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秋[福建师范大学]《生态学》在线作业一

合集下载

福师《生态学》在线作业一

福师《生态学》在线作业一

福师《生态学》在线作业一福师《生态学》在线作业一二试卷13春总分:100 测试时间:--单选题14 、单选题秋(共 50 道试题,共 100 分。

)1. 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恒温动物,一般其身体较低纬度地区的同类个体大,以此来减少单位体重散热量,这一适应称为A. 贝格曼法则B. 阿伦法则C. 李比希定律D. 谢尔福德定律满分:2 分2. 大多数植物的生长和干物质积累在变温条件下比恒温条件下A. 有利B. 不利C. 一样D. 不确定满分:2 分3. 最小因子法则是由哪一位科学家提出的A. TansleyB. LiebigC. HaeckelD. Shelford满分:2 分4.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形态的一门科学B. 生态学是研究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C.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D. 生态学是研究自然环境因素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满分:2 分5. 生物体的含水量一般在A. 90%以上B. 50-70%C. 60-80%D. 80%以上满分:2 分6. 从赤道到两极,光照强度随纬度的增加而A. 减弱B. 增强C. 不变D. 略增强满分:2 分7. 水生植物的特点是A. 通气组织发达B. 机械组织发达C. 叶面积小D. 根系发达满分:2 分8. 生物在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往往对生态因子及其强度有不同的需求,这是指生态因子的A. 阶段性作用B. 间接作用C. 综合作用D. 不可替代性满分:2 分9. 早生植物的特点是A. 根系发达,叶表面积较小B. 根系发达,叶表面积较大C. 根系不发达,叶表面积较大D. 根系不发达,叶表面积较小满分:2 分10. 目前,最受人们重视,最活跃的生态学研究领域是A. 个体生态学B. 种群生态学C. 群落生态学D. 生态系统生态学满分:2 分11. 生态学发展大致经历了生态学的萌芽时期,建立时期,巩固时期和A. 生物学时期B. 环境科学时期C. 现代生态学时期D. 现代生物学时期满分:2 分12. 著有《生态学基础》一书并因此获得“泰勒”奖,被誉为“现代生态学之父”的是下列哪位生态学家?A. OdumB. HaeckelC. ClementsD. Tansley满分:2 分13. 在太阳辐射光谱中,主要引起热的变化的光是A. 红光B. 紫外光C. 绿光D. 红外光满分:2 分14. 土壤细菌和豆科植物的根系所形成的共生体称为A. 菌根B. 根瘤C. 菌丝D. 子实体满分:2 分15. 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恒温动物,其身体往往比生活在低纬度地区的同类个体大,这个规律称为A. Allen规律B. Bergman规律C. Logistic增长D. Titman模型满分:2 分16. 一般而言,高纬度地区作物整个生育期所需有效积温较低纬度地区的要A. 多B. 少C. 一样D. 不确定满分:2 分17. 根据研究方法,一般可把生态学分为野外生态学,理论生态学和A. 实验生态学B. 种群生态学C. 行为生态学D. 草原生态学满分:2 分18. 海洋生活的低渗动物具有发达的排泄器官,其功能是A. 排出水分B. 获取水分C. 排出溶质D. 获取溶质满分:2 分19. 一般来讲,某种生物的耐性限度达到最适时的温度、湿度条件组合状况为A. 高温、高湿B. 中温、高湿C. 中温、高湿D. 中温、中湿满分:2 分20. 植物每生产1 g干物质约需水量为(),但不同植物类型需水量是不同的A. 349gB. 200-300 gC. 300-600 gD. 600-800 g满分:2 分21. 发育起点温度又称为A. 最低温度B. 最低有效温度C. 温度下限D. 温度上限满分:2 分22. 属于生理无效辐射的光质是A. 红光B. 紫光C. 绿光D. 兰紫光满分:2 分23. 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可将其分为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人为因子和A. 气候因子B. 地球因子C. 非生物因子D. 外来因子满分:2 分24. 下列哪一生态因子可归入生物因子A. 人为因子B. 土壤因子C. 地形因子D. 气候因子满分:2 分25. 动物在低温环境中降低身体终端的温度,这种适应是A. 生理适应B. 行为适应C. 形态适应D. 对高温的适应满分:2 分26. 在光谱中,380--760nm波长范围的光属于A. 紫外光B. 红外光C. 可见光D. 蓝光满分:2 分27. 在北半球中纬度的山区,阳坡的环境特点是A. 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小B. 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大C. 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小D. 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大满分:2 分28. 当代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使生态学的研究日益从以生物为研究主体发展到?A. 以动物为研究主体B. 以人类为研究主体C. 以植物为研究主体D. 以种群为研究主体满分:2 分29. 属于生理有效辐射的光质是A. 红光B. 紫外光C. 绿光D. 红外光满分:2 分30. 氧气对水生动物来说,属于A. 综合因子B. 一般生态因子C. 替代因子D. 限制因子满分:2 分31. 在自然环境条件下所诱发的生物生理补偿变化通常需要较长时间,这种补偿变化称为A. 实验驯化B. 气候驯化C. 人工驯化D. 休眠满分:2 分32. 对于某种作物,当土壤中的氮可维持250kg产量,钾可维持350kg产量,磷可维持500kg产量,则实际产量一般会在A. 250kg左右B. 350kg左右C. 500kg左右D. 大于500kg满分:2 分33. 最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质地是A. 粘土B. 砂土C. 壤土D. 黄土满分:2 分34. 在诸生态因子中()的因子称为主导因子A. 能替代少数其他因子B. 对植物生长发育有明显影响C. 把其他因子的直接作用变为间接作用D. 对其他因子有影响作用满分:2 分35. 有效积温法则公式K=N(T-C)中,C为A. 平均温度B. 发育的时间C. 有效积温D. 发育起点温度满分:2 分36. 地形因子对生物的作用属于A. 直接作用B. 间接作用C. 替代作用D. 补偿作用满分:2 分37. 下列植物中,属于长日照植物的是A. 大豆C. 冬小麦D. 水稻满分:2 分38. 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结构是A. 团粒结构B. 片状结构C. 块状结构D. 柱状结构满分:2 分39. 植物光合作用的光谱范围主要是A. 可见光区B. 紫外光区C. 红外光区D. 绿光满分:2 分40. 生态学作为一个科学名词,最早是由()提出并定义的A. E.HaeckelB. E.P.OdumC. G.TansleyD. Darwin满分:2 分41. 昆虫的休眠和滞育主要与下列哪一生态因子有关A. 温度B. 食物C. 湿度D. 光满分:2 分42. 下列植物中,属于短日照植物的是A. 冬小麦C. 萝卜D. 水稻满分:2 分43. 根据生态因子作用大小与生物数量的相互关系,将生态因子分为密度制约因子和A. 气候因子B. 地形因子C. 稳定因子D. 非密度制约因子满分:2 分44. 阴性植物的特点是A. 光补偿点较高,生长在全光照条件下B. 光补偿点较高,生长在阴湿条件下C. 光补偿点较低,生长在全光照条件下D. 光补偿点较低,生长在阴湿条件下满分:2 分45. 在太阳辐射中,主要引起光学效应,促进维生素D的形成和杀菌作用的光是A. 红光B. 紫外光C. 绿光D. 红外光满分:2 分46. 根据生态因子的稳定性程度可把生态因子分为稳定因子和A. 气候因子B. 地形因子C. 外来因子D. 变动因子满分:2 分47. 旱生植物的特点是A. 叶面积较大B. 根系发达C. 通气组织发达D. 叶片较多满分:2 分48. 在光与植物形态建成的各种关系中,植物对黑暗环境的特殊适应产生A. 黄化现象B. 白化现象C. 辐射效应D. 代谢效应满分:2 分49. 具体的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称为A. 环境B. 生境C. 内环境D. 地球环境满分:2 分50. 当光强度不足时,C02浓度的适当提高,则使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不致于降低,这种作用称为A. 综合作用B. 阶段性作用C. 补偿作用D. 不可替代作用满分:2 分。

19秋福师《生态学》在线作业一[4]答案

19秋福师《生态学》在线作业一[4]答案

【奥鹏】19秋福师《生态学》在线作业一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共50题,100分)
1、我国东部和南部为森林分布区,向西北依次出现了草原区和荒漠区,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哪一个生态因子所致
A光
B湿
C水
D土壤
[仔细分析上述题目,并作出选择]
正确答案是:C
2、下列植物中,属于短日照植物的是
A冬小麦
B甜菜
C萝卜
D水稻
[仔细分析上述题目,并作出选择]
正确答案是:D
3、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大气中( )的浓度增加
A二氧化碳
B甲烷
C氟氧化合物
D二氧化硫
[仔细分析上述题目,并作出选择]
正确答案是:A
4、当谈到某森林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时,这里指的是
A群落的垂直成层性
B群落的水平成层
C群落的垂直地带分布
D群落的镶嵌
[仔细分析上述题目,并作出选择]
正确答案是:A
5、在太阳辐射中,主要引起光学效应,促进维生素D的形成和杀菌作用的光是
A红光
B紫外光
C绿光
D红外光
[仔细分析上述题目,并作出选择]。

《生态学》作业参考答案

《生态学》作业参考答案

《生态学》作业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 Meta-种群:是由空间上相互隔离,但又有功能联系(繁殖体或生物个体交流)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亚种群组成的种群缀块系统。

2. 生态系统:在一定空间中共同栖居着的所有生物(即生物群落)与其环境之间由于不断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3. 次生演替:是指开始于次生裸地,即不存在植被,但在土壤或基质中保留有植物繁殖体的裸地(如森林砍伐迹地、弃耕地)上的群落演替。

4. 边缘效应:是指群落交错区种的数目及一些种的密度增大的趋势。

5. 初级生产量: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或所制造的有机物质称为初级生产量,也称第一性生产量。

6.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该定义包含了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和系统性原则。

7. 岛屿效应:在气候条件相对一致的区域中,岛屿中的物种数与岛屿面积有密切关系,岛屿面积越大,物种数目越多。

8. 主导因子:在诸多的环境因子中,对生物起决定性作用的生态因子。

9. 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称为种群空间格局或内分布型。

10. 营养级:处于食物链某一环节上的所有生物种的总和。

11. 物种多样性:是指多种多样的生物类型及种类,强调物种的变异性,物种多样性代表着物种演化的空间范围和对特定环境的生态适应,是进化机制的最主要产物。

12. 生态入侵: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定地扩展,这种过程称生态入侵。

13. 耐性限度:生物的生存需要依赖环境中的多种条件,而且生物有机体对环境因子的耐受性有一个上限和下限,这个界限即耐性限度。

14. 生态位:指在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

15. 光周期现象:生物的许多生命活动受日照长短控制的现象。

16. 趋同适应:是指亲缘关系相当疏远的生物,由于长期生活在相同的环境之中,通过变异、选择和适应,在器官形态等方面出现很相似的现象。

2016春福师《生态学》在线作业一(满分答案)讲解

2016春福师《生态学》在线作业一(满分答案)讲解

福师《生态学》在线作业一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试卷得分:100一、单选题(共 50 道试题,共 100 分。

)得分:100V1. 在北半球中纬度的山区,阳坡的环境特点是A. 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小B. 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大C. 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小D. 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大满分:2 分得分:22. 在逻辑斯蒂克方程中,参数K值的含义是A. 表示环境条件所允许的种群个体数量的最大值B. 表示种群增长速度的一个参数C. 表示种群在初始态下的数量D. 表示可供种群继续增长的“剩余时间”满分:2 分得分:23. 在生物群落中,判断一个物种是否为优势种的主要依据是A. 物种数量B. 物种生物量C. 物种的体积D. 物种在群落中的作用满分:2 分得分:24. 在我国的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中,主要以下列哪种生活型的植物为主A. 地面芽植物B. 地上芽植物C. 地下芽植物D. 高位芽植物满分:2 分得分:25. 下列植物中,属于长日照植物的是A. 大豆B. 玉米C. 冬小麦D. 水稻满分:2 分得分:26. ()对策者通常出现在群落演替的早期系列A. r-K连续体B. K-选择者C. r-选择者D. S-选择者满分:2 分得分:27. 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恒温动物,一般其身体较低纬度地区的同类个体大,以此来减少单位体重散热量,这一适应称为A. 贝格曼法则B. 阿伦法则C. 李比希定律D. 谢尔福德定律满分:2 分得分:28. 水生植物的特点是A. 通气组织发达B. 机械组织发达C. 叶面积小D. 根系发达满分:2 分得分:29. 我国东部和南部为森林分布区,向西北依次出现了草原区和荒漠区,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哪一个生态因子所致A. 光B. 湿C. 水D. 土壤满分:2 分得分:210. 逻辑斯蒂克方程中,当1= N/K时,种群A. 种群增长近似指数增长B. 种群增长速度趋于零C. 增种群增长的数量已接近极限D. 种群数量不变满分:2 分得分:211. 生物体的含水量一般在A. 90%以上B. 50-70%D. 80%以上满分:2 分得分:212. 温室效应的最直接后果是A. 气温升高B. 极地和高山冰雪消融C. 海平面上升D. 生态系统原有平衡破坏满分:2 分得分:213. 最小因子法则是由哪一位科学家提出的A. TansleyB. LiebigC. HaeckelD. Shelford满分:2 分得分:214. 一般来讲,某种生物的耐性限度达到最适时的温度、湿度条件组合状况为A. 高温、高湿B. 中温、高湿C. 中温、高湿D. 中温、中湿满分:2 分得分:215. 在北半球从赤道北上可能依次遇到的地带性森林分别是A. 雨林、云南松林、常绿阔叶林和落叶林B. 雨林、落叶林、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C. 雨林、常绿阔叶林、针叶林和落叶阔叶林D. 雨林、常绿林、落叶林和针叶林满分:2 分得分:216. 著有《生态学基础》一书并因此获得“泰勒”奖,被誉为“现代生态学之父”的是下列哪位生态学家?A. OdumB. HaeckelC. ClementsD. Tansley满分:2 分得分:217. 每种植物的生态幅影响该种植物的B. 生长速度C. 分布范围D. 发育程度满分:2 分得分:218. 最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质地是A. 粘土B. 砂土C. 壤土D. 黄土满分:2 分得分:219. 根据生态因子作用大小与生物数量的相互关系,将生态因子分为密度制约因子和A. 气候因子B. 地形因子C. 稳定因子D. 非密度制约因子满分:2 分得分:220. 8、热带雨林的分层结构A. 明显B. 不明显C. 不定D. 未知满分:2 分得分:221. 在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由同种个体集合,称为A. 群落B. 林分C. 种群D. 林型满分:2 分得分:222. 植物在新地点上能()是植物定居成功的标志A. 植株生长B. 植株开花C. 长出新根D. 繁殖满分:2 分得分:223. 水生动物最重要的限制因素是A. 水温B. 光照C. 溶氧D. 盐度满分:2 分得分:224. 植物光合作用的光谱范围主要是A. 可见光区B. 紫外光区C. 红外光区D. 绿光满分:2 分得分:225. 大多数植物的生长和干物质积累在变温条件下比恒温条件下A. 有利B. 不利C. 一样D. 不确定满分:2 分得分:226. 水体富营养化的后果是A. 由于藻类大量繁殖,死后分解要消耗大量氧气,导致渔类因缺氧而死亡,使渔业产量减少B. 由于藻类大量繁殖,使鱼类的食物增加,导致渔业产量增加C. 对渔业产量没有影响D. 使渔业产量忽高忽低满分:2 分得分:227. 在太阳辐射光谱中,主要引起热的变化的光是A. 红光B. 紫外光C. 绿光D. 红外光满分:2 分得分:228. 海南岛、杭州和大兴安岭的地带性植被分别是A. 雨林、黄山松和落叶林B. 雨林、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C. 雨林、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D. 雨林、常绿林和落叶林满分:2 分得分:229. 中国植被分类系统中的基本单位是A. 种群B. 群落C. 群丛D. 群系满分:2 分得分:230. 目前,最受人们重视,最活跃的生态学研究领域是A. 个体生态学B. 种群生态学C. 群落生态学D. 生态系统生态学满分:2 分得分:231. 一般而言,高纬度地区作物整个生育期所需有效积温较低纬度地区的要A. 多B. 少C. 一样D. 不确定满分:2 分得分:232. 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大气中( )的浓度增加A. 二氧化碳B. 甲烷C. 氟氧化合物D. 二氧化硫满分:2 分得分:233. 两个不同物种之间共生,对一方有益,但对另一方无害的关系称为A. 寄生B. 附生C. 互利共生D. 偏利共生满分:2 分得分:234. 酸雨的形成时由于哪些物质在强光照射下进行光化学氧化作用,并和水汽结合而形成的A. 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B.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C.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氮D. 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满分:2 分得分:235. 发育起点温度又称为A. 最低温度B. 最低有效温度C. 温度下限D. 温度上限满分:2 分得分:236. 下列生态系统中,开放程度最大的是A. 湖泊B. 热带雨林C. 农田D. 水库满分:2 分得分:237. 生物在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往往对生态因子及其强度有不同的需求,这是指生态因子的A. 阶段性作用B. 间接作用C. 综合作用D. 不可替代性满分:2 分得分:238. 生态学发展大致经历了生态学的萌芽时期,建立时期,巩固时期和A. 生物学时期B. 环境科学时期C. 现代生态学时期D. 现代生物学时期满分:2 分得分:239. 海洋生活的低渗动物具有发达的排泄器官,其功能是A. 排出水分B. 获取水分C. 排出溶质D. 获取溶质满分:2 分得分:240. 季相最显著的群落是A. 常绿阔叶林B. 落叶阔叶林C. 北方针叶林D. 热带雨林满分:2 分得分:241. 环境因子中对植物有作用的因子是A. 生态因子B. 环境C. 主导因子D. 限制因子满分:2 分得分:242. 旱生植物的特点是A. 叶面积较大B. 根系发达C. 通气组织发达D. 叶片较多满分:2 分得分:243. 植物每生产1 g干物质约需水量为(),但不同植物类型需水量是不同的A. 349gB. 200-300 gC. 300-600 gD. 600-800 g满分:2 分得分:244. 下面哪种环境问题不属于有毒物质污染A. 工业三废B. 农药C. 放射性物质D. 植被破坏满分:2 分得分:245. 臭氧层破坏属于A. 地区性环境问题B. 全球性环境问题C. 某个国家的环境问题D. 某个大陆的环境问题满分:2 分得分:246. 群落之间、群落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可见标志是A. 群落外貌B. 群落水平结构C. 生态位D. 群落垂直结构满分:2 分得分:247. 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可将其分为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人为因子和A. 气候因子B. 地球因子C. 非生物因子D. 外来因子满分:2 分得分:248. 当光强度不足时,C02浓度的适当提高,则使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不致于降低,这种作用称为A. 综合作用B. 阶段性作用C. 补偿作用D. 不可替代作用满分:2 分得分:249.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形态的一门科学B. 生态学是研究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C.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D. 生态学是研究自然环境因素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满分:2 分得分:250. 常绿阔叶林的特征是A. 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故干湿季明显B. 中国东部常绿阔叶林于世界面积最大C. 乔木、灌木、草本、地被四层均具备,乔木层仅一层D. 高位芽达90%以上满分:2 分得分:2。

福建师范大学2020年8月课程考试《生态学》作业考核试题

福建师范大学2020年8月课程考试《生态学》作业考核试题

▆ ■ ■ ■ ■ ■ ■ ■ ■ ■ ■ ■ ■▆ 《生态学》 试卷 共2页(第 1 页) 答案务必写在对应的作答区域内,否则不得分,超出黑色边框区域的答案无效! ▆《生态学》期末考试A 卷姓名: 下载后可见答案 专业:学号: 学习中心: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种群平衡是指 ( B )A. 种群没有出生和死亡,没有迁入和迁出;B. 种群数量在较长时期内维持在几乎同一水平;C. 种群迁人和迁出相等;D. 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2. 在有效积温的计算公式K=(T -C )•N 中,T 表示( B ) A. 日平均温度; B. 生物学零度; C. 物理学零度; D. 最低温度;3.在一个农田中,随机抽取一个有100只同种田鼠的样本,所有这些田鼠都做了标记,没有任何伤害后放了它们。

次日,又在同一地点捕获了60只这种田鼠,其中有20只是有标记的,假定这两天中田鼠种群大小没有变化,那么据此估计这种蛙种群多大?( A )A. 160只;B. 300只;C. 60只;D. 80只; 4.下列组合中,依次属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一组是( D ) ①生活在人大肠内的细菌; ②某一池塘中的全部鱼类; ③肺炎患者肺部的肺炎双球菌; ④一根枯木及枯木上的所有生物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③②①; D. ③②④;5.下列关于生态位的概念,错误的是( C ) A. 任何物种的生态位都是一个n 维的超体积;B. n 维超体积包含了一个物种生存和生殖所需要的全部条件;C. 高矮作物,深根浅根作物间作时,它们的生态位完全重叠;D. 热带雨林生境优越,生态位宽的广域物种十分丰富; 6.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C )A.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形态的一门科学;B. 生态学是研究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C.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D. 生态学是研究自然环境因素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7.Deevey 将种群存活曲线分为三个类型,其中表示接近生理寿命前只有少数个体死亡的曲线为( A )A .凸型曲线; B.凹型曲线; C.对角线型曲线; D. S 型曲线; 8.d N/d t = r N(K-N/K)这一数学模型表示的种群增长情况是( D ) A. 无密度制约的离散增长; B. 有密度制约的离散增长;C. 无密度制约的连续增长;D. 有密度制约的连续增长; 9.若将各不同食性阶层的物种关系以“能量锥体”的概念来表示,则可发现“塔顶层生物的总能量”会较“基底层生物的总能量”为少,造成此一情况的最主要原因为下列哪一选项?( B )A. 塔顶层生物都是大型个体,数量较少;B.塔顶层生物可自环境中获取的总能量较少;C.塔顶层生物都是各物种种群的的老弱残个体,数量较少;D. 塔顶层生物的栖息空间较少,可容纳的生物数量也较少; 10.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哪一个是正确的?( B ) A. 食物网简单的生态系统比食物网复杂的生态系统,对环境扰动有较好的修复能力;B. 在一个生态平衡的环境中,因稳定性佳,故生物不会发生突变;C. 生态系统是维持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基本单位;D. 在一个平衡的生态系统中,能量可不断被重复利用; 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 耐受性定律耐受性法则是美国生态学家谢尔福德提出的,他认为因子在最低量时可以成为限制因子,但如果因子过量超过生物体的耐受程度。

【奥鹏】2019秋福师《生态学》在线作业一[4]答案

【奥鹏】2019秋福师《生态学》在线作业一[4]答案

19秋福师《生态学》在线作业一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共50题,100分)
1、我国东部和南部为森林分布区,向西北依次出现了草原区和荒漠区,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哪一个生态因子所致
A光
B湿
C水
D土壤
[仔细阅读以上题目后,并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
正确的选择是:C
2、下列植物中,属于短日照植物的是
A冬小麦
B甜菜
C萝卜
D水稻
[仔细阅读以上题目后,并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
正确的选择是:D
3、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大气中( )的浓度增加
A二氧化碳
B甲烷
C氟氧化合物
D二氧化硫
[仔细阅读以上题目后,并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
正确的选择是:A
4、当谈到某森林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时,这里指的是
A群落的垂直成层性
B群落的水平成层
C群落的垂直地带分布
D群落的镶嵌
[仔细阅读以上题目后,并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
正确的选择是:A
5、在太阳辐射中,主要引起光学效应,促进维生素D的形成和杀菌作用的光是
A红光
B紫外光
C绿光
D红外光
[仔细阅读以上题目后,并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

福师1203班秋《环境生物学》在线作业一满分答案

福师1203班秋《环境生物学》在线作业一满分答案

福师1203班秋《环境生物学》在线作业一满分答案福师《环境生物学》在线作业一一、单选题(共10 道试题,共20 分。

)1. 多氯联苯是()的有机物,在工业上有广泛的用途,导致全球性的环境污染。

A. 天然B. 人工合成C. 来自自然D. 复合产物满分:2 分2. 微生物对环境中的物质具有强大的降解与转化能力,主要因为微生物有以下特点:1.微生物个体微小,比表面积大,代谢速率快。

2.微生物种类繁多,分布广泛,代谢类型多样。

3.微生物具有多种降解酶。

4.微生物繁殖快,易变异,适应性强。

5.微生物具有巨大的降解能力。

6.()。

A. 共转换代谢B. 共代谢作用C. 互交换过程D. 依存性满分:2 分3. 环境化学效应是在多种环境条件的影响下,()的化学反应所引起的环境效果,如环境的酸化、土壤的盐碱化、地下水硬度的升高、光化学烟雾的发生等。

环境酸化主要是由于酸雨造成地面水体和土壤的酸度增加,与环境酸化相反的环境化学效应是环境碱化。

A. 物质之间B. 生态之间C. 环境之间D. 人类与环境这间满分:2 分4. 监测生物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1.选择对人为胁迫敏感并具有特异性反应的();2.选择遗传稳定、对人为胁迫反应个体差异小、发育正常的健康生物;3.选择易于繁殖和管理的常见生物;4.尽量选择既有监测功能又兼有其他功能的生物。

A. 生物B. 微生物C. 细菌D. 真菌满分:2 分5. 臭氧层减薄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

在地球表面,臭氧在吸收紫外线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大气臭氧层能吸收强烈的太阳紫外辐射,使地球生物得以正常生长,从而成为地球生命的()。

A. 保护层B. 有效保护层C. 产生的保护层D. 有效隔离层满分:2 分6. 物种适宜性是()技术成败的关键,为此需要进行物种的遴选,并实现物种间的合理配置。

A. 生物修复B. 生态修复C. 环境修复D. 种群修复满分:2 分7. 生态破坏从农耕文明开始起就出现,直到今天愈演愈烈,成为引起()的重要因素,成为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

(生态学作业习题

(生态学作业习题

生态学作业习题一、概念解释题1. 生态位(Niche)生态位是指一种生物在其所居住的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特定生态角色。

具体来说,生态位包括了一个生物在资源利用和生境利用方面的特征,如食性、生活方式、繁殖习性等。

生态位的概念强调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分工,不同物种之间通过占据不同的生态位,可以避免资源的直接竞争,进而促进生物多样性的维持。

2. 种间竞争(Interspecific Competition)种间竞争是指不同物种之间为了获取共享资源而进行的直接竞争。

这种竞争可能是通过捕食、争夺领地或争夺资源来表现的,反应了不同物种之间的互相依赖关系。

种间竞争可以导致资源的有限利用,进而影响物种的适应和分布。

根据竞争强度和机制的不同,种间竞争可分为互相抑制和透明竞争。

3. 生态系统(Ecosystem)生态系统是指由生物体和与其相关的非生物因素组成的一个特定区域。

生态系统包括了生物群落、生物圈和环境因素。

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相互作用,通过能量、物质和信息的流动和循环来维持生态平衡。

生态系统可以是自然形成的,如森林、湖泊等;也可以是人为构建的,如农田、城市公园等。

二、问题回答题1. 什么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请简要描述。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能量在生物和非生物因素之间的传递和转化过程。

能量从太阳等外部能量源进入生态系统后,通过生物群落中的产生者(如植物)吸收并转化为化学能,再通过食物链或食物网传递给消费者。

能量在食物链中逐级转移,每一级消费者通过摄取下一级的有机物来获取能量。

最后,能量通过生物的新陈代谢和生物体的废物排放被释放到环境中,一部分能量流出生态系统,另一部分则被转化为无机物。

能量流动的最终结果是生物的生长、繁殖和维持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

2. 请解释生态位的概念,并以一个例子说明。

生态位是指一种生物在其所居住的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特定生态角色。

它涉及了物种在资源利用和生境利用方面的特征,如食性、生活方式、繁殖习性等。

18秋[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学原理》在线作业二4

18秋[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学原理》在线作业二4

【奥鹏】[福建师范大学]福师《社会学原理》在线作业二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第1题,文化冲突的最激烈的形式是()。

A、协商B、融合C、过渡D、战争第2题,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论堪称()理论的先驱。

A、社会改革B、社会现代化C、全球化D、社会文化第3题,社会制度的()是制度运行并发挥作用的保证。

A、规范系统B、组织系统C、设备系统D、概念系统第4题,非正式组织概念是由美国社会学家()提出来的。

A、梅奥B、泰勒C、孔德D、卢梭第5题,社会流动概念是美国社会学家()首先提出来的。

A、泰勒B、梅奥C、索罗金D、孔德第6题,根据(),可以将社会角色划分为功利性角色和表现性角色。

A、角色追求的目标B、角色规范的程度C、人们获得角色的方式D、角色的定义第7题,社会学研究的重点首先是()。

A、社会文化B、社会制度C、社会群体D、现实社会第8题,由于()的努力,社会学第一次获得了自己的具体研究范围和特定的研究方法。

A、孔德B、斯宾塞C、迪尔凯姆D、韦伯第9题,()是指互有关联的文化特质和文化结丛的构成方式及其稳定特征。

A、文化特质B、文化模式C、文化丛D、文化理念第10题,社会制度的基本功能包括()。

A、行为导向功能B、社会整合功能C、文化传递功能D、约束功能,B,C第11题,对社会某种特定规范进行的社会学研究,形成了诸如()。

A、民俗社会学B、道德社会学C、法律社会学D、教育社会学,B,C第12题,传递社会文化的核心内容包括()。

A、社会观念B、社会制度C、价值观念体系D、社会规范体系,D第13题,当代社会学发展的特点包括()。

A、实用化B、定量化C、多元化D、本土化,B,C,D第14题,常见的角色失调包括()。

A、角色紧张B、角色冲突C、角色不清D、角色中断,B,C,D第15题,邻里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相互支持的功能B、社会化的功能C、社会控制功能D、交流的功能,B,C,D第16题,影响社会化的因素包括()。

福建师范大学智慧树知到“生物科学”《生态学》网课测试题答案_3

福建师范大学智慧树知到“生物科学”《生态学》网课测试题答案_3

福建师范大学智慧树知到“生物科学”《生态学》网课测试题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综合考核(共10题)1.生态入侵(名词解释)2.若将各不同食性阶层的物种关系以“能量锥体”的概念来表示,则可发现“塔顶层生物的总能量”会较“基底层生物的总能量”为少,造成此一情况的最主要原因为下列哪一选项?()A、塔顶层生物都是大型个体,数量较少B、塔顶层生物可自环境中获取的总能量较少C、塔顶层生物都是各物种种群的的老弱残个体,数量较少D、塔顶层生物的栖息空间较少,可容纳的生物数量也较少3.Deevey将种群存活曲线分为三个类型,其中表示接近生理寿命前只有少数个体死亡的曲线为()A、凸型曲线B、凹型曲线C、对角线型曲线D、S型曲线4.协同进化(名词解释)5.dN/dt=rN(K-N/K)这一数学模型表示的种群增长情况是()A、无密度制约的离散增长B、有密度制约的离散增长C、无密度制约的连续增长D、有密度制约的连续增长6.为什么说生态系统是地球上自然界的结构和功能单位?7.简述r-对策和K-对策者的适应性特征。

8.下列关于生态位的概念,错误的是()A、任何物种的生态位都是一个n维的超体积B、n维超体积包含了一个物种生存和生殖所需要的全部条件C、高矮作物,深根浅根作物间作时,它们的生态位完全重叠D、热带雨林生境优越,生态位宽的广域物种十分丰富9.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哪一个是正确的?()A、食物网简单的生态系统比食物网复杂的生态系统,对环境扰动有较好的修复能力B、在一个生态平衡的环境中,因稳定性佳,故生物不会发生突变C、生态系统是维持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基本单位D、在一个平衡的生态系统中,能量可不断被重复利用10.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形态的一门科学B、生态学是研究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C、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D、生态学是研究自然环境因素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第1卷参考答案一.综合考核1.参考答案:生态入侵,是指外来物种通过人的活动或其他途径引入新的生态环境区域后,依靠其自身的强大生存竞争力(自然拓展快、危害大),造成当地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或削弱的现象。

福师《生态学》在线作业一15秋答案

福师《生态学》在线作业一15秋答案

福师《生态学》在线作业一
一、单选题(共50 道试题,共100 分。


1. 8、热带雨林的分层结构
A. 明显
B. 不明显
C. 不定
D. 未知
正确答案:B
2. 水体富营养化的后果是
A. 由于藻类大量繁殖,死后分解要消耗大量氧气,导致渔类因缺氧而死亡,使渔业产量减少
B. 由于藻类大量繁殖,使鱼类的食物增加,导致渔业产量增加
C. 对渔业产量没有影响
D. 使渔业产量忽高忽低
正确答案:A
3. 群丛是植物()分类的基本单位,相当于植物分类中的种。

A. 种群
B. 群落
C. 物种
D. 生态系统
正确答案:B
4. 旱生植物的特点是
A. 叶面积较大
B. 根系发达
C. 通气组织发达
D. 叶片较多
正确答案:B
5. 群落之间、群落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可见标志是
A. 群落外貌
B. 群落水平结构
C. 生态位
D. 群落垂直结构
正确答案:A
6. 在北半球中纬度的山区,阳坡的环境特点是
A. 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小
B. 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大
C. 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小
D. 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大
正确答案:A
7. 温室效应指的是
A. 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温室和塑料大棚,产生了对环境不利的后果
B. 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使大气层如同温室的外罩一样,太阳短波辐射容易进入,地表长波辐射难以出去,导致地表温度升高,引起一系列环境问题。

福师18年2月课程考试《生态学》作业考核试题答案

福师18年2月课程考试《生态学》作业考核试题答案
种群密度:每一种群单位空间的个体数(或作为其指标的生物量)称为种群密度,也称为个体密度或栖息密度。
基础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无别的竞争物种存在时所占有的生态位。
竞争排斥原理:在生态学里指的是,两个物种不能同时,或者是不能长时间地在同一个生态位生存。
二、简答题(55)
1、标志重捕法的定义和实验原理。(5分)
1.渗透地面
天然渗透地面在城区以绿地为主.透水性好、节省投资、便于雨水的引入利用、可减少绿化用水并改善城市环境、对污染物有较强的截留和净化作用.
2.渗透管沟
雨水通过埋设于地下的多孔管材向四周土壤层渗透.在用地紧张的城区,表层土渗透性很差而下层有透水性良好的土层、旧排水管系的改造利用、雨水水质较好、狭窄地带等条件下较适用。
一、名词解释:(10分)
趋同适应:是指亲缘关系相当疏远的不同种类的生物,由于长期生活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中,接受同样生态环境选择,只有能适应环境的类型才得以保存下去。
生态入侵:人类有意或无意地把某种生物带进新的地区,倘若当地适于其生存和繁衍,它的种群数量便开始增加,分布区也会逐渐扩大,这就是生态入侵。
3.渗透井
渗透井包括深井和浅井两类.深井适用水量大而集中,水质好的情况,城区一般宜采用浅井.其形式类似于普通的检查井,雨水通过井壁、井底向四周渗透.
4.渗透池(塘)
适合在城郊新开发区或新建生态小区里应用.结合小区的总体规划,可达到改善小区环境、提供水景观、开源节流、降低雨水管系负荷与造价等目的.
(二)贮蓄
6、测定初级生产量的方法有哪些。(8分)
答:①收获量测定法
④氧气测定法
③二氧化碳测定法
②放射性标记物测定法
⑤叶绿素测定法
三、问答题(35分)
1、阐述主要的演替顶极学说。(15分)

18秋福师《生态学》在线作业一满分答案-4

18秋福师《生态学》在线作业一满分答案-4

18秋福师《生态学》在线作业一-4
1、C
2、D
3、A
4、A
5、B
一、单选题共50题,100分
1、我国东部和南部为森林分布区,向西北依次出现了草原区和荒漠区,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哪一个生态因子所致
A光
B湿
C水
D土壤
【答案】参考选择:C
2、下列植物中,属于短日照植物的是
A冬小麦
B甜菜
C萝卜
D水稻
【答案】参考选择:D
3、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大气中( )的浓度增加
A二氧化碳
B甲烷
C氟氧化合物
D二氧化硫
【答案】参考选择:A
4、当谈到某森林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时,这里指的是
A群落的垂直成层性
B群落的水平成层
C群落的垂直地带分布
D群落的镶嵌
【答案】参考选择:A
5、在太阳辐射中,主要引起光学效应,促进维生素D的形成和杀菌作用的光是
A红光
B紫外光
C绿光
D红外光
【答案】参考选择:B。

《生态学》课后习题答案

《生态学》课后习题答案

生态学课后习题答案1.如何理解生物与地球环境的协同进化?生物依赖于环境,只有适应了环境生物才能生存并进化;同时,环境又靠生物来维持与调控;生物与环境是相互依存的。

2.试述生态学的定义、研究对象与范围。

生态学的定义: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研究对象与范围:从分子到生物圈都是生态学研究的对象。

3.现代生态学的民展趋势及特点是什么?研究对象的层次性更加明显,向宏观与微观两极发展;研究手段的更新;研究范围的扩展;国际性是其民展趋势。

4.简述经典生态学的几个学派及其特点法瑞学派:重视群落研究的方法,用特征种和区别种划分群落的类型,建立了严密的植被等级分类系统。

北欧学派:重视群落分析、森林群落与土壤pH值关系。

英美学派:重视群落的动态,从植物群落演替观点提出演替系列、演替阶段群落分类方法,并提出了演替顶极的概念。

苏联学派:注重建群种与优势种,建立了一个植被等级分类系统,并重视植被生态、植被地理与植被制图工作。

5.简述生态因子的概念及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

生态因子: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综合作用;直接和间接作用;主导因子作用(非等价性);不可替代作用和补偿作用;阶段性作用。

6.关于生态因子的限制性作用有哪些定律?限制因子:限制生物生存和繁殖的关键性因子就是限制因子。

主要有以下两个定律:A.Leibig最小因子定律:生物的生长取决于处在最小量食物的量;不少学者对此作了两补充:这一定律只适用于稳定状态;要考虑各生态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B.Shelford耐性定律:生物的生存与繁殖要依赖于某种综合环境因子的存在,只要其中一项因子的量(或质)不足或过多,超出了某种生物的耐性限度,则使该物种不能生存,甚至灭绝。

应作几点补充:生物能够对一个因子耐受范围很广,而对另一个因子耐受范围很窄;对所有因子耐受范围很宽的生物一般分布较广;在一个因子处于不适状态时,对另一个因子耐受性会受影响;生物不同生长阶段对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不同,繁殖往往是敏感期;生物实际并不是在某一特定环境因子最适范围内生活,可能有其它更重要的因子在起作用。

福师《生态学》在线作业一15春满分答案

福师《生态学》在线作业一15春满分答案

福师《生态学》在线作业一
一,单选题
1. 一般而言,高纬度地区作物整个生育期所需有效积温较低纬度地区的要
A. 多
B. 少
C. 一样
D. 不确定
正确答案:B
2. 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结构是
A. 团粒结构
B. 片状结构
C. 块状结构
D. 柱状结构
正确答案:A
3. 每种植物的生态幅影响该种植物的
A. 生物量
B. 生长速度
C. 分布范围
D. 发育程度
正确答案:C
4. 在诸生态因子中()的因子称为主导因子
A. 能替代少数其他因子
B. 对植物生长发育有明显影响
C. 把其他因子的直接作用变为间接作用
D. 对其他因子有影响作用
正确答案:B
5. 阴性植物的特点是
A. 光补偿点较高,生长在全光照条件下
B. 光补偿点较高,生长在阴湿条件下
C. 光补偿点较低,生长在全光照条件下
D. 光补偿点较低,生长在阴湿条件下
正确答案:D
6. 昆虫的休眠和滞育主要与下列哪一生态因子有关
A. 温度
B. 食物
C. 湿度
D. 光。

2022春福师《生态学》在线作业二(满分答案)

2022春福师《生态学》在线作业二(满分答案)

2022春福师《生态学》在线作业二(满分答案)福师《生态学》在线作业二试卷总分:100测试时间:--试卷得分:100一、单选题(共50道试题,共100分。

)得分:100V1.下列哪一生态因子可归入生物因子A.人为因子B.土壤因子C.地形因子D.气候因子满分:2分得分:22.动物在低温环境中降低身体终端的温度,这种适应是A.生理适应B.行为适应C.形态适应D.对高温的适应满分:2分得分:23.在诸生态因子中()的因子称为主导因子A.能替代少数其他因子B.对植物生长发育有明显影响C.把其他因子的直接作用变为间接作用D.对其他因子有影响作用满分:2分得分:24.植物光合作用的光谱范围主要是A.可见光区B.紫外光区C.红外光区D.绿光满分:2分得分:25.生物体的含水量一般在A.90%以上B.50-70%C.60-80%D.80%以上满分:2分得分:26.环境因子中对植物有作用的因子是A.生态因子B.环境C.主导因子D.限制因子满分:2分得分:27.动物适应不良环境条件的第一性手段往往是A.行为适应B.生理适应C.滞育D.休眠满分:2分得分:28.当光强度不足时,C02浓度的适当提高,则使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不致于降低,这种作用称为A.综合作用B.阶段性作用C.补偿作用D.不可替代作用满分:2分得分:29.在自然环境条件下所诱发的生物生理补偿变化通常需要较长时间,这种补偿变化A.实验驯化B.气候驯化C.人工驯化D.休眠满分:2分得分:210.高斯假说是反映两种之间()的一种现象A.相互竞争B.互利共生C.寄生D.偏害作用满分:2分得分:211.酸雨的形成时由于哪些物质在强光照射下进行光化学氧化作用,并和水汽结合称为而形成的A.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B.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C.二氧化碳和一氧化氮D.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满分:2分得分:212.生态学作为一个科学名词,最早是由()提出并定义的A.E.HaeckelB.E.P.OdumC.G.TanleyD.Darwin满分:2分得分:213.旱生植物的特点是A.叶面积较大B.根系发达C.通气组织发达D.叶片较多满分:2分得分:214.逻辑斯蒂克方程中,当1=N/K时,种群A.种群增长近似指数增长B.种群增长速度趋于零C.增种群增长的数量已接近极限D.种群数量不变满分:2分得分:215.在自然状态下,大多数的种群个体分布格局是A.随和分布B.均匀分布C.集群分布D.泊松分布满分:2分得分:216.根据生态因子的稳定性程度可把生态因子分为稳定因子和A.气候因子B.地形因子C.外来因子D.变动因子满分:2分得分:217.属于生理无效辐射的光质是A.红光B.紫光C.绿光D.兰紫光满分:2分得分:218.水生动物最重要的限制因素是A.水温B.光照C.溶氧D.盐度满分:2分得分:219.我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优势科之一是A.冬青科B.松科C.大戟科D.壳斗科满分:2分得分:220.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可将其分为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人为因子和A.气候因子B.地球因子C.非生物因子D.外来因子满分:2分得分:221.属于生理有效辐射的光质是A.红光B.紫外光C.绿光D.红外光满分:2分得分:222.水体富营养化的后果是A.由于藻类大量繁殖,死后分解要消耗大量氧气,导致渔类因缺氧而死亡,使渔业产量减少B.由于藻类大量繁殖,使鱼类的食物增加,导致渔业产量增加C.对渔业产量没有影响D.使渔业产量忽高忽低满分:2分得分:223.在生物群落中,判断一个物种是否为优势种的主要依据是A.物种数量B.物种生物量C.物种的体积D.物种在群落中的作用满分:2分得分:224.海南岛、杭州和大兴安岭的地带性植被分别是A.雨林、黄山松和落叶林B.雨林、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C.雨林、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D.雨林、常绿林和落叶林满分:2分得分:225.有效积温法则公式K=N(T-C)中,C为A.平均温度B.发育的时间C.有效积温D.发育起点温度满分:2分得分:226.对于某种作物,当土壤中的氮可维持250kg产量,钾可维持350kg产量,磷可维持500kg产量,则实际产量一般会在A.250kg左右B.350kg左右C.500kg左右D.大于500kg满分:2分得分:227.从赤道到两极,光照强度随纬度的增加而A.减弱B.增强C.不变D.略增强满分:2分得分:228.在太阳辐射光谱中,主要引起热的变化的光是A.红光B.紫外光C.绿光D.红外光满分:2分得分:229.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的主要分布区位于A.热带B.亚热带C.温带D.寒带满分:2分得分:230.亚热带地区的典型地带性植被为A.苔原B.热带雨林C.常绿阔叶林D.针叶林满分:2分得分:231.下列生态系统中,属于人工生态系统的是A.海洋B.撂荒地C.被污染的湖泊D.养鱼池满分:2分得分:232.生态学发展大致经历了生态学的萌芽时期,建立时期,巩固时期和A.生物学时期B.环境科学时期C.现代生态学时期D.现代生物学时期满分:2分得分:233.8、热带雨林的分层结构A.明显B.不明显C.不定D.未知满分:2分得分:234.在我国的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中,主要以下列哪种生活型的植物为主A.地面芽植物B.地上芽植物C.地下芽植物D.高位芽植物满分:2分得分:235.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结构是A.团粒结构B.片状结构C.块状结构D.柱状结构满分:2分得分:236.()对策者通常出现在群落演替的早期系列A.r-K连续体B.K-选择者C.r-选择者D.S-选择者满分:2分得分:237.昆虫的休眠和滞育主要与下列哪一生态因子有关A.温度B.食物C.湿度D.光满分:2分得分:238.适合在强光照环境中生活的植物称为A.湿生植物B.中生植物C.阳生植物D.阴生植物满分:2分得分:239.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形态的一门科学B.生态学是研究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C.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D.生态学是研究自然环境因素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满分:2分得分:240.当谈到某森林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时,这里指的是A.群落的垂直成层性B.群落的水平成层C.群落的垂直地带分布D.群落的镶嵌满分:2分得分:241.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大气中()的浓度增加A.二氧化碳B.甲烷C.氟氧化合物D.二氧化硫满分:2分得分:242.群落之间、群落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可见标志是A.群落外貌B.群落水平结构C.生态位D.群落垂直结构满分:2分得分:243.地球上碳最大的储存库是A.大气层B.海洋C.岩石圈D.化石燃料满分:2分得分:244.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恒温动物,一般其身体较低纬度地区的同类个体大,以此来减少单位体重散热量,这一适应称为A.贝格曼法则B.阿伦法则C.李比希定律D.谢尔福德定律满分:2分得分:245.发育起点温度又称为A.最低温度B.最低有效温度C.温度下限D.温度上限满分:2分得分:246.一般来讲,某种生物的耐性限度达到最适时的温度、湿度条件组合状况为A.高温、高湿B.中温、高湿C.中温、高湿D.中温、中湿满分:2分得分:247.单元顶极学说中的“顶极”是指A.气候顶极B.偏途顶极C.土壤顶极D.地形顶极满分:2分得分:248.地形因子对生物的作用属于A.直接作用B.间接作用C.替代作用D.补偿作用满分:2分得分:249.下面哪种环境问题不属于有毒物质污染A.工业三废B.农药C.放射性物质D.植被破坏满分:2分得分:250.早生植物的特点是A.根系发达,叶表面积较小B.根系发达,叶表面积较大C.根系不发达,叶表面积较大D.根系不发达,叶表面积较小满分:2分得分: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奥鹏】[福建师范大学]福师《生态学》在线作业一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第1题,旱生演替系列的先锋群落是
A、草本群落
B、苔藓群落
C、大型真菌群落
D、地衣群落
第2题,赤潮的形成主要与下列哪种因素的关系最为密切?
A、CO2浓度升高
B、水体温度变化
C、水体富营养化
D、水体重金属污染物
第3题,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可将其分为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人为因子和
A、气候因子
B、地球因子
C、非生物因子
D、外来因子
第4题,发育起点温度又称为
A、最低温度
B、最低有效温度
C、温度下限
D、温度上限
第5题,植物每生产1 g干物质约需水量为(),但不同植物类型需水量是不同的
A、349g
B、200-300 g
C、300-600 g
D、600-800 g
第6题,在北半球中纬度的山区,阳坡的环境特点是
A、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小
B、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大
C、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小
D、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大
第7题,下列植物中,属于短日照植物的是
A、冬小麦
B、甜菜
C、萝卜
D、水稻
第8题,下列生态系统中,属于人工生态系统的是
A、海洋
B、撂荒地
C、被污染的湖泊
D、养鱼池
第9题,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恒温动物,一般其身体较低纬度地区的同类个体大,以此来减少单位体重散热量,这一适应称为
A、贝格曼法则
B、阿伦法则
C、李比希定律
D、谢尔福德定律
第10题,一般来讲,某种生物的耐性限度达到最适时的温度、湿度条件组合状况为
A、高温、高湿
B、中温、高湿
C、中温、高湿
D、中温、中湿
第11题,具体的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称为
A、环境
B、生境
C、内环境
D、地球环境
第12题,在我国的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中,主要以下列哪种生活型的植物为主
A、地面芽植物
B、地上芽植物
C、地下芽植物
D、高位芽植物
第13题,植物光合作用的光谱范围主要是
A、可见光区
B、紫外光区
C、红外光区
D、绿光
第14题,在光谱中,380--760nm波长范围的光属于
A、紫外光
B、红外光
C、可见光
D、蓝光
第15题,种群指数增长方程中,当r﹥0时,种群个体数量
A、减少
B、稳定
C、增加
D、全部死亡
第16题,旱生植物的特点是
A、叶面积较大
B、根系发达
C、通气组织发达
D、叶片较多
第17题,土壤细菌和豆科植物的根系所形成的共生体称为
A、菌根
B、根瘤
C、菌丝
D、子实体
第18题,高斯假说是反映两种之间()的一种现象
A、相互竞争
B、互利共生
C、寄生
D、偏害作用
第19题,臭氧层破坏属于
A、地区性环境问题
B、全球性环境问题
C、某个国家的环境问题
D、某个大陆的环境问题
第20题,下列哪一生态因子可归入生物因子
A、人为因子
B、土壤因子
C、地形因子
D、气候因子
第21题,8、热带雨林的分层结构
A、明显
B、不明显
C、不定
D、未知
第22题,最小因子法则是由哪一位科学家提出的
A、Tansley
B、Liebig
C、Haeckel
D、Shelford
第23题,季相最显著的群落是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北方针叶林
D、热带雨林
第24题,每种植物的生态幅影响该种植物的
A、生物量
B、生长速度
C、分布范围
D、发育程度
第25题,水生动物最重要的限制因素是
A、水温
B、光照
C、溶氧
D、盐度
第26题,常绿阔叶林的主要分布区在
A、热带
B、亚热带
C、暖温带
D、寒温带
第27题,某些植物的春化阶段是必不可少的是
A、光照强度
B、光周期
C、低温
D、昼夜变温
第28题,适合在强光照环境中生活的植物称为
A、湿生植物
B、中生植物
C、阳生植物
D、阴生植物
第29题,从海南岛沿我国东部北上可能依次遇到的地带性森林分别是
A、雨林、云南松林、常绿阔叶林和落叶林
B、雨林、落叶林、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
C、雨林、常绿阔叶林、针叶林和落叶阔叶林
D、雨林、常绿林、落叶林和针叶林
第30题,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结构是
A、团粒结构
B、片状结构
C、块状结构
D、柱状结构
第31题,生态学作为一个科学名词,最早是由()提出并定义的
A、E.Haeckel
B、E.P.Odum
C、G.Tansley
D、Darwin
第32题,最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质地是
A、粘土
B、砂土
C、壤土
D、黄土
第33题,温室效应的最直接后果是
A、气温升高
B、极地和高山冰雪消融
C、海平面上升
D、生态系统原有平衡破坏
第34题,根据研究方法,一般可把生态学分为野外生态学,理论生态学和
A、实验生态学
B、种群生态学
C、行为生态学
D、草原生态学
第35题,在逻辑斯蒂克方程中,参数K值的含义是
A、表示环境条件所允许的种群个体数量的最大值
B、表示种群增长速度的一个参数
C、表示种群在初始态下的数量
D、表示可供种群继续增长的"剩余时间"
第36题,著有《生态学基础》一书并因此获得"泰勒"奖,被誉为"现代生态学之父"的是下列哪位生态学家?
A、Odum
B、Haeckel
C、Clements
D、Tansley
第37题,根据生态因子的稳定性程度可把生态因子分为稳定因子和
A、气候因子
B、地形因子
C、外来因子
D、变动因子
第38题,两个不同物种之间共生,对一方有益,但对另一方无害的关系称为
A、寄生
B、附生
C、互利共生
D、偏利共生
第39题,早生植物的特点是
A、根系发达,叶表面积较小
B、根系发达,叶表面积较大
C、根系不发达,叶表面积较大
D、根系不发达,叶表面积较小
第40题,属于生理无效辐射的光质是
A、红光
B、紫光
C、绿光
D、兰紫光
第41题,目前,最受人们重视,最活跃的生态学研究领域是
A、个体生态学
B、种群生态学
C、群落生态学
D、生态系统生态学
第42题,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是
A、黄土高原
B、青藏高原
C、长江流域
D、珠江地区
第43题,在自然环境条件下所诱发的生物生理补偿变化通常需要较长时间,这种补偿变化称为
A、实验驯化
B、气候驯化
C、人工驯化
D、休眠
第44题,亚热带地区的典型地带性植被为
A、苔原
B、热带雨林
C、常绿阔叶林
D、针叶林
第45题,常绿阔叶林的特征是
A、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故干湿季明显
B、中国东部常绿阔叶林于世界面积最大
C、乔木、灌木、草本、地被四层均具备,乔木层仅一层
D、高位芽达90%以上
第46题,根据生态因子作用大小与生物数量的相互关系,将生态因子分为密度制约因子和
A、气候因子
B、地形因子
C、稳定因子
D、非密度制约因子
第47题,我国东部和南部为森林分布区,向西北依次出现了草原区和荒漠区,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哪一个生态因子所致
A、光
B、湿
C、水
D、土壤
第48题,下面哪种资源属于可更新的自然资源
A、化石燃料
B、生物资源
C、金属矿物
D、非金属
第49题,地球上碳最大的储存库是
A、大气层
B、海洋
C、岩石圈
D、化石燃料
第50题,水体富营养化的后果是
A、由于藻类大量繁殖,死后分解要消耗大量氧气,导致渔类因缺氧而死亡,使渔业产量减少
B、由于藻类大量繁殖,使鱼类的食物增加,导致渔业产量增加
C、对渔业产量没有影响
D、使渔业产量忽高忽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