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红军长征

合集下载

《长征》教学设计

《长征》教学设计

《长征》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通过本诗的学习,体会红军长征途中越过千难万险的情景,学习红军战士藐视围难,战胜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理解诗中等闲、逶迤、磅礴、腾细浪、走泥丸、暖、寒、更、喜、尽、开颜等主要词语的含义;体会诗中运用的夸张手法的作用。

3、背诵全诗,并能讲出大意。

【课前准备】红军长征路线图。

《长征》歌曲录音。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语、范读、激起情绪。

同学们学过许多红军长征的故事,这一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长征诗(板书课题)。

你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当年毛主席亲自率领红军进行长征,1935年10月红军长征已经胜利在望,毛主席回顾长征走过的路程,心潮澎湃,激动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而且还亲自向红军战士朗读了这首诗。

现在李老师把这首诗朗读给你们听。

(教师背诵全诗)毛主席写这首诗热情地赞颂了红军战士藐视困难,敢于战胜困难的大无畏精神。

二、初读,介绍时代背景,结合读讲一、二两句。

△试读1.因为这是一首律诗,学起来有一定困难,我们自己先试试把它读正确。

2.指名四人轮读,试读课文。

3.诗中涉及到好多山名水名,你们能搞清楚吗?山名:五岭乌蒙岷山水名:金沙江大渡河4.讲述(介绍时代背景):中国工农红军为北上抗日,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于1934年10月从江西瑞金出发,一路跋山涉水(指图),翻过五岭,突破乌江天险,四渡赤水,越过气势磅礴的乌蒙山,接着又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沪定桥,然后爬雪山,过草地,最后翻过岷山,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

在这短短的一年时间里,红军战士开动每人的双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完成举世无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讲读第一、二两句。

5.红军长征翻过一座座山,又涉过一条条水,表示山水很多,用什么词?万水千山也可以怎么说?(出示:万水千山千山万水)6.红军长征除了万水千山的障碍,天上每天有几十架敌机侦察轰炸,地下有几十万敌军围追堵截,遇到了许许多多艰难险阻。

《红军长征》 习题

《红军长征》 习题

第12课红军长征一、选择题1、从1930年10月到1933年3月,蒋介石调集国民党军队,发动了四次大规模围剿,主要针对的地区是()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B、中央革命根据地C、陕甘宁边区D、左右江根据地2、红军连续取得反抗国民党的“围剿”战争的胜利,主要是()A、红军力量强大B、国民党内部发生了分裂C、红军采取了正确的作战方针D、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3、蒋介石发动第五次“围剿”的时间是在()A、1930年B、1931年C、1932年D、1933年4、领导红军取得前四次反“围剿”胜利的指挥者有()①毛泽东②朱德③周恩来④博古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5、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蒋介石调集50万人重点围攻B、蒋介石有帝国主义的全力支持C、蒋介石的50万人装备先进D、党中央领导人执行“左”倾冒险主义方针和政策6、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的时间是()A、1933年秋B、1934年10月C、1935年10月D、1936年10月7、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指()A、遵义会议B、四渡赤水C、巧渡金沙江D、会宁会师8、1935年的遵义会议上事实上被确立为新的党中央领导核心的是()A、周恩来B、朱德C、邓小平D、毛泽东9、在长征途中,红军终于摆脱了蒋介石几十万军队的围追堵截,掌握了作战主动权是()A、攻占遵义B、四渡赤水C、巧渡金沙江D、强渡大渡河10、红一方面军结束长征的标志性事件是()A、强渡大渡河B、巧渡金沙经江C、陕北吴起镇会师D、甘肃会宁会师11、长征宣告胜利结束是在()A、1934年10月B、1935年10月C、1936年10月D、1938年10月12、红军最后结束长征是以三大红军主力的会师为结束,这三大主力包括()①红一方面军②红三方面军③红二方面军④红四方面军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3、红军结束长征,胜利会师的地点是()A、陕北吴起镇B、甘肃会宁、静宁将台堡C、江西瑞金D、贵州遵义二、材料分析题阅读下列材料七十多年前,有一群人为了生存和信念,被迫踏上艰险的万里征程,途中经历了千辛万苦。

第12课_红军长征导学案

第12课_红军长征导学案

第12课红军长征(导学案)一、学生预学1、通过结构化预习,完成导学案上的知识梳理2、通过预习生成问题,小组成员之间互动答疑3、整理小组未解决的问题,相其他小组或老师寻求帮助【课标要求】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

【学习目标】1、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开始与结束的时间、遵义会议内容及其伟大意义,理解红军被迫转移的原因。

2、感受长征精神、感受共产党和人民军队作用、感受革命家的人格力量。

【学习重点】遵义会议红军长征的路线【学习难点】遵义会议为什么说是中国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知识体系梳理】阅读课本59—62页。

(自主学习,充分准备,牢固记忆)1.原因:红军失败,被迫进行。

2.开始:年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从出发开始长征。

红①红军向湘西前进,冲破了敌人的,渡过湘江,损失过半。

②红军改向贵州前进,渡过夺取。

军时间:年月,2.经③遵义内容:解决了,取消了。

不会议肯定了 , 增选。

过意义:遵义会议确立了,怕这次会议挽救了。

④遵义会议以后,红军四渡,打乱了。

远⑤红军巧渡,跳出了。

⑥红军强渡,飞夺。

征⑦红军又翻过大,通过,进入甘肃。

①年月,党中央和方面军到达革命根据地的。

难 3.胜利②年月, 方面军和方面军,到达 ,同前来的方面军会师.红三大主力回师,标志着。

4.长征的意义: ,。

【我的疑问】将预习中产生的疑问上交老师二、展示交流(相互检查)三、预学反馈1.“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丛生.危在旦夕的战斗。

”这里的“行军”指的是()A.北伐战争B.南昌起义C.秋收起义D.中国工农红军长征2.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利用假期要实地考察红军长征的出发地,他们应该去 ( )A.江西瑞金B.贵州遵义C.陕北吴起镇D.甘肃会宁3.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的事件是( )A.八七会议B.中共二大C.遵义会议D.三湾改编4、在长征途中,红军终于摆脱了蒋介石几十万军队的围追堵截,掌握了作战主动权是()A.攻占遵义 B.四渡赤水C.巧渡金沙江D.强渡大渡河四、合作探究【探究一】材料一红旗飘,军号响。

第12课_红军长征

第12课_红军长征

自 主 阅 读
(分组讨论)
4、长征的最后胜利
①长征路线: 1934.10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长征开始)——突
破四道封锁线(生死关头)——遵义会议(转折
点)——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
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1935.10
会师陕北——1936.10三大主力会师甘肃会宁、静 宁将台堡(长征结束)


第五次
100万
8万
博古、李 德
制定了违背根据 地实际情况的” 左倾”冒险主义 方针和政策。
红军 失败
2、长征初期的路线
解四中 放道央 遵封革 义锁命 线根 据 地 强出 渡发 乌 江 突 破 —— ——
——
3、历史的转折——遵义会议
①背景:会议前红军 所面临怎样的局面? ②内容:会议召开的 时间、地点、解决了 哪些问题? ③影响:会议带来了 怎样的结果? ④为什么说遵义会议 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 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能力与方法
(1)通过对比前四次反“围剿”胜利与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培养学生的比 较能力,总结红军长征的原因。 (2)通过探究遵义会议的背景和意义,理解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 攸关的转折点,初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引导学生绘制简单的《红军长征路线图》,列举红军长征途中经历的重大 历史事件,提高学生绘制识读历史地图的能力。
1、长征的原因
国民党 军人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10 万 20万 30万 50万 共产党 军人数 4万 5万 3万 7万 红军指挥 者 毛泽东 朱德 周恩来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战略战术
结果
制定和执行了符 合根据地特点的 战略战术:如避 敌主力,敌进我 退,敌退我打,打 敌虚弱等。

《红军长征》说课

《红军长征》说课

毛泽东既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 也是一位诗人、词人。在长征途中,尽管环 境十分恶劣,但毛泽东仍然笔耕不辍,写出 了大量豪迈的诗篇。请查阅相关资料,收集 毛泽东长征时期所写的诗词。(有兴趣的同 学课后自己完成)
第12课
红军长征
1、长征的原因:“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2、中央红军长征的路线: 1934.10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长征开始)——突破四道封 锁线(生死关头)——弃湘西,取贵州——遵义会议(转折 点)——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 定桥——爬雪山,过草地——1935.10会师陕北吴起镇—— 1936.10三大主力(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 会师甘肃会宁、静宁将台堡(长征结束) 3、遵义会议(转折点): 背景、时间、地点、内容、意义 4、长征胜利的意义及长征精神
长征途中,红军穿越数十年来没有 一支军队经过的少数民族聚居区, 突破国民党中央军和10个地方军阀 武装的围追堵截,几乎每天都有一 次遭遇战。
红军三大主力在长征中牺牲的营以 上干部超过数百人,牺牲的战士就 更多了。
红军过草地时,一次就有七八百红 军战士饿死在草地上。
不怕牺牲、前仆后继的精神; 勇往直前、坚韧不拔的精神; 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精神; 百折不挠、克服困难的精神。 坚定理想、充满信心的革命乐 观主义精神。
(1)红军长征经历了千辛万苦,最终取得胜利。长征胜 利的时间是( ) A、1934年10月 B、1935年1月 C、1935年10月 D、1936年10月 (2)以下是长征中的重要历史事件,它们的先后顺序应 是( ) ①遵义会议 ②飞夺泸定桥 ③会宁会师 ④四渡赤水战役 A、①④②③ B、②③①④ C、①③②④ D、③②①④ (3)长征过程中,党召开的重要会议是什么?它包括哪 些内容?有何影响?

红军长征小学课程设计

红军长征小学课程设计

红军长征小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红军长征的基本历程、重要事件和历史意义。

2. 掌握长征途中红军面临的主要困难和挑战。

3. 识记长征途中具有重要意义的战役、会议和英雄人物。

技能目标:1. 通过分析长征路线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地理常识。

2.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提高学生的沟通、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会运用历史资料,进行信息提取和整合,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2. 培养学生面对困难、勇于挑战、团结协作的品质。

3. 引导学生从长征精神中汲取力量,树立远大理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历史学科教学,旨在通过红军长征的实例,让学生了解我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学生特点:小学高年级学生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认知兴趣,善于通过故事、图片等形式学习。

教学要求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思考和感悟。

教学要求:结合红军长征的实例,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将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融入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通过有效的教学评估,确保学生达到预期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红军长征背景及原因:分析1934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被迫实施战略转移的背景和原因。

教材章节:《中国近代史》第五章第二节2. 红军长征历程:详细讲解长征途中的重要事件、战役和会议,如: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等。

教材章节:《中国近代史》第五章第三节3. 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阐述长征胜利对于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意义,以及长征精神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

教材章节:《中国近代史》第五章第四节4. 英雄人物介绍:介绍长征途中的英雄人物,如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学习他们的英勇事迹和崇高品质。

教材章节:《中国近代史》第五章第五节5. 长征精神传承:探讨长征精神在当代的意义,引导学生将其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贡献力量。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2课红军长征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2课红军长征

红军长征 第12课 红军长征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三中学校 卢长俊点击新目标:1、记住长征起止时间和遵义会议内容、意义。

2、理解遵义会议是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感悟长征精神的历史和现实意义连接旧知识1、齐读第11课“知识建构”2、填一填:(1)中共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是 年 月 日的 起义。

(2)秋收起义的领导人是 。

(3)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 创建的以 为中心的 革命根据地。

课堂进行时【情景创设】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七律·长征》全班集体朗读【课前热身】初读课文,勾划重点,完成填空。

1、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主要原因是党中央主要领导人执行 的方针和政策。

2、 年10月,中央红军离开 根据地,开始长征。

3、 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确立了 在党和红军的领导地位。

4、 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长征结束。

组内进行交流、检查、【新课解读】根据图1、图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图1 图21、1—4次反“围剿”的结果及原因2、第5次反“围剿”的结果及原因3、长征进程:(1)长征开始:出发时间:出发地点:(2)初期的严峻形势:(损兵折将,进退两难)(3)生死转折(遵义会议)时间:内容:①②③意义:①②③(4)胜利前进结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找出几个关键地名: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通过彝族区→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到达吴起镇(5)重大意义:①②③4、感悟长征精神:(1)长征精神的内涵(2)长征精神的历史意义(3)长征精神的现实意义【课堂小结】1至4次反“围剿”,正确方针取胜利;可是5次反“围剿”,“左”倾冒险导失利;红军被迫去长征,前途渺茫路难行;力挽狂澜毛泽东,危急关头指方向;夺取遵义开大会,总结经验与教训;确立党的新领导,生死攸关成转折;红军从此奏凯歌,胜利走完长征路;革命形势开新篇,长征精神永不灭。

12课 红军长征 学案

12课 红军长征 学案
一、长征的开始
1、原因:由于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执行“左”倾冒险主义的方针和政策,红军失败,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2、时间: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二、遵义会议
1、年1月,中国共产党在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2、内容:会议批判了党中央领导人在军事上、组织上的错误,肯定了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课题:红军长征
课时
1
学习
目标
记住红一方面军长征开始和三路主力红军胜利会师的时间,掌握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和主要内容,理解红军被迫战略转移的原因,概述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
重难点
重点:遵义会议,中央红军长征的路线。
难点: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导7min)
注:(认真阅读课本,自主完成下列问题)
3、意义:遵义会议结束了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
三、长征的胜利
1、遵义会议后,红军经过四渡,南渡乌江,巧渡,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掌握了作战主动权。接着,通过大凉山彝族地区,强渡,飞夺,翻越夹金山,进入四川西北部的草地。
2、红一方面军长征结束: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镇,同陕北红军会师。
3、三大主力会师:年月,红四方面军、红二方面军先后与红一方面军在胜利会师。至此,长征胜利结束。
合作
探究
10min
小组合作交流后,解决如下问题:
1、红军长征的原因是什么?
2、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你认为红军长征胜利的原因有哪些?伟大的“长征精神”包含着怎样深刻的内容?
课堂
小结3min
回顾红军长征路线
达标
检测

第12课 红军长征

第12课 红军长征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所在地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旧址 (瑞金城东6公里处的叶坪)
国民党在中央苏区修筑的雕堡
蒋介石在南昌检阅 “第五次围剿” 部队
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敌我力量对比表
项目 次数
时间 1930.10 1931.4 1931.7 1933.2 1933.9
1964年毛泽东题字
遵义会议会址
贵州遵义老城红旗路 (原子尹路)
遵义会议会场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国共产党在贵州遵义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这次会议集中 研究了对挽救革命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
遵义会上及会后支持毛泽东的人们
后排左起:罗瑞卿、程子华、陈光、邓小平;前排左起:王首道、杨尚昆、聂荣臻、徐海东
七律· 长征
1935年10月
毛泽东《七律· 长征》手迹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学习与探究
学习活动
学唱《长征组歌》
《长征组歌》
告别 过雪山草地
突破封锁线
遵义会议放光辉 四渡赤水出奇兵 飞越大渡河
强渡乌江
红军强渡乌江
蒋介石调集重兵,在红军通往湘西的道路 上,布臵新的防线。若红军继续西进,无异虎 口投食。 在这危急关头,毛泽东提出弃湘西、取贵 州的主张,得到多数人赞同。红军强渡乌江, 占领遵义城。
遵义战役
1935年时的贵州遵义城
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取得的最大一次胜利战役是遵义战役。 1935年2月26日至28日,中央红军在贵州遵义地区击溃、歼灭敌人两个师又8个团。也是 红军在长征途中占领的最大城市。

12课红军长征

12课红军长征
军队人数
时间
敌 我
兵力结果 ?结果 战略战术
第 一 至 四 次
第 五 次
1930年 至 1933年
1933年 至 1934年
10万 20万 30万 30万
4万 (前三次) 避敌主力 诱敌深入 胜利 3万 周恩来 集中优势 3万 朱德 各个击破 第五次反围剿的 7万 (第四次) 失败 分散兵力, 失败 博古 ,被迫进行战 100万 8万 进攻冒险, 李德 略转移 防御保守。
长征胜利 开始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 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 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红三方面军会师, 长征结束
吴起镇
会宁
静宁将台堡 过雪山、草地
红四方面军
强渡大渡河,飞 夺泸定桥 四渡赤水 遵义会议 巧渡金沙江
红二方面军
红一方面军
1934.10中央 革命根据地
突破四道防线
草地
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 吴起镇部分将士留影
1935年10月,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 历经艰辛终于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 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和革命 必胜的信念支撑着红军;
★ ▲
全党全军和军民之间的大团结;

以毛泽东等为领导的党中央 的正确领导.
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 长征又是宣传队。长征又是播种机…… ——-毛泽东 “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不是战役,它不 是胜利,它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长征却使毛 泽东及其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本世纪中没有什么 比长征更令人神往和更为深远地影响世界前途的事 件了” ——美国作家哈里森.李尔伯
①锻炼和考验了党和红军,保存了党和红 军的精华,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
②留下了光荣的革命传统;

第12课 红军长征(共36张PPT)

第12课 红军长征(共36张PPT)
第12课 红军长征
探觅前因组 探觅长征因 遵义丰碑组
探讨红军为什么要长征
寻迹长征路
汇报遵义会议的相关内容
拾取长征果 寻迹长征组
意义表达组
感悟长征魂 寻找长征的路线
概括红军长征的伟大意义
精神感悟组
感悟红军长征体现了 哪些精神
探觅长征因
拾取长征果 寻迹长征路
感悟长征魂
红军为什么要长征?
阅读思考 例体现了长征精神? 不怕牺牲、前仆后继的献身精神; 拾取长征果
感悟长征魂 勇往直前、排除万难的革命英雄主义
精神。
新时期长征精神
探觅长征因 寻迹长征路 拾取长征果 感悟长征魂
万 众 时 众 志 一 成 刻 心 城 战 准 抗 胜 击 灾 备 洪 难 灾 着
克 团 服 结 困 协 难 作 永 排 往 除 直 万 前 难
纠正军事错误 改组领导机构
挽救了党和红军, 是中国 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史上生死 攸关的转折点.
理由:
探觅长征因 拾取长征果
1、有了正确 的指导思想
2、改组了中 央领导机构
寻迹长征路
感悟长征魂
3、从此中国 革命走向胜利
探觅长征因 拾取长征果
寻迹长征路
感悟长征魂
读图知史: 寻找长征路线
长征的胜利
陕北革命根据地 吴起镇 (1935.10)
突破湘江
冲破四道 封锁线
1934年10月中央 红军开始长征
中央红军开始长征时有八万多人, 但在博古等人的指挥下,第一站 突破湘江后只剩下三万多人了!
思考:导致红军 长征初期损失惨 重的主要原因是 什么?
血染十里溪, 三年不食湘江鱼, 河底遍尸体。 摘自陈靖《湘江黔山》
博 古
PK

长征故事课件ppt课件

长征故事课件ppt课件

革命精神
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 理想,红军战士们不惜付 出生命的代价
03
长征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重要战役和战斗
血战湘江
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央红军在湘江上游广西境内的兴安县、全州县、灌阳 县,与国民党军苦战五昼夜,最终从全州、兴安之间强渡湘江,突破了国民党军的第四
道封锁线。此役后,中央红军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至3万余人。
长征故事课件ppt
contents
目录
• 长征的背景和起因 • 长征的艰难历程 • 长征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 长征的意义和影响 • 长征的启示和思考
01
长征的背景和起因
历史背景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侵占中国东北地区。由于蒋介 石的不抵抗政策,东北很快沦陷

1933年,日本又发动华北事变 ,意图侵占华北地区。中国面临
国家统一
长征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统一领 导,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
了基础。
民族独立
长征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坚 定信念和顽强意志,为中国的民族 独立和解放事业提供了精神动力。
人民解放
长征为人民争取自由和解放提供了 重要的历史经验,推动了中国的民 主革命进程。
长征对世界的影响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国际关系
要启示。
艰苦奋斗
长征过程中,红军将士面对极其 艰苦的条件,依然坚定信念,奋 勇前行,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激
励着现代人勇敢面对挑战。
创新思维
长征中,红军将士在困境中不断 创新,寻找突破口,这种创新思 维对现代社会创新发展具有重要
启示。
长征对个人成长的启示
坚定信念
长征中,红军将士始终坚定革命信念,克服重重困难,这种坚定的 信念对个人成长具有重要启示,帮助我们在面对困境时保持信心。

第12课 红军长征讲解PPT课件

第12课   红军长征讲解PPT课件
2、红军长征 (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
(1)原因: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问: 第五次反围剿为什么会失败?
红 军长征
国民党在中央苏区修筑的雕堡
1933年9月,蒋介石调集一百万兵力,对红军根据地进行第五次大规模 军事“围剿”,其中50万兵力围攻中央革命根据地。图为国民党军队对中 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围剿”时修筑的雕堡。
(2)开始时间: 1934年10月 (中央红军8万多人,向西突围)
(3)出发地点:中央革命根据地 (江西瑞金)
(4)路线: 江西瑞金 突破四道封锁线(付出惨重代价)
弃湘西、强度乌江
占领遵义
红 军长征
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
红 军长征
乌江
红军强渡乌江
红 军长征
1935年时的贵州遵义城
返回
红 军长征
一、长征开始
1、红军前四次反围剿的胜利 (1930.10—1933.3) 领导人:毛泽东、朱德、周恩来 原因: 采用了正确的作战方针 (游击战术)
2、红军长征 (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
(1)原因: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失利的原因:党中央主要领导人执行王明左倾冒险主义方针和政 策,排挤毛泽东的正确领导。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2)开始时间: 1934年10月 (3)出发地点:中央革命根据地 (江西瑞金)
红 军长征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所在地瑞金 (中央革命根据地)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旧址(瑞金 城东6公里处的叶坪) (中央革命根据地)
红 军长征
长征前的红军队伍
江西瑞金武阳渡口(红军 长征出发地之一)
红 军长征
彝海结盟
刘伯承和小叶丹塑像
中国彝民红军沽鸡支队 队旗
史海拾贝

长征课件ppt课件

长征课件ppt课件
长征展示了革命者不屈不挠、勇于牺牲的精神,证明了中国共产 党在困难和艰苦环境下也能坚定信念,持续斗争。
扩大了革命的影响力
长征途中的宣传和战斗事迹,使中国革命的影响力得以扩大,吸引 了更多的革命力量。
锻炼了革命队伍
长征使革命队伍在艰苦环境下得到了锻炼,提高了革命队伍的素质 和战斗力。
22
长征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2023/11/29
03
促进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长征为中国革命在全国范围内的开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促进了中国革
命的发展,为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做出了重要贡
献。
26
长征对后世的启示
2023/11/29
坚持革命理想
长征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在困难和危险面前,坚定信念、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这种精神 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和工作也有着重要的启示,那就是要坚持革命理想,不放弃、不妥协 。
红军战士们遭受了敌人的围追堵截、 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缺乏物资的困扰。
2023/11/29
9
敌我态势的转变
2023/11/29
长征途中,红军通过成功的战略和英勇的战斗,逐渐打破了 敌人的包围圈。
红军在遵义会议上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从此开始了新 的革命篇章。
10
胜利会师
2023/11/29
红一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胜利会师,标志着长征中的重要转折点。 长征最终在甘肃会宁实现了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了胜利结束。
1935年1月1日至6日,中央红军在贵州省遵义市余庆县、瓮安县、湄潭县沿江地区同国民党军进行的阻击战。经 过四天四夜的激战,中央红军最终突破了乌江天险,活捉了敌军数百人,成功跳出了数十万敌军的包围圈。
2023/11/29

《长征》八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课件

《长征》八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课件

语段赏析
就这样汇成一支浩荡的中国铁流, 就这样一双草鞋一根土枪,踏上梦想的征程 【赏析】历史的红色旅程结束了,未来的红色旅程却刚刚开始,革 命先烈用血肉和气魄竖起了一座万世瞩目的丰碑,英雄们的斗争精 神也将靠我们这些后世子孙去延伸,我们只有从发奋学习,做一个 正直、勤勉的人,才能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伟大 的长征精神,我们不能忘记这种精神,要时刻牢记这种精神,更要 继承伟大的长征精神并将其发扬光大!我们要将长征精神作为我们 的精神支柱,取得我们个人的长征的胜利,取得一个又一个新的征 程的胜利。
黑夜沉沉,朦胧的黎明前时分, 遥望辽阔而古老的亚细亚莽原上, 一条觉醒的金光四射的巨龙在跃动、跃动, 这就是那条威力与希望化身的神龙 他们是些善良的,志气高、理想远大的人, 交不起租税走投无路的农家子弟, 逃自死亡线上的学徒、铁路工、烧瓷工, 飞出牢笼的鸟儿——丫环、童养媳, 有教养的将军,带枪的学者、诗人……
阅读体验
说长征是人类历史上无畏艰难险阻,不畏牺牲的远程。共产党 人深知这样一个道理:命运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要走没有剥削 没有压迫的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和国内反革命势力,乃至国际反 动势力做拼死的斗争,彻底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 才能换来一个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 主义国家。世界上不曾有过像中国工农红军这样的军队:指挥员 的平均年龄不足25岁,战斗员的年龄不足20岁,14岁-18岁的战士 至少占40%。在长征的征途上,武器简陋的红军所面对的往往是装 备了飞机大炮且数十倍以计的敌人,年轻的红军官兵能在数天未 见一粒粮食的情况下,不分昼夜的翻山越岭,然后投入激烈而残 酷的斗争,其英勇顽强和不畏牺牲举世无双。
语段赏析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不畏艰难险阻的远征。长征跨越 了中国十五个省份,转战地域面积的总和比许多欧洲国家的国 土面积都大。长征翻越了二十多座巨大的山脉,其中的五座位 于世界屋脊之上且终年积雪。长征渡过了三十多条河流,包括 世界上最汹涌险峻的峡谷大江。长征走过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 广袤湿地,那片人烟罕至的湿地的面积几乎和法国的国土面积 相等。而更重要的是,在总里程超过两万五千里的长征途中, 中国工农红军始终在数十倍于己的敌人的追击、堵截与合围中, 遭遇的战斗在四百场以上,平均三天就发生一次激烈的大战。

长征故事ppt课件

长征故事ppt课件

吴起镇战役
1935年10月21日至10月26日
输入 标题
战役地点
陕西省吴起县吴起镇及周边地区
战役时间
战役经过
吴起镇战役是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取得的一次重要胜 利,也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标志着中
国共产党在陕北根据地站稳了脚跟。
战役意义
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取得的一次重要胜利,歼灭大量 国民党军队,巩固了陕北根据地。
05
长征的结束和意义
红二、红四方面军的会师
01
1936年10月,红二、红四方面军 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标志着历 时两年的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02
在长征过程中,红军经历了无数 艰难险阻,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但最终取得了胜利,为中国的革 命事业奠定了基础。
长征胜利的意义和影响
长征胜利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壮举,它不仅保存了红军的力量,而且扩 大了党和红军的影响力,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04
长征途中的重要战役
湘江战役
战役时间
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
战役地点
广西全州、兴安、灌阳地区
战役经过
中央红军在长征初期遭遇的最为惨烈的战役,国民党军队 四面埋伏,红军损失惨重,但凭借顽强意志突破重围。
战役意义
湘江战役是红军在长征初期的一次重要战役,也是红军历 史上的一次重要转折点,为红军保存了有生力量,为后续 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红军的初期战斗和胜利
突破第一道封锁线
长征开始后,红军首先突破了国 民党军队设置的第一道封锁线, 成功地避开了敌人的围追堵截。
湘江战役
在突破国民党军队设置的第二道 封锁线时,红军在湘江边与敌军 展开了激战。经过艰苦的战斗, 红军成功地突破了敌人的包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2课红军长征
目标呈现
1、记住红一方面军长征开始的时间和三大主力红军胜利会师的时间。

2、理解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的原因,了解长征途中红军经历的艰难困苦。

3、掌握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会议内容和意义。

预习热身
细读课文,将下列问题的数字序号和标题标注在课文相应的地方,并对下列问题的内容进行勾划,填空部分划双横线。

一、长征的开始
1、原因:由于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执行“左”倾冒险主义的方针和政策,红军
失败,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2、时间: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二、遵义会议
1、年1月,中国共产党在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2、内容:会议批判了党中央领导人在军事上、组织上的错误,肯定了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3、意义:遵义会议结束了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

三、长征的胜利
1、遵义会议后,红军经过四渡,南渡乌江,巧渡,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掌握了作战主动权。

接着,通过大凉山彝族地区,强渡,飞夺,翻越夹金山,进入四川西北部的草地。

2、红一方面军长征结束: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镇,同陕北红军会师。

3、三大主力会师:年月,红四方面军、红二方面军先后与红一方面军在
1、P70页辅栏“想想”:中央红军为什么要进行战略转移?
2、P71页辅栏“议议”:为什么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P75页“学习测评”第3题:你认为红军长征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4、观察P74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找出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的地区和长征经过的路线,遵义会议的地点以及中央红军结束长征的地点和三大主力红军会师的地点。

达标检测
1、1935年10月,毛泽东写的《七律•长征》中有“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的诗句。

诗中的“三军”指的是()
A、陆、海、空军
B、红一、二、四方面军
C、红一方面军
D、红二方面军
2、以下是长征中的重要历史事件,它们的先后顺序应是()
①遵义会议②飞夺泸定桥③会宁会师④四渡赤水战役
A、①④②③
B、②③①④
C、①③②④
D、③②①④
3、中国工农红军被迫长征反映出的重要问题是()
A、中共仍没有找到夺取革命胜利的道路
B、中共失去了苏区广大人民的支持
C、中共认识到北上抗日的重要性
D、党中央存在“左”倾的错误领导
4、下面是老红军黄镇在长征途中的速写。

图片反映的史实发生在()
红军过草地
A、国民革命运动时期
B、南昌起义后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5、某旅游团要组织一次重走长征路的“红色旅游”,下列设计的路线正确的是()
A、瑞金、赤水河、遵义、泸定桥
B、赤水河、瑞金、遵义、泸定桥
C、遵义、瑞金、赤水河、泸定桥
D、瑞金、遵义、赤水河、泸定桥
6、下列各图是毛泽东在近代不同时期的几幅图片,其中反映了他在党的核心领导地位得以
确立的图片是()
A、 B、 C、 D、
7、下列哪一项是遵义会议的最大成果()
A、红军在这里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
B、是一次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纠正了原来的错误路线
D、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8、在长征途中,标志红军摆脱了蒋介石军队的围追堵截,掌握了作战主动权的是()
A、攻占遵义
B、四渡赤水
C、巧渡金沙江
D、强渡大渡河
盘点提升
P75页“学习测评”第2题:伟大的“长征精神”包含着哪些深刻的内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