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微博新闻(移动)客户端应用与发展趋势展望 匡文波
社会治理创新视域下的微信谣言治理
2015年第4期(总第4期)社会观察Social Observation社会治理创新视域下的微信谣言治理【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谣言也相伴而生,尤其是微信被广泛使用之后,微信谣言的出现频率更高。
微信谣言造谣成本低,风险小,且微信传播相对封闭,具有一定的私人交往色彩,隐蔽性较强。
传谣者往往基于好友间信任或抱着将信将疑的心态随手转发,致使谣言越传越广。
加强对微信谣言的研究和治理,对建设和谐网络社会意义重大。
本文采取定量研究的方法,通过对比微信微博谣言可信度,证实谣言通过微信传播,比通过微博传播更容易被人相信。
因为微信属于强关系,而微博属于弱关系。
本文立足这一研究数据,阐释当前微信谣言的传播特点与表现形式,并据此提出在社会管理视域下网络微信谣言治理的对策。
【关键词】微信 谣言 社会治理匡文波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互联网时代,网络谣言层出不穷。
社会治理涉及不同领域和环节,其总体目标是化解社会矛盾,创造既有秩序又有活力的基础运行条件和社会环境。
社会治理视域下,网络谣言给社会管理虽然带来诸多挑战,但是网络也为社会治理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更多路径。
在天津爆炸事故中,有媒体就总结出多达27个网络谣言,譬如:“700吨氰化钠泄漏毒死全中国人”“爆炸企业负责人是副市长之子”“爆炸物有毒气体飘到市区”“塘沽爆炸与恐怖分子有关”,等等。
这些网络谣言给社会带来的危害不可估量。
网络给谣言插上了“翅膀”,谣言数量多,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治理难度大。
更困难的是,伴随网络社会崛起,公众自治空间日益扩大,自治能力不断提高,对政府综合效能的监督也在加强,这些变化挑战着政府的治理能力。
伴随着科技的进一步革新,“微博谣言”“微信谣言”又成为了网络谣言的新代言。
微信谣言是网络谣言的新类型,给社会治理带来新挑战。
一、微信谣言研究亟待深入以“微信谣言”为关键字进行网页搜索,可以在百度找到约5950万个网页,以微博谣言为关键字进行搜索可在百度找到约438万个网页。
试论移动互联网时代新闻类APP的发展
试论移动互联网时代新闻类APP的发展飞速崛起的移动互联网技术占据了现代社会发展的多个领域。
伴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获取资讯的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尤其是各式各样新闻类APP的出现更是拓宽了人们获取信息、传播信息的渠道。
作为新闻媒体传播新闻的一种具有发展潜力的新方式,新闻类APP的各项功能也在不断更新与发展。
本文通过对新闻类APP的发展现状展开分析,并针对其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思考。
标签:移动互联网;新闻类APP;用户体验手机智能化的发展和4G时代的到来让移动端APP的开发进入了崭新的阶段。
移动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科技和新闻传播的相结合对传媒行业产生了深刻影响。
在此背景下,新闻媒体的移动阅读逐渐成为引领社会的新潮流。
一、移动互联网时代新闻类APP的发展现状阅读新闻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个人需求,人们获取新闻和阅读新闻的渠道有很多,传统获取新闻的渠道通常通过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
2014年《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直到意见》的出台加速了传统媒体和互联网媒体的融合进程,使得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闻类APP成为了新闻内容发布与获取的重要渠道。
目前国内97.4%的手机新闻用户每天都会通过手机中的客户端查阅新闻。
民众拥有了更丰富的渠道去选择读取新闻资讯并且热衷于对新闻资讯发表自己的评论。
目前我国在新闻类APP市场上大致分为囊括各种新闻信息的综合新闻资讯类APP,如网易新闻、搜狐新闻、凤凰新闻;以单一主体模块为主的垂直新闻资讯类APP如军事头条、虎扑体育、汽车之家和杂志报纸类APP。
如此种类众多的新闻类APP成为了当今民众获取新闻资讯的主要方式。
以今日头条为例,自从2016下半年起,今日头条APP日活跃用户数不断攀升并超越腾讯新闻,更是在2017年2月份峰值突破一个亿;其日平均新增用户数保持在百万级别,2017年2月日新增用户数份达到了140万左右;7天留存率更是达到了67.5%,仅次于腾讯新闻的76.3%排名第二。
匡文波新媒体概论第三版 引用
《匡文波新媒体概论第三版》是一部涵盖广泛的新媒体研究著作,作者以客观、完整的角度,系统地介绍了新媒体相关概念、发展历程、特点和趋势,深入探讨了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社会和个人的影响和变革,是一部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的学术作品。
本书的精彩之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涵盖广泛:《匡文波新媒体概论第三版》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全面阐述了新媒体的定义、分类、发展过程、特点和未来发展趋势。
作者剖析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异同之处,同时探讨了新媒体对人们生活、工作、学习等方方面面的影响。
涵盖的内容丰富多样,让读者对新媒体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
2. 理论通联实际:《匡文波新媒体概论第三版》在介绍新媒体理论的结合实际案例深入分析。
作者通过对新媒体应用于传播、广告、文化创意产业等领域的具体案例进行解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新媒体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3. 系统全面:本书在梳理新媒体发展历程的还对新媒体时代的社会变革、传播方式的创新、信息生产与消费的模式转变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通过系统的阐述,读者可对新媒体的内涵和外在表现有更为深入的把握。
4. 立足未来:《匡文波新媒体概论第三版》还对未来新媒体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探讨了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对新媒体产业的影响,并对未来的新媒体发展路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这些展望不仅有助于读者更好地把握新媒体的未来发展方向,也为相关行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匡文波新媒体概论第三版》是一本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的著作,无论是学术研究者、从业者,还是普通读者,在阅读本书时都能从中获取到丰富的知识和思想启迪。
它深刻阐述了新媒体的发展历程、特点和趋势,为读者打开了通往新媒体时代的大门,对于推动新媒体理论研究和应用实践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由于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它已经成为影响当代社会方方面面的重要因素。
《匡文波新媒体概论第三版》深入剖析了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社会和个人的影响和变革,进一步拓展了对新媒体的全面认识。
手机网民社交软件使用行为的心理嬗变
收稿日期:2018-12-29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一般课题:“多屏融合传播对大学生媒介素养影响的研究”(〔2017〕-JKGHYB-0069)。
作者简介:李悦悦,女,中原工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新媒体传播研究。
手机网民社交软件使用行为的心理嬗变李悦悦(中原工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河南郑州450000)摘 要:媒介格局处于信息源日趋多元,传播生态日益丰富,终端内容日渐庞杂的阶段。
手机网民的媒介使用心理和反馈行为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行为的变化源于心理的嬗变。
本文着重从传播学和社会学研究角度对手机用户社交软件使用行为进行讨论和分析,通过研究最敏感的信息渠道及其内容获得对人类媒介使用行为有理性审视。
手机社交软件的使用行为折射了手机网民的心理态势和选择。
关键词:需求层次;使用满足;文化圈层;社会呈现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9)02-0016-02 正如研究其他媒体的需求一样,手机社交软件的使用与用户的心理驱动和切实需求息息相关。
匡文波认为“手机媒体是网络媒体的延伸。
”[1]“人们对一项手机应用的关注,往往会有以下四个维度的活动过程:首先是接触,即发现并下载尝试某项应用程序,这是对应用程序的认识过程;其次是使用;再次是信任,也就是对一项手机应用,开始使用并且信任它,共享传播有价值的信息;最后则是依赖或者放弃。
”[2]智能手机对于传统媒体的技术兼容和与互联网交互的便利性,更加剧了用户的使用依赖,并在无形中成为一种尺度,人们越来越乐意从中探寻标准,认知自己。
麦克卢汉关于传播技术在社会发展中作用的一些预判得到证实,人们正经历着新的媒介力量带来的种种革新。
一、传播学研究角度下的使用心理(一)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将人类需求从低到高分为五种,生理上、安全上和感情上的需要属于低级的,通过外部条件可以满足;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高级需要,通过内部因素才能满足。
两微一端(微信、微博、新闻客户端)传播模式浅析范文
两微一端(微信、微博、新闻客户端)传播模式浅析两微一端传播模式浅析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网络的基本覆盖,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化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极大的满足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然而科技的发展越发增加了人们对信息的渴望,信息的传递需要介质来实现。
与传统媒体相比“两微一端”的出现,及时、便捷、丰富、海量的信息大大弥补了人们对信息的需求。
1微信、微博、新闻客户端基本概况微信是腾讯公司推推出的一款智能应用程序序。
用户通过网络可以快快速发送语音、视频、图图片和文字,将精彩内容容传递到微信好友或微信信朋友圈。
同时,用户可可以通过“摇一摇”、“号码搜索”、“查找附附近人”、“扫描二维码码”等多种方式添加好友友和关注公众平台。
微博是一种允许用户及及时发布文本并可以公开开发布的微型博客形式。
同时,也可以传递图片片、分享视频等,微博允允许任何人阅读用户所发发布的信息或者只能由用用户选择的群组阅读。
相对于微博和微信,,新闻客户端起步较晚。
但其发展迅速,逐渐得得到了用户的认可。
内容容涵盖了新闻、体育、科科技、娱乐、财经等多个个资讯类别。
2微信、微微博、新闻客户端传播模模式的相同之处“两两微一端”的出现都是时时代的产物,都是为了满满足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和和提供便利服务的软件。
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喜好下载PC版或移动版版APP进行信息的传递递和交流,即时性随着4G或5G时代代的到来再加上智能化电电子产品的出现,人们可可以足不出户通过微信、、微博、新闻客户端在第第一时间知晓天下事。
互动性传统的大大众传播属于单向性很强强的传播活动,互动机制制较弱,只有简单的读者者来信、热线电话等形式式进行信息反馈,并且反反馈大多是滞后的,缺乏乏即时性和直接性。
微信信可以通过朋友圈或公众众号对发布者的内容进行行评价、点赞或转发;微微博具有同样的功能,只只要用户对微博的发布者者进行关注就可以看到微微博里发布者所发内容。
用户还可以对内容发布布者进行跟帖,对于自己己喜欢或不谋而同的内容容进行转发;新闻客户端端与微信、微博同理,用用户可以对新闻客户端所所发内容进行跟帖和实时时评论;微信、微博、新新闻客户端很好地满足了了人们的自由言论,实现现了实时的互动性。
2023年新闻类APP行业市场调查报告
2023年新闻类APP行业市场调查报告新闻类APP行业市场调查报告一、市场概况新闻类APP是指提供新闻资讯服务的移动应用程序。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对于获取新闻资讯的需求也逐渐从传统媒体转向了移动设备。
新闻类APP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已经成为移动互联网领域的一个重要细分市场。
二、市场发展趋势1. 移动设备的普及:智能手机的普及率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人使用移动设备进行新闻阅读。
2. 内容个性化和智能推荐:根据用户的兴趣和偏好提供个性化的新闻推荐,提高用户体验。
3. 视频新闻的崛起:随着网络带宽的提升,移动视频观看的便利性增加,视频新闻成为用户获取新闻的一种重要途径。
4. 用户参与度的提高:新闻类APP通过社交分享、评论互动等方式增加用户参与度,提高用户粘性。
5. 新闻付费模式的尝试:一些新闻类APP开始尝试通过付费订阅、广告删除等方式获取收入。
三、市场规模目前,新闻类APP的市场规模正在快速增长。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App Annie的数据显示,全球下载量排名前十的新闻类APP在2019年第四季度的下载量就超过了12亿次。
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报告,2019年中国新闻客户端市场规模达到了27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了22.5%。
四、竞争态势新闻类APP市场竞争激烈,主要竞争者包括腾讯新闻、今日头条、网易新闻等。
这些新闻类APP凭借着技术实力、用户基数和品牌影响力占据了市场的主导地位。
同时,一些传统媒体也纷纷推出自己的新闻类APP以应对竞争。
五、用户特征新闻类APP的用户主要集中在年轻人群体,他们习惯使用移动设备浏览新闻内容,而且需要追求新鲜和及时的新闻资讯。
同时,新闻类APP的用户也更加注重阅读体验和个性化内容推荐。
六、发展空间和挑战新闻类APP市场发展空间巨大,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方面,由于竞争激烈,用户获取和留存变得越来越困难。
另一方面,用户对于假新闻的担忧也增加,新闻类APP需要加强内容审核和真实性的保障。
5G时代新闻客户端的发展趋势与思考
New Media新兴传媒58 传媒∷MEDIA 2021.2(下)5G时代新闻客户端的发展趋势与思考文/汤代禄“移动优先”作为媒体融合的重要策略,不仅是来自于中央要求,更是来自融合实践的内在需求。
随着5G商用的持续推进,“移动优先”又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样的转折期,媒体融合中的新闻客户端如何发展急需未雨绸缪。
一、量化调研方法笔者在党媒运营的新闻客户端(以下简称“党端”)及商业互联网公司运营的新闻客户端(以下简称“商端”)两类中选取了50个新闻客户端样本进行分析(见表)。
笔者获取分析了第三方公开数据监测平台上述50个新闻客户端2019年1月、2020年1月、2021年1月三个时间节点共450组安卓版的累计下载量数据和属性信息。
同时测算了2019年、2020年各新闻客户端的年度安卓版新增累计下载量数据。
为减少第三方监测数据的偏好、偏差等影响,笔者收集了酷传科技、蝉大师、七麦数据三家平台的公开监测数据取均值。
二、新闻客户端发展的群体性特征通过对50个新闻客户端的数据分析,笔者发现以下几个群体性特征。
摘要:随着5G商用的持续推进,“移动优先”面临新的挑战,媒体融合中的新闻客户端如何发展急需未雨绸缪。
笔者在公开数据监测平台收集了50个新闻客户端样本,对这些样本在三个时间节点的累计下载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出部分发展特征和发展趋势,并在此基础上延伸思考,提出了党媒新闻客户端发展的几个有效途径,期望能为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5G 新闻客户端 媒体融合 党媒 商业互联网公司表 调研分析的50个新闻客户端分类名称央媒学习强国、人民日报、人民视频、新华社、现场云、央视新闻、央视频浙江省浙江新闻、天目新闻四川省封面新闻、川报观察上海市上观新闻、澎湃新闻、界面新闻山东省大众日报、海报新闻、闪电新闻、齐鲁壹点、半岛新闻、爱济南、新时报江西省江西新闻江苏省交汇点新闻、紫牛新闻湖南省新湖南河南省河南日报、豫视频广东省南方Plus、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甘肃省新甘肃头条系今日头条、抖音、抖音火山版、西瓜视频腾讯系腾讯新闻、腾讯视频、微视百度系百度新闻、好看视频、百度视频阿里系优酷视频搜狐系搜狐新闻、搜狐视频门户类新浪新闻、网易新闻、凤凰新闻新兴类快手、哔哩哔哩跨界类咪咕视频New Media新兴传媒传媒∷MEDIA 2021.2(下)591.商端占据新闻客户端排名头部。
浅析微信、微博等公众在新闻传播中的作用及其影响
浅析微信、微博等公众在新闻传播中的作用及其影响作者:杜娟来源:《传播力研究》2018年第25期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现代化网络信息技术水平逐渐的提高,我国智能手机已经得到了全面的普及。
当前,微博、微信等社交软件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沟通交流、获取新闻消息的主要工具之一,微博、微信对人们日常查找新闻、交流沟通具有一定的重要意义。
另外,随着使用微博以及微信的人群越来越多,也使得新闻传播途径越来越多。
因此,本文通过对微博以及微信进行概述,研究微信、微博等公众在新闻传播中的作用,探析微信、微博等公众在新闻传播中的缺点与不足,最后探究解决措施。
此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推广微博、微信的应用,增多新闻传播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微信;微博;新闻传播;作用与影响微博微信主要是依托在手机电脑客户端。
随着网络传播速度的提高,微博与微信的各个功能都得到了一定的延伸,而且微博与微信不再仅是社交软件工具,其社会新闻传播价值已经得到了我国人们的重视。
为了能够对微博微信的使用人群进行相关调查,相关调查人员在2016年年末,查询微博微信的使用人数已经达到了6亿人左右。
微博以及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下,人们通过阅读新闻的途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因此,本文研究的课题,对微博、微信等公众在新闻传播中的作用以及影响具有一定的重要性。
一、微博以及微信概述微博与微信是以社交以及通信为主要功能的网络社交软件,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各大社交软件以及消费娱乐项目在手机各项软件中都有所体现。
在微博与微信使用人数逐渐增多的基础上,社会新闻、国家新闻以及全球新闻在微博与微信中都有所体现,而且微博与微信的发展也转变了人们传统观看新闻的方式,在2017年,新闻传播在微博与微信中的人均阅读时长已经达到了1小时。
微博、微信的发展为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企业的推广提供一定帮助,微博能够通过线上推送,发表不同类型的新闻,人们在刷新微博时,根据所要查询的新闻内容即可进行阅读或者观看。
新媒体概论匡文波第三版 试题+答案
考试科目:新媒体概论科目考试时间:90分钟事项:1.满分100分,2.要求卷面整洁。
2.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小题1分,共计20分)1.关于微信营销的特点,不包括()。
A. 低廉的营销成本B. 操作的简单便捷C. 大量的潜在客户D. 精准的营销定位2.属于新媒体传播特征的是()。
A。
主要依赖于数字化技术 B。
传播成本高 C。
传播速度慢 D 朋友私下传播3. 不属于未来新媒体技术是()。
A。
人工智能 B。
云计算 C。
微信小程序 D。
大数据4. 博客具有大众化特征,在技术层面上,博客满足了四零条件,不包括:()。
A。
零经验 B。
零技术 C。
零成本 D。
零广告5. 以下哪个选项是新媒的本质特征()。
A。
数字化与匿名性 B。
数字化与互动性 C。
数字化与娱乐性 D。
互动性与及时性6. 网络媒体也不仅仅是指互联网,网络媒体包括多种形态,()。
A。
互联网 B。
手机媒体 C。
网络电视等D。
车载电视7. 京东商城的模式属于电子商务中的()。
A。
B2C B。
B2B C。
B2G D。
C2C8. 网民上网的最主要目的是。
()。
A。
学习计算机等新技术 B。
作需要 C。
休闲娱乐 D。
获得各方面的信息9. BBS 中的人际传播与传统人际传播的区别不包括()。
A。
BBS 中的人际传播缺乏语境支持。
B。
BBS 中的人际传播是 ID 与 ID 之间的传播。
C。
BBS 中的人际传播是一人对多人的。
D。
BBS 中的人际传播具有公开性,接受公开监督。
10. 毛泽东在1955年提出舆论一律的概念,在什么问题上可以不坚持舆论一律:()。
A。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B。
坚持党的领导等基本问题上C。
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内部的舆论 D。
面对反革命分子11. 网络传播的主要类型有()。
A。
网络人际传播,网络自我传播,网络组织传播和网络大众传播。
B。
网络人内传播,网络群体传播,网络组织传播和网络大众传播。
C。
网络人际传播,网络群体传播,网络组织传播和网络公众传播。
研究论文:新闻宣传中微博微信的应用
105099 新闻传播学论文新闻宣传中微博微信的应用一、现阶段的微传播环境(一)手机成为信息传播主要方式手机样式层出不穷,手机型号不断更新,手机功能也越来越多,使用手机的人更是多不胜数,手机软件的也是多如牛毛,不可否认手机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沟通方式,微博、微信现在已经成为了人们交流的主要方式,使用微博、微信的人涵盖了小孩、青年、中年以及老年几乎所有年龄段的人群,手机以及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
(二)微传播环境的营造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信息传播的环境,不仅在限于纸质报纸,不仅再局限于某个区域,信息的传播不在受到距离和形式的影响,随着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出现,给信息传播营造了一种微传播环境,信息传播开始呈现移动化,并且这种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影响力也更大。
二、微信微博出现带给新闻宣传的改变(一)微信微博成为新闻宣传新战地互联网时代,网络融入了社会各个角落,网络信息传播越来越迅速,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
所以微博、微信也为新闻传播提供了新的传播方式、传播平台,如果新闻宣传可以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的优势,一定可以为新闻传播创造一个更新、更优质局面。
应用微博、微信进行新闻宣传,可以覆盖更多的范围,并且信息传播形式更加多样化,图形、文字、视频等等多种方式都可以进行新闻宣传,可以以及不同类型新闻,选择不同种类宣传模式,更加具有渲染性和传播性,可以让更多的人自主进行新闻传播,不受时间。
空间限制,可是随时随地进行信息发布,并且实时进行宣传。
(二)微信微博增加了新闻宣传时效性利用微博、微信进行信息宣传,在信息制作上更加迅速,只要选择好宣传方式,制定宣传文案,结合图片或视频,很快就可以将新闻传播出去,所以这种宣传方式使新闻宣传更加具有时效性,不受时间控制,只要有手机等移动设备就可以进行信息编辑、发布工作,可以更加实时的进行更新和同步追踪,对于效果分析也更加便捷。
(三)微信微博搭建了新闻宣传沟通途径新闻宣传的传统方式是自上而下的传播,一般为信息的单向传播,极其缺乏信息的反馈和与双向沟通。
微博和微信社交平台使用情况论文
微博和微信社交平台使用情况论文摘要:在媒介融合时代,新浪、腾讯也好,百度、网易也罢,怎样在互联网时代的社交媒体的红海中增强自身的竞争力,游得最远,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据我国首次发布的《中国新闻事业发展报告》,截至2014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6.32亿,其中手机网民5.27亿。
网民上网设备中,手机使用率达83.4%,手机上网比例首次超越传统PC上网比例。
截止2014年底,中国微信用户账号突破8亿,月活跃用户接近4.38亿,而微博的活跃用户为为2.75亿。
微信这个由腾讯公司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已经反超2010年上线的的新浪微博(以下简称微博),成为当下最火的社交媒体。
想当年微博如日中天时,曾吸引众多政府、企业纷纷开通新浪微博,2012年还被命名为“中国政务微博元年”。
在竞争激烈、更新换代快的互联网社交工具时代——江山备有应用出,各领风骚两三年。
本文依据《中国新闻事业发展报告》和全球最大的社会化媒体专业传播公司We Are Very Social Limited公司(以下简称“We Are Social”发布的《数字中国》报告,在专业调查网站问卷星上发布的名为《微博和微信社交平台使用情况的调查》(以下简称“问卷星”问卷)问卷调查,共收回140份调查问卷,其中有效问卷为140份。
结合三者的数据,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方法,结合受众分析的专业知识分析微信反超微博的原因。
一、从受众的特点和权利方面分析微博内测是2009年8月,正式上线是2010年,比2011年才上线的微信早一年。
微博最开始引进了一大批明人如演员姚晨、任Google、微软全球副总裁的李开复、湖南卫视知名主持人谢娜等。
这些名人入驻微博曾一度带来一种晕轮效应,曾更多地满足了普通民众对于明星隐私的好奇。
在新浪微博上受众具有匿名性,可以关注任何人,也可以看到任何大V发布的微博,在下面做评论、点赞、转发等。
移动新闻客户端发展策略探讨
移动新闻客户端发展策略探讨作者:莫强来源:《传媒论坛》2018年第09期摘要:根据数据中心的统计,在2014的时候我国智能手机的使用量已经达到了8.3亿人,其中使用移动新闻客户端看新闻的人数达到了60%,这样的一个局面已经完全改变了传统新闻传播一家独霸的局面,现在移动新闻客户端的发展已经是大势所趋。
现在在应用商店中可以下载的新闻客户端已经有上千种,境内的搜狐新闻、腾讯新闻、新浪新闻、网易新闻等占主要的地位。
在发展的浪潮下,找出移动新闻客户端发展存在的问题,并且找出发展的方法才是移动新闻客户端工作的关键。
关键词:移动;新闻客户端;发展策略;智能手机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2018)09-00-02随着新媒体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现在传统新闻媒体的地位下降,改变了我们国人看新闻联播来接收新闻的方式,现在新媒体以其自身数字化、便捷化、交互性的传播特点,受到了很多用户的喜爱,新闻客户端就是现在发展的产物。
现在客户端有门户网站客户端、搜索引擎客户端、专业新闻网站客户端、传统报刊客户端等几种形式,可以从不同受众的需求出发满足客户的需要。
一、移动新闻客户端发展的特征以及现状(一)移动新闻客户端的特征移动新闻客户端与传统新闻在新闻的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上有极大的不同,传统新闻只是单纯传达新闻的内容,不考虑受众的情感体验,在新闻的内容上和创意上都比较单调。
移动新闻客户端就在传统新闻的基础上进行了发展,移动新闻客户端的娱乐性和趣味性有所增强,与客户的情感共鸣增多。
移动新闻客户端更加注重新闻的创意,让客户在娱乐中接收到自己想要的新闻,给客户更好的体验。
移动新闻客户端还更加注重用户情感共鸣,从而获得用户的喜爱。
(二)移动新闻客户端的现状移动新闻客户端的发展是大势所趋,在2010年之后多种新闻客户端产生,从而使得市场竞争变得十分激烈。
移动新闻客户端要想能获得更多的用户支持,就必须随着新时代的发展不断对客户端进行创新,不断改变自己的发展模式。
新闻客户端的发展困境与新策略
齐爱军:2008年以来,传统媒体意识到互 联网的冲击越来越大,先行者开始转型尝试。 先是流程再造,把一个集团内各个不同纸媒的 记者集合在一起,成立全媒体中心。再后来, 贯彻“互联网+”思维,争相做新闻APP,成为 媒体融合的标配动作。但这些新闻APP大都“高 调上线,无声运营”,处于下载量少,活跃用 户基本没有的“僵尸”状态,只有一些头部APP 杀出重围,如《人民日报》、新华社等。现在 正进入媒体融合的下半场,平台型媒体的打造
6 传媒∷MEDIA 2019.8(下)
的评价引 导舆论走向,掌握舆论的主动权。
徐申:如今,用户随时随地可用各类搜索 引擎、门户网站、微信等渠道获取新闻信息, 为何还要花费流量专门下载新闻客户端呢? 显然并非为了占用手机内存。而如果传统媒体 新闻客户端只是作为新闻资讯的来源平台,那 么未来的发展空间将会越来越狭窄、越来越艰 难,甚至会走向末路。因此,在差异化、本地 化、精品化、功能化方面提质增效,闯出一条 属于自己的道路,可能才是传统媒体新闻客户 端下一步的发展方向。运用新闻客户端产生的 大数据,根据用户喜好、特点推送相应的产 品、服务,为用户打造一个聚合新闻资讯、社 交功能、生活服务的集聚服务平台,将是未来新 闻客户端尤其是传统新闻媒体客户端的新趋势。
成为一种共识性的方向和趋势。而有能力打造 平台型媒体的,也只有这些头部APP有可能。也 正是在这种情境下,一批批低水准、低流量、 低口碑APP的倒掉就成为一种必然。
方师师:我们现在一般说的新闻客户端, 是Web2.0时代基于移动网络的新闻应用程序。 这种传播形态的特点在于,它翻转了之前大众 传播时代甚至是前移动互联时代的传受关系。 与先前传者权威、内容为王不同,现在的移动 传播更多是用户驱动和数据驱动,以此带来流 量和收入,并不断进行产品和服务迭代。传统 媒体的转型过程中一直存在一个结构性亏缺: 即传统业务断崖式下滑,但新业务仍处于培育 阶段,投入高回报少,新媒体在集团整体业务 中收入占比过低。近年来部分报业集团已经开 始关停纸质版本,业务重心向网络版和移动端 转移。媒体集团的结构性亏损渐有改观,部分 已经结束收入下滑的局面。但想要进一步改变 业务结构,提升新媒体占比比例,持续扩大营 收规模,必须节约资源轻装上阵,结束之前的 “低水平繁荣”状态。新闻客户端不是简单的 内容生产的问题,而是一个整体运营的理念,需 要将其作为一款产品进行全方位的打造。
匡文波《手机媒体概论》(第二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典型题)详解-第一章至第七章【圣才出品】
第一章手机媒体概说1.1复习笔记一、手机的诞生与发展1.手机的发展(1)1G时代,即手机诞生及发展初期,只是移动电话,没有新闻内容的传播;(2)2G时代,手机媒体基本成型;(3)3G即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
手机提供丰富多彩的移动多媒体业务,对新闻媒体行业的发展带来革命性影响。
目前智能手机是移动通信的主流。
2.手机的媒体化(1)手机实现由人际沟通工具向大众媒体的跨越。
(2)手机正在从人际传播向大众传播发展。
(3)手机媒体优势。
①高度的便携性、私隐性、贴身性、互动性以及各种增值服务。
②手机打破地域、时间和电脑终端设备的限制,可随时接收文字、图片、声音等各种信息,实现用户与信息的同步。
③发展趋势:大众化、3G化、多媒体化、娱乐化等。
二、手机由人际沟通工具向大众媒体的跨越1.手机在中国由人际沟通工具向大众媒体跨越的尝试(1)手机将服务功能、新闻功能、娱乐功能、经济功能集于一身,形成一种新的大众化媒体。
(2)手机媒体独有的互动性开拓了新闻报道的信源。
(3)手机媒体的特点:个性化、互动性和即时性。
①方便、低资费的短信已成为许多手机用户常用的沟通方式;②多媒体短信突破文本限制,综合应用彩色图片、声音、动画等多媒体;③内容必须短小精悍且具有冲击力。
(4)手机媒体整合了传统媒体的许多内容,正在成为媒介融合的新平台。
2.日本手机媒体的实践开启了手机的大众媒体时代(1)I-MODE为日本民众提供便捷价廉的上网方式。
I-MODE用户可随时连接互联网进行浏览,只要开机就一直保持在线上。
I-MODE的致命弱点是,它基于日本的移动通信系统而不是建立在开放性的标准之上,这是属于日本地区的无线系统,与GSM等不相融合。
(2)I-MODE催生日本的手机媒体。
①I-MODE激发了日本手机媒体的崛起;②I-MODE成为重要的广告媒体;③I-MODE的优势:a.高便利性;b.高效;c.高互动;d.高度普及性;e.与其他媒体联动。
(3)I-MODE的局限性①I-MODE的局限性a.文本信息过于乏味,需要增强内容的趣味性;b.I-MODE手机性能较低,电池支持的时间较短;c.I-MODE需要提高速度并扩大使用范围。
传播学5W理论视角下新媒体传播特点研究
124海外文摘OVERSEAS DIGEST 海外文摘2021年第3期总第838期No.3,2021Total of 838互联网行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媒体行业的新一轮变革,以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等为主的新媒体的蓬勃发展,冲击了原有的传统媒体。
近些年以来,新媒体的蓬勃兴起也引起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以及新闻媒体工作者的关注和思考,对于它的传播特点也引起广泛而又深刻的讨论。
1 理论基础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物质水平不仅得到极大提升,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也由传媒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日新月异的改变,例如,内容传播形式随着传媒技术的革新而产生了变化。
近些年来,手机互联网、移动终端的普及和应用速度极快,人们对于正在使用新媒体的理解也存在异同。
现阶段而言,新闻媒体行业内对于新媒体的定义没有一个明确清晰的答案。
直到2008年,中国人民大学匡文波教授将新媒体定义为“数字化互动性新媒体”,即数字化的媒体,利用数字通讯技术提供信息服务的媒体,从它的技术特征等方面来看,数字化媒体在传播上具有高度的互动性,例如,近几年来互联网的概念不断外延,传播渠道也从传统的公告栏、短信提示、官方网站、电视广告等方式向微博、微信公众号、微视频等方式转变,都体现出新媒体的应用愈发的广泛。
此外还有另一种定义,新媒体就是“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这种定义则是突出了5W 理论中受众这一传播要素。
在传播学中,拉斯韦尔明确提出传播过程及其五个基本构成要素,即:谁(Who),说了什么(Says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说(To Whom),取得了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
这就是著名的5W 传播模式。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新媒体是以数字技术为支撑,具有高度互动性、受众广泛、传播渠道新颖、表现形式更加多元化的新型媒体,从拉斯韦尔著名的5W 的理论模式出发,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新媒体的传播特点进行研究分析。
匡文波:大数据热的冷思考
匡文波:大数据热的冷思考作者:暂无来源:《中国传媒科技》 2015年第7期变?数据新闻的兴起会给传统媒体的新闻采编人员带来哪些挑战和机遇?6月27日至28日,“大数据与全球传播变革”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河北大学召开,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匡文波、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陶丹等专家各抒己见,共商数据新闻引发的数据思考。
文|匡文波匡文波: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大数据本是一个技术词汇,但是却成为了社会热点名词。
在这个大数据爆炸的时代,数据分析似乎无所不能,从商业、体育、医疗到军事领域,大数据分析都在大显身手。
但是,大数据不是万能的;而且大数据是把“双刃剑”,国家和企业因大数据获益的同时,个人隐私的保护却从此变得更加艰难。
1大数据非万能的上帝大数据技术给作战指挥带来新的机遇,但若认为“有数据就够了,数据会说话”则是片面的。
大数据的价值应该被认同,但不应被夸大,看到优势一面的同时也要看到劣势一面。
一句话,大数据不是万能的,如果我们盲从大数据,就容易产生“大错误”,出现大问题。
首先是结果不确定。
数据量的大幅增加会造成结果的不准确,来源不同的各种信息混杂在一起会加大数据的混乱程度,导致出现错误发现的风险增加。
其次是逻辑无规律。
大数据能够提高指挥效率、加快获取情报、加速信息处理,然而数据量的增大会带来规律的丧失和严重失真。
据运行过程中不同的数据会相互融合,发生变异得到新的数据,以至于很难发现事件背后的规律。
第三,大数据是对过去已发生的事件进行经验总结,本身不具备创新性。
数据偏爱潮流,忽视杰作。
当大量个体对某种文化产品迅速产生兴趣时,数据分析可以敏锐地侦测到这种趋势。
第四,数据不懂社交。
人的大脑懂得社会认知。
计算机数据分析擅长的是测量社会交往的“量”而非“质”。
大数据不可能捕捉到你心底对于那些一年才见2次的儿时玩伴的感情,更不必说但丁对于仅有两面之缘的贝阿特丽斯的感情了。
因此,在社交关系的决策中,不要愚蠢到放弃头脑中那台充满魔力的机器,而去相信你办工作上的那台机器。
手机媒体发展的三大趋势
手机媒体发展的三大趋势作者:匡文波,王权来源:《传媒》 2010年第5期文/匡文波王权翻过2009年发黄的旧历,2010年初第三代移动通信牌照发放的消息依然令人回味咂舌。
如果说2005年是中国互联网迈向WEB2.0的时代也是3G标准TD-SCDMA走向成熟的一年,那么2006年WEB2.0传播形态的勃兴则无疑为网络媒体的进一步个性化、社区化提供了平台。
这种参与式架构的新闻报道所带来的由传统新闻的“共同体”生产方式向公民记者“个体化修辞”参与方式的转型,在随后的2007年“重庆钉子户事件”中表现的淋漓尽致,并藉此使得网民记者成为专业记者之外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
从2008年胡锦涛的“6.20讲话”带来的对于互联网在网络民意表达中起到的渠道沟通功能的重视,以及由此引发的“网络群体性事件”由先前间隙性“上演”转呈集体性“井喷”的网络态势,我们已经深深地感触到网络环境日新月异的改变以及改变背后新媒体功能的不断变迁。
然而,网络的交互性、融合性在为互联网带来繁荣的同时又不可避免地受到“空间移动”的制约,如果对于手机媒体的认识能从单纯的交流工具转变为小型迷你型电脑,手机便可成为互联网压缩版的代名词,并凭借自身具有的“移动”优势而异军突起。
2009年1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为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发放的三张3G牌照,宣告了我国3G元时代的开启。
3G网络建设的完成,手机终端与芯片处理能力都将不再成为手机媒体发展的瓶颈。
因而从内容、技术、盈利模式三个角度上去分析2009~ 2010年手机媒体发展创新态势,不仅有助于我们从对比中摸清手机媒体发展的历程,更能推动我们在对手机媒体症候的破析、求因基础上前瞻未来的方向。
内容:分众化趋势日愈明显如果说基于传统社会政治体制与传播技术限制,媒体往往会和社会特定精英阶层的利益捆绑在一起,成为精英阶层的话语工具,那么在互联网介入后,新的话语表达机制无疑对以往话语垄断格局带来巨大冲击,与此同时,互联网的交互性也模糊了传播者和接受者的身份,这使得通过开放的传播渠道使得海量、异质信息迅速传播成为可能。
刍议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及其发展趋势
刍议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及其发展趋势蔡茂州(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兰州730070)摘要:作为一种新兴媒体的微信,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用户即突破1亿。
它与早其出现的微博给传统媒体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冲击。
通过对传统媒体与以微信、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各自的优劣势进行对比分析来解答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关系,并预测新媒体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新媒体;微信;微博;传统媒体;替代中图分类号:G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6341(2012)04-0137-02收稿日期:2012-05-24作者简介:蔡茂州(1980-),男,江苏盐城人,助教。
研究方向:传播学及新媒体。
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了腾讯微信iPhone版本,3天后推出Android 平台版本。
用户数从零到亿,微信用了短短一年多时间。
“微信可能是迄今为止增速最快的在线通信工具”,知名IT 评论人洪波如是评价。
而早于微信出现的微博在短短几年内就迎来其发展的顶峰,仍方兴未艾。
它们的出现无疑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冲击。
1微信、微博及其出现的时代背景百度百科给微信的定义是:“微信是腾讯公司推出的一个为智能手机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
微信支持跨通信运营商、跨操作系统平台通过网络快速发送免费(需消耗少量网络流量)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支持多人群聊的手机聊天软件。
”[1]现在人们对微博早已不再陌生,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并在使用它。
每天看微博、发微博甚至成了一些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那么,何谓微博?国内知名新媒体领域研究学者陈永东在国内率先给出了微博的定义。
他认为,微博是一种通过关注机制分享简短实时信息的广播式的社交网络平台。
其中有五方面的内涵:(1)关注机制———可单向可双向;(2)简短内容———通常为140字;(3)实时信息———最新实时信息;(4)广播式———公开的信息,谁都可以浏览;(5)社交网络平台———把微博归为社交网络。
当人们开始试图用手机或机顶盒(set-top box )访问互联网时,世界正在悄悄进入一个新的时代,计算机工程专家称其为弥漫计算(pervasive computing )时代,而通信战略家则更为直观地称其为第三代互联网时代[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