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劝学》教案
劝学高中语文教案6篇
劝学高中语文教案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活动文案、应用文书、合同协议、心得体会、规章制度、策划方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activity copywriting, application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lanning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encyclopedia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劝学高中语文教案6篇详细的教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评估学生的学习进展,教案写好了可以帮助教师准备好所需教学资源和教具,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劝学高中语文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劝学》说课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劝学》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劝学》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1《劝学》是中国古代的一篇名篇,作者是唐代文学家韩愈。
这篇文章主要是为年轻人的成才之路指明方向,教导大家如何读书学习,如何提高自己的人生价值。
本文将结合《劝学》的内容,设计一节以“劝学”为主题的语文教学。
一、教学目标1. 掌握《劝学》篇的主要内容和思想。
2. 理解作者对于学习的态度和观点。
3. 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阅读和理解《劝学》篇的主要内容和思想。
2. 对韩愈在文章中的言辞运用进行分析和解读。
三、教学准备1. 《劝学》原文及译文。
2. PPT制作。
3. 互动式教学工具,如白板、投影仪等。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 老师介绍《劝学》在唐代的时代背景和作者韩愈的生平历史。
2. 引导学生探讨“学习”的重要性和意义,在班级中展开小组讨论。
步骤二:阅读与理解1. 学生阅读完《劝学》,老师通过PPT的方式呈现文章的主题和重点。
2. 教师以字词、标点的解释为切入点,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困难段落。
步骤三:思考与讨论1. 学生扩展联想,思考并提出与文章内容相关的问题。
2. 引导学生质疑和探讨《劝学》篇中所抒发的态度和看法是否正确。
步骤四:展示与交流1. 学生用不同方式展示自己的思考成果,积极交流。
2. 学生以笔记、话题等形式留下珍贵的思考和讨论结果。
五、教学总结1.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对古诗文有了初步的了解,并对学习方式和态度有了新的认识。
2. 本节课的教学成功在于,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而不是只传授知识,从而启发和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自我探究的兴趣。
3. 未来,教师可以尝试更多不同的教学方式,如互动式、情境化的教学方式等,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能够初步了解古代诗文,了解学习的重要性和态度,同时也得到启发,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自我探究的兴趣。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而不是仅传授知识,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度,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劝学优秀教案
劝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劝学》的作者及文章的背景。
2. 理解文章中主要观点及作者的论证方法。
3. 学习运用文中的名言警句,培养学生勤奋学习的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理解文章中主要观点及作者的论证方法。
2. 难点:学习运用文中的名言警句,培养学生勤奋学习的态度。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讲述古代勤奋学习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问:为什么要勤奋学习?
2. 作者及作品介绍
介绍荀子的生平及其作品《劝学》的特色。
讲述《劝学》的创作背景及主要内容。
3. 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全文,概括文章的主要观点。
分析文章的结构,梳理作者的论证思路。
4. 深入研读
引导学生分析文中的名言警句,理解其含义及在文中的作用。
分析作者运用的论证方法,如比喻、对比等。
5. 拓展延伸
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劝学》中的观点。
引导学生运用文中的名言警句,写一篇短文,阐述自己对勤奋学习的理解。
6. 课堂总结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布置作业:背诵文中的名言警句。
五、教学总结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了解了《劝学》的作者及文章的背景,理解了文章中主要观点及作者的论证方法,并学会了运用文中的名言警句。
希望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意观察和分析身边的人和事,并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劝学》教案十篇
《劝学》教案十篇《劝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懂得学习的重要性及学习的方法与态度。
2.积累一定数量的实词,了解文言实词在演变过程中词义引申、扩大、转移、缩小四种现象,提升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3.重视本文以喻代议、寓议于喻及从正反两方反复论证的特点,注意提升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语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
知识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物质文明的进步。
那,获取知识的途径是什么?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学习。
可以说,人的一生都处于不断的学习中,学习是人的一种本能。
我们所要研究的,是如何把这种无意识的本能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大幅度地提升学习效率。
这一点,古人已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两千多年前的荀子所作的《劝学》就精辟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是一篇鞭辟入里,脍炙人口的好文章。
二.介绍荀子明确荀子的生卒年代、历史地位、政治主张和文学成就,重点介绍荀子散文的特点和文学地位,说明本文出处。
荀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
他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他的散文说理透彻、气势浑厚、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绵密、多排比句子,又善于用比喻。
《劝学》一文的这些特点较为明显。
而《劝学》一文最为突出的特点,还是比喻的利用,它多达20个,且形式灵活。
巧妙有力地阐述了学习的意义、作用及学习方法和态度。
这些比喻的含义及内在联系是学习本文的重点、难点。
因此只有准确理解比喻的含义,课文内容的理解、字词句的理解也就迎刃而解了。
三.解题从劝字入手,在比较古今词义不同的同时,明确劝在此处应是劝勉的意思,与现代汉语劝阻语义不同。
劝是手段,学是目的,明确本文主旨是劝勉人们学习。
四.学习课文1.讲解第一自然段:提问:本段在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明确:⑴是全文的文眼。
⑵统领全篇,开门见山,引起下文论述。
词语:已。
2.讲解第二自然段:⑴请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
⑵找出本段论述的事物及特点:明确:蓝→青,水→冰,木→轮,(金)钝→利。
《劝学》高一语文教案
《劝学》高一语文教案《劝学》高一语文教案1一、基础字词1.识记字音喉咙(hóulóng)战栗(lì)清澈(chè)憎恨(zēng)翡翠(fěicuì)栖息(qī)蔚蓝(wèi)崛起(jué)2.识别字形3.分辨词义闪烁·闪耀闪烁:着重指光亮忽明忽暗,明暗不定。
可以说“闪烁不定”。
闪耀:着重指光彩耀眼。
可以用于忽明忽暗地四射,或非忽明忽暗地四射。
优美·幽美都有美的意思。
“优美”是好而美,可以指环境,也可以指动作。
如“这个跳水运动员的动作很优美”。
“幽美”主要指环境幽静而美好,如“这里环境幽美”。
二、文学常识江河,原名于友泽。
北京人。
1971年高中毕业。
任北京胶刃厂工人。
职业作家。
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
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三、经典句段我和春天一起写这首诗/和你,和更多的人一同唱这支歌/海水和冰块猛烈相撞,船冲向浪头/我们这样站着/温柔地呼唤风,像呼唤姑娘们/使大地上所有的小树木都涨满绿色的帆点拨:这些诗句有力地体现了作者对美好春天的向往与执著追求。
问题导引1.诗中的“你”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为什么?提示:诗中的“你”和“我们”都是青春的象征,指年轻有为、有着激情和斗志的青年一代。
如诗中所说的“你热情、开朗、像四月的阳光/想象的云朵在疾风中飘扬/寻找着美好的声音/爱情的震颤,庄稼的波涛,金属的鸣响/走向辽远的地方,放出喉咙里的力量”等都是青春的标志,是青年人的特点。
2.为什么“我们”要“一起奔腾”?请列举诗句举例回答。
提示:诗人在第4节诗中用了一系列的问句,如“我们又将给大地留下什么呢”“我们的手臂又将收获什么”“我们死去和诞生的地方还有什么意义”“我们的劳动、创造还有什么意义”等充分表现了青年一代——在拥有“青葱的愿。
《劝学》高一语文教案2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文中的一些常用文言词语,掌握并能运用文中的成语。
人教版高中语文劝学的课文教案5篇
人教版高中语文劝学的课文教案5篇人教版高中语文劝学的课文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态度的论述。
2.掌握*的论证方法: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
﹝教学重点﹞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态度的论述。
﹝教学难点﹞掌握*的论证方法: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
﹝教学步骤﹞一、导语同学们,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是否总有些困惑?有人说,我整天冥思苦想,埋头看书,但是效果不佳;有人说,我上课真的是认真听讲了,也觉得听懂了,但是一做题就不会了;有人说,我认真努力地学习了,付出了,可考试总是成绩平平。
我们也曾是雄心勃勃,也想卧薪尝胆,也想破釜沉舟,但面对现实中的自己又总是有些无奈。
今天,让我们走进荀子,走进他的《劝学》,希望这位睿智的思想家、教育家,能帮助我们走出困惑,给我们指明一条前行的路。
二、解题劝,劝勉,鼓励。
学,学习。
三、分析课文(一)分析第一段:1.我们已经粗略地翻译完了这篇课文,大家思考:*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生答:学不可以已,学习是不能够停止的。
)2.从这篇*的中心论点看,这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让我们很容易想到古代的老学究,穿着灰色长袍,正襟危坐,拖着长腔,讲着一堆枯燥、乏味、单调的大道理时的情形。
这篇*是这样吗?(二)让我们分析第二段(学生齐读,老师纠正读音)。
1.大家思考:本段一共有几个比喻句?(学生回答:五个)请读出并翻译前两个。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靛青是从蓼蓝中提取,却比蓼蓝的颜色更深;冰是由水凝结成的,却比水温度低得多)经过提取的过程,靛青不再是蓼蓝的颜色,经过凝结的过程,冰的寒冷也不同于水,说明经过某种人为或自然的变化过程,事物可以改变原有的性质。
第一句已发展成固定的成语。
(学生回答: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里是说明事物可以有所提高。
我们还记得孟子用了“五十步笑百步”这个比喻说明什么吗?(答: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与“邻国之政”并无本质区别。
《劝学》教案优秀6篇
《劝学》教案优秀6篇劝学教案篇一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开卷有益”这个成语是说读书对人们大有益处。
本文讲了一个有关读书的故事。
三国时,孙权手下的名将吕蒙大字不识几个。
孙权劝他,你现在当权,不可以不读书。
吕蒙听了孙权的劝告,开始学习,后来果然大有长进。
二、作家作品简介本文选自《资治通鉴》,题目是编者加的。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来政治家,史学家。
三、阅读分析1.朗读课文(老师范读或听录音后,学生朗读)2、请学生翻译。
(一人译一句)3.课文注释补充。
谓……曰:对……说。
掌事:掌管国家大事。
但:只不过。
多务:事情多。
孰若:与……相比如何。
遂:于是4.再次朗读课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完成目标1)(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2)“邓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句,强调并不是要目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享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有别的目的。
)(3)“卿言多务,孰若孤?”(反问句,否定吕蒙辞以多条的理由。
要重读强调。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感叹句,要选出惊讶不解的语气。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
)5.提问:孙权如何以现身说法,劝吕蒙学习?讨论并归纳:“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6.提问:吕蒙读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写?讨论并归纳:“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通过鲁肃所见所语来写。
7.提问: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讨论并归纳:因为情况是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
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8.提问:请解释“吴下阿蒙”并造句。
(目标3)讨论并归纳:“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
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
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10.1《劝学》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10课《劝学》教案【教学目标】1、梳理文章大意,积累重要字词句。
2、理解文章以比喻阐发的道理,进而全面把握文章观点。
3、形成正确的学习观,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一、新课导入①知而好学,然后能才。
——荀子②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必让,然后为德。
——荀子③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荀子“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藜羹麦饭冷不尝,要足平生五车书。
”从《礼记·学记》中的“玉不琢,不成器”,到当今社会倡导的终身学习和个性化学习,数千年来,人们一直在不懈地探索学习之道,以更好地获取知识,提升能力和自身修养。
那么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荀子《劝学》,去探寻他所阐述的“学习之道”。
二、解题《劝学》劝,鼓励、勉励,”劝“字统领全篇,告诉我们这是一篇勉励人们努力学习的文章。
三、知人论世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
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
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时人尊称“荀卿”。
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倡“性恶论”,常被拿来与孟子的“性善论”作比较。
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
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因此,他十分强调教育的作用和学习。
四、疏通文意提示:结合学案、注释疏通文意1、重要字词(略)2、“而”总结“而”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连词,可用于表示并列、承接、递进、转折、修饰等多种语义关系。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③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④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⑤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⑥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⑧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劝学》教案教案
《劝学》教案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到劝学的意义和重要性;2. 掌握劝学的方法和技巧;3. 培养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能力;4. 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结合学生实际,讨论什么是劝学,为什么劝学很重要,学生发表个人看法。
2. 引导学生思考,劝学对自己的学习和未来的影响。
二、阐述内容(10分钟)1. 解释什么是劝学,劝学的定义和内涵。
2. 分析为什么劝学很重要,列举例子加以证明。
三、劝学方法和技巧(15分钟)1. 巧妙引导学生提高学习动力,如设立目标、做好计划、制定奖励机制等。
2. 提示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培养坚持的精神等。
3. 教导学生如何调整学习状态,如合理安排时间、进行合理分配和适度休息等。
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5分钟)1. 给学生展示一些成功的案例,以鼓励学生树立榜样。
2. 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如打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和学习环境。
3. 设计有趣的学习活动,如学习游戏、小组竞赛等。
五、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10分钟)1. 引导学生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调整。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主动与老师和同学交流互动。
3. 提供良好的学习资源和辅导指导,解答学生遇到的学习问题。
六、总结与展望(5分钟)1. 总结劝学的方法和技巧。
2. 对学生过去的学习态度和方法进行反思。
3. 鼓励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目标,努力提升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
扩展拓展活动:1. 学生分组编写劝学海报,展示在学校的校园布告栏上;2. 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学习经验;3. 邀请校外名师进行劝学演讲,激励学生学习的热情。
教学评估:1. 学生课后提交写一篇《劝学》的作文,评判学生对劝学的理解和表达能力;2.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活跃度和学习态度,评价学生的参与度;3. 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跟踪,观察学习情况的变化。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简单的导入,引发学生对劝学的思考,从而引入了劝学的内涵和重要性。
劝学教案(精选6篇)
劝学教案(精选6篇)《劝学》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积累文本中的重点实词、掌握几个虚词的用法。
二、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探讨浅显文言文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善于探究的良好思维习惯。
三、情感目标:认识学习对提高个人修养的重要意义,并在学习过程中践行“积累”“恒心”“专注”的优秀求学品质。
【教学重点】文言词语的积累,比喻的含义和内在联系。
【教学难点】理解比喻的含义和内在联系,使文中论述的道理深入学生内心并使之身体力行。
【教具、学具准备】:苏教版高中语文课本必修一,中学生《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教学设想】本文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专题“获得教养的途径”中的第一篇,所以本文的教学紧紧围绕这个专题展开。
同时,《劝学》也是学生进入高中学习后接触到的第一篇文言文,积累文言知识,引导学生深刻理解课文语句章法是教学设计中所考虑的另一重点。
所采用的教学方式以指引学生乐于亲近文言文为原则,以探究、合作为途径,所以生生合作,师生互动,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是这篇教学设计的主导思想。
【教学过程】预习提纲:1、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
2、把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记在预习笔记上。
第一课时导语设计:每个人都渴望成为一个有知识的人,每个人都渴望成为一个有修养的人。
那么获取知识的途径是什么?提高修养的途径又是什么呢?答案有一个,就是学习。
其实,学会学习也是一种学习,优秀的学习品质本身就是一种修养。
相信两千多年前荀子所作的《劝学》会对我们学会学习和培养我们的学习品质从而提高我们的学习修养有所启发。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篇流传千古的佳作。
荀子简介:1、学生读注释。
2、教师补充: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
曾游学于齐国、秦国、楚国,韩非、李斯都是他的学生。
荀子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提出了“人性本恶”的观点,但强调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性中的“恶”,因此,他特别重视人的学习,重视教育的作用。
高中语文《劝学》教学教案【优秀7篇】
高中语文《劝学》教学教案【优秀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计划报告、合同协议、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条据文书、策划方案、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lan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speeches, policy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中语文《劝学》教学教案【优秀7篇】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
《劝学》说课稿(通用12篇)
《劝学》说课稿《劝学》说课稿(通用12篇)《劝学》文章围绕“学不可以已”这个中心论点,从学习的意义、作用、态度等方面,有条理、有层次地加以阐述。
大量运用比喻来说明道理。
下面是小编收集的《劝学》说课稿,欢迎阅读。
《劝学》说课稿篇1大家好!我的说课内容是一篇高中文言课文――荀子的《劝学》。
下面我将就教材、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五个方面加以分析。
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一、说教材《劝学》是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文言文单元一篇阅读课文,本文文质优美,在写法上非常独特,比兴写法、比喻论证的方法,都是值得学习的,作者较系统的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意义和学习应持的态度,其中不少观点对今人仍有教育意义,是对学生进行文言知识的传授和思想情感教育,劝勉学生勤奋学习的好材料。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通假字等,可结合本课课后练习完成这一单元要求。
二、说重点难点目标的确定高中语文教材大纲要求:继续熟悉常见的文言实词的一般用法,了解常见的文言句式,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而本文又是一篇文言文阅读课文,故既要担负起积累文言文基础知识的任务,又要把在精读课中学到知识延伸,能力迁移,形成基本技能的双重任务。
基于此,将本文的基础目标确定为:基础目标:1、积累掌握文言实词“绝、强、假、望、闻”意义和用法。
2、了解通假字的定义,积累10个通假字。
3、学习本文比兴的写法,以及比喻论证的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独立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养成初步的研究分析能力。
情感目标:1、了解荀子对学习意义和学习态度的论述。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从名言名句中得到智慧的启迪。
教学重点:1、积累掌握文言实词“绝、强、假、望、闻”意义和用法。
2、学习本文比兴的写法,以及比喻论证的方法。
教学设想:拟定两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释题,简介作者,初读课文,感知教材,理清文章思路,提出疑难问题。
第二课时。
高一语文课文《劝学》教案
高一语文课文《劝学》教案《劝学》教案1.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劝学》这篇文章,使学生懂得孔子所提倡的勤学精神,明白学习对于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性。
2. 教学重点:理解《劝学》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掌握文章的表达技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3.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4. 教学方法:讲解、讨论和引导式教学。
5.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和热情,并引导学生思考关于学习的重要性。
(2)讲解:讲解《劝学》的背景、内涵和主要思想,让学生真正理解孔子对于学习的重视和提倡,认识到学习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发展的重要性。
(3)引导式讨论:引导学生围绕学习的主题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合理规划自己的学习时间和方法,如何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和挑战等。
(4)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对于个人和社会的贡献,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6. 教学案例:(1)学生小明在高中阶段成绩经常不稳定,有时表现优秀,有时表现较差。
教师通过问询发现,小明学习时缺乏计划性,常常赶作业、复习等,没有合理地利用自己的时间,导致成绩不稳定。
教师引导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坚持努力,终于取得了优秀的成绩。
(2)学生小刚由于身体不好,需要经常住院,也因此错过了不少课程。
教师通过了解得知这一情况后,就设计了针对性强的补习计划,帮助小刚追赶课程进度,激发其学习热情和动力。
小刚在教师和同学的帮助下,成功地赶上了课程进度,并取得优秀的成绩。
(3)学生小芳在学习中经常遇到困难,但对于学习的重视以及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有着极强的自觉性。
在教师的引导下,小芳积极寻求自我提升的方式,并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获得了自己更多的成就,也开始更加深入地了解学习对于个人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7. 总结:通过《劝学》这篇文章的学习,我们不仅了解到了孔子对于学习的重视和提倡,还认识到了学习对于个人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劝学》教案
《劝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劝学》的背景和作者。
(2)掌握《劝学》的诗词特点和表现手法。
(3)学会欣赏和评价《劝学》的艺术价值。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讨论、分享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2)通过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劝学》的诗词特点和表现手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2)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劝学》的背景和作者。
(2)《劝学》的诗词特点和表现手法。
2. 教学难点:
(1)如何引导学生欣赏和评价《劝学》的艺术价值。
(2)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劝学》的诗词特点和表现手法。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通过播放《劝学》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劝学》的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
(1)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劝学》的背景和作者。
(2)让学生自主查找资料,了解《劝学》的诗词特点和表现手法。
3. 合作探究:
(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劝学》的艺术价值和审美特点,形成共识。
(2)展示交流:让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本组的讨论成果,其他同学提问、补充。
高中语文《劝学》教学教案【优秀4篇】
高中语文《劝学》教学教案【优秀4篇】劝学篇一23* 劝学●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态度的论述。
2.背诵全文。
能力目标1.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2.掌握“绝、强、假、望、闻”五个多义词的义项,积累四个通假字,三个文言虚词。
德育目标明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
●教学重点1.比喻的含义和内在联系。
2.背诵全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掌握全文比喻代议,寓议于喻及从正反两方面反复论证的特点。
●教学方法1.提纲式教学法。
以板书为提纲带动各个教学环节,利于学生背诵、理解。
2.点拨法与讨论法相结合。
分解比喻句含义,分析与中心论点的关系,教师示范分析第二段,用图示法教会学生方法,然后以三人为一组用此方法解决其他句子的问题,训练学生的思维推理能力,提高他们认识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
3.探究拓展法。
设计一些探究性思考题目,如:“《劝学》到底劝人们学什么?”“有人说,《劝学》是一篇具有浓厚人文特色的文章,始终把‘人’放在重要位置上进行论述。
对此,你是如何认识的?”等等,训练学生探究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教具准备录音机、教学磁带、投影仪、多媒体CAI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预习提纲1.朗读课文,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掌握重要词语的音、形、义。
2.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作者简介,解题。
熟读课文,把握文意。
师生共同研习第1、2、3段,背诵1、2、3段。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
高尔基有“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名言。
那么,获取知识的途径是什么?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学习。
可以说,人的一生都处在不断的学习中,学习是人的一种本能。
我们所要研究的,是如何把这种无意识的本能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大幅度地提高学习效率。
这一点,古人已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两千多年前的荀子所作的《劝学》就精辟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及学习应有的方法、态度,是一篇鞭辟入里、脍炙人口的佳作。
人教版高中高二上册语文《劝学》课文及教案设计
人教版高中高二上册语文《劝学》课文及教案设计一、《劝学》课文1.1《劝学》原文夫学者,所以明明德,所以广宏观,所以成比类。
道之所存,言之所在。
——《礼记·学记》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论语·雍也》师说:“读书能强体,能察事理,能知古今,能参天地。
术业不能尽人意,而力行者其孰能遁世而无所见乎?”——《庄子·养生主》每天进步一点点,是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鲁迅1.2《劝学》翻译学习的目的,在于使人的品德高尚,思想开阔,能够辩论实质,深刻理解类比推理。
道理存在于生活中,言行体现在每件小事上。
我曾经常终日思考,却比不上稍稍学习一下皮毛;我曾趴着仰望,却比不上登高远望广博的视野。
老师说:“学习能让人强壮体魄,能够观察事情的道理,能够了解古今,能够参照天地。
所以我们不能避开事务,勤勤恳恳去学习。
”每天都要有一点点进步,才能获得成功。
1.3《劝学》注释1.德:指品德、道德。
2.广宏:指胸怀宏阔、见识广博的学识与精神探索。
3.成比类:指学习对于理性思辨、推理分类的重要性。
4.道之所存,言之所在:指道理存在于日常生活言行中。
5.须臾:顷刻之间,即稍纵即逝的时间。
6.博见:广泛的视野能够让人了解到的更多、更深入的事情。
7.参照:指想象、思考,将事物与天地对照,从中找到关联与启示。
二、《劝学》教案设计2.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应该可以明确知道什么是学习,如何去学习,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同时,也应该明确各种学习方式、方法及其重要性,具备在自主学习中闯荡、前进的激情和自信。
2.2 教学步骤第一步:调研教师通过课前调研问卷的形式,了解学生们普遍怎样看待学习,又如何去学习。
第二步:引导学习教师通过写作、朗读、问答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劝学》的主题思想,重点是如何通过学习来提高自己的品德、思想和智力水平。
第三步:分享经验教师和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让学生充分了解不同的学习方法和体验,从而更好的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人教版高中高二上册语文《劝学》课文及教案设计
人教版高中高二上册语文《劝学》课文及教案设计课文简介《劝学》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散文之一,作者为唐代文学家韩愈。
全文共分为三部分,主要通过劝诫自己和后人要多读书来表达自己对于学习的看法。
教学目标1.了解唐代文学家韩愈及其代表性作品《劝学》;2.理解《劝学》这篇文章中的一些生动、富于感染力的语言形式;3.通过分析《劝学》中的写作手法,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4.开发学生的阅读和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并学习《劝学》这篇文章中的语言形式;2.对文章进行整体理解和分析;3.了解唐代文学家韩愈的文学成就。
教学难点1.理解和表达文化内涵、人文精神;2.理解文章中的古文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素质。
教学方法1.组织学生进行集体阅读;2.分组讨论,议论文章;3.教师讲解,逐句分析。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教师简单地介绍唐代文学家韩愈和他的代表作《劝学》。
步骤二:整体了解全班集体朗读《劝学》。
读完后,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步骤三:逐句分析教师带领学生逐句解读,分析文中的语言形式和写作手法。
掌握每个字词和句子的意思,尤其是一些生动、富于感染力的语言形式,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
步骤四:小组讨论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小组讨论,让每个小组推出一些自己的看法、认识和体会,并提出讨论问题或分析的方向。
步骤五:班级答题针对小组讨论而提出的问题,让全班学生一起问答,让一些能回答问题的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步骤六:写作练习教师让学生试着模仿《劝学》的写作手法,写出一篇跟劝学相关的文章或应用,这样可以让学生体会到一些写作细节上的技巧和方法,并可以通过作文调动学习兴趣和情感。
教学评价通过阅读、分析和讨论,学生应该能够了解唐代文学家韩愈及其代表性作品《劝学》,理解《劝学》这篇文章中的一些生动、富于感染力的语言形式,并通过分析《劝学》中的写作手法,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提高阅读和思考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023最新-高中语文《劝学》教案 (最新4篇)
高中语文《劝学》教案(最新4篇)教案设计要以学生为目标,尽可能使学生可以高效率地接受,理解知识点,同时也能使教学过程有条不紊地进行。
下面是牛牛范文为大伙儿带来的4篇高中语文《劝学》教案,如果能帮助到您,牛牛范文将不胜荣幸。
高中语文《劝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态度的论述。
过程和方法:1.学习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2.掌握绝、强、假、望、闻等多义词义项,积累四个通假字,三个文言虚词。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明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
理解孟子主张行仁政,重视民心的向背,利民保民的积极思想。
【教学重点】1.比喻论证2.积累文言知识【教学难点】了解全文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的特点。
【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指导学生参阅《讲练通》(作家作品、相关知识)2.解题。
《劝学》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
教师先在黑板上写一个“劝”字,问道: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学生往往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劝告”。
教者趁此在“劝”字后加上一个“学”,再问:“劝”是什么意思?学生才会领悟:原来它还有“劝勉”的意思。
这在心理学上叫做给学生建立“注意中心”。
接着就讲:“劝”的繁体字“勸”是形声字,凡是用“力”作声旁的字,多数有给人们勉励的意思,如“励”、“努”等。
这是“劝”的本义,而在现代汉语中,“劝”,解释为“劝阻”,词义已经转移了。
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题目的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
知识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物质文明的进步。
那么,获取知识的途径是什么?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学习。
可以说,人的一生都处于不断的学习中,学习是人的一种本能。
我们所要研究的,是如何把这种无意识的本能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大幅度地提高学习效率。
这一点,古人已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两千多年前的荀子所作的《劝学》就精辟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是一篇鞭辟入里,脍炙人口的好文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劝学》教案《劝学》教案江西省南康市第二中学谢素华2009、2、18教材说明《劝学》为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古代议论性散文"这一专题的第二篇。
这是一篇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劝导人们以正确的目的、态度和方法的去学习的散文。
体现了荀子散文体制宏大、说理形象、论辩有力、逻辑性强的特点,如果学生能很好的掌握课文的深层含义,对他们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提高学习文言文的信心有很大帮助。
教学目标1、了解《荀子》及相关知识,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2、理解文中对学习的意义,态度和方法的论述,从而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3、学习本文围绕中心论点,以喻代议,寓议于喻的设喻方法。
4、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1、了解《荀子》及相关知识,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2、理解文中对学习的意义,态度和方法的论述,从而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3、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围绕中心论点,以喻代议,寓议于喻的设喻方法。
教学方法五读法、点拨法、讨论法。
学法指导1、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
2、参照注解,动口动脑,自问自答,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
3、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诵读。
读的要求:句读准确,字正腔圆,流畅,熟读成诵。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流程一、激情导入。
二、明确学习目标。
三、简介作者及其作品。
四、学生读课文。
(五读法)(一)一读课文,全班齐读,检查预习。
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读;字词积累。
(二)二读课文,小组分段读。
要求:初步把握教材内容,能够准确回答所提问题。
(三)三读课文,用心默读。
要求:1、掌握、积累"劝、中、疾、致、假、绝、兴、用"8个文言常用实词。
2、学习"于、者、而"3个文言常用虚词。
方法:把自己难以理解的字词圈画起来,然后同桌之间互相交流把问题解决。
(四)四读课文,快速齐读。
要求:1、能够理解文中对学习的意义,态度和方法的论述,从而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论点,以喻代议,寓议于喻的设喻方法。
方法:1、分小组分别找出二、三、四自然段中的比喻句。
2、提问:说说作者用这些比喻句来说明什么道理?简要说说"以喻代议,寓议于喻"的设喻方法有什么作用。
(五)五读课文,背诵全文。
要求:通过反复朗读,最终能够背诵全文。
五、拓展探究。
六、课堂小结。
七、作业布置。
八、板书设计。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我们家乡有句俗话:有儿有女不读书,不如在家养头猪。
这句俗话一语道破了读书学习是多么重要。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因为学习不仅能够提高的文化涵养,而且还能够改变我们对许多事物的看法。
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也会遇到困惑,比如:上课注意力容易分散,努力了学习成绩还不如同学,总觉得自己的学习方法不好,甚至于怀疑自己的学习天赋不够等等。
今天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这篇文章,也许会给我们一些启发和帮助。
这就是两千多年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荀子所写的《劝学》。
(板书课题)[来源:Z,xx,]2、释题:《劝学》是《荀子》书中的第一篇, " 劝 " 是 " 劝勉 " 的意思。
它精辟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及学习应有的方法、态度,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
二、明确学习目标1、了解《荀子》及相关知识,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2、理解文中对学习的意义,态度和方法的论述,从而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3、学习本文围绕中心论点,以喻代议,寓议于喻的设喻方法。
4、背诵全文。
三、简介作者及其思想以及作品1、学生看课本注① ,教师补充。
(多媒体显示)荀子,名况,时人尊称为"荀卿",战国末期赵国人。
著名思想家、教育家。
他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继承了孔子的学说,但扬弃了孔子的消极成分,同时还批判吸收了其他各学派的思想学说,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成为先秦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
在政治上,他主张"法后王",提倡重法、隆礼、尚贤使能。
在学术上,他提出了"人性恶"的学说,认为善是人为的。
他从人性恶的观点出发,说明人的知识、道德不是先天赋予的,而是后天经过学习、教育,逐步培养的。
只有懂得了礼义,人性才能改变。
因此,他特别强调后天的学习,把学习作为改造人性的根本方法。
2、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共32篇,其中26篇为荀子所著,后6篇为其门人弟子所记。
《荀子》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
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素有"诸子大成"的美称。
四、学生读课文(五读法)(一)一读课文,全班齐读。
(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读。
)1、字词积累(多媒体显示)槁gǎo 砺lì 臾yú 跂qì 舆yú 蛟jiāo跬kuǐ 骐qí 骥jì 驽nú 锲qiè 镂lòu 蟮shàn2、多音字木直中绳zhòng 日参省乎己Cān xǐng风雨不兴xīng 3、通假字。
(5个)輮以为轮通"煣"虽有槁暴通"又" "曝"知明而行无过通"智"生非异通"性"(二)二读课文,小组分段读。
(要求:初步把握教材内容,能够准确回答所提问题。
)提问: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围绕这个中心论点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展开论述的?明确:①本文的中心论题是"学不可以已"。
②围绕"学不可以已"这个中心论题作者分别从"学习的意义""学习的作用""学习的方法和态度"来展开论述。
教师板书:[来源:学*科*网Z*X*X*K]学习的意义学不可以已学习的作用(中心论点)学习的方法、态度(三)三读课文,用心默读。
(要求:(1)掌握、积累"劝、中、疾、致、假、绝、兴、用"8个文言常用实词。
(2)学习"于、者、而"3个文言常用虚词。
)讨论合作。
(1)请分别找出2、3、4自然段中你认为最能表现作者观点的重要语句。
(2)对找出的重要语句进行翻译。
学法指导:把重要语句圈画起来,注意重点词语的理解。
有难以理解的地方同桌之间互相交流把问题解决。
[来源:学_科_网]第二自然段:学习的意义。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日:名做状,每日。
知:通"智",智慧。
而:连词,表示并列。
译文: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检查反省,就智慧明达,行动不会犯错误了。
第三自然段:学习的作用。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来源:ZXXK]生:通"性",资质,禀赋。
假:借助。
译文: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各种客观条件罢了。
第四自然段: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而:表示顺承,那么。
神明:精神和智慧。
焉:语气助词,了。
译文:积累善行养成品德,那么精神和智慧就自然会获得,圣人通明的思想也就具备了。
(四)四读课文,快速齐读,理解鉴赏。
(要求:(1)能够理解文中对学习的意义,态度和方法的论述,从而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论点,以喻代议,寓议于喻的设喻方法。
)1、分小组分别找出二、三、四自然段中的比喻句。
提问:并分别说说作者用它们来说明什么道理?请简要说说"以喻代议,寓议于喻"的设喻方法有什么作用?2、鉴赏分析(合作探究)(1)第2段:在这一段中作者用了五个比喻来论证学习的意义在于能够提高自己,改变自己。
(教师板书:提高自己,改变自己。
)"青出于蓝""冰寒于水":是说客观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之后,比原来有了提高。
比喻人经过学习可以提高自己。
"直木为轮""木受绳直""金就砺利":是说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状况。
比喻人通过学习可以改变自己。
在强调学习改造功能的基础上,承上而来其比喻又有了深一层的含意。
教师小结①:这5个比喻都是围绕"博学"可以改变人的品性这点来进行论证的。
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都不是先天生成的,而是后天不断学习改造的结果。
人要改造成为"知明而行无过"的君子,利器就是"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因此说,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2)第3段:这一段作者也用了五个比喻来论证学习的作用能够弥补不足。
(教师板书:弥补不足)作者先用"登高博见"来比喻学习如登高之见广,非学不能广识。
登高招――见者远顺风呼――闻者彰假舆马――致千里假舟楫――绝江河教师小结②这些比喻给告诉我们:人学习的天赋并无太大差异,如果说有差别,是因为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君子之所以能成为君子就是善于学习,善于利用学习以弥补己之不足。
这种"学而后知"的观点,是荀子朴素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3)第4段:在这一段中作者用了十个比喻来论证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即学习要逐步积累,要坚持不懈,要专心致志。
(教师板书:积累、坚持、专心)"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先从正面设喻,谈学习方法之积累。
欲有所得(风雨、蛟龙)必有所"积"。
同样,人如果能积累善行养成美德,自然就能达到"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的境界。
"不积跬步""不积小流":再从反面设喻,说明不积就不能至千里,成江河。
强调不"积"的坏处。
由"积"与"不积"的正反对照,自然就得出:人们掌握知识、培养品德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步积累、逐步发展、由不知到知、由少到多、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骐骥一跃""驽马十驾""锲而舍之""锲而不舍":再次从正、反两面设喻,用骐骥与驽马对比,用锲舍与不舍对比,转而论学习贵在坚持。
主观条件的好坏,不是学习的决定因素,坚持不懈才是学好的关键。
也就是说,人们学习,如果一曝十行,时学时辍,再简单的知识也学不会;如果能持之以恒。
即使是再艰深的知识也能学会。
"蚓用心一""蟹用心躁":最后作者用蚓和蟹2个比喻,再作正反对照,来说明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用心专一,才能获得成功。
教师小结③:本段作者用了10个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