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测量

合集下载

纳米颗粒测量仪粒径分析

纳米颗粒测量仪粒径分析

纳米颗粒测量仪粒径分析纳米颗粒测量仪是一种用于测量纳米颗粒粒径的仪器,它在纳米科技和材料研究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对纳米颗粒的粒径进行分析,可以对其大小分布进行评估,从而了解颗粒特性及其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纳米颗粒测量仪在粒径分析中的应用。

1. 纳米颗粒粒径的重要性纳米颗粒在材料科学、生物医药、环境科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纳米颗粒的粒径大小对其性能和应用的影响非常显著。

例如,纳米颗粒的粒径会影响其光学、电学、磁学等特性,同时也会对纳米颗粒的表面活性、扩散性和生物相容性等性质产生影响。

因此,准确测量纳米颗粒的粒径、分布以及形态对于深入研究纳米颗粒的性质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2. 纳米颗粒测量仪的工作原理纳米颗粒测量仪一般基于动态光散射原理或静态光散射原理,并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

其中,动态光散射原理是利用激光光束照射到纳米颗粒上,通过测量纳米颗粒在光束中散射的光强来推导纳米颗粒的粒径大小。

静态光散射原理则通过观察纳米颗粒在液体中分散的情况,通过图像处理技术分析颗粒的大小和形状来确定其粒径分布。

3. 纳米颗粒测量仪的操作流程3.1 样品处理在进行纳米颗粒粒径分析之前,需要对样品进行预处理。

通常情况下,在测量前需要将纳米颗粒样品进行均匀分散,以避免颗粒的聚集和沉积,从而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3.2 仪器准备接下来,将纳米颗粒样品注入到纳米颗粒测量仪的样品池中。

根据测量需求,可选择合适的测量模式和参数设置,包括光源功率、探测器角度、测量时间等。

根据具体实验条件选择程序中的相应选项,并确保仪器处于稳定工作状态之后,方可开始测量。

3.3 测量操作启动仪器软件,并通过计算机控制纳米颗粒测量仪进行测量。

在测量过程中,仪器会通过激光束照射到样品中的颗粒上,并采集散射光的强度信号。

然后,根据散射光的强度分布,通过相关的分析算法计算出纳米颗粒的粒径大小及粒径分布。

3.4 数据分析与解读在测量结束后,仪器会生成测量数据,包括颗粒的平均粒径、粒径分布曲线、粒径分布图等。

物理实验技术中的纳米科学测量方法与技巧

物理实验技术中的纳米科学测量方法与技巧

物理实验技术中的纳米科学测量方法与技巧随着纳米科学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纳米尺度下物质特性的研究需求不断增加。

纳米材料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磁性材料、光电材料以及生物医学领域等。

然而,由于纳米材料的特殊性质和尺寸效应,传统的物理实验技术已经无法满足对纳米尺度下精确测量的要求。

因此,研究人员迫切需要发展出一些适用于纳米科学的测量方法与技巧。

首先,对于纳米尺度的结构表征,扫描探针显微镜技术是一种常用的工具。

其中,原子力显微镜(AF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是两种主流的纳米尺度测量方法。

AFM通过探测器探测样品表面的微小力变化来测量样品的表面形貌,具有高分辨率、高灵敏度和无需特殊处理样品的优点。

而SEM则通过电子束扫描样品表面并测量散射电子的能量和角度分布来获取表面形貌信息。

这两种技术的结合可以提供更为全面的纳米尺度下材料表面形貌的测量结果。

其次,对于纳米颗粒的尺寸测量,动态光散射技术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该技术基于光在颗粒表面散射的原理,通过测量散射光的强度和角度分布来获得颗粒的尺寸信息。

此外,透射电子显微镜(TEM)也是一种常用的纳米尺度下颗粒尺寸测量方法。

TEM利用电子束的穿透性质,通过测量经过样品的电子的衍射或吸收情况,可以得到纳米颗粒的形状和尺寸信息。

这些测量方法对于研究纳米颗粒的生长机制、分布规律以及应用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对于纳米材料的物理性质测量,磁性测量和电学测量技术应用广泛。

例如,超导量子干涉仪(SQUID)是一种常用的磁性测量技术,可以测量纳米尺度下材料的磁性性质,如磁化曲线和磁滞回线。

电学测量技术则包括电阻测量、电容测量和电导测量等。

这些技术可以用来研究纳米材料的电子输运性质、能带结构以及载流子的动力学行为。

除了上述主要的纳米科学测量方法与技巧,还有一些其他辅助手段可以提高测量的精确性和可靠性。

例如,温度控制和湿度控制能够减小环境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同时,细致的样品制备和处理也是获得准确测量结果的关键。

纳米测量技术现在与未来

纳米测量技术现在与未来
2013年 第8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纳米测量产生的时代背景
测量技术与工业生产技术相互促进、相互提 高。可以说纳米测量正是顺应微电子工业集成电路 制作、机械工业和国防工业超精密加工的需要而发 展起来的。以微电子工业为例,美国Inter公司已经 在实验室内采用超短紫外线激光光刻技术成功地实 现了分辨率为130nm线路的制造工艺。美国不久前 提出的超电子学研发计划,要求未来的电子器件要 比现有的电子器件的存储密度高( 5~100 )倍,速 度快( 10~100 )倍,功耗则要小于现在器件功耗 的 2% 。要实现这一目标,电子器件的尺寸必将进 入纳米技术的尺度范围,即要小于100nm。为此, 微电子器件过渡到纳米电子器件是21世纪的必然。 2003年Serbin等采用飞秒激光诱导无机/有机混合材 料的双光子聚合,获得了结构尺寸小于200nm,周 期为450nm的三维结构和光子晶体。同时,机械工 业的超精密加工能力也已达到纳米量级。为由美
三、可实现纳米测量的技术和仪器
纳米级测量技术在本文专指:纳米级精度的尺 寸及位移的测量,纳米级表面形貌的测量。 近十几年来,随着测量技术的飞速发展,至今 已经出现了多种可以实现纳米测量的技术和仪器。 现在纳米级测量技术主要有两个发展方向:光干涉 测量技术和扫描显微测量技术。
1. 光干涉测量技术
这种方法是利用光的干涉条纹的提高其测量 分辨率。由于纳米级测量彩波长很短的激光或 X 射 线,故可以有很高的测量分辨率。光干涉测量技术 既可用于长度和位移的精确测量,也可用于表面显 微形貌的测量。下面介绍利用此原理的测量方法。 (1)双频激光干涉测量仪:图1是双频激光干 涉测量系统的原理图。双频激光干涉测量系统受环 境干扰的影响比单频激光测量系统要小很多,使测 量精度大大提高,因而这种测量系统得以广泛的生 产应用。常用的双频激光干涉测量系统测长度时分 辨率达到 0.01 μ m ,采用空气参数补偿后测量精度 达0.1μm以上。

纳米材料表面电荷的测量方法

纳米材料表面电荷的测量方法

纳米材料表面电荷的测量方法纳米材料是一种尺寸在纳米级别(1-100纳米)的材料,具有特殊的物理、化学、光学和电子性质。

纳米材料的表面电荷是指材料表面带有的静电电荷,对纳米材料的表面性质和相互作用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准确测量纳米材料的表面电荷对于理解纳米材料的性质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纳米材料表面电荷测量方法。

1.力学方法力学方法是通过测量作用在带电纳米颗粒上的力来间接测量纳米材料的表面电荷。

常见的力学方法包括:(1)纳米静电力测量法:通过在纳米颗粒表面张贴一小片电荷感应体(如传感器),然后测量悬浮在纳米颗粒附近的另一带电体(如螺旋电荷)受到的静电引力,从而计算纳米颗粒的表面电荷。

(2)纳米悬浮液离心测量法:将带电的纳米颗粒悬浮液在离心机中进行离心分离,通过测量颗粒在离心力作用下运动的速度或位置变化,从而计算纳米颗粒的表面电荷。

(3)纳米材料电动力学测量法:通过在纳米颗粒附近施加电场或磁场,并测量颗粒的运动行为和速度,从而计算纳米颗粒的表面电荷。

2.光学方法光学方法是通过测量纳米颗粒在光作用下的光谱特性来间接测量纳米材料的表面电荷。

常见的光学方法包括:(1)纳米颗粒表面等离子共振(SPR)测量法:利用纳米颗粒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现象,通过测量纳米颗粒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峰的位置和形状变化来判断表面电荷的变化。

(2)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测量法:利用纳米颗粒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效应,通过测量纳米颗粒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光谱的强度和频移来判断表面电荷的变化。

3.电化学方法电化学方法是通过测量纳米材料在电化学环境中的电流和电势来直接或间接测量纳米材料的表面电荷。

常见的电化学方法包括:(1)纳米材料电位测量法:将纳米颗粒放置在电极上,通过测量纳米颗粒与电极之间的电位差来判断表面电荷的变化。

(2)纳米材料电化学交流阻抗谱(EIS)测量法:利用交流电位波形和频率的变化,通过测量纳米颗粒与电极之间的电荷传输和阻抗来判断表面电荷的变化。

纳米材料粒度测试方法大全

纳米材料粒度测试方法大全

纳米材料粒度测试方法大全纳米材料粒度测试是纳米材料研究和应用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通过准确测量纳米材料的粒度可以了解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为纳米材料的合成、应用和性能优化提供数据支持。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纳米材料粒度测试方法。

1.扫描电子显微镜(SEM):SEM是一种通过扫描纳米材料表面的高能电子束来观察和测量纳米材料粒度的方法。

该方法具有分辨率高、测量精度高、对纳米材料样品无需特殊处理等特点。

通过SEM观察到的纳米材料外观图像可以用于测量粒径、形貌和分布等参数。

2.透射电子显微镜(TEM):TEM是一种通过透射电子束观察纳米材料内部结构的方法,也可用于测量纳米材料的粒度。

TEM具有高分辨率,可以观察到纳米尺度的细节。

通过对TEM图像的分析,可以根据纳米材料的投影面积和长度等参数来计算纳米材料的粒径。

3.动态光散射(DLS):DLS是一种通过检测纳米材料颗粒在溶液中的布朗运动来测量纳米材料粒度的方法。

它利用激光束照射纳米颗粒溶液,测量散射光的强度和角度分布,从而得到纳米材料的尺寸分布。

DLS具有非接触式测量、快速、方便等特点,适用于纳米材料的溶液或悬浮液样品。

4.X射线衍射(XRD):XRD是一种通过测量材料晶体的衍射角度来确定晶体结构和晶粒尺寸的方法。

对于具有晶体结构的纳米材料,可以通过XRD图谱的峰宽来估算晶粒尺寸。

XRD具有无损测量、精度高等特点,适用于晶体结构明确的纳米材料。

5.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FTIR是一种通过测量纳米材料在红外波段的吸收光谱来研究纳米材料结构和成分的方法。

纳米材料的粒度也可以通过红外吸收峰的强度和位置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FTIR具有所需样品量少、分辨率高等特点,适用于纳米材料的表面分析和组成分析。

6.水中悬浮液测定法:将纳米材料置于水中制备悬浮液,通过测量悬浮液的光学性质如透光率等,可以间接测得纳米材料的粒度。

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可用于大量样品的测量。

7.气相吸附法:纳米材料的比表面积可以通过气相吸附法来测量。

举例说明纳米微粒尺寸常用的方法

举例说明纳米微粒尺寸常用的方法

举例说明纳米微粒尺寸常用的方法纳米微粒尺寸的测量方法有很多种,下面将介绍常用的10种方法。

1. 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TEM是一种常用的纳米微粒尺寸测量方法。

它通过透射电子束来观察样品的微观结构,可以直接测量纳米级颗粒的尺寸。

2. 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SEM是一种常用的纳米微粒尺寸测量方法。

它通过扫描电子束来观察样品的表面形貌,可以间接推测纳米级颗粒的尺寸。

3. 动态光散射(Dynamic Light Scattering,DLS)DLS是一种常用的纳米微粒尺寸测量方法。

它利用光散射的原理,通过测量散射光的强度和时间的变化,来推测颗粒的大小和分布。

4. 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XRD是一种常用的纳米微粒尺寸测量方法。

它利用材料对X射线的衍射来推测颗粒的晶格结构和尺寸。

5. 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y,AFM)AFM是一种常用的纳米微粒尺寸测量方法。

它通过探针与样品表面进行相互作用,测量力的变化来推测颗粒的尺寸。

6. 扫描隧道显微镜(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y,STM)STM是一种常用的纳米微粒尺寸测量方法。

它利用电子的隧穿效应,通过探针与样品表面的距离变化来推测颗粒的尺寸。

7. 粒度分析仪粒度分析仪是一种常用的纳米微粒尺寸测量方法。

它通过测量样品中颗粒的沉降速度、散射光强度等参数,来推测颗粒的尺寸。

8. 静态光散射(Static Light Scattering,SLS)SLS是一种常用的纳米微粒尺寸测量方法。

它利用光散射的原理,通过测量散射光的强度和角度的变化,来推测颗粒的大小和分布。

9. 红外光谱(Infrared Spectroscopy,IR)红外光谱是一种常用的纳米微粒尺寸测量方法。

纳米材料的测量技术

纳米材料的测量技术

纳米材料的测量技术引言:纳米材料是一种具有特殊性质和应用潜力的材料,其尺寸在纳米尺度范围内。

纳米材料的测量技术是研究和应用纳米材料的基础,对于了解纳米材料的结构、性质和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纳米材料测量技术及其应用。

一、透射电子显微镜(TEM)透射电子显微镜是一种利用电子束通过样品的原理来观察纳米材料的结构和形貌的仪器。

通过TEM可以获得纳米材料的高分辨率图像,可以观察到纳米粒子的尺寸、形状和分布情况。

此外,TEM还可以进行能谱分析,得到纳米材料的元素成分信息。

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扫描电子显微镜是一种利用电子束扫描样品表面并获得二维图像的仪器。

与TEM不同,SEM可以观察到纳米材料的表面形貌和粒子的分布情况。

通过SEM可以获得更大范围的图像,对于纳米材料的形貌和粒子分布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三、原子力显微镜(AFM)原子力显微镜是一种基于原子力相互作用的测量技术,可以对纳米尺度的表面进行高分辨率的三维成像。

AFM可以测量纳米材料的表面形貌、粒子尺寸和表面粗糙度等参数,对于纳米材料的表面性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四、动态光散射(DLS)动态光散射是一种利用光散射现象测量纳米材料的大小和分布的技术。

通过测量纳米材料在溶液中的光散射强度随时间的变化,可以得到纳米材料的粒子大小分布和聚集情况。

DLS广泛应用于纳米材料的尺寸和稳定性的研究。

五、拉曼光谱拉曼光谱是一种通过测量光散射现象来研究物质的结构和成分的技术。

纳米材料的拉曼光谱可以提供关于纳米材料的结构、晶格振动和化学组成等信息。

拉曼光谱可以用来研究纳米材料的晶格结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现象以及纳米材料的表面修饰等。

六、X射线衍射(XRD)X射线衍射是一种通过测量物质对X射线的衍射现象来研究物质的结构的技术。

纳米材料的X射线衍射可以提供关于纳米材料的晶体结构和晶格参数的信息。

X射线衍射可以用来研究纳米材料的晶体结构、晶格畸变以及纳米材料的相变等。

纳米制造实验的纳米级别测量方法

纳米制造实验的纳米级别测量方法

纳米制造实验的纳米级别测量方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纳米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关注。

纳米技术的应用范围广泛,包括材料科学、化学、生物学等各个领域。

然而,由于纳米级别的尺寸极小,传统的测量方法往往无法满足需求。

因此,研究人员不断致力于开发新的测量方法,以实现对纳米级别物质的精确测量。

在纳米制造实验中,测量物体的尺寸是非常重要的。

要想做到精确测量,就需要借助一些高级的仪器设备。

其中,扫描隧道显微镜(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e, STM)是一种常见的方法。

STM利用尖端和样品之间的电子隧穿电流的变化,通过扫描样品表面,获取其表面拓扑图像。

STM具有高分辨率、高扫描速度的特点,适用于对纳米级别物体的表面形貌进行测量和观察。

除了STM,原子力显微镜(AFM)也是一种常用的纳米级别测量方法。

AFM利用尖端和样品之间作用力的变化,通过对尖端的位移进行探测,实现对物质的显微镜级别测量。

这两种方法在纳米制造实验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深入了解纳米级别物体的表面形貌和特性。

除了表面形貌的测量,纳米级别的材料结构也需要进行准确的测量。

此时,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TEM)是一种理想的选择。

TEM是一种利用电子束穿过样品进行成像的技术,可以实现纳米级别的原子分辨率。

通过TEM的高分辨率成像,研究人员可以详细了解纳米级别材料的晶体结构和纳米颗粒的尺寸。

此外,扩散散射仪(Diffraction Scattering Instrument, DSI)也是一种常用的测量方法。

DSI利用样品中的散射信号进行分析,可以获取材料的晶体结构、晶格常数等重要参数。

这些测量方法在纳米制造实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为研究人员提供了丰富的信息。

在纳米制造实验中,物质的性质也是重要的研究对象。

纳米级别的物质往往具有与传统材料不同的特性,因此需要采用新的测量方法进行研究。

物理实验技术中的纳米材料测量与应用技巧

物理实验技术中的纳米材料测量与应用技巧

物理实验技术中的纳米材料测量与应用技巧纳米材料作为现代物理实验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性质和广泛的应用潜力。

在纳米尺度下,材料的物理、化学和电子性质都会发生显著变化,因此纳米材料的测量与应用技巧相较于宏观材料具有更高的挑战性。

一、纳米材料测量技巧1. 电子显微镜技术电子显微镜是研究纳米材料最常用的工具之一。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可以提供纳米尺度下材料表面和内部的形貌、结构和成分信息。

通过电子束与材料的相互作用,可以观察到纳米颗粒的形状、大小以及晶体结构等信息,从而研究材料的纳米尺度特性。

2. 原子力显微镜技术原子力显微镜(AFM)是一种利用尖端探针与样品表面间的相互作用力来测量样品表面形貌和本征性质的技术。

AFM可以用于测量材料的纳米结构、表面粗糙度以及磁性、电荷传输等特性。

由于AFM不需要真空环境,因此对于一些非导电或生物材料的测量具有独特的优势。

3. X射线衍射技术X射线衍射是一种通过材料对入射X射线进行衍射来研究材料结构的技术。

纳米材料的结构性质对其物理性质和应用性能至关重要,因此X射线衍射技术在纳米材料的研究中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对衍射图样的解析,可以得到材料的晶体结构、晶格参数、晶体形貌等信息。

二、纳米材料应用技巧1. 纳米电子器件纳米材料的尺寸效应和表面效应使其具有较高的载流子浓度、较大的纵横比、优异的介电性能等特点,这些特性使得纳米材料在电子器件中具有广泛应用。

利用纳米材料制备高性能的纳米场效应晶体管、纳米电极等,能够实现更小尺寸、更高速度的电子器件。

2. 纳米传感器随着纳米材料测量技术的发展,纳米传感器逐渐成为一种以纳米材料为基础的新型传感器技术。

纳米传感器通过材料的尺寸效应、表面效应和形貌效应等特性,能够对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参数进行高灵敏度的检测。

纳米传感器在环境监测、医学诊断、食品安全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3. 纳米催化剂纳米材料在催化领域具有独特的应用潜力。

位移纳米测量方法

位移纳米测量方法

实验二 位移的纳米测量方法一、 实验目的1、建立纳米测量的概念,了解其实验方法。

2、利用笔束激光干涉法进行纳米量级的位移测量。

二、 实验原理1.位移的纳米测量方法纳米科学是在纳米(10-9m )和原子(约10-8m )的尺度上(1nm ~100nm )研究物质的特性、物质相互作用以及如何利用这些特性的多学科交叉的前沿科学与技术。

纳米测量技术是纳米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用于纳米测量的笔束激光干涉仪原理如图1所示:激光器发出的激光,是甚细的准直激光束(称为笔束光),记其波前为U0。

被分光镜4分为测量光束mI ~和参考光束r I ~。

这两笔束光分别经各自的直角棱镜反射后,被平行地反射回来并再一次到达分光镜4,但此时mI ~与r I ~已不再重合,而是存在一间距2d 。

经过分光镜4后,测量光束与参考光束平行入射至傅立叶变换(FT )透镜8,并在FT 透镜8的后焦面上发生干涉,形成计量条纹。

干涉条纹被物镜10放大后成像于CMOS11上,通过图像采集卡输入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

在CMOS 上干涉条纹的位移量xfXf=Mf λN/(2d)式中N 为条纹移动数,M 为物镜10的放大倍数,f 为FT 透镜8的焦距,2d 为测量光束与参考光束的空间间距,S 为测量镜的位移量。

从上式中知道,记录干涉条纹移动数,就可 得到位移量,而测量的灵敏度完全取决于物镜放大率,FT 透镜的焦距和2d 。

当f 足够大 2d 足够小(所以用笔束光的理由),就可以得到纳米量级灵敏度。

而该装置却很简单三、 实验光路四、实验数据及处理由数据可画:误差分析:由于电压的不稳定以及仪器的轻微抖动导致很难准确的对应好个个数据,从而导致数据的偏差五、心得体会了解了纳米材料的概念以及其实现方法。

其次是了解了笔束激光干涉法进行纳米量级的位移测量方法。

纳米尺度力学测量实验报告

纳米尺度力学测量实验报告

纳米尺度力学测量实验报告实验一:AFM纳米尺度力学测量在本实验中,我们将使用原子力显微镜(AFM)来进行纳米尺度的力学测量。

AFM是一种高分辨率的显微镜,能够对物体表面进行原子级的探测和成像。

利用AFM的探针可以实现对纳米尺度材料的力学性质的测量,包括硬度、弹性模量等参数。

本实验旨在通过AFM技术,了解纳米尺度力学测量的原理及方法。

实验材料和仪器在本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一块硅晶片作为样品,并使用了一台商用的AFM仪器。

AFM仪器由扫描探针、扫描台和数据采集系统构成。

扫描探针是AFM的核心部件,负责在样品表面进行悬空扫描,利用探针与样品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来测量样品的表面形貌和力学性质。

实验步骤1. 准备样品:将硅晶片固定在扫描台上,保证样品表面平整干净。

2. 启动AFM仪器:打开AFM仪器的电源,调节探针至合适的位置和角度。

3. 进行扫描:通过AFM仪器控制软件设置扫描参数,启动扫描过程。

探针在样品表面进行悬空扫描,记录表面拓扑信息。

4. 力谱测量:选择合适的力谱测量模式,对样品进行力学性质的测量。

根据探针在样品表面的变形情况,计算出样品在纳米尺度下的力学参数。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AFM测量,我们得到了硅晶片在纳米尺度下的力学性质数据。

根据力谱测量曲线,我们可以得到样品表面的硬度、弹性模量等参数。

实验结果表明,在纳米尺度下,硅晶片表现出较高的硬度和弹性模量,这与其微观结构和化学成分密切相关。

实验结论本实验利用AFM技术对硅晶片进行了纳米尺度的力学测量,得到了样品在纳米尺度下的力学性质参数。

通过实验,我们进一步认识了纳米尺度下物体的力学特性,为纳米尺度力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数据。

希望通过本实验,同学们能够加深对纳米尺度力学测量的理解,为未来的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实验感想本实验是一次很有趣的实践活动,通过自己动手进行AFM测量,深刻感受到了纳米尺度下物体的微观特性。

在实验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但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思考,最终取得了令人满意的实验结果。

纳米测量技术及应用

纳米测量技术及应用

纳米测量技术及应用纳米测量技术是基于纳米尺度物质特性的测量技术,具有高精度、高灵敏度、高分辨率和非接触性等特点。

它广泛应用于纳米科学、纳米技术、生物医学、材料科学等领域。

本文将围绕纳米测量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展开,同时介绍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首先,我们来了解纳米测量技术的原理。

纳米尺度下物质的特性与宏观尺度具有显著差异,例如表面效应、量子效应和尺寸效应等。

传统的测量方法往往无法满足对这些特性的精确测量需求,因此,纳米测量技术应运而生。

它通过使用纳米探针和纳米力学系统,利用原子力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纳米机器人等设备,对纳米尺度下物质的性能、形态和结构等进行测量和分析。

纳米测量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纳米科学与技术领域,纳米测量技术可以用于表征纳米级材料的物理、电学、化学和力学等性质,帮助科学家了解纳米尺度下物质的行为规律和性能变化。

在纳米材料制备领域,纳米测量技术可以使用原子力显微镜等设备对纳米颗粒的尺寸、形状和分布等进行测量,从而控制和优化材料的性能。

在纳米装置制造领域,纳米测量技术可以用于检测和修复纳米级器件和电路的结构和性能,保证其正常运行和可靠性。

在纳米生物医学领域,纳米测量技术可以用于分子、细胞和组织的成像和分析,提供基于纳米尺度的生物信息和医学诊断手段。

除此之外,纳米测量技术还可以应用于纳米流体力学、纳米能源和纳米环境等领域。

国内外在纳米测量技术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诸多进展。

例如,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开展了针对纳米颗粒尺寸测量的研究,提出了一种纳米颗粒尺寸测量的新方法,通过使用非球形标准样品和高分辨率显微镜对纳米颗粒进行测量。

中国科学院纳米技术与纳米生物医学重点实验室也开展了一系列关于纳米力学测试和纳米流体力学测试的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AFM原子力显微镜的纳米材料力学性能的测试方法。

纳米测量技术的发展还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纳米尺度下物质的测量往往受限于分辨率和灵敏度等因素。

纳米尺度测量技术

纳米尺度测量技术

纳米尺度测量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对微观世界的认识不断加深。

纳米尺度已经成为许多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然而,要准确测量纳米尺度的物体和现象并非易事,这就需要可靠且精密的纳米尺度测量技术。

一、纳米尺度测量技术的意义纳米尺度测量技术在现代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首先,纳米尺度测量技术有助于科学家们更深入地了解和研究纳米级别的物质特性。

纳米粒子、纳米结构的电子、光学以及磁性等性质,对于开发新型纳米材料和纳米器件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次,纳米尺度测量技术还可应用于纳米制造与纳米加工领域。

纳米尺度测量技术为纳米级别的制造过程提供了质量控制与检测手段,确保了纳米器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此外,纳米尺度测量技术也可以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

纳米级别的生物分子或细胞的观测和测量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生物医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方法。

二、纳米尺度测量技术的发展与进展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和发展,纳米尺度测量技术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突破。

目前,常用的纳米尺度测量技术包括扫描探针显微术、原子力显微镜、电子束刻线测量技术以及拉曼光谱等。

扫描探针显微术作为一种高分辨率的表面成像技术,广泛应用于材料学、纳米科学和生物技术领域。

它通过传感器上的分子尺度探针,对样品表面的形态、成分、电学和磁学等特性进行测量与分析。

这项技术具有高分辨率、高精度和非破坏性的特点,为研究和应用纳米特性提供了可靠的工具。

原子力显微镜是一种能够在原子尺度下测量材料表面的仪器。

其工作原理是利用探针尖端的力与样品表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来测量样品表面的形貌和性质。

原子力显微镜具有高分辨率、大范围性和环境适应性等优点,已经成为纳米科学研究中最重要的工具之一。

电子束刻线测量技术是一种可以精确测量材料表面和薄膜的纳米尺度形貌的方法。

它通过使用电子束照射样品,并利用电子的散射和衍射原理进行测量。

该技术可以同时提供表面形貌和成分信息,并对纳米材料的性质进行研究。

8-1-纳米测量概述-颗粒度测量-膜厚测量(椭偏仪)教程

8-1-纳米测量概述-颗粒度测量-膜厚测量(椭偏仪)教程
15
符号
dv ds df dst dc da dA
粒度测量

颗粒系

单分散系:组成颗粒系的所有颗粒均具有相同或近似 相同的粒径 多分散系:由大小不一的颗粒组成的颗粒系


粒度分布:组成颗粒系中所有颗粒粒径大小的 分布规律

频率分布:与各个粒径相对应的粒子占全部颗粒的百 分含量 累计分布:小于或大于某一粒径的粒子占全部颗粒的 百分含量
纳米测量概述
纳米测量的特点

测量材料的微观形貌、结构和成分
微米测量0.1µm~0.1mm:研究top-down特性,服务于精密制造和微加工 纳米测量1nm~0.1µm:研究bottom-up特性,服务于材料工程和纳米科学

涉及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现象
采用基于各种物理效应和理论的分析技术 测量仪器的量值统一性和溯源性有待解决
E f = E0eiπ / 2 cos(P − π / 4) Es = E0 sin (P − π / 4)

再把快慢轴分量投影合成到X,Y 轴上
2 i (π / 4 + P ) ( ) ( ) cos / 4 sin / 4 E E E E e π π = − = f s 0 x 2 E = E sin (π / 4 ) + E cos(π / 4 ) = 2 E ei (3π / 4 − P ) y f s 0 2
光散射理论

瑞利散射:d«λ(通常d<0.1λ)
I∝
V
2 4
λ
19
光散射理论

米氏散射 I = I π V (n 2 − 1)2 (1 + cos 2 θ )P(θ , a ) 0 r 4 2 2λ r

光学测量方法实现在纳米级别量测并可视

光学测量方法实现在纳米级别量测并可视

光学测量方法实现在纳米级别量测并可视光学测量是一种常用的非接触式测量方法,可以在不破坏被测对象的情况下获取其表面形貌和尺寸信息。

由于光学测量具有高精度、高效率和无损检测等优点,在纳米级别的测量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纳米级别的测量是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中的重要任务,对于探索纳米世界的新现象和提高纳米器件制造的精度至关重要。

光学测量方法在纳米级别的量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实现非常精确的表面形貌和尺寸量测,并且具有可视化的特点。

在纳米级别的光学测量中,常用的方法有:1. 扫描近场光学显微镜 (SNOM):这种方法利用纳米尺度的近场光学原理,将光源聚焦到纳米尺度的探针尖端,通过探测光与被测样品相互作用的变化,来实现纳米级别的量测。

通过控制探测器的移动,可以在纳米级别内进行图像扫描,获取高分辨率的纳米级别表面形貌信息。

2. 原子力显微镜 (AFM):原子力显微镜是一种通过探针与被测样品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来获取样品表面形貌的测量方法。

它不仅可以在纳米级别内测量样品的表面形貌,还可以实现原子级别的分辨率。

通过探测器的移动和探针的借助,可以实现在纳米级别内的量测并可视化。

3. 散射光学一维和二维显微镜:这种方法利用样品散射的光学特性,通过一维或二维的显微镜来实现纳米级别的量测。

通过对散射光的方向、强度和偏振状态进行测量和分析,可以获取样品表面形貌和尺寸的信息。

而且,这种方法具有实时、快速和无需接触样品的特点,非常适合对纳米级别结构进行量测。

需要注意的是,在纳米级别的光学测量中,仪器的精度和分辨率非常重要。

为了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通常会采用先进的光学元件、高稳定性的光源和精密的控制系统来构建测量系统。

此外,还需要进行有效的信号处理和数据分析,以提取出真实、准确的纳米级别量测结果。

光学测量方法在纳米级别量测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在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中,常用光学测量方法来研究纳米材料的光学性质、光学波导器件的制备和性能评估等。

物理实验技术中的纳米尺度测量方法与技巧

物理实验技术中的纳米尺度测量方法与技巧

物理实验技术中的纳米尺度测量方法与技巧在现代科技发展的浪潮中,纳米尺度的测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因为纳米尺度的物质存在着许多奇特的性质和现象,必须通过特殊的方法和技巧来进行测量和观察。

本文将介绍物理实验技术中的纳米尺度测量方法与技巧。

首先,要实现纳米尺度的测量,必须使用先进的仪器设备。

例如,扫描探针显微镜(SPM)是一种目前最常用的纳米尺度观测手段之一。

它利用探针的尖端与样品表面的相互作用力来获得样品表面的形貌和物性信息。

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是SPM的两种主要类型,它们能够实现非常高的空间分辨率,可以观测到纳米尺度下的原子排列和表面形貌。

除了仪器设备的发展,还需要掌握一些技巧和处理方法来提高纳米尺度测量的准确度和可靠性。

首先,要注意样品的准备和处理。

在进行纳米尺度测量之前,通常需要对样品进行精确的切割和打磨,以获得一个光滑且干净的表面。

此外,还需要保证样品的稳定性,避免其因为外界的环境因素而产生变化,影响测量结果。

其次,对于纳米尺度的测量,精确的定位和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进行扫描探针显微镜测量时,需要准确定位探针的位置,并且保持探针与样品之间的距离。

这需要运用到纳米级别的定位技术和精细的控制系统。

一般来说,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束刻画技术是实现精确定位和控制的常用手段。

此外,还需要注意测量过程中的温度和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纳米尺度的物质通常对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所以在测量过程中应尽量保持恒定的环境条件,以减少干扰。

特别是对于在空气中进行测量的实验,常常需要在真空或特殊气体环境中进行,以避免氧化或其他化学反应对样品的影响。

最后,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也至关重要。

在纳米尺度测量中,由于样品表面的形貌和物性信息非常复杂,因此需要采用一系列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来提取有效的信息。

例如,可以使用图像处理算法来对扫描显微镜获得的图像进行降噪和去除显微镜本身的噪声。

同时,还可以利用统计学方法和数学模型来分析数据,探究纳米尺度下的物质特性和相互作用。

纳米材料的测量技术

纳米材料的测量技术

纳米材料的测量技术介绍纳米材料是一种维度在纳米尺度的材料,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

由于其特殊性质,纳米材料的测量技术需要针对其尺寸、形状、结构和性质进行精确的表征和定量分析。

本文将深入探讨纳米材料测量技术的相关内容。

原子力显微镜(AFM)作用原理•AFM是一种基于探针与样品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测量的技术。

探针在样品表面扫描并测量其拓扑结构。

•AFM的探针通常是尖端末端有导电体的微型悬臂,通过感应作用和力的测量来确定样品表面的形貌。

应用•AFM可以用于测量纳米材料的形貌和表面结构,可以获取纳米颗粒的尺寸和形状信息。

•AFM还可以用于研究纳米材料的表面力学性能、表面电荷分布等。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作用原理•TEM是一种通过透射电子形成图像的测量技术。

电子束穿过样品后通过一系列透镜,然后通过对电子的衍射图样进行分析,得到样品的结构信息。

•TEM可以提供纳米材料的高分辨率成像,通常可以达到0.1纳米的分辨率。

应用•TEM主要用于观察纳米材料的晶体结构和晶格缺陷。

它可以揭示纳米材料中晶体的生长机制和缺陷的形成。

•TEM还可以用于观察纳米材料的界面结构和纳米材料的纯度。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作用原理•SEM是一种通过扫描样品表面的电子束并检测出射电子来获取图像的测量技术。

•SEM可以提供较大区域的高分辨率图像,可以获得纳米材料的形貌信息,并可进行定量分析。

应用•SEM可用于观察纳米材料的形貌和内部结构,可以揭示纳米材料的深层结构信息。

•SEM还可用于研究纳米材料的表面态,如化学组成、表面形貌和结构。

X射线衍射(XRD)作用原理•XRD是一种通过将X射线照射到样品上并分析衍射图样来测量样品的结构和成分的技术。

•X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时,其会发生衍射现象,而衍射图样则可以提供样品的晶体结构信息。

应用•XRD可以用于确定纳米材料的晶体结构、晶格参数和晶体相位。

•XRD还可以用于评估纳米材料的纯度、晶体质量以及结构的改变。

纳米粒子测量仪的使用方法与精确度分析

纳米粒子测量仪的使用方法与精确度分析

纳米粒子测量仪的使用方法与精确度分析纳米粒子测量仪是现代科技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

它能够通过精密的技术手段测量物质中的纳米级粒子,对纳米材料的性质和特征进行深入研究。

纳米粒子的尺寸微小,足以与常规材料截然不同,因此测量仪的使用方法和精确度分析对于科研工作者尤其重要。

本文将探讨纳米粒子测量仪的使用方法以及提高其测量精确度的技巧。

一、纳米粒子测量仪的使用方法首先,要使用纳米粒子测量仪,我们需要进行仪器的校准。

仪器校准是保证测量结果准确的关键。

校准过程通常包括仪器的内部调节和校准样品的验证。

内部调节可以通过校准流程或者标准物质进行,确保仪器的各个部分能够协调工作。

验证过程中,使用标准样品进行测量,将测量结果与已知值进行比对,以确认仪器的准确度和灵敏度。

其次,进行纳米粒子的样品制备。

样品制备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样品应当是均匀分散的,以免影响测量结果。

其次,样品的浓度应适中,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测量结果的误差。

最后,纳米粒子的形态也需要考虑,不同形态的纳米粒子可能需要不同的处理方法,以保证测量的准确度。

在开始测量之前,需要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

常见的纳米粒子测量方法包括动态光散射(DLS)、静态光散射(SLS)、电子显微镜等。

不同的测量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样品特性和测量需求。

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可以提高测量的精确度,并获得更加准确的结果。

在测量过程中,要注意操作的细节。

首先,要保持仪器的稳定,避免外界干扰。

其次,需要严格控制测量条件,如温度、湿度等。

这些因素都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

同时,还要注意样品的处理方式,如避免采用过于激进的处理方法,以免改变纳米粒子的特性。

二、纳米粒子测量仪的精确度分析纳米粒子测量仪的精确度与测量结果的准确程度密切相关。

提高测量仪器的精确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确保测量仪器的精密度。

这需要从技术的角度出发,对仪器的内部机构进行改进和优化。

例如,改善光学系统的设计,提高仪器的灵敏度和分辨率。

纳米测量参考PPT

纳米测量参考PPT
纳米领域的测量技术
0501303 孟元元 0501305 成凤敏 0501318 王长坤 0501339 韩芳芳
0501330 张伟 0505307 张远
2021/5/8
1
多波长干涉测量方法
迈克尔逊干涉仪测量纳米级薄膜I) 纳米测量
2021/5/8
动,则条纹移动的条数K 与膜厚d 的关 系为2 n d-2 d = kλ则
d = kλ( n -1)/ 2 ,
其中, n 为薄膜介质折射率,
2021/5/8
19
• λ为激光光源波长,均为固定值,若要提
高测量精度,只有增加测量系统对k 值
的分辨率: ①适当扩大分束镜与屏的距 离,使干涉图样变大; ②在屏的前面设 置近焦数码摄像头,使摄像头尽量靠近 屏,提高分辨率; ③将图像输入计算机, 并将图形文件进行数字化处理,能够准 确辨别出1/ 100 条的条纹移动.
信号送入计算机。应用程序再根据一定的算法便
可以计算出空气薄膜厚度。
2021/5/8
10
多波长干涉测量方法的特点
由于多波长干涉法是以光波波长作为量测尺 度,而且避免了普通相移干涉法中移相器所带 来的误差,并采用了不同波长干涉测量结果间 的相互误差校正等手段,所以具有很高的测量 精度和可靠性,非常适合工业应用中自动快速 测量的场合。
2021/5/8
14
被测样品后,入射到平面镜M2上,经反射
又沿原路返回,经过分光板后表面后反
射,在屏处与光束A 相遇而产生干涉,干
涉条纹为同心圆环状等倾干涉条纹,由 于受样品结构影响,同心圆环左右两侧 的环半径不同,条纹的位移大小与光程 的变化相对应。
2021/5/8
15
图1 迈克尔逊干涉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量系统装置如图1 。两个法布里—珀
罗干涉腔FP1 、FP2 组成类似迈克尔逊 干涉仪的两个臂,其中FP1 是测量腔,FP2 为参考腔。。将一个对微弱力极敏感的 微悬臂的一端与FP1 腔的一侧固定联接,
另一端固定有一微小探针。
•该系统的工作过程为:激光束经分光器分成两束分
别至FP1 、FP2 ,形成双法布里—珀罗干涉; 开始测
• 图像上△x 1可分辨的最小距离为0.005
cm ,条纹间距△ x2 的通常数值为0.50 cm(条纹间距△ x2 可通过适当改变屏 的距离和改变摄像头的焦距来调整) , 则k 能分辨的最小值为1/ 100 条,因此, d 能分辨的最小值为6 nm 。
图4 精确测量图
扫描隧道显微镜
扫描隧道显微镜(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e,STM)。它使人类第一次能够直 接观察到物质表面上的单个原子及其排列状态, 并能够研究其相关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因此, 它对表面物理和化学、材料科学、生命科学以 及微电子技术等研究领域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利用一种特殊的方法测得该薄膜的光强反 射率,进而根据薄膜厚度与入射光波长和 相应的光强反射率之间的函数关系建立方 程组。通过对方程组求解,计算出薄膜的 厚度。多波长干涉测量法能够避免移相干 涉法中移相器所带来的误差,并且可根据 不同波长的光波测出的结果相互校正,提 高了测量精度。
测试系统原理图
如上图 所示, 由白光源发出的光束经分束片1反 射后垂直入射到石英玻璃片, 在石英玻璃片下
STM实验总图
基本原理
STM的基本原理是量子的隧道效应。它利用金属针尖 在样品的表面上进行扫描,并根据量子隧道效应来 获得样品表面的图像。通常扫描隧道显微镜的针尖 与样品表面的距离非常接近(大约为0.5~1.0nm), 所以它们之间的电子云互相重叠。当在它们之间施 加一偏值电压VB(VB通常为2mV~2V)时,电子就 可以因量子隧道效应(Tunneling Effect)由针尖 (或样品)转移到样品(或针尖),在针尖与样品 表面之间形成隧道电流。
x1
• 如图4,分别为d1 = 3.01 cm ; d2 =
3.50 cm ; d3 = 4.19 cm . 由于d1 环 与d2 环有条纹相连,因此为同级条纹, 其半径之差即为条纹偏移距离; △x1 = ( d2 - d1) /2= 0.25 cm , d1 环与d3 环 为相邻条纹, 其半径之差即为条纹间距: △x 2 = ( d3 - d1) / 2 = 0.59 cm ,条 纹移动条数k =△x1/ △x2 = 0.42 ,镀 膜厚度d = kλ ( n - 1) / 2 = 221 nm , 误差的来源主要在于k 值的测量,
分对光程的影响导致干涉圆环直径大 小发生变化,从而计算出膜的厚度. 计 算如下: 光路图中的待测样品为玻璃基板,一半 镀有纳米膜,位置放置于M2 前面的位 置,由于薄膜的存在,使干涉条纹发生移 动,则条纹移动的条数K 与膜厚d 的关 系为2 n d-2 d = kλ则 d = kλ( n -1)/ 2 , 其中, n 为薄膜介质折射率,
表面分成2 束,其中一束穿过空气薄膜,从被测表
面反射回来, 并和从参考面反射回的另一光束 叠加在一起,发生干涉。
干涉后的复合光经分束片2 、3 分成3 束,分别经 不同波带的滤波片1 、2 、3 选频后, 可得到波 长分别为λ1 、λ2 和λ3 的单色光干涉图样。PIN 光电管将干涉后的光强转化为电信号,经信号调 理电路处理后,再由数据采集装置转换成为数字 信号送入计算机。应用程序再根据一定的算法便 可以计算出空气薄膜厚度。
纳米领域的测量技术
0501303 孟元元 0501318 王长坤 0501330 张伟 0501305 成凤敏 0501339 韩芳芳 0505307 张远
多波长干涉测量方法 迈克尔逊干涉仪测量纳米级薄膜厚度 扫描隧道显微镜 激光双法布里—珀罗干涉(DFPI) 纳米测量
前言
纳米技术是指纳米级( 0.1nm— 100nm)的材料、设计、制造、测量、 控制和产品的技术。纳米技术研究的 内容包含了生物科学技术、信息科学 技术、纳米科学技术等,是本世纪科 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方面。
1.具有原子级高分辨率,STM在平行和
独 特 的具 优有 点如 :下
垂直于样品表面方向的分辨率分别可达 0.1nm和0.01nm,即可以分辨出单个原子. 2.可实时再现样品表面的三维图象,用 于对表面结构的研究及表面扩散等动态过程 的研究.
STM
3.可以观察单个原子层的局部表面结构, 因而可直接观察到表面缺陷、表面重构、表 面吸附体的形态和位置.
恒高度模式
恒高度模式则是始终控制针尖的高度不变,并取 出扫描过程中针尖和样品之间电流变化的信息 (该信息也反映样品表面的起伏),来绘制样品 表面的原子图像。由于在恒高度模式的扫描过程 中,针尖的高度恒定不变,当表面形貌起伏较大 时,针尖就很容易碰撞到样品。所以恒高度模式 只能用于观察表面形貌起伏不大的样品。
多波长干涉测量方法的特点
且避免了普通相移干涉法中移相器所带
来的误差,并采用了不同波长干涉测量结果间
的相互误差校正等手段,所以具有很高的测量 精度和可靠性,非常适合工业应用中自动快速
测量的场合。
通过分析实验可知,对测量精度有较大
影响的因素主要有:干涉光的稳定性、
多波长干涉测量法适用于纳米级微间距的 实时动态非接触测量。纳米级间隙之间的 空气形成一层具有光学特性的空气薄膜。 该空气薄膜的光强反射率是关于入射光波 长和薄膜厚度的函数。在多波长干涉法中, 以包含多种波长的复合入射光照射薄膜, 入射光被空气薄膜分成2 部分,一部分穿 过薄膜,另一部分则被反射回来。
量时,给微悬臂施加—振动信号,其振动频率f 恰好高
于微悬臂的最低机械共振频率f n ;把这种受迫振动 的探针调节至被测样品表面一定距离(通常2~
20nm) ;
•调节FP1 、FP2 干涉腔长,使其输出稳定的间 隔为自由光谱范围的两个光脉冲信号;设开始
测量时探针位于位置1 ,如图2 所示,当样品随
工作台移动,探针位于位置2 (或位置3) 时,由 于探针与样品表面间距离的改变而使它们之 间的作用力发生变化,导致微悬臂的振幅发生 相应变化。
纳米测量方法
概括国内外的纳米测量方法,可以 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非光学方法:扫描探 针显微术、电子显微术、电容电感测 微法;另一类是光学方法:激光干涉仪、 X光干涉仪、光学光栅和光频率跟踪等。 总结现有各种纳米测量方法,它们的单 项参数(分辨率、精度、测量范围)可达 到的指标如表1所示。
多波长干涉测量方法
• λ为激光光源波长,均为固定值,若要提
高测量精度,只有增加测量系统对k 值 的分辨率: ①适当扩大分束镜与屏的距 离,使干涉图样变大; ②在屏的前面设 置近焦数码摄像头,使摄像头尽量靠近 屏,提高分辨率; ③将图像输入计算机, 并将图形文件进行数字化处理,能够准 确辨别出1/ 100 条的条纹移动.
迈克尔逊干涉仪测量纳米级薄膜厚度
迈克尔逊干涉仪(见图1)是物理实 验室常见的仪器.利用干涉原理可以测 量微小长度.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其原 理光路如图3所示. 从激光光源发出的光束,经过扩束镜 形成不同倾角的扩散光,再经过分光板 G1后表面分成两路光强近似相等的光 束:反射光A 和透射光B .反射光A在入 射到平面镜M1后,经反射又沿原路返回, 透过G1到达屏;投射光B在透过
被测样品后,入射到平面镜M2上,经反射 又沿原路返回,经过分光板后表面后反 射,在屏处与光束A 相遇而产生干涉,干 涉条纹为同心圆环状等倾干涉条纹,由 于受样品结构影响,同心圆环左右两侧 的环半径不同,条纹的位移大小与光程 的变化相对应。
图1 迈克尔逊干涉仪
图2 实验装置图
图3光路原理图
• 根据被测样品有薄膜和无薄膜的两部
另外,即使对于导电样品,STM观察到 的是对应于表面费米能级处的态密度,
如果样品表面原子种类不同,或样品表
面吸附有原子、分子时,即当样品表面 存在非单一电子态时,STM得到的并不 是真实的表面形貌,而是表面形貌和表 面电子性质的综合结果
激光双法布里—珀罗干涉(DFPI) 纳米测量
•激光双法布里—珀罗干涉(DFPI) 纳米
STM有两种工作模式,恒电流模式和恒高度模式 恒电流模式
恒电流模式是在STM图像扫描时始终保持隧道电流恒 定,它可以利用反馈回路控制针尖和样品之间距离的 不断变化来实现。当压电陶瓷控制针尖在样品表面上 扫描时,从反馈回路中取出针尖在样品表面扫描的过 程中它们之间距离变化的信息(该信息反映样品表面 的起伏),就可以得到样品表面的原子图像。由于恒 电流模式时,STM的针尖是随着样品表面形貌的起伏 而上下移动,针尖不会因为表面形貌起伏太大而碰撞 到样品的表面,所以恒电流模式可以用于观察表面形 貌起伏较大的样品。恒电流模式是一种最常用的扫描 模式。
干涉光频谱宽度、光电转换与信号调理
电路的信噪比、数据量化误差等。在测 量系统的应用研发阶段,需要根据实际
测量对象做大量的实验,以掌握其它相
关因素对测量精度的影响。
应用
1 MEMS 器件的微观形变的测量
2 超光滑表面粗糙度和平面度的测量
3 标准量块的检定 4 微弱振动的测量 5 硬盘磁头飞行高度的测量 6 高硬度材料的硬度测量
技术相融合, 将探测、定位、测量、控 制、信号处理等系统结合今后发展的 方向。在一起构成一个大系统, 开发、 设计、制造出实用新型的纳米测量系 统, 仍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也是今后 发展的方向。
谢谢!
4.可在真空、大气、常温等不同环境下工作,样品
甚至可浸在水和其它溶液中.不需要特别的制样技术 并且探测过程对样品无损伤.这些特点特别适用于研 究生物样品和在不同实验条件下对样品表面的评价, 例如对于多相催化机理、超导机制、电化学反应过程 中电极表面变化的监测等. 5.配合扫描隧道谱(STS)可以得到有关表面电子 结构的信息,例如表面不同层次的态密度、表面电子 阱、电荷密度波、表面势垒的变化和能隙结构等 . 6.利用STM针尖,可实现对原子和分子的移动和 操纵,这为纳米科技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