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技能专题四
教师教学技能专题培训初中内容模板
一、培训背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师的教学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初中阶段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知识体系构建和综合素养提升起着关键作用。
为了提升初中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特举办本次教师教学技能专题培训。
二、培训目标1. 提升教师对初中教学规律的认识,强化教学理念。
2. 增强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提高课堂组织与管理水平。
3. 提高教师的教学实施能力,优化教学方法与策略。
4. 培养教师的反思能力,促进专业成长。
三、培训内容第一部分:教学理念与教学策略1. 现代教育理念解读- 新课改背景下的教育理念-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质疑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2. 教学策略与方法- 课堂教学设计原则- 课堂提问技巧- 案例分析:成功的教学策略与案例分享3. 教学评价与反馈- 教学评价的目的与原则- 评价方法与工具- 反馈技巧与实施第二部分:课堂教学技能1. 课堂组织与管理- 课堂纪律与氛围营造- 学生参与度提升策略- 课堂突发事件处理2. 教学方法与策略- 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的应用 - 多媒体教学与信息技术应用- 案例分析:优秀课堂教学案例分享3. 教学反思与改进- 教学反思的意义与方法- 教学改进的策略与实施- 案例分析:教学反思与改进案例分享第三部分:学科教学特色1. 学科教学特点与要求- 不同学科的教学特点与规律- 学科教学目标与内容2. 学科教学策略与方法- 学科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 学科教学中的跨学科融合3. 学科教学评价与反馈- 学科教学评价的特点与实施- 学科教学反馈的方法与技巧第四部分:教学研究与发展1. 教育科研方法与技巧- 教育科研选题与设计- 教育科研实施与成果撰写2. 教师专业成长与生涯规划- 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与策略- 教师生涯规划与职业发展四、培训方式1. 专家讲座- 邀请知名教育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分享教育教学经验。
2. 案例分析- 通过优秀课堂教学案例分享,分析教学策略与方法。
《专题四 第一节 醇 酚 醚》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醇酚醚》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中职化学课程《醇酚醚》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区分醇、酚、醚,并了解它们的基本性质。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掌握醇、酚、醚的化学反应,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
3. 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醇、酚、醚的性质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学生对于化学反应的掌握,以及实验操作的正确性。
三、教学准备1. 准备实验器械:酒精灯、试管、试管夹、胶头滴管、钠块等。
2. 准备化学试剂:乙醇、苯酚、丙三醇等。
3. 制作PPT,准备相关图片和视频。
4. 安排学生分组,每组进行一种醇、酚、醚的化学反应实验。
5. 安置预习任务,让学生提前了解醇、酚、醚的基本观点和性质。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展示实物:酒、葡萄酒、酒精灯、酒精喷灯、醋酸、乙醇、苯酚、甘油、葡萄糖等。
2.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酒是如何酿造的?酒精是如何制取的?酒精喷灯应用的燃料是什么?为什么不用汽油灯?为什么不用植物油制取蜡烛?这些物质有什么共同特点?3. 总结:这些物质都是有机化合物,即含碳的化合物。
它们大多数由碳氢氧或其他元素组成,它们的化学性质和无机物有很大差别。
它们是多种有机反应的基本物质,了解这些物质的性质和反应,对进一步学习有机化学及其它化学课程至关重要。
(二)讲授新课1. 醇的性质和制备(1)醇的分类和定名:展示各种醇类物质,如乙醇、丙醇、异丁醇等,引导学生观察并定名。
介绍醇的分类和定名规则。
(2)醇的物理性质:介绍醇的物理性质,如颜色、气味、状态等。
(3)醇的化学性质:展示乙醇与浓硫酸加热制备乙醛的实验装置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反应原理。
介绍醇的氧化反应、酯化反应等化学性质。
(4)醇的制取:介绍工业上如何制备醇类物质,如通过乙烯水化法制取乙醇。
2. 酚的性质和制备(1)酚的分类和定名:展示各种酚类物质,如苯酚、甲基苯酚等,引导学生观察并定名。
《专题四 第三节 含氮化合物》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含氮化合物》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含氮化合物的种类和性质,掌握氮氧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和反应原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含氮化合物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变化,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科学探究精神,树立环保认识,增强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含氮化合物的主要种类和性质,氮氧化合物的化学反应原理。
2. 教学难点:氮氧化合物的化学反应条件控制和实验观察,理解含氮化合物对环境的影响和环保认识。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用具:PPT课件、含氮化合物相关实验器械和试剂。
2. 准备教学材料:收集相关含氮化合物的图片、视频和案例,用于教室展示。
3. 预习教材,熟悉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
4. 安排实验室进行实验,确保实验安全和效果。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回顾氮气的性质,为学习含氮化合物做铺垫。
2. 展示一些含氮化合物的图片或实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含氮化合物,介绍其种类和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新课教学1. 氮氧化合物(1)展示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图片和性质,让学生了解其物理和化学性质。
(2)通过实验展示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转化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化合价变化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干系。
(3)介绍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在生活和工业上的应用,以及环境珍爱方面的意义。
2. 含氮的有机化合物(1)介绍有机化合物的基本观点,让学生了解含氮有机物的分类。
(2)展示一些常见的含氮有机物图片或实物,如尿素、氨基酸等,让学生了解其性质和用途。
(3)介绍有机氮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和在医药、化工等领域的应用。
3. 氨和铵盐(1)通过实验展示氨气的物理性质和喷泉实验,让学生了解氨气的化学性质。
(2)介绍氨气的用途,如农业上的化肥,以及合成其他含氮化合物的意义。
(3)讲解铵盐的性质和用途,展示一些铵盐的实物,让学生了解其组成和性质。
“四进四信”专题式教学初探
“四进四信”专题式教学初探“四进四信”专题式教学是一种以专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精神。
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通过四个环节的进入、理解、练习和应用,四个信号的描述、反思、总结和展示,完成对专题内容的学习。
本文将对这一教学模式进行初探,并重点探讨如何有效地开展“四进四信”专题式教学。
进入环节是专题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其目的是为学生打开心扉,引发他们对专题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在进入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发学生的问题和思考,展示专题的相关视频、图片或实物,设计情境等方式,让学生产生好奇心,主动进入学习状态。
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寻找答案。
第二个环节是理解环节,它是专题教学的核心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需要通过讲解、讨论、实验等方式,让学生理解专题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进度,适时调整教学策略,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引导。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鼓励他们提问、质疑、思辨,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第三个环节是练习环节,它是专题教学的重要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需要通过练习题、实验、模拟操作等方式,巩固和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适合学生的练习内容和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他们纠正错误,进一步提高学习效果。
“四进四信”专题式教学模式的核心是学生的主动学习和主动探究。
在这个教学模式中,教师要充当指导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师要通过设计和实施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育教学技能》试卷 专题四
2.从你教过的科目中,自选一课时内容设计一个教案。(16分) 要求:教案的设计必须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和简要的教学过程。
。
本题的成绩统计不纳入总分!请自行对照参考答案:(1)有教学目标(3分)(2)有教学重难点 (3分)(3)有教学方法(3分)(4)有教学过程(3分)(5)根据写的完整与否,酌情给(1-4分)
3.请阐明教学目标中“内外结合法”的陈述模式,并结合某一具体教学内容,试用“内外结合法”编写一个教学目标。
。
本题的成绩统计不纳入总分!请自行对照参考答案:(1)内外结合法是为了弥补行为目标的不足,格伦兰提出了用内部过程与外显行为相结合来描述教学目标。(3分)(2)它把教学目标分为两个水平:总体目标,侧重描述学生内部的心理发展;具体行为,侧重描述学生达到目标时的具体行为,是总体目标的具体化,是达到总体目标时具有代表性的行为例子。(3分)(3)编写教学目标。例如,语文课的一个教学目标可以这样表述:(7分)① 理解议论文写作中的类比法(内部心理过程)② 用自己的话解释运用类比法的条件(行为样例)
9.一份合乎规范的教案,其结构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即概括,教学进程,板书、板画设计或教学媒体的运用,( )。
A. 教学目标 B.教学重点 C.教学方法 D.教学后记
10.“将知识分解,找出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在布卢姆关于认知学习领域目标分类中,属于( )。
A.知 识 B.领 会 C.应 用 D.分 析
5.可使师生在教学活动中,把注意集中到与目标有关的事情上,尽量排除无关刺激的干扰,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这指教学目标哪项功能的发挥( )。
A.导向功能 B.测度功能 C.激励功能 D.交流功能
6.下列不属于教案的基本形式的是( )。
高等教师资格证教育学技能课后习题答案第四章
第四章讲授——一种永不过时的教学方法1.选择讲授法的目的一、形象地讲授,有利于学生准确理解和掌握概念、原则、法则和理论。
二、剖析性的讲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对待知识的正确态度。
三、生动地讲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号召性的讲授,有利于激励学生对待知识的热情。
五、启发性的讲授,有利于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六、艺术性的讲授,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感。
2.上课前的准备一、决定上课内容1、一次课一般讲授3—4个要点/1课时,4—5个要点/2课时。
2、讲课要点:重要知识、较难知识、关键知识、兴趣知识、新学知识等。
二、准备讲课笔记1、讲课提纲:主要问题、重要原理、公式、结合及时间安排,但留有教学机动。
形式为条文式,便于讲授。
2、讲课卡片:内容与上同,形式为模块式,组装起来要成为体系。
3.课堂上运用讲授法要注意哪些方面。
(一)注意讲课节奏(二)清晰地讲课(三)直观教具的使用(四)根据学生反应,随时调整讲授的进程(五)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六)讲授中的语言:口语化、多样化、清晰、从容、生动、亲切等(七)讲授中的非语言表达:手势、身体姿态、头部动作、面部表情、眼神变化等4.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通过对一个含有问题在内的场景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解决这些场景所面临的问题而进行讨论并参与实践的一种教学方法。
此法将讲授与案例教学结合起来,将理论运用于实践,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如何应用:(一)准备案例1、讲述一个“真实”的故事;2、提出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3、包含了矛盾冲突;4、激发与中心人物的共鸣;5、没有明显或准确的答案;6、鼓舞学生思考并决定自己的立场;7、要求拿出一个决议;8、比较简明扼要。
(二)案例教学过程向学生呈现案例→学生阅读案例→学生陈述案例→教师指导学生研究分析案例→学生(或小组)得出结论或方案→学生(或代表)汇报结论或方案→教师综合评价。
5.如何应用合作式教学法(一)组建小组组成合作学习小组,可由教师搭配分组,也可自由组织,每组一般4—5人,但小组成员要稳定,不随意调动。
42-4教师教学技能赛讲重点讲义汇总
小学体育《连续前滚翻》说课稿刘海涛 2011.10一、教学指导思想使学生了解简单的技巧运动知识,体会并掌握“连续前滚翻”动作,学会“采集果子”游戏。
以“小刺猬学本领”为主线通过“小刺猬学自卫”“小刺猬采果子”等情境进行教学,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式、发展创造思维、探究、分层教学等新的教学理念。
给学生留有充分的自由发展空间,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学生柔韧性、协调性和平衡能力。
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愉快的教学氛围中,轻松地完成教学任务。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锻炼意识及团结协作共同奋斗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连续前滚翻是二年级技巧练习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在一年级前滚翻的基础上进行的巩固提高。
这项内容即符合这一时期儿童柔韧性最佳期生理特点,也是儿童喜爱的体育活动之一。
通过练习,能够发展身体柔韧、灵敏等素质,提高身体的协调、准确、平衡能力培养儿童勇敢、坚毅、果断和相互帮助等精神品质,促进儿童身心和谐发展。
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藏头,提臀,蹬地,团身正确地完成滚翻动作。
2、教学难点:协调而连贯地完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前滚翻。
四、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简单的技巧运动知识,基本学会动作方法,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
2、能力目标:发展学生各项身体素质,尤其是协调性、柔韧性,提高平衡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觉锻炼,克服困难,团结奋斗的精神。
五、教学设计思路1、教师语言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上一节“小刺猬学本领”的体育课,请同学们扮演小刺猬的角色好吗?”。
通过语言引导,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练的积极性。
2、采用“小刺猬热身”的情节,安排了二项活动。
一是仿生练习:学生在走、跑练习中进行模仿各种小动物形态;使学生在欢乐与愉快气氛中积极参与活动。
二是“小刺猬学做健身操”(自编自创垫上徒手操),安排了以活动颈、肩、腰、团身为主的四节垫上徒手操。
《专题四 第三节 核酸》教学设计
《核酸》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核酸的基本观点,掌握核酸的种类和结构。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核酸的分子结构,培养实验操作技能。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核酸,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核酸的基本观点和种类。
2. 教学难点:核酸的分子结构及其在生物体中的作用。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用具:核酸结构模型、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准备教学材料:核酸相关实验试剂和器械。
3. 安排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展示核酸的分子结构,进行实验观察,最后进行总结和评判。
4. 提醒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提前了解核酸的相关知识。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展示核酸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其形状。
2. 引出核酸的观点和性质,说明其作为生命体的遗传物质的重要塞位。
3. 介绍核酸在医学、生物技术等领域的应用,激发学生兴趣。
(二)学习目标1. 掌握核酸的基本组成和分类。
2. 了解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3. 理解核酸在生物体中的重要作用。
4. 掌握核酸的应用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三)重点难点1. 重点: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2. 难点:核酸的分子结构和作用机制。
3. 关键:理解核酸作为遗传物质在生物体中的重要作用。
(四)教学内容和步骤1. 实验:核酸的提取与鉴定(1)教师介绍实验原理和步骤,并演示实验过程。
(2)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数据。
(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诠释核酸的性质和组成。
2. 核酸的基本组成和分类(1)教师介绍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并诠释其结构与性质。
(2)介绍核苷酸的种类及其特点,如脱氧核糖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
(3)总结核酸的分类及其特点。
3.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1)教师介绍核酸的分子结构,包括DNA和RNA的基本结构单元和螺旋结构。
(2)引导学生分析核酸的结构与其生物功能的干系,如遗传信息的储存与传递。
教育教学技能(重点整理)
教育教学技能(华南师大版)专题一:班主任工作第一节班主任工作概述一、班主任工作的意义:1、有助于实现学校的教育目标;2、有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3、有利于学校工作的组织与管理;4、班主任工作有利于教师专业的发展。
班主任的工作职责:依据学校培养目标和当前教育任务,组织、领导、管理好班集体,就要热爱、关心、爱护全班学生,对班上每一个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几方面的发展负责。
(班主任的重要职责就是通过组织活动和管理,促进班级成员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班主任的角色1、班主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全面成长的引路人)2、班主任是班集体的教育者、组织者、指导者;(教育合作育人的协调者)3、班主任是学校素质教育的具体实施者;(教育目标的贯彻者)4、班主任是联系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的纽带。
(学校、家庭、社会教育整合的沟通者。
具体表现:一,班主任工作联结着校内各种教育力量,如学科教师之间的联系,德育工作与教学工作、团队工作包括后勤工作的联络;二,班主任沟通学校与社会之间、学校与家庭之间的联系。
)第二节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班主任工作的主要任务:1、组织建立良好的班集体是首要任务;2、促进班集体全体成员的全面发展是中心任务。
一、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内容1、进行班级管理和教育。
(1)组建班集体;(2)指导班级的核心组织开展工作;(3)发挥每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班集体建设。
2、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1)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端正学生的人生态度;(2)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3)引导学生了解社会的行为规范,获取必要的社会实践经验;(4)培养学生基本社会能力。
(小学阶段班主任应该以培养学生动手意识、自主意识和基本自我保护能力为主。
)3、组织与教育学生有效学习。
(1)了解、分析和全面掌握班集体和学生个体的学习情况。
(2)将学习情况向家长和科任老师沟通,寻找最佳教育方法。
(3)与班委和学生个体沟通,寻求通过班级管理使班级各项活动能够实现学习状态的有效化;(4)针对班级情况适当进行学法指导,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5)对集体和学生个体的学习进行具体的监督和引导。
教学技能培训讲义
(二)教学设计的依据
1.正确的教育思想: 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强调师生交往 (对话,即言语交往)的互动性和互惠性(共识、共享、共进)的统一;以学生发 展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强调认知和情意和统一;努力体现课程的实践性和 综合性,注重结论与过程的统一;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强调创新 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统一;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各学科学习规律,注重教学目 标和教学策略的统一。
教师教学目标设计时应明确的主要问题:
1、这节课的主要教学任务是什么?
2、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在哪里?
3、新课程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维目标如何体现和整合?
4、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能否接受?不同层次的学生会怎样?
5、本节课师生、生生可能生成哪些问题? 教学目标设计的几个技术问题:
3、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方法与策略) ,解决 “怎么教”、 “怎么学”、施教方式、学习 方式的设想与安排。
4、教学评价设计(强化认知) ,解决激励和鉴别问题。
5、其他(板书、教具、学具等) 。
二、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
明确教学目标 —— 安排教学内容 ——选择教学方法 ——构成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评价
第二专题:教学设计技能
(一)明确教学目标:全面、具体、操作性强。 教学目标,顾名思义就是通过教学要达到的目标、结果。要明确教学目标的概念, 首先得界定清楚什么是教学目标。对于教学目标,一般是从课程总目标和阶段目标 进行划分,也有从三方面划分的,即课程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教学目标有 几层含义,要界定清楚。首先,课堂教学目标与课程教学目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某一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并不一定是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的相加,其次,要弄清体系 性教学目标与非体系性的教学目标的区别。我们应当允许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与整 个课程的教学目标之间, 保持着一定的自由余地, 允许它有一个积淀、 等待、变异、 综合、发展的过程。
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专题内容模板
一、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已成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为了帮助教师适应新时代的教育需求,本培训专题旨在通过一系列的讲座、研讨和实践,全面提升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技能和教学评价能力。
以下为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专题内容模板:二、培训目标1. 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师观。
2. 提升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优化教学过程。
3. 强化教师的教学实施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 增强教师的教学评价能力,促进教学反思和改进。
5. 培养教师的团队合作精神,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培训内容(一)教学理念与教师观1. 新时代教育改革背景下的教育理念解读。
2.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与要求。
3. 教师职业角色定位与教师专业发展路径。
4. 教师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培养。
(二)教学设计能力提升1. 课程标准的解读与教材分析。
2. 教学目标的制定与教学重难点的把握。
3. 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教学策略的运用。
4. 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利用。
5. 教学评价方式的多元化与科学化。
(三)教学实施能力提升1. 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
2. 学生学习活动设计与组织。
3. 教学互动与交流技巧。
4. 多媒体技术与教学融合。
5. 教学情境创设与问题解决。
(四)教学评价能力提升1. 教学评价的理论基础与原则。
2. 教学评价方法的多样性与应用。
3. 学生学业评价与综合素质评价。
4. 教学反思与改进。
5. 教学评价结果的应用与反馈。
(五)教师团队建设与专业发展1. 教师团队合作精神培养。
2. 教师专业发展规划与成长路径。
3. 教师科研能力提升。
4. 教学竞赛与教师能力展示。
5. 教师心理健康与职业倦怠应对。
四、培训形式1. 专家讲座:邀请知名教育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为教师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分享。
2. 研讨交流:组织教师开展分组讨论,交流教学心得,共同解决教学难题。
3. 观摩学习:组织教师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经验。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模块四(高教版)培训准备
术
自主阅读 “理论导学”部分资源(61-62页)和配套光盘(或网络
能
学习平台→“资料馆”)→“模块4”→“阅读资料”→“多媒体素材的种
力 培 训
系 列
类和特点”部分的资料,努力对完成本书60页的表格任务。
全班交流讨论:教师与学员全班互动,请一名学员上来发言, 交流上述表格的答案,请您根据其它学员的观点修正和完善自己 的表格。
能
资源作支持,如果没有适用的信息化教学资源,信息技术的
力
先进技术潜力就将难以被充分发掘,势必影响人们对信息技
培
术作用的认识,进而阻碍现代教学观念形成,影响教学方式
训
的改革,信息技术的普及和远程教育也就失去了意义。
系
列
应用形态:课堂演示、个别化学习 、模拟实验、训练复习、
讲
教学游戏 、资料、工具、网络课程等。
培 训
子活动:小组内分享与修改资源应用计划表(20’)
系 列
1.修改资源计划应用 将小组成员意见记录于如书本上,根据小组成员的意见,再次修改与
讲
完善您的资源应用计划表,并作好保存。
稿
登录网络学习平台,并且将您的计划上传到 “作业区”中,作品的标题
是“学员名_学科_资源应用计划”。
模块四:理解和熟悉信息化教学资源
师
教 育
以“资源应用计划表.doc”为文件名保存到作业文件夹的“一节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的教学设计成果”→“成品课件”文件夹
技
中。根据教学设计的结果,在资源计划表中认真填写各项内容,
术
并做好保存。如果您需要在填写之前再次观摩案例以获得一些启
能 力
发,则可以先将初步的意向填写在下面的表格中。(30‘)
教学四项基本技能ABCD
教学四项基本技能A、即时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技能这个教学技能不仅是十分重要的,而且也是很难做好的,然而一旦掌握,又是那样使教学如虎添翼。
我们教学要注意学生的即时状态,如果状态不行,教师本人讲得再用力气,也是事倍功半、得不偿失。
学生状态入级的有以下四级:第一级:能够遵守必要的教学秩序,教室严肃而寂静,学生基本面无表情;第二级:能够对教师讲的内容予以关注,会主动产生一些学习行为,如忽然翻书进行查阅;第三级:对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感到兴趣,表现出会心的微笑、以柔和愉悦的目光看着老师;第四级:能够积极投入到教学的互动中去,出现忘我性、发言激昂、动作自主迅速而快捷。
即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就是能使学生很快地沉浸到教学中来,迅速产生学习的愿望。
激发动机依靠的是诱因和驱力,而需求和刺激恰恰是产生诱因和驱力的必要操作。
就教学而言,创设教学情境就是需求与刺激的操作,然而许多老师只是在公开课走过场而已,在其余时间基本满足于第一级的教学状态。
但是,在公开课的时候却希望出现更高级别的状态,于是便醉心于许多表面的作态,由于其技术原因,实际学生并不会入境,这就是许多公开课上得不尽人意的原因。
而只有极少数的教师,深得“即时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技能的真谛,因而在平时教学中也能很好地创设可教学时刻,获得较高级别的状态。
这样的教师不仅班级成绩高、学生口碑好、公开课战无不胜,而且也会深深体验到教学的无穷乐趣。
创设教学情境有以下几种主要方式:对于需求——诱因:1、创设认知冲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不能解决面临的问题,而学生对面临的问题却是那样痴迷、迫切想知道解决的方法,于是由需求而产生了学习的动机。
课例:比如我在多次讲座中提到的立山区第48中学“换元法”教学,学生在离开课本独立探求中,发现这道题按照以往的做法会出现高次方程,直到解不下去了,在教师的征解声中,全班面面相觑无可奈何,在这种境地下,才到火候。
于是当老师说出有新的方法时,全班才能一片哗然,以至于注意力高度集中,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动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 目标
是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描述, 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一种规定。
教学 目的
一般采用“了解、理解、掌握、领会、 体会”等模糊性、主观性的心理动词。
教学 目标
多采用“说出、归纳、说明、辨别” 等可观察、可测量的外显行为动词。
教学 目的
只适用
教学 目标
皆适用
教师 教师的教 学生的学
教学 目的
单一结构
综合 定义:指能将部分组成新的整体。
例如:谱写简单的音乐作品的能力;设计各种 简单机械工具的能力等。包括发表一篇内容独 特的演说或文章,拟定一项操作计划或概括一 套抽象关系。
定义:指学生愿意注意特殊的现象或
评价
刺激(如课堂活动、教科书、文体活动 等)。 例如:觉察到那些我们对其活动几乎毫无兴趣 的人的感情;在直接的交谈中注意别人的讲话; 爱好阅读报纸等。
例如,对社会保护自然资源的责任作出判断;制定 一个根据活动的要求来调节自己休息的计划等。
2. 情感领域目标分类
--价值或价值体系的性格化
价值或 价值体系 的性格化
定义:指学习者在价值观组织 的基础上,个体的信念、态度 整合为完整的世界观,形成完 整的个性。
知觉
准备
有指导 的反应
适应
机械 动作
复杂的 外显反应
内涵: (1)教学目标的预期性。 (2)教学目标的生本性。 (3)教学目标的具体性。
国家规定的教育目的
远程目标
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中程目标
课程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 短程目标
教学 目标
是由一系列具有层级关系的目标 组成的目标群。
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有什么区别?
教学 目的
是以教师为主体进行描述的, 是对教师活动的一种期望;
教育教学技能专题四
教学设计
编制 教学目标
编制 教学方案
1 教学目标的编制 2 教学方案的编制 3 教案的基本形式
(一) (二) (三) (四) (五)
教学目标的定义 教学目标的功能 教学目标的类别 我国关于教学目标分类的探索 编制教学目标的要求和方法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标准, 即预期学生身心诸方面发生的变化。
运用
定义:指运用已学的知识(包括概念、 方法和理论等)来解决某些特定的和 具体的问题。
例如:把三角、几何的法则应用于实际地理位置的 能力;把原理、假设或概念应用于新的情景的能力 等。
定义:指能将整体材料分解成它的构成
分析 成分并理解组织结构。包括:区分因果
关系与其他顺序关系的能力;识别史料 中作者的观点或倾向的能力等。 例如,为什么要研究教学目标? 因为:教学目标具有导向功能、测度功能、激励功 能和交流功能。
动作技能的显著特点是:经过长期不断地练习, 动作日益精确和连贯。
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和加涅的 学习结果分类比较
首先,两个分类系统都包括了认知、情 感、 动作技能三个方面,三个领域的划分标准一致。
其次,从认知领域来看,它们都把知识 与 智慧技能区分为两类不同性质的学习结果,而且 智慧技能均被排成由低到高的阶梯。
接受
反应 价值或价
价值观
值体系的
的组织 价值 性格化
评价
接受
定义:指学生愿意注意特殊的现象 或刺激(如课堂活动、教科书、文体 活动等)。
例如,觉察到那些我们对其活动几乎毫无兴趣的 人的感情;在直接的交谈中注意别人的讲话;爱 好阅读报纸等。
反应
定义:指能够主动积极地使自己投入 到有关的现象之中,并作出反应。
传统的教学任务—— 分类显得比较抽象、笼统,缺乏可操作性、可测量性,在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目标导向功能的充分发挥。 新课程三维目标—— 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性和自主性;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 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充分发挥教学目标导向功能。
要求
教学目标的陈述方法
明晰性
整体性
灵活性
明晰性 一是尽可能将模糊的、以心理动词表述
创造
定义:指学习者通过学习后,能记忆诸如 事物的名称、符号、地点、时间、定义等, 并能在需要时将这些事实表述出来。
例如,学生通过讲述某件事,把事件的信息表述出 来,这就表明他已经具有言语信息的能力。
定义:指学习者通过学习获得了使用 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
例如,学生通过讲述某件事,不止把事件的信息 表述出来,而且讲述的很生动、很有逻辑性和技 巧性,这就属于智力技能。
教学 目标
层级结构
制约着教学 设计的方向
导向 功能
检查、评 价教学成 效的尺度 和标准
测度 功能
激励 功能
激发学生强 烈流
布鲁姆
三个领域 分类
加涅
我国
五种学习结果 分类
1.教学任务分类 2.三维目标分类
认知领域 情感领域 动作技能领域
知识 领会 运用 综合 评价
1
教学任务分类
2
新课程的教学目标分类
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 和基本技能; (2)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力;
(3)培养学生优良的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 科学世界观基础。
知识与技能
三维 目标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 和价值观
我国新课程改革关于 教学目标的分类与传统的 “教学任务”有何不同?
定义:是一种特殊的、非常重要的技能, 是学习者用来指导自己注意、学习、记 忆和思维的能力。
认知策略是学习者操纵管理自己学习过程的方式, 是学生学会如何学习的核心成分。
定义:是通过学习形成的影响个体 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
例如,形成或改变学生态度的最佳方法,是 利用“榜样”的作用。
定义:动作技能是一种习得的能力。
分析
知识
定义:指对先前学习过的材料的记 忆,涉及重认和再现具体的事实、
定义、规则等。
例如:熟知新闻中一些较重要的人名、地名和
事实(温家宝、北京、奥运会);了解古希腊文
明是如何影响当今世界的;了解渗透、光合作
用的基本生物学原理等。
领会
定义:指把握材料的含义与主旨的 能力。
例如:根据上下文领会一首诗歌的具体诗句含义 的能力;解释各种社会资料的能力;预测趋势发 展的技能等。
例如,遵守游戏规则;愿意为自己所在的团体 服务;愉快聆听优秀的音乐作品等。
2. 情感领域目标分类
--价值评价
价值 定义: 指学生将某种特定的对象、 评价 现象或行为与一定的价值标准相联系。
例如,吸烟危害健康。
2. 情感领域目标分类
--价值观的组织
价值观 的组织
定义:指将许多不同的价值标准组合 在一起,克服它们之间的矛盾、冲突, 并开始建立内在一致的价值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