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中神经阻滞疗法中国疼痛学与麻醉学专家共识2023

合集下载

最新腰脊神经根阻滞疗法中国专家共识2023

最新腰脊神经根阻滞疗法中国专家共识2023

最新腰脊神经根阻滞疗法中国专家共识2023腰椎神经根阻滞疗法的适应证与禁忌证—s适应症1 .由腰椎间盘突出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脊神经根炎症而表现的根性疼痛症状;2 .对多节段椎间盘病变的患者,用于明确引起症状的责任病灶;3 .神经系统检查阳性体征不明显,需行诊断性治疗的腰部疼痛患者;4 .尚未达到手术指征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根性疼痛的患者;6 .坐骨神经痛、股神经痛、隐神经痛、股外侧皮神经痛等也可进行相应节段的神经根阻滞治疗;7 .急性腰肌损伤痛;8 .腰椎骨质增生;9 .急、慢性腰腿部疼痛的鉴别诊断;10 .相关节段的带状疱疹和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 )。

二、禁忌症1 .患者拒绝;2 .穿刺部位皮肤或深层组织有感染或肿瘤;3 .有出血征象或正在接受抗凝治疗者;4 .局麻药过敏者;5 .诊断不明确者,以防神经阻滞耽误病情;6 .妊娠者。

三、相对禁忌证1 .严重器质性心脏病,全身情况差,高龄患者;2 .神经阻滞后可能掩盖其他病情的情况;3 .严重高血压、糖尿病及活动性溃疡患者慎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行LSNRB前应充分告知患者及家属相关风险,取得知情同意后谨慎实施。

LSNRB的药物选择一、局麻药1 .利多卡因:3 ~ 5 min起效,持续45 ~ 60 min ,常用浓度0.2% ~ 0.5%o2 .布比卡因:5~10 min起效,持续5~6 h ,常用浓度0.100%〜 0.125% ,一般不超过0.15%。

3 .罗派卡因:起效时间约为Iomin ,维持时间为4~5 h ,常用浓度为0.1%-0.2%o二、糖皮质激素应用糖皮质激素的目的为消炎、消肿、减轻组织粘连而起到镇痛作用。

1、中效药物(1)泼尼松龙(强的松龙):吸收代谢较慢,作用时间较长,局部应用副作用少,局部刺激作用较强,常用量20~25 mg o(2)甲泼尼松龙(甲强龙):作用较强而较持久,注射剂配制后应避光保存,遇紫外线及荧光可分解,常用量40-80 mg o2、长效药物(1)地塞米松:作用强,几乎没有盐皮质激素样作用,可应用于各种途径, 缺点是局部作用时间短,常用量每次5 ~ 10 mg。

神经阻滞治疗

神经阻滞治疗
精品PPT
七、常用药
局麻药
利多卡因:3~5分钟起效,持续45~60分钟,用于神经 阻滞疗法,可治疗各种急慢性疼痛
布比卡因:5~10分钟起效,作用时间可达5~6小时, 常用于慢性疼痛的治疗,常用浓度为 0.125%~0.15%,一般 不超过0.25%
罗哌卡因:起效时间约为10分钟,作用维持时间为4~5 小时。感觉神经纤维的阻滞优于运动神经纤维,常用浓度为 0.2%
致神经组织的传导功能中断,从而达到较长时间的感觉 和运动功能丧失的一类化学性药物。临床常用的神经破 坏药主要有两种,即乙醇和苯酚。
5%~10%酚甘油:7%酚甘油比重为1.25,比脑 脊液比重(1.006)重,常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椎旁体 神经阻滞、交感神经阻滞、末梢神经阻滞、脑下垂体阻 滞,偶尔用于硬膜外阻滞
2.阻断疼痛的恶性循环:当躯体某一部位出现引起疼痛的 原因时,此神经通过末梢感觉神经、后根、脊髓后角、脊 髓丘脑路、丘脑、向中央回传递刺激感到疼痛。另一方面 产生的局部疼痛通过脊髓反射路径,引起支配障碍部的传 出神经(运动神经及交感神经)的兴奋,因此引起肌肉反 射性痉挛和血管收缩、导致局部缺血缺氧、代谢异常、即
糖皮质激素:主要是消炎、消肿、松驰组织粘连,从而起 到镇痛作用。
精品PPT
糖皮质激素特点
泼尼松龙(强的松龙): 吸收代谢均减慢,作用时间延长,局部应用副作用少, 局部刺激作用较强
甲泼尼龙(甲强龙): 作用较强而持久。注射剂配制后应避光保存,其遇紫外 线及荧光可分解
精品PPT
曲安奈德: 作用强而持久,适于关节腔注射,长期应用可能引起关 节损害。局部刺激作用较大,可引起注射部位疼痛
精品PPT
引起疼痛的恶性循环。因而有效的神经阻滞可以阻挡恶 性循环,改善疼痛症状。 3.改善血液循环:通过阻断交感神经,可以使支配区的血 管扩张,血流增加,水肿减轻,缓解内脏和血管疼痛,同时 还可以缓解交感紧张状态。 4.营养神经:通过局部注射一些营养神经的药物,可以减 轻神经水肿,使神经血供丰富,营养神经,恢复神经正常功 能。

ERAS理念下疼痛管理专家共识(2021版)

ERAS理念下疼痛管理专家共识(2021版)

镇痛方式
▪ 表1 常用PCIA药物的推荐方案
镇痛方式
2.1.2 硬膜外PCA(PECA ) ▪ PCEA是经硬膜外腔导管行PCA,适用于脊神经支配区域的疼痛。
常用药物为低浓度罗哌卡因或布比卡因,并与阿片类药物联合应 用。常用PECA药物配方见表2[22]。
镇痛方式
▪ 表2 常见PCEA药物配方及参数设置(建议)
▪ ERAS模式下的术后镇痛不建议使用阿片类药物[12],如术后患者使 用其他非阿片类药物效果不佳或疼痛剧烈,可考虑使用阿片类药 物(推荐)。
镇痛药物
▪ ERAS术后镇痛方案中,阿片类药物作为急性疼痛单次剂量的应对 药物。低剂量阿片类药物与非阿片类药物联合使用可作为备选镇 痛方式[13],用于手术切口大等特殊患者的术后镇痛。
▪ 阿片类药物可能会增加术后与阿片类药物相关的不良事件的风险,如恶 心、呕吐、谵妄、膀胱功能障碍和呼吸抑制、痛觉过敏或延迟性痛觉过 敏等[7]。
镇痛药物
▪ ERAS理念下疼痛管理采用低阿片或去阿片的镇痛药物使用为主。 在最短时间内使用最低剂量的阿片类药物[8-9],使用短效阿片类药 物维持[10,11](高度推荐)。
ERAS理念下 疼痛管理专家 共识(2021)
副标题
前言
▪ 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是以循证 医学证据为基础,以减少手术病人的生理及心理的创伤应激反应 为目的,通过外科、麻醉、护理、营养等多学科协作,对围手术 期处理的临床路径予以优化,从而减少围手术期应激反应及术后 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促进病人康复。
镇痛药物
1.1 非甾体类抗炎药 ▪ 非甾体类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

麻醉学中级考试之专业知识练习题与参考答案

麻醉学中级考试之专业知识练习题与参考答案

麻醉学中级考试之专业知识练习题与参考答案1、下腹部内脏手术椎管内麻醉最低感觉阻滞平面为_____A、T4B、T6C、T8D、T10E、Tl2答案:B2、启动肠内养支持的适应证不包括A、如果重症患者无法保证自主摄入,应于24~48小时内启动肠内营养B、大多数内外科重症患者,在启动肠内营养时,不需要对胃肠道蠕动功能进行评估C、对于反流误吸高风险患者或者对经胃肠内营养不耐受的患者,营养管路应尽量放置于下段胃肠道D、对于需要营养支持治疗的危重症患者相对肠外营养更建议使用肠内营养E、对于血流动力学受影响或者不稳定的患者,暂停肠内营养,直到患者充分复苏或者稳定答案:B3、术中发生空气栓塞,最常见于_____A、腹腔镜手术注气B、肝移植手术C、硬膜外穿刺注气D、坐位颅脑手术E、右向左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人经静脉通路带入空气答案:D4、以下哪种手术应该首选椎管内麻醉_____A、肾切除术B、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C、腹腔镜手术D、TUR—PE、时间很短的手术答案:D5、临床上使用肝素,其抗凝作用是通过下列哪个环节来实现_____A、凝血酶原B、抗凝血酶ⅢC、凝血酶ⅢD、纤维蛋白原E、纤维酶原答案:B6、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机制中,何种细胞发挥重要作用_____A、肺泡Ⅰ型上皮细胞B、肺泡Ⅱ型上皮细胞C、激活中性粒细胞D、单核细胞E、巨噬细胞答案:C7、有血管硬化或心脑疾患的糖尿病病人进行椎管内阻滞麻醉时,麻醉药用量应_____A、增加B、减少C、不变D、增加1/3E、增加或减少均可答案:B8、围术期心梗最好发于_____A、术前B、麻醉后C、术中D、术后24小时以内E、术后3天内答案:D9、以下哪项不是骨科止血带的不良作用_____A、低血压B、神经损伤C、气栓D、横纹肌溶解E、远端坏死答案:C10、下列哪项是椎间盘突出症的特征性症状_____A、腰痛B、腿痛C、腰痛并向下肢放散D、腹压增高疼痛加剧E、卧床休息症状减轻答案:C11、男,56岁,右上肺中央型肺癌患者,拟在全麻下行开胸探查,气管插管时应首选_____A、White管B、单腔气管导管C、单腔支气管导管D、Robertshaw左双腔管E、Robertshaw右双腔管答案:D12、关于合并血液病病人的麻醉管理,错误的是_____A、术后应防止寒战或体温升高B、术中及时输入全血或红细胞C、N2O可以用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病人D、避免术中氧解离曲线左移,如过度通气E、贫血病人对麻醉药需要量减少答案:C13、Fi02 100%条件下,判断缺氧为右向左分流所致的标准是Pa02低于_____A、150mmHgB、200mmHgC、300mmHgD、400mmHgE、550mmHg答案:E14、腰麻平面达T4,心率减慢的主要原因是A、支配心脏交感神经节前纤维阻滞B、血压下降C、右房压下降D、窦弓反射E、肾上腺素能神经纤维阻滞答案:A15、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预防气胸的主要方法是_____A、肺气肿患者不采用本方法B、穿刺时采用细针头C、穿刺针刺入的方向要正确,不宜刺入过深D、穿刺时一定要求寻找异感E、头尽可能后仰,肩下垫一薄枕答案:C16、某男,79岁,腹胀呕吐4天,诊断粘连性肠梗阻,有肠绞窄可能,拟急诊剖腹探查。

星状神经节阻滞疗法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

星状神经节阻滞疗法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

星状神经节阻滞疗法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前言星状神经节(SG)是颈交感神经系统的一部分,是颈下神经节与T1神经节融合形成的交感神经节,位于C6和C7椎体之间。

它包含支配头部及颈部的交感神经节前纤维和支配上肢及心脏的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星状神经节阻滞(SGB)是目前疼痛科与麻醉科临床工作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将局部麻醉药物注入SG周围及附近组织,包括颈交感干、颈交感神经节、节前与节后神经及其支配范围的区域,从而阻滞支配头、面、颈、肩胛、上肢、前胸及后背等部位的交感神经,以调节交感神经系统张力,最终达到调节人体的自主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使其保持动态平衡的作用,用于治疗多种疼痛及非疼痛类疾病。

SGB作用机制主要表现在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两方面。

中枢神经作用主要表现为通过调节丘脑活动维护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周围神经作用则主要表现为通过对节前、节后纤维的阻滞,使分布区域内各系统的交感神经功能受到抑制,以达到治疗相关疾病的目的。

在治疗疼痛方面,其作用机制仍不明确,由于慢性疼痛及炎性疼痛中交感神经发挥着重要作用,SGB能够有效缓解疼痛的原因可能与其抑制交感神经兴奋有关。

同时,SGB可以阻断脊髓的反射通路,降低该部位交感神经兴奋性和敏感性,扩张小血管,增加局部区域血流,改善局部缺血、缺氧状态,加速代谢去甲肾上腺素、P物质等疼痛介质,终止疼痛的恶性循环。

自1920年,SGB治疗疼痛性疾病在临床上得到迅速推广,成为一种用途广泛的治疗手段。

在日本,SGB疗法已应用40余年,每日至少有2~3万患者进行该项治疗,占门诊神经组滞治疗的50%~80%,其治疗学理论已为日本医界所公认。

SGB治疗疾病范围广泛,主要分为全身性疾病和局部疾病,包括头面部、耳鼻喉、口腔、颈肩部及上肢疼痛,尤其对于顽固性颈源性头痛、偏头痛、慢性顽固性口腔溃疡、带状疱疹性神经痛、肩手综合征、原发性痛经、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癌痛等顽固性疼痛具有确切的治疗效果。

神经阻滞治疗

神经阻滞治疗



常见阻滞治疗并发症

星状神经节阻滞:
并发症及防治:向下穿刺过深误将局麻药注入椎动脉引 起患者意识丧失;局麻药误入蛛网膜下腔,引起呼吸心跳停 止;进针浅切局麻药量大,阻断喉返神经引起声音嘶哑;穿 刺部位过高或药量过大,阻断膈神经出现腹式呼吸减弱;针 尖过于向尾侧,可能穿刺胸膜顶或肺尖,引起气胸。严禁同 时行双侧星状神经节阻滞。

4.对于复杂的慢性疼痛患者局部阻滞疗法作用有限,仅作 为综合性康复治疗计划中的一部分。此类患者常合并有焦 虑、沮丧等心理障碍,以及肌肉萎缩等,往往需配合心理 治疗及功能锻炼。
十二、各阻滞治疗后的症状及注意事项:

星状神经节阻滞:
阻滞成功的标志为注射药物侧出现霍纳氏综合征,表现 为瞳孔缩小,眼睑下垂,眼球下陷, 鼻塞,眼结膜充血, 面微红、声音嘶哑等。应观察10~15分钟,首次观察30分钟, 无不良反应者方可离院。注意不要同时阻滞双侧星状神经节, 以防发生心肺意外。
(6)鉴别末梢性与中枢性疼痛 (7)确认患者对消除疼痛的反应以及有心理因素的慢性疼 痛综合征的患者伤害性感受方面的作用
五、作用机制

1.阻断疼痛的传导通路:通过阻断感觉神经的交感神经, 可以阻断躯体痛和内脏血管性疼痛的神经传导通路,达到 直接缓解疼痛的目的。

2.阻断疼痛的恶性循环:当躯体某一部位出现引起疼痛的
六、神经阻滞的特点

止痛效果明显可靠


对诊断疾病非常有用
治疗范围及时效可选择性强


பைடு நூலகம்
较少需要特殊的器材和装置
不良反应小 操作技巧和疗效密切相关
七、常用药

局麻药
利多卡因:3~5分钟起效,持续45~60分钟,用于神经 阻滞疗法,可治疗各种急慢性疼痛

神经重症患者镇痛镇静中国共识(2023版)

神经重症患者镇痛镇静中国共识(2023版)

一、神经重症患者镇痛镇静的目的?
4点回答
五、镇痛镇静治疗在 TTM中的应用
3点回答
四、镇痛镇静治疗在 RIH(难治性颅内高压)
中的应用
3点回答
五大问题
二、神经重症患者在 镇痛镇静治疗过程中
的监测?
16点回答
三、神经重症患者镇 痛镇静药的选择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特征3:意识水平改变
如果RASS实际得分不是清醒且平静(0分)为阳性
RASS不为 “0”
特征4:思维混乱
是非题 ------回答错误时记录错误个数
1.石头是否能浮在水面上?
2.海里是否有鱼?
3.1斤是否比2斤重?
4.您是否能用榔头钉钉子?
执行指令-----如果患者不能成功执行全部指令,记录1个 错误总数>
2
提供护理时没有疼痛症状
0
活动时疼痛情况
拒绝活动、反抗普通活动
1
在进行基础护理或者提供治疗时有
疼痛表现
2
推荐意见:
问题2:神经重症患者在镇痛镇静治疗过程中的监测
• (4)不推荐单独以生命体征变化作为疼痛的评估方法,但可作为辅助手段,用于发现潜在疼痛。
• (5)神经重症患者应进行镇静评估。
• (6)对于神经重症患者,可供选择的主观镇静评估工具包括SAS(Riker镇静-躁动评分)、 RASS(Richmond躁动-镇静评分)等,对于持续昏迷的患者应用价值有限。
• (10)强烈怀疑有IH等严重情况下不应对神经重症患者常规进行NWT。
为了减轻过度镇静的有害影响,对机械通气病人的暂时和间歇性中断镇静被称为每日镇静中断试验(DIS), 而基于神经功能检查为目的的每日镇静中断则被称为神经唤醒试验(NWT);是ICU和NICU评估脑损伤患者 神经功能的金标准。

2020专家共识外周神经阻滞并发症防治专家共识(完整版)

2020专家共识外周神经阻滞并发症防治专家共识(完整版)

2020专家共识外周神经阻滞并发症防治专家共识(完整版)随着超声可视化技术的普及,外周神经阻滞技术应用日益广泛,而与之相关的各类并发症也随之增加。

这些并发症的早期预防、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置,可大大改善临床预后;而其中对神经损伤原因科学而准确的鉴别,也是外周神经阻滞技术得以广泛推广的关键所在。

为规范此类并发症的诊疗流程,降低其发生率,优化患者预后,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特制定《外周神经阻滞并发症防治专家共识》。

1、神经阻滞并发症概论外周神经阻滞是较为安全的临床技术,整体并发症的发生率很低,约为0.05%,主要包括神经损伤、周围组织损伤、局麻药溢散、局麻药毒性反应以及感染等。

神经损伤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与损伤强度、患者易感性及环境等因素相关。

手术麻醉后(无论有无外周神经阻滞),神经损伤的总体发生率<1%,经常难以预料和预防。

而外周神经阻滞后神经损伤更加少见,约为0.03%。

虽然有一些研究显示,外周神经阻滞并不增加术后神经损伤的发生,而术后大多数特别是严重而持久的神经损伤多与手术本身有关,神经损伤依然会影响此技术在临床的推广应用,应予以高度重视。

神经损伤多表现为阻滞区域感觉异常或肌力减弱,多数短时期内可恢复;短暂性神经功能损伤的发生率,约为8.2%~15%;而长期或永久性神经损伤的发生率极低。

1. 病理生理机制。

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显示,导致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包括:神经阻滞类型、术前并存的神经病变、神经内注射给药、机械刺激(如针刺伤)、高压注药损伤、局麻药的神经毒性、神经缺血、手术所致的医源性创伤等。

神经损伤可能的机制与分类:(1)机械性损伤(创伤性)。

穿刺针尖与神经直接接触、注药压力过高、外科手术操作、患者体位摆放不当导致的神经受到牵拉和压迫以及止血带的局部压迫等,均是长时间神经传导障碍的重要原因,严重者可发生轴突局灶性脱髓鞘改变。

必须明确手术创伤是导致神经损伤的最重要的直接因素,特别是关节外科手术如肩关节镜、肩袖修补术、膝关节镜手术、胫骨平台手术等发生神经损伤的几率较高。

成人术后疼痛处理专家共识

成人术后疼痛处理专家共识

成人术后疼痛处理专家共识成人术后疼痛处理专家共识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成人手术的安全性和效果得到了显著提高。

然而,手术后患者常常会经历术后疼痛。

术后疼痛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并发症,并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

因此,如何有效地处理术后疼痛成为了临床医生关注的重要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世界各地的疼痛管理专家、麻醉学专家和外科医生积极开展了研究。

他们的目标是制定一套科学、安全和有效的术后疼痛处理策略。

最终,他们达成了成人术后疼痛处理的专家共识,以下是该共识的主要内容。

首先,专家共识强调了疼痛评估的重要性。

术后疼痛的性质和强度因手术类型、个体差异等因素而异。

因此,在制定术后疼痛处理方案之前,医生必须对患者的疼痛进行全面而准确的评估。

常用的评估工具包括视觉模拟评分、数字评分和语言描述等,以及患者的自述和观察。

其次,专家共识建议采用多学科协作的方式进行疼痛管理。

术后疼痛处理需要包括麻醉医生、外科医生、疼痛管理专家和护士等不同学科的合作。

他们应该共同制定并执行术后疼痛处理计划,根据患者的特殊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此外,这些专家还应该定期评估患者的疼痛控制效果并进行必要的调整。

第三,专家共识强调了多模式镇痛的重要性。

多种镇痛方法的联合应用可以提供更好的疼痛控制效果,减少药物副作用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常用的镇痛方法包括局部麻醉、静脉镇痛、神经阻滞和口服镇痛药物等。

具体采用哪种镇痛方法应根据手术类型、患者特点和医疗资源等因素综合考虑。

此外,专家共识还强调了围手术期的镇痛管理。

研究表明,围手术期镇痛管理可以减少术后疼痛的发生率和强度,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因此,在手术前、手术期间和手术后的不同时期,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镇痛管理。

最后,专家共识还强调了疼痛管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医生应按照规范的操作程序进行疼痛管理,确保病人的安全。

同时,他们还应根据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和药物,以最大限度地提供疼痛缓解效果。

疼痛诊疗学(医学高级):解剖学考试资料

疼痛诊疗学(医学高级):解剖学考试资料

疼痛诊疗学(医学高级):解剖学考试资料1、单选先穿海绵窦,再穿经眶上裂的脑神经是()A.上颌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B.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展神经C.下颌神经、滑车神经、展神经D.面神经、上颌神经、(江南博哥)滑车神经E.三叉神经、动眼神经、展神经正确答案:B2、单选头皮的血管、神经主要位于()A.皮肤B.浅筋膜C.帽状腱膜D.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E.颅骨外膜正确答案:B3、多选有关闭孔神经的描述正确的是()A.为腰丛的分支B.从腰大肌内侧缘穿出C.沿骨盆侧壁向前下行D.过闭膜管至大腿内侧E.分布于大腿内侧肌群和大腿内侧的皮肤正确答案:A, B, C, D, E4、单选对横突间韧带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位于相邻两横突间B.胸部较发达C.胸部常缺如D.韧带内下方有腰神经E.韧带增生肥厚时可压迫神经引起腰腿痛正确答案:C5、单选对肋间神经行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肋间神经经椎孔穿出B.在肋角向前,贴近肋沟,走行于肋间内肌与肋间最内肌之间C.在腋前线前方,行于肋间隙的中间D.肋下神经行于第12肋下方E.在腹部,第9~11肋间神经及肋下神经行经腹内斜肌与腹横肌之间正确答案:E6、多选迷走神经分布的器官有()A.心脏B.十二指肠C.肺D.横结肠E.降结肠正确答案:A, B, C, D, E7、判断题下颌神经的分支有颊神经、眼神经、耳颞神经、舌神经、下牙槽神经。

正确答案:错8、单选下列哪条神经损伤后出现“腕下垂”()A.尺神经浅支B.桡神经浅支C.桡神经深支D.正中神经E.尺神经深支正确答案:C9、填空题手掌的筋膜间隙位于掌中问鞘内,自掌腱膜桡侧缘发出一______,附于______将手掌的筋膜间隙分为_________和______两部分。

正确答案:掌中隔、第3掌骨、鱼际间隙、掌中间隙参考解析:试题答案掌中隔、第3掌骨、鱼际间隙、掌中间隙10、名词解释翼点正确答案:为蝶骨大翼、顶骨、额骨及颞骨鳞部相接处,呈“参考解析:试题答案为蝶骨大翼、顶骨、额骨及颞骨鳞部相接处,呈“H”形,是颅骨的薄弱部分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

疼痛诊疗学(医学高级):疼痛护理必看考点(题库版)

疼痛诊疗学(医学高级):疼痛护理必看考点(题库版)

疼痛诊疗学(医学高级):疼痛护理必看考点(题库版)1、单选治疗胰腺癌疼痛最好的阻滞方法是()A.腰椎旁交感神经阻滞B.硬膜外腔阻滞C.蛛网膜下隙阻滞D.腹腔神经丛阻滞E.神经根阻滞正确答案:D2、单选关于强直性脊(江南博哥)柱炎,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基本病理为原发性、慢性、血管翳破坏性炎症B.晚期X线检查可见双侧骶髂关节完全融合,脊柱呈现典型的“竹节”样改变C.HLA-B27检查多为阳性D.治疗的目的是解除疼痛、防止畸形和改善功能E.多为自下而上型,少数病人为自上而下型,后者预后较好正确答案:E3、问答题试述疼痛治疗中常见不良反应及并发症。

正确答案:(1)头晕;(2)意识丧失;(3)低血压;(4)局部出血或血肿;(5)声音嘶哑、无声及霍纳综合征。

4、名词解释小针刀疗法正确答案:小针刀疗法是根据生物力学观点将中医传统针刺疗法与现代手术疗法相结合的一种治疗方法。

5、单选骨性关节炎时肩活动受限最明显的方向是()A.屈曲与外展B.外旋与外展C.内旋与外旋D.伸展与水平内收E.屈曲与内旋正确答案:B6、多选椎间盘的生化成分是()A.胶原B.蛋白多糖C.水分D.弹力纤维E.非胶原蛋白正确答案:A, B, C, D, E7、单选女,65岁,近半年来反复出现头痛,头晕,今晨在突然转头时感眩晕耳鸣,恶心呕吐,摔倒在地,2分钟后缓解,既往曾类似发作2次,X线片示颈5~6椎体后缘骨质增生,椎间孔明显缩小,最可能的诊断是()A.神经根型颈椎病B.脊髓型颈椎病C.椎动脉型颈椎病D.交感神经型颈椎病E.癫痫发作正确答案:C8、问答?患者,男,46岁,2月前始出现左颈部酸胀痛及左枕放射刺痛,为持续性,间歇性加重,活动颈椎后加重,伴颈椎活动受限、头昏,查体:左C椎旁压痛,放射到左枕区,左枕区压痛。

颈椎正侧位:颈椎退变,颈椎曲度变直。

请说出其诊断和治疗原则。

正确答案:(1)诊断是:颈源性头痛。

(2)治疗原则:①药物治疗:选用具有消炎镇痛药(如NSAIDs)和肌肉松弛药等。

最新:中国急诊成人镇痛、镇静与谵妄管理专家共识重点内容

最新:中国急诊成人镇痛、镇静与谵妄管理专家共识重点内容

最新:中国急诊成人镇痛、镇静与澹妄管理专家共识重点内容2023年12月6日,由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危重症学组、中国急诊成人镇痛、镇静与澹妄管理专家共识组撰写的《中国急诊成人镇痛、镇静与谱妄管理专家共识》在《中华急诊医学杂志》正式发表,本共识是目前国内首部综合性的急诊疼痛、躁动、澹妄评估与处理的共识,针对急诊成人患者在院前急救、急诊诊室、抢救室、留观室、急诊病房、院内转运/检查、院际转诊中等环境下(除外ICU ),可能遇到的疼痛、躁动、谑妄评估与处理的共性问题进行讨论,旨在为急诊医护人员提供相应的参考与指导。

1.1疼痛与镇痛评估结果:O=放松、舒服;1 ~3分=轻微不适;4~6分=中度疼痛;7~10 分=严重疼痛、不适或两者兼有疼痛干预的截点:≥6分推荐意见1:能言语表达且无认知障碍的急诊成人患者建议采用数字评分法(numeric rating scale, NRS );无法言语或有认知障碍的成人清醒患者建议采用FLACC(face legs activity cry consolability, FLACC )量表; 昏迷或意识不清的患者建议采用疼痛量表(behavioral pain scale, BPS ∖(2级,强烈推荐)推荐理由:在选择疼痛评估方法时应综合考虑患者的各项条件,包括认知、情感、语言和文化背景等等。

目前常用的评估方法有:数字评分法(NRS , 附表1 ), FLACC量表(附表2 ), BPS量表(附表3 \对于无认知障碍的成人患者采用NRS ,该量表可以口头或书面形式提供,要求患者根据O 分(无疼痛)到10分(可想象的最严重疼痛)对疼痛强度进行评分。

轻度疼痛的评分为1 ~3分,中度疼痛评分为4~6分,重度疼痛评分≥7分。

NRS相较于其他量表更容易让患者理解,并且评估快速有效,不需要患者提供其他复杂的信息,但是语言以及文化背景可能会对评估造成影响。

因此,对于无法言语表达或有认知障碍的成人,FLACC量表评估可能更有效。

中国成人重症患者镇痛管理专家共识2023版

中国成人重症患者镇痛管理专家共识2023版
问题17:颅脑手术术后患者如何实施镇痛治疗?
颅脑术后的重症患者应予以镇痛治疗(BPS)。但对于药物选择也无法形成推荐意见。
问题18:心脏大血管手术术后患者如何实施镇痛治疗?
临床问题:
1. 心脏大血管开胸手术患者在阿片类药物基础上建议联合胸骨旁肋间神经阻滞镇痛(低质量证据,弱推荐)。2. 心脏大血管手术患者建议联合使用阿片类药物和其他镇痛药物(低质量证据,弱推荐)。
舒芬太尼
1-3
13h
0.2-0.5μg/kg
0.2-0.3μg/(kg•h)
剂量个体差异性较大,需个体化给药;该药分布半衰期短,代谢半衰期长,长期使用可能增加机械通气时间
重症患者常用阿片类镇痛药物特点
内容简介:
背景
证据评价与分级
临床问题
专家组成员依据牛津循证医学中心 2011 版证据质量评估工具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证据评级,默认一级证据为高质量证据,二级证据为中等质量证据,三级证据为低质量证据,四级和五级证据为极低质量证据,但是评级过程中结合GRADE对证据评价的指导原则根据研究质量、精确度、间接性,各个研究间不一致性等因素对证据质量评级进行调整,例如,若绝对效应值小,证据等级会被调低;反之等级会被上调。指南将推荐强度分为强和弱两个级别,通常情况下,高质量和中等质量的研究证据可支持强推荐,低或者极低质量研究证据支持弱推荐。当某一临床问题的证据难以通过评级进行总结,但专家组一致认为干预措施明显利大于弊时,则使用最佳实践声明(best practice statement, BPS)来表达推荐意见。
临床问题:
1. 接受机械通气的哮喘/COPD 患者应进行镇痛治疗(BPS)。2. 对机械通气的COPD患者,推荐阿片类药物进行镇痛治疗(中等质量证据,强推荐)。3. 对机械通气的哮喘患者不建议选择吗啡、可待因、哌替啶等药物进行镇痛治疗,建议选择曲马多、芬太尼、瑞芬太尼等药物进行镇痛治疗(低质量证据,弱推荐)。

竖脊肌平面阻滞中国疼痛学与麻醉学专家共识

竖脊肌平面阻滞中国疼痛学与麻醉学专家共识

竖脊肌平面阻滞中国疼痛学与麻醉学专家共识竖脊肌平面阻滞是将局麻药注射在竖脊肌和横突尖端之间的筋膜平面,通过药物在筋膜间隙扩散,从而起到镇痛的效果。

该技术具有简便易学、安全性高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围术期镇痛和急慢性疼痛的治疗。

本共识介绍了竖脊肌平面阻滞的相关解剖学知识,系统描述了竖脊肌平面阻滞的操作方法、常用药物和并发症等,以指导临床应用。

概述2016 年Forero 首次报道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是一种新型筋膜间平面阻滞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急性疼痛和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

ESPB 是将局部麻醉药物注射在竖脊肌和横突之间,并通过药物在筋膜间隙扩散到脊神经及其分支而起到镇痛的效果。

其与椎旁阻滞或硬膜外阻滞相比,具有安全性高(气胸、血肿和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的风险低)、操作简单(超声定位下竖脊肌及横突的影像学易于辨别)和扩散范围广等优点。

其镇痛的主要机制为通过作用于脊神经后支发挥镇痛作用,也有研究认为ESPB 还可作用于脊神经前支和交感神经干。

目前ESPB 已被广泛应用于心胸外科手术、肩关节镜手术、乳腺手术、腹部手术、剖宫产、泌尿外科手术、脊柱手术等围术期镇痛和急慢性疼痛(肋骨骨折、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烧伤、癌痛)的治疗。

解剖学特点竖脊肌位于脊柱两侧,是脊柱区域的“核心”肌群,由内向外依次包括棘肌、最长肌和髂肋肌。

一ESPB 相关肌肉1浅层肌分外层浅层肌和深层浅层肌。

外层的浅层肌包括背阔肌、斜方肌、肩胛提肌和菱形肌;深层的浅层肌包括上后锯肌和下后锯肌。

(1) 背阔肌是一宽大的扁肌,它以腱膜起自骶正中嵴后部、髂嵴、全部腰椎及第7~12 胸椎的棘突,肌束向外上方斜向集中,以扁肌腱止于肱骨小结节嵴。

(2) 斜方肌起自项韧带、枕外隆凸、上项线、第7 颈椎和全部胸椎的棘突,止于锁骨外侧1/3、肩胛冈和肩峰。

(3) 肩胛提肌起自颈1~4 椎体横突前结节,止于肩胛骨内侧缘上部和肩胛骨上角。

(4) 菱形肌包括小菱形肌和大菱形肌。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麻醉后监测治疗专家共识(2021版)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麻醉后监测治疗专家共识(2021版)

附件4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麻醉后监测治疗专家共识(2021版)由于手术创伤、麻醉和疾病的共同影响,麻醉恢复期患者具有独特的病理生理特点和潜在的生命危险,需要有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和专业化训练的医务人员进行管理。

麻醉后监测治疗是麻醉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有接受过全身麻醉、区域麻醉或监护麻醉监护的患者均应接受适当的麻醉后监测治疗。

本专家共识的目的是为麻醉恢复期患者的评估、监测和管理提供专家建议,以提高PACU患者安全,改善患者预后。

一、麻醉后监测治疗麻醉后监测治疗是指管理麻醉恢复期手术患者的医疗活动。

危重患者直接进入重症监护病房( intensive care u nit,ICU)恢复。

麻醉后监测治疗主要是恢复患者的保护性反射,监护和治疗出现的生理功能紊乱,以保证患者生命体征的平稳,识别和及时处理麻醉和手术后并发症,降低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麻醉后监护治疗时间一般不超过24h。

二、PACU定义和功能PACU又称为麻醉恢复室。

1873年美国麻省总医院建立第一个PACU,PACU已成为现代医院麻醉科的标准配置。

P ACU是由麻醉科医师管理对麻醉后患者进行集中严密监测和继续治疗,直至患者的生命体征恢复稳定的医疗单位。

未设置独立PACU的医院和医疗单位,所有接受麻醉或镇静镇痛的患者都应在指定区域由麻醉科医护人员进行麻醉后监测治疗。

PACU的主要功能:(一)麻醉后患者的苏醒和早期恢复,生命体征恢复到接近基线的水平;(二)术后早期治疗,包括麻醉和手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现和治疗;(三)改善患者情况,以利于其在ICU、特护病房或普通病房的进一步治疗;(四)评估决定患者转入普通病房、ICU或者是直接出院;(五)特殊情况下(如需要紧急再次手术)对患者状况进行术前处理和准备;(六)特殊情况下可临时提供ICU服务。

三、PACU的设置要求PACU的设计、设备和人员配置应符合国家《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GB51039-2014)》、《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 B15982)》等标准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相关文件规范要求。

神经阻滞疗法ppt课件

神经阻滞疗法ppt课件

在手术过程中,神经阻滞疗法能够阻 断手术区域的神经传导,使手术部位 失去痛觉,为手术创造良好的条件。
神经阻滞疗法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
神经阻滞疗法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初,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 发展,神经阻滞疗法在理论和操作技术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
发展
目前,神经阻滞疗法已经从简单的疼痛治疗发展到了涉及多 个学科的综合性治疗方法,如介入神经放射学、超声引导技 术等,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更好的治疗效果。
神经阻滞疗法的常用技术
周围神经阻滞
将药物注射至神经干、 神经丛或神经节周围,
阻断神经传导功能。
中枢神经阻滞
硬膜外阻滞
星状神经节阻滞
将药物注射至脊髓或脑 内,阻断疼痛信号的传
导通路。
将药物注射至硬膜外腔, 通过扩散作用达到阻断
神经传导的效果。
将药物注射至星状神经 节周围,阻断交感神经
传导功能。
神经阻滞疗法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特点
神经阻滞疗法具有起效快、副作 用少、操作简便等优点,广泛应 用于疼痛治疗、手术麻醉、神经 性疾病等领域。
神经阻滞疗法的重要性
疼痛治疗
对于各种疼痛性疾病,如颈椎病、腰 椎间盘突出、关节炎等,神经阻滞疗 法能够快速有效地缓解疼痛,提高患 者生活质量。
手术麻醉
神经性疾病治疗
对于一些神经性疾病,如神经痛、神 经炎等,神经阻滞疗法能够调节神经 功能,缓解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神经阻滞疗法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神经阻滞疗法在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 展,包括新型药物的研发、治疗方法的改进以及 临床试验的开展等。这些研究为神经阻滞疗法的 应用提供了更科学和有效的依据。
神经阻滞疗法的疗效
研究表明,神经阻滞疗法对于缓解疼痛和改善神 经功能具有良好的疗效。通过阻断神经传导,可 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提高生活质量。

神经阻滞疗法

神经阻滞疗法
3. 不用局麻剂的混合液配方
阿糖胞苷50mg加入吗啡2~4mg 用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硬膜外腔注射。
五、临床常用的神经阻滞合剂配方
(二)我国常用的配方 1. 0.5%利多卡因 0.25%布比卡因 加入VitB12 500μg 用于各种疼痛症,尤其是慢性疼痛。用于椎 旁阻滞,各种体神经阻滞和局部软组织痛点阻 滞。
四.神经阻滞疗法的药物
神经毁损药物

乙醇(Alcohol) 常用的神经毁损药 酚(Phenol) 是无菌剂,硬化剂、止痛剂, 3~6%酚(水 溶液)临床治疗疼痛时常将酚溶于甘油内,制成不 同浓度的酚甘油。酚可产生蛋白质变性作用,阻断 神经的电生理传导。作用强于乙醇。

五、临床常用的神经阻滞合剂配方
四.神经阻滞疗法的药物
(一)局部麻醉药
(二)皮质内固醇药物 (三)维生素类药
(四)活血化淤药物
(五)神经毁损药物
四.神经阻滞疗法的药物
(一) 局部麻醉药
脂类局麻药: 普鲁卡因 丁卡因 布比卡因
酰胺类局麻药: 利多卡因
罗哌卡因
局部麻醉药的药理性能(一)
普鲁 卡因 理 分配系 化 性 数(脂溶 0.02 质 性) 血浆蛋白 结合率 5.8 (%) pKa 9.0 丁卡 因 8.5 4.1 利多 卡因 7.9 1.0 布比 卡因 8.1 10.0 罗哌 卡因 8.1 2.9
后骨间神经阻滞术
肱骨内上髁阻滞
鹰嘴滑囊阻滞
腰大肌间隙阻滞
股神经阻滞 (一)
股神经阻滞 (二)
股神经阻滞 (三)
闭孔神经阻滞
坐骨神经阻滞术 (一)
坐骨神经阻滞术 (二)
腓总神经阻滞术 (一)
腓总神经阻滞术 (二)
股外侧皮神经阻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中神经阻滞疗法中国疼痛学与麻醉学专家共识2023正中神经卡压一、腕管综合征正中神经穿过腕管时受到卡压可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称为腕管综合征。

腕管由腕骨和屈肌支持带围成,内含正中神经、指浅屈肌腱、指深屈肌、拇长屈肌腱及其滑膜鞘。

腕管综合征是常见的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表现为拇指、食指和中指皮肤感觉区的感觉异常,主要表现为疼痛,但麻木、针刺样疼痛等异常感觉较为少见。

刚开始呈间歇性感觉异常和感觉障碍,发生于夜间;随着病程的进展,发作频率不断增加并扩展到白天,有时会延伸至前臂及上臂部;最后,随着广泛的轴突退化,相应皮肤感觉消失,大鱼际肌出现失神经性肌肉萎缩。

任何导致腕管内压力增高的因素都会诱发腕管综合征,腕管综合征可能的危险因素有女性、超重、关节炎、糖尿病等。

水肿、肌腱感染、解剖结构异常(正中神经走行或分支异常、腕管内存在神经纤维瘤等异常结构)等。

全面而准确的病史是诊断腕管综合征的标准,可通过波士顿腕管问卷(BCTQ)进行评估。

腕管综合征的特异性体格检查有 Tinel's 试验和 Phalen's 试验阳性提示腕管综合征存在。

Tinel's 试验的操作方法是,检查者叩击受损神经病变的部位或其远端,该神经支配感觉区出现放电或蚁行感。

对于腕管综合征,叩击的部位即手腕折痕与正中神经的交叉点。

Tinel's 试验阳性代表神经受损处存在着新生且未成熟的感觉神经纤维,Tinel's 征范围代表新生感觉神经覆盖范围,扩大者预后良好。

神经受损后会进行缓慢的自我修复,近端再生的轴突会通过损伤区与远端断端重新连接,表现为 Tinel's 征随时间延长而向远端进展;若卡压因素持续或形成神经瘤,再生轴芽不能进入远端鞘膜管而堆积在局部,表现为Tinel's 征局限于卡压点。

Phalen's 试验即腕掌屈试验,原理与 Tinel's 试验相似,试验方法是两手背相对,腕关节屈曲 70~90°,持续 1 min,自觉正中神经麻木症状加剧侧为阳性。

肌电图、手部超声和 MRI都可以有效辅助诊断腕管综合征。

腕管综合征的临床诊断主要依赖于神经电生理检查,表现为感觉传导速度减慢、远端潜伏期延长和环指潜伏期与尺神经的差距增大。

显示局灶性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提示神经受到卡压。

此外,神经电生理检查还用于评估患者术前的神经功能,量化神经损伤,进而评估预后。

针状肌电图对于部分患者不适用,故不作为首选,但针状肌电图对于进一步明确诊断,鉴别颈神经根性疾病有一定价值。

腕管综合征引起的正中神经受损肌电图常无异常表现,而颈神经根性疾病常表现为 N9~N20 峰间潜伏期延长,N13 波形离散、波幅增加甚至消失常提示感觉神经根受损。

超声诊断腕管综合征需测量正中神经通过旋前方肌近端、腕管入口近端、隧道入口和隧道出口这 4 个位置的横截面积,任何部位最大横截面积≥12 mm2均可诊断为腕管综合征。

除此以外,超声还有利于发现正中神经变异。

MRI是测量腕管内正中神经横截面积最准确的方法,正中神经横截面积增加值与患者疼痛程度呈正相关,且不会受到检察人员技术水平的干扰。

MRI 最大的优势是可以获得骨骼和软组织的详细图像,可以与腕部其他疾病相鉴别。

二、旋前圆肌综合征第2 个正中神经卡压点位于 Struthers 韧带,该韧带由肱骨干的髁上突延伸至肱内上髁,与其下方的肱骨形成一个微小的腔隙,正中神经和肱动脉并行通过该腔隙。

若正中神经在该处受到卡压,则会引起旋前圆肌综合征(pronator syndrome)。

旋前圆肌综合征通常表现为前臂掌侧疼痛,有时可以从上臂远端穿肘部延伸到前臂近端,患者做反复旋前和(或)抓握的动作时可能加重。

旋前圆肌综合征应与腕管综合征仔细鉴别,误诊可能会导致治疗靶点失误。

因为正中神经掌侧返支多从屈肌支持带近端发出,旋前圆肌综合征通常会引起正中神经支配区的感觉异常和大鱼际区麻木以及握力减轻的症状,而腕管综合征通常不引起后两种症状。

此外,旋前圆肌综合征通常不引起夜间症状。

触诊有助于旋前圆肌综合征的诊断,与健侧相比,患侧旋前圆肌更加坚硬,并且表现为旋前圆肌刺激试验阳性。

患者做前臂旋前、旋后或屈指动作,术者做与患者手运动方向相反的动作,患者肘关节部位或近指关节部位出现抵抗性疼痛即为旋前圆肌刺激试验阳性,与髁上突相关的旋前圆肌综合征可以通过仔细触诊髁上突确定。

肘部正位、侧位和斜位 X 线片可以确定髁上突位置。

肌电图阳性率不高,故不作为主要诊断标准。

三、骨间前神经卡压综合第 3 个卡压点位于旋前圆肌深头处,骨间前神经通过此处时易被旋前圆肌深头肌腱压迫,形成骨间前神经卡压综合征(又名 Kiloh‐Nevin 综合征)。

此综合征主要表现为拇长屈肌、食指指深屈肌、旋前方肌的肌力减退,偶会出现中指指深屈肌瘫痪。

患者拇指和食指屈曲功能受损,不能完成夹捏动作或是做出“OK”手势。

MRI 是 Kiloh‐Nevin 综合征最常用的辅助检查手段,其可以在神经病变之前检测到肌肉的病理性改变,如水肿或脂肪组织渗透等,肌肉萎缩在早期不常见。

四、腱膜综合征第 4 个神经卡压点位于肱二头肌腱膜处。

在此处,肱二头肌腱膜覆盖肱动脉、正中神经、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掌长肌和尺侧腕屈肌,此处正中神经被肱二头肌腱膜压迫形成腱膜综合征(Lacertus 综合征)。

此综合征是一种骨间膜室综合征,与旋前圆肌综合征很类似,可以因前臂过劳诱发,也可以发生于腕管松解术后,因肌肉水肿导致,表现为持续性的前臂疼痛,伴随拇长屈肌和指深屈肌的肌力减退。

需通过 MRI 与腕管综合征鉴别。

MRI 下,可以发现患肢旋前圆肌 T2‐WI 像信号均匀增强(图13)。

此综合征相对罕见,但需要通过手术切开肱二头肌腱膜减压治疗,需注意和一般的正中神经在肘部受卡压相关的疾病(如旋前圆肌综合征和Kiloh‐Nevin 综合征)及腕管综合征相鉴别。

正中神经阻滞的适应证和禁忌证一、适应证 1. 正中神经所支配区域的手术麻醉(从手部到肘上)2. 作为臂丛神经阻滞的补充;3. 正中神经支配区域的各种疼痛,例如带状疱疹神经痛、癌症疼痛,拇指、食指、中指的骨折;4. 单独治疗腕管综合征;5. 作为手术治疗腕管综合征的补充;6. 其他不常见类型的正中神经卡压综合征,例如骨间前神经综合征和旋前圆肌综合征。

二、禁忌证1. 穿刺部位肿瘤、畸形、骨折、血肿;2. 穿刺部位解剖位置不清;3. 严重凝血功能障碍;4. 穿刺局部感染或全身严重感染;5. 对操作不理解、不合作或精神异常者;6. 神经阻滞疗法相关药物过敏者。

常用的阻滞药物及射频技术正中神经阻滞疗法主要分为化学疗法和物理疗法两种方式,其中化学疗法包括可逆性的局部注射麻醉药物、糖皮质激素、富含血小板血浆、臭氧等药物;物理疗法包括射频、水分离技术等。

一、常用的局部麻醉药局麻药物常作为辅助性药物与糖皮质激素联合用于各种神经阻滞。

Dernek 等研究证明局麻药物可以单独用做神经阻滞治疗,治疗效果与加用糖皮质激素无显著差异。

相较于糖皮质激素,局麻药物安全性更强,即使被误注射进神经束内也不会导致神经损伤。

但单独注射局麻药物的长期效果和具体作用机制还需要更多研究进行探讨。

利多卡因(lidocaine)利多卡因的抗炎作用已经被证实,其可以通过抑制炎症的级联反应和防止缺血再灌注损伤来减轻炎症。

利多卡因误注射到神经束内时不会导致神经损伤。

利多卡因常用剂量为 5~7 ml,浓度为1%,注射后 3~5 min 起效,一般维持 45~60 min。

布比卡因(bupivacaine)注射后 5~10 min起效,维持时间 5~6 h,常用浓度为0.125%~0.15%,一般不超过 0.25%,总量为 5~7 ml。

罗哌卡因(ropivacaine)起效时间为 10 min,维持时间为 4~5 h,感觉神经纤维阻滞效果优于运动神经纤维,常用浓度为 0.2%,总量 5~7 ml。

普鲁卡因(procaine)起效快,作用时间短、弥散能力差,临床常用 0.5% 溶液进行局部注射。

二、常用的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是神经阻滞疗法最常用的药物之一,其治疗效果已被多项研究证实。

糖皮质激素强大的抗炎和镇痛作用,使其能在消除神经炎症的同时降低组织间隙的压力,从而同时解除卡压症状。

但颗粒型糖皮质激素注射到神经束内会引起神经永久性损伤,使用时应注意。

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地塞米松磷酸钠是一种非颗粒型糖皮质激素,相较于颗粒型糖皮质激素(如曲安奈德)更加安全有效,即便是被错误地注射到神经内部,也不会造成永久性神经损伤。

在改善患者症状和电生理参数方面,与颗粒型糖皮质激素并没有显著差异。

常用剂量为 5 mg(5 mg/ml)。

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曲安奈德属于颗粒型糖皮质激素,其对于腕管综合征的治疗作用已经被证实,但是其安全性不如非颗粒型糖皮质激素,即被误注射进神经内部会导致永久性神经损伤,可以借助超声引导避免此潜在并发症。

常用剂量为每次 5~10 mg,2 周之后可以再治疗 1 次。

甲泼尼龙(methylprednisolone)甲泼尼龙为水溶性制剂,对组织刺激小但经紫外线或荧光照射后易分解,配置后应注意避光保存。

Atroshi 等和Hofer发现,局部注射甲泼尼龙,可以短期改善症状,降低 1 年内手术率,延长注射至手术的时间。

Ertem 等发现,局部注射甲泼尼龙可以改善正中神经电生理,使正中神经感觉神经动作电位、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潜伏期缩短,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增加。

甲泼尼龙首次注射推荐 80 mg,后续剂量减半。

复方倍他米松(得宝松,compoundbetamethasone)此为复方制剂,为混悬剂,1 ml 内含倍他米松磷酸钠 2 mg 和二丙酸倍他米松 5 mg,禁用于静脉注射。

具有临床疗效好、患者依从性高、不良反应少等特点。

复方倍他米松的应用较广泛,局部注射复方倍他米松对神经根病变、软组织或骨关节无菌性炎症引起的疼痛和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等都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及治疗作用。

正中神经阻滞疗法可在局麻药物中加复方倍他米松0.25~0.5 ml。

地塞米松棕榈酯(利美达松,limethason)此为地塞米松的长效乳状制剂,1 ml含地塞米松 2.5 mg,局部持续作用时间达两周。

因系脂质体,被炎性病灶巨噬细胞吞噬起作用,因而产生作用于病灶,对靶器官有趋向性,用量少,作用强,对局部组织刺激轻微。

常用剂量为 4 mg/次。

三、富血小板血浆富血小板血浆(PRP)是一种含 3~5 倍血小板量的血浆,内含 3~5 倍的生长因子。

PRP 注射是一种安全性较高的新型治疗方法,被广泛用于骨科、神经外科、整形外科和眼科。

近年来随着其对神经修复的作用被证明,研究者们尝试局部注射 PRP 来进行神经阻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