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中的人的行为受哪些因素的影响教学文案
影响人行为的因素分析示范文本
影响人行为的因素分析示范文本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某某管理中心XX年XX月影响人行为的因素分析示范文本使用指引:此解决方案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坏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人的安全行为是复杂和动态的,具有多样性、计划性、目的性、可塑性,并受安全意识水平的调节,受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支配;同时也受道德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影响;态度、意识、知识、认知决定人的安全行为水平,因而人的安全行为表现出差异性。
不同的企业职工和领导,由于上述人文素质的不同,会表现出不同的安全行为水平;同一个企业或生产环境,同样是职工或领导,由于责任、认识等因素的影响,会表现出对安全的不同态度、认识,从而表现出不同的安全行为。
要达到对不安全行为抑制的目的, 对安全行为进行激励,需要研究影响人行为的因素,安全行为科学为我们解决这一问题。
一、影晌人的安全行为的个性心理因素1 .情绪对人的安全行为的影响情绪为每个人所固有,是受客观事物影响的一种外在表现,这种表现是体验又是反应,是冲动又是行为。
从安全行为的角度看:情绪处于兴奋状态时,人的思维与动作较快;处于抑制状态时,思维与动作显得迟缓;处于强化阶段时,往往有反常的举动,这种情绪可能发现思维与行动不协调、动作之间不连贯,这是安全行为的忌讳。
组织中的个人与群体行为
学习目的: 1 、了解组织中的个体行为的一般规律:影 响个体行为的因素、个体行为的一般过程 2 、如何对个体行为的激励:比较鉴别各种 激励理论及其应用 3、组织中的群体行为的动因与一般过程 4 、组织中的领导行为:理论、运用以及知 识经济条件下领导者的挑战
建议阅读书目
一,人性假设与组织 行为研究
第二、期望理论
• 关系1 关系2 关系3 • 个人努力→取得绩效→组织奖励→满足 个人需要程度
第三、强化理论
加上(给与) 去掉(撤出) 好的、令人愉快 积极的(正) 强 消退、 置之不 的 化 理
不好的、令人讨 惩罚 厌的
消极(负)强 化
强化方法
• • • • • • • A积极强化 固定间隔、可变间隔(关于强化的时间) 固定比率、可变比率(关于强化的幅度) B消极的奖励 C消退 D惩罚 处罚的注意事项
– – – – – – 控制点 权威主义 马基亚维里主义:目的证明手段正确 自尊 自我监控 冒险倾向
• 气质:胆汁质、粘液质、神经质、抑郁 质 • 能力 • 性格
3、个体价值观与态度
• 工作满意度:员工对工作的一般态度。 • 不满足——生产率假设 • 组织承诺:员工对组织的忠诚性、认可 • 程度及参与程度。
归因attribution
内部的 外部的 稳定的 不稳定 稳定的 不稳定的 的 能力 心境 任务难 机遇 度 努力 特殊性 上级的 对他人的 关系 依赖
不可控 的 可控的
学习
• 经典条件反射 • 社会性学习:
–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吗?
• 操作性条件反射
2、个性心理特征
• 个性:整体的稳定的心理特质的综合, • 包括性格、气质和能力 • 个性特质
管理学组织行为教案
管理学组织行为教案引言:管理学组织行为是一门研究人员在组织内的行为和互动的学科。
通过了解和分析个体、团队和组织的行为模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管理组织,提高组织绩效。
本教案将介绍管理学组织行为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践,并提供一些案例分析和讨论,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第一部分:个体行为与动机1.1 个体行为的基本概念(2000字)个体行为是指个体在组织内的行为表现,包括态度、动机、价值观等。
本节将介绍个体行为的基本概念,并讨论个体行为对组织绩效的影响。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学生将了解个体行为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以及如何通过管理手段激发个体的积极行为。
1.2 动机理论与应用(2000字)动机是个体行为的重要驱动力,影响个体的行为选择和努力程度。
本节将介绍经典的动机理论,如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和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并探讨如何应用这些理论来激发个体的动机。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学生将学会设计和实施激励措施,提高个体的工作动力和满意度。
第二部分:团队行为与领导力2.1 团队行为的基本概念(2000字)团队行为是指团队成员在协作中的行为表现,包括沟通、合作、冲突处理等。
本节将介绍团队行为的基本概念,并讨论团队行为对组织绩效的影响。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学生将了解团队行为的重要性,并学会通过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提高沟通效果来改善团队绩效。
2.2 领导力理论与实践(2000字)领导力是影响团队行为和绩效的关键因素。
本节将介绍不同的领导力理论,如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和变革型领导理论,并讨论如何应用这些理论来提高团队绩效。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学生将学会发展自己的领导能力,并了解如何培养和激励团队成员。
第三部分:组织行为与文化3.1 组织行为的基本概念(2000字)组织行为是指组织内各个成员的行为模式和互动方式。
本节将介绍组织行为的基本概念,并讨论组织行为对组织绩效的影响。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学生将了解组织行为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并学会通过改善组织文化和氛围来提高组织绩效。
一、组织管理活动中的个体行为特征及影响个体行为的因素
一、组织管理活动中的个体行为特征及影响个体行为的因素㈠个体行为特征在管理过程中,根据管理活动的目标,要求管理者在组织管理过程中,必须调动个体的积极性,协调群体成员的人际关系,才能很好地完成组织任务,实现组织地目标。
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依靠我们对个体行为,有全面的认识。
可以说,理解个体行为应该是建立与维护良好人际关系的关键,也是保证组织管理成功的基本要求。
个体行为不仅代表了个体的自身特性,处于社会环境中,个体行为也是对社会、文化因素影响的反映。
一个人从出生,到接受社会的影响与教育,直至进入组织开始自己的职业活动,他(她)的行为既有个体生理特征的作用,也是对一定的社会环境,以及所处的组织群体气氛、组织文化特点的反映。
尽管个体行为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个体的行为也是带有一些普遍的特征的,这些特征表现为:1.行为的自发性。
2.行为的因果性。
3.行为的主动性。
4.行为的持久性。
5.行为的可变性。
㈡影响个体行为的因素任何事物的运动都有其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人的行为也不例外。
影响人的行为的因素我们可以从内、外两个方面去寻找原因。
具体可列表如下:二、有关人性的假设领导者对人性的认识,决定了领导者的领导行为,对人性假设的研究是领导行为研究的重要内容。
为了理解人的复杂性,国外一些学者如薛恩、麦格雷戈等提出了多种模式,这些模式都是以对人性的假设为根据的,即便如此,这些假设对研究组织中的人的行为的规律性和特征仍是有一定意义的。
㈠关于理性经济人的假设薛恩在其《组织心理学》一书中指出,关于人性是理性的和经济的说法,归根到底,是从享乐主义哲学那儿衍生出来的,这种学说主张,人的一举一动,都是为了使自己的利益变得最大。
与薛恩的这些假设相类似的是麦格雷戈提出的X理论,麦格雷戈在用组织方法对人进行分析时,把传统的关于人性的假设都包括在X理论之内。
管理者对人性的假设类型,将决定他们所采取的管理策略和领导行为,并决定他们关于组织及其职工间应保持哪种心理契约的概念。
组织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组织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组织行为是指人们在组织内部的处事方式和行为表现,包括个体行为、小组行为和组织行为等。
组织行为的影响因素主要分为个体因素、环境因素和组织因素三个方面。
一、个体因素个体因素是指个体内在的、稳定的特征,如性格、动机、能力、价值观等。
这些因素直接影响个体的行为表现和组织的绩效表现。
首先,个体的性格特征对行为的表现和效果有着不可替代的影响。
例如,具有外向性格特征的人更擅长社交和沟通,能够更好地在团队中展现个人能力和影响力。
而具有内向性格特征的人则更注重自我思考和独立思考,能够进行更深入和复杂的分析和决策。
其次,个体的动机是影响组织行为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个体的动机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两类。
内在动机是指内心对事情的感觉和认知。
对于内在动机很强的个体来说,他们对于自己的感知和遭遇是十分深入和明确的,最终会将这种感知和遭遇转化为行为。
而外在动机则更多的是为了获得回报和照顾外部因素而进行的行动。
一个人的动机对于组织行为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
如果一个人的内在动机受到极强的推动,那么他所做的决策和行动也会更有决断力和积极性。
最后,个体的能力和能力发展水平对于组织行为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个体的能力和能力发展水平可以影响组织内部的效率和绩效表现。
如果一个人在自身的专业领域内能力非常出色,那么他所做出的成果和决策也会更加符合组织的利益和合作方向。
二、环境因素环境因素是指组织外部的、客观存在的条件和情况。
这包括所处的政治、经济、社会等各种形式的背景与影响。
对于组织行为的影响也是十分复杂的。
首先,政治环境对于组织行为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
政策和社会背景环境直接影响了企业经营策略和财务决策。
一个企业面对政府政策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会产生不同的行为和决策方案。
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也会对企业经营和行为产生深刻的影响。
如果一个企业所处的行业环境非常不稳定,那么企业所做出的内部决策和行为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其次,社会环境对于组织行为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影响人行为的因素分析优选稿
影响人行为的因素分析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影响人行为的因素分析人的安全行为是复杂和动态的,具有多样性、计划性、目的性、可塑性,并受安全意识水平的调节,受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支配;同时也受道德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影响;态度、意识、知识、认知决定人的安全行为水平,因而人的安全行为表现出差异性。
不同的企业职工和领导,由于上述人文素质的不同,会表现出不同的安全行为水平;同一个企业或生产环境,同样是职工或领导,由于责任、认识等因素的影响,会表现出对安全的不同态度、认识,从而表现出不同的安全行为。
要达到对不安全行为抑制的目的,面对安全行为进行激励,需要研究影响人行为的因素,安全行为科学为我们解决这一问题。
一、影晌人的安全行为的个性心理因素1.情绪对人的安全行为的影响情绪为每个人所固有,是受客观事物影响的一种外在表现,这种表现是体验又是反应,是冲动又是行为。
从安全行为的角度看:情绪处于兴奋状态时,人的思维与动作较快;处于抑制状态时,思维与动作显得迟缓;处于强化阶段时,往往有反常的举动,这种情绪可能发现思维与行动不协调、动作之间不连贯,这是安全行为的忌讳。
当不良情绪出现时,可临时改换工作岗位或停止工作,不能因情绪导致不安全行为在生产过程中发生。
(1)气质对安全行为的影响?气质是人的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个人所具有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气质使个人的安全行为表现出独特的个人色彩。
例如,同样是积极工作,有的人表现为遵章守纪,动作及行为可靠安全,有的人则表现为蛮干、急躁,安全行为较差。
一个人的气质是先天的,后天的环境及教育对其改变是微小和缓慢的。
因此,分析职工的气质类型,合理安排和支配职工,对保证工作时的行为安全有积极作用。
人的气质分为四种。
①多血质:活泼、好动、敏捷、乐观,情绪变化快而不持久,善于交际,待人热情,易于适应变化的环境,工作和学习精力充沛,安全意识较强,但有时不稳定。
影响学生课堂行为因素二
影响学生课堂行为因素二
教师方面的因素
教师的威信。
教师是学习的主导者,因此教师的威信对课堂行为的影响很大。
有威信的老师,可以用轻轻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使乱哄哄的课堂迅速安静下来;而威信不高的教师则很难有效地控制课堂教学秩序。
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学识水平、品行修养、教学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师生关系、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甚至教师的一言一行等等都会影响到教师威信的树立。
因此,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增强课堂管理的威信和影响力。
教师处理课堂问题行为的方式方法。
当学生的不良行为严重地干扰课堂教学时,教师常常产生激怒的情绪,不分析学生的具体情况,专断地严惩学生以维护纪律。
特别是对学生进行体罚或变相体罚时,往往会使学生产生怨恨情绪,造成师生矛盾和冲突逐渐尖锐化,而教师却很少引咎自责。
由于教师缺乏寻找自己在教学和师生关系方面不足之处的主动性,更不在学生面前坦率地承认自己的疏忽,从而加剧了学生的不满情绪。
教师和学生应该是平等的行为主体,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尊严、需要和权利。
这是课堂问题行为管理的基本出发点。
第一章 个性与个体行为分析第三节 影响人的行为的心理因素分析 讲义 _20200503110031
第三节影响人的行为的心理因素分析人的心理是非常复杂的,总的来讲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
心理过程是心理活动的重要方面,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体心理活动过程体现出来的特点。
整个心理过程又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这三个过程是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
一、心理过程心理过程是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它是指在客观事物的作用下,在一定的时间内,大脑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
心理过程包括认识、情感与意志过程。
1.认识过程认识过程是人的心理过程的初始阶段,它是通过个体的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活动对事物属性及各方面联系的综合反映过程。
认识过程是个体心理活动过程的基础,是个体行为发生的前提条件。
个体心理的认识过程包括对事物的认知阶段和知识阶段。
(1)认知阶段①认知形成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包括感觉和知觉两种心理活动。
感觉是个体借助感觉器官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在头脑中的反映。
人的感觉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
这些不同的感觉,使得个体在认识事物时,能从各个方面了解事物的属性、特征。
知觉是个体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整体上的反映。
它在感觉的基础上把感觉的材料加以综合整理,从而形成对事物的完整印象。
②认知发展阶段在认知的形成阶段,个体获得了对事物本身直观形象的了解,这只是对事物表象的认知。
当个体调动自身的各种神经活动系统,对事物做出进一步的认知时,其就会利用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活动来完成这—过程。
(2)知识阶段知识阶段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即理性认识阶段。
个体不仅通过感觉和知觉去认识事物的外在联系,还借用表象的形式向思维进行过渡,以进一步认识事物的一般特性和内在联系,更为全面、本质地把握事物。
个体在思维过程中,始终保持着与感知、表象的联系,即一方面保持着事物个别属性同整体形象的直接联系,另一方面继续发展感知和表象的认识功能,使得认识的两个阶段之间相互转化和交替发展,共同完成对事物的认识过程。
管理科学中组织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管理科学中组织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组织行为是管理科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它关注人们在组织中的行为模式、决策过程和沟通方式等方面的问题。
通过分析组织行为的影响因素,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好地了解和引导员工的行为,从而促进组织的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个体因素、团队因素和组织因素三个方面来分析管理科学中组织行为的影响因素。
个体因素是指个体特征对组织行为的影响。
例如,个人的性格、价值观和动机水平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其在组织中的行为。
性格类型的差异会导致个体在工作环境中表现出不同的行为习惯。
有些人性格外向、乐观,更适合与他人合作;而有些人性格内向、谨慎,更喜欢独立工作。
此外,个体的价值观也对组织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一个重视个人发展的员工可能更加活跃和创新,而一个注重稳定和安全的员工则可能更为保守和顺从。
个体的动机水平也是影响组织行为的重要因素。
高度激励的员工更有可能积极参与工作并展现出高绩效,而缺乏动力的员工则可能表现出消极的工作态度。
团队因素是指团队特征对组织行为的影响。
团队是组织中一个重要的单位,它的运作方式直接影响到员工的行为。
团队的协作氛围、领导方式和角色分配等都会对员工的行为产生影响。
一个和谐、合作的团队氛围能够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团队精神,从而促进组织的创新和发展。
此外,团队中的领导方式也会对员工产生重要影响。
一个能够给予员工明确指导和支持的领导者会激励员工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而缺乏领导能力和指导的领导者则可能导致员工的工作效率下降。
此外,角色分配也是团队因素的一部分。
在团队中不同的角色和职责分工对员工的行为有着直接的影响。
一个清晰明确的角色分配能够增强员工对工作的认同感和责任心。
组织因素是指组织内部结构和文化对组织行为的影响。
组织结构是组织内部各个部门和人员之间的联系和职责分工的方式。
一个合理的组织结构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协调组织内部的各项活动。
例如,一个扁平化的组织结构能够减少层级感和决策过程的复杂性,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满意度。
移动培训工作2员工个体行为及重要影响因素
➢ 例2:绩效期望 ➢ 如果管理者对下属的期望很高,他们就不
太能令管理者失望。
➢ 同样,如果管理者预期员工只能完成最低 水平的工作,则他们倾向于表现出低绩效。
➢ 例3:绩效评估
➢ 绩效评估同时具有客观测量和主观测量的成 分,最终的成绩会对员工的未来和他们的行为有 重要的影响。
➢ 二、个性特质影响个体行为 ➢ 个性特质包括气质、性格、能力等等,对
➢ 大众集团董事长——费迪南德·皮耶希
➢ 3.自尊(self-esteem) ➢ 自尊:个体喜爱自己的程度 ➢ 研究表明: ➢ 1)自尊心弱的人,更容易受外界影响,他们需要
从别人那里获得积极的评估。
➢ 2)自尊心强的人,对工作更满意。 ➢ 3)自尊心强的人,对成功有高预期,更倾向于冒
险。
➢ 4.自我监控(self monitoring)
知 觉 选 择 性 ( 一 )
➢ 相对性:根据事物之间的相对关系进行反映。
➢ 恒常性:客观事物本身不变但知觉条件在一定 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人的知觉映像相对不变。
➢ 整体性:指人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由许多 属性构成的事物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特性。
➢ 等等……
➢ 3.基于知觉特点形成的社会知觉偏差和知觉规 律
认为生活中发生的一切都是运气和机遇的作用。
➢ ②内控者(internal) ➢ 认为自己可以控制命运,是命运的主人
➢ 研究表明: ➢ 外控得分高的个体对工作更不满意,缺勤率更
高,对工作环境更为疏远,对工作的投入程度更 低。
➢ 外控者对于结构分明和条例清楚且只有严格遵 循指示才会成功的工作,会做的更好。
➢ 行为孤僻、反应迟缓;多愁善感、体验深刻、 但情绪不易外露;感受性高、善于察觉别人不 易发现的细节
组织行为的影响因素
组织行为的影响因素在组织中,行为是一种复杂的现象,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
各组织成员的个性、价值观、经验、文化和组织内部制度、规范等方面都可能影响组织行为。
本文将讨论组织行为的影响因素,并解释它们对组织绩效和成功性的影响。
1. 个性与价值观无论在组织内部还是外部,个性和价值观是组织行为产生的重要因素。
个性差异和价值观差异会影响员工对工作的态度和行为举止。
比如,个性内向的员工可能更喜欢独立工作,而外向的员工更适合团队工作。
而且员工的个人价值观与组织的文化价值观不一致,也会导致他们对组织的态度和行为与组织预期不符。
对于组织而言,应该重视员工的个性和价值观差异,了解员工对工作的期望和需求,制定相应的管理策略和制度,并确保它们与组织价值观和目标保持一致。
2. 经验和技能员工的经验和技能水平直接影响组织的绩效。
经验不足和技能不全面会导致低效率,反之则会带来高效率。
拥有高水平技能的员工可以更有效地完成任务,并促进组织的创新和发展。
对于组织而言,需要打造一个有利于员工成长和发展的制度,例如提供培训、实习和研究机会等。
组织还应该合理安排员工工作,使他们在工作中得到充分的挑战和机遇,提高员工的技能和知识水平。
3. 知识和信息知识和信息是组织运营的基础。
员工的知识水平对组织的效率和决策起到决定性作用。
组织要及时提供必要的信息和知识资源,帮助员工更好地完成工作和决策。
对于组织而言,需要搭建信息和知识共享平台,提供专业和适时的知识资源,并促进员工之间的协作和沟通。
这种知识和信息的交流可以使员工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组织的需求和挑战。
4. 组织文化和价值观组织文化和价值观是组织行为的基础。
它们决定了员工在组织内部的行为准则和标准。
组织文化和价值观应该代表组织的内在精神和品质,同时也应该与员工个人的价值观协调一致。
对于组织而言,应该建立普遍接受的文化和价值观,并在制定策略和决策时坚持这些价值观。
组织还应该鼓励员工自觉地按照这些准则行事,并表扬符合要求的员工。
大学组织行为的影响因素与发生机制
大学组织行为的影响因素与发生机制一、组织结构对员工行为的影响组织结构是组织内部的分工、协调和控制关系的总和。
它对员工的行为有着深刻的影响。
组织结构的不同,会导致员工行为的不同,进而影响组织的绩效。
首先,分工对员工行为的影响。
在组织结构中,分工的设定会影响员工的岗位职责和任务量。
如果分工不合理,会导致员工的不安全感、满意度降低,从而对组织的表现造成负面影响。
此外,分工也会影响员工的工作动机,若分工过于机械化、单一,很难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降低员工的效率。
其次,协调对员工的行为的影响。
组织结构中的协调机制会影响员工的作业方式和人际关系。
若协调不能有效实施,会影响员工的员工间的沟通与协作,进而影响组织的业务执行和绩效。
最后,控制对员工行为的影响。
组织结构中的控制机制是保障组织运转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约束员工行为,是组织的有效绩效管理。
但容易出现控制制度过严、管理过度,从而限制了员工的工作自主权和激发工作的积极性,员工委屈心理增加,终极会影响到整体氛围与绩效表现。
综上所述,组织结构对员工行为的影响可以从分工、协调、控制三个方面入手,从而制定出合理、有效的组织架构,并且通过逐渐完善组织结构,促进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组织效率与业绩水平。
二、组织文化对员工绩效的影响组织文化是由组织的核心价值观、信仰、习俗、行为和交流模式所组成,是组织强有力的文化融合力所在。
组织文化对员工绩效有着直接影响和深刻影响,因为组织文化也是组织整体绩效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组织文化对员工的工作价值观和认识影响深远。
例如,以敬业为组织文化核心的组织,更容易促进员工的工作热情,鼓舞员工的斗志,使员工有强烈的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
反之,文化上缺失精神内核的组织,很容易降低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凝聚力。
第二,组织文化能够对员工的工作态度和行为规范进行有效调控。
组织文化能够充分激发员工的工作认同感和自我约束的动力,使员工将组织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贯彻到工作中去,让员工在工作中更加了解、尊重、遵守组织文化中的规范。
组织行为与领导的教学
组织行为与领导的教学在组织行为与领导的教学中,领导者的作用和组织成员的行为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领导者在教学中扮演着指导者、激励者和协调者的角色,而组织成员的行为则会直接影响到组织的运作和学习效果。
因此,组织行为与领导的教学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过程。
首先,在组织行为与领导的教学中,领导者需要具备一定的能力和素质。
他们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与组织成员进行有效的信息传递和互动。
同时,领导者还需要有较高的情商,能够理解和关注组织成员的情感需求,从而更好地与他们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领导者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技能。
他们需要熟悉所教授的学科知识,并具备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只有通过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领导者才能更好地引导和指导组织成员的学习,并且能够对他们的问题和困惑进行及时的解答和解决。
在组织行为与领导的教学中,领导者还需要具备激励组织成员的能力。
激励是提高组织成员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的重要手段。
领导者可以通过激励措施,如奖励和赞扬,来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同时,领导者还需要激发组织成员的团队合作意识,帮助他们克服个人主义和竞争心理,从而更好地融入团队并贡献个人力量。
在组织行为与领导的教学中,领导者还需要具备协调组织成员的能力。
协调是组织行为和领导之间的关键环节。
领导者需要能够协调组织成员的不同需求和目标,使他们能够团结协作、共同努力。
同时,领导者还需要协调组织内部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总之,组织行为与领导的教学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领导者需要具备一定的能力和素质,能够有效地指导和引导组织成员的学习。
同时,组织成员的行为也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和组织的运作。
因此,领导者需要在教学中积极发挥作用,与组织成员密切互动,共同促进学习的实现和组织目标的达成。
通过良好的组织行为和领导的配合,才能在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人力资源管理师组织行为的影响因素
人力资源管理师组织行为的影响因素组织行为是指个体在组织中展现出来的行为模式和方式。
作为人力资源管理师,了解并掌握组织行为的影响因素对于有效地管理人力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组织结构、组织文化、领导风格和员工参与度四个方面探讨人力资源管理师对组织行为的影响。
一、组织结构对组织行为的影响组织结构是指组织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关系的一种模式。
它可以分为集中式结构和分散式结构两种。
集中式结构下,权力决策由高层管理者独自承担,下属只需遵循指示执行,此时员工的行为模式倾向于被动听命;而分散式结构下,则注重下属的参与和决策自主,员工更倾向于主动积极地参与组织活动。
因此,人力资源管理师通过推动组织结构的调整和变革,对于员工的参与度和行为方式有着直接的影响。
二、组织文化对组织行为的影响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共同分享的价值观、信仰和行为准则。
不同的组织文化会引导员工形成不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
例如,强调创新和自主的组织文化会促使员工更加勇于探索和实践,而强调规范和权威的组织文化则会使员工更加遵循规定和指示。
人力资源管理师在组织文化的塑造和传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营造积极向上、努力进取的组织文化氛围,促使员工形成良好的组织行为习惯和行为模式。
三、领导风格对组织行为的影响领导风格是指领导者在管理过程中展现出的行为方式和特点。
不同的领导风格对员工的行为模式会有着深远的影响。
例如,民主型的领导风格注重员工的参与和意见表达,能够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积极性;而专制型的领导风格则会抑制员工的自主性和创造力。
人力资源管理师在与领导层的合作中,可以通过培养领导者的良好领导风格,以及提供有效的领导力发展培训,来促进组织中积极向上的行为。
四、员工参与度对组织行为的影响员工参与度指员工在组织中参与决策、分享意见和合作的程度。
较高的员工参与度通常意味着员工更积极地参与组织的活动和决策制定,从而形成更好的组织行为。
而较低的员工参与度则可能导致员工的消极情绪和抵触情绪的产生,对组织行为产生负面影响。
影响、控制人行为的五大因素
影响、控制人行为的五大因素影响人行为的五大因素。
1、对人行为的影响与控制,有五大精神因素:一是理想、信仰。
理想决定人生基本走向,信仰则决定人生基本立场、基本价值观。
二是法律。
法律含有权利与义务二方面的规范,正常、健康、正义的法律确定人权,确定义务,不正常、不健康、不正义的法律虚设权利(实为剥权)、多设义务。
法律按通常的理解含有很多禁忌、禁制,事实上也是如此,法律上的禁忌、禁制对人的行为控制至关重要。
正是法律上的禁忌、禁制形成了人行为方面的趋恶倾向的防线与障碍。
当人如欲作恶时,人不得不考虑法律所规定的那些惩罚后果,从而有所畏惧而不敢作为。
当然如果一个人没有基本的法律常识,太过愚昧,他(她)意识不到自己行为的违法性,则他(她)当然不会知晓他(她)行为后果的应受法律惩罚性,如此,当他(她)受到法律惩罚时,他(她)竟不知道是出于何因?这是很可悲的。
即所谓法盲的悲剧。
与一般人所理解的不同的是,法律实际上不仅仅是禁忌、禁制,法律包含有授权性的规范与禁止性规范二类。
前者通过法条授予人权利,后者则通过法条告知人义务。
权利可享可为,义务则应为、可为或不应为、不可为。
应为、可为的义务为积极义务,如纳税、服兵役等,不应为、不可为的义务为消极义务,如不能伤人身体、夺人生命、偷盗财物等等。
权利是受法律确认与保护的,义务则由法律确认并保证履行,如不履行则一定或可能受法律制裁,这当由具体情形而定。
人们之所以易于将法律视为甚至等同于禁忌、禁制,主要是由于受传统影响。
在我们的传统之中,禁止性规范要大大多于授权性规范,义务要多于权利,因此,久而久之,人们就将法律视为甚至等同于禁忌、禁制了。
“你不能违法,因为法是高压电线而不能触碰”,这是人们对法禁忌、禁制性质的最具象征意义的表述,事实上,法不仅仅是高压线,法更是阳光、雨露,授予你权利,保护你的权利,推动你在法的秩序之中追求幸福。
三是道德。
如果说法是影响人、控制人的外部规范,则道德就是影响人、控制人的内部规范。
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
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组织行为是一个具有大量普通知识的独立的技能领域。
组织行为学把研究个体、群体和结构对行为的影响所获得的知识用到实际中,使组织的运作更有效。
人们对于组织行为学研究的核心题目基本上达成了共识,这些题目包括激励、领导行为和权威、人际沟通、群体结构与过程、学习、态度形成与知觉、变革过程、冲突、工作设计、工作压力。
一、个体行为的基础在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得到的最重要的结论是:年龄似乎与生产率不存在关系;员工年龄越大,任职时间越长,则流动的可能性越低;已婚员工相比未婚员工缺勤率更低,流动率更低,对工作的满意度更高。
工作的适应性直接影响到员工绩效水平和满意度水平。
对人格文献的考察为有效的工作绩效提供了总体的指导方针,以此为根据可以提高聘用、调职和晋升决策的有效性。
由于一个人的人格特点限制了他的行为,它为我们提供了预测行为的框架。
比如,在社会情境中,害羞、内向、不自然的个体可能不适于做推销人员;一个具有服从、循规蹈矩人格特点的人可能在广告策划方面不会有太大的作为。
某些人格特质与工作的成功有高度的相关。
对这些特质进行测验,并在选拔过程中利用这些数据将会使工作更为有效。
一个接受规则、遵从权威、依赖性得分高而经验的开放性得分低的个体可能更适合从事的工作是:高结构化的装配线工作,医院的保卫人员或大型公共机构的行政官员;而不适合于做研究人员或从事需要创造性的工作。
学习。
学习概念对解释和预测行为方面提供了什么见解。
积极强化是行为改变的有力工具。
通过对与工作绩效相关的行为进行肯定和奖励,管理层可以提高这种行为重复出现的概率。
在学习方面的有关研究还表明,强化比惩罚更有效。
对行为进行惩罚常常倾向于只能获得暂时的抑制效果而不能发生长期的转变,而且受惩罚的对象也容易对惩罚实施者产生反感。
尽管惩罚比消极强化更迅速地消除了不良行为,但其效果常常只是暂时的,而后还会产生不良的副作用。
最后,管理者应知道员工把他视为榜样。
2021大学组织行为的影响因素与发生机制范文2
2021大学组织行为的影响因素与发生机制范文 大学组织中的许多现象都可以归结为大学的组织行为,如教师的教学与研究行为、大学的管理行为、资源配置、大学与外部的联系、大学的制度建设、组织变革等等,因此制定大学组织的各种内部政策不仅要了解大学组织的特性,更为重要的,还要把握大学组织内部的组织、群体和个体的行为特点。
大学组织行为是高等教育管理的一个基本问题,研究大学组织行为规律是制定高等教育政策的基础,对大学组织行为的研究可以有助于我们更为深入地理解大学组织实际运行中的行为规律,正如西尔特和马奇的组织学行为理论提出的,“组织研究应该着眼于组织运行中表现出的实际行为和规律,对这些实证现象加以分析解释,回答‘为什么’的问题;而不是像经济学那样研究组织的‘理想状态’和‘应该怎么做’的问题”①。
伯顿·克拉克也认为,“组织的内部研究方法可以有效地揭示事物、现象、过程的内在逻辑。
”②与此类似,大学组织理论应该重点回答大学组织中的行为“为何发生”的问题,即研究大学组织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的行为规律,这应该是大学组织理论的主要任务,也是我们研究大学组织行为的主要目的。
目前在我国高等教育研究中,运用组织理论对大学进行的组织分析一般来说比较集中于较为宏观的层面,而对大学组织中某一具体行为的理论研究较少。
一些大学组织中的基本理论问题是制定政策的基础性问题,例如,为什么大学会采取一种行动、出台一项政策、变革一种制度?再进一步说,如何理解大学的组织行为?什么样的因素影响大学组织的行为?大学组织如何进行组织变革以激励成员的工作动机,进而实现大学的组织目标?如果针对这些问题,采用一般意义上的研究方法,而不在具体的组织行为的基础之上来进行论证,得到的结论很可能是一种“片面的深刻”.研究大学组织从组织行为的角度能够进一步深化对大学组织特性、组织文化、价值取向、组织变革的理解,从而在更深层面上洞悉大学组织,尤其是大学层面的组织行为或者是其管理思想的特征和价值取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织中的人的行为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组织中的人的行为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人力(2)班郑锦锋
个体行为不仅代表了个体的自身特性,处于社会环境中,个体行为也是对社会、文化因素影响的反应。
一个人从出生到接受社会教育,直至进入组织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活,他的行为既有个体生理特征的作用,也是对一定社会环境以及所处组织群体气氛、组织文化特点的反应。
一位管理学者曾讲:“企业的成长必定是因个人的成长而实现的,一个高效的组织也必定是由高效的个体所组成的。
”往往组织中个体能力越高组织绩效就越好,但是人们往往会忽略了一点,那就是能力越强的个体又是对组织的破坏力也是十分严重的。
因此,在组织中个体行为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影响个体行为的因素又有哪些呢?
任何事物的运动都有其内部原因与外部原因,人的行为也不例外。
影响人的行为因素我们可以从内、外两个方面去寻找原因。
从主观内部因素来说,遗传是决定个人行为的最基本因素。
研究表明:人与人之间50%的个性差异和30%的娱乐业余爱好兴趣差异来自遗传。
这种差异可以说是先天性的,很难改变。
比如说害羞,如果硬是让有些天生就怕见生人的人一下子变得健谈起来,与谁都能侃侃而谈,按现在的条件恐怕是不可行的。
所以说,在一个组织中,身为领导就应该知人善任,摸准下属的性格特点与兴趣爱好,对症下药。
内在因素中除了遗传这一基本因素外,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因素去影响个体的行为。
这些因素主要包括感知、个性、价值观、学习这四个方面。
不同的人,对相同的事情的感知一般是不一样的。
不一样的感知所导致的行为也就各种各样了。
因此要跟别人更好的交流,一定要让别人感知到善意而不是敌意。
个性与价值观也影响着个体的行为,个性与价值观不同,对于同一件事所表示的态度也是不一样的。
比如说一个大胆直率的人敢于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并会试图说服别人同意自己的想法;然而一个含蓄内向的人或者会因其他人与自己的意见不同而轻易否定自己的想法或者保留自己的意见。
这就是性格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作出的不同反应。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学习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人的成长就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
学得越多经验越丰富,自然人就变得越成熟,说话做事就越是老练了。
在组织中,学习是每个人不断上进必需过程,这也是很多企业建立员工培训机制的重要原因。
说完内在因素的影响,接下来分析一下外在因素对个体行为带来的一些影响。
毫无疑问,领导对下属是绝对有影响力的,作为一个领导其最重要的素质就是督查能力、自信和决断能力。
在组织中,领导者往往被赋予更多的责任,首先便是标榜员工。
一般情况下大部分员工潜在的意识里都是以领导者为榜样的,这样领导者的一举一动大家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一个优秀自信的老板,他的员工久而久之也会树立起一种自信心,这便是榜样的作用。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领导者要管理自己的下属,首先要管理好自己,只有自己到了,才会让众人心服口服,从而引领自己的团队乘风破浪马到成功。
另外,生活环境与当前的情境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个体行为。
虽然说遗传的各种性格爱好很难改变,但只是很难,并不是说一定不能改变,后天的生活环境也决定了人们的性格特点。
一个害羞腼腆的人,随着接触的人多了,也能逐渐变得健谈起来,只是这个过程比一般人要慢一些而已,这并不能否定生活环境对人性格的形成的决定性作用。
这个生活环境也包括很多方面,比如
说人成长的文化背景、早年的生活环境(贫穷、富有、农村、城镇等)以及家庭朋友和社会群体的规范等。
除了个体的生活环境对个体行为有影响外,现实中所处的情境个体的行为也有很大的影响。
中国人的传统,说话做事都要讲究场合,什么场合该怎么样都是不一样的。
比如在人家的葬礼上你就不能摆一张笑得像花儿一样的脸在那儿,那就不对了,很定会招人烦的。
所以,一定的情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也是绝对性的。
实际举一个例子说明组织中的人的行为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企业是一个大组织,员工是组织中的一份子,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影响是相互的。
员工行为的正向发展决定企业的正向发展,因此塑造员工正向的行为对企业发展十分重要。
而员工在企业中受到的影响因素有:
1、薪资的影响:薪资报酬可以满足员工的基本物质需求;从“经济人”的角度:多数人干工作都是为满足基本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因此,只有金钱和地位才能鼓励他们努力工作
2、工作环境的影响:工作环境包括从上班地点、停车场的大小到办公楼、办公室或车间的设计等一切物质环境状况。
期中照明、噪音、色彩、音乐、温度和湿度等具体环境因素对员工满意度与工作效率尤为关键。
当工作环境能让员工满意时,就能引导员工积极的工作态度,而态度对行为具有指导作用,积极地态度指导着积极的行为。
3、人际关系的影响:在工作群体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信任、关心、友爱会造成良好、融洽的社会心理气氛,使人产生开朗、乐观的情绪,激发工作热情;反之则容易是人压抑、孤独、苦闷,从而对工作、生活、人生形成逃避、甚至对抗等消极太度。
从社会人的角度来看大多数员工不单纯以追求金钱
为满足,他们有超越生理,社会和心理的需求,如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友情和归属感,希望得到他人的信任和尊重等,那么在人们的实际生活中人际关系就必不可少。
从社会知觉的角度来看,人际关系的好坏间接地反映着人的社会知觉、社会知觉对人的行为有着重要影响。
4、团队的影响:现今社会,团队协作这一词变得非常流行,团队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人是一种群居动物,在工作、生活中往往需要加入或组建群体,群体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而且群体组织对行为的影响有:群体规范、群体压力与从众行为,这些对企业、员工而言,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5、企业文化的影响: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它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其核心是企业的精神和价值观。
这里的价值观不是泛指企业管理中的各种文化现象,而是企业或企业中的员工在从事商品生产与经营中所持有的价值观念。
在企业管理中,管理者应该充分考虑个体在组织中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综合利用各种理论,提高个体的积极性与团队的合作,提高组织绩效,使其达到最佳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