区域边界线以外)、气田(天然气处理厂、输气首站以外)、油库所属区域以外,且距离在25km以上的输油、输气管道。

(2)自水源地至厂矿(城市)第一个储水池之间10km以上钢质输水管道,自煤气制气厂至城市第一个配气站10km以上的煤气输送管道。

(3)河流、公路、铁路、光缆、电缆和其他障碍物的穿跨越工程。

(4)位于油气田区域内,管径>529mm的油、气、水输送管道。

中石油管道局是国家计委规定的,进行长距离输送管道工程施工的专业化队伍。

目前,各油田的建设队伍也在投标,相继加入到长输管道的施工中,比如:西气东输工程等。

利用长距离输送管道来输送油和气,是一种即经济又合理的输送方式。

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不仅运输量大,而且成本低。

例如:建设一条管径为Φ720mm 的输油管道,年输送原油2000万吨,相当于利用油槽车在一条单轨铁路上的年运输量;从经济效益上看,与新建铁路的建设相比可减少一半,工期可减少三分之一,且输油效率高,输油管理成本低,竣工后的管道几乎很少占有土地,因此,长距离管道已成为石油和天然气的主要输送途径。

二、长距离输送管道工程施工:长距离管道施工基本工序:1、线路交桩:交桩前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共同将线路走向向对方政府及有关部门汇报,取得同意;同时施工单位在交桩前应充分熟悉图纸及有关图纸。

线路交桩是在设计人员完成详细勘察阶段,其成果已得到建设单位认可,设计人员向施工单位进行交桩。

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设计要求规范(GB50423-2015)

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设计要求规范(GB50423-2015)

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设计规范(GB50423-2007)3.1 基础资料3.1.1 穿越工程设计前,应取得所输介质物性资料及输送工艺参数。

其要求应按现行国家标准《输油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 50253和《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 50251的规定执行。

3.1.2 穿越工程设计前,应根据有关部门对管道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估报告、灾害性地质评估报告、地震安全评估报告及其他涉及工程的有关法律法规,合理地选定穿越位置。

穿越有防洪要求的重要河段,应根据水务部门的防洪评价报告,选定穿越位置及穿越方案。

3.1.3 选定穿越位置后,应按照国家现行标准《长距离输油输气管道测量规范》SY/T 0055和《油气田及管道岩土工程勘察规范》SY/T 00 53,根据设计阶段的要求,取得下列测量和工程地质所需资料:1 工程测量资料,包括1:200~1:2000,平面地形图(大、中型工程)与断面图;2 工程地质报告,包括1:200~1:2000地质剖面图、柱状图、岩土力学指标、地震、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的结论意见。

3.1.4 应根据下列钻孔布置要求获取地质资料:1 挖沟埋设穿越管段,应布置在穿越中线上。

2 水平定向钻、顶管或隧道敷设穿越管段,应交叉布置在穿越中线两侧各距15~50m处。

在岩性变化多时,局部钻孔密度孔距可布置为20~30m。

3.1.5 根据现行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位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a≥0.19地区的大中型穿越工程,应查清下列四种情况,并取得量化指标:1 有无断层及断层活动性质、一次性最大可能错动量。

2 地震时两岸或水床是否会出现开裂或错动。

3 地震时是否会发生基土液化。

4 地震时是否会引起两岸滑坡或深层滑动。

3.1.6 穿越管段应有防腐控制的设计资料。

3.2 材料3.2.1 穿越工程用于输送油气的钢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石油天然气工业输送钢管交货技术条件第1部分:A级钢管》GB/T 97 11.1或《石油天然气工业输送钢管交货技术条件第2部分:B 级钢管》GB/T 9711.2的规定,并应根据所输介质、钢管直径、钢管壁厚、使用应力与设计使用温度等补充有关技术条件要求。

油气输送管道水域穿越工程设计要点

油气输送管道水域穿越工程设计要点

油气输送管道水域穿越工程设计要点1.1.1穿越工程应获得设计所必需的水文资料;穿越水域上、下游建有对工程有影响的水库时,应取得通过水库防洪调度后的设防洪水及冲淤资料;位于库区的工程,还应取得库岸再造影响范围资料。

1.1.2选择的穿越位置应符合线路总体走向,对于大、中型穿越工程,线路局部走向应按所选穿越位置进行调整,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穿越位置宜选在岸坡稳定地段。

2 穿越位置不宜选择在全新世活动断裂带及影响范围内;3 穿越轴线宜与河流正交通过,若遇特殊情况可斜交。

斜交时,采用定向钻穿越方式不宜小于30°,采用其他方式交角不宜小于60°。

1.1.3水域穿越工程应按表3.3.3划分工程等级,并应采用与工程等级相应的设计洪水频率。

桥梁上游300m范围内的穿越工程,设计洪水频率不应低于该桥梁的设计洪水频率。

表3.3.3 水域穿越工程等级与设计洪水频率注:1 其他障碍物穿越可视其重要性参照水域穿越确定工程等级。

1.1.4对于季节性河流或无资料的河流,水面宽度可按不含滩地的主河槽宽度选取;对于游荡性河流,水面宽度应按深泓线摆动范围选取,若无资料,宜按两岸大堤间宽度选取;有特殊要求的工程,可提高工程等级。

1.1.5穿越管段可采用开挖、定向钻、直铺管、隧道等穿越方式。

大、中型穿越工程宜作方案比选。

1.1.6穿越长度和埋深应符合下列规定:1 穿越长度宜涵盖设计洪水淹没范围。

主河道的穿越长度应包括两岸防洪堤,并满足堤防保护的距离要求。

当两岸无防洪堤时,主河道的穿越长度应根据管道使用期间可能的河床摆动范围确定;2当两岸设有防洪堤坝及规划防洪堤坝时,穿越的起始位置及堤下埋深应满足水利主管部门规定;3当工程建在水库泄洪影响范围内时,穿越管段埋深应综合泄洪时的局部冲刷及常规泄水的清水冲刷深度确定;4 新建或规划库区内的穿越工程,穿越长度和埋深应满足库岸再造作用后的稳定性要求。

1.1.7穿越管段与公路、铁路桥梁、水下隧道并行敷设的最小距离应根据穿越形式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当采用开挖管沟埋设时,管道中线与特大桥、大桥、中桥、水下隧道最小水平距离不宜小于100m;距离小桥最近边缘不宜小于50m;2 当采用定向钻或直铺管穿越时,管道中线距离水下桥梁墩台外边缘不宜小于10m,且不应影响桥梁墩台安全;距离水下隧道的净距不应小于30m;3 当采用隧道穿越时,隧道的埋深及边缘至墩台的距离不应影响桥梁墩台的安全;管道隧道与公路隧道、铁路隧道、水利隧道的净距不宜小于30m;4 当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应协商确定。

管道穿越相关规范标准

管道穿越相关规范标准

管道穿越相关规范侯振海整理2016年8月《由田油气集输设计规范》503505.1.2埋地管线的敷设深度(自然地面至管顶)应根据岩线地形、地面荷载情况、保湿及稳定性要求等综合考虑确定,但不应小于下列数值:埋地管线的敕设深度(白然地面至管顶)应槻据沿线地形、地面荷戟情况、保温及稳定性藍我等综育考虑确定,但不应小于下列数值二---- 水田.CL 8m ; 1i-早地* 0.7m;---- 荒地,0.5nio5 1-3 油气集输管线穿跨越铁跆应符合下列變求’1 穿跨越地点应位于火车站进站倩号机UX外纹2 穿趣铁跆应设匿保护套骨*奁管顶距轨枕底应不小于1套傳应伸出路基护坡基脚2m以外.管线与铁路尽诞成正交,其夹角不应小于60S3 跨越钱蹄时*净空拓度不应小f- 5*跨越电气化铁路时. 审空肓度不应小于11叫5.1.4 管纯穿越商速公路和-至二级公路应设聞保护套管■套借顶距路囱不应小J- 0,7m.fi管两端伸岀路基坡脚不咸小于2g 管线与公路之间的夹角不宜小于60\>5.1.5 管线跨越公略时.净空高度不应小于5 5m.当跨越矿区公路时,净空高度不应小尸5m, '5.1.6 油气集檢管线穿跨越爹年平均水位水面宽度大于或静于20m的河流时•应执行国家现行标准《原油和天然气输送特道穿跨越工稈设计规范>SY/T 0015. 1 - SY/T 0015.2的有关规定©暂线穿肾越麦年耶均水位水面宽度小于20m的河獺时.可按以下要求设计。

1 蹄越通陋河渠时”管丿氏标髙应不低干同•河渠桥涵的浄2穿越河渠吋应设保护套管,管线埋入河床深度,对稳定河床面咸不小并应采取适晋的億管播施;对不稱定的河球面应按水文资料确走管线埋深和稳管及护岸措施“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设计规范GB 50423-20073,5.5在穿越铁略(公路》的管段上*不应设程水平或竖向曲线及弯管. 3,5.6穿越铁路或二级及二级以上公路时.应采用在套管或涵洞之内敷设穿越管gL穿越三级及三级以下公路时,管段町采用挖沟克接埠设r当套管或涵嗣内充填细七将穿越管段埠人时•町不设排气管及两端的严密封堵。

5.油气管道工程穿越工程施工技术规范QSY GJX 135-2012

5.油气管道工程穿越工程施工技术规范QSY GJX 135-2012

中国石油管道建设项目经理部企业标准Q/S YG J X135 2012油气管道工程穿越工程施工技术规范T e c h n i c a l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o f c r o s s i n g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f o ro i l a n d g a s p i p e l i n e p r o j e c t2012-12-20发布2012-12-30实施Q/S YG J X135 2012目㊀㊀次…………………………………………………………………………………………………………前言Ⅲ1㊀范围1………………………………………………………………………………………………………2㊀规范性引用文件1…………………………………………………………………………………………3㊀术语和定义1………………………………………………………………………………………………4㊀总则3………………………………………………………………………………………………………5㊀施工准备4…………………………………………………………………………………………………6㊀材料检验4…………………………………………………………………………………………………㊀6.1㊀一般规定4……………………………………………………………………………………………㊀6.2㊀油气输送用钢管及附件4……………………………………………………………………………㊀6.3㊀混凝土材料5…………………………………………………………………………………………㊀6.4㊀钢筋5…………………………………………………………………………………………………㊀6.5㊀焊接材料6……………………………………………………………………………………………㊀6.6㊀钢材6…………………………………………………………………………………………………㊀6.7㊀爆破器材7……………………………………………………………………………………………7㊀管道组对㊁焊接㊁检验及补口7…………………………………………………………………………㊀7.1㊀一般规定7……………………………………………………………………………………………㊀7.2㊀管道组对㊁焊接7……………………………………………………………………………………㊀7.3㊀管道焊接质量检验9…………………………………………………………………………………㊀7.4㊀补口补伤9……………………………………………………………………………………………8㊀水平定向钻穿越9…………………………………………………………………………………………㊀8.1㊀一般规定9……………………………………………………………………………………………㊀8.2㊀测量放线12……………………………………………………………………………………………㊀8.3㊀穿越施工12……………………………………………………………………………………………9㊀盾构穿越15…………………………………………………………………………………………………㊀9.1㊀一般规定15……………………………………………………………………………………………㊀9.2㊀现场踏勘16……………………………………………………………………………………………㊀9.3㊀施工测量16……………………………………………………………………………………………㊀9.4㊀盾构穿越施工17………………………………………………………………………………………㊀9.5㊀管道安装19……………………………………………………………………………………………10㊀顶管穿越19………………………………………………………………………………………………㊀10.1㊀一般规定19…………………………………………………………………………………………㊀10.2㊀测量放线20…………………………………………………………………………………………㊀10.3㊀平衡法顶管穿越施工20………………………………………………………………………………………………………………………………………………………螺旋钻机顶管穿越施工22Q/S YG J X135 2012㊀10.5㊀千斤顶顶管穿越施工23……………………………………………………………………………11㊀开挖穿越24………………………………………………………………………………………………㊀11.1㊀一般规定24…………………………………………………………………………………………㊀11.2㊀不带水开挖穿越施工24……………………………………………………………………………㊀11.3㊀带水开挖穿越施工28………………………………………………………………………………㊀11.4㊀道路开挖穿越施工30………………………………………………………………………………12㊀矿山法隧道穿越31………………………………………………………………………………………㊀12.1㊀一般规定31…………………………………………………………………………………………㊀12.2㊀施工测量31…………………………………………………………………………………………㊀12.3㊀洞口工程31…………………………………………………………………………………………㊀12.4㊀明洞工程32…………………………………………………………………………………………㊀12.5㊀斜巷施工33…………………………………………………………………………………………㊀12.6㊀钻爆施工33…………………………………………………………………………………………㊀12.7㊀支护35………………………………………………………………………………………………㊀12.8㊀监控量测38…………………………………………………………………………………………㊀12.9㊀衬砌41………………………………………………………………………………………………㊀12.10㊀防水与排水43………………………………………………………………………………………㊀12.11㊀隧道内运输㊁通风㊁照明43………………………………………………………………………㊀12.12㊀管道安装44…………………………………………………………………………………………13㊀管道清管㊁试压44………………………………………………………………………………………14㊀健康㊁安全与环境45……………………………………………………………………………………15㊀工程交工45………………………………………………………………………………………………前㊀㊀言本标准按照G B/T1.1 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㊀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㊂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管道建设项目经理部提出并归口㊂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㊂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续理㊁魏国昌㊁郭泽浩㊁石忠㊁詹胜文㊁刘嵬辉㊂油气管道工程穿越工程施工技术规范1㊀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油气管道穿越工程(以下简称穿越工程)水平定向钻穿越㊁顶管穿越㊁开挖穿越和矿山法隧道穿越的施工技术要求㊂本标准适用于油气管道穿越河流㊁湖泊㊁海沟㊁山体㊁公路和铁路等地上㊁地下障碍物工程的施工㊂2㊀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㊂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㊂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㊂G B175㊀通用硅酸盐水泥G B1499.1㊀钢筋混凝土用钢㊀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G B1499.2㊀钢筋混凝土用钢㊀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 B6722㊀爆破安全规程G B8076㊀混凝土外加剂G B13788㊀冷轧带肋钢筋G B50019㊀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 B50202㊀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 B/T50446㊀盾构法隧道施工与验收规范J G J52㊀普通混凝土用砂㊁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 G J63㊀混凝土用水标准Q/S Y G J X㊀131㊀油气管道工程线路工程施工技术规范Q/S Y G J X㊀133㊀油气管道工程无损检测Q/S Y G J X㊀137.1㊀油气管道工程线路焊接技术规范Q/S Y G J X㊀138㊀油气管道工程水工保护施工技术规范Q/S Y G J X㊀140㊀油气管道工程钢质管道防腐补口补伤技术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爆炸物品管理条例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2006年㊀第466号3㊀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㊂3.1障碍物㊀o b s t r u c t i o n s管道敷设时所遇到的天然或人工障碍,如河流㊁湖泊㊁滩海㊁冲沟㊁海沟㊁山体㊁水库㊁水渠㊁铁路㊁公路㊁地上和地下建(构)筑物等㊂Q/S YG J X135 20123.2水平定向钻穿越㊀c r o s s b y h o r i z o n t a l d i r e c t i o n a l d r i l l i n g采用水平定向钻机将穿越管段按照设计轨迹通过障碍物的一种非开挖管道安装施工方法㊂3.3泥浆㊀m u d由膨润土㊁水和少量添加剂组成的混合物㊂3.4导向孔㊀p i l o t h o l e利用水平定向钻机,沿设计曲线完成的初始钻孔㊂3.5控向系统㊀d i r e c t i o n c o n t r o l s y s t e m提供方位角㊁倾斜角及其工作状态等参数的系统㊂3.6对接导向孔㊀p i l o t h o l e-i n t e r s e c t i o n使用两台钻机从两端向中间钻导向孔,到达某一预定区域时,采用一定的措施让入土侧的钻头进入出土侧的孔中,通过对接或引导的方法,直到入土侧的钻头从出土侧出土㊂3.7扩孔㊀r e a m i n g h o l e为达到与穿越管段相适应的孔径,用扩孔器扩大孔径的施工过程㊂3.8回拖㊀p u l l b a c k将穿越管段从钻杆出土点一侧,沿扩孔后的孔洞,拖至钻杆入土点一侧的施工过程㊂3.9围岩㊀s u r r o u n d i n g r o c k隧道工程影响范围内的岩土体㊂3.10锚喷支护㊀s h o t c r e t e,a n c h o r r o da n dm e s h r e i n f o r c e m e n t s u p p o r t由喷射混凝土㊁锚杆和(或)钢筋网等组合而成的支护方法㊂3.11钢架支护㊀s t e e l f r a m e o r b e a ms u p p o r t用钢筋或型钢㊁钢管㊁钢板等制成的钢骨架支护方法㊂3.12超前支护㊀p r e s u p p o r t i n g隧道开挖前,对开挖工作面前方的围岩进行预加固的支护方法㊂3.13管棚支护㊀p i p e-r o o f p r o t e c t i o n隧道开挖前,沿开挖工作面的拱部外周插入钢管,压注砂浆,开挖时用钢架支承此种钢管所进行的支护方法㊂3.14超前锚杆㊀a d v a n c e r o o f b o l t隧道开挖前,沿隧道拱部按一定角度设置的起预加固围岩作用的锚杆㊂3.15预注浆Q/S YG J X135 2012隧道开挖前,为固结围岩㊁填充空隙或堵水而沿着开挖面或拱部进行的注浆㊂3.16回填注浆㊀b a c k f i l l i n g g r o u t i n g衬砌完成后,为填充衬砌与围岩之间的空隙而进行的注浆㊂3.17泥水平衡式施工法㊀s l u r r y s h i e l d t u n n e l i n g m e t h o d通过直接或间接对泥水舱压力进行控制,达到与掘进面土压㊁水压的平衡,以保持掘削面稳定的一种施工方法㊂3.18土压平衡式施工法㊀e a r t h p r e s s b a l a n c e s h i e l dm e t h o d通过控制使掘进面土层的地下水㊁土压力和压力舱土压力处于一种平衡状态,以保持掘削面稳定的一种施工方法㊂3.19竖井㊀s h a f t施工时,为满足设备组装解体㊁材料运输㊁人员进出㊁供电㊁通风㊁给排水等作业而修建的工作井㊂根据其作用和目的,竖井可分为始发井和接收井㊂3.20环片㊀s e g m e n t s盾构隧道所使用的由钢筋混凝土或钢材制成的弧形衬砌片㊂3.21开挖穿越㊀o p e n-c u t c r o s s i n g将管道穿越处的公路或河渠等全部挖开,待将穿越管段敷设完成后,再恢复原地貌的一种施工方法㊂3.22顶管作业坑㊀p i t o f p u s h i n gp i p e进行顶管穿越施工时,用来安放顶管设备或接收穿越管段的作业坑㊂3.23顶管靠背墙㊀b a c k w a l l o f p u s h i n gp i p e顶管作业坑内承受顶管设备反作用力的墙体㊂4㊀总则4.1㊀施工前,应进行地质勘察资料的确认和设计技术交底㊂施工中,应按竣工资料的编制要求及时填写,施工完成后,应进行地貌恢复㊂4.2㊀施工单位应按照设计文件与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组织施工,并应具有相应的施工资质㊂4.3㊀施工单位应具有健全的质量㊁职业健康㊁安全和环境体系,并应取得相应的体系认证证书㊂4.4㊀施工单位主要工种人员应具有相应资格证,施工中应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㊂4.5㊀施工所用的计量㊁试验器具应经具有相应检定资格的部门检定合格且在有效期内使用㊂4.6㊀管道穿越其他埋地管道㊁线缆时,不应损坏被穿越的设施㊂4.7㊀管道穿越线缆与非金属管道时,其净距不应小于0.5m㊂线缆与非金属管道宜用型钢等保护性材料保护固定,在管沟的支撑应达到1m以上㊂4.8㊀管道与其他地下管道交叉时,如净距小于0.5m时,两管间应设置柔性绝缘隔离物,并应固定可靠㊂但其净距不应小于0.3mQ/S YG J X135 20124.9㊀穿越管道的水工保护应执行Q/S Y G J X138的有关规定㊂5㊀施工准备5.1㊀工程开工前,应调查了解施工区域内建(构)筑物㊁水利设施㊁通信及电力线路等设施的影响及拆迁数量;施工场地布置与相邻工程㊁农田水利㊁道路交通㊁征地等的关系;施工的自然气候条件,雨季和洪水对施工的影响;河流洪水水位及年洪水频率㊁最高洪水位及凌汛情况㊂5.2㊀应编制并报批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㊁措施,并完成技术交底㊂管道穿越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应包括:穿越工艺㊁施工方法㊁试压清管方案㊁场地布置㊁进度计划㊁质量计划㊁工程数量㊁人员配备㊁主要材料㊁机械设备㊁电力㊁运输㊁安全技术措施㊁健康安全环境等㊂5.3㊀应根据地质条件,并结合穿越长度㊁结构类型㊁工期要求㊁交通条件㊁施工技术力量㊁安全生产㊁机械设备㊁材料㊁劳动力组合等情况确定施工方法㊂5.4㊀应配备满足工程需要的人员,并应对员工进行岗前培训㊂5.5㊀应设置现场物资临时储存库房,做好物资采购㊁验证㊁现场保管工作㊂易燃易爆品库房应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和设置㊂5.6㊀应配备满足施工需要的完好的机具㊁设备,并应制作完成专用施工机具及工装㊂5.7㊀应按照施工组织设计完成现场水㊁电㊁信㊁路等临时设施和场地平整,做好施工总平面布置㊂5.8㊀开工前应进行现场调查,核对设计文件㊁编制并报批施工组织设计㊁施工方案设计(或作业规程),配备施工装备㊂5.9㊀施工前应结合工程特点,对员工进行质量安全教育㊁技术交底和培训㊂6㊀材料检验6.1㊀一般规定6.1.1㊀工程所用材料㊁管道附件的材质㊁规格和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其质量应符合相关材料标准的规定,并应具有出厂合格证㊁质量证明文件以及材质证明书(或使用说明书)㊂6.1.2㊀应对工程所用材料㊁管道附件的出厂合格证㊁质量证明文件以及材质证明书进行检查,当对其质量(或性能)有疑问时应进行复验,不合格者不应使用㊂6.2㊀油气输送用钢管及附件6.2.1㊀油气输送用钢管及附件的检验,应按制管标准检查钢管的外径㊁壁厚㊁圆度等钢管尺寸偏差㊂钢管表面不应有裂纹㊁结疤㊁折叠以及其他深度超过公称壁厚偏差的缺陷㊂钢管如有凿痕㊁槽痕㊁凹坑㊁变形或压扁等有害缺陷应按下列方法修复或消除后使用:a)凿痕㊁槽痕可以用砂轮磨去,但磨剩的厚度不应小于材料标准允许的最小厚度,否则,应将受损部分整段切除㊂输油管道可选用焊接方式修复㊂b)凹坑的深度不应超过公称管径2%㊂凹坑位于纵向焊缝或环向焊缝处,应将凹坑处管子受损部分整段切除㊂c)变形或压扁的管段超过制管标准规定时,应修复,不能修复的应废弃㊂弯管端部应标注弯曲角度㊁钢管外径㊁壁厚㊁曲率半径及材质等参数㊂凡标注不明或不符合设计要求的不应使用㊂6.2.2㊀穿越工程用的热煨弯管㊁冷弯弯管的外观和主要尺寸应符合表1的要求㊂Q/S YG J X135 2012表1㊀热煨弯管㊁冷弯弯管的外观和主要尺寸要求种类曲率半径mm外观和主要尺寸其他规定热煨弯管ȡ4D 无褶皱㊁裂纹㊁重皮㊁机械损伤;两端椭圆度小于或等于1.0%,其他部位的椭圆度不应大于2%㊂外径偏差(+2,-1),壁厚减薄量ɤ9%壁厚㊂弯曲半径小于或等于1000mm时,允许偏差为ʃ5mm;弯曲半径大于1000mm时,允许偏差为ʃ0.5%,弯曲平面度ɤ7.0mm应满足清管器和探测仪器顺利通过;端部保留的直管段不小于1D且不小于0.5m冷弯弯管ȡ30D N无裂纹,机械损伤,弯管椭圆度小于2.0%,弯曲角度误差ʃ0.2ʎ,其平面度不大于8mm,冷弯管褶折深度ɤ3mm 端部保留2m的直管段㊀㊀注:D为管道外径,D N为冷弯弯管的公称直径㊂6.3㊀混凝土材料6.3.1㊀配置混凝土的各种原材料品种规格和技术性能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规定和设计要求㊂6.3.2㊀配置混凝土所使用的水泥,一般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㊁矿渣水泥,当设计有特殊要求时可采用其他品种水泥㊂6.3.3㊀水泥应符合G B175的要求,进场应有出厂合格证和3d及28d的出厂试验报告,并应按其品种㊁强度等级㊁包装或散装仓号㊁出厂日期等进行检查验收,进场后应进行复试,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㊂6.3.4㊀混凝土用砂应符合J G J52的要求,一般采用质地坚硬㊁级配良好㊁颗粒洁净㊁粒径小于5mm的砂㊂各类砂应按有关标准规定分批检验,各项指标合格方可使用㊂细骨料不宜采用海砂㊂6.3.5㊀混凝土用的石子应符合J G J52的要求,应采用坚硬的碎石或破碎卵石,并应按产地㊁类别㊁加工方法和规格等不同情况,按有关标准规定分批进行检验,确认合格后方可使用㊂6.3.6㊀混凝土外加剂应符合G B8076的规定,应经有关部门检验并附有检验合格证明,并进行现场复试检测㊂存储应做好标记,不应混入杂物和污染㊂6.3.7㊀混凝土掺合料可采用粉煤灰㊁矿粉等,进场时应附有产品出厂检验报告,进场后应按有关标准规定进行复验㊂6.3.8㊀混凝土拌合用水应符合J G J63的规定㊂宜采用饮用水,当采用其他水源时,应按有关标准对其进行化验,确认合格后方可使用㊂污水㊁p Hɤ5的酸性水㊁S O42-的含量超过0.27m g/c m3的水以及含有影响水泥正常凝结与硬化的杂质的水均不应使用㊂6.4㊀钢筋6.4.1㊀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应符合G B1499.1,G B1499.2,G B13788的规定㊂钢筋应具有出厂质量证明书和试验报告单㊂对所用的钢筋应按规定抽取试样做力学性能试验㊂6.4.2㊀钢筋进场时,应按表2进行外观检查,并将外观检查不合格的钢筋及时剔除㊂表2㊀钢筋外观要求钢筋种类外观要求热轧钢筋表面无裂缝㊁结疤和折叠,如有凸块不应超过螺纹的高度,其他缺陷的高度或深度不应超过所在部位的允许偏差,表面不应沾有油污热处理钢筋表面无肉眼可见的裂纹㊁结疤和折叠,如有凸块不应超过横肋的高度,表面不应沾有油污冷拉钢筋表面不应有裂纹和局部缩颈,不应沾有油污Q/S YG J X135 20126.4.3㊀核对每捆或每盘钢筋上的标志是否与出厂质量证明书的型号㊁批号(炉号)相同,规格及型号是否符合设计要求㊂6.4.4㊀钢筋的外观检验合格后,应按钢筋品种㊁等级㊁牌号㊁规格及生产厂家分类堆放,不应混杂,且应设立识别标志㊂6.4.5㊀钢筋在储存过程中应避免锈蚀和污染,宜在库内或棚内存放,露天堆置时,应架空存放,离地面不宜小于300mm ,应加以遮盖㊂6.4.6㊀钢筋应按不同批号和直径,按照表3规定抽取试样作力学性能试验㊂表3㊀钢筋力学性能试验钢筋种类验收批钢筋组成每批数量取样数量热轧钢筋a)同一截面尺寸和同一炉号;b )同一厂别㊁同一交货状态ɤ60t 每批在任取两根钢筋上,每根取1个拉力试样和1个冷弯试样热处理钢筋a )同一截面尺寸㊁同一热处理制度和炉号㊁同一牌号㊁同一交货状态;b)同钢号组成的混合批,不超过6个炉号ɤ60t 每批任选2根钢筋切取,数量2个冷拉钢筋同级别㊁同直径ɤ20t 每批在任取两根钢筋上,每根取1个拉力试样和1个冷弯试样6.4.7㊀检验时如有1个试样1项指标试验不合格,则应另取双倍数量的试样进行复验,如仍有1个试样不合格,则该批钢筋判为不合格㊂6.5㊀焊接材料6.5.1㊀焊接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a )焊材的品种和型号应符合焊接工艺规程的要求,焊材包装应完好,标识应清晰㊂b )焊条应无破损㊁霉变㊁油污㊁锈蚀;焊丝应无锈蚀和折弯;焊剂应无变质现象;保护气体的纯度和干燥度应满足焊接工艺规程的要求㊂c )焊接材料生产厂商应随货提供必要的质量证明文件,工程使用前采购方应对不同批号的焊接材料进行复检㊂d )保护气体应达到规定的纯度㊂二氧化碳气体纯度不应低于99.5%,含水量和含氧量不超过0.1%,气路系统中应设置干燥器和预热装置㊂氩气纯度不应低于99.96%㊂6.5.2㊀焊接材料的储存与发放a )焊接材料的储存应按生产厂家产品说明书的要求执行,避免受潮㊂在运输和搬运时,应避免损害填充金属及其包装㊂b)焊接材料的发放应有专人负责,每天按用量发放,并填写好发放记录㊂6.6㊀钢材型钢使用前应进行外观检查,其表面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a )无裂纹㊁夹层㊁夹渣㊁重皱㊁折痕㊁扭曲等缺陷㊂b )表面锈蚀㊁麻点或划痕深度不应超过其厚度允许负偏差的1/2㊂c )对属于下列情况之一的材料,应进行抽样复验,其复验结果应符合现行国家产品标准和设计要求:12)设计要求复验的材料和配件(如锚杆和连接件)㊂3)对质量有疑义的钢材㊂4)现行国家标准规定需要复验的材料㊂6.7㊀爆破器材爆破器材的储存应符合下列要求:a)爆破器材的库房设置和储存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爆炸物品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2006年第466号)的有关规定,并报当地公安机关审批㊂b)爆破器材的储存地点与施工区和居住区的距离不应小于200m㊂c)爆破器材应有专用的库房,并具有防盗㊁防潮㊁防雷功能㊂d)库房内储存的爆破器材数量不应超过设计容量㊂e)性质相抵触的爆破器材,应分库储存㊂f)库房内不应存放其他物品,不应在库房内住宿和进行其他活动㊂g)不应在库区吸烟和用火,不应将其他易燃易爆炸的物品带入仓库㊂h)建立出入库检查㊁登记制度㊂收存和发放爆破器材应进行登记,做到账目清楚,账物相符㊂i)当班未用完的爆破器材应及时退回库房,并做好登记㊂j)爆破器材丢失㊁被盗,应及时报告所在地公安机关㊂7㊀管道组对㊁焊接㊁检验及补口7.1㊀一般规定7.1.1㊀管道焊接适用的方法包括手工电弧焊㊁半自动焊㊁自动焊或上述方法的组合㊂7.1.2㊀管道焊接所用设备的性能应能满足焊接工艺要求,具有良好的工作状态和安全性能㊂7.1.3㊀在焊接施工前,应制定焊接工艺指导书,进行焊接工艺评定,并依据评定合格的工艺编制焊接工艺规程㊂7.1.4㊀焊工应具有相应的资格证书,焊工能力应符合Q/S Y G J X137.1的有关规定㊂7.1.5㊀在下列任何一种环境中,如未采取防护措施不应进行焊接:a)雨天㊂b)大气相对湿度大于90%㊂c)低氢型焊条电弧焊,风速大于5m/s㊂d)酸性焊条电弧焊,风速大于8m/s㊂e)自保护药芯焊丝半自动焊,风速大于8m/s㊂f)气体保护焊,风速大于2m/s㊂g)环境温度低于焊接工艺规程中规定的温度㊂7.2㊀管道组对㊁焊接7.2.1㊀管道坡口型式应符合设计文件和焊接工艺规程的规定㊂管道组对禁止强力组对,并应符合表4的规定㊂7.2.2㊀焊接过程中,对于管材和防腐层保护应符合下列规定:a)施焊时不应在坡口以外的管壁上引弧㊂b)焊机地线与管子连接应采用专用卡具,应防止地线与管壁产生电弧而烧伤管材㊂c)对于环氧粉末防腐管,焊前应在焊缝两端的管口缠绕一周宽度不小于0.8m的保护层,防止焊接飞溅灼伤防腐层㊂7表4㊀管道组对序号检查项目规定要求1管内清扫无污物2管口清理(10m m范围内)和修口管口完好无损,无锈蚀㊁油污㊁油漆㊁毛刺3管端螺旋焊缝或直缝余高端部10mm范围内余高打磨掉,并平缓过渡4两管口螺旋焊缝或直缝间距错开间距大于或等于100mm5错口和错口校正要求壁厚tmm错口和错口校正要求mmtɤ14ɤ1.614<tɤ17ɤ217<tɤ21ɤ2.221<tɤ26ɤ2.5t>26ɤ3局部错边均不应大于3mm,错边沿周长均匀分布6钢管短节长度不应小于管子外径值且不应小于0.5m7管子对接偏差不应大于3ʎ7.2.3㊀使用对口器应符合下列规定:a)应优先选用内对口器,并符合焊接工艺规程的要求㊂b)使用内对口器时,应在根焊完成后拆卸和移动对口器㊂移动对口器时,管子应保持平衡㊂c)用外对口器时,根焊应分为多段,且均匀分布㊂在根焊完成不少于管周长50%后方可拆卸㊂d)管口组对时,不应强力组对㊂7.2.4㊀焊前预热应符合下列规定:a)有预热要求时,应根据焊接工艺规程的要求进行焊前预热㊂预热宜采用相应的中频或电加热设备㊂并应用热电偶笔或远红外测温仪器进行预热温度检验㊂b)当焊接两种具有不同预热要求的材料时,应以预热温度要求较高的材料为准㊂c)管口应均匀加热,预热宽度应为坡口两侧各50mm㊂7.2.5㊀管道焊接应符合下列规定:a)管道焊接宜采用下向焊㊂b)根焊完成后,应修磨清理根焊道㊂c)焊道接头点,应进行打磨,相邻两层的接头点,应错开30mm以上㊂7.2.6㊀各焊道宜连续焊接,焊接过程中,应按焊接规程要求控制层间温度,并符合下列条件:a)填充焊应有足够的焊层,盖面焊后,焊缝的横断面应在整个焊口上均匀一致㊂b)层间焊道上的焊渣,在下一步焊接前应清除干净㊂c)焊接作业中,焊工应对自己所焊的焊道进行自检和修补工作㊂每处修补长度不小于30mm㊂d)焊接作业时,应根据气候条件,当气候条件不满足焊接要求时,可使用防风棚㊂7.2.7㊀使用的焊条(丝)直径㊁焊接极性㊁电流㊁电压㊁焊接速度等应符合焊接工艺规程的要求㊂7.2.8㊀焊接完成后应清除表面焊渣和飞溅㊂7.2.9㊀对需要焊后缓冷或热处理的焊缝,应按焊接工艺规程的要求进行后热和热处理㊂7.2.10㊀应作好焊接记录㊂87.3㊀管道焊接质量检验7.3.1㊀焊缝应先进行外观检查㊂焊缝外观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a)焊缝外观成型应均匀一致,焊缝及其热影响区表面上不应有裂纹㊁未熔合㊁气孔㊁夹渣㊁飞溅㊁夹具焊点等缺陷㊂b)焊缝表面不应低于母材表面,焊缝余高不应超过2mm;局部余高超过时,应进行打磨㊂打磨后应与母材圆滑过渡,并不应伤及母材㊂c)焊缝表面宽度每侧应比坡口表面宽0.5mm~2mm㊂d)咬边的最大尺寸应符合表5中的规定㊂e)电弧烧痕应打磨掉,打磨后应使剩下的管壁厚度不小于材料标准允许的最小厚度㊂否则应将含有电弧烧痕的这部分钢管整段切除㊂表5㊀咬边的最大尺寸深度长度大于0.8mm或大于12.5%管壁厚,取两者中的较小值任何长度均不合格大于6%~12.5%的管壁厚或大于0.4mm,取两者中的较小值在焊缝任何300mm连续长度上不超过50mm或焊缝长度的1/6,取两者中的较小值小于或等于0.4mm或小于或等于6%的管壁厚,取两者中的较任何长度均为合格小值7.3.2㊀应在外观检查合格后进行无损检测㊂无损检测应符合Q/S Y G J X133的有关规定㊂7.3.3㊀穿越管段焊缝无损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a)100%超声波检测㊁100%射线检测㊂b)穿越管段焊缝无损检测合格级别为Ⅱ级㊂7.3.4㊀从事无损检测的人员应持相应的资格证书,取得不同无损检测方法各资格级别的人员,只能从事与该方法和该资格级别相应的无损检测工作,并负相应的责任㊂7.3.5㊀焊缝返修应符合下列规定:a)焊道中出现的非裂纹性缺陷,可直接返修㊂若返修工艺不同于原始焊道的焊接工艺,应使用评定合格的返修焊接工艺规程㊂b)当裂纹长度小于焊缝长度的5%时,应使用评定合格的返修焊接工艺进行返修㊂当裂纹长度大于5%时,所有带裂纹的焊缝应从管线上切除㊂c)焊缝在同一部位的返修不应超过2次,根部只允许返修1次,否则应将该焊缝切除㊂返修后,应按原标准检测㊂7.4㊀补口补伤7.4.1㊀管道现场防腐补口㊁补伤施工应符合设计要求和Q/S Y G J X140的规定㊂7.4.2㊀补口㊁补伤材料应按其生产厂家使用说明的要求施工㊂防腐层的外表面应平整,无漏涂㊁褶皱㊁流淌㊁气泡和针孔等缺陷;防腐层应能有效地附着在金属表面㊂8㊀水平定向钻穿越8.1㊀一般规定8.1.1㊀穿越深度应符合下列规定:9a)穿越河流等水域时,穿越管段管顶埋深应按设计要求执行㊂b)穿越铁路㊁公路时,穿越管段管顶埋深应符合铁路㊁公路等相关部门的规定㊂8.1.2㊀穿越施工时入土角㊁出土角的大小,应根据地质㊁地形条件和穿越管段的材质㊁管径来确定㊂入土角宜为8ʎ~20ʎ,出土角宜为4ʎ~12ʎ㊂必要时,可适当调整入土角㊁出土角的大小㊂8.1.3㊀水平定向钻穿越的曲率半径应符合设计要求㊂曲率半径不宜小于1500D㊂8.1.4㊀在管道入土端和出土端外侧各预留保持不少于10m的直管段㊂8.1.5㊀地质资料准备应符合以下规定:a)施工前应熟悉岩土分类㊁地质构造及岩土工程性质㊂b)施工前,建设单位应向施工单位提供地质报告㊂主要内容如下:1)勘察目的㊁任务要求和依据的技术标准㊂2)拟建工程概况㊂3)勘察方法和勘察工作布置㊂4)场地地形㊁地貌㊁地层㊁地质构造㊁岩土工程性质及其均匀性㊂5)各项岩土工程性质指标,岩土的强度参数㊁变形参数㊁地基承载力的建议值㊂6)地下水埋藏情况㊁类型㊁水位变化幅度㊂7)土和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㊂8)可能影响工程稳定的不良地质作用的描述和对工程危害程度的评价㊂9)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的评价㊂c)地质报告应附下列图表:1)勘探点平面布置图㊂2)工程地质柱状图㊂3)工程地质剖面图㊂4)原位测试成果图表㊂5)室内试验成果图表㊂8.1.6㊀当两出入土端地质条件因有卵石层或松软地层不适应穿越的地质条件时,可采用套管隔离或改良地质等方法㊂8.1.7㊀管道穿越(如图1所示)控制点位置应按公式(1)计算:图1㊀管道穿越示意图……………………………L=L1+a1+a2+c1+c2㊀㊀㊀(1)其中:a1=b1/t gθ入a2=R s i nθ入b1=h1-b2b2=R(1-c o sθ入)c1=R s i nθ出c2=d1/t gθ出d1=h2-d201。

CDP-G-OGP-PL-009-2012-1 油气管道水平定向钻穿越技术规定

CDP-G-OGP-PL-009-2012-1 油气管道水平定向钻穿越技术规定

GB 50423
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设计规范
GB 50424
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施工规范
GB 50470
油气输送管道线路工程抗震技术规范
GB 50568
油气田及管道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T 50539
油气输送管道工程测量规范
SY 4052
油气管道焊接工艺评定方法
SY/T 4071
管道下向焊工艺规程
SY/T 4103
I
前言
为了规范油气输送管道水平定向钻法穿越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统一水平定向钻法穿越工程技 术和标准,特制定本文件。
本文件是《油气储运项目设计规定》(CDP)指南类文件。本文件适用于新建油气管道建设项目水 平定向钻法穿越工程勘察设计施工。
本文件分为 17 章,第 1 章,范围;第 2 章,规范性引用文件;第 3 章,术语和定义;第 4 章,总 则;第 5 章,基本规定;第 6 章,穿越位置;第 7 章,勘察与测量;第 8 章,场地布置;第 9 章,穿 越曲线设计;第 10 章,不良地层处理;第 11 章,管道应力校核;第 12 章,钻机及钻具选型;第 13 章,抗震设计;第 14 章,焊接与试压;第 15 章,施工技术要求;第 16 章,健康、安全与环保;第 17 章,工程交工验收。
钢制管道焊接及验收规范
SY/T 4109
石油天然气钢制管道无损检测
SY 4207
石油天然气建设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管道穿跨越工程
CECS240
工程地质钻探标准
CDP-F-PC-CR-001 油气管道穿越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规定
CDP-G-OGP-RE-017 油气管道勘察测绘技术规定
油气管道水平定向钻穿越技术规定

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开挖穿越设计要点

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开挖穿越设计要点

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开挖穿越设计要点1.1敷设要求1.1.1水域开挖穿越位置,除结合线路走向外,应选择岸坡稳定、水流冲淤变化幅度不大、不影响有关水域规划的实施、地震断裂活动影响较小且施工条件较好的地段。

1.1.2水域开挖穿越管段的最小埋深,应根据工程等级与相应设计洪水冲刷深度或疏浚深度要求确定,并应符合表4.1.2的规定。

当河流深泓线反复摆动时,穿越管段在深泓线摆动范围内埋深均应满足设计冲刷深度或疏浚深度要求。

表4.1.2水域开挖穿越管段的最小埋深(m)注:1 当水域有抛锚或疏浚作业时,管顶埋深应达到防腐层不受机械损伤的要求;2 以下切为主的河流,埋深应从累积冲刷线算起;3 当管道有配重或稳管结构物时,埋深应从结构物顶面算起;4 基岩内管道埋深尚应根据岩性、风化程度确定,强风化岩、软岩埋深应加大。

1.1.3采用围堰导流或降水措施开挖的管沟,其断面尺寸应按照地质条件、水文条件、开挖深度和底宽、施工季节、排水设施设计、焊接方式确定。

1.1.4带水开挖的管沟,断面尺寸应根据地质条件、水文条件、开挖深度、施工季节、挖沟方法确定或根据试挖确定管沟尺寸。

1.1.5当水下穿越管段采用稳管措施时,稳管配重物不应损伤管道防腐涂层。

1.1.6不带水开挖岩石、卵砾石管沟时,挖深除应满足本标准第4.1.2条设计埋深要求外,还应超挖200mm。

管道下沟前,沟底应先铺设压实后厚度为200mm的砂类土、细土或细石混凝土垫层。

管沟回填时,应先用细土或砂回填至管顶以上0.3m后,方可用原状土回填,回填土中的岩石和碎石块最大粒径不应超过250mm;当基岩段管沟采用混凝土浇筑稳管方式时,浇筑层厚度应不小于管道上方0.5m,管沟其余回填可采用原状土回填。

1.1.7穿越区域的地下水或岩土层具有腐蚀性时,除管段自身防腐满足要求外,稳管措施所用材料应有抗腐蚀的性能。

1.2 水下管段稳定1.2.1水下穿越管段沟埋敷设后,不应发生管段漂浮和移位。

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设计规范

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设计规范
8
二、编制内容概况
� 第四章 挖沟法穿越设计(分为5节,共36条) � 第一节 埋设要求,共8条(原16条),新增2条,修改1条,合并1条, 取消9条,原4.2.4条调整为4.1.2条 且为强制条文; � 第二节 水下管段稳定 共3条(原5条),修改1条,取消2条; � 第三节 荷载和组合,共3条,没有变化; � 第四节 管段计算,共5条(原6条),取消1条; � 第五节 防护工程设计,共17条(原8条),新增9条。 � 新增 第五章 水平定向钻穿越设计(分为2节,共14条) � 第一节 敷设要求(9条); � 第二节 管段计算(5条)。
一、编制工作概况
年10 月10 日~ 11 月10 日组织主编单位与参编单位 2005 2005年 10月 10日~ 日~11 11月 10日组织主编单位与参编单位 修改草稿,经组稿处理后形成征求意见稿, 2005 年 11 月 修改草稿,经组稿处理后形成征求意见稿,2005 2005年 11月 底将征求意见稿报设计专标委,设计专标委转发至国内 河南石油勘探局 各有关设计单位征询意见。我们收到了 各有关设计单位征询意见。我们收到了河南石油勘探局 勘察设计研究院、中国石化集团江汉石油管理局勘察设 计研究院、中国石化集团江汉石油管理局勘察设计研究 院、中油辽河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油规划总院、华东 管道设计研究院、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等十几家设计单位反馈的意见,提出意见数 北京分公司 北京分公司等十几家设计单位反馈的意见,提出意见数 217 条;采纳 157 条,未采纳 67 条。 量共 量共217 217条;采纳 条;采纳157 157条,未采纳 条,未采纳67 67条。
三、关于规范强制条款的说明
1、为何将此条作为强制条款,原因有: � (1)工程等级划分涉及工程施工、管理、维修的难易程度,是满足不 同安全要求的需要。 任何建设工程,根据规模大小一般都要划分等级,突出了工程的不 同重要性,并对应采取不同的安全措施、工期安排、资金的投入,以期 获得满足使用功能要求的良好效果。 � (2)对应工程等级划分,采用不同的设防标准可保证工作安全可靠、 经济合理、适用可行。 由于工程等级的不同,规模大设防要求就高,水域穿越体现的设防 标准是设计洪水频率,如大型1%,中型2%,小型5%。 � (3)强制性划分工程等级后,对线路工程的关键控制工程的实施可提 供合理工期安排。 修建一条管道途经不少天然与人工障碍物,而工期往往要求既好又 快,大型穿跨越工程有时是控制工期的关键,一般要率先开工。如西气 12 东输长江穿越、黄河穿越;川气东送的长江穿越及川鄂隧道等。

原油和天然气输送管道穿跨越工程设计规范_穿越工程

原油和天然气输送管道穿跨越工程设计规范_穿越工程

原油和天然气输送管道穿跨越工程设计规范穿越工程(SY/T 0015.1-98)1、适用范围:陆地原油和天然气输送管道穿越人工或天然障碍的新建工程设计2、材料1)钢管许用应力计算(用于计算管子壁厚)〔σ〕=FφσS式中〔σ〕——输送油气钢管的许用应力(MPa);φ——钢管的焊缝系数,取1;σS——钢管的规定屈服强度(MPa);F——设计系数,按下表选用。

设计系数选取2用剪应力不应超过其最低屈服强度的45%,支承应力(端面承压)不应超过其最低屈服强度90%。

3、水域、冲沟穿越1)大型穿越工程应按百年一遇洪水设计,中型穿越工程应按五十年一遇洪水设计,小型穿越工程应按二十年一遇洪水设计;水库下游穿越工程设计时,应考虑水库调节的影响;桥梁上游300m范围内的穿越工程不应低于该桥的设计洪水频率标准。

2)穿越管段与桥梁间的最小距离应满足下表的规定。

若采用爆破成沟,应经计算增大安全距离。

穿越管段与桥梁间距离(m)3200m。

4)穿越管段位于地震基本烈度7度及7度以上地区时,应进行抗震设计。

5)穿越管段若有备用线或复线时,其与备用线或复线的距离:河床部分不宜小于40m,河滩部分不宜小于30m。

4、其他:穿越通航河流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内河交通安全标志》GB13851的规定设置标志。

非通航河流可采用线路桩作为穿越标志。

5、检验要求:焊接,大、中型水域、铁路、Ⅱ级以上公路的穿越管段对接接头焊缝应做100%射线探伤检查。

6、试压1)大、中型水域、铁路及Ⅱ级以上公路的穿越管段,必须独立进行强度试压和严密性试验,合格后再同相邻管段连接。

小型水域穿越或Ⅲ级以下公路穿越可不独立进行试压,与干线连接后一同进行试压。

2)大、中型穿越管段的强度试验压力应按下式计算,严密性试压采用设计压力。

D P s t /8.1δ=式中 P t ——强度试验压力(MPa );δ——钢管设计壁厚(mm );σs ——钢管规定的屈服极限(MPa );D ——钢管外径(mm )。

原油集输管道 原油集输管道的沿程摩阻计算公式

原油集输管道 原油集输管道的沿程摩阻计算公式

原油集输管道原油集输管道的沿程摩阻计算公式8.2原油集输管道8.2.1油气混输管道的沿程摩阻,当所输液体呈牛顿流体时,可按本规范附录C所列杜克勒Ⅱ法和贝格斯-布里尔方法计算,也可采用经生产实践证明可行的其他方法计算。

8.2.2原油集输管道的公称直径不应小于40mm。

8.2.3油田内部原油集输管道的液体流速宜为0.8m/s~2m/s。

油田内部稠油集输管道的液体流速宜为0.3m/s~1.2m/s。

8.2.4原油集输管道的沿程摩阻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式中:h——管道沿程摩阻(m);L——管道长度(m);d——管道内径(m);v——管内液体流速(m/s);q v——原油的体积流量(m3/s);g——重力加速度,g=9.81m/s2;λ——水力阻力系数,可按表8.2.4确定。

表8.2.4水力阻力系数λ计算公式式中:Re——雷诺数;v——液体的运动黏度(对含水油为乳化液黏度)(m2/s);ε——管道相对粗糙度,;其中e为管道内壁的绝对粗糙度(m),按管材、制管方法、清管措施、腐蚀、结垢等情况确定,油田集输油管道可取e=0.1×10-3m~0.15×10-3m。

式中其他符号意义与本规范公式8.2.4-1、公式8.2.4-2中相同。

8.2.5埋地集输油管道总传热系数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根据实测数据经计算确定。

不能获得实测数据时,可按相似条件下的运行经验确定。

2当无实测资料进行初步计算时,沥青绝缘管道的总传热系数可按照本规范附录D选用;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保温管道的总传热系数可按照本规范附录E选用。

8.2.6埋地集油管道伴热输送双管管组[(D2/D1)≤3]的热力条件,可按本规范附录F所列公式进行近似计算。

8.2.7集输管道的沿程温降可按本规范公式8.1.2计算,其中t1为管道起点的流体温度,t x 为管道终点的流体温度,x=L(管道全长)。

系数a可按下式计算:式中:K——总传热系数[W/(m2·℃)];D——管道外径(m);q m——原油的质量流量(kg/s);C——原油比热容[J/(kg·℃)]。

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设计规范

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设计规范

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设计规范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设计规范(GB50423-2007)基础资料3.1.1 穿越工程设计前,应取得所输介质物性资料及输送工艺参数。

其要求应按现行国家标准《输油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 50253和《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 50251的规定执行。

3.1.2 穿越工程设计前,应根据有关部门对管道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估报告、灾害性地质评估报告、地震安全评估报告及其他涉及工程的有关法律法规,合理地选定穿越位置。

穿越有防洪要求的重要河段,应根据水务部门的防洪评价报告,选定穿越位置及穿越方案。

3.1.3 选定穿越位置后,应按照国家现行标准《长距离输油输气管道测量规范》SY/T 0055和《油气田及管道岩土工程勘察规范》SY/T 0 053,根据设计阶段的要求,取得下列测量和工程地质所需资料:1 工程测量资料,包括1:200~1:2000,平面地形图(大、中型工程)与断面图;2 工程地质报告,包括1:200~1:2000地质剖面图、柱状图、岩土力学指标、地震、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的结论意见。

3.1.4 应根据下列钻孔布置要求获取地质资料:1 挖沟埋设穿越管段,应布置在穿越中线上。

2 水平定向钻、顶管或隧道敷设穿越管段,应交叉布置在穿越中线两侧各距15~50m处。

在岩性变化多时,局部钻孔密度孔距可布置为20~30m。

3.1.5 根据现行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位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a≥地区的大中型穿越工程,应查清下列四种情况,并取得量化指标:1 有无断层及断层活动性质、一次性最大可能错动量。

2 地震时两岸或水床是否会出现开裂或错动。

3 地震时是否会发生基土液化。

4 地震时是否会引起两岸滑坡或深层滑动。

3.1.6 穿越管段应有防腐控制的设计资料。

材料3.2.1 穿越工程用于输送油气的钢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石油天然气工业输送钢管交货技术条件第1部分:A级钢管》GB/T 或《石油天然气工业输送钢管交货技术条件第2部分:B级钢管》GB /T 的规定,并应根据所输介质、钢管直径、钢管壁厚、使用应力与设计使用温度等补充有关技术条件要求。

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开挖穿越设计要点

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开挖穿越设计要点

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开挖穿越设计要点
1.确定施工工艺:根据管道特点和地质条件,确定合适的开挖方法。

常用的方法包括横向开挖、顶管和微隧道等。

2.进行现场勘察和地质调查:在进行开挖工程前,需要对管道周边地质条件进行详细勘察和调查,包括土质、地下水位、地下设施等情况,以确定开挖深度、开挖方式等。

3.确定地下管道位置: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电磁检测等技术手段,准确确定地下管道的位置,避免对管道造成损坏。

4.考虑保护措施:在开挖过程中,需要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避免对管道造成损害。

常用的保护措施包括设置管道防护罩、采用非挖掘施工方式等。

5.安全施工:对于油气输送管道来说,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在开挖穿越工程中,需要建立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严格遵守施工规范和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6.测试和监测:在开挖穿越工程完成后,需要对油气输送管道进行测试和监测,确保其安全运行。

常用的测试和监测方法包括泄漏测试、压力测试和监测系统等。

7.环境保护:开挖穿越工程可能对周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需要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例如,进行表土采取和噪音、粉尘的控制等。

8.故障处理:在开挖穿越工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突发故障,例如管道破裂、设备损坏等。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可能出现的故障情况,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和处理措施。

综上所述,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的开挖穿越设计要点包括施工工艺选择、地质调查、管道位置确定、保护措施、安全施工、测试与监测、环境保护和故障处理等。

通过合理设计和施工,可以确保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油气集输专业常用公式

油气集输专业常用公式

工程标准油气集输专业常用计算公式及参数技术规定管道热力计算及管道、设备保温计算档案号集—9140/标标准号JI11-90一、管道热力计算1.集、输油管道沿程温降计算公式cq DLK t t t t m π=--=0201ln (1)aL e t t t t )(0201-+= (2) aL e t t t t )(0102-+= (3)式中:1t — 管道起点温度,℃; 2t — 管道终点温度,℃;0t — 管道周围介质温度,℃(埋地管道取中心地温、可按附录三中附表3取值);D — 管道外径,m ;m q — 管内介质流量,kg/h ; c — 介质比热容,C kg koal ︒⋅/;L —计算管段起、终点距离,m ; K—管内介质至周围介质的总传热系数,2/kcal m h C ⋅⋅︒;a —计算常数,cq DK a m π=。

K 值的确定方法:(1)实测。

对有关数据进行现场实测后由(1)式反算确定K 值。

这种方法可将影响因素考虑周全,使计算更符合实际。

(2)采用经验数据。

埋地沥青绝缘集输油管道总传热系数可参照附录四附表4选用,埋地泡沫塑料保温集输油管道总传热系数可参照附录五附表5选用。

(3)按理论计算方法确定K 值。

2011ln 2111D D D d KD αλα++= 式中:K —总传热系数,C h m koal ︒⋅⋅2/;1α—管内介质至管壁的放热系数,C h m koal ︒⋅⋅2/;d —管道内径,m ;D —管道外径,m ;D 0—管道保温层外径,m ;λ—保温层导热系数,C h m koal ︒⋅⋅2/;2α—保温层外壁至周围环境的外部放热系数,C h m koal ︒⋅⋅2/。

内部放热系数1α的计算: 1)在层流状态下(R e ≤2000):25.01.043.033.01)(15.0rwrf rfrfef yP P G P Rdλα⨯= (5)2)在紊流状态下(R e ≥104):43.08.01021.0rf ef yP R dλα⨯= (6)3)在过渡状态下(2000≤R e ≤104):25.043.001)(rwrf rfyP P PdK λα⨯= (7)在(5)、(6)、(7)式中:ϑWdR e =—— 雷诺数;λρϑc P r = —— 液体物理性质准数; ()ϑβw f t t g d Gr -=3 —— 自然对流准数;()ef R f K =0,0K 值按表1查得;()t yy 00054.0110115-=ρλ —— 原油导热系数:d — 管道内径,m ;g — 重力加速度,g=9.81m/s 2;ϑ—定性温度下流体的运动粘度,m 2/s ;c —定性温度下流体的比热容,C kg koal ︒⋅/; W —流体的流速,m/s ;ρ—定性温度下流体的密度,kg/m 3;β—定性温度下流体的体胀系数,由表2查得;λ—定性温度下流体的导热系数,C h kg koal ︒⋅⋅/;15y ρ—15℃时的油品密度,kg/m 3;t f —流体平均温度,℃;t w —管道内壁平均温度,℃;注:以上各式中参数角码“f”表示以油的平均温度t y 为定性温度,角码“w”表示以管壁温度t w 为定性温度。

油气集输专业常用公式

油气集输专业常用公式

工程标准油气集输专业常用计算公式及参数技术规定管道热力计算及管道、设备保温计算档案号集—9140/标标准号JI11-90一、管道热力计算1.集、输油管道沿程温降计算公式cq DLK t t t t m π=--=0201ln (1) aL e t t t t )(0201-+= (2) aL e t t t t )(0102-+= (3)式中:1t — 管道起点温度,℃; 2t — 管道终点温度,℃; 0t — 管道周围介质温度,℃(埋地管道取中心地温、可按附录三中附表3取值); D — 管道外径,m ;m q — 管内介质流量,kg/h ;c — 介质比热容,C kg koal ︒⋅/;L —计算管段起、终点距离,m ;K —管内介质至周围介质的总传热系数,2/kcal m h C ⋅⋅︒;a —计算常数,cq DK a m π=。

K 值的确定方法:(1)实测。

对有关数据进行现场实测后由(1)式反算确定K 值。

这种方法可将影响因素考虑周全,使计算更符合实际。

(2)采用经验数据。

埋地沥青绝缘集输油管道总传热系数可参照附录四附表4选用,埋地泡沫塑料保温集输油管道总传热系数可参照附录五附表5选用。

(3)按理论计算方法确定K 值。

2011ln 2111D D D d KD αλα++= 式中:K —总传热系数,C h m koal ︒⋅⋅2/;1α—管内介质至管壁的放热系数,C h m koal ︒⋅⋅2/;d —管道内径,m ; D —管道外径,m ;D 0—管道保温层外径,m ;λ—保温层导热系数,C h m koal ︒⋅⋅2/;2α—保温层外壁至周围环境的外部放热系数,C h m koal ︒⋅⋅2/。

内部放热系数1α的计算: 1)在层流状态下(R e ≤2000):25.01.043.033.01)(15.0rwrf rf rf ef yP P G P R dλα⨯= (5)2)在紊流状态下(R e ≥104):43.08.01021.0rf ef yP R dλα⨯= (6)3)在过渡状态下(2000≤R e ≤104):25.043.001)(rwrf rf yP P P dK λα⨯= (7)在(5)、(6)、(7)式中:ϑWdR e =—— 雷诺数;λρϑc P r = —— 液体物理性质准数;()ϑβw f t t g d Gr -=3 —— 自然对流准数;()ef R f K =0,0K 值按表1查得;()t yy 00054.0110115-=ρλ —— 原油导热系数:d — 管道内径,m ;g — 重力加速度,g=9.81m/s 2;ϑ—定性温度下流体的运动粘度,m 2/s ; c —定性温度下流体的比热容,C kg koal ︒⋅/; W —流体的流速,m/s ;ρ—定性温度下流体的密度,kg/m 3;β—定性温度下流体的体胀系数,由表2查得; λ—定性温度下流体的导热系数,C h kg koal ︒⋅⋅/;15y ρ—15℃时的油品密度,kg/m 3;t f —流体平均温度,℃; t w —管道内壁平均温度,℃;注:以上各式中参数角码“f”表示以油的平均温度t y 为定性温度,角码“w”表示以管壁温度t w 为定性温度。

GB50423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设计规范

GB50423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设计规范

GB50423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设计规范篇一:输油管详勘要求一.编制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09年版)》GB50021-2001《油气田及管道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568-2010《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设计规范》GB50423-2007其他有关勘察的国家及行业标准规范二.勘察目的管道穿越工程详勘阶段应查明两侧穿越段范围内的岩土工程条件,对拟选穿越段的工程地质及工程水文条件作出评价,提供设计所需的岩土工程勘察资料。

三.勘察范围本次勘察范围是穿越现有滑行道三处用地。

四.勘察要求1、应查明管道沿线的地貌类型、地层结构、地下水埋藏条件及不良地质作用等;2、应评价环境水及岩土对管道的腐蚀性;3、应确定沿线土石等级情况;4、应对管道有影响的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方案提出建议;5、管道埋深深度内及下伏地层的成因、岩性特征和厚度;6、岩层产状和风化破碎程度,对线路有影响的断裂走向、宽度以及新构造运动的特点;7、沿线塌陷等不良地质作用的发育范围、性质及其发展趋势;8、沿线地下水位埋深及土的冻结深度等资料;12、穿越工程前应评价穿越部分的稳定性,提出所用定向钻穿越方案的可行性;13、其他未尽事宜应符合《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09年版)》(GB50021-2001)和《油气田及管道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568-2010)中有关要求。

四.勘察内容详勘的内容主要为穿越工程。

1)对线路的穿越工程应进行钻探工作,勘探点的布置应按《油气田及管道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568-2010)第4.3.17节要求执行;2)勘探孔的深度应按《油气田及管道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568-2010)第4.3.18节要求规定;3)详细勘察阶段取岩土试样和进行原位测试的勘探点数量,宜占勘探点总数的1/2~2/3。

4)取试样或进行原位测试部位的竖向间距,应根据地层结构、地基土的均匀性和工程特点确定,每一主要土层的试样或原位测试数据不小于6件(组)。

管线穿越深度标准

管线穿越深度标准

管线穿越深度标准
管线穿越深度标准主要涉及油气输送管道和城镇燃气管道等,具体要求根据不同的穿越对象和施工方法有所不同。

1、水域穿越:对于油气输送管道穿越河流等水域时,穿越管段的管顶最小埋深不宜小于设计洪水冲刷线和规划疏浚线以下6m,且管顶距河床底部的最小距离不宜小于穿越管径的10倍。

此外,水平定向钻穿越管道设计还应参照执行现行国家标准GB50423—2013,水域穿越管道管顶埋深应以河道洪水冲刷线标高和疏浚深度线标高较低者为基准。

2、铁路、公路穿越:穿越铁路或二级及以上公路时,应采用顶进套管、顶进箱涵或水平定向钻穿越方式,并满足路基稳定性的要求。

对三级及三级以下公路穿越,可采用挖沟法埋设。

穿越铁路、公路、河流和主要干道时,应采取不影响交通、水利设施并保证输配管道安全的防护措施。

3、地下连续墙法施工:在特定条件下,如地层条件适合于定向钻、顶管隧道施工的黄土、软岩等地层,也可以采用定向钻、顶管隧道、人工开挖巷道的方法穿越山体、冲沟。

4、顶管法穿越施工:相邻管道净距应根据土层性质、管道直径和管道埋置深度等因素确定,互相平行的管道水平净距宜大于管道外径的1倍。

顶管土深度H应大于2h1。

原油管道设计计算

原油管道设计计算

1.5 设计依据与基础参数1.5.1 设计基础参数 1) 原油物性参数(1)原油密度所输原油密度ρ(g/cm 3)随温度t (℃)的变化关系为:ρ=ρ20-ζ(T -20) (1-1)式中:ρ20--20度下原油密度(kg/m 2),取870 kg/m 2;ζ --ζ=1.825-0.001315ρ20; T --平均输油温度(℃),取40℃; 即得ρ=870-0.68095(T-20) (1-2)(2)原油粘度由最小二乘法回归粘温关系如表1-11取xi 为T ,Σxi =300 Σyi =11.908 Σ(xiyi )=578.225 Σxi 2=15850 b =22)(∑∑∑∑∑--xi x xi n yi xi xiyi n =-0.0202a =∑∑+xi nb nyi =2.995回归结果为log ν=2.995-0.0202T 得原油粘度为:ν=102.995-0.0202T (1-3)式中:T --平均输油温度(℃);(3)原油比热容所输原油的比热容为2100J/kg ℃ (4)平均输油温度在加热输送条件下,计算温度采用平均输油温度T ,平均输油温度采用加权法,按下式计算:T =323ZR T T +(1-4) 式中:T R --原油出站温度,取60℃;T Z --原油进站温度,取30℃; 2) 总传热系数 由wtw tD h D 4ln22λα=(1-5) 式中:D w --管道外径(m);h t --土壤导热系数(w/m ℃),取0.9 w/m ℃; λt --管道中心埋深(m),取1.5 m ; 得2α=2.342K =211αλδ+沥青沥青 (1-6)式中:沥青δ--沥青防腐层(m),0.006 m ;沥青λ--防腐层导热系数(w/m ℃),取0.15w/m ℃;得总传热系数K=2.141 (w/m ℃); 1.5.2 其它设计参数管道全线任务输量、最小输量、进出站油温、埋深处月平均气温等列于表1-12设计参数表中。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油气输送管道穿越管段计算要点
1.1.1
穿越段钢管的壁厚应按下式计算确定,钢管外径与壁厚之比不应大于100。

2[]PD
δσ
(3.2.1)
式中:δ——钢管计算壁厚(mm );
P ——输送介质设计内压力(MPa )
; D ——钢管外径(mm );
[]σ——输送钢管许用应力(MPa )。

1.1.2 钢管的许用应力应按下式计算。

Φ []s σF t σ= (3.2.2)
式中:[]σ——输送油气钢管的许用应力(MPa );
s σ——钢管的规定最小屈服强度(MPa ); Φ——钢管焊缝系数,符合本标准3.1.6条要求标准的钢管,Φ取1.0; t ——温度折减系数,当设计温度小于120℃时,t 值取
1.0;
F ——强度设计系数,按表3.2.2取值。

表3.2.2强度设计系数
注:1 穿越渡槽、桥梁、古迹可视其重要性参照水域穿越选取设计系数;
2 输气管道地区等级划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251的有关规定。

1.1.3
穿越管段计算的作用应包括永久作用、可变作用和偶然作用,并应按下列规定计算: 1
永久作用应包括输送介质内压力、管道及其结构自重、输送介质自重、管周土压力、
静液压力、浮力、强制弹性变形产生的变形应力;
2
可变作用应包括动水压力、车辆荷载、温度作用、检修荷载、试压充水压力、试压
充水荷载、清管荷载、施工荷载;
3 偶然作用,包括地震作用及其他可能发生的偶然作用。

1.1.4
穿越管段应根据穿越管道上可能发生的工作状况,按主要组合、附加组合、特殊组
合进行运营、施工阶段不同设计工况的作用组合,取其最不利工况组合进行设计。

主要组合应为运营阶段永久作用与可能发生的可变作用的组合;附加组合应为施工阶段永久作用与可能发生的可变作用的组合;特殊组合应为运营阶段永久作用与偶然作用及可能发生的可变作用的组合。

1.1.5 穿越管段应根据设计选用壁厚和管材等级,核算强度、刚度及稳定性。

1.1.6
穿越管段的应力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内压产生的环向应力应按下式计算:
σℎ=
Pd 2δ
(3.2.6-1)
2 内压产生的轴向应力应分别按式(3.2.6-2)与式(3.2.6-3)计算: 1)当管段轴向变形受约束时,:
h ap μσσ= (3.2.6-2)
2)当管段轴向变形不受约束时:
h ap σσ5.0= (3.2.6-3)
3 温度变化产生的轴向应力应按下式计算:
)(21t t E s at -=ασ (3.2.6-4)
4 弹性敷设产生的弯曲应力应按下式计算:
R
D
E s be 2±
=σ (3.2.6-5)
5 轴向荷载产生的轴向应力应按下式计算:
A
N
ax =
σ (3.2.6-6) 6 隧道内管段架空敷设时,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应力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弯矩产生的弯曲应力应按下式计算:
W
M
bm ±
=σ (3.2.6-7) 2)挠度产生的轴向应力应按下式计算:
2
244f L Df E s af +=
σ (3.2.6-8)
3)剪力产生的最大剪应力应按下式计算:
(3.2.6-9)
A
V
2=
τ
式中:σh ——管段内压或外压产生的环向应力(MPa );
σap ——管段内压产生的轴向应力(MPa ); σat ——温度变化产生的轴向应力(MPa ); σbe ——弹性敷设产生的弯曲应力(MPa ); σbm ——弯矩产生的弯曲应力(MPa ); σaf ——挠度产生的轴向应力(MPa ); σax ——轴力产生的轴向应力(MPa ); τ ——剪力产生的最大剪应力(MPa ); P ——穿越管段所受的内压或外压(MPa ); d ——钢管内径(mm );
——钢管外径(mm );
δ ——钢管壁厚(mm );
E s ——钢材的弹性模量,取2.1×105(MPa ); μ ——钢材的泊桑比,取0.3;
α ——钢材的线膨胀系数,取1.2×10-5[m/(m·℃)]; t 1 ——管道安装闭合时的环境温度(℃); t 2 ——穿越管段输送介质温度(℃); R ——管段弹性敷设曲率半径(mm ); N ——外荷载产生的轴力(N ); A ——钢管的截面面积(mm 2);
M ——架空管段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弯矩(N·mm ); W ——钢管的净截面抵抗拒(mm 3)
f ——架空管段荷载作用下产生的最大挠度(mm ); L ——架空管段跨度(mm );
V ——架空管段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剪力(N )。

7 其他作用引起的环向应力、轴向应力、弯曲应力和剪应力,应根据实际可能发生的
情况进行计算。

8 各作用组合下的总轴向应力应按下式计算:
σa =σap +σat +σaf +σax +σbm +σbe (3.2.6-10)
σa 应按不同作用组合的代数和进行计算。

9 各作用组合下的当量应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管段轴向变形受约束时:
a h e σσσ-= (3.2.6-11)
D
2)当管段轴向变形不受约束时:
2223τσσσσσ+-+=
a h a h e (3.2.6-12)
1.1.7
穿越管段强度校核(不包括地震作用组合)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管段轴向变形受约束时各作用组合下的各单项总应力及当量应力应符合下列规
定:
1) 各作用组合下的总轴向应力应满足下式要求:
[]
σησ≤a
(3.2.7-1)
2) 管段内压产生的环向应力应满足下式要求:
除试压以外的工况:
[]
σησ≤h
(3.2.7-2)
试压工况:
(3.2.7-3)
3) 各作用组合下的当量应力应满足下式要求:
s e σσ9.0≤ (3.2.7-4)
2
当管段轴向变形不受约束时,各作用组合下的当量应力应满足下式要求:
[]σησ≤e (3.2.7-5)
式中:σa ——各作用组合下的总轴向应力(MPa );
σh ——管段内压(或外压)产生的环向应力,试压工况σh 为试验压力与静水压力之
和所产生的环向应力(MPa );
σe ——穿越管段的当量应力(MPa );
σs ——穿越段钢管的规定最小屈服强度(MPa ); η——穿越段钢管许用应力提高系数;
[σ] ——穿越段钢管许用应力,按本标准第3.2.2条取用(MPa )。

3
钢管许用应力提高系数应按表3.2.7确定,且提高后的许用应力附加组合不应大于
0.8σs ,特殊组合不应大于1.0σs 。

表3.2.7 许用应力提高系数
1.1.8
穿越管段抗震设计和校核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油气输送管道线路工程抗震技术规
范》GB/T 50470的有关规定。

s h σσ9.0≤
1.1.9 当按本标准第3.
2.6条计算出穿越管段承受轴向压应力时,应按下列公式核算管段的
轴向稳定。

N ≤ cr n N (3.2.9-1)
12 0.[]5s h N E αt t μσA ()()=-+- (3.2.9-2)
式中: ——由温度和内压产生的轴向压力(MN ),
——管段开始失稳时的临界轴向力(MN ),按现行国家标准《输油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253-2014附录K 的规定计算;
——安全系数,对于大型穿越工程,n =0.7;中型穿越工程,n =0.8;小型穿越工
程,n =0.9;
——钢材的线膨胀系数,取1.2×10-5[m/(m·℃)];
——钢材的泊桑比,取0.3; ——穿越管段钢管的截面面积(m 2)
N
cr N n αμ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