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学技术概论》提纲第二章到第四章

合集下载

现代科技概论重点

现代科技概论重点

现代科技概论重点现代科技概论第⼀章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引论第⼀节现代科学技术的含义⼀、现代科学技术的概念社会上俗称⾼新技术,诞⽣于20世纪40年代的⼀个⾼新技术群。

是以材料、能源和信息科学技术为三⼤⽀柱,在20世纪40年代以后兴起的世界新技术⾰命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个⾼新科学技术群。

⼆、现代科学技术的特点1.⾼新技术群2.发展创新速度快:如:1904年发明真空⼆极管到发明晶体⼆极管⽤了44年。

3.科学和技术之间互相渗透、互相促进的关系明显加强,各种新技术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出现了众多边缘学科或交叉技术。

如: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促进了集成电路的发展,⽽集成电路⼜促进了计算机的发展。

4.影响⼤三、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事记1.能源科学技术领域2.信息科学技术领域3.空间科学技术领域4.⽣物⼯程领域5.其它领域第⼆节现代科学技术的影响⼀、现代科学技术⾰命对⼈们,社会的影响。

⼆、现代科学技术⾰命的主要特点、⽅向和研究⽅法1. 主要特点:带头技术是电⼦科学技术、带头产业是信息产业,以知识和技术⾼度密集形态出现,不只出现在企业⽽且出现在⾼等学校、研究所与企业协同作战,对世界、国民经济的影响⾯⼴。

2. 主要⽅向3. 研究⽅式三、各国对现代科学技术⾰命的反响1. 制定发展⾼科技计划:863⾼科技发展计划、“⽕炬”计划2. 制定各种发展现代科学技术的优惠政策和措施3. 增设科研机构,⼤⼒培养和吸引⼈才,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4.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励风险投资,吸引外资四、⾼新技术产业⾼新技术的实⽤化和商品化。

特征:⾼风险、⾼难度、⾼速度、⾼知识、⾼资⾦、⾼竞争、⾼效益、⾼功效。

⾼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研机构、⼤专院校与企业三位⼀体的新型组织形式。

以开发⾼新技术、开拓新产业为⽬标,促进科研、教育和⽣产相结合,推动科技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综合基地。

我国⼤陆最早1985年的深圳科技⼯业园。

第⼆章⾃然科学基础学科⾃然科学分段古代⾃然科学(16世纪以前)近代⾃然科学(16—19世纪)现代⾃然科学(20世纪以后)六⼤分⽀学科:数学、物理学、化学、天⽂学、地球科学、⽣物学第三章材料科学技术第⼀节基础知识⼀、材料科学技术中的⼀些基础名词:晶体与⾮晶体;机械性能(强度,硬度,刚度,塑性等);热处理(淬⽕,回⽕等);化学热处理;相及相变等.⼆、材料科学技术基础研究的发展:显微结构的研究,热⼒学的研究等三、研制材料的新⽅法、新⼯艺1、新⽅法:宏观性能和微观结构的研究;表⾯处理的研究;破坏过程的研究;计算机的介⼊凑试法2、新⼯艺:快速凝固、离⼦注⼊四、材料的发展第⼀代天然材料:存在于⾃然界的动物,植物和矿物物质第⼆代烧炼材料:烧结材料和冶炼材料第三代合成材料:化⼯合成,特种合⾦和超铀元素(原⼦序数⼤于92的元素的统称)第四代可设计材料:如复合材料第五代智能材料:如记忆合⾦五、材料的分类1的来源分类:天然材料(矿物,动物和植物材料)和⼈⼯材料(陶瓷、玻璃、合⾦)2:结构材料(利⽤⼒学性能承受⼀定负荷的材料)和功能材料(利⽤物理和化学特性的材料)3:传统材料和新兴材料4:⾦属材料,⽆机⾮⾦属材料和有机⾼分⼦材料注意:⾦属陶瓷属于复合材料第⼆节材料科学技术的地位⼀、材料科学技术的概念材料:专指⼀些有⽤的物质.材料科学技术:是以⼒学、固体物理学、热⼒学、化学、晶体学等为基础,结合冶⾦、化⼯等技术科学,从总体上研究材料的种类、功能、基本结构和性能之间的关系以及新材料的研制和应⽤的科学。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课程教学大纲现代科学技术概论课程教学大纲Introduction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课程编号:0222304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适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先修课程:高中的相关课程后续课程:科学技术哲学总学分:3学分教学目的与要求:现代科技是现代文明的主导,它不仅本身具有博大精深的内涵,而且直接决定或影响着经济的增长、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转型。

本课程就是试图概要而系统地论述现代科技的由来与演变。

宇宙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什么是大爆炸宇宙学说,地球是怎样产生的,生命的本质是什么,基因有什么作用,克隆羊“多莉”是怎样诞生的,信息高速公路是怎么回事,宇宙飞船可以探测到什么,为什么要进行环境保护,……本课程内容新颖,信息量大,寓意深刻,针对性强,融学科性、知识性、新闻性、趣味性于一体。

本课程重点讲授以下几个专题:一、近代以来的三次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二、科学技术的本质三、宇宙的起源和演化四、地球的起源五、生命起源和智力的起源六、物理学革命及其影响七、现代高新技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文科大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基础知识、科技发展中的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等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从而为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学时分配学时分配序号章目名称序号章目名称讲授实验讲授实验1 第一讲、绪论 6 5 第五讲、地球的起源和演化 6 2 第二讲、科学技术的本质 3 6 第六讲、生命的起源和演化 9第三讲、近代以来的三次科第七讲、物理学革命及其影3 3 7 6 学革命与技术革命响4 第四讲、宇宙的起源和演化 9 8 第八讲、现代高新技术简介 9第一章诸论(6学时)第一节回顾:20世纪尚未找答案的科学问题一、20世纪重大的科技成果二、20个尚未解决科学问题第二节 21世纪的重大科学进展展望一、21世纪重大的科学展望二、21世纪的重大科技进展第三节思考:科技对社会的影响观看电教片本章重点:20世纪取得的重大科技成果;难点: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第二章科学技术的本质(3学时)第一节几个值得关注的概念一、科学二、技术三、科学技术四、大科学与高技术第二节现代科学技术的分类一、科学技术分类的思想渊源二、现代科学技术的分类原则三、现代科学技术的系统分类本章重点:科学与技术的区别难点:科学技术的分类原则第三章近代以来的三次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3学时) 第一节三次科学革命一、近代科学的诞生二、近代科学的发展三、现代科学的形成与发展第二节三次技术革命一、蒸汽技术革命二、电力技术革命三、信息技术革命本章重点:什么是科学革命;什么是技术革命难点:技术革命与生产力的关系;技术变革与文明第四章宇宙的起源和演化(9学时)第一节天文学的回顾和展望一、古代天文学二、现代天文学第二节太阳系的起源和演化一、太阳系的特征二、太阳系起源的几种假说三、现代星云说第三节恒星一、恒星的运动二、恒星的分类三、恒星的演化第四节星系一、银河系的结构二、星系的分类三、星系的演化第五节宇宙学一、什么是宇宙学二、宇宙学研究的对象三、宇宙模型本章重点:掌握现代科学背景下关于太阳系、恒星、星系的演化难点:宇宙学研究的对象;宇宙模型第五章地球的起源与演化(6学时)第一节地学发展的历史回顾一、生物地球观二、化学地球观三、物理地球观第二节地球的构造一、地球的外部构造二、地球的内部构造第三节地球的历史演化一、地球的起源二、新地球观本章重点:为何地学这门学科发展缓慢,新地球观的主要内容,难点:地球的演化第六章生命起源与智力的起源(9学时)第一节概论一、生物学研究的对象二、生物学的主要分支三、生物学的发展线索第二节生命起源的理论一、神创论二、自生论三、生命的起源必然是通过化学途径实现的第三节生物进化的理论一、拉马克的观点二、达尔文的观点三、新达尔文主义的观点四、现代达尔文主义的观点五、中性学说第四节人类智力的起源和进化一、什么是智力二、脑的进化三、智力进化与人类的起源四、人类对大脑和智力的不断探索本章重点:如何理解生命的起源必然是通过化学途径实现的,生物进化的证据,生命起源的几种假说,难点:脑科学的发展,生物进化学说,分子生物学,第七章物理学革命及其影响(6学时)第一节经典力学与绝对时空一、牛顿生平与主要贡献二、绝对时空第二节相对论一、狭义相对论的创立二、广义相对论的建立第三节量子力学一、量子力学产生的历史背景二、量子力学的建立本章重点:经典力学与绝对时空的主要内容,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的两条基本原理,狭义相对论的公设、推论及意义,难点:为什么说经典力学为旧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的自然观提供了基础,相对论的科学贡献,第八章现代高新技术简介(9学时)第一节空间技术一、人类探空活动的由来和发展二、火箭技术三、人造地球卫星四、载人航天和登月成功五、空间开发的前景第二节海洋技术一、海洋科学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二、海洋开发技术的现状与前景第三节生物技术一、现代生物技术的涵义二、基因工程三、蛋白质工程四、细胞工程五、酶工程第四节新材料一、材料的作用、地位和分类二、现代金属材料技术三、无机非金属材料技术四、有机高分子材料技术五、新型复合材料技术六、特种材料技术第五节新能源技术一、新能源技术的基本特征二、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第六节激光技术一、激光的产生二、激光的特性三、激光的广泛应用本章重点:1981年,国际宇航联合会第32届大会,正式把陆地、海洋、大气层和外层空间分别称为人类的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环境。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 考试大纲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 考试大纲

高自考课程考试大纲课程名称:现代科学技术概论课程代码:00353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与特点现代科学技术概论课程是为培养自学应考者的科学素养和检验自学应考者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发展状况掌握情况的一门基础课程。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具有全面性、历史性和时代性。

该课程总结科学史上的重大事件,严格遵循历史的逻辑,全面清晰地梳理出科学进步的历史线索,并把科学作为社会进步的源头和先导,着力于探讨科学革命——技术革命——产业革命的承递关系,揭示科学发现和突破是技术创新的动力源的思想,同时结合现实揭示科技进步的双面效应。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本课程的目标是使自考者掌握现代科学的基本知识,认清中国科技发展面临的严峻形势,增强科学精神和方法论意识,提高科学素养,扩大创新能力。

基本要求是能够掌握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框架和科学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掌握现代科学和技术各门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知识,形成正确的科学技术观念。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在专业课构成中为基础课程。

无先期课程。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第1章绪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科学和技术的概念内涵、基本特征,了解现代技术的三大体系,理解科学与技术的内在联系和区别,形成对科学技术的总体认识。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科学的含义(重点)识记:科学的基本概念内涵理解:科学的基本特征(二)技术的含义(重点)识记:技术的基本概念内涵理解:(1)技术的特征和属性;(2)现代技术的三大体系(三)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次重点)理解:(1)科学与技术的内在联系(2)科学与技术的区别第2章科学技术发展简史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科学技术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了解古代科学技术知识发展萌芽以及中国、古两河流域、古埃及、古希腊、古印度对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贡献;理解近代科学技术兴起的背景以及近代科学发展的过程,明确近代科学发展史上不同时期的科学成就以及进步意义;形成对近代科学总体状况的基本认识。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教学大纲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教学大纲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538900020【英文译名】:Generality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适用专业】:本课程适用于理、工、文、管、农类各专业。

【学分数】:2【总学时】:32一、本课程教学目的和课程性质《现代科学技术概论》作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主要课程之一。

本课程以现代科学技术知识为主线,通过丰富的内容、翔实的材料、典型的事例介绍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现状、趋势及对社会的影响,形成文理交叉、理工渗透、专业基础与技术应用相结合的课程体系,有助于大学生树立科学意识,提高科学素养,学会科学思维,形成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一)从内容上,应使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发展简史;现代高新技术的主要内容、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二)从能力方面,应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爱好,进一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三)从教学方法上,以讲授为主,适当加以课堂讨论,同时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建立网络教学、交流、辅导系统。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为后续的基础课程及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丰富的科学技术背景知识和必要的理论基础。

四、课程内容1.科学技术发展简史1.1科学与技术概论1.2古代科学技术1.3近代科学技术1.4现代科学技术革命2.现代科学技术2.1生物技术2.2现代信息技术2.3激光技术2.4新材料技术2.5新能源技术2.6 空间与海洋技术1工程技术中心2 2.7 环境科学技术3工程技术基础3.1工程图学基础3.2 工程力学3.3 工程材料3.4机械设计与制造基础3.5先进制造技术4.科学技术与社会4.1科技的社会功能4.2二十世纪科技的发展与创新4.3科教兴国4.4科技进步与可持续发展4.5科学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五、教学方法建议对于该课程的教学,注重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改进教学方法,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能,取得较好实践效果。

科学技术概论第二版复习提纲

科学技术概论第二版复习提纲

导论一、科学的四个特征:1.是放映客观食物和规律的知识和知识体系;2.是探索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活动;3.是一种社会建制;4.是一种知识形态的生产力.二、技术的定义:是人类对自然和社会进行有目的的改造和控制活动.特征:1.既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2.具有工具性与价值负载性;3.功能具有两面性.三、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科学与技术存在密切的联系,同时,科学与技术既具有一些共同特征,又有显着的差别.相同点:科学与技术都是人类的理性创造活动及其成果,都放映了人对自然的对象性关系,都属于历史的、发展的范畴.不同点:技术是一种广义的知识体系,与科学具有不同的知识结构和行为特征;科学更多地体现者人对于自然的认知和理解,更侧重于认识自然,技术更多地反映者人对自然的改造和控制,更侧重于为了特殊的目的而改造自然.随着发展,近代科学和技术加快了融合的速度,出现“一体化”特点.四、列举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5个领域的每一个中两个提出成就:1.数学:在公元前14世纪商朝使用十进位制;公元5世纪初,祖冲之父子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到3.1415927之间,保持了千年之久.2.天文:中国人提出了一种早期的无限宇宙概念;中国人发展了数值计算天文学和星表.3.地学:水经式出于唐代,是我国第一部国家级水法;山海经由山经、海经和大荒经三部分组成,其中山经成书最早,科学价值最大,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地理着作.4.农学:在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宋朝秦观着蚕书,是中国保存下来最早的蚕桑业专着.5.医学:黄帝内经是最早的医学经典;神农本草经是中国最早的药物学专着.第一章近代自然科学的初步发展一、近代自然科学初步发展在14-15世纪,地点是欧洲.二、近代自然科学初步发展的原因:文艺复兴的思想解放;宗教改革;手工业发展;航海;东西方交流.三、地心说强调以地球为中心,日心说强调以太阳为中心.四、近代科学和第一次大综合以牛顿的地面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为标志.五、近代科学方法有:实验归纳法;数学演绎法;数学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牛顿的科学方法;形而上学的机械唯物注意自然观.第二章第一次产业技术革命一、第一次产业技术革命从英国开始,17世纪中叶.二、第一次产业技术革命产生的原因:思想解放;宗教改革;生产的发展;城市化运动;殖民扩张.三、第一次产业技术革命的源头:纺织技术;飞梭和珍妮纺车.四、第一次产业技术革命的标志是蒸汽机的发明的应用.五、第一次产业技术革命涉及的领域包括:纺织工业;钢铁工业;蒸汽机的发明应用;煤炭工业等.第三章近代自然科学的全面发展一、康德-拉普拉斯星云假说:太阳系及其行星都有一个历史的演化过程,它们是由原是弥漫物质星云逐渐凝聚而成,不断收缩的星云中心部分凝聚成太阳,大体在同一平面上的环状弥漫星云物质收缩凝聚成了行星.二、能量守恒定律:各种能量都是相互联系的,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这种转化在数量上是守恒的.三、近代自然科学全面发展中物理学的进展包括:能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和热力学、电磁现象的研究,光的波动说的复兴.四、近代自然科学全面发展中化学的进展包括:原子分子轮;有机物的合成和有机结构理论;元素周期表.五、近代自然科学全面发展中生物学的进展包括: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的诞生.六、生物进化论的两个基本思想是: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第四章第二次产业技术革命一、第二次产业技术革命从德国开始,19世纪中叶.二、李比希学派在教育上的重大贡献是:在大学中建立教学科研用实验室.三、第二次产业技术革命在德国的主要领域有:化学工业的兴起,内燃机的发明和利用;电力技术革命.四、第二次产业技术革命中美国兴起的原因有:重视农业;加强工农业联系;基础设施建设先行;组织创新;加强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引进与创新相结合;管理出效益.第五章物理学革命及其影响一、侠义相对论的两条原理是:光速不变原理;狭义相对性原理.二、侠义相对论的主要结论有:尺缩效应;钟慢效应;思维时空;新的速度变换公式;物体质量随欲动速度增加而增加;质量与能量之间的内在关系.三、量子力学在以下四个方面取得巨大成就:量子学说的提出;光的波粒二象性的发现;院子结构问题的探索;物质波概念的提出.四、现代化学理论的新发展包括:元素周期理论的新发展;现代化学键理论.第六章宇观世界探索一、宇宙的哈勃半径为:1.310的10方LY.二、大爆炸宇宙模型的描述为:宇宙为原始火球.球内充满辐射和基本粒子,这些基本粒子相互发生核聚变反应,引起爆炸向外膨胀,辐射温度和物质温度急剧下降,核反应停止,期间产生的各种元素形成今天宇宙中的各种物质.三、黑洞:恒星到晚年的归宿,它的质量是太阳的3-50倍.天文学家认为,黑洞是这样的一种时空区域:在其表面连光也无法逃离其引力的束缚.四、研究太阳的双重意义是:太阳给地球和人类以能量,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可以了解人类的环境;太阳在宇宙钟是一颗普通的恒星,研究它对整个宇宙的研究有普遍的指导意义.第七章深入微观世界和追求物质统一性一、19世纪末,物理学的三大发现是:X射线,天然放射线,电子.二、人类已经发现自然界中存在四种力:强力,弱力,万有引力,电磁力.三、基本粒子的性质有:质量,寿命,电荷,自旋等.四、基本粒子按其作用方式分为:强子,轻子,传播子.第八章地球系统科学、生态学和环境科学一、地球系统科学的定义:将地球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作为一个相互作用的系统,研究其间的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过程,并和人类生活、生产联系起来,认识现状和过去,预见未来.二、生态学定义:是研究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机理、规律的科学.三、环境科学定义:是研究人类活动和环境质量关系的科学.宏观上和微观上P141四、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三个层次是:全球变化;区域模型;宏观调控.五、何谓温室效应:指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热交换而形成的保温效应,就是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透过大气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后放出的长波辐射却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所吸收,从而产生大气变暖的效应.六、简述一个自然界中的一条较完整的生态食物链;草-蝗虫-青蛙-蛇-鹰七、生态学研究的三个主要方面:作为生物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生态学研究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生态学主要以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研究为核心;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全球生态学应运而生,并正在成为人们关注的领域.八、环境科学研究的内容是:探索全球方位内自然环境演化规律;揭示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关系;考察环境变化对人类生存的影响;研究区域环境污染综合防治的技术;加强最自然系统的研究.第九章生命科学与智能探索一、现代生命科学包括:现代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神经科学等.二、基因理论的主要内容:基因存在生命体中;基因能产生同样的基因,遗传功能;在一定条件下,基因可能变异:进化.三、生命起源中的自然发生说认为生命来源于非生命.其进化过程为:无机物-有机小分子物质-生物大分子物质-多分子体系-原始生命.目前的科学发展已制成人造生物大分子物质.四、恩格斯提出:人类超越动物界过程中的作用表现在:劳动促使古猿直立行走;劳动促使古猿的前爪转变为人手;在劳动中产生了语言;劳动推动了人脑的形成和发展;劳动发明了用火,最终把人同动物分开.第十章系统科学与探索复杂性一、系统科学的定义:是分析与综合渗透的研究方法,包括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和医学、工程等领域的系统方法、原理和技术等研究.二、系统的定义:是存在于一定环境之中,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所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三、按组成要素系统可分为:自然系统,人工系统,复合系统.四、按时空状态分:动态系统,静态系统.五、按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分:开放系统,封闭系统.六、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功能是结构的表现,结构是功能的基础,结构于内,功能表现于外.七、系统论的基本原则是:整体性原则,层次性原则,有序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八、霍乐提出三维系统方法指:逻辑维,时间维,知识维.九、控制论定义:是研究各类系统的调节和控制规律的科学.十、反馈的定义:是指系统输出的全部或一部分,通过一定的途径返回到输入端,从而对系统的输入和再输出市价影响的过程.十一、信息论研究的范畴:“信息”是信息论的核心范畴.十二、信息的特点:信息不能离开物质而独立存在;信息的作用和价值往往受到接受者主观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信息不但具有可识别性、可传输性、可存贮性等,更重要的是,信息具有可分享性.十三、控制论与信息论的主要方法有:反馈法,功能模拟法,箱方法,信息方法.第十一章当代高技术的崛起及其特点一、高技术定义:是指基本原理主要建立在最新科学成就基础上的技术;是“尖端”的、“前沿”的、“先进”的技术;是从经济角度对一类产品、企业或产业的评价术语,凡是技术所占比重超过一定标准获比例时就可称为高技术产品、企业获产业.二、目前公认高技术的领域:电子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海洋技术,空间技术.三、当代高技术发展的原因:1.源于现代自然科学的突破性发展;2.社会的需要推动了高技术的发展;3.军事的需要刺激了高技术的发展;20世纪中叶以来高技术史无前例的崛起,从根本上说是源于现代自然科学的突破性发展;社会的需要直接构成了当代高技术产生与发展的根本动因;20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的战争与军备竞赛,刺激与加速了高技术的产生与发展.四、高技术的特点:高群落;高智力;高投资;高风险;高收益;高竞争;高渗透;高战略.第十二章计算机技术一、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的时间是:1946-2-15.二、冯·诺依曼给出的计算机原理与结构的主要内容:5大部件,二进制,存储程序控制.三、第一代计算机:真空管;第二代:晶体管;第三代:集成电路;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第十三章生物技术一、生物技术包括:酶工程,发酵工程;基因工程;细胞工程.二、酶工程定义:是在一定的物质反应装置内,利用酶的催化作用,将相应原料快速高效地转变为人类所需产品的一门技术.发酵工程定义:是指采用现代工程技术手段,利用的某些特定功能,为人类生产有用的产品,或直接把微生物应用于过程的一种新技术.基因工程定义:是一种将不同生物的遗传物质DNA,按照人们的意愿,在体外或体内进行人工剪切和拼接,然后通过一定的载体,再转入到所操作的生物体中,使其在所操作的生物体细胞中得到表达,从而生产出人们所需要的产品,或创造出人们所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的技术.细胞工程定义:是一门在细胞水平上利用生物、改良生物和创造新生物的技术.三、酶的特性:高效,专一,反应后性质数量都不变化,在常温常压下进行.四、酶工程主要包括:酶的生产和分离技术,固定化酶技术,酶应用技术.五、发酵工程四部曲:1.选取发酵原料及对原料进行预处理;2.发酵过程准备;3.发酵过程;4.对发酵产品进行分离和提纯,以获得符合要求的发酵产品.六、细胞的全能型:指细胞经分裂和分化后仍具有形成完整有机体的潜能或特性.七、简述当前的一项应用的生物技术:生物医药中的基因疗法,就是人为地有目的地对人体DNA或RNA进行处理.P245-248第十四章新材料、新能源技术一、现代文明的三大支柱:能源,材料,信息.二、当代新材料包括:新型金属材料、高分子合成材料、复合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光电子材料和纳米材料等.三、高分子合成材料包括:合成橡胶,化学纤维.四、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包括:工业陶瓷、光导纤维和光导材料.五、新能源有:太阳能,风能等.特点:多,无污染,采集难度大.六、论述核能开发与核安全关系:面对当今能源危机,只有核能是一种既清洁又安全可靠,且经济上最具竞争力的最现实的替代能源.核能开发将成为21世纪人类应对能源危机和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虽然核能具有来源丰富、安全、清洁、高效等明显优点,但是核能开发仍然可能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对人类社会造成重大损害.因此,在核能开发的同时,我们要关注核安全,避免发生历史上的核安全事故美国核电站失水事故,前苏联核电站泄漏放射性物质,日本地震海啸导致核电站爆炸.核能开发给生态资源、环境保护、社会生活以及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利益,也对人类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形成潜在威胁,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核能进行开发、注重核安全,能更好地保护环境和促进人类利益.第十五章海洋技术与空间技术一、海洋技术包括:海洋探测技术,海洋资源开发技术.二、海洋资源开发技术有:海洋矿产资源开发技术,海洋生物资源开发技术,海洋化学资源开发技术,海洋能源资源开发技术.三、目前在海洋探测技术中使用的主要器具有:考察船,海洋卫星,潜水器等.四、人类进入太空的难关有:1.克服地球甚至太阳系的万有引力;2.克服真空;3.适应剧烈变化的温度环境;4.防止有害辐射.五、空间技术的三大支柱:航天器,运载器,地面测控技术.六、我国第一个环游太空的宇航员是:杨利伟.补充问题:·结合东莞市情或国情,谈谈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答:1这是由科学技术在现代生产力体系中的作用决定的.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发展,使科学技术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进入生产领域,使现代物质生产力成为一个复杂的体系.在这个复杂的体系中,科学技术自身不但体现为生产力,而且在生产力诸要素中成为最主要的推动力量,成为第一位的构成要素.2这是由科学技术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决定的.科学技术不仅使经济在量上即规模和速度上迅速增长,同时也使经济发生质的飞跃,在经济结构、劳动结构、产业结构、经营方式等方面发生了深刻变革.邓小平对此有敏锐的察觉,提出,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3这是由知识创新和创造知识的劳动在现代社会生产中所起的作用决定的.科学研究是进行知识创新或进行创造知识的劳动,知识也属于生产力的要素.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已经被认为是提高生产率和实现经济增长的驱动器.肯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就是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特别是进行知识创新、技术发明创造的人才,注意 .·论述“新材料”“新能源”对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答:发展清洁可再生的新能源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唯一出路.对中国来讲,新能源的战略意义犹其重大.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常规油气已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据统计,2010年和2020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分别为47%和60%预计,迫切需要新的能源来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从世界能源史来看,中国要完成大国崛起的战略,必须转向以新能源为方向的能源战略.中国应该像美国转向石油和英国转向煤炭那样迅速转向新能源体,赢得经济和政治上的优势,保证中国在21世纪的和平崛起.2008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费的增长中约3/4的增长来自中国,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能源缺口将逐渐加大,对外依赖程度也将不断加深,我们如果希望能够保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发展新的替代能源迫在眉睫.中国的特殊问题在于快速工业化和快速城镇化并举,而经济增长方式长期粗放,缺乏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导致能源与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各方面矛盾集中出现.对中国而言,发展新能源有利于中国社会转型.中国,现在已经是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多的国家,中国自身面临巨大的环保责任压力,新能源战略将有助于中国减压,成为负责任的大国.·什么是系统简述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关系答:系统是存在于一定环境之中,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所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功能是结构的表现,结构是功能的基础,结构于内,功能表现于外.P172·哥白尼的日心说的革命性作用是什么答:1哥白尼的日心说是科学的天文学诞生的标志,也是近代科学诞生的标志.2哥白尼的日心说动摇了神学宇宙观,成为自然科学从神学中解放出来的宣言书.3哥白尼的日心说的革命性作用不在于强调太阳是宇宙的中心,而是在于指出了地球在宇宙中没有任何特殊地位.这正是宇宙论原理的精神,也称为哥白尼精神.·为什么说海洋是生命的摇篮答:当宇宙空间中星云团在重力的作用下,裂变、旋转形成地球之后,雨水把大气中的无机生成物植入了原始海洋.这些无机物的“胚胎”在海洋的母体里经过漫长的孕育、演变,诞生了原始生命.又经过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出现了细胞,出现了原始生物,后来又出现了植物、动物的分支.海洋里的原始水生藻类演变形成了今天拥有30多万种类的植物世界;动物由单细胞的进化直至产生了超凡脱俗的人类,在这个演化过程中,海洋充当了生命的摇篮和母体.1、最早的生命来自海洋;2、如今80%的动物仍生活在海洋;3、对人类来说,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是个尚待开发的宝库.·克隆与社会伦理答:克隆技术是近年来新兴的无性繁殖的生物学技术,其发展非常迅速,就该技术的发展现状而言,在不久的将来就可能实现对人的克隆,必将给人类伦理世界带来冲击,从而可能给人类带来前所未有的伦理危机.从生物学上来说.克隆是指用无性生殖方式产生个体有机体或细胞的遗传拷贝.目前可能应用于人类的克隆技术分为两种,一种为生殖性克隆,一种为治疗性克隆.生殖性克隆即是复制出一个完整的个体.治疗性克隆只是生成相同基因的组织或器官,用来置换身体患有某些疾病的器官.针对克隆技术的应用将带来的伦理问题,我们还是应该理智的对待,不能把它看作洪水猛兽,也不能全盘接受,应该一分为二,客观地看待.我个人认为生殖性克隆是应该被绝对禁止的,因为这种技术违背了自然界的基本法则,冲击了多样性,使得人类社会这个有机的整体不能顺利运行.而且由于克隆人的特殊性.现有的法律制度及伦理学都无法解决上述问题.克隆人的出现必将带来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并且难以解决,最终导致人类社会的混乱和颠覆.所以说人的生殖性克隆是要被绝对禁止的,这不是否定科技对人类发展的作用,而是要保护人之所以称为人的基本要求.而克隆技术的另一分支,治疗性克隆,我以为在一定条件保障下是可以提倡的.因为与生殖性克隆不同,它只是对器官的复制,而器官作为人体的一部分,只是无意识的有机体,治疗性克隆的应用,并不涉及人类的伦理道德问题.治疗性克隆不仅不会对人类社会的发展造成不良后果,反而是大有增益.首先治疗性克隆,可以为脏器衰竭的患者提供健康的可替代的器官,从而可以减少患者痛苦,挽救患者生命,并减少医疗资源的消耗,提高整体的医疗保障的水平.再者,治疗性克隆技术的发展免除了亲属捐献器官的痛苦,免除家属为亲人牵挂的内心纠结,并将挽救无数个支离破碎的家庭.这必将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利于人民的安居乐业.虽然治疗性克隆技术可以给患者带来福音,但是必须在有相关的政策法规的保护下,防止技术被别有用心的人滥用,才可以推广治疗性克隆技术,而不至于导致社会秩序混乱.目前世界各国对生殖性克隆的态度比较一致,很多国家已经立法明确禁止生殖性克隆,对于治疗性克隆,目前国际上存在很多分歧,各国态度较为谨慎,但是我想随着克隆技术的进步,人们对克隆技术认识更加清晰,并且有能力掌控治疗性克隆技术的应用,势必会大大促进人类健康事业的发展.但是,需要警惕的是,某些国家或者研究单位为了各自不可告人的目的秘密的推行生殖性克隆技术,克隆人的出项也并非天方夜谭,可能在将来给人类社会带来极不稳定因素,我们也应该有应对这类危机的心理准备.·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答:·根据一些事例,论述“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答: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这既是生产力提高的一种结果,同时又为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创造了条件.正因为这样,小平同志才会断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对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报以欢呼.相反, 有相当多的人 , 坚持这样一种观点: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造福人类,又可能给人类带来灾难.相关知识、事例:1.现在银行利用高科技设备如计算机帮助工作,这既提高了工作效率 ,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又方便了顾客.但是计算机的普遍使用又带来另类问题: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各种高科技手段破坏计算机网络、盗窃银行机密文件, 侵犯储户利益,获取非法利益.尤其让人不安的是,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这种所谓的高科技犯罪越来越多 ,让人产生一种“道高。

00353现代科学技术概论

00353现代科学技术概论

课程名称:现代科学技术概论课程代码:00353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与特点现代科学技术概论课程是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英语专业(二)的免考加试课程。

是为培养自学应考者的科学素养和检验自学应考者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发展状况掌握情况的一门基础课程。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具有全面性、历史性和时代性。

该课程总结科学史上的重大事件,严格遵循历史的逻辑,全面清晰地梳理出科学进步的历史线索,并把科学作为社会进步的源头和先导,着力于探讨科学革命——技术革命——产业革命的承递关系,揭示科学发现和突破是技术创新的动力源的思想,同时结合现实揭示科技进步的双面效应。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本课程的目标是使自考者掌握现代科学的基本知识,认清中国科技发展面临的严峻形势,增强科学精神和方法论意识,提高科学素养,扩大创新能力。

基本要求是能够掌握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框架和科学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掌握现代科学和技术各门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知识,形成正确的科学技术观念。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在专业课构成中为基础课程。

无先期课程。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绪论科学技术的含义、结构和功能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科学技术的分类和整体结构,理解科学和技术的含义,明确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形成对科学技术的总体认识。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科学技术的含义(重点)识记:(1)科学的定义(2)技术的定义理解:(1)科学定义的四层含义(2)技术的属性(3)科学和技术的关系(二)科学技术的结构体系(次重点)识记:(1)研究的类型(2)科学的分类(3)技术的分类理解:(1)现代科学技术整体结构的特性(2)科学技术发育的三个阶段(三)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次重点)识记: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理解:(1)科学技术的认识功能的表现(2)科学技术社会变革功能的实现途径第一章古代科学技术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古代科学技术知识发展萌芽以及中国、古希腊罗马和古阿拉伯的科学技术发展状况,理解中国、古希腊罗马科学技术发展的背景及其为近代科学所作的思想理论和物质技术上的准备,明确古阿拉伯的科学技术知识在科技史上的地位。

现代科技概论知识点总结

现代科技概论知识点总结

现代科技概论刑事司法学院 1706班李博现代科技概论知识点总结第一章:总论1.863计划:(国家搞技术研究发展计划)1986年3月王大珩(heng)、王淦(gan)昌、杨嘉墀(chi)陈芳允目的: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坚持战略前瞻性,充分发挥搞技术引领未来的先导性作用。

涉及领域:生物技术:优质、高产、抗逆的动植物新品种主题基因工程药物、一秒和基因治疗主题、蛋白质工程主题、糖生物工程主题航天技术:研究发展性能先进的大型运载火箭。

信息技术领域:智能计算机系统主题;光电子器件和光电子、微电子系统集成技术主题;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主题;通信技术主题;激光技术领域: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领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主题;智能机器人主题。

能源技术领域:燃煤磁流体发电技术主题;先进核反应堆技术主题。

新材料领域:高技术新材料和现代科学技术主题海洋技术领域:海洋探测与监视技术主题、海洋生物技术主题、海洋资源开发技术主题专项:水稻基因图谱航空遥感实时传输系统HJD-04E型大型数字程控交换机关键技术超导技术高技术新概念新构思探索增强中国综合国力2.中国最早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85年建立的深圳科学工业园第二章: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1.科学的分期:16世纪以前:古代自然科学16到19世纪:近代自然科学20世纪以后:现代自然科学2.自然科学的6大基础学科: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球科学、生物学现代科学技术的三大支柱:材料科学技术——物质基础信息科学技术——智慧能源科学技术——动力第三章:材料科学技术(重点)1.材料的发展:(人为的按时间划分)(并非淘汰制,而是共存)(1)第一代天然材料:原始社会生产力低所用材料存在于自然界的动物、植物、矿物(2)第二代烧炼材料:生产技术进步对天然材料加工、改造后出现制陶、冶金烧炼材料是烧结材料和冶炼材料的总称(3)第三代合成材料:包括化工合成、超轴元素、特种合金(4)第四代设计材料:利用物理化学等知识自行加工(复合材料)(5)第五代智能材料:近三四十年研制的新型材料。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自学考试各章综合练习3(完整版)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自学考试各章综合练习3(完整版)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各章综合复习题第一章现代科学技术的特点及作用一、名词解释1、基础科学(P1)是研究自然界中物质的结构和各种基本运动形态及规律的学科。

担负着探索新领域,发现新现象、新物质、新原理、新规律的任务。

主要有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地理等。

表现为由概念、定理、定律或规律构成的理论体系。

2、技术科学(P2)是在基础科学理论指导下,研究某类技术的特殊规律,并解决工程技术中带有普遍性问题的科学。

技术科学的任务是把认识自然的理论转化为改造自然的能力。

技术科学有两方面的特点。

一是中介性,技术科学是基础科学的应用,以基础科学作为理论基础,同时它又是工程科学的基础。

是将基础科学知识转向实际应用的中间环节,是两者之间的桥梁。

二是应用性,技术科学着重研究应用的基础理论。

其研究成果对于工程科学有着直接的指导作用。

3、工程科学(P2)研究把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转化为生产技术、工程技术和工艺流程的原则和方法。

●三者的关系是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基础科学是技术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础,起着指导作用,其发展水平反映一个国家的科学水平。

技术可续起着中间环节、承上启下的作用,工程科学以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为基础,同时又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有密切的联系,是生产力发展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力。

工程科学的发展状况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4、实验技术(P2)是科学实验中采用的技术。

或是说为了科学认识而探索自然客体而采用的技术。

包括力学实验、物理实验、化学实验和生物实验技术等。

5、基本技术(P2)与基本运动形态(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和生物运动)相应的技术。

主要有机械技术、物理技术、化学技术、生物技术等。

也可以说是在技术科学研究中大量采用的最基本的技术。

6、产业技术(P3)是由不同劳动过程中的不同技术所组成的更为复杂的系统,一定产业一般与某一类的劳动过程中的技术相关或以其中的某一类的技术为主。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专接本复习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专接本复习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专接本复习第一章现代科学技术的特点和作用一、基本概念(名词解释等)1.基础科学研究自然界中物质的结构和各种基本运动形态和运动规律的科学。

基础科学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起着指导作用。

2.技术科学在基础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研究某类技术的特殊规律,并解决工程技术中普遍性问题的科学。

3.工程科学具体研究把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转化为生产技术、工程技术和工艺流程的原则和方法。

4.实验技术为了科学认识而探索自然客体所采用的技术,是基本技术和产业技术的基础。

包括力学实验技术、物理实验技术、化学实验技术、生物实验技术。

5.基本技术既可以为实验技术提供仪器、设备来推动其发展,又可以通过劳动过程中的技术来推动产业技术的进步。

按照人工自然过程的四种基本形式,基本技术可分为四类:广义的机械技术、物理技术、化工技术、生物技术。

6.产业技术由不同劳动过程中的各种不同技术组成。

可以划分为劳动密集型技术、资本密集型技术、知识密集型技术。

基本技术的开发必然会促进产业技术的巨大发展。

7.大科学(对比小科学P21)是相对于小科学而言的,是指在按指数规律高速增长的基础上科学已经成为全社会范围内的、以集体合作形式有计划地进行研究的事业。

诞生标志:1942年美国研究原子弹的曼哈顿工程。

8.高技术指那些与基础科学理论的前沿紧密相连,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政治、军事等各方面的进步产生深远影响、并能形成产业的技术群。

标志事件:1942年12月世界上第一座核反应堆运行。

9.高技术产业指把产生过程和产品建立在高技术基础上所形成的产业。

是一项技术密集度高、技术创新速度快、具有高附加值、节约资源并能对相关产业产生辐射效果的新型产业。

10.可持续发展指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危害”,即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浪费,扩大对再生资源的利用,实现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

二、基本原理(简答、填空、判断等)1.现代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要点:参考图1-1叙述即可。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法律基础、应用写作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法律基础、应用写作

現代科學技術概論復習重點緒論科學技術的含義、結構和功能第一節科學技術的含義1、科學:有兩個維度,一個維度是知識傾向,一個是活動傾向。

科學是一種反映客觀事實和規律的知識與知識體系及其相關的活動事業。

包括四層含義:一、科學是一種反映客觀事實和規律的知識。

二、科學是一種知識體系。

三、科學是一種探求真理推進知識的活動。

四、科學是一項複雜的社會事業。

2、技術:通常被認為是為達到某種目的而採取的手段和方法。

狄德羅的技術構成的四個要素:目的性、規則性、“工具”性、“體系”性。

兩個屬性:一、它是物質因素和精神因素相互作用的產物,也就是知識、經驗和技術同一定的物質手段相結合的系統體現.二、技術是現實的生產力,它滲透於生產力的各個要素之中,因此也可以說,生產力的各個要素,實際上不過是技術的不同表現形態而已。

3、科學與技術的差別:一、任務和形態不同。

二、研究過程和勞動特點不同。

三、社會功能和價值標準不同。

聯繫:一、根本目標的一致性。

二、科學和技術互為前提。

三、互相滲透。

第二節科學技術的體系結構1、研究的分類:基礎研究、應用研究、開發研究。

基礎研究:基本目標是推動科學認識的發展。

它分:純基礎研究、定向基礎研究。

應用研究:是運用基礎研究成果和有關知識為創造新產品,新方法、新技術和新材料的技術基礎所進行的研究。

是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主要標誌。

開發研究:是利用基礎研究、應用研究的成果和現有知識,為創造新產品、新方法、新技術、新材料以及生產產品或工程任務所進行的技術研究活動。

標誌著一個國家或企業創新和開發新產品的能力。

2、科學的分類:基礎科學(是對客觀世界基本規律的認識,是現代自然科學的基石)、技術科學(是研究如何將基礎科學中的理論用於解決生產實踐中的問題)、工程科學(是研究基礎科學和技術科學如何轉化為生產技術、工程技術和工藝流程的原則與方法,為改造世界提供手段的科學)。

3、技術的分類:實驗技術(分力學實驗技術、物理實驗技術、化學實驗技術、生物實驗技術)、基本技術(分廣義機械技術、廣義物理技術、廣義化工技術、廣義生物技術)、產業技術。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2讲述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2讲述


细胞器
细胞膜内是透明粘稠并可流动的细
胞质基质,细胞器分布在细胞质基质 中。 细胞器主要包括:内质网、核糖体、 高尔基体、溶酶体、线粒体、质体、 微体、液泡、微管、微丝等。有的细 胞表面还有鞭毛或纤毛。
线粒体由内膜和外膜包裹的囊状结构,囊内是
液态的基质。外膜平整,内膜向内折入形成一 些嵴,内膜面上有ATP酶复合体。线粒体是细 胞呼吸和能量代谢中心。线粒体基质中还含有 DNA分子和核糖体。
高尔基体 是一些聚集的扁的小囊和小泡。是细胞
分泌物的加工和包装场所,最后形成分泌泡将分泌 物排出体外。高尔基体还与植物分裂时的新细胞壁 和细胞膜的形成有关。
溶酶体 是单层膜小泡,由高尔基体断裂而产生,
内含多种水解酶, 可催化蛋白质、核酸、脂类、多 糖等生物大分子,消化细胞碎渣和从外界吞入的 颗粒。
细胞内没有核膜 和具有专门结构 与功能的细胞器 的分化
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
纤毛
高尔基体
叶绿体 线粒体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 液泡
线粒体
中心体 高尔基体
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核
细胞核 粗面内质网 光面内质网
粗面内质网 光面内质网
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异同
特 征 动物细胞 植物细胞 有,自养营养 有(纤维素和果胶质)
3、染色质和染色体
19世纪德国生物学家弗莱明发现细胞核里 有一种物质可以被碱性苯胺染料染成深色, 这就是染色质。染色质的形状和行为可以 在显微镜下精细地观察到。 伴随生物生长发育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 色质的有趣表现:在细胞开始分裂的时候, 染色质聚集成丝状,随着分裂过程的进行, 染色质丝分成数目相等的两部分,即减数 分裂,从而形成两个细胞核。
植物细胞的细胞膜外还有细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1、什么是科学和技术?答:科学是一种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与知识体系及其相关的活动事业,包含四种含义:⑴科学是一种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⑵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⑶科学是一种探求真理推进知识的活动;⑷科学是一项复杂的社会事业。

技术:就是规范化的技巧和技能,也就是方法;包括实现技能技巧时的各种工具或设备,也就是手段,前者是技术中的软件,后者是技术中的硬件。

2、现代技术的属性?答:⑴它是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也就是知识、经验和技术同一定的物质手段相结合的系统体现;⑵技术是现实的生产力,它渗透于生产力的各个要素,实际上不过是技术的不同表现形态而已。

3、科学和技术是怎样的关系?答:科学和技术的差别:⑴任务和形态不同;⑵研究过程和劳动特点不同;⑶社会功能和价值标准不同;科学和技术的联系:⑴根本目标的一致性;⑵科学和技术互为前提;⑶科学和技术相互渗透。

4、研究的类型有哪些?答:研究的类型一般可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三种类型。

基础研究是比较纯粹的科学研究,其基本目标主要是推动科学认识的发展;应用研究是运用基础研究成果和有关认识为创造新产品、新方法、新技术和新材料的技术基础所进行的研究。

开发研究是利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的成果和现有知识,为创造新产品、新方法、新技术、新材料以及生产产品或工程任务所进行的技术研究活动。

5、科学和技术的分类包括哪些内容?答:科学内容的分类来自人类的科学活动方式,按照研究的类型,现代科学一般相应地分为基础科学、技术科学(或应用科学)、工作科学三大类。

基础科学是对客观世界基本规律的认识,是现代自然科学的基石,包括天文学、地质学、力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数学等。

技术科学是研究如何将基础科学中的理论用于解决生产实践中的问题,即研究怎样把认识世界的理论成果转变为改造世界能力的科学,一般包括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能源科学、信息科学、空间科学,以及应用光学、电子学、应用化学、医药学、环境学、农学等。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复习资料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复习资料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目录第一章科学技术概述 (1)第二章现代科学技术的由来与演化 (1)第三章现代科学的发展 (2)第四章现代技术革命 (4)第五章科学技术与社会 (6)第一章科学技术概述第一节科学与技术的界定及关系 1一、科学与技术的概念界定与特征----1(一)科学1、科学的含义6点2、科学的特征3性1力----3(二)技术1、技术的含义4点2、技术的特征2产物1标志---5二、科学与技术的关系----7(一)科学与技术的区别1、属于两个不同的范畴科学“是什么、为什么、能不能”。

技术“做什么、怎么做”。

2、遵循两条不同的创新路线;3、具有两种不同的社会价值;4发展有不同的动力和机制------8(二)科学与技术的联系1、---条件2---手段3、---桥梁-----8第二节科学共同体与科学家的行为规范----9一、科学共同体二、科学共同体的表现形式----10(一)科学组织的社会内在形式:1、科学学派;2无形学院(二)科学组织的社会外在形式:1、学会;2、---科研组织;3、科研中心。

三、科学共同体的行为规范:5个要求-------11第三节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13一、现代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3个阶段----13二、现代科学的体系结构:----14(一)现代科学的宏观结构(二)现代科学的微观结构三、现代技术的体系结构----15(一)技术体系的宏观结构(二)技术体系的微观结构:三个要素----16第四节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及趋势----17一、科学技术发展的模式(一)带头学科更替(二)科学中心转移模式(三)指数—逻辑增长模型----18二、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18(一)大科学及其特点:3点(二)高技术:六大领域----19三、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20(一)综合化、(二)加速化、(三)数学化、(四)社会化:表现为三个方面----21第二章现代科学技术的由来与演化第一节古代科学技术的萌芽与发展----22一、科学与技术的早期萌芽(一)科学知识的萌芽(二)技术的早期发展:1、石器的发展;2火的利用;3、手工业的发展;4、技术的发展与社会进步。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

10
第二节 现代科学技术的特点
一、大科学的发展
(三)大科学时代的发展战略★
1.树立大科学观念
2.建立大科学体制
3.实施大科学管理 4.加速大科学流通
5.培养大科学文化
6.实施大科学教育 7.营造大科学环境
11
第二节 现代科学技术的特点
二、高技术的崛起
(一)高技术的内涵★
1942年12月2日,第一座核反应堆的运行,标志着高技术的产生。 高技术与基础科学理论紧密相连,以最新科学成就作为技术理论的基础; 它与产品、企业、产业紧密相连,以最快的速度实现商品化、产业化,创造 最大的经济效益
三、量子力学的应用和影响★
(一)打开了微观世界认识的新领域 (二)推动了人类自然观的革命 (三)量子力学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28
第三节 基本粒子理论
一、物质结构与物质相互作用
(一)原子结构和基本粒子的发现
1.原子结构和基本粒子的研究方法 通常根据实验证据,运用已有的科学理论,为未知的粒子性质和物质结构提 出猜测性假说,根据假说设计可操作的实验进行验证。 2.原子的结构★ 电子(-) 原子 原子核 质子(+) 中子
1.环境问题
2.资源问题 3.应用于现代战争
4.引发法律和社会伦理问题
17
第四节 高科技与现代社会
二、可持续发展★
1.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和作用
可以促进社会进步,避免高科技给社会带来的负面效应,保证高科技的健康发 展。
2.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
3.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
(三)高技术的社会发展
13
第二讲
第三节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课程教学大纲(1)课程类别:综合教育课程性质:必修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总学时:32学分:2.0先修课程:高中数理化基础适用专业:全校中文、历史、法律、旅游、经管等专业开课单位:理论物理教研室+其他一些理工科教师一、课程简介围绕宇宙、地球、物质、生命等自然科学基本命题,以科技前沿专题知识为主线,穿插科学发展观及科学历史人文背景知识,较系统地展示了现代科学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课程以丰富的内容、翔实的材料、典型的事例、生动的视频,使学生在认识当代自然科学重大基本问题的基础上,广泛了解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与前景。

通过课程教学,有效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增强他们的科技意识,培养他们关注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培养其科学精神、科学态度与科学的思想方法观点,力求实现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有机融合。

开课单位:理论物理教研室+其他一些理工科教师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一)宇宙篇(8学时)教学内容:1.1.太阳系的探测成就1.2.恒星世界与恒星分类1.3.宇宙起源与大爆炸学说1.4.探索地外生命进展教学要求:1.掌握类地行星、类木行星的主要特点,了解矮行星、小行星、彗星、环日星云,思考探索发现的关键是什么2.了解恒星世界概要,了解恒星的演化,掌握恒星的分类,理解黑洞的产生,掌握黑洞的分类3.了解人类认识宇宙的历程,理解宇宙膨胀的发现,掌握宇宙大爆炸的学说的关键描述4.理解来自近邻的消息,了解探测外星生命历程,讨论不明事件与展望授课方式:讲授(二)地球篇(8学时)教学内容:1.1.大陆漂移与板快学说1.2.地震与海啸及其预报1.3.天体碰撞与灾变1.4.资源与环境问题教学要求:1.了解地球的构造,理解大陆漂移、海底扩张及证据,掌握板块构造的基本知识2.掌握地震、海啸的基本知识,了解地震、海啸的活动概况,理解地震、海啸的成因,了解地震、海啸预报和防范;3.了解恐龙的消失及原因,了解K-T界层的铱异常与巨大的陨石坑,掌握K-T大灭绝的说法,讨论生物大灭绝问题;4.了解地球资源现状与问题,了解环境恶化与危机,树立呵护地球、保护环境的理念与观点授课方式:讲授(三)物质篇(8学时)教学内容:1.1.原子世界与纳米技术1.2.新能源技术1.2.新材料技术1.3.激光技术及应用教学要求:1.了解原子、核子的基本结构,掌握纳米科技的主要概念,了解纳米技术级材料的应用;2.理解核能、太阳能、氢能的研究及其应用前景,了解地热能、潮汐能和生物质能的应用于发展状况;3.了解新材料基本类型、特点及利用,了解新型复合材料和生物材料的特性集应用;4.了解激光产生的基本原理,了解激光技术的应用及前景。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作者:赵祖华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作者:赵祖华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作者:赵祖华《现代科学技术概论》作者:赵祖华主编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1999年02月内容简介本书回顾了科学技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介绍了现代自然科学和高技术的各个领域取得的*成果以及发展的特点与趋势,分析了现代科学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论述了知识经济的来临及我们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后概述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本书作为普及现代科学技术基本知识的教材,适合非理工科大学生及一般干部阅读,也是社会青年走进科学技术殿堂的向导。

目录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科学技术的基本概念一、科学是什么二、自然科学的特征和属性三、什么是技术四、技术的特征和属性五、科学和技术的关系第二节用现代科技知识武装青年第二章科学技术的起源与发展第一节古代科学技术的起源与形成一、古代科学技术的起源二、古代科学技术的形成第二节近代科学技术的兴起和发展一、近代科学技术兴起的背景二、近代科学的主要成就与特点三、近代技术的形成、发展与特点第三章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第一节物理学革命及其影响一、物理学革命的背景二、物理学革命的历程三、物理学革命的意义第二节现代物理学的深入发展一、对物质精微结构的探索二、重核裂变与轻核聚变三、基本粒子的研究第三节 20世纪化学的重大成就一、日新月异的现代化学二、现代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三、现代化学结构理论和化学键概念四、晶体结构的测定及胰岛素的合成第四节现代生命科学的重要进展及其前景一、遗传学的进展二、分子生物学的奇迹三、对生命活动的再认识与改造生物的新技术第五节 20世纪天文学和地质学的进展一、20世纪天文学的重要进展二、20世纪地质学的重要进展第六节控制论、信息论和系统论一、控制论的建立及其应用二、信息论与信息科学的形成与发展三、系统论与系统科学第七节复杂性问题和非线性科学第八节现代自然科学发展的特点与趋势一、科学研究纵深化二、科学发展加速化三、科学知识整体化四、科学活动社会化五、科学交流国际化第四章当代高技术的发展与成就第一节就技术简介第二节策电子与信息技术第三节生物技术第四节新材料技术第五节新能源技术第六节航天技术第七节光电子技术第八节高技术发展的特点与趋势第五章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第一节科学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第二节科学技术进步与社会变革第三节科学技术进步与可持发展第六章知识经济与科教兴国第一节知识经济时代已经来临第二节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现代科学技术概论》作者:张立红尹显明等主编出版社: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内容简介本书融知识性、科普性、学术性、理论性于一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提纲第二章1.现代物理学包括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量子力学与基本粒子理论。

2.两朵乌云:第一朵是黑体辐射问题;第二朵是关于光速的迈克耳逊-莫雷实验。

3.牛顿力学把绝对空间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参照系称为“惯性系”。

4.爱因斯坦采取的态度是:先确定宇宙中相互联系的基本过程——光速,这是一个宇宙常数,然后定义异地时间。

5.时间间隔与空间距离的相对性:两事件的时间间隔相对性、空间距离的相对性。

6.广义相对性原理:惯性系与非惯性系不可区分。

7.等效原理:引力质量与惯性质量无法区分。

8.英国物理学家汤姆逊把广义相对论称作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一方面是由于这个理论的立论基础如此简单与完美,另一方面是因为它引起了人类思想的全面变革。

9.霍金与广义相对论:他被认为当代最重要的广义相对论专家和宇宙论家,被称为在世的最伟大的科学家。

10.霍金代表作《时间简史》11.黑洞面积:随时间增加,面积不变12.相对论的意义(论述)13.如果说迈克耳逊-莫雷实践等引起的光速之谜导致了相对论的提出,那么,关于黑体辐射的“紫外灾难”则导致了量子力学的创建14.所谓“绝对黑体”指的是百分之百吸收照射到其上的物体15.绝对黑体内高于某一频率的无限多的驻波,其能量总和将必然是无限的!这就是著名的“紫外灾难”16.老三论:世界系统结构的科学(解释名词)●信息概念与信息论●“可能性空间”与控制论●整体性与系统论17.申农的“最小努力量原理”——人们总是力图用最小的力量来完成既定事件18.传播信息的通道称为信道。

某一信道1秒内能够通过的信息量(比特)是信道的传播速率,称比特率19.用信息论的观点来分析事物、理解事物和改造事物的方法,称为“信息方法”20.控制论的最基本的思想要素是“可能性空间”。

维纳—“可能性空间”21.负反馈(课本71页图)22.“新三论”又称“自组织理论”23.耗散结构理论—普利高津、哈肯的协同学理论、艾根的超循环理论。

24.孟德尔的遗传基因概念、沃森—DNA的发现25.生态学研究对象是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生物群落及其周围无机环境组成的整体系统。

26.无机环境包括能量环境(阳光、温度、风等)和物质环境(空气、水和矿物质等),生物群落是生活在无机环境下的生物系统,完整的生物群落内部包括三大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27.食物链上的每一个环节称为一个营养级,它们是能量暂时留存的位置。

能量从低一级营养级向高一级转化,其平均效率大约为10%,这是美国生态学家林德曼提出的著名的“十分之一定律”(名词解释)。

其余部分则转化为低级形式的能量—热能。

28.生态系统的循环过程:水循环、氧循环、碳循环、氮循环29.水循环(作用过程)水是生命最重要的物质,为一切生物化学过程提供场所,没有水当然就没有生命。

海洋、湖泊、河流以及动植物身上的水分,不断被太阳能蒸发进入大气,形成云雨露雪,降落地面,汇集到河流湖泊中,渗透于土壤岩石中,被动植物所吸收,如此不断循环。

这种循环是生物生存的最重要的条件。

30.生态平衡指的生态系统的平衡,包括生物的无机环境以及各种物种之间相互关系的相对稳定和平衡。

31.生态系统中某一环节的变化在引起上述破坏原有生态平衡的同时,也会引起生态系统自身修复、恢复平衡的负反馈趋势,这就是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32.生物的多样性不但使世界更加丰富多彩,而且能够大大增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使其在种种可能的灾害面前保持自身的稳定。

33.恒星有两大最显著的现象:第一,恒星的亮度;第二,恒星光谱34.传统的测量天体间距离的方法是三角法,然而这种方法只适用于离地球较近的天体,可以用地球轨道的长度作为这些天体离地球距离的单位。

35.“哈勃定律”,“哈勃定律”出现后,爱丁顿立即认为这是对宇宙膨胀的模型的证实36.大题:魏格纳证明大陆的漂移:第一是南大西洋两岸海岸线的吻合,可以拼成一块整大陆。

第二是大西洋两岸的许多生物和古生物的亲缘关系,特别列举了蚯蚓、园庭蜗牛等迁途极慢的动物在大西洋两岸的分布情况,指出它们不可能通过“陆桥”扩散开来;第三是地质方面的证据;第四是气候史上的证据。

37.英国地质学家霍姆斯和荷兰地学家万宁-迈尼兹于1928年提出“地幔对流说”,用当时物理学的最新成就——原子能理论,给大陆漂移寻求动力源泉。

该理论认为,岩石中普遍含有放射性物质,其释放的原子能几乎全部转变为热能而使地幔柔软可塑,同时,由于地幔各处的温度不均匀又使这种可塑的地幔物质发生缓慢的对流,这种对流牵动整个大陆缓慢地漂移。

38.美国科学家赫斯和迪茨分别于1961年与1962年,各自独立地建立了关于海底扩张的理论。

39.“板块构造模型”把地球分为欧亚、美洲、非洲、太平洋、澳洲、南极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它们是地球岩石圈构造的基本单元。

第三章(30分左右)1.1971年,美国科学院在《技术与国际贸易》一书中首先使用了“高技术”词。

(选)2.高技术是指处于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前沿,能形成新兴产业、并能产生重大经济效益和综合社会作用、具有极大战略意义的新兴技术群体。

(名词)高技术并不是一般的单纯技术概念,而是“科学—技术—生产”(填)一体化的综合概念,是三位一体整体发展观的集中体现。

3.高技术的特征(简答):高战略、高智力、高创新、高渗透、高竞争、高投入、高风险、高效益。

4.1985年7月,中国第一个高技术开发区——中国科学院与深圳市政府联合创建的深圳科技工业园诞生。

5.“863计划”、“火炬计划”、“973计划”(排序)6.国务院1988年批准“火炬计划”(判断)7.1977年,又制定和实施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简称“973计划”)8.自然界有三大要素构成:物质、能量、信息(选、判、填)9.信息技术是信息的获取、传递、存储、处理、显示、分配等技术的总称。

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是信息技术的两大支柱。

(填)10.计算机分为巨型机、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和微型机。

(填)11.微电子技术是信息产业的核心技术和基础,计算机与通信设备的关键部件都是微电子器件。

12.微电子技术是使电子元器件、电子设备和电子系统微型化的电子技术。

13.中央处理器是微机的大脑,由运算器和控制器组成,负责各种信息的处理工作,也负责指挥整个系统的运行。

CPU的性能好坏从根本上决定了微机系统的性能。

14.主板是微机最基本的部件之一,是整个微机内部结构的基础,都得靠主板来协调工作。

15.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两个部分(存储器),内存储器(内存)直接与CPU相联系。

16.系统软件是指管理、监控和维护计算机资源(包括硬件和软件)的软件17.应用软件是指除了系统软件以外的所有软件,是用户利用计算机及其提供的系统软件为解决各种实际问题而编制的计算机程序。

18.现代计算机(冯·诺伊曼)基本工作原理●计算机的指令和数据均采用二进制表示●由指令组成的程序和要处理的数据一起存放在存储器中,机器按照程序中指令的逻辑顺序,把指令从存储器中读出来,逐条执行●由存储器、运算器、控制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五个基本部件组成计算机的硬件系统,在控制器的统一控制下,协调一致地完成内程序所描述的处理工作。

19.计算机的应用(1)科学计算(2)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是计算机应用的主要领域(3)过程控制(4)计算机辅助系统(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教学CAI)(5)人工智能(6)虚拟现实技术20.计算机发展趋势第一代(1951-1958)电子管计算机,每秒处理2000条指令第二代(1958-1964)晶体管计算机,每秒处理100万条指令第三代(1964-1978)集成电路计算机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第五代特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21.现代通信技术包括光通信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和卫星通信技术22.光电子技术(填空题)激光和光纤通信是主要组成部分23.光纤通信有以下主要优点(判断)通信容量大、双向传输、损耗低、抗干扰24.多媒体技术是指能够同时采集、处理、编辑存储和展示两个及其以上不同类型信息媒体的技术,这些信息媒体包括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和活动影像等。

(名词解释)25.交互性是多媒体技术的关键特征26.多媒体教育优势(论述):多媒体教育可以利用电缆、光缆、无线通信、卫星通信进行,变近程教育为远程教育,远距离实现“面对面”交互式教学,超越了空间的限制。

多媒体教育还可以变集中式教育为分散式教育,变同步化教育为非同步化教育。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学习时间,突破了时间的限制,学生甚至可以自由选择教师、教材、课程和教学计划;教师将从第一线退向第二线;学校也将网络化、虚拟化,学校存在于网络中,从有形学校变为无形学校。

27.信息高速公路:它是以光缆为“路”。

集电脑、电视、录像电话为一体的多媒体为载体向大学、研究机构、企业及普通家庭等实时提供所需数据图像、声音传输等多种服务的全国性高速信息网络。

28.所谓高速度是指每秒传输率达到千兆以上。

29.通信网、信息源、终端设备和人是信息高速公路的四个要素。

与此相对应,信息高速公路分为四个层次:传输层,负责信息传输;网络层,负责提取、存储与交换信息;终端层,负责为用户提供各种使用多媒体信息的手段;服务层,负责信息查询、电子函件、电视电话、会议电视等。

30.生物技术主要包括基因工程、转基因技术、克隆技术、干细胞技术、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酶工程、微生物工程等。

31.基因工程是指将某特定的基因通过载体或者其他手段送人受体细胞,使它们在受体细胞中增殖并表达的一种遗传学操作。

基因工程又称重组DNA技术32.基因工程技术分为四步DNA片段的取得、DNA片段和载体的连接—重组体DNA、外源DNA片段引入受体细胞—基因克隆和基因文库、目的基因的表达33.“克隆”是英语单词clone的音译,也译为“无性繁殖系”,指生物体通过体细胞进行的无性繁殖以及由无性繁殖形成的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后代个体组成的种群。

34.人类的三项伟大计划:人类基因组计划、“曼哈顿”原子弹计划、“阿波罗”登月计划35.弄清人类DNA序列,就可以最终解读人类的遗传密码,人类的基因组图,是人体的“第二张解剖图”。

36.联合国大会于1998年11月27日批准的《人类基因组宣言》提出了人类的尊严与平等、科学家研究自由、人类和谐、国际合作等原则。

(判断)《宣言》指出,人类只有一个基因组,无好坏之分,也没有“正常基因组"与“疾病基因组”的区别,反对基因歧视。

37.细胞工程是按照人们的设计,应用细胞生物学的理论与方法,有目的地改变细胞遗传结构,培育出人们所需要的动植物品种或具有某些新性状的细胞群体的技术。

38.细胞工程主要包括细胞培养、细胞融合、细胞重组、遗传物质转移四个方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