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会考历史知识点归纳五篇最新
高二会考历史知识点归纳
高二会考历史知识点归纳高二理科生即将在下学期迎来会考,不知道怎么复习考试的知识点。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知识点历史知识点归纳,希望可以分享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知道:原始农耕诞生的时间、标志、意义:距今1万年前后的新石器时代,中华文明进入原始农耕时代;原始农耕出现的标志是谷物栽培和牲畜驯养的出现;原始农耕的出现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伟大的经济变革(生产性经济活动产生),原始农耕为定居生活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神话传说是早期先民创世的集体记忆。
理解:中国早期农业的特征:稻作农业与旱地农业同时出现、南北并立(南稻北粟);农耕聚落产生的原因:生产力的提高和人口的增长。
中华文明起源的特征和核心地区:距今5000-4000年前,中华文明如满天星斗,八方雄起;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的核心地区。
第2课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二里头遗址中宫殿遗址的出现说明此时社会分化已很明显,二里头的出土文物看,二里头文化已进入青铜时代,居民的经济生活以农业为主,理解:夏朝已具备国家的基本特征: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夏朝已设官分职,并拥有军队、监狱和刑法。
第3课商朝与青铜文化知道:商朝历史是信史:文献、甲骨卜辞、考古发现构成研究上朝历史的多重史料;司母戊鼎;甲骨文;商朝青铜器:功能上以礼器为主,青铜器反映器主等级和政治地位,青铜器反映商人的信仰和思想状况。
理解:内外服制:内服是商王直接管辖的王畿之地,外服是商王通过方国首领间接管辖的畿外之地。
第4课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知道:公元1046年,西周建立;周朝建立后,分封臣服的殷人及原来殷之方国,同时“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就是封邦建国体制;周公其人;周公的功绩(辅佐称王,制礼作乐)礼乐文化的内容:周公将礼的规范推广到宗法关系和政治等级,并以乐激起人们的认同感,礼乐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第5课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知道:公元前770年,东周开始,东周分春秋、战国两个时期。
高二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最新五篇分享[参考]
高二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最新五篇分享[参考]中国古代历史(一)夏朝1、夏朝可追溯至公元前起始,是我国最早的朝代,是神农氏由浙江温、县(今浙江余杭)移居汝、南(今河南信阳)后建立的,由皇室的夏族建立的封建王朝;2、夏朝执行正史记载中的“四支”制度,由夏禹改革而来,即“太庙(掌大礼)、后宫(掌少礼)、司徒(掌律法)、司马(掌军事)”;3、夏朝曾经取得空前绝后的成就,如开创了先秦文字、建立度量衡制度、开拓边防(如在山海关之类的关口设置桥梁),整理边疆秩序;4、夏朝有很美貌的文化、宗教和艺术,但中国农耕文化的发展落后了。
(二)商朝1、商朝也可追溯到公元前起始,是以诸侯家族统治的封建王朝,被认为是夏朝的后继朝代;2、商朝发展较为迅速,改革“大小礼制”,成立伤等九级等级制度;3、商朝文化较为发达,制定多项布衣令,发展有声书法与艺术;4、商朝有先进的军事处理方式,派水兵、水军防止海洋上可能发生的暴力冲突。
(三)周朝1、周朝以商朝后裔周王纣所建立,统治幅度广,是我国古代史上强大的国家;2、周朝有三限制文化,重视法制建设,建立列国体制,鼓励农业生产;3、周朝文化和文学深厚而形成,滋养了诸多的古代文学家,在文学界有重要的影响;4、周朝实行分封制,建立了朝臣制度,但也存在着对边远苗族的压迫。
(四)秦朝1、秦朝最早出现于秦国地区,后来占据六国,把我国合并为一个统一的中央封建制度;2、秦朝早期实行“百家争鸣”,后来灭除改称“秦的象征”,建立中央集权的政治体系;3、秦朝有规范的统一六体通制,统一度量衡,实行“空田征亩”的税收制度;4、秦朝的军事处理也全面改进,建立新的防御体制,统一军事制度。
(五)汉朝1、汉朝可追溯到汉高祖以刘姓家族为首,掌管六国地区,建立封建王朝后开始;2、汉朝实行了廷尉佐官制度,继续实行秦朝的法律制度和度量衡制度;3、汉朝文化繁荣昌盛,出现了《礼记》,《论语》、《孟子》、《汉字表义》等;4、汉朝建立了坚固的军事底蕴,发展出诸子百家的思想文化,极大影响了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
高二会考历史知识点精选最新5篇分享
高二会考历史知识点精选最新5篇分享这是一个只承认强者的时代,而学习正是赋予了我们做强者的原始资本。
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学好知识。
过程一定是苦的,可真正的强者一定要耐得住寂寞,受得了煎熬,抗得住压力。
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二会考历史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高二会考历史知识点1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国民经济的恢复①背景:新中国建国初面临严峻的经济形势:全面崩溃1)原因:A、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B、国民政府的大肆搜刮;C、多年战争的严重破坏。
2)表现:国民经济全面崩溃,交通瘫痪、通货膨胀、人民生活十分困苦。
②结果和意义: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到1952年仅用三年,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水平,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必要的条件2、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一五计划”(1953—1957年)①背景:A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必要的条件;B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现代工业基础十分薄弱,门类残缺不全。
【知识巩固】为什么一五计划中制定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指导方针?提示:A、从历史原因看,我国重工业基础差,底子薄。
B、从现实需要看,我国处于帝国主义的军事包围之中,发展重工业有助于增强综合国力,尤其是增强国防实力。
C、从苏联影响看,学习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经验——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策略。
D、从行业关系看,重工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
②目的: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
③内容:两大基本任务——“一化三改”“一化”,即发展生产力;“三改”,即变革生产关系。
④特点: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主义革命同时并举,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同时并举,“一体两翼”。
3、第一大任务:工业化建设①方针:集中主要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加强国防的需要,加快工业化速度的需要。
②成就:到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经济指标,一般都大幅度超额完成。
高二历史重点知识点最新最新归纳5篇
高二历史重点知识点2023最新归纳5篇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见证了人们的进步和思想的变革。
对于有志于学习历史的高中生而言,掌握历史重点知识点是十分必要的。
下面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高二历史重点知识点。
一、西欧文艺复兴西欧文艺复兴是文化、思想、艺术等方面的渐变涨。
它的兴起源于14世纪中叶的意大利佛罗伦萨,是一场史无前例的文化运动。
西欧文艺复兴以人文主义为纲领,提出了“人”的自我意识、自由与伟大的价值观,宣扬古典文化的尊严和优美,开启了人类文化的新时代。
例子:达芬奇的绘画和文化贡献、人文主义运动的兴起、巴洛克风格的建筑二、清朝的建立和国家制度清朝是一个多民族的大一统国家,建立之初便进行了一系列的国家制度改革。
如康雍乾时期的语文改革和科举制度改革,极大地推动了国家的发展。
清朝国家制度虽然存在某些保守性,但获取了前代玄学思想与外来文明的有益融合,不断地发展创新。
例子:康雍乾时期的语文改革、科举制度改革、雍正时期的农业发展三、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近代中国经历了多次社会变革,其中包括太平天国、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
这些变革令国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人民逐渐意识到了自身地位的重要性,国家和民族意识开始萌芽,彰显出近代中国思想上的变革。
例子:太平天国运动的起义和斗争、洋务运动的发展和落后、光绪帝与戊戌变法四、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是20世纪中国史上的重大事件,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多次侵略战争,给中华大地带来了极为严重的破坏和伤害。
这段历史告诉我们,日本应像德国一样深刻反思以前所做的事情,并向日本曾经侵略的国家正式道歉、做出赔偿。
例子:九一八事变爆发和战争的铺开、南京大屠杀的发生和历史地位、二战后的日本投降和和平条约的签订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建国初期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在建国的初期,中国共产党采取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政策,对国家、农村、工业等各个方面展开了一场深刻革命,推动了社会大变革的进行。
高二历史知识点整理归纳最新五篇分享
高二历史知识点整理归纳最新五篇分享高二历史知识点整理归纳最新五篇分享高二历史知识点整理归纳最新五篇分享1 一、“人是万物的尺度”1、智者学派产生的背景:雅典等一些古希腊城邦,奴隶制民主政治开展到顶峰。
雅典成为希腊政治和文化中心。
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有些学者的研究越来越关注“人”本身。
2、智者学派的思想主张:〔1〕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究的主题,研究人类,反思人类自己。
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组织、风俗习惯和伦理标准等。
〔2〕强调人的价值。
〔3〕代表人物及主张: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否认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树立了人的尊严和。
他的思想概括了智者学派的主要思想,表达了希腊文化人文的本质。
二、美德即知识1、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1〕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希望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以挽救衰颓中的城邦制度。
〔2〕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
〔3〕提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世界上没有人自愿作恶,人之所以作恶是出于无知。
〔4〕教育对美德同样重要,教育可以使人认识自己灵魂之内已有的美德。
2、影响:苏格拉底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悟的一个重要表现,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1、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关注的'焦点也是人类社会,著有《理想国》一书,他根据智慧品德而不是按照出身,把每个人明确分工,各司其职,主张有正义感和理性的“贤人”统治国家。
2、柏拉图的这种想法尽管有很多错误,但他鼓励人们独立理性考虑。
为理性的开展奠定了根底。
3、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在很多学术领域获得了卓越的成就,成为古希腊最博学的人。
他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特别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级的。
高二历史知识点整理归纳最新五篇分享2 显著特点:第一,第一次工业____时期,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第二次工业____时期,由于自然科学的新开展,并开始同工业消费严密结合起来,使科学成为推动消费力开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高二历史会考知识点精选五篇汇总
高二历史会考知识点精选五篇汇总高二历史会考知识点1宋明理学(一)理学兴起的社会背景:1、魏晋南北朝以来佛教道教广泛传播使儒学的统治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2、魏晋南北朝以来,到唐宋达到鼎盛的“三教合一”潮流,各家思想互相渗透。
3、儒学志士吸收佛、道思想,探讨匡时济世的新儒学体系。
(二)宋明理学:1、程朱理学(开创:程颢、程颐;集大成者:朱熹)(1)内容:①“理”是世界的本原。
“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②把握“理”的方法“格物致知”。
③存天理,灭人欲(2)历史地位:①宋朝被斥为“伪学”。
②明初确立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2、陆王心学(1)内容:陆九渊:①“心即理也”②通过“发明本心”以求理王阳明:③“致良知”④知行合一(2)历史地位:重视个体的主动作用,反对束缚,具有一定的思想解放作用。
3、宋明理学的评价:①压抑人性,扼杀人生自然欲求②重视主观意志力、崇尚气节强调社会责任感等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
五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一)异端思想家李贽1、李贽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①明代晚期的思想界因循守旧;②商品经济冲击下人们竞相逐利;③士人强烈追求个性和发展经济的要求。
2、李贽思想主要内容:①批判孔孟儒家思想,揭露批判程朱理学的虚伪,倡导个性的自由发展。
②万物源于阴阳二气,根本上否定天理的存在。
(二)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1、代表人物: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2、三大思想家的共同主张:(1)经世致用思想:提倡务实学风和行为;振兴工商;“工、商、皆民生之本”(2)君主专制的批判:批判君主专制,提出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3、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思想评价:①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冲击;②给后世民众以深刻启迪。
③构成中国早期启蒙思想的洪流,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
六中国古代的科技思想和实践(一)天文学①战国:《甘石星经》中《石氏星表》为世界最早的星表②东汉:张衡:水运浑象仪;地圆说早1000多年;地动仪早1700多年③唐:僧一行:黄道游仪;世界首次测量子午线长度;水运浑象仪。
高二会考历史知识点归纳5篇最新
高二会考历史知识点归纳5篇最新说到高二历史,很多同学都会说很难,的确,相对而言,高二历史是高中历史中最难的一部分,但我们一定要把知识点给吃透。
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二会考历史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高二会考历史知识点1世界史重大战事1.英荷战争——17世纪英荷争夺殖民地的战争。
2.七年战争——1756~1763年英法争夺欧洲霸权和殖民地的战争。
3.拿破仑对外战争--主要对手是英、俄、普、奥等,前期以革命性为主;后期以侵略性为主。
4.克里米亚战争——1853~1856年英法与为争夺土耳其殖民地而爆发的战争。
5.普法战争——1870年普鲁士为统一德国对法进行的战争。
6.美西战争——1898年美国与西班牙为争夺菲律宾而爆发的帝国主义战争。
7.日俄战争——1904~1905年日俄为争夺中国东北和朝鲜爆发的帝国主义战争。
8.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间、作战双方、性质、主要战场、重大战役、战场重心的转移、结果和影响。
9.第二次世界大战——原因、爆发、扩大、转折、重大战役、重要会议、性质、结果和影响。
10.朝鲜战争——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
美国操纵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组成以美国为主的所谓“联合”,扩大侵朝战争,很快将战火烧到中朝边境。
美国第七舰队开入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
在朝中人民打击下,1953年,美国不得不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11.侵争--(1)时间:60年代初到1973年。
(2)经过:①美在越南南方建立"越南共和国",同北部越南民主共和国对立。
②特种战争:对越南提供军事援助,向南越派遣顾问。
③局部战争:1964年把战争扩大到越南北方,将特种战争升级到对整个越南的"局部战争"。
④美国又向越南南方直接派遣军队,持续到1973年。
高二会考历史知识点2英法关系(1)18世纪英法之间为争夺欧洲霸权和在印度、北美的殖民地发生战争。
结果法国战败,丢失很多在印度和北美的殖民地。
人教版高二历史会考知识点(精选3篇)
人教版高二历史会考知识点(精选3篇)人教版高二历史会考知识点(篇1)重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1、两汉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汉承秦制“中朝”和“外朝”2、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逐步形成三省六部制3、我国古代三省六部制的完善是在:隋唐时期4、宋朝的政治制度特点:不断削弱和分割宰相的职权,进一步加强皇权。
5、宋朝的“二府”:中书门下是行政机构;枢密院是军政机构。
参知政事——副相,分割宰相行政权三司使——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6、元朝的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综合汉蒙政治制度,加强皇权有新发展中书省——行政机构枢密院——军事机关元朝时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的机构是:宣政院;7、中国省制的开端是:元朝时的行省制度;元朝行省制度的创立是地方行政制度重大变革。
郡县制(秦朝)——郡国并行制与州郡县三级制(汉)——州县两级制(隋——宋)——行省制度8、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是它的发展轨迹。
(2)在中央政权中,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
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中央严格控制地方政权,不允许有独立的行政体系存在。
(3)地方官吏必须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中央。
人教版高二历史会考知识点(篇2)一、王安石变法的背景1.社会矛盾尖锐阶级矛盾:土地兼并、赋税沉重,连年战争、自然灾害-----农民起义##矛盾:宋辽、宋夏战事不断统治阶级内部矛盾2.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积弱-----军队战斗力弱原因:皇帝集军权、更戍法积贫-----国家财政负担沉重入不敷出原因:冗兵,冗官,冗费3.庆历新政中心:整顿吏治结果:失败-----触犯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强烈反对(失败原因)影响:王安石变法的前奏二、王安石变法的内容1、富国之法(理财)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作用:政府的收入增加,积贫的局面有所改变,社会矛盾有所缓和。
2、强兵之法(整军)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军器监作用:北宋国力增强,积弱局面有所改观3、取士之法(教育、用人):改革科举、整顿太学、惟才用人三、王安石变法的作用(评价)1性质:在不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高二历史考试必考知识点整理归纳五篇
高二历史考试必考知识点整理归纳五篇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还要复习以前的旧知识,肯定会累,所以要注意劳逸结合。
只有充沛的精力才能迎接新的挑战,才会有事半功倍的学习。
高二历史知识点1①国家统一,疆域辽阔唐疆域:东北至黑龙江库页岛地区,西到中亚咸海地区,东到大海,南到南海。
②社会安定、政治清明、制度先进完善⑴唐太宗:贞观之治;唐玄宗统治前期:开元盛世(唐中期后出现藩镇割据)⑵三省六部制演变:魏晋南北朝提出—隋发展—唐完善(太宗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萌芽,将尚书台改为尚书省,设中书省和门下省职能:中书省:起草诏令;门下省: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作用:三省之间相互牵制,互为补充,提高了办事效率,分割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⑶科举制:演变:世袭制(战国以前)——按军工授爵(战国)——察举制(汉代自下而上推举,下级向上级推选,标准为才、孝、廉;东汉后以孝廉为主)——九品中正制(三国最初按才能,后按门第,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兴起)——科举制(隋文帝建立科举制,隋炀帝创进士科;唐朝太宗设进士科和明经科,武则天创武举、殿试,玄宗用高官主考;宋朝发展,经意策论,糊名制,三级考试;明清衰落,八股取士,束缚思想,缺乏创新精神,人们成为皇帝的奴仆,阻碍社会进步;1898年戊戌变法,废除八股,改试策论;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产生原因;封建经济的发展(根本)士族地主的腐朽,庶族地主的壮大庶族地主要求掌握国家政权评价:明清之前(积极作用为主);积极:打击了门阀士族,扩大了官吏来源,扩大了统治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文化的发展,诗歌的繁荣消极:忽视了实用性的学问明清以后八股取士,是维护主义的工具,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使人缺乏创新精神,阻碍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进步,使中国落后于西方。
③衰落——唐中后期出现藩镇割据原因:A.安史之乱(直接原因)唐由盛转衰的转折点(755-763),B.节度使(唐在地方设的行政长官)权力膨胀,地方财政不再上缴中央,节度使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经常发动叛乱。
高二会考历史知识点重点总结分享5篇
高二会考历史知识点重点总结分享5篇篇一: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分别是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
造纸术是中国古代的一项重要发明,因为纸张的发明使得文字记载变得更加容易,进而推动了书法、绘画、科技、文学等方面的进步。
印刷术是古代中国的又一项伟大发明,它将书籍的印刷变得迅速且大量化,为人们阅读提供了方便。
指南针的发明,则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航海技术,促进了海洋、商贸等方面的发展。
而火药的发明同样意义深远,它革命性地改变了古代的战争方式,推动了火器的发展,也在喜庆场合上被成功的应用。
篇二:中国的封建制度及其演变中国的封建制度最早出现在周朝,一般分为分封制和封建制两个阶段。
在分封制阶段,各个领地原则上享有相对独立的地位,实际上受诸侯管制。
而到了封建制阶段,王权逐渐削弱,地方军阀得以崛起,导致内部矛盾激化,甚至脱离中央政权。
封建制度的演变一直持续到明朝,由于在明朝统治时期,国家变得更加集中和强大,在许多方面有所巩固和改进。
篇三:经济贸易的变化中国的经济贸易在历史上也有着重大的变化。
从古代到中世纪,主要是以路上商人和海上商人进行贸易。
随着资本主义的崛起,通过铁路和轮船的出现,中国的贸易同时面对着技术上的创新和政治上的挑战。
在清朝末期,中国开始被殖民以及延误开放,国际贸易陷入了长期低谷。
直到20世纪中期,中国经济才得以重新崛起,并在世界经济市场上占据一席之位。
篇四:民族地区的特点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和历史。
其中,不同地区的民族具有独特的特点和习俗。
例如,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更加注重文化传承和宗教信仰;而东北地区的满族,则是以狩猎、渔业和耕种为主要生计方式。
而在西部和南部的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地理环境和气候的不同,他们的特点也更加突出。
篇五:文化的传承和变革中国的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而文化的传承和变革则是其不断发展的动力。
从古代的诗词、书法、绘画到现代的电影、音乐等,中国的文化不断接受来自国内外的新的元素。
高二历史会考知识点归纳
高二历史会考知识点归纳高二历史会考知识点1隋唐——封建社会的盛和衰1.隋大统一的历史原因.秦和隋的相似性.2.隋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3.全面细致的识记大运河的分段.起止点.沟通河流.理解大运河开凿的原因,影响.正确看待历不同人物对大运河的评价.4.多方面(从统治者作为,从制度,从科技,从水利,从民族交往,从中外交流等)分析唐朝前期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和启示.5.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活动和评价.6.深入理解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均田制,租庸调制的实施原因.目的,作用和其间的联系,后来的破坏.7.全盛时期的表现(经济.政治.民族.对外.文化.)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8.长安和扬州.9.唐中央政权和边疆民族关系的史实,共性.与汉民族关系的异同点.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入藏._.唐朝对外交往和汉的不同之处及其成因.对外交流的具体史实._.深刻理解两税法的实施和影响._.多方面分析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原因和启示._.唐文化:唐诗.韩愈和柳宗元.莫高窟,绘画,书法,封建教育,医学,孙思邈和>.说明:历来是高考之重点和热点区域,应注意.核心是盛与衰.高二历史会考知识点2一.>与>1.>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编者可能是周王朝的乐官太师.①>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_篇,分为〝风〞.〝雅〞.〝颂〞三大部分.②>的内容从各个角度反映了五六百年间的广阔的社会生活.③>的艺术手法主要有〝赋〞.〝比〞.〝兴〞三类.2.>是我国古代另一部诗歌总集.①〝楚辞〞本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②>的主要作者是屈原,其主要作品是>.3.>与>历来合称〝风骚〞,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两大源头.二.先秦散文与汉赋1.先秦散文①先秦历史散文中,主要有编年体的>.国别体的>.>.专记个人言行的>等,其中>的文学成就.②先秦诸子散文,主要是由〝百家争鸣〞时期诸子的言论编纂而成,有儒家的>.>.>,道家的>.>,法家的>等.2.汉赋①赋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学样式,它兼有散文和韵文的性质,其主要特点是铺陈写物,不歌而诵.②汉赋按题材取向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抒情述志的短赋,一类是以铺陈排比为主要手法的〝体物〞大赋.后者是汉赋的主流.汉大赋的代表作家是司马相如和杨雄.汉赋的恢宏气度是汉代自强不息的民族性格和积极乐观的时代精神的艺术体现.三.唐诗宋词1.唐诗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四期,即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其中尤以盛唐.中唐两个时期的诗坛最为光辉夺目.①盛唐诗坛上有以王维.孟浩然为首的山水田园诗派和以高适.岑参为首的边塞诗派,前者是中华民族热爱自然.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的民族心理的艺术积淀,后者体现了中华民族热爱和平.反对侵略和不畏强暴的民族性格.②盛唐气象是富于浪漫气息和理想色彩的精神面貌,在唐诗中盛唐气象最杰出的代表首推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以清醒的洞察力和积极的入世精神,深刻而全面地反映了现实生活.③中唐诗坛有两个主要流派,一派以白居易为首,一派以韩愈为首.2.宋词①词是一种音乐歌词,主要功用是在宴乐场合供伶工歌女歌唱,它的题材主要是描写妇女的容貌.心理.生活情景,尤以男女爱情为主.②北宋词坛几乎是婉约词的一统天下.③宋代豪放词的代表作家就是苏轼和辛弃疾,但他们都善于写婉约词.④宋词婉约含蓄的美学特征是中华民族传统审美思想的典型体现.四.元杂剧与明清小说1.元杂剧也可单独称为〝元曲〞,它是元代文学中的精华.①元杂剧是汇融了歌唱.舞蹈.说白.杂技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综合艺术,是中国独特的戏剧形式——戏曲的第一种成熟形态②元杂剧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内容极其丰富,主要题材有爱情剧.公案剧.水浒剧.世情剧.历史剧.元杂剧在艺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它塑造了形象鲜明.面目各异的舞台形象.它善于组织矛盾冲突.它的语言大多质朴自然,洋溢着生活气息.③元杂剧在中国文学有着划时代的意义.④元杂剧具有深刻的文化意义.首先,元杂剧高扬了反抗精神,抨击黑暗势力.落后观念与丑陋风习,歌颂了不畏强暴.反抗压迫.争取自由的叛逆形象.如>中的窦娥.其次,元杂剧褒贬分明,剧中人物的忠奸美恶判若泾渭,这种体现着多数人意志的价值判断是具有民主倾向和进步意义的.第三,元杂剧体现了中国戏剧文学的一个特征:以浪漫的理想化方式处理现实主义的题材,往往有〝大团圆〞的结局,这种方式体现了中国人民〝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信念,体现了正义战胜邪恶.幸福普降人间的美好愿望.2.明清小说中国的小说经历了先唐笔记小说,唐代传奇小说和宋元话本小说三个发展阶段后,到明清时代臻于极盛,涌现出>.>.>.>和>.>六部的长篇小说.前四部被称为明代〝四大奇书〞,后两部则是清代长篇小说中的双璧.高二历史会考知识点3一.三教合一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新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也在民间广为传播.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2.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主张以儒学为主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3.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佛教和道教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二.程朱理学:1.程朱理学产生的背景原因:(1)统治者支持:长期的混乱,不利于大一统的稳定和巩固,宋代统治者倡导尊儒读经.(2)儒家学者的努力: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3)代表人物:北宋时期的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时期的朱熹,成就最为突出,所以〝理学〞也称为〝程朱理学〞.2.程朱理学的内涵:(1)程颢.程颐的思想主张: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天理,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这是理学的核心思想.(2)朱熹的思想主张: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强调理之源在于天理,而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强调〝存天理,灭人欲〞.3.程朱理学的影响: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朱熹编著的>,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朱熹的学术思想还传播到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在日本和朝鲜,甚至形成〝朱子学〞学派.三.陆王心学1.陆九渊的思想主张: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张;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认为天地万物都在心中.2.王阳明心学出现的背景:(1)明中期以后,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社会动荡不安,封建专制统治陷入危机.(2)王阳明继承和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成为心学的集大成者.3.王阳明的思想主张:(1)更多地吸取了佛教的〝心外无佛,即心是佛〞思想,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2)在认识论上,他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4.评价:明朝中期以后,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宋明理学历经几百年的发展,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但是,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并不能科学地说明人的认识和实践的关系.高二历史会考知识点4一.王安石变法的背景1.社会矛盾尖锐阶级矛盾:土地兼并.赋税沉重,连年战争.自然灾害-----农民起义__矛盾:宋辽.宋夏战事不断统治阶级内部矛盾2.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积弱-----军队战斗力弱原因:皇帝集军权.更戍法积贫-----国家财政负担沉重入不敷出原因:冗兵,冗官,冗费3.庆历新政中心:整顿吏治结果:失败-----触犯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强烈反对(失败原因)影响:王安石变法的前奏二.王安石变法的内容1.富国之法(理财)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作用:政府的收入增加,积贫的局面有所改变,社会矛盾有所缓和.2.强兵之法(整军)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军器监作用:北宋国力增强,积弱局面有所改观3.取士之法(教育.用人):改革科举.整顿太学.惟才用人三.王安石变法的作用(评价)1性质:在不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2积极作用:政府财政收入增加,国家军事力量加强,在一定程度上暂时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面3局限性:农民处境没有根本改变;不能从根本上摆脱统治危机四.结果:失败----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失败主要原因)高二历史会考知识点5考点1.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西周的建立:1_6年(1)分封制①内容:西周时期周武王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诸侯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等.诸侯的权利: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②分封制的作用: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2)宗法制①特点:宗法制是实行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②内容:周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执政权力,其余诸子分封为诸侯,诸侯国对于周王室处于附属地位.周天子为天下的大宗.封为诸侯的庶子对天子为小宗,在本国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继承.诸侯的庶子分封为卿大夫,他们对诸侯为小宗,在本家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继承.从卿大夫到士,也形成同样的大宗与小宗的关系.这样按血缘关系的亲疏就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③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和政权的结合尚未形成中央集权考点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朝的统一:BC230-2_韩赵魏楚燕齐(1)皇帝制度君权的至高无上(2)秦朝的中央机构三公的职权范围要注意区别,也是选择题中经常命题的重点.三公的职责:①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②太尉:负责全国军务;③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3)郡县制郡县的设置的影响.郡县制的建立:秦灭六国后秦始皇采纳李斯推行郡县制度的建议,把郡县制推广到全国.郡县制的特点在于郡县的长官都有皇帝任免.郡县制建立的影响: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4)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考点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汉初郡国并行制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封国制的存在是对中央集权的威胁(2)唐朝三省六部制把握好三省六部的职权范围.工作流程中书省(负责决策.草拟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批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长官都是宰相,宰相权力一分为三.(3)元朝的行省制度认识到行省制的实施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是我们现在省制的开端(4)汉到元政治制度的特点表现为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中央不断加强对对方的控制和管理,国家的权利不断集中在君主手中.考点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1)明朝废丞相设内阁至此中国古代的宰相制度被废除了,君主专制发展的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2)清朝军机处的设置雍正时设立,标志着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3)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君主专制的加强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加强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但从却妨碍了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高二历史会考知识点最新精选归纳。
2023最新高二历史会考知识点归纳总结(通用7篇)
2023最新高二历史会考知识点归纳总结(通用7篇)高二历史会考知识点篇一考点1、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西周的建立:1046年(1)分封制①内容:西周时期周武王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诸侯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等。
诸侯的权利: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②分封制的作用: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2)宗法制①特点:宗法制是实行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②内容:周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执政权力,其余诸子分封为诸侯,诸侯国对于周王室处于附属地位。
周天子为天下的大宗。
封为诸侯的庶子对天子为小宗,在本国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继承。
诸侯的庶子分封为卿大夫,他们对诸侯为小宗,在本家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继承。
从卿大夫到士,也形成同样的大宗与小宗的关系。
这样按血缘关系的亲疏就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
③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和政权的结合尚未形成中央集权考点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朝的统一:BC230-221韩赵魏楚燕齐(1)皇帝制度君权的至高无上(2)秦朝的中央机构三公的职权范围要注意区别,也是选择题中经常命题的重点。
三公的职责:①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②太尉:负责全国军务;③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
(3)郡县制郡县的设置的影响。
郡县制的建立:秦灭六国后秦始皇采纳李斯推行郡县制度的建议,把郡县制推广到全国。
郡县制的特点在于郡县的长官都有皇帝任免。
郡县制建立的影响: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4)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考点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汉初郡国并行制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封国制的存在是对中央集权的威胁(2)唐朝三省六部制把握好三省六部的职权范围、工作流程中书省(负责决策、草拟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批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长官都是宰相,宰相权力一分为三。
高二历史会考知识点整理【5篇】
高二历史会考知识点整理【5篇】高中历史需要背诵的知识点有很多,掌握好高中历史的知识点对于大家进行整个高中历史学习非常有帮助。
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高二历史会考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高二历史会考知识点1原始社会(二三百万年前——公元前21世纪)、过渡时期(皇帝尧舜禹时期大约4000——5000年前)·奴隶社会(公元前21世纪——春秋时期公元前476年)·封建社会(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鸦片战争1840年)·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年——1949年)·过渡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1949——1956年)·社会主义社会(1956年——今天)一、奴隶社会的发展史:夏(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建立)(前21世纪——前16世纪)商(奴隶制社会的发展时期)(前16世纪——前11世纪)西周(奴隶制社会的鼎盛时期)(前11世纪——前8世纪即公元前771年)东周(奴隶制社会的衰落时期)(春秋时期(奴隶制社会的瓦解时期)(前770年——前476年)(战国时期(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前475年——前221年二、封建社会的历史沿革: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社会形成时期)(前221年——公元220年魏取代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大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公元220年魏国建立——589年隋朝建立)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589年——907年)五代十国时期(大时期)(907年唐灭——960年北宋建立)辽宋夏金元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并立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960年北宋建立——1368年明朝建立)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1368年——1912年清帝退位)高二历史会考知识点2(一)汉初的黄老之学1、出现的社会背景:经济残败,百业待兴,休养生息政策的需要;吸取秦亡的教训。
2、主要内容:①黄帝的学说:治身(养生);②老子的学说:治国(无为而无不为,积极无为)3、特点:兼采众家、积极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最新最新高二历史会考知识点归纳总结三篇
2022最新高二历史会考知识点归纳总结三篇第一篇:2022年高二历史会考知识点归纳总结——中国古代社会史中国古代社会史是历史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对于理解中国历史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2022年高中历史会考中,中国古代社会史也是一个重点考察内容。
以下是其中的三个知识点归纳总结:1. 商周时期:商周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朝代之一,历史悠久。
商朝的统治者藉助青铜器的制造和贸易,打造了一套有效的税收制度,影响了后世的财政体制。
周朝的统治者则实行分封制,这也使得周朝各诸侯国形成了不同的文化、经济与政治风貌。
此外,周时期的思想和文化,如孔子及其儒家思想,仍对现代中国产生影响。
2. 秦汉时期: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较为重要的朝代之一。
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削弱了诸侯国的势力。
同时,秦始皇进行了一系列变革,如统一度量衡、通行统一的铸币等,促进了国家的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而汉朝则更加注重农业发展,特别是汉武帝时期的开发戍边地区,开辟了许多新的农田,增强了国力,也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现代中国历史所用的年号,也是由汉朝引入。
3. 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段十分特殊的时期,据有丰富的文化和学术成果。
在魏晋时期,由于战乱和频繁迁徙,许多士人被迫“放牛归田”,在他们的田园中,他们自由地思考和写作。
而南北朝时期,则是佛教开始从印度传入中国的时候,这影响了中国思想史的发展,推动了佛教文化的繁荣。
第二篇:2022年高二历史会考知识点归纳总结——19世纪欧洲史19世纪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涉及到欧洲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以下是其中的三个知识点归纳总结:1. 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是指在英国和欧洲大陆上发生的一系列技术革新和生产方式革新。
它促进了英国和欧洲的经济发展,其中包括电气、化学和铁路交通方面的技术革新。
此外,这种技术进步也带来了许多社会和经济问题,如人口增加、劳工权利、工业污染和资源短缺等。
2. 殖民主义:殖民主义是指殖民国占领、剥削、统治被殖民国家和地区的行为和制度。
高二历史知识点最新梳理总结5篇分享
高二历史知识点最新梳理总结5篇分享高二历史是十分重要的学科,要想在历史学科中取得优异成绩,就必须掌握大量的历史知识点和相关的历史事件。
最新的高二历史知识点总结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历史知识,下面就是五篇分享的文章,其中列举了三个例子。
1. 世界历史知识点总结本文的重点在于介绍世界历史的发展脉络和历史事件。
其中,列举了罗曼帝国、法国大革命、美国殖民时期等重要历史事件,并分别介绍了它们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例如:法国大革命是欧洲历史上最重要的革命之一,它发生在1789年,由于贵族和民众之间的矛盾激化,导致了国家政治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变革。
革命的爆发促进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有力地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本文着眼于中国古代史的知识点总结,包括夏、商、周等古代朝代的建立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此外,还讲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事件及其历史背景。
例如: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经济、文化、军事、政治、思想活跃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里,诸侯之间不断争夺地盘,使得中国各种文化和思想相互交流,社会变得多元化。
3. 二战知识点总结二战是世界历史上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次战争,它由德国的入侵波兰引发,最终以盟军取得胜利并使德国无条件投降为结束。
本文总结了二战历史事件、主要参战国及其间的关系等相关知识点。
例如:二战期间,纳粹对犹太人进行了种族清洗,直接导致了大量犹太人的死亡,这被称为大屠杀。
此外,苏联在战争期间为盟军做出了重要贡献,其处理德军也有着重要意义。
以上是近期的高二历史知识点梳理总结文章分享,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各类历史事件和朝代的理解,掌握历史知识。
4. 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点总结本文着眼于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点的总结,包括清朝末年的历史事件、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重要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以及影响等。
例如: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民主革命,它打破了清朝封建统治的局面,扫除了封建残余,为中华民族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高二会考历史知识点精选总结分享5篇
高二会考历史知识点精选总结分享5篇高二会考历史知识点1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知道都江堰、翻车、筒车;知道古代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4课)(1)耕作方式:原始社会的主要耕作方法是刀耕火种。
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
汉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
至此,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
(2)水利灌溉:我国古代一直很重视农业灌溉,的水利工程有战国时期的都江堰。
人们还创制和改进了农业灌溉工具,如曹魏时的翻车、唐朝时创制的筒车。
(3)土地制度:奴隶社会一切土地属于国家,这种土地国有制度被称为“井田制”。
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
北魏至唐朝前期,政府实行均田制,限制土地买卖。
(4)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独立发展,自成体系;精耕细作;自给自足。
2、列举纺织、冶金、陶瓷等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2课)(1)纺织业:距今四五千年,我国已养蚕并有了丝织品。
西周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
唐朝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风格。
缎是清朝丝织品的代表。
元朝时,民间棉纺能手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
(2)冶金业:商周时代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
西周晚期中国已有铁器。
东汉杜诗发明的水利鼓风冶铁工具。
南北朝的灌钢法等,使中国的钢铁技术世界,极大提高了生产力水平。
(3)陶瓷业:商朝已烧制出原始瓷器。
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
宋朝出现了五大名窑。
明清时期,青花器、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
江西景德镇是的瓷都。
(4)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①官营手工业发达、民间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
②地域分布广泛,生产规模巨大,分工细,产品种类多,生产技术先进。
③长期于世界,产品远销欧亚非地区,广受赞誉。
高二会考历史知识点2一、经济领域1.资奉主义生产组织方式的变化在l9世纪自然科学取得重大突破.尤其是电磁学理论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上,新的科技成果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在生产力提高的同时加速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最终形成了以科技为依托、垄断形式组织生产的经济模式。
高二历史会考知识点总结分享
高二历史会考知识点总结分享中学历史会考在推动教育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开展、提高学生整体素养中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二历史会考学问点, 盼望能协助到大家!高二历史会考学问点1美国的对外扩张政策美国对外扩张分为三个阶段:即19世纪上半期的美洲大陆扩张阶段、19世纪末和20世纪早期的海外扩张阶段和二战后的全球扩张阶段。
对外扩张政策那么经验了由门罗主义、大棒政策、门户开放、金元外交、冷战到美苏争霸及企图建立单极世界的演化。
早在19世纪20年头美国就提出“门罗主义”, 踊跃推行起“美洲事务是美洲人事务”的政策。
1823年, 美国总统门罗向国会提出咨文, 宣称:“今后欧洲任何列强不得把美洲大陆已经独立自由的国家产作将来殖民的对象。
”他又称, 美国不干预欧洲列强的内部事务, 也不容许欧洲列强干预美洲的事务。
明确表示出美洲是美国人的美洲意向。
19世纪末美国又提出“泛美主义”, 屡次派兵干预拉美国家内政。
18101年挑起美西斗争, 夺走波多黎各, 并将古巴沦为“爱护国”。
1903年, 美国策划巴拿马脱离哥伦比亚独立, 强迫哥伦比亚共和国签订《美巴条约》, 攫取巴拿马运输河开凿权和运输河区的永久租让权, 加强美国在这一地区的霸权地位。
同时美国资本也大量渗入拉美, 奴役和剥削当地人民, 这就是大棒和金元并用的帝国主义政策。
18101年美国对华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 企图在成认列强在华“势力范围”和已经获得的特权的前提下, 要求“利益均沾”。
这一外交政策的提出标记着美国侵华进入新阶段, 从今美国在侵华政策上, 不再追随西方, 而有了独立的政策, 加紧和扩大了侵华步骤。
一战后美国外交政策的演化:(1)一战使美国大发斗争横财, 战后出现经济旺盛。
美国妄图支配世界事务, 带着十四点原那么参与并操纵巴黎和会。
由于在欧洲获利不多, 特殊是国联问题上逊色于英、法诸国, 美国竭力稳固它在拉美的殖民利益, 踊跃在亚太包括中国在内的地区扩张势力, 实行海军军备竞赛。
高二历史会考知识点最新精选归纳
高二历史会考知识点最新精选归纳学习高中历史知识点的时候需要讲究方法和技巧,更要学会对高中历史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
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高二历史会考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高二历史会考知识点1隋唐——封建社会的盛和衰1、隋大统一的历史原因。
秦和隋的相似性。
2、隋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
3、全面细致的识记大运河的分段、起止点、沟通河流。
理解大运河开凿的原因,影响。
正确看待历不同人物对大运河的评价。
4、多方面(从统治者作为,从制度,从科技,从水利,从民族交往,从中外交流等)分析唐朝前期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和启示。
5、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活动和评价。
6、深入理解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均田制,租庸调制的实施原因、目的,作用和其间的联系,后来的破坏。
7、全盛时期的表现(经济、政治、民族、对外、文化。
)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8、长安和扬州。
9、唐中央政权和边疆民族关系的史实,共性。
与汉民族关系的异同点。
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入藏。
10、唐朝对外交往和汉的不同之处及其成因。
对外交流的具体史实。
11、深刻理解两税法的实施和影响。
12、多方面分析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原因和启示。
13、唐文化:唐诗、韩愈和柳宗元。
莫高窟,绘画,书法,封建教育,医学,孙思邈和《唐本草》。
说明:历来是高考之重点和热点区域,应注意。
核心是盛与衰。
高二历史会考知识点2一、《诗经》与《楚辞》1、《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编者可能是周王朝的乐官太师。
①《诗经》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部分。
②《诗经》的内容从各个角度反映了五六百年间的广阔的社会生活。
③《诗经》的艺术手法主要有“赋”、“比”、“兴”三类。
2、《楚辞》是我国古代另一部诗歌总集。
①“楚辞”本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
②《楚辞》的主要作者是屈原,其主要作品是《离骚》。
3、《诗经》与《楚辞》历来合称“风骚”,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两大源头。
二、先秦散文与汉赋1、先秦散文①先秦历史散文中,主要有编年体的《左传》、国别体的《国语》、《战国策》、专记个人言行的《晏子春秋》等,其中《左传》的文学成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会考历史知识点归纳五篇最新进入高中后,很多新生有这样的心理落差,比自己成绩优秀的大有人在,很少有人注意到自己的存在,心理因此失衡,这是正常心理,但是应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高二会考历史知识点1庄子的主要思想是清静无为,或者说是“无为而治”。
主张顺其自然,不求名、不求利,淡视生死。
1、主要思想自由观——逍遥游。
就是绝对自由,这种绝对自由是庄周幻想出来的,是不依赖外界任何事物的绝对自由。
政治观——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提出“绝圣弃知”的主张,认为”圣人不死,大盗不起”,“绝圣弃知,大盗乃止。
”又说,“主上喜好施智巧,用机谋而不求至道,那么天下就要大乱了。
”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社会的弊端,提出了“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的名言。
认识论一一将人的知识分为有为的小知与无为的大知,提倡无为的大知,摈弃有为的小知。
认为以有限的智慧去探究无穷大的领域,必然会述乱而无所收获。
2、庄子简介庄子(约前369-前286),战国中期哲学家,庄氏,名周,字子休(一作子沐),汉族,蒙(今安徽蒙城,又说河南商丘、山东东明)人。
是我国先秦(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
庄子原系楚国公族,楚庄王后裔,后因乱迁至宋国,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
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然文采更胜老子。
代表作《庄子》被尊崇者演绎出多种版本,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
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
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据传,又尝隐居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诏封庄周为南华真人,称其著书《庄子》为《南华真经》。
高二会考历史知识点2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1、维也纳体系(1)含义:1814~1815年维也纳会议确定的欧洲统治秩序和国家体系称为维也纳体系。
(2)维持机构:神圣同盟和四国同盟。
(3)实质及作用:是欧洲封建君主企图维护封建秩序的体现,它反对社会进步,任意践踏弱小民族利益,是历史的反动。
但维也纳体系下,各国常用召开会议的办法解决国际争端,客观上促使国际关系进入一个新时代。
(4)瓦解:维也纳体系下存在着阶级矛盾、神圣同盟国家内部之间的矛盾;19世纪中期希腊独立首先打破了维也纳体系所规定的欧洲版图;1830年比利时独立再次改动了维也纳会议确定的欧洲版图;法国七月革命后,维也纳体系名存实亡;1848年欧洲革命彻底瓦解了维也纳体系。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建立:一战后,战胜国先后召开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签订了一系列条约,构成了该体系。
(2)维护机构:国际联盟。
(3)矛盾(4)调整:①道威斯计划的实施,是协约国在赔款问题上对体系所做的一次较大调整;②洛迦诺公约是协约国在欧洲安全问题上对体系所做的一次调整。
高二会考历史知识点3英德关系(1)在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时期,英国联合普奥反法。
(2)1814—1815年英国同普奥共同操纵维也纳会议,建立维也纳体系。
(3)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英德矛盾成为帝国主义主要矛盾,英、德分别组织三国协约和三国同盟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
(4)一战爆发后,英法在西线相继取得马恩河、凡尔登、索姆河、日德兰等战役的胜利,最后打败德国,取得一战胜利。
(5)一战后,在巴黎和会上,奉行均势,反对过分削弱德国;参与瓜分德国海外殖民地。
(6)20年代在德国赔款和法国安全问题上,英国偏袒德国;道威斯计划通过后,对德提供贷款,扶植德国;参与签订洛迦诺公约,提高德国政治地位。
(7)30年代对德实行绥靖政策:对德实施普遍义务兵役制,开进莱茵不设防区不予反击;对德入侵西班牙采取不干涉政策;制造慕尼黑阴谋;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却坐视波兰灭亡而按兵不动。
(8)二战爆发后,英国逐渐坚定了反法西斯斗争决心:不列颠之战使德国遭到第一次重大失败;丘吉尔和罗斯福发表《大西洋宪章》;参与发表华盛顿26国宣言,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阿拉曼战役战胜德意在北非的军队,北非登陆迫使德意军队投降;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相继参加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
(9)二战后,参与对德国及其首都柏林的分区占领;在纽伦堡对纳粹战犯进行审判。
高二会考历史知识点4英国的大陆均势政策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英国长期以来奉行的是欧洲“均势”政策。
如多次组织反法同盟干涉法国革命,打破拿破仑称霸欧洲的局面;联合法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打败沙俄,遏制沙俄在欧洲扩张;与法俄结成协约国,打败了对其在欧洲大陆和全世界利益有巨大威胁的德国;一战后又扶德抑法,拒绝与法结盟;纵容德国侵略扩张,极力将祸水东引苏联。
由此可见,英国均势政策的目的是反对大国谋求欧洲大陆霸权,巩固欧洲大陆沿岸阵地,保持自己海上霸权。
其政策实质是使欧洲列强彼此牵制,由英国操纵政治天平,维护英国在欧洲大陆和海外的利益。
另外在外交政策上,自拿破仑以后,英国长期实行所谓“光荣孤立”政策,即英国不同其他国家订立长期盟约,以便英国随时按照本身需要,变换对外关系,弹性地调整和维持均势,让英国挟其优势在经济上巧取豪夺,保持霸权。
但是进入到19世纪末,英国一方面丧失了“世界工厂”的世界工业垄断地位,作为这一外交政策的经济基础已不复存在;另一方面又面对俄国在东方和德国在西方咄咄逼人的严峻挑战,英国被迫放弃“光荣孤立”,先是在东方与日本订立《英日同盟》对付俄国,英日同盟标志着英国外交政策的大转变。
英国继英日同盟后,于1904年和法国调整了关系,缔结了英法协约。
日俄战争结束后,远东均势有了新的改变,俄国战败,力量削弱,已不再成为英国在远东的威胁,加之这时英德矛盾又已超过了英俄矛盾;这样英国又于1907年与俄国缔结协约。
这样在西方形成了以英国为首的三国协约集团,同以德国为首的三国同盟集团对立,并最终导致一战的爆发。
美苏争霸的经过及其两国对中国分别采取的政策第一阶段: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期。
苏联战略意图是争取同美国平起平坐,实现苏美合作,共同主宰世界;在这一阶段美国采取孤立和反对中国的政策,原因是它敌视社会主义中国,对新中国的发展壮大感到恐惧和不安;苏联推行霸权主义政策,造成中苏关系恶化,原因是双方意识形态的分歧和苏联企图控制中国。
第二阶段: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
苏联实行同美国争夺霸权的积极进攻战略。
在这一阶段美国同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原因是这时在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对外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出于对外扩张的目的,苏联加紧对中国进行军事威胁,以致酿成中苏边境武装冲突,中苏关系严重恶化。
第三阶段:80年代。
苏联开始放弃争夺军事优势的作法,从对外扩张转向全面收缩。
在这一阶段苏联开始注意改善同中国的关系,其原因是国民经济军事化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美国同中国的关系时好时坏,曲折发展,原因是美国仍没有放弃霸权政策。
一战后法国在欧洲大陆霸主地位的恢复与丧失一战后,特别是巴黎和会后,法国先后与比、波、捷等国结盟,势力弥漫于欧洲,成为抑制德国、遏制苏俄的欧洲盟主。
主要原因有:一战后奥匈瓦解、德国战败、俄国革命、波兰孤立,法国成为欧洲大陆惟一强大国家;英国势力均衡政策在战后欧洲大陆难以立即奏效;美国因巴黎和会失利,外交重点放在拉美和东亚,争夺目标尚未转向欧洲;凡尔赛和约基本体现了法国严厉制裁德国的要求,成为其称霸欧洲大陆的基石。
但法国这一霸主地位维持时间不长,希特勒法西斯上台后积极对外侵略扩张,法对其妥协纵容,这就标志着法国欧洲霸主地位丧失。
其根源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力量对比的变化。
具体表现就是英国扶德抑法,尤其是道威斯计划和洛迦诺公约,使德国迅速振兴,打破了法国一时称霸欧洲的局面。
高二会考历史知识点51、中国四大发明对欧洲社会的影响(1)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
(2)罗盘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促进欧洲国家在海外建立了殖民地。
(3)造纸术、印刷术成为新教的工具。
总之,中国四大发明传到欧洲后,在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起了促进作用。
2、新航路开辟的原因、经过和影响原因:(1)欧洲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对黄金等贵重金属的大量需求。
(2)《马可??波罗行记》引发欧洲人的“寻金热”。
(3)奥斯曼帝国控制东西通商道路引发欧洲商业危机。
经过:1497——1522。
(1)1497——1498年,葡萄牙人达·加马开辟从海洋上直通印度的新航路。
(2)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开辟通往美洲的新航路。
(3)1519——1522年,葡萄牙人麦哲伦完成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回到欧洲的环球航行。
影响:(1)引起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
(2)打破了各国相对隔绝的状态,为世界市场形成创造了条件。
(3)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成长。
(4)欧洲殖民者对亚非拉三洲进行殖民掠夺,造成了殖民地人民极端贫困和落后的局面。
(5)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
3、文艺复兴运动首先兴起于意大利的原因(1)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于意大利。
意大利新兴资产阶级为维护自己的经济、政治利益,要求在意识形态上打破教会的神学世界观,改变维护封建制的传统观念。
(2)意大利本身的文化遗产和人才结构,也是文艺复兴产生的重要条件。
高二会考历史知识点归纳五篇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