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要不断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要不断学习 发布者:徐寿玲 发布时间: 2012-2-18 21:40:06 这次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收获颇多。不由得感慨:教师确实应多学习,不断的学习。特别是要多学习一些在教学上享有盛名的学者专家的理论。这是非常必要的。比如备课方面的,如在教学设计领域里享有盛誉的国际著名学者乔纳森和兰德主编的《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魏书生著《好学生,好学法》等。俗语说得好“近墨者黑,近朱者赤”,做为一位老师,经常读一读这些大家的书,长期浸染在这些大家的思想里,那将会获益匪浅。要成为专家型的老师,首先从学习专家的著作开始。
这次学习,令我体会最深的就是要充电。要不断地为自己充电。只有不断进步,不断学习,才能给学生“活水”。才能让自己变成小溪 、变成河流!
从2012年春季开始,大理州依托“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开展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全员远程培训是“混合式”培训。培训实施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控的重要措施之一,除了要求学员在网上提交形式多样的“研修成果”,还要把培训和日常教学、教研结合起来,和“校本研修”结合起来,具体的措施就是写学习笔记。
学员的学习笔记是学习评价的重要依据。学习笔记要求参训学员以16开大小的笔记本手写(打印的无效),由校长负责监督。参训学校于培训后期根据学习进度要求以学校为单位将笔记本(作业封面加盖学校公章)快递至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云南办事处(地址:昆明市五华区龙泉路11号金太阳写字楼6205室,邮编:650231,联系人:王银丽,联系电话:0871-*******),继教网将根据参训学员提交的学习笔记,给出此项考核指标的成绩。学习笔记的内容大体包括以下内容:【1】每个专题培训中每门课程的大体内容框架;【2】对课程内容的评价;【3】学员学习课程后的感受(尤其要包括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影响);【4】综合性研修成果。
学习笔记实行“一票否决制”,不按要求提交学习笔记,即使网络学习平台有学习记录的学员,最终成绩一律为0。因此,参训学校和参训教师一定要适应网络信息时代教师培训模式的发展变化,自觉加强混合式培训的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控,完成培训任务,增强培训效果,改善教学,提高质量。
——大理市小学语文一班辅导教师 何发
又一周过去了,各参训学校和老师们也开学了,大家又将在工作中学习,在研修中推荐工作,大家辛苦了。在这一个周里,大理市小学语文一班注册学员增加到了77人。截止2012年2月25日,一班研修日志提交数75, 比上周增加了52,评论数20,班级推荐
数24;作业提交数62,比上周增加33,评论数27,班级推荐数27;教学设计与反思提交数9,班级推荐数7;教学故事提交数30,比上周增加21,评论数27,班级推荐数17;论坛研讨发贴数84,比上周增加44,回帖数159,精华帖数21。成果数量和质量都有较大的提高,希望参训学员继续努力。
期待着看到更多的学员提交的精彩的研修成果!
例谈抓住特点设计教学理念和目标
何 发
从2012年春季开始,大理州依托“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开展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全员远程培训。这是大理州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重大变革和创新。它不单纯是“远程”培训,是依托“远程”,结合“校本研修”开展的“混合式”培训。培训实施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控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要求学员提交形式多样的“研修成果”。其中,“作业”是众多成果中判定培训效果和提升培训质量的途径。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全员培训“小学语文”“备好课”主体培训里,学科专家布置了一个作业,要求参训教师在学习了《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小学语文》后根据所学的知识就自己所教的某一课或某一知识点说说“如何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特点和教学特点设计教学的理念和目标”,强调:根据教学对象和所教内容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是做好一个教学设计的前提。
参加这个主题培训的老师们提交的作业中不乏精彩设计,但是为了让还没有提交这个主题作业的老师选择恰当的课例,学会抓住特点设计教学理念和目标,特将课程资源里的范例提供给各位学员参考。
范例1 《小小的船》(人教版 一年级上册)
(一)特点分析
A、教材特点
《小小的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本板块以 “有趣的夜空”为主题。《小小的船》是叶圣陶先生写的一首充满儿童情趣和幻想的儿童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通过诗歌的形式描写了晴天夜空美丽的景象。这首诗韵律协调,音乐性很强。课文前两行写月儿的美,从而引起儿童丰富的想象,把弯弯的月儿看作小船,激发学生对神秘夜空探索的欲望;课文后两行写 “我”坐在小船里尽情地欣赏美丽的碧空和满天的繁星,表现孩子喜悦的心情。诗中有景、有情、有韵,孩子们读起来心情愉快,琅琅上口,便于在读中陶冶儿童美的情操。
B、年段特点
对于刚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来讲,语文学习的基础还很薄弱,因此,低年级教学的重点定位于识字教学上,不过,随着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教者已经清楚地认识和感受到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是不可能完全割裂开来的,而二者的融会将会更有利于促进
学生的学习发展。针对一年级学生在理解诗文内涵上有一定难度的具体情况,在教学这一课时,教师充分结合小学生具有好奇心,爱探索,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活动的东西所吸引的心理特点,让作为阅读主体的学生入情入境地阅读,在想象的空间里获得更多的感受,达到情感的共鸣,在遐想的氛围中提升学生的体验、感悟和探究能力。
C、教学特点
在本课的教学中,教者不但充分利用教材的资源全力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更调动儿童已有的知识储备,引其主动思考,让学生在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等教学手段的辅助下学会自读自悟,在丰富的联想中有更深的自我体验。教者以伙伴的身份来到了学生中间,尽力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师生之间的平等,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独特的体验、独特的理解。在课堂上教师努力解放学生的双手,解放学生的大脑,使他们的想象飞起来,思维动起来,语言活起来,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所获,都能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二)理念与目标
A、理念
阅读作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且课文语言优美,是 “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的佳作。为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拓展其阅读的空间,注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低年级阅读教学担负着识字、学词、学句、读文、积累语言等多重任务。而这节课则以阅读为主,在字、词、句的有机结合中升华阅读教学。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教师以谈话的方式引入课文,让学生了解月亮船的来由,而后深入课文感受 “小小的船的可爱”,“我坐在里面的快乐”。
B、目标
1、识字与阅读相结合。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课文中 “蓝蓝”、“闪闪”、“弯弯”等词的意思,运用 “我看见……”的句式说话。
2、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学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读出快乐的情绪。要求一字一句读正确,并根据标点符号读出停顿,培养认真读书的良好习惯。
3、感受蓝天、明星、新月的美感,晴朗夜空的美丽,启发学生想象,体会飞上蓝天坐上月球的愉快心情,激起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培养好奇心。
4、鼓励探索与交流,引导学生用自己已有的经验学习交流,积累语言,初步具有个性化学习的意识。
范例2 《秋天的雨》(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
(一)特点分析
A、教材特点
本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本组课文以秋天为专题,《秋天的雨》是精读课文。这篇课文作
者并没有直接写 “雨”,文章以 “雨”为一条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联起来。文章是通过 “秋天的颜色”、“秋天的气味”、“秋天的信息”这三个方面来侧面描写秋天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文章的语言生动优美,儿童生活气息浓郁,并且富有诗情画意。文章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或把秋雨人格化,或把秋雨比喻成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或很含蓄地抒发情感,这些艺术化的语言会给学生造成理解上的困难,是教学上的难点。
B、年段特点
本册教材位于第二学段 (3-4年级)的起始阶段。《课标》针对这一学段的阅读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根据本课的教学设计,相关内容如下:能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形象的和优美的语言;积累文中优美的词句、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
C、教学特点
“以读为本”是本节课阅读教学的重要特点。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充分地自己读书,读出声,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读出神,读得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又引导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理解文意,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情感熏陶和美的感染,在读中积累语言,学习表情达意的技巧。
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即利用动画、图片、音乐等手段创设秋天的情境,激发学生喜爱秋天的情感。
(二)理念与目标
A、理念
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并且能够对学生进行多元化的评价;坚持语文学科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努力实观 “以读为本”的教学原则并且注重读写结合;注重启迪灵性,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转变教师角色,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B、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能够正确书写12个生字。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喜欢的部分背诵下来。
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文中词句的意思,初步把握课文内容,从文中发观秋天的美丽,感受的美好。
范例3 《地震中的父与子》(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
(一)特点分析
A、教材特点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中的一篇略读课文。文中讲述了一对了不起的父子在生死面前的一个感人故事。课文编写的意图是使学生受到父子情的感染,学会爱人,增强做人的责任感。
文中感情真挚、饱满,可谓字字有情,句句含情,是指导学生在读中感知、感悟,从而受到情感熏陶的好教材。
B、年段特点
四年级下学期是学生进入高年段的一个过渡时期,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感悟能力。因此,阅读的重点开始由理解词句的意思转向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针对这篇课文,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着重让学生体会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浓浓的父爱亲情,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引导学生体会文字之间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课堂上,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为广泛的空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读,去悟,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父亲对儿子无私而真诚的爱,感受儿子对父亲的信任,进而去体会地震中这对父子的伟大。
C、教学特点
教师深入钻研了教材。三维目标的确立均是在钻研文本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生活经验而确定的。同时,教者具备比较强的资源意识。课前广泛搜集了有关地震的影片、资料等等,并恰到好处地把家长的感受引进课堂,成为本节课设计的一个亮点。“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教师首先深深地被文中伟大的父子之爱所感动,以真挚的情感感染着学生。课堂上,教师时而焦急,时而担忧,时而欣喜,时而激动,再加上准确生动的语言,使父子之间坚定的信念和父子之爱生动地得以再现。
(二)理念与目标
A、理念
新课程强调教学中 “三维目标”要融为一体,并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体验感悟是达成 “三维目标”的有效方法。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所以,不能不重视语文课程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作用。以体验感悟为手段和过程的阅读教学,实质上是个体情感驱动下的感性化的、直觉性的阅读理解过程。这样的过程自然不需要理性的分析和说教,而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需要在对话、交流中逐步生成。
B、目标
1、读懂课文,感受父亲对儿子无私而真诚的爱;感悟儿子对父亲的信任。
2、从读中感悟,从读中体会地震中父与子的伟大。
3、引导学生与主人公进行对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4、向生活开放,引进家长的读后感,升华课文情感。
当然,上述范例的目标并没有明确的按照三维体系设计,我们在借鉴的时候也要有创新。
PAGE
PAGE 4
编辑:何发
第5期
2012年2月25日
***[JimiSoft: Unregistered Software ONLY Convert Part Of File! Read Help To Know How To Regis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