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教案表格式教学设计高中中职语文
中职语文《劝学》课件教案
中职语文《劝学》课件教案教案标题:中职语文《劝学》课件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劝学》这篇古文的背景和作者的用意。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对古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写出合理的劝学文章。
教学重点:1. 学习《劝学》这篇古文的背景和作者的用意。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对古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理解古文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子结构。
2.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写出合理的劝学文章。
教学准备:1. 课件:包括《劝学》古文原文、译文和注释,相关图片和图表等。
2. 板书:列出《劝学》古文的背景和作者的用意,关键词和难点词汇。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相关话题,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例如,可以问学生他们对学习的态度以及遇到的困难。
Step 2:介绍《劝学》(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劝学》的背景和作者的用意,解释古文的主题和重要观点。
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讨论古文中的关键词和难点词汇,帮助学生理解古文的含义。
Step 3:阅读理解(15分钟)教师将《劝学》的原文、译文和注释通过课件展示给学生,让学生阅读并理解古文的内容。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一些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文的意义和作者的观点。
Step 4:分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劝学》中的观点是否仍然适用于现代社会,并找出一些例子来支持他们的观点。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引导性问题,如“你认为现代社会中的学习有哪些困难?应该如何克服这些困难?”Step 5:写作练习(15分钟)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讨论的结果,写一篇劝学文章。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写作指导,如要求学生列出自己的观点和理由,并使用适当的例子和句子结构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Step 6:展示和评价(10分钟)学生将自己的劝学文章展示给全班,教师和同学们可以对文章进行评价和提出改进意见。
中职语文:《劝学》教学教案
课题《劝学》课型新授授课班级授课时数2支点设计学习内容分析重要词语解释文章的论证结构教学目标1.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态度的论述。
2.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3.掌握“绝、强、假、望、闻”五个多义词的义项,积累四个通假字,三个文言虚词教学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教学难点文章的论证方法和论证结构学情分析学生对于诵读、积累、领悟三个环节有所理解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
高尔基有“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名言。
那么,获取知识的途径是什么?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学习。
可以说,人的一生都处在不断的学习中,学习是人的一种本能。
我们所要研究的,是如何把这种无意识的本能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大幅度地提高学习效率。
这一点,古人已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两千多年前的荀子所作的《劝学》就精辟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及学习应有的方法、态度,是一篇鞭辟入里、脍炙人口的佳作。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1.朗读课文,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掌握重要词语的音、形、义。
2.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二)荀子简介学生读注释①,教师补充(多媒体显示):荀子,名况,当时人们尊称他为荀卿,战国末期赵国人。
曾到齐国、秦国、楚国游学,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
荀子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同早于他的孟子成为儒家中对立的两派。
他对儒家的复古保守倾向有所扬弃,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注意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重视教育的作用,强调教育功能的重要,这些都比前人的想法合理、进步。
荀子的散文说理透彻,气势浑厚,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绵密,多作排比,又善用比喻,素有“诸子大成”的美称。
三、素质展示《劝学》中的“劝”起统领全篇的作用。
“劝”是“劝勉”的意思。
繁体字“勸”是形声字,凡是用“力”作形旁的字,多数有“勉励”的意思,如“励”“努”等,这是“劝”的本义。
而现代汉语中,“劝”解释为“劝阻”,词义已经转移了。
高中语文《劝学》的教案
高中语文《劝学》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劝学》。
(2)理解《劝学》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分析《劝学》中的修辞手法和论证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提高朗读和背诵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合作和交流的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表达和论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2)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和背诵:(1)让学生朗读《劝学》,感受古文的韵律和节奏。
(2)指导学生正确地背诵《劝学》,注意语气和停顿。
2. 词语解释:(1)解释《劝学》中的关键词语,如“学”、“劝”、“进”等。
(2)让学生通过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含义。
3. 句式分析:(1)分析《劝学》中的句式特点,如对仗、排比等。
(2)让学生理解句式的作用和效果。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让学生回顾已学过的《论语》等古代文学作品,引导他们对古代文学产生兴趣。
(2)向学生介绍《劝学》的作者朱熹及其背景。
2. 朗读和背诵:(1)让学生朗读《劝学》,注意语气和停顿。
(2)指导学生正确地背诵《劝学》,给予表扬和鼓励。
3. 词语解释:(1)让学生自主解释《劝学》中的关键词语,教师给予指导。
(2)通过小组讨论,共同总结词语的含义。
四、作业布置1. 朗读和背诵《劝学》。
2. 完成《劝学》词语解释的练习。
3. 准备对《劝学》句式特点的分析。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给予评价。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文朗读、背诵和词语解释的作业完成情况,给予评价。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如合作、交流、表达能力等,给予评价。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促进师生互动。
2. 案例分析:选取《劝学》中的典型句子,让学生分析其修辞手法和论证方法。
中职试讲语文劝学教案模板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劝学》一文的主旨,掌握文中关键词句的含义,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讨论、总结等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爱,树立勤奋好学的精神,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教学重点:1. 理解《劝学》一文的主旨。
2. 掌握文中关键词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1. 理解文中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2. 将学习到的道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劝学》的作者荀子及其作品背景。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劝学吗?为什么学习如此重要?二、新课导入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画出自己认为重要的句子。
2. 教师根据学生朗读情况,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大意。
三、课文分析1. 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讲解重点词语、句子。
- 重点词语:学不可以已、锲而不舍、朽木不折、金石可镂等。
- 重点句子: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2. 讨论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 例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
四、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劝学》一文的主旨:劝勉人们要勤奋学习,不断进取。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法。
五、拓展延伸1. 教师提出问题:如何将《劝学》中的道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六、课后作业1. 撰写一篇关于《劝学》的学习心得。
2. 搜集关于劝学的名言警句,进行整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总结等方法,让学生深入理解《劝学》一文的主旨,掌握文中关键词句的含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拓展延伸环节,让学生将学习到的道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劝学》教案表格式教学设计高中中职语文
强调某些句子的句读。
4、 这篇文言文比较浅显,请同 学们自山朗读课文,边读边结合注 释看能否读懂 文章内容,遇到不能理解的字、词、 句先圈出来,过会儿提出来集体解 答。
5、 学生自由发言,提出疑问, 其他同学帮助解决:如解决不了, 老师讲解。
如 果学生没提出疑问,那么就提问学 生。
(同时板书) 6、 重点讲解① 学不可以已(停止)(“鞠躬尽 瘁,死而后已”中的“已”也是此 义。
) ② 于:青,取之于(从)蓝,而青 于(比,用在形容词后的介词“于” 都当“比”讲)蓝 ③ 指名翻译:木直中(合乎)绳, 糅以为轮,其曲(弧度、弯度,形 容词作名词)中规。
明确:木材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绳, 如果给他加热使它弯曲做成车轮, 它的弯度就可以合乎圆规。
④ 虽有槁暴(即使,如《勾践灭吴》 中“虽无四方之忧”的“虽”也是 此义) ⑤ 不复挺者(直)⑥ 指名翻译:君子博学而日(名词 作状语)参省乎己,则知(通“智”, 智慧)明而行无过矣。
明确: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 查、省察自己,就智慧明达、行动 不会犯错误了。
⑦ 指名翻译:顺风而(表修饰,连 接状语和动词的“而”往往表修 饰。
)呼,声非加疾也,而(表转 折)闻者彰(明显,显著。
同“欲 盖弥彰”的“彰”)o 明确:顺着风呼喊,声音并没有加 大,但听的人会听得很清楚。
⑧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 后置,正常语序应为“利爪牙,强 疏通 意。
串讲课文 引导学生 留心课文中特殊的字词与句 式。
对情节展开起了什 么作用。
分析重点 实词虚 词。
引导学生 留心课文 中特殊的 字词与句 式。
点密切相 关.他认 为“人性恶”,但后 天环境可 以改善这 种本性, 而学习就 是改善的 重要途 径。
筋骨"),上食埃土,下(“上”、“下”名词作状语)饮黃泉,用心一也。
7、对“蹉步”加以讲解:“步” 为会意字,左脚向前跨出去,右脚再向前跨出去称为一步;“蹉”是半步,相当于现在的一步。
《劝学》(教学设计)【中职专用】高一语文(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
《劝学》教案(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能解释文中重要的实词、古今异义词,识记通假字,准确指出文言现象。
(重点)2、梳理文脉,明确文旨,并学会运用本文的比喻论证、对比论证手法。
(难点)3、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与学习观。
二、教学过程(一)导入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高尔基也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些都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可以说,人的一生都处在不断的学习中,学习是人的一种本能,我们所要研究的就是如何把这无意识的本能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大幅度地提高学习效率。
关于这一点,早在两千多年前,著名的大思想家、教育家荀子所作的《劝学》就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鞭辟入里、脍炙人口的佳作。
(二)文学常识1.作者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
著名思想家、文学家。
时人尊称为“荀卿”,汉代著作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写作“孙卿”。
韩非和李斯均是他的学生。
他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继承了孔子学说,又能扬弃其消极成分,并批判吸收各学派的思想学说,成为先秦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
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提出人定胜天的思想;同时提出“人性本恶”的观点,但强调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性中的“恶”,因此,他特别重视人的学习,重视教育的作用。
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其散文说理透彻,气势雄浑,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缜密,多排比,善譬喻。
《荀子》一书共32篇,其中26篇为荀子所著,末6篇或为其门人弟子所记。
《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
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
2.解题“劝”是“劝勉”的意思,文章中作者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确观点,也体现了作为先秦诸子思想集大成者的荀子文章的艺术风格。
3、背景作为儒家思想的继承者,荀子在教育目的上与先哲保持一致,即主张通过教育来培养“士”“君子”“圣人”。
《劝学》优秀教案设计
《劝学》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劝学》的内容和主旨,感悟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2.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3.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践行《劝学》中的道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劝学》的内容和主旨,感悟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2.教学难点:分析《劝学》中的论证方法,理解作者对学习的认识和论述。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论语》中的学习方法,如“学而时习之”、“不耻下问”等。
(2)简介《劝学》的作者荀子及其成就,激发学生兴趣。
2.自读课文(1)学生自主阅读《劝学》,注意理解生字词和句子的意思。
(2)教师指导学生断句,理解句子的结构。
3.分析课文内容(1)讲解《劝学》的结构,分为“劝学”、“励志”和“践行”三部分。
(2)逐段分析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观点和论述方法。
a.“劝学”部分,讲解学习的意义、方法和态度。
b.“励志”部分,分析作者对学习的认识和论述。
c.“践行”部分,阐述如何将学习与生活相结合。
4.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主题进行深入探讨,如“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态度”等。
5.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劝学》中的道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6.课后作业(1)熟读《劝学》,理解课文内容。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分析课文内容、课堂讨论等方式,使学生深入理解《劝学》的观点和论述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课后作业旨在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仍需在课堂讨论环节加强引导,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一、劝学1.讲解学习的意义(1)学习可以增长知识,提高素质。
(2)学习可以丰富生活,拓宽视野。
(3)学习可以提升人格,塑造品质。
2.讲解学习的方法(1)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2)学思结合,知行合一。
3.讲解学习的态度(1)勤奋刻苦,持之以恒。
2024年《劝学》的高中语文教案
一、教案概述2024年《劝学》的高中语文教案教学对象:高中学生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劝学》的文言文内容,掌握重点字词的含义。
2. 分析《劝学》的论证方法,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3. 提高学生对名篇名句的默写能力。
4. 学会运用《劝学》中的道理来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教学重点:1. 《劝学》重点字词的含义。
2. 《劝学》的论证方法。
3. 名篇名句的默写。
教学难点:1. 《劝学》中难懂的文言文句子。
2. 论证方法的深入理解。
二、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劝学》的字词含义、论证方法等。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名篇名句的理解和应用。
3. 实践法:让学生运用《劝学》中的道理来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三、教学准备1. 教材:《劝学》文本。
2. 参考资料:相关论文、解析等。
3. 教学工具:PPT、黑板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劝学》的作者、背景等。
2. 讲解:讲解《劝学》的重点字词、论证方法等。
3. 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对名篇名句的理解和应用。
4. 实践:让学生运用《劝学》中的道理来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点评和反馈。
五、作业布置1. 熟读《劝学》,理解文意。
2. 完成《劝学》重点字词的默写。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名篇名句默写:检查学生的默写作业,评估学生对《劝学》重点字词的掌握程度。
3. 心得体会:评估学生对《劝学》中的道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以及学生的思考深度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拓展1. 推荐相关阅读材料,如其他儒家经典著作,以加深学生对儒家思想的理解。
2. 组织学生进行辩论活动,就《劝学》中的某些观点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
3. 邀请专家或学者进行讲座,分享对《劝学》的解读和应用经验。
八、教学反思在每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中职教育语文《劝学》教案
2.荀子简介。
PPT展示
小组讨论
能根据其他思想家的学习思想类比荀子的思想。
二、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
2.学习的意义:提高自身,改变自己。
3.学习的作用:弥补不足。
4.学习的方法和态度:积累、坚持、专心。
个别发言
集体讲授
能语音清晰、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结合议论文的三要素理清文章结构及内容。
教
学
重
点
与
难
点
知识&技能
重点
难点
掌握重点文知识,积累文言词汇。
√
掌握比喻论证的方法。
√
√
教学设计说明
诵读法、串讲法、点拨法与讨论法相结合。
教学资源说明
教材、PPT、音频等相关资料。
教
学
活
动
流
程
教学步骤与内容
教学组织形式/方法
达成目标
一、导入
从流传千古的诗句以及孔子、庄子的思想入手,引出荀子和他的《劝学》。
中职教育语文《劝学》教案
周次/课次
计划学时
4
教学对象
课 题
劝学
授课日期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学习水平
1.掌握重点文言知识,积累文言词汇。
2.掌握比喻论证的方法。
技能与学习水平
1.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显的文言文、理解分析重点词句的能力。
2.掌握朗读、背诵的技巧。
职业素养
了解学习的意义、态度和方法,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和良好的品德。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使学生从名言警句中得到智慧的启迪。
老师范读
小组讨论
《劝学》高中语文教案设计
劝学:高中语文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了解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劝学”文化;•感受古代先贤为人生奋斗和价值追求所作的呼吁与慷慨激昂的演说;•培养学生对于学习的责任感、内在动机和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学生清晰的学习目标和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掌握文言文基本阅读技能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学习“劝学”文化教师引导学生从“品学”、“读书”、“修身”、“为政”四个方面了解中国古代的“劝学”文化,了解古代先贤为人生追求与价值所做的呼吁和激昂演说,了解其对于当今学习文化与竞争文化的启示。
2. 阅读古文《劝学》教师通过解读文言文《劝学》中的相关内容,指导学生分析作者的表达方式、文化背景和意图等方面,培养学生对于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同时帮助学生学习如何理解并运用古文中的文化常识和生活道理。
3. 学习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工具教师带领学生了解学习方法和工具,包括如何设置学习计划、如何整理复习笔记、如何利用可视化思维工具来辅助学习等方面。
此外,对于中考、高考备考学生,还需特别指导学生有效的应试策略和考试技巧,帮助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
三、教学重点1.深入了解中国古代的“劝学”文化,理解文化传承对于个体的影响;2.学习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工具,掌握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的基本技能;3.掌握文言文语言特点和基本阅读技巧,训练思考和理解能力。
四、教学方法1.教师讲授和讲述,引导学生了解和感悟中国古代文化和思想;2.师生共读文言文《劝学》,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和讨论;3.课堂小组讨论,激发学生思考和思想碰撞;4.课外拓展活动,包括旅行、读书会和文学作品阅读等。
五、教学评价1.期末课程考核,包括文言文阅读、作文、口试等多个方面;2.个人成长记录,考察学生对于学习方法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应用;3.期末时间轴回顾,总结学生的重要学习历程和成长经历。
六、小结劝学作为中国古代的一种优秀文化,具有很高的价值和现实意义。
通过对于中国古代文化与思想的解读和学习,可以更好地指导新时代的学生们在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方面找到方向和路径,同时也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伟大精神。
《劝学》教学设计
《劝学》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教学内容为人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五单元古代散文欣赏《劝学/《荀子》》。
该篇散文是中国古代散文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劝学的方式,向读者传递了崇尚学习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劝学/《荀子》》的作者、背景和主要内容;掌握散文的基本特点和写作技巧;理解散文中的主要观点和思想。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劝学/《荀子》》的作者、背景和主要内容;掌握散文的基本特点和写作技巧;理解散文中的主要观点和思想。
2. 教学难点:分析散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思考散文中的主题和意义。
四、学情分析:学生是中职学生,基础较为薄弱,对于古代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相对较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理解散文的内涵和意义。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1. 教师可利用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展示荀子的形象和相关背景,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教师可以问一些问题,如:“你们觉得学习对于一个人的未来有多重要?”“你们有没有遇到过学习上的困难?”等,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第二环节:教学内容讲解1. 介绍《劝学/《荀子》》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教师可以将散文的主要段落进行解读,让学生了解散文的整体结构和主题。
例子:教师可以引用散文开头的一段话:“养心莫善于学,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解释其中的含义,即通过学习来培养心灵,学习应该持续不断,教导他人也要不厌其烦。
2. 分析散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如比喻、夸张、排比等。
教师可以选择几个典型的句子进行解析,让学生理解修辞手法的作用。
例子:教师可以选择散文中的一句话:“人生在世,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劝学》教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
《劝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翻译课文,积累重要的文言词汇和文言句式。
2.了解本文的结构,掌握本文比喻和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3.培养学生树立端正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科学的学习方法教学重难点1.指导学生积累重要的文言知识点,背诵默写全文;2.了解本文的议论结构,学习比喻论证、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反复阅读法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古乐府诗《长歌行》有云:“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
”知识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物质文明的进步。
那么,获取知识的途径是什么?答案就是学习。
两千多年前的荀子所作的《劝学》就精辟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
二、作者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孟之后最著名的儒家学者。
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比喻。
三、解题《劝学》的“劝”有统领全篇的作用。
劝有劝勉、鼓励之意。
作者勉励人们要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四、疏通文意、整理文章重点文言知识点1.教师师范朗读一遍,同学们注意字音、句读及语调。
有yòu 中zhòng 槁gǎo 暴pù 輮róu 省xǐng 砺lì 知zhì臾yú 跂qì 舆yú 彰zhāng 生xìng 蛟jiāo 跬kuǐ 骐qí骥jì 驽nú 锲qiè 镂lòu 蚓yǐn 爪zhǎo 螯áo 鳝shàn2.学生齐读、个别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句读,读得抑扬顿挫。
3.学生找出难翻译的句子小组讨论交流,教师指导正确翻译。
4.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并概括全文的段落大意。
中职劝学教案通用(十篇)
中职劝学教案通用(十篇)中职劝学教案篇一《孙权劝学》教案1、熟读课文,揣摩想像人物当时的语气、神态和心理活动。
2、品味语言,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
3、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进步自学才能。
1、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并能读出人物不同的语气语调。
2、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
学习安排:二课时自主学习㈠理解作品:㈡、读译课文,理解文意1、读一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停顿、节奏、表情,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根据提示,读出下面句子的正确的语气。
a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重心长,谆谆告诫〕b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句。
强调学的目的,有责怪的语气。
〕c '卿言多务,孰假设孤?'〔反问句。
否认吕蒙托辞的理由。
要重读强调。
〕d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感慨句,惊讶赞叹的语气〕e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感慨句,带有自豪的语气。
〕2、译一译:圈点勾画,粗通文意,尝试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①疑难词语探究: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文中理解有困难的词句或文言常用词语。
以提问形式在班内交流,教师适当提示、指导。
②理解以下句子的含义。
a蒙辞以军中多务。
应理解为:“蒙以军中多务辞,以:拿,用,介词。
b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应理解为:长兄怎样知道这件事这么晚啊!何:怎么,为何。
c刮目相待:用新的目光来对待。
也作“刮目相看”:刮:擦。
摩。
刮目:擦眼。
待:相对待。
3、议一议:①鲁肃为什么会对吕蒙“刮目相待”?②吕蒙学有所成,课文直接表现这一点没有?是怎样说明的?③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⑥ “刮目相待”后,鲁肃有何举动?说明了什么?〔与吕蒙结友,说明鲁肃对吕蒙的赏识、认可。
〕二、导学过程㈠、小组展示㈡合作探究,互动释疑1、合作探究:①“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表现了鲁肃怎样的感情?②“士别三日,……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表现了吕蒙怎样的心境?③“刮目相待”后,鲁肃有何举动?说明了什么?2、互动释疑:四人小组提问释疑,全班交流解决。
高中语文《劝学》教学教案
高中语文《劝学》教学教案教学背景本教案适用于高中语文教学,针对的是《劝学》这篇古文阅读课文,旨在通过本次教学,提高学生对于古文阅读的能力,增强学生思考和分析古文的能力,同时也希望通过这篇文章传递出的劝学意义,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教学目标•了解《劝学》的作者和背景•熟悉《劝学》的内容和结构•归纳《劝学》的中心思想•掌握古文阅读的方法和技巧•认识个人学习的重要性与意义教学内容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或者课件•学生提前观看视频或阅读课文•教师准备针对课文重难点的讲解课堂教学第一步:导入(5min)在课堂开始前,教师可以通过简单的导入,引起学生对于本文的兴趣。
可以通过讲述一些与文章内容相关的知识,或者是对于作者的简单介绍等方式来开展导入。
第二步:教学重点讲解(15min)针对本篇课文的内容和结构,可以分为以下几点进行重点讲解:1.《劝学》的内容和结构学生需要了解该篇文章主要由五个部分组成,分别是开篇劝勉、推崇学问、引述古人、反省自己、结尾温馨。
同时,在讲解规整文章结构的同时,需要解释每段的意义,突出每段的重点。
2.古文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古文阅读需要学生掌握逐句理解、从句分析、语义理解等技巧和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分析具体的例句,讲解这些技巧和方法的使用,引导学生进一步掌握古文阅读技能。
第三步:互动讨论(20min)在教学讲解之后,将学生分成小组,在小组内讨论文章的中心思想和学习的重要性,然后进行小组之间的交流和讨论,从而激发学生的思考和独立思考能力。
第四步:写作训练(20min)让学生在课堂上尝试写一篇关于自己学习生涯的短文,对于自己学习的态度和方法进行总结和反思。
教师可以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第五步:课堂小结(5min)对于本堂课的教学内容,教师通过简单的总结,让学生再次回顾本堂课的重点和难点,梳理知识,避免忘记重要内容。
教学评估通过对于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和参与度的观察以及自主学习的总结,教师可以对学生在古文阅读和思考能力方面的提高进行评估。
劝学中职试讲教案模板
课时:1课时年级:中职一年级学科:语文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劝学》一文的基本内容,掌握文中关键词句的含义。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1. 理解《劝学》一文的基本内容。
2. 掌握文中关键词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1.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 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作者荀子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提出问题:“学习的重要性在古代文人的眼中是怎样的?”二、新课导入1. 学生自由朗读《劝学》一文,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2.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文章中的关键词句,如“积善成德”、“学不可以已”等,并解释其含义。
三、课堂讨论1. 教师提出问题:“文章中为什么说‘积善成德’?”2. 学生分组讨论,各抒己见,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文章中心思想。
3. 教师点评学生的讨论,总结文章的主旨:劝导人们要不断学习,积累善行,成为有道德的人。
四、分析论证方法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如类比、举例、对比等。
2. 学生举例说明文章中的论证方法,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情感体验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做到‘积善成德’?”2. 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教师总结并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六、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劝学》一文的主旨。
2. 布置课后作业:撰写一篇关于学习重要性的短文。
七、板书设计1. 标题:《劝学》2. 作者:荀子3. 中心思想:劝导人们要不断学习,积累善行,成为有道德的人。
4. 关键词句:积善成德、学不可以已5. 论证方法:类比、举例、对比八、课后作业1.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荀子的生平及其作品。
2. 撰写一篇关于学习重要性的短文,字数不少于500字。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讨论、分析等方式,使学生初步掌握了《劝学》一文的基本内容,理解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中职语文教学劝学教案模板
####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理解《劝学》中荀子的主要观点,掌握文中重要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 学习并运用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理解和分析文言文的能力。
-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学习的意义和重要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勤奋学习、积极进取的精神。
- 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 教学重点- 理解《劝学》的中心论点,即学习的重要性。
- 掌握文中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运用。
#### 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文中比喻的深层含义。
- 结合现实生活,探讨学习的重要性。
####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劝学》的课文、课件、多媒体设备。
- 学生预习课文,查阅相关资料。
####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提问:什么是学习?学习有什么意义?- 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二、自主学习- 学生自读课文,勾画生字词,查阅词典,理解文意。
-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三、朗读课文- 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注意停顿、语气、节奏。
- 教师点评,指导朗读技巧。
四、分析课文-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比喻的含义,分析对比论证的作用。
五、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提问学生关于学习重要性的理解。
-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学习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二、深入探讨- 学生分组讨论,结合自身实际,探讨学习的意义和重要性。
- 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三、案例分析- 教师选取典型案例,分析学习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作用。
- 学生分析案例,分享自己的看法。
四、总结提升-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 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心得,制定学习计划。
五、作业布置- 完成课后练习题,撰写一篇关于学习的作文。
高中语文《劝学》优秀教案
高中语文《劝学》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劝学》的主旨和核心观点。
2.领悟文章的论证方法和修辞技巧。
3.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劝学》的主旨,掌握文章的论证方法和修辞技巧。
2.难点: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领悟作者的情感表达。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向学生简要介绍《劝学》的作者荀子及其时代背景。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文言文知识,为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二、课文阅读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理解生僻字词和句式。
2.教师选取重点段落,进行逐句解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三、课堂讨论1.让学生谈谈对《劝学》主旨的理解。
2.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和修辞技巧,如对比、排比等。
四、作业布置1.让学生熟读课文,背诵重点段落。
2.完成课后练习题。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掌握情况。
2.引导学生进一步探讨《劝学》的内涵。
二、课文分析1.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如“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等。
2.领悟文章的语言特色,如简洁明了、寓意深刻等。
三、课堂讨论1.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如何践行《劝学》中的观点。
2.分析文章对现代人的启示,如勤奋学习、不断进取等。
四、作业布置2.收集有关勤奋学习的名言警句,进行交流分享。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掌握情况。
2.引导学生进一步探讨《劝学》的内涵。
二、课文拓展1.介绍荀子的其他作品,如《性恶论》、《天论》等。
2.分析《劝学》与其他作品的关系,了解荀子的思想体系。
三、课堂讨论1.让学生谈谈对荀子及其思想的看法。
2.分析《劝学》在古代教育中的地位和影响。
四、作业布置1.让学生整理课堂笔记,加深对《劝学》的理解。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前三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掌握情况。
二、课堂小结2.回顾文章的论证方法和修辞技巧。
三、课后拓展1.让学生阅读其他关于勤奋学习的文言文,进行比较分析。
劝学中职教案
《劝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荀子》及相关知识。
2.积累掌握文言实词“绝、强、假”等字的意义和用法。
3.引导学生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态度的论述,明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不懈”和“专心致志”的道理。
4.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5.学生通过探讨了解学习之道,了解人获取教养的途径,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6.背诵全文,积累文中深蕴哲理的格言和成语。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阐述的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不懈”和“专心致志”的道理。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习本文论述道理时巧妙运用的大量比喻,感受其强大的说服力。
【教学方法】《劝学》是一篇说理性散文,千百年来广为传诵,文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且句式整齐、节奏和谐,故教学中主要采用多层次诵读、听说读写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课文阐述的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不懈”和“专心致志”的道理。
其次通过指导学生探讨交流、分析评价来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课前准备(教师制作课件,并布置预习作业)1.学生查阅有关荀子及《荀子》的基本知识。
2.熟读课文,疏通文中字词,思考课后练习。
3.搜集整理有关劝学的文章、故事、诗句或名言警句。
(以上任务要求学生课外完成,课内交流。
)第一课时本课时主要通过四步助读法完成教学目标。
即第一步:检查课前朗读情况,正音、正字;第二步:指导朗读,掌握语气、节奏;第三步:理解朗读,把握文意;第四步:自由朗读,尝试背诵。
一、课文导入有一句话说:谦虚的人像翱翔高空的雄鹰,知道天高地阔、学海无涯,因而刻苦好学,永不自满;骄傲的人就像井底之蛙,以为天空只有井口那么大,因而浅尝辄止、夜朗自大。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年,在这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你们是如何看待学习的?(稍作停留,允许学生自由发言)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荀子的《劝学》。
劝学中职教案
第四段文言知识点归纳:
(1)实词
神明自得:人的智慧 圣心备焉:圣人之心,通明的思想
不积跬步:古代称跨出一小步为“跬” 用心躁也 浮躁,不专心
(2)虚词
风雨兴焉:兼词,于此 圣心备焉:语气助词
(3)词类活用
1、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上、下:方位名词分别用在动词“食”、“饮”前,作状语,当“向上”
(指在地面上),“向下”(指在地下)讲。
四,检查预习—读准字音 并播放示范朗读 学生自主学习 小组讨论 评议 ?疏通文意 教师适当指导
2
1、?首先,听录音范读一遍,同学们认真看课文,注意字音、句读及语调。
2、?齐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句读,读得抑扬顿挫。
3、学生个别朗读课文,?根据学生朗读情况,正音及强调某些句子的句读。4、?这篇文
言文较浅显,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结合注释看能否读懂文章内容,遇到不能理解的
第二课时
一,研习第三段: 学--议--评--练
步骤:齐读一二三段后,由学生自主合作,结合注释疏通本段文意,并由学生自由发言,
提出疑问,其他同学帮助解决;如解决不了,老师适当引导。 如果学生没提出疑问,那么就提
问学生,相关文言知识点由学生归纳总结出,教师作补充归纳,扩展延伸,同时利用练习巩固
提升。
二,课文互动探讨分析:
其曲中规 曲:形作名,曲度、弧度
3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輮:动词的使动 使…弯曲 4,古今异义(古/今) 1、劝学: 勉励/规劝、劝戒 2、輮以为轮: 把…做成/认为 3、金就砺则利: 金属做成的刀剑/金子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检查/参加、加入 5,特殊句式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判断句式 青,取之于蓝 介词结构后置 七,课堂练习:指名学生上台翻译句子 然后由学生评议 教师再点拨翻译要领. 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木材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绳,如果给他加热使它弯曲做成车轮,它的弯度就可以合乎圆规。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省察自己,就智慧明达、行动不会犯错误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介绍文章背景、作者以及作品简介。
提问为主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了解文章背景、作者以及作品简介,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文章内容。
帮助学生了解课文第一段记叙了哪几件事。
这些事件
文章内容,遇到不能理解的字、词、
④虽有槁暴(即使,如《勾践灭吴》
(通“智”,疏通文意。
串讲课文引导学生留心课文中特殊的字词与句式。
提问为主引导学生了解课文
学习的作用在于什么?(齐答)
的能力是有限的。
在“臂非加长”、串讲课文引导学生留心课文中特殊的字词与句式。
引导学生讨论课文。
引导学生分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