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译文(精选15篇)
《孙权劝学》原文及译文

《孙权劝学》原文及译文《孙权劝学》原文及译文《孙权劝学》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
孙权劝学,先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孙权劝学》应该怎样翻译呢?孙权劝学作者:司马光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译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
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
”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
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道理启示(1)我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事物。
(2)不能因为事情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是有益的。
(3)要善于听取他人好的建议或意见并去做。
(4)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广泛涉猎就会学有所成。
(5)不但自己要学好,还要催动附近的人也要学习,让社会也一起进步。
(6)劝人要讲究策略。
(7)不要找借口不听从别人。
(8)只要发奋学习,就能积学修业,学有所成。
(9)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
(10)一个人即使基础差,但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就能学到知识,并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和办事能力。
(11)求知可以改变人的天性。
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
《孙 权劝学》译文

《孙权劝学》译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
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颇多。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等到鲁肃经过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就应当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你知晓事情怎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然后分别了。
让我们来仔细分析一下这个故事。
孙权作为东吴的主公,他对吕蒙的劝诫并非是一种命令式的强制,而是充满了引导和启发。
他首先点明了吕蒙作为掌权者学习的必要性。
这里的“权掌政事”意味着吕蒙肩负着重大的责任,需要有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深厚的知识储备来应对各种事务。
孙权明确表示自己并非要求吕蒙成为精通儒家经典的学究,而是希望他能通过阅读获取历史的经验和智慧。
“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这一要求,既体现了孙权对吕蒙实际情况的考虑,也展现了他对学习目的的清晰认知。
这种要求是务实而具有针对性的。
再看吕蒙,他最初以“军中事务繁多”为借口拒绝学习。
这反映出他可能在一开始没有意识到学习对于自己的重要性,或者对学习存在畏难情绪。
然而,在孙权的劝导下,他能够转变态度,开始努力学习,这显示了他的可塑性和进取心。
当鲁肃与吕蒙再次相见时,鲁肃的惊讶充分说明了吕蒙通过学习所取得的巨大进步。
吕蒙那句“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不仅展现了他的自信,也传达出了学习能够带来快速成长和改变的深刻道理。
而鲁肃随后的举动——拜见吕蒙的母亲并与吕蒙结为朋友,更是对吕蒙的认可和尊重。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到许多启示。
首先,对于领导者来说,要善于发现下属的不足之处,并以恰当的方式进行引导和鼓励,帮助他们提升自我。
孙权的劝诫方式就很值得借鉴,他没有强行施压,而是通过讲道理、摆事实,让吕蒙心悦诚服地接受了学习的建议。
文言文《孙权劝学》翻译

文言文《孙权劝学》翻译文言文《孙权劝学》翻译《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是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创作的一篇记叙文,文题为后人所加。
此文既记叙了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之后大有长进的故事,也赞扬了孙权、吕蒙认真学习的精神,并告诫人们学习的重要性。
下面我们为你带来文言文《孙权劝学》翻译,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孙权劝学朝代:宋代作者:司马光撰原文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拼音chū ,quán wèi lǚ méng yuē :“qīng jīn dāng tú zhǎng shì ,bú kě bú xué !”méng cí yǐ jun1 zhōng duō wù。
quán yuē :“gū qǐ yù qīng zhì jīng wéi bó shì xié ?dàn dāng shè liè ,jiàn wǎng shì ěr 。
qīng yán duō wù ,shú ruò gū ?gū cháng dú shū ,zì yǐ wéi dà yǒu suǒ yì 。
”méng nǎi shǐ jiù xué 。
jí lǔ sù guò xún yáng ,yǔ méng lùn yì ,dà jīng yuē :“qīng jīn zhě cái luè,fēi fù wú xià ā méng !”méng yuē :“shì bié sān rì ,jí gèng guā mù xiàng dài ,dà xiōng hé jiàn shì zhī wǎn hū !”sù suí bài méng mǔ ,jié yǒu ér bié 。
孙权劝学古文言文翻译

孙权者,吴之明君也。
性聪慧,好文学,尤善谋略。
一日,朝中群臣会聚,议及国家大事,孙权见群臣或愚钝,或浅薄,心中不禁有所感慨。
遂命人取来笔墨纸砚,挥毫泼墨,写下劝学之文一篇,以警醒群臣。
原文如下:吾闻之,学者必好学,好学者必求师。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古之圣贤,莫不由此而成名。
今观吾朝群臣,或愚钝无识,或浅薄无知,岂不令人痛心哉!吾欲使尔等奋发向学,共成大业,非一日之功,须臾之间也。
夫学如筑堤,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今尔等若不力学,终日昏昏然,岂不辜负先帝遗愿,使吾吴国蒙羞乎?昔者孔子,生而圣明,博学多才,犹且三更灯火五更鸡,孜孜不倦,终成一代宗师。
尔等岂可因位高权重而自满,因才疏学浅而自弃?吾闻之,人之所以能立,在于勤学;人之所以能成,在于立身。
勤学则不堕,立身则不倾。
吾尝读《论语》,见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夫学之乐,莫大于得友;学之益,莫大于自知。
今尔等当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勿以一知半解而自诩,勿以无识无才而自卑。
当思古人,如颜回之贫而好学,子贡之富而好道,皆能以学为乐,以道为归。
吾又闻之,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以其有文也。
吾吴国自孙武以来,代有贤才,然今观尔等,或好酒色,或好博弈,或好斗狠,岂不令人惋惜!学之益,在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尔等若能勤学,修身立德,何愁家国不兴,何愁天下不治?吾今劝尔等,勿以吾言为戏言。
学海无涯,唯勤是岸。
尔等当勉力前行,不负所学,不负所学之恩。
吾愿尔等,皆成国之栋梁,为民之楷模,共赴大业,光耀吾吴。
译文如下:我曾听说,学习的人必定爱好学习,爱好学习的人必定寻求良师。
老师,是用来传授知识、教授技艺、解答疑惑的人。
古代的圣贤,没有不是通过这个途径而成名的。
现在看看我们吴国的群臣,有的愚钝无知,有的浅薄无识,这难道不让人痛心吗!我想让你们奋发学习,共同成就大业,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长时间的积累。
《孙权劝学》原文,译文及注释

《孙权劝学》原文,译文及注释《孙权劝学》原文:子晋见东吴孙权,曰:“晋家世为文学之家,胸藏千卷之书,今独不见所废乎?”权曰:“世主好武,吾安敢以文学干扰其志。
”子晋曰:“文学者,世之宝也。
往者魏武帝以明理之故,舍世之宝而专思武功智谋之事,使数世之后,千里之内,无一文学者。
后世人以为愚闇,则以亡国。
千里之内,无一文学者,吾甚病焉。
君若能使当世之人,皆以文学称贤,使人与日俱进,则吾世受其福也。
”权曰:“夫学者,人之本也,而教化之资也。
古之君子,以文学为事,未有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者也。
今诸葛亮、周瑜等文学者多为世所称,表面南面而不厌其繁,其志不在众人所在,可谓学者矣。
而此等之人,正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
夫学者修身齐家,而后治国平天下,非学者之本意也。
以学者之资,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事,此则差矣。
夫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勿玩好;及其长也,血气已定,而未有功业者,勿与之业;及其贵也,未有功业者,勿与之国。
”此乃人欲得为贵者之心也。
夫学者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此则饰品也,非学者之本也。
夫学者之本,以学者之资,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事也。
夫学者之本,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事,而后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功。
夫孔子曰:“君子不慮也,不慮而后知者也。
”夫学者之本,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事,而后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功,此则学者之本也。
今汝学者,顾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事而已,此则差矣。
夫学者之本,当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事,而后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功。
今汝学者,为事而已,此则差矣。
夫学者之本,当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事,而后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功。
今汝学者,为事而已,此则差矣。
”注:《孙权劝学》是《三国演义》中的一段对话,取自孙权劝说魏国的学者子晋。
孙权以此劝学之意,表达了他对学者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性的看法和对时代学风的批评。
劝学者要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本,实践于事才能成为真正的学者。
《孙权劝学》原文及译文

《孙权劝学》原文及译文
孙权劝学原文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lù)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suì多音字)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
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
”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
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朗读节奏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翻译文言文

昔者,孙权闻鲁肃之志,谓肃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卿为将则宜以兵法见教,吾欲闻卿所学,可得闻乎?”肃对曰:“臣闻古人云:‘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是以古人云:‘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故臣虽不才,亦欲勉力以学,望公能赐教。
”权闻言,叹曰:“卿言良是。
吾常思之,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用之所趋异也。
今卿欲广才,吾岂能吝教哉?”于是,权命肃从军,随行遍历三军,教习武艺。
肃从权,勤学不辍,日夜不懈。
权见肃所学,心悦之,乃谓肃曰:“卿今所学,颇得吾心矣。
吾闻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卿若能兼修文武,岂不更佳乎?”肃对曰:“臣闻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愿公教臣以诗书,使臣知礼仪,明道理。
至于武艺,臣已略知一二,但愿公能赐教。
”权闻言,大喜,遂命太史慈教肃兵法,又命张昭教肃诗书。
肃感激涕零,曰:“公之恩德,臣终身难忘。
臣虽不才,愿竭尽全力,以报公之恩。
”自此,肃日夜勤学,诗书武艺,无所不精。
权见肃之才,益加器重,乃谓肃曰:“卿今才德兼备,吾甚喜之。
吾知卿所学,已非昔日吴下阿蒙矣。
卿若能助吾治国,吾何幸也!”肃对曰:“臣虽不才,敢不尽力。
公若能任臣以事,臣必竭尽全力,以报公之知遇之恩。
”权闻言,喜曰:“卿既如此,吾有何忧?卿宜尽心竭力,以助吾治国,吾亦当竭尽全力,以辅卿之志。
”于是,孙权与鲁肃同心协力,治理吴国。
权以肃为心腹,肃亦以权为明主,君臣相得,国家安定。
孙权劝学之事,传为美谈。
后世之人,闻之莫不感慨万千。
鲁肃虽出身寒微,但因其勤奋好学,终成一代名将。
此乃勤学之效也。
夫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人生在世,唯有勤学不辍,方能不断进步。
孙权劝学,实为后世之鉴。
愿世人皆以鲁肃为榜样,勤学不辍,成就一番事业。
孙权劝学诗文言文及翻译

昔者,孙权欲以学养士,故命周瑜、陆逊等诸贤,撰文以劝其子弟。
于是,周瑜作《过秦论》,陆逊作《谏太宗十思疏》,皆以辞藻华美,文辞遒劲,劝其子弟勤学苦读,以成大器。
今录周瑜之文,以飨读者。
【原文】世有才子,而学不逮者,必为俗人所笑。
吾闻之,才子必学,学必成器。
是以古人云:“才子必学,学必成器,器必成家,家必成国。
”夫学之难,非一日之功,须臾之间,莫可忽也。
吾子辈,当以学为先,勿以富贵为荣,勿以贫贱为辱,勤学苦读,以成大器。
吾闻之,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吾子辈,宜早立志,奋发向前,勿以岁月为虚度。
昔者孔子云:“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吾子辈,宜以孔子之言自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吾又闻之,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吾子辈,宜勤读书,勿以字义为浅近,勿以篇章为繁琐。
读书贵在心领神会,勿以言语为滞涩,勿以文辞为华丽。
读书须有恒心,勿以学有所成而自满,勿以学有所困而气馁。
吾子辈,宜学以致用,勿以文章为炫耀,勿以口才为夸耀。
文章虽美,不达时宜,不足以为用;口才虽佳,不达其用,不足以为能。
吾子辈,宜学有所成,以济世利,以报国恩。
【翻译】世上有很多有才华的人,但是学习不够的人,一定会被俗人嘲笑。
我听说,有才华的人必须学习,学习必须成为有用之才。
所以古人说:“有才华的人必须学习,学习必须成为有用之才,有用之才必须成为家业,家业必须成为国家。
”学习的困难,不是一天就能完成的,必须时刻保持警觉。
我的子弟们,应该把学习放在第一位,不要以富贵为荣,不要以贫贱为辱,勤奋学习,成为有用之才。
我听说,学习就像逆水行舟,不前进就会后退。
我的子弟们,应该早早立志,奋发向前,不要把时间浪费掉。
以前孔子说:“我每天都要反省自己,为人谋划是否忠诚?与朋友交往是否诚信?传授知识是否用心?”我的子弟们,应该以孔子的话自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我又听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我的子弟们,应该勤奋读书,不要以为字义浅显易懂,不要以为篇章繁琐。
七年级下孙权劝学课文翻译范文(15篇)

七年级下孙权劝学课文翻译范文(1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职场文书、公文写作、党团资料、总结报告、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心得体会、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writing, party and youth information,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letters, experi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七年级下孙权劝学课文翻译范文(15篇)7.范文可以帮助我们避免一些常见的写作错误,使我们的文章更加规范和准确。
孙权劝学翻译及原文及注释

孙权劝学翻译及原文及注释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中的一段。
讲述三国东吴名将吕蒙听从其主孙权的劝告而读书学习的历史故事。
被选入语文教材。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孙权劝学翻译及原文及注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孙权劝学翻译及原文及注释1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警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字词释义1、初:当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
2、权:指孙权,字仲谋,黄龙元年(公元222年)称王于建业(今江苏南京),国号吴,不久迁都武昌(今湖北鄂城)。
229年称帝。
3、谓:告诉,对……说,常与“曰”连用。
4、卿:古代君对臣或长辈对晚辈的爱称。
5、今:现在。
6、涂:同“途”。
当涂掌事:当涂,当道,即当权的意思。
掌事,掌管政事(异议:当涂:地名)。
7、辞:推辞。
8、多务:事务多,杂事多。
务,事务。
9、孤:古时候王侯的自称。
10、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经”指四书五经,四书:《大学》《中庸。
》《论语》《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11、博士:古代学官名13、涉猎:粗略地阅读14、见往事:了解历史。
见,见解,见识;往事,指历史。
15、耳:而已,罢了。
16、乃:于是,就。
17、及:到了…的时候。
18、过:到;到达。
19、寻阳:县名,现在湖北黄梅西南。
20、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21、非复:不再是。
22、大兄: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
23、孰若:谁比的上;谁像(我)。
孰:谁,若:比的上。
24、就:从事。
25、遂:于是,就。
26、士别三日:读书的人分别几天。
三:几天,这里指“少”(与常见的“多”的解释不同)。
初中语文文言文《孙权劝学》原文和译文

《孙权劝学》原文和译文
原文: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警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
起初,吴王孙权对大将吕蒙说道:“你现在身当要职掌握重权,不可不进一步去学习!”吕蒙以军营中事务繁多为理由加以推辞。
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钻研经史典籍而成为学问渊博的学者吗?只是应当广泛地学习知识而不必去深钻精通。
你说要处理许多事务,哪一个比得上我处理的事务呢?我常常读书,自己感到获得了很大的收益。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等到东吴名将鲁肃路过寻阳,与吕蒙研讨论说天下大事,鲁肃听到吕蒙的见解后非常惊奇地说:“你如今的才干谋略,已不再是过去的东吴吕蒙可相比的了!”吕蒙说:“对于有志气的人,分别了数日后,就应当擦亮眼睛重新看待他的才能,老兄你为什么看到事物的变化这么晚呢!”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好友,然后告别而去。
1。
《孙权劝学》的原文和翻译

《孙权劝学》的原文和翻译
原文: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警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
起初,吴王孙权对大将吕蒙说道:“你现在身当要职掌握重权,不可不进一步去学习!”吕蒙以军营中事务繁多为理由加以推辞。
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钻研经史典籍而成为学问渊博的学者吗?只是应当广泛地学习知识而不必去深钻精通。
你说要处理许多事务,哪一个比得上我处理的事务呢?我常常读书,自己感到获得了很大的收益。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等到东吴名将鲁肃路过寻阳,与吕蒙研讨论说天下大事,鲁肃听到吕蒙的见解后非常惊奇地说:“你如今的才干谋略,已不再是过去的东吴吕蒙可相比的了!吕蒙说:“对于有志气的人,分别了数日后,就应当擦亮眼睛重新看待他的才能,老兄你为什么看到事物的变化这么晚呢!”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好友,然后告别而去。
《孙权劝学》原文

《孙权劝学》原文、注释及译文《孙权劝学》原文:孙权劝学《资治通鉴》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注释:《孙权劝学》节选自《资治通鉴》卷六十六,题目是编者加的。
孙权(182-252):字仲谋,吴郡富春(浙江富阳)人,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
吕蒙(178-219):字子明,汝南富陂(今安徽阜南东南)人。
东汉末孙权手下的将领。
1、初:当初,起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
2、权:指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浙江富阳)人,黄龙元年(公元222年)称王于武昌(今湖北鄂城),国号吴,不久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
229年称帝。
3、谓......曰:谓,告诉;连用表示“对......说”。
4、吕蒙: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汝南富陂(今安徽省阜南县东南)人。
5、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6、今:当今。
7、当涂:当道,当权。
8、掌事:掌管政事。
9、辞:推托。
10、以:介词,用。
11、务:事务。
12、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13、岂:难道。
14、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治,研究。
“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等书。
15、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16、邪(yé):通“耶”,语气词,表示反问或疑问的语气。
17、但:只,仅。
18、当:应当。
19、涉猎:粗略地阅读。
20、见往事:了解历史。
见,了解;往事,指历史。
21、耳:语气词,表示限制语气,罢了。
22、多务:事务多,杂事多。
务,事务。
23、孰若:与......相比如何;谁像(我)。
孰:谁,哪个;若:比得上。
24、益:好处。
25、乃:于是,就。
26、始:开始。
27、就学:指从事学习。
初中语文文言文《孙权劝学》原文和译文

《孙权劝学》原文和译文
原文: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警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
起初,吴王孙权对大将吕蒙说道:“你现在身当要职掌握重权,不可不进一步去学习!”吕蒙以军营中事务繁多为理由加以推辞。
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钻研经史典籍而成为学问渊博的学者吗?只是应当广泛地学习知识而不必去深钻精通。
你说要处理许多事务,哪一个比得上我处理的事务呢?我常常读书,自己感到获得了很大的收益。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等到东吴名将鲁肃路过寻阳,与吕蒙研讨论说天下大事,鲁肃听到吕蒙的见解后非常惊奇地说:“你如今的才干谋略,已不再是过去的东吴吕蒙可相比的了!”吕蒙说:“对于有志气的人,分别了数日后,就应当擦亮眼睛重新看待他的才能,老兄你为什么看到事物的变化这么晚呢!”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好友,然后告别而去。
文言文翻译《孙权劝学》

昔者,孙权尝与张昭论学,昭曰:“吾虽不敏,愿闻高论。
”权曰:“吾亦愚鲁,然好学,欲知古圣贤之道,以资已用。
”昭对曰:“古之圣贤,如孔子、孟子、荀子、扬雄,皆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其言简而明,其行端而正,何可效哉?”权曰:“吾闻学之益,如登山而望,如涉水而游,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吾欲效法古圣贤,勉力学之,以裨益吾身。
”权因命昭著书,曰:“子以为吾当学何书?”昭对曰:“夫学,贵在广博,宜先学《诗》、《书》、《礼》、《乐》,次及《春秋》、《左传》、《公羊》、《谷梁》。
然后涉猎诸子百家,观其大略,以广吾心胸。
至于经世致用之术,则宜先读《论语》、《孟子》,以明道德之要;次读《尚书》、《周礼》,以知政事之体;又次读《春秋》三传,以识世变之由;终读《周易》,以明变化之道。
如此,则学问广博,足以资用矣。
”权曰:“善。
吾闻《论语》载孔子之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教人学,不亦易乎?吾欲学之。
”昭曰:“孔子教人学,先教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修身,乃立身之本;齐家,乃治国之基;治国,乃平天下之要。
吾君若欲学孔子之道,必先修身齐家,然后可以治国平天下。
”权曰:“子言极是。
吾欲修身齐家,然未知其法。
”昭曰:“修身齐家之法,在乎诚意正心。
诚意,则能致其极;正心,则能通其理。
诚意正心,然后可以齐家治国。
吾君宜先求诸己,然后求诸人。
己之不修,则不能齐家;己之不齐,则不能治国。
吾君若能诚意正心,则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皆可得也。
”权曰:“子教吾修身齐家,吾心悦而诚服。
然吾闻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吾欲学孔子之道,宜先学思。
子以为吾当如何思之?”昭对曰:“学思之道,在乎博学而审问之,慎思而明辨之,笃行而自得之。
吾君宜先博学,然后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如此,则学而有成,思而有得。
”权曰:“善。
吾当遵子之教,勉力学之。
子以为吾宜读何书?”昭曰:“吾君宜先读《论语》、《孟子》,以明道德之要;次读《尚书》、《周礼》,以知政事之体;又次读《春秋》三传,以识世变之由;终读《周易》,以明变化之道。
孙权劝学的全文翻译

孙权劝学的全文翻译
孙权劝学
【作者】司马光【朝代】宋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事务,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
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你说军务繁多,谁像我?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吕蒙说:“读书人(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鲁肃就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
初中语文 文言文 司马光《孙权劝学》原文和译文

初中语文文言文司马光《孙权劝学》原文和译文
原文: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警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
起初,吴王孙权对大将吕蒙说道:“你现在身当要职掌握重权,不可不进一步去学习!”吕蒙以军营中事务繁多为理由加以推辞。
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钻研经史典籍而成为学问渊博的学者吗?只是应当广泛地学习知识而不必去深钻精通。
你说要处理许多事务,哪一个比得上我处理的事务呢?我常常读书,自己感到获得了很大的收益。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等到东吴名将鲁肃路过寻阳,与吕蒙研讨论说天下大事,鲁肃听到吕蒙的见解后非常惊奇地说:“你如今的才干谋略,已不再是过去的东吴吕蒙可相比的了!”吕蒙说:“对于有志气的人,分别了数日后,就应当擦亮眼睛重新看待他的才能,老兄你为什么看到事物的变化这么晚呢!”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好友,然后告别而去。
《孙权劝学》的翻译 译文

《孙权劝学》的翻译译文
【原文】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事务,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
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你说军务繁多,谁像我?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吕蒙说:“读书人(君子)分
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鲁肃就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
孙权劝学的文言文的翻译

孙权劝学的文言文的翻译孙权劝学的文言文的翻译《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是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创作的一篇记叙文,文题为后人所加。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孙权劝学的文言文的翻译,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原文初,权谓蒙及蒋钦曰:“卿今并当涂掌事,宜学问以自开益。
”蒙曰:“在军中常苦多务,恐不容复读书。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令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少时历《诗》《书》《礼记》《左传》《国语》,惟不读《易》。
至统事以来,省三史(《史记》《汉书》《东观汉记》为三史)、诸家兵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如卿二人,意性朗悟,学必得之,宁当不为乎?宜急读《孙子》《六韬》《左传》《国语》及三史。
孔子言:‘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孟德亦自谓老而好学,卿何独不自勉勗邪?”蒙始就学,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
后鲁肃上代周瑜,过蒙言议,常欲受屈。
肃拊蒙背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大兄今论,何一称穰侯乎?兄今代公瑾,既难为继,且与关羽为邻。
斯人长而好学,读《左传》略皆上口,梗亮有雄气,然性颇自负,好陵人。
今与为对,当有单复,以卿待之。
”密为肃陈三策。
肃敬受之,秘而不宣。
权常叹曰:“人长而进益,如吕蒙、蒋钦,盖不可及也。
富贵荣显,更能折节好学,耽悦书传,轻财尚义,所行可迹,并作国士,不亦休乎?”白话译文最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手握权柄,不可以不读书。
”吕蒙辩护说,不是他不读书,而是军中事情太多,没有时间。
孙权说:“我岂是要你研究儒家经典,去当教书匠?只不过希望你大略有个印象,知道从前发生过什么事就够。
如果说没有时间,谁能比我更忙,我还常常读书,自以为大有裨益。
”吕蒙才开始求学。
后来,鲁肃路过寻阳(湖北省武穴市东北),跟吕蒙谈论,不由大吃一惊,说:“你今天得才识智略,已不是当年吴郡(江苏省苏州市)时代得吕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权劝学》译文(精选15篇)《孙权劝学》译文篇1选自《资治通鉴》孙权劝学:司马光文本译文原文文本起初,吴王孙权对大将吕蒙说道:“你现在身当要职把握重权,不行不进一步去学习!”吕蒙以军营中事务繁多为理由加以推辞。
孙权说:“我莫非是想要你钻研经史典籍而成为学问渊博的学者吗?只是应当广泛地学习学问而不必去深钻精通。
你说要处理很多事务,哪一个比得上我处理的事务呢?我经常读书,自己感到获得了很大的收益。
”吕蒙于是开头学习。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行不学!”蒙辞以军中多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等到东吴名将鲁肃路过寻阳,与吕蒙研争论说天下大事,鲁肃听到吕蒙的见解后特别惊异地说:“你如今的才能谋略,已不再是过去的东吴吕蒙可相比的了!”吕蒙说:“对于有志气的人,分别了数日后,就应当擦亮眼睛重新看待他的才能,老兄你为什么发现事物的变化这么晚呢!”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好友,然后告辞而去。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警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2023/10/01《孙权劝学》译文篇2孙权劝学教学目的:1.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2.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教学过程一、导入:“开卷有益”这个成语是说读书对人们大有好处。
本文讲了一个有关读书的故事。
三国时,孙权手下的名将吕蒙大字不识几个。
孙权劝他,你现在当权,不行以不读书。
吕蒙听了孙权的劝说,开头学习,后来果真大有进步。
二、作家作品简介本文选自《资治通鉴》,题目是编者加的。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即为统治阶级供应政治借鉴。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孙权(182-252)即吴大帝。
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
字仲谋,吴郡富春人。
208年与刘备联合,大败曹操于赤壁。
222年夷陵战役,吴军大败蜀汉军队。
229年称帝于武昌,后迁都建邺。
230年派将军卫温到达夷州(今中国台湾),加强了与夷州的联系。
吕蒙(178-219),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
他接受孙权劝说,多读史书、兵书,进步甚快。
帮助周瑜等大破曹军于赤壁,并领兵袭破关羽,占据荆州。
三、朗读全文,留意读音和停顿四、疏通文意五、理解与运用(1)有关“吴下阿蒙” “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
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泛指缺少学识文才的人。
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例句)你还不知道吗?XX同学在诗歌创作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可不再是吴下阿蒙(2)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由于状况是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
要用进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要估量到别人的进步。
(例句)上节课,某某同学朗读的《黄河颂》特别好,真叫人刮目相待。
六、分析文章: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全文都围绕“学”来说明的。
(1)请找出孙权“劝”吕蒙学习的语句。
1、卿今当涂掌事,不行不学!(揭示学习的必要性)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学习的目的、方法)3、卿言多务,孰若孤?(委婉的批评)4、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现身说法,读书的益处)(2)由于劝,所以吕蒙最终开头就学。
(3)再看鲁肃赞学: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吕蒙回答: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骄傲之情溢于言表。
鲁肃行动: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4)此做法有何含义?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
(5)用图表再做归纳:孙权劝学恳切、关心力陈必要:当涂掌事,不行不学提出目标:涉猎见往事献身现身说法:多务孰若孤吕蒙就学无法推辞先:辞-军中多务后:就-学有小成鲁肃赞学今者才略,非吴下阿蒙赞叹、佩服蒙:得意、骄傲六、朗读课文,留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1)“卿今当涂掌事,不行不学!” 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2)“邓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反问句,强调并不是要吕蒙讨论儒家经典,当专享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有别的目的。
(3)“卿言多务,孰若孤?” 反问句,否定吕蒙辞以多务的理由。
要重读强调。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感叹句,要读出惊异不解的语气。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反问句,指责中带有骄傲的语气。
再读课文,体会句子所表达的语气:七、归纳:(1)把握下列加点的词语A 但当涉猎只B 见往事了解C 乃于是D 吴下阿蒙E 刮目相待(2)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A 、蒙辞以军中多务。
A、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推托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B、我莫非想要你讨论儒家经典当学官吗?C 、蒙乃始就学C、吕蒙于是开头去学习。
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D、长兄认清这件事太晚了啊。
(3)古今异义:辞古:推辞及古:到了……的时候今:美妙的词语今:以及过古:到孤古:古时王侯自称今:经过今:孤独更古:重新但古:只,仅仅今:更加今:转折连词,但是博士古: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学位名称(4)一字多义就: 蒙乃始就学接近,靠近,趋向当: 但当涉猎应当指物作诗立就完成当窗理云鬓对,对着以: 辞以军中多务用可: 不行不学可以,能够以钱币乞之用皆有可观者值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把以为认为(5)留意下列句子中消失的倒装现象和句子成分省略现象: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应理解为:“蒙以军中多务辞,以:拿,用,介词。
②孰若孤?哪一个比得上我(处理的事务多)呢?(6)说说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表示什么语气。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
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表示限制语气,相当于“罢了”③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表示感叹语气,相当于“啊”。
七、拓展延长:学了这篇文章,文中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对你有什么启示?劝人要讲究策略要擅长听取别人的意见开卷有益;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不能总拿老眼光看待人和事不能找借口轻言放弃……八、小结本文通过孙权劝说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进步的故事,告知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
本文以对话为主,用不多几句话,就使人受到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九、布置作业:《孙权劝学》译文篇3教学目标1.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2.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教学重点:(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教学难点: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学时间:两课时课前预习1、阅读课文,查字典,看解释试翻译课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三分钟(课外阅读读后感)3'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开卷有益"这个成语是说读书对人们大有好处。
本文讲了一个有关读书的故事。
三国时,孙权手下的名将吕蒙大字不识几个。
孙权劝他,你现在当权,不行以不读书。
吕蒙听了孙权的劝说,开头学习,后来果真大有进步。
1.老师或请同学进行作家作品简介本文选自《资治通鉴》,题目是编者加的。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来政治家,史学家。
三、正课1.朗读课文(老师范读或听录音后,同学朗读)2请同学翻译。
(一人译一句)3.课文解释补充。
谓……曰:对……说。
掌事:掌管国家大事。
但:只不过。
多务:事情多。
孰若:与……相比如何。
遂:于是4.再次朗读课文,留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完成目标1)(1)"卿今当涂掌事,不行不学!"(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2)"邓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句,强调并不是要目蒙讨论儒家经典,当专享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有别的目的。
)(3)"卿言多务,孰若孤?"(反问句,否定吕蒙辞以多条的理由。
要重读强调。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感叹句,要选出惊异不解的语气。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反问句,指责中带有骄傲的语气。
)5.提问:孙权如何以现身说法,劝吕蒙学习?争论并归纳:"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6.提问:吕蒙读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写?争论并归纳:"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通过鲁肃所见所语来写。
7.提问: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争论并归纳:由于状况是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
要用进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8.提问:请解释"吴下阿蒙"并造句。
(目标3)争论并归纳:"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
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
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例句)你还不知道吗?小黄已贵为经理,可不再是吴下阿蒙了。
9.提问:请解释"刮目相待"并造句。
(目标3)争论并归纳:"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
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要估量到别人的进步。
(例句)听了少管所的"现身说法"报告后,小明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你对他可要刮目相待。
其次课时一、试背诵全文。
二、复述课文(同学讲讲文章的内容和背景)三、情节表演(分男女两组,每组三给人,分扮演三个角色)四、老师小结(目标4)本文通过孙权劝说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进步的故事,告知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
本文以对话为主,用不多几句话,就使人受到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五、布置作业A.课后练习一、二、三。
B、背诵全文。
C、写写这篇文章给你的启示。
六、说课精要:解决本课重难点要留意讲练结合,使同学更好的把握。
教后记:(附译文)当时,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国家大事,不能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多推辞。
孙权说:"我哪里要你攻读经书成为博士呢!只不过应当刎览一些书籍,了解过去的历史。
你说事多,比我如何?我常常读书,自以为大有补益。
"吕蒙从今开头读书。
等到适逢鲁肃到寻阳,跟吕蒙谈论事情,大吃了一惊说:"你现在的才略,不是过去的吴下阿蒙啊!"吕蒙说:"士人离别三天,就应当去掉老眼光来看待,你怎么发觉状况这么近呢?"鲁肃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成伴侣才告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