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必修三会考知识点填空答案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历史必修3——文化史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根本原因)

①经济: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的崩溃

②政治:周王室的衰微

③阶级关系:士阶层的活跃,受重用。

④思想文化:学在民间(学术下移,私学兴起)

诸子百家针对各种问题,展开争论,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百家争鸣”局面。

2、主要代表:

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主张:无为而治

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

法家,代表人物:商鞅、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为统治阶级所重视)

3、意义:

①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②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有深远影响。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1、春秋――孔子

地位: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创始人,被推为“圣人”。他死后,言论被编为《论语》,对后世的影响也很大。

主张和贡献:

①核心是“仁”。就是“仁者,爱人”,做到待人宽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主张“克己复礼”维护周朝的礼乐制度。(保守性的体现)

③政治思想:孔子主张“为政以德”,(以德治国)反对苛政,包含民本思想。

④教育思想:兴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意义:打破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⑤整理古籍:“六经”《诗》、《书》、《礼》、《易》、《春秋》(即儒家的五经)、《乐》

2、战国――孟子、荀子

贡献:总结改造儒家思想,体系更完整,成为诸子百家之大宗。

(1)孟子:战国时期,亚圣。

主张:

①发展了仁,提出“仁政”思想;

②民本思想: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即“民贵君轻”。

③伦理观:主张“性本善”,要用仁政来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即“性善论”

(2)荀子:战国末期,改造儒家思想,综合法道思想积极成分,使之更能适应社会需要。

主张:①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

②提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即“君舟民水”关系。

③伦理观:主张“性恶论”但可以通过后天礼仪法治改造成为君子圣人。

三、法家和道家

1、春秋晚期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2、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是战国末期的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法家把君主的权力提高到极点,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1、董仲舒把诸子百家中的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儒学。

2、思想主张:

①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提出“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②为了加强君权,宣扬“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

③提出处世的道德标准,“三纲五常”。

二、儒学成为正统。

1、汉武帝尊儒的措施

①思想方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②政治方面:用儒生参与国家大政。

③教育方面:兴办太学,立博士,传五经,使天下文士都学儒家经典;全国各郡设学校,推广儒学,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

2、独尊儒术的结果:此后儒家思想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3、西汉的儒学教育状况

①教育为儒家所垄断。汉武帝规定儒家经典为教科书,定《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立教官为“博士”。

②儒学地位大大提高。兴办太学,太学生员为博士弟子,考试合格后即可以做官。意义: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时代为官的规矩,提高儒学的地位。

③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汉武帝下令全国郡县设置学校,使儒学在民间处于独尊地位。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1、进步思想家——黄宗羲代表作《明夷待访录》。

主张: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工商皆本。

2、经世致用思想家——顾炎武代表作《天下郡国利病书》

主张:抨击封建君主专制,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主张,重视对社会实际的了解,形成经世致用的思想,代表作《天下郡国利病书》。崇实致用的学生和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

影响: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3、王夫之的唯物思想

进步思想家王夫之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不断变化,其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认识论上,他认为主观得认识是有客观对象引

起的,一切事物通过考察研究都是可以认识的;他还认为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具有朴素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影响:对传统儒学进行了批判和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1、苏格拉底

针对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的现象,针砭时弊,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希望人们重新建立道德价值观。他还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认为教育可以使人认识自己灵魂之内已有的美德。苏格拉底对人性本身的研究,使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一、文艺复兴概况

1、实质: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运动。

2、主要内容:

①核心是“人文主义”,即主张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以人文主义冲击宗教神权的束缚)

②反对禁欲苦行,提倡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鼓励发财致富和冒险精神,崇尚理性和科学,追求知识。

3、表现领域:文学—文学三杰:薄伽丘《十日谈》、

人文主义之父:彼特拉克《歌集》、但丁《神曲》。

艺术—美术三杰:拉斐尔(善画圣母像)、达芬奇《蒙娜丽莎》、米开朗基罗

4、进程:开始于意大利――16世纪拓展至西欧(如:英国莎士比亚)

5、影响:①把人从封建愚昧中解放出来,②挑战教会权威,③促进了自然科学的诞生。

第7课启蒙运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