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秋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及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6篇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6篇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6篇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1 教学目的:●学生对除数十位上的数较小,个位上的数又不接近整十数的除法,学会灵敏运用试商方法。

●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比拟、灵敏运用知识的才能。

教学重点和难点:学会灵敏运用试商方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沟通。

1.让学生口算。

145 158 164 254 245 263 156 147 156+15 258-252.在下面的里填上<或>。

256 160 159 1203.笔算下面各题。

33〕2 8 0 38〕1 8 0独立试做,反思做法,到达灵敏运用让学生观察复习3得两道题是用什么方法试商的?各有什么特点。

二、探究新知1、学习例4。

〔1〕出例如4:学校礼堂每排有26个座位,四年级共有140人,可以坐满几排?还剩几人?〔2〕引导学生根据问题列出算式14026=〔3〕让学生利用学过的试商方法进展试商。

完成后说说有什么感觉?〔4〕小组讨论有没有别的试商方法。

然后进展小组汇报交流。

〔5〕老师把学生说的几种情况板书,让他们比拟那种方法简便一些,根据题目的特点灵敏运用,选择适宜你自己的试商方法。

学生观察、比拟哪一种方法简便些?2、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例题和做一做的题目中除数有什么特点?这类题目用什么方法试商简便些?使学生认识到:遇到除数是14、15、16、24、25、26商是一位数的除法,可以利用口算直接想出商几,这样试商比拟简便。

三、练习练习十五第512题第5题,全班共同练习,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第6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解决实际问题。

练习时,让学生独立分析^p 解决问题。

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帮助。

做完后,请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引导讨论两题之间有什么联络?第7~11题,实际应用的题目。

学生通过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既稳固了计算的方法又体会了计算的意义和作用。

第12题,是开放题。

让学生自主选择条件,独立解答,再互相交流思路。

四、总结。

〔略〕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2 一、教学目的本册教材包括如下内容:四那么混合运算;多位数的认识;多位数的加减法;角;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相交与平行;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可能性;总复习八个单元。

小学四年级苏教版数学上册全套教案

小学四年级苏教版数学上册全套教案

小学四年级苏教版数学上册全套教案目标本教案的目标是为小学四年级学生设计一套适应苏教版数学上册的教学计划,以帮助他们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教学内容本教案涵盖了苏教版数学上册的全部内容,包括以下几个主题:- 数的认识和比较- 加法和减法- 乘法的初步认识- 除法的初步认识- 分数的初步认识- 长度和时间的认识- 数据统计和图形- 位置和方位的认识教学目标通过本套教案的研究,学生应能够:- 认识和比较各种数,并掌握数的读写方法- 掌握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并能解决相应的简单问题- 了解乘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乘法计算- 了解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除法计算- 了解分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数计算- 认识长度和时间的基本单位,并能进行简单的度量和比较- 掌握数据统计和图形的基本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统计和图形绘制- 了解位置和方位的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位置描述和方位判断教学方法为了达到上述目标,本教案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和讲解: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 游戏和活动:通过游戏和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练和巩固:通过大量的练和巩固训练,帮助学生熟练掌握所学内容,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和应用能力。

- 检测和评价:通过定期的检测和评价,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和不足,帮助他们及时调整研究方法和提高研究效果。

教学安排本教案的教学安排为每周5天,每天1节数学课。

每节课的教学时间为40分钟。

教学评价为了评价学生的研究情况和教学效果,本教案将采用以下评价方式:- 日常表现评价: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参与度进行评价。

- 练和作业评价:根据学生的练和作业情况进行评价,包括正确率和完成质量。

- 小测验评价:定期进行小测验,评估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 期末考试评价:通过期末考试,全面评估学生对整个数学上册内容的掌握情况。

2017年秋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及教学反思

2017年秋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及教学反思

1.认识容量和升2.认识毫升3.升与毫升的换算1.认识常用的容量单位(升、毫升),掌握这些单位间的进率。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观察与思考相结合的实践能力。

3课时升的认识教材第1~3页的内容。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升,初步建立升的概念。

2.使学生用量一量的方法,知道1升有多少。

3.建立容量单位,培养学生估量液体多少的意识。

重点:认识升,初步建立升的概念。

难点: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选择合适的单位表示液体的多少。

量杯,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盒。

学生拿出自己的水壶,说说能盛多少水。

与同伴比一比谁的水壶盛的水多。

如果比不出来,教师可提供一个标准量杯,具体量一量,然后比出结果。

1.结合经验,提出问题。

思考:为什么教师提供了一个量杯,就能比出谁的水壶容量大?引导学生明确,为了准确测量或计量容器的容量,要用统一的单位。

2.体验感知。

(1)拿出各种容量不同的实物,1升的酱油、2升的可乐、3升的饮料和4升的油漆等。

(2)让学生掂一掂,估计大约有多重,说一说你用的是什么单位。

(3)讲述:计量像水、油漆等液体的多少,通常用升作单位。

(4)感知1升有多少。

教师操作,学生感知。

再次让学生掂一掂1升液体的质量。

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容器的容量正好是1升。

3.拓展应用。

(1)自制1升的容器。

(2)分别测量出升、升和升的水。

1.填一填。

(1)计量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多少,通常用()作单位,可以用字母()表示。

(2)棱长为()分米的正方体盒子的容量正好是1升。

(3)和相比,()盛水少些,()的容量大。

2.下面哪些容器的容量比1升大,在括号里写上A;哪些容器的容量比1升小,在括号里写上B。

3.下面的容器大约能盛多少水?在合适的答案下面画“ ”。

18升 1.8升180升20升2升200升一种电暖壶灌满水烧开后,可灌满2个相同的热水瓶,1个热水瓶中的开水又能倒满4茶杯,这种电暖壶一次烧开的水,一共能倒满多少茶杯?课堂作业新设计1. (1)升L(2)1(3)碗炒锅2. A B B A3. 18升2升思维训练8茶杯教材习题第2页试一试略第3页练一练1.第三个杯子的容量最小;第二个杯子的容量最大。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篇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篇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篇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巩固掌握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o。

2、,知道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特点并能够辨认和区别它们。

教学过程:活动一:简单基础的题目。

1、作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高和底。

谈谈注意什么问题?(强调钝角三角形高的画法)2、三角形的稳定性。

说说生活中很多事物都用到三角形的原因是什么?3、给出三根小棒说说可不可以组成三角形?3.4.5 3.3.3 2.2.6 3.3.5为什么?三角形的分类:注意三角形各自之间的联系及个三角形的特点。

活动二:解决问题1、求三角形各个角的度数。

1) 三边相等2) 等腰三角形,顶角是50度3) 有一个锐角50度,是直角三角形根据题目所给条件——分析——解决——汇报解题思路2、爸爸给小红买了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风筝。

它的一个底角是75度,顶角是多少?观察找信息——分析——解决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内角和各是多少度?活动三:提高题1、能画出有两个直角或者两个钝角的三角形吗?为什么?交流——汇报2、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能求出下面的四边形和正六边形的内角和吗?交流讨论——汇报四、综合练习:课本P127 8 P一三0-一三110、11、12、一三总复习——三角形的练习卷复习目标:1、通过讲评练习使学生对三角形的相关概念更清楚。

2、熟练画出三角形的高和底3、三角形按角分和按边分的分类,以及通过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来求三角形的各角,特殊三角形的求角度。

复习过程:1、复习概念:概念:1、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3、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4、三角形任意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条边2、练习讲评:(一)在钉子板上画指定的三角形注意:画的时候为了准确,需要画在钉子之间(二)填空:1、一个三角形有()条边、()个角和( )个顶点2、三角形按角的大小来分,可分为()、( )( |三类3、三角形按边的长短来分,可分为()、( )注意:基础概念题,主要是给学生对知识做个梳理4、5、6、题主要是根据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来计算角度,除了方法外,还要强调细心计算。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材内容包括:分数的初步认识、角的初步认识、数的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解决问题、数学广角等。

这些内容旨在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学产生了一定的兴趣。

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一些概念和运算规则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巩固。

此外,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注意力集中程度也有所不同,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个别指导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教材中所涉及的知识点和技能,能够熟练运用。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和价值。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教材中的知识点和技能。

2.教学难点:对一些概念和运算规则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入知识点,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合作交流法: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教材、PPT、黑板、粉笔、练习题等。

2.教学环境:教室布置整洁,教学设备正常运行。

3.学生准备:学生已掌握三年级数学知识,具备基本的数学运算能力。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情境,如分蛋糕,引入分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PPT展示分数的定义和基本运算规则,让学生初步认识分数。

操练(10分钟)教师发放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分数的计算和应用,巩固所学知识。

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分数知识进行解决,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 全册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 全册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全册一、教材概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是一本适合于小学四年级学生的数学教材。

该教材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基本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内容包括整数、小数、分数、面积和体积等数学知识。

二、教学目标本教学反思的目标是对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进行全面的回顾和分析,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为今后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三、教学内容回顾1. 整数:教学内容涵盖正整数、负整数的概念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际问题,让学生理解整数的意义,并能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2. 小数:教学内容包括小数的定义、读法、写法以及小数的加减法。

通过实际生活中的购物、计算等情景,让学生理解小数的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运算。

3. 分数:教学内容涵盖分数的定义、读法、写法以及分数的加减法。

通过实际生活中的分享、分配等情景,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并能进行简单的运算。

4. 面积和体积:教学内容包括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和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

通过实际生活中的测量、建模等情景,让学生掌握计算面积和体积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分析1. 启示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启示式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情景教学法:在教学中,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情景,让学生在真正的情境中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增强学习的兴趣和效果。

3. 合作学习法:在教学中,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互动,通过小组讨论、合作解题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五、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设计合理: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密切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通过情景设置和例子引导,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2. 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启示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等,这样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3. 学生参预度较低: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份学生的参预度较低,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理解较难点。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苏教版全册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苏教版全册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苏教版全册单元一:认识数0-99教学目标- 认识数0-99,能够正确读写和比较这些数- 通过游戏、实物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对数的感知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教学重点- 数0-99的认识和比较- 数的读写能力的培养- 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的培养教学内容和过程1. 导入:通过数的比较游戏引起学生兴趣,激发他们对数的认知。

2. 引入:通过实物和图片,向学生展示0-99的数,并帮助他们正确读写和比较这些数。

3. 讲解:详细讲解数的读写规则和比较方法,并通过举例让学生掌握。

4. 练习:组织学生进行数的读写和比较的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5. 温故:复习已学过的知识点,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6. 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醒学生进行复习。

教学方法- 游戏引导法:通过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 演示法:通过实物和图片等形式,直观地向学生展示数的概念和规则。

- 练习巩固法:通过大量的练习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

教学评价- 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检查他们对数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发现他们的问题并及时纠正。

- 定期进行小测验,检验学生对数的掌握情况。

单元二:加法与减法教学目标- 掌握小学四年级的加法与减法运算-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培养学生对数学运算的兴趣和自信心教学重点- 加法与减法的运算规则和方法- 运用加法与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发展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教学内容和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发学生对加法和减法的思考。

2. 引入:通过具体的例子,向学生展示加法和减法的概念以及运算方法。

3. 讲解:详细讲解加法和减法的规则和步骤,并通过举例让学生掌握。

4. 练习:组织学生进行加法和减法的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5. 温故:复习已学过的知识点,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6. 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醒学生进行复习。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全册数学教案上册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全册数学教案上册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全册数学教案上册
教案一:认识数
教学目标
- 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将能够认识数的概念。

- 学生能够正确书写0-100的数字。

- 学生能够将数字与实际物品进行对应。

教学准备
- 数字卡片0-100
- 实际物品,如纸张、铅笔、橡皮等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数字卡片,让学生观察其中的数字,并询问学生他们认识哪些数字。

2. 引导学生认识数字0-100:教师通过展示数字卡片,逐个让学生读出数字,并帮助他们理解每个数字的含义。

3. 数字与实际物品对应:教师展示一些实际物品,如纸张、铅笔等,然后让学生用数字卡片来对应实际物品的数量。

4. 练:教师出示一些数字卡片,让学生用纸和笔书写出对应的数字。

5. 小结: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强调数字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了直观的教学方法,通过实际物品与数字之间的对应关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字的概念。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增强了学生的研究兴趣。

下节课可以通过游戏形式来巩固学生对数字的认识。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反思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1认识升教学反思课上分成了三个步骤:1.在观察、操作、比较中认识容量的意义:在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观察大小明显的两个杯子,让学生发现杯子的容量是有大小的。

然后组织学生应用操作的方法来比较两个大小不明显的杯子,掌握比较杯子容量大小的方法,最后通过“想想做做”的1、2练习,进一步感受这种比较方法,体会容量是有大小的。

2.在认知冲突中引出容量单位升:创设一个“比一比,老师家的几号水壶的容量大?”这一个问题情境,学生在争论中产生统一和认识容量单位的心理需求,这时及时让学生说说你知道的容量单位?关于升你知道些什么?用这样的问题激发学生的生活经验,激起对学生容量单位的欲望。

3.在估计与验证中认识1升:在教学中,我尽可能地让学生通过观察、估计、验证、交流等数学活动来感受1升有多少,使学生形成1升的清晰表象。

在估计与验证中积累对1升的直观经验,在交流中去强化对1升大小的体验。

首先让了解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的容量是1升;其次,让学生观察哪些容器可以倒入1升水,体会不同形状的容器可以装1升的水;再次,让学生估一估把1升水倒入自己的水杯中,看看可以倒几杯,再动手操作验证;最后,我让学生估计热水瓶的容量大约是多少升,以及估计脸盆的容量。

在学生初步感知1升后,让学生充分的去估。

这也是注重学生的估计能力。

不管是教师自己演示还是学生的操作中,都要注重让学生先估计然后在操作,这样也培养了孩子们的估计能力。

因为估计能力是我们新课标中所重视的一个能力的培养。

认识毫升教学反思今天认识的是毫升,有了孩子们的亲身体验,相信他们都已经能建立一定的表象了,在认识1毫升的水有多少时,我稍多花了一些时间。

学生虽然也知道1毫升的水很少,但究竟有多少却并不清楚。

为了让学生有个正确的认识,我在教学时联系实际用滴管做了实验,通过用滴管滴出1毫升的水,说说有几滴,让学生深切的体会到1毫升到底有多少。

为了方便学生以后的估计,我接下来又分别用量筒量出了10毫升、50毫升、100毫升、200毫升,并且将它们导入各种不同的容器中,让学生感受10毫升、50毫升……到底是多少,这对学生在后面的练习有很大的帮助,使学生的估计有一定的依据。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全册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全册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全册反思一:除法、角和混合运算这三个单元的经验总结经过半学期的教学,通过学习“除法”,“角的度量”,“混合运算”,三个单元的教学,感到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是完成教学任务所不可缺少的教学手段,是促成学生知识形成的一剂“良药”。

现就这半期来教学工作作个小结。

一、教学上比如在教学“乘法”时,我遵循了以下教学原则:1、复习沟通,建立联系。

在教学新知识前,先复习一节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笔算和验算试题,目的在于为迁移做好准备,加强了新旧知识之间的沟通。

2、突出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在学习例题之前,我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根据情景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出算式,引出例题。

3、通过观察、探讨、交流,掌握新知。

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及合作交流的意识。

4、巩固知识、深化练习。

这样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分层次掌握所学的知识,先进行基本练习,使学生掌握两、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运算方法,再通过变式练习进一步巩固深化,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及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角的度量”时,首先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理解,从实际操作中,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让学生感悟到有些测量不能得到结果,从中体会到图形的产生是生产、生活中测量和计算的需要。

那么,学好“角的度量”的有关知识,就能更好地为生产、生活实际服务,从而增强学习的目的性和自觉性,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进度上鉴于教学中学生学习接受情况,不得不在具体教学中做了很大的教学进度调整,本来能在七周左右就能学完的内容。

不得不重新调整教学进度延长至九周。

三、提高策略这是对这三单元教学的反思情况总结。

在下半学期里,我将吸取经验教训,根据这次反思情况,制定各种有效措施,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及时跟踪追进,了解其学习情况,因材施教。

反思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合作探究中,通过观察,展开大胆猜想,在练习中认识有余数的除法,掌握余数的特点。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反思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反思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反思1.在这节课中,教师针对学生在竖式计算中常出现的错误,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和演示,帮助学生理解整十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通过多次练,学生的计算准确率有了明显提高。

2.教师在课堂上强调了整十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多个例题进行了演示,帮助学生掌握了正确的计算方法。

同时,教师还鼓励学生多加练,加强口算能力,提高计算准确率。

1.本节课的研究内容较为简单,使用“四舍五入”法来试商,将除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十数。

如果之前的内容研究得好,今天的研究就会很容易。

确定好商后,就能一次成功,无需调整商。

2.大多数学生能够很容易地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只有一小部分同学在高位减法、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面稍有困难,导致计算速度较慢。

1.本节课是在学会试商的基础上,教授学生如何使用“四舍”法和“五入”法来调整商。

在今天的课堂作业中,学生的正确率比之前几次要高。

2.在使用“四舍五入”法试商的基础上,本节课教授学生如何调整商,让商不过大或过小。

我让学生讨论今天商不成功的原因,并探讨如何更快、更准确地调整商。

整个教学过程自然流畅,学生也感觉能够理解。

1.在探究商不变的规律时,本节课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能力,体现主导与主体间的关系。

练内容形式多样,由浅入深,让学生进一步内化商不变的规律。

2.揭示规律并非一步到位,而是分步揭示。

首先让学生发现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然后让学生发现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最后提示学生乘任何数都得0,0不能当作除数,然后总结出商不变的规律。

1.在简单的周期课前,要求学生预。

在新课交流时,有些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见解和方法,只能循规蹈矩地参照书本。

缺乏主动性。

2.由于时间和生活经验的限制,孩子们在汇报生活中的周期现象时回答比较单一。

今后的教学中,要多渗入生活数学,让孩子们切实体会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相关性。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全册)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全册)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
小学教师反思记录表
(第一学期)
(第一学期)
(第一学期)
连湖小学教师反思记录表
(第一学期)
连湖小学教师反思记录表
(第一学期)
连湖小学教师反思记录表
(第一学期)
连湖小学教师反思记录表
(第一学期)
连湖小学教师反思记录表
(第一学期)
连湖小学教师反思记录表
(第一学期)
连湖小学教师反思记录表
(第一学期)
连湖小学教师反思记录表
(第一学期)
连湖小学教师反思记录表
(第一学期)
连湖小学教师反思记录表
(第一学期)
连湖小学教师反思记录表
(第一学期)
连湖小学教师反思记录表
(第一学期)
连湖小学教师反思记录表
(第一学期)。

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整数加减法、乘除法的计算法则,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认识小数,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读、写法,能够进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计算。

(3)掌握常见的几何图形的性质和特征,能够进行简单的图形变换。

(4)掌握常用的计量单位,能够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5)理解统计的基本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2)通过探究、发现、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交流和分享。

二、教学内容1. 数与代数(1)整数加减法、乘除法的计算法则和应用。

(2)小数的认识、读、写法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3)分数的初步认识,分数的表示和计算。

2. 图形与几何(1)线段、射线、直线的关系和性质。

(2)长方形、正方形的性质和特征,以及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3)平行四边形、梯形的性质和特征,以及面积的计算。

(4)三角形的概念、分类和性质。

(5)对称轴和对称图形的概念和性质。

3. 测量(1)常用的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和质量单位。

(2)单位之间的换算。

4. 统计与概率(1)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表示。

(2)简单的数据分析和概率。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采用直观教学,通过实物、模型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3. 采用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采用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案四年级上册全册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案四年级上册全册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案四年级上册全册一、教材特点和教学目标《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是按照新课程标准编写的,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核心目标。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四年级上册数学内容,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本教案包括四年级上册所有的数学内容,主要包括数的认识与比较、加法和减法的计算、长度和质量的测量、图形的认识、分数的初步认识等。

教学方法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和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提高他们的研究积极性。

三、教学步骤和教学重点1. 数的认识与比较教学步骤:- 通过具体的物品和图片,让学生认识并比较不同的数。

- 引导学生学会使用大于、小于和等于的符号进行比较。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数字的直观感知和比较能力。

2. 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教学步骤:- 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 教授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和技巧。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进行简单加法和减法计算的能力。

3. 长度和质量的测量教学步骤:- 教授长度和质量的基本单位。

- 引导学生学会使用尺子和天平进行测量。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进行长度和质量测量的能力。

4. 图形的认识教学步骤:- 让学生认识常见的图形,并了解它们的特征。

- 引导学生学会使用直尺和量角器绘制简单的图形。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图形的认知和绘制能力。

5.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步骤:- 通过具体的物品和图形,引导学生认识分数的概念。

- 教授分数的读法和表示方法。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分数的初步理解和运用能力。

四、教学评价和教学建议教学评价应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通过课堂练、小组合作和个别测试等方式进行。

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教学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主动性。

以上是《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案四年级上册全册》的简要内容,希望能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反思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反思

升和毫升第一课时1.通过活动使学生从不同的层次认识了容量这一新的概念,同时产生认识容量单位的需求,由此过渡到容量单位“升”的教学,感受“升”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并通过实验认识1升容量的大小,从感性上认识1升有多少。

2.在教学中,教师利用学生已有的对升和毫升的感性认识为基础,帮助学生初步感知容量的意义,再通过两个大小不同的杯子的比较,进一步加深对容量的认识。

这样的导入,比较符合学生的实际,以生活经验为基础,逐步上升为数学的概念,然后回到实际中加以理解,这同时也是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过程。

升和毫升第二课时1.通过实验,学生认识了容量单位“毫升”,以活动情境来让学生学习数学。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合作互动,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充分体现了数学课堂教学的互动效果。

通过教学,学生的活动要比上次有秩序。

2.教学毫升的初步认识时,组织学生观察交流各种饮料瓶上的容量标签,并通过动手操作,具体感受1毫升的实际数量,从而唤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轻松地获得了有关的知识。

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第一课时1.学生对于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口算掌握得还好,基本上都能很快地、正确地得出答案。

但是一些学生对于被除数不是整十数或整百数的计算有一些问题,特别是碰到有余数的除法,就会犯一些错误。

需要加强训练,特别是竖式计算。

2.本节课的主要问题在于一部分学生商的位置不能写正确,也有商乘除数有误的。

这充分说明教学只关心学生的自主探索、主动思考而忽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是不行的,对于学生的一些基础知识教师必须要抓牢抓实,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一些口算训练成为必然,并且这种口算题的设置要有层次,从简到繁,围绕学生本学期所学知识逐步深入。

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第二课时1.课堂上学生的正确率不高,在做题时,总是会有一些问题,如余数忘写,横式答案抄错。

但问题最多的还是竖式的写法。

2.分析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其一,也许是学生长期受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思维定势的影响,在列竖式的时候很多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将整十数看成了一位数;其二,是学生经过了两个月暑假,学生学习的状态、知识的衔接,尤其是计算能力都有所下降;其三,是因为教师在课堂没重点强调整十数除两、三位数除法的方法。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2.12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0的简便计算|》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2.12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0的简便计算|》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2.12 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0的简便计算|》苏教版一. 教材分析《及教学反思2.12 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0的简便计算|》这一节内容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本节课中,学生需要掌握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0的简便计算方法。

这是学生在学习了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之后,进一步深化对除法计算规则的理解和应用。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计算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除法的基本计算方法,对除法的计算规则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他们在面对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0的计算问题时,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发现和总结计算规律,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会计算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0的除法,掌握简便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发现和总结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0的除法计算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会计算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0的除法。

2.难点:学生能发现和总结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0的除法计算规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发现和总结计算规律。

3.实践练习法:学生通过大量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练习题等。

2.学生准备:学生提前预习教材,了解除法的基本计算方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情境引入课题,如“小明的妈妈买了120个苹果,打算平均分给1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多少个苹果?”让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0的除法算式,如1200÷120、2400÷240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学反思(版本4)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学反思(版本4)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学反思(版本4)第一单元升和毫升第1课时第1课时升和毫升是学生平时很少关注的知识,缺乏生活经验,因此在教学之前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工作,尽可能地创设学生熟悉的学习情境。

在升的初步认识中,容积的计量工具是量筒和量杯。

因此在课前准备好演示的教具,除此之外,还准备了标有刻度的墨水瓶。

同时让学生提前做好准备,要求学生在家了或者去超市寻找,观察那些商品标签上使用的事升和毫升,并带一些标有升和毫升的包装盒,饮料盒,标签等。

在思想上做好认知的准备。

通过教学,让学生交流后发现需要有统一的容量单位,过度到升的认识,首先让学生观察集中常见的容器,说说哪些东西可以用升做单位;接着通过实验认识1升容量的大小,感受1升的实际意义,然后通过进一步操作、观察,让学生利用生活中常见的容器加深对1升的认识。

这样教学,既使学生产生兴趣,也会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

第二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第1课时第1课时学生对于除数是整十数地除法口算掌握的还好,基本上都能很快的、正确地得出答案。

但是一些学生对于被除数不是整十数后者整百数地计算有一些问题,特别是碰到有余数地除法,就会犯一些错误。

需要加强训练,特别是竖式计算,本节课地主要问题在于一部分学生商地位置不能正确书写,也有商乘除数是有误地。

这就充分说明教学只关心学生的自主探索、主动思考而忽视对学生基本知识的巩固是不行的,对于学生的基础知识我还是要抓牢抓实,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一些口算训练成为必然,而且这种口算题目的设置也是有层次的,从简单到繁琐,围绕着学生本学期的知识逐步加深。

本节课学生的参与度较高,黑板扮演的几次都是非常好的,希望学生继续努力学习。

第三单元观察物体第1课时第1课时这节课上后,我发现:观察活动前,让学生认识物体的前面、右面和上面,是下一步顺利组织观察活动的前提条件;有利于诱发学生的观察的兴趣,激发学生参与观察活动的极性。

在观察活动中,指名示范观察方法,为学生正确、规范地进行观察提供了必要的帮助,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小组为单位,按一定的顺序展开观察活动,使每一个学生都有亲身实践的机会,又保证了观察活动能有序、有效地进行。

四年级苏教版数学上册教案(通用12篇)

四年级苏教版数学上册教案(通用12篇)

四年级苏教版数学上册教案(通用12篇)四年级苏教版数学上册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角的分类,掌握直角、平角、周角和锐角、钝角的特征,能判断一个角是什么角;帮助学生建立不同的角的空间观念。

2、使学生能掌握用量角器画角的方法,能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量出下面各角的度数。

(投影出示)提问:谁来说说量角的方法是哪几步?上面哪个角是90?哪个角小于90?哪个角大于90?2、引入新课。

我们看到,角是有大有小的。

那么,根据角的大小能不能把它们分成几类呢?可以不可以根据角的大小把它画出来呢?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角的分类和画法。

(板书课题)二、教学角的分类1、认识直角的度数。

(1)提问:你还能说一说见过的哪些角是直角吗?(板书:直角)(2)请你指一指三角尺上的直角。

直角是多少度呢?请大家用量角器量一量三角尺上的直角,然后告诉老师,你量出直角是多少度。

直角是多少度?(板书:直角是90)提问:数学书封面的一个角是多少度?课桌面的一个角是多少度?黑板面的一个角是多少度?为什么这些角都是90?你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每一个角都是多少度吗?为什么?(3)画出下列图形。

提问:这个角多少度?为什么?你是怎样知道它是直角的?指出:我们已经学过,凡是标有这个符号“司”的角就是直角。

2、认识平角。

(1)再请同学们想一想,怎样的图形叫做角?请看老师来画一个角。

先点一个点,再用直尺,从这点出发向相反的方向画两条射线。

提问:这个图形是角吗?为什么?(边提问边在上面表示出)(2)谁来指一指,这个角的顶点在哪里,两条边在哪里?这个角与以前看到过的角比较,你能看出它的两条边有什么特点?现在请大家看一看,这个小木条组成的角,(把两条小木条旋转成一个平角)它的两条边也有什么特点?像这样,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的角,就叫做平角。

(板书:平角)(3)一个子角是多少度可以怎样知道呢?请大家一起来量黑板上的平角,看看是多少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认识容量和升2.认识毫升3.升与毫升的换算1.认识常用的容量单位(升、毫升),掌握这些单位间的进率。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观察与思考相结合的实践能力。

3课时升的认识教材第1~3页的内容。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升,初步建立升的概念。

2.使学生用量一量的方法,知道1升有多少。

3.建立容量单位,培养学生估量液体多少的意识。

重点:认识升,初步建立升的概念。

难点: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选择合适的单位表示液体的多少。

量杯,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盒。

学生拿出自己的水壶,说说能盛多少水。

与同伴比一比谁的水壶盛的水多。

如果比不出来,教师可提供一个标准量杯,具体量一量,然后比出结果。

1.结合经验,提出问题。

思考:为什么教师提供了一个量杯,就能比出谁的水壶容量大?引导学生明确,为了准确测量或计量容器的容量,要用统一的单位。

2.体验感知。

(1)拿出各种容量不同的实物,1升的酱油、2升的可乐、3升的饮料和4升的油漆等。

(2)让学生掂一掂,估计大约有多重,说一说你用的是什么单位。

(3)讲述:计量像水、油漆等液体的多少,通常用升作单位。

(4)感知1升有多少。

教师操作,学生感知。

再次让学生掂一掂1升液体的质量。

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容器的容量正好是1升。

3.拓展应用。

(1)自制1升的容器。

(2)分别测量出升、升和升的水。

1.填一填。

(1)计量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多少,通常用()作单位,可以用字母()表示。

(2)棱长为()分米的正方体盒子的容量正好是1升。

(3)和相比,()盛水少些,()的容量大。

2.下面哪些容器的容量比1升大,在括号里写上A;哪些容器的容量比1升小,在括号里写上B。

3.下面的容器大约能盛多少水?在合适的答案下面画“ ”。

18升 1.8升180升20升2升200升一种电暖壶灌满水烧开后,可灌满2个相同的热水瓶,1个热水瓶中的开水又能倒满4茶杯,这种电暖壶一次烧开的水,一共能倒满多少茶杯?课堂作业新设计1. (1)升L(2)1(3)碗炒锅2. A B B A3. 18升2升思维训练8茶杯教材习题第2页试一试略第3页练一练1.第三个杯子的容量最小;第二个杯子的容量最大。

2. 80升 2.5升 1.2升升的认识计量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多少,通常用升作单位。

可以用字母“L”表示。

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的容量为1升。

1.通过活动使学生从不同的层次认识了容量这一新的概念,同时产生认识容量单位的需求,由此过渡到容量单位“升”的教学,感受“升”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并通过实验认识1升容量的大小,从感性上认识1升有多少。

2.在教学中,教师利用学生已有的对升和毫升的感性认识为基础,帮助学生初步感知容量的意义,再通过两个大小不同的杯子的比较,进一步加深对容量的认识。

这样的导入,比较符合学生的实际,以生活经验为基础,逐步上升为数学的概念,然后回到实际中加以理解,这同时也是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过程。

毫升的认识教材第3~4页的内容。

1.使学生认识毫升,建立毫升的概念。

2.知道1升=1000毫升。

3.培养学生估量物体容量的意识。

重点:认识毫升,建立毫升的概念。

难点:正确应用升和毫升之间的关系:1升=1000毫升。

1毫升的量筒,100毫升的量杯。

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

1.认识容量单位——毫升。

2.知道1毫升有多少。

(1)出示1毫升的量筒。

(2)用滴管向量杯滴入1毫升水。

(数一数1毫升大约有多少滴水)(3)让学生明确,计量比较少的液体通常用毫升作单位。

可用字母表示为“mL(ml)”。

3.感受1000毫升有多少。

4.发现1升与1000毫升的关系。

拿出两个500mL的量杯装满水,把这2杯水倒入一升的量杯中,让学生自己探索发现。

教师板书:1升=1000毫升5.举例。

日常生活中用毫升作单位的物体有哪些。

1.估一估。

(1)一个脸盆大约能盛水4()。

(2)一桶豆油大约有5()。

(3)一杯水比1升()。

(4)电饭煲的容量比1升()。

2.在○里填上“>”“<”或“=”。

199毫升○1升3000毫升○3升19升○190毫升400毫升○3升7升○6000毫升2600毫升○12升3.判断。

(对的在括号里画“ ”,错的画“✕”)(1)浴缸大约盛水4000毫升。

()(2)一小袋牛奶约220毫升。

()(3)一瓶酱油约2升。

()(4)一瓶200毫升的饮料至少要喝100口才能喝完。

()4.商店购进一批沐浴露,共2箱,每箱8瓶,每瓶250毫升。

这些沐浴露共多少毫升?合多少升?5.一瓶矿泉水净含量为600毫升,平均每升水含钙约24毫克,10瓶这样的矿泉水含钙多少毫克?一个水龙头15分钟漏水150毫升。

照这样计算,多长时间后可将15升的水池滴满?课堂作业新设计1. (1)升(2)升(3)少(4)多2. <=><><3. (1)✕(2) (3)✕(4)✕4. 250×8×2=4000(毫升)=4(升)5. 600×10=6000(毫升)=6(升)24×6=144(毫克)思维训练150÷15=10(毫升)15升=15000毫升15000÷10=1500(分)=25(时)教材习题第4页试一试略第4页练一练1. 5毫升100毫升10毫升8毫升2.略3. 400029000 5毫升的认识计量比较少的液体通常用毫升作单位。

毫升可以用字母“mL(ml)”表示。

1升=1000毫升1.通过实验,学生认识了容量单位“毫升”,以活动情境来让学生学习数学。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合作互动,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充分体现了数学课堂教学的互动效果。

通过教学,学生的活动要比上次有秩序。

2.教学毫升的初步认识时,组织学生观察交流各种饮料瓶上的容量标签,并通过动手操作,具体感受1毫升的实际数量,从而唤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轻松地获得了有关的知识。

练习一教材第5~6页的内容。

通过学习,了解升与毫升。

重点:在具体情境中会选择适当的单位,知道1升=1000毫升。

难点:感受升与毫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玻璃杯,量杯。

这一章已学习完,同学们有什么收获呢?我们来看练习。

1.基础练习。

第1题。

指名学生根据图中所示,口述答案。

给出一定量的液体,左边的玻璃杯刚好装满,把左边玻璃杯的液体往中间的玻璃杯里倒满,还剩下了一部分,说明左边玻璃杯的容量比中间玻璃杯的容量要大;再把中间一满杯的液体倒进右边的玻璃杯里,发现完全倒空中间的玻璃杯后,右边的玻璃杯正好装满,说明右边玻璃杯的容量和中间玻璃杯的容量一样。

通过比较发现左边玻璃杯的容量是最大的,中间的玻璃杯和右边玻璃杯的容量相同。

第2题,考查学生对1升的空间观念是否把握得准确。

第3题和第6题,分别考查学生1升、1毫升的空间观念是否准确。

第4题,已知1升=1000毫升,求每种饮料各多少瓶正好是1升,转化成求多少100毫升等于1升,多少个200毫升等于1升,多少个250毫升等于1升。

指名学生板演,并集体订正。

第7题和第8题,考查学生对升、毫升的空间观念,以及对升与毫升所分别对应的字母的考查。

2.练习小结。

针对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及时指正和总结,并对可能犯的错误,要有预见地指出。

使学生在理解和运用升与毫升的过程中,能更正确地掌握方法。

3.课后练习。

将练习一的其他各题作为练习,留给学生在课下完成。

1.填空。

(1)计量较少的液体时,通常用()作单位,可以用符号“()”来表示。

(2)棱长为()的正方体容器的容量正好是1升。

2.判断。

(对的在括号里画“ ”,错的画“✕”)(1)一盒纯牛奶有180升。

()(2)明明今天喝了400升水。

()(3)热水瓶的容量比奶瓶的容量大。

()(4)1毫升水重1千克。

()3.选择。

(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一瓶洗发水有750(),一瓶可乐有2()。

A.升B.毫升(2)一个纸杯可盛水200毫升,5个纸杯可盛水1()。

A.升B.毫升(3)甲容器可盛水3000毫升,乙容器可盛水3.1升。

甲容器的容量比乙容器()。

A.大B.小4.甲、乙两个容器一共可盛水900毫升。

已知甲容器的容量是乙容器的8倍,甲、乙两个容器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一个水龙头15分钟滴水150毫升。

照这样计算,20小时后可将15升的水池滴满吗?课堂作业新设计1. (1)毫升mL(2)1分米2. (1)✕(2)✕(3) (4)✕3. (1)B A(2)A(3)B4. 800毫升100毫升思维训练150÷15=10(毫升)20×60×10=12000(毫升)12000毫升=12升12<15不能滴满教材习题练习一1.第一个玻璃杯容量最大,第二个玻璃杯和第三个玻璃杯容量相同。

2.第一、第三个容器。

3. 6升10升30升400升4. 10瓶5瓶4瓶5.略6. 10毫升250毫升50毫升250毫升7.升毫升毫升升8. L mL L mL9.150毫升200毫升350毫升400毫升150+200+350+400=1100(毫升)1100毫升>1升比1升多10. <=><11.一个5岁儿童3天至少服5×3×3=45(毫升)45<120所以这瓶止咳糖浆够一个5岁儿童服用3天。

(答案不唯一)如:一个9岁儿童3天需要服用多少毫升?15×3×3=135(毫升)12.略1.口算整十数、几百几十数除以整十数。

2.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3.除法的估算,试商和调商。

4.商不变的规律。

1.学会口算整十数、几百几十数除以整十数。

2.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灵活掌握除法的估算,掌握试商的方法及商不变的规律。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10课时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和笔算教材第8页的内容。

1.在具体情境中,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自主探索整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结合口算的结果让学生学会整十数或者几百几十数除以整十数的笔算和验算的方法。

3.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重点:掌握两、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和算理及其竖式的书写。

难点:学会几百几十数除以整十数的笔算和验算的方法,尤其是商的书写位置。

口算卡片、课件、配套光盘。

1.口算练习。

(1)6÷3=8÷2=40÷8=60÷30= 80÷20= 400÷80=(2)90÷30=350÷70=360÷60=50÷10= 640÷80= 150÷50=2.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为什么这样计算?420÷30=()88÷20=()(1)算式可以整除吗?(2)验算一下,看看算得对不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