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微生物及免疫学(实践教学)实验报告
微生物实习心得体会3篇
微生物实习心得体会3篇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动物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个体微小,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微生物实习心得体会,希望大家喜欢。
篇一:微生物实习心得体会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发病,院内感染不断增加。
细菌由于人类不断婪用抗菌药物,耐药性不断增加,这些都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病原微生物在实验室潜在对实验室人员的威胁也日趋严峻。
生物安全的宣教必不可少,怎样把只有基本微生物知识的学生,与临床实验室大量面对病人标本的采集、运送、接种、培养、观察、鉴定、药敏、报告等各个环节的实践结合起来,由基础知识向专业技能有效转化,把基础理论知识在实习中有效发挥,与实践相结合使之升华,是培养合格检验人才的关键。
现就微生物室的实习带教体会总结如下。
1、重视标本送检前的质量控制。
微生物实验室每天都收到来自病房,门诊病人送检的大量标本,有痰、中段尿、伤口分泌物、生殖道拭子、血培养、脓液、术中临时所采集的标本等等。
标本的采集、运输和处理是否得当及时对试验结论有直接影响。
是分析前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只有让学生全面认识标本采集与处理的全过程及影响因素,才能确保检验结论的准确性、有效性。
1.1标本的采集例如中段尿的采集,应告知学生尿道内是人体无菌的腔道,尿道外则是有菌的部位。
所以采集中段尿时必须对外阴进行彻底消毒,排出前一段尿液,以便冲洗外尿道或外阴,留取中段尿于无菌杯中送检。
如痰标本的采集,应嘱病人于清晨嗽洗口腔,咳出深部的痰液于无菌杯中送检,如是支原体和衣原体的检测,则应留取女性宫颈拭子或男性尿道拭子,因为支原体和衣原体都只寄生在宫颈或者尿道的柱状上皮细胞内。
1.2标本的处理学生应知道,标本的及时处理接种对微生物的成活率至关重要,例如淋病奈瑟氏菌,需要保温,保湿送检,提倡床边接种,培养基应先预温,接种后放36℃温箱、5%co2环境,保湿培养。
又如痰标本应接种在血平板,巧克力平板,沙基,嗜血流感巧克力平板上,血平板和巧克力平板主要观察病人痰标本里的基础菌群的生长状态。
动物医学实验报告模板 (2)
动物医学实验报告模板
引言概述:
动物医学实验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它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动物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为动物医学领域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为了规范动物医学实验报告的撰写,本文将介绍一个符合要求的动物医学实验报告模板。
正文内容:
1. 实验目的:
1.1. 阐述实验的目的和意义
1.2. 介绍实验所涉及的动物种类和样本数量
1.3. 说明实验的背景和前期研究情况
2. 实验设计:
2.1. 描述实验的设计和方法
2.2. 详细阐述实验所用到的仪器和设备
2.3. 说明实验所采用的药物、剂量和给药途径
2.4. 解释实验的随机分组和盲法设计
3. 实验结果:
3.1. 详细记录实验中观察到的主要结果
3.2. 介绍实验所用到的数据分析方法
3.3. 给出实验结果的统计学处理和图表展示
4. 实验讨论:
4.1. 解释实验结果的意义和可能的原因
4.2. 分析实验中可能存在的偏差和限制
4.3. 探讨实验结果与前期研究的关系
4.4. 提出对未来研究的建议和展望
5. 实验结论:
5.1. 总结实验结果的主要发现
5.2. 强调实验结果对动物医学领域的意义和贡献
5.3. 指出实验中可能存在的不足和改进的方向
总结:
综上所述,动物医学实验报告模板包括实验目的、实验设计、实验结果、实验讨论和实验结论五个主要部分。
通过按照这个模板撰写实验报告,可以使报告内容准确且符合要求,同时也能提高报告的可读性和科学性。
希望这个模板能对动物医学实验报告的撰写有所帮助。
动物学实验期末总结报告
动物学实验期末总结报告一、实验目的和背景动物学实验是动物学课程的一部分,旨在帮助学生加深对动物分类、形态结构、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理解和认识。
通过实际观察和操作,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和实验操作能力,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在本学期的动物学实验中,我们选取了蚯蚓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和实验手段,深入了解了蚯蚓的分类、形态结构、生命活动、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知识。
二、实验过程和方法1. 蚯蚓的分类和形态结构观察实验在实验开始前,我们对蚯蚓的分类和形态结构进行了预习,了解了蚯蚓的科属、体长、体表特征等方面的知识,为实验做好准备。
接下来,我们在实验室中使用显微镜和放大镜对蚯蚓进行了观察,记录了蚯蚓的身体颜色、体节数目、触须的位置等特征,进一步加深了对蚯蚓形态结构的认识。
2. 蚯蚓的取食和排泄实验为了了解蚯蚓的取食和排泄方式,我们将蚯蚓放入含有香蕉等食物的容器中进行观察。
通过实验发现,蚯蚓会通过运动起到破碎土壤的作用,促进植物的生长。
另外,我们还观察到蚯蚓的排泄物呈现出深黑色,说明它们排泄的是经过消化后的泥土。
3. 蚯蚓的生态环境实验蚯蚓在自然环境中起到重要的生态角色,对土壤的改良和有害物质的降解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研究蚯蚓对环境的影响,我们设计了一系列的实验。
首先,我们收集了不同种类土壤中的蚯蚓,并观察它们在不同土壤中的生存情况。
结果显示,蚯蚓在肥沃的土壤中生存状况更好。
此外,我们还对蚯蚓进行了保护性培养实验,发现蚯蚓数量的增加和生长速度受到了环境和食物的影响。
三、实验结果和分析通过以上的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我们得到了一系列关于蚯蚓分类、形态结构、生命活动和生态环境方面的结果。
1. 蚯蚓的分类和形态结构结果分析通过观察和了解,我们发现蚯蚓属于无脊椎动物,蛇纹蚓科,体长约为5-30厘米,体表呈红褐色或粉红色,有明显的环节状结构。
触须位于蚯蚓前端,用于探知周围环境和感知食物。
2. 蚯蚓的取食和排泄结果分析蚯蚓以土壤中的有机物为食,通过摄食、咀嚼和消化的方式获取营养。
对中职《动物微生物及检验》实训课的实践探索
骤 讲 解 清 楚 .并 板 书 在 黑 板 上 。 学 生
在 指 导 教 师 和 课 任 教 师 的 严 格 要 求 下 完 成 实 训 实 习 ,让 学 生 每 做 一 次 实 训 实 习有 所 收 获 ,达 到 实训 教 学 目的 。
32 改 变单 独 实课 的 综 合 实 训 。 这 种 教
学 方 法 养 成 了 学 生 的 依 赖 思 想 , 不 利 于 发 挥 其 创 造 性 思 维 和 积 极 主 动 操 作 能 力 。对 此 按 学 校 对 教 学 改 革 要 求 对
该 课 进 行 试 验 性 实 训 教 学 改 革 。 首 先
余 时 间 进 行 结 果 观 察 .想 尽 办 法 让 学 生 能 将 每 个 实 验 都 能 完 整 地 完 成 , 即
不 能 因实 验 课 程 时 间 安 排 不 当 而 影 响 实 验 的 质 量 。优 化 选 择 重 新 组 织 实 验 项 目 ,把 实 验 内 容 有 机 地 串 联 起 来 ,
作 台 、全 自动 血 液 分 析 仪 、 生 物 显 微
镜 等 ,更 新 了 老 化 的 常 规 设 备 , 为 该 课 实 训 教 学 改 革 奠 定 了 物 质 基 础 和 有
动 物 微 生 物 及 检 验 是 中 等 职 业 学 校 畜 牧 兽 医 专 业 的 一 门 重 要 的 专 业 基
3 改 革 实 训 课 教 学 。合 理 安 排 实 验 ,优 化 实 训 ( )项 目 验 3 1 作 好 实验 前 的 准 备 工 作 . 严格 .
操 作 规 程
条件
抓 住 我 校 进 行 教 学 评 估 、 提 高 教 学 质 量 、加 强 实 验 室 建设 的 有 利 时 机 . 培 养 学 生 动 手 操 作 实 践 技 术 能 力 .学 校 先后 增 添 了 一些 高 档 的实 验 设 备 . 如 全 自 动 高 压 蒸 汽 灭 菌 器 、 B 一 E 数 S1 显 振 荡 培 养 箱 、超 低 温 冰 箱 、 超 净 工
2024版动物微生物及检验教案
动物微生物及检验教案CONTENTS•课程介绍与目标•动物微生物基础知识•动物微生物检验方法与技术•动物常见病原菌及其检验•动物性产品微生物污染与控制•实验操作与案例分析课程介绍与目标011 2 3介绍动物微生物的概念、种类及其在动物体内的分布。
动物微生物的定义与分类阐述不同种类动物微生物的生长条件、代谢特点等。
动物微生物的生理生化特性探讨动物微生物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共生、寄生和致病等。
动物微生物与宿主的关系动物微生物概述03动物微生物检验的应用范围介绍动物微生物检验在畜牧业、宠物医疗、野生动物保护等领域的应用。
01动物微生物检验的目的明确动物微生物检验在疾病诊断、预防和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02动物微生物检验的意义阐述通过动物微生物检验可以了解动物健康状况,为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检验目的与意义能够独立完成动物微生物的分离、培养、鉴定等实验操作,具备基本的实验技能。
01020304掌握动物微生物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常见动物微生物的种类和特性。
培养学生对动物微生物研究的兴趣和热情,树立科学严谨的实验态度。
要求学生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按时完成实验报告等任务,以达到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态度目标技能目标课程要求课程目标及要求动物微生物基础知识02微生物分类与形态微生物分类根据形态、生理生化特性等将微生物分为细菌、真菌、病毒等几大类。
细菌形态包括球菌、杆菌、螺旋菌等,不同形态的细菌具有不同的生物学特性。
真菌形态包括酵母菌、霉菌等,真菌以菌丝或孢子形式存在,具有多种繁殖方式。
微生物生理生化特性营养类型微生物可分为自养型和异养型,自养型能利用简单的无机物合成自身所需的有机物,异养型则必须依赖现成的有机物作为营养来源。
呼吸类型包括好氧呼吸、厌氧呼吸和兼性厌氧呼吸,不同类型的微生物对氧气的需求不同。
代谢产物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会产生多种代谢产物,如酸、气体、色素等,这些代谢产物对于鉴别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具有重要意义。
动物实验报告(二)
动物实验报告(二)引言概述:本文报道了一项关于动物实验的研究。
通过进行动物实验,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学和医学问题,并为科学研究及疾病治疗提供重要的信息和数据。
本实验旨在探究动物行为、生理特征以及遗传信息,并解释其对人类健康和生活的影响。
正文:一、动物行为的研究1.1 观察动物的行为特征1.2 分析动物行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1.3 探究动物行为背后的遗传和生理机制1.4 研究动物社会行为及其对个体和群体的影响1.5 分析动物行为模式的演化和适应性二、动物生理特征的研究2.1 分析动物器官结构与功能2.2 探索动物的代谢过程和能量平衡2.3 研究动物免疫系统和抗病能力2.4 分析动物的生殖机制及其遗传规律2.5 探究动物神经系统的构成和功能三、动物遗传信息的研究3.1 分析动物基因组的结构和特征3.2 探索动物基因表达与调控机制3.3 研究动物突变和遗传变异的影响3.4 分析动物遗传与疾病的关联性3.5 探究动物遗传信息在种群演化中的作用四、动物实验对人类健康的影响4.1 基于动物实验的药物研发和安全性评估4.2 探索动物模型在疾病研究中的应用4.3 分析动物实验对医学进展的贡献4.4 研究动物实验在生物技术和医疗设备开发中的应用4.5 总结动物实验对人类健康的价值和限制五、动物实验的伦理和法律问题5.1 分析动物实验伦理的重要性和挑战5.2 探究动物实验的伦理规范和道德准则5.3 讨论动物实验的合法性和限制5.4 分析动物实验监管和法律法规的现状5.5 综述动物实验伦理和法律问题的进展和展望总结:通过本文的报告,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动物实验是科学研究和医学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它不仅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动物行为、生理特征和遗传信息,而且对人类健康和生活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然而,动物实验也面临着伦理和法律的挑战,需要采取适当的伦理规范和监管措施,确保动物权益和研究的合法性。
未来,我们还需要继续探索替代实验方法,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对动物的使用,并在保证科学准确性的同时,提高实验的伦理可行性和效率。
《动物微生物与免疫技术》课程标准
《动物微生物与免疫技术》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动物微生物与免疫技术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课程学时:81(含半周集中实习)课程学分:4一、课程性质与任务《动物微生物与免疫技术》是畜牧、兽医、兽药生产与营销、动物防疫与检疫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在畜牧生产和疾病防控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可为学生学习专业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好本课程不仅能让学生掌握够用、实用的理论知识和多种贴近生产实践的技能,能够达到技能熟练、知识丰富、解决问题到位、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具备相应岗位的知识、能力和职业素质。
而且,由于我们将德育教育有机融入课堂、贯穿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树立了“欲做事,先做人”的思想,建立了正确的人生观,明显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本课程具有基础性强、技术性强、应用性强三大特点。
课程中训练的动物微生物检验技术和免疫学技术都是直接应用于生产的技能,是畜牧生产、疫病防控的重要技术支撑,是学生毕业生产实习与顶岗训练的重要准备和演练,在生产中广泛应用于兽医化验室、兽医技术服务、养殖场生物安全等生产环节;训练内容为职业技能鉴定中动物疫病防治员、动物检疫检验工、兽医化验员等工种的鉴定项目。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完成以下工作任务:能利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正确诊断细菌病、病毒病等传染性疾病;能正确消毒与灭菌;能利用生物制品进行免疫预防和治疗。
二、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高等畜禽疫病防治人员、动物检疫检验人员、兽药生产与营销人员、技术推广人员所必需的动物微生物检验和免疫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一)知识目标1.掌握细菌病的实验室诊断方法。
2.掌握病毒病的实验室诊断方法。
3.掌握消毒与灭菌的方法,了解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
4.掌握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基本原理。
5.掌握免疫诊断的原理、方法和临床应用。
6.掌握常用生物制品的种类、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
动物微生物及免疫学教案pdf
动物微生物及免疫学教案pdf 教案:动物微生物及免疫学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小学科学教材第四章第二节,主要涉及动物微生物和免疫学的基础知识。
教材内容包括微生物的定义、分类、特点,以及免疫系统的基本构成和功能。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微生物的概念,了解微生物的分类和特点。
2. 学生能够掌握免疫系统的组成,理解免疫的功能。
3.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微生物与免疫学的关系。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微生物的概念、分类、特点,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难点:微生物与免疫学的关系,实验操作技巧。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验器材(如显微镜、培养皿等)。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教学过程:一、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微生物和免疫学的短片,让学生初步了解微生物和免疫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知识讲解(10分钟)1. 微生物的定义:介绍微生物的定义,让学生明白微生物是一种微小的生物体。
2. 微生物的分类:讲解微生物的分类,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
3. 微生物的特点:阐述微生物的特点,如体积小、繁殖快、适应性强等。
三、实例讲解(10分钟)以流感病毒为例,讲解病毒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以及人体免疫系统如何对抗病毒。
四、随堂练习(10分钟)1. 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微生物与免疫学在农业生产、医药卫生等方面的应用。
五、实验操作(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微生物的形态和结构。
2. 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免疫细胞的功能,如白细胞、淋巴细胞等。
六、板书设计(5分钟)板书设计包括微生物的分类、特点,以及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作业设计:1. 教材课后练习题。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及时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微生物与免疫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如疫苗研发、免疫治疗等。
教学内容:一、教材章节:第四章第二节1. 微生物的定义2. 微生物的分类:细菌、病毒、真菌等3. 微生物的特点:体积小、繁殖快、适应性强4. 免疫系统的组成:白细胞、淋巴细胞、抗体等5. 免疫的功能:防御、自我稳定、免疫监视二、教学目标:1. 理解微生物的概念,了解微生物的分类和特点。
动物微生物实习报告总结
动物微生物实习报告总结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参加了动物微生物实习,通过这次实习,我对动物微生物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在这篇实习报告总结中,我将回顾实习过程、总结所学知识、反思实习中的不足,并展望未来的学习方向。
一、实习过程回顾实习期间,我们学习了动物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技术。
在实验室里,我们进行了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和鉴定,了解了微生物的生长特性和代谢方式。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还参观了动物医院和养殖场,了解了微生物在动物疾病预防和治疗中的应用。
二、实习中所学知识总结1. 动物微生物学基本概念:动物微生物学是研究动物体内外微生物的种类、分布、作用及其与动物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涉及到微生物学、动物生理学、免疫学等多个领域,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学科。
2. 微生物分离与鉴定:分离微生物是微生物学研究的基础。
通过选择性培养基、染色技术和生化试验等方法,可以鉴定微生物的种类。
此外,分子生物学技术如PCR、测序等也被广泛应用于微生物鉴定。
3. 微生物与动物疾病:微生物感染是导致动物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了解微生物的致病机制、免疫学特性以及防治方法,对于预防和治疗动物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4. 微生物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微生物在动物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益生菌可以提高动物的生长速度、增强免疫力;抗生素可以用于治疗疾病;疫苗可以预防疾病的发生。
三、实习中的不足与反思1. 实习时间有限:由于实习时间较短,我们无法深入学习每一个知识点,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加强自学,补充不足。
2. 实践操作能力不足:在实习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在微生物分离、纯化和鉴定等方面的实践操作能力有待提高。
今后,我要加强实践操作训练,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3. 沟通交流不足:在实习过程中,我与老师和同学之间的沟通交流不够充分,导致一些问题没有得到及时解决。
今后,我要加强与他人的沟通交流,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四、未来学习方向展望1. 深入学习动物微生物学基本理论,掌握微生物学基本实验技能。
动物微生物学及免疫学
动物微生物学及免疫学动物微生物学概述动物微生物学是研究动物体内和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学科。
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原生动物等。
在动物体内,微生物可以生活在不同的部位,如肠道、皮肤、呼吸道等,与宿主形成共生关系或病原性关系。
通过研究动物微生物的种类、组成、数量以及其对宿主健康的影响,可以了解与动物相关的疾病发生机制、防控策略以及免疫系统的功能。
动物免疫学概述动物免疫学是研究动物免疫系统的学科。
免疫系统是动物体内的一套高度复杂的生物学系统,用于识别和排除入侵的病原体,以维持机体的健康。
免疫系统主要由免疫细胞、抗体和免疫调节因子等组成。
通过研究免疫细胞的功能、免疫调节机制以及免疫应答的过程,可以了解动物的免疫系统如何应对病原体的挑战。
动物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的关系动物微生物学和免疫学密切相关。
微生物可以与免疫系统相互作用,引发宿主的免疫应答。
一方面,微生物可以作为病原体引发宿主的疾病。
研究宿主与病原体的相互作用,可以帮助我们预防和治疗与动物相关的疾病。
另一方面,微生物也可以对宿主免疫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研究微生物与宿主免疫系统的相互影响,可以深入了解免疫系统的调控机制。
动物微生物的种类和组成动物体内和周围环境中存在大量微生物。
常见的动物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原生动物等。
细菌是最常见的微生物之一,它们可以生活在动物的肠道、皮肤、口腔、呼吸道等部位。
真菌常见于动物的皮肤和黏膜表面,有些真菌也可以引起动物的感染病。
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的微生物,它们需要寄生于宿主细胞中才能进行复制和繁殖。
原生动物是一类单细胞的动物,常见于动物的胃肠道。
动物微生物的组成与宿主的生理状态和生活环境密切相关。
例如,不同种类的动物肠道微生物的组成有所差异,这与动物的饮食习惯、生活方式以及环境因素等有关。
动物免疫系统对微生物的应答动物免疫系统可以识别和应答不同种类的微生物,采取适当的免疫应答来保护机体。
免疫细胞是免疫应答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等。
生物学教学实践活动方案(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生物学教学活动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素养,我们特制定以下生物学教学实践活动方案。
二、活动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生物学实验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技能。
2. 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学基本概念,掌握生物学实验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科学探究能力。
4.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将来的科学研究和学习打下基础。
三、活动内容1. 实验操作培训(1)植物组织培养(2)动物细胞培养(3)微生物分离与培养(4)植物生理实验(5)动物生理实验2. 野外实践活动(1)植物资源调查(2)动物行为观察(3)生态系统考察3. 科普讲座(1)生物进化与多样性(2)生物技术与应用(3)生物与环境四、活动安排1. 活动时间:每周一、三、五下午第三节课2. 活动地点:学校实验室、校园、周边自然生态环境3. 活动形式:分组进行实验操作、野外实践、科普讲座五、活动实施步骤1. 准备阶段(1)确定活动主题和内容(2)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3)准备实验器材、实验材料、教学课件等(4)招募志愿者和教师担任活动指导2. 实施阶段(1)实验操作培训:由专业教师进行实验操作演示,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2)野外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到校园周边的自然生态环境进行植物资源调查、动物行为观察和生态系统考察(3)科普讲座: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科普讲座,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3. 总结阶段(1)学生撰写实验报告、野外实践报告和科普讲座心得体会(2)教师进行活动总结,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3)收集活动照片、视频等资料,制作活动总结报告六、活动评价1. 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评价:通过实验操作考核、学生互评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2. 学生实践能力评价:通过野外实践活动报告、科普讲座心得体会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学生科学素养评价:通过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参与程度、学习成果等方面,评价学生的科学素养。
动物微生物及免疫学实验准备
实验一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及维护+实验二细菌基本形态及结构观察一、药品配制1、擦镜液500ml:乙醚150ml+无水乙醇350ml(先乙醚后乙醇);二、玻璃器皿与耗材1、载玻片(1瓶/组)2、火柴3、酒精棉球(1瓶/组)4、纱布5、菌种(烧杯2个、试管4支、移液管、洗耳球)(1套/组)6、蒸馏水(1瓶/组)7、洗液缸(1个/组)8、擦镜纸(显微镜室一组一套)9、擦镜液(显微镜室)10、废液缸(显微镜室)11、香柏油(显微镜室)三、器材1、试管架(1个/组)2、接种环(3支/组)3、酒精灯(2个/组)4、镊子(2把/组)实验三细菌抹片、制片及染色一、药品配制1、载玻片的清洗方法:第一种①、将用过的切片放入锅内,放上肥皂粉煮沸②、冷却后用流水冲洗③、将冲洗干净的玻片放入用硫酸和重铬酸钾配好的洗液内浸泡过夜(24小时或更长)④、取出玻片再次流水冲洗,待干净后,用蒸馏水洗两次,稍微沥干⑤、将沥干的玻片放入95%的乙醇中备用。
第二种(1)将载玻片在肥皂水中沸浴5-10min.(2)在热水中洗去残留物。
(3)清水冲洗后,让水滴流干。
(4)浸入洗液(200g 重铬酸钾,1000ml清水,1000ml浓硫酸(工业用)。
将重铬酸钾先溶于水中,然后将浓硫酸逐滴加入重铬酸钾水溶液中去,不使硫酸溅出。
配好后,盛在有玻璃塞的玻璃容器内,防止空气氧化。
洗液可重复使用直至变为蓝黑色为止。
)约30min.(5)清水冲洗后用蒸馏水洗净,并让水滴流干。
(6)浸入95%酒精中贮存备用。
使用时从酒精中取出盖玻片和载玻片,用清洁纱布同时擦拭玻片的两面,在擦拭盖玻片时要小心,用力要均匀,避免碎裂。
第三种①将待处理的载玻片放入清洁剂(雕牌玻璃清洁剂加水稀释至1%)浸泡20分钟,②从清洁剂中将载玻片取出,流水冲洗干净,用软布擦干,放入95%的酒精中备用。
二、玻璃器皿与耗材1、载玻片(1瓶/组)2、革兰氏染液(结晶紫溶液、革兰氏碘液、95%酒精、稀释的复红)(1套/组)3、蒸馏水(1瓶/组)4、菌种(烧杯2个、试管4支、移液管、洗耳球)(1套/组)5、酒精棉球(1瓶/组)6、洗液缸(1个/组)7、洗瓶(1个/组)8、烧杯9、擦镜纸(显微镜室一组一套)10、擦镜液(显微镜室)11、废液缸(显微镜室)12、香柏油(显微镜室)三、器材1、酒精灯(2个/组)2、镊子(2把/组)3、接种环(3个/组)4、火柴5、废物缸(1个/组)6、试管架(1个/组)实验四培养基的制作一、玻璃器皿与耗材1、量筒(500ml,100ml/200ml 各1个/组)2、烧杯(500ml 1个,50ml/100ml 2个/组)3、三角烧瓶(250ml 2个/组)4、试管(2支*人数/组)5、培养皿(2套*人数/组)6、玻棒(1支/组)7、PH试纸(公用)8、纱布(公用)9、脱脂棉(公用)10、试管塞(公用)11、扎绳(公用)12、报纸(公用)13、蛋白胨(1瓶/2组)14、氯化钠(1瓶/2组)15、琼脂粉(1瓶/2组)16、牛肉膏(1瓶/2组)17、0.1%氢氧化钠溶液(公用)18. 稀释盐酸溶液(公用)配滴管19、试管架(1个/组)三、器材1、托盘天平、称量纸、培养皿(2个)、药勺:(1套/1组)2、电炉3、高压蒸汽锅(检查底部是否有水)实验五细菌分离培养及移植一、药品配制二、玻璃器皿与耗材1、培养皿(做好的培养基)(2套*人数/组)2、玻璃推棒(1支/组)3、棉签(1包/ 2组)4、试管(做好的培养基)(2支*人数/组)5、试管架(一个/组)6、土壤(用50-100ml烧杯装,1瓶/ 2组)7、污水(用50-100ml烧杯装,1瓶/ 2组)三、器材1、接种环(2-3支/组)2、酒精灯(2个/组)3、火柴实验七细菌的生理生化实验一、玻璃器皿与耗材(糖类分解实验)1、菌种(老师提供)(1套/组)2、发酵管(2支*人数/ 组,用小烧杯盛装),需让每个组均有以下几种类型的发酵管:乳糖微量发酵管+蔗糖微量发酵管+葡萄糖微量发酵管+麦芽糖微量发酵管3、烧杯(1个/组)4、酒精棉球(1瓶/组)5、酒精灯(1个/组)三、器材1、接种环(2-3支/组)2、镊子3、废物缸实验八凝集及沉淀实验一、药品配制1、琼脂板制备:称取 1g琼脂粉,加入100ml 生理盐水或0.85% NaCl溶液(禽类),煮沸使之溶解。
动物实验报告学期小结(3篇)
第1篇一、前言本学期,我参加了动物实验课程的学习,通过一系列的动物实验,我对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以下是对本学期动物实验的学习心得和总结。
二、实验内容概述本学期,我们进行了多个动物实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动物解剖实验:通过对不同动物(如青蛙、小鼠等)的解剖,了解动物内部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2. 组织切片实验:学习制作动物组织切片,观察细胞和组织的细微结构。
3. 生化实验:通过动物实验,学习检测血液、尿液等生物样品中的生化指标。
4. 免疫学实验:学习动物免疫系统的基本原理,进行抗原-抗体反应实验。
5. 行为学实验:观察动物在不同环境下的行为表现,了解动物行为与神经系统之间的关系。
三、实验过程及心得1. 动物解剖实验在动物解剖实验中,我学会了如何解剖青蛙、小鼠等动物,了解了动物内部器官的形态和功能。
通过实验,我认识到动物解剖是研究生物学的重要方法,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
2. 组织切片实验在组织切片实验中,我学会了如何制作动物组织切片,并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和组织的细微结构。
通过实验,我掌握了组织切片的制作方法,提高了观察细胞和组织的能力。
3. 生化实验在生化实验中,我学习了检测血液、尿液等生物样品中的生化指标。
通过实验,我了解了生化指标在疾病诊断和健康评估中的重要作用。
4. 免疫学实验在免疫学实验中,我学习了动物免疫系统的基本原理,并进行了抗原-抗体反应实验。
通过实验,我掌握了免疫学的基本知识,提高了对免疫学实验的操作能力。
5. 行为学实验在行为学实验中,我观察了动物在不同环境下的行为表现,了解了动物行为与神经系统之间的关系。
通过实验,我认识到行为学在研究动物生理和心理活动中的重要性。
四、实验收获与反思1. 收获(1)掌握了动物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
(2)深入了解了生物学的基本知识,为今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3)培养了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
猪瘟免疫交互实验报告
猪瘟免疫交互实验报告引言猪瘟(又称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简称PRRSV),是一种严重危害猪类健康并且造成经济损失的病毒性疾病。
目前,猪瘟的流行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问题,因此,寻找有效的免疫措施成为了猪瘟防控的关键。
本实验旨在探究猪瘟病毒与猪体免疫系统的交互作用,通过观察病毒与猪体的免疫反应,为猪瘟的防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实验方法材料准备1. 猪瘟病毒株2. 猪体免疫细胞3. 细胞培养基4. 适当的培养器具及耗材实验步骤1. 培养猪体免疫细胞,使其达到稳定生长状态。
2. 在细胞培养基中接种猪瘟病毒株,并与猪体免疫细胞共同培养。
3. 定期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并采集培养液进行病毒检测。
4. 根据检测结果,记录病毒感染与细胞免疫反应的情况。
实验结果经过数次实验观察及检测,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1. 病毒感染导致猪体免疫细胞数量的减少。
在病毒感染后的几天内,免疫细胞数量呈现下降趋势,直至恢复正常。
2. 病毒感染引发了免疫细胞的凋亡现象。
在感染初期,观察到了细胞内部结构的异常变化,同时出现了细胞凋亡的现象。
3. 病毒感染导致免疫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表达增加。
与未感染细胞相比,病毒感染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明显升高。
4. 免疫细胞对病毒感染表现出了抗体产生的能力。
通过检测免疫细胞培养液中的抗体水平,我们观察到免疫细胞对病毒感染的反应。
讨论研究结果表明猪瘟病毒感染引发了免疫细胞的一系列反应,包括细胞数量减少、细胞凋亡、细胞因子的表达增加以及抗体产生的能力。
这些反应可能是猪体免疫系统对猪瘟病毒进行免疫的一种方式。
这些研究结果对于探讨猪瘟的发病机理及寻找有效的免疫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进一步深入地研究猪体免疫细胞与病毒的交互作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猪瘟的发病机制,为寻找猪瘟的防控措施提供理论支持。
结论本实验通过观察猪瘟病毒与猪体免疫细胞之间的交互作用,发现病毒感染导致了免疫细胞的数量减少、细胞凋亡的现象,并引发了免疫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表达增加以及抗体产生的能力。
生物实践教学总结(3篇)
第1篇一、前言生物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通过生物实践教学,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对本次生物实践教学进行总结,以期为今后的实践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实践教学内容本次生物实践教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实验操作技能训练实验操作技能是生物专业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
在本次实践中,我们重点进行了以下实验操作技能的训练:(1)显微镜操作:学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掌握细胞结构观察、细胞分裂观察等实验技能。
(2)微生物培养:学习微生物的培养方法,掌握无菌操作、微生物接种、分离纯化等技能。
(3)植物组织培养:学习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掌握外植体选择、培养基配制、愈伤组织诱导等技能。
(4)动物实验:学习动物实验操作,掌握动物解剖、生理指标检测等技能。
2. 实践项目研究在实验操作技能训练的基础上,我们还进行了以下实践项目研究:(1)微生物发酵:研究微生物发酵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优化发酵条件,提高发酵产物产量。
(2)植物基因工程:利用植物基因工程技术,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培育转基因植物。
(3)动物基因敲除:利用动物基因敲除技术,研究基因功能,为疾病治疗提供新思路。
3. 综合性实验综合性实验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本次综合性实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生物技术综合实验:将微生物发酵、植物组织培养、动物实验等技术进行综合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2)生物工程实验:学习生物工程基本原理,进行生物反应器设计、运行与控制。
(3)生物信息学实验:学习生物信息学基本方法,进行基因序列分析、蛋白质结构预测等。
三、实践教学成果1. 提高实验操作技能通过本次实践教学,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得到了显著提高。
在显微镜操作、微生物培养、植物组织培养、动物实验等方面,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基本操作方法,为今后的科研工作奠定基础。
微生物实验报告
动物微生物及免疫学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一)掌握一般培养基的制备原理及要求,掌握培养基酸碱度的测定,熟悉一般培养基的制备过程和各种器皿灭菌方法。
(二)掌握细菌分离培养的基本要领和方法,掌握细菌抹片的制备方法和革兰氏染色法及油镜的使用方法,并认识革兰氏染色的反应特性。
(三)掌握学习用微生物学原理诊断疾病的一般方法及步骤。
二、实验用品(一)器材量筒、烧杯、电子天平、漏斗、三角烧瓶、空试剂瓶、玻璃棒、玻璃平皿、刻度吸管、pH试纸、纱布、脱脂棉、天平、电炉、试剂瓶瓶塞、扎绳、放大镜、包装纸、洗耳球、酒精灯、载玻片、火柴、吸水纸、剪刀、记号笔、接种环、注射器、镊子、钳子、毫米尺、培养箱、水浴培养箱、高压蒸汽灭菌锅、油镜(二)试剂及材料肘胨、蛋白胨、猪胆盐、氯化钠、琼脂、乳糖、0.01%结晶紫水溶液、0.5%中性红水溶液、血清、胰化蛋白胨、酵母提取物、氢氧化钠、盐酸、牛血清、革兰氏染色液、蒸馏水、小白鼠、病猪内脏三、实验步骤(一)培养基的制备(所有用到的器皿都已121℃高压灭菌15~30min,倾注平板在无菌操作台内完成,并放在无菌操作台内)1、麦康凯培养基(1)组成:蛋白胨17g、肘胨3g、猪胆盐5g、氯化钠5g、琼脂17g、乳糖10g、0.01%结晶紫水溶液10ml、0.5%中性红水溶液5ml、蒸馏水1000ml(2)方法:将蛋白胨、肘胨、猪胆盐和氯化钠溶解于400ml蒸馏水中,调节pH至7.2。
将琼脂加入600ml蒸馏水中,并加入乳糖,加热熔化。
将两液混合,分装于烧瓶内,用纱布、扎绳等捆好后,121℃高压灭菌15~30min。
待冷却至50 ~ 55℃时,加入结晶紫和中性红水溶液,摇匀后倾注平板。
注:结晶紫和中性红水溶液配好后需经高压灭菌。
2、血清平板(1)组成:营养琼脂、牛血清(2)方法:将灭菌的营养琼脂加热熔化,冷却至45~50℃时,加入牛血清,并混匀,倾注平板。
注:不得将牛血清一并加入后再灭菌。
3、LB培养基(1)组成:胰化蛋白胨10g、酵母提取物5g、氯化钠10g、琼脂15g(2)方法:在950ml蒸馏水中加入胰化蛋白胨、酵母提取物、琼脂和氯化钠,调节pH 至7.4,加热熔化,分装于瓶中,用纱布、扎绳等捆好后,121℃高压灭菌15~30min。
动物学实验报告(范文)(一)2024
动物学实验报告(范文)(一)引言概述:动物学实验报告是对特定动物或一组动物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的科学性文档,通过实验分析动物的行为、特征和生态习性,从而更好地了解动物的生态环境和行为模式。
本报告将对一组实验中的动物进行观察和记录,并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动物的外部特征、生态环境、行为模式、饮食习性和繁殖方式。
一、动物的外部特征:1. 观察动物的体型、体长、体重等基本特征;2. 记录动物的体色、毛发和羽毛等外部特征;3. 探究动物的头部结构、四肢形态等特征;4. 观察动物的感觉器官如眼睛、耳朵等的形态和构造;5. 记录动物的运动能力和适应环境的特征。
二、动物的生态环境:1. 调查动物栖息地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2. 分析动物所处环境的地形和植被状况;3. 记录动物栖息地的海拔高度和水域特征;4. 探究动物栖息地的食物来源和天敌情况;5. 分析动物栖息地对其生活和繁殖的影响。
三、动物的行为模式:1. 观察动物的觅食行为和觅食策略;2. 记录动物的睡眠习性和活动规律;3. 探究动物的社交行为和群体组织结构;4. 观察动物的逃避和防御行为;5. 分析动物的繁殖行为和繁殖季节。
四、动物的饮食习性:1. 调查动物食性类型和摄食方式;2. 记录动物的主要食物来源和摄入量;3. 探究动物的消化系统结构和功能;4. 观察动物对不同食物的偏好和适应能力;5. 分析动物的饮食选择和食物摄入与能量需求的关系。
五、动物的繁殖方式:1. 调查动物的性别比例和交配方式;2. 记录动物的交配行为和繁殖季节;3. 探究动物的受精方式和卵胎生或胎生特征;4. 观察动物的孵化或生育过程和育儿行为;5. 分析动物的繁殖成功率和繁殖对后代生存的影响。
总结:综上所述,通过对动物的外部特征、生态环境、行为模式、饮食习性和繁殖方式进行观察和分析,我们对该组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繁殖生态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这些信息对于保护和管理特定动物群体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微生物及免疫学(实践教学)实验报告组长:**********组员:**********二零一二年四月一、实验目的(一)掌握一般培养基的制备原理及要求,掌握培养基酸碱度的测定,熟悉一般培养基的制备过程和各种器皿灭菌方法。
(二)掌握细菌分离培养的基本要领和方法,掌握细菌抹片的制备方法和革兰氏染色法及油镜的使用方法,并认识革兰氏染色的反应特性。
(三)掌握学习用微生物学原理诊断疾病的一般方法及步骤。
二、实验用品(一)器材量筒、烧杯、电子天平、漏斗、三角烧瓶、空试剂瓶、玻璃棒、玻璃平皿、刻度吸管、pH试纸、纱布、脱脂棉、天平、电炉、试剂瓶瓶塞、扎绳、放大镜、包装纸、洗耳球、酒精灯、载玻片、火柴、吸水纸、剪刀、记号笔、接种环、注射器、镊子、钳子、毫米尺、培养箱、水浴培养箱、高压蒸汽灭菌锅、油镜(二)试剂及材料肘胨、蛋白胨、猪胆盐、氯化钠、琼脂、乳糖、0.01%结晶紫水溶液、0.5%中性红水溶液、血清、胰化蛋白胨、酵母提取物、氢氧化钠、盐酸、牛血清、革兰氏染色液、蒸馏水、小白鼠、病猪内脏三、实验步骤(一)培养基的制备(所有用到的器皿都已121℃高压灭菌15~30min,倾注平板在无菌操作台内完成,并放在无菌操作台内)1、麦康凯培养基(1)组成:蛋白胨17g、肘胨3g、猪胆盐5g、氯化钠5g、琼脂17g、乳糖10g、0.01%结晶紫水溶液10ml、0.5%中性红水溶液5ml、蒸馏水1000ml(2)方法:将蛋白胨、肘胨、猪胆盐和氯化钠溶解于400ml蒸馏水中,调节pH至7.2。
将琼脂加入600ml蒸馏水中,并加入乳糖,加热熔化。
将两液混合,分装于烧瓶内,用纱布、扎绳等捆好后,121℃高压灭菌15~30min。
待冷却至50 ~ 55℃时,加入结晶紫和中性红水溶液,摇匀后倾注平板。
注:结晶紫和中性红水溶液配好后需经高压灭菌。
2、血清平板(1)组成:营养琼脂、牛血清(2)方法:将灭菌的营养琼脂加热熔化,冷却至45~50℃时,加入牛血清,并混匀,倾注平板。
注:不得将牛血清一并加入后再灭菌。
3、LB培养基(1)组成:胰化蛋白胨10g、酵母提取物5g、氯化钠10g、琼脂15g(2)方法:在950ml蒸馏水中加入胰化蛋白胨、酵母提取物、琼脂和氯化钠,调节pH至7.4,加热熔化,分装于瓶中,用纱布、扎绳等捆好后,121℃高压灭菌15~30min。
待冷却至50 ~ 55℃时,倾注平板。
4、液体培养基(在LB培养基的基础上,装入大试剂瓶中,不加琼脂,不分装)(二)病料取材在病猪死亡后,首先用显微镜检查其末梢血液膜片中是否有炭疽杆菌存在,未发现,则立即用消毒的器械对其进行生理解剖,观察其病理特征现象,取出病猪的十二指肠、胃、肝脏三处的组织物,并注意组织的完整性,用储物袋密封保存。
(三)细菌粗培养1、消毒灭菌:操作人员先用消毒水清洗手或戴好实验手套,再用消毒水对无菌操作台内桌面及用酒精灯外焰对待用器械进行火焰灭菌。
2、接种(1)在无菌操作台酒精灯旁打开用储物袋密封保存的病料,先左手持镊子右手持剪刀,把病料剪出一个小口。
(2)右手持灭过菌的接种环,左手持平板,并用拇指、食指及中指将平皿揭开约20。
左右,然后将接种环前端插入小口旋转一下后,再用划线接种的方法接种到一个血清平板上。
(3)用记号笔在平板底部作好日期、操作人员、部位等标记,并将平板倒放。
以此方法,分别接种十二指肠、胃粘膜、肝脏于血清平板上,各接种2个血清平板。
3、培养:将接种好的血清平板倒扣放入37℃培养箱中,反向培养24小时。
注:划线接种时尽量划开,以保证长出单个菌落,且划线时接种环应尽量倾斜,以免划破培养基(后同);待接种完毕后熄灭无菌操作台内酒精灯,关闭好无菌操作台窗口,打开无菌操作台内的紫外灯。
(四)细菌纯培养1、菌落特征判断待粗培养的细菌培养24小时后,取出用放大镜观察记录单个小菌落的形态特征并用实验报告纸记录好,并在平板底部上做好观察标记,其形态特征包括大小、形状、菌落边缘、表面构造、隆起度、湿润度、透明度、颜色等。
2、取单个菌落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1)取干净的载玻片,用记号笔在其一面做好正反面标记,再在载玻片另一面中央滴上一小滴蒸馏水。
(2)将接种环在火焰上灭菌,待冷却后,在酒精灯旁从标记的单个小菌落中取少许细菌置于蒸馏水中混匀(同时盖好平板倒扣置于一旁),用接种环涂成直径约1.5cm的菌膜,再在酒精灯火焰上方以钟摆速度通过固定好细菌,待冷却进行染色。
(3)先滴加草酸结晶紫溶液染色1~2min,再水洗;然后滴加革兰氏碘液溶液染色1~2min,再水洗;随后滴加95%的酒精脱色30~60s,再水洗;最后滴加稀释的品红进行复染30~60s,再水洗;待干燥或吸水纸吸干后镜检。
(4)将干燥的载玻片放在1000倍油镜下,滴加一滴松柏油进行镜检,观察其形态特征,判断细菌的种属。
3、细菌接种培养(1)消毒灭菌:操作人员先用消毒水清洗手或戴好实验手套,再用消毒水对无菌操作台内桌面及用酒精灯外焰对待用器械进行火焰灭菌。
(2)接种:右手持灭过菌的接种环,左手持平板,并用拇指、食指及中指将平皿揭开约20。
左右,然后将接种环插入揭开的平板口内蘸去一下镜检标记的小菌落,再用划线接种的方法接种到一个血清平板、LB平板或麦康凯平板上。
并用记号笔在平板底部作好日期、操作人员、菌种、部位等标记,将平板倒放。
(3)将接种好的平板倒扣放入37℃培养箱中,反向培养24小时。
注:油镜用完后应立即清理物镜上的松柏油;划线接种时尽量划开,以保证长出单个菌落;待接种完毕后熄灭无菌操作台内酒精灯,关闭好无菌操作台窗口,打开无菌操作台内的紫外灯。
(五)菌液的制备1、镜检:用革兰氏染色法在1000倍油镜下镜检,观察并记录是否为纯培养的细菌。
2、分装液体培养基:先对无菌操作台及需要使用的器械进行消毒灭菌,然后用钳子揭开一个空试剂瓶,用倾倒的方法在酒精灯旁从液体培养基大试剂瓶中分装于空试剂瓶内,并立即盖上液体培养基大试剂瓶瓶塞。
3、接种:右手持接种环,用火焰对其进行灭菌,待冷却后,取出纯培养的平板,在无菌操作台内酒精灯旁,蘸去少许细菌,左手倾斜液体培养基,将接种环,伸入液体培养基内搅动,然后取出对接种火焰环灭菌,并用灭菌的包装纸捆绑好后,用记号笔做好相应标记,置于一旁。
4、培养摇菌:将接种好的液体培养基置于水浴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
注:分装一个培养基就接种一个培养基,不得全部分装完后再一个一个接种。
(六)小鼠致病性实验1、保定:选择健康的青壮年小白鼠,先用右手抓住尾巴,旋转数周让其眩晕,然后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捏住两耳及头部皮肤,并翻转左手,使其头部朝下,以达到内脏前移的目的。
2、接种:先用酒精棉球蘸取酒精对注射部位擦洗消毒,再用注射器注射吸取0.2ml菌液注射于小白鼠腹腔中。
3、观察:将接种的小白鼠放在适宜的环境下生活,并在鼠笼处用记号笔标记好接种时间、菌种等。
4、再培养鉴定:待小白鼠死亡后,对其进行解剖,观察其内脏病变情况,并取肝脏直接涂在相应培养基上,在适宜条件下反向培养24小时后,取菌落细菌进行镜检观察判断。
注:在注射小白鼠2小时候需要观察小白鼠是否因注射时伤害到内脏而死亡。
(七)生化试验取生化试验管将培养液用力甩在一边,在酒精灯旁再用钳子将生化试验管另一边剪断,并在酒精灯旁将纯培养的细菌用接种环接种在生化试验管培养液中,倒放固定在塑料板上,并在塑料板上用记号笔做好菌种等标记,置于37℃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观察生化管内的反应变化。
注:在剪断生化管时要小心,以防划破手指,且要注意不要将生化管上的标签剪掉了。
(八)药敏实验1、接种:先将无菌操作台台面及需要用的器械消毒灭菌,用钳子将菌液瓶打开,然后在酒精灯旁用接种环蘸取菌液将其均匀地接种在相应的培养基上。
2、贴片:用灭菌的镊子将各种药敏纸片小心均匀地贴于接种好的培养基上,做好相应的记录,并用记号笔在平板底部做好相应的标记,置于适宜条件培养箱中反向培养24小时,再观察测量其生长抑菌圈的直径。
注:接种完一个平板后,应立即将菌液瓶盖住;贴片时,可在一张灭菌的白纸上做好贴片位置的标记,以保持药敏纸片的均匀。
(九)实验完毕,整理器械先对各步骤的实验材料、平板、器械等进行灭菌,然后将废料等倒入指定的废料回收处,清洗并整理好各种器材(小心清洗玻璃器皿,以防损坏被划伤),并将玻璃器皿放入烘箱中以备下次使用。
四、实验结果(以十二指肠为主)1、病猪病理特征现象:有咳嗽症状,用某药后停止咳嗽,但出现拉稀现象,并在3天内死亡了30头左右,且粪便为水样,用某药以后症状消除。
有神经症状,前肢不能站立。
解剖后肺内发生病变,全身淋巴肿大,胃粘膜出血。
此猪打过猪瘟疫苗,未打过伪狂犬疫苗。
2、各菌落特征结果(血清平板培养24小时后)(1)十二指肠:呈淡黄色半透明圆形小菌落,圆突状,边缘整齐,表面扁平光滑湿润,质地粘稠;纯化后接种在麦康凯培养基上培养的细菌使麦康凯培养基变红。
(2)胃:呈淡黄或白色圆形不透明菌落,大小不一,形成菌苔,圆突状,边缘整齐,表面光滑。
(由于在短时间内形成菌苔,和镜检观察,可断定其中无致病菌,则停止了以后的实验)(3)肝脏:呈淡黄色和白色不透明的圆形小菌落,圆突状,边缘整齐,表面光滑。
(由于有两种菌落,则分别进行分离实验)3、各菌镜检特征结果(1)十二指肠分离培养细菌:为革兰染色阳性,圆形或椭圆形、呈链状排列,未发现鞭毛及芽胞。
(2)肝脏分离培养细菌A:为革兰染色阴性,单个存在的短小杆状细菌。
(3)肝脏分离培养细菌B:为革兰染色阳性,菌体呈矛头状,成双或成短链状排列。
4、小鼠接种致死性结果(1)十二指肠分离培养细菌接种:死亡(2)肝脏分离培养细菌A接种:死亡(3)肝脏分离培养细菌B接种:存活,但精神萎靡5、生化试验结果6、药敏实验结果(1)十二指肠(2)肝脏A(3)肝脏B五、结果分析讨论(一)十二指肠中细菌:经过镜检及生化试验结果分析,判定疑是粪肠球菌(二)肝脏中细菌A:由于生化试验只分解了蔗糖和乳糖,无法分析得出结果(三)肝脏中细菌B:经过镜检及生化试验结果分析,疑是肺炎链球菌(四)诊断:通过微生物学的各种实验分析可以初步断定,此猪各病症由粪肠球菌、肺炎链球菌共同引起。
(五)用药:通过对药敏试验的分析及对比,推荐用新霉素、痢利灵、复达欣、恩诺沙星等药进行疾病治疗。
(六)肝脏中细菌A无法分析得出结果原因:生化试验只分解了蔗糖和乳糖,未分解其他试剂,可能是因为在接种生化管时,接种环未冷却就蘸取细菌,而将细菌杀死,使得未将细菌接入管内。
附一:部分图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