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文从字顺》作文指导、评讲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习作《文从字顺》习作指导+习作范文+习作点评 (3)
《文从字顺》习作指导+习作范文+习作点评习作指导:一、题目分析:“文从字顺”这个作文主题,直接来源于古代对文章写作的基本要求,强调文章的语句应该通顺流畅,字词组合得当,意义表达清楚。
对于七年级下册的学生来说,这个题目不仅是一个写作技能的训练,更是一个语言运用和思维逻辑的锻炼。
首先,从字面上理解,“文从字顺”要求学生在写作时,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要用得恰当,句子之间要有清晰的逻辑关系,整体上要保证文章的流畅性和连贯性。
这意味着在写作过程中,学生需要仔细考虑每个词语的选择,以及它们之间的搭配和组合,确保表达的意思清晰明确。
其次,从深层次理解,“文从字顺”还体现了对文章整体结构和逻辑性的要求。
一篇文章不仅要语句通顺,还要段落之间衔接自然,主题明确,思路清晰。
这要求学生在写作时有一个明确的写作思路,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使整篇文章能够有序、连贯地展开。
最后,这个题目也鼓励学生在写作中注重语言的表达和运用。
语言是文章的载体,通过语言的运用,可以更好地传递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因此,在写作过程中,学生应该注重语言的锤炼和选择,力求用生动、准确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综上所述,“文从字顺”这个作文主题不仅是一个对写作技能的基本要求,更是一个对语言运用、思维逻辑和文章结构的全面锻炼。
通过这个题目的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
二、习作指导1. 审清题意:理解“文从字顺”的含义,即文章表达清楚、行文流畅。
明确题目的要求,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生活经验,确定文章的主题和内容。
2. 立意选材: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选择与主题相关的素材。
可以通过日常观察、阅读积累、生活经历等途径获取素材。
选材时要注意素材的真实性、新颖性和适用性,确保能够有力地支持文章的主题。
3. 构思布局:在写作之前,先构思文章的结构和框架。
可以采用总分总、总分、分总等常见的结构形式,使文章层次分明、逻辑清晰。
同时,合理安排段落,使文章的过渡自然流畅。
2022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写作指导文从字顺
3.文从字顺,要多读多修改。 曾经有一篇文章写列宁读书写作,一篇作文修改很多遍,
正因为有这样的好习惯,所以写得一手好文章。这个小故事就 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写文章要文从字顺,就应多读多修改。 凡是读起来拗口、含混、不顺畅的,就应该修改。累赘的词语 要删除,搭配不当的词语要更换,语序不当的词语要调整,这 样改出来的文章才能有文从字顺的效果。
1.文从字顺,要用词妥帖。 文章不出现有歧义的词语。在表达中,凡属关键的地方,字词要
推敲。为避免误解,尽量不要用容易产生“歧义”的言辞。 《未选择的路》中“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用词很到位,“久久伫立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中的“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 “瞬息”一词用得很好,写出了时间流逝的速度之快,以启示我们不 要为忧郁的现在所困。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作文写作指导
一、技法指导 “文从字顺”是写作的基本要求,它反映着写作者驾驭书
面语言(即文字)的能力。 “文从字顺”一是指用词要恰当妥帖,符合作者要表达的
意思和感情;二是指句与句之间要通顺流畅,井然有序。要想 做到文从字顺,我们还得多读多看,培养起自己良好的语感。
如何才能在作文中做到文从字顺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 个方面下功夫:
2.文从字顺,要语言连贯。 写作文和说话一样,应当做到语言连贯,衔接紧密,不
能前后脱节,条理混乱。连贯,是从句子前后逻辑关系的角 度提出的要求。无论是一段话还是一篇文章,都由许多句子 组成,这些句子如果不连贯,就可能给读者造成困扰。
如何才能做到语言连贯呢?
(1)保持所述话题一致 作文中的每一句,每一段,都要统一于一个话题,围
我静静地站在岸的一头沐浴着晨光,忽见溪对岸一长发女子抱 着木盆站起,柳絮飘落在她的发丝上。阁楼上人家种的不知名的花 在空中轻轻地飞扬,淡粉色的花瓣在空中微微地晃着,女子伸手在 空中一拈,将花瓣别于发上,轻轻地挽起往溪水中望了望,我像极 了被摄了心魂般痴痴地望着,直到她窈窕的背影消失在我眼前。
第五单元写作《文从字顺》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看着着几朵不起眼的小花,我不禁心生敬意。几个月来困扰我的问题慢慢地消失了,不宁 的心绪渐渐舒展。在此之前,我曾因老师、同学们看不到我的才华而气恼过,而眼前这株无名 花,即使无人欣赏也活漂亮潇洒。我也曾因困难而退缩过,而眼前这株无名花,毫不畏惧寒意, 为春带来了一抹生机。它不求名利,不求高贵,不求被精心养育着,不求被作家赞颂,它只求 展现自己小小的春意。即使在寒风中,即使无人欣赏,那又何妨?【四、五段整合成一段】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落叶是一种归宿,也是一种开始。它 不愿贪恋枝头,因为有着更为重要的工作,有着更为远大的理想。落叶把脱离大树 的美,转化成了归附大地的美。再过一段时间,它会化作肥沃的泥土,完全融入大 地母亲,一任树木吸取它的点点滴滴,从而开始生命的再现与复苏,把生命持久而 永恒地延续下去。
有人说,落叶的美丽在于它本身的色彩;有人说,落叶的美丽在于它无私奉献 的一生;也有人说,落叶的美丽在于孕育了春天。落叶的美丽在于过去,在于现在, 更在于将来!
望着手中这片枯黄落叶,看着落叶的绚丽飞舞,我心里不由得充满了对落叶 的深深敬意。原来,落叶也美丽!
例文评析
寒风中的绽放
那是初春的一个傍晚,虽然已迈入春天,但傍晚的寒风依然刺骨,大街上,田野 里,依旧看不到一丝春天的踪影。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落叶是一种归宿,也是一 种开始。它不愿贪恋枝头,因为有着更为重要的工作,有着更为远大 的理想。落叶把脱离大树的美,转化成了归附大地的美。再过一段时 间,它会化作肥沃的泥土,完全融入大地母亲,一任树木吸取它的点 点滴滴,从而开始生命的再现与复苏,把生命持久而永恒地延续下去。
七年级人教部编版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写作文从字顺教案
写作·文从字顺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平时作文,不少同学在语言运用方面,或用词重复啰唆,或语句不通顺,或语序不当,致使自己的思想感情不能得到准确的表达。
今天,我们一起来进行作文训练,这次作文训练的侧重点是文从字顺,有条不紊地表情达意。
文题展示一、选择你喜欢的景或物,写一个片段。
想好再下笔,注意语句的连贯、顺畅。
不少于200字。
二、在第一题的基础上,自主立意,自拟题目,将写景或状物的片段扩展为一篇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作文。
不少于500字。
三、古往今来,月亮一直是人们咏吟的对象,寄托了人们无尽的情思。
月亮曾引起你怎样的遐思?请以《月亮》为题,写一篇作文。
不少于500字。
写作指导一、1.先确定要描写的景或物,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景或物的特别之处,如形状、色彩等。
2.写作时,要带着情感去观察,去描摹,做到特征鲜明、描摹细致、情景交融、语句连贯顺畅、情感真挚,让人有如临其境之感。
3.可以借鉴《紫藤萝瀑布》和《一棵小桃树》描写景物的方法。
二、1.这是对第一个题目的扩写。
扩写,要求对原文进行扩展和充实,把简略的原文扩展成符合题意要求的文章。
这就需要我们围绕中心,展开想象,进行合理的创造。
2.写作时,可以先想好哪一部分需要扩充,哪一部分需要细节刻画,哪一部分需要补充材料。
要写出景物的特点,语句要连贯、顺畅。
要融入自己的感情。
写完之后,多读几遍,多改两遍,力求做到文从字顺。
三、1.写作前可结合一些描写月亮的诗文,分析一下为什么那么多文人喜欢写月亮?月亮都寄托了人们的哪些情感?1.选择一个新颖的角度,写出对月亮的感受。
2.写完后,多读多修改,做到文从字顺,抒情自然。
范文示例【示例一】又见荷叶笑带着考试成功的喜悦,我又回到这个荷塘,又见这朵红莲迷人的笑。
想起那个午后,我带着考试失意的落寞,来到村口的荷塘边。
随意看一眼,见不到一点生机。
忽然,眼前闪过记忆中的夏荷,而眼前这样的枯荷自然不能与“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盛景相提并论了。
部编版人教版初一七年级语文下册《作文指导:文从字顺》名师课件
过了一会儿,月亮又隐去了行迹。夜已经很深,可大家仍在一起谈论 着。谈到长大后的理想,我们都希望自已当宇航员,坐上宇宙飞船遨游 太空,登上月球开发宝藏,来为人民服务。④
④议月——遨游天空,意境深远。
教师点评: 这是一篇借景抒情的美文。小作者紧紧抓住“中秋”这一 特殊的时令,写了月之“圆”、月之“羞”、月之“白”、 月之“晶”、月之“亮”,突出了家乡中秋月亮的显著特 征,语言优美,语句通顺。篇末由月亮引发的想象,自然、 大胆、丰富,很能感动读者;作者巧借月亮寄托美好理想, 更显现作文水平之高超,有“情”有“志”,文章主题鲜 明、突出、积极向上,引人思考和赞叹。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同学之间交流一下本节的学到了什么知识。
师生共同进行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再见!
作文完篇后,注意: 除了在词语的搭配、语法的结构、 语序的调整上下功夫外,还要注 意书写、行款、标点符号等。
古往今来,月亮 一直是人们吟咏 的对象,寄托了 人们无尽的情思。 月亮曾引起你怎 样的遐想?请以 《月亮》为题, 写一篇作文。不 少于500字。
月亮
中秋节,我约了几个同学到我家阳台上赏月。爸爸还为我们准备了月饼、石 榴、梨子等食品,为我们赏月做好了准备。
最后,写完后要自己读一读,或请别人来读 一读。凡是读起来拗口、含混、不顺畅的, 就应修改。累赘的词语要删除,搭配不当的 要更换,语序不顺的要调整,这样改出来的 文章才会文从字顺。
最后,写完后要自己读一读,或请别人来读 一读。凡是读起来拗口、含混、不顺畅的, 就应修改。累赘的词语要删除,搭配不当的 要更换,语序不顺的要调整,这样改出来的 文章才会文从字顺。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写作《文从字顺》教案+图文解读+例文赏析
教学目标1、了解写作时做到文从字顺的方法,学习写景状物的方法。
2、学会修改文章,增强语言表达的能力。
3、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了解说真话、抒真情是写作的基本要求;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写作时做到文从字顺的方法,学习写景状物的方法,学会修改文章。
2、引导学生平时要养成多读书的习惯,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
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方法与实例相结合。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学习。
我们平时作文,不少同学在语言运用方面,或用词重复啰嗦,或语句不通顺,或语序不当,至使自己的思想感情不能准确表达。
今天,我们一起来进行作文训练:文从字顺,有条不紊表情达意。
二、推进新课1、什么是“文从字顺”?“文从字顺”,其意思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用词恰当、妥帖,作者心里想的是这样一个东西,所感的是这样一种情境,而所用的词语恰好能表达这样一个东西,这样一种情境,读者读后的感受于作者期望表达的意念完全一致;二是句与句之间顺从畅达,文气贯通,能很好地把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地表达出来,没有任何含混、错乱和别扭之处。
2、怎样才能做到“文从字顺”?“文从字顺”是写作的基本要求,它反映着写作者驾御书面语言(即文字)的能力。
要想做到文从字顺,对初学者来说最重要的是培养自己良好的语感。
语感,即人们对语言的一种敏锐的感觉。
它是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经听和读的反复熏染而逐渐形成的。
语感包含的内容有:通顺、连贯,有分寸(准确),有韵律。
训练:爷爷是一个非常简朴的人。
此句有无毛病?简朴不等于俭朴。
简单和朴素更不能缩简为“简朴”。
干了一天的活,真是胳膊疼腰酸。
此句是否符合语言习惯?此句有无毛病?讨论,指出毛病并改正。
不符合,习惯上说“腰酸胳膊疼”。
同时也有韵律。
学生讨论:你发现了什么?我的发现:(1)、准确,文字通顺,是作文用语最起码的标准。
(2)、要围绕中心说话,人称要清楚,意思要连贯。
(3)、能掌握好用语的“分寸”,是语言运用能力强的表现。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作文《写作:文从字顺》ppt课件
16
在老师的教导下,小明终于明白了真事真情是无法替代的, 因为只有真实的经历才能带给我们一些感人至深的细节。写 别人的事情,是永远没法体验当事人的情感的。同学们要明 确的认识到写真事、诉真情的重要性。
17
我们一起读一读贾平凹先生的作品《一颗小桃树》选段。 “黄昏时候,在窗下坐着,一外望,却看见我的小桃树。它还在长着,
14
写作就是这样, 细致观察,抓住重 点,理清你要表述的中心,这样文意 就会清晰起来,语句就会连贯起来。
15
学会了观察,小明又去看格桑花,他发现在百花败落的深秋, 在干涸的土地上,格桑花依旧盛放,他被格桑花的不屈于艰难 的环境而顽强的生命力所感动,写了一篇作文,叫永不凋零的 格桑花,作文中写到了自己自由失去了母亲,叙述了自己在贫 寒的家庭中奋发图强的故事,写完了很得意,拿给老师看。老 师看完作文,心疼着小明的不容易,一打听却发现他的母亲上 午还送他来学校,老师感慨道: “岂能为了感人,牺牲了爸爸 妈妈爷爷奶奶而在所不惜?”
32
再见
33
文笔一转,引起 下文的议论。
列举文人墨客对 梅花的赞美
26
范文点评
浩浩历史长河,回想中华悠久历史,又 有多少像梅花精神的人。文天祥虽身处逆 境,被敌人俘虏了,但面对敌人的严刑拷 打、威逼利诱,却毫不动摇,写下“人生 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佳 句;秋瑾更是如此,同样身处逆境,面对 敌诱严刑,却坚不吐供,一位女性,竟有 如此坚强不屈的精神,实在令人敬佩。还 有刘胡兰、赵一曼、江姐……他们面对敌 人冰冷的枪口,却显示出那坚定、顽强、 无畏的心!
21
合作探究
仔细读题,从题
目看,本题要求围绕 “景或物”写一个片
熟悉和 喜欢的景或物来写,如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写作-文从字顺》教案
突破方法:采用时间线索、空间转换等叙述手法,帮助学生梳理事件线索,增强叙述的逻辑性。
(3)景物描绘的生动性:学生往往在描绘景物时缺乏生动性和表现力,需要教师引导如何运用修辞手法,提高景物描绘的水平。
举例:教材中《如何做到文从字顺》一课,通过阅读和分析《春》这篇文章,学习如何做到语言表达流畅、逻辑清晰。
2.教学难点
(1)细节描写的准确性:学生在写作中往往难以把握细节,需要教师指导如何观察并捕捉到最能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的细节。
突破方法:通过课文实例分析,让学生学会从生活实践中观察、体验,提高细节描写的准确性。
在语言表达流畅性方面,同学们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已经初步掌握了如何使文章读起来通顺、连贯。但仍有部分同学在语言组织上存在一定的困难。针对这一问题,我打算在课后为大家提供一些额外的辅导,帮助他们突破这个瓶颈。
1.结合生活实际,提高同学们在细节描写、景物描绘等方面的能力;
2.加强逻辑性和条理性训练,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组织文章结构;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同学们对写作的热情和对新知识的渴望。通过学习《写作-文从字顺》这一章节,我发现大家在细节描写、事件叙述、景物描绘和语言表达流畅性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注意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关于细节描写的教学,我意识到同学们在捕捉细节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更加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观察、体验,将细节描写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提高他们在这方面的能力。
突破方法:通过分析课文中的经典写景片段,让学生学会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景物描绘的生动性。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本作文写作指导与范文赏析第五单元 文从字顺 学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本作文写作指导与范文赏析第五单元文从字顺【知识讲解】一.什么叫文从字顺?文从字顺——从:服从,顺从;顺:通顺,指文章通顺。
文从字顺是指语言表达符合写作内容的需要,表意准确,阅读起来通顺流畅。
它是写作的基本要求,它反映着作者驾驭书面语言(即文字)的能力。
二.怎样才能做到文从字顺?1.文字通顺畅达。
①“通顺”主要表现在词语的搭配和词语的排序上。
人们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可以判断出话怎样说才算通顺,怎样说就别扭。
别扭的话不仅别人听不明白,自己写着也觉得不顺。
这种通顺感主要表现在对词语搭配和词语的排序正误的判断上。
汉语用词有一定的搭配习惯,比如,我们可以说“深情厚谊”,也可以说“深厚情谊”;可以说“浓情蜜意”,却不可以说“浓蜜情意”。
词语的排序也是如此,先说什么,后说什么,有约定俗成的规律,我们写作时遵循这些规律,文章就能写得通畅②准确,是作文用语最起码的标准。
法国作家福楼拜有一段经常被人引用的名言:“我们无论描写什么事物,要表现它,唯有一个名词;要赋予它运动,唯有一个动词;要得到它的性质,唯有一个形容词。
我们必须继续不断地苦心思索,非发现这个唯一的名词、动词与形容词不可。
仅仅发现与这些名词、动词或形容词相类似的词语是不行的,不能因为思索困难而去用类似的词语敷衍了事。
”2.意思连贯。
在向别人陈述一个问题时,注意话与话之间该怎样衔接别人听了才会明白,这就是语言的连贯感。
例如,上下两句话的安排要合乎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或人们观察认识问题的顺序;一段话要围绕一个话题说,说完一个意思再说另一个意思,而不能东一句西一句,前言不搭后语;讲完一个意思再讲另一个意思时,衔接处要有过渡词语。
写作时注意这个问题,也有利于把文章写得通畅。
文章要连贯,应做到:①人称清楚。
一般地讲,一篇文章所使用的人称是固定的,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第三人称。
因为第一、第二人称的所指只有一个人,比较清楚,第三人称的“他”可指的人就多了,所以,行文中一定要搞清“他”是谁。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写作 文从字顺
写作文从字顺“文从字顺”是人们对书面表达的基本要求,即要做到:用词恰当,表意明确;句子连贯,思路清楚。
更高一点的要求是连贯得体、繁简有度、前后照应、结构完整、行文通畅。
这些要求都属于文从字顺的范畴。
第一,用词恰当,表意明确。
要注意辨析同义词,准确把握词义,做到用词妥帖,搭配恰当;要注意合理安排词序,根据词义范围和轻重,做到表达清晰,轻重合宜;要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恰当选用褒贬词,做到情感鲜明,语言得体;要注意添加修饰性或限制性词语,消除词语的歧义,做到准确表达。
第二,句子连贯,思路清晰。
连贯也是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之一。
所谓连贯,指的是句与句之间,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接得上,扣得紧,表意合乎逻辑事理,表达脉络清晰,能准确、完整地表达一个中心意思。
要做到语言连贯,需要做到:(1)话题要保持统一,不要轻易改变主语;(2)句序要保持合理,按照一定顺序,使表达紧密妥帖;(3)注意前后衔接与呼应,语气通达,文气流畅。
第三,明白如话,要多朗读多修改。
朗读,是修改文章的一种好方法。
通过朗读,无声的文字变成了有声的语言,朗读中一边嘴里念,一边耳朵听,就能发现文章中的毛病。
如有些词语听起来不顺耳、有些句子读起来不顺口、有些段落缺少过渡或前后意思重复、有些地方表达不清楚、有些修辞方式欠妥等,这些问题都能在朗读中发现。
月亮入夜,无声。
虽是上元佳节,街巷中却非常寂静。
既然无缘昔日元宵的龙灯与爆竹,那自然不能再“无缘”这正月十五的圆月。
我搬上一张小板凳,收拾起一套茶具,学一学林清玄,来“温一壶月光下茶”。
遗憾的是,天公不作美,虽未下雨,但绵延的云却让人看不清月亮的真容。
这么想来,李白倒也是幸运的。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在抬头的那一刻,正好能看见挂在空中的那一轮明月,低下头,李白可能会想,在故乡的亲人,是否也和他一样,能清楚地看见这月亮呢。
想必在故乡看到月亮的亲人们,也在想同样的问题吧。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在外漂泊的旅人,孤身一人所见之月,又怎能比得上在故乡与亲人一起时所见之月,那时的杜甫,定是想到和兄弟们一起赏月的时光了。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从字顺》评课稿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从字顺》评课稿1. 引言本文为对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材中《文从字顺》一课的评课稿。
本课旨在通过学习古代文人的书法之道,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审美情趣。
本评课稿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该课进行评价和改进。
2. 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了解古代文人的书法艺术•理解文从字顺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方法•掌握几种常见的文从字顺结构•掌握使用文从字顺进行创作和欣赏的基本技能2.2 能力目标•培养观察力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对文字和书法的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文字组织能力2.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认真思考和细致观察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精神3. 教学内容和方法3.1 教学内容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古代文人的书法艺术介绍2.文从字顺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方法3.常见的文从字顺结构介绍与分析4.使用文从字顺进行创作和欣赏3.2 教学方法为达到上述目标,结合《文从字顺》这一课,教师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讲授和讨论:教师将介绍古代文人的书法艺术,同时讨论学生对书法的认识和感受。
•观察和分析:学生将观察并分析课文中的文从字顺结构和书法艺术特点。
•创作和欣赏:学生将进行创作并互相欣赏彼此的作品,以提升写作技巧和审美能力。
4. 教学过程4.1 导入环节教师可通过让学生观看一段关于书法的视频或展示一些古代文人的名篇书法作品,引发学生的兴趣,并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4.2 学习和探究•教师引领学生读课文《文从字顺》,解释其中的生词和短语。
•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自己对书法的认识和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文中的文从字顺结构,并解释其基本概念和应用方法。
•学生自主观察和分析其他书法作品中的文从字顺结构,并进行小组汇报。
4.3 拓展与创新•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常见的文从字顺结构,如立意结构、视觉结构和象声结构,并解释其特点和使用方法。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第5单元 《文从字顺》优质课作文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第5单元《文从字顺》优质课作文教案一. 教材分析《文从字顺》是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第5单元的一篇优质课作文。
本单元的主题是“作文”,而《文从字顺》这篇作文旨在让学生掌握文从字顺的写作技巧,学会如何让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本教案旨在通过对这篇作文的讲解和分析,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文从字顺的写作方法,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写作基础,但很多学生在写作时仍然存在语言混乱、条理不清的问题。
通过对《文从字顺》这篇作文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掌握文从字顺的写作技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文从字顺的写作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文从字顺》这篇作文,让学生学会如何让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文从字顺的写作方法。
2.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写作中运用文从字顺的技巧,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对《文从字顺》这篇作文的分析,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文从字顺的写作方法。
2.实践指导法: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写作练习,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和评价。
3.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共同探讨如何运用文从字顺的技巧进行写作。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文从字顺》这篇作文的原文及解析,写作指导材料。
2.学生准备:笔记本、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文从字顺的写作方法。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文从字顺》这篇作文,让学生初步感受文章的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个写作话题,要求学生运用文从字顺的技巧进行写作。
学生进行独立写作,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4.巩固(10分钟)教师邀请几位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让大家共同点评、学习。
教师针对学生的写作情况进行总结,强调文从字顺的写作方法。
人教部编本初中语文七年级下第5单元写作“文从字顺”写作教案
5.课堂氛围的营造:今天的课堂氛围整体较好,学生们表现出较高的学习兴趣。但在小组讨论环节,部分学生显得较为拘谨,未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今后,我将更加关注课堂氛围的营造,鼓励学生大胆表达,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
五、教学反思
今天我们在课堂上一起探讨了“文从字顺”的写作技巧,通过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们对这一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觉得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反思:
1.学生对“文从字顺”的理解程度:在讲解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这一概念的理解还不够深刻,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加强引导,让他们真正明白何为“文从字顺”,以及它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仿写练习。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文从字顺’在实际写作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文从字顺”的基本概念。它指的是文章表达清晰、流畅,词语句式运用得当。这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因素,有助于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想。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篇具体的文章《春》。这篇文章展示了“文从字顺”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描绘出生动的场景。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写作 文从字顺教案与反思
写作文从字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战国策·赵策》原创不容易,【关注】店铺,不迷路!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写作时做到文从字顺的方法。
2.能准确运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景物,在描写中表达自己的情感。
要做到思路清晰,表达连贯。
3.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抓住景物与“志”的契合点进行生动描写,写出自己独特的“志”。
过程与方法1.以范文引路,使学生明白如何做到写作时文从字顺。
2.通过交流、修改文章,提高推敲字句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逐步提高写作水平。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写作时做到文从字顺的方法。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在写作中的语言应用能力,达到文从字顺标准,提高写作水平。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文从字顺”是写作的基本要求,指的是语言表达清楚、明白、准确,行文通顺流畅。
可是在平时作文时,我们有不少同学在语言运用方面,或用词重复啰唆,或语句不通顺,或语序不当……致使自己的思想感情不能得到准确的表达。
因此,我们在写作中要反复磨炼,做到文从字顺,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二、文题展示1.选择你喜欢的景或物,写一个片段。
想好再下笔,注意语句的连贯、顺畅。
不少于200字。
提示:(1)注意观察景或物的特别之处,如形状、色彩等。
(2)可以借鉴《紫藤萝瀑布》和《一棵小桃树》描写景物的方法。
2.在第一题的基础上,自主立意,自拟题目,将写景或状物的片段扩展为一篇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作文。
不少于500字。
提示:(1)扩展写作时,可以借鉴课文的写法,想好写哪几个方面,写出景物什么样的特点。
(2)想好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没有包含思想感情的“纯写景”文字是难以打动别人的。
(3)多改两遍,力求做到文从字顺。
3.古往今来,月亮一直是人们吟咏的对象,寄托了人们无尽的情思。
月亮曾引起你怎样的遐想?请以《月亮》为题,写一篇作文。
不少于500字。
提示:(1)写作前,可以查阅一些描写月亮的诗文。
想一想:为什么那么多文人喜欢写月亮?月亮寄托了人们的哪些情感?这些情感寄托在别的事物上行不行?(2)在查阅和思考的基础上,选择一个新颖的角度,写出你对月亮的感受。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单元写作:文从字顺》习作指导及例文(部编完美版)
家乡的春天 春天是个美丽的季节,历代文人有过不少赞美春天的文章, 他们赞美春天的生机勃勃,赞美春天的生机盎然。我,虽未见过 他们笔下的美景,却能领略身边小城春天的气息。 我所居住的县城虽小,景色却也独特。当朱自清先生《春》 中的东风同样吹向小城时,春天的脚步也就近了,我们全家会选 择这个时候一起去城郊散步,一起迎接春天。 城郊真是个好地方,那里有大片大片的田野,有成百上千棵 柳树、桃树和杏树。它们隐隐约约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后,都在悄 悄地使劲呢!远远望去,已朦朦胧胧有了“桃红柳绿”的迹象: 桃树、杏树的枝丫已泛出了红褐色,柳树的枝条已透出了淡青色。
素材二
这些蒲公英,飞呀飞,有的被大树撞了一下腰,有的被劲风吹 得直打卷儿。但这些“小伞兵”仍是不屈地飞啊飞,飞向广阔的天 穹,飞向它们心中的目标。
这时候,我不由得轻轻地跳了起来,顺手捧住了一朵,放在掌 心细细地看。原来,一根细得不能再细的枝干上竟粘连着一粒种子。 呵,真不敢想像,在这样一个看似单薄的小精灵之上,竟蕴藏着生 命的种子,在秋风的日子里顽强地奋飞。我赶紧摊开双手,好让这 个小精灵飞向她心中的圣地。
在“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早春里,它们成了城郊特有的一道风景, 清新,淡雅。东风一吹,便让小城醉在春意里了。
偶尔,天空中也会聚起浓浓的云,为人们下一场春雨。俗话说 “春雨贵如油”,不错的,看吧,那淅淅沥沥的春雨正一丝丝在春 风中斜斜地织着,在领着我们走进春天的卷首。雨后的城郊,景色 就更上一层楼了,桃树、杏树上都挤满了花苞。这时你再去田野上 就可以尽情地玩了!说不定还能找到几个新长出来的蘑菇呢!
第三,写完以后要自己读一读,或请别人来读一读。凡是读起 来拗口、含混、不顺畅的,就应修改。
在写景片断的基础上,自主立意,自拟题目,将 写景或状物的片段扩展为一篇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 作文。不少于500字。
最新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文从字顺》作文指导、评讲
写作文从字顺(作文指导)-----借景抒情及景物描写学习目标:通过学习能了解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及景物描写的方法。
学习重点:明确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及景物描写的方法。
学习难点: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的运用。
学习时间:1课时学习流程:一、活动导入回顾这一单元的内容,我们能从诗中领略到诗情画意、品味到诗歌的语言美、感受到诗歌的意境美、感悟到诗人澎湃的内心激情,那么诗人是如何来把自己的思想情感蕴含其中的呢?(学生发言略)师:作者借助于借景抒情,象征等表现手法,运用联想和想象,通过含蓄、精炼、优美的语言来传达诗人的情感,那么今天就如何借景抒情,如何写景,大家来展开讨论,学习。
二、例文导学1、教师质疑:什么是借景抒情的写法?2、学生讨论。
3、教师谈话:借景抒情又称寓情于景,是指文学作品中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通过景物来抒情,是一种写作手法。
它的特点是“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在文章中只写景,不直接抒情,以景物描写代替感情抒发,也就是王国维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
在写作中,抒情而不直写情,绘景而不止写景,借景抒情,情以景兴,能使文章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情丰意密,深切动人。
描写景物时要注意的几种方法五觉法“五觉法”就是通过人的感官(眼、耳、鼻、舌、口、手等)充分接受外界的信息表达方式(光、声、味、嗅、触等)对物体的多重感知。
我们观察景物,习惯用视觉去感受描摹,其结果文章犹如一幅静止的并无生机的平面画作。
如果能调动多种感官,从不同角度去描摹景物,那麽文章会生动许多。
著名作家余光中说:“我们期待的散文,应该有声、有色、有光。
”写景状物时,视觉描写和听觉描写是主要的,如果视、听、嗅、味、触五觉并用,将会产生更加细腻、逼真的描写效果。
如果我们对所需要描写的相对静止的状态加以每一种感觉的分解、描摹便会联想得更加丰富多彩,描写得更加生动形象。
[示例]每天潮来的时候,听见海涛冲击岩石的声响,看见空际细雨似的,朝雾似的,幕烟似的飞沫升落,有时它带着腥气,带着咸味,一直冲进我们的窗棂,粘在我们的身上,润湿着房中的一切。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单元写作:文从字顺》习作指导及例文(完美版)
最真实的一面,让人捕捉到了它最真实的灵魂
与形体,如此亲切而熟悉。
我喜欢有月亮的夜晚,它可以寄托我无限
的愉悦和愁思。高兴时我可以“人游月边去,
舟在空中行”;孤独时我可以“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静默时我放飞想象,任思绪随
着月亮的清辉在空中缥缈徜徉。“露从今夜白, ④修辞角度:引用古人写
月是故乡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
课堂作业
1.认真完成“本课时”的相关题目, 从“课后练习题”中选择相关题目进行练习; 2.完成“长江作业”练习册一课时的内容。
学习体会 1、这一节课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念是什么? 2、这一节课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巧是什么? 3、这一节课的基本策略和基本规律是什么?
Thank you!
Good Bye!
【旁批】
①结构角度:开篇点题。 “喜欢”一词奠定全文 的感情基调。“美丽和 静谧”点出景物特点, 营造一种恬静的氛围。 ②描写角度:悠悠的茶 香、古朴的木椅、淡淡 的月光,营造出一种静 谧的氛围,紧扣题目, 引出下文细致的描写。
月亮悬挂在空中,清辉镶嵌在茶杯里,缕
缕清风轻抚我那柔柔的纤发,这夜晚是如此的
搭配恰当;要注意合理安排词序,根据词义范围和轻重, 做到表达清楚,轻重合宜;要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恰当 选用褒贬词,做到情感鲜明,语言得体;要注意添加修饰 性或限制性词语,消除词语的歧义,做到准确表达。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写作文从字顺》优质课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写作文从字顺》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写作文从字顺》是人教版新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的一篇写作指导文章。
本文主要讲述了写作文时,应该遵循字、词、句子、段落、文章的顺序,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教材通过理论讲解和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写作的基本技巧,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写作基础,但大部分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仍然存在条理不清晰、语句不通顺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写作文的基本原则,即从字到词,从词到句,从句到段,从段到篇,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2.培养学生运用恰当的词语、句式进行表达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写作原则的掌握和运用。
2.恰当表达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实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优秀作文和病句,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写作技巧。
2.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写作心得,互相学习,提高写作水平。
3.练习法:布置适量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优秀作文和病句案例。
2.PPT课件。
3.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写作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PPT展示优秀作文和病句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引导学生了解并掌握写作文从字顺的原则。
3.操练(15分钟)教师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写作实践,要求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注意字、词、句子、段落、篇章的顺序,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4.巩固(10分钟)教师挑选部分学生的练习作品进行讲评,针对作品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写作心得,互相学习,提高写作水平。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写作文从字顺的重要性。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写作:文从字顺
写作指导
文从字顺是写作的基本要求,指的是语言表达清楚明白准确, 行文通顺流畅。
怎样做到文从字顺呢?
1.表达要准确,避免歧义。一要注意词语的搭配,比如,我 们可以说“改正缺点”,却不可以说“改善缺点”;二是要避免 因为用词产生歧义,比如“三个学校的领导”,会产生歧义, 改为“三所学校的领导”或“学校的三位领导”,表达就变得准 确清楚。
苞被浅绿色的硬皮包了个严严实实,但在和煦的阳光的照射下,晶莹的花苞
内依稀可见几许红色----红色的花瓣正等待着绽放的那一刻。为了尽情绽放, 它在幼小的花蕾中积蓄着能量。
细节描写:写 出石榴花含苞 欲放的情态, 生动逼真。
似乎在一夜之间,满枝燃烧了,每一朵都像喷吐的火舌。仲春的风轻抚过 枝头,偶有细雨润泽,那树便像一个小孩子,贪婪地吮吸着上天的恩赐。妖艳 欲滴的花瓣如细雨般翩然落下,院里和院外的胡同里,铺满了红色的花瓣,犹 如一条红丝巾飘然落地,似要渗入那芳香的泥土中。
写作实践
作文题目
不少于500字。
(二)
在第一题的基础上,自主立意,将写景或状物的片段扩展为一篇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作文。 写景:周围的风景、旅游途中见到 的风景……
思维导图
赞美,表达喜爱之情 写景、状物 (命题)
状物:动物、植物……
突出景、物特点
写法
2.语句要连贯。即前后句子在意义上要有比较明确的关联,文意的 承接转折要合乎事理,让人容易理解。就是前一个句子的意思没说 完,后一个句子要接着说下去,或说完了这层意思再说另外一层意 思。此外还需要注意叙述的人称或角度也不要随意变来变去,以免
令人感到混乱。 例如: 生活是个五味瓶,既有苦,也有甜。学习生活就是苦的 感觉。这不,数学老师留下的两黑板作业刚抄完,语文老 师又带来一张考卷,老师说:“要好好消化。”同学们无不 伸长舌头拉长脸,苦啊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作文从字顺(作文指导)
-----借景抒情及景物描写
学习目标:通过学习能了解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及景物描写的方法。
学习重点:明确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及景物描写的方法。
学习难点: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的运用。
学习时间:1课时
学习流程:
一、活动导入
回顾这一单元的内容,我们能从诗中领略到诗情画意、品味到诗歌的语言美、感受到诗歌的意境美、感悟到诗人澎湃的内心激情,那么诗人是如何来把自己的思想情感蕴含其中的呢?(学生发言略)
师:作者借助于借景抒情,象征等表现手法,运用联想和想象,通过含蓄、精炼、优美的语言来传达诗人的情感,那么今天就如何借景抒情,如何写景,大家来展开讨论,学习。
二、例文导学
1、教师质疑:什么是借景抒情的写法?
2、学生讨论。
3、教师谈话:借景抒情又称寓情于景,是指文学作品中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通过景物来抒情,是一种写作手法。
它的特点是“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在文章中只写景,不直接抒情,以景物描写代替感情抒发,也就是王国维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
在写作中,抒情而不直写情,绘景而不止写景,借景抒情,情以景兴,能使文章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情丰意密,深切动人。
描写景物时要注意的几种方法
五觉法“五觉法”就是通过人的感官(眼、耳、鼻、舌、口、手等)充分接受外界的信息表达方式(光、声、味、嗅、触等)对物体的多重感知。
我们观察景物,习惯用视觉去感受描摹,其结果文章犹如一幅静止的并无生机的平面画作。
如果能调动多种感官,从不同角度去描摹景物,那麽文章会生动许多。
著名作家余光中说:“我们期待的散文,应该有声、有色、有光。
”写景状物时,视觉描写和听觉描写是主要的,如果视、听、嗅、味、触五觉并用,将会产生更加细腻、逼真的描写效果。
如果我们对所需要描写的相对静止的状态加以每一种感觉的分解、描摹便会联想得更加丰富多彩,描写得更加生动形象。
[示例]每天潮来的时候,听见海涛冲击岩石的声响,看见空际细雨似的,朝雾似的,幕烟似的飞沫升落,有时它带着腥气,带着咸味,一直冲进我们的窗棂,粘在我们的身上,润湿着房中的一切。
——《听潮》朱自清在《春》一文中,先用视觉写“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又用嗅觉写“花里带着甜味儿”,还用听觉写“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
这样一幅立体的春花图就展现在眼前,活生生的“满园春色关不住”!
分解法写景状物一般要对所写植物、动物、自然景物,建筑物、社区环境作“镜头特写”,特写不能太笼统,要逼真、有层次,这就必须把一个整体的东西分解为右干细部来描写。
如《白杨
礼赞》,就是把白杨树分解成为“干、枝、叶、皮”来写。
分解有序,抓住特征描绘,就把事物描写得形象、具体、可感。
无论是描写人物的外貌,还是写动植物形状,迹或是写景,如果想写得逼真、具体,就可利用分解法,使人物特征更加突出,使动物五官肢体活动起来,使景物层次分明,使结构有条理,也就完成了物、意、文的多重转化。
烘托法有时候,描写的对象很单调,不适宜用分解法,可运用联想、打比方多方烘托,突出其特征,表现其神韵。
[示例]这可是个好瓜。
在青蔓绿叶的掩映下,透露着碧绿的瓜皮,反射着几点柔和的阳光。
拔开枝蔓,你看吧,好大的个儿啊!它静静地躺在那儿,仿佛远古留下的一颗未曾孵化的恐龙蛋。
瓜皮上的浅绿和深绿布成了许许多多奇异的图案,深绿的似“漫江碧透”的湘江,浅绿的似朱自清先生眼里的“女儿绿”。
它映着阳光像是在用离合的神光招引着你:快来欣赏,快来品尝这造化为你为我为他奉献的神出鬼奇的甜密的“圆”。
——《西瓜》
组合式描写景物时,既有“特写”,又有背景式的画面“广写”。
所谓“广写”,就是把众多的场景艺术地组合起来,展现出一幅生动广阔的画面。
常见的组合方式有“由远及近”、“由上到下”、“由周围到中心”等空间组合式,还有“春夏秋冬”、“晨午昏夜”、“四季四时”等时间组合式。
写景的方法多样,它的作用也是多样的,除借景抒情外还可以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等。
我们学过的《羚羊木雕》《观沧海》等文章中都有体现,课下要好好品味。
可见,写景可因文而异,因需要而异。
三、实战演练
请以《月亮》为题,选择一个角度作为描写对象,抓住带给你的某一种突出的感受,写一篇抒情文章。
题目自拟,600左右。
写作文从字顺
(作文评讲)
-----借景抒情及景物描写
学习内容:评讲作文
学习流程:
【板块一、激情导入】
这节课咱们要进行习作评改,希望同学们虚心学习别人的优秀习作,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
因为“好作文是改出来的”,相信修改后的作文会更精彩。
【板块二、预学赏析优秀习作】
1、学生毛遂自荐,读自己习作中的精彩语段。
提醒其他学生认真倾听。
2、组内共同评价学生所读文章,指出优点,点明不足。
【板块三、互学互评互改习作】
1、结合讲评,自评自改。
2、小组交流改后的习作,再次交流分享。
3、教师总结谈话:通过今天的习作评改课,老师发现同学们不但乐于写作,还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并灵活地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老师非常欣赏你们这种虚心好学的精神,更佩服你们这种一丝不苟的写作态度。
课余时间,你们可以继续交流。
【板块四、评学总结再改习作】
结合教师的批阅及组内同学的建议,将习作进行再次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