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材实验知识点梳理-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第1册 第3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学生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第1册 第3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学生版)

新人教版生物学必修1《分子与细胞》知识梳理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第1节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1.【实验】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1)制备细胞膜的材料:,因为。

(2)制备方法:放在中让其吸水涨破,然后通过获得较纯净的细胞膜。

2.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和,另外还有少量的。

脂质中最丰富的是。

细胞膜的组成元素有。

3. 在细胞膜行使功能时起重要作用,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和越多。

4.细胞在癌变的过程中,细胞膜的成分发生改变,产生了和等物质。

5. 细胞膜的功能(1)将细胞与分隔开,使细胞成为的系统,保障了细胞内部环境的。

(2)控制进出细胞。

①细胞需要的营养物质进入;②细胞不需要的或有害的物质进入;③环境中的一些有害物质进入;④有些病毒、病菌也侵入。

⑤细胞将其产生的代谢废物细胞外;⑥细胞产生的抗体、激素等物质细胞外;⑦细胞内的核酸等重要物质到细胞外。

(3)进行细胞间的。

在多细胞生物体内,各个细胞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他们之间必须保持功能的协调,才能使生物体健康地生存。

这种协调性的实现不仅依赖于和交换,也有赖于的交流。

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①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细胞分泌的(如激素、递质)进入血液,随到达全身各处,与的细胞膜表面的结合,从而将信息传递给,引起靶细胞的生理反应。

②通过细胞膜直接接触传递信息:相邻两个细胞的直接接触,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引起靶细胞的生理反应。

如和之间的识别和结合。

③通过细胞通道传递信息:相邻两个细胞之间形成,使细胞质相互沟通,携带信息的物质通过通道进入另一个细胞。

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相互连接,也有信息交流的作用。

注意:该种信息交流方式没有受体参与。

6. 植物细胞壁(1)主要成分:和。

(2)作用:对植物细胞有和作用。

(3)去壁方法:,用和处理。

(4)特性:。

7. 细菌细胞壁成分:;真菌细胞壁成分:。

8. 细胞活性判断:科研上鉴别死细胞和活细胞,常用“染色排除法”。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学案(知识点考点汇总及配套习题)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学案(知识点考点汇总及配套习题)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学案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 1 - 第2节内环境的稳态................................................................................................ - 13 - 探究实践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 ..................................................................... - 23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1.体液(1)概念: 人体内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 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

(2)组成①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②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③淋巴液是可以协助机体抵御疾病的大量淋巴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 内环境(1)概念: 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2)内环境之间的关系(3)作用之一: 是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4)将下列细胞与其生活的内环境连接起来。

①组织细胞 a. 组织液、血浆②毛细血管壁细胞 b. 组织液、淋巴液③毛细淋巴管壁细胞 c. 淋巴液、血浆④血细胞 d. 组织液⑤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 e. 血浆提示: ①—d ②—a ③-b ④-e ⑤-c二、细胞外液的成分1. 主要成分(1)血浆(2)组织液、淋巴液、血浆成分的异同点: 成分和含量相近, 但又不完全相同, 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2.本质是一种盐溶液, 类似于海水。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三、内环境的理化性质1. 渗透压概念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与溶质微粒的关系影响因素①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②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

人教版高中生物实验梳理总汇

人教版高中生物实验梳理总汇

人教版高中生物实验梳理总汇一、总则:1、生物科学实验的一般程序为:观察并提出问题一提出假说一设计并完成实验一分析数据一得出结论。

2、实验操作步骤应遵循四大基本原则(1)科学性原则——符合实验的原理和程序;(2)可重复性原则——使其他人能按照该步骤完成实验并能不断重复而得到相同的结果(3)简便性原则——能以最简单的步骤、材料(经济易得)完成实验;(4)单一变量原则——排除干扰、控制变量(强调变量的惟一性)。

3、设计实验步骤常用“四步法”:第1步:共性处理实验材料,均等分组并编号。

选择实验材料时要注意应用一些表示等量的描述性语言,如:“生长一致的”,“日龄相同的,体重一致的”等等。

分成多少组要视题目中所给的信息而定,(一般情况分两组)。

编号最好用A、B、C或甲、乙、丙,而不用1、2、3避免与实验步骤相混淆。

第2步:遵循单因子变量原则,对照处理各组材料。

方法为一组为对照组(往往为处于正常生理状态的),其余为实验组,对照组与实验组只能有一个实验条件不同(单因子变量),其他条件要注意强调出相同来,这是重要的得分点或失分点。

至于变量是什么要根据具体题目来确定。

第3步:相同条件培养(饲养、保温)相同时间。

第4步:观察记录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的预测(预期):首先要根据题目判断该题是验证性实验还是探究性实验,如果是验证性实验,则结果只有一个,即题目中要证明的内容。

如果是探究性实验,则结果一般有三种:①实验组等于对照组,说明研究的条件对实验无影响。

②实验组大于对照组,说明研究的条件对实验有影响,且影响是正相关。

③实验组小于对照组,说明研究的条件对实验有影响,且影响是负相关。

二、实验梳理:实验一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1、原理2、实验注意事项(1)选材:口腔上皮细胞、无色的洋葱表皮细胞,不能用紫色洋葱表皮细胞或叶肉细胞,防止颜色的干扰。

(2)缓水流冲洗目的:防止玻片上的细胞被冲走。

(3)几种试剂在实验中的作用①0.9%NaCl溶液(生理盐水):保持口腔上皮细胞正常形态。

人教版高中生物新教材新增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高中生物新教材新增知识点汇总
增:①外分泌腺的概念;②研究激素的方法;③激素种类功能更丰富;④性激素对生殖系统发育的作用实验;⑤协同作用与拮抗作用;⑥参与血糖调节的激素种类。
删:①胸腺激素;②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实验。
改:①激素调节特点增加“作为信使传递信息”;②胰岛素的功能。
免疫调节
增:①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的分布及作用;②抗原呈递细胞;③过敏反应抗体的分布、原理。
人教版高中生物新教材新增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高中生物新教材新增知识点汇总
必修一新增知识点
走近细胞
增:①归纳法;②更加明晰了细胞学说的意义。
淡化:①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②关于病毒的相关知识只在习题中出现。
细胞中的无机物、糖类和肪、磷脂的组成;④糖类和脂肪的转化。
细胞的增殖
增:①细胞增殖概念;②明确提出细胞增殖具有周期性。
改:①有丝分裂只包括分裂期;②着丝点改为着丝粒。
淡化:①无丝分裂由宋体变小字;②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细胞的分化、衰老和死亡
增:①年龄因素与细胞衰老的关系;②细胞自噬。
改:①细胞全能性的概念;②细胞编程性死亡改为细胞程序性死亡。
强化:细胞衰老的原因由小字变为宋体。
增:①果蝇白眼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的假说;②伴性遗传在医学上的应用;③基因检测。
删:①类比推理法;②交叉遗传的概念。
改:①提到了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特点;②“练习与应用”中换成了“基因定位的推断题”。
淡化:基因治疗改为内文小字部分。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增:①荚膜的解释(相关信息);②自变量控制中的“加法原理”和“减法原理”。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增:①模拟减数分裂中四分体时期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②遗传的稳定性和多样性综合概括。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二第一章种群及其动态考点梳理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二第一章种群及其动态考点梳理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二第一章种群及其动态一、种群的数量特征1.种群的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所形成的集合。

分析:大明湖里所有的鱼一个种群;大明湖里所有的鲤鱼一个种群(填“是”或“不是”)。

2.种群密度: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3.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1)逐个计数法—适用于调查范围小、个体较大的种群。

(2)估算法①样方法范围:试用于植物、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如昆虫的卵、作物上蚜虫的密度、蜘蛛、跳蝻等。

步骤:准备;确定调查对象(一般选择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丛生或蔓生,不好辨别);确定样方的大小:一般以1m2正方形为宜;随机取样: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随机取样的方法: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计数:对于边界上的调查对象,采取“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方式,然后计算密度;计算:以所有样方的种群密度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

②标记重捕法范围:适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比较大的生物。

步骤:第一次捕获生物量,记为M,并做好标记,放回一段时间,保证充分混合。

第二次捕获生物量,记为N,其中带标记的生物量记为m。

设种群的生物总量为X,则M/X=m/N。

注意:若标志物易脱落,或生物带标记后易被天敌捕杀,导致m减小,测得X偏大;若第一次标记后,在较短时间内进行重捕,则会导致测得X值偏小。

③黑光灯诱捕法范围:适用于有趋光性的昆虫。

④抽样检测法范围:适用于微生物。

4.与种群数量有关的其他因素种群密度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但无法体现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因此还需研究其他数量特征。

出生率:指在单位时间内新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值。

死亡率:指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值。

迁入/迁出率: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值。

年龄结构:一个种群中各年龄群的个体数目所占的比例。

性别比例: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二、种群数量的变化1、种群的“J”形增长模型假设: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和其他竞争物种等条件下,种群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第二年是第一年的λ倍。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新教材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看完一个知识点之后一定要到新学案上找相关练习之后才能真正掌握第一章走近细胞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知识梳理: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但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

单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依赖单个细胞就能完成摄食、运动、生殖等各项生命活动(不能完成反射,反射需要多个细胞的参与)。

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了的细胞密切配合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生命活动如生长、发育、生殖遗传变异生命活动调节。

2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每个层次都要能辨别,做几个练习去巩固,下面是一些特例4血液属于(组织)层次,皮肤属于(器官)层次。

5植物没有(系统)层次,单细胞生物既可化做(个体)层次,又可化做(细胞)层次。

6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最大的生命系统是生物圈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知识梳理:一、高倍镜的使用步骤(尤其要注意第1和第4步)1.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2.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3。

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

4.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二、显微镜使用常识1调亮视野的两种方法(放大光圈)、(使用凹面镜)。

2高倍镜:物象(大),视野(暗),看到细胞数目(少)。

低倍镜:物象(小),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3物镜:(有)螺纹,镜筒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目镜:(无)螺纹,镜筒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4会判断低倍到高倍镜下细胞数目的计算?(新学案)5学会移动载玻片?(新学案)。

6目镜(10X)的放大倍数乘物镜放大倍数(10X)等于放大倍数(100)三、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主要类群:(要知道一些原核生物原核生物:蓝藻,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可进行光合作用。

细菌:能判断哪些生物属于细菌新学案上讲的更详细(球菌,杆菌,螺旋菌,乳酸菌)放线菌:(链霉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真核生物:动物、植物、真菌:(青霉菌,酵母菌,蘑菇)等四、细胞学说1创立者:(施莱登,施旺)2内容要点:共三点。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二第二章群落及其演替考点梳理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二第二章群落及其演替考点梳理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二第二章群落及其演替一、群落的结构1.群落是指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2.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的物种组成是一个群落区别于另一个群落的重要特征,也是决定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

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群落中有些物种不仅数目很多,而且对其他物种的影响也很大,往往占据优势,这样的物种称为优势种。

群落中的物种组成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原来不占优势的物种可能逐渐变得有优势,原来有优势的物种可能逐渐失去优势。

3.群落的种间关系4.群落的空间结构(1)垂直结构大多数群落都在垂直方向上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植物的垂直分层主要与对光的利用率有关,这种分层现象提高了群落对光的利用率。

陆生群落中,决定植物地上分层的环境因素还有温度等,地下分层的环境因素有水分、无机盐等。

动物的垂直分层主要与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有关。

(2)水平结构生物的垂直分层是由于地形变化、土壤湿度、盐碱度、光照强度的不同以及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差异、人与动物的相互影响等引起的,在水平上往往呈现镶嵌分布。

5.群落的季节性:由于阳光、温度、水分等随季节而变化,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也会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6.生态位: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

研究动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的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研究植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在研究区域内出现的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等特征,以及它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这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间协调进化的结果。

7.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原理】(1)取样方法:许多土壤动物身体微小且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因此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2)仅仅统计群落中的物种数,不足以全面了解群落的结构,因此还需统计群落中物种的相对数量。

人教版高中生物新教材常见实验材料使用注意事项总结

人教版高中生物新教材常见实验材料使用注意事项总结

人教版高中生物新教材常见实验材料使用注意事项总结1.斐林试剂(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 的NaOH溶液,乙液:质量浓度为):将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再将混合后的斐林试剂0.05g/ml 的CuSO4注入待测组织样液,50-65℃水浴加热约2min,如待测组织样液中存在还原糖,则由蓝色转为砖红色沉淀。

2.双缩脲试剂(A液:质量浓度为0.1g/ml 的NaOH,B液:质量浓度为0.01g/ml):向待测液中先注入双缩脲试剂A液1ml,摇匀,再向其中加入双缩脲的 CuSO4试剂B液4滴,摇匀。

如待测组织样液中存在多肽或蛋白质,则由浅蓝色转为紫色。

3.质量浓度为0.01g/ml的苏丹Ⅲ染液:取在花生子叶薄片上滴2-3滴苏丹染液,用吸水纸吸去染液,再滴加1-2滴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

检测脂肪,可将脂肪染成橘黄色。

4.碘液:鉴定淀粉,淀粉遇碘液变蓝。

5.健那绿(活性染色剂):用于检测线粒体,使线粒体染色呈蓝绿色。

6.酒精:①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在苏丹Ⅲ染液检测脂肪实验中用于洗去浮色。

②70%的酒精溶液:用于菊花组织培养实验中对操作者双手、超净工作台台面及流水冲洗后的外植体消毒。

③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和质量浓度为15%的盐酸等体积混合,作为解离液,可用于解离根尖,使细胞分散开来;在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变化实验中,用于洗去卡诺氏液。

④预冷的95%的酒精溶液:DNA不溶于酒精,尤其是不溶于体积分数为95%的预冷酒精,而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可以溶解于酒精,据此可以用于DNA的粗提取。

⑤100%的酒精溶液(无水乙醇):用于色素的提取。

7.盐酸:①盐酸能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的跨膜运输。

②盐酸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便于DNA与染色剂的结合。

③物质的量浓度为0.01mol/L的盐酸:用于影响酶活性的条件实验;用于模拟生物体维持pH 稳定实验。

④质量浓度为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等体积混合作为解离液,可用于解离根尖,使细胞分离开来。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全册知识点整理汇总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全册知识点整理汇总

第一章走近细胞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一、相关概念、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二、病毒的相关知识:1、病毒(Virus)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

主要特征:①、个体微小,一般在10~30nm之间,大多数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②、仅具有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RNA,没有含两种核酸的病毒;③、专营细胞内寄生生活;④、结构简单,一般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所构成。

2、根据寄生的宿主不同,病毒可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即噬菌体)三大类。

根据病毒所含核酸种类的不同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

3、常见的病毒有:人类流感病毒(引起流行性感冒)、SARS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艾滋病(AIDS)]、禽流感病毒、乙肝病毒、人类天花病毒、狂犬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等。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一、细胞种类: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二、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1、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无核膜、无核仁,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个环状DNA分子)集中的区域称为拟核;没有染色体,DNA 不与蛋白质结合,;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细胞壁,成分与真核细胞不同。

2、真核细胞:细胞较大,有核膜、有核仁、有真正的细胞核;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DNA与蛋白质结合而成);一般有多种细胞器。

3、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

如:蓝藻、细菌(如硝化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放线菌、支原体等都属于原核生物。

蓝藻是自养生物4、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

如动物(草履虫、变形虫)、植物、真菌(酵母菌、霉菌、粘菌)等。

5、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根本区别为:有无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6、病毒无细胞结构,但有DNA或RNA三、细胞学说的建立:1、1665 英国人虎克(Robert Hooke)用自己设计与制造的显微镜(放大倍数为40-140倍)观察了软木的薄片,第一次描述了植物细胞的构造,并首次用拉丁文cella(小室)这个词来对细胞命名。

2023年人教版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2023年人教版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2023年人教版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最新
最全)
2023年人教版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一.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 细胞的基本组成: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 细胞的各个器官的功能和结构
- 细胞的分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二. 遗传与进化
- 基因的结构和功能
- 遗传规律:孟德尔遗传规律、显性与隐性基因、基因的自由组合和交叉互换
- DNA的结构和功能
- 生物进化论的基本原理和证据
三. 生物体的健康与环境
- 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
- 免疫系统的功能和作用
-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 植物和动物对环境的适应和保护四. 生物技术
- DNA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 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
- 转基因生物的利与弊
五. 分子生物学
- 蛋白质的合成和功能
- 基因的表达调控
- DNA修复的机制和作用
六. 生物多样性与分类
- 物种起源和演化
- 生物分类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七. 生命科学的实际应用
-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 药物研发和医学诊断技术
- 环境污染的生物治理
以上是2023年人教版高中生物知识点的总结,包含了细胞结构与功能、遗传与进化、生物体的健康与环境、生物技术、分子生物学、生物多样性与分类以及生命科学的实际应用等内容。

这份总结为高中生物学学习提供了最新最全的指导。

高中生物教材实验知识点梳理-新人教版

高中生物教材实验知识点梳理-新人教版

第二部分高中生物教材实验知识点梳理高中考纲规定教材的19个实验可分为:(1)显微镜观察类实验:一、三、四、六、十、十二;(2)探究性实验:七、九、十三、十五、十七、十九;(3)验证性实验:二、八;(4)模拟实验:五、十一、十六;(5)调查类实验:十四、十八。

实验一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必修一P26)1、原理、步骤、结论2、实验注意事项(1)选材:口腔上皮细胞或洋葱内表皮细胞(无色)【不能用紫色洋葱表皮细胞或叶肉细胞,防止颜色的干扰】(2)缓水流冲洗目的:防止玻片上的细胞被冲走。

(3)几种试剂在实验中的作用①0.9%NaCl溶液(生理盐水):保持口腔上皮细胞正常形态。

②8%盐酸:a.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b.使染色体中DNA与蛋白质分开,有利于染色。

③甲基绿吡罗红染液:混合使用且需现配现用。

实验二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必修一P18)1、实验原理及步骤2、实验注意事项(1)还原糖鉴定实验材料要求:需为白色或浅色,且还原糖含量高。

【不能用绿色叶片、西瓜、血液等材料,防止颜色的干扰;不能用马铃薯(含淀粉)、甘蔗、甜菜(含蔗糖)。

】 (2)唯一需要加热:还原糖鉴定,且必需水浴加热,不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

若不加热则无砖红色沉淀出现。

(3)非还原糖(如蔗糖)+斐林试剂(水浴加热),现象不是无色而是浅蓝色[Cu(OH)2的颜色]。

(4)唯一需要显微镜——脂肪鉴定,实验用50%酒精的作用——洗掉浮色。

(5)斐林试剂:需混合加入,且现配现用;双缩脲试剂:需分别加入(先加A液,后加B液)。

实验三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必修一P7)1、显微镜的使用2、显微镜使用的注意事项:先低后高:先低倍镜后高倍镜。

放大倍数:指的是“长度”的放大倍数。

镜头与放大倍数的关系:目镜越短,物镜越长,物镜距离玻片越近,放大倍数越大。

3实验四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必修一P47)1、实验原理①叶绿体呈绿色,不需染色,制片后直接观察。

高中生物教材中的实验方法与操作归纳总结 新人教版

高中生物教材中的实验方法与操作归纳总结 新人教版

高中生物教材中的实验方法与操作一、高中教材中涉及的实验方法汇总(1)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构建物理模型法(2)种群数量增长模型:构建数学模型(3)分离各种细胞器:差速离心法(4)证明DNA的半保留复制:密度梯度离心法(5)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纸层析法(6)观察线粒体:活体染色法(7)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对比实验法(8)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加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追踪光合作用O和C的转移途径:同位素标记法(9)萨顿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类比推理法(10)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发现、摩尔根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探究DNA的复制方式:假说演绎法(11)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取样器取样法(12)调查种群密度:标志重捕法、样方法二、常考的实验条件的控制(1)增加水中氧气:泵入空气、通入氧(2)减少水中氧气:容器密封、油膜覆盖、用凉开水(3)CO2的控制:除去密闭容器中的CO2:容器中放置NaOH溶液保持密闭容器中CO2浓度的恒定:容器中放置Na2CO3溶液(或CO2缓冲液)(4)光照强度的控制:改变光源与植物的距离或改变光源(灯泡)的瓦数(5)测定植物的呼吸速率(排除光合作用的干扰):给植物遮光处理三、同位素标记法在高中教材实验中的应用(1)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用3H标记亮氨酸(2)光合作用中氧气的来源——用18O分别标记H2O和CO2(3)光合作用中碳的转移途径(卡尔文循环)——用14C标记CO2(4)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用35S、32P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DNA(5)DNA的半保留复制——用15N标记DNA四、盐酸和酒精在高中生物实验中的使用浓度及作用(一)盐酸1、实验“DNA和RNA在细胞在的分布”中8%盐酸的作用——水解(1)盐酸能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的跨膜运输;(2)盐酸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便于DNA与染色剂的结合2、实验“观察有丝分裂””和“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中15%盐酸的作用——解离能够使组织细胞的细胞壁软化,并使细胞间的物质溶解,从而达到分离细胞的目的。

人教版生物必修二实验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生物必修二实验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生物必修二实验知识点梳理实验是高中生物必考的重要知识点,生物必修二实验有哪些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生物必修二实验相关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人教版生物必修二实验一: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1、目的要求:通过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识别减数分裂不同阶段的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加深对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

2、材料用具: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显微镜。

3、方法步骤:(1)在低倍镜下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识别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和精细胞。

(2)先在低倍镜下依次找到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后期的细胞,再在高倍镜下仔细观察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

4、讨论:(1)如何判断视野中的一个细胞是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还是减数第二次分裂?(2)减数第一次分裂与减数第二次分裂相比,中期细胞中的染色体的不同点是什么?末期呢?人教版生物必修二实验二: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1、原理:用低温处理植物分生组织细胞,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以致影响染色体被拉向两极,细胞也不能分裂成两个子细胞,于是,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化。

2、方法步骤:(1)洋葱长出约25px左右的不定根时,放入冰箱的低温室内(4℃),诱导培养36h.(2)剪取诱导处理的根尖约0.5~25px,放入卡诺氏液中浸泡0.5~1 h,以固定细胞的形态,然后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冲洗2次。

(3)制作装片:解离→漂洗→染色→制片(4)观察,比较:视野中既有正常的二倍体细胞,也有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的细胞。

3、讨论:秋水仙素与低温都能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这两种方法在原理上有什么相似之处?人教版生物必修二实验三: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1、要求:调查的群体应足够大;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

如红绿色盲、白化病、高度近视(600度以上)等。

2、方法:分组调查,汇总数据,统一计算。

3、计算公式: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某种遗传病的患病人数某种遗传病的被调查人数×100%4、讨论:所调查的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发病率是否与有关资料相符,分析原因。

人教版新教材新高考高中生物必修一考点梳理

人教版新教材新高考高中生物必修一考点梳理

高中生物必修一考点梳理第一章走近细胞一、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1.法国比夏指出,器官由低一层次的结构——组织构成。

2.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死细胞),发现并命名了细胞。

3.何兰列文虎克用自制显微镜观察了细菌、红细胞、精子等,与虎克相比其进步点在于所观察的细胞为活细胞。

4.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建立了细胞学说,阐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

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5.德国魏尔肖提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6.归纳法是指由一系列具体事实推出一般结论的思维方法。

归纳法分为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

根据部分事实得出结论称为不完全归纳法,根据所有的事实得出结论称为完全归纳法。

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是不完全归纳法。

二、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能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

2.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氨基酸等,虽然结构复杂,但是没有生命。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细胞和生命难解难分。

3.病毒根据寄主的不同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噬菌体(细菌病毒)。

也可以根据遗传物质的不同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

常见的RNA病毒有烟草花叶病毒、HIV病毒(逆转录病毒)、SARS病毒等。

病毒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三、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1.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2.系统是指彼此间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组分有规律的结合而形成的整体。

2. 植物没有系统这一层次。

种群:在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大明湖里全部的鱼 ,大明湖全部的锦鲤 。

“填是或不是”)群落:一定区域内的全部生物。

(大明湖里全部的生物 “填是或不是”)病毒、蛋白质等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阳光、土壤等属于生态系统的非生物成分,所以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二第三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考点梳理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二第三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考点梳理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二第三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考点梳理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一种单向流动,从太阳能到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再到最终以热能形式散失。

能量流动的过程中,有机物中的化学能会转化为热能,但热能无法再转化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能量流动的过程中,每个营养级只能保留一小部分能量,大部分能量都会在转化和散失过程中损失。

因此,能量流动的效率很低,生态系统需要不断地输入太阳能来维持能量流动的持续性。

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概念:生态系统在遭受外部干扰时,维持其结构和功能不变的能力。

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来源:生态系统内部的负反馈机制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1)负反馈机制: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存在着一种自我调节的机制,当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生物群落会通过自身的调整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例如,当猎食者数量增加时,猎物数量会减少,从而使猎食者数量下降,生态系统重新达到平衡状态。

2)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态系统内部有多种生物和多种生境,这种多样性可以增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因为当某一种生物或生境受到外部干扰时,其他生物或生境可以弥补其损失,从而使整个生态系统不至于崩溃。

3.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评价指标:1)抗扰能力:生态系统在遭受外部干扰时的抵抗能力。

2)恢复能力:生态系统在遭受外部干扰后,恢复到原来的状态所需要的时间和代价。

3)弹性:生态系统在遭受外部干扰后,能够快速恢复到原来状态的能力。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二第三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一、生态系统的结构1.概念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存在于一定的空间内。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2.类型生态系统分为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两类。

3.组成成分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生产者将太阳能固定在它们所制造的有机物中,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消费者通过自身新陈代谢,将有机物转变为无机物,加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次部分中学生物教材试验学问点梳理中学考纲规定教材的19个试验可分为:(1)显微镜视察类试验:一、三、四、六、十、十二;(2)探究性试验:七、九、十三、十五、十七、十九;(3)验证性试验:二、八;(4)模拟试验:五、十一、十六;(5)调查类试验:十四、十八。

试验一视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必修一P26)1、原理、步骤、结论2、试验留意事项(1)选材:口腔上皮细胞或洋葱内表皮细胞(无色)【不能用紫色洋葱表皮细胞或叶肉细胞,防止颜色的干扰】(2)缓水流冲洗目的:防止玻片上的细胞被冲走。

(3)几种试剂在试验中的作用①0.9%NaCl溶液(生理盐水):保持口腔上皮细胞正常形态。

②8%盐酸:a.变更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b.使染色体中DNA与蛋白质分开,有利于染色。

③甲基绿吡罗红染液:混合运用且需现配现用。

试验二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必修一P18)1、试验原理及步骤2、试验留意事项(1)还原糖鉴定试验材料要求:需为白色或浅色,且还原糖含量高。

【不能用绿色叶片、西瓜、血液等材料,防止颜色的干扰;不能用马铃薯(含淀粉)、甘蔗、甜菜(含蔗糖)。

】 (2)唯一须要加热:还原糖鉴定,且必需水浴加热,不能用酒精灯干脆加热。

若不加热则无砖红色沉淀出现。

(3)非还原糖(如蔗糖)+斐林试剂(水浴加热),现象不是无色而是浅蓝色[Cu(OH)2的颜色]。

(4)唯一须要显微镜——脂肪鉴定,试验用50%酒精的作用——洗掉浮色。

(5)斐林试剂:需混合加入,且现配现用;双缩脲试剂:需分别加入(先加A液,后加B液)。

试验三用显微镜视察多种多样的细胞(必修一P7)1、显微镜的运用2、显微镜运用的留意事项:先低后高:先低倍镜后高倍镜。

放大倍数:指的是“长度”的放大倍数。

镜头与放大倍数的关系:目镜越短,物镜越长,物镜距离玻片越近,放大倍数越大。

3、高倍镜与低倍镜的比较物像大小看到细胞数目视野亮度物镜与玻片的距离视野范围高倍镜大少暗近小低倍镜小多亮远大试验四视察线粒体和叶绿体(必修一P47)1、试验原理①叶绿体呈绿色,不需染色,制片后干脆视察。

②线粒体需用健那绿(专一性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染成蓝绿色后制片视察。

2、试验材料:①视察叶绿体用藓类或菠菜叶片;②视察线粒体用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3、留意问题①试验过程中的临时装片要始终保持有水状态。

②选鲜类、黑藻类叶:因为叶子薄而小,叶绿体清晰,可取小叶干脆制片;试验五通过模拟试验探究膜的透性(必修一P60)1.渗透系统的组成(如图)及条件(1)半透膜:可以是具选择透过性膜的生物膜,也可以是物理性的过滤膜。

(2)膜两侧的溶液具浓度差:是指物质的量浓度,而非质量浓度。

2、留意事项①水分子的移动方向:可双向移动,但整体上水分子是从低浓度→高浓度。

②达到渗透平衡后,只要存在液面差Δh,则S1溶液的浓度仍大于S2溶液的浓度。

③若S1为10%蔗糖溶液,S2为10%葡萄糖溶液(若都不能透过半透膜),则水分子由漏斗进烧杯使漏斗液面下降。

试验六视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别和复原(必修一P61)1、原理:成熟的植物细胞构成渗透系统。

2、流程3、质壁分别发生的条件:活的植物细胞、大液泡、浓度差4、质壁分别的缘由分析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内因: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且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表现:液泡由大变小,细胞液的颜色由浅变深,原生质层与细胞壁渐渐分别。

5、特殊提示(1)必需选择有大液泡并有颜色的植物细胞,便于在显微镜下视察。

(2)若用50%蔗糖溶液做试验,能发生质壁分别但不能复原,因为细胞过度失水而死亡。

(3)若用尿素、KNO3等溶液会出现自动复原现象。

试验七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必修一P78)1、酶的高效性——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1)试验过程分析(2)试验留意事项试验时必需用簇新的肝脏作试验材料,若不簇新细胞内的过氧化氢酶等有机物可能在细菌的作用失活。

2、酶的专一性该试验探究中的自变量可以是反应物不同,也可是酶种类不同;因变量是反应物是否被分解。

3、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1)试验过程分析(2)试验留意事项①由于过氧化氢酶受热会分解,所以不能用过氧化氢为底物。

②由于斐林试剂在运用时需加热,所以应用碘液检测因变量。

4、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思索:为什么不能用淀粉酶为底物探究pH的试验?答:因为淀粉在酸性条件下会分解,这对于推断淀粉酶能否使得淀粉水解出现干扰。

故不能运用。

试验八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别(必修一P97)1、提取色素原理:色素能溶解在无水乙醇等有机溶剂中。

2、分别色素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别色素。

【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

】3、各物质作用:无水乙醇:溶解并提取色素;层析液:分别色素;二氧化硅:使研磨得充分;碳酸钙:中和液泡破损时释放的有机酸,防止色素分子被破坏。

4、分别结果: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黄ab”。

【色素带的宽窄与色素含量相关】试验九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必修一P91)1、原理:有氧条件: C6H12O6+6O2+6H2O6 →C O2+12H2O+能量无氧条件: C6H12O6 → 2C2H5OH + 2CO2+少量能量2、检测:(1)检测CO2的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2)检测酒精的产生: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反应,变成灰绿色。

试验十视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必修一P115)1、材料:洋葱根尖(或葱,蒜)2、步骤:(1)洋葱根尖的培育(2)装片的制作流程:解离(解离液)→漂洗(清水洗3min)→染色(龙胆紫或醋酸洋红)→制片3、视察:(1)先在低倍镜下找到根尖分生区细胞: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在分裂。

(2)换高倍镜下视察: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数目最多。

留意问题:(1)为何每条根只能用根尖?取根尖的最佳时间是何时?为何?答:因为根尖分生区的细胞能进行有丝分裂;上午10时到下午2时;因为此时细胞分裂活跃。

(2)解离和压片的目的分别是什么?压片时为何要再加一块载玻片?答:解离和压片的目的都是为了使细胞相互分别开来;再加一块载玻片是防止盖玻片被压破。

(3)解离过程中盐酸的作用是什么?答:分解和溶解细胞间质。

(4)为何要漂洗?答:洗去盐酸便于染色。

(5)为何要找分生区?分生区的特点是什么?答:因为在根尖只有分生区的细胞能够进行细胞分裂;分生区的特点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

(6)所视察的细胞能从中期变更到后期吗?答:不能,因为视察时细胞已死亡,只停留在某一时期。

(7)视察洋葱表皮细胞能否看到染色体?为什么?答:不能,因为洋葱表皮细胞不能再分裂。

(8)若视察时不能看到染色体,可能的缘由是什么?答:没有找到分生区细胞;没有找到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染液过稀;染色时间过短等。

试验十一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必修一P110)[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 1、试验原理:用琼脂块模拟细胞,琼脂块中含有酚酞,与NaOH相遇,呈紫红色,可显示物质(NaOH)在琼脂块中的扩散速度。

2、结论:琼脂块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随着琼脂块的增大而减小;NaOH扩散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之比随着琼脂块的增大而减小。

试验十二视察细胞的减数分裂(必修二P21)1、方法步骤:低倍镜视察→高倍镜视察→绘图2、探讨:(1)如何推断视野中的一个细胞是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还是减数其次次分裂?答:减数第一次分裂会出现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形成、同源染色体在赤道板位置成对排列、同源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的染色体分别由两条染色单体组成等现象;减数其次次分裂的中期,非同源染色体成单排列在细胞赤道板位置,移向细胞两极的染色体不含染色单体。

(2)减数第一次分裂与减数其次次分裂相比,中期细胞中的染色体的不同点是什么?末期呢?答: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中期,两条同源染色体分别排列在细胞赤道板的两侧,末期在细胞两极的染色体由该细胞一整套非同源染色体组成,其数目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的一半,每条染色体均由两条染色单体构成;减数其次次分裂的中期,全部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的赤道板的位置。

末期细胞两极的染色体不含染色单体。

试验十三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必修二P88)1、原理:低温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细胞也不能分裂成两个子细胞,导致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

2、方法步骤:(1)洋葱长出约1cm左右的不定根时,放入冰箱的低温室内(4℃),诱导培育36h。

(2)取根尖约0.5-1cm,用卡诺氏液中浸泡0.5-1h,固定细胞的形态,再用95%的酒精冲洗2次。

(3)制作装片:解离→漂洗→染色→制片(4)视察比较:视野中既有正常的二倍体细胞,也有染色体数目发生变更的细胞。

3、探讨:秋水仙素与低温都能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这两种方法在原理上有什么相像之处?答:秋水仙素与低温都能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其原理都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试验十四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必修二P91)1、要求:调查的群体足够大;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

【如红绿色盲、白化病、高度近视等】2、计算公式: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患病人数被调查人数×100%试验十五探究植物生长调整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必修三P51)1、常用的生长素类似物:α-萘乙酸(NAA),2,4-D,,苯乙酸(IPA),吲哚丁酸(IBA)2、方法:浸泡法:要求溶液的浓度较低,并且最好是在遮荫和空气湿度较高的地方进行处理。

沾蘸法:把插条的基部在浓度较高的药液中蘸一下(约5s),深约1.5cm即可。

3、预试验:先设计一组浓度梯度较大的试验进行探究,在此基础上设计细致的试验。

4、限制无关变量:如处理的时间长短应当一样,所用到的植物材料尽可能做到条件相同等。

试验十六模拟尿糖的检测1、取样:正常人的尿液和糖尿病患者的尿液2、检测方法:斐林试剂(水浴加热)3、结果:试管内发生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是糖尿病患者的尿液,未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是正常人的尿液。

试验十七探究培育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更(必修三P68)1、试验原理(1)酵母菌可以用液体培育基来培育,其增长状况与培育液中的成分、空间、pH、温度等因素有关。

(2)利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干脆计数。

【由于不能区分活菌与死菌,会导致统计结果偏高】2、留意事项①怎样进行酵母菌的计数?液自行渗入,多余培育液用滤纸吸去,待酵母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计数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再以此为依据,估算试管中的酵母菌总数。

②吸取培育液计数前要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培育液中的酵母菌匀称分布,削减误差;③假如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实行怎样的措施?答:增加稀释倍数试验十八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探讨(必修三P75)12、用诱虫器采集:利用了土壤小动物的趋暗、趋湿、避高温的特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