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观题
中国近代史——历史主观题部分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一、简答题1、简述《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其影响。
2、简述《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其影响。
3、简述《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其影响。
4.什么是租界?5、简述三元里抗英斗争。
6、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的方式主要有哪些?7、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在哪些方面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8、旧中国的通商口岸与今天的开放城市有什么区别?二、论述题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2、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三、材料分析题1、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极不愿意法国进据云南,日本占领福建。
日本方面对于德国之据有山东,则认为危险万分。
各国方面对于英人之垄断长江,认为势难坐视。
”(瓦德西向德皇威廉二世的报告)材料二:“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能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
”“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瓦德西向德皇威廉二世的报告)上述两段材料说明了帝国主义列强没有能够实现瓜分中国的图谋的原因,请回答:(1)材料一说明原因是什么?(2)材料二说明原因是什么?2、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这是一组义和团在廊坊、大沽、天津、北京等地英勇抗击八国联军的资料。
[北京]连日由各处所来团民不下数万,多似乡愚务农之民,既无为首之人调遣,又无锋利器械;且是自备资斧,所食不过小米饭玉米面而已。
既不图名,又不为利,奋不顾身,置性命于战场,不约而同,万众一心;况只仇杀洋人……并不伤害良民。
(五月)二十五日(6月21日)辰刻,义和团拳民(攻打使馆)冲锋冒镝,当子弹如雨之中,蜂拥齐人,赶至法国府门首……二十六、七广等日,甘军昼夜施放枪炮,互有伤亡。
目前洋楼洋房焚毁业已殆尽,洋枪洋炮日夕不闻响声,此乃最好机会,如鱼游釜中,燕巢幕上,穷蹙已极。
予等(使馆)之损失,今细细察明,亦殊可惊。
法人在五十水手、十六志愿兵之中,已死伤四十二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简答题5
第二次世界大战简答题52、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进一步扩大和达到最大规模的标志性事件分别是什么?开始标志:1939年9月1日,德军突袭波兰。
进一步扩大: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
最大规模:1942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达到了最大规模。
3、德国二战中遭到的第一次沉重打击,打破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的著名战役?莫斯科保卫战。
1、《联合国家宣言》签署的原因、时间、内容和影响?原因:德、意、日法西斯的疯狂进逼,反法西斯国家走向联合。
时间:1942年1月。
内容:各国保证以全部的军事和经济资源,团结一致,彻底打败法西斯轴心国及其追随者。
影响: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建立)。
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斯大林格勒战役。
3、开罗会议召开时间及成果?时间:1943年11月;成果:发表了《开罗宣言》;《宣言》声明盟国将坚持协同对日作战,直至日本法西斯无条件投降;并明确规定被日本侵占的中国领土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必须归还中国。
4、二战中哪次国际会议决定开辟第二战场?诺曼底登陆的时间和意义是什么?德黑兰会议。
时间:1944年6月意义:开辟了欧洲的第二战场,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
(第一战场:苏德战场)5、二战结束的时间、标志及性质?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二战性质:世界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
6、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原因和影响分别是什么?胜利原因:世界反法西力量的联合抗战。
影响:给人类社会和世界文明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灾难。
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重大贡献。
高考历史主观题析-答案
(一)比较题:(参考答案)1.(1)“胡化”指外国服装、音乐等文化传入唐朝后,被唐朝人所仿效。
它促进了唐朝经济文化的繁荣。
如:唐朝的乐舞受到西域和周边邻国的影响,风格多样,有壮阔欢腾的盛世特色。
(如举其他例子,只要符合事实也可。
)(2)妄自尊大的心态。
采取了闭关政策。
阻碍了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地区进行交流,使中不能及时地学习世界上先进的技术与文化,造成了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局面。
(3)唐朝时国力强大,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不惧怕外来事物危机自己的生存;清朝国力衰弱,已经落后于世界,对外国东西存在恐惧戒备心理。
2.(1)调整:①19世纪末垄断资本主义(或垄断组织)的产生;②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③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向纵深发展(答出其中任何两点即可)作用:①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使美国工业经济在19世纪末跃居世界首位。
②调节了资本主义内部矛盾,奠定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
③推动了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
(答出其中任何两点,只要能与上面措施相对应即可。
)(2)调整:①社会主义三大改造;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济体制改革。
作用: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转变,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起来;②城乡经济全面发展,国家经济实力极大增强。
(3)相同:①都是通过调整生产关系,推动经济发展;②都有意识地促进经济结构的变化;③都是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或在面对经济困难的情况下进行的政策调整。
不同:①美国没有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中国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②中国政府在生产关系,或生产结构调整中发挥的作用更大。
3.(1)论点:①圈地法令或公民人身自由得到保障,促进工业革命。
(若答:以立法促进发展,亦可。
)。
②以科技带动进步。
③引起人口增长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若答:加速了城市化或引起城乡人口比例变化,亦可)④给本国人民和殖民地人民带来灾难。
(若答:加速了贫富分化,亦可。
)⑤导致环境严重恶化。
(2)同:牺牲农民利益来推动工业化;走粗放发展的道路。
中考历史二轮第二次世界大战训练试题(带答案)
一、选择题1.大前提:凡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战争都是非正义的战争;小前提:二战期间日本和美国是帝国主义国家;结论:因此,当时美日双方都是非正义的。
这个三段式的推理属于下列哪种情况A. 大前提正确,小前提正确,结论正确B. 大前提错误,小前提正确,结论错误C. 大前提错误,小前提错误,结论错误D. 大前提正确,小前提错误,结论错误2.关于雅尔塔会议内容的新闻报道中,不正确的的是A.决定成立联合国B.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C.苏联承诺对日作战D.尊重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完整3.罗斯福说:“德日把不帮助轴心国的国家的一切民族和国家当作全体轴心国共同的敌人,这就是他们简单明确的总战略,所以,只有类似的总战略才能与之抗衡。
”罗斯福说的“类似的总战略”指的是A. 美国通过“租借法案”帮助被轴心国侵略的国家B. 美英发表《大西洋宪章》,结成反对纳粹暴行的联盟C. 美国对日本和德国等轴心国家宣战D. 所有对轴心国作战的国家结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4.一部电影中有如下场景日本干的蠢事是指A.制造“南京大屠杀”B.轰炸美国本土C.对美苏不宣而战D.偷袭珍珠港5.斯大林曾经称赞道:“这次行动按其计划的周密,规模的宏大和行动的巧妙来说,在战史上还从未有过类似的先例。
”斯大林称赞的这次行动是A.德国突袭英国B.德国突袭苏联C.日本偷袭珍珠港D.诺曼底登陆6.下列组织按成立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欧洲联盟②联合国③国际反法西斯联盟④世界贸易组织A.①②④③B.②①③④C.③②①④D.④③②①7.1941年12月8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发表演讲:“昨天,1941年12月7日——它将永远成为国耻日……不论要用多长时间才能战胜这次预谋的侵略,美国人民将以自己正义的力量去赢得彻底的胜利。
”材料中“昨天”发生的事件是指()A.珍珠港事件B.莫斯科保卫战C.诺曼底登陆D.慕尼黑阴谋8.丘吉尔说:“(德国)入侵俄国,只不过是入侵不列颠岛的前奏。
第二次世界大战相关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第二次世界大战相关例题和知识点总结一、引言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场战争,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伤痛。
对于这段历史的学习,不仅能够让我们了解过去,更能从中汲取教训,珍惜和平。
以下将为您总结一些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相关的例题和重要知识点。
二、重要知识点(一)战争的起因1、经济危机:1929 年至 1933 年的世界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资本主义国家,激化了各国的内部矛盾。
2、法西斯主义兴起:德、意、日等国法西斯势力上台,积极扩军备战,推行侵略政策。
3、绥靖政策:英法等国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采取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嚣张气焰。
(二)战争的进程1、欧洲战场(1)德国入侵波兰:1939 年 9 月 1 日,德国闪电袭击波兰,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2)法国沦陷:1940 年 5 月,德国进攻法国,法国迅速沦陷。
(3)不列颠空战:德国企图征服英国,但在不列颠空战中受挫。
(4)苏德战争:1941 年 6 月 22 日,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入侵苏联。
(5)斯大林格勒保卫战:1942 年 7 月至 1943 年 2 月,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2、太平洋战场(1)日本偷袭珍珠港:1941 年 12 月 7 日,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2)中途岛战役:1942 年 6 月,美国在中途岛海战中击败日本,成为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
(三)战争中的重要会议1、开罗会议:1943 年 11 月,中、美、英三国首脑在开罗会晤,商讨对日作战问题,并发表《开罗宣言》,明确规定日本所窃取的中国领土必须归还。
2、德黑兰会议:1943 年 11 月至 12 月,苏、美、英三国首脑在德黑兰举行会议,决定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
3、雅尔塔会议:1945 年 2 月,苏、美、英三国首脑在雅尔塔举行会议,讨论了战后处置德国、波兰边界、联合国等问题。
4、波茨坦会议:1945 年 7 月至 8 月,苏、美、英三国首脑在波茨坦举行会议,发表了《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
两次世界大战相关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两次世界大战相关例题和知识点总结一、两次世界大战的背景(一)第一次世界大战1、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
由于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它们之间的实力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
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如德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与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如英国、法国等产生了尖锐的矛盾。
2、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欧洲列强纷纷结盟。
1882 年,德、奥、意三国结成“同盟国”;1907 年,英、法、俄三国组成“协约国”。
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3、萨拉热窝事件1914 年 6 月 28 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视察时,被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普林西普枪杀。
这一事件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1、经济危机的影响1929 年至 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
这场危机使各国经济遭受重创,社会矛盾激化。
为了摆脱危机,德国、日本等国走上了法西斯道路,对外侵略扩张。
2、法西斯势力的崛起德国在希特勒的领导下,建立了法西斯专政;日本在军部的控制下,实行军国主义。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不断膨胀,成为世界大战的策源地。
3、绥靖政策的纵容面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英、法等国采取了绥靖政策,对德国的侵略行为采取妥协退让的态度,企图将祸水东引,这进一步助长了法西斯的嚣张气焰。
二、两次世界大战的经过(一)第一次世界大战1、战争的爆发1914 年 7 月 28 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随后,德国、俄国、法国、英国等相继参战。
2、主要战役(1)马恩河战役:1914 年 9 月,英法联军在马恩河地区击退德军进攻,粉碎了德军速战速决的计划。
(2)凡尔登战役:1916 年 2 月至 12 月,德法双方在凡尔登展开激战,此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是一战中最惨烈的战役之一。
(3)索姆河战役:1916 年 6 月至 11 月,英法联军在索姆河地区发动进攻,是一战中规模最大的战役。
高中历史专题三第二次世界大战专题测评2人民版选修3062701123
高中历史专题三第二次世界大战专题测评2人民版选修3062701123(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20世纪30年代,德、意、日三国分别在欧洲和亚洲发动了一系列侵略战争。
意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德国吞并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德、意、日法西斯得以日益嚣张的主要原因是A.法西斯国家都拥有雄厚的实力B.法西斯国家结成轴心国集团C.被侵略的国家落后和弱小 D.英法等国推行绥靖政策2.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中国、埃塞俄比亚、西班牙等国都发生了反抗法西斯的局部战争,这些战争之所以未能遏制二战的爆发,是因为①各自为战,未能形成反法西斯联盟②西方大国推行绥靖政策③苏联、美国实行“中立自保”政策④德、意、日法西斯结成军事侵略同盟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3.1939年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之后,英国首相张伯伦对希特勒的行动提出疑问:“这是旧的冒险行动的终结呢,还是新的冒险行动的开端?……这是武力征服世界计划中的一个步骤吗?”这段材料A.表明张伯伦的思想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B.说明英国放弃了绥靖政策C.反映出英德矛盾趋于激化D.表明张伯伦仍然顽固地坚持绥靖政策4.德国法西斯头子戈培尔在他的日记中写道:“1939年初,元首有个更大的计划。
这个计划的实施,是《慕尼黑协定》的扩大,将使帝国处于更有利的地位。
”这个计划是指A.吞并奥地利 B.割占苏台德区C.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D.进攻波兰5.1940年纳粹德国在奥斯维辛建立了集监禁、劳役和屠杀为一体的集中营群。
现在该遗址已被辟为纪念馆,目的是向人们警示①极端民族主义泛滥的后果②麦卡锡主义造成的结果③犹太人和波兰人被无辜屠杀的灾难④恐怖主义造成的惨剧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6.1970年一个冬日,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在华沙被纳粹杀害的波兰人纪念碑前神色凝重地跪下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练习测试题附答案
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练习测试题一、选择题1.它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先行者,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
“它”指的是()A.英国B.德国 C.日本 D.美国2.下图反映了二战前夕的欧洲形势,从中你能得到的信息是()A.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B.英法推行绥靖政策C.德、意、日法西斯集团形成 D.欧洲各国联合对抗苏联3.绥靖政策的影响极其恶劣,它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
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的事件是()A.纵容德国吞并奥地利 B日本偷袭珍珠港 C纵容德国进攻波兰 D慕尼黑阴谋4.下列搭配中,存在因果关系的是()A.苏联解体——“冷战”正式开始B.慕尼黑会议——绥靖政策发展到顶峰C.《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国际联盟成立D.《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5.下列事件和法国有关的是()①《人权宣言》②滑铁卢战役③启蒙运动④慕尼黑阴谋⑤珍珠港事件A. ②④⑤B. ②③④⑤C. ①③⑤D. ①②③④6.下图为苏维埃宣传海报——《为家园而战,为斯大林而战》。
根据图文信息,请你推断该海报的出现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关()A.第一次世界大战 B.第二次世界大战C.俄国十月革命 D.俄国1861年改革7.1941年,德、日法西斯在欧洲、亚洲连续发动突然袭击,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不断扩大。
其中,代表性的事件是()①德国突袭苏联②珍珠港事件③斯大林格勒战役④卢沟桥事变A. ①②B. ③④C. ②③D. ①④8.下图所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战争宣传海报,主题是“全力以赴,摧毁日本”,它最早可能出现于()A.1941年 B.1942年 C.1943年 D.1944年9.70 年前的6月,德国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扩大;12 月,战争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其标志是()A.莫斯科保卫战B.日本偷袭珍珠港C.斯大林格勒战役 D.诺曼底登陆10.正义照耀着人类历史前进的航程,正义感是人类的高贵品质。
从建立的背景分析,下列集团具有正义性质的是()A. “三国同盟”B. “三国协约”C. 反法西斯同盟D. 华沙条约组织11.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的标志是()A. 开罗会议召开B.《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C.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胜利 D. 太平洋战争的爆发12.同学们,我们如果要撰写有关“二战”历史的小论文,应该选择的内容是()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②斯大林格勒战役③三国协约和三国同盟集团④国际反法西斯联盟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A.珍珠港战役 B.诺曼底登陆战役 C.斯大林格勒战役 D.柏林战役14.雅尔塔会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次重要会议,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会议内容的是()A.决定分区占领德国B.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C.苏联答应对日作战D.决定开辟欧洲第二战场15.欧洲第二战场开辟的标志是()A. 偷袭珍珠港B. 莫斯科战役C. 攻克柏林D. 诺曼底登陆16.1991年,德国重新统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观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观题第一篇: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观题第二次世界大战1.大国的崛起实际意味着国际格局的变化。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试述一战后,世界格局变化的表现。
分析导致这些变化的原因。
(2)为改变旧的国际格局,德国在20世纪30年代采取了哪些重大行动?(3)举例说明美国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对外政策的主要变化。
这些变化导致了哪些相同结果?(4)各国外交政策的适时调整反映了国际关系中的什么共性规律?(4分)2.史学界一般认为,英国奉行的绥靖政策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而且得到了法国和美国等主要国家的追随或支持,直到英、法对德宣战后仍一度对它抱有某种幻想;绥靖政策的教训不仅对于曾经推行过它的人来说是深刻的,而且使世界人民在经历了空前灾难后,懂得了在侵略势力面前应当如何捍卫和平的真理。
你是否同意此观点?请简要论证你的理由。
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美国总统罗斯福提出:“美国是民主国家的兵工厂。
”材料二伊斯克日记中记载了1941年9月美国部长联席会议的情况:“话题转到了俄国的黄金储备上来……显然我们是在力求乘他们的黄金没有告罄之前,全部把它弄到手,以抵偿我们提供的货物。
从此刻起,我们对苏俄采取了租借法案。
”材料三在1941年8月.丘吉尔和罗斯福在太平洋会晤中,丘吉尔建议罗斯福发表一个照会,其内容应当有:“日本向太平洋西南地区的任何程序的进一步推进,将会造成美国政府被迫采取反措施,甚至导致美国和日本发生战争的局势。
”罗斯福私下对此的反应是:“他(指丘吉尔)要我们支持他。
现在他对东方——香港、马来西亚、印度、缅甸很不放心。
我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拒绝他的恐吓日本的坚决要求,因为我在尽一切可能不给日本人有进攻我们的任何借口。
”——《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民主国家”指哪些国家?罗斯福这个口号表明了什么立场?(2)材料三中,丘吉尔建议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罗斯福要拒绝丘吉尔的建议?(3)据材料一、二、三,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采取了什么策略?美国采取这种策略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51年哈里曼就罗斯福要求苏联参加对日作战意图向国会作证时说:“存在的最大危险是苏联可能袖手旁观,而等我们牺牲了大批美国人生命,打败日本之后,红军长驱直入满洲和中国北部大片地区。
二战主观题学习计划
二战主观题学习计划一、导言二战是20世纪最大规模的战争,受害者众多,战争打开了国际社会的伤痕,对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学习和研究二战历史时,需要从多个角度全面了解战争的背景、原因、过程及影响,才能更深入地理解这一历史事件。
本文将根据二战历史的背景和主要事件,制定一份二战主观题学习计划,力求从多方面全面了解二战历史,提高对二战的认识和理解。
二、学习内容1. 二战前的国际形势(1)一战后的国际秩序(2)德国复兴与希特勒上台(3)意大利和日本的扩张(4)苏德亲密关系和苏日冲突2. 二战爆发的原因及导火索(1)慕尼黑协定(2)波兰问题(3)德苏亲密关系破裂(4)欧洲战争和亚洲战争爆发3. 二战的战争进程(1)德国的快速胜利(2)盟军的反攻(3)太平洋战争(4)东线战场4. 二战的影响(1)战争的后果(2)国际关系的变化(3)世界格局的改变(4)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5. 二战的历史评价(1)战争的正义性(2)战争的成果和代价(3)战争给世界带来的变化(4)战争的启示与反思三、学习方法1. 多角度阅读阅读多样的资料,包括历史文献、专业著作、战争回忆录、影视作品等,了解不同视角下的二战历史,拓宽对二战的认识。
2. 讨论交流参加专业的历史研讨会、讲座、学术活动,与学者、专家、同行交流二战历史的观点和见解,开阔视野、深化认识。
3. 虚拟实践通过模拟战争指挥、角色扮演等虚拟实践活动,亲身体验二战时期的决策、策略、战术等,深入理解二战历史。
4. 实地考察到二战战场、历史遗迹、博物馆等实地考察,感受历史的氛围,了解二战历史的真实情景和历史遗产。
四、学习计划根据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制定以下学习计划:1. 搜集资料(1)收集历史文献、专业著作等二战历史资料。
(2)观看电影、纪录片等影视作品,了解不同视角下的二战历史。
2. 阅读学习(1)阅读专业历史著作,了解二战历史的基本事实和时代背景。
(2)研读各国战争回忆录,了解不同时期、不同阵营的战争经历和感受。
历史主观题答题模板
历史主观题答题模板
一、古代史。
1. 请简要描述商代至春秋时期的社会政治变革。
2. 请分析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政治措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 请谈谈汉武帝时期的对外战争和对内政策对汉朝的影响。
4. 请比较汉唐时期的科举制度与文化繁荣对中国古代的影响。
5. 请分析唐宋时期的经济繁荣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二、近现代史。
1. 请简要描述鸦片战争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影响。
2. 请分析辛亥革命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影响。
3. 请谈谈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影响。
4. 请比较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影响。
5. 请分析改革开放政策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影响。
三、世界史。
1. 请简要描述古希腊罗马文明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2. 请分析中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3. 请谈谈工业革命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4. 请比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5. 请分析冷战时期的国际格局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以上是历史主观题答题模板,希望能对大家的历史学习有所帮助。
法考主观题二战报名流程
法考主观题二战报名流程一、概述二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战争之一。
参加二战考试是许多历史爱好者和研究者的梦想。
本文将介绍二战考试的报名流程,以帮助有志于参加二战考试的人们顺利进行报名。
二、报名条件1. 年龄要求:二战考试一般对报名者的年龄有一定要求,一般要求报名者年满18周岁以上。
2. 学历要求:二战考试通常要求报名者具备高中或以上学历。
3. 身体条件:由于二战考试对身体素质有一定要求,报名者需保持良好的身体状况,以确保能够顺利完成考试。
三、报名材料准备1. 身份证明:报名者需要提供有效的身份证明,如身份证、护照等。
2. 学历证明:报名者需提供相关的学历证明文件,如毕业证书、学位证书等。
3. 身体检查报告:报名者需要进行身体检查,并提供相关的体检报告,以证明身体状况符合要求。
4. 报名费用:报名者需要缴纳一定的报名费用,用于考试的组织和管理。
四、报名流程1. 网上报名:报名者可以通过二战考试官方网站或相关的教育考试机构网站进行网上报名。
在报名时,需要填写个人基本信息、联系方式和报考科目等相关信息。
2. 缴费:报名者在网上报名后,需要按照要求缴纳相应的报名费用。
缴费方式通常有银行转账、支付宝、微信支付等多种选择。
3. 材料提交:报名者需要将相关的身份证明、学历证明和身体检查报告等材料按要求提交给考试机构。
可以通过快递、邮寄或亲自递交等方式。
4. 确认报名信息:考试机构会对报名者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核,确认报名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若有问题,考试机构会与报名者联系进行核实和补充。
5. 预约考试时间:经过审核确认后,考试机构会通知报名者预约考试的具体时间和地点。
报名者需要按要求提前预约,并做好考试前的准备工作。
6. 参加考试:报名者按照预约的时间和地点参加考试。
在考试前,需要提前做好复习和准备工作,以确保能够顺利应对考试内容。
7. 成绩查询:考试结束后,报名者可以通过考试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其他渠道查询考试成绩。
二战历史题目及答案大全
二战历史题目及答案大全1. 有学者指出:二战后苏联的主要目标是,利用苏联的势力建立一个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对立的社会主义世界体系,而不是掀起一场全世界的社会主义革命。
然而美国错误地将此视为向全球扩张共产主义,因而制定了全面遏制苏联的强硬政策,冷战因此爆发。
材料旨在说明() [单选题] *A.战后苏联致力于社会主义体系的建立B.美苏争霸是导致冷战爆发的根本原因C.美国对战后世界形势和苏联行为存在误判(正确答案)D.两大阵营的形成和对峙是冷战的直接体现答案解析:选C。
材料“然而美国错误地将此视为向全球扩张共产主义,因而制定了全面遏制苏联的强硬政策”说明美国对战后世界形势和苏联行为存在误判,故选C项;题中侧重的是美国对苏联行为的误判,“战后苏联致力于社会主义体系的建立”不能全面概括材料意思,排除A项;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对立是冷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排除B项;冷战的爆发在相当程度上源于超级大国决策者们对二战后世界形势和对方行为的误判,“两大阵营的形成和对峙是冷战的直接体现”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D项。
2. 二战后,美国对亚太地区的日本、韩国、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实行经济让步政策,促进了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
美国此举意在() [单选题] *A.扩大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影响B.帮助盟友恢复发展经济C.争夺中间地带以巩固其霸权(正确答案)D.推动区域经济的集团化答案解析:选C。
二战后,美苏两极对峙,美国此举是为了在亚洲地区扩大影响,防止这些地区被苏联控制,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美国对亚太地区作出经济让步政策,不是为了扩大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影响,故A项错误;当时美国与香港等并不是盟友关系,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地区当时没有建立区域经济集团组织,故D项错误。
3.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于1945年年底向联合国经济社会理事会提议召开国际贸易与就业会议,以讨论在联合国组织之下成立一个协调国际贸易的专门机构。
1947年联合国贸易与就业会议正式审议和通过了《国际贸易组织宪章》,但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国家没有批准该宪章,拟建的国际贸易组织最后流产了。
初中历史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简答题练习
初中历史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简答题练习
材料一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德国工业的起飞加剧了帝国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这个后起的现代化工业强国不满足于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留给它的一点残羹剩饭,因此,德国统治集团叫嚷着“缺乏空间”“领土太小”,迫切地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市场和殖民地。
材料二《凡尔赛条约》签订后德国国内反应:
政府官员:“我们接受停战和进行媾和谈判,是为了给新德国带来和平,但是,实际上我们给新德国的第一个礼物竟然是一份被强加的屈辱和约。
”
工人:“我期待着战争的结束,我盼望着过上和平和安定的生活,但是条约毁灭了我的愿望,它迫使我为巨额的赔款而工作,难道这就是我为和平而必须付出的代价吗?”
1据材料一,指出德国工业发展的原因以及德国统治集团制定政策的主要目标。
(3分)
2据材料二,说明德国人民对《凡尔赛条约》持什么态度。
他们为什么会持这样的态度?(3分)
3.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德国上述思想和行为对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分)
(2)材料二中,哪次斗争使政权“由沙皇贵族阶级转到资产阶级手里”?哪次斗争“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
九年级上册必修历史主观题原因型材料分析题附答案(1)解析
九年级上册必修历史主观题原因型材料分析题附答案(1)解析一、九年级上册历史材料分析综合题1.妥协·斗争材料一英国议会上、下两院在1689年通过了《权利法案》,意在避免当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的前车之鉴。
这部《权利法案》之所以能够成功实施,关键在于妥协原则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英国议会愿意保留并接受君主制的形式,把国家主权的象征赋予国王……他的实质性权力受到议会法律的限制……议会主权才是最高的国家权力。
同时应该指出,没有这两位君主(注:威廉和玛丽)的大智大勇和妥协精神,光荣革命的宪制也是难以达成的。
——摘编自高全喜《英国究制中的妥协原则——以英国宪制史中的“光荣革命”为例》(1)根据材料一概括议会和“两位君主”相互妥协的具体表现。
结合所学分析妥协产生的重大影响。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同时摧毁了德国和作为战胜国的法国,整个欧洲都衰落了,处在美苏冷战的前沿,法国和德国的战后选择再次成为影响欧洲命运的关键。
虽然法国在战后初期仍然抱持的是永久肢解、削弱德国的态度,但是迫于复杂的利益需求和外在压力,法国和德国都向对方伸出了橄榄枝,做出了妥协和解的尝试……欧洲走向了联合和统一的道路,维持了战后60年的持久和平,并成为其他地区未来发展的样板和典范。
可以说,法德妥协和解不仅改写了法德两国的命运,也造就了整个欧洲的历史性转折。
——摘编自和春红《法德和解与欧洲一体化》(2)依据上述材料,对以下表述做出判断:正确的在括号内画“正确”;错误的在括号内画“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的,在括号内画“〇”。
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陷入了普遍衰落的状态②美苏冷战带来的压力,是促成法德相互妥协、走向和解的外在因素之一③二战后法国长期坚持削弱、肢解德国的政策④法德的妥协和解改变了欧洲的命运,推动了欧洲一体化进程⑤欧洲的联合,使欧洲各国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材料三(3)仿照示例,从①②③中任选一份历史资料,说明其与表格中主题的关系。
(4)从历史上的“妥协”与“斗争”的事例中,你得到哪些启示?2.材料一进入14世纪,西欧开始出现新时代的曙光。
第二次世界大战相关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第二次世界大战相关例题和知识点总结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场战争,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伤痛。
以下将为您总结一些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相关的例题和知识点。
一、战争爆发的原因1、经济危机1929 年至 1933 年的世界经济危机,激化了德、意、日等国的内部矛盾。
这些国家为了摆脱经济危机,纷纷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例题:以下哪项是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经济原因?()A 殖民体系的瓦解B 法西斯主义的兴起C 1929 1933 年的经济危机D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答案:C2、法西斯主义兴起德、意、日等国法西斯势力掌握政权,实行法西斯独裁统治,积极扩军备战。
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缺陷一战后建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各国之间的矛盾,反而加剧了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二、战争的主要进程1、欧洲战场(1)德国入侵波兰1939 年 9 月 1 日,德国入侵波兰,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例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A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B 德国入侵波兰C 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D 德国入侵苏联答案:B(2)德国进攻苏联1941 年 6 月 22 日,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发动了对苏联的突然袭击,战争规模进一步扩大。
(3)诺曼底登陆1944 年 6 月 6 日,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
2、太平洋战场(1)日本偷袭珍珠港1941 年 12 月 7 日,日本偷袭美国在太平洋上的重要军事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等国对日宣战。
例题:太平洋战争爆发的标志是()A 中途岛战役B 日本偷袭珍珠港C 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D 莱特湾海战答案:B(2)中途岛战役1942 年 6 月,美日在中途岛进行海战,美国以少胜多,成为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
3、北非战场1940 年,意大利入侵北非。
1942 年,英美联军在阿拉曼战役中击败德意联军,扭转了北非战场的局势。
[整理]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题(精编)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一战的爆发,或多或少是欧洲领导人心血来潮的结果;与此相反,第二次世界大战则是穷兵黩武的国家之间的侵略行为……西方民主国家和苏联的领导人都没有能够对这些挑战作出果断回应,导致轴心国的战事扩张愈演愈烈。
西方国家同苏联之间存在竞争,尤其是民主政体对斯大林的极权政体充满怀疑,妨碍了英国、法国同苏联之间展开有效的合作,从而制约了它们对付轴心国的行动。
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民主国家内部存在严重分歧,英国和法国领导人对于一战结束后签订的凡尔赛和约中针对德国侵略行为的条款有争议……随着20世纪30年代的延续,一个越来越清楚的事实是,把国际安全的保证完全寄托在国际联盟的身上是毫无意义的。
……——迈克·亚达斯等《喧嚣时代·20世纪全球史》材料二当时各国形成了各自的经济区……日本没有进入美国的经济区域,而苏联有苏联的区域,美国也建立了自己的区域,设置很高的关税壁垒。
当时就是这种情况,世界各国在各自的势力范围内展开贸易,形成排斥他国的地区经济。
基于当时的情况,日本不得不关注满蒙。
向白人世界的移民受到排斥,日本为了解决每年增加的100万人口问题,自然要利用满蒙这一新天地……——中村粲《大东亚战争的起因》材料三(20世纪)30年代国际局势的发展,有三种趋向。
一种是以苏联为首的世界人民同西方民主国家结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制止法西斯侵略,推迟和避免世界大战的发生……第二种法西斯势力同西方民主国家暂时达成妥协,法西斯国家不断蚕食中小国家,并在向英法开战之前首先进攻苏联……第三种是苏联孤立自保,希特勒实现声东击西,在进攻苏联之前首先进攻西欧国家。
——王斯德《世界通史·第三编》根据以上材料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主要原因。
(2)概括材料二中日本在二战期间侵华原因的观点。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与材料三中的哪一种趋向相吻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另外两种趋向未能最终出现的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相关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第二次世界大战相关例题和知识点总结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并没有迎来真正的和平。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调整了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关系,但却隐藏着众多矛盾。
经济方面,20 世纪 20 年代末至 30 年代初,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
这场危机席卷全球,各国经济遭受重创,失业率飙升,社会动荡不安。
在这种情况下,德国、日本等国家为了摆脱经济困境,走上了法西斯道路。
政治方面,德国在一战后受到严厉制裁,民族复仇情绪强烈。
希特勒领导的纳粹党趁机崛起,鼓吹民族主义和种族主义,掌握了政权。
日本则由于国内资源匮乏,军国主义势力抬头,企图通过对外侵略扩张来获取资源和市场。
此外,国际联盟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软弱无力,无法有效遏制法西斯势力的扩张。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1939 年 9 月 1 日,德国入侵波兰,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随后,英法对德宣战,但在战争初期,英法采取了“静坐战争”的策略,坐视波兰灭亡。
1940 年,德国先后占领了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等国家,并绕过马奇诺防线,入侵法国。
法国迅速溃败,成立了维希傀儡政府。
与此同时,德国的盟友意大利也在非洲和地中海地区展开了侵略行动。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1941 年 6 月 22 日,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入侵苏联,战争规模进一步扩大。
苏联在战争初期遭受了重大损失,但在斯大林的领导下,逐渐稳住了阵脚,并展开了顽强的抵抗。
1941 年 12 月 7 日,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卷入了战争。
四、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1942 年 7 月至 1943 年 2 月的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苏联红军在这场战役中取得了胜利,德军损失惨重,从此失去了战略主动权。
1942 年 6 月的中途岛战役是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美军以少胜多,重创日本海军,扭转了太平洋战场的局势。
2024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板块三专题十五两次世界大战及国际秩序的演变微专题2第二次世界大战
微专题2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第二次世界大战原因(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2)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①法西斯势力:面对1929年的经济危机,法西斯分子鼓吹通过战争寻找出路。
②罗斯福新政: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缓解了经济危机。
(3)绥靖政策:《慕尼黑协定》把苏台德等地区割让给德国,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经过(1)局部爆发:从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到1937年制造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开辟了对日本法西斯持久作战的东方主战场。
(2)全面爆发:1939年9月,德国以“闪击战”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
(3)规模扩大:1941年6月,德国入侵苏联。
12月,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美国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到全球阶段。
(4)反法西斯同盟形成:1942年1月,以美、英、苏、中为首的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性质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结果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9月2日,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影响(1)对欧洲:欧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受致命打击,各国的国力受到严重消耗。
(2)对美国: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政治和军事强国,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掌握制海权和制空权,一度垄断核武器。
(3)对苏联:军事和政治十分强大,特别是在战争中的巨大贡献赢得很高的威望。
(4)对国际格局:二战的结束是国际格局从欧洲中心走向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的真正转折点战后国际秩序雅尔塔体系主要内容:重新确定欧亚国家的版图;承认朝鲜最终独立;审判战犯,肃清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美、苏、英划分势力范围;成立联合国等。
评价:以建立和维护世界和平为主要目标,提倡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共处与合作;是大国相互妥协的产物,带有明显的强权政治色彩,严重损害了一些国家的利益联合国性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体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政治秩序。
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全球经济社会发展。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经典主观题要点
1.(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长远看来,协约国可任意借助美国经济,但德国却遭到封锁,这使它只能使用中欧资源,这种封锁产生了巨大的效果,美国提供的贷款和它后来的参战更加强了那种效果。
1916年末德国试图火速提高军事生产的努力最终却毁灭了它的经济,导致了1918年德国的崩溃。
似乎为了对拿破仑进行阐释,上帝还是站在了较大工业的这边。
——《剑桥战争史》(1)根据材料一,分析同盟国失败的原因(9分)材料二我们的目的仍和以前一样,要在世界中捍卫和平和正义的原则,与自私的无人性的权力相对抗……我们跟德国人民没有什么争吵……他们政府发动,这次战争不是出自他们的推动……这次战争的决定,正如在古代不幸的岁月中,统话者什么也不与人民商量,往往就决定了许多战争,而发动和进行那些战争又都是为了某些王朝的利益,或是为了惯于把他们的同胞用作爪牙和工具的一小撮野心家的利益……现在,我们正要对这个与自由为敌的真正敌人应战。
——威尔逊总统提请国会对德宣战的演说(2)材料二中,威尔逊在演说中为一战定性为:一战是协约国集团为捍卫和平和正义的原则,为保卫自由而同同盟国进行战争的。
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6分)2.(15分)阅读材料一战爆发前,形形色色的民族主义竞相粉墨登场,支配了这些国家的外交政策,其中最突出的是德国的泛日耳曼主义、法国的复仇主义、俄国的泛斯拉夫主义,与“大塞尔雏亚计划”等。
正是这些民族主义思潮,激化了各国的矛盾,导致了一战的爆发。
(1)结合一战历史背景对上述观点进行简要评价。
(8分)(2)部分史学家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中国的民族主义有了新发展,请对此加以说明。
(7分)3.(23分)20世纪两次大战中,中国政府都是参战国。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一爆发,中华民国时期北洋政府交通、财政高级官员,人称“梁二总统”的梁士诒就敏锐的觉察到,这场世界大战是中国改变弱国地位、摆脱受世界强国联合宰割的大好机会,并正确认识到协约国一方在人力物力上的巨大优势,力主中国加入协约国一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英国等受法西斯侵略的资本主义国家。表明美国要向这些国家提供武器等援助。
(2)让美国维护英国利益,向日本施加压力,并冒与日本作战的风险。罗斯福不愿为英国利益而战。
(3)尽量避免过早与法西斯国家交战,利用战争的机会发展经济,增加黄金储备,坐视各交战国互相削弱实力。维护美国的利益。
4
答案:
(1)把苏军在远东的军事行动纳入美国制定的进攻日本的总战略的轨道,限制苏联在东方的扩张和取得苏联对国民党政府的支持。
1942年4月xx致xx的信
材料三:
我们正在为
1942年8月或9月登陆一事进行准备,„„事前很难预料到,到时候能否具备实现登陆的条件。因此,我无法在这方面作出许诺。
──摘自1942年5日丘吉尔致苏联政府《备忘录》
材料四:
英国政府拒绝在1942年开辟第二战场,„„我和我的同事们认为1942年存在着开辟第二战场的最有利的条件。
——摘编自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等
材料二:
1943年11月,同盟国(中美英)召开三国首脑会议,讨论中国和亚洲有关重大军事、政治问题,包括联合对日作战和战后处置日本。
——摘编自军事科学院《的直接原因。(4分)
(2)依据材料一、二,分析中国为什么能以大国身份参加此次会议。(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次会议的重大成果及成果内容。(4分)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xx总统xx提出:
“xx是民主国家的兵工厂。”
材料二xxxx日记中记载了
1941年9月xx部长联席会议的情况:
“话题转到了俄国的黄金储备上来„„显然我们是在力求乘他们的黄金没有告罄之前,全部把它弄到手,以抵偿我们提供的货物。从此刻起,我们对苏俄采取了租借法案。”
材料三在
1941年8月.丘吉尔和罗斯福在太平洋会晤中,丘吉尔建议罗斯福发表一个照会,其内容应当有:
材料三:
1943年10月,中、美、英、苏四国代表签署《四国宣言》,提出:
“为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在重建法律与秩序和创立普遍安全制度以前,它们将彼此协商,必要时并将与联合国家的其他成员进行协商,以便代表一个国际共同体采取共同行动。”
——摘编自xx等《第二次世界大战xx》
(3)依据材料三分析《四国宣言》的主要目的。(2分)其基本宗旨在战后是如何落实的?(2分)
(3)变化:
由“中立”到参与并领导反法西斯战争,与苏联两分天下,推行霸权政策。结果,客观上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4分)
(4)国家利益和国家实力决定外交政策,各大国都是根据自身的实力提出利益要求,并把国家利益作为制定外交政策的根本依据。(4分)
2
答案:
这种观点是正确的。
英国推行绥靖政策的历史根源在于其欧洲大陆的均势政策和反共政策。法国追随英国,在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以及慕尼黑会议上与英国共同推行该政策;美国表面上实行了“中立”政策,实际上有利于法西斯侵略,因此,它同样执行了纵容侵略的政策。它们的幻想表现在二战初期的“奇怪战争”、“静坐战争”等方面。实行绥靖政策只能养虎为患,玩火自焚,只有世界各国联合起来,用正义武装来捍卫和平,3
第二次世界大战
1.大国的崛起实际意味着国际格局的变化。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试述一战后,世界格局变化的表现。分析导致这些变化的原因。
(2)为改变旧的国际格局,德国在20世纪30年代采取了哪些重大行动?
(3)举例说明美国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对外政策的主要变化。这些变化导致了哪些相同结果?
(4)各国外交政策的适时调整反映了国际关系中的什么共性规律?(4分)
——摘自《国际条约集》(1945-1947)
材料三苏联本身准备和中国国民政府签订一项苏中友好同盟协定,俾以其武力协助中国达成自日本枷锁下解放中国之目的。
——摘自《国际条约集》(1945-1949)
回答:
(1)据材料一,美国要求苏联尽早参加太平洋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2)据材料二,苏联参加同盟国方面对日作战的条件说明了什么?
6.(09年xx卷)
13.(16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一场伟大的正义战争,对战后世界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2年1月,日军进攻缅甸,英军节节败退,英国政府正式向中国政府请求迅速派兵入缅协同英军作战。中国政府即派出10万远征军入缅,后又不断增兵。由于中国战场和印、滇、缅战场牵制日军达130万之众,使日军无法调往太平洋,大大减轻了美国的压力。
世界大战后波兰东、西部边界线的确定。(8分)
1.
(1)表现:
欧洲的世界中心地位开始动摇,日本取得东亚霸权,美国国际地位提高,最终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原因:
欧洲列强实力削弱,美国和日本实力增强。(8分)
(2)xx:
扩充军队,进入莱茵军事区,撕毁《凡尔赛和约》;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侵占苏台德地区;吞并奥地利;突袭波兰,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8分)
(3)当时德国主力集中于苏德战场,在西线力量比较薄弱。(2分)
(4)罗斯福、斯大林的主张符合材料一的精神,丘吉尔的主张则不符合。因为前者符合《华盛顿共同宣言》中所规定的共同反对纳粹暴政,保证用自己全部的军事和经济资源反对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原则,后者拒绝尽快开辟第二战场,违反了这个原则。(4分)
--摘自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
1947年6月5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只是,概括指出欧洲成为“一具优雅的尸体”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歇尔计划对欧洲的影响。(9分)
9.(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远东国际法庭法官既为由日本投降书上签字受降各国所派遣,法官们的席次当然应该以受降签字国的先后为序,即以美、中、英、苏、澳、加、法、荷为序。但庭长不喜欢这个安排。由于他想使与他亲近的英、美法官坐他的两侧,便提议应按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五强为中心安排,即以美、英、苏、中、法为序。但是有人指出:
按照联合国宪章,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是以中、法、苏、英、美(按照国名英文字母先后)为序的。这样,中国和法国法官将坐在他的两旁。于是庭长又提议:
可以用一般按国名英文字母先后为序的办法。
但马上发展,居中的将是中、加等国的法官,英、美法官离庭长更远了。
1946年5月2日正式开庭的前一天,庭长宣布,经过盟军最高统帅同意,坐席安排是,庭长右侧为美、中、法等国法官,左侧为英、苏等国法官。这样,英、美两国法官居中。中国法官表示:
--摘编自(英)弗·斯·桑德斯《文化冷战与中央情报局》
材料二
我无须对诸位说:
世界局势很是严重„„我们的政策是不反对任何国家,任何主义,而是反对饥饿、贫穷、悲惨、混乱。
在美国征服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之路之前,显然地,欧洲国家事先应该获致若干协议。这是欧洲人的事情,最初的意见应该是由欧洲提出„„这个计划必须是联合性质的,假使不能商得所有欧洲国家的同意,也得商得一部分国家的同意。
──
1942年8月斯大林致英国政府《备忘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二说明罗斯福的主张和战略意图,会起到怎样的作用?(2分)
(2)对于1942年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丘吉尔是什么态度?目的何在?(3分)
(3)材料四斯大林所说的“最有利条件”是什么?(2分)
(4)罗斯福、斯大林、丘吉尔三人谁的说法符合材料一的精神,谁的说法不符合?为什么?(4分)
(3)结合材料一指出材料二表明了什么问题?
5、材料一:
本宣言签字国对于„„称为大西洋宪章所载宗旨与原则的共同方案,业已表示赞同。
──
1942年1月《xxxx》
材料二:
你我两国人民要求开辟一个战场,以便卸下俄国人肩上的压力,„„即使还没有得到全盘成功,但这毕竟是一个巨大的收获,必须实现这个计划。
──摘自
(2)说明了强国为谋求妥协,不惜牺牲弱国利益,体现了大国霸权主义。
(3)表明罗斯福争得了苏联在政治上对蒋介石政府的支持,有利于美国推行扶蒋反共政策。
5,
(1)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东西夹击德国,减轻苏联压力,沉重打击德军,加速德国法西斯灭亡。(2分)
(2)拖延甚至拒绝,目的在于让苏德双方在战场上互相削弱但有利于英国。(3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建立的背景;说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长先后提出的法官座次安排的理由。(8分)
(2)说明中国法官抗争的原因,并加以简要评价。(7分)
10.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根据图12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
明图①、②两条界线形成的主要原因。(7分)
(2)根据图12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第二次
——摘自《xx第82届国会关于
xx军事形势听证会》
材料二
1945年2月10日,莫洛托夫向哈里曼递交一份“斯大林元帅关于苏联参加对日作战政治条件草案”,经罗斯福和斯大林修改后,即成为11日邀请丘吉尔共同签字的协定文本。其条件为:
对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现状须予维持;库页岛南部及邻近的一切岛屿须交还苏联;大连商港须国际化;苏联在大连港的优越权益须予保证;苏联之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也须予恢复。
“存在的最大危险是苏联可能袖手旁观,而等我们牺牲了大批美国人生命,打败日本之后,红军长驱直入满洲和中国北部大片地区。那时苏联人就能轻而易举地以‘公众要求’为口实,建立满洲和蒙古人民共和国了。罗斯福力图使斯大林先前所谈的一般保证,化为俄国尽早参加太平洋战争的行动,限制苏联在东方的扩张和取得苏联对中国国民党政府的支持。
在柏林„„作为应急措施,每户德国家庭分配到一棵树作为取暖之用。
整个欧洲,供水系统、下水道排污以及其他大部分生活设施瘫痪;食物供应日减,煤的储备不断减少„„英国的失业人口在两个月之内增加了100万。政府和工业都在冰雪中停止运作了。生命似乎已被冻僵:400万头羊、3万头牛冻饿而死。在置身其间的哲学家以赛亚·伯林看来,这里“空旷,寥无人迹,就像一具优雅的尸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