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镇痛评估规范
术后镇痛治疗管理规范与流程
术后镇痛治疗管理规范与流程依据《关于印发加强和完善麻醉医疗服务意见的通知》(国卫医发〔2018〕21号)、《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2016年修订)的要求,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此制度。
临床麻醉和术后镇痛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术后镇痛是提高围手术期病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环节,理应予以重视。
术后镇痛管理主要是指病区使用镇痛泵的规范化管理问题,我院为体现医疗人性化服务,开展术后镇痛工作,有效地减少病人的痛苦,对病人的术后恢复起到积极的帮助作用。
为规范术后镇痛泵的使用,不断改进疗效、积极预防并发症、了解患者使用情况。
我院根据上级国家卫健委门及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范,具体如下:一、建立健全病区使用管理制度建立麻醉科术后镇痛管理档案,建立镇痛泵使用登记表,表格内容包括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住院号,麻醉方式、疾病诊断、手术方式、镇痛途径、镇痛时间、镇痛效果以及有无并发症等观察项目。
所有术后镇痛的病人都建立登记表,登记表的内容项目要认真填写完善,以备记录使用。
二、保障各项管理制度的落实1、严格掌握镇痛泵使用适应症,根据病人身体情况,病情需要使用镇痛泵,严禁扩大镇痛使用范围。
2、严格查对制度,强化麻醉师责任感,操作中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
3、严格控制镇痛泵的药物配比,严禁超剂量使用镇痛药品。
4、严格执行镇痛泵使用中查对制度,加强镇痛泵使用中的管理,病人术毕回病房,麻醉医师检查每例病人镇痛泵是否正常输注、定时观察药液的剩余剂量,输注部位有无红、肿、皮肤过敏、出血、渗液、针头脱落等情况,并记载在病人访视记录中。
5、严密监测病人,警惕镇痛泵使用期间病人并发症的发生。
详细向病人说明使用方法、操作原理和注意事项,取得病人的配合。
告知病人勿随意调节镇痛泵上的按钮,出现疼痛时遵医嘱进行调节,出现并发症应及时分析原因,认真检查镇痛泵各项参数及输注程序。
三、建立术后疼痛病人管理工作流程病人返回病房后病房医师和病房护士首先与麻醉医师严格交接班,了解手术方式、麻醉方法、PCA 泵(自控镇痛泵)药物配比情况、锁定时间、PCA 泵开放情况,病房医生告知病人及家属镇痛泵使用注意事项:严禁碰撞、挂起、坠地,一旦发生立即与病房护士联系;起床活动时镇痛泵低于穿刺部位;严禁在镇痛泵上连接液体以免药液稀释影响镇痛效果;不要频繁按压镇痛泵上的追加药物剂量按钮,评估病人麻醉恢复情况、疼痛强度,疼痛为中度时可按压镇痛泵追加镇痛药,观察镇痛效果,如效果不佳可与麻醉医生联系。
疼痛规范化评估及治疗PPT课件
数字评分法(NRS)
使用0-10的数字代表不同程度的疼痛,让患 者选择最能代表自身疼痛程度的数字。
行为评估法
通过观察患者的行为表现,如面部表情、体 态姿势表
癌症疼痛评估量表
针对癌症患者的疼痛评估量表, 包括疼痛部位、疼痛性质、疼痛 程度等多个方面。
儿童疼痛评估量表
长期的疼痛。
局部药物包括外用药物、贴剂 等,适用于缓解局部疼痛。
非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包括物理治疗、 按摩、针灸、认知行为疗 法等。
物理治疗包括热疗、冷疗、 电刺激等,有助于缓解肌 肉疼痛和关节炎症。
按摩可以放松紧张的肌肉, 缓解疼痛。
认知行为疗法可以帮助患 者调整心理状态,减少焦 虑和抑郁,从而缓解疼痛。
针对儿童患者的疼痛评估量表, 包括面部表情评分法、儿童自评 疼痛量表等。
03 疼痛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01
02
03
04
药物治疗是疼痛治疗中最常用 的方法之一,包括口服药物、
注射药物和局部药物等。
口服药物包括非处方药如布洛 芬、对乙酰氨基酚等,以及处 方药如阿片类药物、抗抑郁药
等。
注射药物包括局部麻醉药、糖 皮质激素等,用于缓解短期或
疼痛规范化评估及治疗ppt课件
目录
• 引言 • 疼痛的分类与评估 • 疼痛的治疗方法 • 疼痛规范化评估及治疗的实施 • 案例分享与讨论
01 引言
疼痛的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疼痛是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体验 ,通常由组织损伤或潜在的组织损伤 引起。
重要性
疼痛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机制,能够 提醒我们避免或减少伤害。然而,当 疼痛持续存在或过于剧烈时,它会对 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住院患者疼痛评估与护理指导意见
住院患者疼痛评估与护理指导意见疼痛是医学界长期关注的重要课题,全美保健机构评审联合委员(JCAHO)于1995年正式将疼痛确定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以后的第五生命体征。
调查研究表明,在生理舒适中患者将无痛放在了需求首位。
疼痛评估是规范性疼痛处理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为进一步规范疼痛护理评估与管理,山东省护理质控中心现就住院患者疼痛护理评估规范工作提出以下指导意见,各医院可参照执行。
一、定义及相关概念(一)疼痛指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而引起的不愉快的主观感受和情感体验。
(二)简易评估使用疼痛评估工具,准确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
(三)综合评估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部位、性质、持续时间、发生频率、加重或缓解因素、伴随症状、疼痛对日常工作生活的影响、对睡眠的影响、既往疼痛病史、药物治疗史、治疗效果和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等。
二、评估原则护理人员应当尊重患者有得到合适的疼痛评价和止痛的权利,应遵循患者的主诉是诊断患者有无疼痛及疼痛程度的主要依据的评估原则,全面、动态的评估患者疼痛的发作、治疗效果及转归,并进行实时记录。
(-)应选择合适的评估工具进行简易评估。
(二)根据患者疼痛程度、镇痛措施实施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三)评估应贯穿治疗的全过程。
三、评估工具选择评估工具分为疼痛程度自评工具和疼痛程度他评工具。
自评工具推荐使用数字评分(NRS)、口述分级(VRS)、改良面部表情疼痛评估(FPS-R)、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他评工具推荐使用成人疼痛行为评估量表或小儿疼痛行为评估量表。
(-)疼痛程度评估首选自评工具1.NRS(数字疼痛分级法):可用于理解数字并能表达疼痛的患者, 将疼痛程度用0-10共11个数字表示,0表示无疼痛,10表示最剧烈的疼痛;0-10之间,数字越大,疼痛程度越重。
由患者根据其疼痛程度选择相应的数字。
NRS简单实用,易于记录,在临床和科研中使用较为广泛;2.VRS(口述分级评分法):可用于理解文字并能表达疼痛的患者, 根据患者对疼痛的表达,将疼痛程度分为无痛、轻度疼痛、中度疼痛、重度疼痛。
疼痛评估
疼痛治疗的障碍因素
医务人员方面的障碍
• • • • • • 缺乏疼痛治疗方面的知识 对疼痛评估不足 担心药品管理问题 恐惧病人"成瘾" 担心止痛药的副作用 担心病人对止痛药产生耐受性
疼痛治疗的障碍因素
病人方面的障碍
不愿叙述自己的疼痛
• 担心分散医生治疗疾病的注意力 • 担心疼痛是病情恶化的症状
•(3)适用于7岁以上病人.不宜用于老年人,老年人准确标定坐标 位置的能力不足。VAS简单易行、有效,相对比较客观而且敏感 ,在表达疼痛强度时,是一种较少受到其他因素影响的测量方法 ,广泛用于临床
口述描绘评分法
• 口述描绘评分法(verbal rating scales,VRS) 由医生在问诊时列举诸如烧灼 痛、锐利痛和痉挛痛等一些关键词,让病人从中选择来形容自身疼痛。通常 按从疼痛最轻到最强的顺序排列,最轻程度疼痛的描述常被评估为0分,以后 每级增加1分,因此每个形容疼痛的词都有相应的评分,以便于定量分析疼痛 。
• 【注意事项】 • (1)等级的划分常常是取决于病人自身的经验,而非自发 的临床疼痛。 • (2)在采用不同的口述描绘评分法时,它们的结果难以相 互比较。 • (3)该方法的次序性度量仅能为疼痛感觉程度提供级别次 序,而非疼痛程度变化的数字表达。 • (4)对细微的感觉变化不敏感,并且易受情感变化的影响 。
疼痛强度的评估
• 疼痛评分量表的选择
• 五项标准(Jensen 1986): 易于管理和评分 错误应用的比率 灵敏性(统计的能力) 灵敏性(合用的类型数目) 与用其他量表所得结果的相互关系
疼痛评估对象
• 对所有病人进行疼痛筛查
• 对存在疼痛的病人需要重点关注
–关注:肿瘤、术后、应用止痛药前后 –关注:非上述范围,但处于疼痛状态的患者,如创伤、 有创操作、疾病等
关于印发术后镇痛操作规范及流程的通知
关于印发术后镇痛操作规范及流程的通知各临床科室:术后疼痛是手术后即刻发生的临床最常见最需紧急处理的伤害性急性疼痛。
术后镇痛是麻醉医生的重要工作,对于建立无痛医院,保证患者围术期的医疗质量与安全都有重要意义。
麻醉科医生要大力倡导手术后全程无痛、舒适化医疗理念。
一、术后镇痛要坚持患者自愿原则,安全第一的思想,保证镇痛效果,减少或避免副作用。
二、术后镇痛必须强调个体化用药,发挥团队精神,加强对病人的管理与监测,体现人性化服务。
三、术后镇痛要按照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疼痛管理专家共识》、《成人手术后疼痛处理专家共识》、《小儿术后镇痛专家共识》、《术后恶心呕吐防治专家共识》等专家意见作为依据。
四、术后镇痛实行麻醉科镇痛访视医师、经治医师随访负责制度,严格按照麻醉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和再评价机制开展工作。
即经治医师负责向家属、病人或者委托人交代术后镇痛的知情同意书内容并签字,把握适应症,穿刺置管固定,配药、给预置量,向家属、病人或者委托人交代注意事项;在术后镇痛记录单上注明术后镇痛的类型(PCEA、PCIA)、配方、持续量、追加量(PCA), 给预置量的时间、药物;在术后镇痛随访登记本上记录时间、科别、床号、住院号、手术名称、镇痛方式等;在镇痛泵上注明患者姓名、性别、科别、床号、住院号、药物、术后镇痛的类型(PCEA、PCIA)等。
五、轮班麻醉医师负责科室全部术后镇痛病人的随访,包括加药、处理副作用和或并发症、拔泵等,评估镇痛药物效果、药量及副作用,负责与病人所在科室医生沟通交流等等;确保每天访视次数及访视质量,麻醉科常规每天两次访视,其中麻醉科医师负责每日早晨晨会交班后做晨访视并在第二天晨会报告科室术后镇痛患者情况、如有特殊情况全科讨论,每日下午下班前主管麻醉医师须再次访视病人,如遇特殊情况需向值班医生交班增加随访观察次数。
术后镇痛病人在全天出现有需要解决的问题访视医师随时处理。
术后镇痛经治医师对该病人所做的工作负责并承担责任。
术后镇痛规范管理流程图
术后镇痛规范管理流程图术后镇痛是指在手术结束后,为了减轻患者的疼痛而进行的治疗措施。
良好的术后镇痛管理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提高患者的手术恢复速度和生活质量。
下面是术后镇痛规范管理的流程图,详细介绍了术后镇痛的各个环节和措施。
1. 评估患者疼痛程度- 术后镇痛管理的第一步是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
可以使用疼痛评分工具,如VAS(可视模拟评分法)或NRS(数字评分法),来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
根据评估结果,确定患者的疼痛程度,并制定相应的镇痛治疗计划。
2. 制定个性化的镇痛治疗计划- 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镇痛治疗计划。
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史、手术类型等因素,选择合适的镇痛药物和治疗方式。
常用的镇痛药物包括阿片类药物、非甾体抗炎药、局部麻醉药等。
3. 术前教育和预防性镇痛- 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术前教育,告知患者术后可能出现的疼痛情况,并提前给予预防性镇痛治疗。
预防性镇痛可以减轻术后疼痛的程度,提高治疗效果。
4. 术中镇痛- 在手术过程中,可以采用术中镇痛技术,如硬膜外镇痛、脊髓镇痛等。
这些技术可以减轻患者的术中和术后疼痛,提高术后镇痛的效果。
5. 术后镇痛治疗- 手术结束后,根据患者的镇痛需求,及时给予镇痛治疗。
可以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镇痛药物的作用时间,制定规范的镇痛治疗方案。
同时,注意监测患者的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
6. 定期评估和调整治疗方案- 在术后镇痛管理过程中,需要定期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和治疗效果。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镇痛效果。
7. 多学科合作- 术后镇痛管理需要多学科的合作。
包括麻醉科医生、疼痛科医生、护士等专业人员的参与。
他们可以共同制定镇痛治疗方案,提供全方位的术后镇痛管理。
8. 患者教育和康复指导- 在术后镇痛管理过程中,需要对患者进行教育和康复指导。
告知患者术后镇痛的重要性和治疗效果,引导患者积极参与治疗,提高康复效果。
9. 镇痛效果评估- 在术后镇痛管理结束后,需要对镇痛效果进行评估。
疼痛评估管理规范
疼痛评估管理规范引言概述:疼痛是人类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产生重要影响。
为了准确评估和管理疼痛,医疗界制定了疼痛评估管理规范。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介绍疼痛评估管理规范的内容和要点。
一、疼痛评估的重要性1.1 疼痛评估的目的疼痛评估的目的是为了了解疼痛的性质、程度、影响和原因,以便制定合理的治疗计划和管理策略。
1.2 疼痛评估的工具常用的疼痛评估工具包括疼痛强度量表、疼痛描述量表和疼痛影响量表等,医护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评估工具。
1.3 疼痛评估的时间点疼痛评估应在患者就诊时进行,并在治疗过程中进行定期复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和管理策略。
二、疼痛管理的原则2.1 多学科团队合作疼痛管理需要多学科团队的合作,包括医生、护士、药师和心理咨询师等,以便综合评估患者的疼痛情况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2.2 个体化治疗疼痛管理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物理疗法、心理支持和康复训练等,以提供最佳的疼痛缓解效果。
2.3 综合治疗策略综合治疗策略是指综合应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如药物联合物理疗法、心理治疗与康复训练等,以提高疼痛缓解效果和减少不良反应。
三、疼痛评估管理的注意事项3.1 患者自述疼痛患者的自述疼痛是疼痛评估的重要依据,医护人员应倾听患者的描述,并记录疼痛的性质、强度、部位和持续时间等信息。
3.2 观察患者的表情和行为观察患者的表情和行为可以提供一些疼痛评估的线索,如面部表情紧张、呻吟或者躁动等,医护人员应注意观察并记录。
3.3 结合体征和影像学检查疼痛评估还可以结合患者的体征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如血压、心率、体温和X 光、MRI等,以更全面地评估疼痛的原因和程度。
四、疼痛管理的药物治疗4.1 非处方药物非处方药物包括非甾体抗炎药、麻醉药和镇痛药等,可以缓解轻度到中度的疼痛,但应注意用药剂量和不良反应。
4.2 处方药物处方药物包括阿片类药物、抗抑郁药和抗癫痫药等,适合于中度到重度的疼痛,但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并注意不良反应和依赖性问题。
术后疼痛处理的标准方法和流程
术后疼痛处理的标准方法和流程引言术后疼痛是手术患者常见的不适症状之一,有效的疼痛管理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术后疼痛处理的标准方法和流程,以帮助医护人员提供有效的疼痛管理服务。
评估疼痛程度在术后疼痛处理中,首先需要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
常用的评估工具包括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ale)和数字疼痛评分法(Numeric Rating Scale)。
通过这些评估工具,医护人员可以了解患者的疼痛程度,为后续的处理提供依据。
多模式镇痛策略术后疼痛处理中,多模式镇痛策略被广泛采用。
这种策略结合了不同的药物和非药物治疗方法,以达到更好的镇痛效果。
常用的药物包括镇痛药物、非甾体抗炎药、局部麻醉药物等。
非药物治疗方法包括物理疗法、神经阻滞等。
通过综合应用这些治疗方法,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定期评估和调整治疗方案在术后疼痛处理中,定期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和治疗效果非常重要。
医护人员应定期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其疼痛感觉和治疗效果,并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通过不断的评估和调整,可以提供更加个性化和有效的疼痛管理服务。
预防和处理并发症在术后疼痛处理中,预防和处理并发症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常见的并发症包括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
医护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症状变化,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预防和处理并发症可以有效避免术后疼痛处理过程中的风险。
结论术后疼痛处理的标准方法和流程需要医护人员充分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采用多模式镇痛策略,并定期评估和调整治疗方案。
同时,预防和处理并发症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遵循这些方法和流程,可以提供更加有效的术后疼痛管理服务,促进患者的康复。
术后镇痛管理规范
术后镇痛管理规范术后镇痛是指在手术结束后,通过药物或者其他非药物手段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良好的术后镇痛管理可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促进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本文将详细介绍术后镇痛管理的标准格式,包括术后镇痛的目的、适应症、禁忌症、药物选择、剂量和给药途径、监测和评估、并发症预防和处理等内容。
一、术后镇痛的目的术后镇痛的目的是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康复。
通过有效的镇痛管理,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如深静脉血栓形成、肺部感染等。
二、适应症术后镇痛适合于各种手术后的疼痛管理,包括但不限于骨科手术、腹部手术、胸部手术、妇产科手术等。
对于估计疼痛程度较重的手术,如切口较大、创伤较重的手术,应优先考虑术后镇痛。
三、禁忌症术后镇痛的禁忌症包括对药物过敏的患者,存在呼吸抑制、心功能不全、肝肾功能伤害等严重器质性疾病的患者。
对于存在出血风险的患者,如颅脑手术后、胃肠道手术后等,应谨慎考虑术后镇痛。
四、药物选择常用的术后镇痛药物包括阿片类药物、非甾体抗炎药、局部麻醉药等。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疼痛程度,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镇痛。
对于轻度到中度疼痛的患者,可以选择非甾体抗炎药或者弱效阿片类药物;对于重度疼痛的患者,可以选择强效阿片类药物或者局部麻醉药。
五、剂量和给药途径药物的剂量和给药途径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通常情况下,可以通过口服、皮下注射、静脉注射、硬膜外注射等途径给药。
剂量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体重、年龄、肝肾功能等因素进行个体化调整,以达到最佳的镇痛效果。
六、监测和评估术后镇痛过程中应进行监测和评估,以确保患者的疼痛得到有效控制。
监测包括对患者疼痛程度的评估、镇痛药物的副作用监测、生命体征的监测等。
评估可以采用疼痛评分量表、镇痛药物效果评估等方法,及时调整镇痛方案,以提供最佳的镇痛效果。
七、并发症预防和处理术后镇痛过程中可能浮现一些并发症,如呼吸抑制、恶心呕吐、过敏反应等。
为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并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规范化疼痛处理原则
盐酸哌替啶(1)( 度冷丁)
特点: 成份:盐酸哌替啶 剂型:针剂、片剂 药理作用: 阿片受体激动剂 作用机制与吗啡相似 镇痛作用相当于吗啡的1/10-1/8
作用持续时间:2-4小时
体内代谢产物:去甲哌替啶半衰期长,易在体内蓄积产生神经毒性 极量:150mg/次,600mg/日
盐酸哌替啶(2) —用于慢性癌痛会产生严重不良反应
科学评估疼痛是规范化治疗的关键
疼痛评估的原则
相信患者的主诉 对疼痛的评估一定要相信患者的主诉,也就是说疼痛应该 象患者所说那样,而不是医生认为应该是怎样 询集全面、详细的疼痛病史 要使医生对病史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以下三者缺一不可, 即:病人的陈述,医生启发、引导以及家属的帮助 注意患者的精神状态及分析有关心理社会因素 在了解患者的病史时应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和心理反应, 这有助于发现那些需要特殊精神心理支持的患者,以便做 出相应的支持治疗 仔细的体格检查 评估患者疼痛的程度,并要定期、全面、动态评估疼痛程度
无痛 能够想象最痛的程度
3.
登记评分 “您的疼痛有多严重?” 无痛(0) 轻度(1-3) 中度(4-6) 重度(7-10)
Adapted from Wong DL, Hockenberry-Eaton M, Wilson D, Winkelstein ML, Schwartz P: Wong’s Essentials of Pediatrics Nursing , 6/e, St. Louis .2001, P. 691-693,
按时给药
即按照规定的间隔时间给药,如每隔12 小时一次,无论给药当时病人是否发作 疼痛 而不是按需给药 保证疼痛连续缓解
术后镇痛治疗规范与程序
术后镇痛治疗规范与程序引言术后镇痛是保证手术患者舒适度和康复的重要环节。
为了提高术后镇痛治疗的质量和安全性,制定和遵守规范的治疗程序是必要的。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套术后镇痛治疗规范和程序,以确保患者获得恰当的疼痛管理和快速康复。
术后镇痛治疗规范1. 在手术前,医生应评估患者的疼痛状况,并预测术后可能出现的疼痛水平。
2. 根据患者的年龄、疼痛敏感性、手术类型等因素,医生应选择适当的镇痛药物和治疗方法。
3. 医生应向患者详细解释术后镇痛治疗的目的、方法和可能的副作用,征得患者的知情同意。
4. 术后镇痛治疗应个体化,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反应进行调整。
医生和护理人员应定期评估疼痛水平,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5. 治疗过程中,医生和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疼痛控制效果和可能的副作用。
如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6. 治疗结束后,医生应向患者提供术后镇痛治疗的总结和建议,包括注意事项和可能的不良反应。
术后镇痛治疗程序1. 手术患者入院时,医生应主动询问患者的疼痛情况,并记录相关信息。
2. 根据手术类型和患者的特殊情况,医生应制定术后镇痛治疗计划。
治疗计划应包括药物使用、剂量和治疗时机。
3. 术后,医生应及时执行治疗计划,并与护理人员配合,确保患者按时获得镇痛药物。
4. 护理人员应定期观察患者的疼痛情况,并将观察结果记录在护理记录中。
如有必要,应及时向医生反馈患者的疼痛程度和镇痛效果。
5. 医生和护理人员应及时处理患者可能出现的疼痛加重或不良反应情况。
如需调整治疗计划,应及时与患者沟通并征得其同意。
6. 治疗结束后,医生应与患者进行术后镇痛治疗的总结,包括治疗效果评估和可能的建议。
结论术后镇痛治疗规范和程序是提供良好术后疼痛管理的基础。
医生和护理人员应遵守规范,确保患者获得适度的疼痛控制和舒适度。
此外,治疗过程中应及时观察和处理可能的不良反应,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和质量。
成人手术后疼痛评估与护理团体标准
体表图
6、评估方法与内容
评估方法与结果
➢ 用数字 0~10 表示不同疼痛程度。 ➢ 0为无痛,10 表示最剧烈疼痛,由患者选择最能表示其疼痛程度的数字。 ➢ 可分为无痛(0 分)、轻度疼痛(1~3分)、中度疼痛(4~6分)和重度疼痛(7~10分)。
适用人群
1.能进行语言或行为交流的患者。 2.有语言理解能力和抽象数字概念的患者首选。
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 T/CNAS 39-2023
成人手术后疼痛评估与护理
2023-10-14发布 2024-01-01实施
01 范围
目录
Contents
06
评估方法与内容
02 规范性引用文件
07 评估时机
03 术语和定义
08 护理措施
04 缩略语
09 健康教育
05 基本要求
PART 01
范围
1、范围
6、评估方法与内容
评估方法与结果
➢ 采用 4 级评分法,患者从中选择最能描述其疼痛程度的词语。 ➢ 可描述为无痛、轻度疼痛、中度疼痛和重度疼痛。
适用人群
1.能进行语言或行为交流的患者。 2.有视觉障碍、对数值尺度无法理解的患者宜优先选择。
无痛 轻度疼痛:有疼痛但可忍受,不影响睡眠。 中度疼痛:疼痛明显不能忍受,要求使用
恶心、呕吐
1.宜指导术后尽早进饮、进食;口服镇痛药宜在餐后服用; 2.宜指导清淡少油食物,少量多餐,做好口腔清洁; 3.应遵医嘱停用阿片类镇痛药物或调整剂量,或暂停PCA泵; 4.严重呕吐者,应遵医嘱使用止吐药,及时监测并处理水电解质紊乱,协助医 师排除肠梗阻、胃扩张或颅内压增高等可能;
5、基本要求
镇静过度 呼吸抑制
术后镇痛管理规范
术后镇痛管理规范一、背景介绍术后镇痛管理是指在手术结束后,为患者提供有效的镇痛措施,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提高术后恢复效果。
良好的术后镇痛管理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二、术后镇痛管理的目标1. 缓解术后疼痛:通过合理的镇痛措施,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2.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效的术后镇痛管理可以减少术后的并发症,如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
3. 促进术后康复:通过减轻疼痛,患者可以更好地进行康复训练,提高术后恢复效果。
三、术后镇痛管理的原则1. 个体化: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病情和术后恢复情况,制定个体化的镇痛方案。
2. 多模式镇痛:采用多种镇痛方法的组合,如药物镇痛、神经阻滞、物理疗法等,以提供更全面的镇痛效果。
3. 安全性:选择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法,避免或减少镇痛相关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4. 持续性:术后镇痛管理要持续进行,直到患者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以确保患者的舒适度。
5. 定量评估:术后疼痛的评估要量化,采用可靠的疼痛评估工具,如VAS (视觉模拟评分法)或NRS(数字评分法)。
四、术后镇痛管理的具体措施1. 药物镇痛:a. 非处方药物: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可以使用非处方的镇痛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或对乙酰氨基酚。
b. 处方药物:对于疼痛程度较重的患者,可以使用处方的镇痛药物,如阿片类药物或其他镇痛剂。
在使用阿片类药物时,要注意监测患者的呼吸和意识状态,避免药物滥用或成瘾。
2. 神经阻滞:a. 神经阻滞是通过局部麻醉药物阻断术后疼痛信号的传导,以达到镇痛的目的。
常用的神经阻滞方法包括硬膜外阻滞、腰丛神经阻滞等。
b. 神经阻滞需要由专业医生进行操作,注意阻滞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3. 物理疗法:a. 物理疗法可以通过热敷、冷敷、按摩等方式缓解术后疼痛。
b. 物理疗法可以作为辅助手段,与药物镇痛和神经阻滞相结合,提供更全面的镇痛效果。
4. 心理支持:a. 术后疼痛常常伴随着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医护人员应给予患者积极的心理支持和鼓励。
术后镇痛管理规范
术后镇痛管理规范一、引言术后镇痛管理是指对手术患者进行镇痛治疗的一系列措施和方法,旨在减轻术后疼痛,提高患者的术后恢复质量。
本文将介绍术后镇痛管理的规范化要求,包括镇痛评估、镇痛方法选择、镇痛药物使用和镇痛效果评估等内容。
二、镇痛评估1. 术前评估:术前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疼痛评估,包括疼痛程度、疼痛类型、疼痛部位、疼痛影响等方面的评估。
可以采用视觉摹拟评分法、面部表情评分法等工具进行评估。
2. 术后评估:术后应定期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以了解患者的疼痛情况。
评估时间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确定,普通为术后1小时、4小时、24小时等时间点。
三、镇痛方法选择1. 药物镇痛: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疼痛类型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镇痛治疗。
常用的药物包括非甾体消炎药、阿片类药物、局部麻醉药等。
选择药物时应考虑患者的年龄、肝肾功能、过敏史等因素。
2. 神经阻滞镇痛:对于某些手术,可以选择神经阻滞镇痛方法进行镇痛治疗。
常用的神经阻滞方法包括硬膜外阻滞、腰麻等。
选择神经阻滞方法时应考虑手术部位、患者的年龄和身体状况等因素。
3. 物理疗法:物理疗法如冷敷、热敷、按摩等也可以作为辅助的镇痛方法进行治疗。
物理疗法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确定。
四、镇痛药物使用1. 药物剂量: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疼痛类型确定药物的剂量。
普通情况下,应从小剂量开始,根据患者的反应调整剂量。
2. 药物途径: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途径。
常用的途径包括口服、静脉注射、皮下注射等。
3. 药物联合应用:对于某些疼痛较重的患者,可以考虑联合应用不同类型的药物进行镇痛治疗。
联合应用时应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和副作用。
五、镇痛效果评估1. 疼痛评估:术后定期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了解镇痛治疗的效果。
可以采用视觉摹拟评分法、面部表情评分法等工具进行评估。
2. 不良反应监测:在进行镇痛治疗的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
如有不良反应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麻醉患者术后镇痛工作规范与程序
麻醉患者术后镇痛工作规范与程序麻醉患者在手术后需要进行镇痛管理,以减轻术后疼痛,提高患者术后恢复效果。
为确保术后镇痛的效果和安全性,严格执行规范和程序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麻醉患者术后镇痛的规范和程序。
一、镇痛评估术后镇痛工作的第一步是对患者的疼痛进行评估。
评估疼痛的程度和性质有助于选择合适的镇痛方案。
通常可以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或面部表情量表(FPS)来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
同时还要考虑患者的年龄、健康状况和可能的镇痛副作用等因素。
二、制定个体化的镇痛方案根据镇痛评估结果,制定适合患者的个体化镇痛方案。
镇痛方案可以包括药物镇痛、物理疗法和心理疗法等多种方法。
药物镇痛方案可以选择口服镇痛药物、静脉镇痛药物或局部镇痛药物等,根据患者的情况和手术类型进行选择。
三、药物选择和剂量控制在给予患者药物镇痛时,需要选择合适的药物和控制剂量。
常用的药物包括阿片类镇痛药物、非阿片类镇痛药物和局部麻醉药物等。
根据患者的年龄和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并注意控制药物的剂量,以避免不必要的药物副作用。
四、镇痛效果评估与调整在给予患者镇痛药物后,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镇痛效果,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如果患者的疼痛得到有效控制,可以维持当前的镇痛方案。
如果患者疼痛无法得到有效缓解或出现不良反应,需要及时调整镇痛方案。
五、镇痛记录和沟通对每位麻醉患者进行术后镇痛时,需要及时记录镇痛方法、剂量和效果等信息。
这有助于医护人员对患者的镇痛情况进行跟踪和评估,并为后续的镇痛管理提供参考。
此外,医护人员还应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告知患者有关镇痛的预期效果、可能的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以提高患者的合作性和满意度。
六、术后镇痛的风险与安全性在进行术后镇痛时,需要特别关注镇痛的风险与安全性。
一方面,医护人员需要注意镇痛药物的选择和剂量控制,以避免药物过量或不必要的副作用。
另一方面,对于使用阿片类药物的患者,需要密切监测呼吸抑制和镇痛药物的依赖性等风险。
术后镇痛评估规范
术后镇痛评估规范一、术后疼痛评估手术后疼痛(Postoperative Pain ),简称术后痛,是手术后即刻发生的急性疼痛(通常持续不超过7天),其性质为伤害性疼痛,也是临床最常见和最需紧急处理的急性疼痛。
疼痛评估是术后疼痛有效管理的重要环节。
(一)疼痛强度评分法1、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 VAS)一条长100mm的标尺,一端标示“无痛”,另一端标示“最剧烈的疼痛”,患者根据疼痛的强度标定相应的位置。
2、数字等级评定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用0〜10数字的刻度标示出不同程度的疼痛强度等级,“ 0”为无痛,“10”为最剧烈疼痛,4以下为轻度痛(疼痛不影响睡眠),4 ~ 7为中度痛,7以上为重度痛(疼痛导致不能睡眠或从睡眠中痛醒)。
01 234 56709 10无痛轻度疼痛中度痛重度疼痛3、语言等级评定量表(Verbal Rati ng Scale, VRS )将描绘疼痛强度的词汇通过口述表达为无痛、轻度痛、中度痛、重度痛4、Wong-Baker 面部表情量表(Wong-Baker Faces Pain Rati ng Scale ) 由六张从微笑或幸福直至流泪的不同表情的面部像形图组成。
这种方法适用于交流困难,如儿童(3-5岁)、老年人、意识不清或不能用言语准确表达的患者。
0 2 4 6 8 10无痛有点痛轻微疼痛疼痛明显疼痛严重剧烈痛二、镇痛目标疼痛管理的目标是要达到:①最大程度的镇痛(术后即刻镇痛,无镇痛空白期;持续镇痛;避免或迅速制止突发性疼痛;防止转为慢性痛)。
②最小的不良反应(无难以耐受的副作用)。
③最佳的躯体和心理功能(不但安静时无痛,还应达到运动时镇痛)。
④最好的生活质量和病人满意度。
、镇痛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非选择性NSAID和选择性COX W制剂,原则上所有NSAID药物均可用于口服患者术后轻一一中段疼痛的镇痛。
成人手术后疼痛评估与护理—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2023)PPT课件
汇报人:xxx 2024-01-08
目 录
• 疼痛评估基本概念与重要性 • 成人手术后疼痛评估方法 • 护理措施在减轻手术后疼痛中应用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 团队协作在优化手术后疼痛管理中作用 • 总结与展望
01
疼痛评估基本概念与重要性
护理配合
密切观察患者疼痛变化,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和给药途径,确保镇痛 效果;同时,注意预防药物副作用和并发症的发生。
非药物镇痛方法探讨
物理疗法
采用冷敷、热敷、按摩等物理方法,缓解手术后 局部疼痛和肌肉紧张。
心理疗法
通过认知行为疗法、放松训练等方法,帮助患者 缓解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减轻疼痛感受。
针灸疗法
01
医生
负责手术操作及术后治疗方案制 定,评估患者疼痛情况,及时调 整治疗方案。
02
03
护士
患者
负责术后疼痛的日常评估、记录 与报告,执行医嘱,提供疼痛缓 解措施及心理支持。
参与疼痛评估,及时反馈疼痛感 受,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与护理 措施。
多学科协作模式构建和实践效果评价
构建多学科协作团队
包括医生、护士、药师、心理师等,共同制定术后疼痛管理方案 。
提供培训和支持
激励与认可
为团队成员提供术后疼痛管理的相关培训 和支持,提高其专业水平和技能。
对在术后疼痛管理中表现优秀的团队成员 给予激励和认可,增强团队凝聚力和执行 力。
06
总结与展望
本次项目成果回顾
制定全面评估标准
本次项目成功制定了一套全面、科学的成人手术后疼痛评估标准,包括疼痛程度、性质 、部位、持续时间等多个方面,为护理人员提供了准确的评估工具。
术后镇痛评价规范
术后镇痛评估规范术后镇痛评估规范一、术后疼痛评估手术后疼痛(Postoperative Pain),简称术后痛,是手术后即刻发生的急性疼痛(通常持续不超过7天),其性质为伤害性疼痛,也是临床最常见和最需紧急处理的急性疼痛。
疼痛评估是术后疼痛有效管理的重要环节。
(一)疼痛强度评分法1、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 VAS)一条长100mm的标尺,一端标示“无痛”,另一端标示“最剧烈的疼痛”,患者根据疼痛的强度标定相应的位置。
2、数字等级评定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 用0〜10数字的刻度标示出不同程度的疼痛强度等级,“ 0”为无痛,“10”为最剧烈疼痛,4以下为轻度痛(疼痛不影响睡眠),4 ~ 7为中度痛,7以上为重度痛(疼痛导致不能睡眠或从睡眠中痛醒)。
无痛轻度疼痛中度痛重度疼痛3、语言等级评定量表(Verbal Rating Scale, VRS )将描绘疼痛强度的词汇通过口述表达为无痛、轻度痛、中度痛、重度痛4、Wong-Baker 面部表情量表(Wong-Baker Faces Pain Rating Scale )由六张从微笑或幸福直至流泪的不同表情的面部像形图组成。
这种方法适用于交流困难,如儿童(3-5岁)、老年人、意识不清或不能用言语准确表达的患者。
10无痛有点痛轻微疼痛疼痛明显疼痛严重剧烈痛二、镇痛目标疼痛管理的目标是要达到:①最大程度的镇痛(术后即刻镇痛,无镇痛空白期;持续镇痛;避免或迅速制止突发性疼痛;防止转为慢性痛)。
②最小的不良反应(无难以耐受的副作用)。
③最佳的躯体和心理功能(不但安静时无痛,还应达到运动时镇痛)。
④最好的生活质量和病人满意度。
三、镇痛药物一、非甾体类抗炎药非选择性NSAID和选择性COX抑制剂,原则上所有NSAID药物均可用于口52 5服患者术后轻一中段疼痛的镇痛。
主要口服药是布洛芬、双氯芬酸、美洛昔康、氯诺西康、塞来昔布,注射药物有氯若西康、酮洛酸、氟比洛芬酯、帕瑞昔布钠、环氯化酶抑制剂均有“封顶”效应,不应超量给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术后镇痛评估规范
、术后疼痛评估
手术后疼痛(Postoperative Pain ),简称术后痛,是手术后即刻发生的急性疼痛(通常持续不超过7天),其性质为伤害性疼痛,也是临床最常见和最需紧急处理的急性疼痛。
疼痛评估是术后疼痛有效管理的重要环节。
(一)疼痛强度评分法
1、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 VAS) 一条长100mm的标尺,一端标示“无痛”,另一端标示“最剧烈的疼痛”,患者
根据疼痛的强度标定相应的位置。
2、数字等级评定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用0〜10数字的刻度标示出不同程度的疼痛强度等级,“ 0”为无痛,“10”为最剧烈疼痛,4以下为轻度痛(疼痛不影响睡眠),4 ~ 7为中度痛,7以上为重度痛(疼痛导致不能睡眠或从睡眠中痛醒)。
无痛轻度疼痛中度痛重度疼痛
3、语言等级评定量表(Verbal Rati ng Scale, VRS )
将描绘疼痛强度的词汇通过口述表达为无痛、轻度痛、中度痛、重度痛
4、Wong-Baker 面部表情量表(Wong-Baker Faces Pain Rati ng Scale ) 由六张从微笑或幸福直至流泪的不同表情的面部像形图组成。
这种方法适用于交流困难,如儿童(3-5岁)、老年人、意识不清或不能用言语准确表达的患者。
0 2 4 6 8 10
无痛有点痛轻微疼痛疼痛明显疼痛严重剧烈痛
二、镇痛目标
疼痛管理的目标是要达到:①最大程度的镇痛(术后即刻镇痛,无镇痛空白期;持续镇痛;避免或迅速制止突发性疼痛;防止转为慢性痛)。
②最小的不良反应(无难以耐受的副作用)。
③最佳的躯体和心理功能(不但安静时无痛,还应达到运动时镇痛)。
④最好的生活质量和病人满意度。
三、镇痛药物
一、非甾体类抗炎药
非选择性NSAID和选择性COX W制剂,原则上所有NSAID药物均可用于口服患者术后轻一一中段疼痛的镇痛。
主要口服药是布洛芬、双氯芬酸、美洛昔康、氯诺西康、塞来昔布,注射药物有氯若西康、酮洛酸、氟比洛芬酯、帕瑞昔布钠、环氯化酶抑制剂均有“封顶”效应,不应超量给药。
用于术后镇痛的主要指征是:
①中小手术后的镇痛
②大手术与阿片类药物或曲马多联合。
二、布托啡诺、地佐辛
为中枢镇痛药,阿片类受体激动拮抗剂与NSAID合用有效应协同作用。
三、阿片类镇痛药
吗啡、芬太尼、舒芬太尼
四、局部麻醉药:常用局麻药有:布比卡因、左旋布比卡因、罗哌卡因、氯普鲁卡因。
四、术后镇痛治疗方法的选择
术后镇痛的方式包括不同途径给予镇痛药、口服、静脉、肌肉、皮下、区域
神经阻滞、硬膜外腔;患者自控镇痛(PCA,采用物理疗法、电刺激及心理治疗等技术,不同方法的多模式镇痛。
患者自控镇痛(PCA)
一、采用PCA寸,当阿片类药物的血药浓度小于最低有效浓度(MEAC时患者即可自行给药进行镇痛,PCA合药系统可有效地减少不同患者个体之间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的波动,防止药物过量。
不适合使用PCA镇痛患者:年纪过大或过小,精神异常、无法控制按钮以及
不愿意接受PCA的患者。
应在术前告知患者PCA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让患者清楚自己在镇痛治疗中的作用,如:如实汇报疼痛情况及自己给药。
二、PCA技术参数
包括负荷剂量、单次给药剂量。
锁定时间,最大给药剂量以及连续背景输注
量。
1.负荷剂量:给予负荷剂量者旨在迅速达到镇痛所需要的血药浓度,即最低有效
镇痛浓度,使患者的疼痛迅速缓解。
2.单次给药剂量:术后患者每次按压PCA泵所给的镇痛药剂量。
单次给药剂量过
大或过小有可能导致并发症,镇痛效果欠佳,如患者积极按压PCA
度镇静,则应将剂量减少25%~50%。
3.锁定时间:术后该段时间内PCA装置对患者再次给药的指令不作反应,锁定时
泵给药仍有镇痛不完全,应将剂量增加25%~50%,如果患者出现过
间可以防止患者在前一次给药完全起效之前再次给药,保证PCA安
全用药。
4.最大给药剂量:最大给药剂量是PCA装置在单位时间内给药剂量限定参数,是
PCA S置的另一保护性措施。
5.连续背景输注给药:连续背景输注给药,可减少患者的PCA合药次数,降低镇
痛药物的最高血药浓度,减少副作用,改善镇痛效果。
三、PCA的分类
PCA依其给药途径和参数设定的不同,可分为静脉PCA( PCVA、硬膜外PCA(PCEA皮下PCA( PCSA 和区域神经PCA( PCN)
不同种类的PCA合药量、锁定时间和选用药物等方面均有所不同。
术后硬膜外镇痛
一、适应症
1.胸部或腹部手术的患者。
2.下肢手术后需要早期肢体活动患者(包括主动与被动的肢体锻炼)
3.未按抗凝治疗或在术后早期也不会按抗凝治疗的患者。
4.特别适用于心功能或肺功能不全的患者。
二、禁忌症
①患者拒绝接收。
②凝血功能障碍患者
③目前正在或准备接收低分子肝素(LMW)H 治疗的患者
④菌血症患者、硬膜外穿刺部位存在局部感染的患者
⑤存在脊柱疾患的患者
局麻药和阿片类药及和NSAID5 联合使用时是有协同作用。
在一定的范围内,硬膜外注入的阿片类镇痛药的剂量与镇痛强度之间存在剂量——反应关系、这种剂量——镇痛强度之间的关系具有一定的安全范围,不应一味的大剂量以致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患者PCEA确定PCEA勺单次剂量及锁定时间需要考虑的因素:患者的病情、手术部位、穿刺节段以及药物的脂溶性、药物起效时间和药物镇痛作用的持续时间等。
多模式镇痛
根据不同类型手术术后所引起的疼痛强度实施多模式镇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