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科术后镇痛及其管理
术后镇痛治疗管理规范与流程
术后镇痛治疗管理规范与流程依据《关于印发加强和完善麻醉医疗服务意见的通知》(国卫医发〔2018〕21号)、《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2016年修订)的要求,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此制度。
临床麻醉和术后镇痛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术后镇痛是提高围手术期病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环节,理应予以重视。
术后镇痛管理主要是指病区使用镇痛泵的规范化管理问题,我院为体现医疗人性化服务,开展术后镇痛工作,有效地减少病人的痛苦,对病人的术后恢复起到积极的帮助作用。
为规范术后镇痛泵的使用,不断改进疗效、积极预防并发症、了解患者使用情况。
我院根据上级国家卫健委门及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范,具体如下:一、建立健全病区使用管理制度建立麻醉科术后镇痛管理档案,建立镇痛泵使用登记表,表格内容包括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住院号,麻醉方式、疾病诊断、手术方式、镇痛途径、镇痛时间、镇痛效果以及有无并发症等观察项目。
所有术后镇痛的病人都建立登记表,登记表的内容项目要认真填写完善,以备记录使用。
二、保障各项管理制度的落实1、严格掌握镇痛泵使用适应症,根据病人身体情况,病情需要使用镇痛泵,严禁扩大镇痛使用范围。
2、严格查对制度,强化麻醉师责任感,操作中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
3、严格控制镇痛泵的药物配比,严禁超剂量使用镇痛药品。
4、严格执行镇痛泵使用中查对制度,加强镇痛泵使用中的管理,病人术毕回病房,麻醉医师检查每例病人镇痛泵是否正常输注、定时观察药液的剩余剂量,输注部位有无红、肿、皮肤过敏、出血、渗液、针头脱落等情况,并记载在病人访视记录中。
5、严密监测病人,警惕镇痛泵使用期间病人并发症的发生。
详细向病人说明使用方法、操作原理和注意事项,取得病人的配合。
告知病人勿随意调节镇痛泵上的按钮,出现疼痛时遵医嘱进行调节,出现并发症应及时分析原因,认真检查镇痛泵各项参数及输注程序。
三、建立术后疼痛病人管理工作流程病人返回病房后病房医师和病房护士首先与麻醉医师严格交接班,了解手术方式、麻醉方法、PCA 泵(自控镇痛泵)药物配比情况、锁定时间、PCA 泵开放情况,病房医生告知病人及家属镇痛泵使用注意事项:严禁碰撞、挂起、坠地,一旦发生立即与病房护士联系;起床活动时镇痛泵低于穿刺部位;严禁在镇痛泵上连接液体以免药液稀释影响镇痛效果;不要频繁按压镇痛泵上的追加药物剂量按钮,评估病人麻醉恢复情况、疼痛强度,疼痛为中度时可按压镇痛泵追加镇痛药,观察镇痛效果,如效果不佳可与麻醉医生联系。
麻醉科中的患者术后镇痛药物管理
麻醉科中的患者术后镇痛药物管理麻醉科在医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主要职责是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处于无痛状态,并在术后提供适当的镇痛药物管理。
术后镇痛药物管理对于患者的康复非常关键,合理的药物使用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提高生活质量和术后恢复速度。
本文将探讨麻醉科中患者术后镇痛药物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常用的药物管理方法。
一、术后疼痛管理的重要性术后疼痛是患者在手术后可能会出现的常见问题之一,如果不加以有效管理,会给患者的康复带来很大的困扰。
术后疼痛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并发症的发生,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
因此,术后疼痛管理成为麻醉科的重要任务之一。
二、常用的术后镇痛药物1. 非甾体消炎药(NSAIDs)非甾体消炎药是常用的术后镇痛药物之一,其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来发挥镇痛效果。
常见的非甾体消炎药包括布洛芬、阿司匹林等。
使用非甾体消炎药需要注意患者的肾功能和消化道安全性。
2. 阿片类药物阿片类药物属于强效镇痛药物,通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来缓解疼痛。
常用的阿片类药物包括吗啡、哌替啶等。
使用阿片类药物需要注意患者的呼吸抑制和依赖性风险。
3. 局部麻醉药物局部麻醉药物可以通过阻断局部神经的传导来实现镇痛效果。
常用的局部麻醉药物包括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等。
使用局部麻醉药物需要注意患者的局部过敏反应和毒性反应。
三、术后镇痛药物管理的原则1. 个体化治疗术后镇痛药物管理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包括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手术类型、术后并发症等因素,制定合理的镇痛方案。
2. 多模式镇痛多模式镇痛是一种综合应用不同药物和方法进行镇痛的策略,具有提高镇痛效果的优势。
通过联合使用不同类型的药物,可以达到镇痛效果的协同作用。
3. 患者自控镇痛患者自控镇痛是一种常用的术后镇痛方法,通过给予患者可控制的镇痛药物剂量,让患者根据自身疼痛感受进行自我治疗。
这种方法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镇痛效果。
4. 严密观察和评估术后镇痛药物管理需要严密观察和评估患者的疼痛状况和镇痛效果。
麻醉科术后镇痛治疗管理制度
麻醉科术后镇痛治疗管理制度麻醉科术后镇痛治疗管理制度旨在确保术后患者的舒适度和病情的控制,提高手术后的恢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本制度依据国家、地区相关法规以及麻醉科术后镇痛治疗的最佳实践进行编写,旨在促进患者的快速恢复和康复。
一、术前评估在手术前,麻醉科应对患者进行详细的术前评估,包括患者的疾病史、用药史、过敏史等。
通过评估,确定患者是否有禁忌症或者特殊情况需要特殊处理,并制定相应的麻醉方案。
二、麻醉方案选择根据术前评估结果,麻醉科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案。
包括全身麻醉、腰麻、硬膜外麻醉等不同方法。
选择麻醉方案时需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病情、手术类型以及患者的个人需求。
三、术中镇痛治疗在手术进行过程中,麻醉科医生和护士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疼痛状况,并及时进行相应处理。
可以通过输注镇痛药物、神经阻滞等方式,控制患者的疼痛感受。
四、术后监测与处理手术结束后,患者进入术后恢复室进行密切观察和监测。
麻醉科医生和护士需要定期评估患者的病情、疼痛程度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对于疼痛程度较高的患者,需要及时给予有效的镇痛治疗,以减轻患者的不适感。
五、术后镇痛方案制定和实施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手术类型,制定相应的术后镇痛方案。
常见的镇痛方式包括静脉镇痛、口服镇痛、贴剂镇痛等。
对于需要长期镇痛治疗的患者,需要制定长期的镇痛方案,并定期进行评估和调整。
六、术后镇痛效果评估麻醉科医生和护士需要定期对患者的镇痛效果进行评估。
评估包括疼痛评分、肢体活动能力等指标。
如果患者的镇痛效果不佳,需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并及时与其他科室进行沟通协作。
七、术后镇痛记录和随访麻醉科医生和护士需要对患者的术后镇痛治疗进行记录和随访。
记录包括患者的疼痛情况、治疗方案、药物剂量等信息。
随访的目的是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八、合理用药和风险管理在术后镇痛治疗中,麻醉科医生和护士需要遵循合理用药的原则,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
麻醉科术后镇痛
麻醉科术后镇痛
1.呼吸抑制
临床表现为病人的意识改变、嗜睡、呼吸深度减弱而频率变化不明显。
镇痛期间应尽可能用血氧饱和度监测。
一旦发现呼吸抑制,最有效的处理办法是给予呼吸支持或静脉注射小剂量纳洛酮(0.1~0.4mg),以迅速恢复自主呼吸。
必要时还需追加用量。
2.瘙痒
多见于妇产科病人,其产生机制可能与组织胺释放有关,抗组织胺药多能减轻瘙痒症状。
纳洛酮也有疗效。
3.尿潴留
多见于男性病人,可用纳洛酮拮抗,必要时进行导尿。
4.恶心呕吐
由于阿片类药物随脑脊液扩散至第四脑室顶部浅层的呕吐中枢化学感受器,使用抗吐药或将东茛菪碱贴剂贴于乳突区,可改善症状。
麻醉科术后镇痛与康复护理技巧
麻醉科术后镇痛与康复护理技巧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麻醉科的技术已经越来越成熟,手术操作在医生的巧妙操作下变得更加安全和精准。
然而,手术过程所产生的疼痛和手术后的康复也是病患们需要面对的问题。
在此,我们将讨论麻醉科术后镇痛与康复护理技巧,以帮助病患顺利度过手术后的恢复期。
一、术后镇痛1.1 镇痛药物的应用在术后镇痛中,药物是最常见和有效的方式。
根据手术的类型、术后疼痛的程度和个体差异,医生会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例如,对于轻度疼痛,可以使用非处方药如布洛芬等,而对于剧烈疼痛,可以使用处方药如吗啡等。
医生会根据病患的情况来进行药物的剂量控制和使用周期的安排。
1.2 镇痛技术的应用除了药物治疗外,麻醉科还可以应用一些镇痛技术来帮助病患缓解术后疼痛。
例如,神经阻滞技术可以通过注射局部麻醉药物来抑制疼痛传导,达到快速减轻疼痛的效果。
此外,还有硬膜外镇痛、硬膜外电刺激等技术也可以应用于一些特殊情况的疼痛治疗中。
二、康复护理2.1 早期功能锻炼手术后,病患可能会因为床位休息而导致身体肌肉的萎缩和功能下降。
因此,早期功能锻炼对于加快康复是非常重要的。
康复护士会根据病患的状况,制定相应的锻炼计划,包括卧床患者的被动运动和床边活动患者的主动运动等,帮助病患逐步恢复到术前的活动水平。
2.2 疼痛管理在康复护理中,合理管理病患的术后疼痛也是至关重要的。
康复护士需要与麻醉科密切合作,及时了解病患的疼痛程度,并给予相应的镇痛治疗。
此外,康复护士还可以采用各种非药物疼痛管理技术,如热敷、冷敷、按摩等,帮助病患缓解疼痛。
2.3 心理支持手术后的康复期对于病患来说可能是一个身心双重的挑战。
因此,康复护理中的心理支持至关重要。
康复护士需要通过与病患的交流和倾听,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情绪变化,并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康复信念和战胜困难的意志力。
2.4 营养指导良好的饮食和营养是康复护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康复护士需要根据病患的个人情况,提供合理的饮食营养指导,确保病患摄入足够的能量和营养素,从而支持他们的康复进程。
妇幼保健院麻醉科术后镇痛管理制度
妇幼保健院麻醉科术后镇痛管理制度
1.努力做好术后镇痛宣教工作:
重视对病人及其家属的宣教工作,病人家属对镇痛治疗的理解和合作对提高镇痛治疗的质量非常重要,对病人及其家属术前一定要征得签字同意,并说明镇痛的方式和方法,镇痛泵的基本原理和结构。
对镇痛可能出现的副作用要事先对病人及家属有说明,解除病人及家属的顾虑,提高术后镇痛的满意度。
对镇痛不全的要分析好原因,做好解释工作并妥善处理,给病人术后镇痛以更多的了解,求得病人的配合。
2.建立专人访视制度:
我科每天安排有一名当班的人员在上午或下午的时间内对全院所有的术后镇痛的病人进行访视,负责处理发生的并发症或镇痛不足,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要求每位医生在对患者访视之前都应先做自我介绍,说明来意,然后了解镇痛
泵的安置情况,观察和询问镇痛的情况,填写好访视表的各项内容,根据患者反馈的信息调整镇痛治疗方案,术后镇痛做到有始有终。
3.认真填写术后镇痛访视表:
所有术后需要镇痛的病人都建立访视表。
访视表的内容项目要认真填写完善以备随访记录使用。
4.加强镇痛治疗知识的普及:
对临床科的医生加强镇痛知识的宣传工作,多向他们宣传术后镇痛可以给病人带来的好处以及对疾病的康复的有利因素,争取临床医生的理解与支持。
对病房护士加强护理方面的培训,以便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加强观察,及时反馈治疗过程出现的问题,全面提高病人的镇痛质量和满意度。
麻醉科中的术后镇痛治疗策略
麻醉科中的术后镇痛治疗策略在麻醉科的临床实践中,术后疼痛治疗一直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术后疼痛不仅会给患者带来痛苦,影响恢复,还可能导致并发症的发生。
因此,制定科学的术后镇痛治疗策略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将讨论麻醉科中常用的术后镇痛治疗策略,并分析其优缺点,旨在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一、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术后疼痛镇痛的主要手段之一。
在麻醉科中,我们常用的药物包括镇痛药、非甾体抗炎药(NSAIDs)、镇静药和肌肉松弛药等。
1. 镇痛药镇痛药是一种常用的术后镇痛治疗药物。
常见的镇痛药包括阿片类药物、非阿片类镇痛药和局部麻醉药。
阿片类药物具有较强的镇痛作用,如吗啡、芬太尼等。
它们通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疼痛信息传导,达到镇痛效果。
然而,阿片类药物也存在着一定的副作用,如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因此需要严密监测。
非阿片类镇痛药主要包括草酸氯胺酮、帕洛诺司琼等,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且副作用相对较小。
它们通常与阿片类药物联合使用,以减少阿片类药物的用量和副作用。
局部麻醉药在术后镇痛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局部麻醉药的局部应用,可以有效降低术后疼痛的程度。
丁卡因、利多卡因等是常用的局部麻醉药。
2.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NSAIDs具有镇痛和抗炎作用,在术后镇痛中得到广泛应用。
常用的NSAIDs有布洛芬、硫酸氢氯吡格雷等。
NSAIDs的优点是副作用较小,但需要注意对肾脏的不良影响,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严密监测。
3. 镇静药和肌肉松弛药除了上述药物,在术后镇痛中,镇静药和肌肉松弛药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镇静药可以减轻患者的焦虑和紧张情绪,帮助其更好地接受治疗。
常见的镇静药有咪达唑仑、地西泮等。
肌肉松弛药主要用于手术过程中的肌肉松弛,如库拉斯激素等。
二、非药物治疗除了药物治疗,术后镇痛还可以采用非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的优点在于无副作用,且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
1. 物理疗法物理疗法是一种常见的非药物治疗方法,如热敷、冷敷、电疗等。
麻醉的镇痛作用和管理
麻醉的镇痛作用和管理疼痛是人类面临的一种常见问题,而麻醉被广泛应用于手术和其他医学过程中,其中之一就是为了消除疼痛。
一般来讲,麻醉通过抑制神经传导,使得患者在手术或治疗过程中没有感觉疼痛,同时也减少了因疼痛而引起的对身体的一些应激反应。
这篇文章将着重探讨麻醉的镇痛作用和管理。
一、镇痛的分类根据病患的医疗需要,分析疼痛的程度,医生将选择合适的镇痛方案。
麻醉医生一般会尝试不同的麻醉方法来寻找适合病患的方案。
麻醉的分类通常分为全麻和局麻两种。
全麻是麻醉剂通过口服或注射,使得病患昏迷,手术操作过程中患者没有意识,病患身体的各项生理指标也被麻醉药物控制。
全麻包括静脉麻醉(IV)和插管麻醉(GA),前者一次注射麻醉药剂量较小体积较少,维持短暂,常用于术中镇静,插管麻醉是一次大剂量的注射药物,时间长,用于拔牙,复杂手术,呼吸道保护等。
局麻则是麻醉药物注射到局部,通过控制局部神经来达到麻醉目的。
局麻分为浅表和深部,局部麻醉药物可以作为拔牙、去除肿瘤等手术中切口疼痛的解决方案,但它不能取代全麻,因为局麻只能使患者局部麻醉、消失深度会比全麻要浅。
二、镇痛管理流程镇痛管理的流程包括病患评估、治疗计划安排、药物管理、镇痛效果监测等。
在病患评估中麻醉医生需要诊断病患疼痛类型和程度,以及确定麻醉药物的种类和剂量,这需要和普通临床诊断相结合。
治疗计划安排中则通常需要考虑病患的医史、疼痛反应和药物不良反应等,针对这些把镇痛计划进行调整。
药物管理是在治疗计划的基础上选择麻醉药物并严格依照计划执行。
药物管理需要确保医护人员明确剂量、途径和时间,严格控制患者的麻醉药物过量使用情况。
在治疗的过程中,医生需要监测患者的镇痛反应、昏迷程度和生命体征,当出现异常情况时则需要及时调整治疗计划。
三、镇痛的安全性虽然麻醉药物能够提供显著镇痛效果,但是它也存在缺陷,如引发麻醉相关的并发症,如低血压、呼吸抑制、过度镇痛、头昏眼花、呕吐、排尿困难等等。
第五节 术后镇痛治疗及管理
第4章麻醉患者的护理目录1 第一节概述2 第二节局部麻醉患者的护理3 第三节椎管内麻醉患者的护理4 第四节全身麻醉患者的护理5 第五节术后镇痛治疗及管理第五节5术后镇痛治疗及管理术后疼痛,可导致机体呼吸、循环等多个系统出现应激反应,引起一系列生理病理变化,增加术后的并发症和死亡率。
有效的术后镇痛,能减轻患者疼痛,增加舒适感,减少应激反应,降低肺部并发症,减少心肌缺血发生率,促进患者身心康复。
术后镇痛的意义术后镇痛的方法自控镇痛 PCA 将特制储药泵连接在患者身上,患者根据自身疼痛感受自行按压开关增加镇痛药物的剂量。
传统镇痛方法在患者需要时肌注阿片类镇痛药,缺点为不灵活、依赖性强、不及时、镇痛效果不充分。
术后镇痛的方法PCA给药途径1.静脉自控镇痛(PCIA)2.硬膜外患者自控镇痛(PCEA)3.皮下自控镇痛(PCSA)4.神经干旁阻滞镇痛(PCNA)01 02 03 内脏运动障碍:多翻身,病情允许时早期下床活动,进食水果蔬菜 及高纤维食物,减轻腹胀、便秘;尿潴留时热敷下 腹部或诱导排尿,必要时留置导尿。
术后镇痛的并发症04皮肤瘙痒:严重者可以用纳洛酮对抗。
恶心、呕吐:避免长时间禁食、缺氧;使用止吐药;补足血容量。
呼吸抑制:密切观察患者呼吸,SpO 2监测。
术后镇痛的护理04 一旦出现呼吸抑制、心跳骤停等紧急情况,及时报告医生,配合抢救。
01 02 03评估镇痛效果。
专人管理,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发现并发症。
告知患者及家属镇痛泵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感谢聆听。
医院麻醉科术后病人镇痛管理制度
文档序号:XXYY-ZWK-001文档编号:ZWK-20XX-001XXX医院麻醉科术后病人镇痛管理制度编制科室:知丁日期:年月日麻醉科术后病人镇痛管理制度术后镇痛治疗是手术后患者急性疼痛治疗的重要部分,可以改善手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天数,降低住院费用。
但是,术后镇痛治疗过程较为复杂,可能出现各种并发症。
因此,要求有规范化的术后镇痛管理制度。
一、患者是否放置镇痛泵,采取患者自愿的原则,严格掌握适应症。
根据术前情况及手术部位选择最佳术后镇痛的方法,选择合理、安全的药物配方。
二、对要求接受术后镇痛的患者,必须由家属或受托人在麻醉知情同意书上写明:自愿要求术后镇痛,并签名。
三、镇痛泵的药物配制由本台麻醉的麻醉医师自己配制。
四、镇痛泵的药物配方由科室统一制订公布,由麻醉医师选择合理、安全的药物配方。
未经科室讨论公布,不得擅自更改,否则引起的后果由置泵麻醉医师负责。
五、镇痛泵上需注明患者的姓名、科室、床号、药物配方、配制人、药物注入时间及速度、结束时间。
六、对放置镇痛泵的患者,夜班必须访视并记录。
七、凡星期六、星期日、夜班和节假日期间,若接受手术后镇痛泵治疗的患者有异常情况,值班麻醉医师有责任负责处理,并及时与置泵麻醉医师联系。
八、对已使用镇痛泵的患者,需在登记本上按所填写的内容认真填写。
九、术后患者接受镇痛泵治疗期间,麻醉医师必须每天进行巡视、记录。
对未收费、未巡视、未记录、未观察处理,未撤除镇痛泵者,被患者、家属或手术医师投诉,扣相应的罚款。
造成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的按照医院有关规定处理。
十、术后患者置泵期间,如有异常情况置泵麻醉医师必须及时向业务巡回主任汇报。
知丁。
术后镇痛治疗管理规范与流程麻醉科
术后镇痛治疗管理规范与流程麻醉科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一、术后镇痛治疗管理规范。
术后镇痛治疗是指在手术结束后通过药物或者其他手段缓解术后疼痛的治疗方法。
麻醉科中的术后镇痛计划与用药推荐
麻醉科中的术后镇痛计划与用药推荐术后镇痛是麻醉科中非常关键的一项工作,它能够有效减轻患者手术后的疼痛,提高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
为了确保术后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麻醉科医生需要制定合理的术后镇痛计划并推荐合适的用药方式。
本文将介绍麻醉科中术后镇痛计划的制定原则及常用用药推荐。
一、术后镇痛计划的制定原则1. 个体化:术后镇痛计划应基于患者的疾病特点、手术方式、术后疼痛程度等因素进行个体化定制。
不同患者的疼痛感知和药物代谢能力存在差异,因此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量身定制镇痛计划。
2. 多模式镇痛: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术后镇痛,包括镇痛药物静脉输注、局部注射、患者控制镇痛(PCA)等。
多模式镇痛能够更好地控制术后疼痛,减少镇痛剂使用量和不良反应。
3. 评估与监测:术后镇痛计划的有效性需要通过疼痛评估和监测来进行评估。
医护人员应及时了解患者的疼痛程度和药物反应情况,以便及时调整镇痛方案。
4. 安全性:术后镇痛计划应注重药物的安全使用。
医护人员需了解镇痛药物的副作用和禁忌症,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5. 信息沟通:医护人员需要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充分的沟通,向他们介绍术后镇痛的重要性和计划,解答他们可能有的疑问,提高他们的配合度。
二、常用术后镇痛药物推荐以下是麻醉科中常用的术后镇痛药物,医护人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调整。
1. 阿片类药物:如吗啡、芬太尼等。
阿片类药物具有强效的镇痛效果,但同时也存在呼吸抑制、便秘等不良反应。
应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耐受性来决定使用剂量和给药途径。
2. 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如布洛芬、酮洛芬等。
NSAIDs能够有效地减轻炎症引起的疼痛,常用于轻度至中度的术后镇痛。
但患者应注意可能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和肾脏损伤。
3. 局部麻醉药物:如利多卡因、盐酸罗哌卡因等。
局部麻醉药物可通过局部注射等方式给药,能够提供较长时间的局部镇痛效果,常用于手术切口和手术部位局部镇痛。
4. 镇痛泵(PCA):通过患者自行控制镇痛药物的输注速度来实现个体化镇痛。
麻醉科术后镇痛及其管理
概述免除疼痛是病人的基本权利和医护人员的神圣职责。
术后疼痛是伤害性刺激,术后疼痛及其应激反应严重损害病人的身心健康、是引起术后并发症的关键因素,可引起恶心、呕吐、肠蠕动减慢、肌肉痉挛、血栓形成、心肺并发症及器官功能恢复延迟等不良后果。
应用麻醉技术和镇痛药物给病人以有效的术后镇痛对循环、呼吸、消化、凝血、神经内分泌及免疫系统的积极作用,而结合微创手术的开展、早期经口营养、早期活动、使用生长激素等综合措施,促进病人康复。
一、术后镇痛的目的和基本原则术后镇痛必须遵守以下基本原则:1。
根据手术的部位和性质,主动预防性地用药防治术后疼痛;2。
联合应用不同种类的镇痛药物,尽量减少麻醉性镇痛药用量;3.镇痛药物需求个体差异大,疼痛治疗用药应从最小有效剂量开始,做到用药个体化;4.应用镇痛药物前,应观察和检查手术部位情况,明确疼痛原因,避免因疼痛治疗掩盖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二、术后镇痛的方法1.口服给药:门诊手术或住院病人体表手术一般以口服给药为宜。
常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曲马多和阿片类镇痛药。
2.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间断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麻醉性镇痛药是传统的术后镇痛方法,起效较快,但该方法有其显著的不足。
给药后血药峰浓度过高易导致呼吸抑制,危及病人安全;给药后血药浓度达不到有效镇痛浓度则镇痛不全。
常用药物有哌替啶或吗啡。
目前还常用的有环氧合酶—2 (COX-2)特异性抑制剂—帕瑞昔布钠等。
3.局部镇痛:手术结束时将局麻药浸润注射到手术切口周围,可使切口疼痛减轻或消失数小时.常用药物为0。
5-1%罗哌卡因。
亦有在关节手术后在关节腔内或周围应用小剂量的舒芬太尼。
4.神经阻滞镇痛:(1) 肋间神经阻滞:胸、腹部手术后可通过阻滞支配切口区和切口上下各一根肋间神经,达到术后止痛的目的。
(2)椎旁阻滞:头部以下手术均可用椎旁阻滞解除术后疼痛。
穿刺技术要求高,可并发蛛网膜下腔阻滞,目前临床较少应用.(3)臂丛神经阻滞:主要用于上肢手术后镇痛,可采用单次或连续法给局麻药,效果可靠。
麻醉科术后镇痛管理方案
麻醉科术后镇痛管理方案一、引言手术后的疼痛是病患常面临的问题,疼痛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进程,还可能导致各类并发症的发生。
因此,在麻醉科术后镇痛管理中,如何制定科学有效的方案,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
本文旨在阐述麻醉科术后镇痛管理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二、麻醉科术后镇痛评估术后镇痛管理的首要任务是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和个体差异。
可以采用多维度的评估工具,包括视觉模拟评分(VAS)、面部表情量表等。
通过评估结果,可以了解患者的疼痛类型、强度及对疼痛的耐受能力,为后续制定个性化的镇痛方案提供依据。
三、麻醉科术后镇痛管理策略3.1 慎选镇痛药物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疼痛类型,可以选择合适的镇痛药物。
常见的镇痛药物包括阿片类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局部麻醉药物等。
在选择时应综合考虑药物的疗效、副作用和禁忌症等因素。
3.2 多模式镇痛管理多模式镇痛管理指的是采用不同方式和不同途径的镇痛手段,以增强镇痛效果。
例如,可以联合应用口服药物、注射镇痛和麻醉泵等方式,以期提供全方位、全时段的镇痛效果。
3.3 个体化镇痛方案由于不同患者对疼痛的感受和耐受能力存在差异,因此制定个体化的镇痛方案尤为重要。
根据术后患者的特点、健康状况和手术类型等因素进行个体化的药物选择和用药剂量调整,以达到最佳的镇痛效果。
3.4 定期镇痛评估与调整镇痛管理方案的实施并不是一次性的,术后患者的疼痛状况随时可能发生变化。
因此,定期进行镇痛评估并随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调整至关重要,以确保患者始终保持良好的镇痛效果。
四、麻醉科术后镇痛管理的团队合作与指导4.1 麻醉科与术后疼痛科的密切合作麻醉科和术后疼痛科在术后镇痛管理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麻醉医生可以根据手术类型和术后状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并在手术过程中采取相应的镇痛措施。
而术后疼痛科医生则负责术后疼痛的评估和管理,以及与麻醉科密切配合,确保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
4.2 护士的重要作用护士在术后镇痛管理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麻醉科术后镇痛治疗管理制度
麻醉科术后镇痛治疗管理制度
术后镇痛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以帮助病人减轻痛苦,促进术后恢复。
为了规范化管理病区使用镇痛泵,我们制定了适合我院实际情况的管理制度。
麻醉师应成为术后疼痛管理的主要督导者。
1、建立病区使用管理制度:我们建立了病区镇痛泵管理
档案,并制定了术后镇痛的专用登记表。
登记表的内容包括病人的个人信息、麻醉方式、疾病诊断、镇痛途径、药液配方、镇痛时间和镇痛/镇静评分。
我们要求认真填写完善每个项目,以备记录使用。
2、建立术后疼痛病人管理工作流程:病人返回病房后,
护士首先与麻醉师进行严格的交接班,了解手术方式、麻醉方法、PCA泵药物配比情况、锁定时间、PCA泵开放情况,并
告知病人及家属镇痛泵使用注意事项。
护士应该严格按照流程操作,评估病人麻醉恢复情况和疼痛强度,如果疼痛为中度,可以按压镇痛泵追加镇痛药,并观察镇痛效果。
如效果不佳,应及时与麻醉师联系。
3、加强护理人员的规范化培训:我们加强了XXX护士的培训,包括人文关怀、疼痛控制理论、镇痛药的应用过程以及异常事件的发生前兆和应对措施。
麻醉师讲解了镇痛治疗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术后镇痛的新方法和新观点。
4、加强镇痛治疗知识的普及:我们协调麻醉科工作,宣传术后镇痛的好处及对疾病康复的有利因素,争取临床医生的理解与支持。
同时,我们加强了病房护士的培训,以便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加强观察,及时反馈镇痛治疗过程出现的问题,全面提高病人的镇痛质量和满意度。
麻醉科手术后疼痛控制及其管理
麻醉科手术后疼痛控制及其管理手术后疼痛控制是麻醉科的重要任务之一。
有效的疼痛管理不仅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还可以促进康复和提高手术结果。
本文将介绍麻醉科手术后疼痛控制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常用的管理策略。
重要性手术后疼痛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都有不良影响。
不仅可以导致患者的痛苦,还可能延长康复时间,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
因此,有效的疼痛控制至关重要。
管理策略1. 多模式疼痛管理多模式疼痛管理是针对不同的疼痛感受器官使用多种药物和技术的综合策略。
常用的方法包括口服药物、静脉输注、局部麻醉和神经阻滞等。
通过综合应用这些方法,可以更好地控制手术后的疼痛。
2. 使用合适的药物选择合适的药物对于疼痛管理至关重要。
常用的药物包括阿片类药物、非甾体消炎药和局部麻醉药物等。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手术类型选择合适的药物,并合理调整剂量,以达到最佳的疼痛控制效果。
3. 个体化评估和管理每个患者的疼痛感受和药物反应都有所不同。
因此,进行个体化的评估和管理非常重要。
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药物反应,及时调整疼痛管理方案,以满足患者的需求。
4. 定期评估和监测手术后疼痛的程度和性质可能会发生变化。
定期评估和监测患者的疼痛情况是必要的。
通过定期评估,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患者的疼痛问题,以保证疼痛控制的效果。
结论麻醉科手术后疼痛控制及其管理是提高手术结果和患者康复的重要环节。
通过综合应用多模式疼痛管理策略、选择合适的药物、个体化评估和管理以及定期评估和监测,可以有效地控制手术后的疼痛,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康复质量。
术后镇痛管理规范
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术后镇痛管理规范手术后急性疼痛限制了病人的活动,而且过度的疼痛不仅使病人遭受痛苦,还可致强烈的应激反应而引起机体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内环境紊乱、免疫功能下降,增加术后并发症。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病人对术后镇痛的要求日益增加,术后镇痛技术在临床中得到越来越广泛地应用。
为了提高提高术后镇痛效果,加强术后镇痛的规范化管理,制定本规范。
一、授权我院麻醉科对我院的术后镇痛进行实施和管理。
二、麻醉医师在进行术后镇痛的过程中遵循以下规范:1、在实施术后镇痛前应与手术医师协商讨论,评估患者状况,确定术后镇痛的具体方式和镇痛起止时间,确保患者术后的安全康复。
2、术前对患者及其家属作有关术后镇痛的宣教工作,取得其知情同意权。
接受镇痛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包括:①术后镇痛有那些方法及各有何利弊;②应用术后镇痛的优越性和不良反应;③术后镇痛的费用;④术后镇痛设施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宣教后要取得患者及其委托的直系亲属的书面同意。
3、在麻醉医师实施术后镇痛时,应本着安全、有效、经济、方便的原则进行。
4、建立术后镇痛登记制度。
其内容包括患者的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诊断、手术名称、镇痛药配方、镇痛模式、镇痛起始时间至终止日时间、不良反应及处理过程,配制者和实施者姓名等。
5、在术后镇痛设施上加贴标签制度。
在每个使用的镇痛设施上贴上标签,标明患者姓名、床号、住院号、镇痛药配方、镇痛模式、镇痛日期及配制者姓名,以便随访、维护和调整用药;随访者可从标签上明确了解终止镇痛的病人和有关隋况。
6、实行术后镇痛定期访视制度。
每天由麻醉医生负责定期访视,内容包括镇痛效果、呼吸循环变化、有无并发症发生、患者满意度等,并负责镇痛设施的管理和维护。
镇痛过程中,凡接到病区有关镇痛泵在使用过程中有问题(如镇痛泵报警、病人反映镇痛效果差等)的电话,无论何时,都应及时应诊,为患者排除故障、调整配方、维护功能,并向患者作出解释。
7、对实施术后镇痛的患者应进行远期随访,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术后镇痛的效果和安全性。
术后镇痛管理规范
术后镇痛管理规范一、引言术后镇痛是指在手术结束后,通过药物或者其他方法来缓解患者的疼痛。
良好的术后镇痛管理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提高术后康复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本文旨在制定术后镇痛管理规范,为医务人员提供指导,以确保患者术后疼痛得到适当的缓解。
二、术后镇痛管理的目标1. 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如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等。
3. 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
三、术后镇痛管理的原则1. 多学科合作:术后镇痛管理需要多个学科的医务人员共同参预,包括麻醉科、疼痛科、外科等。
2.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术后镇痛方案,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等因素。
3. 安全有效:选择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法和药物,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4. 患者教育:向患者和家属提供关于术后镇痛的相关知识,匡助他们理解并配合治疗。
四、术后镇痛管理的步骤1. 评估: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术后镇痛的评估,包括患者的疼痛程度、疼痛类型、疼痛部位等。
2. 制定方案: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术后镇痛方案。
可选择药物镇痛、神经阻滞、物理疗法等方法。
3. 实施:在手术结束后及时开始术后镇痛治疗,根据方案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和药物。
4. 监测:密切监测患者的疼痛程度和镇痛效果,根据需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5. 评估效果:在术后定期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和镇痛效果,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和改进。
五、术后镇痛管理的常用方法和药物1. 药物镇痛:常用的药物包括阿片类药物、非甾体抗炎药、局部麻醉药等。
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需要选择合适的药物。
2. 神经阻滞:通过注射麻醉药物阻断疼痛神经传导,常用的方法包括硬膜外麻醉、腰麻等。
3. 物理疗法:如冷疗、热疗、按摩等,可以缓解术后疼痛。
六、术后镇痛管理的风险和并发症1. 药物相关风险:药物过敏、药物滥用等。
2. 神经阻滞相关风险:神经损伤、感染等。
3. 并发症:如呼吸抑制、恶心呕吐、肠梗阻等。
麻醉患者术后镇痛工作规范与程序
麻醉患者术后镇痛工作规范与程序麻醉患者在手术后需要进行镇痛管理,以减轻术后疼痛,提高患者术后恢复效果。
为确保术后镇痛的效果和安全性,严格执行规范和程序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麻醉患者术后镇痛的规范和程序。
一、镇痛评估术后镇痛工作的第一步是对患者的疼痛进行评估。
评估疼痛的程度和性质有助于选择合适的镇痛方案。
通常可以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或面部表情量表(FPS)来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
同时还要考虑患者的年龄、健康状况和可能的镇痛副作用等因素。
二、制定个体化的镇痛方案根据镇痛评估结果,制定适合患者的个体化镇痛方案。
镇痛方案可以包括药物镇痛、物理疗法和心理疗法等多种方法。
药物镇痛方案可以选择口服镇痛药物、静脉镇痛药物或局部镇痛药物等,根据患者的情况和手术类型进行选择。
三、药物选择和剂量控制在给予患者药物镇痛时,需要选择合适的药物和控制剂量。
常用的药物包括阿片类镇痛药物、非阿片类镇痛药物和局部麻醉药物等。
根据患者的年龄和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并注意控制药物的剂量,以避免不必要的药物副作用。
四、镇痛效果评估与调整在给予患者镇痛药物后,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镇痛效果,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如果患者的疼痛得到有效控制,可以维持当前的镇痛方案。
如果患者疼痛无法得到有效缓解或出现不良反应,需要及时调整镇痛方案。
五、镇痛记录和沟通对每位麻醉患者进行术后镇痛时,需要及时记录镇痛方法、剂量和效果等信息。
这有助于医护人员对患者的镇痛情况进行跟踪和评估,并为后续的镇痛管理提供参考。
此外,医护人员还应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告知患者有关镇痛的预期效果、可能的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以提高患者的合作性和满意度。
六、术后镇痛的风险与安全性在进行术后镇痛时,需要特别关注镇痛的风险与安全性。
一方面,医护人员需要注意镇痛药物的选择和剂量控制,以避免药物过量或不必要的副作用。
另一方面,对于使用阿片类药物的患者,需要密切监测呼吸抑制和镇痛药物的依赖性等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述免除疼痛是病人的基本权利和医护人员的神圣职责。
术后疼痛是伤害性刺激,术后疼痛及其应激反应严重损害病人的身心健康、是引起术后并发症的关键因素,可引起恶心、呕吐、肠蠕动减慢、肌肉痉挛、血栓形成、心肺并发症及器官功能恢复延迟等不良后果。
应用麻醉技术和镇痛药物给病人以有效的术后镇痛对循环、呼吸、消化、凝血、神经内分泌及免疫系统的积极作用,而结合微创手术的开展、早期经口营养、早期活动、使用生长激素等综合措施,促进病人康复。
一、术后镇痛的目的和基本原则术后镇痛必须遵守以下基本原则:1.根据手术的部位和性质,主动预防性地用药防治术后疼痛;2.联合应用不同种类的镇痛药物,尽量减少麻醉性镇痛药用量;3.镇痛药物需求个体差异大,疼痛治疗用药应从最小有效剂量开始,做到用药个体化;4.应用镇痛药物前,应观察和检查手术部位情况,明确疼痛原因,避免因疼痛治疗掩盖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二、术后镇痛的方法1.口服给药:门诊手术或住院病人体表手术一般以口服给药为宜。
常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曲马多和阿片类镇痛药。
.2.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间断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麻醉性镇痛药是传统的术后镇痛方法,起效较快,但该方法有其显著的不足。
给药后血药峰浓度过高易导致呼吸抑制,危及病人安全;给药后血药浓度达不到有效镇痛浓度则镇痛不全。
常用药物有哌替啶或吗啡。
目前还常用的有环氧合酶-2(COX-2)特异性抑制剂帕瑞昔布钠等。
—3.局部镇痛:手术结束时将局麻药浸润注射到手术切口周围,可使切口疼痛减轻或消失数小时。
常用药物为0.5-1%罗哌卡因。
亦有在关节手术后在关节腔内或周围应用小剂量的舒芬太尼。
4.神经阻滞镇痛:(1)肋间神经阻滞:胸、腹部手术后可通过阻滞支配切口区和切口上下各一根肋间神经,达到术后止痛的目的。
(2)椎旁阻滞:头部以下手术均可用椎旁阻滞解除术后疼痛。
穿刺技术要求高,可并发蛛网膜下腔阻滞,目前临床较少应用。
(3)臂丛神经阻滞:主要用于上肢手术后镇痛,可采用单次或连续法给局麻药,效果可靠。
常用药物是利多卡因+罗哌卡因。
5.病人自控镇痛:PCA是一种新型镇痛药给药装置。
病人佩带输液控制装置,当意识到疼痛时,通过控制器将一次镇.是现代疼痛治痛药物注入体内,从而达到止痛目的。
PCA疗的较好方法,是术后疼痛治疗的重要手段。
开PCA常用术语:负荷量(Loading PCAdose)是指)是指病人始时首次用药的剂量。
单次给药剂量(Bolus 疼痛未消除或疼痛复发时追加的药物剂量。
锁定时间装置两次单次剂量间的间隔时(Lockout time)是指PCA 的安全保护方式之一。
持续输注速度间,是PCA)或背景输注速度(infusionratecontinuous)的目的是维持相对稳定的rate(Backgroundinfusion Maximal血药浓度,减少指令用药的次数。
最大用药量(小时剂量限制的另一安全保护装置。
有1dose)是PCA 。
limit4-hour)小时剂量限制(limit(1-hour)和4单次剂量、负荷、背景输注PCA+PCA给药的模式分为单纯临床分类分为硬PCA背景输注量++单次剂量、连续输注。
膜外病人自控镇痛、静脉病人自控镇痛、神经丛病人自控镇痛和皮下病人自控镇痛等。
椎管内镇痛:椎管内注射镇痛药用于术后镇痛的作用机理6.可能是药物进入脑脊液与脊髓后角阿片受体结合,通过激动阿片受体产生镇痛作用。
阿片类药物椎管内应用阿片类80-药物是最常见的术后镇痛方法之一,占椎管内镇痛的。
常用药物有吗啡、芬太尼、哌替啶、舒芬太尼等。
90%硬膜外单次或连续应用局麻药均能达到有效的术后镇痛,硬膜外注射局麻药用于术后镇痛的理想目标是阻滞感觉神经而不阻滞运动神经,不影响病人的活动。
常用药物有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
椎管内应用氯胺酮的镇痛效果存在争议。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可用于硬膜外镇痛。
α27.新方法:经皮贴剂可经皮肤给药,口腔粘模贴剂也科用于疼痛治疗。
平衡镇痛技术将取得更好的镇痛效果,降低每种药物的剂量和副作用。
麻醉科术后镇痛的管理制度一、努力做好术后镇痛宣教工作:重视对病人及其家属的宣教工作,病人家属对镇痛治疗的理解和合作对提高镇痛治疗的质量非常重要,对病人及其家属术前一定要征得签字同意,并说明镇痛的方式和方法,镇痛泵的基本原理和结构。
对镇痛可能出现的副作用要事先对病人及家属有说明,解除病人及家属的顾虑,提高术后镇痛的满意度。
对镇痛不全的分析好原因,做好解释工作并妥善处理,给病人对术后镇痛以更多的了解,求得病人的配合。
二、建立专人访视视制度:我科每天安排有一名当班的人员在上午或下午的时间内对全院所有的术后镇痛的病人进行访视,负责处理发生的并发症或镇痛不足,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要求每位医生在对患者访视之前都应先做自我介绍,说明来意,然后了解镇痛泵的安置情况,观察和询问镇.痛的情况,填写好访视表的各项内容,根据患者反馈的信息调整镇痛治疗方案,术后镇痛做到有始有终。
三、术后镇痛访视表:设计制作术后镇痛的专用随访表;表格内容包括病人相关信息;麻醉方法,疾病诊断、镇痛途径,药液配方,生命体征,镇痛效果以及并发症等观察项目。
所有术后需要镇痛的病人都建立访视表。
访视表的内容项目要认真填写完善以备随访记录使用。
四、加强镇痛治疗知识的普及:对临床科的医生加强镇痛知识的宣传工作,多向他们宣传术后镇痛可以给病人带来的好处以及对疾病的康复的有利因素,争取临床医生的理解与支持。
对病房护士加强护理方面的培训,以便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加强观察,及时反馈镇痛治疗过程出现的问题,全面提高病人的镇痛质量和满意度。
五、镇痛泵的安置和使用护理:对硬膜外使用镇痛泵的病人事先要对硬外导管固定稳妥,同时回到病房对病人及家属都应做好注意事项的交待工作,防止病人因为身体的移动而出现导管的脱落,导致镇痛的失败,造成不必要的纠纷。
对病房接班护士也要做好对镇痛泵装置的使用和注意事项,同时对病人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及时反馈给麻醉科医生,以便能得到及时的处置。
六、建立交接班制度:每天早会对全院的镇痛治疗病人情况进行交班,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提出改进意见,便以提高镇痛质量。
七、建立资料汇总:定时对访视资料进行汇总和总结,对出现的闯题及时改进,对镇痛处方上副作用明显的药物及时进行调整,以使得镇痛处方更加科学合理。
术后疼痛的效果与评价直线组成(可记为:由一条VAS)100mm1、视觉模拟评分法(。
线左端(或上端)表示“无痛”,线右端(或下端)表示0~10分)“无法忍受的痛”。
患者将自己感受的疼痛强度以“工”标记在直线上,线左端(或上端)至“工”之间的距离为该患者的疼痛强度。
:评分标准;0分:无痛;患者能忍受:有轻微的疼痛,分以下3;患者疼痛并影响睡眠,尚能忍受4~6分:.患者有渐强烈的疼痛7~10分:,疼痛难忍:是用数字计量评测疼痛的幅度或强)、数字疼痛评分法(NRS2患10代表“最痛”,~10度。
数字范围为O 。
0代表“无痛”, 者选择一个数字来代表他自觉感受的痛。
~41)3、口述分级评分法(VRS:由简单的形容疼痛的字词组成分。
1级,最轻程度疼痛的描述常为口令,每增加5级或1级即增加此方法简单,适用于临床简单的定量评测疼痛强度以及观察疗效的.指标。
镇静评分:4、Ramesay级:烦躁不安;1级:安静合作;2级:嗜睡,对指令反应敏捷;3级:睡眠状态可唤醒;4级:对呼唤反应迟钝;5级:深睡式或麻醉状态,呼唤无反应。
6级为镇静相对过度。
5-6其中5、Bromage运动阻滞评级:0级:可伸大腿;1级:可伸屈膝关节;2级:可伸屈踝关节;3级:不能移动下肢。
6、恶心、呕吐评分:0级:无恶心、呕吐;1级:轻度恶心、呕吐;2级:中度恶心呕吐;级:重度恶心、呕吐。
3.术后镇痛的并发症与处理呼吸抑制:治疗剂量的阿片类药物抑制脑干神经元对二氧化碳的敏感性,引起剂量依赖性的呼吸抑制。
阿片类药物受体可引起伴心动过缓的呼吸暂停。
老年、肥胖、手术前存在心肺疾患的病人,无论何种途径刺激肺部J5μg/(Kg.h)连续静脉输注纳络使用阿片类药物,呼吸抑制的危险性增加。
呼吸抑制持续时存在时,可按酮拮抗镇痛药的作用。
:镇痛不全再询问病人有无按压镇痛泵加药器,按压首先检查镇痛泵的连接是否正确,通路有无堵塞、漏液;镇痛泵的透明扩张囊已经完的力度够不够;亲自为病人按压,同时检查进药情况。
如果镇痛药物已经用完(,病人仍有镇痛要求的,可视情况往镇痛泵里再次加药。
)全瘪陷,紧贴塑料柱体恶心呕吐术后的恶心呕吐原因很多,可因麻醉本身、手术、术后用药、镇痛用药、病人体质及病友的影响而发生。
如果镇痛药物选择了曲马多或阿片类药,比不用的恶心呕吐发生率高。
区分恶心呕吐的原因,对因、对症处理。
从精神方面安慰、鼓励病人,同时应用止呕药。
格拉司琼、昂丹司琼等有很强的防止及治疗恶心呕吐作用,可以选用。
不应盲目夹闭镇痛泵,病人有要求不痛的权利。
嗜睡如果术后镇痛选用了麻醉性镇痛镇静药,则病人会有轻度的嗜睡,老年及体弱病人嗜睡的程度可能要重一些。
只要不至于影响神志及呼吸,可不必处理,但应多加观察。
尿潴留局麻药、阿片类药都有可能引起尿潴留,一旦发生,首先鼓励病人按平常习惯姿势试行排尿,不成功的视其疼痛程度可考虑夹闭镇痛泵或插尿管。
皮肤瘙痒为阿片类药物的副作用。
程度轻者可不处理,重者可试用抗过敏药。
效果不佳的只有夹闭镇痛泵。
下肢麻木偶见于硬膜外镇痛的病人,不伴肢体乏力。
在排除了术中局麻药的残留作用或神经损伤的可能后,可以不处理。
待镇痛药物用完,症状自行消失。
.。