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子生学语文4.1·诗歌鉴赏主观表述题答案“病例”诊治

合集下载

诗歌鉴赏练习题 附答案

诗歌鉴赏练习题 附答案

诗歌鉴赏练习题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小孤山①谢枋得②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③无涯骇众观。

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

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注】①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

②谢枋得:宋末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

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

③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

(1)诗中塑造了“小孤山”怎样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2)简析“危似孤臣末世难”中“孤”字的妙处。

(5分)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渡桑乾刘皂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注]①刘皂,咸阳人。

②咸阳在并州西面,相距数百公里;桑乾河在并州北约二百公里处。

(1)“客舍并州已十霜”中的“霜”字,可否换成“年”?请简述理由。

(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

登鹳雀楼畅诸城楼多峻极,列酌恣登攀。

迥临飞鸟上,高出世人间。

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今年菊花事,并是送君还。

(1)该诗颈联的“围”字和“断”字用得妙,请作简要分析。

(5分)(2)请结合全诗,分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6分)4、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文后各题。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杜牧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日见范蠡①,参差烟树五湖东。

注①范蠡:春秋时越国大夫,曾助越王勾践灭吴复国,功成身退,泛游五湖。

(1)有人说“惆怅”是该诗的诗眼。

若是,那它体现在诗中哪些地方?请简要分析。

(5分)(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景与情的关系的?请简要分析。

(6分)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8分)听筝柳中庸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新部编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及答案解析(1)

新部编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及答案解析(1)

新部编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及答案解析(1)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汲江煎茶苏轼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第一句说,煮茶最好用流动的江水(活水),并用猛火(活火)来煎,所以只好到江边去汲取。

B.领联写月夜汲水的情景,说用大瓢舀水,好像把水中的明月也贮藏到瓢里了,一起提着回来倒在水缸里,再用小水杓将江水舀人煎茶的陶瓶里。

C.第五句写煎茶这里翻“雪乳”,说明他沏的是好茶;第六句说斟茶,用“松风”来形容茶声。

诗人熟练地运用了象征、比拟的手法,显得十分形象、逼真。

D.这是一首关于茶道的七律,诗中描写了从取水、煎茶到饮茶的全过程,表现了诗人通达从容的人生态度,构思奇特,描写精美细致,笔风清新简淡。

(2)“自临钓石取深清”句,看似只是平淡的叙事,实则用意颇工,内涵丰富,请分析该句内涵。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西阁夜①杜甫恍惚寒山暮,逶迤白雾昏。

山虚风落石,楼静月侵门。

击柝②可怜子,无衣③何处村。

时危关百虑,盗贼尔犹存。

【注】①766年,诗人移居夔州,初寓山中客堂,秋后,离西阁。

该诗写于移居西阁时。

②击柝,敲梆子巡夜。

《易》:“重门击柝,以待暴客。

”是说设置多道屋门,击柝巡夜,以防强盗。

③《诗·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描绘日暮景色,山雾缭绕;颔联描绘山上夜中见闻,动静结合,景色相映成趣。

B.前两联,“暮”“昏”着眼时间,“雾”“风”“月”着眼景物,内容富有层次感。

C.诗歌善用修辞,比如“白雾昏”“月侵门”采用了比拟手法,使景物描写更加生动。

D.诗歌尾联直抒胸臆,安史之乱虽已结束,诗人却依然关注纷乱时局,担心百姓疾苦。

(2)颔联和颈联在抒情方式上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析。

高考语文尖子生手把手教你怎样答诗歌鉴赏题

高考语文尖子生手把手教你怎样答诗歌鉴赏题

高考语文尖子生手把手教你怎样答诗歌鉴赏题2015-06-02 读写微课程高考语文考试中,文言文、古诗词是不少高考生头疼的问题,有时候是看得懂,但是答题却没思路,有时候看懂了也觉得自己答题已经很完美了,但是得分总不高。

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一位高考语文尖子生的诗歌鉴赏答题技巧给大家,考生们如果好好学习技巧,并且认真去练习,相信诗歌鉴赏基本上不成问题。

文/小立Brownie本指导文章分为三个部分1、帮你重新认识诗歌是什么,诗歌有什么。

2、从诗歌的要素入手,兼陪一定的阅读技巧,教你如何正确阅读诗歌。

3、总结诗歌鉴赏题型,教你如何根据题目因地制宜拿高分。

三个部分都很重要。

1什么是诗歌?我们不用那么高雅,诗歌就是古代人写的文章,所以,诗歌鉴赏从根本上就是一道简短的阅读题。

我们之所以觉得难是因为阅读障碍和他的简短性,因为具有高度的浓缩性,所以我们很难得到较多的信息。

但是我们依旧可以通过练习和技巧好好剖析诗歌,把他变成一道容易的题型。

2诗歌都有些什么?诗歌有主题,意境,意象,诗理,情感。

这五个部分。

此外,作为其他附带的的还有修辞、表现手法、表达技巧。

所以在阅读诗歌的时候,我们不妨列一个小表。

形式如下:主题:意境(即氛围环境怎么样):意象(都写了啥):诗理(体现了什么道理):情感(可能是多重的也可能是单一的):修辞:表现手法:表达技巧:并不是每一首诗歌都有上面的全部内容所以真正列出来会非常简短。

我们寻找的时候需要一句一句细细寻找。

3如何阅读诗歌?1、首先阅读诗歌需要细细读,这里的细需要精确到字。

诗歌非常简短,所以很多时候单单是一个字就能透露出很多信息。

2、从诗歌的要素上阅读,也即是我上面提到的那个表格。

列出来能够帮你明晰诗歌的很多内容。

3、从情感出发把握主题,情感是人的核心。

所以一首诗歌里最重要的就是情感。

其他都是为情感服务或者情感的衍生品。

下面我来举例说明:江阴浮远堂宋戴复古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

新高二 语文 诗歌鉴赏训练试题及答案解析

新高二 语文 诗歌鉴赏训练试题及答案解析

新高二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及答案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安西馆中思长安唐•岑参家在日出处,朝来喜东风;风从帝乡来,不异家信通。

绝域地欲尽,孤城天遂穷。

弥年但走马,终日随飘蓬。

寂寞不得意,辛勤方在公。

胡尘净古塞,兵气屯边空。

乡路眇天外,归期如梦中。

遥凭长房术,为缩天山东。

(1)从题材看,本诗属于________诗;从内容看,可做本诗诗眼的一个字是________。

(2)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来表现诗歌主旨的?请结合诗句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鼓笛慢·黔守曹伯达供备生日黄庭坚早秋明月新圆,汉家戚里生飞将。

青骢宝勒,绿沉金锁,曾瞻天仗。

种德江南,宣威西夏,合宫陪享。

①况当年定计,昭陵②与子,勋劳在、诸公上。

千骑风流年少,暂淹留、莫辜清赏。

平坡驻马,虚弦落雁,思临虏帐。

遍舞摩围,递歌彭水,拂云惊浪。

看朱颜绿鬓,封侯万里,写凌烟像③。

【注】①“青骢宝勒……合宫陪享”这几句是讲曹彬(曹伯达曾祖)平定江南,其子曹玮、曹璨等屡破西羌契丹事。

②昭陵,宋仁宗葬永昭陵,宋人以昭陵代指仁宗。

③凌烟像:唐太宗李世民为表彰功臣而建造凌烟阁,上面绘有功臣图像。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汉家戚里生飞将”一句总领上片,巧妙地夸耀了黔州太守曹伯达的高贵出身。

B.上片回顾往事,写曹伯达家族功勋卓著,表达了作者希望自己忠心报国的高远志向。

C.下片“暂淹留、莫辜清赏”表达出词人对曹伯达的勉励,希望他不要辜负朝廷恩遇。

D.下片承接上片铺陈的手法,“虚弦落雁”“拂云惊浪”等句极力赞扬曹伯达年少有为。

(2)本词结尾“看朱颜绿鬓,封侯万里,写凌烟像”是如何表达情感的?请简要分析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感愤王令二十男儿面似冰,出门嘘气玉蜺①横。

未甘身世成虚老,待见天心②却太平。

狂去诗浑夸俗句,醉余歌有过人声。

燕然未勒胡雏在,不信吾无万古名。

【注】①蜺:同“霓”,虹的一种。

九年级上册诗歌鉴赏语文试题附答案

九年级上册诗歌鉴赏语文试题附答案

九年级上册诗歌鉴赏语文试题附答案一、九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名词解释:酬和诗,一般为通过答诗的形式,对酬和对象在诗中提到的话题进行相应的关切,或寄托劝勉鼓励之情,或仅是朋友间情趣的表达。

宋人洪迈说:“古人酬和诗,必答其来意。

”代表诗作有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等。

写作背景:嘉祐元年(1056)苏轼与苏辙赴京应试,路过渑池,止于奉闲僧舍。

嘉祐六年苏轼赴凤翔签判任,再过渑池,苏辙作《怀渑池寄子瞻兄》寄赠兄长,后苏轼作诗相和。

怀渑池寄子瞻兄苏辙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

归骑还寻大梁陌,行人已度古崤西。

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题。

遥想独游佳味少,无方骓马但鸣嘶。

和子由渑池怀旧苏轼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请仔细品读上述内容,回答问题。

(1)苏轼以“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一联答苏辙的“________”,以“________”一句答苏辙的“无方骓马但鸣嘶”,以可见,所谓酬和必答来意。

(2)苏轼在首联里以“应似飞鸿踏雪泥”答苏辙首联的“怕雪泥”,结合两诗内容,借助“名词解释”和“写作背景”,简析苏轼的用意。

2.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甲)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乙)小石潭记(节选)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下面选项恰当的一项是()A. 甲诗作者为宋代诗人,乙文作者为唐代文学家。

B. 从题材看,甲诗为怀人诗,乙文为山水游记C. 甲乙两诗文均有感而发,写于作者被贬谪之地。

新高考 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含答案解析(1)

新高考 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含答案解析(1)

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含答案解析(1)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边界望乡洛夫说着说着我们就到了落马洲雾正升起,我们在茫然中勒马四顾手掌开始生汗望远镜中扩大数十倍的乡愁乱如风中的散发当距离调整到令人心跳的程度一座远山迎面飞来把我撞成了严重的内伤病了病了病得象山坡上那丛凋残的杜鹃只剩下唯一的一朵蹲在那块“禁止越界”的告示牌后面咯血。

而这时一只白鹭从水田中惊起飞越深圳又猛然折了回来而这时,鹧鸪以火发音那冒烟的啼声一句句穿透异地三月的春寒我被烧得双目尽赤,血脉贲张你却竖起外衣的领子,回头问我冷,还是不冷?惊蛰之后是春分清明时节该不远了我居然也听懂了广东的乡音当雨水把莽莽大地译成青色的语言喏!你说,福田村再过去就是水围故国的泥土,伸手可及但我抓回来的仍是一掌冷雾后记:1979年3月中旬应邀访港,十六日上午余光中兄亲自开车陪我参观落马洲之边界,当时轻雾氤氲,望远镜中的故国山河隐约可见,而耳边正响起数十年未闻的鹧鸪啼叫,声声扣人心弦,所谓“近乡情怯”,大概就是我当时的心境吧。

注:洛夫,台湾诗人。

(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手掌开始生汗”传达的是一种紧张的情绪,表达的是渴望看见却又害怕看见的心态B.白鹭“飞越深圳/又猛然折了回来”写出了诗人渴望飞到故国而不得的无可奈何的哀痛。

C.“惊蛰之后是春分”借传统节令,在时空和心理距离上营造出“伸手可及”的家乡氛围。

D.“福田村再过去就是水围”一步步逼近故国的泥土,表明游子的故乡便是广袤的祖国大地。

(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说着说着”四个字,平平而起淡淡引入,却与后面强烈的情感形成一种情感上的跌宕起伏,体现了抒情节奏的控制。

B.“鹧鸪以火发音/那冒烟的啼声”运用通感,化视觉于听觉和触觉,使得原本抽象的思乡之情多维度、立体式地传达出来。

C.同行者“竖起外衣的领子”与诗人“被烧得双目尽赤,血脉贲张”形成对比,突出了诗人望乡的情之深,思乡的意之切。

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含解析

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含解析

【语文】诗歌鉴赏 +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含分析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1.阅读下边诗歌,达成小题。

山寺夜起(清)江浸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1)“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该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妙处?请联合诗句剖析。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 ________的写作手法。

诗人“夜起”的缘故有二:怜悯眼远景,身为“ ________(”用文中词句填写)。

【答案】( 1)比喻,诗人将白色的水汽比喻成云,不单表现了水汽洁白的色彩美,同时也突出了水汽如云一般缥缈轻快的动向美。

(2)借景抒怀(寓情于景或以乐景写哀情);无家客【分析】【剖析】⑴ 句意是:那烟的颜色像云那样白,溪水潺潺流到了这荒原里的寺庙前。

运用比喻,写月光照射下的溪上水气如云样洁白,飘飘漾漾,散流在寺前。

表面看起来,这可是是自然现象,并无妙处可言。

但比第一联,却写出了水气的自然漂浮的动向之美。

并且,洁白的水气飘渺轻快、流浪无定,不由让作者联想到自己流浪无依的生活。

这一联的描绘除了用云气暗喻作者羁旅生活的特色,也是以乐景写哀情的重重一笔,妙趣横生。

⑵ 这是一首描绘羁旅游愁的诗作,当时作者遭受离乱,流浪异乡,心情孤单愁苦。

作者住在山中的野寺里,孤唯一人,对月思乡,感触出身浮沉。

整首诗借景抒怀、寓情于景,抓住富裕特色的光景来描绘孤单悲凉的出身之慨,以乐景写哀情,更见其哀 ;以月色铺设情境,则无一处不孤寂愁苦,显示出轻快和淡静。

故答案为:⑴比喻,诗人将白色的水汽比喻成云,不单表现了水汽洁白的色彩美,同时也突出了水汽如云一般缥缈轻快的动向美。

⑵ 景抒怀(寓情于景或以乐景写哀情);无家客。

【谈论】⑴ 考生要正确理解诗歌的内容,正确掌握诗人的感情,注意对重点诗句的赏析,在赏析时必定要联合诗句内容进行剖析。

⑵ 考生在平常要熟知诗歌的每个重点,以及每种题型的答题模式。

2.阅读下边诗歌,达成题目。

诗歌鉴赏习题及答案

诗歌鉴赏习题及答案

诗歌鉴赏习题及答案诗歌鉴赏习题及答案诗歌鉴赏习题及答案1敷浅原①见桃花刘次庄桃花雨过碎红飞,半逐溪流半染泥。

何处飞来双燕子?一时衔在画梁②西。

注释①敷浅原:古地名,在今江西境内。

②画梁:彩绘屋梁。

1.有人评价本诗“避俗避熟”、自出心裁,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2.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和志趣?(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1.答案:示例一,立意新颖,跳出借落花写惜春或伤春之情的窠臼,通过写飞花的活泼灵动和美好际遇来抒写情志,不落俗套。

示例二,构思独辟蹊径,别出心裁,将桃花飘落与燕子衔花联系起来,写飞花的经历曲折有致。

示例三,发现独到,捕捉飞燕衔花的细小情景,并从中发现其审美价值,独具慧眼。

评分:答对一种示例即得2分。

意思对即可。

2.答案: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执着追求。

评分:情感、志趣各占1分,共2分。

意思对即可。

诗歌鉴赏习题及答案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清平乐辛弃疾校检山园,书所见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

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

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注】①校检山园:校检,这里指游览。

山园,是作者淳熙八年(1181年)罢官后在带湖新建的一座宅地,因在山旁,故自称山园。

这首词约作于淳熙十一年。

②社肉:祭神用的肉。

③床:指“糟床”,是一种榨酒器具。

这首词中最能表现作者心情的是哪两个字?请指出,并说说你的理解。

【译词】清平乐辛弃疾山园里松竹长势茂盛遮云蔽日,经历过许多事情今天已很满足。

2020年语文高中学业水平知识整合专题:诗歌鉴赏(附答案)

2020年语文高中学业水平知识整合专题:诗歌鉴赏(附答案)

6.告慰平生的喜悦
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辛弃 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五)送别之情
分类
示例
1.依依不舍的留恋
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
2.情深意长的勉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坦陈心志的告白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4.思乡念亲之情
李白《渡荆门送别》
5.漂泊哀伤之情
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行》
照应 对前面所写作必要的回答。紧凑严 谨
续上表 分类
修辞手法
概念 比喻 借代 夸张 对偶
比拟
排比
说明 化抽象为形 象:含蓄生动 形象 使语言精炼含 蓄 有突出鲜明地 表达事物的作 用 语言简练整齐 对称,意义集 中含蓄 促使读者产生 联想,使描写 的对象形象生 动
语气连贯,加 强语势
人间。 楚江微雨里,建 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 冥鸟去迟。
记叙
记述人物的经历或事件的发展变化 过程
议论 对人或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作用等 所表示的意见
描写 侧面 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 描写 象更鲜明突出
正面 描写
动静结 合
对事物景物作动态 静态描写,两者相 互映衬,构成情趣
示例 楼船夜雪瓜洲 渡,铁马秋风大 散关。 落红不是无情 物,化作春泥更 护花。 大漠风尘日色 昏,红旗半卷出 辕门。 人闲桂花落,夜 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 鸣春涧中。
方式
的爱憎、喜怒哀乐
等主观感情的抒情
方式
对某种景象或某种
客观事物有所感触
借景抒 情
时,把自身所要抒 发的感情、表达的 思想寄寓在此景此
物中,通过描写此
景此物予以抒发
将个人之“志”依

诗歌鉴赏作用题答题模板解析

诗歌鉴赏作用题答题模板解析
(2)这首诗描写了北周大军时空迥异的“三部曲”,请用小标题概括“三部曲”。
(3)有人认为此诗的最后三字“不解围”最为巧妙,请结合全诗进行赏析。
8.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春尽日天津桥醉吟偶呈李尹侍郎①
(唐)白居易
宿雨洗天津,无泥未有尘。
初晴迎早夏,落照送残春。
兴发诗随口,狂来酒寄身。
水边行嵬峨,桥上立逡巡。
阮籍这首咏怀诗表面上看是在写鸿鹄而实际上托物言志通过对鸿鹄高飞远举远离尘嚣精食高宿的描绘表达了自己遁世超逸不为世俗网罗的志向同时结尾两句从描写中荡开一笔以激烈慷慨的语气抒发了对于乡曲之士为了个人私利携手言誓的蔑视隐含了对于门阀士族结党营私的丑恶的批判
诗歌鉴赏作用题答题模板解析
一、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3)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评价阮籍的诗“阮旨遥深”。请结合这一观点赏析本诗。
4.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醉落魄①
范成大
栖鸟飞绝,绛河②绿雾星明灭。烧香曳簟眠清樾③。花影吹笙,满地淡黄月。
好风碎竹声如雪,昭华④三弄临风咽。鬓丝撩乱纶巾折。凉满北窗,休共软红⑤说。
【注释】①此词写于作者归隐石湖后。②绛河:天河。③樾:交相掩映的树木。④昭华:古管乐器名,此处指笙。⑤软红:红尘,指热衷于功名利禄的人。
B.上片第三句,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异曲同工,都写出梅花的美丽与清高孤绝。
C.下片第一、二句写梅花与人的互动。正因为花香清雅而幽远,女子便纷纷把梅花装饰在头发上,一个“先”字强调了它与“众芳”的区别。
D.整首词始终围绕梅花来写,赞誉梅花的品格。词人一生仕途坎坷,以梅花自喻,寄托自己深沉的感情。
云外哀鸿,似替幽人语。归不去,乱山无数,斜日荒城鼓。

尖子生培优阅读训练四年级语文答案

尖子生培优阅读训练四年级语文答案

尖子生培优阅读训练四年级语文答案1、63. 下列选项中,加双引号字词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单选题] *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B、“斗”折蛇行C、“箬篷”覆之。

D、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正确答案)2、1《我的母亲》中“母亲笑了。

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愣住了。

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

”这句话运用了动作、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对儿子回家过年的喜悦,得知儿子即刻就要返校的惊讶及无奈。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3、1词鼎盛于唐代,它分小令和长短句。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4、下列人物中不属于金陵十二钗的是( ) [单选题] *A.王熙凤B.李纨C.薛宝钗D.刘姥姥(正确答案)5、1《我的母亲》中“母亲笑了。

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愣住了。

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

”这句话运用了动作、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对儿子回家过年的喜悦,得知儿子即刻就要返校的惊讶及无奈。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6、椽的正确读音是()[单选题] *chuānchuànchuǎnchuán(正确答案)7、16.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热忱(chéng)瞥见(piē)棱角(líng)不修边幅(fú)B.雕镂(lóu)粗犷(kuàng)筵席(yán)孜孜不倦(zhī)C.舵手(duó)萌发(méng)拘泥(nì)信手拈来(niān)(正确答案)D.汲取(xī)徘徊(huái)契合(qiè)味同嚼蜡(jiáo)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单选题] *A.孰(谁,哪一个)能无感其闻道也固(本来)先乎吾B.彼(那些)童子之师夫庸(岂,哪)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C.余嘉(赞赏)其能行古道士大夫之族(类、辈)D.作《师说》以贻(赠送)之是故无(没有)贵无贱(正确答案)9、1《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普遍运用赋、比、兴的手法,语言以四言为主,其中不少篇章采用重章叠句的艺术形式。

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

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

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一、诗歌鉴赏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春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中的“________”三个字,写出了战乱时间之长;“抵万金”形容家书珍贵,表达了作者________的思想感情。

(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一名句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

【答案】(1)连三月;对家乡,和亲人强烈思念(2)国都沦陷而山河依旧,春天来临却荒草满目,这种反差强烈的景物描写手法。

痛彻地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⑴“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诗人想到:战火已经连续不断地进行了一个春天,仍然没有结束。

想起自己流落被俘,扣留在敌军营,好久没有妻子儿女的音信,他们生死未卜,也不知道怎么样了。

要能得到封家信多好啊。

“家书抵万金”,含有多少辛酸、多少期盼,反映了诗人在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

战争是一封家信胜过“万金”的真正原因,这也是所有受战争追害的人民的共同心理,反映出广大人民反对战争,期望和平安定的美好愿望,很自然地使人产生共鸣。

⑵“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诗篇一开头描写了春望所见:山河依旧,可是国都已经沦陷,城池也在战火中残破不堪了,乱草丛生,林木荒芜。

一个“破”字使人触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又令人满目凄然。

诗人写今日景物,实为抒发人去物非的历史感,将感情寄寓于物,借助景物反托情感,为全诗创造了一片荒凉凄惨的气氛。

“国破”和“城春”两个截然相反的意象,同时存在并形成强烈的反差。

“城春”当指春天花草树木繁盛茂密,烟景明丽的季节,可是由于“国破”,国家衰败,国都沦陷而失去了春天的光彩,留下的只是颓垣残壁,只是“草木深”。

“草木深”三字意味深沉,表示长安城里已不是市容整洁、井然有序,而是荒芜破败,人烟稀少,草木杂生。

故答案为:⑴连三月;对家乡,和亲人强烈思念。

语文高中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

语文高中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

语文高中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一、高中语文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各题。

平凉①李攀龙春色萧条白日斜,平凉西北见天涯。

惟余青草王孙路,不属朱门弟子家?宛马如云开汉苑②,秦兵二月走胡沙。

欲投万里封侯笔,愧我谈经鬓有华。

注:①平凉在汉唐盛世时并不属于边塞地界,明王朝时嘉峪关以外大片土地尽失,平凉渐渐成了边塞,而且平凉在明朝时属于陕西。

②“汉苑”原指汉朝马苑,这里借写明代平凉府的大牧马场。

(1)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描绘冷落、寂寥的平凉春色,荒芜的边城蒙上了一抹灰暗、冷峻的色调,寄情于景,景中有情。

B.颔联不露雕琢痕迹,貌似平淡无奇,实则在特定图景中,包含着诗人对人世沧桑的深沉回顾和感叹。

C.颈联抚今追昔,借助想象,用精炼的语言描绘出秦汉强盛时军队在边关塞外沙漠中驰骋作战的图景。

D.本诗用词准确富有表现力,如“宛马如云”,描绘出战马迅猛奔跑如彤云翻滚的情景,极具动态感。

(2)尾联突出使用了怎样的抒情手法来表现诗人复杂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2.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咏梅【宋】王安石颇怪梅花不肯开,岂知有意待春来。

灯前玉面披香出,雪后春容取胜回。

触拨清诗成走笔,淋漓红袖趣传杯。

望尘俗眼那知此,只买夭桃艳杏栽。

(1)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借对梅花迟迟不肯开放的不解,突显梅花“有意待春来”的志向。

B.颔联用拟人手法写梅花的高洁幽香和不畏严寒傲雪独放的品格与神韵。

C.颈联写梅花触发作者诗兴,笔走龙蛇,唤酒畅饮而弄湿了自己的衣袖。

D.该首诗运用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借物言志,意味深远。

(2)中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金塘路中李群玉①山连楚越复吴秦,蓬梗何年是住身。

黄叶黄花古城路,秋风秋雨别家人。

冰霜想度商於②冻,桂玉③愁居帝里贫。

十口系心抛不得,每回回首即长颦。

[注]①李群玉(808-862),字文山,澧州(今湖南灃县)人,晚唐诗人,工书能诗,不乐仕进。

高一语文诗歌鉴赏习题及答案与做题技巧5篇

高一语文诗歌鉴赏习题及答案与做题技巧5篇

高一语文诗歌鉴赏习题及答案与做题技巧5篇第一篇:高一语文诗歌鉴赏习题及答案与做题技巧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末复习——古诗鉴赏班级姓名知识储备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

3.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等。

4.篇章结构: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5.思想感情有: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6.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特别注意:①要向诗题、作者、注释要信息;②要敢于大胆使用名词术语,不懂也要装懂。

③要引用诗中内容,切忌只答术语而不作分析。

④仔细阅读全诗,注意诗中出现的意象(即包含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调动常识储备,揣摩形象的象征意味。

⑤要恰当评价,切忌人为拔高。

围绕人之常情考虑诗歌的感情基调。

诗歌鉴赏表达程式: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高中语文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

高中语文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

高中语文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一、高中语文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浪淘沙令王安石伊吕两衰翁,历遍穷通。

一为钓叟一耕佣。

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

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

兴王只在谈笑中。

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咏史怀古的作品,首句歌颂了“历遍穷通”的伊尹和吕尚,展示了一代政治家鉴古论今的真实感情。

B.“若使当时身不遇”词人为伊尹和姜子牙感到庆幸,也为没有被知遇的英雄而惋惜。

C.下阕首写君臣遇合的偶然性,可是一旦“遇合”就会“风虎云龙”,使国家兴盛。

D.本诗用典贴切,借用历史中二位“英雄”,抒发自己郁郁不得志的情感。

(2)某位评论家说:“二翁合也,均本诗之□□也”,这两个字是本词的词眼。

你知道词眼是什么吗?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花犯·苔梅①王沂孙②古婵娟③,苍鬟素屬,盈盈瞰流水。

断魂十里。

叹绀缕飘零,难系离思。

故山岁晚谁堪寄。

琅玕④聊自倚。

谩记我、绿蓑冲雪,孤舟寒浪里。

三花两蕊破蒙茸,依依似有恨,明珠轻委。

云卧稳,蓝衣正护春憔悴。

罗浮梦⑤半蟾挂晓,幺凤冷、山中人乍起。

又唤取、玉奴⑥归去,余香空翠被。

注:①范成大《梅谱》云:“古梅……又有苔须,垂于枝间,或长数寸,风至绿丝飘飘可玩。

”②王沂孙,宋末元初词人。

本词当作于德佑二年三月宋奉表降元、临安失守后。

③婵娟:形态美好。

④琅玕:翠竹。

⑤罗浮句:罗浮梦,梅花梦。

半蟾,弯月。

幺风,状如凤凰而小,故称幺凤。

⑥玉奴:南朝齐东昏侯妃潘氏小字玉儿,齐亡后义不受辱而死。

(1)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三句描写苔梅苍古清奇的美好形态,苔须如发衬其素色雪容,流水清澈映其盈盈清姿。

B.词人暮年遭家国丧乱,见苔须飘零更觉孤寂,不禁忆起寒浪孤舟,身披绿蓑寻梅的情景。

C.“云卧”表梅之高洁,“蓝衣”写苔丝的形状,“护春憔悴”的悲吟中透露出感伤的心境。

(语文)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解析(2)

(语文)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解析(2)

(语文)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解析(2)一、诗歌鉴赏1.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咏梅【宋】王安石颇怪梅花不肯开,岂知有意待春来。

灯前玉面披香出,雪后春容取胜回。

触拨清诗成走笔,淋漓红袖趣传杯。

望尘俗眼那知此,只买夭桃艳杏栽。

(1)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借对梅花迟迟不肯开放的不解,突显梅花“有意待春来”的志向。

B.颔联用拟人手法写梅花的高洁幽香和不畏严寒傲雪独放的品格与神韵。

C.颈联写梅花触发作者诗兴,笔走龙蛇,唤酒畅饮而弄湿了自己的衣袖。

D.该首诗运用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借物言志,意味深远。

(2)中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2.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幽州夜饮(唐)张说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

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

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1)上面诗歌中的对仗有几联?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一联B.两联C.三联D.四联(2)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凉风、夜雨、寒林等意象,渲染出悲凉的气氛。

B.颈联“迟暮”二字凸显出时光流逝人生易老的忧伤。

C.尾联以感叹的语气,充分表现了对皇恩浩荡的感激。

D.本诗以景起笔以情结笔,层层推进,结构自然流畅。

(3)前人评价颈联“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豪壮中寓悲凉,请加以评析。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水调歌头·焦山吴潜铁瓮古形势,相对立金焦。

长江万里东注,晚吹卷惊涛。

天际孤云来去,水际孤帆上下,天共水相邀。

远岫忽明晦,好景画难描。

混隋陈,分宋魏,战孙曹。

回头千载陈迹,痴绝倚亭车。

惟有汀边鸥鹭.不管人间兴废,一抹度青霄。

安得身飞去,举手谢尘嚣。

【注释】①铁瓮:镇江古名铁瓮城。

②金焦:金山和焦山。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开篇写古城镇江的地理形势,长江滚滚东流,金山、焦山相对屹立,读来气势雄伟。

B.上片中“孤帆上下”写行船在浪涛中起伏,通过视觉感受写出了长江壮阔苍茫,亦有孤立无助之感。

(2021年整理)高一语文诗歌鉴赏习题及答案与做题技巧

(2021年整理)高一语文诗歌鉴赏习题及答案与做题技巧

(完整版)高一语文诗歌鉴赏习题及答案与做题技巧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版)高一语文诗歌鉴赏习题及答案与做题技巧)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版)高一语文诗歌鉴赏习题及答案与做题技巧的全部内容。

(完整版)高一语文诗歌鉴赏习题及答案与做题技巧编辑整理:张嬗雒老师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到文库,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我们任然希望(完整版)高一语文诗歌鉴赏习题及答案与做题技巧这篇文档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我们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到下面的留言区,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下载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 <(完整版)高一语文诗歌鉴赏习题及答案与做题技巧> 这篇文档的全部内容。

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11分)西江月秋兴程馞尽日荷锄治圃,有时捉杖寻泉。

山翁招我坐桥边.笑指菊花开遍。

隔岸重重竹树,近溪点点潭烟。

滩头流下小鱼船。

转过芦花不见.[注]程馞:字墨仙,明朝休宁人。

5。

(1)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作者通过“山翁”的形象寄托的思想情感。

(5分)6。

(2)词的下阕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简要分析。

(6分)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村行-王禹偁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1)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2)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历来为人称道,誉为“绘景佳句”.请简要分析这两联的写作手法.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高三语文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技巧讲解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高三语文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技巧讲解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高三语文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技巧讲解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夜①杜甫绝岸风威动,寒房烛影微。

岭猿霜外宿,江鸟夜深飞。

独坐亲雄剑,哀歌叹短衣。

烟尘绕阊阖②,白首壮心违。

【注释】①此诗为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

当时军阀混战,外族入侵。

②阊阖:阊阖门原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天门,后泛指宫门或京都城门,借指京城、宫殿、朝廷等。

(1)诗的前两联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2)诗的后两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程刘二侍郎兼独孤判官赴安西幕府李白安西幕府多材雄,喧喧惟道三数公。

绣衣貂裘明积雪,飞书走檄如飘风。

朝辞明主出紫宫,银鞍送别金城空。

天外飞霜下葱海①,火旗云马生光彩。

胡塞清尘几日归,汉家草绿遥相待。

【注】①葱海:指葱岭一带,在今新疆西南。

唐代安西都护府在此设葱岭守促。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送别诗,却没有一般送别诗的伤感之意,而是洋溢着昂扬向上的达观情绪。

B.诗歌选取了“积雪”“银鞍”“绿草”“火旗”等意象,色彩鲜明,使诗歌的画面感极强。

C.诗歌首先极尽笔墨夸赞了友人,然后又描写了离别时的情景,最后又预祝朋友凯旋。

D.诗歌最后两句写友人希望早日扫净胡尘归来,并且期待能在草绿时节和诗人相会(2)诗中三位友人有哪些共同特点?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牧童词①张籍远牧牛,绕村四面禾黍稠。

陂中饥鸟啄牛背,令我不得戏垅头。

入陂草多牛散行,白犊时向芦中鸣。

隔堤吹叶应同伴,还鼓长鞭三四声。

牛牛食草莫相触,官家截尔头上角!②【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后。

②北魏时,拓跋辉出任万州刺史,从信都到汤阴的路上,因为需要润滑车轮的角脂,派人到处生截牛角,吓得老百姓不敢把牛放出来。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交代了牧童远牧的原因:村子四周禾黍稠密,怕牛吃了庄稼。

高中诗歌鉴赏题及答案解析

高中诗歌鉴赏题及答案解析

高中诗歌鉴赏题及答案解析1. 《静夜思》-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答案解析这是一首流传甚广的古诗,其主题是思乡之情。

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床前明月光和低头思故乡的描写,表达了在他远离家乡的时候,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诗人运用了简洁而形象的词句,如“床前明月光”、“低头思故乡”,将情感表达得非常直接明了。

通过诗人的思乡之情,读者能够感受到一种寂寥、孤独的情绪。

2. 《登黄鹤楼》- 崔颢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答案解析这首诗是崔颢在登上著名的黄鹤楼时的感受和思考。

诗人通过描写黄河入海流和白日依山尽的景象,表达了对大自然壮丽景色的赞美和对世界的向往。

诗中的“白日依山尽”和“黄河入海流”是诗人通过描绘大自然的景象来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的手法。

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则暗示了诗人对于世界的无限向往和追求。

3. 《鹿柴》- 王之涣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答案解析这首诗主要描绘了一幅寂静而美丽的山林景象。

诗人通过描写空山不见人,但能听见人语响,以及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的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静谧和美丽。

诗人运用了“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等词句,刻画出了一种宁静、幽静的景象。

通过描写自然景色中的寂静和人类活动的痕迹,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寂静美的追求。

4. 《江雪》-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答案解析这首诗通过描绘冬天江雪下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于清净宁静的向往和对孤独独立生活的选择。

诗人通过“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等描写,展现了一种人迹罕至的场景,凸显了大自然冬季的寂静和人类离世喧嚣的对比。

而“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则描绘了一个老人独自在江雪中垂钓的情景,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于孤独而独立的生活方式的追求。

5. 《春晓》- 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答案解析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清晨景象,表达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过度诠释
【例15】以"平"写出水面的静,写出诗人的内心向往,不愿再涉入官场。以"垂柳"写出动态,忽来的东风扰乱心绪,但还是不愿放弃其心中向往。
【病症】该考生脱离诗歌文本,毫无根据地得出诗人"不愿再涉入官场"又"不愿放弃其心中向往"的结论。
【得分】2分。
【例16】本诗中作者以水平如镜描绘了祖国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又以东风舞杨柳、荷心万点声表达了自己心中的豪情壮志。
【例13】前两句写水平如镜,用比喻手法写出雨后池水的静;后两句写风起垂杨舞,以拟人手法写动。"荷心万点声"更表现出风吹过水面的点点风光,以青蛙的叫声衬托出池塘的静。
【病症】该考生缺"动静结合"的要点。
【得分】4分。
【例14】"静":以"明镜"作喻写出池塘的平静;"动":以"万点声"的形象动态写出池塘的动。作者以"动"和"静"来写出自己内心的心绪,突出文意,表达了作者心绪不定。静是闲静淡雅,动是豪迈壮阔,说明作者的远大抱负。
【得分】5分。
【处方】文学常识、文体常识,是语文学习中最基础的知识,是不需要花多少时间就能掌握的知识。如果因这个原因而被扣分,实在太不应该,所以平时要细心一点,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四、无中生有
【例7】雨后,到处空气清新,水面上的叶子更加苍翠,池塘里的水也更绿了,偶尔也能见几只小鱼儿自由自在的游来游去,当一阵微风吹过,水面上泛起粼粼微波,一排接着一排涌向池边,回击在池中,形成回环往复的波浪。
【病症】该考生的答案中凭空冒出了"几只小鱼儿",还有"回环往复的波浪"。虽然鉴赏应允许读者创造性地理解,但高考诗歌鉴赏更主要属于"还原性鉴赏",即尽可能还原诗歌的原貌,"理解作者的理解",这是由现实条件下的统一考试的特性所决定了的。
【得分】2分。
【例8】雨后池上,因能使明月照下檐楹,故而静。但"东风忽来",吹动了池边的垂杨,就像月下仙子在跳舞,因此有"动",二者联系起来就似池中荷心的配角,但荷花是数不尽的,茫茫一片,才显得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过度诠释,又可称为"妄想狂式的诠释"。判断某种诠释是否"过度"的原则是:没有比此更加简单的解释、要与别的根据相吻合。
在诗歌鉴赏中,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也可以是多元的,但必须紧贴诗歌文本(包括诗前小序、诗后注释),无论什么样的理解,得出的结论必须是有根据的,即必须能够说出哪些诗句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还有哪些地方可以支撑这个结论;这个结论是否是从该诗歌文本出发的最简洁经济的理解。
【处方】对此病症,首先需要的是踏踏实实的学习态度,平时马虎,考场就会出差错;答题时,一定要认真审题,弄清命题人要求自己回答什么,从哪个角度去回答,有什么特殊的要求。
六、要点残缺
【例11】这首诗动静结合,以动衬静,表现了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烘托出恬静淡雅的氛围。全诗的主旋律是静,写"动"是烘托池塘的静,并且洋溢出一派生机勃勃的万物复苏的景象,动静结合,妙不可言!
【得分】3分。
【处方】三百六十行,行行有"行话"。"行话"就是专业术语,诗歌鉴赏也有一些专业术语。说"外行话"是解答诗歌鉴赏主观表述题的大忌。表现手法方面的术语主要有"动静结合"、"以动衬静"、"情景交融"、"寓情于景";语言评价方面的主要有"激越高亢"、"清婉秀丽"、"平实质朴"、"含蓄隽永"、"清新雅致"、"形象生动"、"绚丽飘逸"、"粗犷豪放"、"缠绵哀怨"、"含蓄蕴藉"、"悲怆幽怨"、"用语华丽,极尽铺陈之能事"、"用语平易,含义隽永"等;意境及思想感情方面的主要有"压抑"、"沉郁"、"欢快"、"雄阔"、"委婉"、"含蓄"、"空灵"、"直率"、"自然"、"风趣"、"平淡"和"雄壮激越"、"娇美秀丽"、"婉转缠绵"、"苍凉悲怆"、"凄凉冷清"、"明丽清新"、"平和恬淡"等,此外思想感情有时还有层次,主要术语有"层层拓展、深入"、"感情渐起波澜"等等。
【病症】该考生答题思路清晰、要点齐全,但却毫无根据地得出作者"心如止水,厌倦了战争,希望过上平静的生活"的结论。
【得分】5分。
【处方】对文学文本(包括诗歌)的解读,可以是多元(多个角度、多个方向)的,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个文学文本正是由于有了读者的积极参与,才产生了其思想的、精神的、审美的价值。但这种多元理解是有基本倾向的,哈姆雷特就是哈姆雷特,不会变成堂吉诃德,不会变成贾宝玉。如果你眼中的哈姆雷特变成了唐吉诃德、贾宝玉,那就是过度诠释。
答这一个题的要求是在读懂的基础上,用清晰、准确地语言表述出来。其表述思路是:怎样写"静"--怎样写"动"--怎样体现"动静结合"。三个要点答到一个给2分,缺乏分析扣2分,存在其他问题酌情扣分。
【参考答案】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病症】该考生竟然从水平如镜看到了"祖国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从"东风舞杨柳、荷心万点声"体会到了作者心中的"豪情壮志"。同时未用术语、缺"动静结合"要点
【得分】2分。
【例17】前一句从静态写出雨后水面平静,静得照出了檐楹,表现诗人的心情很静;后一句从动态写出风起垂杨舞,荷花在点头的声音,表现出诗人的烦燥不安。
【病症】该考生答题思路较清晰,但对诗歌第二句意思的理解有误,将原诗句"淡磨明镜照檐楹"理解为"使明月照下檐楹",即使是笔误,将"明月"写成"明镜",理解也是错误的,原诗句的意思是平静的湖面像一面明镜可以映照出岸边的檐楹,而不是真正有一面明镜。这两种情况都属于"无中生有"。
【得分】5分。
【处方】[例7]和[例8]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无中生有"。[例7]含有创造性阅读的成分,[例8]属于理解偏差。因此,应该分别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或明白统一考试的特性,或认真理解诗句的基本意思。
三、常识错误
【例5】诗第一句写池塘水平如镜,是从"静"写,第二句写东风吹起垂杨和荷花,是写"动",整首诗动静结合,相得益彰,表现雨后池塘上的清新闲适。
【病症】该考生犯了一个常识性错误,即关于诗歌句数的划分。按照该考生的理解,这首诗一共只有两句。这种错误太明显。
【最后得分】5分。
八、缺乏分析
【病症】该考生实际上只答了一个要点--"动静结合",而缺"怎样写静"、"怎样写动"两个要点。
【得分】2分。
【例12】前两句写静,后两句写动。写出了小雨时节的气氛,对东风吹垂杨,以拟人的平淡来描写,文中也用了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春色。
【病症】该考生缺"动静结合"的要点。
【得分】3分。
【病症】该考生在表述第二、三个要点时,没有明确点出"动"和"动静结合"。
【并发症】无中生有("鱼翔浅底")
【得分】2分
【例3】一池塘水,平若明镜,倒映出岸边的檐楹,明净而恬淡。微风忽起,吹皱平静的水面,岸边垂杨随风起舞。池水、垂杨、荷心相映成趣。
【病症】该考生对这首诗的理解比较正确,语言表述较生动(如"平若明镜"、"明净而恬淡"、"相映成趣"),但没有点出"动"、"动静结合"。
【并发症】常识错误(绝句没有"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之分,单独一个句子也不成"联")。
【得分】4分。
【例2】水面的波光粼粼、鱼翔浅底,正是微风拂动吹起的朵朵涟漪,明镜一般可照射出檐楹的影子,由下及上,由上到下地写到东风垂杨舞,风过池面,荷心声音起伏,更勾画出一幅静谧的池塘与大自然风声结合的画面,拟人、比喻使画面美丽动人。
【病症】该考生缺"动静结合"的要点。
【得分】4分。
【处方】在高考命题中,主观表述题分值的分布并不是随意的,而往往是根据答案要点来给分的;高考阅卷时的通行规则是"靠点给分",答到一个要点给一个要点的分。所以,在复习应考中要在动笔前想清楚答案应有几个要点,每个要点的内容是什么,可以自己先给自己的答案试着评一下分。从命题人、阅卷人的角度来审视自己的答案要点是否齐全。
【得分】2分。
【例10】像镜子一样的水面,没有一点涟漪,叫人心情平复;而东风一起,倒垂的杨柳随风飘舞,使人心情愉快。作者都是以轻松的心情书写此诗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