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中医医院中医药特色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细则
三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

三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
三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20年版)
总体说明:
一、本细则所有指标均为必查指标,适用于所有三级公立中医医院,民营中医医院参照执行。
二、本细则中将最差不多、最重要,若未达到要求势必阻碍特色优势、中医临床疗效、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的指标,列为“核心指标”(以★标示),具备否决作用。
三、本细则各指标评分只在指标分数范畴内扣分,扣完为止,不倒扣分。
第一部分中医药服务功能(650分)
第一章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措施(30分)
第二章队伍建设(95分)
5
第三章临床科室建设(165分)
第四章重点专科建设(105分)
第五章中药药事治理(80分)
第六章中医护理(60分)
第七章文化建设(60分)
第八章“治未病”服务(55分)
第二部分综合服务功能(350分)
第一章差不多要求和医院服务(40分)一、医院设置、功能和任务(5分)
二、医院服务(15分)
三、应急治理(8分)
四、临床医学教育(6分)
五、科研及其成果推广(6分)
第二章患者安全(30分)
第三章医疗质量(190分)一、医疗质量治理组织与制度(10分)
二、医疗技术治理(15分)
三、医技科室质量治理(55分)(一)临床检验质量治理(20分)
(二)病理质量治理(15分)
(三)医学影像质量治理(20分)
四、其他科室质量治理(95分)(一)手术治疗治理(15分)
(三)重症医学科治理(20分)。
三级中医医院中医药特色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细则

5
2.制定保持和发挥中医药特色的建设规划和年度计划,并加以落实
查阅医院近五年的中长期规划、年度计划和总结等相关资料。无相关资料,不得分;缺一项,扣2分
10
3.医院信息系统建设符合《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基本规》,能反映有关中医医疗信息,为医院保持中医药特色的决策提供依据
查阅培训证明及本年度人事档案。每低于标准5个百分点,扣1分
5
8.在职人员培训经费占年业务收入的2‰以上
查阅上年度财务预算与支付凭证。每低于标准20%,扣1分
5
9.制定中医药人员继续教育计划并加以落实
查阅近三年相关资料。未开展,无记录,不得分;无计划,扣3分;未落实,扣1~3分
5
10.制医人员学习中医药专业知识与技能的继续教育计划并加以落实
查阅近三年相关资料,发表经验总结论文或经验专著不少于1篇/年。未开展,不得分;每少一篇,扣2分
10
3.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培养
查阅近三年相关资料。未开展,不得分;不能保证跟师出诊1次/周,无随诊笔记,扣3分,无学习心得总结,扣3分
10
(四)建立具有中医特色的临床科室,开设有中医特色的专病门诊和病房,对科室进行综合目标考核(40分)
10
2.中医药课题占研究总课题比例不少于80%
查阅近三年科研课题目录等相关资料。低于50%,不得分;每低于标准10个百分点,扣1分
10
3.近三年,获省部级或以上中医临床科研成果奖不少于2项。
查阅科研成果证书。无相关成果,不得分;缺一项,扣5分
10
(七)临床教学(30分)
1.具有承担中医大学本科以上的临床教学和实习能力
三级中医医院中医药特色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细则试行

三级中医医院中医药特色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细则试行一、背景说明中医药特色是我国传统医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独特优势。
为了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和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对三级中医医院中医药特色进行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二、评价指标体系1.临床疗效评价指标:-参考疗效评价指标,对中医药特色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
主要包括疗效明显、康复速度、治疗周期、疾病复发率等指标。
2.服务满意度评价指标:-通过患者满意度和服务质量评价表对中医药特色的服务质量进行评价,主要包括医患沟通、医疗环境、服务态度、服务效率等指标。
3.中医药学术水平评价指标:-通过中医药学术论文、项目研究、科研成果转化等评价指标,对中医药特色的学术水平进行评价,主要包括中医药学术论文发表数量、发表质量、科研项目数量和质量等指标。
4.中医药人才培养机制评价指标:-通过中医药师资培养、中医药人才培养项目、中医药继续教育等评价指标,对中医药特色的人才培养机制进行评价,主要包括中医药师资数量、师资培养质量、专业人才培养数量和质量等指标。
5.传承保护评价指标:-通过传统中医药文化遗产保护、中医药典籍保护、名中医传承等评价指标,对中医药特色的传承保护进行评价,主要包括传统中医药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数量、保护成果质量、名中医传承人数量和成果等指标。
三、评价细则1.临床疗效评价细则:-根据疾病种类,分别评价中医药特色的疗效明显程度,包括临床治愈率、显效率、总有效率等指标。
2.服务满意度评价细则:-通过患者满意度和服务质量评价表,对中医药特色的服务质量进行评价,包括医患沟通满意度、病房环境满意度、服务态度满意度等指标。
3.中医药学术水平评价细则:-根据中医药学术论文的发表数量和质量,对中医药特色的学术水平进行评价,包括核心期刊发表数量、SCI检索数量、影响因子等指标。
4.中医药人才培养机制评价细则:-根据中医药师资的数量和培养质量,对中医药特色的人才培养机制进行评价,包括硕士、博士研究生数量、博士后流动站数量等指标。
三级中医医院中医药特色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细则

(征求意见稿)一、管理部份: 300 分1.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有关中医药方 针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 例》及地点制定的有关政策、法规 情形 2.制定保持和发挥中医药特色的建 设规划和年度打算,并加以落实3.医院信息系统建设符合《中医医 院信息化建设差不多规范》,能反映 有关中医医疗信息,为医院保持中 医药特色的决策提供依据1.院领导应全面把握中医医院业务及管理知识,上岗前或者上岗后一年 内通过中医医院管理专业培训(一)认真落实党和国家有关中 医药政策,坚持以中医为主的办 院方向。
制定保持和发挥中医特 色工作规划,在年度打算中加以 落实(25 分)(二)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加大 管理人材队伍和中医药学术梯队查阅近三年的有关文件和传 达、执行记录。
无有关记录, 不得分; 记录不彻底, 扣 2 分查阅医院近五年的中长期规划、年度打算和总结等有关资 料。
无有关资料, 不得分; 缺一项,扣 2 分 查阅上年度医疗信息分析资 料或者报表。
无有关数据, 不得 分;数据不全面,扣 2~5 分查阅允许培训的证明文件。
无 培训证明, 不得分; 未在规定 510105(二续)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加大管理人材队伍和中医药学术梯队建设(60 分) 2.医院要紧职能部门负责人应全面了解中医医院业务及管理知识,全面把握本部门的管理知识与技能,上岗前或者上岗后一年内通过中医医院管理专业培训 (重点检查医务处、护理部、药学部、科研处、教育处)3.中医类不执业医师占全院执业医师比例达到 60%以上4.系统允许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和差不多技能培训的护理人员占护理人员比例达到 70%以上5.中药专业技术人员占药学专业技术人员比例达到 70%以上6.一级中医科室和重点二级中医科室的学科带头人应为主任中医师或者中西医结合医师7.临床科室主任中,中医院校毕业或者系统允许中医药专业培训两年以上的比例应达到 60%以上查阅允许培训的证明文件。
三级中医医院中医药特色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细则

三级中医医院中医药特色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细则一、导言中医药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理论体系。
三级中医医院作为中医药服务的重要平台,其中医药特色是评价医院综合实力和服务质量的重要标志。
为了全面评价三级中医医院中医药特色,建立科学、规范的评价体系至关重要。
二、中医药特色评价指标体系1. 传统中医医疗技术指标- 中医诊疗能力:包括脉诊、舌诊等传统诊断技能的应用;- 中医治疗疾病疗效:中医药治疗各类疾病的效果和安全性;- 中医药预防保健能力:中医药在疾病预防和健康保健中的作用。
2. 传统中医科研创新指标- 中医临床研究水平:医院开展中医临床研究的数量和质量;- 中医基础研究水平:医院在中医药基础理论和现代科技结合方面的创新能力;- 中医药发展成果转化:医院的科研成果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情况。
3. 中医药服务体系指标- 中医门诊服务态度:医院中医门诊服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态度;- 中药房运营管理水平:医院中药房管理情况和中药品质量保障;- 中医药科室设置和发展:中医科室数量、专业化程度及发展规划。
4. 中医药文化传承指标- 中医文化宣传推广:医院中医文化传统的传承与创新;- 中医传统技艺传承:医院中医药传统技艺的传承与保护;- 中医药教育培训推广:医院中医药教育培训项目的开展和效果。
三、评价细则1. 中医诊疗能力评价- 门诊医生的中医诊断准确率及规范化程度;- 门诊患者的满意度和治疗效果评价;- 门急诊中医医生的服务态度和专业水平评价。
2. 中医科研创新评价- 医院承担的国家级中医科研项目数量和质量;- 发表的相关中医领域科研论文数量及影响力;- 参与的中医药领域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情况。
3. 中医药服务体系评价- 中药材采购及存储质量管理;- 中药房开药准确率和药品配比准确度;- 中医药科室门诊手术等服务的专业水平和流程管理。
4. 中医药文化传承评价- 中医药典籍和药物材料的收藏和整理情况;- 中医药传统技艺传授和培养情况;- 中医药文化活动开展及效果评价。
三级中医医院评审细则(三甲中医院评审)

三级中医医院评审细则总体说明:一、本细则所有指标均为必查指标,适用于所有三级中医医院。
二、本细则中将最基本、最重要,若未达到要求势必影响特色优势、中医临床疗效、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的指标,列为“核心指标”(以★标示),具备单项否决的作用。
三、本细则各指标评分只在指标分数范围内扣分,扣完为止,不倒扣分。
第一部分中医药服务功能(650分)第一章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措施(40分)说明:1.重点专科包括国家级、省级、地市级和医院确定的重点专科。
第二章队伍建设(90分)说明:1.对该部分进行检查时,除查看提供的相关证明材料外,还应现场抽查部分值班人员的执业医师资格证,以验证其材料的真实性。
2.低于标准*个百分点,扣*分,举例说明如下:如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比例要求≥60%,评分细则为每低于标准1个百分点,扣1分,某医院实际检查结果为58.4%,低于标准(60%)1.6个百分点,则扣2分。
(下同)3.访谈时,由检查评估专家抽取确定被访谈人,每人访谈时间不超过10分钟,在访谈开始前予以说明,到时间即停止访谈。
被访谈人不能拿着文件等材料翻看。
4.对医院职能部门负责人进行访谈时,原则上访谈正职,如有特殊情况可访谈副职。
5.护理人员系统接受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岗位培训是指毕业于中医药院校或中医护理专业;或毕业于西医药院校,进院三年内接受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岗位培训时间≥100学时。
计算方法为:分子为毕业于中医药院校或中医护理专业的人数+毕业于西医药院校,进院三年内接受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岗位培训时间≥100学时的人数,分母为护理人员总数。
6.医院领导班子是指上级主管部门任命的党政领导。
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指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或经过学习培训取得中医、中西医结合、中药专业学历或学位的人员。
7.经过西学中培训是指临床类别执业医师经过2年以上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培训,有明确的教学计划和考核标准,有学习证明。
第三章临床科室建设(160分)说明:1.对3.1.1进行检查时,如有内儿科、针推科等,检查时可算2个科室,即认为其设置了内科和儿科(或针灸科和推拿科)。
中医药特色评价标准及实施细则

附件2
中医医院(三级)中医药特色评价细则(试行)一、管理(300分)
二、临床科室(200分)
说明:
1.对每家医院的4个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科室进行评价考核,每个科室分别打分,最后求平均分作为临床科室的实际得分。
2.该项评价的科室中不含重点专科,4个科室由医院推荐2个、评价组随机抽2个。
1.中医辨证论治水平,以辨证论治优良率为指标进行考核,考核要点为:病史资料真实齐全(病史、症状、舌象、脉象)、病因病机分析透彻、证候诊断准确、治则治法正确、依法组方、君臣佐使合理选药,体现理法方药完整统一。
2.考核方法为综合评价。
三、重点专科(240分)
说明:
1.对每家医院的3个重点中医、中西医结合专科进行评价考核,每个重点专科分别打分,最后求平均分作为重点专科的实际得分。
2.各医院被评价考核的重点专科,按以下顺序依次选择: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重点专科、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确定的重点专科、
地市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重点专科、医院确定的重点专科。
1.中医辨证论治水平,以辨证论治优良率为指标进行考核,考核要点为:病史资料真实齐全(病史、症状、舌象、脉象)、病因病机分析透彻、证候诊断准确、治则治法正确、依法组方、君臣佐使合理选药,体现理法方药完整统一。
2.考核方法为综合评价。
四、急诊(100分)
五、药事(100分)
六、护理(60分)。
三级中医医院分等标准及评审核心指标版

三级中医医院分等标准及评审核心指标(2012年版)一、三级中医医院分等标准根据《中医医院评审暂行办法》,三级中医医院评审结论分为:甲等、乙等和不合格。
《三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共1000分,其中第一部分“中医药服务功能”650分,第二部分“综合服务功能”部分350分。
三级甲等中医医院、三级乙等中医医院和三级不合格中医医院划分标准如下:(一)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应满足以下条件:1.总分≥900分;2.第一部分每章的分值不低于该章总分的85%;3.第二部分得分≥300分;4.核心指标全部符合要求。
(二)三级乙等中医医院应满足以下条件:1.总分≥750分;2.第二部分得分≥245分;3.中医药服务功能部分核心指标符合要求数≥10;综合服务功能部分核心指标符合要求数≥8。
(三)有以下条件之一的,评审结论即定为不合格:1.总分<750分;2.第二部分得分<245分;3.中医药服务功能部分核心指标符合要求数<10或综合服务功能部分核心指标符合要求数<8。
二、《三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2012年版)》核心指标《标准》及细则中将最基本、最重要,若未达到要求势必影响特色优势、中医临床疗效、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的指标,列为“核心指标”,具备否决作用。
核心指标及要求如下:(一)中医药服务功能部分核心指标核心指标一:科室综合考核目标中有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相关指标。
核心指标二: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总数的比例≥60%;或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总数的比例未达到60%,但比上年度增长超过了5.0个百分点。
核心指标三:医院和临床科室命名符合规定,不得有神经科(中心)、神经内科(中心)、消化科(中心)、风湿免疫科(中心)、泌尿科(中心)等名称。
外科二级分科应命名为外一、外二、外三……,不得出现其他命名。
核心指标四: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诊疗方案基础上,科室制定至少3个以上常见病及中医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并体现医院本科室临床实际和特色,诊疗方案基本要素齐全。
三级中医医院分等标准和评审核心指标版

附件1三级中医医院分等标准和评审核心指标(2012年版)一、三级中医医院分等标准根据《中医医院评审暂行办法》,三级中医医院评审结论分为:甲等、乙等和不合格。
《三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2年版)》共1000分,其中第一部分“中医药服务功能”650分,第二部分“综合服务功能”350分。
三级甲等中医医院、三级乙等中医医院和不合格中医医院划分标准如下:(一)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应满足以下条件:1.总分≥900分;2.第一部分每章的分值不低于该章总分的85%;3.第二部分得分≥300分;4.核心指标全部符合要求。
(二)三级乙等中医医院应满足以下条件:1.总分≥750分;2.第二部分得分≥245分;3.中医药服务功能部分核心指标符合要求数≥10;综合服务功能部分核心指标符合要求数≥8。
(三)有以下情形之一的,评审结论即定为不合格:1.总分<750分;2.第二部分得分<245分;3.中医药服务功能部分核心指标符合要求数<10或综合服务功能部分核心指标符合要求数<8。
二、《三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2012年版)》核心指标《标准》及细则中将最基本、最重要,若未达到要求势必影响特色优势、中医临床疗效、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的指标,列为核心指标,具备否决作用。
核心指标及要求如下:(一)中医药服务功能部分核心指标核心指标一:科室综合考核目标中有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相关指标。
核心指标二: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总数的比例≥60%;或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总数的比例未达到60%,但比上年度增长超过了5个百分点。
核心指标三:医院和临床科室命名符合规定,不得有神经科(中心)、神经内科(中心)、消化科(中心)、风湿免疫科(中心)、泌尿科(中心)等名称。
外科二级分科应命名为外一、外二、外三……,不得出现其他命名。
核心指标四: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诊疗方案基础上,科室制定至少3个以上常见病及中医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并体现医院本科室临床实际和特色,诊疗方案基本要素齐全。
中医药特色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细则

2.中医药课题占研究总课题比例
不少于80%
查阅近三年科研课题目录等
相关资料。低于50%,不得 分;每低于标准10个百分点 扣1分
10
3.近三年,获省部级或以上中医 临床科研成果奖不少于2项。
查阅科研成果证书。无相关 成果,不得分;缺一项,扣 5分
10
(七)临床教学(30分)
1.具有承担中医大学本科以上的 临床教学和实习能力
查阅近三年的相关文件和传 达、执行记录。无相关记录, 不得分;记录不完全,扣2
分
5
2.制定保持和发挥中医药特色的 建设规划和年度计划,并加以落实
查阅医院近五年的中长期规 划、年度计划和总结等相关 资料。无相关资料,不得分; 缺一项,扣2分
10
3.医院信息系统建设符合《中医 医院信息化建设基本规范》,能反 映有关中医医疗信息,为医院保持 中医药特色的决策提供依据
室平均水平
查阅上年度相关统计资料。 未达到要求,每一科室扣2 分
10
评价考核要点
主要内容
检查评价方法
应得分
实得分
扣分理由
(五)充分、合理应用中医诊疗 技术和中药(65分)
1.开展中医诊疗技术达到22种以 上
提供本年度诊疗项目清单 (项目名称以各省医疗服务
收费标准确定的项目为准)。
低于10项不得分;每少1项
中医药特色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细则
一、管理部分:300分
评价考核要点
主要内容
检查评价方法
应得分
实得分
扣分理由
(一)认真落实党和国家有关中 医药政策,坚持以中医为主的办 院方向。制定保持和发挥中医特 色工作规划,在年度计划中加以 落实(25分)
1.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有关中医药 方针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 药条例》及地方制定的相关政策、 法规情况
中医医院三级中医药特色评价细则试行

附件2中医医院自查评分表填写说明:1、该评分表含自查评分汇总表及按照评分细那么的评分表2、?中医医院自评评分细那么?中的重点专科自评方法:省、市中医医院按照省重点专科试行标准评分,县〔区〕级医院按照省特色专科试行标准评分。
得分=115*专科评审得分/1000中医医院自查评分汇总表自评单位〔盖章〕:中医医院自查评分表二、技术质量〔670分〕〔一〕医疗〔450分〕1、临床科室〔170分〕说明:1.对每家医院的4个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科室进行评价考核,每个科室分别打分,最后求平均分作为临床科室的实际得分。
2.该项评价的科室中不含重点专科,4个科室由医院推荐2个、评价组随机抽2个。
注:1.中医辨证论治水平,以辨证论治优良率为指标进行考核,考核要点为:病史资料真实齐全〔病史、病症、舌象、脉象〕、病因病机分析透彻、证候诊断准确、治那么治法正确、依法组方、君臣佐使合理选药,表达理法方药完整统一。
2.考核方法为综合评价。
病因病机分析透彻、证候诊断准确、治那么治法正确、依法组方、君臣佐使合理选药,表达理法方药完整统一。
2.考核方法为综合评价。
2、急诊〔30分〕3、I.C.U 病室检查评分方法〔10分〕4、主要综合指标分数〔80分〕主要综合指标分数分配表2、该表分数由按比例抽查的住院病历100份;门诊病历100份;处方100份计得。
5、重点专科〔115分〕说明:1.重点专科考核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广东省中医药局重点专科、特色专科考核评审标准进行考核评审;2.对每家医院的3个重点中医、中西医结合专科进行评价考核,每个重点专科分别打分,最后求平均分作为重点专科的实际得分。
3.各医院被评价考核的重点专科,按以下顺序依次选择: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重点专科、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确定的重点专科、地市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重点专科、医院确定的重点专科。
6、医技科室〔45分〕〔三〕、护理〔60分〕〔四〕、教研〔60分〕四、管理水平〔150分〕五、单项加分〔共60分〕。
三级公立中医医院绩效考核指标解析

41
二、运营效率 (六)收支结构
37 医疗机构中药制剂收入占药品 定量 收入比例
医疗机构中药制剂收入 药品收入
×100%
指标来源:医院填报 责任科室:财务科、药剂科 责任人:李娟、房洪英
42
二、运营效率 (六)收支结构
38 门诊中医医疗服务项目收入占 定量 门诊医疗收入比例
门诊中医医疗服务项目收入 门诊医疗收入
24
一、医疗质量 (三)合理用药
21
定量 门诊患者基本药物处方占比
门诊使用基本药物人次数 同期门诊诊疗总人次数
指标来源:医院填报 责任科室:药剂科 责任人:房洪英
×100%
25
一、医疗质量 (三)合理用药
22
定量 住院患者基本药物使用率
出院患者使用基本药物总人次数 同期出院总人次数
指标来源:医院填报 责任科室:药剂科 责任人:房洪英
40
定量 人员支出占业务支出比重
人员支出 业务支出
指标来源:财务年报表 责任科室:财务科、人事科 责任人:李娟、王圣燕
×100%
45
二、运营效率 (六)收支结构
41
定量 万元收入能耗支出
年总能耗支出 年总收入×10000
指标来源:财务年报表 责任科室:财务科 责任人:李娟
46
二、运营效率 (六)收支结构
二、运营效率 (七)费用控制
48
定量 住院次均费用增幅
本年度出院患者次均药品费用-上一年度出院患者次均药品费用
×100%
指标来源:病案首页 责任科室:药剂科 责任人:房洪英
×100%
8
一、医疗质量 (一)功能定位
05 门诊患者使用中医非药物疗 定量 法比例
三级中医医院评审细则(三甲中医院评审)

三级中医医院评审细则总体说明:一、本细则所有指标均为必查指标,适用于所有三级中医医院。
二、本细则中将最基本、最重要,若未达到要求势必影响特色优势、中医临床疗效、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的指标,列为“核心指标”(以★标示),具备单项否决的作用。
三、本细则各指标评分只在指标分数范围内扣分,扣完为止,不倒扣分。
第一部分中医药服务功能(650分)第一章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措施(40分)说明:1.重点专科包括国家级、省级、地市级和医院确定的重点专科。
第二章队伍建设(90分)说明:1.对该部分进行检查时,除查看提供的相关证明材料外,还应现场抽查部分值班人员的执业医师资格证,以验证其材料的真实性。
2.低于标准*个百分点,扣*分,举例说明如下:如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比例要求≥60%,评分细则为每低于标准1个百分点,扣1分,某医院实际检查结果为58.4%,低于标准(60%)1.6个百分点,则扣2分。
(下同)3.访谈时,由检查评估专家抽取确定被访谈人,每人访谈时间不超过10分钟,在访谈开始前予以说明,到时间即停止访谈。
被访谈人不能拿着文件等材料翻看。
4.对医院职能部门负责人进行访谈时,原则上访谈正职,如有特殊情况可访谈副职。
5.护理人员系统接受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岗位培训是指毕业于中医药院校或中医护理专业;或毕业于西医药院校,进院三年内接受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岗位培训时间≥100学时。
计算方法为:分子为毕业于中医药院校或中医护理专业的人数+毕业于西医药院校,进院三年内接受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岗位培训时间≥100学时的人数,分母为护理人员总数。
6.医院领导班子是指上级主管部门任命的党政领导。
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指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或经过学习培训取得中医、中西医结合、中药专业学历或学位的人员。
7.经过西学中培训是指临床类别执业医师经过2年以上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培训,有明确的教学计划和考核标准,有学习证明。
第三章临床科室建设(160分)说明:1.对3.1.1进行检查时,如有内儿科、针推科等,检查时可算2个科室,即认为其设置了内科和儿科(或针灸科和推拿科)。
《中医药特色评价标准及实施细则》

《中医药特色评价标准及实施细则》引言概述: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为了规范中医药的发展和提高中医药的质量水平,制定中医药特色评价标准及实施细则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中医药特色评价标准及实施细则的相关内容。
一、中医药特色评价标准的制定1.1 理论体系评价:评估中医药理论是否符合中医药的整体思维方式,是否能够解释中医药的临床实践。
1.2 临床经验评价:评估中医药医师的临床经验是否丰富,是否能够熟练运用中医药的诊疗方法。
1.3 疗效评价:评估中医药治疗疾病的效果,包括疾病的缓解、康复情况等。
二、中医药特色评价标准的内容2.1 中医药理论的传承与创新:评价中医药理论是否传承了经典,同时是否有创新性的发展。
2.2 临床实践的规范与规范:评价中医药临床实践是否符合规范,是否能够保证患者的安全。
2.3 疾病治疗的效果与效率:评价中医药治疗疾病的效果和效率,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三、中医药特色评价标准的实施细则3.1 制定评价指标:明确中医药特色评价的指标和标准,包括理论体系、临床经验和疗效等方面。
3.2 开展评价活动:组织专家对中医药机构和医师进行评价,评估其在中医药特色方面的水平。
3.3 提出改进建议:根据评价结果,提出改进建议,帮助中医药机构和医师提升中医药特色的水平。
四、中医药特色评价标准的意义4.1 促进中医药的发展:通过评价标准,可以促进中医药的传承和发展,提高中医药的整体水平。
4.2 提高中医药的知名度:通过评价标准,可以提高中医药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增加中医药的影响力。
4.3 保障患者权益:通过评价标准,可以保障患者的权益,确保他们能够获得高质量的中医药服务。
五、中医药特色评价标准的展望5.1 完善评价标准:不断完善中医药特色评价标准,使其更加科学、合理。
5.2 推动中医药国际化:通过评价标准,推动中医药在国际上的认可和推广。
5.3 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通过评价标准,加强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提高中医药人才的整体水平。
(完整版)三级中医医院评审细则(三甲中医院评审)

三级中医医院评审细则总体说明:一、本细则所有指标均为必查指标,适用于所有三级中医医院。
二、本细则中将最基本、最重要,若未达到要求势必影响特色优势、中医临床疗效、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的指标,列为“核心指标”(以★标示),具备单项否决的作用。
三、本细则各指标评分只在指标分数范围内扣分,扣完为止,不倒扣分。
第一部分中医药服务功能(650分)第一章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措施(40分)说明:1.重点专科包括国家级、省级、地市级和医院确定的重点专科。
第二章队伍建设(90分)说明:1.对该部分进行检查时,除查看提供的相关证明材料外,还应现场抽查部分值班人员的执业医师资格证,以验证其材料的真实性。
2.低于标准*个百分点,扣*分,举例说明如下:如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比例要求≥60%,评分细则为每低于标准1个百分点,扣1分,某医院实际检查结果为58.4%,低于标准(60%)1.6个百分点,则扣2分。
(下同)3.访谈时,由检查评估专家抽取确定被访谈人,每人访谈时间不超过10分钟,在访谈开始前予以说明,到时间即停止访谈。
被访谈人不能拿着文件等材料翻看。
4.对医院职能部门负责人进行访谈时,原则上访谈正职,如有特殊情况可访谈副职。
5.护理人员系统接受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岗位培训是指毕业于中医药院校或中医护理专业;或毕业于西医药院校,进院三年内接受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岗位培训时间≥100学时。
计算方法为:分子为毕业于中医药院校或中医护理专业的人数+毕业于西医药院校,进院三年内接受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岗位培训时间≥100学时的人数,分母为护理人员总数。
6.医院领导班子是指上级主管部门任命的党政领导。
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指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或经过学习培训取得中医、中西医结合、中药专业学历或学位的人员。
7.经过西学中培训是指临床类别执业医师经过2年以上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培训,有明确的教学计划和考核标准,有学习证明。
第三章临床科室建设(160分)说明:1.对3.1.1进行检查时,如有内儿科、针推科等,检查时可算2个科室,即认为其设置了内科和儿科(或针灸科和推拿科)。
三级中医医院中医药特色评价指标体系

《三级中医医院中医药特色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细则》的起草说明一、制定背景2005年上半年佘靖副部长兼局长就中医医院中医药特色建设问题进行了专项调研,2005年12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召开了“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工作经验交流会”,佘靖副部长兼局长在会上指示,要研究制定进一步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指导意见,组织开展突出中医药特色优势的评价体系研究,开展专项督查。
该项目已列入中医药事业“十一五”规划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06年工作要点。
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委托,北京市中医管理局组织有关中医行政管理、医院管理、医疗质量管理、临床等方面的专家,成立了《中医医院中医药特色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细则》(以下简称“特色评价指标”)起草小组,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的指导下,开展调研起草工作。
二、指导思想贯彻党和国家的中医药政策以及卫生、中医药管理法律、法规、规章,科学、客观地评价中医医院的中医药特色,加强中医医院管理,坚持以中医为主的办院方向,进一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
三、功能定位该特色评价指标作为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对中医医院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进行指导、评价、检查和监督的依据。
评价指标主要围绕中医药特色设立,原则上不涉及中医医院建设与管理中的其他内容。
以三级中医医院为评价对象,二级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参照执行。
四、主要依据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制定的《中医医院分类管理标准》及2005年制定的《中医医院管理评价指南(试行)》为主要依据。
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推荐的《北京市中医医院管理评价指南(试行)实施细则及评价考核办法》、北京地区2004年度及2005年度中医医院医疗质量监测网数据库数据及北京地区二级以上中医医院管理评审分析为参考。
五、主要工作起草小组成员系统学习研究了《中医医院分类管理标准》、《中医医院管理评价指南(试行)》等有关文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得分
实得分
扣分缘故
(一续)能对本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和急危重症进行诊断与鉴不诊断,以中医为主进行治疗,如必须采纳中西医结合或用西医方法治疗应指征明确、用药合理。以手术为主进行治疗时,手术适应症明确(75分)
4.手术病例的围手术期中医治疗情形
抽查近一年手术病历10份,对比科室诊疗常规,围手术期应用中医干预而未用的,每个病例扣2分(非手术科室改查收治前三位病种或科室确定的三种重点研究病种病历10份)
5
3.中医诊疗技术在急诊应用≥5项
现场检查。没有不得分;每少1项扣1分
5
评判考核要点
要紧内容
检查评判方法
应得分
实得分
扣分理由
(一续)能够提供中医、中西医结合急诊医疗服务,并能主动运用中药制剂和中医综合治疗手段(40分)
4.能确保提供24小时×7天的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骨科中医、中西医结合急诊服务
10
7.医院内部中药制剂达到50种以上
提供内部制剂清单。每减少5种扣2分
10
评判考核要点
要紧内容
检查评判方法
应得分
实得分
扣分理由
(六)临床科研(30分)
1.医院应有支持中医临床科研的具体措施;重点学科、专科的课题应与特色病种相结合
查阅近三年院、科的科研规划。无规划及具体措施,不得分;课题与特色结合不紧密,扣2~5分
10
2.主治医师及主任医师中医查房水平
抽查近一年病历10份,查房记录未体现对下级医师中医诊治的指导作用,每份病历扣1分
10
3.收治前三位病种或科室确定的三种重点研究病种中医药治疗情形
检查统计资料,抽查近一年病历10份,主病主症未在辨证论治理论指导下使用中医药治疗的,每份扣2分
20
评判考核要点
检查要紧内容
10
2.医院环境建设体现中医文化特色
现场考察。未体现,不得分
5
3.开展中医食疗服务
提供有关资料。未开展,不得分
5
二、急诊部分:100分
评判考核要点
要紧内容
检查评判方法
应得分
实得分
扣分理由
(一)能够提供中医、中西医结合急诊医疗服务,并能主动运用中药制剂和中医综合治疗手段(40分)
1.急诊专业人员配置满足医院急诊工作的需要,急诊科中医类不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的比例≥50%
查阅近三年有关资料,发表体会总结论文或体会专著许多于1篇/年。未开展,不得分;每少一篇,扣2分
10
3.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培养
查阅近三年有关资料。未开展,不得分;不能保证跟师出诊1次/周,无随诊笔记,扣3分,无学习心得总结,扣3分
10
(四)建立具有中医特色的临床科室,开设有中医特色的专病门诊和病房,对科室进行综合目标考核(40分)
检查评判方法
应得分
实得分
扣分缘故
(一)能对本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和急危重症进行诊断与鉴不诊断,以中医为主进行治疗,如必须采纳中西医结合或用西医方法治疗应指征明确、用药合理。以手术为主进行治疗时,手术适应症明确(75分)
1.临床采纳中西医双重诊断
抽查近一年病历10份(内外科系统各5份),未实施双重诊断,每份病历扣1分
5
2.医院要紧职能部门负责人应全面了解中医医院业务及治理知识,全面把握本部门的治理知识与技能,上岗前或上岗后一年内通过中医医院治理专业培训(重点检查医务处、护理部、药学部、科研处、教育处)
查阅同意培训的证明文件。无培训证明,不得分;未在规定时刻内同意培训,扣2分
5
评判考核要点
要紧内容
检查评判方法
应得分
5
2.采纳非药物中医技术治疗人次占医院门诊总人次的比例不低于10%
查阅上年度医院针灸科、推拿按摩科、理疗科等以非药物中医技术治疗为主的科室的门诊人次,其门诊人次总和占医院门诊总人次的比例每低于标准1个百分点,扣1分
10
3.中药处方数占处方总数的比例不低于50%
查阅上年度统计资料。每低于标准5个百分点,扣2分
查阅前一个月急诊排班表及现场抽查。每缺一个二级学科扣1分
5
5.科内有提升急危重症中医参与治疗率的措施并主动落实,能开展分析、总结及评估工作
查阅有关资料及现场检查。无措施,不得分;未落实,扣3分;无总结、分析、评估资料,扣2分
5
6.急诊病人中医参与治疗率≥50%
查阅上年度统计报表。每低于标准5个百分点,扣1分
查阅上年度医疗信息分析资料或报表。无有关数据,不得分;数据不全面,扣2~5分
10
(二)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加大治理人才队伍和中医药学术梯队建设(60分)
1.院领导应全面把握中医医院业务及治理知识,上岗前或上岗后一年内通过中医医院治理专业培训
查阅同意培训的证明文件。无培训证明,不得分;未在规定时刻内同意培训,扣2分
10
3.能指导下级中医医院开展中医工作(如对口支援、接收进修生、巡回医疗等)
查阅上年度有关资料。未开展有关工作,不得分;记录不完整,扣2~5分
10
评判考核要点
要紧内容
检查评判方法
应得分
实得分
扣分理由
(八)医院环境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能够提供具有中医药特色食疗(20分)
1.开展中医药科学知识传播
现场考察。未开展,不得分;不足,扣2~5分
5
5.中药专业技术人员占药学专业技术人员比例达到70%以上
查阅本年度人事档案。比例低于50%,不得分;每低于标准5个百分点,扣2分
5
6.一级中医科室和重点二级中医科室的学科带头人应为主任中医师或中西医结合医师
查阅本年度人事档案。每一科室不符合要求,扣2分
10
7.临床科室主任中,中医院校毕业或系统同意中医药专业培训两年以上的比例应达到60%以上
实得分
扣分理由
(二续)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加大治理人才队伍和中医药学术梯队建设(60分)
3.中医类不执业医师占全院执业医师比例达到60%以上
查阅本年度人事档案。比例低于50%,不得分;每低于标准1个百分点,扣1分
10
4.系统同意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和差不多技能培训的护理人员占护理人员比例达到70%以上
查阅学分记录档案及本年度人事档案。比例低于50%,不得分;每低于标准5个百分点,扣1分
10
4.中药饮片处方数占处方总数的比例不低于20%
查阅上年度统计资料。每低于标准1个百分点,扣1分
10
5.中药(饮片、中成药、内部制剂)收入占药品收入比例达到50%以上
查阅上年度财务报表。每低于标准5个百分点,扣2分
10
6.饮片收入占药品收入比例达到20%以上
查阅上年度财务报表。每低于标准1个百分点,扣1分
三级中医医院中医药特色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细则
(征求意见稿)
一、治理部分:300分
评判考核要点
要紧内容
检查评判方法
应得分
实得分
扣分理由
(一)认真落实党和国家有关中医药政策,坚持以中医为主的办院方向。制定保持和发挥中医特色工作规划,在年度打算中加以落实(25分)
1.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有关中医药方针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及地点制定的有关政策、法规情形
10
评判考核要点
要紧内容
检查评判方法
应得分
实得分
扣分理由
(三)制定常见急诊病种和急危重症中医、中西医结合诊疗常规并实施(20分)
1.有急诊科前三位病种及特色病种的诊疗常规与特色技术的操作规程
查阅有关资料。没有不得分;每缺一项,扣1分
5
2.急诊科医师能够把握中医、中西医结合诊疗常规并在急诊工作中应用
抽查3名大夫,考查其把握中西医诊疗常规和要紧设备的操作情形。每人不正确,扣2分
10
4.中医重点专科人均门诊人次、人均出院人次、人均负担住院床日数、床位使用率等指标优于同类科室平均水平
查阅上年度有关统计资料。未达到要求,每一科室扣2分
10
评判考核要点
要紧内容
检查评判方法
应得分
实得分
扣分理由
(五)充分、合理应用中医诊疗技术和中药(65分)
1.开展中医诊疗技术达到22种以上
提供本年度诊疗项目清单(项目名称以各省医疗服务收费标准确定的项目为准)。低于10项不得分;每少1项,扣0.5分
查阅培训证明及本年度人事档案。每低于标准5个百分点,扣1分
5
8.在职人员培训经费占年业务收入的2‰以上
查阅上年度财务预算与支付凭证。每低于标准20%,扣1分
5
9.制定中医药人员连续教育打算并加以落实
查阅近三年有关资料。未开展,无记录,不得分;无打算,扣3分;未落实,扣1~3分
5
10.制定西医人员学习中医药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连续教育打算并加以落实
5
7.危重症中医参与治疗率≥30%
查阅上年度统计报表。每低于标准5百分点,扣1分
5
8.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
检查应急预案,无中医内容,扣3分;抽查3名医护人员对预案的知晓情形,每1人不合格,扣1分
5
(二)有熟练把握中医、中西医结合技能的人员指导中医急诊工作,急诊工作人员具有提供中医药服务的能力(40分)
10
2.中医药课题占研究总课题比例许多于80%
查阅近三年科研课题名目等有关资料。低于50%,不得分;每低于标准10个百分点,扣1分
10
3.近三年,获省部级或以上中医临床科研成果奖许多于2项。
查阅科研成果证书。无有关成果,不得分;缺一项,扣5分
10
(七)临床教学(30分)
1.具有承担中医大学本科以上的临床教学和实习能力
20
5.辨证使用中成药的情形
抽查近一年病历10份,每1处未辨证使用,或违反辨证结果使用中成药扣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