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诗专题学习

合集下载

中考古诗词复习专题之——咏史怀古诗〔教学设计〕

中考古诗词复习专题之——咏史怀古诗〔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中考古诗词复习专题之——咏史怀古诗复习目标1.了解有关咏史怀古诗的常识;2.理解诗意,熟练掌握诗词的主旨与写法;3.学会鉴赏咏史怀古诗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著名作家余秋雨先生说:“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

”今天我们一起复习初中教材中必考的五首咏史怀古诗。

二、咏史怀古诗的定义咏史诗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历史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的诗歌。

—— 长于精辟议论。

怀古诗是因登临古地游览,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的诗歌。

——长于情景交融。

由于这类诗歌都以古人、古事、古迹为描写对象,思想大都比较沉重,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悲凉,所以并称为咏史怀古诗。

三、咏史怀古诗的特点咏史怀古诗特点:对历史人物的功过或历史事件的成败、以往朝代的兴衰发表评论,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1)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

(2)意象:古地:咸阳、长安、赤壁、秦淮、潼关等;古人:周瑜、曹操、孙权等古事:赤壁之战、后庭花等(3)内容:国家——国运衰微名地——昔盛今衰统治者——荒淫奢侈古人——壮志难酬,忧国伤时,孤寂失意。

(4)咏史怀古诗的常见内容及情感:1.感慨国运衰微,感慨盛衰无常,感叹昔盛今衰、物是人非,古朝代兴亡变化。

(国家)2.借古讽今,批判现实,抒发爱国情怀,揭露统治者昏庸腐朽、奢侈淫逸、穷兵黩武,警告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以免重蹈覆辙。

(统治者)3.感慨壮志难酬或怀才不遇,面对古人功业的流逝,抒发时光不再,年华易老,而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

(古人)(同病相怜型)4.追慕古贤(缅怀先贤)的成就,表达敬仰之情;表达自己渴望像古人那样建功立业的心情或功业无成的感慨。

(古人)(对比失落型)5.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6.手法:运用典故,今昔对比,借景抒情,借古讽今,即事议论等。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咏史怀古诗鉴赏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咏史怀古诗鉴赏

咏史怀古诗鉴赏一、怀古诗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

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

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

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

二、鉴赏要点:1、要弄清史实、典故2、要体会意图、感情3、要品味技巧手法怀古诗中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借古讽今等目的。

这类诗常用的手法有对比、巧用典故、融情于景等方法。

(一要弄清史实。

对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这就要求我们要积累一定的历史知识。

如下面这首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要鉴赏这首词,我们必须弄懂这几个问题:一是首句“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有何言外之意?作者翘首遥望江北金兵占领区,大有风景不殊、山河改异之感。

其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所有了!于是站在北固楼上,词人不禁兴起了千古兴亡之感,自然引出下文。

二是下片前半部分,作者极力称赞孙权有何用意?作者在这里是极力赞颂孙权的年少有为,突出他的盖世武功,其原因是孙权“坐断东南”,形势与南宋极相似,显然作者热情赞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坚决抵抗,并战而胜之,正是为了反衬当朝文武之辈的庸碌无能,懦怯苟安。

三是末句用了什么典故,作者在这里想表达什么意思?末二句用了两个典故。

其一是曹操煮酒论英雄,但在这里,作者进行了改造,将孙权作为三国时代第一流叱咤风云的英雄来赞扬,而让曹刘当配角,其实是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慨叹当今南宋无大智大勇之人执掌乾坤。

其二是曹操一褒一贬的典故,据《三国演义》说,曹操与孙权第一次对垒,见孙权之威严仪表,就喟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作者在这里引用了前半句,借曹操之口,讽刺当朝主和的那些大臣们都是刘景升儿子一类的猪狗。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咏史怀古诗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咏史怀古诗

•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组诗作品。这三首诗借古讽今,选取了唐玄宗不惜劳民伤财为杨贵妃 供应荔枝、唐玄宗轻信谎言而长期醉生梦死、安禄山为唐玄宗和杨贵妃作胡旋舞等典型事件、场景,加以艺术概 括,既巧妙地总结了历史,又深刻地讽喻了现实,表达了诗人对最高统治者的穷奢极欲、荒淫误国的无比愤慨之 情。全诗含蓄委婉,寓意精神,意味悠长。
西


刘 禹
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锡古
背景
1、唐宪宗时期,唐王朝取得了几次平定藩镇割据 战争的胜利,国家又出现了比较统一的局面。但 这种景象只是昙花一现,821-822年河北三镇又恢 复了割据局面。总的来看,诗人所处的时代是一 个朝廷昏暗、权贵荒淫、宦官专权、藩镇割据、 危机四伏的时代。 2、长庆四年(八二四年)刘禹锡由夔州刺史调任 和州刺史,沿江东下,途经西塞山,抚今追昔, 感慨万千,写下这首动人心魄的诗篇。
翻译
靡靡之音《玉树后庭花》,和陈王朝的国运一同告终;景阳 宫中隋兵聚会,边塞的瞭望楼已然空空。
墓地上远远近近的松树楸树,掩蔽着历代无数官吏的坟冢; 高高矮矮的绿色庄稼,长满了六朝残败的宫廷。
石燕展翅拂动着云霓,一会儿阴雨,一会儿天晴;江豚在大江 中推波逐浪,夜深深又刮起一阵冷风。
历代的帝王一去不复返了,豪华的帝王生活也无踪无影;惟有 那些环绕在四周的青山,仍然和当年的景物相同。
小结
这首诗用对比的手法,借西晋灭吴的 历史事件,抒发了对唐统一的渴望之情;
“山形依旧”“故垒萧萧”两句借古 伤今,写山河依旧,人事不同,表达了作 者对历史兴亡的伤感之情;
同时也借古讽今,劝谏统治者,兴废 由人事,山川空地形,要吸收六朝灭亡的 经验和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练习2

刘禹锡咏史怀古诗(词)鉴赏

刘禹锡咏史怀古诗(词)鉴赏

三顾茅庐得诸葛亮辅佐建立了蜀国 刘禅昏昧葬送了蜀国基业
在鲜明的盛衰对比中,指出创业难、 魏蜀吴三分鼎足之势 ‘黄牛白腹,五铢当复’汉武 汉末童谣 守成更难的历史教训 ,表达了对刘备 帝铸行的一种钱币,王莽代汉时将它罢 身后事业消亡的无限嗟悼之情,警戒 废,东汉光武帝刘秀又恢复了它。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 昏庸荒唐的唐朝统治莫要重蹈覆辙。
——咏史怀古诗(词)鉴赏
教学目标:
1、掌握咏史怀古诗(词)的主题 2、学习咏史怀古诗(词)的解题方法与技 巧
咏史怀古诗定义
咏史怀古诗是借咏写古人古事来抒发自己 情怀或表达某种观点的诗歌。
咏史怀古诗(词)特点:
题目:
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 古”、“咏怀”等。
手法:
内容:
常常运用典故,或写景,或对比,或衬托,或讽刺
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找出二者的 相通之处。
今昔对比型
怀 古 伤 今
或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 批判,多借古讽今;或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 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 途命运。
物是人非型
昔日的风景依旧,只是朱颜已改。物是 人非给人带来幻梦似的感觉,不由得让人 做冷静的思考。
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②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还有晴。
③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④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⑤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西塞山怀古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fān]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咏史怀古诗鉴赏三步曲

高三怀古咏史诗讲评专题ppt

高三怀古咏史诗讲评专题ppt

2003春季高考
过华清宫 题华清宫 (唐)杜牧 行尽江南数十程,晓风残月入华清。 长安回望绣成堆, 朝元阁上西风急,都向长杨作雨声。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注】①朝元阁:唐朝宫殿。②长杨:指长杨宫,汉代宫殿。
诗歌的题材
16.从这两首七绝的内容来看,它们都属于 诗。
• 18. 就诗歌中划线的句子,结合全诗,从一个角度(如景和情的关 系)写一段鉴赏文字(100字左右)。(5分)
参考答案
诗歌前三联都是叙述,以简炼的语言叙述曹操的军势和野心,诸葛亮的赤 心。结尾前半句直抒胸臆,后半句情景交融。
前一句“过此不堪回首处”是直抒胸臆,“荒矾鸥鸟满烟芜”是一句写景 的诗句,作者以景结情。在荒芜的赤壁,满是飞翔的鸥鸟,更衬托出此地 的凄凉,间接表达作者内心孤寂,抒发了作者对人类渺小,功业易逝的历 史感慨。
选择题
1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甲诗开头两句犹如电影镜头,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骊山图景。 B.乙诗开头两句描述了诗人长途跋涉到华清宫后所见到的凄迷景色。 C.甲诗语言虽然不用难字,但精雕细琢,雄健豪放。 D.乙诗取景深远,意味无穷,表现了对历史的思索。
默写
答案: 19.(1)霜叶红于二月花 (2)商女不知亡国恨 (3)铜雀春深锁二乔
咏史诗的阅读方法
1.看标题形式标志: 题目中常用古迹、古人名、古建筑等为题;或在古迹、古人名、古建筑等前冠 以“咏”为题;或在古迹、古人名、古建筑等后加“怀古”“咏怀”等为题。 2.找出历史要素: 古迹、典故、人物等 3、看清注释,弄清史实: 作品涉及到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这就要求我们要积累一定的历史知 识和文学典故。 4、体会作者意图: 古迹或人物的遭遇与诗人经历有哪些相似或相关之处。 5、领悟感情: 诗人借助这些历史史实或人物表达怎样的感情。

中学语文《咏史怀古诗》专题课件

中学语文《咏史怀古诗》专题课件
——找连接点,知人论世,归类探究 (3)怎样写:分析技巧(诗人的态度情感用什 么方法表达?)
掌握术语,结合文本
在理解时要注意抓住一个连接点:
关注作品中人、事与作者的际遇
的连接点 三条线索(主题思想)
怀人伤己 吊古讽今 理性反思
宿池州齐山寺,即杜牧之九日登高处 杨万里
我来秋浦正逢秋,梦里重来似旧游。 风月不供诗酒债,江山长管古今愁。 谪仙狂饮颠吟寺,小杜倡情冶思楼。 问着州民浑不识,齐山依旧俯寒流。
“咏史”是翻阅古书,捡点旧说,针对具 体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而陈述自己的独到 见地。——长于议论精辟。
二、题目特点
①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 如:《乌江亭》《乌衣巷》《石头城》 《隋宫》
②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 、“咏怀” 如:《咏怀古迹》
③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 、“览古”等 如:《金陵怀古》《赤壁怀古》《越中览古》
2、同病相怜型(类比) 自己和古人的遭遇相同,与古代人物同病 相怜,拿古人与自己类比,借对古人的不幸遭 遇的同情,感慨身世,表现生不逢时,怀才不 遇的苦闷,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抒发建
功立业的渴小望结。 一:怀人伤己 杜甫的《寄咏寓怀古作迹者》(情其感三)
杜甫一生济世之志甚高,但终其身,也未 得一展抱负。而昭君也是因汉元帝昏庸,不辨 美丑而远嫁异乡,流离身死,徒遗长恨。二人 的遭遇、经历、处境,不无相似之处。诗人正 是在抒写昭君的怨情中,寄寓自己的身世之慨。
3、拟人 以物作证,这个物都是具有永恒时空意义 如月亮或长江等,它们已被人化成为见证历史 盛衰变迁的见证人。
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4、借古讽今 诗人在怀古咏史中,往往在对帝王将相的 事迹发表个人的看法,这看法中由于诗人的人 民性立场,多有批判意味的,由此构成讽刺, 而且这讽刺因为对象的特殊性,用了讽喻的方 式,多显含蓄。

咏史诗学习课件

咏史诗学习课件

2、“山峦如聚”用“聚”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以
“怒”写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视,觉从 听和
方面写出
了潼关的险要。

3、曲前三句写 地。
,暗示了潼关历来是兵家必争之
4、写“出望作西者都路,经意潼踌关躇的,所伤见心所秦感汉经行处。,回宫顾阙历万史间,都将作战了争土的”惨 烈写得跃然纸上。
5、“伤心秦汉经行处”,作者“伤心”什么?
3、颔联“登临”到“欲暮时”转为强抒烈情
。前半句
虽也在写地理位置,却加重了厚重历的史_感______,后半
句写黄昏时登楼观景,融入惆些怅
之情。
4、诗5、6句道出一个 亡国之臣 的愤懑之情。。“万 里”与“三年”对举,分空别间从___时_间_、_____的跨度上 来叙述其事,收到了双重叠加的艺术效果,读之让人 感慨万分。诗人的“万里来游”不过是万里逃难的高 雅说法,
但是又无可奈何。心中的苦闷,只好在“远望”中 消解。“三年多难”,本来已经不胜恐惧,却还要 在这里登高临危,让人不堪忍受。诗意至此,已经 一波三折,千回百转,把感情推向了极致。
5、最后两联以 无限悲凉身世之恨收束。
6、“风霜”双关既指秋风 的 政治形势 。
,又喻严峻
7、全诗抒发了作者 颠沛流离暗指东吴 表 东吴的命运 。
。“二乔”的命运形象代
3、“折戟沉沙”点出此地曾有历史风云 。
4、“铁未销”暗寓岁月流逝,物是人非

5、后两句议论看法是:1、历史英雄人物成;功有机遇
2、不以成败论英雄。
6、全诗曲折反映了作者 英雄无用武之地抑郁不平 和豪爽的胸襟。
7、诗虽为咏史诗,其实是借题发挥。
最早出现在汉代,班固的《咏史》。到了 唐代,怀古咏史诗的创作蔚然成风,出现了 刘禹锡、杜牧、李商隐等卓有成就的咏史大 家。

咏史怀古诗的主题归纳(全文5篇)

咏史怀古诗的主题归纳(全文5篇)

咏史怀古诗的主题归纳(全文5篇)第一篇:咏史怀古诗的主题归纳咏史怀古诗知识点总结咏史怀古诗的主题归纳怀古诗常触及诗人心灵的最深处,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

近年来高考也常涉及此类诗歌。

而怀古诗的结构一般是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A.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汴京B.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华清宫、汴河C.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湘妃祠、乌江亭、陈琳墓、李白坟D.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南唐后蜀等。

咏史怀古诗的风格和诗人心理怀人伤己作者追念古人一般是古人的身世与际遇和作者有了某种相似性,触发点在古人,落脚点在自己。

具体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1.对比失落型有的怀古咏史诗着眼于个人境遇变化,借古人古事抒发自己的感慨。

古人能一展抱负,建功立业,得遂心愿,而自己却因为某种原因被朝廷冷落或不能才尽其用,从而有了郁郁寡欢乃至消极遁世之心。

在鉴赏这类诗词时还要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找出二者的共通之处,就能很好的理解作品的深刻寓意。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周瑜在“小乔初嫁”时就立下了令“强虏灰飞烟灭”之大功,可谓少年得志,风流倜傥,而自己人到中年双鬓染霜,却功业无成,“早生华发”,与周瑜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强烈的对比生发出浓重的“人生如梦”的感慨,今世之无奈却只能在清风明月间买醉。

故地重游,联想古人,关照自己,正是有了这一层自我关照,才使这首词具有了更为普遍的意义,引起了多少人的共同的心理感受,正是这样,这首杰出的赤壁怀古词才有了长久的生命。

2.同病相怜型自己和古人的遭遇相同,追思古人更体现自己的不得意,感慨身世,关照自我,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或怀才不遇的感伤。

(怀古伤己)如李商隐《贾生》写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倾谈神鬼不谈治国之策,实则借贾谊来写自己的同样的遭遇,抒发并强化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蜀相杜甫蜀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咏史》教案(精选五篇)

《咏史》教案(精选五篇)

《咏史》教案(精选五篇)第一篇:《咏史》教案《咏史》教案教学目标:1、体会诗人的写作意图:借古讽今2、理解诗歌引用典故的意义3、了解作者敢于批判现实的勇气和魄力。

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引用典故的意义2、体会诗人的写作意图:借古讽今教学方法:诵读法、探究分析法、讨论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作者简介龚自珍(1792—1841),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从小勤奋好学,15岁开始写诗,二十七岁为举人,官内阁中书,任国史馆校对官。

38岁中进士,做了几任小京官。

他对清朝的思想统治不满,不愿和统治者合作,终于在鸦片战争前一年辞官回家,1841年于江苏云阳书院猝然去世。

龚自珍主张改革弊政,抵御外辱,他支持林则徐查禁鸦片。

在鸦片战争爆发之前,他就看清了官僚政治的腐朽,预感到危机的来临,呼吁进行社会改革,写了许多抨击现实的著作,诗歌成为他批判现实的武器。

他一生创作,诗、词、文都有建树,议论纵横,想象丰富,豪放瑰丽,被后世称为“近代文学开山作家”。

著有《龚自珍全集》。

著名的是《己亥杂诗》共350首。

二、写作背景道光五年(1825),正是鸦片战争爆发之前的15年。

当时清王朝腐败透顶,官场上或争权夺利,钩心斗角,尔虞我诈;或不学无术,流连声色,放荡奢华;士林或趋炎附势,谄媚帮闲;或苟且偷安,明哲保身。

总之,腐气颓风,笼罩朝野上下;而气节廉耻,荡然沦丧殆尽。

龚自珍当时在杭州守母丧期满,客居江苏昆山。

作为近代启蒙思想家,他敏锐地察觉到这种腐败堕落的世风和仕风,不禁义愤填膺,忧患重重,便托“咏史”之名,写下这首七律,讽刺鞭笞丑恶的现实,以警醒世道人心。

本诗虽名咏史,实为讽今。

三、诵读体会,把握文意首联:“金粉东南十五州,万重恩怨属名流。

”(在繁华富庶的东南,那些“名流”在声色场、名利场中彼此勾心斗角,制造许许多多无聊的恩恩怨怨。

这两句讽刺当时社会上那些沽名钓誉、互相标榜的风头人物。

他们大多为依附权贵门下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这些人没有见识,没有理想、更没有操守,既彼此勾结,又互相排斥,终日以争名逐利为业,即诗中所说的“恩怨”。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怀古咏史诗考查形式和答题技巧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怀古咏史诗考查形式和答题技巧

怀古咏史诗考查形式和答题技巧1.怀古咏史诗【考点讲解】一、《课标》要求根据诗歌的表现方式,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

二、考查形式多以选择或简答的形式考查。

三、知识讲解(一)题材特征1.内涵:一般以古代历史事件或古代人物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寄寓个人怀才不遇的感伤,或表达昔盛今衰的兴替之感。

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

咏史与怀古都是以历史题材为咏写对象,对历史人物的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等,发表议论、或抒发感慨,或者借古以讽今,或者发思古之幽情。

两者各有侧重,咏史诗多针对具体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有所感慨或有所感悟而作;而怀古诗多是登临旧地有感而发之作。

2.标志:标题中有“咏史”“怀古”“登某古迹有怀”“古迹”“古人名”等。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等。

(二)内容情感1.内容:借怀古叹今叹个人命运的坎坷。

2.情感:①针对历史人物或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②缅怀前贤,表达敬仰或惋惜;类比古人,寄托伤感或哀思;③借论古之得失,托古讽今,忧国忧民;(三)常用手法1.借景抒情(寓情于景);2.对比手法,描写眼前衰败、荒凉的景象,与历史上的繁华形成鲜明的对比;3.化用典故,借典故寄托自己的感伤或对国事的讽喻;4.衬托,诗人往往临古迹而抒怀,以悲景衬哀情。

【规律总结】鉴赏咏史怀古诗步骤:1.弄清作品所涉及的历史事实、历史人物或运用的典故(写什么)。

咏史怀古诗的题材决定了诗词的内容具有很强的历史性,因此鉴赏的第一步,就要对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有一定的了解,比如像赤壁、金陵、汴河等一些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的地名。

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多积累一定的历史知识。

学习_课件(五)咏史怀古类

学习_课件(五)咏史怀古类

咏史怀古诗常用意象: 历史人物 历史事件
常用表现手法: 运用典故 今昔对比 借古讽今 即事议论
常见思想感情: 吊古伤今 昔盛今衰 怀才不遇
常见风格: 或雄浑壮阔 或含蓄沉郁
杜牧 刘禹锡
古》 李白
辛弃疾 苏轼
练习
《过华清宫三绝句》 《石头城》《西塞山怀
《越中览古》 《登金陵凤凰台》 《京口北固亭怀古》 《赤壁怀古》
蜀 相(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 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 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
看到这样一个值得纪念的 伟人的祠庙竟变得如此破落, 荒凉,引起诗人种种感慨。
抒的是吊古之情,也是作 者 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慨。
将咏史与讽今、咏人与写 己
剔银灯·与欧阳公席上分题
范仲淹
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古迹 为
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 实、
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
1、要弄清史 实
对作品所涉及到的 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 了解,联系相关的写作 背景,弄清作者的写作 意图。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 年少万兜鍪,
满眼风光北固楼。 坐断东南战未休。
千古兴亡多少事? 天下英雄谁敌手?
(五)咏史怀古类
咏史诗,指的是 以历史题材为咏写对 象的诗歌创作。
所谓历史题材, 既可以指历史上的某个人物、 某个事件,也可以指某个历
史 时间段。
但凡历史上所存在 的
人、物、事等进入了诗 人
的视野,并触发了他的 感
怀古诗,指的是 “经古人之成败(之地)咏 之”。
指作者登临古地、凭吊 古迹时(或之后),追念往 事、抒发感慨而作的诗。
悠悠。
曹刘。

咏史怀古诗知识总结

咏史怀古诗知识总结

04
咏史怀古诗的创作技巧与方法
引用典故与借鉴前人
借助历史典故
咏史怀古诗常引用历史典故或前人诗句, 以表达作者对历史事件、人物的感慨、怀 念或评价。
VS
借鉴前人技巧
一些咏史怀古诗还通过对前人诗歌、文笔 技巧的学习和借鉴,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 格和表达方式。
运用修辞与表现情感
运用修辞手法
咏史怀古诗中常常运用对比、象征、用典、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审美享受
咏史怀古诗作为文学作品,具有独特的审 美价值。在赏析过程中,读者可以感受到 作者运用语言的巧妙、意象的优美、韵律 的和谐等,从而获得审美享受。
THANK YOU.
02
咏史怀古诗的主题与内容
怀古伤今与感慨往事
怀古伤今
诗人通过咏史抒发对当前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忧虑,表达对过 去的怀念和感伤。
感慨往事
诗人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述和评价,抒发对自己人生的感慨 和对过去的追忆。
借古讽今与批判现实
借古讽今
诗人通过咏史抒发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批判,借古喻今,表达对社会现象的 关注和警示。
06
咏史怀古诗鉴赏与赏析方法
背景了解与作者研究
背景了解
咏史怀古诗往往与时代背景、历史事件紧密相关,了解诗歌 背后的历史背景、时代特征对于理解诗歌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研究
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创作风格、艺术特色等,可以帮助我 们理解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主题解读与意象分析
主题解读
咏史怀古诗的主题通常为抒发对历史事件、人物的感慨和思考,把握诗歌主 题对于理解诗歌情感和主旨有重要作用。
2023
咏史怀古诗知识总结
contents

高考语文 《咏史诗》复习课件及鉴赏

高考语文 《咏史诗》复习课件及鉴赏

主题之二:抒发人世变迁、历史沧桑 的感慨,借古伤今、喻今、伤己。
台城 唐·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贾生 唐·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一、古典诗词鉴赏的通用方法 :该诗词选取了
哪些意象,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蕴含了诗人什么 样的思想情感?
答案:第一首诗,叙议结合,首联就发表议论说明人事总 是在不停止地变化着,时光也在不停止地流逝着这一生活 哲理;颔联今人邓林古迹。颈联写登山远望,水落石出, 草木凋零,一片萧条景象。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尾联一 个尚字,寄予着朝代的更替,历史的变迁,通过杨公政绩 卓著,名垂千古的历史事实, (借史抒情)抒发了自己无 所作为,死后难免湮没无闻感慨与无奈。
因此我们在鉴赏的时候不必细分,把它们
当做“咏怀诗”。
汴河曲 李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煞人。 隋宫 李商隐 乘兴南游不戒严,九重谁省谏书函? 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
咏史怀古诗
主题之一: 表达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 的看法、态度。
主题之二:
抒发人世变迁、历史沧桑的
杜牧《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李商隐《瑶池》 瑶池阿母绮窗开, 黄竹歌声动地哀。 八骏日行三万里, 穆王何事不重来? 唐· 章碣《焚书坑》 竹帛烟销帝业虚, 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 刘项原来不读书。
下 课
苏台览古 (李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此诗一上来就写吴苑的残破,苏台的荒凉,紧接以杨柳在 春天又发新芽,柳色青青,以“新”与“旧”即不变的景物与 变化的人事,作鲜明的对照,寓情于景更加深了凭吊古迹的感

咏史诗诗歌鉴赏

咏史诗诗歌鉴赏

咏史诗诗歌鉴赏第一篇:咏史诗诗歌鉴赏诗歌鉴赏——咏史怀古诗专题一.了解咏史怀古诗怀古咏史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表达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的诗歌。

这类作品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悲凉。

二.咏史怀古诗的特点1.咏史怀古诗的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例如《乌江亭》《乌衣巷》《石头城》《隋宫》《金陵怀古》《赤壁怀古》《咏怀古迹》等。

2.咏史怀古诗的结构特点临古地——思古人——忆古事——抒己志三.咏史怀古诗常见的的意象A.登临所见周围景物:春草、垂杨、黄昏、斜阳、流水、杨花、月、烟雾、杜鹃、鹧鸪、寒雨、芦苇、寒鸦等。

B.历史人物:项羽、贾生、诸葛亮、王昭君、秦始皇、西施、屈原、荆轲等。

C.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石头城、建康、建邺、南京)、姑苏、洛阳、汴京等。

D.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华清宫、汴河、淮水、台城、西塞山等。

E.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乌衣巷、朱雀桥、湘妃祠、乌江亭、陈琳墓、李白坟、武侯祠等。

F.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南唐、后蜀等,意在揭示这一历史时期盛衰的原因,以前朝君主荒淫亡国的史实警戒当时的君主。

G.其他:吴钩、《后庭花》(玉树)等。

咏史怀古诗的意境: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四.咏史怀古诗的情感1、面对古人或古人的功业,抒发时光不再,年华易老,而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抒发建功立业的渴望),或表达壮志难酬或怀才不遇的无奈心情。

2、感慨国运衰微、盛衰无常、昔盛今衰、物是人非,喟叹古今朝代兴亡变化。

3、借古讽今,揭露统治者昏庸腐朽、奢侈淫逸,警告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不要重蹈历史的覆辙。

4、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独抒机杼,表达自己对历史事实的独特观点,归纳历史规律等,启迪世人。

五.常用的技巧手法“诗”与“史”的结合:用典,双关;“咏史”与“言志”的结合:借古讽今(借古讽今、借古伤今、吊古伤今),借景抒情;“古”与“今”的结合:虚实结合,对比,反衬。

《咏史怀古诗》知识梳理

《咏史怀古诗》知识梳理

《咏史怀古诗》知识梳理一、咏史怀古诗:一般以古代历史事件或古代人物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寄寓个人怀才不遇的感伤,或表达昔盛今衰的兴替之感。

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咏史与怀古都是以历史题材为咏写对象,对历史人物的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等,发表议论、或抒发感慨,或者借古以讽今,或者发思古之幽情。

大者各有侧重,咏史诗多针对具体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有所感慨或有所感悟而作;而怀古诗多是登临旧地有感而发之作。

怀古词古,是指一种古迹,怀古词是抒发跟特定的古迹相关的古人古事的忧思。

因此,怀古又往往跟登临主体结合在一起。

在艺术表现上,往往要写景,要写这个古迹的地理环境、景物景观。

咏史词可能是针对一个历史事件,可能是针对一个历史人物,直接写作者的思考、态度,不一定要写景,不表现现在的时空场景。

二、典型咏史怀古地点:1、金陵:石头城、台城、六朝旧事、后唐遗事、乌衣巷、朱雀桥、西塞山历史名城南京,在漫长的岁月中曾经有过很多名称,其中最响亮的名字莫过于“金陵”了。

时至今日,金陵仍是南京最雅致的别称。

南京早在我国唐宋以前就称“六朝古都”。

所谓“六朝”是指:(1)三国吴。

孙权称王,定都建业(今南京)。

(2)东晋。

公元317年,逃亡江南的西晋皇族司马睿被拥戴在建康(今南京)当皇帝,建立东晋政权。

(3)南北朝时期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均定都建康(今南京)。

故南京史称“六朝古都”。

至于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应天(今南京)、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今南京)等都不算在此六朝之中。

①石头城,公元前333年,楚威王置金陵邑于此,筑城石头山。

东汉建安十七年(212),孙权改秣陵为建业,在金陵邑故址石头山上修筑石头城,内设石头仓、石头库,以存储军械、粮食等物资。

石头城南建烽火台,为军事重镇。

东晋义熙年间,以砖筑城,建"入汉楼",仍为军事重镇。

《杜牧诗》——咏史诗鉴赏技巧解密

《杜牧诗》——咏史诗鉴赏技巧解密
进一步具体写诸葛亮的才能、功绩。想 及武侯超人的才智和胆略,使人如见其 羽扇纶巾,一扫千军万马的潇洒风度。 感情所至,诗人不由呼出“伯仲之间见 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的赞语。伊尹 是商代开国君主汤的大臣,吕尚辅佐周 文王、武王灭商有功,萧何和曹参,都 是汉高祖刘邦的谋臣,汉初的名相,诗 人盛赞诸葛亮的人品与伊尹、吕尚不相 上下,而胸有成竹,从容镇定的指挥才 能却使萧何、曹参为之黯然失色。表现 了对武侯的极度崇尚之情,
诗杜 唐
鉴牧 诗
()
——
赏诗 之
技 巧

解咏 下
密史
学习目标:
①明知识——学习杜牧的咏 史诗《过华清宫绝句》,了解咏 史诗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②懂方法——掌握鉴赏咏史 诗的步骤和常用方法;
③活运用——实战演练,自 学《题乌江亭》以及训练课后习 题。
什么是咏史诗?
咏史诗是诗人在翻阅史书时 ,检点旧说,对历史人物,历史 事件进行叙述、评价、凭吊或借 国家兴亡寄托个人怀抱的诗歌。
(对比、自比)
怀古咏史
咏怀古迹五首(其五)
杜甫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宵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诗歌的颔联和尾联,诗人是如何评价 诸葛亮的?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宵一羽 毛”,“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 军务劳”
这首诗含蓄而精深,诗人不说玄宗荒淫好色,杨贵妃恃宠 而骄,而是以“一骑红尘”与“妃子笑”作对比,含意深远。 “一骑红尘”隐含的是无数个驿卒的血汗和无数匹战马的死亡; “妃子笑”的背后,正是封建统治者不恤民力,呈一己之私欲 而置民于水火之中的形象写照,而这不由人不联想到春秋时周 幽王为博妃子一笑而“烽火戏诸侯”的历史教训。“无人知” 发人深思。其实“荔枝来”并非绝无人知,至少“一骑” 知, “妃子”知,皇帝更知。这更点出了皇帝为讨妃子欢心而 做出的极为荒唐之举。此诗表达含蓄,用语精警,讽刺之意见 于其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咏史诗专题学习【教学设想】“咏史诗三首”是选修教材中的拓展阅读篇目,第一课时打算挑选课本中的《长沙过贾谊宅》来重点赏析,引导学生体会咏史怀古诗的写作内容和运用“以景衬情”、“双关”的手法达到的表达效果。

再选择《过陈琳墓》的自读来引导学生体会咏史诗是怎样运用“对比”来表达思想感情的。

第二课时就精心挑选出来的比较有代表性的咏史诗进行拓展探究,引导学生学会由点及面,从思想内容和写作手法两个方面对咏史诗的整体风貌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教学目标】1、了解咏史怀古诗的写作内容,把握“史”、“己”、“景”、“情”的关系。

2、体会咏史怀古诗几类常见的思想感情。

3、分析咏史怀古诗常用的表现手法。

4、归纳鉴赏咏史怀古诗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点】分析诗歌形象,感悟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掌握咏史怀古诗常见思想情感和表现手法,提高对咏史怀古诗的鉴赏能力。

【教学方法】品读、自读、探究、归纳【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咏史怀古叹人伤己——咏史诗鉴赏专题(一)【教学过程】一、导入:二、赏析《长沙过贾谊宅》1、先看题目,你从中可以得知什么信息?(设计意图:把握题目的主要信息,判断诗歌的题材类型。

)2、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感情基调。

(设计意图:初步感知本诗的感情基调。

)悲凉。

教师范读。

3、思考:“悲凉”是这首诗的情感基调,那么诗人的悲凉又是因何而来的呢?(设计意图: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直抒胸臆:悲还因为本诗所写的景悲、史悲、己悲、情悲。

4、本诗主要是借助什么历史事件来抒发感情的?用这历史事件的目的是什么?(设计意图:把握咏史诗借用历史事件的意图,照应前文提到的史悲、己悲)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贾谊,被贬长沙三年——命运悲苦(史悲)——刘长卿“刚而犯上,而遭迁谪”(己悲),两人命运相似,衬托自身的命运悲苦。

(写他人是为了写自己)“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双关(史悲、己悲)——(咏史是为了伤今)5、赏析诗歌的景物描写。

本诗哪几句是景物描写?请描述一下这个画面。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寂寂江山摇落处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寂寥衰败(景悲)——点手法:以景衬情(写景是为了抒情)6、“怜君何事到天涯”这句诗中你可以读出作者怎样的感情?(设计意图:体味感情,照应前文提到的情悲)7、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再次体会本诗的思想情感。

总结:揭示咏史诗的主要内容:临古地(描其景),思古人,忆其事,抒己情。

本诗艺术特色:全诗虽是咏史、怀古,实在伤今、伤己,字里行间处处有诗人的自我在,借怜贾以自怜。

三、自读《过陈琳墓》1、朗读诗歌,感受感情基调。

2、自读探究:小组交流、讨论,课堂总结。

(设计意图:按照第一首诗的教学重点,从史、己、景、情几个角度出发设置思考题,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

)(1)首联中的“飘蓬”二字有何深意?(己怅)(2)古人评这首诗,认为第二联中的“应”和“始”字用得极为精妙,请对此作简要分析。

(史己对比)(3)颈联中的“石麟埋没”和“铜雀荒凉”是一种怎样的景象?(景怅与情怅)(4)你如何理解“欲将书剑学从军”所表达的感情?(情怅)(5)“曾于青史见遗文”一句看似平铺直叙,实则别有深意,你对此如何理解?(史己对比)3、学生朗读诗歌。

4、总结:全诗贯串着诗人自己和陈琳之间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际遇的对比,即霸才无主和霸才有主的对比,书剑飘零和青史垂名的对比,流露了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深沉感慨。

板书:同样是怀人伤己的主题,但由于历史人物和诗人的际遇相同或相反,我们又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同病相怜型,如第一首,大多用双关;一种是对比失落型,如第二首,大多用对比。

只要把握了这点,许多同类诗歌的鉴赏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四、拓展练习: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夜泊牛渚①怀古李白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②。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

【注】:①牛渚,是安徽当涂西北紧靠长江的一座山,北端突入江中,即著名的采石矶。

诗题下有原注说:“此地即谢尚闻袁宏咏史处。

”②谢将军:谢尚,东晋人,镇守牛渚时,秋夜泛舟赏月,听到出身孤贫的青年袁宏在船上吟诵自己的作品,遂大加赞赏,邀其前来,谈到天明。

袁宏得到谢尚的赞誉,从此名声大振,后官至东阳太守。

1、颔联中的“空”字意蕴丰富,试简要分析。

2、尾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空:白白的,徒然。

我徒然记起了东晋的谢尚将军。

同是乘月泛江,袁宏咏诗能遇到谢尚这一知己,可是自己一样能咏,但知音何在?一个空字,抒发了知音难觅,怀才不遇的无奈。

2、运用了寓情于景,以景结情的手法。

诗人想象明朝挂帆离去的情景。

在飒飒秋风中,片帆高挂,即将离开江渚,枫叶纷纷飘落。

进一步烘托出因不遇知音而引起的寂寞凄清情怀。

五、总结:第二课时:咏悠悠兴亡事叹拳拳家国情——咏史诗鉴赏专题(二)【教学过程】一、导入二、拓展阅读(一)学生研讨交流:阅读印发的“推荐阅读的咏史诗”,分小组完成以下研究1、找出咏史诗中的常见的地名。

2、找出咏史诗中的常见的历史人物。

3、探究咏史诗常见的思想感情。

4、探究咏史诗常用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

要求:发言先表明观点,再结合有关诗句进行分析。

(二)学生分组发言。

(三)教师点评并总结1、地点:金陵、汴京、姑苏(吴宫)、汴河、马嵬、赤壁、乌衣巷、华清宫、湘妃祠、贾谊宅、幽州台(六朝、吴国、隋代、南唐后蜀等)2、历史人物:诸葛亮、贾谊、昭君、吴王、隋炀帝、燕昭王、项羽等3、咏史诗常见的思想感情分类(1)怀人伤己(对比失落型、同病相怜型):怀才不遇、壮志难酬《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过陈琳墓》(温庭筠)《登幽州台歌》(陈子昂)《蜀相》(杜甫)《咏怀古迹其三》(杜甫)(2)怀古伤今(古盛今衰型、物是人非型):盛衰无常、国运衰微、国君昏庸《石头城》(刘禹锡)《乌衣巷》(刘禹锡)《苏台览古》(李白)《台城》(韦庄)《过华清宫》(李约)(3)理性思考:(直论春秋,启迪后人)《赤壁》(杜牧)《汴河怀古》(皮日休)《吴宫怀古》(陆龟蒙)4、咏史诗常用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1)融情入景、以景衬情: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台城韦庄)香径长洲尽棘丛 (吴宫怀古陆龟蒙)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乌衣巷刘禹锡)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反衬) (苏台览古李白)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反衬) (台城韦庄)(2)对比:旧苑荒台杨柳新 (苏台览古李白)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过华清宫李约)奢云艳雨只悲风 (吴宫怀古陆龟蒙)(3)议论: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壁杜牧)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汴河怀古皮日休)吴王事事堪亡国,未必西施胜六宫。

(吴宫怀古陆龟蒙)(4)借古讽今《石头城》(刘禹锡)《台城》(韦庄)三、小结:鉴赏咏史诗三步曲1、弄清史实:何地、何人、何事。

2、体悟感情:结合作者、朝代、注释思考,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诗人在诗中表现出什么态度?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与时局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来理解。

3、分析技巧:这种态度运用什么方法表达?四、练习: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汴河曲李益汴河怀古皮日休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注]①汴河:即通济渠,隋炀帝时开挖的大运河的一段。

②隋家:隋王朝。

③水殿龙舟:当年隋炀帝出游时所乘坐的船只。

④不较多:差不多。

1、两首诗都以“汴河”为题材,但所写的重点不同,抒发的感慨也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2、这两首咏史诗的表达方式各有侧重,请分别加以说明。

附参考答案:答:(1)李诗重在通过叙写汴河春色和隋宫的荒废,抒发了对隋王朝衰亡的感慨(寓伤今之意)。

皮诗看似为汴河洗刷“罪名”,实则巧妙地对亡国之君进行了强烈的斥责。

(2)李诗以描写为主,触景生情;皮诗以议论为主,欲夺故予,角度独特。

五:总结附推荐阅读的咏史怀古诗阅读篇目(一)复习旧课内容乌衣巷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乌衣巷在南京,东晋时是高门士族的聚居区,晋朝王导、谢安两大家族居住此地,其弟子都穿乌衣,因此得名。

朱雀桥在秦淮河上和南岸的乌衣巷相邻。

)石头城刘禹锡(中晚唐)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石头城:金陵城,六朝古都。

三国时孙权改名为石头城,并在此修筑宫殿。

)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过陈琳墓温庭筠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古坟。

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始怜君。

石麟埋没藏春草,铜雀荒凉对暮云。

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

(二)课外名篇1、台城韦庄(晚唐)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台城:旧址在今南京市。

六朝古都)2、苏台览古李白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苏台即姑苏台,是春秋时代吴王夫差游乐的地方,故址在今江苏省苏州市)3、咏怀古迹其三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4、过华清宫李约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5、汴河怀古皮日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汴河:即京杭大运河,隋炀帝时开凿。

)6、吴宫怀古陆龟蒙香径长洲尽棘丛,奢云艳雨只悲风。

吴王事事堪亡国,未必西施胜六宫。

(吴宫:此处指“馆娃宫”,春秋时吴王夫差为西施建立的一所宫殿,今苏州西南灵岩山上旧有灵岩寺,相传即其故址。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