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西勒与克拉泼特性曲线比较)

合集下载

正弦波振荡器实验报告(高频电路)

正弦波振荡器实验报告(高频电路)

高频电路原理与分析实验报告组员:学号:班级:电子信息工程实验名称:正弦波振荡器指导教师:一.实验目的1.掌握电容三点式LC振荡电路和晶体振荡器的基本工作原理,熟悉其各元件的功能;2.掌握LC振荡器幅频特性的测量方法;3.熟悉电源电压变化对振荡器振荡幅度和频率的影响;4.了解静态工作点对晶体振荡器工作的影响,感受晶体振荡器频率稳定度高的特点。

二.实验内容V ,1.用示波器观察LC振荡器和晶体振荡器输出波形,测量振荡器输出电压峰-峰值p p并以频率计测量振荡频率;2.测量LC振荡器的幅频特性;3.测量电源电压变化对振荡器的影响;4.观察并测量静态工作点变化对晶体振荡器工作的影响。

三、实验步骤1、实验准备插装好正弦振荡器与晶体管混频模块,接通实验箱电源,此时模块上电源指示灯和运行指示灯闪亮。

用鼠标点击显示屏,选择“实验项目”中的“高频原理实验”,然后再选择“振荡器实验”中的“LC振荡器实验”,显示屏会显示出LC振荡器原理实验图。

说明:电路图中各可调元件的调整,其方法是:用鼠标点击要调整的原件,模块上对应的指示灯点亮,然后滑动鼠标上的滑轮,即可调整该元件的参数。

利用模块上编码器调整与鼠标调整其效果完全相同。

用编码器调整的方法是:按动编码器,选择要调整的元件,模块上对应的指示灯点亮,然后旋转编码器旋钮,即可调整其参数。

我们建议采用鼠标调整,因为长时间采用编码器调整,可能会造成编码器损坏。

本实验箱中,各模块可调元件的调整,其方法与此完全相同,后面不再说明。

2、LC振荡实验(为防止晶体振荡器对LC振荡器的影响,应使晶振停振,即调2W3使晶振停振。

)(1)西勒振荡电路幅频特性测量用铆孔线将2P2与2P4相连,示波器接2TP5,频率计与2P5相连。

开关2K1拨至“p”(往下拨),此时振荡电路为西勒电路。

调整2W4使输出幅度最大。

(用鼠标点击2W4,且滑动鼠标滑轮来调整。

)调整2W2可调整变容管2D2的直流电压,从而改变变容管的电容,达到改变振荡器的振荡频率,变容官上电压最高时,变容管电容最小,此时输出频率最高。

高频填空试题题集

高频填空试题题集

16.双耦合回路比单谐振回路的频率选择性要_____________。

17.高频小信号谐振放大器中,谐振回路的Q 值越高,则通频带越____窄_________。

19.克拉泼和西勒两种振荡器,当要求振荡频率在较宽的范围内变化时,应选用______西勒_______振荡器。

20.某同步检波器对DSB 信号解调,但在实现时恢复的载波与发端载波同频但不同相,且相位差2πϕ=,则检波器输出解调信号为___零__________。

、填空题1. 丙类功放按晶体管集电极电流脉冲形状可分为__欠压 、__临界__、__过压__ 三种工作状态,它一般工作在___临界____ 状态。

2. 振荡器的主要性能指标_频率稳定度_、_振幅稳定度_。

3. 放大器内部噪声的主要来源是__电阻__和__晶体管__。

4. 某发射机输出级在负载RL=1000Ω上的输出信号Us(t)=4(1+0.5cos Ωt)COSWctV 。

试问Ma=__0.5__,Ucm=__4V__,输出总功率Pav=__0.009W_ 。

5. 实现频率调制就是使载波频率与调制信号呈线性规律变化,实现这个功能的方法很多,通常可分为__直接调频__和__间接调频___两大类。

6. 相位鉴频器是先将调频信号变换成__调相-调频__信号,然后用___相位检波器___进行解调得到原调制信号。

二、1、无线电通信中,信号是以电磁波形式发射出去的。

它的调制方式有调幅、调频、调相。

2、针对不同的调制方式有三种解调方式,分别是检波、鉴频、和鉴相。

3、在单调谐放大器中,矩形系数越接近于1、其选择性越好;在单调谐的多级放大器中,级数越多,通频带越窄、(宽或窄),其矩形系数越(大或小)小。

4、调幅波的表达式为:uAM (t )= 20(1 +0.2COS100πt )COS107πt (V );调幅波的振幅最大值为24V ,调幅度Ma 为20℅,带宽fBW 为100Hz ,载波fc 为5*106Hz 。

实验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

实验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

实验1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实验准备1•做本实验时应具备地知识点:放大器静态工作点LC并联谐振回路单调谐放大器幅频特性2•做本实验时所用到地仪器: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模块双踪示波器万用表频率计高频信号源二、实验目地1 •熟悉电子元器件和高频电子线路实验系统;2•掌握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地基本工作原理;3.熟悉放大器静态工作点地测量方法;4 •熟悉放大器静态工作点和集电极负载对单调谐放大器幅频特性带、Q<包括电压增益、通频值)地影响;5 •掌握测量放大器幅频特性地方法.、实验内容1.用万用表测量晶体管各点<对地)电压VB VE、VC,并计算放大器静态工作点;2 •用示波器测量单调谐放大器地幅频特性;3•用示波器观察静态工作点对单调谐放大器幅频特性地影响;4•用示波器观察集电极负载对单调谐放大器幅频特性地影响四、基本原理1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原理小信号谐振放大器是通信接收机地前端电路,主要用于高频小信号或微弱信号地线性放大和选频•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原理电路如图1-1所示.图中,R BI、吊2、R用以保证晶体管工作于放大区域,从而放大器工作于甲类.C E是R E地旁路电容,C B、C C是输入、输出耦合电容丄、C是谐振回路,R C是集电极<交流)电阻,它决定了回路Q直、带宽•为了减轻晶体管集电极电阻对回路Q直地影响,采用了部分回路接入方式• b5E2RGbCAP图1-1单调谐回路放大器原理电路图1-2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实验电路图2•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实验电路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实验电路如图1-2所示.其基本部分与图1-1相同.图中,1C2用来调谐,1K02用以改变集电极电阻,以观察集电极负载变化对谐振回路< 包括电压增益、带宽、Q直)地影响.IW oi用以改变基极偏置电压,以观察放大器静态工作点变化对谐振回路<包括电压增益、带宽、Q值)地影响.1Q02为射极跟随器,主要用于提高带负载能力.plEanqFDPw五、实验步骤1•实验准备<1)插装好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模块,接通实验箱上电源开关,按下模块上开关1K01.<2)接通电源,此时电源指示灯亮.2•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幅频特性测量测量幅频特性通常有两种方法,即扫频法和点测法•扫频法简单直观,可直接观察到单调谐放大特性曲线,但需要扫频仪•点测法采用示波器进行测试,即保持输入信号幅度不变,改变输入信号地频率,测出与频率相对应地单调谐回路揩振放大器地输出电压幅度,然后画出频率与幅度地关系曲线,该曲线即为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地幅频特性• DXDiTa9E3d<1 )扫频法,即用扫频仪直接测量放大器地幅频特性曲线•用扫频仪测出地单调谐放大器幅频特性曲线如下图:图1-3扫频仪测量地幅频特性<2)点测发,其步骤如下:①I©置“ of “位,即断开集电极电阻1R3,调整1W i使1Q i地基极直流电压为2.5V左右<用三用表直流电压档测量1R1下端),这样放大器工作于放大状态•高频信号源输出连接到单调谐放大器地输入端<1P01).示波器CH1接放大器地输入端1TP01,示波器CH2接单调谐放大器地输出端1TP02,调整高频信号源频率为6.3MHZ <用频率计测量),高频信号源输出幅度<峰-峰值)为200mv^波器CH1 监测).调整单调谐放大器地电容1C2,使放大器地输出为最大值<示波器CH2监测)•此时回路谐振于6.3MHZ.比较此时输入输出幅度大小,并算出放大倍数• RTCrpUDGiT②按照表1-2改变高频信号源地频率<用频率计测量),保持高频信号源输出幅度为200mv^波器CH监视),从示波器CH2±读出与频率相对应地单调谐放大器地电压幅值,并把数据填入表1-2. 5PCzVD7HxA表1-2③以横轴为频率,纵轴为电压幅值,按照表1-2,画出单调谐放大器地幅频特性曲线.3•观察静态工作点对单调谐放大器幅频特性地影响顺时针调整1W1<此时1W1阻值增大),使10)1基极直流电压为1.5V,从而改变静态工作点•按照上述幅频特性地测量方法,测出幅频特性曲线•逆时针调整1W<此时1W,阻值减小),使10)1基极直流电压为5V,重新测出幅频特性曲线•可以发现:当1W1加大时,由于I CQ 减小,幅频特性幅值会减小,同时曲线变“瘦”<带宽减小);而当1W1减小时,由于I CQ加大,幅频特性幅值会加大,同时曲线变“胖”<带宽加大).jLBHrnAlLg4 •观察集电极负载对单调谐放大器幅频特性地影响当放大器工作于放大状态下,按照上述幅频特性地测量方法测出接通与不接通 1R3地幅 频特性曲线•可以发现:当不接1R3时,集电极负载增大 ,幅频特性幅值加大,曲线变“瘦” ,Q 值增高,带宽减小.而当接通1R3时,幅频特性幅值减小,曲线变“胖” ,Q 值降低, 带宽加大• XHAQX74J0X用扫频仪测出接通与不接通 1R3地幅频特性曲线,如下图:不接1R3时地幅频特性曲线接1R3时地幅频特性曲线六、实验报告要求1 •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说明静态工作点变化对单调谐放大器幅频特性地影响,并画出相应地幅频特性•2•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说明集电极负载变化对单调谐放大器幅频特性地影响,并画出相应地幅频特性•3 •总结由本实验所获得地体会1Q01基极直流电压为1.5V 时扫频曲线1Q01基极直流电压为5V 时扫频曲线实验3电容三点式LC振荡器'、实验准备1做本实验时应具备地知识点:三点式LC振荡器西勒和克拉泼电路电源电压、耦合电容、反馈系数、等效Q值对振荡器工作地影响2•做本实验时所用到地仪器:LC振荡器模块双踪示波器万用表二、实验目地1熟悉电子元器件和高频电子线路实验系统;2•掌握电容三点式LC振荡电路地基本原理,熟悉其各元件功能;3•熟悉静态工作点、耦合电容、反馈系数、等效Q值对振荡器振荡幅度和频率地影响;4•熟悉负载变化对振荡器振荡幅度地影响.三、实验电路基本原理1.概述LC振荡器实质上是满足振荡条件地正反馈放大器• LC振荡器是指振荡回路是由LC元件组成地•从交流等效电路可知:由LC振荡回路引出三个端子,分别接振荡管地三个电极,而构成反馈式自激振荡器,因而又称为三点式振荡器•如果反馈电压取自分压电感则称为电感反馈LC振荡器或电感三点式振荡器;如果反馈电压取自分压电容,则称为电容反馈LC振荡器或电容三点式振荡器• LDAYtRyKfE在几种基本高频振荡回路中,电容反馈LC振荡器具有较好地振荡波形和稳定度路形式简单,适于在较高地频段工作,尤其是以晶体管极间分布电容构成反馈支路时其振荡频率可高达几百M HZ〜GHZ . Zzz6ZB2Ltk2.LC振荡器地起振条件一个振荡器能否起振,主要取决于振荡电路自激振荡地两个基本条件,即:振幅起振平衡条件和相位平衡条件•3.LC振荡器地频率稳定度频率稳定度表示:在一定时间或一定温度、电压等变化范围内振荡频率地相对变化程度,常用表达式:△ f。

正弦波振荡器(LC振荡器和晶体振荡器)实验

正弦波振荡器(LC振荡器和晶体振荡器)实验

正弦波振荡器(LC 振荡器和晶体振荡器)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电容三点式LC 振荡电路和晶体振荡器的基本工作原理,熟悉其各元件的功能; 2.掌握LC 振荡器幅频特性的测量方法;3.熟悉电源电压变化对振荡器振荡幅度和频率的影响;通过实验进一步了解调幅的工作原理。

4.了解静态工作点对晶体振荡器工作的影响,感受晶体振荡器频率稳定度高的特点。

二、实验仪器1.100M 示波器 一台2.高频信号源 一台3.高频电子实验箱 一套三、实验电路原理1.基本原理振荡器是指在没有外加信号作用下的一种自动将直流电源的能量变换为一定波形的交变振荡能量的装置。

正弦波振荡器在电子技术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信息传输系统的各种发射机中,就是把主振器(振荡器)所产生的载波,经过放大、调制而把信息发射出去的。

在超外差式的各种接收机中,是由振荡器产生一个本地振荡信号,送入混频器,才能将高频信号变成中频信号。

振荡器的种类很多。

从所采用的分析方法和振荡器的特性来看,可以把振荡器分为反馈式振荡器和负阻式振荡器两大类。

此实验只讨论反馈式振荡器。

根据振荡器所产生的波形,又可以把振荡器分为正弦波振荡器与非正弦波振荡器。

此实验只介绍正弦波振荡器。

常用正弦波振荡器主要由决定振荡频率的选频网络和维持振荡的正反馈放大器组成,这就是反馈振荡器。

按照选频网络所采用元件的不同,正弦波振荡器可分为LC 振荡器、RC 振荡器和晶体振荡器等类型。

(1)反馈型正弦波自激振荡器基本工作原理以互感反馈振荡器为例,分析反馈型正弦波自激振荡器的基本原理,其原理电路如图2-1所示。

b V bE cE -1L 2L f V bV '+-图 2-1反馈型正弦波自激振荡器原理电路当开关K 接“1”时,信号源b V 加到晶体管输入端,构成一个调谐放大器电路,集电极回路得到了一个放大了的信号F V 。

当开关K 接“2”时,信号源b V 不加入晶体管,输入晶体管是F V 的一部分b V '。

高频课程设计振荡器西勒

高频课程设计振荡器西勒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报告设计题目:LC正弦波振荡器的设计2014年 1月 10日目录一、设计任务与要求 (1)二、设计方案 (1)电感反馈式三端振荡器 (1)电容反馈式三端振荡器 (2)2.3克拉波电路振荡器 (3)西勒电路振荡器 (4)三、设计内容 (5)LC振荡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 (5)西勒电路原理图及分析 (6)3.2.1振荡原理 (7)3.2.2静态工作点的设置 (7)西勒振荡器原理图 (8)仿真结果与分析 (8)3.4.1软件简介 (8)3.4.2进行仿真 (9)3.4.3仿真结果分析 (11)四、总结 (11)五、主要参考文献 (13)一、设计任务与要求在本课程设计中,为了熟悉《高频电子线路》课程,着眼于LC正弦波振荡器的分析和研究。

通过对电感反馈式三端振荡器(哈特莱振荡器)、电容反馈式三端振荡器(考毕兹振荡器)以及改进型电容反馈式振荡器(克拉波电路和西勒电路)的分析、对比和讨论,以达到课程设计的目的和要求。

在课程设计中,为了学习Multisim软件的使用,以及锻炼电子仿真的能力,我选用的仿真软件是版本,该软件提供了功能强大的电子仿真设计界面和方便的电路图和文件管理功能。

本课程设计中要求设计的正弦波振荡器能够输出稳定正弦波信号,输出频率可调范围为10~20MHz。

本设计中所涉及的仿真电路是比较简单的。

但通过仿真得到的结论在实际的类似电路中有很普遍的意义。

二、设计方案通过对高频电子线路相关知识的学习,我们知道LC正弦波振荡器主要有电感反馈式三端振荡器、电容反馈式三端振荡器以及改进型电容反馈式振荡器(克拉波电路和西勒电路)等。

其中互感反馈易于起振,但稳定性差,适用于低频,而电容反馈三点式振荡器稳定性好,输出波形理想,振荡频率可以做得较高。

由所学知识可知,西勒电路具有该电路频率稳定性非常高,振幅稳定,频率调节方便,适合做波段振荡器等优点。

浅析正弦振荡器的原理和制作

浅析正弦振荡器的原理和制作
7 LC 振荡器
LC振荡器的选频网络是由 L 和电容 C 组成 的谐振网络。按反馈方式 LC 振荡器可分为电感 三点式, 电容三点式和变压器反馈式。 7. 1 三点式振荡器的构成原则
图 6示出了两种基本类型的三点式振荡器的 原理电路。图 ( a)为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 图 ( b) 为电感三点式振荡电路。本文只讨论电容三点式 振荡电路, 电感三点式可以参考有关文献。
( 2. 1)

UA+ Uf= 2nP, n = 0, 1, 2, , ( 2. 2)
式 2. 1称为振幅平衡条件, 式 2. 2称为相位
平衡条件, 这是正弦波振荡电路产生持续振荡的
两个条件。值得注意的是, 无论负反馈放大电路
的自激条件或振荡电路的振荡条件, 都是要求环
路增益等于 1, 不过由于反馈信号送到比较环节
和 C2串联, 相当一个相位滞后的 RC网络。而又
由于
R 1m
X1C2,
所以输入信号
.
|U 1 |几乎全部落在
.
.
.
R1上, C2上的 压降 |U 2 | U 0。U 2滞后 U1 接近
90b, 随着频率逐渐减小, C2的容抗逐渐增加, R2
.
.
上的压降逐渐减小, U 2滞后 U 1的相位角也逐渐
减小。
X0 = 1 , 或者 = f0 = 1 ,
LC
2P LC
( 4. 1. 3)
由于回路谐振时, 回路的感抗值和容抗值相
等, 即
XC -
1 XL
=
0。我们把回路谐振时的感抗
( 或容抗 )与回路的损耗电阻 R 之比称为回路的
品质因数, 以 Q表示, 则有
Q=

高频电子线路第4章习题参考答案

高频电子线路第4章习题参考答案
高频电子线路习题参考答案安徽工程科技学院电气系27413在题48图所示的电容反馈振荡器中设晶体管极间电容的变化量为ccecbe1pf试计算因极间电容产生的频率相对变化lc50107510101633mrad5075高频电子线路习题参考答案安徽工程科技学院电气系28101302750687pf101302068791610当考虑晶体管的电容的变化量时高频电子线路习题参考答案安徽工程科技学院电气系29414泛音晶体振荡器和基频晶体振荡器有什么区别
2
高频电子线路习题参考答案
安徽工程科技学院电气系
4-2 试从相位条件出发,判断图示交流等效电路中,哪些可能 振荡,哪些不可能振荡。能振荡的属于哪种类型振荡器?
题4—2图
3
高频电子线路习题参考答案
安徽工程科技学院电气系
答4-2 (a) 可能振荡,电感三点式反馈振荡器, (b) 不能, (c) 不能, (d) 不能, (e) 可能振荡,振荡的条件是L1C1回路呈容性,L2C2回路呈感 性,即要求f01<f<f02,这时是一个电感反馈振荡器, (f) 可能振荡,振荡的条件是LC3支路呈感性,即要求f03<f,这 时是一个电容反馈振荡器
-6 12
≈ 2.014MHz
f02max =
1 2π 50 × 10-6 × 68 × 1012
≈ 2.731MHz
因此,要电路振荡,振荡频率应该满足f1max > f02max ,f1min > f02min 21
高频电子线路习题参考答案
安徽工程科技学院电气系
当LC串联支路的电容取 68pF时,在回路电抗为0时振荡,即: 1 1 1 ω1 × 50 × 106 =0 12 9 1 ω1 × 68 × 10 ω1 × 10 ω1 × 109 ω1 × 47 × 106 整理后得到:

2013年高频习题解答

2013年高频习题解答

2-2 图P2-2为一电容抽头的并联振荡电路,振荡频率为1MHz ,C 1=400pF ,C 2=100pF 。

求回路电感L 。

若Q 0=100,R L =2k Ω,求回路有载Q L 值。

解:接入系数8.0211=+=C C C p ,总电容 802121=+=C C CC C pF根据LC1=ω,得到H C f L μππ317108010141411212222=⨯⨯⨯⨯⨯==- 125.364.0212===L R p R k Ω Q 0=100,故2.19910317210110066000=⨯⨯⨯⨯⨯⨯==-πωL Q R k ΩR =077.3125.32.199125.32.19900=+⨯=+R R R R K Ω55.11080101210077.312630==总-⨯⨯⨯⨯⨯⨯=πωC R Q L2-5 一个5kHz 的基频石英晶体谐振器, pF C q 2104.2-⨯=C 0=6pF ,,r o =15Ω。

求此谐振器的Q 值和串、并联谐振频率。

解2-5: 总电容q qq C pF C C C C C =≈+⨯=+=024.0024.06024.0600串联频率kHz f q 5= 并联频率()kHz C C f f q q 06.5012.0152100=+⨯=⎪⎪⎭⎫⎝⎛+⨯= 品质因数61231042.881510024.01052121⨯=⨯⨯⨯⨯⨯==-ππq q q r C f Q答:该晶体的串联和并联频率近似相等,为5kHz ,Q 值为61042.88⨯。

2-7 求如图所示并联电路的等效噪声带宽和输出均方噪声电压值。

设电阻R=10k Ω,C=200pF ,T=290 K 。

题2-7图 解2-7:网络传输函数为cRj c j R cj j H ωωωω+=+=11)/1(/1)(1)(max 0==ωj H HkHz RC t CRH df cR H dfj H B n125)(arctan 21)(11)(02002202==+==∞∞∞⎰⎰ωπωω V H kTRB U n n μ865.194202==答:电路的等效噪声带宽为125kHz ,和输出均方噪声电压值为19.865μV2.2-10 接收机等效噪声带宽近似为信号带宽,约 10kHz ,输出信噪比为 12 dB ,要求接收机的灵敏度为 1PW ,问接收机的噪声系数应为多大?解2-10: 根据已知条件答:接收机的噪音系数应为32dB 。

实验2 正弦波振荡器(LC振荡器和晶体振荡器)

实验2 正弦波振荡器(LC振荡器和晶体振荡器)

实验2 正弦波振荡器(LC振荡器和晶体振荡器)一.实验目的1.掌握电容三点式LC振荡电路和晶体振荡器的基本工作原理,熟悉其各元件的功能;2.掌握LC振荡器幅频特性的测量方法;3.熟悉电源电压变化对振荡器振荡幅度和频率的影响;4.了解静态工作点对晶体振荡器工作的影响,感受晶体振荡器频率稳定度高的特点。

二.实验内容1.用示波器观察LC振荡器和晶体振荡器输出波形,测量振荡器输出电压峰-峰值,并以频率计测量振荡频率;2.测量LC振荡器的幅频特性;3.测量电源电压变化对振荡器的影响;4.观察并测量静态工作点变化对晶体振荡器工作的影响。

三.实验步骤1.实验准备插装好LC振荡器和晶体振荡器模块,接通实验箱电源,按下模块上电源开关,此时模块上电源指示灯点亮。

2.LC 振荡实验(为防止晶体振荡器对LC振荡器的影响,应使晶振停振,即将3W03顺时针调到底。

)(1)西勒振荡电路幅频特性的测量3K01拨至LC振荡器,示波器接3TP02,频率计接振荡器输出口3P02。

调整电位器3W02,使输出最大。

开关3K05拨至“P”,此时振荡电路为西勒电路。

四位拨动开关3SW01分别控制3C06(10P)、3C07(50P)、3C08(100P)、3C09(200P)是否接入电路,开关往上拨为接通,往下拨为断开。

四个开关接通的不同组合,可以控制电容的变化。

例如开关“1”、“2”往上拨,其接入电路的电容为10P+50P=60P。

按照表2-1电容的变化测出与电容相对应的振荡频率和输出电压(峰-峰值V P-P),并将测量结果记于表中。

表2-1根据所测数据,分析振荡频率与电容变化有何关系,输出幅度与振荡频率有何关系,并画出振荡频率与输出幅度的关系曲线。

注:如果在开关转换过程中使振荡器停振无输出,可调整3W01,使之恢复振荡。

(2)克拉泼振荡电路幅频特性的测量将开关3K05拨至“S”,振荡电路转换为克拉泼电路。

按照上述(1)的方法,测出振荡频率和输出电压,并将测量结果记于表2-1中。

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实验1 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实验步骤1.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幅频特性测量测量幅频特性通常有两种方法,即扫频法和点测法。

扫频法简单直观,可直接观察到单调谐放大特性曲线,但需要扫频仪。

本实验采用点测法,即保持输入信号幅度不变,改变输入信号的频率,测出与频率相对应的单调谐回路揩振放大器的输出电压幅度,然后画出频率与幅度的关系曲线,该曲线即为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的幅频特性。

步骤如下:(1)1K02置“off“位,即断开集电极电阻1R3,调整1W01使1Q01的基极直流电压为2.5V左右,这样放大器工作于放大状态。

高频信号源输出连接到单调谐放大器的输入端(1P01)。

示波器CH1接放大器的输入端1TP01,示波器CH2接单调谐放大器的输出端1TP02,调整高频信号源频率为6.3MHZ (用频率计测量),高频信号源输出幅度(峰——峰值)为200mv (示波器CH1监测)。

调整单调谐放大器的电容1C2,使放大器的输出为最大值(示波器CH2监测)。

此时回路谐振于6.3MHZ。

比较此时输入输出幅度大小,并算出放大倍数。

(2)按照表1-2改变高频信号源的频率(用频率计测量),保持高频信号源输出幅度为200mv(示波器CH1监视),从示波器CH2上读出与频率相对应的单调谐放大器的电压幅值,并把数据填入表1-2。

表1-2(3)以横轴为频率,纵轴为电压幅值,按照表1-2,画出单调谐放大器的幅频特性曲线。

3.观察静态工作点对单调谐放大器幅频特性的影响。

顺时针调整1W 01(此时1W 01阻值增大),使1Q 01基极直流电压为1.5V ,从而改变静态工作点。

按照上述幅频特性的测量方法,测出幅频特性曲线。

逆时针调整1W 01(此时1W 01阻值减小),使1Q 01基极直流电压为5V ,重新测出幅频特性曲线。

可以发现:当1W 01加大时,由于I CQ 减小,幅频特性幅值会减小,同时曲线变“瘦”(带宽减小);而当1W 01减小时,由于I CQ 加大,幅频特性幅值会加大,同时曲线变“胖”(带宽加大)。

高频实验报告_电容反馈LC振荡器实验报告

高频实验报告_电容反馈LC振荡器实验报告

电容反馈LC 振荡器实验报告学号 200805120109 姓名 刘皓 实验台号实验结果及数据(一)静态工作点(晶体管偏置)不同对振荡器振荡频率、幅度和波形的影响 1、K 1、K 2 均置于1—2,K 3、K 4断开,用示波器和频率计在B 点监测。

调整DW 1,使振荡器振荡;微调C 6,使振荡频率在4MHz 左右。

2、调整DW 1,使BG 1工作电流E Q I 逐点变化,E Q I 可用万用表在A 点通过测量发射极电阻R 4两端的电压得到(R 4=1k Ω)。

振荡器工作情况变化及测量结果如表1所示:表1 静态工作点变化对振荡器的影响最佳静态工作点E Q V = 2.0V E Q I 2.0mA (二)反馈系数不同对振荡器振荡频率、幅度和波形的影响保持静态工作点电流为最佳值,即调整DW 1使振荡输出幅度尽量大且不失真。

改变K 1、K 2的位置,即选用不同反馈系数,振荡器工作变化情况及测量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反馈系数变化对振荡器的影响 测量条件:E Q I = m A该工作点下的最佳反馈系数是:E Q I = 2.0m A C 2= 300 pF C 3= 300 pF(三)振荡器频率范围测量在最佳反馈条件下,调整C 5从最大到最小,观察并记录振荡器的振荡频率的变化。

m in f = 3.80 MHz m ax f = 4.22MHz(四)负载变化对振荡器的影响1、K 3断开的情况下,将振荡器的振荡频率调整到4MHz 左右,此时频率osc f = 3.95 MHz ,幅度opp V = 0.75 V 。

2、将K 3分别接1—2、1—3、1—4的位置,即接入不同的负载电阻R 5,测得的相应的频率和幅度及计算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负载变化对振荡器的影响 测量条件:osc f = 3.95 MHz ,幅度opp V = 0.75 V由表3知:负载变化对振荡器工作频率的影响是:负载变化保证振荡的前提下对工作频率的影响较小。

电子设计大赛项目

电子设计大赛项目

电压控制LC振荡器王贤辉,张小田,黄应摘要:本设计基于经典西勒振荡电路,设计制作压控LC振荡器。

采用锁相环芯片MC145162将输出频率稳定度提升到10-4以上。

依据AGC原理将输出电压峰峰值稳定在1V左右。

此外,本系统功能强大,还可实现1MHz、100kHz和10kHz 步进调节频率等功能。

关键词:压控振荡;锁相环路;自动增益控制一. 方案论证与设计剖析赛题1本题要求设计并制作一压控LC正弦波振荡器,并要求实现频率步进、输出电压的峰峰值恒定并能实时显示输出电压的峰峰值。

根据以上要求可知,该设计除具有压控LC振荡模块外还必须有频率合成模块、幅度控制模块、峰峰值检测模块和显示模块。

由于输出频率范围很宽,LC振荡电路还需要根据频率范围分段切换来实现对15MHz~35MHz频率范围的覆盖。

各模块实现方案2由以上分析可以得出,要实现本设计的所有功能以及达到所要求的性能指标,就必须在各个模块的实现方案上做到深思熟虑。

针对各模块的实现,分别有以下一些不同的设计方案。

⑴压控LC振荡模块方案一:采用高稳定度的克拉泼(Clapp)经典振荡电路。

方案二:采用高稳定度的西勒(Seiler)经典振荡电路。

以上两种方案中,方案一采用克拉泼电路,该电路振荡频率较为稳定,但该振荡的频率覆盖范围较窄,一般为1.2~1.3,若要覆盖15~35MHz,至少要分3~4段。

而且该振荡在一个较宽的波段内输出幅度不均匀,频率升高后不易起振。

因此该方案不予采纳。

而方案二采用西勒电路,该电路较易起振,振荡频率也较为稳定,当参数设计得当时,覆盖范围可达1.4~1.6,因此只需2~3段即可覆盖设计要求的15~35MHz的频率范围。

故采纳方案二的设计。

⑵频率合成器模块方案一:手动调节频率合成。

通过手动调节电位器改变变容二极管的偏压来改变LC回路的振荡频率。

其优点是电路比较简单,频率调节比较简便。

但该方案无法实现程控自动步进调节频率等功能,由于此外,该方案产生的正弦波稳定性较差,调节频率易受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

高频考试重点

高频考试重点

第一章1、高、低频电路的特点及区别。

答:①低频电路:讨论的主要内容:用来产生、放大和处理各种低频信号的电路。

主要特点:忽略非线性、分布参数等,负载:纯阻R ②高频电路:讨论的主要内容:以通信系统为主要对象,研究构成发送设备、接收设备的各单元电路,典型线路的工作原理 主要特点:利用器件的非线性特性,分布参数不容忽视,负载:LC 谐振回路第二章3、简单振荡回路的特性及参数。

①串联谐振(电压谐振)回路阻抗特性 回路电抗特性阻抗(当回路谐振时的感抗或容抗):品质因数(回路的特性阻抗与回路的损耗电阻之比): 品质因数反映了L 和C 中存储的能量与电阻r 消耗能量之比 回路品质因数越高,谐振曲线越尖锐,回路选择性越好。

谐振特性(1)当ω<ω0时,X<0,│Z s │>r ,回路呈容性; 当ω>ω0时,X>0,│Z s │>r ,回路呈感性。

当ω=ω0时,X=0,│Z s │=r ,回路呈纯电阻。

②并联谐振(电流谐振)回路谐振电阻: 品质因数:谐振特性:(1)当ω<ω0时,X>0,│Z p │<R0,回路呈感性; 当ω>ω0时,X<0,│Z p │<R0 ,回路呈容性。

当ω=ω0时,X=0,│Z p │=R0 ,回路呈纯电阻。

C r r L C L r rQ 0011ωωρ====ρωω=====C L CL X X C L 00001C Q L Q Cr L R 000ωω===Crr L Q 001ωω==ϕωωωωj S S e Z jX r CL j r C j L j r Z =+=-+=++=)1(1CL X ωω1-=LC f LC CL πωωω211010000===-或,,得由Q f f B 07.02=∆=o o Q r L Q ==ωLS L R R r L Q ++=0ω20111Q LC-=ω5、抽头并联振荡回路①接入系数p 定义为:与外电路相连的那部分电抗与本回路参与分压的同性质总电抗之比。

大二高频期末考试试卷

大二高频期末考试试卷

全国200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非线性电子电路试题课程代码:02342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通信系统中广泛应用的各种混频器、调制器、解调器、倍频器等,实现其频率变换功能,都是利用()A.放大电路B.振荡电路C.线性电子电路D.非线性电子电路2.单频调制AM波的最大振幅为1.4V,最小振幅为0.6V,它的调幅度m为()A.0.5 B.0.4C.0.3 D.0.13.下列振荡器中,输出信号波形好的是()A.变压器耦合振荡器B.电感反馈振荡器C.电容反馈振荡器D.不确定4.两种载波频率相同,调制信号频率(0.4~5kHz)也相同的FM波(m f=15)和SSB波,那么它们的带宽分别为()A.75 kHz、5 kHz B.150 kHz、5 kHzC.160 kHz、10 kHz D.160 kHz、5 kHz5.判断三端式振荡器能否振荡的原则是()A.X ce与X be电抗性质相同,X ce与X bc电抗性质不同B.X ce与X be电抗性质相同,X ce与X bc电抗性质相同C.X ce与X be电抗性质不同,X ce与X bc电抗性质不同D.X ce与X be电抗性质不同,X ce与X bc电抗性质相同6.m=0.4的普通调幅信号中,含有有用信息的功率占它总功率的百分比是()A.12.5% B.10%C.7.4% D.4.3%7.已知调幅收音机中频为465kHz,当收听中央台720千赫的广播节目时,有时会受到1650千赫信号的干扰,这种干扰属于()A.交调干扰B.互调干扰C.中频干扰D.镜像干扰8.用调制信号uΩ=UΩsinΩt,对载波u c=U c cosωc t进行调频,则调频信号的数学表达式u FM为()A.U c cos(ωc t+m f sinΩt) B.U c cos(ωc t-m f cosΩt)C.UΩsin(ωc t+m f cosΩt) D.UΩsin(Ωt-m f sinΩt)9.调频时,如果调制信号振幅增大一倍,调制信号频率也升高一倍,则它的频带宽度()A.增大四倍B.增大二倍C.增大一倍D.不变10.调相波的最大频偏与调制信号的UΩ、Ω关系是()A.与UΩ成正比、与Ω成正比B.与UΩ成正比、与Ω成反比C.与UΩ成反比、与Ω成正比D.与UΩ成反比、与Ω成反比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平台 RZ8653型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平台 RZ8653型
“欠压”的工作状态; 5.实验箱单元模块级联后既能构成完整的调频无线收发信机,又能构成完整的调幅无线收发信机; 6.调频或调幅无线收发信机既能收发音频模拟信号,也能收发数字信号。能基于高频平台进行分布式
温度采集; 7.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动手能力,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实验箱可选高频电路故障诊断模块(选
化并计算调幅度。应用模拟乘法器 MC1496 实现全载波调幅、双边带调幅。 7.包络检波和同步检波实验 主要实验内容:实现普通调幅波的解调,观察双边带调幅波的解调,观察对角线失真、负峰切割
失真以及检波器不加高频滤波时的现象。 8.变容二极管调频实验 主要实验内容:观测压控振荡器(VCO)的振荡频率,测试变容二极管的静态调制特性,观察调频
性能(非常适合大学生电子竞赛用);
四.组成模块 底板模块:
低频 DDS 信号源
话筒接口
函数信号 音乐信号
调制信号
频率 0.1~50KHZ 连续可调,10MVp-p~5Vp-p(连续可调) 可编程 调制信号和载波同步,能在普通示波器上稳定显示 AM、 DSB、FM 波形 可进行无线语音通信
音频功放、喇叭
配)。老师通过 PC 机串口或无线方式给学生实验平台设定故障,故障内容丰富。 高频故障设置与故障定位板功能:
a)、该功能板本身是一个完整的收信机,有天线、小信号放大、LC 振荡、三极管混频、中放、检 波等模块组成; b)、功能板内置一套微处理器系统,配有 USB 接口(或射频接口),借助于 PC 机有线或无线设置 故障; c)、故障设置掉电保护,故障号可在 LED 上显示; d)、收信机的每个功能模块均可设置故障点,各模块的故障点可任意组合,故障类型丰富; e)、测试点与故障点设置合理,功能板可重复使用; 8.能提供高频单元电路开发模块(或重复使用),方便学生设计和实现自已期望的电路;

高频实验报告_正弦振荡器和混频器

高频实验报告_正弦振荡器和混频器

BG C1
IN(is)
us
C4 C2 C3
OUT(fi)
ui
-Ec
UL(FL)
混频电路原理图
从图可知,输入的高频信号 us( fs) ,通过 C1 加到三极管的 b 极,而本振信号 uL( fL) 经 Cc
耦合,加在三极管的 e 极,这样加在三极管输入端( be 之间)信号为 ube us uL 。
9 D01
LED
9 TP 0 3
音频输出
9 C 08
OUT12
9 L0 1
1
9 C 06
9 P0 3
9 C 05 9 C 09
VCC
GND
GND9
VCC
GND
+12 V
1 2V
+12 V
-1 2 V
9K1 +12 V
+12 V1
9 L0 2
9 C 13
9 R 13
9 C 11
9 TP 0 4
9 Q01
电容C(pf)
振荡频率f(MHZ)
输出电压VP-P(v) 输出幅度(v)
10
8.998
0.312 0.156
50
13.387
1.36 0.68
100
10.651
1.84 0.92
150
9.347
2.36 1.18
200
9.524
1.68 0.84
250
8.726
2.20 1.10
300
8.264
2.40 1.20
即两信号在三极管输入端互相叠加。由于三极管的 ic ~ ube 特性(即转移特性)存在非线 性,使两信号相互作用,产生很多新的频率成分,其中就包括有用的中频成分 fL fS 和 fL fS ,输出中频回路(带通滤波器)将其选出,从而实现混频。

高频课设报告 - 通信电子线路课程设计——电容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

高频课设报告 - 通信电子线路课程设计——电容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

目录一课程设计目的 (2)二课程设计题目 (2)三课程设计内容 (2)3.1 仿真设计部分 (2)3.1.1设计方案的选择 (2)3.1.2振荡器的原理概述 (3)3.1.3方案对比与选择 (5)3.1.4电路设计方案 (7)3.1.5元器件的选择 (9)3.1.6电路仿真 (9)3.1.7元器件清单 (12)3.2系统制作和调试 (13)3.2.1系统结构 (13)3.2.2系统制作 (15)3.2.3调试分析 (16)四课后总结和体会 (17)参考文献 (17)一课程设计目的《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是电子信息专业继《电路理论》、《电子线路(线性部分)》之后必修的主要技术基础课,同时也是一门工程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

课程设计是在课程内容学习结束,学生基本掌握了该课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后,通过完成特定电子电路的设计、安装和调试,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独立进行资料查阅、电路方案设计及组织实验的能力。

通过设计,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课程设计题目1、模块电路设计(采用Multisim软件仿真设计电路)1)采用晶体三极管或集成电路,场效应管构成一个正弦波振荡器;2)额定电源电压5.0V ,电流1~3mA;输出中心频率 6 MHz (具一定的变化范围);2、高频电路制作、调试LC高频振荡器的制作和调试三课程设计内容3.1 仿真设计部分3.1.1设计方案的选择电容反馈式振荡电路的基本电路就是通常所说的三端式(又称三点式)的振荡器,即LC回路的三个端点与晶体管的三个电极分别连接而成的电路,如图2-0所示。

由图可见,除晶体管外还有三个电抗元件X1、X2、X3,它们构成了决定振荡器频率的并联谐振回路,同时构成了正反馈所需的网络,为此根据振荡器组成原则,三端式振荡器有两种基本电路,如图2-0所示。

图2-0中X1和X2为容性,X3为感性,满足三端式振荡器的组成原则,反馈网络是由电容元件完成的,称电容反馈振荡器图2-1 三端式振荡器基本电路电容反馈式振荡电路的设计及原理分析电路由放大电路、选频网络、正反馈网络组成。

实验3 电容三点式LC振荡器

实验3  电容三点式LC振荡器

实验3 电容三点式LC振荡器一、实验准备1.做本实验时应具备的知识点:●三点式LC振荡器●西勒和克拉泼电路●电源电压、耦合电容、反馈系数、等效Q值对振荡器工作的影响2.做本实验时所用到的仪器:●LC振荡器模块●双踪示波器●万用表二、实验目的1.熟悉电子元器件和高频电子线路实验系统;2.掌握电容三点式LC振荡电路的基本原理,熟悉其各元件功能;3.熟悉静态工作点、耦合电容、反馈系数、等效Q值对振荡器振荡幅度和频率的影响;4.熟悉负载变化对振荡器振荡幅度的影响。

三、实验电路基本原理1.概述LC振荡器实质上是满足振荡条件的正反馈放大器。

LC振荡器是指振荡回路是由LC元件组成的。

从交流等效电路可知:由LC振荡回路引出三个端子,分别接振荡管的三个电极,而构成反馈式自激振荡器,因而又称为三点式振荡器。

如果反馈电压取自分压电感,则称为电感反馈LC振荡器或电感三点式振荡器;如果反馈电压取自分压电容,则称为电容反馈LC振荡器或电容三点式振荡器。

在几种基本高频振荡回路中,电容反馈LC振荡器具有较好的振荡波形和稳定度,电路形式简单,适于在较高的频段工作,尤其是以晶体管极间分布电容构成反馈支路时其振荡频率可高达几百MHZ~GHZ。

2.LC振荡器的起振条件一个振荡器能否起振,主要取决于振荡电路自激振荡的两个基本条件,即:振幅起振平衡条件和相位平衡条件。

3.LC振荡器的频率稳定度频率稳定度表示:在一定时间或一定温度、电压等变化范围内振荡频率的相对变化程度,常用表达式:Δf 0/f 0来表示(f 0为所选择的测试频率;Δf 0为振荡频率的频率误差,Δf 0=f 02-f 01;f 02和f 01为不同时刻的f 0),频率相对变化量越小,表明振荡频率的稳定度越高。

由于振荡回路的元件是决定频率的主要因素,所以要提高频率稳定度,就要设法提高振荡回路的标准性,除了采用高稳定和高Q 值的回路电容和电感外,其振荡管可以采用部分接入,以减小晶体管极间电容和分布电容对振荡回路的影响,还可采用负温度系数元件实现温度补偿。

高频实验报告

高频实验报告

大连理工大学本科实验报告课程名称:通信电子线路实验学院(系):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班级:电子1502学号:*********学生姓名:***2017年11 月20 日实验项目列表大连理工大学实验预习报告学院(系):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班级:电子1502姓名:凌浩洋学号:201583130 组:___实验时间:2017.10.10 实验室:创新园大厦C224 实验台:指导教师签字:成绩:实验名称调频接收机模块设计实验一总体要求:1 设计任务:(1)根据实验室提供的电子元器件材料、工装焊接工具、测量调试仪器等,在考虑联调和可联调的基础上,独立设计、搭建、调测高频小信号放大器、晶体振荡器(本地振荡器)、晶体管混频器、中频信号放大器和正交鉴频器(包括低频放大和滤波)五个功能模块,使之满足各自的指标要求。

(2)将五个模块连接起来组成一个调频接收机,完成整机性能调测,达到预定的指标要求。

(3)调频接收机安装在测试架上,连接测试架上的辅助资源(基带处理单元、电源管理单元),接受实验室自制发射台发射的各种调频信号,进一步检测整机和分模块性能。

调频接收机机框图及鉴频前的前端系统的增益分配如图1所示图 1 调频接收机组成框图2 设计要求(1)电源电压VCC=12V,VEE=-8V。

(2)接收频率左右。

(3)本振频率左右(为了与相邻试验台频率错开,以避免互相之间的干扰,可考虑采用14MHZ附近的多个频点中的一个频率值)。

(4)中频频率左右(实际值有本组的本振频率决定)。

(5)接收机灵敏度≤200uV(为方便测试,本实验规定,测试解调输出信号波形,目测SNR≈1时接收机输入端所需的最小信号电压)。

(6)在辅助资源的配合下,接收机能正确接受实验室公公发射台发射的以下信号:①正弦调频信号:调制信号频率1kHZ,频偏3kHZ,要求解调输出目测无失真。

②语音或音乐调频信号:调制信号由话筒或MP3提供,要求通过有源音箱输出语音、歌曲基底噪声小,主观评价良好以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