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的意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摄影的意义


摄影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自然交汇的结晶,是了解、认识、反映社会现实的形象化手段,是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形式,是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摄影者通过画面的构思、色调的均衡、场景的剪裁给观赏者带来美的享受,使观赏者真正得到心灵的满足。与此同时,通过对摄影器材的了解,我们可以接触到现代科学各个领域,拓宽知识范围,提高艺术修养。因此,摄影不仅仅是会摆弄照相机,而是一种包括应用科学、想象与设计、专业技巧和组织能力的综合过程。素质教育相对于应试教育来说,是一场革命,它是全面发展的教育。将摄影艺术作为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项内容,对高校学生进行摄影知识和摄影艺术的教育,既是一种科技活动,又是一种美学教育。所以,对大学生开展摄影艺术教学活动,不仅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而且有助于丰富素质教育的内容,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在大学开设摄影课,主要会使学生得益于以下方面:
一、培养、开发大学生的艺术素质
艺术本身是人们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和工具,借助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技巧,在精神与物质材料,心灵与审美对象间相互作用、相互结合的前提下,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创造性劳动。
在人类的社会生活里,存在着自然美、社会美这两种客观世界的第一性的现实美,也存在着艺术美这种通过人类创造的第二性的反映美。而审美意识和创作活动,就是以艺术美的形式来反映自然美和社会美的中介,是一种人的自由创造的审美意识的物化形态,是人通过情感和艺术技巧规律的屏障,窥透自然之一隅,摄影艺术就是这样的瞬间艺术。而这种瞬间艺术所包含物质世界较多的信息,是其他艺术手段所难以取代的。以有限瞬间的时空艺术来反映自然与生活中广阔的意境,是一个当代大学生所应有的基本艺术素质。大学理科类学生一般注重推理和计算,受艺术的熏陶相对较少,而通过对摄影课程的学习和
实践,可以显著提高审美观和艺术修养。就是文科类学生,他们刚从中学阶段毕业,多数人对艺术也知之甚少,往往是热爱某门艺术而尚未能人门创作。所以,绝大多数的大学生都有着提高自身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的迫切要求,这是开展艺术教育的有利条件。
与音乐、美术作品不同,摄影作品的视觉感受更为真实,而摄影创作又无需花费太多的时间,相比之下,进行摄影艺术创作无须像音乐、美术创作等一开始就要求较厚实的功底作基础。甚至看似普通的一幅摄影作品,只经过了内行简单的几下剪裁,画面删去了杂乱的景物,突出了主体,作品视觉

效果大为改观,结果可能成为人人称道的佳作。所以,全国大学生热衷于参加摄影创作的人数远多于参加音乐、美术创作的人数。易于开展群众性创作活动正是高校摄影教育的特点和优势,因而,摄影就成为高等学校中极为重要的艺术教育阵地.
二、培养大学生的审美能力
摄影既然是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其美学价值不言而喻。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欣赏和创造美的教育。摄影用来完成艺术创作,凝聚了拍摄者的审美追求以及对生活的爱憎评价,并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这种具有审美属性的创造活动就是我们常说的摄影艺术。由此可见,摄影在拍摄活动中所获得的图像,是否具有审美属性,是区分纪录手段还是摄影艺术这一不同性质的根本依据。摄影艺术的审美过程可以使人们从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去发现独特的美,把从外在获得的知识,内化于人的身心,从而形成稳定的品质和素养。通过照相机这个工具,加上精湛、娴熟的艺术技巧,创造出既具有历史纵深感、又有高度艺术价值的优秀作品。要具备与大学生身份相符的审美能力,创作出具有一定表现力的摄影作品,还要广泛涉猎古今中外的美学、文学、绘画、书法、雕塑、音乐、建筑、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各个文化艺术领域,了解各感知要素的审美特点,逐渐通过观赏感知、审美想象、审美情趣,然后建立起个人独特的摄影美学观。通过审美鉴赏活动,细心领会、反复揣摩各种文化艺术的特有语言和表现手法,有益于博采众家之长,丰富想象力,激发艺术灵感,拓展创作时的表现力,对摄影实践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大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有效地提高艺术素养,使创作活动站在一个高起点上,在实践中逐渐形成自身特有的形象思维方式,审美感受力和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而欣赏他人的摄影作品时,又会运用自己独特的欣赏习惯、审美情趣和经验,调动自己的想象力来体验作者在作品中所传递的信息和情感,可能会赋予作品新的意蕴,产生仁者见仁,义者见义的结果。甚至发掘出摄影者在创作过程中未曾领悟到的、含义更深沉、更广阔的思想内涵。以不同欣赏角度、高度得到的审美感受和审美评价凝练而成的信息,通过交流,让创作者进一步了解自身创作上的优势、特点、缺陷和不足,得以提高摄制者的艺术趣味,鉴赏能力和创意水平。在技术上也可以围绕艺术构思而对创作时的布局、用光、构图、情感投入、整体动势、内涵真谛等方面重新认识,甚至可能产生质的飞跃。长期反复实践和重新认识,可以使学习摄影者得到丰富的知识、灵敏的思维、高尚的道德

情感和顽强的意志品质,最终奉献给社会构思独特,思想内涵深刻,艺术价值不凡,意境深远的艺术精品。在这种感知——创作——再感知的螺旋上升中,也使得摄影者产生更加完善的世界观。

三、摄影有助于丰富情感
照相机没有感情,但使用照相机的人不可能没有情感。比如,高兴是一种欢喜和愉快的感情,高兴起来拍照,按一下快门,尽管还没有看到所拍的照片,但他相信自己眼睛看到的就是手拍到的,于是心灵得到满足,高兴的情感便实现了。情感心理学认为,人从儿童到青年,情感的发展是有阶段性的,并且在每个阶段情感的表现和发展有各自特点,在不同阶段,摄影活动对情感的发展所起的作用也是互不相同、各有特点的。在儿童阶段,拍摄者由于思想的不成熟和情感的不稳定,表现出的往往是一种主观的、以感情为基础、以自我为中心的特点。在少年阶段,拍摄者在感情上仍然以自我感觉为支柱,但是已开始更多地依赖抽象的思想和内心情感,能够控制情绪并且与思想相互作用。在青年阶段,拍摄者倾向于以个人喜爱的方式来实践他们的社会和知识技能,并且关心他们自己的感情和智能。人的审美情趣有高低雅俗之分不同的人对美的感受欣赏表现是有差别的!这种差异与年龄学识气质#教育等因素有关识别美与丑善与恶崇高与卑下都需要教育和引导"摄影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的艺术表现对象是自然与社会每一幅成功的摄影作品都表现了作者的情感思想性格等表达了作者对美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通过各种传统和现代的摄影教学手段以美的作品美的形象美的情感为特点从情感上打动学生感之以形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实对美的事物从感知到理解再到欣赏的过程从而提高学生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一个探索更亲密关系的新的情感依恋的阶段,拍摄者感情表露大胆而 艺术的审美心理结构一旦经过物态转化为作品,作为一定历史阶段的社会存在,就表现出受历史影响的审美个性,并被一定时代的观赏者所接受,就具有了某种表现性和可接受性。而一幅摄影作品的完成,既是摄影者创作的终点,又是观赏者欣赏的起点。所以说摄影作品是摄影者溶审美心理和生活经验于一体的劳动创作成果,其中包涵着摄影者、制作者鲜明的审美个性、内涵与思想,进而溶入观赏者对生活新的感情。 摄影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它的艺术表现对象是人、自然与社会,每一幅成功的摄影作品都表现了作者的情感、思想、性格等,表达了作者对美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通过各种传统和现代的摄影教学手段,以美的作品、美的形象、美的情感为特点,从情

感上打动学生,感之以形,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实现对美的事物从感知到理解再到欣赏的过程,从而提高学生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摄影能让学生主动地在现实生活中寻找美,留意在生活中遇到的事物,关注现实世界并发掘它具有的价值,尤其是审美的价值。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可以提炼的,可以感动人的美好的事物。虽然我们所处的现实并不是完美的,但它是实在的、活生生的,在各种矛盾中、在现实的冲突与撞击中,才更会显示出生命的活力与真实朴素的美。在摄影教学中,我们可以从学生们的实际情况出发,而学生时代的生活最重要的主题就是校园文化生活。我们就可以指导学生从校园生活中挖掘素材,发现现实生活的美。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多举办一些摄影的观摹展示,或是拍摄活动,如以“校园一日”为主题,让学生通过摄影从多方面多角度来体现自己的生活学习、文体活动。让他们自己去观察体验自己的生活,发掘有价值的事物。
四、培养大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
歌德说过:“艺术家对于自然有着双重关系,他既是自然的主宰,又是自然的奴隶。”唯物辨证法的最基本原理是“存在决定意识”。一切艺术创作的根基都深植于自然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生活是一切艺术的源泉。任何一个艺术品的创作者都无法截然割裂他所进行的创作活动与生活的关系。摄影艺术是通过塑造特定形象,以具体地反映自然状态和社会生活,表现出创作者思想感情和艺术造诣的摄影作品。而作为生活经历不足的学生,以摄影为媒介,深入生活、体验生活、观察生活更显示出其重要性和必要性。摄影活动则可以成为学生贴近生活、固化生活瞬间的媒体。创作出来的作品反映了生活,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艺术形象又能引起欣赏者的共鸣,会对生活产生文化的飞跃。
从总体看,我国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接触的现代机电设备仍是有限的,特别是文科类学生,对的接触更是偏少,对现代化设备的原理和操作非常陌生。而摄影课程提供了一个实习的机会,使大学生对现代摄影设备涉及的光学、机械、电学以及化学显影、定影等多方面的知识进行系统有机地组合和应用。经过几十课时的理论学习和实习,大学生将会显著地提高应用现代化设备的知识水平,他们学会掌握光学成像、景深以及曝光、显影等的规律,并且了解照相机、闪光灯等设备的大致结构和原理,以及准确使用的操作要领。这对大学生的素质提高有极大的好处。总之,摄影课程短短的几十学时,使大学生逐步熟悉和掌握一些较为复杂的现代仪器设备,为自己的艺术创作目标服务。可以说,

很难再找到一门艺术类教育的课程需要掌握和操作如此之多的现代设备。这对于大学生素质的提高,尤其是文科类大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诸如办公自动化等多方面工作打下了一个基础。
五、培养出具有艺术魅力的意境
当人们欣赏唐代诗人王维的诗画时,常常赞叹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难以言传,只能神会。这种看则无形,实蕴于心的美学概念,古人称为真境、诗境,就是现在大家所谓的“意境”。
意境来自人们敏锐的感受力、丰富的想象力。景与情的交融,会使人产生形象思维的飞跃。以熟练的技术捕捉到的事物瞬间定格,则是以摄影艺术的形式表现出了一个独特的意境,在这个意境中,人的“情”会脱离日常生活中的自我,成为被赋予特定感情的景象、事物组合而成的以照片形式表现出的艺术形象。在这个艺术形象中,情是景的升华,景是情的基石。意境是摄影艺术创作构思的中心环节,是摄影艺术者不断追求的更高层次。一旦摄影者把自己的主观因素(如情感、理念、个性、经验、气质、风格等)融合到作品中成为凝练的客观影象,在一些情况下能给欣赏者带来某种值得品味把玩的茵韵,并带来激发想象力的热情和空间,引起思考和内在精神的强烈共鸣,产生具有震憾和冲击力的感受。这种充满思想内涵的瞬间形象,是大学的摄影者所孜孜以求的,需要较长时间的技术培养和艺术熏陶,需要对现实的观察力、对社会的责任感、开阔的文化视野和艺术修养,进而产生价值观念和审美理念的自我超越,这并非一朝一夕可以达到的。
可见,一幅摄影作品的意境是摄影者使用摄影器材,以奇特的构图、和谐的光线、协调的色彩、生动的图象、健康的思想内容构筑起的充满感情色彩的空间,诱导欣赏者进入艺术佳境。这种近似佛教中禅机的意景,以无言图象予人神会,得到启迪、感悟和得到更高境界的精神享受,达到“心灵与心灵相通”,共同领悟到远远超出画面的“无声的诗”。
六、培养预见力和敏捷的动作
人的双眼观察到的是时间与空间长河中动态景象,而照相机则成为时间、空间的裁切刀,裁取其中一段的瞬间景物。而这瞬间景物记录是否得当,是否有艺术的感召力,有赖摄影者对拍摄结果的预见力和敏捷的动作。
摄影者必须学会用照相机取景窗作为眼睛的延伸去观察事物,并逐渐培养出从取景窗内看到拍摄后的完美照片并果断裁取它的能力,才可能减少工作的意外失误、材料的浪费和时间的空耗。
初学摄影时常感到受取景窗的局限,不能框下面对的一切,对作品取舍总怀若干遗憾。而当逐渐

熟悉手中相机,使取景窗包容更多的可能与变化时,走向成熟的构图、成像就能够更加敏捷和准确。用一位哲人的话就是“巨匠在限制中得到自由”。
照相机的镜头是以一种直白的方式来揭示世界的真面目,固定历史的瞬间,扩展人类的视野,而摄影者却需要有驾驭这一切的敏锐洞察力,具备预见性的控制能力,同时,去芜取精,使被摄物体留下清晰、准确的影象。摄影者在不改变事物基本真实的前提下,创造性地再现摄影美,而能创造这一切的最终价值则取决于摄影者的观察方式和取裁能力。
提高大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好途径
多年来,对我国大学生的普遍评价起动手能力差,究其原因有师资问题,还更有设备问题。许多实验课的安排也仅有一、二个小时,往往是仪器尚未熟悉,实验却要结束了。而摄影教育却提供了一个极好的途径,使大学生在几年的时间里熟悉摄影设备,经常有机会使用不同的装置。而且,学生们对开展摄影活动普遍是欢迎的,个人的积极性较高,许多大学生也有经济能力购买传统的廉价照相机,放在身边经常使用,熟悉操作,逐步能自如地实现创作的意图。他们要观察光线和景物,根据创作的要求,确定光圈和快门的数值,并在进行聚焦和取景等步骤之后完成拍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个大学生如果能够熟练使用自己的普通照相机拍出一批有一定艺术水平的照片,还能研究和动手排除一些小故障,使设备使用得心应手,这就说明了其科技知识应用能力、动手能力和艺术创作修养都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随着数码照相机的日益普及,大学生们还可以进一步学习掌握用计算机处理数码照片,这又是一个创作的新天地。同时这也是对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的一个极好的结合点。
七、培养大学生心理素质
摄影有助于开发心智潜能直觉是萌发创意灵感的基本内在动力。直觉思维是摄影艺术创作和拍摄活动的根本思维方式。摄影拍摄和艺术创作时的心理(思维)过程可分为动机和动力(为什么拍)、题材和对象(拍什么)、表现手法(怎样拍)三个阶段。“为什么拍”,是指要调动起拍摄望和审美激情,对将来熟悉或不熟悉的拍摄内容进行预测,这个预测主要是靠直觉感,当端起相机面对纷繁无序、丰富多彩的客观事物时,就要思考“拍什么”,即使面对已确定好的拍摄对象,也要判断何时按门,这个思考判断也是靠直觉感。当然,这三个阶段是一个完整连续的、有时是很短暂的过程,直觉思维的发生是一种自觉与不自觉的行为,是一种说不清楚、道不明白的心理感觉。摄影对象所具有的唯一性、整体性、现

场性、瞬间性的特征又制约和规定着摄影的思维方式,所以摄影者在按动快门的瞬间,怎样构图、怎样曝光、怎样变换角度、怎样调换色彩等一系列技术及艺术技巧的处理,都主要靠直觉来把握,这种靠直觉思维来拍摄的方法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抓拍。直觉思维要求一种异常敏锐的直觉眼力,这种眼力是由各种力(物理力、生理力以及理智力、感受力、意志力等)的相互作用所维普资讯产生的一种“合力”,是人的摄影活动和人在生活中形成的感性积累、情感体验积累和知识经验积累。直觉思维使拍摄者处于一种非自觉、非理性的状态,这种自觉不自觉的状态发挥了人的右脑功能,从而可以有效地开发和培养人的心智潜能。众所周知,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存在着一些明显的薄弱环节,特别是独生子女人数越来越多,这一群体从小被呵护太多,在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与人交往等方面存在着许多不足和误区。据各地抽样调查统计,有明显心理障碍的大学生约占到总体的15%一20%,这严重影响着高校的学习生活和校园稳定。改变这个现状需要从多方面做工作,而积极开展摄影活动也是引导改善大学生心理素质的一个好途径。通过摄影选修课及学生社团活动,几乎各个高校都成立了学生摄影的协会或摄影兴趣小组,还每年组织多次外出拍摄活动。关注并引导好这一活动会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在共同的志向及爱好下一起外出开展拍摄活动,这和教学规定的实习有所不同,大学生们不受框架限制也没有为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的被动感觉。这又和一般的假日旅游有所不同,有的是创作要求对景物的仔细观察和体验,以及构思创作的激情。活动中,既有人在山水或异乡之中的新奇和快乐,也有遇到吃、住、行、设备不足、体力不支等意外困难的苦恼。通过互相帮助和个人体力、意志的磨练,克服了困难,又深刻地观察并溶人在共同的生活之中,人的感情会起变化,团队中同学间的友谊在加深,共同克服困难使集体主义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得到培养并上升为素质的提高,
另一方面大学生积极参加摄影实践活动!在消除心理障碍改善心理素质方面也受益颇多 由于摄影选修课的普遍开设以及大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在大学生中已形成了较广泛的摄影爱好者群几乎所有的高校都成立了学生摄影协会或摄影兴趣小并经常组织外出拍摄活动通过社会实践!游历名山大川观察风士人情等摄影实践活大学生们更加关注社会增强了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增强了人际沟通能力 活动中还会经常遇到吃住行设备不足体力不支等困难

通过团队成员的互相帮助和个人体力意志的磨练克服了困难!加深了团队中同学间的友谊既陶冶了情操培养乐观开朗的性格!又培养了坚韧不拔克服困难的意志和团队协作精神!潜移默化中个人的心理障碍也会逐步得到消除和矫正.我国从80年代后期蓬勃兴起的教育改革中,把素质教育放在了很高的地位。现在我国实行的是沿用了几十年的应试教育,严重脱离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应付考试和升学为目的的违反教育科学规律的一种教育模式。它片面强调灌输结构并非合理的书本知识,忽视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的全面发展,使智育目标狭隘化,阻碍个性发展,酿成严重的考试弊端。而素质教育则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素质教育中的素质包括智力因素(文化、技能、认知、需要等)与非智力因素(品德、感情、意志、性格等)。素质教育中重视的是人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同步发展,也是重视人的个性差异的教育,是在人所具有的基本素质基础上,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能,使其人格得以完善与自由和谐发展的普及性教育、大众化教育。
八、培养大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健康高雅、广泛深厚、稳定专一、积极有效,往往是衡量一个人兴趣品质的标志,一个人的兴趣品质又往往影响着这个人的心理智能能否得到充分而全面的发展。比照绘画、音乐等其它艺术形式,摄影具有的易学、易会、易见效果的特色,充分体现“寓教于乐”、“寓教于学”的精神。摄影教学本身就具有愉悦教学的功能,它可以使学习变成精神享受,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学习的快乐,学生在赏心悦目的视觉愉悦中,能够比较容易地掌握所学的知识,从而消除一般教学的枯燥性与乏味性。同时,教师可以用图形、图像媒体和多媒体为手段进行教育,使教育内容可见度大为提高,教育内容更加直观、生动,教育的信息量大大增加,增强学生观察问题、理解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显著地提高教育效率,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九、摄影有助于培养动手能力
作为一种工具,照相机包括各种应用附件,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无论大学生还是中小学生都可根据自身智力和经济条件,选择不同类型的合适机型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照相机实际上是一个“高级玩具”,它充满了知识性、趣味性、实验性和创造性,它集物理、化学、机械、电子、电脑、材料、数学等学科为一身,融科技常识和专业学问为一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那丰富的功能,可靠的效应,便于入门,充满了趣味;它那复杂的性能,神奇的奥秘,引发人们探索的欲望。重要的是,它可以培养并充分展示人的创造能

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从而“解除相机烦琐的操作,全面释放创作空间”(佳能相机广告语)。所以,在素质教育中,选择摄影工具来培养人的实际操作能力及动手能力是很合适的。摄影教育作为一种学习美、感知美、创造美的教育活动,对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并提高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实践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思维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是从社会实践中产生的,思维离不开实践。摄影教师要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根据他们的专业、个性特色进行引导,启发他们的思维,让他们打开思路,增强信心、拓展创新思维空间,并做到举一反三。创新不只是抛开旧的创造新的这种浅显的诠释。作为艺术创新更多的突破是该艺术门类在某一新的领域中的巧妙结合,这就需要个性的张扬和丰富的想象。每个人都是社会上不同的点,都有着不同的知识结构、不同的潜质等,这些都有利于摄影的艺术特性在多学科的渗透和交融中得到充分的展现和发挥。通过注重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审美意识及造型能力的开发培养训练,以强化学生对摄影的理解和表现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十、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
进行摄影艺术创作,重要的不是结果,而在于时时处处闪现的创造的火花。照相机、感光材料的不断进步,为摄影家解放了双手,使他们能更多地专注于艺术,专注于创造,即使一个初学的儿童也能很快地进入创造的阶段,也正是因为摄影技术的普及性,艺术创新要求更高,难度更大。一种有作为的创造状态必定是充满创造性思维的,一百个优秀的摄影师从同一个位置拍摄同一对象,可以得到一百张不同的照片,同样,一个优秀摄影师从同一个位置拍摄同一个对象,也可以拍出不同的空间关系结构的影像。摄影艺术表现的视域广度和感知映像的丰富(借助摄影媒介特性获得的客观、主观世界),是其他视觉艺术无法比拟的。
然而作为普通大学教育中的摄影课,虽然是边缘学科,就摄影而学摄影是远远不够的,也是不可能学好的。而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才是至关重要的。所以,科学地设置课程,成了摄影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从技术方面要学习照相机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学习感光材料、曝光技术与技巧、摄影滤光镜、暗室技术与技巧、数码摄影技术等;艺术方面要学习摄影构图、光线处理、色彩构成、人像摄影、风光摄影、新闻摄影、广告摄影、显微摄影、司法摄影等;还要学习相关的修养课,包括艺术概论、美学、绘画、中外美术史、大众传播学、法律、计算机、语

文写作、外语、哲学等等。由此可见,构建一个合理、完善的摄影教学体系涉及到的知识面很宽,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又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得到的是综合性知识,全面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使大学生一专多能、爱好广泛,既有扎实的文化科学知识基础,又有一定的工作技能,也有审美鉴赏能力和创新能力,以超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可塑的发展潜力、敏锐的洞察力、强健的体魄和超前的领先意识,去适应正在建立的市场经济体制中竞争与发展的需要。
总之,摄影是传播先进文化的载体,摄影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在培养高素质人才方面发挥出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